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用于指导教学的一种文稿。教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些教案涵盖了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拓宽教学思路。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一
八册)。
18 月球的自述。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18个词语。
2、知道月球的有关特点,激发学生了解月球的愿望。
3、学会读懂说明文的方法去学习本课。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趣味揭题、奠定情感基础。
1、猜謎引入:师说谜语,猜猜我是谁?
谜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有时挂在山头,有时挂在树梢。
(猜出谜语后出示月球的图片,以激发情感。)。
2、那我就是--月亮姐姐,你们还管我叫什么?
3、月亮姐姐很想跟你们交朋友,你们想想跟月亮姐姐交朋友呢?
那就先听月亮姐姐作一个自我介绍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谁能听懂月亮姐姐的话,就与谁交朋友。
师范读(即自述)。
2、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交流课文大意。
三、进入情境,深入学习。
(交流学习策略)。
2、再读读文,看课文写了哪些有关月球的知识?
3、选一方面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是小组合作学习。
4、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品读重点词句,贯穿感情朗读。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名字多---人类喜欢月球(读出喜爱)。
(2)体积小,距离远(通过比较体会“只有”“平均”等词用得准确)。
(3)光亮,相当于一面镜子。
(4)气象情况:无空气,无水。
(这样的气候条件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得出:无风云雨雪,声间传播、温差等。
(5)山峰高(通过比较句子体会用词准确)。
(6)中国人民愿望(喜欢月球,登上月球)。
四、创设情境转述:(多媒体展示月球)。
1、想不想把这个新朋友介绍给别人呢?(各自准备转述)。
2、同桌或小组交流,可以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交流,也可全面交流。
3、汇报。
五、拓展知识。
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球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大家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能更多地了解月亮姐姐?
六、“假想旅行”语言实践,升华情感。
2、准备好了东西,现在请朋友们闭上眼睛,月亮姐姐带你们乘上“神舟8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配上声音过一会儿)。
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在那里的生活是怎样的?
七、激情总结:
1、是啊,月球上有无穷的奥秘在等待着人类去探索,更等待着深爱着她的中国客人去探索。在旅行即将结束的时候,大家一家有许多心里话要跟月亮姐姐说,现在就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书上吧!
2、交流。
(刘彩琴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
2、初步掌握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并试着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
掌握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一、明确定义。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出示:小英雄雨来(齐读)。
2、这是一个短篇小说,第一次读我整整读了――16分58秒,我一翻竟然有――十页半,再一数,有3258个字!
你想说?
过渡。
(这么长的文章可怎么学啊?)这节课我就教给你们一个妙招,板书:概括小标题,咱们给长文瘦瘦身。
二、习得方法。
(一)概括法。
2、一个词:了不起,这么长的一段,你把它瘦身成一句话。还能继续吗?
学生说,(游泳技高/雨来游泳)出示:表格一小标题。
3、回顾方法:这第一个妙招就是把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再从中提炼――(关键词或者重要信息)。
出示(概括法:根据各部分主要内容概括小标题)。
(二)引用法。
出示本段标记人物语言。
2、复习:谁来给这部分瘦瘦身?(雨来上夜校)。
评价语:“()概括法”真有效,瘦身效果明显。
3、发现:不过,我觉得这样也行――放大“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你有什么发现吗?猜猜我选这句的原因?
引导:(联系上下文来思考,会学习,其实…)雨来上夜校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爱自己的.祖国”
出示:小标题。
小结:你瞧,抓住文中的一句话来引用,也是概括小标题的一种方法。
这个妙招就叫板书:引用法。
(虽然是我发明的,但是是你说出来的,就叫他――板书:引用法。)。
(三)积累运用。
1、小组合作:现在就让我们运用这两种方法给后面的部分瘦瘦身。四个人为一组,完成学习单。出示:方法和表格示范(随机巡视引导学生说说理由组长汇报补充)。
2、交流汇报。
预设:游泳技高、夜校读书、掩护大叔、勇斗鬼子、河沿枪声(宁死不屈)、雨来脱险(机智逃生)。
“雨来耍水”,“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生:汇报展台展示(有补充吗)。
3、适当修正。
出示:适当修正。
(四)串讲全文。
师小结:怎么样?佩服自己吧!给自己掌声!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欣赏奇特而瑰丽的雾凇景观。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精妙,感受雾凇奇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课文第二节:雾凇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图片,问:这是一幅什么图?(雾凇图)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什么是雾凇?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回答。(生回答)。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自由轻声读,想想雾凇的形成必须要有哪两个条件?(生回答)。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后四人小组讨论:这两个条件吉林具备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交流)。
2、吉林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它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雾凇的呢?请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交流)。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1)自读这段话,说说这段话什么地方写得很美,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交流。
(3)个别读。
(4)范读(这段话写得很美,能否给老师一个机会,让老师也读一读,好的你们学习。)。
(5)齐读。
过渡:同学们,老师到网上查找吉林雾凇的资料时期,找到了许多图片,被图片上的美景陶醉了,我把它们带来了,正好一起分享一下,看看它们美不美。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配乐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四幅图,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同学们,课文第一自然段生动描绘了雾凇的美丽景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美丽动人。
(1)轻声读,想想哪些词写出雾凇很美。哪些词写出雾凇名气很大?
(2)个别读。
(3)男女赛读。
(4)小结(板书:闻名全国)。
五、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吉林人是怎样称赞雾凇的?
2、回答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
(2)自读思考,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交流。
(4)齐读。
3、同学们,如果你去了吉林,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会如何赞叹?
出示:看到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我会情不自禁地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江爷爷也到吉林欣赏过雾凇,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赞美雾凇的。(出示江的话。——齐读。)。
六、交流资料:
课前大家搜集了许多关于雾凇的资料,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吧!
七、试试做做。
吉林雾凇真是太美了,请你做一次小导游,带领游客去领略一番。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四
鬼子又要来扫荡了,村里的人都慌慌忙忙赶着牛、驴和猪,肩扛手提着东西往沟里跑.
民兵也都集合了起来.武装班长申俊福领着十五、六个民兵,个个扛着地雷,拿着铁锹,急急忙忙奔向村外的大道上去埋地雷.
雨来和他的小伙伴们跟在民兵的屁股后面,一边跑一边喊:“我们也要去埋地雷!”
雨来追上申俊福,拉着他的衣襟说:“大叔,我们会挖坑!”
申俊福头也不回地喊:“别拉我,你们快回去.”一个民兵也说:“捣什么乱!”
雨来和几个小伙伴小声商量了一下,大家决心不回去,雨来又对申大叔说:“我们就是来帮助埋地雷的!”申俊福头也不回地喊:“别拉我,你们快回去.”一个民兵也说:“捣什么乱!”
雨来和几个小伙伴小声商量了一下,大家决心不回去,雨来又对申大叔说:“我们就是来帮助埋地雷的!”
申俊福看他们死乞白赖地不回去,就对一个民兵说:“把纸条和粉笔给他们一些,让他们画伪装地雷去吧!”
雨来和小伙伴高兴起来,忙着在大道上“埋地雷”.他们在纸条上写上字,什么“喂!小心地雷!”、“请日本鬼子吃点心!”、“请日本皇军坐飞机!”……用土块把每一个纸条压好,再用粉笔在纸条周围画上一个圆圈,任务很快完成了.
雨来把要滑下去的裤子提了一下,望着坚硬的土地,皱着眉头琢磨是不是再在地上写几个字.写什么呢?对了,就把课本上那句话写上吧.于是,他用粉笔歪歪斜斜地写上了:“这儿是中国的土地!”
任务都完成了,民兵和雨来他们都迅速躲了起来.
雨来他们跳下一个土坎,等了半天也不见鬼子的影,心里真着急,埋了半天不是白埋了?
雨来他们决定去侦察一下.他们屏住气,慢慢地往村边蹭,来到一截土墙下边.雨来竖起耳朵仔细听了听,村里没什么动静,可能鬼子已经走了.
墙根底下有一棵白杨树,笔直笔直的,雨来让小伙伴们藏好,蹭蹭几下爬上了树,一脚迈到了墙上.他看见村里没有人走动,院子里猪圈门敞着,里面没有猪,乱七八糟的,什么烂线团、花褂子、空烟盒,扔了一地.看样子,鬼子抢完东西真的走了.
雨来对伙伴们说:“鬼子都走了,你们等着,我去把院子的角门开开.”
墙头里面是一个草垛,雨来想从草垛上跳到院子里,他的脚刚伸下去,觉得不对劲,踩着的不像是草垛.是什么呢?原来是一个人脑袋,是一个特务在那儿藏着呢!
雨来赶紧喊:“里边有敌人,快跑!”
小伙伴们跑了,雨来的双脚被那特务一拽,摔了下去,落到了敌人手里.
那个特务抓住了雨来非常高兴,得意的说:“逮住一个就不错!”
雨来坐在地上心想,得想法跑,让他带回去就没命了.他往周围看看,就这一个特务,猛一站起来要跑.特务脚下一绊,雨来又倒在地上.
雨来被押着走,还不甘心,走着走着,突然一伸腿,将那特务绊倒在地.那个特务翻起身上去就打了雨来两个嘴巴,说道:“小兔崽子,你也会这手,再跑我就一枪打死你!”
一个满脸大胡子的日本军官,瞪着两只老鼠眼,凶狠地对雨来嚷道:“小孩!带路!”
雨来站着没动,那军官以为他吓昏了,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日本糖:“害怕的不要,给皇军带路,死拉死拉的,没有!”
雨来心想,跑是跑不掉了,不是带路吗?我把他们带到地雷阵里,对,就这么办!
雨来又想,我要是顺顺当当地带路,鬼子会生疑心.他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日本军官抽出洋刀架在雨来的脖子上:“赶快带路!”
鬼子推搡着雨来,雨来愤怒地说道:“这么推搡我,还不把我推到地雷上!”鬼子松了手.
到了村东大道上,鬼子看到那些红纸、绿纸说:“这儿真的有地雷?”
雨来说:“不信拉倒,你踩踩试试!”可鬼子没一人敢踩.
雨来领着200多鬼子在假地雷阵里转了半天.雨来故意吓唬鬼子:“小心地雷!”一个鬼子踩到一处松软地土地,以为踩上了地雷,吓得赶紧趴在地上,好几个鬼子也跟着趴在地上,叽哩哇啦乱叫.
转来转去,终于要到地雷区了.雨来琢磨得想个办法逃走.
雨来领着鬼子走上了河堤,前边堤上,大路上都埋有地雷.距离第一个地雷不远了,可雨来却大声嚷着:“前面,地雷地没有!”
离第一个地雷两丈远了,一丈远了,再往前走就踩着地雷了.这时候,雨来故意一脚迈空栽到河里去了.他在水里扑腾着,故意从水里伸出脑袋喊道:“救命啊!”不一会儿,雨来好像被水冲走了,不见人影了.
鬼子军官以为真的到了无雷区,迈着大步往前走.没走几步,地雷响了.轰!轰!轰!一个地雷响了,像连环炮似的,一个个地雷接连不断地响了起来,这里是地雷区啊!没有多长时间,200多鬼子死的死,伤的伤,还有不少做了我们的俘虏,只逃走了30多个.
战斗胜利了,雨来从水里冒了出来,混身是水,抱着湿衣裳跑来了.
这个故事给我启发很大,我长大一定要成为治国奇才,使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18个词语。
2、知道月球的有关特点,激发学生了解月球的愿望。
3、学会读懂说明文的方法去学习本课。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趣味揭题、奠定情感基础。
1、猜谜引入:师说谜语,猜猜我是谁?
谜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有时挂在山头,有时挂在树梢。
(猜出谜语后出示月球的图片,以激发情感。)。
2、那我就是--月亮姐姐,你们还管我叫什么?
3、月亮姐姐很想跟你们交朋友,你们想想跟月亮姐姐交朋友呢?
那就先听月亮姐姐作一个自我介绍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谁能听懂月亮姐姐的话,就与谁交朋友。
师范读(即自述)。
2、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交流课文大意。
三、进入情境,深入学习。
(交流学习策略)。
2、再读读文,看课文写了哪些有关月球的知识?
3、选一方面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是小组合作学习。
4、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品读重点词句,贯穿感情朗读。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名字多---人类喜欢月球(读出喜爱)。
(2)体积小,距离远(通过比较体会“只有”“平均”等词用得准确)。
(3)光亮,相当于一面镜子。
(4)气象情况:无空气,无水。
(这样的气候条件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得出:无风云雨雪,声间传播、温差等。
(5)山峰高(通过比较句子体会用词准确)。
(6)中国人民愿望(喜欢月球,登上月球)。
四、创设情境转述:(多媒体展示月球)。
1、想不想把这个新朋友介绍给别人呢? (各自准备转述)。
2、同桌或小组交流,可以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交流,也可全面交流。
3、汇报。
五、拓展知识。
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球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大家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能更多地了解月亮姐姐?
六、“假想旅行”语言实践,升华情感。
2、准备好了东西,现在请朋友们闭上眼睛,月亮姐姐带你们乘上“神舟8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配上声音过一会儿)。
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在那里的生活是怎样的?
七、激情总结:
1、是啊,月球上有无穷的奥秘在等待着人类去探索,更等待着深爱着她的中国客人去探索。在旅行即将结束的时候,大家一家有许多心里话要跟月亮姐姐说,现在就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书上吧!
2、交流。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六
一、按原文填空。
1.鬼子已经到树底下,伸手()住雨来的脚,往下一(),雨来就摔在地下。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起来,()回到屋里。
读了这段话,我觉得鬼子_________。
2.芦花开的时候,()的芦苇上好像盖上了一层()的白雪。风一吹,()的芦苇就()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的芦花里。
读了这些段话,我觉得芦花村。
[答案]。
1.追抓拉拧捆绑推推揉揉凶狠残暴。
2.黄绿厚厚鹅毛般飘飘悠悠柔软很美。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七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了解月球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仿照课文,用“自述”的形式改写一段月球资料。
4、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了解月球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理解人们与月球之间深厚的感情。
多媒体课件。
一、背诗导题。
师:会背有关月亮的古诗吗?
请生背。如《古朗月行》、《静夜思》……。
齐背《静夜思》。
谈谈你心中的月亮。
师过渡语:是啊,古往今来,月亮在人们的心中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古时有“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美丽传说,更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情的诗词佳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月球,听听月球的自述。
板课题:月球的自述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就已经知道了哪些信息?
二、情系月球。
1、请同学们放出声地去读读这篇课文,听听月球都和咱们说了写什么?做到读通读顺,自学课文里的生字新词。
(1)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反馈:齐读新词,把认为难写的字在书上写一写。
2、刚才听了月球的自述,你从哪儿能感受到它与人们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1)别名。指导朗读。并板书:玉盘、冰镜、蟾宫、玉兔……。
(2)“月到中秋分外明”“月是故乡明”板:月是故乡明。
这两句诗你是怎么理解的?
补充阅读:《月夜忆舍弟》读--体会--再读。
再背《静夜思》。
三、假想考察。
1、现在,我们就进行一次“月球假想考察”: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用心去发现,从字里行间发现并收集你最关心的信息,用笔去划一划,等会儿来汇报你的考察成果。
2、反馈交流。
同学们,让我们回到考察站,汇报各自的考察成果,在考察中,发现什么,就汇报什么。
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并板书:无空气无水。
日夜温差大。
地形多样。
矿藏丰富。
指导朗读句子:“之后,人们发现这里有近60种矿产,其中5种在地球上至今还未发现。”
四、拓展仿写。
1、师:同学们考察到的内容还真不少,不过,对于月球,人们想知道的何止是这些呢!老师这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月球的资料,请同学们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话,仿照课文,用“自述”的形式把它介绍出来好吗?(在原文上改写就行)。
2、学生读后动笔。
3、组织交流。
五、憧憬未来。
1、同学们,虽然我们的这次“月球假想考察”很活动成功,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我们也许会感到一丝遗憾——毕竟我们中国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登上月球。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我——人类宇宙航行的第一站,盼望着来自中国的客人!
2、而事实上,月球却已经不止一次地留下了人类行走的足迹,请大家看一组图片和文字。
出示课件并板:……。
3、谈感想。
看了这组图片和文字,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2003年,咱们的“神州5号”已经顺利飞上太空,科学家们也已经有了具体的“登月计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一定会实现登月的梦想,在月球表面插上我们的五星红旗!
六、课外作业。
必做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本课生字新词。
选做题:
1、选择课文的任一自然段,改写成第三人称介绍。
2、收集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3、登陆网站或利用图书室,了解更多有关月球的知识。
4、……。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八
《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有改动。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比较长,课文共有六个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
教学设想。
1.通过阅读速度的递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
略读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速度。三次读文本,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就是要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文本的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英雄雨来》一文内容较长,但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课文的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抓住主要人物,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让学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3.渗透对话意识,彰显个性体验。
阅读教学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小英雄雨来》一文所讲述的内容和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如何拉近这个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既重视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又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甚至与文本中人物的对话,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不断修正,从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
2.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
3.了解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1.《夜莺的歌声》一课,让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儿童,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屡见不鲜。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板书:小英雄雨来)。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二、初读解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指名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四、研讨品读。
1.激趣: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么长的课文读明白了。只是,老师还有些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出示问题: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为什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个问题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吗?如果有必要,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老师着重点拨:
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自身特点,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
2.过渡: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动,你们喜欢读它吗?那就再快速地读一次,边读边想边想,圈圈画画,看看文章还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体会雨来热爱祖国的品质。
3.指导朗读,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4.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好吗?
五、拓展。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没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六、作业。
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被他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所感动,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位小英雄。课后请大家要以下的作业中任选两项完成。
1.点击“资料袋”,了解战争给人民、特别是儿童带来的伤害。
3.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其他小朋友听。
(原创作品)。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九
《月球的自述》是六年制四年级语文的一篇说明性课文。通过自述的方式来介绍了月球的知识,使学生读起来感到特别亲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
1.了解月球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
2.能用第三人称来介绍月球的各种知识。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1.、同学们,我们一起去一个神秘的星球看一看,好吗?(登月资料)。
(板书)。
二、初读课文。
1、什么叫自述?
2、那么月球要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同学们听的时候可以边听边看,也可以边听边跟着读。(输入网址)。
3、同学们刚才在读的时候也许有些词语还不太理解,请同学们再读文,同时可以点击词语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课文。
4、谁来说说,你从月球的自我介绍中知道了什么?
板书:美称大小光亮气象地貌思乡盼望登月。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同学们,月球向我们介绍了那么多,接下来请同学选择最感兴趣的一方面内容,小组合作学习。
2、出示合作学习卡:
合作学习卡:
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是。
我们采用的学习方法是。
1、读课文,用第三人称介绍月球的情况。
2、读读课文,试着把课文的意思画出来。
3、读读课文,摘录关键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我们小组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3.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提示:(1)小组里意见要统一,确定好合作学习内容。
(2)选择适当的方法。
(3)每一个同学都要积极参与。
4.交流学习卡片,讲读课文。
四、获取信息并交流。
1、同学们从课文中了解了许多月球的知识,肯定还想了解更多有关月球的内容,老师在每个内容后面都链接了一些网址,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看一看,还可以在电脑上做个摘录卡,把感兴趣的知识摘录下来。(内容粘贴、做成powerpoint等)。
2、交流。
五、小结:
同学们交流学习的真好,老师知道你们对月球、对宇宙还有许许多多的疑问,你们可以通过登陆网站,也可以查阅《十万个为什么》,去解开自己心中的疑问,打开宇宙这个奥妙无穷的宝库。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了解月球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仿照课文,用“自述”的形式改写一段月球资料。
4、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人们与月球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题。
师:会背有关月亮的古诗吗?
请生背。如《古朗月行》、《静夜思》……。
齐背《静夜思》。
谈谈你心中的月亮。
师过渡语:是啊,古往今来,月亮在人们的心中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古时有“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美丽传说,更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情的诗词佳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月球,听听月球的自述。
板课题:月球的自述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就已经知道了哪些信息?
二、情系月球。
1、请同学们放出声地去读读这篇课文,听听月球都和咱们说了写什么?做到读通读顺,自学课文里的生字新词。
(1)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反馈:齐读新词,把认为难写的字在书上写一写。
2、刚才听了月球的自述,你从哪儿能感受到它与人们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1)别名。指导朗读。并板书:玉盘、冰镜、蟾宫、玉兔……。
(2)“月到中秋分外明”“月是故乡明”板:月是故乡明。
这两句诗你是怎么理解的?
补充阅读:《月夜忆舍弟》读--体会--再读。
再背《静夜思》。
三、假想考察。
1、现在,我们就进行一次“月球假想考察”: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用心去发现,从字里行间发现并收集你最关心的信息,用笔去划一划,等会儿来汇报你的考察成果。
2、反馈交流。
同学们,让我们回到考察站,汇报各自的考察成果,在考察中,发现什么,就汇报什么。
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并板书:无空气无水。
日夜温差大。
地形多样。
矿藏丰富。
指导朗读句子:“之后,人们发现这里有近60种矿产,其中5种在地球上至今还未发现。”
四、拓展仿写。
1、师:同学们考察到的内容还真不少,不过,对于月球,人们想知道的何止是这些呢!老师这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月球的资料,请同学们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话,仿照课文,用“自述”的形式把它介绍出来好吗?(在原文上改写就行)。
2、学生读后动笔。
3、组织交流。
五、憧憬未来。
3、同学们,虽然我们的这次“月球假想考察”很活动成功,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我们也许会感到一丝遗憾——毕竟我们中国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登上月球。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我——人类宇宙航行的第一站,盼望着来自中国的客人!
4、而事实上,月球却已经不止一次地留下了人类行走的足迹,请大家看一组图片和文字。
出示课件并板:……。
5、谈感想。
看了这组图片和文字,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20xx年,咱们的“神州5号”已经顺利飞上太空,科学家们也已经有了具体的“登月计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一定会实现登月的梦想,在月球表面插上我们的五星红旗!
六、课外作业。
必做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本课生字新词。
选做题:
1、选择课文的任一自然段,改写成第三人称介绍。
2、收集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3、利用图书室,了解更多有关月球的知识。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十一
教材分析:
这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圣地沿岸的无限仰慕之情,歌颂了延安精神的伟大作用,抒发了作者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壮志豪情。
教学目标:
认识“茁、镢、琅、窑、梁”五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必要性,重要性。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弄懂词句的意思,领会诗中所说道具体事物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表达的中心。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
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构想:
本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加强朗读,理解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并把这种精神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在理解时,适当加入有段材料介绍充实本文。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简介延安。
3、请三位同学读诗,纠正字音。
4、延安指什么?追寻什么意思?(多名同学回答,不要限制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划出来。
2、全班交流,了解学生的疑点、难点。
三、按阅读提示自读自悟。
四、质疑解疑。
1、齐读第一节,讨论词意,句意。
2、学生独立解释为主,教师适当点拨,补充,并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两句比喻句写出了追寻的迫切心情,而比喻所形容的事物本身却含而不露。
实际是指:“我们追寻延安”句意,我们追寻延安就象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就像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延安精神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就像“春光”“雨露”“太阳”一样,表现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仰慕和向往之情。
3、读第2节,讨论理解代表性的事物,理解诗句的含义。
a、河叮咚的流水”当年人们在延河边漫步,讨论革命道理,这句实际是讲人们在延河度过的革命岁月。
b、“枣园梨花的清香”枣园在延安西北,曾是党中央所在地。实际指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
c、“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讲大生产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d、“讲话的会场”讲当年重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连用四个“追寻你”,采用排比句科学性出了作者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回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向往和依恋之情。
4、各自轻读第三节,讨论理解词意,句意。
“高楼大厦”“家用电器”代表现代化。
“雨后春笋”比喻高楼大厦大量涌现。
“满目琳琅”比喻家用电器种类、数量很多,使用很普遍。
“破旧的茅屋”代表贫穷的生活条件。
“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关系,那种火热的斗争生活。
5、指名朗读第四节。
“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代表现代化。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宝塔上顶天立地的脊梁”表面指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顶天立地。实际上是说延安精神是民族的精神支柱,绝不能丢。
6、有感情朗读两节,概括意思。
7、轻读第五节,理解:
“灿烂辉煌”形容延安精神光芒四射,崇高伟大,
“行尸走肉”,比喻有些人尽管活着,但只是躯壳,没有灵魂。句意:延安精神崇高伟大,市区延安精神就如同失去灵魂,没有它,我们不能走向美好的未来。
8、读第六节,理解:
“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
“明媚的春光”,说明“温暖”
“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
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指出了延安精神的丰富内含。
9、小结:诗中赞扬的延安精神具体指哪些精神?(全心全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互相关心、爱护)。
五、总结课文。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延安的敬仰和向往之情,歌颂了延安精神的伟大,抒发了作者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壮志豪情。
2、指导感情朗读。
作业设计:
1、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角色排练成诗朗读。
板书设计:
延河叮咚的流水、
枣园梨花的清香、
5延安,我把你追寻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的:
1、正确认读本课两个生字,学会七个生字。
2、读课文,了解在课文中童年的作者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又过着怎样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在回忆童年生活时饱含的情感,体会童年的大舞台对冰心一生的重要影响。
4、从文中受到感染,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既注意观察,又用心思考。
5、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大舞台》一文与本单元的前面几篇课文不同,是作家山曼以第三人称介绍的童年的冰心在烟台东山边海军营旁边居住时的生活经历。
课文开头以简洁的语言交代出山上或海边是儿时的冰心常去的地方。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冰心常到山上去看野花、野菜,开心地跑来跑去。第三自然段写冰心常到海边看常涨常落,感受了大海的亲切与伟大。第四自然段写军营的号声给冰心带来的特殊感受。第五自然断则是写冰心从军营的水兵们那里了解到了水兵们与大海搏击的情形。第六自然段写的冰心了解道的“渔眼”等渔民捕鱼的情况。第七自然段可以说是对前面有关大海的内容的总结,强调了大海对冰心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课文的结尾借用了冰心晚年的回忆,点出了她童年生活的舞台及这个舞台给她留下的美好感受——舞台非常辽阔,生活在这个舞台上的冰心则感受到了“无限的欢畅与自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课文,了解冰心的童年生活。
1、冰心童年生活中的“大舞台”到底指的是什么?
2、冰心过着怎样的童年生活?
二、品词析句,字里行间悟真情。
(1)、阅读二至七自然段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边读边勾画出能反映童年的冰心的内心情感的句子,并谈自己的感受。
(2)、阅读第七、第八自然段时,从概括的角度来谈。
三、由课内阅读向生活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课后的第三题是一道拓展性的题目,让学生的视野由课文中介绍的冰心的童年生活转向自己的生活。让学生先谈自己的生活,然后了解冰心的童年生活。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有意识地观察,并进行思考,有所体验,有所发现。
第二课时。
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的内容。
2、谈一谈你的生活。
3、识字与写字。
4、关于读准字音。
(1)“老么古董花”是当地对白头翁花的称呼,读时要快些,口语化些。
(2)“号”是多音字,读四声。
5、指导书写。
“斤”字可以和“斥”对比记忆。
“茸”字不容易写端正,要注意最后一笔的写法。
“聊”字写时要注意写紧凑,避免写的过于宽扁。
6、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30、大舞台。
山上:一草一木。
冰心。
海边:潮水、营房、水兵、渔人。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2、通过比较、做游戏等,复习巩固生字词,增加语言积累。
3、通过仿说,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并鼓励学生说完整话,激发学生乐说的热情。
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诵和背诵古诗,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比较形近的字和复习学过的字的偏旁。
教学难点:
读句说句。
教学准备:
字母卡片,相关的汉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总65。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2、通过比较、做游戏等,复习巩固生字词,增加语言积累。
二、教学重点:比较形近的字和复习学过的.字的偏旁。
三、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连。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语文园地,里面有许多游览区,咱们先来到我会连这个游览区,谁连得又快又对,我就把五角星送给谁。
2、开火车读准、,、,、,、。(重点指导读准鼻音和边音)。
3、在字母下面出示汉字,指导连线。
(1)学生自己连一连。
(2)同桌对一对,连得不一致的请教生字表,教师巡视。
(3)连错的同学哪个字连错了,请小朋友帮忙,教师引导学生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
4、做找朋友的游戏,巩固汉字的读音。
(1)师生合作。(出示相关的汉字)。
(2)学生与学生合作。(在同桌或四人小组进行)。
(二)、读读比比。
1、谈话激趣:请你先读一读,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秘密?
2、学生边读边观察,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比较形近字的差异,练习说完整话。
(1)共同完成了子、十叶音形义的比较,再分别组词。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其余部分。
(3)小组派代表,自选一组读读、比比、说说,教师引导学生评价。
5、出示这些汉字组成的词,全班齐读。
(三)、我会找。
2、同桌分工,帮图上的小朋友捡苹果。(每人先找同一个偏旁的字做上记号,再相互检查,找其它字。)。
3、同桌展示找的苹果,并读一读。
4、读字。把10个红苹果贴在果树上,学生做摘苹果游戏,带读生字。(配读儿歌:秋天到,秋天到,果园里真热闹,苹果红,苹果香,小朋友们摘果忙)。
五、作业布置:回家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六、板书设计:一棵苹果树。
第二课时。
总6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仿说,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并鼓励学生说完整话,激发学生乐说的热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诵和背诵古诗,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比较形近的字和复习学过的字的偏旁。
三、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2、出示词语,学生自己练读,四人小组互读,教师巡视。
3、做过桥夺红旗的游戏。
(1)指名过桥。(一人读一排词语)。
(2)四人小组接力过桥。(两排词语)。
(3)男女接力比赛过桥。(所有的词语)。
(二)、读读说说。
1、谈话激趣:过了独木桥,我们又来到我会读读说说游览区。让我们读什么?说什么呢?(让学生自己发现)。
2、读句子。学生练读,指名读。
3、引导学生认识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型。
(1)问:第一句讲什么?(我家门口)有什么呢?(一棵小树)。
(2)请同学把第二句的什么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来,用横线把有什么画出来。
(3)指导读句子。用声音的轻重、长短读出什么地方有什么。
4、练习说话。
(1)把第一、二句变一变、说一说。
(2)把第三句补充完整:屋子里有()。(指导用准数量词)。
(3)扩展练习。
(三)、读读背背。
1、看图,说说这只公鸡美吗?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2、读古诗《画鸡》。
(1)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5)小组范读,男女生比赛读。
3、背诵古诗。
4、表演朗诵。
挑战题:补充句子。
()有()。
()有(),有(),还有()。
五、作业布置:回家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六、板书设计:()有()。
七、课后反思: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十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情分析。
四(2)班共有学生75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在语文学习方面,本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平时比较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个别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学习质量不高。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一)基本结构。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十五
1借助字典,认识不识的字,读通课文。
2阅读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
3试着画出庆典所在位置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揭示课题。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这就是开国大典。
2板书课题,齐读。
3理解“开国、大典”之意。(建立新的国家;隆重的规模宏大的仪式)。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随机纠正读音,学习生字。
2交流自己读资料的体会。
3展示自己画的平面图,小组读第2节讨论。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己读读课文,开国大典中的哪个场面令你很激动?
2交流读课文片段,要求读好。
教师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入引语,并随机板书:
入场。
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3默读课文,找到与标题相应的小节。
交流。(1~4;5~10;11~13;14~15)。
4小结: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先后顺序,记叙了这四个场面。引读。
我们先来读读开国大典进行时的盛况--“典礼”和“阅兵式”。
四重点研读,简要复述。
1开国大典包含了这些议程,出示: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政府成立。
()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礼炮响起来。
()下午三时正,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毛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阅兵式开始。
默读课文5~10节,按顺序圈出有关词语。
2讨论。(2365147)。
3加上必要的连接词,简要复述。
同桌复述;交流。
4引读有关片段。
5小结。
师:每一项议程的进行,都有激动人心的场面。因为那是隆重的规模宏大的仪式。
五品词品句,感悟“隆重、规模宏大”。
1观看资料片,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2小组自学。
要求:自选一个场面描写的内容。
读读有关小节,圈出重点词。
小组配合有感情的朗读。
3交流。
随机出示有关句子:(抓重点词理解,指导诵读)。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使全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着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象海上的波浪。
4小结:这些句子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热烈气氛,突出了庆典的庄严、隆重、规模宏大的盛况,表达了群众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之情、热爱之情。
5引读,读出感情。
6如果你是一位参加开国大典的新闻记者,请将开国大典的过程写成一份通讯稿。
提示:客观地进行过程叙述。
简要的进行场面描写。
学生习作。
交流。
7小结。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十六
一、找准切入点。
我认为,每一篇课文都存在一个窗口,可以让读者由此进入文本的深处,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作用。在设计时,我扣住“难过”“惭愧”这两个表示作者抱母亲时内心感受的词语引发探究:“我”为什么难过?为什么愧疚?进而探究母亲的“力大无穷”,一指母亲肩上的重担,二指生活的重担。对“翻山越岭”这个词再三斟酌,感悟母亲的艰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认真解读文本后,我认为文章的作者不仅仅是因为感受到了母亲的艰辛而感动,更重要的是他为自己的不知道而愧疚、难过。试上时,我发现,孩子记忆中父母的关爱几乎都是自己生病了的事,因为太过深刻,可这毕竟是偶发事件。事实上,父母的关爱更多的则在平时的点滴。所以,在课堂最后,我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中父母的哪些关爱是我们根本没在意,甚至都不知道?唤起学生记忆中那些被遗忘的事情,让他们意识到,我们现在应当每天及时发现爱、回报爱,这些是为了将来在父母老去的时候能少一点难过、少一点愧疚。这样“大问题大空间”的设计,相信学生的回答就不仅是泛泛而谈,而是真正落到实处。
二、彰显语文味。
语文课就是朗读、感悟、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写一手好字,说一段好话,写一篇好文。首先是朗读能力的训练,好的朗读就是说话,文章就是作者内心想说的话,我们的朗读就是在替作者说生活中的话。课堂上,我分几个层次引导学生朗读:特别是在朗读我记忆中的母亲那一段的时候,先是在理解“肩上的重担”时,读出重,接着在感受了母亲“生活的重担”后读出艰辛,最后在读完母亲那句“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之后再读那段话,读出母亲的无私,而作为儿女,却应该是时刻刻铭记在心。通过这样有坡度的朗读,带领孩子们逐步走进文本深处,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并且融合自己的独特体验再表现出来。其实是感悟与对话,好的对话应该是学生与课文、与作者由内而外的互动,教师是智慧的点拨,点燃唤醒学生,触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有话说,想表达,会表达。比如在最后回忆父母的恩情时,我把说话的时间留给孩子,适当点拨“此刻,当你回忆起这些,你的心情如何?”“父母对你如此呵护,可你却…”,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大胆表达出来。
其实这堂课最初的设计并非如此,为了寻求亮点,我最初在翻山越岭这个“翻”字上做了点文章,因为“翻”在说文解字中,左边的“番”是多次反复的意思,而右边的“羽”是鸟儿的翅膀,“翻”字的意思是鸟儿多次拍打翅膀飞翔。课堂上我用鸟来比喻母亲,双翼的重担凸显母亲翻山越岭的艰辛。但是课上下来发现,孩子们印象最深的变成了这只鸟儿,语文失去了它的本真,所以最终只选择了它“反复、多次”这一层面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朗读训练还应该落实得更扎实些,时间关系,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批评指正。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十七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挥”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集中、交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写了一首诗《绿》,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这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2、指名分小节读诗,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3、再读诗歌,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三、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伴着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2、板书: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
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节:好像……(自己轻声朗读)。
5、感受绿的美: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
6、齐读第一、二小节。
(二)学习第三、四、五小节,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这么多的绿集中起来,会是一幅怎样的画呢?朗读课文第三、四、五小节。
1、自由朗读第三、四、五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2、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再仔细读读。
第三小节:。
说一说:。
风中的是绿色的。
雨中的是绿色的。
水中的是绿色的。
阳光下的也是绿色的。
(学生看图,挑选其中一个交流)。
指名读,全班读。
第四小节:。
(1)出示文中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五小节:。
(1)出示小练习。
想象说话:。
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
(2)“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点名读,老师范读,全班齐读。
(三)全文朗读。
四、读写结合,拓展阅读。
春天到了,校园里,公园里,田野里。
2、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
(1)学生自读“阅读链接”。
(2)从视觉上感受灵隐之绿,以及“绿”的层次。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0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十八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学法、讲授法、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材录音带、幻灯片、挂图。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课文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出示第一幅图,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四、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板书设计:
2长城。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十九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做到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受到启迪,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独立自主识字,提高学生多种形式理解词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品读文本,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学习懂得古井为人们作出了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并从中受到启迪。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课文中描写古井和乡亲们高尚品格的部分。
教学难点。
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记下来。
课前准备:钢琴曲《秋日私语》。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太阳奉献给我们温暖,大树奉献给我们清凉。
小草奉献给我们绿色……自然界的万物呀无时无刻在奉献着自己。我们村东头的那口古井又奉献给我们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古井》。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清文章顺序。
2.交流初读感受。
课文按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每天都到古井取水——乡亲们帮助老人挑水——古井给人的启示来叙述的。
三、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轮读,纠正字音,注意“哺”“酬”“络绎”的读音。
2.在小组内合作记忆字形。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采用比较形近字的方式加强记忆,注意“暮”与“幕”“治”与“冶”的区别。
3.多种形式理解词语。
(1)借助词典理解:哺育、熹徽、络绎不绝、六旬、报酬、陶冶。
(2)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叮叮当当、湿漉漉、单薄。
4.指导书写。
把字写漂亮、写规范。
四、熟读课文。
检查读文。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评价,纠正错误。
把文章读准确,读通顺,并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幻灯片出示古井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那口布满苔藓,历经风霜的古井,这就是让离开故乡多年的作家魂牵梦绕的古井。以至于20多年过去了,这位作家还经常这样深情回忆(幻灯片打出作家写的一段话)。
(设计意图:为后面的教学做一铺垫)。
师:古井具有如此魅力,你们想知道原因吗(想)那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6名学生分读课文。
提出上节课梳理出的问题:为什么写古井?
三,细读课文,把握重点。
默读课文,找出与问题有关的段落或句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勾出哪些是具体描写提供泉水的句子或段落,哪些是具体描写陶冶品格的句子或段落。
小组交流,汇报。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设计意图:解决文章的重难点)。
1.汇报勾画的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所汇报的内容.随学生汇报的次序引导理解以下句段:。
(1)“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他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他的儿女。”
a、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b、讨论:古井同母亲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因为母亲是慈爱的,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可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古井同母亲一样,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甜美,清凉的泉水,养育村民毫无所求,所以说古井像母亲一样。)。
c、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读出母亲对儿女的爱)。
(2)"每天从晨光熹微到夜幕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的从我家门前走过,桶儿丁丁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只只快乐的乡间小曲。门前的路总是湿漉漉的,总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a、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出:到古井这里取水的人很多。主要是从以下四方面看出来的。
从时间上看: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
从人数上看:取水的人“络绎不绝”(理解“络绎不绝”)。
从声音上看: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引导学生理解乡亲们伴着欢快的乡间小曲来取水的心情,指导朗读)。
从路面上看:总是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引导学生理解“春雨”的特点)。
b、这么多人到这里取水可能有什么用处呀(做饭,洗衣服,浇田,洗澡……)。
可见古井在乡亲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泛读这段话,生闭目想象画面.学生说说在老师的泛读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相继出示课本插图投影。
d、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自由读,展示读,齐读)。
(3)学生汇报陶冶品格的段落(课文的3,4,5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乡亲们淳朴,真挚的感情。
指导朗读乡亲们说的话,学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a.(引导学生说出:无私奉献,感恩的心)。
b.拓展练习:。
当老人拿出钱给乡亲们的时候,乡亲们会怎么说呢?年轻人会说……假如你是帮老人取水的少先队员,当老人拿出礼物送到你手里时,你会对老人说什么。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学习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c.再读读乡亲们说的话,读出乡亲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就是文中说的“多好的古井啊,……”(出示最后一段,引读)。
e.这段话对全文起了什么作用(总结)概括写出了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
f.讨论:作者是重点写了提供泉水还是陶冶品格(学生讨论,辩论)。
五、教师总结:我也同意大家的意见,作者把陶冶品格作为了写作重点,特别是重点写了那些同古井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乡亲们,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借古井赞扬了具有高尚品格的乡亲们。作者之所以写这口古井,就是因为它不只是一口能提供泉水的井,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精神,那就是——(生答:“无私奉献精神。”)正是它的奉献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乡亲,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让我们再次带着对古井的崇敬赞美之情再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两段。
六、深情激励。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课文理解得非常深刻。我相信,那口古老的井体,那涓涓流淌的井水,定能与你们这纯洁晶莹的心灵融为一体,从你们的心泉里,一定会滚涌出不似古井而胜似古井的股股清泉!(出示古井图)。
下面让我们用一句话来表达对古井的喜爱赞美之情,好吗?
七、拓展延伸:。
1.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许多象古井一样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人,你发现了吗说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
2.画一画: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古井取水图”。
(以上练习任选一项)。
八、板书设计:。
古井哺育乡亲们无私奉献。
陶冶乡亲们帮助老人别无所求。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二十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两个生字,学会七个生字,理解“童稚、聊天”等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了解在课文中童年的作者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又过着怎样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在回忆童年生活时饱含的情感,体会童年的大舞台对冰心一生的重要影响。
4.从文中受到感染,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既注意观察,又用心思考。
5.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相关练习。
教学重点:
了解冰心童年生活中的“大舞台”指的是什么,作者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在这个童年的大舞台上生活的怎样。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回忆童年生活时饱含的情感,体会童年的大舞台对冰心一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了解了冰心奶奶的许多作品,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冰心,看看冰心奶奶在童年的舞台上是如何演绎的吧!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指名读一读,纠正字音。
花蕊、茸毛、古董、童稚、聊天、辽阔、
奔游、欢畅、莫名其妙、绘声绘色。
(1)“老么古董花”是当地对白头翁花的称呼,读时要快些,口语化些。
(2)“号”是多音字,读四声。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冰心童年的“大舞台”指的是什么?
2.交流汇报。
冰心童年的“大舞台”指的是营房、旗台、炮台、码头和周围的海边、山上。
四、课堂小结:
海上的风光和海上的人,吸引了冰心,使她成了个关不住的孩子。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冰心一起感受欢畅和自由。
五、书写生字,重点指导:
稚:左右结构,“禾字旁”。
聊:写时要注意右半边“卯”字的写法,避免写的过于宽扁。
斤:可以和“斥”对比记忆。
茸:不容易写端正,要注意最后一笔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通读全文,了解冰心的童年生活。
师:回忆作者童年生活中的“大舞台”到底指的是什么?
师:在这个“大舞台”上,冰心过着怎样的童年生活啊?
出示: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事?
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这几件事。(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板书)。
二、引读课文,感悟真情。
1.是啊,作者的童年生活真是非富多彩,真让人羡慕----你最喜欢哪种生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朗读,通过读的方式,告诉大家你独特的感受。
谁愿意用读的方式告诉大家你读出的感受?
2.全班交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出感受。
阅读二至七自然段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边读边勾画出能反映童年的冰心的内心情感的句子,并谈自己的感受。
(1)喜欢到山上采摘野花。
体会冰心的快乐、自由。
(2)喜欢去海边看潮起潮落。
(播放大海潮起潮落的视频资料,感受大海的亲切与伟大。)。
(3)喜欢听海军军营里休息的号声。
指导朗读(悲伤的、深情地)。
(4)喜欢听水兵们讲故事。
播放水兵遇到大风浪的图像资料。
请同学们绘声绘色的讲水兵遇到大风浪时的情形。
(5)喜欢和打鱼人聊天。
朗读这一段。(惊奇的、赞叹的)。
师:山上的野花,海上的风光,海上的人,吸引着冰心,使她成了一个关不住的孩子。所以,童年的生活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到了晚年,她是怎样回忆这段往事的?在课文里找出这个内容,并读一读。
提问:当你读这段时,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结:那就让作者童年美好的生活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怀着留恋的心情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四、课外延伸,总结全文。
联系课文想一想,哪些感受是你和作者一样的,哪些经历是作者没有过的。
师:同学们,想把自己的童年往事写下来告诉冰心奶奶吗?(日记)。
由谈话内容引入本课的主题“大舞台”,自然亲切,便将学生带进课文。
从提问入手,让学生通读课文,明确“大舞台”的意思。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和独特的感受,并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这样设计是想打通阅读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并进行思考,有所体验,有所发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二十一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四年级下:《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揭示课题。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设计篇二十二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闻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 课前准备:名人名言投影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 ---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二、带着问题读书,并把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如,邀挚痴锁)。
2、以自读为重点,读出全神贯注。
3、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
4、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三、以诵读为重点,感受全神贯注。
1、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诩,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会到这一点。
2、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谳出工作的`时间长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谳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通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想象情境读多种开工,将这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3、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感受,加深对“全神贯注”一词的理解。
四、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1、再次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写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说说自己的发现。(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2、选择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577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