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是指将全部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某个任务或目标上。总结的语言要准确、简洁,用词恰当、贴切,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以下是一些关于总结的经典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总结的启示和思路。
五年级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篇一
十二月的北京是白色的。
在漫天白雪中,白色的屋檐,白色的古道……连那些石狮子的身上也覆盖着白衣,而那古老的故宫啊,简直像是用冰雪雕刻出来的。远远望去,它像一座冰雪城堡屹立在北京,似乎一切白色光源都是从它那里发散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白花花,白茫茫,一片纯洁的色调,一副多么开阔而又纯洁的画卷啊!
从小时候起,我就听见过许多有关于故宫的传说,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如今,当我来到故宫下,望着这庄严的大殿,我不禁思绪激荡。我不知道故宫为什么如此威严,最早是怎么建造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认为都是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你看故宫多么肃穆,多么壮观呀!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五年级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篇二
我的家乡河南洛阳,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窟,叫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国家5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在龙门石窟,石窟的大小不同,是因为有点人比较有钱,有的人比较平庸,所以修建的大小不同;还有的人是巧借山里的溶洞修建的,因为这样可以省不少的钱。当然也有皇帝来这里修建石窟的,他们修建的自然是最大的。而且这些石窟,不同于寺院的一样,经常有人拜佛,而是拜了一次就不再来了。
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叫奉先寺,里面供奉的大佛叫卢舍那大佛,有人说它是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模样,当然也有人说不是。可是为什么有的人说卢舍那佛是武则天的形象呢?因为这个石窟是武则天在位时修建的,用了很多的工匠。遗憾的是,左边山体破损了,左边的两座石像毁坏了。但是最后也没有更多的人来拜佛,因为开凿奉先寺用了几百年,完工的时候,武则天已经不在世了。
今天参观龙门石窟,我学到了知识、看到了美景,真是大丰收。
五年级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篇三
古人云:危楼百尺跨长城,雉堞秋高气肃清。我叹:北风潇潇,掠于一条青龙之上,连绵起伏,宽广豪迈。远于万里,乃气势磅礴,穿崇山峻岭,消逝于茫茫白雾,融于天地之间。此乃万里长城也!
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已经有约2200年历史了,即使明长城也有超过400历史,最早建于西周时期,直至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各国开始大修长城,进入了长城的第一个高潮,但长度仍然较短。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其他长城,修缮长城,使长城进入第二个高潮,长度达到了12344。38千米(加秦长城120千米)。直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
长城主要分布于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共15个省、市、及自治区。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城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1833千米。据调查,明长城长8851。8千米,汉长城长约5000千米,而西周至秦末长城长12344。38千米,总长度达到21196。18千米。
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有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完整防御系统。墙身是长城的主要组成部分,平均高为7。8米,最高可达14米。平坦的地方较高,陡峭的地方较低;重点地区较高,无人区较低;地基宽约6。5米,墙上宽度均有5。8米,可以保证两辆马车同时并排通行。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组成,内填泥土碎石。墙身上的每一块砖块都是手工打磨而成,有条不紊,严丝合缝,好比一块块鱼鳞,堪称鬼斧神工!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同莫高窟,秦兵马俑成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7月8日,长城被列为新七大奇迹之首。中国再一次向世界展现了自己的文化!
壮丽的万里长城啊!你龙盘九州的一声长啸,灿烂了祖国的历史;你在战火风烟中涅盘重生,激起了我们的斗志;你不屈的雄姿震惊世界,你腾起的未来是不朽的诗篇!
万里长城永不倒,震雄披靡绞黄滔!
五年级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篇四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皇家陵园。
可秦始皇统一了六国,而他又是个什么人物呢?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公元前246年13岁,立为秦王,22岁加冕亲政。而在公元前236年至221年的15年上,他灭了六国,成立了中国。
这样的一个人物,死后的陵源的风景自然是别有洞天。秦始皇陵依层层叠嶂,山林葱郁的骊山,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根源在胃为峰恋环抱之中,与骊浑然一体,景色优美,令人一看就感觉心旷神怡。
这个陵园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的城墙大约在8—10米。而陵园的总面积是56。25平方公里,也就是78个北京故宫那么大,高87米。这宏伟的建筑,正是秦始皇陵。
在内城与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400多座墓坑,分别是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人殉坑,马廊坑,刑徒坑,和修墓人员的墓坑等,看的人眼花缭乱,不知道看哪儿好。
秦始皇陵的内部比外部更令人为之震撼,其中便是有着名声在外的兵马俑。兵马俑有三个坑分别是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总面积约14260平方米。这个坑以车兵为主。
二号坑平面呈曲尺状,东西长96米,南北宽84米,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
三号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积约520平方米。他与一,二号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维桶诗诗三军的指挥部,出土68个陶俑和四马一车。
这秦始皇陵兵马俑不振,突出了古代人没令人惊叹不已的智慧吗?
五年级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篇五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1990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山的奇松,云海,怪石和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奇松是指造型独特的松树。最有代表性的无疑是迎客松了。迎客松高10米,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长的像一手伸臂,一手插兜的人,又好像在迎客,故名就叫迎客松。
云海是指由云组成的海,云海并不是说在哪儿,哪儿就好看,因为你只要一上山,哇,一大片一大片的云海非常壮观。而且配着连绵起伏的山峰,那真的是美轮美奂,仿佛进入神话世界的感觉。
怪石是自然形成的石头,猴子观海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是一块小石头蹲在山峰上。小石头的形状就像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猴,而后面的蓝天像海一般明净,那名字的由来就知道了。
温泉位于黄山650米左右,平均温度42。5℃,因为有一些特殊的功能,所以名声大震。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等诗句,也体现了黄山在古代时的著名。
五年级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篇六
“吱”的一声,大巴停在了校园的门口,我兴奋不已地上了车,去春游啦!我一路上哼着小调,欣赏着窗外的美景。经过一路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有着七千多年文明的河姆渡遗址。
下了车我看到了名扬四海的河姆渡遗址,也让我开始追寻河姆渡人,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到了河姆渡博物馆让我大开眼界、大长见识。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温暖而又潮湿的沼泽地带,那里有许多的野生动物。如犀牛、鹿、羊……他们用骨弹、骨标来捕捉动物。
让我不可思议的是,本以为祖先靠肉食为生,但考古学家发现的稻谷、米让我们大吃一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先人已经在那时种植水稻了。据讲解员阿姨说刚出土的的水稻还是金黄色的呢!现在因为年代久远了都碳化了,所以才变成黑色了。更了不起的是先人居住的房子有两层,就像现在的傣族竹楼,上层住人下层防蛇、防水。说明了我们的祖先在那时已经有了种植稻谷先例和建造房子的工艺。
那时的河姆渡人还有对美的追求。用骨箫当乐器,用泥烧制泥猪、泥碗、泥盘周围还有很精致的花纹盘着。
我为河姆渡先人而感到骄傲,也让自己作为河姆渡的后人而感到自豪!
五年级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篇七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七的内容。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选择一处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搜集资料,写一份简介。怎样使学生在习作中能确定重点,选有特点或有价值的内容,把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在习作中体会历史遗产的魅力或感受祖国美好山河的美丽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课前指导,收集材料。
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虽然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但是能亲自去游览的学。
生却并不多,而且以前学生很少接触过简介文化遗产一类的写作,这无疑增加了习作的难度。这次习作,如果课前没有收集资料,学生将无从下笔。因此几天前,我就布置学生确定景点,然后通过书籍、网络等收集材料。为了让学生人人课前对“文化遗产”有所了解,对上网收集资料有困难的同学,我让有条件的同学助他一起合作查找资料,力争人人手中都有一点资料,准备习作素材。
二、抓住重点,适当取舍。
如今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材料。但在大量的材料面前,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是现代人应具备的能力。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力,要老师一步一步指导,才能逐步提高。在课前收集材料的时候我告诉学生,一处世界遇产的资料很多,不可能都摘录下来,要有所取舍,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有趣的收集下来,待习作课上用。课堂上我着重指导学生如何取舍材料。引导学生重要的就保存,不重要的就删掉,这样步步教给学生处理和运用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先说后写,降低难度。
“说”是前提,写是说的书面表达,只有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写才有望水到渠成,在动笔前,我先让学生交流收集和整理的资料,目的是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通过汇报和教师的及时点评,使学生进一步感悟习作的写作方法;在听、说中,可使学生找出自己的差距,从同伴那里学习多角度表达。
四、参与实践,获取新知。
本次习作蕴涵着很强的实践性。在课前查找资料,给了学生大量实践的机会,学生在这种实践的过程中很自然地也是很快乐地学习知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在课堂中也注重让学生结合实际在实践中学习新知。学会写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简介,掌握写作技巧。正如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但是,实际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在我身上,一是课堂调控能力不强,二是本身对我国的世界遗产知之甚少,三是教师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总之,这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
五年级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篇八
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地点位于北京城中心。开始42造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现在说的1420年,后来经过多个朝代的劳动人民细心修改,变的非常的富丽堂皇,但仍保持着原来的布局和规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规模的古代木构架宫殿建筑群。最先的设计人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的人是蒯详、陆详等。
我们说完了北京故宫的历史和人物建造,现在该说说外观和排列顺序把!
这座城设四个门,南门正中面午门、北门是神武门、东为东华门,四门个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这座城的四个角都还布有一些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外面的墙有10米多高呢!还有护城河宽52米,够宽的吧!长3800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间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听完了一以那些,你应该对北京故宫有些了解了吧!可能你还不知道吧!连皇帝的住所都是那么井井有条!
文化殿,武英殿是面阔九间的但檐山顶建筑。文化殿是皇帝听大臣讲书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饭、居住和召见大臣的地方。后三宫、东西六宫和乾清宫和坤宁宫通直御花园。坤宁宫和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正寝,是皇帝、太后和皇后的正式居住场所,平均面积宽九间,为重檐庑殿顶。
前三殿是全宫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达到8。5万平方米,是宫城的12%,后三供则为前三殿的25%,期于宫殿依次递减,主要突出前三殿、后三殿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位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己被联合过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五年级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篇九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颐和园游玩!
走进颐和园大门,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看,万寿山就像一只巨大的蝙蝠。走到山顶,我们看见了小布达拉宫,它是那么美丽。导游说:“屋顶上金灿灿的黄色,代表皇权;屋檐下的`碧绿色,代表草民。”墙壁全部刷成了暗红色,听说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用这富贵的红色。走进大殿只见里面有三个菩萨,他们双手合十面向我们,身上金碧辉煌。
走出殿外,我们看到了一座高高的宝塔,底座是用价值连城的汉白玉砌成的,墙壁上镶嵌着一千零一十个唐僧像。表情各不相同,栩栩如生,其中有两个头被割掉了,真可惜啊!我们下到半山腰看到了三个字“书画游”,是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显得苍劲有力!环顾四周,亭台、楼阁、假山、花、草、树木,美不胜收,真像在画中游。站在平台上,远看昆明湖,只见整个湖都结了冰,成波浪状,静止不动,神奇极了!
走下山来,我们看到了一条七百多米的长廊,上面画满了图案,有花鸟虫鱼,有青山绿水,有人物故事。而我最喜欢的一幅图,画的是《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画上画着猪八戒和孙悟空在空中腾云驾雾,白骨精在陆地上慌忙逃跑。画得如此逼真,真了不起!
颐和园可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艺术宝库!它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五年级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篇十
中国有诸多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像:天坛、长城、圆明园……但我印象最深的,就非故宫莫属了。接下来,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故宫,原名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中心。建于1406年,明成祖永乐年间1420年建成,年代悠久。
故宫是一个长方形的结构,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一道10米高的墙,外面有52米宽的护城河,可以起到抵御外敌入侵的效果。以三个大厅为中心,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它有70多座宫殿和9000多座房屋,还存有150余万件文物,因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到了故宫,从天安门往里,穿过一片铺着青砖的广场,便到达了故宫的正门——午门。午门气势恢宏,彰显出皇室的威严。
穿过午门,又是个大广场,广场上有一座金水桥。过桥经太和门便是雄伟的太和殿。虽说故宫共有宫殿9000多间,但最有名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殿”,是皇帝上朝的地方,同时也是摆放龙椅的地方,可惜在慈禧执政年间,龙椅被攻入北京的八国联军肆意践踏还拍照留念,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中和殿是皇帝休息和学习礼仪的地方。而保和殿则是每年皇帝赐宴王公贵族的场所。除了这三大殿,其余的大殿也是金碧辉煌,各有千秋。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整个北京城就是以故宫为中心,沿着一条中轴线排列,向两旁展开,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从故宫北门——神武门,出来就到景山了。这里是欣赏北京风景的最佳地点!故宫真不愧为祖国的宝贵财产!
故宫的美与壮观怎么也说不清楚,希望大家也能去一次故宫,细细游览一番。
五年级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篇十一
圆明园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它曾经是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从17建造至1809年造了整整150年。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又称圆明三园。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搬得环绕在四周。美不胜收,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中许多景物更是巧夺天工。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也有许多景物是仿造各地名胜风景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等。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个种奇珍异宝,所以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可是这么美的景物,到最后却被毁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把圆明园大闹一通,把拿的走的就拿,拿不走就摧毁。把圆明园灭的惨不忍睹。更加可恨的是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民侵略者奉命在院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同学们,我们一定要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把中国变得更加强大。使别的国家不敢侵犯我们!
五年级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篇十二
故宫占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大小宫廷70余座,房屋900余件,是世界上现存规模、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故宫屋顶上为什么没有鸟?
因为故宫屋顶上的瓦采用的是琉璃瓦,瓦片光滑,鸟类无法停留。二是因为黄色琉璃瓦会在有阳光的天气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让在飞行的鸟儿不敢在上面停留。三是因为屋脊上有神兽雕像,会吓跑鸟儿。
故宫的历史。
建于明永乐5至18年(1407—1420),至2020年今,故宫已有600年的历史了。它于1914年设为古物陈列所,1925年改为故宫博物院,正式开放。
故宫建造的材料。
柱子用的木材多是来自川、粤、闽、浙的楠木,后因楠木稀少,改用东松木;石料也是来自中国各地,汉白玉来自北京房山区大石窝,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的盘山,花岗石来自河北曲阳县,太湖石产自太湖,城砖是山东临清的,金砖则是苏州烧制而成的。
五年级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篇十三
如果你静下心来,一定能从莫高窟五彩缤纷的窟壁上,听到历史留下的雄厚凝重的回响。
——冯骥才。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它规模大的就像法国的卢浮宫,是世界现存规模,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现有洞窟730多个,泥质彩塑2400多尊,还有壁画4.5万平方米。
莫高窟有那么多洞窟,是不是每个都是一样的呢?当然不是。莫高窟的各个洞窟都各有各的特点。如第428窟,是北朝的洞窟,也是敦煌早期的中心塔柱式洞窟。
而保存最完好、壁画绘制最精美的还要数第285窟了,中间塑主尊一身,两侧各塑一禅僧,洞窟中心有一低矮的小方台,其形制将禅修与殿堂及古旋礼仪的内容集于一窟之中。墙上的壁画五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是“越千年,风姿原貌,世界确实难见”啊!
莫高窟这么辉宏,是怎么凿成的呢?其实啊,关于莫高窟,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公元366年,敦煌鸣沙山。一个孤独的人影,那,是一位僧人,他叫乐樽,他想寻一处有缘清静地,钻研佛法。他去过许多地方,寻找专研佛法的好地方。来到鸣沙山上时,不知已走了多少里路。乐樽站在鸣沙山上远眺时,对面的三危山竟笼罩在一片灿烂的金光之中,仿佛千佛现身,度化众生。乐尊顿时明白过来,原来就是自己苦寻的圣地啊!
于是,乐樽在敦煌东南的鸣沙山壁开窟,后来就成了宏伟的莫高窟。
莫高窟是那么辉宏,是那么的历史悠久,它那么厉害,谁见了不赞扬几句呢?
莫高窟真不愧是我国劳动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啊!
五年级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篇十四
布达拉宫座落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占地面积36万多平方米,山下海拔3650米,是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具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
这座辉煌的宫殿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吐蕃王朝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它依山垒砌,起基于山的南坡,依据山势蜿蜒修筑到山顶,高达110多米,全部是石木结构。上宽下窄,镏金瓦盖顶,结构严谨,人们在数十里之外就可以远眺其雄姿,从山脚仰望,更觉其建筑巍峨雄伟,气势磅礴,如果不能近距离瞻仰也没有关系,在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就可以一观其风采。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集中在白宫,白宫是以观音堂为中心,自东向西修建的一片寺宇,整个寺宇的墙面被涂成白色,远远望去,分外醒目,人们称之为“白宫”,它是_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地方。第二部分主要集中在红宫,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主要是历代_喇嘛灵塔殿及各类佛殿,这里共有八座存放各世_喇嘛法体的灵塔,其中以五世_喇嘛的灵塔最大、最华丽,高14。85米,塔身用金皮包裹,镶珠嵌玉,据说共用黄金11万余两,珍珠、宝石、珊瑚、琥珀、玛瑙等一万八千多颗。红宫和白宫的宫墙由花岗岩砌成,洁白的白宫环护上座的红宫,在蓝天雪山的陪衬下,显得格外壮丽,仿佛是圣洁和庄严的化身。
布达拉宫内部除了绘有大量的壁画、唐卡,还有贝叶经、甘珠尔经等珍贵经文典籍,以及明清两代皇帝封赐_喇嘛的金册、金印、玉印、金银品、瓷器、珐琅器、玉器、锦缎品等工艺珍玩,这些文物绚丽多彩、题材丰富,它们和布达拉宫一起,无声地讲述着千年的悠久历史。
布达拉宫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雪域拉萨这片圣地上,它是一个既神圣又神奇的地方,它价值连城,又绝无仅有,它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全人类的财富!
五年级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篇十五
长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开始修建。汉明两代曾大规模修建长城,主要是用来抵抗外敌。长城总长度21196。18千米,根据不同时代防御对象,可分为南长城和北长城。
北长城:北方的游牧民族特别是匈奴逐渐强大起来,不断侵犯秦、赵、燕的北部边境,于是三国便先后在北部修长城以抵抗善于骑马射箭的匈奴。
南长城:南长城的作用与北长城不同,南长城的防御对象为其它诸侯国,修建南长城的主要有:楚、齐、魏、韩、中山国。
始建长城:秦始皇为了抵御北方匈奴来犯,开始大规模修建长城,动用了全国1/20的人力来修建长城。
长城结构:长城不止是一道单独的墙,它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等所构成的防御系统。墙身平均高度为7。8米,有些地方高达14米。还有外檐墙和内檐墙。
万里长城凝结着古人的智慧,是中国规模最宏伟的建筑!
五年级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篇十六
“顿觉长安虎飞扬,俨然将士戊疆场。西行一路潼关道,仍拥当年秦始皇。”读到这首诗你们一定想到了的秦始皇兵马俑了吧,那听我来讲一讲吧。
兵马俑是庄重的,走进它们,我能感受到庄严的气氛扑面而来,走进一号坑,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秦始皇统率着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神态各异。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那古铜色的皮肤,一看就知道一定是一个久经沙场的高级将领。那乌黑的眼睛,无比深邃,谁都无法洞察他的心思。
骑兵上身着短甲,下身穿紧口裤,看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马俑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
再望望这片兵马俑,我真是感慨万千,这些兵马俑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还是人类智慧文明的结晶,我真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五年级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篇十七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坐落在甘肃省敦煌。
莫高窟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上至十六国的前秦天王苻坚,下至今日,共经历了1646年。它有洞窟约735个,壁画约4.5万平方米,泥塑245尊。如此巨作,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它自身就建立在鸣沙山东麋上,形态非常特别。它拥有一个华丽的入口。正对着它看,入口并非一个洞,而是一座酷似古塔的建筑,红柱百瓦,由大到小共七层,与山崖一般高。它的左右有数不胜数的`石窟,蜂窝一样紧密又井井有条地镶嵌在上面。米白色的石崖前有着米白色的通道,像一条龙盘曲在石崖上。
此外,只是从洞外往里看,就能看到洞口各有一尊佛像。更别说洞内了,不计其数。然而不但有佛,还有成片成片五颜六色的绝美壁画。
那为什么洞不建在人流密集、气候适宜的风水宝地,而非要建在这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呢?
相传,在前秦宣昭帝苻坚的建元二年的一天夜晚,沙门乐尊云游时经过这里,突然间,光芒万丈,佛光笼罩了整座鸣沙上,成千上万尊金光闪耀的佛像若隐若现。他便认为此地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总而言之,莫高窟凝聚了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佛像,更凝聚了华夏民族的智慧,彰显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年级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篇十八
长城是在公元前约220年前秦始皇下令修建完整的防御系统,为了抵抗北方敌人的侵略。修建一直持续到了明代,终于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军事设施。
据说长城是最大的防御系统,长度大约有一万多米长。一眼望去,长城就像一条巨龙,趴在每个山峰上。在傍晚的时候,橙红色的天空,把长城都染成了红色,格外美丽,到了夜晚,本来黑暗的长城。瞬间变的明亮起来,弯弯的长城,在黑夜里,格外引人注目。里面的砖块摆放的整整齐齐,还有许多的烽火台等多种防御。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人民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因长度逾万里,故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1/20,当时没有机械,全部都靠人力。
相传秦朝时,秦始皇建长城,劳役繁重百姓苦不堪言,青年范喜良和孟姜女刚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抓去建长城,不久,他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下,孟姜女历尽千辛万苦才来到了长城,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在长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长城坍塌了,露出她丈夫的尸骨,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投海而死。这是凄美的爱,从中我们可以看长城背后古代人民付出的心血与努力。
长城是我们中国的一条龙,是见证中国发展的有效的见证。我们要保护好长城,更要张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五年级第七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篇十九
故宫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周围有十米高的城墙环绕,还有宽五十二米的护城河。故宫有大小院落九十多座,房屋九百八十间。故宫大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半部为前朝,北半部则为后寝。故宫共有四道门,分别是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而故宫的正门就是午门。
进入午门,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内金水河,它自西向东蜿蜒流过太和门广场。内金水河的作用不仅是故宫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建筑灭火的主要水源。它的上边还有五座汉白玉石桥,这就是内金水桥了。
穿过内金水桥往前走就来到了太和门,每逢皇帝出宫,都要在太和门换车,而且皇帝大婚的时候,皇后也要从太和门进入皇宫。
过了太和门,我们就进入了太和殿广场,它面积有三万多平方米。太和殿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面积有二千三百七十七平方米,通高三十五点五米。这里还有中和殿和保和殿,中和殿是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稍作休息,接受官员朝贺的地方;保和殿是皇帝更衣之处,年底时在此宴请文武百官。
过了前三殿,就来到了后寝区的正门——乾清门。在后寝区中共有十五宫。“乾清”二字意思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乾清宫的后边就是交泰殿,取自《易经》中的天地交泰,象征着帝后生活和谐。在殿中央放有二十五颗宝玺,上方高悬着康熙皇帝御书、乾隆临摹的“无为”匾额。
故宫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里头还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物,是历史和艺术的重要资料库,是中国古文化的颗璀璨明珠。故宫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遗产名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558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