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对所阅读内容的个人理解和感受的表达方式,它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题。读后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突出书中的精神内涵和启示。这些读后感范文或许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间失格读后感字篇一
本是这么颓丧的一个主题,却让我由衷喜欢。“人间失格”这个题目,用语之凝练似有一种诗意的美感,让我们一起在这样一个凄美的题目中领悟“人间炼狱”的真相。
作者太宰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主人公叶藏从小因为胆小懦弱而去搞笑,取悦他人,越长大越逃避这个世界,沦落为终日饮酒作乐、放浪形骸的人,最终只能毁灭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最能引起我共鸣的地方在于我们都身处一个不是周遭所有事物都令我们满意的世界,每个人对待世界的方式不同,一些脆弱敏感的不懂得怎样与这个世界相处的人,遇到自己不喜欢却推脱不了的事物,就采取逃避的方式,从而变成了一个虚伪的戴着面具生活的人。
很喜欢书里关于主人公的父亲要出发去东京之前问孩子们想要什么礼物的描写:父亲问他是不是还是买书?但是建议他买玩具,哥哥却说还是买书更好之类的,父亲看他不说话有些失落地合上了记礼物的笔记本,甚至连书也没有记录。其实他幼小敏感的心早就开始挣扎,怕父亲失望,他思忖了许久,半夜悄悄走到客厅桌旁,翻开父亲的笔记本,用自己稚嫩的笔触写下“狮子”,因为他认为父亲是希望他选“狮子”这个礼物的,结果父亲知道后误认为儿子就是想要“狮子”,因为问他的时候不说,之后又自己一板一眼地写下来了,于是父亲在玩具铺里笑了半天。看到此情此景的描写时,我也被逗笑了,觉得这个小孩和自己很像,很逗,但是他何尝不是小心翼翼地过着他的童年时光。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至少我自己从小也这样,怕身边的人失望而不断地用迎合他人的言行和动作去讨好他们。
作者紧接着解释了这一原因,主人公年幼时受到过家中佣人的侵犯,使他对这个周围的人失去信任。“我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失偏颇,但我仍然认为向人诉苦不过是徒劳无功,与其如此,不如缄口不言地承受下来,我想,除了继续以滑稽的言行处世外,我别无选择。”这是主人公内心真实的想法,即使受了委屈或是不公平的待遇,主人公也不愿意解释。我的理解是一直保持沉默的人,习惯选择了沉默,到最后不敢为自己发出声音,这些所谓的诉苦在主人公的眼中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做法。但我不并不赞同这样一种逃避世事的态度,对自己的人生毫无主动权可言,我认为这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
我们或多或少都被这个世界改变着,有些改变是我们主动的,有些改变是被迫的,我们将此归因于社会压力。然而主人公自小就对这个世界开启了屏蔽模式,身边人施与他的善意,他认为是伪善,这个世界给予他的好意会让他极度不安——大概是从未走出幼年时心里留下的阴影吧,所以我们无法对他的奇怪举动给予评判。但是在逐渐清楚自己所存在问题的过程中,主人公并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一直深陷于伪装而迷失了自我,其实,这都是因为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吧。
合上书后的这段时间里,我一直想要发出一点自己的声音,对自己有一个交代,也想告诉迷途中的人一定要学会别在意别人的想法。你坚持做自己别人会心里暗暗佩服你,如果你因为别人说什么就改变自己,别人会在心里默默鄙夷你,制定自己世界的规则让别人来遵守,你越迎合别人,别人反而越看不起你。不要变成小说里的主人公,胆小懦弱,怕身边的人失望就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真实的自己。
人间失格读后感字篇二
“残缺的人丑陋,试图迈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却只能迈向毁灭。因为他太过敏感纯粹,所以,注定孤独,注定,他迈向毁灭。”
叶藏清晰的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冰冷,他说:“人啊,明明一点儿也不了解对方,错看对方,却视彼此为独一无二的挚友,一生不解对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还要为其哭泣,念诵悼词。“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
往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也许他的看法太过偏激,世人么,总是相信时间有真情和温暖的。可是我们都知道,一路,走走停停,所有人,聚散离合,最终,仍旧是孑然一生。没有人会将胸膛剖开,将躯体内的阴暗秘密全数交予他人,只是为了一生中那个短短的瞬间能够感到丝毫的被在乎的温暖,略微带些自弃意味的选择轻信。叶藏不愿意轻信,脆弱单纯的心灵岂能接受随时而来的打击。
又或许因此,他总是站在世界之外观察着周遭的种种,“没有人在遭受别人责难与训斥时,还能愉快起来,但我却从人们生气的怒容中看到比狮子、鳄鱼、巨龙更可怕的'动物本性。平时他们都将这些本性隐藏着,可一旦找到机会,就会像那些在草原上温文尔雅的牛,忽然甩动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他的感知,就如同神明,又或许他就是神明,如果真的有神不小心掉入人间,一定不会像任何宗教里所描述的救世主那样圣洁、坚强、慈悲,而是像他这般这样阴暗、扭曲、脆弱,又在自己的领域里固执执着。
人间失格读后感字篇三
《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遗作。这本书讲述的是从小不信任人类的叶藏靠着伪装成小丑生活,后来看穿世态悲凉,走向堕落,逐渐丧失为人的资格,经历过一次自杀后,最后在疯癫中老去。叶藏在其中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懦弱,批评他不应该如此悲观;有人说他可怜,替他惋惜。叶藏以弱者的形象出现,他是一个对社会和人类充满了不信任感和恐惧感,且性格软弱的一个人。他把人性看得太透彻了,以至于他眼中的社会的黑暗大于光明。通过有人表面称赞父亲背地却说他坏话的所谓的好朋友抢自己钱,并亲手把自己送进疯人院等等,他看到了社会的伪善、世道的混乱,人情的炎凉以及家人之间的虚伪和欺骗。
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叶藏的.不断退让和忍耐,换来的却是别人的蔑视。他也努力改变过,换来的结果是别人亲手把自己送进疯人院。他也曾努力追梦,换来的是别人的嘲笑和一句句“别想了”。这一切都导致叶藏否认自己,丧失为人的资格。但叶藏每次的忍耐,只是渴望被爱,他在家里最小,家人都不管他,朋友都指责他。他只是想感受温暖的感觉,可世人给他的只有冷漠和伪善……结尾,老板说:“其实叶藏是个天使般的孩子呢。”是啊,叶藏是个真实而又充满理想的“永远的少年”呢!他也对幸福人生有过执著追求,也有过对美好社会的热切向往啊……太宰治写的都是弱者的文学,以人物懦弱的性格或劣势的地位向社会发起抨击,把懦弱作为武器向所谓的强者和伪善的社会发起宣战。就软弱者本身来讲,生活下去是很艰难的,那些支撑生命的东西必须也只能仰仗周围的给予,可那些强者却吝啬地连一点温暖都不愿给予。人生来就是强者或弱者吗?不!那是由后天生活环境造成的。大家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是否对嘲笑过弱者?我们是否帮助过弱者?我们是否在还不知道是什么使他软弱下,就冷冷抛出一句:“这人怎么这么弱?”嘲笑是总是存在的,但帮助却很少见。
我希望大家能低低头,看看那些备受煎熬的人们,伸伸手,拉拉他们一把。
人间失格读后感字篇四
《人间失格》和《自深深处》一样,讲述了本身内心扭曲的艺术家在他人引导下走向毁灭的故事。不同之处在于,《人间失格》的主人公也就是太宰治本人,并不是始终对世界充满恐惧的,而是一度在无限信赖他的妻子身上看到了希望,这为更大的悲剧埋下了伏笔,信任破碎后是彻底的堕落与绝望,“无限的信任是罪恶的根源。”
分析这样悲剧的根源,一方面是他本人的过度理想主义在残酷现实面前的荒诞不经所产生的人世是完全虚假的'错判,以及在此基础上从小积累养成的伪装,这样的伪装不仅加剧了被戳破的恐惧,也让自己置入不真实的绝望的境地;另一方面,也有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没有人情味的家庭环境让他遇到疑惑得不到解答,直面丑恶最终加深自己内心的黑暗。而与《局外人》一样,不能理解或者说对社会虚假的一面充满批判的人,最终只会受到社会的遗弃。
人间失格读后感字篇五
回神,发现,这太宰,竟然引出我这些不那么堪的记忆。
太宰的作品,硬生生读出一种善良的悲怆。每一份小心翼翼的善良背后,都是一张对人性洞察又冷漠悲凉的脸。你也不知道为什么太宰那么小的年纪,会有那样一副看人对事的视角:完全的置身其中,又完全的剥离在外的局外人的状态。有时候你会心疼他那份取悦于人的小心思,有时你又会可怕于他对人心的一语中的,更多时候你还会厌恶他局外人的自高,可笑他自以为洞察了世界和人性。
《人间失格》是太宰半自传的作品,叶藏是他。他对父亲有记述,议员然后落选,最后离世。小时候在父亲笔记本上郑重地写下“舞狮”二字是我记得最清楚也是最心疼的一个他取悦父亲的画面,没有同龄小朋友的任性与天真,他满脑子地想、谨慎小心地做,在自己的想和做的重压下生活,读到此写到此,满心的难过要集聚到眼眶,只得停顿片刻,用自己每天吃饱后想零嘴的童年记忆来平复。竹一是他提及小学时候的唯一朋友,因为只有竹一看穿了他在装傻充愣来取悦众人。很难说竹一他是真的看出来还是假的,但无关,至少叶藏找到了可以让自己放松的慰藉,而竹一的预言成为他离家的动力。相知的鼓励,是一种力量,是一种作为人而被信任被支持的感动,无惧未知。
太宰相当矛盾,一方面他看得很清、一方面又很懦弱;一方面想要一切都好、一方面却又肆意破坏。叶藏是这样、直治也如此。就这样,不放过自己,在自己的世界里矛盾纠结、肆意拉扯。也是这样,让读者厌恶又心生悲悯。你读读直治的遗书,“人,就像有享有自由生存的权利一样,也享有决定自己什么时候死的权利,可是我觉得,只要母亲在世,这个死的权利是不得行使的,否则就等于是亲手将自己的母亲杀死。”评判他为彻底的冷漠,不能啊,他有对人体贴的责任感,至少对他存在于世的这个源由,他有责任的。可他却在母亲在世时,啃老买醉不着家。你品品叶藏的快乐,与由子相识后他租了房子、戒了酒、全身心投入到职业漫画创作中,一起吃晚饭、看电影,还有了快乐的描述,“更令我感到快乐的是同这个打心底里由衷信任自己的小新娘待在一起,听她说说话,欣赏她的一颦一笑。”这是真正的人的期盼,不过最后还是消散了。渴望却从不努力争取。读完整本书,感觉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可脑子里一团乱,又不知从何说起。在屋子里踱步踱步,一整天没什么思路。
电子书里面好多批判的评论,每每看到便觉得真是粗鄙。每个人,都是由千千万万次不同的呼吸造就,也许同过呼吸,必定不一直同呼吸,那些负面的评论,哪里够得着呢。
只是一整本人间失格里,我就注意到一次对快乐的描述,那是叶藏对信任的珍视。不知道太宰治留下这作品的意义何在,只是读着读着就会想起小时候,不计后果的坏、难分是非的傻。一直以来都感觉自己从未长大,如今再回头,不一样了。好像是太宰治在提醒,我没有坏、也不再傻,即使知道这生命毫无意义,但一直都在努力尽着生而,为人,以及对人的责任。
最后的最后,请大家善良,愿世界和平。
人间失格读后感字篇六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间失格》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间失格,英文名作nolongerhuman,更为直接的意思是丧失为人的资格。
所有的小说都带有自传性质,一部小说无论是否虚构,总免不了隐含作者个人的独特经历以及精神世界的缩影。
这本书也不例外,甚至完全就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太宰治通过主角叶藏来写就自己灰暗色调的一生和痛苦不堪的内心。
恰逢时下流行的“丧文化”现象,许多人渴望通过读此书求得自证,开始寻找自己的影子并且思考人生的意义。
幼年时期的叶藏。不断观察着对他来说尚且陌生的世界,心里却满是对人类言行的疑惑不解,甚至对人类设计出的种种生活用品的意义也毫无头绪,对于人们经常倾诉的感觉也丝毫无法共情......
“总之,我对人类的营生仍旧迷惑不解。自己的幸福观与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观格格不入,这使我深感不安,并因为这种不安而每夜辗转难眠,呻吟不止,乃至精神发狂。”
这种“唯有自己一个人与众不同”所带来的惶恐不安使他觉得犹如身处地狱之中,于是他便选择了一个与人相处的招数——搞笑。
从此他便使出浑身解数来求取身边人的喜爱,变成了一个可悲的搞笑高手,也变成了一个谎话制造机。
幼年时的叶藏内心敏感、忧郁,将对人性的恐惧全部积压在内心世界的角落,却没有宣泄的'出口。
他表面强装天真乐观的生活,让家人甚至是佣人发笑成了他唯一的使命。
出于胆怯和不信任,叶藏从不将自己真正的喜好和需求诉之于人,甚至被佣人们侵犯时,他依然选择忍受,因为现在的他已经不会说真话了。
青年时期的叶藏。开始了远离故乡的中学生活,在这里叶藏仿佛得到了施展搞笑演技的绝佳天地,他可以更得心应手地向这些新面孔掩饰自己的真实面目。
直到他遇到了改变了他生活轨迹的两个人,一个是识破并揭穿他谎言的竹一,另一个是画塾里的同窗堀木,带他进入烟酒、娼妓、当铺以及左翼思想的世界,或许可以说将他进一步引入痛苦的深渊。
青年时期的故事便结束于镰仓的第一次殉情未果,女方丧生而他却意外存活,但是被扣上了“协作自杀”的罪名。
壮年时期的叶藏。自被保送出来,寄人篱下的羞愧与禁止外出的压抑驱使他从寄宿的家里逃了出来,没有朋友,穷途末路的叶藏又找到了堀木。
又因机缘巧合,在堀木家里见到了静子。
忧郁寡欢又不善言辞的叶藏,让女人为之心动,叶藏自嘲自己“过上了的男妾生活”。
漫画事业的一塌糊涂、日复一日的无聊虚度、物质生活的拮据不堪使他整日沉迷于酗酒,道德二字已逐渐与他的世界格格不入。
出于不想毁掉静子母女幸福生活的念头,他不打一声招呼已然诀别,后又寄宿于京桥酒馆。
承蒙老板娘的照顾,叶藏又开始了第二次的男妾生活。
此后,他开始画下流画作、染上了毒瘾...对世间渐渐不再恐惧,但他的世界却越来越呈现出地狱之貌,在生活状况和身体健康每况日下的双重折磨下,叶藏说“我必须死”。
他们便把叶藏骗进了精神病院,我们无从得知他在那里经历了什么,只是可以确认他的内心世界已经崩塌。
“我已丧失了做人的资格,我已彻底变得不是人了”。这本书虽然讲述的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悲哀一生,却也能带给我们关于生的思考。
1、倾听内心的声音?小时候埋下的痛苦种子如果不加以重视,在余生里会不断得到黑暗的滋养,扎根于内心深处,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轨迹。我们的内心其实一直在诉说一种真实的语言,尽管人们常常忽略它,它仍旧在不间歇地告诉每个人自己的真实渴望。强大的内心力量是无论如何无法压制住的,而自我也是无论如何无法被欺骗的。
2、人与人的芥蒂?叶藏一生孤独无助,并没有真正的朋友,堀木只不过是玩伴而非那种所谓的“友情”。总有些时刻,我们自责于自己猜不透他人的想法,不安于与别人的格格不入。而这个社会需要的是积极外向、乐观开朗的人,那群自卑内向又害羞的人们,由于害怕被扣上“社交恐惧症”的帽子,因此变得更加敏感。越是不擅交际的人,越是对尴尬的氛围不堪忍受,总是扮演着善谈的角色积极打破寂静。这种消耗总是让我们觉得汗流浃背、疲惫不堪。一天的社会生活结束后,白天的喧嚣散去,黑夜的孤独袭来,这个世界不过尽是孤独的人啊。
3、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壮年时期的叶藏逐渐悟出“所谓的世人,不就是你吗?”的想法。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时常活在一种自我束缚之下,自以为捆绑于别人的目光之中,任何决定和行事总是会优先顾忌别人的想法,而不是首先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让我想到《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斯特里克兰,面对外界质疑丝毫不受影响的他说,“如果你觉得一个人的观点跟你两便士的关系都没有,你怎么还会在乎一群人的看法呢?”据说人生只有5%的悲痛和5%的喜悦,剩下的90%都是平淡,在这漫长的平淡里我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回答命运提出的问题:关于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我。有些道理需要经历了才会懂,也有些道理通过读书也能知晓。
人间失格读后感字篇七
把每个明天当做世界末日,从现在起迈出第一步。
我喜欢这本书的名字,人间失格,自暴自弃的代言词(失去了为人的资格),“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又是无尽的悲哀。《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绝笔之作,也是我一读再读,感慨无限的佳作。作者用平淡的口吻,纤细的语言,叙事着绝望的故事,在书中能看见太宰治的影子,也能看到生而为人,每个人的影子。
这是一部残酷而美丽,永恒而至上的青春文学。它确实让人感受至深,直逼灵魂,令人无法逃脱。
这是太宰治灵魂深处无助的生命绝唱,同时也是村上春树绝望凄美的灵感源泉。可能有人觉得这只是几些小故事的组合,也觉得书中描述的只是一个懒人如何混迹社会,可我觉得不仅仅是这些,否则,又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人评价欣赏呢。它值得我们一看,人们的绝望往往不是因为生活本身的绝望,即使感受到了生活本身的荒谬,也要遵循生活本身的规则去努力的生活,这才是生活。
《人间失格》里有这样一句话,我的世界里本是阳光明媚,温暖四季,你来时,狂风暴雨,我无处可避,你走时带走四季,我久病难医。人生来,为了喜悦也为了悲伤。一千种生活,我们也有一千个自己的哈姆雷特,向着自己的未来努力奔走吧。
人间失格读后感字篇八
开篇的叶藏从小扮丑角讨好家长和亲人,刻意出丑来讨好家人,用耍宝等方式意图逗乐别人,他是个想要被关注的孩子,但又因为自已与这个世界的不同和格格不入,所以才用这样的扮相来伪装。
在他一生中,或许就是戴着面具负重前行,在自已意识里时刻害怕自已的面具会被摘下。
这样算是活过吗?或者因为从未真实过,所以并不算真正活在世上,于是这种从未存在于世的想法也让自已沉沦堕落。让自己觉得丧失为人的资格。
每个写作的人,多少都在作品里把自已写进去了,他们并不刻画世界,他们只刻画自已,听说这部作品完成的当年,太宰治便投水自尽了,或许是交代完了,差不多了也就无所谓了吧,有太多书成之后便选择自尽的作家比比皆是,之前台湾作家林奕含的自杀或许也是生命无法再承受重量。
而我们,这些存于世的人们,是不是也有必要再一次去拷问自已,是否曾经真实地生活过?
人间失格读后感字篇九
第一次阅读《文学少女·渴望死亡的小丑》是在很早以前的事了,后来我又阅读了其所涉及的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的确,那是一本可怕的书,仅仅看字面上的叙述就足以让人坠入无限的悲伤与绝望之中。直到那时我才发觉自己是那么地渴望死神的降临,也许那是最好的解脱。
我不否认自己也有着对人类与生俱来的恐惧,生怕因为一点细小的错误而引起他人的嫌恶,的确,就像是一场永无休止的化妆舞会,我们带着精心伪饰的笑脸,却不忘在他人的脖子上架着长刀,人类就是有邪恶与贪婪组成的怪物,却包裹着纯美的外表与华丽的面具,在我们面前他们是乖戾的羔羊,然而在背后他们却会露出远胜于狼的本性。
我也是这样尽力地活着,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于自己讨厌的人投去十二分的好感,只为是怕别人知道后与我疏远,只为着就这样活着。每个人都是这样,竭力隐瞒着自己的本意、以完全与内心背道而驰的态度处事为人,就像是依照一定规则一样,没人能够违背这样的规则,因为犯规的人就会被社会所抛弃,就会被世人所嘲弄,就会被人类所唾弃,所以我们每天只有战战兢兢地生怕犯下哪怕是一点点的疏漏。
无论在父母、朋友还是陌生人面前,我们都在时刻配合着他们的口味,这就是人们所谓的有眼色、激灵,其实那不过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丑,或者说叫变色龙,在不同的时候我们会换上不同的面具,到最后我们可以是任何人,却惟独不能是自己,最具讽刺的是有一位同学对我说你就按自己的方式做就行,结果最后却给我发了一个“不同道者,不相与谋。”
因为我们不同道,也就是我所做的不合她口味。我们习惯着撒谎,因为那是我们生存的手段,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社交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一点可观的利益,当利益占到手后,我们可以立即向曾经的朋友张开利爪,甚至将已无用途的朋友驱逐,或是直接上去咬断他的喉咙。
以前我对这些并不知道,但知道遇到这件事后,我才知道善良是人间第一大罪过,怜悯也只能罔送性命,我们宿舍曾有一个借宿者,看在他可怜的份上,我为他腾出了一张床,但当我再次提出需要的时候,他却对我蛮横地叫嚣着:“我不记得你有同我讲条件的权利。”“要是我不同意呢。”
我没有办法,我所能想到的只有当年听到的蛇与农夫的童话,农夫救了冻僵的蛇,当蛇苏醒的时候,农夫问蛇还需要什么,蛇说饿了就吃了农夫,因为那是农夫所能给出的最后一点利益了,现在在人的社会中我们可能都是那样的蛇吧,只是竭力地隐藏着自己的本体而已。
人间失格读后感字篇十
人间失格,失去的真善美的人格天性,人们虚伪和善的面具之下,扭曲的嫉妒、仇恨、愤怒的邪恶嘴脸,隐藏着内心的阴暗。在日本二战走向战败衰亡的背景下,社会充斥着纸醉金迷的虚假繁荣,军国主义的遗毒蚕食着年轻人的`信仰追求,要么一同戴上面具得过且过,要么独善其身坚守自己,要么浑浑噩噩随波逐流,遗憾的是,化身为主人公叶藏的太宰治,拥有与生俱来洞悉人性、聪慧敏感的天赋,却在追究自己真实善良极致与对人性、对社会的恐惧中不得其解,最后选择了另一条放弃的道路,自杀解脱。
出身官僚家庭的叶藏,完全可以按部就班的完成大学学业,修习绘画技艺,凭借父亲的权利谋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妻子,即使战后日本政府重组或倒台,也能依靠家族的积累安度终身,然而天赋异禀的他,精神世界早已成为天使与恶魔的战场,在业火的燃烧中崩溃坍塌。他内心的焦灼斗争是对人性、对人与客体关系以及人在社会中存在意义的深刻反思,这种矛盾冲突不但是书中故事情节的焦点,也是作者以及每名读者寥寥一生都困惑挣扎的焦点。
问题的根源在于,自己内心的圆满无暇,在生存的蝇营狗苟中很难不被玷污。叶藏儿童时期用小丑般杂耍的行为举止来伪装逃避对人性的恐惧,闭口不谈真实的想法,即使身为小少爷,对女佣和仆人卑躬礼貌面具下的冰冷脸庞也颤若寒蝉。少年时期的他,心理人格分裂愈发明显,甚至寄希望于绘画妖魔,渴望获取它们强大的力量来对抗恐惧,书中写到:啊!给我冰冷的意志!让我知道人类的本质吧,人就算踩着别人往上爬,也不算什么罪,给我一个愤怒的面具吧!”随着年龄的增长,深深感到真实的人心不过就是如此阴暗,自己殉情自杀未遂,愧疚于每一个善待自己的女性,摆脱不了对崛木依赖的软弱无能,在酗酒、吸毒中获得虚假的力量,从此臻至自己终极无果,也被传统的家庭道德所不容,昭示着人性的悲哀。
人间失格读后感字篇十一
《人间失格》作为太宰治自杀前的最后一部小说,实在太压抑,负能量太多,然而,他却能带给我们对社会的思考。
对于一个五次自杀,四次殉情的人来说,死亡变成了一生的追求。看之前,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会在开篇写到"我的一生充斥着耻辱",也不知他为什么会说"生而为人,对不起"。直到考完全篇,才懂,这与他的性格和家庭有关。
他的父亲是众议院中的一员,作为家中的第六个儿子,缺乏父爱与母爱,从现在乳母的照顾下长大,而又因早熟,所以,会在生日时讨好父亲,要求父亲买狮子玩具而不是他最喜爱的书,从那时起,就注定他的生活会走上与一般人不同的道路。在家讨好父亲,在学校讨好同学,用一切手段,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逗笑他们。高中就和女人,烟,酒混在一起,直至自杀,都是和女人一起。他的一生,太痛苦。这种"边缘人"的形象得不到世人的认可与理解,虽然整篇文章是以叶藏的口吻写的,但我知道他是以自己为原型。
在我看来,作家,画家的内心都隐藏着常人无法理解的悲痛,他们追求的东西太过疯狂,就如高更,为了绘画,宁可抛弃一切。
人间失格读后感字篇十二
《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我不想说小说的内容。因为觉得没有那个必要。大千世界,无论哪个时代都有无数的无名弱者。只是一种机缘通过小说我看到了一些。但是又何必再把它们叙述一遍呢?这样做不仅一点好处都没有,还有可能影响别人的情绪,因为除了了解那个时代一些卑微的人生存方式,我没有在小说上找到任何可以分享的东西。我并不会嘲笑他们,但同样我也不会同情他们,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无论以什么方式结局他们都不属于无辜者。
里面的故事过于拧巴,也许三观的不同读起来总是有些压抑。一本我不建议阅读的书。
太宰治——1909年出生于津轻地区首屈一指的地主富豪之家。从学生时代起已希望成为作家,21岁时和银座咖啡馆女侍投海自杀未遂。1935年《晚年》一书中作品《逆行》列为第一届芥川奖的候选作品。结婚后,写出了《富岳百景》及《斜阳》等作品,成为当代流行作家。1948年6月13日深夜与崇拜他的女读者山崎富荣跳玉川上水自杀,时年39岁,留下了《人间失格》等作品。
了解作者后,发现小说里时常都会有作者的影子。
人间失格读后感字篇十三
日本作家太宰治一本饱受争议的破灭之书。太宰治被称为“无赖派”文学大师。从本书开头的几页序言文字中,我看到了深深地沉重感。作者出生豪门,一生立志文学,师从小说名家,五度自杀,三十九岁时投河自尽辞世。
这本书是一种以自我告白的形式道来,书中很多现实问题的思索,虽然残酷,但是却很真实。就像皇帝的新装里那个说真话的孩子。与其说他对社会人性最黑暗的一面耿耿于怀,还不如说是,他一直保持了孩童般的天真看待这个世界的虚伪、善变。
带着作者自传性质的故事。小男孩阿叶生活在一个大家庭,家里孩子多,不受重视的他,常常用搞怪、滑稽的语言和行为来吸引大家的注意。他聪明而敏感,他洞察到别人的需要,总是能不露声色的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书中写道:“我与别人几乎无从交谈,该说些什么,该怎么说,我都摸不着头脑。于是,我想到了一个招数,那就是搞笑。这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
在浴衣里穿毛衣,故意从人前走过,惹得大家忍俊不禁,连连说:“阿叶,那样的穿着不合时宜哟!”当父亲出门,问每个孩子要什么礼物,并且记录在小本上的时候,他听到了父亲的那句:“浅草的商店里,有人卖那种过年跳狮子舞的面具呢?”
为了迎合父亲的意思,讨他欢心,夜晚时分阿叶悄悄在父亲的小本上写上“狮子舞”。当父亲买回礼物和母亲谈话时候,把这当成了笑话来谈:“在玩具铺里,我打开本子一看这‘狮子舞’并不是我写的,看着我都忍不住笑了……”
学校也是,在课堂上他画漫画,课下讲给同学听,让同学哈哈大笑。他的作文写着滑稽搞笑的故事,让老师还没到走到办公室,就忍不住翻开他的作文边看边笑。
他极力讨好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别人笑让别人快乐,但是内心却不可思议的自悲和绝望。书中写道:“我依靠搞笑这一根细线,保持住了与人类的一丝联系。表面上我不断地强装出笑脸,可内心却是对人类拼死拼活地服务,命悬一线地服务,汗流浃背地服务。”
长大后的阿叶因为幽默搞笑的个性深得女孩的迷恋,但是他却有深深的自卑感,觉得自己只配得上低贱的、丑陋的女人。他在书中写着:“所谓世俗的眼光来看,常子的确是个丑陋又贫穷的女人……可与此同时,一种同病相怜的亲近感却又油然而生。我发现常子是那么可爱,以至于生平第一次觉察到,有种微弱却积极主动的爱情正萌动在心里。”
在银座当陪酒女郎的常子比阿叶大,丈夫是个诈骗分子进了监狱。贫穷而丑陋的她,对生活的绝望,让阿叶有种同病相怜的情愫。夜里他们俩一起跳进了镰仓的海面。常子死了,阿叶却被救起。而后和阿叶交往的女子都是如此卑微的、丑陋的、年纪大的。
即使阿叶遇到的第一个比自己年纪小的,纯洁美丽的女孩良子。他们结婚后“快乐也未必如预期的如此之大”。书中写道:“其后降临的悲哀勘称凄烈之绝”。在阿叶的眼里,这个世界就是痛苦的,即使是短暂的快乐,这后面一定藏着巨大的灾祸。阿叶和良子最后也演变成了一场悲剧。
我从未读过这样的文字,描写丑陋、阴暗的词语如此之多。光鲜的外表下肮脏的内心,贫穷时候的懦弱卑微,发达之后的虚伪势利,人前阿谀奉承,人后污蔑诽谤。生活的黑暗、人性的黑暗,在这里竟然如此之多。
合上书,背面是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精神的洁癖,让像太宰治一样的人容不得半点伤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他想要打破什么,却没有方向。他的痛苦在于他用心的看着漆黑的世界。”
这,也许就是世界的另一面,但,正视黑暗让我们学会成熟。
人间失格读后感字篇十四
如果说有哪一部书可以让人感到深深的压抑,如同被鬼压身一样,喊也喊不出来,动也动不了的恐惧,《人间失格》绝对可以排进前三。人间失格的色调是暗淡无光的,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力感,以至于竟然不能一口气读完,我必须要歇一歇,缓一缓,带给自己的冲击实在太大。读书最怕的是和作者产生共鸣,因为那样你一下子就陷进去了,无法自拔!
小时候的叶藏是一个心思很重的孩子,太早的成熟使他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敏感。虽然生活在所有人中间,但是给人的感觉确实离群索居的,与周围的人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在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他的幸福观与这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观都大相径庭,并为此而彻夜难眠痛苦呻吟走火入魔,这种状态,在其他人看来或许是离经叛道的,一旦他表露这种想法的话,大概会被人当做精神病人送进冷冰冰的医院吧。
长大后的叶藏越发的颓废,逃课、酗酒、抽烟、娼妓,糜烂的生活像极了我们眼中坏小子的形象。他陷得越来越深了,终于在某一天,与常子一起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常子死了,叶藏还活着,只是这种活着真的是叶藏所需要的吗?行尸走肉一般卑微的活着……除了压抑,还是压抑,找不到别的形容词更能形容读人间失格的感觉。
非常沉重的独白,是人生绝望的极致。太了解人生,也就绝对悲观。这也许就是太宰治的成就,也是他的悲剧。
人间失格读后感字篇十五
四月份开始读这本书,当时读到了太宰治在大阪堕落的那段之后开始对这本嗤之以鼻,认为作者不过是用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无法融入社会当成理由,不断给别人制造麻烦,其实是在享受不用负责的行为。甚至还会沾沾自喜。
中间停了一段时间没有读,发生了很多事,心态有些改观。
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明明觉得世界很美要去死一死;年华正好,要去死一死。
太宰治的书,适合在悲观的时候读。因为人总是对自己怜悯,当你读太宰治的时候,反而不会为他感到悲哀。告诉你还有千千万万个人在世界苟延残喘,行尸走肉般的或者。我不会有丝毫怜悯。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员。
才没有注定失败对不对,才没有生来即是永恒的痛苦对不对。有的只是自甘堕落。
不该为自己的黑暗,懦弱,颓废找借口。这本书告诉我,没有人可以拯救你。如果自甘堕落,你就永远爬不起来。
其中两个章节我很喜欢。《皮肤与心》描写女子因躯体上的不适,心理上经历了天翻地覆的波动。崩溃,失望,痛苦,愤怒,充满了负面情绪。甚至对相敬如宾的丈夫也开始厌恶起来。最后去看了医生发现并无大碍,从医院出来的时候,一切又是风轻云淡,一个笑话。
试想,假如自己作为爱她的丈夫,我又能做什么呢?过分的关心,反而会更加令她厌恶吧。
《蟋蟀》是本书里面最不难理解的部分了吧。
太宰治书里有一句话我很喜欢:男孩,不要抽烟,也不要喝酒,除非逢年过节。要始终如一的去爱一个女孩子。
如果太宰治能做到,相比也能幸福一生吧。
人间失格读后感字篇十六
《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作者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理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中,借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一个“充满了可耻的一生”。
描写了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等阶段,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同时也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
这是一部极端颓废式的自传体小说,这整本书给我们呈现的就是作者本身极为复杂矛盾的人格,没办法和自己、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用前言中的话说就是:“太宰治似乎是把懦弱作为一种出发点,甚至是一种武器,以进为退地向所谓的‘强者’、向伪善的人生和社会公开宣战,从而彰显出一种别样的强大、别样的高贵和骄傲的激情。他对世间的认知永远是静止的,甚至不乏极端的成分,并依靠这种极端而成就了一种决不妥协的纯粹性。”
《人间失格》的文字是消极的,《人间失格》作者是消极的,但《人间失格》所带来的影响却是积极的。如果有人真正意义上读懂了《人间失格》,那么,他一定会变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人间失格读后感字篇十七
开篇的叶藏从小扮丑角讨好家长和亲人,刻意出丑来讨好家人,用耍宝等方式意图逗乐别人,他是个想要被关注的孩子,但又因为自已与这个世界的`不同和格格不入,所以才用这样的扮相来伪装。
在他一生中,或许就是戴着面具负重前行,在自已意识里时刻害怕自已的面具会被摘下。
这样算是活过吗?或者因为从未真实过,所以并不算真正活在世上,于是这种从未存在于世的想法也让自已沉沦堕落。让自己觉得丧失为人的资格。
每个写作的人,多少都在作品里把自已写进去了,他们并不刻画世界,他们只刻画自已,听说这部作品完成的当年,太宰治便投水自尽了,或许是交代完了,差不多了也就无所谓了吧,有太多书成之后便选择自尽的作家比比皆是,之前台湾作家林奕含的自杀或许也是生命无法再承受重量。
人间失格读后感字篇十八
我太感性,近段时间偏于忧虑,应该是看了太宰治的书《人间失格》引起的。人啊,还是要多接触积极乐观的东西,不然就会陷入负能的情绪。不过,有点必须纠正,当第二次、第三次重温人间失格时,我却断然撕掉了它负能的标签,重新认识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太宰治本人经历诸多磨难,先后多次自杀,最终也以自杀结束了他39岁的生命。他的作品一直都是穿透灵魂,表达自己内心对真实、信任、爱、自由的艰难追求,无奈现实中人性总是经不起考验、世事也赖不住考究,最终他惨败于自己的内心结论,选择了颓废跟灭亡。他的作品不是倡导大家集体抑郁,对社会、对人性绝望,恰恰相反,他希望大众都不要放弃自我的救赎,要为了活着一场好好生活。以下这段话就是力证。
“不要抗拒改变,这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在反复的变,反复的过程很容易让人变得低落和沮丧,然而你再低落和沮丧,人生还是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改变所包围着,就像是站在一台你没办法控制的跑步机上,时间、速度都不是你所能控制的,那我就选择跑的更从容一点,尽我所能的在这个被动的人生里争取一些主动,所以我很讨厌‘抗拒’这个词,很消极、很脆弱、很被动,如果我不能改变世界,好歹让我改变自己,遵从自己的选择。”人活着,比动物多了智慧,也多了忧虑。生而为人,就该承受为人的一切。作者在极力劝告大家,也是在告诫他自己,他没能成功,但他对灵魂的敲打、拷问,都是在帮助更多的人正面审视自己的灵魂,找到生活的动力,发现生活的美好。
一定程度上,我更希望人不要太敏感、太聪慧,像作者这种小时候就能看穿一些世事,明白一些动机,并非好事。愚钝点、糊涂点,每天为着那洒下的阳光、清脆的鸟语、荡漾的水面放空下,甚至陶醉下,就好了。日子简简单单,人际关系平平常常,享受当下就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530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