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前进的动力,也是成功的秘诀。一个好的总结应该简明扼要地概括出重点和核心内容。范文中提出的总结方法和技巧对我们进行总结时的思路和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以王国维的三境界为话题篇一
屋外大雨滂沱,寒风呼啸,街道泥泞不堪,雨还在不停地下着,飘飘洒洒,可空中的乌云像个老顽童似的呆在原地,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张开血盆大口,吐出倾盆大雨。
我和妈妈整理好需要带给妹妹的“行李”后,便走到路口,拦下一辆公交车,坐上去缓缓地移动着。在马路上,这辆公交车像一支承受着巨大压力的,蜗牛似的在风雨中艰难的爬行,正在和“雨神”做激烈的斗争。车上,爆满的乘客们一个个紧挨着,雨水像掉了线的珠子似的落了下来,我嫌不干净,特意往妈妈身边挪了挪。
“嘀嘀嘀”,三声震耳欲聋的喇叭声惊动了我,我一看,原来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爷爷,我不经意地瞟了一眼——脏!他提着水泥袋,拿着铁锹挤上了公交车,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建筑老工人。他迈着艰难的步子,拖着沉重的工具在车上寻找着座位。突然,一个急刹车,换的那位老爷爷打了个踉跄,差点摔了下来。这时,他的那声沾满水泥的衣裳进得都快触到我的脸了。那一刻,我清清楚楚地看见,他衣服上的水泥经过雨水的“洗礼”后,变得泥泞不堪,一股浓重的水泥味直扑鼻中,别提有多难受了。我捂着鼻子,下意识地推开了那件衣服,对站在眼前的老人视而不见。
这一举动被坐在身旁的妈妈看在了眼里,她突然不说话,似乎在期待着什么。许久,妈妈终于忍不住了:“为什么不给老爷爷让座?”我回答了妈妈的话后,她意味深长的对我说:“孩子,你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要知道他们是我们的大功臣!如果没有了建筑工人,我们的下场要比他们更加狼狈。他们尽职敬业,不管是风吹雨打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而不是排斥他们。”我听了脸一下子红了,羞愧地低下了头。沉思片刻后,便站起身来:“老爷爷,请到这儿坐。”他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坐在妈妈的腿上,看着旁边的老爷爷,觉得他的内心无比干净,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感受。
雨淅淅沥沥不停地下着,雨珠顺着车窗一滴一滴“擦”着,好像伴奏者一支小舞曲,我不禁往窗外看,似乎一切变得那么清晰,和谐。
以王国维的三境界为话题篇二
境界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代言,是一种很难逾越的界线。境界的局限性也很多说明在某一领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也可以说是在某些方面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是一种境界,财神比干三次钱财散尽也是一种境界。
境界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达到的,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条件。前短时间看过一个报道,一个中学生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对知识的渴望。闲下来的时候她能抱着字典看一天,父母怕她成为书呆子让她休息时,却得到了她的强烈抗议,最后没有办法把她的学习室锁了起来。结果她一起之下跑了出去,父母怕她出什么事情就出去找她,可是找了一天却没找到。不知谁说了一句:“她是不是跑哪地方看书去了”,最终父母才在一家图书馆里找到她。这就是一种境界,一种求知的境界,当她在看到书的时候什么都忘了。而这种情况下就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了,有的家长抱着赞许的心态会说我为什么就没这样的孩子呢。有的人会说这样下去肯定会成为只会读书而别的什么也不会的书呆子。
每个人都有境界只不过我们没有去发现它,陈毅在学习时太投入拿墨水蘸酱吃那时一种对学习而忘我的境界,刘备三顾茅庐求得孔明那是锲而不舍的境界,邱少云忍受烈火的煎熬那是一种为取得胜利而不怕牺牲的境界。而坏人在作出坏的不能在坏的事情时那也是一种境界,只不过那种境界让人鄙视而已。
有时候境界就像一条绳索束缚着我们,当有些地方达到一定的境界后就会停止不前。我们在取得一定的境界后,就会骄傲自满,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打破我们的境界。它不像外太空那样永无止境,它只不过是对我们某件事情上的肯定而已。有些人一旦被戴上“境界”的高帽子那就会变成他到处吹嘘的资本。
我们所要去追寻的境界有很多种,好的方面我们可以去超越去探索,那也算是对自己的肯定吧。当我们想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也会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这像当于再给汽车上加满了油让他充满了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我们有帮助。
当别人在达到一定的境界时,我们也不要嫉妒,只要我们锲而不舍的追寻,说不定在什么时间我们就能开阔出一条自己前所未有的境界。
以王国维的三境界为话题篇三
王国维作为一代大学者,平生钻研学问而无穷尽,他平日不介入政治圈子,不营生计,不交权贵,不慕荣华,不图享受,平日深居简出,生活简朴,虽交游不广,然与同时代之学术界人士有广泛接触,除与罗振玉、缪荃荪、沈曾植等人交流学术,交往较密,其《书信集》所收书信中就有与数十位学者的论学通信,他还与日本、法诸国学者有很多的学术交流。做学问是他一生的全部工作和事业,他以其杰出的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独特的地位。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以王国维的三境界为话题篇四
历史被封印在血淋淋的刀光剑影中,现代社会被湮没在赤裸裸的腐朽里,为了摆脱这腐朽的现实,我不断的奔跑......
我越过那些瞠目狰狞的笑脸,穿过那使人万般陶醉却长着毒刺的玫瑰林,前面似乎有一丝微茫的光明。不,那是一片使人充满人性的竹林,是上帝的怜悯让我看到了拖沓,一滴泪淆然落下,却唤醒我全身的血液,血液在燃烧,在沸腾,激起我的意志,释放我的力量,让我在这万般艰难的环境里寻找自己的境界。
夕阳的余晖从树叶的稀薄处,透过了架在树枝上的蜘蛛网,漏了进来,满林的荆条让我恐惧,草地下的毒蛇吐粗来的'毒气,使我颤抖,一条条的灿烂金光,照耀的全林子里都发着棕红色,幻成五色绚烂的雾气,我向着那一条条金色的斜晖奔跑,寻找自己的目标与方向,在艰苦的条件下,我涉身处地的为自己的理想完成一个不可磨灭的咒怨,在光明使者的驱赶下,我变的殷勤与拼搏,在金光照射的地点找回境界。
一瞬间,这黄昏像一个情梦,只在人们心中一掠,留下黑暗的夜,带着它的寂寞走了,于是,在黑夜的阴影下,我洗去了自己的堕落与犹豫,在潺潺流水的笑声里,我振奋起来告别了昨日的宁静去怅惘明日的辉煌,沸腾的血液在静脉与动脉之间上下穿梭,血的历史是残酷,而在残酷的背景下,往往激起人类去向往光明,在上帝指使下,他们的血液将向着自己的目标奋进,找回自己的境界。
在古青森然的幽静下,我为自己向往的目标与理想,洒脱的回眸一笑,留下的胶片在脑海又上演一回,信念在寂寞的夜里重新出发,为自己的未来,把肉体的灵魂抛舍在九霄云外,在摸表里寻回境界。
现实的腐朽,记忆的艰难,黑暗的无奈,血的教训,似乎都在为达到境界而寻找目标,寻找理想,寻找信念,在又一个轮回的世界里发出光辉。
以王国维的三境界为话题篇五
我那个在智力上存在着障碍、却存活下来的孩子,在小鸟的歌声中走向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世界,并在其中成长,终于开始创作自己的乐曲。我认为,他最初的小小作品,无异于小草叶片上闪烁着的耀眼的露珠,充满新鲜的亮光和喜悦。纯洁一词好像由in和nocea组合而成,即没有暇疵。光的音乐,的确是作曲家本人纯真的自然流露。
然而,当光进一步进行音乐创作时,作为父亲,我却从他的音乐中清晰地听到了“阴暗灵魂的哭喊声”。智力发育滞后的孩子尽了最大努力,以使自己“人生的习惯”——作曲,得以在技术上发展和构思上深化。这件事的本身,也使得他发现了自己心灵深处尚未用语言触摸过的、黑暗和悲哀的硬结。
以王国维的三境界为话题篇六
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里,罗国杰被年轻的学生们称为“镇院之宝”。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创者,撰写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学》和《伦理学新编》等着作。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本、硕、博三级伦理学培养体系,由此成为全国高校伦理学的研究中心。他带出来的学生称自己为“罗门弟子”。
“要坚持”,是他一生中对学生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另一句则是:按照自己的思考去做,错了也没关系,只要我们真正追求真理。
以王国维的三境界为话题篇七
蒂姆・伯纳斯.李的名字远没有比尔・盖茨响亮。但他却是互联网公司ceo们心中的偶像。
1990年,伯纳斯・李在当时的nextstep网络系统上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网络服务器和第一个客户端浏览器编辑程序。接着,启动了万维网并成立了全球第一个www网站。这位1955年出生于伦敦的物理学家,是万维网的创始人。
伯纳斯・李的发明改变了全球信息化的传统模式,带来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全新时代。可是,伯纳斯・李并没有为“www”申请专利和限制它的使用,而是无偿地向全世界开放,为互联网的全球化普及翻开了里程碑式的篇章,让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也就是说,为互联网的普及,伯纳斯・李放弃了自己本可以获得的天价的财富,更进一步说,他本可以在财富上与比尔・盖茨一决雌雄的。
同样是在1990年,微软完善了自己的苹果视窗版本微软视窗3.0。微软“全心全意地拥抱了因特公司”。如今,微软是世界上web各种浏览器中的最强提供者,稳坐行业的第一把交椅。无疑,比尔・盖茨是这个时代的创富英雄。
与伯纳斯・李不同的`是,比尔・盖茨不放弃任何一个商机,人们形容他像一只青蛙,瞪着双眼,紧盯着浮在水面上的所有昆虫,看准时机,迅即下手。这位技术的追星族,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露面的天才。
人心是杆秤。如今,伯纳斯与盖茨的境遇有所不同,伯纳斯虽然没有获得巨额财富,却被尊为“互联网之父”,人们称誉他的贡献时说,“与其他所有推动人类进程的发明不同,这是一件纯粹个人的劳动成果,万维网只属于伯纳斯・李一个人”。4月,芬兰技术奖基金会将全球最大的科技类奖“千年技术奖”授予他。
伯纳斯和盖茨的差别,是科学家和商人在人生境界上的差别。境界犹如撑竿跳,要想跳得高,必须克服很多引力,要克服“自我”和“欲望”的地球吸引力,必须呼啸而起,在极限的高度将自己甩出去,才能获得超越平庸的高度,高于几倍世俗的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盖茨玩的是跳高.而伯纳斯玩的则是撑竿跳。
以王国维的三境界为话题篇八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司马氏掌握政权,大杀异己,文人志士多遭迫害。阮籍作为当世文人,报国无门,又整日为躲避迫害而提心吊胆,《晋书阮籍传》中说阮籍提及世人“并无臧否”,也就是说,他对别人没有任何好的或者坏的评价。在清醒时怕被人抓到言语上的把柄而多不敢言,只有借酩酊大醉时发泄心中的不满。
阮籍不平常的穷途之哭,看似疯癫,实则是对自己无能和满腔抑郁之情的发泄。他与司马氏关系与嵇康同司马的关系相比稍微接近,使其无法同嵇康一样正面反抗司马氏的统治,但他又不愿同当时许多“士大夫”一样为司马氏服务,内心交加着矛盾,痛苦,于是便有了当街嚎啕的疯癫之举。
因此,“穷途之哭”既是阮籍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是对自己内心难以抒发的抑郁愤懑之情的发泄,同时包含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以王国维的三境界为话题篇九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知之、好之、乐之;丰之恺认为:“物质、精神、灵魂”这是人生三层境界;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也有人说为知、为己、为人;有人认为理想、事业、爱情;还有人形象地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是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王国维将此句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古人很早就说过这样的话:世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善为本,善以诚为本,诚以真为本。可见古人非常注重重人、修德、行善、守诚、贵真。有人将学校比喻为“象牙塔”,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因此,作为学生一定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要重德,更要修德。另外,我们都要学会抵制外部花花世界的诱惑,耐得住“独上高楼”的寂寞,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豪迈与志向。静心寡欲,志存高远,不断提高、提升、扩展自己的专业,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
王国维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机会成本”它的大概意思是说,人不可能同时去干两件事情,做一件事的同时你就会失去做另外一件事的机会。只要我们用心去想,用心去做,不怕苦,不怕累,苦苦探索,刻苦钻研,哪怕是人瘦带宽也绝不后悔,我们就可以到达王国维先生提到的第三种境界。王国维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王国维在此表明古今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不断反思、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开朗,融会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有了前两种境界的铺垫,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拥有“慎独”的功夫,灯火阑珊的职场上就会有自己的身影。人生三境,开始时在迷茫中探索,既而在困顿中执着,最后在释然中顿悟。第三境是对第一、第二境的否定,苦苦追寻,本以为已有所建树,但峰回路转,到头来发现,真理并不在执着的方向上,就在你的身旁,这一否定,是反璞归真,是真正的成功。
人生百态,人生百味。人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有思想就要有行动,有搭台的有唱戏的有拉琴的,人人的思想都不会一样,人人的命运也不尽相同。只有一件事情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总是苦短,赤条条而来,赤条条而去!无论你是救世者入世者还是出世者都必须明白,生老病死,花开花落,总是你不得不折服的事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所以我认为,对生命历程的终极意义而言,人生苦短是一个令人伤心的事实。生命的诱惑刚刚在地平线上升起,却一眼看到了它的尽头,难道不令人悲观吗?古往今来,人生虚无的悲观论不绝如缕,根源可能就在于此!
《菜根谭》有一语:“宇宙内事要力担当,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处世之事业;不摆。
脱则无出世之襟期”。我们不妨眷恋生命,执著人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入世再深,也不要忘了它的限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执著有悲观垫底就不会走向贪恋。有悲观垫底的执著实际上是一种超脱。
以王国维的三境界为话题篇十
看看我们的身旁:高楼大厦林立,随处可见的led屏,这现代化十足的街区无一不体现着中国的发展。可回首十年前,小溪里的水还是清的,河里的鱼也是可以钓上来吃的。生活虽没有现在这般缤纷多彩,可也别具一般风味。国家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但快带来的问题却不容忽视:温室效应,酸雨,全球变暖,环境恶化……在快的同时,我们也要慢下来,细细体会慢的境界。
慢是一种闲适,是一种优雅的境界,这种境界相对愉快而言略去的急躁和冲动,给人以轻松,舒适和安详的的精神享受。古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辞官归隐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陶渊明几番辞官只为回归自然,写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以表达欣喜之情。而现代人吃着快餐,路上行色匆匆之人数不胜数,若是现代人到古代待上一个月,估计会受不了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慢慢悠悠”的生活。可是,我们为何不慢一点呢?慢一点,让我们优雅一点,享受闲适。
慢可以让我们更注重细节,发现你曾错过的美好。而上帝惩罚天使麦克带蜗牛散步的故事不正恰恰说明了这个道理吗?不是他带蜗牛散步而是蜗牛带他散步,让他慢下来,看看周围美丽的风景:被晚霞染红的天空,微风带来的阵阵花香,这些风景只有慢下来才能发现。再比如说中国人的旅游吧,都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从未注意过路途上沿路的大好风光。参观景点也大多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这时,我们都应慢一点,细细品味个中境界,找回那些曾错过的美好。
慢并不是指做事拖沓,而是指在这无限浮沉的社会中静下心来。俗话也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当我们慢下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的时候,成功也就离你越来越近了。沉稳做事的总会比浮躁的更易成功。慢一点,让我们沉淀下来再出发。
快意的生活,挥舞着潇洒;快意的生活,充实着快乐,超脱了束缚。然而,“慢”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活又别具一般韵味。慢下来,可以让我们享受闲适,体会优雅;慢下来,我们又可找回曾错过的美好;慢下来,也让我们的心沉下来。既然如此,又何尝不能慢下来,体会慢的境界。
以王国维的三境界为话题篇十一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词意。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一境:“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虽然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悲壮,毫无纤柔颓靡。
此一境界,乃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北宋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一境:词人所忧“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词行至此,可知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
投影至人生,第二境界乃有了目标,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而却继续追逐无怨无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自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一境:寻觅千百次,竟然是在灯火冷落之处发现了那人。人们都在尽情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外。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清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于世间的不同境地,更是在诗人心中的不同境地。
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在足够的积累后,量变成为质变,不经意间已追逐到了。
以王国维的三境界为话题篇十二
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加入研考大军,考场如战场,“僧多肉少”的大背景下反映的是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如何在研考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成为众多考生热议的话题。
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笔者意在将其“境界说”引申到研考的历程中,说说自己对研考的一些浅见。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第一境界说的是入门之前,心中茫然苦楚,不知从何开始。犹如考生在研考之前面临诸多选择时的苦楚:城市,学校,专业,导师。笔者认为,在4者兼顾的前提下,其重要性按升序排列。首先,大学之大,不在城市之大,好的城市固然可以带给你更多的信息与机会,但同时带给你风花雪月、纸醉金迷的诱惑,而选择名气大、教学质量高、学风良好的高校更有利于你的学业。其次,专业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以后的就业方向,考生要在就业前景、学校在该专业的师资力量、个人兴趣3方面进行权衡,这3点都很重要,如果一定要排序,笔者倾向于前景大于师资大于兴趣。最后,好的导师或为学生指明前进方向、或为学生自身做更多考虑,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学到多少知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第二境界说的是不执著,无以成。既已入门,注定将为心中的“伊人”把此生消磨。荀子说:“笃志而体,君子也。”一个人既然已确立志向,就要坚定地去付诸实践。考生既已明确理想中的学校、专业、导师,就要制订明确的复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复习中没有最好的计划,只有适合你的计划,制订什么样的计划要参照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生活习惯等,而原则是重视基础、统筹兼顾。考生要严格执行计划,除保证每天10小时左右的复习时间外,还要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此外,在临近考试时,考生一定要注意饮食,且注意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心态稳定。以上说的是初试,对于复试,考生不要因初试成绩高而忽视复试,也不要因初试成绩低而过分焦虑。其实,初试成绩更多地是决定你能否拿到复试的入场券,如果你已经具备复试资格,那关键就在于你复试的表现。在此,我建议学弟学妹认真对待复试,在复试前最好能联系一下报考学校目标院系的学兄学姐,向他们询问面试的经历,了解导师的问题方向,细心准备,树立信心,以便在考试时扬长避短,展现自己的学术优势,顺利通过考核。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一切的一切忽然间豁然开朗,往昔追寻之中的种种艰辛苦楚,在这一瞬间都得到完美的补偿。经过大半年甚至一年的辛苦耕耘,考生终于可以收获梦想中的果实,整个研考历程到此可算划上完美的句号。
从研考整个过程来说,决心、信心、恒心缺一不可。决心使你明确自己的理想;信心使你坚信自己的努力能给自己带来成功,是复习的动力、源泉;恒心则使你将自己的心血倾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是成功的基础。将“境界说”应用于研考未免有失“大气”,但人生如研考,研考如人生,此三种境界适用于人生的每一件事,望学弟学妹不只奋斗于研考的考场,且能借此明确自己人生的理想并为之奋斗,一步步登至更高的境界。
最后预祝广大考生考研成功。
以王国维的三境界为话题篇十三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人称词中之龙。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名篇有《摸鱼儿》、《永遇乐》、《清平乐》等。宋词中成就卓异者,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指的人生三境界中的第三种境界,出自其《青玉案·元夕》中的哪一句()。
答案: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解析: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解析: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但在乱世之中,也只有他能真正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清晰地看到远方,看到天涯海角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解析: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描述了如何为此下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解析: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会突然豁然领悟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528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