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教学教案(实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6:36:15
学弈教学教案(实用17篇)
时间:2023-11-24 06:36:15     小编:梦幻泡

教案是教师为了实施教学活动编写的一种计划性文稿。在教案中,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理解。https://example.com/教案5

学弈教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重点:要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历史悠久,文化也博大精深,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他们大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要学习、传承祖国的历史文明,不懂的文言文怎么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弈》。

2读课题解题。

学弈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通过阅读预习提示寻找答案。

二了解作者及出处。

播放光盘,认真听,从中了解:

1、本文选自《孟子》中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2、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言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三、学习本课生字。

先让学生自读一遍课文,画出本课生字。然后播放光盘,共同学习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让学生练习书写。

四、初读课文,练习朗读。

播放光盘,让学生认真倾听,说说文言文的朗读与现代文的朗读有什么不同?师借此提出文言文的朗读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速度稍慢,注意停顿。

跟着光盘学习朗读。

学生自主学习怎样朗读。

五、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和文义。

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质疑问难,全班学生讨论解决,教师辅导。

然后,课件出示句子及注释,共同解释句子意思。

1、逐句理解。

2、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3、思考: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听光盘,学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六、交流读后感受。

1、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有不同的结果?

(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他都记得住,比较用心比第二个人学的好。)。

2、请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什么事情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后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七、当堂达标测试。

1、辨字组词。

弈诲惧。

奕悔俱。

矣曰援。

唉日绥。

2、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

通国:

善:

诲:

援:

俱:

弗若:

然:

3、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射之。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问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习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5、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一个,一个,告诉我们。

八、总结全文,概括方法。

看光盘,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弈教学教案篇二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练习朗读。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1919年以前基本是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2、读课题,解题。

什么是?请同学们通过阅读预习提示寻找答案。

(:学习下围棋。)。

3、本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4、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孟子的资料?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二、自读课文,解决疑难。

1、按要求读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解决。

(3)掌握生字字形。

2、汇报交流。

(1)字音: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2)解释古文词语的意思。

三、熟记课文。读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

2、指导文言文读法。

3、学生练读。

四、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两个人向弈秋学习下围棋,由于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逐句理解。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好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

其一人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其中一个人听得很专心,只要是弈秋说的,他都听。)。

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讲着,一以认为有天鹅将要飞过来,想象着拉开弓用箭射天鹅。)。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虽然与第一个人一起学,但是不如他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2、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三、体会文章中心。

1、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

2、请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四、背诵课文。(分组背)。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学弈教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练习朗读。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1919年以前基本是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弈》。

2.读课题,解题。

什么是学弈?请同学们通过阅读预习提示寻找答案。

(学弈:学习下围棋。)。

3.本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4.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孟子的资料?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二、自读课文,解决疑难。

1.按要求读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解决。

(3)掌握生字字形。

2.汇报交流。

(1)字音: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2)解释古文词语的意思。

三、熟记课文。读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

2.指导文言文读法。

3.学生练读。

四、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两个人向弈秋学习下围棋,由于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逐句理解。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好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

其一人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其中一个人听得很专心,只要是弈秋说的,他都听。)。

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讲着,一以认为有天鹅将要飞过来,想象着拉开弓用箭射天鹅。)。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虽然与第一个人一起学,但是不如他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2.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三、体会文章中心。

1.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

2.请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四、背诵课文。(分组背)。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学弈教学教案篇四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本文原文如下:“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教学教案篇五

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

通过前几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地读书写作,使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学弈教学教案篇六

1.今天我们学一篇古文,古代的文言文,和我们现在的白话文有很大的区别。现代白话文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兴起的。古文与白话文有很大区别。比如这个字(板书“之”),谁能为它组词?(光荣之家)。

3.知道词语的意思吗?(光荣的家庭)其中的“之”字怎么讲?(当“的”讲。)。

4.对,当“的”讲。这个“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个字。现在用它一般都当“的”字讲;但在古文中,它却有许多种讲法。我们今天这篇课文里,“之”字先后一共出现了六次,大致有三种讲法。有时即使是同一个用法,所指的对象也不同,真的有点复杂。大家一会儿读的时候要注意细心区分、理解。现在大家打开课文,读一下课题。

师:翻开后页的注释,看看这个“弈”字是什么意思。(下棋)。

师:“学弈”呢?(学习下围棋)。

学弈教学教案篇七

这节文言文教学课,我注意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全程之中,时时处处创设轻松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动起来。

教学时我抓住了文言文语言精练的特点,把“读”的活动在教学中一以贯之,从范读到自由练读,再到深情诵读,使学生逐步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并在不知不觉中熟读成诵。

在教学中,我能尊重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自由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对学生有创意的见解与心得加倍爱护,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教学中,我以平等中首席的身份引导学生在学古文的时候,明理巧妙联系学生实际,让他们自悟自得,从中深受教益。

在解释每句话的意思时,对助词“之”的讲解尺度把握不很准确,讲得稍深,部分学生掌握不好。

学弈教学教案篇八

读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读,这与本课教学重点不谋而合,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该方法导语激趣――――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游戏激趣法、创设情境法也是本课教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读式教学法”的读,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弈教学教案篇九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学弈教学教案篇十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下面各自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停顿的地方,可以夸张些。(学生各自练习朗读)。

(学生练习)。

3.大家读得真不错,敢站起来“晃一晃”吗?

4.再重读一下这一句。(示范:“为是/其智/弗若与?”)注意是问号。(多读几遍)。

5.谁再来读?(先后四人读课文,师随机指导、示范。再齐读。)。

学弈教学教案篇十一

这节文言文教学课,我注意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全程之中,时时处处创设轻松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动起来。

教学时我抓住了文言文语言精练的特点,把“读”的活动在教学中一以贯之,从范读到自由练读,再到深情诵读,使学生逐步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并在不知不觉中熟读成诵。

在教学中,我能尊重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自由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对学生有创意的见解与心得加倍爱护,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教学中,我以平等中首席的身份引导学生在学古文的时候,明理巧妙联系学生实际,让他们自悟自得,从中深受教益。

在解释每句话的意思时,对助词“之”的讲解尺度把握不很准确,讲得稍深,部分学生掌握不好。

学弈教学教案篇十二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学弈最新教案课堂实录案例教学反思课文教后感,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背诵课文。

2、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

一、导入新课。

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投影片):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五、练习背诵。

六、课后扩展。

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

七、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2、(表演作业)分小组、分角色,演课本剧;。

3、(搜集作业)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

学弈教学教案篇十三

1、师生为好,手放松,脸上的肌肉也放松一下,想上课了吗,我们早点上好不好?好。

生:知道,就是学下棋,下围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注释。

师:对,看注释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法。

1、题目的意思弄明白了,我们就来这读读课文吧。初读课文。

课文已经和我们第一次亲密接触了,说说你的初步印象(都是难的印象)

师:第一次感觉有难度很正常,接触多了,你就会发现它很美很有意思,这样吧,周老师带着你们读好吗?音乐起,领读。

2、看来大家读得挺起劲儿,能不能自己找找那感觉?自由读。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近也,你有什么疑问?生自由提问,老师不做答。

1、咱们的学习就从你们的疑问开始吧,刚才有个女孩子提出来了,第一句话不明白,谁读得明白了?课件出示第一句话(亦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第一句话,结合注释理解前几个字,重点理解:者也。“也”表示语气肯定,反复诵读。

2、最后一句:“为是其智弗若与?”

刚才老师强调了一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看注释。同学们自己看注释,交流。

如果可以用自己的话,谁能把这句话说得更顺畅一些?评价:不仅可以学以致用,还可以活学活用。

有问就有答呀,“曰:非然也。”自由练习朗读这两句话。

指名同桌配合读对话,师生配合读对话,(师读问句,生读答句)师生配合直接朗读对话。

3、师:“为是其智弗若与?”是因为他们智力不同吗?究竟是为什么?能找出文章中的句子读出来吗?自己读。“使奕秋诲二人奕……弗若之矣。”

(1)小组合作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总结刚才用过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就让我们用这些方法合作学习这段话。

(2)还有什么疑问,尽管提出来。

(3)伟大的发现“有很多之字”用的很多,数一数,有多少之字?能说之的意思吗?说一个两个都行,指导直到理解几个“之”的意思。

生:第一个是“的”的意思。

老师:不太准确,关于这里“之”的意思,同学们到初中再正式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通过理解一句话的方法理解之字。

第二个之字注释有。

第三个:生:是天鹅,这个书上有注释吗?(没有)你说说你是怎么样知道的?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又一个新方法:结合上下文。

继续提问题。对屏幕上的话学懂了吗?一起读读吧。

师:文言文的朗读,如果可以根据它的意思断句,把有的地方拖长一点,感觉会更好,自己再练习练习。师巡视,并和一个同学一起小声配合读。找三个同学配合读句子(分别读第一个人的表现,第二人的表现。最后的结果)分组配合读。

(4)能分别找一个成语形容他们吗?

其实你们说的成语有很多都来自古文,比如“心不在焉”,出自……如果有人问你专心致志出自那里呢?你可以自豪地告诉别人这句话。

4、我们轻松一下,看由文言文改称的动画。短短七十几个字,改编成了简单的故事,这就是古代文化的魅力。

吟诵古文,想想自己是孟子,是……

练读,配乐指名读。你们也想吟诵一番吗?想读的站起来读,自己读自己的,相信自己,你就是最棒的。

能大概背下来了吗?让我们用刚学的古文给动画配音好不好?配乐诵读。

大家感觉到了文言文学习的滋味了吗?其实原文前面还有一句:“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能自己理解一下吗?交流情况不太好,师:你们需要什么?生:注释。

出示注释,学生自学,全班一起交流。

师:我对这句话有了一些改动,看能否懂,懂就自己给自己鼓掌,让我们把这句话记在自己的心中。来,一起读:专心致志,则得也,则大有可为也。

五、作业:

课下看昨天告诉同学们的网站,我发了两篇短文,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网上和我交流学习古文的感受。

学弈教学教案篇十四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成语,文言文成语故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学生读通读懂课文,并在问题情境中明理;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中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学生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一课时。

cai.课件、头饰、课外阅读资料。

(1)成语游戏――――请学生在30秒钟内自由说成语。(cai.课件显示30至0的计时数)。

(2)介绍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故事从而揭示课题。

(1)学生初读课文,做到读懂、读通、读不通的句子作上记号。

(2)检查初读情况,教师顺势配乐范读全文。(cai.课件播放音乐)。

(3)引导学生自悟文言文特点以及课文大意。

(4)过渡小结。

(1)学生再读课文,根据注释、插图在文中边批划,边读懂每句话,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2)反馈疑难问题。(cai.课件显示疑难句子)。

(3)自主合作解决疑难,读懂课文。

请学生下位,寻找合作伙伴,成立合作小组并选出组长。

组长根据句子难易进行分工合作。(教师组织指导小组合作)。

组长将各小组成员学习成果汇总集合。

各小组向全班汇报合作成果。

a.汇报疑难句子的解决情况。

b.汇报小组合作成果,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内容。

(4)小结过渡。

(1)创设“学弈经验.总结会”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叙说、辩论中明白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的道理。

(2)cai播放“专心致志”成语故事,加深体会。

(3)创设“孟子讲学”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读、演读达到熟读成诵,进一步感悟文言文吟诵的韵味。

(1).总结文言文成语故事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

(2)推荐几篇文言文成语故事以及搜索网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cai显示网址)。

专心致志。

学弈教学教案篇十五

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假如让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有好处。选编《学弈》一文的目的,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古文,可简要介绍一点古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文提供动力。

2.指导小学生初学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办法,更不要讲古汉语知识。重点词语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有困难教师予以帮助。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结合注释,理解故事的内容。文章结语:“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对事情作了结论而并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因此,重点抓住“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句话,弄明白“弗若之”的原因,总结出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一心二用地做事其结果是不一样的。为了加深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

3.作为文言文学习的开端,教师应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对于本文,可以按如下步骤指导朗读。

第一,教师首先要给学生示范,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第二,指导学生读通。教师可领读,然后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

本文朗读时,句中可作如下停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第三,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熟,最后达到能背诵。这里注意“为是其智弗若与?”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4.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向学生推荐几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熟知的成语故事,如,《揠苗助长》《掩耳盗铃》《鹬蚌相争》,让学生自读,能背诵更好。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原文如下:“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围棋学习计划。

1.买一本围棋死活大全,每天做10道,一周不少于70道,并且要不断复习(不能只做正解图,参考图也要算,而且最好不要将题目摆到棋盘上做,要在脑子里算,除非题目太难太复杂)。

2.买一些围棋书,杂志,一周打谱至少2个。

书可以是一些对局集,如古力对局集等。

杂志可以选择围棋天地,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围棋杂志,半月刊,每本10元。

3.可以在网上下棋,如tom,弈城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注册级别要适当,而且下网棋也不能太频繁。

4.要保证充沛的体力,切不可玩物丧志,学习还是第一位的嘛。

学弈教学教案篇十六

1、 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背诵课文。

2、 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 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 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

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投影片):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思就行。)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

1、(书面作业)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2、(表演作业)分小组、分角色,演课本剧;

3、(搜集作业)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

学弈教学教案篇十七

1.领悟道理。我们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或者三心二意。

2.背诵课文。

(1)引导学生提出背诵方法的建议,如,边读边理解边背诵,熟读成诵,同桌合作互相提醒着背诵。

(2)自由练习背诵,最后集体背诵。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52100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