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失去的一天有感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4:36:35
读失去的一天有感大全(15篇)
时间:2023-11-24 04:36:35     小编:JQ文豪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总结,不管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总结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一个完美的总结应该包括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和学习的全面概括和评估。为了提高效率,以下是一些高效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读失去的一天有感篇一

文章讲:双休日,妈妈给九岁的佩佳布置了几个任务,佩佳总是拖拖拉拉的,最后他没有完成妈妈的任务,整天游手好闲而,什么事也没做,读后感《失去的一天读后感》。妈妈知道后,就领他去看了在这一天里拖拉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工作工作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里看过的书,使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的故事。

读完这个故事,我就想到我自己。平时,我也像佩佳一样,做事总拖拖拉拉,总想着今天的事明天做,最后却一事无成。想改正都很难。若越久越难改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劝诫全天下像佩佳这样的朋友,尽快把这个坏习惯改掉,否则会痛恨终生。

时间是极为可贵的,我们不能无缘无故的白白浪费掉这宝贵的时间。时间就像水流,一去不复返,若失去了这一天,就永远也不会回来。

一分钟,看似廉价,其实,一分钟之内可以做很多事。一分钟之内可以背一个单词,喝一杯水,写一个字,像一件事,记一个东西,给别人一个心情……可有些人却在这一分钟之内游手好闲。让我们深刻理解时间的价值吧!“它”比千斤还重!

朋友们,好好珍惜时间吧,别让时间白白流逝!

读失去的一天有感篇二

九岁的佩佳被妈妈安排了这样一些任务:到果园里在一棵树,并读完《远处的青山》这本书。而佩佳呢,去一棵大树下坐着,一直到正午,他又跑到果园里捉蝴蝶,摘果子,之后又跑到那绿荫如盖的桑树下坐了下来。到了傍晚,他却一件事也没完成。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了想:是因为他不珍惜时间吧!

古人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而佩佳却一点也不珍惜时间,让时间白白流逝了。而我呢,也有不珍惜时间的时候。

有一天,奶奶叫我收拾一下房间,而我呢,却因为想偷懒,一天拖一天,浪费了收拾房间的好机会。最后,还是奶奶帮我收拾的房间。现在,想起这件事我就惭愧。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珍惜时间吧!

读失去的一天有感篇三

今天马老师领我们做了一个阅读《失去的一天》。主要讲了妈妈给一个叫佩佳的小孩儿布置任务,但是他没有完成,妈妈通过实际行动去教育他,让他自己认识到了错误的故事。

其实,我有的时候也会像佩佳一样,妈妈给我留了作业,我却没有按时完成。

有一次,妈妈上班之前给我布置了许多任务。早上7点妈妈去上班了,我认为自己时间很多,就看了一会儿电视,可是电视太吸引我了,我想下午再做,可是一看看到了妈妈下班。听到妈妈的脚步声,我装模作样,可是妈妈回来后摸了摸我刚关上的电视,对我发起火来!回想一下,我那天什么也没有干,妈妈布置的任务,我一样也没有完成。

这件事让我特别有感触,我浪费了这一天的时间,这一天我再也回不去了。对照这篇阅读让我更加明白了:我在虚度光阴。在我轻松的闲过的时候,别人已经保质保量的完成了许多事儿。因为我虚度光阴,所以到最后时间变得非常紧迫。“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句话让我铭记在心。

我有一个朋友学习非常好,我问他:“学习的秘诀是什么?”他只告诉我一句话:“把握时间,做一个追赶时间的好学生。”通过这句话,我自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追赶时间,而不是被时间追赶的好学生。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让我们做一个遵守时间、追赶时间的好学生吧!

读失去的一天有感篇四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名叫佩佳的小男孩接受了妈妈交给他的两件任务却没有完成的事情。

想想我自己,在家里总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家里人总对我无可奈何。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玩电脑,妈妈走到我旁边叮嘱我:“记得一会儿去倒垃圾,扫一下地,还有把校服先泡上,我回来洗掉。别忘了。”我心不在焉地回答:“嗯,我知道了,一会儿就去。”很快时间就过去了。下午,妈妈回来了,一进门就说:“这地咋还跟早上一样,宝贝你是不是没有扫地呀?”妈妈看见我还在玩电脑,心里就不高兴了,对着我说:“我早上不是给你说了吗?少玩电脑你就是不听。”我说:“你早上哪叫我少玩电脑了?”妈妈说:“口误不行?再说了我叫你扫地,你咋不扫?”我支吾了半天也没有说通一句话。现在我想起这件事不由地感慨道:“从出生到现在,都不知道失去了多少个一天了。”

读了《失去的一天》我明白了: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做一个时间的好主人。

读失去的一天有感篇五

《失去的一天》主要讲了一天,妈妈给九岁的佩佳布置完任务后便去上班了。而佩佳一直在玩,什么也没有做。傍晚,妈妈教育佩佳,佩佳明白了什么叫"失去的一天",知道了珍惜时间的故事。

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想起了以前的我。那时的我就像佩佳一样,懒惰,贪玩,经常"唱"明日歌,结果每次都做不好事。现在,我明白了时间的可贵。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像流水匆匆而过,有些人一天下来,收获了不少知识,因为他们会把握时间,珍惜时间;有些人一天下来,什么也没有得到,因为他们不懂得时间的宝贵,不会安排时间。

珍惜生活中的每分每秒。一分钟也许很短,但如果每次做事都快一分钟,日积月累,几十个,几百个一分钟汇在一起,则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

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家喻户晓。但生活中,浪费时间的人比比皆是。如:一些同学上课时打瞌睡,开小差,而不认真听讲,到头来学习一落千丈......

失去的一天不会回来,我们只有珍惜时间,做好该做的事,每一天都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我有一个同学,他每天放学回家,就是玩电脑游戏,然而一玩就是几个小时,结果第二天交作业时,他又撒谎说没有带,荒废了宝贵的时间,最终不仅没有学到知识,反而学会了欺骗。

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把握时间,就是把握自己的未来!

读失去的一天有感篇六

九岁的佩佳被妈妈安排了这样一些任务:到果园里在一棵树,并读完《远处的青山》这本书。而佩佳呢,去一棵大树下坐着,一直到正午,他又跑到果园里捉蝴蝶,摘果子,之后又跑到那绿荫如盖的桑树下坐了下来。到了傍晚,他却一件事也没完成。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了想:是因为他不珍惜时间吧!

古人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而佩佳却一点也不珍惜时间,让时间白白流逝了。而我呢,也有不珍惜时间的时候。

有一天,奶奶叫我收拾一下房间,而我呢,却因为想偷懒,一天拖一天,浪费了收拾房间的好机会。最后,还是奶奶帮我收拾的房间。现在,想起这件事我就惭愧。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珍惜时间吧!

教师评语:小作者能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再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让我们感同身受。

读失去的一天有感篇七

时间就是金钱,可是金钱却买不到时间。我们要珍惜每时每刻,不让时间白白流逝。

《失去的一天》这篇文章中的佩佳,一天里什么有用的事都没干,把一天的美好时光全部浪费了。而这一天中,面包店的师傅、砌墙工、拖拉机手,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的忙碌着,为社会做出了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情,他们的一天过得非常充实而有价值。

当读完《失去的一天》后,低头来再想一想自己的生活,我们也没比佩佳好多少,我们的生活中何尝不是像佩佳一样,浪费了多少天,可能自己都数不过来。

唉!别再让时间从我们的眼皮底下溜走了!珍惜时间,别再虚度光阴,别再浪费我们美好、天真、快乐的童年。

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分。它给勤勉的人留下智慧和力量,给懒惰的人留下空虚和懊悔。时间不等人,我们拥有的每一刻都要学会珍惜。

读失去的一天有感篇八

今天,又是一个周末,我被妈妈的喧闹声吵醒,我睡眼惺忪地伸了一个懒腰下了床,妈妈宣布了任务,写一篇日记,做一张英语卷,完成语文的预习。

妈妈去看姥姥了,我却瞥见了昨天刚买的国际大奖小说,我心想:看一会儿书没关系吧!我一连看了半个钟头后,我抬头看了一下钟表,还来得及呢!于是磨磨蹭蹭地开始做卷子。一小时后,卷子总算做完,大功告成。

妈妈回家后,温柔地问我作业完成了吗?我吞吞吐吐地说出今天的事,并羞愧地不敢看妈妈的眼睛,妈妈听后,并未气愤,而是用严厉的口吻说:“你自己回想一下今天在做些什么,多余的时间又去干什么了?”我仔细地回想今天所做的一切,发现妈妈的布置的任务只需要1小时,而我却用来看书、看电视……如果我将这些宝贵的时间全部利用起来,又能收获更多的知识。我羞愧难当,现在我总算明白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读失去的一天有感篇九

我一吃完早饭就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电视,成为了小“沙发土豆”。到了中午,我一看表:“哎呀!已经十二点半了,我什么还都没做呢!“。过了一会儿,我心想”“打字很累的,还是先贴对联吧!”我提起笔正想写对联,才发现一点思路也没有。还是先玩一会儿电脑吧!灵感也许会无中生有呀!于是,我玩了一个下午的电脑。到了晚上,妈妈回来了。她问“这一天你都干了些什么?”“我一件事也没做。”我只好羞愧地低下了头。“你知道吗?博客上少了一片文章,家门口少了一副对联。我会告诉你在你失去的一天中别人做了些什么。”

她把我带入一所学校。“听!学生们早上还对文章一无所知,现在已经读得朗朗上口了。”

我们来到操场上,操场上挂着许多画。“瞧!早上这只是一张张白纸,现在已经变成精致的画作!”

“可我却不务正业……”我又一次低下了头。这回我终于知道什么叫“失去的一天”了。

读失去的一天有感篇十

学完短文《失去的一天》,我感受深触――虽然这只是一篇较短的课文。学完后,我禁不住为文中的佩佳耽误的那一天时间而感到惋;又为文中的妈妈教子有方,使佩佳明白了什么叫失去的一天而拍手称赞。

是啊!文中的妈妈教育得很对,失去了的这一天就是失去了一天所要做的一切事情,失去了这一天所要做的一切事情就是失去了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时间就是生命啊!想想我――这名小学生,每天回家写作业的时候虽然很早,但是写完后的时间却都到七、八点钟了,为什么呢?唉,源于我写作业的时候磨磨蹭蹭地,刚开始六点钟写,先上厕所,坐下去没写一会儿就又起来喝了一杯水,然后坐下来又对着作业呆望了一会儿,好容易静下心来写了,写了一会儿后,钢笔没水了……终于写完后,一抬头,哇!已经九点啦!

我写作业的问题与佩佳在这一天里耽误时间的道理,好如一对双胞胎――一模一样。佩佳在这一天中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贪图玩乐,结果白白浪费了一天而且什么也没得到,如果他这一天抓紧时间完成妈妈布置的任务,他也许完成任务后也能痛痛快快地玩一场,而没完成妈妈布置的任务就玩,心里难道没有顾虑吗?幸好佩佳的妈妈及时带领佩佳走出困境,才避免了佩佳以后再犯这样的错误。而我作业的问题呢?只要我静下心、沉住气,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将作业一气呵成,我相信作业不但能很快写完,而且正确率也很高,节省下来的那些时间还可以看一会儿课外书,收获一定不少呢!时间就是生命,我记住了。佩佳妈妈给佩佳上了一课,也同样给我上了一课,我要谢谢这位妈妈,是她,让我明白了失去了一天就是失去了这一天所要做的事;是她,让我明白了失去了一天所要做的事就是失去了生命!

读失去的一天有感篇十一

今天,我读了《失去的一天》这篇课文,我受到了很深的教育。文中讲的是:清晨,妈妈给九岁的佩佳一些任务,让他在这一天中栽一棵树,读完《远处的青山》这本书,佩佳认为今天的事可以放到明天去做。于是就耽搁了一天。妈妈领佩佳去看一看人们在这一天里的劳动成果。佩佳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仔细想想,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吗?到周末时,想在周五把作业写完,但是因为不想错过自己爱看的电视节目,就拖到周六、周日……到周日时,才想到现在有多么后悔呀,这时间怎么就这么快过去了呢?唉,早知道,就早一点把作业写完,就不会觉得把周末时间浪费了。

现在回想起来,才觉得后悔。要知道时间是不等人的,就像流水一样,永远不能倒流。真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读失去的一天有感篇十二

于是,我走到电脑前坐了下来,兴致勃勃的玩了一个多钟头的游戏。又去牛肉面店吃了一大碗香喷喷的牛肉面。回到家,打开电视又看起了“天天向上”。接着又跟同学们去商场逛了2个小时的街。回到家妈妈早以下班回来了。妈妈问我:“小舒,妈妈上班期间你都干了些什么任务?”可我什么也没做,我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

妈妈严肃地说:“孩子,你虽然觉得今天的事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可今天却再也回不来,你要用每一天去干一些有意义的事。现在无论你多么努力,也无法了解你失去的一天所应了解的一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要珍惜每一天,你们所应该了解的知识和道理,要合理的应用时间。不要让时间白白的浪费啊!

读失去的一天有感篇十三

大家都应该读过书吧!因为读书是好事,所以我也很喜欢。今天,我读了一篇叫《2030年的一天》,读完一本书大家都应该很高兴,可是我却很悲伤,因为我没想到,我们未来的地球会是哪个样子。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位在未来2030年小姑娘的一天。早上,这个小姑娘起床,穿上抗辐射服,并且放上除臭剂。因为那个时代已经没有新鲜空气,可以自由获取了。吃完了早饭,坐上了宇宙飞船来到太空的特殊学校。在这里读书她就不会受温室效应的煎熬。在特殊学校进行学习,在实验室发现1980年的时候,地球环境急剧恶化。下课了,她们回到家拿出了一些有益的`细菌来当午饭,也许,你会问:“她们怎么不吃米饭和鸡肉、牛肉、鱼肉呢?”哎!因为要找到这些比找到金矿还难。晚上,脱下抗辐射服,带上氧气瓶睡觉。我觉得在远古时代的地球,应该是一个绿色的、美好的、可爱的地球。可如今现在21世纪的地球变得伤痕累累,臭氧层也遭了百分之四十五的破坏了,现在非洲的苏丹和一些国家比往年更加的炎热,这也是臭层遭到严重破坏结果,所以让太阳光里的紫外线射了进来。你们想想看,人类遭蹋了环境,还会有美好的生活吗?读《2030年的一天》有感作文4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读失去的一天有感篇十四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珍惜时间会让我们快乐;会让我们激动;会让我们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可是,有时,过分的自信和松懈却会让自己一事无成,丧失一个又一个的机会。一不小心,我们就成了《失去的一天》中的“佩佳”,让自己觉得很难堪。

在《失去的一天》的课文中,佩佳因为自己的游手好闲,把妈妈在上午布置的任务:读完《远处的青山》这本书,和在大树旁栽一棵小树。可因为佩佳的“贪念”而导致没有完成任务,浪费了整整一天,妈妈后来带他去“见识”了其他人在一天所做的事后,佩佳不禁惭愧的低下了头。

在一次似曾相识的情景里,老师叫我写一篇作文拿去比赛,其实这在一个月前布置的,可是半个月过去了,我的笔却任然没有被我拿起,因为我想:那么早,还有半个月,慢慢写,不用急。可后来,我怀着这种心理度过了“五一”,没想到我竟然忘记写了。后来,来到学校,老师见我没交,就把我批评了一顿,不过,这也是因为我的贪玩可也导致了大家“半途而废”,“一落千丈”。并且我那一天也是被勉强打发的。唉!浪费时间比什么都可耻,珍惜时间比什么都可贵。只因为没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从而使我的脸上能看出了六个字:浪费时间的人!这样不仅会被批评,而且被一些不知所谓的人耻笑。我本来就知道我应该接受严厉的惩罚,可迎来的不是惩罚而是一种暖到沁人心扉的的鼓励。后来,我改过自新,是我“重新做人”唯一的最好办法。

最后,我用勤奋学习的态度,“打动”了老师,让老师重新的“接受”了我,老师依旧既往不咎,依旧一切如“故”,所以只有当一个会珍惜时间的人才能“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让我们好好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本领,这样,我们才不至于成为另一个游手好闲的佩佳;这样,我们才会迎来跟美好的明天!

读失去的一天有感篇十五

《失去灵魂的卓越》,当我第一次从微信圈里一位省外大学老师给我推荐的这本书后,便再也无法忘记它。然后我就上网购了这本书,假期期间反复了品读了两遍,感触颇深。

这本书的作者是哈佛大学的哈佛学院前任院长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便是他用来评价哈佛大学的。哈佛的卓越人所共知,但刘易斯认为:如今这所大学的办学思想中已经找不到社会责任感的存在,而古老的通识教育理想也已经有名无实,哈佛教育不再致力于解放人的思想和精神,而是重视市场名利。它所培养的学生,尽管成绩优异,毕业后也可成为商界、政界名流,但却找不到责任感、价值观的灵魂。书中列举了哈佛现在面临的种种问题,表明哈佛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它的办学目的。6给哈佛的大学特许状言明要“发展优秀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成果”、“创造知识,教育年轻人,让他们掌握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他们指明正确的生活道路”.但是作者并没有自豪的告诉我们,他们的确达到了这些目标。相反,他说建校的头2并未创造新的知识,而只是为教会培养了新一批牧师。而哈佛也陷入了“培养学生---学生成为老师---培养学生”的循环里,体制逐渐走向封闭。

人才培养,难在何处?――中国人口众多,但是大师却少之又少,曾经的大师级人物难以涌现,整个上层世界似乎都在靠老一辈的人物支撑。目前中国的人才培养为何如此之难呢?也许我们可以在哈佛学院前院长哈瑞・刘易斯所著书――《失去灵魂的卓越》中找到一些端倪。哈佛无疑是“卓越”的,作为闻名遐迩的世界名校之一,它长居世界名校排行榜前十名,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优秀的学生前往求学。但是,这所谓的“卓越”只有在拥有灵魂之后才得以成为真正的卓越,而这灵魂便是教育的宗旨。那么,教育的宗旨是什么?以刘易斯的话说,“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十几岁的人成长为二十几岁的人”.这个“成长”,包括了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学识智慧的获得、未来方向的探索、对自我及生活意义的认识以及目标和责任感的形成等等。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真正的成年人,让他们拥有更多历经时间打磨之后仍能留下来的东西。但是作为卓越大学之一的哈佛却在自身的发展中渐渐失去自己的灵魂,渐渐忘记大学的使命。

学生到大学来的目的,是为了谋求一份工作?学习一些知识?混过大学时光?为社会服务?学生在大学里到底希望得到什么?类似的问题我们还可以问出很多,教育改革与初衷有违,本应是为适应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改革,最终却成为尽可能满足学生和教授要求的工具;我们当前大学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标准却是分数制,分数制度的确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起到促进学习、锻炼、公益、社会活动的作用。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学术研究和分数就会起到矛盾的冲突。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评分制度,变得因人而异,甚至出现“分数贬值”的现象;学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环境,也未能有效地承担起它所应有的责任,校园案件难以得到妥善解决。

虽然人才不一定是在学校中成就的,但学校肯定是其成才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这些问题在中国的高校中或许表现的更为突出。中国的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必经之地,优秀的教学环境无疑会更方便老师的教学,更方便学生的成长。而在中国,硬件上,一些学校因为资金短缺而无法提供好的硬件环境,这无疑为教学以及科研带来巨大的困难。试想,一个学习物理专业的学生没有机会去进行大量的实验,他怎样真正地把知识应用于实践,又怎样去进行一系列的科研。软件上,或者说制度上,一些学校更为看重研究成果突出的老师,而那些教学贡献突出的老师却遭受冷遇,这无形中促进了老师们对于其所属专业领域研究的追求,而减少了对其学生的关注。此外,学校所制定的教学模式或课程内容也值得商榷。人才的发展,必然是全方位的,如果只对学生进行本专业课程的教育,他们的思维必定会受到限制。一个学校只有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的同时,加强对人文精神的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培养学生全方位的思维能力。这种通识教育正是目前大学学校所缺少的,也正是目前应该被推行的。

中国高校的老师在大学中,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是老师。一个优秀的老师给学生带来的一定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收获,更会有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教诲。而现在一些高校的老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忽视了自己所肩负的人才培养的任务,只将目光聚集在自己的领域,心无旁骛地做研究,只希望能发表一篇篇的论文,获得更多的研究成果,以提升自己的职称,而无暇关心学生身心的发展。这无疑让老师这个职业失去了很多的内涵,同时也让他们的学生在进行对未来的探索时缺少了一些指导,()更难以确定自己的方向。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任务,认识到自己正在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接班人。

中国高校的学生一切外力终究只是促进作用,最终还是要看学生自己。正如书中所言,哈佛的学生倾向于选择那些较为简单的课程,中国的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些学生为了在减轻课业的负担的同时完成学业有意识的去选择那些所谓的“水课”,虽然他们凑足了学分,能够毕业,但是他们在大学中收获了什么,他们又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哪些贡献?更有甚者,将大学视为放松之所,将寝室变成游戏厅、电影院,即便大学和老师都很好,他们也难以在其中有所收获。

大学生,应该是有志于未来,胸怀壮志的热血青年。中国的大学生们,应该对未来有所追求,真正认识到大学生的价值所在,由此才能在学校之中投身于学习、讨论以及做研究,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未来增添更多的希望。

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时间如此之短,对于高效率、高产出的教学的追求之心又是如此之重,这不免会使中国的教育落入更为尴尬的境地,使得众多大学忘记教育的目的,成为失去灵魂的空壳。这或许就是中国的大师级人物难以涌现的根本原因。中国的教育,同哈佛一样,需要学校、老师以及学生的通力配合,才能逐渐走上正轨,才能造就更多的人才,充实各个领域的上层世界,使中国的发展长盛不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48918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