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归纳经验、提炼核心的重要工作。总结可以从过去的成就、经验和教训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恩总结,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身边一切的关注和感激。
记忆中的老师篇一
上初一时我12岁,是1977年。第一堂课进来一位女教师,20出头的样子,一脸的笑容,邻家大姐似的。她长得很好看,尽管脸上有些许雀斑。她告诉我们她是扬州人,叫张德珍。同学们哄然大笑,笑得她有些不知所措,连连问笑什么,一个叫顾银生的同学站起来说,大家觉得这名字跟“张思德”有点像。陈老师一愣,也笑了:对对,有两个字一样呢。
同学们无一例外地喜欢上了陈老师,而我对她有一种更深厚的爱戴,因为她是那么懂得呵护一个孩子的自尊心,而这对孩子是多么珍贵啊!我在班上最小,经常有大同学恃强戏弄我,有一次我因受凉唇上起了个疱疱,溃疡后结了疤,蚕豆瓣大小,有同学说这像日本人的仁丹胡子,喊我“太君”。我们自小是看打击侵略者的电影长大的,特别痛恨日本鬼子,这个绰号真是太伤我心了,气得我趴在课桌上哀哀地哭。陈老师知道后,狠狠数落了那几个同学,还说我在班上最小,可毛笔字最漂亮,作文写得最好,我们要向他学习。老师的话给我幼小的心灵多大的满足啊——那时哪位同学被陈老师表扬,简直像过年一样高兴!
记忆中爱说爱笑的陈老师也哭过一回,而且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那是第二年立夏的早上,老师走进教室,拉开讲台抽屉准备拿粉笔时,她吃惊地愣住了——抽屉里挤挤挨挨的全是蛋!我们老家有个风俗,立夏时煮蛋给孩子吃,长大了有劲。那时候穷,家里鸡生个蛋都拿去换盐打酱油,很少舍得吃。同学们把带着自己体温的`鸡蛋送给自己亲爱的老师,其中一个蛋壳都剥了,那是“馋虫”沈存根犹豫了半天从嘴边省下的。老师看着大家,眼泪慢慢溢出眼眶,在脸上肆意地流淌。不知怎的,我们的鼻子也酸酸的,跟着老师流泪,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泪水里交融、升华,没有伤心,只有爱,我们哭得很畅快!
陈老师曾经出过一篇作文:《我的理想》。同学们有的要当解放军,有的要做赤脚医生,也有的要像陈老师一样当个教师。而我呢,第一次在作文里向老师吐露了心思——做个作家。老师在讲台上批过我的作文后专门走到我的座位,用手抚摸我的脑袋,并露出赞许的微笑。那微笑就像一股春风,使一个懵懂少年的心里一下子花红柳绿,生机盎然!
记忆中的老师篇二
她有大大的眼睛,浓浓的眉毛,高高的鼻梁,再配上短短的头发,真是我心目中最漂亮的人了。
还有一次,天下起了大雨,我没有雨伞,只好顶着雨走。在路上,我又遇见了她。她把我抱到了自行车上,对我说:“下这么大的雨,没有雨伞会着凉的,还是我帮你送回家吧!”我连忙说:“老师,我家那么远,不要送了,我一个人走可以的。”可是结果还是我坐上了她的车,她把雨衣朝我身上拽。在途中,我看见她额头上豆粒大的雨珠,我连忙掏出手帕擦了擦。她回头看看我,笑了,那笑脸成了我记忆中的永恒。
她就是我的小学老师——陈巧林。她是我心目中最爱戴的老师。
记忆中的老师篇三
在我的记忆中王健老师一直都是个非常有爱心的老师。这不是因为老师美丽的外貌,也不是因为“老师”这个称号的光荣,而是老师用她那颗富有关爱的心感染了我。
记得在一次考试中,班里的一位同学成绩不及格,王老师非常生气,气得不是因为分数太低,气得也不是他太笨,而是因为他根本不学!老师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他教育。每次上课提问都会问他:“这个问题会不会?”。每一次考试都很注意他的成绩是否有所提高。就这样,在王老师不断的关心帮助下,他成绩快速提高。
有人会说,这是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而我不这样认为,老师的责任是教好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如果是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他只会更关注上等生,而对中、下等生只是抱着“我已经教他了,他不会我也没办法”的态度。我认为这就是“爱心老师”和“偏心老师”的差别。
七年的生活转眼过去了,七年中我学会了写字、读书、做人……这七年中寻找的“爱心老师”在最后一刻被我的到了。
记忆中的老师篇四
教师是一个无比高尚的职业,人们都很尊敬教师的,最爱我的是我的一个小学老师、也是永远留在记忆中的小学老师——王朝坤老师。
王老师从四年级开始教我数学,直教到我五年级结束。在这短短的两年里,我的学习生活是快乐的,也是我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的一段时间。他个子中等,很瘦,一双本来就不大的眼睛却时常眯着,更显小巧,端正的五官更显他一身的正气。他博学而又方正,对我的影响极为深远。
王老师对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当我因考得高分而得意洋洋,沾沾自喜时,他总是冷眼相对,眼中满是不屑,像是在嘲笑我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山外有山的道理。而这时我的骄傲情绪便会一扫而光,羞愧地打开课本学习;当我因为没有考得好成绩而灰心丧气时,慈祥的王老师就会投来激励的目光,使我的心禁不住一暖,走出沮丧的心情继续学习,并且一定会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当我因为贪玩而误了学习或忘了写作业时,老师就会投来责怪的目光,我的脸顿时就会变得通红,心里就像刀扎一样的难受,这时我才会反省起来:是呀,我怎么能够因为贪玩而误了学习呢?这是一种多么蠢的事情啊,在学校里我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自此以后,我每天都提醒自己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王老师对我做人方面的教育也很多。他经常说:“做人要做‘正人’,千万不能成为‘小人’。做人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但不是懦弱;做人要刚强勇毅而不是适合自大;做人要有傲骨不能有傲气。”我一直牢记他说的这句话,时刻提醒自己要做“正人”。
每个周末,王老师都会穿上一套朴素的农民装在田地里干活,我很好奇,老师家的生活条件明明还不错,可他为什么还要辛苦地耕作呢?而老师的回答简短却震撼人心,他说:“农民是伟大的,因为有了农民,亿万的人们有了饭吃,有了衣穿,我们应以身为一个农民而感到自豪。”我感动万分,我想起了爸爸妈妈那丰收时的欢笑,想起了人们因为了饭吃的喜悦,我没有资格嫌弃我身为农民的父母。是老师用他的言行感动了我。
我一直牢记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更忘不了那双将使我受益终生的会说话的眼睛。
记忆中的老师篇五
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喜欢语文课。
可能这也和我的小学语文老师陈老师有关吧。
记得那时候,我刚刚转学到那个新学校,而陈老师也是刚刚分配到那个学校当老师。
他是一个长相黝黑但性格很阳光的大男孩,也许是因为刚从学生的身份转为老师,他也正在一个适应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里,他选择了和学生打成一片。
课间的时候,他并不急于离开,如果看到有同学在玩游戏,他也要凑过来跟我们聊天。起初大家有点怕他,但是他那张黝黑脸上笑起来露出的大白牙渐渐地打消了同学们的顾虑,很多胆小大的都率先和他成了朋友。
我当时的语文成绩也还不错,但是在课上举手发言很少。其实每一次老师的提问我基本上都知道答案,可就是胆子太小不好意思举手,生怕自己哪句没说对被同学们嘲笑。
后来陈老师私下找到我,跟我说课上积极发言,他相信我对于那些问题是胸有成竹的,希望我能勇敢地举手回答。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还真的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过几次,基本上都回答正确,同时也得到了朋友们的掌声。
正是这样的激励,无形中让我越来越喜欢语文课吧。
记忆中的老师篇六
老师是什么?老师是照亮前方前进道路的蜡烛。老师是什么?老师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老师是什么?老师是呕心呖血的慈母!
我记忆最深刻的老师不是带我五年的王婧超老师,也不是幽默有趣的王兵老师,而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李海林老师!
李老师像一朵茉莉花,默吐芳香,她长得很漂亮,却在教学时光里消耗掉青春。
有一次语文课上,我在拼命管班。我看见班长在和别人讲话,于是我大吼一声:″樊继萧!”刚刚吼完这一声,同学们就叫开了:“你凭什么管樊继萧?他是班长,他还可以管你呢!”我一阵委屈,这委屈化作眼泪从眼睛里流出来。
这时周扬跑出去要告老师,同学们还来不及劝阻周扬,他就飞奔着跑了出去。不一会儿,李老师来了。地大声的喊:“谁把许晓婕弄哭的?道歉!马上给她道歉!谁说他不能管?以后只要语文课都她管!”接着又安慰我:“别哭了,去把硬笔习字册抱来,去吧!”可是我刚才哭的太狠了,现在还缓不过来。过了好一会儿啊,我才起身去抱,老师也没怪我。
还有一次,李淑娴肚子痛。我去跟老师说了,老师让她过去,她过去了。老师关切了她好一阵子,还问问他用不用回家,又叮嘱她说:“多喝点儿热水,不要吃凉食。”
像这样的老师有谁会不喜欢呢?李老师不仅是一位老师,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慈母!
记忆中的老师篇七
我的老师二十多岁,浓眉,鼻梁上架着一副薄眼镜,嘴角挂着微笑。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都害怕他,觉得我们不能离开他。
每当铃声响起,我们的心就会敲一个小鼓:老师在这个课上会问什么样的问题?他会让我回答吗?如果我回答错了呢?说实话,他的问题确实令人困惑。例如,在中文课上,他问我们挖甘草和地球的关系。地球这么大,哪能和挖甘草联系起来?但他解释道:我们挖甘草是为了破坏植被,造成地质荒漠化,减少人类活动的可用土地,威胁人类的.生存。人类不再存在,那么地球有什么意义吗?这让我们口服。然后他告诉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教训。例如,在班会上,他让我们讨论妈妈养鸡和我们学习的关系。我妈妈和我们一起养鸡和学习。这是哪里?但是他又联系上了:妈妈养鸡是为了让他们下更多的蛋,所以她必须学习如何养鸡。我们学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所以我们也应该学习学习方法。直到那时,我们才突然意识到,我们都在讨论如何更好地学习,我们班的学习风格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除了写奇怪的问题,老师也喜欢练习武术,而且功夫相当好!有一次,我们用了半块砖,但没有瓷砖刀。我看见他用自己的眼睛把一块砖劈成两半,就像在玩耍一样。但同样奇怪的是,即使我们再次让他生气,打碎砖头的那一巴掌也不会落在我们身上。然而,一些学生牙痛,头痛和胃痛,老师用她的手温柔,拍和点,嗨!真的很好。
我的老师是这样一个人,人们害怕并且喜欢。
记忆中的老师篇八
生活,就如一本读不完的经典,有些人匆匆擦肩而过,有些人却在记忆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犹记得那日刚开学,他笔直地站在讲台上,朝阳拉长了他的影子。他只是淡淡地开口:“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我姓田,希望我们能度过充实的三年。”说着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苍劲有力的“田耀军”三个字。我心底咯噔一下--ohmygod!数学可是我的短板;但又因那抑扬顿挫的话语与工整的字迹对这位老师十分欣赏。
可上了他的课之后,心底不禁油然而生几分敬仰。铃声响起,他抱着教案阔步走向讲台道:“初中是奋发冲刺的一年,学无止境,人无完人。我希望在座的同学能不虚度这大好年华……请大家翻开课本第一页,今天我们学习有理数。”他那富有磁性的男低音令人忍不住徜徉在有理数的海洋中。平时那枯躁的定义性质变得生动有趣;那令人心乱的数字也像是晨间的精灵活泼鲜明;原本乏味的数学课却不断开拓我们的思路。他的话语如同徐徐清风,拂面而来,轻轻柔柔,十分舒服。而他所到之处,原本荒芜的土地姹紫嫣红。
凭添了几分温暖--他逆光而来,给予我们无限期冀与憧憬。令人无比信服。课程临近尾声田老师作了一场小结,让知识模板深刻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使其进一步巩固提升。
课上,他一丝不苟,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课下,他耐心地为我们讲解难题,并鼓励我们多学多问。他总是总结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为我们提供最佳学习方案。尽他所能,想方设法将毕生才学都传授给我们,不留一点余地。我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不过如此吧!
记忆中的老师篇九
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分班以前的班主任——冯老师。她的个子高高的,身材很苗条。年轻的她每天都面带笑容,让我们感到很轻松。可是,冯老师教我时,我几乎没感觉到老师对我的关心,好像觉得那是老师应该做的。真正体会到老师对我的关心,是在分班以后。
分班那天,同学们都伤心极了,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把我们新的班主任“折磨”得满头大汗。当时我被这种气氛感染了,也跟着大家一起哭。但是伤心的原因并不明确。只是觉得要离开生活了两年的同学、班级和老师了。也可能是我本来就善于自我安慰,于是心想:不就是楼上楼下吗,还是每天都可以见面的,所以随着一切的新鲜感觉,伤心的感觉也就很快释然了。
几周后,我去冯老师的班级等她班的学生一起回家,冯老师很热情地请我进去,亲切的与我聊天。冯老师问:“杜凡,听说你当了一阵子中队长,为什么被撤职了?”一提起这件事我就感到很委屈、很丢脸,眼泪在眼圈里直打转。冯老师接着说:“是不是又管不住自己了?”我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是。”冯老师站起来,拍拍我的肩膀说:“加油,杜凡,我相信你一定会努力再当选中队长的!”冯老师那温柔的话语像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我的心,让我永生难忘。
在这里我要向冯老师说:“老师,谢谢您,是您的鼓励让我在困境中勇敢地站了起来。现在我在班级中表现一直很好,各方面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冯老师,放心吧,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记忆中的老师篇十
吃晚饭时间到了,我准备去吃饭,这时,一个带着耳朵套、身穿白色衣服的“大姐姐”从我身边走过时,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淡淡的清香,这种香味好熟悉啊!它一下子把我带入了幼儿时的记忆中。“……陈老师!”我尽量放低声音,因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印象中的陈老师。突然,那个“大姐姐”转过身来,卸下了耳朵套,看了看我后,立马跑过来拉住了我的手:“……哦,是李靖琨吧!你……你怎么在这里呀!6年都没见了,……都长这么高了,没想到你还能认出我……”突然,老师一把将我抱入了怀里,突如其来的拥抱让我怔住了,我慢吞吞的说:“老师,真的是你呀,6年不见,我也很想你,没想到……您还是那么年轻,刚刚我都把您看成了一个‘大姐姐’呢……”
六年了,我成熟了很多,陈老师与我之间许多惬意的回忆也都被我遗忘,但这个冬天的.夜里,偶尔的相遇却又让我掀起了记忆的狂澜。
时光在飞驰,分别后的我就像是一片片凋零的落叶,再也没有回到那曾经给与我快乐的幼儿园。如今我已经升入了六年级,但每当想起老师给予我的快乐时光,我就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那共度的四年时光也成了我挥之不去的记忆。
如今,回忆起我们在一起经历的坎坎坷坷,老师怀中的我已经泪流满面。之后,我留下了陈老师的电话号码,老师时不时就给我打个电话,而过年时我也去看望了她。存留的记忆中,陈老师留给我的是善良、温和、是心智上启蒙,我永远忘不了陈老师!
记忆中的老师篇十一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教我们数学的一共有三位老师,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庄老师。
庄老师那高高的鼻梁上戴着一副边框是黑色的眼镜。圆圆的眼睛亮而有神,像两颗黑珍珠。红红的嘴想樱桃,很美丽。
庄老师做事时很谨慎。记得有一次,庄老师在讲相交与垂直,但王天一故意搞怪,他对向往说:“香蕉?哪有香蕉?”庄老师写完字转了过来,想找出那个说话的“真凶”,但她没有发现。于是接着讲:“相交就是两条直线相互交叉,而且必须要用直尺画,如果不用,就算你画对了我也不会给你画五星,听懂了吗?”我们齐声回答道:“听懂了!”庄老师又说:“不要不懂装懂,老师可不想给你们炒陈菜了!”我在心里想:王天一一整节课都在说话,肯定没听懂,这下可有好戏看了。
我们的庄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处事谨慎的老师,是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了,是您,带我们探索数学的奥秘。您对我们的恩情,我将终生难忘!
记忆中的老师篇十二
那年,我跟着奶奶在乡下读一年级。
也许是因为时间太久了吧,也行是因为那时候还小,因此,在我的记忆中老师的长相有点儿模糊。她姓张,短发,那时的她已经快六十了,头发有些花白,脸上常挂着笑容。
学校只是一栋普普通通的楼房罢了,而学生的教室也只有两间窄小的屋里,这里只有幼儿班,一年级和二年级,也许是因为这个地方太过于贫穷,整个学校就只有她一个老师。
张老师也有自己的孙子,不过住在县城里,她每个星期六都会回去。直到星期一才回学校,每次回学校都会买一些文具或者零食之类的。
第一天上学张老师见我不爱跟别的小朋友玩就笑着对我说:“你怎么不跟大家一起玩呀?”“我。”“别怕,他们不会欺负你,走!我们一起去玩!”在游戏中,老师还会时不时拿着她买给小朋友的零食来鼓励我们。
到了中午我们都是回去吃午餐的,虽然我们一起回家的有好几个,而且学校离家不远,但是要穿过一片林子,张老师怕我们乱跑,便天天把我们送过树林,然后看着我们的身影渐渐走远了自己才回学校做菜。
一次,我跟她说奶奶做了一种粑粑特别好吃,是用叶子包的。于是中午回家时她便让我带她去摘,我们来到摘叶子的地方,我不小心被树枝挂伤了,疼的哇哇大哭,这时候张老师便自责道:“乖,不哭了,都怪老师不好,等回到教室我帮你擦点药。”后来,回到教室张老师小心翼翼的帮我擦了药,还做了粑粑给我吃。
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说我们要努力学校,长大以后有出息了才会离开这个穷地方,话是这么说,可张老师却在这儿教了十多年书。
张老师,谢谢您让这个小山村的孩子们可以上学,不用去很远的地方上学。
记忆中的老师篇十三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见这位老师了。记忆中的她,瘦瘦的,有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经常扎着马尾辫,一双炯炯有神并会说话的眼睛,时刻关注着我们;记忆中的她,很漂亮、很幽默、也很严厉。她就是教我六年的数学老师——师艳萍老师。
她的教学方式很特别。师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对我们特别的好,脸上总是带着甜甜的微笑,给人以亲切的感觉。她数学教的特别好,讲起课来,声情并茂,轻重分明,绘声绘色,书本上一些深奥而复杂的问题,从她的嘴里说出来都变得简单明了,让一个个问号变成了感叹号。就拿布置作业来说吧,无论是放假还是平时,她布置的作业都只是一面,她要求我们把这一面作业认真做起并自己检查,家长只需看看做起没有就行了。她对我们说:“家长不用帮孩子检查作业,那样的话,每个人的作业都是对的,她不好针对性的讲解,只有自己独立完成,即使有些错了也没关系,她会根据作业情况,再把一些难点重新讲。”我们班一个同学每次都不认真做作业,而是第二天上课前补,这一情况被师老师知道后,对她进行了教育,并和蔼的对他说:“我之所以布置很少的作业,是因为我想让人人都能认真的做,保证质量,如果作业布置多了,你们就会烦不认真,反而没有效果。”我们明白了她的用意后,都非常认真的完成数学作业。
她对待学生奖罚分明。师老师很关心我们,经常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但对我们学习要求却很严厉,当你表现好时,她会给予你肯定,赞许,但当你表现不好时,她会严厉的批评。有一次,师老师让我们做练习册上的作业,我想快点出去玩,就敷衍了事的把作业交上去了,结果因为粗心大意错了好几题,师老师找到我,十分严厉地批评了我,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做任何事都要认真,要端正态度,尤其是数学,不能有半点马虎,要知道精心比无知更可怕。”听了老师的话,我做认真多了,数学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记忆中的老师篇十四
记得第一次打扫教室的时候,我连扫把都不会拿,同学们都笑我笨,我羞得头都抬不起来,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只有朱老师没有笑话我,而是微笑着走到我的面前:“晓璐,你不会拿扫把吧?来,我教你!”说着,便手把手地教起我来。一会儿,我就学会了。朱老师竖起大拇指说:“晓璐,你真聪明!”听到老师的夸奖我心里喜滋滋的,比吃了蜜糖还甜。
开始扫地了。我手握扫把,东扫一把,西扫一把,眨眼工夫就把地扫完了,只等老师来检查完就可以玩了。结果老师说要重新扫。我清楚地记得朱老师是这样说的:“晓璐,做什么事都要认真负责,包括扫地。一个人如果连地都扫不干净,那她做别的事情也不会认真负责啊!”
朱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诲,羞得我低下了头。我红着脸说:“老师,我错了!”我立刻跑到最后一个位置,拉开凳子,细心扫了起来。这次我扫得很认真,不漏过一个座位,不放过一个死角。过了二十多分钟,我终于把地扫好了,还把桌椅排得整整齐齐。
望着干干净净的地面,整整齐齐的桌椅,我情不自禁地笑了。朱老师来了,夸我是认真负责的孩子,同学来了,夸我是清洁能手。
“认真负责”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我们必须加以重视。这是朱老师教会我的,她可敬的形象永远存储在我的记忆中!
记忆中的老师篇十五
我们的班主任熊老师,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教了二十多年,心血全部挥洒在我们这群不懂事的孩子身上了。他个子不高,高颧骨,他称不上帅,因为日夜为我们操劳的脸上以有好些皱纹。我们都很喜欢他,因为他爱笑,可谓“笑里藏刀”。可是他那种对工作认真的态度还是值得一提。
记得去年开学,熊老师提出要去同学家家访。熊老师一上来就选择了我和其他几个同学。那天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觉,心想:老师为什么选择了我?是不是对我有什么看法?是不是要向妈妈打我的小报告?……第二天早上,我和妈妈到楼下迎接熊老师。只见老师冒着炙热的太阳骑着自行车来我家。看到老师,我激动万分地迎了过去——我看到熊老师被太阳晒得通红的脸上还有几滴汗水。上楼后,老师和妈妈互相交谈着。他们谈得很多,隐约听到一些:怎样预习、听讲、复习等等。原来是这样,我忐忑不安的心终于得以平静下来。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忙给老师倒了一杯水,表示我对老师的感激。过了一会儿,连水都顾不上喝的老师又匆匆忙忙地赶到下一个同学家家访。
熊老师的课讲的`也是有声有色,每节课同学们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而且有些题目不会他总会耐心地讲解。老师,您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虽然广播里听不到您的名字,报纸上看不到您的照片,可我还是喜欢您。喜欢您风趣的话语,喜欢您美好的心灵。
记忆中的老师篇十六
古人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名言已流传千古。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我们茁壮成长。你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
在我的记忆中老师有时并不可爱甚至感觉有点讨厌。可这并不影响你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虽然现在我已经毕业了但是我还是不能忘怀亲爱的老师。如果没有你三年的谆谆教诲我怎能考上理想中的高中。如果没有你的严格要求我怎能很好的掌握自己。老师,谢谢你!
一开始,老师你有这一头长长的青丝,乌亮乌亮,特别漂亮、而现在在这头青丝中长出了一根根如白雪般的雪丝。
在毕业时,我清楚地看见你那双大大的眼睛中掺杂着一丝丝的血丝,我想你应该是一晚没睡吧并且你还偷偷的哭泣。你明明舍不得我们,却在我们面前叫我们快“滚”,你们“滚”了,我就轻松了,也不会这么气了。你嘴里叫我们快“滚”我却清楚地看见你那颤抖的肩膀和那含着泪水的眼睛明白的告诉我们你舍不得我们。
老师,再见!我们在成长而你却在变老。我希望你下一届学生不会再像我们一样调皮。老师,真诚地祝愿你幸福、快乐!
【点评】。
文章写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内容切合题目,写的是“记忆中的老师”,叙事清楚,但细节的真实性不足,譬如“一开始,老师你有这一头长长的青丝,乌亮乌亮,特别漂亮、而现在在这头青丝中长出了一根根如白雪般的雪丝”,譬如“你明明舍不得我们,却在我们面前叫我们快‘滚’”,开头的古诗句引用有点生硬。建议从“不可爱甚至感觉有点讨厌”的细节入手,先抑后扬刻画老师,老师的形象才会让人难忘。
记忆中的老师篇十七
古老师本姓顾,只是因为他长得古老不时尚,衣着古旧不时髦,谈吐多古文字语,被我们大家称之为古老师,古老师今年大概近五十了吧,方方正正的脸上长着络腮胡子,由于是从事的是教育工作,脸上被剃刀刮的只剩下一层胡渣,要是在以前把胡子留下来,他不做教师的话,肯定是个算命先生或者是个老中医。古老师衣着不怎么讲究,平时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小西服上衣(八十年代流行的),下身随便搭配个裤子,没有固定的,仿佛这件上衣就是白搭的经典,上下班的交通工具是一辆嘉陵摩托车,配上黄色的头盔,远远就知道是他来了,车把上挂着不知道第几个教师节纪念发的公文包,上面的自己依稀看到纪念字样。
古老师,原本是个代课教师,后来转为民办教师,再后来转为正式教师的,民办教师转为正式的比较难,因为要求学历,我们古老师,学历可不低,南师大中文本科,全是自学的,大家都称赞他厉害,你要知道,他原来是个木匠,有文化,又有着聪明的头脑,于是就有了的好手艺,听去过他家的同事说他家里的家具都是他自己打造的。正因为他有文化,后来做了代课老师,兼职木匠。据说古老师还业余把中医学本科的文凭拿到手了,以至于同事们自己或家人生病西医无法解决的时候总是找他问问中医那套阴阳的理论。
古老师做人谦逊,为人客气,教书也是颇有特色。他代的是语文课,他在讲台上讲,学生就在底下讲,还比他讲的声音大,讲比他精彩,只是讲得内容不同罢了,先生讲的是孔乙己,学生听的是郭靖和黄蓉,先生自我陶醉,学生还有小组讨论,讨论的内容千罗万象,大致有今天吃的什么,昨天那个女生收到情书(一张纸上写的几个字),哪个男生到溜冰场跌了几个跟头之类……当然我们的古老师是不会听的,他所要听的就是学生们希望的铃声。学校的大喇叭一响,洪水般的人从前门涌了出来,有时古老师被淹没,有时古老师被掀翻。
就这样,我们的古老师教书教了二十几年,教学实绩可想而知了,在新世纪,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浪潮中,我们的古老师被剥夺了教语文的权力,改教地理了。然而,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老师的不是他的教书水平,也不是他的中医推拿,而是在他改教地理后,他对语文教学居然有了突飞猛进的理解,具体表现在他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一年发表的二十多篇文章,使的我们学校校长每次到县教育局参加教研会,都被局长狠狠的表扬一番。
记忆中的老师篇十八
初秋的夜晚,窗外下着雨,轻轻敲打着每个人的心房,也把我的思绪带回遥远的过去。
“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最凭良心的活儿,我有十分的知识只教你八分,你不知道,只教你五分,你还不知道。”这是初中的语文老师跟我们说过的一句话,而对于他而言,是有十分的知识却教了我们十二分,因为他教的一些知识不是教学大纲所要求必会的,但是对语文学习是极其重要的。
这次有近十节课的关于句子的分析、扩展、润色、修改病句及分析由特殊句式转换出来的成语,怎样用各种写作手法去叙述,才能使文章出类拔萃、超群绝伦,源于第一次作文课。那时,老师发现作文中的病句很多,很多同学搞不清句子的结构,而且用词单调不丰富,导致意思的表达不充分,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而句子又是构成作文的基本要素。于是他决定挤出时间来专门给我们讲句子。经过几节课的学习,我们才知道修改病句的过程和句子的扩展、润色是相反的,要“掐枝去叶找主干”找出句子的主、谓、宾语,才能准确地分析出句子究竟“病”在哪儿,怎样改。好好听他课的同学,只要有病句出现在眼前就像炼就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眼便能认出来,如此实用,难得的课程,有的同学竟还认为他讲得没多大用,因为他们当时并没有明白老师的深谋远虑、良苦用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434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