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汇总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5:44:15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汇总16篇)
时间:2023-11-23 15:44:15     小编:QJ墨客

教案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编写要注意语言简练明了,逻辑清晰,避免冗长和啰嗦。阅读一些优秀教案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的方法。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篇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5~6页例4、例5及课堂活动,练习一第11题。

【教学目的】。

1.经历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实际体验。

2.会解决涉及倍数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目标】。

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的优势,使本来抽象、复杂、静止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及推理过程“动”起来。计算机能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学生自主领悟知识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随着画面去观察、体验、发现,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运算顺序。(课件出示)。

2.情境引入。

教师:你知道哪些动物可以称得上是森林医生吗?

学生:啄木鸟、山雀。

(课件出示)例4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观察后提出问题学生: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教师: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4。

教师:从这个情境中你知道哪些数量?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课件出示线段图的画法)。

先用165×3得到山雀吃害虫只数的3倍是多少,但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没有山雀的3倍那样多,而是比3倍少45只,所以,还要在此基础上减去45只才得到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指导学生写出答语。

(课件出示)将例4中的少45只改成多45只,

学生画线段图并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学生1:我的线段图这样画:

学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165×3+45。

教师:你发现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相同点是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与山雀吃害虫的只数都有倍数关系。但一个是比山雀的3倍少45只,所以计算出3倍后要减去45只;一个比3倍多45只,所以要计算出3倍后要加上45只。

2.教学例5。

教师:刚才我们解决了森林医生吃害虫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小朋友在集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件出示例5,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1:我这样思考: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因为题中告诉了小青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3倍。而要求小明有多少张邮票,可以直接用80减去15,因为题中告诉了小明比小华少15张。由此可以这样列式:

学生2:我这样思考,根据小明比小华少15张邮票,可以求出小明的邮票张数为:80-15=65张。根据小青的邮票是小明的3倍可以求出小青的邮票张数,即:65×3=195张。列成综合算式是:(80-15)×3。指导学生写答语。

三、活动思考(课件出示内容)。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在组内交流思考方法,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全班交流。

四、独立练习学生完成练习一第10题,做后交流。

五、小结教师:通过今天的问题解决,你有什么收获?

《解决问题》课后问卷。

解决问题:

统计数据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统计。

图表一。

能准确列出算式并计算的人数正确率%能正确画出线段图的人数正确率%。

实验班(40人)3895%3792.5%。

对照班(40人)3587.5%3075%。

效果分析: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有了多媒体课件展示线段图的画法,就大大提高了画线段图的正确率,全班40人中,有37人都能正确画出线段图,正确率达到了92.5%,而对照班的正确率只有75%,可见,利用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对画线段图的展示和指导,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随着画面去观察、体验、发现,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会了画线段图的方法。

学会了画线段图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使本来抽象、复杂、静止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及推理过程“动”起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学生自主领悟知识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根据问题,正确的列出算式并计算,使计算的正确率提高到了95%。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篇二

教学内容:

教材84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

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12953≈986534≈560890≈697010≈。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情景图1:

师:(1)为什么售货员阿姨要把17.904元取近似数为17.90元呢?(提示:人民币)。

(2)是怎样把17.904取近似数为17.90的呢?(四舍五入)。

2、课件出示情境图2: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呢?

3、师:我们都知道求整数的近似数时,可以用“四舍五入”法,那么求小数的近似数时,也可以用“四舍五入”法。

三、新课。

1、课件出示:0.984≈(保留两位小数)。

小于5,舍去。

师:保留两位小数,就要将第三位小数省略,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

2、课件出示:还可以说课桌高约1米。为什么可以这么说?

0.984≈(保留一位小数)。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师: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位的0不能去掉。

3、课件出示:想一想0.984≈(保留整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老师进行总结。

总结:求近似数时,(1)保留整数,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

(2)保留一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

(3)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

…………………………………………………….

四、课堂巩固。

1、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2、用“四舍五入”法写出近似数。(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抽生到前面演示并讲解。

五、课堂活动。

教材86页第三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七、布置作业。

八、教学反思。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篇三

我想()。

四、拓展延伸,大胆想象.

(一)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课件出示:医学移植发展图片资料。

移植不仅限于植物。人体骨髓移植、肾移植、心脏移植、肝脏移植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二)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记忆移植能不能实现,要靠谁呢?

齐读最后一节。思考:怎样才能实现记忆移植,让这种神奇的想象成为现实。

(三)读了这首诗歌后,受到了什么启迪?

五、整体回读,读出韵味。

(一)通过恰当的停顿,读出鲜明的节奏,还要注意把韵脚读得响亮,读出诗的韵味。

(二)读好小诗还需要读出画面来。

记忆移植成功的话,多有趣的事情啊。试着读出这有趣的画面吧。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整首小诗。

(三)配乐朗读全诗。课件出示音乐。

六、指导书写生字。

(一)小组交流如何记忆七个生字。

(二)全班交流,看看谁的方法最好。

(三)指导书写生字。

1、书空难写生字的笔画,笔顺。重点写好“涩”、“懈”、“授”字。

2、学生在《写字书》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3、同桌互评,自我修改。

七、课后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争取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拓展阅读。

欣赏拓展文章:《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课件出示拓展文章)。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篇四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西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十八课《激动人心的时刻》,这篇课文用动情的语言,记录了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上太空,中华民族几千年飞天梦变成现实的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课文按时间顺序记录了这个重要时刻。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神舟”五号航天飞船升天的时间;第二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描写了“神舟”五号升天前和升天时的情况;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了飞船胜利归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根据本课内容,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这是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想象“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过程,感受发射场面的壮观,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幸福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理解内容,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体会人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感受“神舟”五号发射时的壮观场面,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幸福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学法。

本堂课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学会抓住关键的词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理解词句时我还采用情景教学法,充分利用形象、创造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比如:我运用课件,让学生亲临火箭发射时的情景,帮助学生感受发射时的壮观场面,体会人们那时复杂的心理活动。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银练当空舞”的美景等等。整节课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体会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在感受激动的同时,又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从介绍杨利伟谈话引入,抓住重点词语“激动人心”进入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

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初读课文对课文先整体把握,为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2、抓住段首“时刻”,理清文章脉络。

(三)直奔重点。

根据学生的阅读体验,由面到点,切入重点,整个教学不平均使用笔墨。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相机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片段学习。

1、

请同学们结合旁批读一读4、5自然段,边读边想,标出让你激动的词句,并写下读书感受。

2、

师生交流读书体会:

在交流时抓住“十秒倒计时”“火箭点火升空的瞬间”“飞船在天空中的变化”等场面描写的词句重点学习来体会人们激动、兴奋、紧张、幸福等复杂的情感。在感受激动的同时,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

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体会、互读互评、借助课件等方法来感受火箭待发及发射时的壮观场面。在学习“飞船在天空中的变化”部分时,让学生沿着情感推进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先前学习语文的方法自学,意在举一反三。但放手让学生自学不等于“放羊”如:在学生对“银练”和“晶莹夺目”的理解可能有困难,所以仍需相机点拨。

3、在通过初读、品读、感情读的多层次、多梯度设计,让主题凸现,让感悟加深,让理解增强,从而在感受文本激动场景的同时,激活学生自身的内心激动。学生情感和理解达到一定深度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读文章最末两个自然段。把全课再次推进高潮。并在这个高潮中,给学生一个梦想,让孩子带着梦想走出课堂,走向生活。一次语言与生命,与精神共生的学习经历就已完成。

四、总结全文。

五、拓展(选做)。

1、课后查阅资料:中国历史上还有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培养动手与收集信息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

2、画下你心中的飞船,并在旁边写下你想说的话。(找到读写结合点,让阅读与写作同步训练、同步收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

28。

飞天梦--自强梦。

4:00。

6:15。

7:30。

9:02。

自豪激动。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篇五

教学目标: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0.4213.4600。

2、你会算吗?

5.4+0.32.5-1.46.4+2.84.5-1.7。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迅速完成上面的题目。

板书课题:多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科书第106页例1的情境图。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准备怎样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

根据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24.83+51.6﹦76.43。

24.83。

+51.6。

76.43。

答: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76.43元。

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

教师总结:只要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课件:小数加法计算方法。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怎样解决?同学们尝试估算这道题,完成后交流,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学生回答、交流。)。

师生共同笔算该题,教师板书:

51.6-24.83﹦26.77。

51.60。

-24.83。

26.77。

答:李伯伯家这个月水费比天然气费少付26.77元。

学生完成算一算。交流计算结果。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教师:进行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的注意事项。(课件)。

课堂活动:1、数学医院。(课件)。

游戏。(课件)。

练一练。

教科书p109页1-4题。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篇六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夹竹桃的婉美、韧性的特点,了解作者看到夹竹桃时的想象。

2.学习作者由眼前景物合理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一边读一边想文字所描绘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夹竹桃的特点。难点是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师导: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到季羡林爷爷家去欣赏夹竹桃。

二.品读语句,体会感悟。

反馈后,出示课件,读这句话。

师导:夹竹桃的婉美、韧性表现在哪里呢?它又引起我怎样的想象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一)体会婉美。

1、.教师指名说“婉美”的意思。引导学生用换词等方法。(美丽;美好)。

2、自由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受到夹竹桃婉美的句子,指名反馈,教师出示课件,教师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3、出示图片,体会“融洽”一词,再指导学生读出对夹竹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因为夹竹桃如此婉美,所以我爱上了夹竹桃。还因为它的韧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二)体会韧性。

1、出示句子“这一点韧性,同院子别的花比起来,不是形成鲜明的对比吗?”

师:读这句话,它是一个什么句式?改成陈述句。比较两个语句语气强度。

2、拓展思维,激发词语。:我们常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韧性”的呢?(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等)。

3、轻声读第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指名反馈后,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体会夹竹桃的韧性。

4、引导学生用上面的句子“夹竹桃,你,我你!”

句式读句子,读出对夹竹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了解想象。

2、让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教师出示要求: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的想象?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我”哪些想象?

3、集体反馈。

(1)指名反馈: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我的想象?

(2)指导朗读,将学生领入情境。

4、教师创设语言情景: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我恍恍惚惚了,想象到了……(学生自然地接着说课文的内容)。

4、拓展想象,同学们,你们还想象到了什么?(仿造我想象到它是句式说话)。

5、有感情地读这一段,教师相机指导。

6、分享读,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

三、回顾全文,总结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地段落。

2、说说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的关系。

3、教师总结:既不名贵,又非最艳丽,却成了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就是夹竹桃。让我们记住它的婉美,记住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吧!

四、拓展训练。

你喜欢什么花,把喜欢的理由说给同学听,再写写。

五、板书设计。

13夹竹桃。

婉美。

爱夹竹桃韧性。

产生想象。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篇七

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创设情境,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充分展开练说句式,积累感悟的过程。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体会大潮给人的启示。

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播放大潮来时的真实录像和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到钱塘江大潮雄壮美丽的景象中,让学生通过听、读、议、赏的方法,自读自悟,从而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大潮神奇伟大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抓住大潮来时的声、形之奇来理解课文。

2、从大潮的奔腾咆哮气势,感悟大潮给人力量的启示。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二、初读课文。

1、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2、谈谈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1、课文都写了什么时候的潮?

2、感悟发现。

写作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四、理解难懂的词语。

1、词汇练习。

老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说词语。

2、同桌互练。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观潮前,你最深的感受市什么?

2、创设情境,体会观潮前人的心情。

六、布置作业。

1、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2、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直观感受,激发情感,从整体上感悟美。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3、师生交流:谈观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二、品读课文,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体会大潮声之奇,在细读中积累美。

1、读:描写大潮声音的语句。

2、悟: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那些句子写出了这种巨大的声音?

3、议:从这种声音中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赏: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之声。

5、再读:谁能把这种声音的力量读出来?

三、积累语言,练习说话,在表达中升华美。

1、练说:大自然中奇妙的声音世界。

四、细言细赏,启发想象,重点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再现雄伟壮丽,品位美。

过度提问:除了声音方面,还能感受到它的什么之奇?

1、读:学生自读第三四自然段。

2、引导学生体会:哪儿写出了大潮的形之奇?

3、品读:朗读文中的描述大潮壮观的句子。

4、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5、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提问: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你又有什么感受?

五、拓宽思路,创设新情境运用语言设计美、传达美。

1、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大潮还像什么?

句式练习:大潮像(),大潮像(),真是()!

2、赏:再赏大潮雄奇景象。

3、指导朗读,体会大潮美。

提问:这雄壮之势,真可谓天下壮观呀!谁能把这种雄壮之势读出来?

4、练说:用美妙的语言描述各种形态的'潮。

创设情境:再现一线潮、交叉潮、碰头潮、回头潮等各种形态的潮。

(模拟情境)。

选择喜欢的潮,起个美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潮的美。

5、总结:如果大自然是千万幅美的画,那钱塘江大潮就是最壮观最雄伟的!

六、回顾潮景,感悟写法,在感悟中体会美。

句式练习: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由()及(),由()到(),最后又恢复了()。

提问:祖国这一奇美壮丽的景象怎能不令人赞叹不已呢?你佩服作者什么?

七、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1、体悟心情,升华激情。

从潮来前的急切期盼到潮来时的人声鼎沸,沸腾时,人们会有怎样的表现,会说些什么呢?

2、深悟中心,感情升华。

如果把这种心潮汇成一句话,为大潮题词,你想说那句话?(真不愧是天下奇观)。

过渡提问:同时我们也能从大潮身上汲取一种力量,一种怎样的力量?(永不退缩,勇往直前)。

3、总结:这就是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的启示。

八、布置作业。

1、激发探究兴趣。对于钱塘江大潮,你还想了解什么?

2、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指引回家查找资料。

第三课时。

一、回顾潮景,深情读文。

1、读全文。

2、自选喜欢的句子读。

二、合作学习,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钱塘江大潮的奥秘)。

三、片段小练笔。

模仿《观潮》一课的写作方法,描写一种场面。

四、学习生字。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篇目推荐。

2、积累课外有关描写壮观场面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天下奇观”

永不退缩。

勇往直前。

战胜困难。

创造明天。

声之奇------启示-------形之奇。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雄伟壮观。

2。理解,积累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

3。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教学重点:理解,积累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了解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大潮录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2、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3、词语认读。

二、学习3、4两段。

1、师:自由读读3、4自然段,哪些描写潮水的句子你特别喜欢的,用波浪线划出来,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教师了解情况,并做适当的个别指导。

2、指名说说读读(配多媒体)。

生:我特别喜欢:“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你来读一读。

师:看到那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人们当时的心情怎样,会有什么动作,会说些什么,咱们表演表演。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这样的场面就是——。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师朗读指导(个别读、小组读、范读、自由读、展示读)。

3、师:谁再来说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我喜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这个句子。

师:你欣赏他读的哪些地方?

生:流利、正确,不太有感情。

师:你能比他读得有感情吗?

生:能。学生读。

师:他读地有感情吗?

学生评议。

师: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语气逐渐加重,他读出远到近的气势。我们大家像他那样读一读。

学生齐读、个别读。

4、生:老师我喜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你们也喜欢这句吗?

很多学生都叫起来:“我喜欢!”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好根据提示小组合作学习。

(1)、作者是按()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和大潮()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2)、()比作()。

三、指导背诵:自由读,集体背,个别背,配乐背。

四、课堂小结:钱塘奇观天下传,闷雷滚动出白线。潮头怒吼贯江面,山崩地裂城墙现。同学们,过几天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了,有机会去欣赏欣赏钱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吧。如果不能亲临现场,也可以观看电视直播或上网观看。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篇九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城堡上的大炮在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的不同作用,感受和平年代幸福生活。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读课文1—6自然段。

2、理解句子,全班交流。

(1)“这些年来,风调雨顺,人们相处和睦,再没有发生过战争,这三尊大炮就沉默下来了。”

“沉默”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原指人不开口,不说话。这里是说没有战争了,大炮就闲置、安静下来了。)。

(2)“孩子们离开城堡,脑海里还赶不走大炮的影子。”

大炮留在孩子们脑海里的应乡印象是怎样的?

(这个时候,留在孩子们脑海里的大炮的印象与战争一样可怕的)。

3、学习、理解第7自然段。

“卡卡国王召来波波大臣,向他面授自己的意图。波波大臣听着,点点头,照办去了。”

卡卡国王的意图是什么?课文为什么不在这里把国王的意图直接写出来?

(课文的第8——16自然段描述的就是卡卡国王的意图,课文不在这里之接写出来,卖了一个“关子”,为的是激发大家的好奇心,引起大家往下读的兴趣,同时,使课文不重复罗嗦)。

4、读懂课文第8——17自然段。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出示句子:

“轰隆隆!”第一尊大炮向空中撒放了一万颗糖果。

“轰隆隆!”第二尊大炮向空中撒放了一万个降落伞,降落伞上挂着铅笔和橡皮等礼物。

“轰隆隆!”第三尊大炮向空中撒放了一万朵鲜花。

想一想,卡卡国王为什么要让大炮撒放这些礼物?

(给人们带来惊喜,让大家生活得更加快乐)。

二、有感情地朗读,升华情感。

1、指名读。

2、全班朗读。

三、拓展延伸。

1、你还想大炮向空中撒放什么礼物吗?

2、你经常觉得快乐吗?和周围的同学讲一件令你最快乐的事。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篇十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和部首“立”,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这个故事。

3.认识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4.积累词汇,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见解或提出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16个生字和部首“立”,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这个故事。

难点:

1.认识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2.积累词汇,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见解或提出的问题。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谁读过《西游记》,有谁看过《西游记》的电视剧或者动画片?《孙悟空大闹蟠桃会》。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孙悟空为什么会大闹蟠桃会?他是怎么大闹蟠桃会的?他大闹蟠桃会的结果是怎样?)。

二、朗读课文,读题质疑。

1.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看课文后面的生字表。

3.指名逐段读课文,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刚才根据课文提出的三个问题。学生读完第一段,问孙悟空为什么会大闹蟠桃会?(因为王母娘娘开蟠桃会,奉命看守蟠桃园的的孙悟空却得不到邀请,所以孙悟空非常生气。)读完第二、三、四自然段,问孙悟空是怎么大闹蟠桃会的?(他摇身变做赤脚大仙进入瑶池,喝的酩酊大醉,又误闯太上老君炼丹的地方,偷吃了仙丹。)读完第五自然段,问孙悟空大闹蟠桃会的结果怎样?(孙悟空用隐身法一个筋斗翻出天宫,回到了花果山。)。

三、学习生字。

教师讲解生字的字理(有条件的可借助课件演示),学生再说一说自己记字的一些好方法,比如小字谜、歌诀、部件组合等等)。

四、练习。

1.用所学生字填空。

()令()过()水()划()子。

()住()则国()()台。

2.读读下面的词语。

起死回生摇摇晃晃东瞧西望开怀痛饮大摇大摆。

醉眼蒙胧不知不觉扑面而来。

3.用课文中的字填空。

()摇()摆()瞧()望。

()来()去()手()拳。

五、作业。

1.在虚宫格本上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指导朗读,体会人物心情。)。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读好孙悟空的语言(包括内心独白)。

一、学会质疑,善于提问。

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以是你不明白的,也可以是你根据课文内容想到的,对于学生提出来的重要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或小组讨论加以解决。

二、读后评价,加以理解。

你觉的孙悟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评价一下,然后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评价它。

(1.神通广大:用定身法定住摘蟠桃的仙女,变做赤脚大仙混入瑶池,拔毫毛变出瞌睡虫,使隐身法一个筋斗翻出天空。2.聪明:骗走赤脚大仙,再变他的模样混入瑶池,知道闯下大祸,就三十六计,走为上。3.冲动:王母娘娘不请就不请,干吗大闹蟠桃会呢?)。

三、复述或改编或续编。

结合课后活动,“表达”进行。引导学生看懂情境图,弄清下面两个问题。

1.文中有几个人物?(孙悟空、七个仙女、赤脚大仙、酒坊中的人,还有提到没有出现的人物:王母娘娘、太上老君)。

2.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孙悟空大闹蟠桃会的故事。

集体交流,教师适当的指导。

四、作业。

1.完成课后活动二。

2.把孙悟空大闹蟠桃会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评价。

3.小组同学合作排演课本剧。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篇十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5个字。能按要求写出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提供的情境,展开想象,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文中营造的美丽画面中,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中的童趣。

教学难点:

窗上结冰花的这种现象学生很少见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谁还记得我们这学期学过的诗歌的名字?今天呀,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小诗:玻璃窗上的童话。一起读读课题好吗?这节课,请你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让我们一起走进玻璃窗上的童话世界吧!

二、初读检查字词。

请你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刚才在同学们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字的音读得不是很准确,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逐步出词:贴到、玻璃、描画。

指名/这一组(纠正字音)/齐读。

(二)出句读句。

“我把纸贴到玻璃上,轻轻地描画。”

1、把它们放到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自己读。

2、你为什么这么读?

3、这个词他读的多好呀!谁也能像他这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三)处理()的()、()地()。

1、还可以轻轻地()?

2、小诗里除了“轻轻地”,还有这两个词呢!自己读读。

3、可以怎样填呢?

(四)贴卡片:丰富多彩、神奇。

1、这里还有两个词语呢,我们来抢答。

2、什么是丰富多彩,又神奇的?

3、冰花是什么呀?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的资料,谁能来说说?

三、精读感悟。

小作者看到这些冰花有什么感受?读读课文想一想。

从哪儿看出来的?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

(一)第2节(16分)。

1、指名回答,提出文本。

2、引发联想,化文字为图像:这些冰花什么样?

(1)通过读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能读出来吗?让我们和你一起感受?

(3)带感受读。

3、启发想象:还有什么样的冰花。

(1)如果这时你就站在玻璃窗前,你还会看到什么样的冰花呢?

(2)瞧,它们就在你的眼前了,想一想,这些冰花什么样?

4、叙说新诗,师生共同完成。

(1)呀,有这么多美丽的图案呀!那么它们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还想说是吗?好,请同学们4人一组说一说,有一个同学来记,一会儿请你们组派一名代表来汇报,看看哪组写得最神奇,最有趣!

(2)美丽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写也写不下,最后我们用……来表示。

(3)瞧,你们说得多棒呀!这就是一首小诗啦,这里有每一位同学脑海中美丽的童话故事,自己读读你们的作品吧!

5、读句“它们把我迷住啦,看哪,看哪,眼都不想眨。”

6、小结,提取情感,回2小节整体。

你们这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呀?

那就请你带着这样高兴的心情读读1、2小节吧!

(二)第3节(3——5节10分)。

1、找到文本,初读。

2、提供情景,激情。

(1)课件演示,引发疑问。

我把纸轻轻地放到上面,哎?怎么了?你说。

(2)规范语言,激情。

谁能用上老师给的句子来说一说?

图画很快融化,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这一下,坏啦。

生:只要求填出即可。

3、提取情感。

师:-x没有了,-x没有了,你们说的-x也没有了,一切都消失了……这时你什么心情呀?哦,伤心,你们呢?都来说说。

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读第3节。

(三)第4节。

1、从学生回答入手,引出文本。

(1)先说说你画的是哪里?

(2)为什么?

2、引导学生说理由,提取情感。

3、读感受。

(1)难过得都要哭了,你能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吗?

(2)齐读。

(四)第5节。

1、从学生回答入手,引出文本。

生:这些画常出现,我每天都去观察、画说明我很喜欢。

你从哪看出来的?能读读吗?

2、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和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第5节。

(五)小结文章的心情线索。

小作者从发现冰花,在高兴之余,感叹它们的美丽与神奇,到冰花消失时心里的伤心与难过,再到听了爸爸的话,知道冰花在冬季常常来到时的欣喜。在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感情变化。而我们,也随着体味了作者的心情,深深地为这些冰花所吸引了。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这首小诗。

四、拓展。

今天你学到的玻璃窗上的童话,还会有()的童话?就像爸爸说的,只要你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到处都有童话。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小诗,在学的过程中,同学们抓住了重点小节的重点词句展开了想象,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够试着用上这些方法,好吗?课后,请同学们把课后的第2题写词语完成,并在你的作文本上续编第2节。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篇十二

一、“耳闻目睹”胜于“万语千言”。

《观潮》是s版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全文围绕“奇”字介绍了观潮的过程,表达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形象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面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较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通过创设情境,缩短心理距离,才能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教学时怎样做到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学会作者的观察方法,感受大潮的雄壮,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呢?根据课标和对学生的分析,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放录像——读中感悟悟中想象——语言描绘的方法,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在初步谈话,理解课题,检查预习,反馈交流之后。我马上让学生观看录像,感受大潮雄伟的情景。具体过程如下: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老师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

生:(大声地)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一起目睹大潮的雄壮气势,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吧!

(播放从网上下载下来的钱塘江大潮录像:随着由声音到影像的越来越响,越来越近,潮水越显得壮观。并出现了一线潮、回头潮、碰头潮等。)。

生看钱塘江大潮录像,不时发出惊叹声。

师:能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吗?

海鑫:钱塘江大潮真雄伟啊!

晨裕:钱塘江大潮的景象真壮观啊!

刘涛: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啊!

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生:课文3、4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读完汇报)。

朵妮: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

黄瑛: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下面我们来分组赛读。

(学生在小组里练习朗读,然后各自挑战其他小组,比赛朗读)。

润晓: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学生全体举手)。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朗读课文,将视频传送至班级微信群,布置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风光秀丽,你一定去过许多旅游胜地、大山名川,今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追逐一场水的盛宴。

板书:观潮(指导书写“潮”)。

(齐读课题。)。

【运用希沃中的汉字功能学习“潮”。】。

二、预习入手,了解学情。

1、昨天回家都预习了吗?读课文了吗?老师把检查的权力交给大家:

出示学生预习时的朗读视频,引导学生认真听,运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点评。

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课文读过了,生字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课件依次出示词语:

依旧、笼罩、薄雾、蒙蒙、霎时、横贯、恢复。

(3)检查多音字情况。

【运用希沃动画功能,色差功能检查生字词。】。

(4)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吗?

相机出示思维导图: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5)游戏: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

【运用希沃课堂活动中的超级游戏,进行辨认。】。

三、朗读感悟、发展语言。

1、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呢?

2、自由练读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水的句子,边读边思考,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把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学生练读。)。

3、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依次出现课件内容:

出示课件内容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板书:闷雷滚动。

【运用音频,让学生听听闷雷的声音,感受潮来时的声音之大。】。

作者用“闷雷滚动”形容潮水的声音,真是太形象了。我们一起读出大潮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雄伟气势。(学生齐读。)。

出示课件内容二: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东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人们是怎样沸腾的呢?我们一起来表演看看。

(学生用欢呼、尖叫等各种声音来表示。)。

板书:一条白线。

这就是沸腾,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能形容这种场面,能找到吗?

能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吗?

指名读,齐读。

出示课件内容三: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板书:横贯江面。

读出这种感觉来。

出示课件内容四: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条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板书:白色城墙。

分男女比赛读。

出示课件内容五: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

板书:白色战马山崩地裂。

喜欢这句话的举手。老师也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要读好它还真不容易,下面我们大家再准备准备,待会来比比赛,看谁能读出这种气势。

指名读,评价鼓励。

师:你为何把山崩地裂读得那么重呢?

生:因为这体现了潮声很大。

师: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战马。还有哪位同学也想读?(指名读)。

师: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壮观的景象吧!(生齐读)。

生:那气势活像千军万马发动进攻时,马不停蹄、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情景。(理解齐头并进)。

师:你和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

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4、出示钱塘江大潮视频,边看边想,你想起了课文中那句描写潮水的句子。

这样壮观的大潮是怎样形成的呢?

【运用动画功能,放大镜功能,明白潮水形成的原因。】。

5、练习背诵:

这么优美的词句,这么精彩的段落,你们愿意将它背下来吗?

你可以根据板书背诵,也可以根据这些表示描写顺序的提示语来背诵,老师还可以提供录像帮助你背诵……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根据录像背诵。

6、提示语练习背诵: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顿时()。过了一会儿,()。那条白线()。再近些,()。浪头越来越近,();那声音()。

【运用图层,进行提示背诵。】。

五、拓展作业1、把潮来时的景象讲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有关钱塘江的文章、图片,准备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3、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篇十四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会认14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联系词句理解字义。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对其中自己关注的词句反复体悟,慢慢融入丑小鸭的内心世界。

情感目标:使儿童初步懂得要从小善待他人,互相尊重,永不放弃对命运的改变,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认字和朗读;教学难点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领悟童话的教育意义。

教学流程:

一、以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大家都很爱与动物交朋友,是吧,看,谁来了?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一系列动物,大象、老虎、猩猩、猴子等,最后出示一只鸭子)。

3、在这个课题中,你对哪个字特别敏感?特别关注?(丑)。

4、是啊,有时候,命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一只鸭子的生活,拿起书本,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生字,请借助拼音,大声地朗读吧。

二、自主学习,识记字词。

1、自由大声读两遍课文。第一遍读完了,请站起来读第二遍。

2、同桌两人合作一起读一读带拼音的生字和词语。

3、屏幕出示:暖烘烘卧在剩下裂开欺负讨厌孤单篱笆讥笑芦苇冻僵。

幸亏蛋壳翅膀天鹅结冰。

(1)学生自由读词。

(2)小老师带读。

(3)说说哪些词咱们以前没有见过呢?

(4)以前没见过的词想要知道它的意思,你有好方法吗?谁来说一说。

(5)对,咱们可以利用书本的插图、或者从文中找句子来体会词义,那赶紧试试吧。

(6)交流收获。

三、细读课文,感知课文。

2、交流,屏幕出示: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3、谁来读读这句话。

4、孩子们,如果有人说你丑,说你难看,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6、是啊,别人每这么说一句,就仿佛在丑小鸭的内心钉了一颗钉子啊。大家不仅说了,更为过分的是——(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感受丑小鸭的悲惨遭遇。

呈现文本: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1、自由读读这段话,

3、屏幕出示:

亲爱的妈妈:

今天,我要做一个难过的决定,不得不离开您,离开这个家,因为()。从我一出生,我就知道你们讨厌我,说我长得丑,要知道我的内心是多么呀。妈妈,您知道吗?虽然我长得丑,可是(),所以,我多么希望()。我知道,大家都不接纳我,我走了,再见了,我亲爱的妈妈。

您的孩子:丑小鸭。

4、读着读着,你看到丑小鸭在轻轻地抹眼泪吗?你知道丑小鸭在想些什么吗?如果是你,你会对妈妈说些呢?拿起笔,把心中所有的委屈写下来吧。

5、预设:

亲爱的妈妈:

今天,我要做一个难过的决定,不得不离开您,离开这个家,因为(我实在是别无选择了)。从我一出生,我就知道你们讨厌我,说我长得丑,要知道我的内心是多么(自卑、疼痛)呀。妈妈,您知道吗?虽然我长得丑,可是(我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我多么希望(和哥哥姐姐一起开开心心地生活呀)。但我知道,这不可能,大家都不接纳我,我走了,再见了,我亲爱的妈妈。

您的孩子:丑小鸭。

6、多么伤感的一封信呐,丑小鸭简直是肝肠寸断,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谁来读读?(个别读——女生读)。

五、精读第四自然段,感受丑小鸭流浪时的悲惨遭遇。

1、是命运,让丑小鸭饱受了苦难,有家却没有温暖,独自一人痛苦地流浪,可是,在流浪的日子,命运又给它带来了什么呢?请自己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2、屏幕呈现句子: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

5、看到了丑小鸭经历了这么多不幸的遭遇,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7、此时此刻,又想对丑小鸭的哥哥姐姐说些什么呢?

9、当生命危在旦夕,仍不屈不挠地活着的丑小鸭,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丑小鸭》课文阅读推荐:

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卧在稻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

一只只小鸭子从蛋壳里钻出来了,最后只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地里,悄悄地过日子。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看见了,把他带回家。

有一天,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紫丁香开花了,知道春天来了。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啊,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吗?原来我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篇十五

教学的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的识字(一)是讲述了秋天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认识秋天吧。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思: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2、翻书,自读课文。

3、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4、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注意轻声音节:灯笼高粱)。

5、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六、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篇十六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4开火车读生字。

5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词语,读词语。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卡片游戏《找朋友》。

六、在写中巩固识字。

1认读字音。

2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42884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