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活动心得体会(优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5:02:04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活动心得体会(优质17篇)
时间:2023-11-23 15:02:04     小编:BW笔侠

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指南,通过总结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写心得体会时,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给予一定的个人化色彩。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典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活动心得体会篇一

今年12月13日,是中国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年初以专门决定形式设立的,从而为国家公祭日提供了国家法律的确认和保障。此次设立国家公祭日,来自民间的长期呼吁、政协的连续提案、中日关系的曲折反复以及国家重建历史与政治认同的明确意向。今年的12月13日作为国家首个公祭日,其系列祭奠活动更是凸显出国家重建历史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政治意识与政治意志。此次关于公祭的国家实践,将南京大屠杀祭奠活动从民间与地方政府层次提升至国家层次,对于塑造国家意识与国家认同具有积极意义。

国家公祭日是二战后各国反思和转化战争遗产的普遍国家实践,已构成国际惯例。公祭形式上,各国政要及民众开展大规模的集体敬献花圈、公开演讲等活动,在共同仪式中强化“想象共同体”(民族)的命运意象和实在性。我国关于二战的历史纪念活动,以南京大屠杀为例,长期处于民间和地方层次,比如---市的纪念活动从1994年开始坚持了二十年,但由于缺乏国家公祭的法律安排,在规模与影响力上颇有不足。与之对照的是,作为侵略国与战败国的日本,每年在国内以原子弹事件展开战争祭奠。

现代的国家认同已发展出两个基本层次:一是民族文化层面,以历史命运共同体和民族主义精神为内核;二是政治法律层面,以宪法与公民权利为内核。各国基于民族国家利益与历史理性,均交叠运用这两种层次不断强化国家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团结。如此,则今年12月的首个宪法日和国家公祭日,当可共同作为国家认同建构现代化的新思维与新进路。

关于国家公祭日的具体活动形式,各国具有大致相近的实践与安排,比如国家领导人敬献花圈并发表演讲,群众自发集会开展纪念活动。---市将继续以往的“集体默哀一分钟”的安排,但国家层面的祭奠活动显然会因为公祭日的国家化而升格,形成公祭日新的祭奠传统。同时,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沟通交往特征,网络公祭亦成为国家公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同主题的国家公祭只是国家的一种特别倡议行为,对历史的纪念与承受仍应寄托于民间层次和日常实践。近年来围绕抗战史的民间纪念活动有所进展,大大丰富和拓展了国家战争公祭的素材、土壤和民意基础,较为突出的是四川“建川博物馆”中的抗战史主题馆。

实际上,以抗战为主题的国家纪念活动历来受到中日关系变迁的影响。在此次公祭日之前,国家与民间对抗战史与抗战影视生产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一直颇为强劲。中日关系在友好主题与历史反思主题之间存在较大张力,近年来更是因为钓鱼岛事件和日本政治右翼化引发两国关系紧张,从而在背景与动力上助推了国内抗战叙事的强化以及公祭活动的国家化。日本的战争公祭,除了原子弹主题外,靖国神社参拜亦是年度化重镇。此次国家公祭,当可视为对日本历史态度及战争公祭行为的回击。

不过,此次公祭的意义除了既有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历史认同之外,还应该有超出事件本身的宏阔意义。战争公祭在国际关系意义上表现为一种民族主义对抗,这作为外交斗争和政治博弈的对等手段是必要的,而在内政意义上亦可起到强化爱国主义的政治认同效果。这些正面精神有其效度,亦有其限度,不可漠视,亦不可失当。

在中国和平崛起与依宪治国的当代,国际层面仍奉行和平与发展主题,内政层面则应坚持依法治国和有序民主的基调,赋予整体国家精神以一种必要的结构均衡感、宽和威严气质和现代价值取向。同时,着眼东亚和平建构大局,中日和解仍然是两国乃至于东亚和世界和平发展的规范愿景,是中国承担负责任大国角色和真正崛起的地缘政治基础。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历史负责的方式就是对当下国家与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负责。国家公祭被编织进历史与现实、外交与内政、民族与个体、国家与社会、区域与世界的复杂关系和张力之中,其意义纷繁,价值流变,激情与悲情互生。然个中不变者,乃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与苦难奋斗精神,亦有矢志和平与追求历史正义的正当意志,更有内修文德法度、外协近邻万邦的复兴之志。如此,则亡灵可慰,外敌可遏,和平可期,大国气象可成。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活动心得体会篇二

1、思想的落后,呼唤着解放。

2、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

3、青山有幸埋忠骨,战士无敌报国仇。

4、日月经天,伟绩丰功昭万世;江河行地,高风亮节誉千秋。

5、不忘国耻,捍卫祖国的强大。

6、失去军队的民众,就是一群绵羊,任人宰割。

7、蹈火赴汤,乌蒙赤子留浩气;舍生忘死,黔岭英雄荩忠诚。

8、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铭记历史,为中国的崛起而奋斗!

9、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我们可以忘记仇恨,但是不可以忘记历史,不可以忘记悲伤。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愿我们携起手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10、一九三七年,日寇大屠杀,三十万亡魂,震惊中国人,又到记念日,南京大屠杀,铭记在心间,暗暗许誓言,强我大中国,捍我中国土,保卫钓鱼岛!南京大屠杀记念日,中国人加油!

11、搏斗太空,非成功即成仁,无负十年教训;死生常事,惟为国不为己,永怀万古云霄。

12、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

13、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大义凛然,壮士千秋泣鬼神。

1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15、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16、昆仑关下英雄记,革命军前金石光。

17、要让辉煌的历史流芳百世,要让苦难的记忆代代相传。

18、国人需铭记,代代永不忘。

19、国家要富强,国耻记心上。

20、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22、松柏傲苍穹,明月祭英魂。

23、我们要全民健身,我们要磨炼意志,妇孺老人,拿起棍棒与石头,也能砸碎贼倭寇,捡起我尊严,清澈我河山。

24、天天混日子,想想大屠杀。

25、名垂青简,功耀红旗,万古长怀英烈;气壮丹霄,人埋黄土,千秋共仰仪型。

26、牢记日寇侵华史,一九三七是见证。刻骨铭心永不忘,国耻家仇后人记。振兴中华东方雄,战争一去不复返。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保家卫国寸土不让。

27、南京大屠杀,用血的教训,证明一个真理,落后就要挨打。

28、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翠柏苍松,堪慰逝后英灵。

29、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铭记灾难,爱我中华,发愤图强,扬我国威!

30、淮畔英豪丰功垂史册,蓼原儿女碧血壮山河。

31、武汉居天下之中,歼敌太空,百万军民仰战绩;滂沱挥同胞之泪,丧我良士,九霄风雨招英魂。

32、马革裹尸烈士志,捷报传家父母心。

33、和平大业犹赊,贤芝正赖,何竟中道损弃,碧血长天永留恨;民主曙光初吐,瞻望方殷,难堪噩耗惊传,苍山在地尽含悲。

34、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

35、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

36、海外播英名,御气排云,争显龙城飞将勇;天空奋神武,粉身报国;何须马革裹尸还。

37、亭伴苍松抒英雄凌云壮志,园铺芳草绣烈士旷古丰功。

38、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

39、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

40、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41、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42、为五千年祖国英勇牺牲,功名不朽;有四百兆同胞艰辛奋斗,胜利可期。

43、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44、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

45、名留豹皮魂骑箕尾,凌霄毛羽贯日精诚。

46、黄土一抔埋忠骨,心香三瓣吊雄魂。

47、卧薪尝胆,成就一代的霸主;

48、生经白刃头方贵,死葬红花骨亦香。

49、痴迷玩游戏,想想大屠杀。

50、壮志挟风雷,方向云霄生羽翰;长空惊霹雳,遽骑箕尾作光芒。

51、历史屈辱,警醒世代的华人;

52、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53、扞国骋长空,伟绩光昭青史册;凯旋埋忠骨,丰碑美媲黄花岗。

54、南京大屠杀公祭日,让我们不忘国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振奋民族精神,刻苦学习,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6、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57、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

58、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活动心得体会篇三

南京大屠杀是一个骇人听闻的名字;南京大屠杀是使南京变成人间地狱的真正元凶;南京大屠杀是一座千古奇耻的纪念碑;南京大屠杀是300000中国人生命的终点;南京大屠杀是国穷被狗欺的有力见证。

1937年12月13日,一个可怕的身影——南京大屠杀充满了南京的每个角落。日军——一支毫无人性的军队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屠杀,他们采用了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杀中国人民。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体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顿时,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魔鬼的天堂,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

更可恨的是日本现在将当时残杀我们国军民的铁证事实美化了,戏称那是为日本增光、光宗耀祖的事儿!

现在,中国强大了,在世界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我们这一代是中国的希望,是中国未来的支柱。我们的今天决定着中华民族明日的复兴。让我们民扬民族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魄。学知识、练体魄,树学国之心,立报国之志,时刻准备着:为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和平发展贡献力量,争取用“知识起重机”把我们的中华民族托向辉煌的明天!

我真不明白中国当时为什么那么弱?竟让一条疯狗在标志着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身上留下无法治愈的伤痕。但是我知道,只有用知识才能洗去这千古奇耻!

无论什么记忆,什么事情,都会流失,都会忘记,但是过去并不等于被抹杀,特别是我们中华以族反受的耻辱,不能随着时间而忘记。

那历史的一幕幕,时时告诉着我们勿忘国耻!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活动心得体会篇四

翻开日历,异常普通的12月13日,这一天却应该是每个中国人不该忘记的历史,这一天是血的事实,这一天,300000的中国人在机枪的扫射下,在刺刀的刀口下,倒在血泊之中。空气中满是弥漫着炮火味和血腥味,废墟上沾满了碎肉片和血迹。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只有一个共有的名字:日本鬼子。

这件惨绝人寰的事至今已过去73年,早已成为历史,但这段历史不该被人遗忘,更不该被敢做却不敢承担的人所篡改,历史不容有一点污垢,不容本身便双手沾满善良人血液的肮脏之人所篡改。

这一天,日本鬼子们对手无寸铁的中国进行了长达6周之久惨不忍睹的大屠杀。“鬼子”,呵,应该用屠夫,用禽兽来称呼吧。这些禽兽用铅丝将难民及其俘虏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他们进入南京的短暂一个月内,城内发起2万多起,之类的事件,无论妇女,老妇还是少女都无法逃脱被玷污的局面。为了掩盖自己抢劫和罪恶,许多女子在被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并且他们见道房屋便点火焚烧。似乎,这些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件有趣且理所当然的事。

事后的南京一片凄凉。

一列列的数字,震撼着太多的人,一个简简单单的数字背后都是一条无辜生命。

这场震惊中外的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的伤痛。但是日本武藤章却似服了兴奋剂般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时任关东军参谋部第二课课长的河边大佐说:“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人该忘记过去,但不该忘记历史。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够清楚的了解曾经的中国,并且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

73年来,中国人的仇恨没有增长,时间可以消逝,但记忆不会风化,耻辱更是不容漫长的沉痛所尘封。

1937年的12月13日,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而言,是一个不该忘却的日子,这段记忆不能遗忘,这是一个让人的心会流血的日子。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活动心得体会篇五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实施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这不是一个冰冷而抽象的数字,而是由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组成的,每个生命身后都有着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国破家亡胞死之痛,不断噬咬着我们的心灵,它让我们感到无比痛苦,也让我们从未如此清醒。南京大屠杀,如同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仅是历史留给某个国家的伤疼,也是留给全世界的伤痛。

我们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不是要咀嚼战争苦难,不是要延续历史仇恨,而是要守护真实的历史,是要保留这段屈辱与奋起的民族记忆,是要培养大国公民应有的历史价值观,是要唤醒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守护好人类和平。“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我们不忘历史、铭记苦难,是为了警惕历史反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70多年过去,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并未结束。从否认野蛮侵略罪行,到参拜二战战犯,再到解禁集体自卫权、架空和平宪法……现实警醒我们,日本右翼势力有扩展泛滥的趋势,日本军国主义有死灰复燃的危险。这不仅是对历史真相和公理正义的公然藐视,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蓄意破坏。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但是爱好和平并不等于纵容罪恶。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们绝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活动心得体会篇六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全中国人民应永远牢记的日子。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见证,更是中国人民遭受屈辱的耻辱。历史将永远铭记。

相信许多人都听到过“九一八,九一八”这首《松花江上》的歌曲。每当听到这样雄壮的歌曲,都会让我们想起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都会勾起中华军民浴血奋战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画面。时隔几十年后,我们仍然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更不能忘记在南京大屠杀当中逝去的中国同胞!

对于我们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和平年代的中华儿女,我们没有切身体会。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那种社会动荡、流离失所的悲惨现实;没有经历过亲情分离、隐姓埋名的痛苦;没有经历过外来入侵、被人践踏的无奈……。一切的一切,我们都没有经历过。我们只是偶尔在一些爱国主义教育的电视剧或者影片当中看到过,大多数人或许也就一看而过,最多被感动抹两把泪。

生在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的华夏儿女都是幸运的,因为没有硝烟,没有战争,我们可以享受革命先烈打下的千秋基业,共享革命胜利的“果实”,人民已经当家作主。生在改革开放后的炎黄子孙都是幸福的。因为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一扫过去的“阴霾”,全国上下都在加油干,一项项伟大的工程不断推进,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路伸向祖国的大江南北……,时代在变,祖国更是在发生“剧变”。生在新时代的当代儿女更是甜蜜的。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日新月异,物质条件、精神生活、生态环境等都在不断改善。

现在的我们,面对过去的峥嵘岁月,仅仅能在教科书的课本里读到发人深省、警醒世人的文章;仅仅能在影视作品当中看到英雄的情节、感人的举动。我们无法体会敌人的屠刀向我们砍来时的恐惧,更不能体会敌人子弹射入我们胸膛的剧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教育下一代,警醒自己:珍爱生活、珍爱生命、珍爱和平!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活动心得体会篇七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最好的明镜,也是一部绝好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国耻,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

70年前的十月一日,当主席在天安门的城楼上,向着长江,向着黄河,向着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那一刻,我们胜利了,而今天是祖国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让我们一起观看纪念大会。

9点钟时,主席携夫人迎候各国嘉宾,合影后共登天安门城楼,准备观礼。

10点整纪念大会开始鸣礼炮,56门礼炮寓意56个民族心手相连;呈8字形等距排列,意指中国人民经历8年抗日战争。70响礼炮声后,举行升旗仪式,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接着主席发表重要讲话。

阅兵式开始,主席乘坐检阅车检阅,50个方(梯)队,其中有2个抗战老战士方队、11个徒步方队、27个装备方队,还有10个空中梯队。参阅总兵力超过一万二千人。

分列式正式开始了,6架直升机护卫国旗飞越天安门,20架飞机组成70字样,7架飞机拉出了7道彩带。接着抗战老同志乘车来了,据说这次“老兵方队”人数超过300人,由三个部分人员组成,一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代表,其中包括在大陆居住的国民党抗战老兵,他们的平均年龄约90岁;二是支前模范代表,平均年龄约88岁;第三是抗战老兵的后代、子女等,平均年龄78岁。

空中梯队结束后,活动结束,数万只气球和和平鸽腾空而起,飞向蓝天,纪念大会落下帷幕。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活动心得体会篇八

今天,12月13日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1周年。11月23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全票通过了《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该《条例》从月13日起正式生效,并将此前南京市政府“默哀一分钟”的倡议,明确列入法规当中。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年11月23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全票通过了《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侵华战争给中国记忆留下一个“败”字,烙下一个“耻”字,刻下一个“警”字。以史为鉴,我们需要深入的民族自省,也需要认清落后必亡的道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一味地退让不会带来和平,祖国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必须在深刻的历史教训基础上保持高度警醒,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勿忘国耻、牢记使命。中国任人欺侮的一页虽然彻底翻过去了,但是过往的伤痛和不屈的抗争会时刻警醒着我们:这强大,来之不易;这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的历史重任。居安思危、牢记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脚踏实地稳步前进,为实现凝聚了几代中国人夙愿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国一步步壮大起来,再也不是那个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中国。有如此强大的国家做后盾,我们倍加珍惜、倍感自豪。如今,我们需以放眼世界的战略思维,在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要敢于划出红线,亮出底线。我们不主动惹事,但遇事也不能怕事。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祖国的强大是我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我们将用毕生的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活动心得体会篇九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老一辈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英雄史诗,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英雄,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代代传颂传扬。

从1937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用了整整八年时间给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一次狠狠地打击,丧心病狂的日本帝国主义在团结一致的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人民面前不得不夹起了尾巴,低下了头颅。弃械投降,因此,可以这样说,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中国人民重整旗鼓、扬眉吐气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砸掉“东亚病夫”的招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开始。

不忘国耻的中国人在这70年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高潮。因为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能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年代,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忘记了国耻。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青少年只有将国耻铭记在心中,以此为动力,奋发图强,更加努力学习,不怕吃苦,肯下苦功夫,报着“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的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中国人的苦难与抗争,求索与奋进,创业与搏击,无不可歌可泣,激励今人,昭告后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弘扬,对先辈业绩的追思与兴大,必将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流入强大的动力。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现在,虽让我们处于和平年代,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忘记我们祖国过去的耻辱,圆明园的毁灭,不灭的耻辱,在我门心头留下永远的创伤,一道永远不灭的印痕,只有不忘记国耻,我们才能更爱我们的祖国,现在,我们要认真学习,学好新本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我们的祖国,所以,我们现在要把一颗爱国的心用在学习上,用我们学好的本领为我们的国家建设,这样,我们伟大的中国才能永远的屹立在东方,新中国,现在得靠我们来发扬光大。

我们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会经受一次又一次的锻炼,迈开沉着而坚定的步伐,向光辉的未来继续前进。要努力学习,将来更好的为祖国效力!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祖国的历史我们不能忘,他们的精神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身上的优良传统我们更不能忘记!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时刻准备着,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活动心得体会篇十

感悟和平正义的力量。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正义是推动人类事业发展的最强力量。一切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民族、政党,都是反人类、践踏和平、背离正义的滔天罪行,都必须受到全人类的严正审判。

82年前的南京大屠杀,更是人类和平正义史上的极大耻辱。这一段惨绝人寰的悲痛历史不仅中国人民必须牢记,全世界全人类都在强烈谴责。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正如习近平主席庄严宣誓: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设立国家公祭日,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也是在维护与捍卫世界和平、为全人类伸张正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中国人民也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国耻在心,重任在肩。现在,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日,共同缅怀历史,祭奠亡灵,传承和感悟“三种力量”,必将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奋力走好新长征、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让东方大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活动心得体会篇十一

祭是对于逝者表达致敬哀悼的仪式。国家公祭就是国家设祭,向逝者郑重表达致敬致哀的庄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_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标志着在南京_中遇难的三十多万同胞,从此获得国家给予的规格的公祭,预示着这段锥心痛史将成为中华民族绵久的心灵刻度。

国家公祭南京_死难者,首先是为了铭记暴日侵华的罪恶历史。日本乃中国近邻,与中国交往历史悠久,先承中国文化启蒙,完成封建化;进入近代,脱亚入欧,学习西方,早于中国完成工业化,获得优于中国的综合国力,但是国家却步入军国主义道路。受其_本质的驱使,不仅没有利用先发优势造福人类,反而危害世界,蹂躏亚洲,侵略中国。铁蹄所到,兽性毕露,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毒难尽。南京_更是惨绝人寰,人神共愤,尽管如此,也不过是其无边罪恶中的一个缩影而已。

民族的历史必须被民族记忆。南京_更不应该随着历史时空的变迁而淡出历史。往事已矣,必须铭记,铭记历史才能以史为鉴,前事不忘乃为后事之师。忘却历史,意味背叛,轻淡罪恶,易蹈覆辙,企图掩盖历史罪恶,决不是对历史价值的无知,而是巨奸大恶心怀叵测文章国家公祭日有感--铭记痛史,复兴中华。南京_的制造国,现在处心积虑地淡化乃至否定这桩人类历史中的滔天大罪,其别有用心恰恰警示我们一定要勿忘痛史。

国家公祭南京_死难者,也是为了更好地认清中日关系的政治现实。历史与现实本来就有天然联系。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秉承我中华民族特有的厚德仁爱精神,着眼中日长远友好大局,体恤日本人民,厚待日本战俘,主动放弃国家赔偿,减轻日本战后负担,助益日本战后恢复与发展。只因冷战之故,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罪责并未得到彻底清算,终致孽种暗藏,祸根深植,以滴水穿石之韧功,由点及面,由微至著,由暗到明。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活动心得体会篇十二

历史不能忘却1937年的那个冬天,12月13日,在中国南京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暴行,日军——一支毫无人性的军队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屠杀。他们采用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杀中国人民。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顿时,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这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遗忘的一段血泪史。

只有真切地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是的,谁都不能否认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野蛮、残暴的战争罪行。我们之所以念念不忘,是为了抵抗遗忘,我们之所以将这段沉痛的历史,融入血液里灵魂里,就是为了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鞭笞。而今的纪念是为了不忘,反思是为了清醒,奋然前行,才是铭记历史的真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既是古人的醒世真言,也是南京历经无数腥风血雨给后人的启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宽宏和包容的。70年过去了,仇恨不曾生长,时间可以消逝,但记忆不会风化,耻辱更是不容漫长的沉痛所尘封。我们记住耻辱,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悲痛的历史,也就是让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一条巅覆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活动心得体会篇十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既是古人的醒世真言,也是南京历经无数腥风血雨给后人的启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从来都是宽宏和包容的。70年过去了,仇恨不曾生长,时间可以消逝,但记忆不会风化,耻辱更是不容漫长的沉痛所尘封。我们记住耻辱,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段悲痛的历史,也就是让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一条巅覆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

追忆历史是为了和平的未来,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星球上,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不再希望看见满目疮痍、战火纷飞,当我们渴望和平的橄榄枝时,发展正是摘取橄榄枝的最好工具!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两大主题。和平推动了发展,而发展又促进了和平的力量。战争对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极大的破坏,因此,只有在安定团结的国际环境中才能求得国家、社会的发展,而国家、社会的发展又会进一步的促进和平力量的增强,对维护世界范围的和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奋斗目标。要自觉地把今天的学习同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富强复兴结合起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认真学好知识,早日成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我们要有勤奋的学习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切实掌握过硬的学习本领。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最后,请允许我用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冥思厅照壁上的8句话结束今天的演讲——“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活动心得体会篇十四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紫金山含悲,秦淮河低回。83年前,这里曾发生了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我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这是中华民族永远抹不去的伤痛,也是人类文明最惨烈的悲剧之一。

83年来,我们曾以无数方式祭奠、悼念、追思南京大屠杀的死难同胞,以无数方式探讨这场屠杀带来的思考: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和平的共识、战争的伦理、人性的自觉与人道的尊严。现在,我们终于设立和迎接来了国家公祭日,以肃穆的仪式来悼念历史,让澎湃的感情集中表达,必将促使民族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促使一个民族汲取历史力量、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

公祭日,展示了我们的人文精神与民族性格。历史构成了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历史锻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浸透热血的土地是每个民族的朝圣之地。当波兰人为奥斯维辛纪念馆献上鲜花,当德国人在大屠杀纪念碑林中默哀,也让我们重回83年前那座血与火的城市,阅读写在大地上的民族史,感受那种紧紧挽结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深情与民族精神。

这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已过去83年,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近70年,我们用肃穆的国家公祭仪式提醒着自己,保持历史的痛感,但不煽动民族的仇恨;敦促日本正视历史、反思战争、检省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余孽,但不将民族感情矮化为街头泄愤。经历过深重苦难的民族,更应怀着宽阔的历史眼光,更应懂得珍惜和捍卫人类的核心价值。

公祭日,也让每个普通中国人找到带着历史感的活法。它让史书上的文字变得意象丰沛,让每个人的生活获得了历史的重量,也让一个民族的几代人之间,有了心传和默契。正是在这个低头默哀的瞬间里,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社会角色的你我,都抹平了差异,仅仅成为十三亿中国人中的一个。

有象征意义的是,半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几乎参加了每一次抗战纪念日。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周年纪念日,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9月30日“烈士纪念日”。此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仪式。领导人参与国家公祭,是国际惯例,也是规格和意义的象征,更与每个普通中国人的情感互相呼应,表达了整个社会在民族情感上的同频共振。

12月13日,为同胞默哀,为中华祈福,在灾难的创伤中培育人道态度与和平精神,在屈辱的历史中学会自立自强。今天,我们这样缅怀历史,正是要历练出迎接美好未来的气度与力量。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活动心得体会篇十五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小桥边的河流流过沟印,像百年老树被划破了皮,浸湿灰黑色的土壤,蓬松的头发在冷风中散发着时代的恶臭,铁链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在下陷的天际间被冷却,远处传来的声带破裂的嚎叫声激荡着中国人的血液,侵略者将黑洞洞的枪口顶在中国的土地上,阳光刺伤了中国人民的眼睛。

南京大屠杀惨烈的哀嚎还在中国人耳际回响,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残忍的火光还在中国人眼球中回放,长剑将中国土地砍伤的痕迹还清晰可见,中国人却自豪的捧起了维护世界和平,对外友好的徽章,国耻何时能消,疤痕何时能愈,昔日的耻辱能在中国人的脑海中抹煞,挥去历史的阴霾,中国人要在世界上挺立,一手托起天,一脚顶住地的中国人,勿忘国耻!

时间不断临摹历史,却如腊塑一样被炙热的火焰毁灭,亦如璀璨的金刚石在阳光下挥发,浩瀚的长江大河曾融入多少历史残骸,回首,凝望,沉思,一切就犹如梦随花落,逝去的惨淡,又无影无踪,无心中,终有有心人,蝶吻过花瓣,带走一丝芳香,钩挂住鱼嘴,留下一行鲜血,往事虽然流过,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却留下了永久的标记,一瞬却如千年。

聆听吧!历史的回音,新时代的生命,踏进勿忘国耻的爱国航班!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活动心得体会篇十六

又到一年12·13国家公祭日。山河肃穆,草木含悲。中华门城墙上留下的弹孔依旧清晰可见,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一件件实物记录着历史,凄厉的防空警报响彻南京上空。

这是一个令无数人为之疼痛的日子,这是一段需要不断被铭记的历史。81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30万同胞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生灵涂炭的悲剧、满目疮痍的痛楚,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构成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是让人痛彻心扉,每一次重温之时总是让人悲痛不已。

昭昭前事,警惕后人。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灭种的危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沐浴于改革开放春风,成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宽广怀抱,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任何时候,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国家公祭日设立的5年来,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爱国情感的力量在汇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矢志不渝,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铿锵有力。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活动心得体会篇十七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南京人不应忘却的历史,更是我们国人应该谨记的历史!

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造成30多万人遇难。这是多么令人发指的罪行!但是他们还在那里津津乐道,认为这是光荣的事情,我不知道他们的良知去那里去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的心灵上留下了永远的创伤,直到今天再去回想它,也是触目惊心让人充满愤慨。同时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国家档案局公布了最新资料片《南京大屠杀档案选萃》,用见证人记录日军暴行。程瑞芳对日军在安全区内所犯的烧杀劫掠奸罪行、南京难民遭受的非人待遇以及自己心路历程的逐日记录,它与举世闻名的《珍妮日记》一样,被称为“中国的珍妮日记”;1937年11月起,约翰马吉牧师任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对外籍人士行动严格控制,摄影摄像绝对禁止。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用16毫米摄影机拍摄了真实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原始影像,为世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证据……他们的资料是极其珍贵,是不能用任何东西来衡量的。然而面对这些史实资料,日本右翼势力还在百般抵赖暴行,不承认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更不承认有南京大屠杀。但我们要谨记南京大屠杀,用历史资料说话,揭露日军罪行,让日本右翼势力百口莫辩!

-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表明了国家对南京大屠杀的重视程度,更警醒我们要谨记历史,勿忘国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41880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