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论文(汇总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4:38:19
艺术类论文(汇总21篇)
时间:2023-11-23 14:38:19     小编:QJ墨客

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但如何进行优质教育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总结的内容要有条理,逻辑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总结的实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艺术类论文篇一

舞蹈毕业论文是艺校学生必需面临的一个考核,所以掌握好舞蹈毕业论文格式将会起到极大的作用,就会知道怎样写舞蹈毕业论文,怎样写好舞蹈毕业论文。下面提供一篇舞蹈毕业论文格式,希望对大家的舞蹈毕业论文格式水平有所帮助。

(参考某一学校的要求)。

论文全部要采用word来书写,文件名统一为“report95′′.doc”,其中′′代表自己的学号。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下述几部分:

其中学位论文题目用黑体二号字,其余用宋体四号字。

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恰当,一般不超过25个字。

中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宋体5号字b5排版):

4论文第二页为500字左右的中文内容摘要,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

学位论文摘要是学位论文的缩影,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

新见解。论文摘要应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少用公式字母,语言力求精炼、准确。

4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英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宋体5号字b5排版):

论文第三页为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相同。

学校名称:东北师范大学。

院(系)名称:计算机系。

本科生学号:

学位论文题目。

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

本科生姓名:______。

指导教师姓名:_________。

指导教师职称:___________。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学位评定委员会。

摘要(粗宋体居中四号字)。

(空一行)。

摘要内容(宋体5号左对齐)。

(空一行)。

关键词:词1、词2。

目录:

论文各章节的详细目录。格式如下:

计算机概论………………………………………..……1。

一二进制表示法…………………………………………..….3。

第二章计算机文化基础……………………………………….6。

其中:“章”部分使用宋粗体四号字;“节”部分采用宋体5号字。

引言(或序言)(宋体5号字b5排版):

内容为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

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某方面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

论文装订后尺寸为标准b5复印纸的尺寸。页眉部分奇数页使用“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

学士学位论文”,偶数页使用论文题目的名称。

4论文中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或。

分章)编号。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论文中的公式编号,

用括弧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4学位论文一律在左侧装订,要求装订、剪切整齐,便于使用。

4论文字数控制在1万字至3万字之间。

宋体3号字居中显示。

(空一行)。

§1.1宋体4号字居中显示。

(空一行)。

粗宋体5号字左起。

正文部分宋体5号字,语言要简练,不能有错字、别字。也不能有错误的观点。

参考文献:

按学位论文中所引用文献的顺序、列于文末。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附录:

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

性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艺术类论文篇二

[1]赵雅妮,刘海.青年文化的变奏:从“青年的反叛”到“青春审美”的文化消费[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xx(01)。

[2]卫华.波希米亚运动与历史先锋派的艺术行为理路[j].求索.20xx(05)。

[3]刘海.艺术自律与先锋派--以彼得·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为契机[j].文艺争鸣.20xx(17)。

[4]刘海.城市广场:城市制约中的空间政治[j].人文地理.20xx(03)。

[5]徐岱.艺术的自律与他律[j].东疆学刊.20xx(03)。

[6]陈剑澜.从感性学到审美乌托邦--现代美学早期的一段问题史[j].江苏社会科学.20xx(06)[7]刘海.倒塌的围墙与崛起的读者[j].长江学术.20xx(04)。

[8]杜吉刚.文学艺术自律--西方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批评的一个诗学主题[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哲学成果8(01)。

[9]阿格妮丝·赫勒,傅其林.艺术自律或者艺术品的尊严[j].东方丛刊.20xx(04)。

[10]杜吉刚.唯美主义批评在英国的兴起与消歇[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3)。

[11]乔国强.文学史:一种没有走出虚构的叙事文本[j].江西社会科学.20xx(08)。

[12]胡亚敏.审美·资本·日常生活--评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j].文艺研究.20xx(11)。

[13]刘思聪.回到生活的艺术--简述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j].文艺评论.20xx(05)[14]刘嵘.20世纪结构主义思潮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影响[j].艺术百家.20xx(05)。

[15]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前言[j].当代作家评论.20xx(05)。

[16]周朔.审美形式、艺术自律、革命--马尔库塞艺术理论的三个关键词[j].东岳论丛.20xx(04)[17]王泽庆.艺术自律的辩证法[j].文艺理论研究.20xx(04)。

[18]刘海.审美内视与空间弥合--从文艺心理学角度解剖意境的本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xx(04)。

[19]李彤.艺术的自律和研究的自蔽--关于书法史研究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xx(02)。

[20]刘海.流行文化:作为“情感场”中后现代“情感消费”场域论[j].兰州学刊.20xx(03)[21]刘海.日常生活审美化抑或审美符号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质疑[j].电影评介.20xx(01)。

[22]冯黎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一场现代性焦虑[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4)。

艺术类论文篇三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理财观念也逐步改善,因此,高校中证券投资学课程受到各专业学生的普遍欢迎。本文主要针对财经类专业《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投资意识和投资理念,为提高学生管理技能和管理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财经类专业;教学模式。

一、引言。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研究证券投资运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本课程主要讲授了股票、债券等投资方式的特点以及规律,并通过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对证券投资工具进行基本的交易操作。学习本课程不但是专业学习的需要而且能帮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理财观念和投资理念。不论学习什么专业,也不管将来在哪个行业发展,投资、理财都将会伴随学生的一生。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初步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以及证券分析的基本原理,熟悉证券交易的基本程序和投资技巧,利用证券模拟和网上实训,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高等职业人才。

二、财经类专业证券投资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缺乏适用的教材。证券投资学的形成与发展与西方投资市场的不断完善息息相关,众多投资理论的形成也都是在西方市场环境下研究得出的,这样就导致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我国证券市场实践脱节。并且这些理论部分涉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单因素模型和多因素模型、套利定价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等众多理论,其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理论的创始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可见其理论达到了一定深度,而且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要理解这些内容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对于财经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一本适用的'证券投资学教材不仅要符合财会专业知识结构,还要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据统计,目前在售的证券投资以及投资分析等相关教材绝大多数都是面向金融专业的学生,更注重对金融理论和模型的解析,而证券交易软件的操作和投资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比较少。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涵盖了以下几个部分:证券投资工具的运用、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风险防范和市场监管等。目前,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在财经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列为专业必修课,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课两个部分。总课时为64-72学时,以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为主,授课老师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以及证券投资的技巧,但是课堂教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即使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也不显著,比如在学习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到k线图、移动平均线、黄金分割线以及kdj、macd、wms、rsi等各类技术分析指标,因此,授课老师在演示操作交易软件时,交易界面包含大量的信息使得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消化。实验课时仅占总课时的1/4,在有限的实验课中学生要运用模拟交易软件完成相关实验操作,还要撰写实验报告。但往往因为实验课时过少导致实验环节的完成情况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课程考核评估方式单一。目前金融专业以及财经类专业的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均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闭卷考试很容易导致学生平时不注重学习积累到期末考试周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现象发生。应用型本科院校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目前的课程考核方式与证券投资学教学目的存在本质上的冲突。应该丰富考核方式,注重平时表现成绩。

三、财经类专业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1.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在教材方面建议选用国外成熟的理论教材外加国内的案例分析教材,这样既能充实案例分析的内容又能弥补实践模拟课的缺陷,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讲授过程中只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投资理论,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西方投资理论可以略过不做重点讲解,教学内容本着够用、会用、实用为原则,使学生在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和灵活运用能力。在我国多变的证券投资市场环境下,教师要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等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能只注重课本内容的学习,还要加入更多符合我国国情的证券投资知识,及时补充国家证券市场中相关制度、政策等的变化内容,通过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证券投资市场的变化。针对财经类专业学生的需求及特点,使其能够学以致用,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对金融理论与模型的解析。

2.加强课后模拟交易指导与监督。鉴于目前实践课时过少,学生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间无法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因此要求学生课后自行下载并安装证券投资软件进行模拟交易,对课上讲授的各种投资分析方法包括基本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进行综合练习。另外,要求学生形成自己的选股思路,寻找潜在的绩优股,就某一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及投资价值进行综合分析,独立撰写投资分析报告。这就要求任课老师,最好能到证券交易所顶岗实习,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在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课后模拟交易的指导与监督,指导学生综合应用投资学课程中的所学到的各种理论、方法或技巧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投资理财能力和综合素质。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要打破目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视频教学、引入财经周评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理论知识枯燥乏味,进行如下教学模式的安排: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教材理论知识之前,可以先播放一段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然后由老师提出与所授理论知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可选择播放《华尔街》以及析金法百科等相关视频将教材理论知识同视频中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投资实践。其次,在讲到金融衍生工具这个知识点时,因为很多同学对其不了解,可以利用案例教学以及启发式教学,例如:假设今天某位同学以每股20元的价格买进了10000股平安银行的股票。可以提问:买进后你会担心什么?怎样归避股价下跌的风险?什么是套期保值?怎样进行操作?引导学生得出套期保值的做法是在期货市场卖出10000股1个月后交割的平安银行股票的期货合约,期货价格也为每股20元。继续提问:假如平安银行一个月后股票价格下跌至15元/股,套期保值结果如何?假如平安银行股票价格一个月后上涨至30元/股,套期保值的结果又如何?层层递进以此来引发学生思考并理解套期保值的含义及特点。最后,为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变化,引入财经周评模式,每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证券知识上周证券市场进行评价并对本周的股价走势进行预测。

4.课程考核评估方式多元化。课程的考核评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引导作用。证券投资学目前的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比重太少而且实践环节的成绩几乎体现不出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以知识的运用能力为重点,而现有的考核方式没有突出对实践应用能力的评价,这样就导致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课,实验报告也不认真完成。因此,要增加平时成绩尤其是实验课和实验报告考核的占比,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还需增加课程考核中课堂讨论和主动发言的成绩比重,注重考核学生在实际投资领域的投资理财能力。综上所述,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课后辅导与监督等多方面来进行全方位的优化改革,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证券投资理论知识的同时,切身体会证券投资交易的流程、交易方法和操作技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李硕.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模式优化研究[j].当代经济..10.

[2]王永桂.案例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定位与行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

艺术类论文篇四

如今,艺术类高校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满足艺术课程教学需求,需要不断的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并且通过相应的改革措施,促进实验教学活动的持续开展,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空间,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艺术类课程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按培养,也使得很多学生在走入到工作岗位之后才发现,自身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十分薄弱。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受到了更多关注,因此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已经成为了艺术类高校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所以艺术类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艺术类高校实验课程教学的特点。

艺术类高校对于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使得实验课程教学也呈现出很多显著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1.1以发展学生个性为首要目标。

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项组织计划,从艺术类高校的实验课程教学来说,其本身的课程开展是针对学生艺术技能和艺术素养的培养,所以实验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实验课程锻炼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分析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1.2具有较强实践性。

为了增强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效果,很多艺术类高校都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升级和改进,而且实验课程已经深入到音乐、美术、表演等多个专业,所以也使得实验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更强,这对于实验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多样化的学科平台。

艺术类高校在实验课程的开展方面需要依托多个不同的学科平台,外在的社会环境形成的艺术平台、高校艺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平台以及艺术专业教学平台等等,通过建设多样化的学科平台,才能实现艺术专业实验课程的有效进行。

1.4学科交叉与融合。

艺术类高校在实验课程教学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学科交叉与融合方式,这与其日益宽泛的课程设置以及不断增强的师资力量有密切的关系。

艺术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也可以促进艺术专业形成更加系统的教学格局,有利于促进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2.艺术类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意义。

艺术类高校的实验室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空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艺术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开展,所以对于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注重的是在实验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用理论指导实践。

另外,在实验教学中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感悟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与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高校教学活动中,用来实现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并且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撑。

为了适应信息化环境的发展需求,在实验室的建设方面也需要考虑到计算机网络环境的`设置,所以很多高校都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尤其是如动漫专业、影视传媒专业等,显著的提高了实验室的资源配置水平,有利于促进艺术类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3.艺术类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3.1实验教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当前,在艺术类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大量的教学资源配置都偏向于理论课程的教学活动开展,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也往往优先于理工专业,而使得艺术类教学活动无法得到足够的实验室资源保障。

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和财力,而在办学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大部分的资金都被投入到校园建设方面,没有更多的精力用来开展实验教学,所以导致实验教学的效果很不理想,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都较为薄弱,不能适应岗位工作需求。

3.2实验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实验课程的设置是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而从当前艺术类高校的实验课程设置情况来看,设计型、综合型的课程设置占据的比例很小,大部分的实验课程都是验证型的课程,所以学生在参与实验课程学习时,大多是针对现有的理论进行实验,而且很多实验的内容都是照搬教材,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思想也无法通过实验进行进一步拓展,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受到一定影响。

另外,不同的实验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空间,实验资源不能得到共享,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3.3缺乏科学的实验管理制度。

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实验室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可以实现实验室资源的有效配置。

从当前艺术类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情况来看,缺乏科学的实验管理制度,在实验室的开放、设备仪器借用、精密仪器专项管理等方面都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不仅影响了实验资源的有效配置,也无法保证实验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3.4师资力量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实验教学活动开展效率的关键因素,同时也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思想,使得教师忽略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和管理,认为只要提高理论水平就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另外,由于高校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投入的资金十分有限,教师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进修和学习,使得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增长速度缓慢,无法适应新时期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

4.艺术类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

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保证艺术类课程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要重视实验教学改革的开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1树立科学的实验教学改革理念。

艺术类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应当坚持创新的根本宗旨,保持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足够的实验室资源和设备,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对此,高校和教师都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的规划与管理,为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潜力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显著提升。

4.2构建科学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

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实验教学应当是与理论教学平行发展又相互联系的课程体系,二者相互独立却又相辅相成。

当前,高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对教学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学环境的建设,为了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应当对以往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添加更多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内容,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建立新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强化其与理论教学体系的密切连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4.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应当始终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根本原则,才能保证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因此,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对实验教学的成果进行科学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要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引导,帮助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技能,并且学会利用自身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活动的开展,可以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实验成果。

艺术类论文篇五

对于医疗器械的生产和生产后风险管理来说,其最为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明确当前医疗器械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有哪些,即当前的医疗器械中存在的可能性较大的问题有哪些,一般来说,按照当前的医疗器械生产和生产后的风险问题现状来看,其主要的问题表现在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两个方面。

1.1.1内部风险问题所谓的内部风险问题主要就是指直接和医疗器械的生产和生产后相挂钩的一些核心要点,比如:。

(1)首先,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是否符合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

(3)再次,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一些零件质量是否达标;。

(5)最后,医疗器械生产之后的储存以及运输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良影响。

1.1.2外部风险问题所谓的外部风险问题主要就是指外在的一些因素对于医疗器械生产的影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首先,医疗器械的使用人员的操作是否恰当;。

(2)其次,对于患者而言,是否存在一些不良影响;。

(3)再次,具体监督检查部门的抽查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不合格的问题;。

(4)最后,性能评价是否准确有效,医疗器械的性能评价过程是其真实有效性的最为有利的一个手段,反过来看,一旦其性能评价出现不准确问题必然会导致医疗器械出现风险问题。

1.2医疗器械生产和生产后风险的评价。

医疗器械生产和生产后风险的评价主要就是在参考上述的医疗器械生产和生产后风险详情之后,针对这些风险问题是否存在进行的全方位的评价,其评价的重点在于医疗器械主要存在的风险有哪些,并且这些风险的存在会对于医疗器械的使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且针对这种影响进行简单的风险估计,根据其风险发生的概率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1.3医疗器械生产和生产后风险的控制。

对于医疗器械生产和生产后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好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工作,而针对其风险问题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来说,这种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具体来说,在医疗器械的生产和生产后可以采取的主要风险控制管理措施有以下几点:。

(3)最后,还应该针对存在风险的一些医疗器械加强召回和惩罚力度,避免其继续使用危及患者的安全。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关医疗的问题历来是人们最为关心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对于当前的医疗现状来说,虽然诸多医疗器械的使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但是这些医疗器械的使用必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比如医疗器械的风险问题就是威胁性较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生产和生产后的医疗器械风险更是会对于整个的医疗过程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就当前的医疗器械生产和生产后风险管理的现状来看,很多医疗企业的重视程度明显不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敷衍现象,尤其是对于具体的医疗器械的参数没有进行详细的审核,风险把握程度严重不足,基于此,在今后的医疗器械生产和生产后的风险管理中,必须首先针对医疗器械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针对其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审核,确保其安全性,并且还应该依据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来完善当前的医疗器械生产和生产后风险监督控制程序,尽可能的把所有的医疗器械风险扼杀在使用之前,确保使用患者的安全。

艺术类论文篇六

1.1合理选择混合动力模式与动力参数相匹配。

不同的工程机械在操作时由于工作的要求不同,其机械的运行特点也会有区别。在选择混合动力模式前,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机械的工作特点和作业状况选择合适的动力模式。由于机械运行时所承担的负荷较大,因此在设计时还应考虑到原来的动力系统的承压力变化规律,在选择时充分利用到力学的知识,设计合理的动力模式。由于混合动力是在节能减排的理念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还要分析机械能源的消化情况,以及能源的循环利用可能性,以此制定出符合节能标准的混合动力系统。由于混合动力系统设计理念是促进能源吸收与利用达到平衡的状态,如果动力参数匹配不合理将严重影响机械性能,无法正常发挥机械操作功能。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动力系统输出功率与能量消耗状况,利用仿真模拟测试,设计出与混合动力模式相匹配的动力参数,包括发电机功率、电容电压等。合理选择混合动力模式,并匹配科学的动力参数,从而使发电机能够发挥最佳动力,减少机械运行时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1.2能量回收与存储相关技术。

传统的液力传动系统工程机械,是采用特殊的设计实现能量回收的。使用液压马达和液压油缸对未使用的原油进行回收,将其抽到储能设备中,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混合动力设计要考虑到机械种类和运行时液压系统的特点,选择最合理的回收与储存元件,并使这种措施符合机械运行的整体需求,实现能源循环利用。由于传统的能源储蓄方式各有优缺点,如液压式储能方式的蓄能效率高,但可靠性却一般;电容的蓄能效率高,循环寿命却低。混合动力在设计中,要分析各种蓄能方式的优缺点,选取更优化的回收储存能源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

1.3设置可靠的混合动力系统。

由于工程机械时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工程机械动力系统时要考虑到各种技术的可靠性,以保证工程机械能够适应各种操作环境,发挥较高的工作效率。一般兜里系统在机械运行时以发热,尤其在恶劣的操作环境下,散热性不能有效发挥,因此在选择混合电力系统中发电机、电容、储能元件等关键设备时,要可考虑到使用时所能承载的负荷和对电能的'损耗情况,从而使混合动力功率满足工程机械作业需求。

2工程机械中混合动力节能效果分析。

混合动力系统发挥的效率直接影响工程机械的整体性能,也能保证机械安全运行。由于工程机械的功能和特点不同,工程机械中混合动力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动元件,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采用工程机械混合动力后,使原本的能源消耗量大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使工程机械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随着环保理念不断加强,工业排放标准也不断提高,混合动力机械符合了节能减排的时代潮流。混合动力系统根据机械操作的特点和能源消耗情况,将各种机械储能的方式做了对比,用更合理的回收储能方式,使工程机械发挥了最佳的性能,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随着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混合动力关键技术也会不断加强,能源利用率更高,工程机械节能减排效果将更好。

3结束语。

机械在运行时对动力系统的依赖性极大,所有的动力系统在运行时都会存在耗能高的情况,通过分析机械作业时各种动力元件的耗能情况,选择合理的动力元件,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加强工程机械中混合动力关键技术控制,可以改善机械运行时能源消耗,促进能源循环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艺术类论文篇七

无论是何种专业何种层次的毕业论文,都要在踏踏实实做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急于求成或者抱着侥幸的心理来对待毕业论文都是不明智的选择。古人曰,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之三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比喻人在知识宝库中,探求钻研后终于有了发现和创新后的惊喜。相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准备阶段或许更加艰辛,让我们有意识的自我修炼,知难而进,以便发现更深的知识领域和更完善的自己!

参考文献:

[1]王首程.论文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张岩泉,张艳红.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初探[j].世界文学评论,2010.

[3]郑乃勇,萧世民,刘xx.高校文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5.

[4]皮道坚.美术创作与论文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周新年.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理论、技巧、案例[m].

艺术类论文篇八

:通过分析艺术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提出一些相应措施。首先,通过展示计算机在各方面的应用实例体现计算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其次,实际教学中,采用演示教学法、分层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科学制定考核办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不但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更是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利用有限的课时学到更多更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增强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由于所在学校的师资、对信息技术重视程度不同,再加上学生个人家庭经济、爱好等不同原因,学生刚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艺术类学生平时重视个人在专业方面的学习,而对于公共基础课,尤其是计算机基础课,大多存在无所谓的态度,导致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学习热情不高,重视程度不够。

1.2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结合不够。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分为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基础几大块,这些内容理论性强、且实际操作多,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艺术类学生来说,无形中增加了压力,导致学生兴趣降低、主动性不强。另外,艺术类学校的学生多是表演类专业,平时学习中较少用到计算机,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学生专业课衔接不够,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学生积极性不高。

教师首先要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掌握能力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明确制定教学的三维目标。即为知识与能力(knowledge&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steps);情感态度和价值观(emotionalattitude&values)[1]。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计算机操作的掌握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计算机与各行各业都有紧密的联系,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现代社会要求各个专业的大学生都应该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能力作为一项基本能力越来越被用人单位重视,所以计算机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第一堂课,用多媒体展示并讲解计算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尤其是在学生所学专业的应用,通过刺激学生感观,告诉学生计算机的重要性以及与自身专业的相关性,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2运用多媒体网络系统进行“广播”演示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仅仅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会使计算机教学活动毫无生气,显示不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基础课程偏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最好的教学法就是演示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演示,每一步操作都清晰明了,使学生能够快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讲解完毕后,通过网络系统可以将操作任务及相关素材快速地发送到学生电脑供学生练习,极大地节约了传送文件的时间。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教学软件,可以实现教师机对学生机的监督、演示、操控等操作。教师可以对个别有问题的同学进行辅导,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教师可以将某个学生机上的内容展示给其他学生,通过让学生来示范讲解,增加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展示好的作业,让学生看到自身差距,激励学生做得更好。最后,课程结束前,利用网络系统收取学生作业,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2.3实行分层教学。

由于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好的学生在中学时代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来源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于高强度的教学内容难以接受。针对学生客观存在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不但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新生入学时做一次摸底测试,根据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组,同组学生座位靠近,便于集中指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重点讲解基础,由教师带领学习,完成每次课的基本操作任务,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除了完成课堂基础操作任务外,提高任务难度,多给他们创造独立学习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采用项目教学法。

只进行单纯的演示教学,学生没有压力和动力,很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要运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近年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上得到广泛应用的方法,采用学生工作和生活有关的项目,利用任务驱动式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完成任务得到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在讲授新的内容时,可以展示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好作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当前所学专业的应用领域,还可以让学生事先预习,寻找一些优秀作品上交给老师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制作并演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认真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2]。要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要考虑基于什么样的载体,即选具有职业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3]。在选择项目案例时,考虑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专业布置不同的任务,比如,在布置“powerpoint20xx”项目作业时,要求旅游管理系的学生以“介绍一个旅游胜地”为主题完成ppt制作,而对于舞蹈系的学生,要求学生以“舞蹈”为主题完成ppt制作。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思路、方法不尽相同,对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在讨论中通过对比不同方法的优劣,取长补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

考核评价对老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方面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方面检验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有助于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学生计算机课程的考核,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主,采用考勤、平时作业、和机试三项计算期末成绩,其中考勤和平时作业占30%,期末成绩占70%。考勤制是避免学生自由散漫,首先从形式上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视,平时作业主要是每一部分知识对应的项目案例练习,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独有的操作性强的特点,期末考试采用上机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时采用计算机考试系统,学生随机抽题,系统自动评分。一方面避免抄袭现象,一方面避免评分过程中出现人为误差,体现公平公正。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与艺术类专业融合进行创新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教学模式及其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研究——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xx(6):1-64.

艺术类论文篇九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如何高效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成为了城市建设科学发展的基础,这就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只有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及管理,才能更好的实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以及环境保护,并实现人口与生产力进行科学的布局。本文主要是对现阶段的建筑工程项目的规划及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工程规划;管理。

1引言。

各项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情况最直观的体现,城市的形象以及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建筑工程规划的影响。城市规划是建设管理好一个城市的主要前提依据,因而要想确保居民居住生化的有序进行,就需要做好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项目的规划与管理,本文主要就是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规划及管理问题就行一定的探讨与分析。

2建筑工程项目规划及管理的主要原则。

2.1保护传统环境与自然环境。

河流水库、风景名胜这些都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宝贵资源,还有一些古建筑以及历史遗迹这些历史的遗产都是城市文化的象征,更能充分体现一个城市的人文文化。可是现如今挤占历史遗迹、园林绿地以及风景名胜的现象是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房地产开发商经常会做的事情,这极大的破坏损毁了城市的历史文脉以及自然景观。因此,我们需要将对传统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起来。

2.2严格按照现有的建筑工程规划实施建设。

现阶段各个城市都开始依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建筑工程的规划建设,摆脱了之前盲目的建筑局面。有关的行政主管部门与机构要按照已经批准、编制的城市规划并将个专业管理的职责部门进行综合的协调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样控制和审查,借此来避免因城市规划突破所导致的一些不必要的隐患和损失发生的各类短期建筑建设的行为。因此,加强对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规划管理是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并要对工程性质的新建、变更以及改建、扩建中的违规行为进行严格及时的处理。

2.3突出个性特点。

拥有独特的个性特点是城市保持永恒生命力的保障,城市特色是城市发展的前进动力。进行全方位的城市建设不仅仅需要有效的保护当地的传统环境与自然景观,还需要在进行建筑工程规划的时候将历史文脉与时代气息进行完美的融合,形成空间艺术。现阶段,千篇一律的城市规划出现在绝大部分的城市,其主要原因是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被严重束缚。想要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就需要城市规划管理者们更加重视城市的空间设计,着力于打造多元化更加富有个性的城市空间形态,使不同的城市展现出各自独特的魅力。

2.4遵从先地下再地上的原则。

道路的胡乱挖掘维修是现阶段各地城市建设中经常可以看到的现象,这不仅仅带来了严重的交通困扰,还会造成资金上的严重浪费。之所以这一类的情况频发,最主要的原因是之前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只注重了地面的建设,没有重视地下的配套设施建设。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必须严格的遵守先地下再地上的原则,充分的利用开发地下的空间。

3建筑工程项目规划及管理的主要内容。

3.1控制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质。

做好建筑使用性质的控制工作是建筑工程规划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借此来确保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想要确保徒弟的使用性质与建筑性质之间保持一致性那就需要控制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质。对建筑空间的使用观念进行审核,对其与土地的使用性质一致的各种功能进行明确,对建筑的单体平面进行严格审查是使用性质审核的主要内容,在进行具体的审核是要避免不同性质的建筑之间的相互干扰。

3.2控制绿地率与建筑间距。

建筑物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距以保证交通、消防、日照以及卫生等一系列的需求。在“非典”之后,对于建筑工程规划中的卫生防疫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要求将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进行增加。不通畅的建筑物消防通道是灭火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下室及高层建筑对其相邻的建筑可能造成的影响,保证建筑物之间安全施工距离充足。此外,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需要对绿地率提出一定的标准与要求,借此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绿地率的效果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不能只注重图纸中的表现。

3.3控制建筑密度与容积率。

反映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关键指标便是建筑的容积率,因此要对这项指标进行严格的把控,减少土地沉降的发生,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建筑密度是否处于合理标准这与城市空间的环境质量以及建筑功能是否能正常发挥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行建筑密度的审核中需要对建筑基地的消防通道、停车场以及绿化率进行有效的确保。

4建筑工程项目规划及管理的重要意义。

4.1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节约用地、合理用地、保护环境以及促进人口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都可以通过建筑工程项目对的规划管理来实现,从而实现城市的健康稳定发展。

4.2提高城市环境形态。

建筑工程规划的合理性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生态、卫生、景观等诸多方面,建筑规划管理主要通过绿化率、容积率以及建筑高度与建筑间距等将城市布局进行完善,从而打造城市特色、优化城市环境。对城市建筑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是形成城市完整景观体系的必要前提,在进行城市空间组织布局时,要严格的按照当地的城市规划要求以及自然地理环境。

4.3确保建筑工程符合城市规划标准。

城市建筑工程一般是需要长期使用下去的,如果没有对其进行长远的规划,那必将会对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以及城市的正常运行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要要对建筑工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其中的矛盾进行及时的协调解决,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符合城市发展的各项基本要求,促进城市的又快又好发展。

5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规划及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严格根据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政策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才能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更加顺利有效的进行,最大的实现其价值,从而提高其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艺术类论文篇十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课,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尤为重要。以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的艺术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改革。

[关键词]大学语文;艺术类专业;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作为高校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一门基础语言综合课。正如徐中玉先生的《大学语文出版前言》所说,“大学语文课,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是大学生文化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学习大学语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以及给予他们创作的灵感等。此课程的开设对艺术类专业学生来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在给艺术类专业班级讲授大学语文课时,不仅要结合该专业学生特殊的知识背景,而且更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背景。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侧重于培养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专业特性及教育背景。

“艺”在《说文解字》指“埶,种也。从坴、丮,持亟种之。”其甲骨文像一个人手持树苗栽种的样子,因此,“艺”字本义是“种植”。如《诗经唐风鸨羽》中“不能艺黍稷”,这句诗的大意指的是:不能种植庄稼。凡是种植得好,就是一种技能,所以“艺”字又可以引申为才能、技能。“术”在《说文解字》指“秫,稷之黏者。从禾,术。象形。术,秫或省禾。”其甲骨文表示抓住而剥离。古人称利用竹木支撑搭屋为“技”,称剥离植物青皮绞绳编篮为“术”。现在我们所说的“艺术”也是从“艺”字的“才能”“技能”之义引申出来的。《论语卫灵公》中提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代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二者分别阐述了提高阅读欣赏理解表达的能力和升华文人的修养。因此,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他们具备夯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需要他们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艺术生是为了考大学而从事绘画、音乐、书法等专业基础,就是为了能凭借这一特长进入较好的大学学习。艺术生的特点显著,首先,他们具有特殊的知识背景。从我校学生为例,他们中的大多数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他们对死记硬背的文学常识和枯燥的理论缺乏兴趣。其次,由于艺术生的专业特性,他们形象思维发达,逻辑思维不足,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且他们个性化突出,追求自由洒脱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二、教学效果。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授课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即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这样才能调动艺术类学生在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艺术类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文化素养、审美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所以在学习大学语文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适合艺术类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将文学与艺术有机结合,借助多媒体设备,结合相应教学内容的配乐朗诵以及视频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例如对《诗经小雅采薇》中比兴手法运用的讲解,高适的《燕歌行》、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它们中的语言美、音韵美和意境美的欣赏。其次,针对作品中一些字词的理解,笔者从汉字的演变着手,体会它们的本义,进而理解其在句中的含义。还有一些作品,笔者通过补充史书的资料进行讲解。比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和《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在讲授这两篇文学作品时,笔者结合司马迁《史记》中相关的史料记载进行讲解。即通过文学作品,挖掘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

(二)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大学语文课程对艺术类专业学生授课的时候,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即图片、音乐、朗诵、视频以及人文演绎等形式,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等感官享受。比如讲解《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通过角色的代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个性及思想。又如讲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排演15分钟的短剧,让学生深入剧本揣摩人物心理,然后再让学生观看《长亭送别》的视频,进行比较研究。再有就是讲解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时,结合苏轼坎坷一生,体会本词的创作背景以及词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绪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教学要注意艺术与文学相结合。如讲解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特别是讲到下片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时,可以请美术学院的学生以他们的理解创作这个画面。正如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所评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学生也可以对诗作进行绘画创作。又如《诗经小雅采薇》课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让音乐学院的学生听《采薇》的歌曲,并把听到的歌声从声乐或器乐的角度去分析他们所听到的内容,进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上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的主要载体,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教师在表述教材内容、师生互动交流时,需要用词准确,语言要规范合乎逻辑。教师的课堂语言力求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因此,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实践的能力。那么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就要在各个环节引导学生进入“为什么”的`世界,让学生去深入探究,积极主动去学习,进而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探索的快感。在讲授的时候,教师经常会提到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的本意是论述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者本人思想、经历等把握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对作品分析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作者本人的经历以及创作本作品的背景。可以通过穿插笑话、典故以及时事新闻等,使学生兴趣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理念下,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探究、合作,从而达到领悟。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索逐渐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大学语文进行考核的方式应具有多样性。大学语文期末成绩是由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构成的。平时成绩占30%,包括到课率、作业、课堂表现,各占10%。这个学期又加了期中测评,期中、期末卷面成绩占70%。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比如通过对学生上课发言、人文演绎、背诵诗词、小组讨论等表现进行考核的方式,特别是对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考核,可考核其在学习诗词时根据诗词进行创作的情况;对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诗词时让学生听配乐朗读,通过音乐让学生分析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考查了学生的文学修养,而且也陶冶了他们的艺术情怀。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最美的语言和文字,以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为各个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艺术创作的平台。

三、总结。

大学语文是人文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所教授课程的特色与功能。在教学内容上,对应不同的专业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环节中,通过学习和研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学习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注重引导、启发学生走近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语文课程为他们今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凌云.大学语文[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徐玉中,齐森华.大学语文出版前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左民安.细说汉字[m].九州出版社,.

[4]冀肖力.大学语文教学创新[j].科技信息,(35).

[5]华静,王福椋.艺术类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32).

[6]汪明天.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j].语言研究,(13).

[7]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

艺术类论文篇十一

计算机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现代艺术设计同新媒体技术的结合,这一结合对传统艺术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媒体时代下,探索如何将新媒体技术完美运用到艺术设计中,推动新媒体艺术设计不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现代艺术领域出现了将新媒体技术和艺术设计相融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它的出现标志着数学科技的迅猛发展和艺术设计的全新转变。简单来说,所谓新媒体艺术设计就是指借助于数学科技的发展、将新媒体技术和艺术设计进行融合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形态,它是现代艺术领域的新生事物,具有一定的特点。

二、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特点分析。

(一)技术性。

新媒体艺术设计区别于传统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是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产物,它的存在需要依靠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当前,科学技术在推进艺术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艺术设计在优越的科技条件下已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不但设计效率大大提升,传播速度也有了很大进步。新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艺术设计应该更加重视其技术性,突出强调新媒体科技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二)虚拟性。

新媒体艺术设计十分强调数字化技术的重要作用,它主张运用神奇的数字化技术软件来完成线条、色彩、图形设计等多项任务,其艺术画面大多都比较夸张,个性感十足。新媒体艺术设计对设计师有着很高的要求,在二维和三维虚拟技术的帮助下,设计师应该使自己的作品,最大可能地表现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同时体现突出的超现实感和虚拟性,这在传统的艺术设计中是很难做到的。

(三)互动性。

由于受到设计材料、传播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艺术设计作品在设计之初,难以实现创作者同欣赏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即时沟通和交流。新媒体艺术设计在这一问题上有了很大改进,实现了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即时双向互动,有利于欣赏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创作者的设计理念,也有助于设计者根据欣赏者的反馈进行及时的改进。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在设计者和欣赏者之间构建了全新的艺术交往模式,使得即时沟通交流成为可能,对加快实现文化融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民主性。

新媒体艺术设计区别于传统艺术设计的又一重要特点就是它形成了全新的媒介传播模式。新媒体艺术设计具有较为明显的传播学特征,它在对传统艺术设计“一对多”公众传播和“一对一”个特传播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形成了更具优越性的“多对多”模式,从而使新媒体艺术设计具备了较为明显的民主性。

三、新媒体艺术设计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对艺术设计的表现内容进行了丰富和拓展。

新媒体技术运用新媒体数字技术创作出了超越现实的作品,改变了传统艺术设计耗时、耗力、不可逆转的现象,丰富和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表现内容。众所周知,新媒体数字技术具备完备的撤销功能,这意味着设计者不但能够实现创作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的即时调整和修改,还使得设计者能够更容易地创作出具有创意和表现力的作品。

(二)思维外延得到了全面拓展。

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新媒体艺术设计拥有极具个性的设计理念,促进了艺术设计领域的全面变革。当前,随着新媒体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思维外延也得到了全面拓展,科技元素和科技色彩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艺术设计思路更加开阔,艺术作品更加人性化,原本无法触及的设计领域也逐渐被新媒体艺术设计师发现并开启。

(三)传统艺术设计的方式和手段得到了提升。

传统艺术设计大多依赖手工完成,不但耗时耗力,而且修改十分困难。新媒体艺术设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改进,利用新媒体工具取代传统手工创作流程,不但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使得设计更加规范、精美,还能够运用相关技术保障作品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四、结语。

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结合很大地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发展,它促使新媒体艺术设计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领域。正确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及其特征,深入探讨新媒体技术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对进一步发展新型的艺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类论文篇十二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艺术教育依据自身的特征也开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并且在原有的教学管理上也做了一些相应的改进,尤其是针对教学计划的管理、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教学过程时的管理以及学分制的教学管理等。

关键词:艺术教学;创新教育;教学管理。

众所周知,我国的艺术类教学有其自身独特的教学方式,与理工类和文科类的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完全不同。但是,艺术院校也有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例如如何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如何完善自身的教学管理,一直是当下艺术院校势在必行要解决的事情。本文正是对艺术类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关注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艺术家或艺术设计师,还是科学家或是工程师,若想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都必须具有形象的思维能力以及逻辑的思维能力。因此,艺术教学也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首先要培养其审美感受的能力,使学生对事物的特点更加敏感、更加深刻;其次要培养其形象的表现能力,使学生对事物的形象特点更加熟记于心,并能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来。

(二)更关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造能力的好坏,与老师自身的审美方式以及教学的思维方式有直接联系。教师在受教时必须引导学生正确的想象力,使其在已有的知识理念上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对其进行分析,创造出更加新颖的事物。与此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意象进行审美,能够准确的发现美、审视美并且掌握美的本质,使学生能够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快速的找到与众不同的美1。

(三)更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无论是哪门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概念、定律以及运算方式等必须引导学生有其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的作品看似都完全不同,但正是因为这样才有其自己的个性。因此,教师在学生创作时要鼓舞学生标新立异,既要和其他学生有正常的`思维方式,又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使其在无限的思维空间里创作出更新奇的作品。

(四)更关注创作实践过程。

为保证艺术教育的顺利进行,必须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因此,在当下的艺术教学中经常对所学完的理论及时地进行技能的训练,尤其是学生自身的基本功,对事物的描绘与设计必须得心应手。因为没有良好的基本功,就没有高超的艺术技艺,也就无法进行创作。由此可知,在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教学的观察能力以及动手的创作能力,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艺术家。

二、用创新教育理念来改善教学管理制度。

(一)增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管理。

据调查了解到,一所大学若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具备一套完善的教学计划目标,并且有自己特殊的教学理念2。例如哈佛大学,在1636年建立,距今已有300多年了,并且一直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自己独特的培养计划。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生们的推理能力、设计能力以及研究能力。由此可见,增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管理度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多大。

(二)快速发展教学的着力点。

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中,教师只关注知识的管理却遗忘了发展的管理。学生在评价教师时,只注重教师的教学质量的好坏;而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创新的教育管理中,教师与学生在互相评价时都必须关注今后的发展。学生在评价教师时,不但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要关注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能力、训练的方法以及思维方式等,必须用发展管理的方式来改进教学的评价体系。

(三)发挥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教学在管理时,既要规范、有序、严格,又要充满活力。教学管理的本质是充分挖掘人潜力以及价值,其建立的规章制度与评价体系都必须符合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在艺术教学管理时,充分发挥自身的艺术情感,并产生独特的构思,这都需要教师自身有良好的心态,如果教师在受教时压力过大,过度的烦躁,就会减弱自身的敏感能力以及评判能力。由此可见,发挥出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是多么的重要3。

三、艺术类教学管理的建议。

(一)改进艺术类教学管理的评价体系。

依据艺术类教教学的特征,改善其教学管理的评价体系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学生评教,学生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必须注重教师的在授课时的教学态度、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等,对教师的责任心、授课时的思路、受课时的方式以及学生们的运用能力都必须进行全面考虑。二是学生作品展览后的评价,评价必须包括内容的实用性、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掌握的技能程度。三是教学监督组的听课评价,监督小组要不定时的听课,并及时地做出评价,定期召开座谈会,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最后进行综合性评价。四是教学示范评价,不定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抽查并给予建议,定期抽查学生的作品了解学生的思想,对于示范的作品都要给予鼓励。

(二)提倡发展管理。

将传统的知识管理转变成发展管理,艺术教学管理要依据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学生在评价教师时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是使教学的理论与方式更适合学生的能力发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在创造作品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个性;二是教师在授课前要不断地对教学的内容与方式进行揣摩,完善教学内容及方式;三是在评教时要进行综合性考虑,使其作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知识变成能力4。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增强教学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善鼓励机制,二是提高教学的积极性。只有严格的管理监督,积极地引导并鼓舞,才能养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对于学生的优秀作品,不但要给予物质的鼓励,还要给予精神上的激励,学校既可以对优秀的作品颁发专属证书,也可以在学校的公用场所陈列出学生的优秀作品,并准确标注相关的作者及其导师,使学生与教师都感到自豪。经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艺术类的教学管理既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因此,若想真正从本质上改变艺术教学的管理,人们必须要不断的进行探索,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以此提升艺术人才的素质,并壮大艺术人才的队伍。

注释:

4.浦娴娟.艺术类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研究[j].学周刊,2014,29(09):231+183.

艺术类论文篇十三

艺术类专业包括绘画、表演、音乐和设计等专业。本文将介绍艺术类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选题背景:

在七大艺术里面,电影艺术是唯一一门有确切生日的艺术。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自1895年12月28日诞生后,在短短百余年时间里,电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迅速地将其它艺术挤到了边缘位置,并逐步占据当今文化的主流位置。中国电影的历史也已走过了百年的历程。经过几代电影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电影人才辈出、佳片不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界限日益消弭的今天,电影以其巨大的优势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同时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的研究对象。电影已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当今社会最为活跃的文化因素之一。

香港作为一个大众文化占主流地位的城市,其电影风格不同于大陆,以商业性和娱乐性为主流,这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了好莱坞的电影风格。这样的社会文化语境成为香港后现代主义电影产生的温床。从饰演83版《射雕英雄传》中一个被梅超风抓死的金兵乙,周星驰开始进入观众的视野,却并没有引起绝大多数人的注意。不过,天赋加努力,经过短短二十年时间,周星驰就凭借自己一部部影片征服了观众,并且开创了一个时代:无厘头喜剧,即后现代主义喜剧时代。香港的后现代主义电影并不是始于周星驰,不过却绝对是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发扬光大的。在《霹雳先锋》中,这种风格还不明显,自《赌圣》后,它便日渐成熟并大放光彩,不过,在周星驰晚期的几部影片中,这种风格又有所淡化。在这种风格的影响下,很多人纷纷效仿,出现了很多类似风格的影片,并且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选题目的:

周星驰电影盛行二十年,出现了很多经典之作。本人很早接触他的电影,并且对其影片喜爱之至,很多影片都是反复观看。我曾就其影片写过几篇影评,不过难免落入俗套。我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周星驰电影的论文,苦于没有新颖的角度。接触后现代主义理论之后,我豁然开朗。周星驰电影与后现代主义的每一个特征都是那样的吻合,简直就像为后现代主义而生的一样。故而我将周星驰电影和后现代主义文化结合起来论述,为周星驰电影正名。

3.选题意义:

周星驰电影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而周星驰电影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无论是对于文化学家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化,还是对于普通观众正确看待当今影坛出现的无厘头搞笑之风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论文的研究能够揭示周星驰电影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弥补目前周星驰研究中的某些不足,同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点理论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研究综述:

周星驰电影流行已非止一日,喜欢看周星驰电影的人很多,热衷于研究周星驰电影的人也不少。去图书馆一找或者去网上一搜,研究周星驰电影的论着及论文浩如烟海,不胜枚举。总结一下,这些研究主要有三个方向:

首先,对周星驰本人及其电影的情节和思想意义的研究,包括大量影评和部分论着,这是论文及论着最多的一个研究方向。这些研究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过于感性化。不论是叙述周星驰本人的生平,还是抒发作者对于周星驰电影的感受,这些都是从感性层面所做的论述,未能进行理论概括,也就未能达到理性层面。充其量这些作品只能算是一般的影评,并不具有理论意义。比如自称是周星星的粉丝的人所写的《就爱周星驰》就直接表达了其对于周星驰的喜爱之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研究理论,估计不会研究出什么成果,充其量只是抒发自己一时的感怀而已。

其次,对周星驰电影的艺术手法的研究。这个方向的论文及论着的数量也不少。与第一个研究方向相比较,这个方向的研究相对来说更深了一层,不仅涉及到了周星驰电影给人的直观感受,而且透过表象稍进一层,进一步涉足到了其电影中蕴含的艺术手法,比如其影片中主人公的身份定位,其无厘头的搞笑手法等等。在这一研究方向,最重要的、研究最多的一个话题是对其无厘头搞笑的探讨。“无厘头”这个词是随着周星驰电影的出现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的。对这个词的出处及含义进行探讨的论文不胜枚举。不过,探讨来,探讨去,很多人总是离不开这一话题,因此这一话题已变得非常烂俗。单独探讨这一话题似乎再也发掘不出什么新的东西。

最后,对周星驰电影进行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研究。由于后现代主义是在西方产生的一个概念,并且产生的时间比较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就更晚了,因此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理论,或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一理论,这从为数不多的从后现代主义文化角度研究周星驰电影的论文及论着中可以看出来。有一少部分人能够自觉地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角度研究周星驰电影,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不过在这些论文及论着中,大部分人对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运用还不够纯熟,或者只从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一点出发论述一个问题,或者对于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论述还不够精确。能够纯熟准确地运用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周星驰电影的论文及论着凤毛麟角。

2.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综上所述,虽然研究周星驰电影的人很多,着作也很多,但真正研究到点子上去的人并不多,而能对其进行准确的理论定位的人就更少了。能自觉运用后现代主义的相关理论对周星驰电影进行全面准确的理论概括及定位,这几乎就是一个空白。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研究周星驰电影的公认的权威,也没有一部研究周星驰电影的经典的着作就说明了这一点。这是一个不小的理论空白,而本人虽然水平不高,却愿意去尝试着钻这个空子。

三、论文主要研究和基本框架。

本文运用后现代主义的相关理论,比如消费社会理论、解构主义理论等研究周星驰电影。周星驰总共出演了50部影片,水平参差不齐。本文以其部分水平较高的影片为主,辅之以其它影片进行论述。同时,本文对周星驰电影还要做一些总体上的外围研究,比如票房等。最后,本文还要对其它具有周星驰风格的影片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索。

周星驰作为喜剧天王,在其演艺生涯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过这种成就的取得也不是瞬息可就的。除过天赋的因素外,他的成功与其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的。同很多影星的成长之路一样,周星驰也是从跑龙套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能够作为正式角色出演影片的。《喜剧之王》这部影片似乎可以作为他这种成长之路的一个最好的注释。当然,能够出演影片和成为喜剧天王又是两码事。周星驰真正崭露头角是从《霹雳先锋》这部影片开始的。不过,严格地说,这部影片并不是一部喜剧影片,在片中,周星驰也不是主角,担任主角的是李修贤。周星驰真正作为主角并形成其风格是从《赌圣》这部影片开始的。从此之后,周氏电影席卷中国,几乎每部影片都能获得极高的票房,观众对其影片也是趋之若鹜。在此影响下,很多影人开始纷纷效仿周氏风格拍摄无厘头喜剧影片,比如《一石二鸟》、《河东狮吼》、《十全九美》、《天下无双》、《天下第二》、《大内密探零零狗》、《功夫熊猫》等等。这种风潮也波及到了电视剧,《武林外传》就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当然,这些影视剧有些是对周星驰电影的拙劣模仿,不过也有一些在模仿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成为了新的经典,比如《武林外传》。

本论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是后现代主义文化与周星驰电影,先结合周星驰电影阐述了后现代主义的定义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然后论述了周星驰电影所体现的后现代性。

第二章涉及到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解构主义,论述了周星驰电影中的解构特性。

第三章进一步扩展了本文的论述范围,初步探索了由周星驰电影而引发的周星驰现象。

四、预期成果和可能的创新点。

本论文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运用后现代主义的哪些内容以及如何结构这些内容来进行论述。另外,所需的一些相关理论书籍难以获得,所需的阅读整理工作量相当繁杂也是本论文所要突破的难题。

因此,在进行本论文研究的过程中,在研究已有的资料的同时,以周星驰电影及其相关影视剧为基点,同时结合相关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将二者结合起来并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

五、主要参考文献(此处略)。

艺术类论文篇十四

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

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

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

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

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

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

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

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

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

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16、湘潭市a少儿美术教育机构的现状调查与案例研究。

17、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

18、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19、“驯鹿文化”下的鄂温克族工艺美术研究。

20、凤翔民间美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发展途径研究。

21、梅尔尼科夫与中国油画教育及创作。

22、油画的笔触和肌理研究。

23、承传东西造境油画。

2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风肖像油画语言研究。

25、都市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油画。

26、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研究。

27、中国意象风景油画研究。

28、“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

29、油画笔触研究。

30、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写实油画语言研究。

32、主流文化对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影响研究。

33、新疆油画研究。

34、从审美角度看油画材质表现之韵。

35、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卡通化”表现形式的探析。

36、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创作的表现意识。

37、当代中国女性油画家作品个性情感的解读。

38、中国油画对中国画元素借鉴的演变。

39、写实油画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40、论中国写实油画的表现性。

41、陈抱一绘画与美术教育研究。

42、古代多元、开放式的美术个案探索。

43、“苏州美术画赛会”的源流。

44、试析陈师曾的美术教育思想。

45、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表现。

46、关中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生态研究。

47、临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保护研究。

48、浅析美术学科内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49、抗战宣传画对民间美术的借鉴。

50、佛山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运用研究。

艺术类论文篇十五

2、网页设计之视觉传达研究。

3、虚拟现实环境下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

4、数字媒体时代视觉传达专业图形创意课程改革研究。

5、景颇族服饰视觉呈现中的社会情境表述。

6、视觉传达技术在茶叶包装设计上的运用。

7、从视觉心理角度解读自由版式中的视觉游戏。

8、基于视觉信息传达的网页界面设计研究。

9、“东方葵”的图像叙事与视觉传达。

10、网络广告中的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探究。

11、浅析视觉营销在商品e化过程中的应用。

12、广告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与探讨。

13、从标志设计的演变谈视觉简化心理。

14、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装饰艺术符号的融入。

15、节约型包装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16、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观念探索。

17、图表设计与可视化分析。

18、技术推动观念vr技术引发的视觉传达新观念。

19、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

20、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

21、虚拟现实环境下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

22、视错觉表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23、论互联网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法和表现特性。

24、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研究。

25、考虑视觉传达效果的夜视环境视觉定位方法研究。

26、当代中国设计活动中审美形态的来源--以视觉传达设计为例。

27、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28、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观念。

29、交通标示颜色的视觉传达作用仿真分析。

30、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符号探究。

31、中国传统家具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32、视觉传达设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实效性研究。

33、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适老性问题研究。

34、黑暗中颜色刺激作用的视觉传达分析研究。

35、视觉传达设计的交互动画特效制作手法探析。

36、学习类网页设计中视觉传达理论的应用研究。

37、字体创意设计是加深视觉传达记忆的根蒂。

38、对中国甲骨文文字符号视觉传达的属性研究。

39、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在信息网络时代的传播研究。

40、中国禅道文化中的神、意、形、色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41、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分析。

42、公共艺术形态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43、浅谈数字图像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几个要素。

44、浅析视觉传达设计的情感效应。

45、如何做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与时俱进。

46、试论传播学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47、隐喻图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48、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

49、motiongraphic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研究。

50、数字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特征与发展。

51、当代视觉传达下汉字图形化设汁的形、意研究。

52、网络媒体的视觉艺术传达设计研究。

53、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新思维探讨。

54、中国传统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55、浅析视觉传达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56、“新古琴双行谱”中的视觉传达设计。

57、视觉传达图形创意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58、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对新媒体时代地产广告的探究。

59、分析创新设计理念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实施。

60、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改革探索。

1、数字媒体背景下广告艺术的图像学探究。

2、食品包装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应用。

3、试析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的融合。

4、数字媒体艺术在文化创意方面的应用--敦煌莫高窟。

5、纸雕艺术在数字媒体作品中的应用。

6、数字媒体下绘本艺术特征及发展研究。

7、传统文化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创新表达研究。

8、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分析。

9、数字媒体艺术发展过程中的观念创新及表现形式探索。

10、基于数字媒体艺术语境的扬州剪纸创新研究。

11、数字媒体艺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表达。

12、vr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中的探索研究。

13、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项目教学方法研究。

14、互联网下的数字媒体艺术现状及发展。

15、数字媒体艺术与旅游文化传播的结合应用研究。

16、数字媒体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7、从数字媒体艺术视角论美术学网课形式流变。

18、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19、探究科技与艺术互动下数字媒体设计新视觉。

20、ar技术对数字媒体艺术影响的分析。

21、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融合。

22、数字媒体艺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23、数字媒体艺术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24、中国元素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5、基于5g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趋势解析。

26、高校数字媒体艺术学科体系建设与内涵式发展研究。

27、数字媒体艺术与影视创作的融合性探究。

28、数字媒体艺术高效推动文化传播。

29、数字媒体艺术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应用--评《数字设计媒体》。

30、数字媒体艺术的影视后期制作应用与发展。

31、公共空间中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运用。

32、边缘画种之通草画在数字媒体艺术中传承与保护。

33、动漫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应用。

34、数字媒体艺术对动态广告传播的影响与发展。

35、新媒体时代下数字媒体技术与当代艺术设计的融合思路窥探。

36、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初探。

37、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8、数字媒体界面中动态视觉艺术表现。

39、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探讨。

40、展示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应用。

41、数字媒体艺术在游戏美术中的视觉设计研究。

42、数字媒体之下如何创新艺术教育。

43、数字媒体语境下影像艺术的创新与应用。

44、数字媒体艺术在中国方案传播中的应用思考。

45、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46、数字媒体艺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

47、数字媒体技术下动画电影艺术的探索--以剪纸动画电影为例。

48、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互动性研究--以水幕投影为例。

49、分析数字展示中数字媒体艺术的重要性。

50、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传统折扇开发设计。

平面设计论文题目。

1、《与秋》平面设计系列作品。

2、探讨图像处理软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浅谈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4、探析色彩语言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5、平面设计中的二维动态图形教学与实践。

6、分析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

7、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8、印染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评《中国传统印染文化研究》。

9、基于人工智能alphagd视角下的平面设计发展思考。

10、建筑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构建方法探究。

11、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2、浅谈绘画性语言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13、互联网时代下平面设计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评《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

14、基于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多维表现研究。

15、当代平面设计中的女性身份建构与视觉表述。

16、分析平面设计中元素视觉多维化表现方式。

17、工作室制模式在高职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研究。

18、计算机平面设计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19、论色彩搭配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0、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的研究。

21、点、线、面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意象表达。

22、平面设计教学的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究。

23、数字化时代平面设计的生存与发展。

24、浅谈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领域中的表现。

25、浅析中国画基本元素与平面设计的融合。

26、浅析符号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7、平面设计中视觉元素构建意义及策略。

28、平面设计中视觉美学的构建研究。

29、创新平面设计理念--浅谈极简主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0、论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31、李能建平面设计、插画设计作品。

32、柳芳、陈佳莹平面设计、插画设计作品。

33、以“玉环文旦”为例谈中职平面设计社团的实践创新。

34、包豪斯的平面设计艺术成就探讨。

35、民间染织刺绣纹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6、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37、浅议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38、平面设计中两极原理应用研究。

39、油画风景和平面设计的关系与应用。

40、电子商务冲击下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策略。

41、网站建设中的平面设计方式研究。

42、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43、火力发电厂总平面设计要点分析。

44、平面设计在外卖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45、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创意思维培养策略。

46、传统纹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47、设计思维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48、地域文化符号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49、建筑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研究。

50、设计思维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51、photoshop在平面设计中的技术技巧。

52、浅谈平面设计中色彩的运用。

53、建筑平面设计构思要素分析。

54、建筑平面设计构思要素分析[j/ol]。

55、平面设计与绘画艺术视觉构成的形式美研究。

56、计算机应用专业平面设计方向建设初探。

57、摄影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使用价值。

58、平面设计元素在空间中的运用分析。

59、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艺术类论文篇十六

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普通大学生不同,为此,高校方面在对其思想管理及教育期间,还存在急需解决的更多问题。也就是说,该如何提高艺术类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质量,是当代高校艺术类学生辅导员需要深刻考虑,并寻找解决措施的首要任务。

一、现状问题。

(一)教育内容缺乏科学性。

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问题是当前较为普遍的问题,具体有以下表现:内容实践性和针对性相对较弱,更注重口头说教的理论阶段,对艺术类大学生心理问题并未给予真正的关心,更别说有机结合文化课来施教,也就难以将艺术原本具有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艺术类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相对滞后,难以真正深入其内心深处,易造成思政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最终导致被教育者与教育中两者间产生严重分离的情况。

(二)教育方法缺乏合理性。

目前,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政教育方面存在工作方法陈旧,仍然重视说教式理论灌输方面,而忽略重视被教育者的现象,其严重影响了受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与兴趣,甚至还会因此产生反感厌烦的情绪。之所以造成该问题,主要在于此类学生思政教育方法的合理性缺失。从艺术类学生角度来说,他们与培养学生的思想行动相比较为特殊,可以说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更为激进感性,无法在家长式教育方法下得到心理需求的满足,也更别说将思政教育工作的育人功能发挥出来。

(三)教育措施有待加强。

尽管当前许多高校都积极对艺术类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采取了相应措施,但却并未因此而取得积极高效的教育效果。可以说,这也是因艺术类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主动性、实效性和积极性缺失所致,由于教育理念完全滞后时代发展,不能满足新时期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所需,也就无法使其影响更持久深刻。总体来说,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政教育缺少实效性的表现有这几方面:越来越突显的心理问题,欠缺较强的思想信念,价值观相对错乱,以及不能以正确理论指导实践。此外,还有教育主体不明确的因素。

二、解决措施。

(一)增强辅导员综合素质。

从教育角度来看高校教育,可谓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一线教师综合素质如何,将直接决定学生的受教育程度高低。故而,高校有必要采取下述措施,尽可能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首先,鼓励辅导员提高自身知识底蕴和学历层次。由于艺术类学生独立,相当有思想但不盲目,所以更喜欢接触外界,与人沟通交流,抵触强制性的压制。基于此,高校辅导员要做到与时俱进,进一步充实自己,使学生在交谈过程中,对其渊博学识产生钦佩感,进而更愿意接触教师,与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心灵对话,保证思想交流的有效性。其次,定期开展培训,提高辅导员团队的专业程度。在整个高校管理体系中辅导员作为最普通的基层员工,其工作却是其他方面无法取代的,为此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实现高校艺术生思政教育效能的强化。最后,辅导员要加强自我塑造的完善,散发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鉴于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在长期受到应试教育影响所形成,无法强制性要求学生进行改变,这就需要发挥辅导员的高尚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达到育人效果。

(二)健全心理咨询系统。

当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艺术类学生表现非常突出,同时这类学生也相对敏感,与其他类学生相比,受到更加残酷激励的竞争与昂贵学费的影响,往往艺术类学生易对外界事物产生强烈的反应,进而造成思想方面的严重偏差。故而,加强艺术生心理辅导,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之具备良好心态,是当前高校的首要任务。建议高校要注重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一步健全院校心理咨询系统,开办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加大校内宣传力度,采取心理与行为训练、或个别咨询以及团体辅导等多样化形式,经常及时地提供给有需要学生针对性的有效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力求在萌芽期处理掉心理问题,实现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其他相对辅导措施。

随着现代媒体的'飞速发展,其正在以快速传播、大容量、较广影响范围的优势渗透现代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技术对其行为及思维的方式方法产生着极大影响。所以要注重应用现代传媒技术,尽可能创新高校艺术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而鉴于创新艺术生思政教育工作属于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它涉及创新思政教育过程中诸多环节与因素,因此,在进行创新时要针对思政教育环境、主、客体和载体的差异,采取与之相应的方法,尽可能综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才能为思政教育注入更多活力与生机。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要加强高校艺术生思政教育工作,辅导员的首要任务是分析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开展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并在实践教育过程中不断总结探索全新的教育途径,进一步扩展工作思路,与此同时,高校方面也要加强辅导员培训等工作,增强其综合素质,才能培养更多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艺术类人才,实现艺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艺术类论文篇十七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由于人口扩张带来的诸如环境恶化、能源危机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生存进步的必然趋势。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在这一背景环境下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贯彻已成为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同时,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执行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决定其在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可持续发展;教学模式。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缺失。

1.社会环境因素。

环境艺术设计包含景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生态环境改造等多方面与设计相关的内容,旨在对理想生活环境进行设计创造,与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决定其需要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及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深,设计人才在人才市场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直接推动了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迅猛发展,各高校的相关专业也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高校的各专业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扩招速度增加最迅速的专业之一[1]。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首先需要解决教学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偏低等问题,缺乏对可持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观的探究,甚至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的理解不清晰,因此对受教者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

2.受教者个人因素。

受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受教者多数为文科学生,掌握的相关工程技术类知识能力偏于薄弱,加之各高校的设计专业扩招、考生为追逐市场盲目报考等诸多因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无论是在专业技能领域还是艺术修养等方面都普遍素质偏低,且大都没有在艺术设计方面的兴趣爱好,对本专业的学习探索和研究不够深入透彻。这就导致受教者对可持续设计思想理念的理解和应用不够透彻,将生态设计作为当下设计领域中的流行时尚因素,即使有所应用也只是简单的案例模仿照搬,可持续化的设计教学理念并未真正成为设计教学中的组成部分[2]。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在理念上的缺失与现实社会发展需求间出现的不平衡状况必然对我国可持续化的社会发展道路造成阻碍,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许在短时间内并不凸显,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却不容忽视。此外,从受教者个体发展角度来看,社会因素导致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缺失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才的社会竞争实力,使其受到更多来自国际设计领域的竞争压力。当下不乏有外国设计师凭借环保技术优势、可持续发展理念获得国内重大项目的设计机会,侧面表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设计能力将导致人才竞争劣势。因此,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融入和发展刻不容缓。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观的培养。

1.培养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设计理念。

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前,对所在环境的设计与改造大都来自美学、哲学思想理念或从文化及形式等方面出发,对建筑设计领域内的相关科学及技术内容涉及较少。进入工业社会后,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更多地融入了现代化科学理念与技术材料,随之而来的是环境艺术同技术的互动融合。人类社会的飞速进步及民众对生活环境在质量要求上的不断提升,使其在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有了更丰富、更深层次的内涵与功能,同时人们也不得不开始重视逐渐恶化的环境问题。这一历史背景推动了环境艺术设计在领域上的扩展和内容上的丰富深化,环境艺术设计也由此开始更加关注如何在利用技术改造影响环境的同时,实现生态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劳伦斯哈普林(环境设计大师)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所要探寻的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根源所在,以及如何将这一和谐共存的关系变为现实,认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与居住者的沟通构建出与自然保持和谐互动的生态体系。现实状况证明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中的基础性地位,进而表明其理应成为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受教者的核心理念之一。培养受教者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帮助受教者接受、牢记这一观念并引导受教者将这一观念贯穿设计始终的过程。必须使受教者清晰明确诸多可持续的生态化设计理念,如室内设计内容不仅包含有“品位”“风格”等元素,更要注重“健康”;景观设计不仅是简单的平面图案美化描绘或景观元素堆积,而需要对“历史”“社会”“人文”“生态”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必须使受教者在最大程度上明确人工设计、人工建设对其所在生态环境系统可能产生的各方面影响,使受教者认识到只有建立在最低资源消耗与环境破坏基础上的环境效益与功能最大化才是最成功的设计。必须使受教者深入理解re-ducing(减量化)、reusing(再使用)以及recycling(再循环)的3r原则及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培养受教者对废弃资源的再利用意识以及相关的实践能力[3]。

2.以设计教学为中心实现课程整合。

众所周知,高校环境设计学科包含有艺术、工程以及技术科学等多方面来自不同领域的内容元素,是一门具有较强交叉特性的学科。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大都存在着轻视技术与科学教育内容的问题。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也实现了新的改革和进步,但也不能否认其依旧未能对诸如生态学、植物学等在内的自然科学和包括构造、材料学在内的工程科学教育内容予以应有的重视。部分高校设置的相关课程大都局限在理论教育层面,即使有实践参观课程,其目的也是使受教者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对如何将各种工程知识和技术融入到设计中的问题涉及偏少,客观现实表明,设计教学中相关技术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受教者在设计过程中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融入进行探索与创新。因而,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围绕可持续环境艺术设计思想的中心整合已有的工程技术相关课程。发展全面化的生态素质教育,使受教者能够对相关生态理论知识、生态伦理学知识以及最新环保思想理念有全面具体的掌握,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其生态意识;以各类型、各层次的课程设计题目为中心,同工程技术类学科(建筑构造、装饰材料与构造等)的相关知识内容互动结合,面向受教者全面、系统地传授生态化设计的相关内容,对科学、经典的相关生态建筑艺术设计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与讲解,引导受教者理解、吸收其中蕴含着的设计理念,并促使其成功运用到自我设计实践中。在设计实践过程中,通过使受教者绘制设计的可持续思想应用节点详图,帮助其掌握设计方案同工程技术有机融合的设计能力。

3.突出开放与整体性的教学模式构建。

传统的设计类课程大都采用师徒传授的教学模式,教师将相关的个人设计经验技巧、方法理论等通过一对一的授课模式传授给受教者,同时其他相关技术课程授课教师在设计课程中的直接参与程度明显偏低[4]。上述教学方式过于封闭化,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受教者的设计重点往往倾向于图画、造型及空间形式,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技术元素与设计成果的整体性重视程度不足,此外也不利于受教者在新技术、材料及构造等方面的创新探索。由于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无法离开技术等因素的支持,由此可见改革并构建以设计课程教师为中心,其他相关技术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协助的开放式、整体性教学模式是必然选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出与可持续发展相关且具有一定综合性的设计命题(如历史建筑的更新保护、旧建筑再利用、节能建筑等),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从基础调查、环境分析、功能及空间规划设置到形态设计、技术选取等各项复杂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受教者利用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意识;在设计目标及相关任务安排时对受教者提出节能环保体现要求,并根据受教者知识能力情况及设计主题等因素规定不同设计深度(如按照方案特性要求突出对材料、结构、采光等一种或多种元素的侧重);其他相关工程科目授课教师在学生设计过程中适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同设计课教师共同对学生设计成果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具体设计情况及进度安排一些专题讲座,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集中解决困难问题。

三、结论。

着眼于当下社会发展形势,培养具有优秀设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是当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为达成这一全新课题,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旧有教学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中,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创新探索,最终构建起能够满足本校设计人才培养目标需求、适合本校设计专业发展的科学教育模式和健全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丽.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环境审设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11).

[2]涂强.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生态设计理念的培养[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2,(6).

[3]施雯.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j].艺术科技,,(2).

[4]杨韶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创新论[j].美术教育研究,,(4).

艺术类论文篇十八

写论文的目的是大学生对自己4年的高等艺术专业本科学习进行一番梳理与总结,将艺术感性经验,以理性论证的方式写出来,供人供己以鉴真确,以存参考。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类学生写论文,常出现不是学生发愁,就是教师头疼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能力较差,教师经验不足。故而,形成今日高等艺术教育中艺术论文写作的怪相。

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毕业论文辅导,以及与其他院校教师的交流,剖析艺术类本科学生论文存在的问题,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许慎《说文解字》说:论,思也、叙也、议也。文,错画也。其意是对事物进行整体把握、反复论证、交错描述,以求正解。因之,论文是一种特殊文体,是运用理性和逻辑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文体。17世纪笛卡尔在方法论中提出理性主义,把如何有效地获取知识变为可能。笛卡尔强调人要正确地运用才智。他所说的才智就是判别真假是非的理性。自笛卡尔的方法论问世后,世界各大学均采用这种文体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目前,大学论文目的是检验学生通过4年本科的专业学习后,是否能熟练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论文并非要求学生有什么重大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而是通过论文写作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和掌握一种比较思考、分析范式、逻辑推理、辨析结论的科学认知方法,为一生的人生实践打好基础。

然而,艺术类本科学生在论文最基本的选题、结构、内容、用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如下。

首先是选题。很多学生写论文论题很大,论文喜欢冠以“中国”“社会”“西方”等大而不当的标题。以学生20多岁年龄,尚未步入社会的学识和经历而言,如此大的论题是难以驾驭的。由于论题过大,学生在写作时,常常出现跨出和超越专业知识边界的情况,降低其专业性。针对以上问题,探究原因,不外乎三方面: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社会。从教师的层面来分析,可能是论文指导教师受知识结构所限,不能深入指导,未达到庄子所谓“尽精微,致广大”的治学境界,反而出现指导粗疏的情况。学生“跨出和超越专业知识边界”写作的现象,实质上是对自己专业内涵和定位认识是否清楚的问题。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专业知识体系,如果说学生借用其他专业的知识来论证自己的论点尚可,但如果是专门研究一个新的专业领域就是严重的“跑题”。教师至少要起到“把关人”的作用,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深入下去。也可能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没有把知识有效传达给学生,讲述方法不得当,学生未听明白;也有可能是“教不严,师之惰”,教师自身教学、科研、管理等诸事繁多,无暇顾及等。从学生方面来说,这和自身对论文写作的认识态度有关,有些学生写论文只是毕业需要和求职需要,并非兴趣所在,也并非要试着去研究一个问题。当然,也不乏有学生想认真写篇好论文,但苦于不知如何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即使有教师的指导,但时间有限,对学生从头开始的论文写作训练也非短时间内能明显奏效。解决此问题,应从整个课程设置上全盘考虑,要提前安排与未来的毕业论文写作有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提前训练,至少要先掌握写论文的方法。从学校环境小社会来讲,由于受到时下浮夸、躁动风气的浸染,与《大学》中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要求,多少已出现了背离。

其次是结构。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结构宏大,章节繁复。一般格式是绪论概述、案例分析、未来展望、结论教条的新八股论文模式。一篇几千字的论文可以拼装成5—10章10—20节的庞大结构。造成论文论题还未展开、论点还未摆出就草草结论,因而出现论证不够、字数拼凑的问题,形成章节与文字、章节与章节、章节与题目之间的脱节。

分析其原因,此类书籍章节似的论文写作,与大学之前的应试教育有关。学生习惯往现成的框架里填材料,根据框架结构去找资料,不是从收集材料到发现问题或有兴趣点的.有感而发,很多学生是想当然地开始写论文,常有学生还没收集多少资料,题目和大纲已经完成,写到后面的结果只能是削足适履。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问题,则反映出艺术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薄弱的问题,对此问题,就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按科学和理性的方法进行讲授,这早在上个世纪的德国包豪斯大学就已经进行了探索。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在教学上不妨好好研究和利用国外成功的培养模式以合理进行课程设置。此外,艺术类本科生论文写作依然要遵循文科生论文写作的要求,体系规范,逻辑严谨,非艺术感想和散文写作。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也可有意去选修一些人文课程,比如哲学和理工科课程,完善知识结构,丰富认知。

再次是内容。由于毕业论文题目太大和结构繁杂,论文内容自然不实,论述时凑字数,论证自然也无以构成有说服力的逻辑链,因为所有论据不是来源于生活和实践,甚至有学生从网上拷贝、剪贴、拼凑论文。出现论点与论述不符、行文论述不平衡、论证无力等问题。

论文写作要有感而发,发现问题,又有兴趣之后,就要用科学、理性的方法去研究和分析,不能停留在现象表面,要努力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无感而发或为论文而论文的写作,只能是凑字数,论证无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学习艺术的学生来说同样重要。社会生活是艺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手中之竹”是建立在“眼中之竹”和“胸中之竹”的基础上的。北京高校的艺术类学生有着地方院校无法比拟的资源和信息优势,798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首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高校内部艺术馆等艺术类展览集中的地方,都是学生课本学习之外丰富学识、获取灵感的地方。虽不要求学生有一鸣惊人的创新研究,但至少要有感而发,通过论文写作学会和掌握一种理性分析和思考问题的科学认知方法。

艺术类论文篇十九

据4月学校官网显示,中央美术学院教学科研面积共占地495亩,总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其中望京校区占地205亩,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燕郊校区占地205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后沙峪校区占地67亩,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小营校区占地18亩,建筑面积0.6万平方米;下设8个专业分院,有22个本科专业;有各类在校生6425人,其中本科生3464人,硕士研究生1161人,博士研究生213人,留学生215人。

艺术类论文篇二十

对于艺术高校来说,培养艺术人才是一项系统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工作也是如此。艺术专业学生有着相对其他专业学生的特殊性,他们既有着艺术专业学生的群体特征,也有着各自的个体特征。正确把握他们的特点,是做好艺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一)政治理论修养欠缺,思想倾向复杂。

艺术类大学生由于长期集中接受专业教育的影响,普遍缺乏政治热情,政治理论素质十分欠缺,“为艺术而艺术”的职业观,“艺术超越政治”的超然论,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很深的影响。他们中大多数不关心政治甚至厌烦政治的心理;虽然思想活跃,但缺乏深度;热爱专业,但很少关心时事;重视专业技能训练;但轻视文化理论特别是“两课”理论学习。他们大多在思想认识上不太完善,对社会的认识及鉴别力不够,对政治问题缺乏深入的了解,往往把复杂的政治问题看得过于简单,认识上似是而非。这影响到思想道德认识空间和社会公德意识的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往往走向片面化,只局限在自我及周围的有限范围内,对社会关注不够,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往往只认为自己的言行不违背法律的规范即可,忽视了自己对于社会道德建设所承担的义务。有的学生在处理学习和其他活动,包括与人交往时,实惠化、功利化、势利化、庸俗化倾向明显,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充斥着校园不小的市场。

(二)思维上具有求异性,心理上带有逆反性。

艺校类高校的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善于用直观的、鲜明生动的抽象思维去理解和表现客观世界,而回避严谨、精确的抽象逻辑思维。受专业教学和创作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艺术生在对形象、情节、情感、行为的把握和运用,善于求新、求异、求变,善于敏锐捕捉社会和人的内在变化和特征,根据社会的审美标准、受众的审美心理和需求,创作受人欢迎的艺术品。可以说,是艺术实践铸就了艺术高校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富有创新精神的前卫意识和行为习惯,他们遇事想到就做、不拖泥带水、通常不受世俗观念的拘束。但是这种思维上的求异性容易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刻意摹仿所谓艺术大师不修边幅的形象,籍以吸引他人关注或以高傲自居。

(三)思想上具有进取性,认识上带有片面性。

艺术类高校学生大多在中小学时代就接受艺术教育,具有良好的.艺术天赋和创作能力。其中不少学生参加过艺术比赛,获得名次。故而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之心很强烈。然而其往往陷入追求名利的实用主义,对人生的理想目标十分困惑。目标上具有时代性,需求上带有享乐性。艺术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多,对社会现实认识较为深刻。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获得较高的报酬,甚至所学技能已经能打工挣钱,这并非坏事,但因此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容易侵蚀一些学生,使他们表现为情绪化突出,遇事不冷静,思想偏激,不能够辩证地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发展。

(四)学习上态度端正,生活上自由浪漫。

艺术类大学生在学习上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更加务实,讲求实际。他们思想中充满危机感与忧患意识,重视竞争,努力在大学里、社会中完善和发展自己。同时他们的思想也更加实际,重视现实。看重实际能力的培养,趋向务实,树立了讲求实效的品格。他们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努力开拓交际范围,重视社会实践,渴望成才,所以希望自身能够在专业上有所成就,并端正学习态度,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生活上他们更倾向于追求开放、自由、自立、浪漫、“随遇而安”的生活。他们把满足多种自我需要,作为高质量生活的标志之一,在生活方式方面、在表现和满足人的各种欲望方面,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思想顾虑,“敢为天下先”、不畏人言、敢于离经叛道。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也确实特别想得开、很开放,衣着注重性感、生活无拘无束、乐于模仿影视中的浪漫情调等。

二、加强艺术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做好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当前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水平实际,既要肯定他们特点中的长处,又要针对不足,抑制短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坚持正面引导,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势。

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不能单纯的采取严加管理的办法约束学生的行为。管理上应以疏导的方式,与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在工作中应该努力作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注意把握学生心态,注重因人而异,切忌“一刀切”,给学生一定的可以施展才华的空间及创作的时间和空间。

第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念。艺术类高校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把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指向发展专业技能和成就事业方面,同时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形式,促进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爱国主义报告会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大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国家与个人的关系,积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诱导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的形成。

第二,引导和培养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艺术类大学生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要靠外部的教育和他人的帮助,但更需要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艺术类高校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加强其自觉性的培养,而自觉性的养成,又有赖于对学生的自律和自省教育。所谓自律,就是自觉约束、控制自己;自省,即指自觉回忆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二)提高艺术高校教师德育水平,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艺术类具有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能,忽视任何一方都是不正确的,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教育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方面,教师要用自身的知识、能力和道德品质、行为风貌等作为劳动手段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楷模,从而达到教育和感化学生的目的,即所谓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另一方面,教师要始终不渝地把育人工作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感召和感化学生。防止课堂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教育脱节,甚至出现在思想上给学生误导的现象发生。要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艺术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

(三)放大艺术生的“明星效应”,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艺术类的大学生们总体上看是具有开拓性和积极上进的,他们重视个人价值实现,追求自主独立的生活方式,也有符合社会规范的社会公德意识,思维活跃,渴望成功,善于表现,容易成为一个集体中的“明星”。如此,我们便可放大这一效应,采取一些激励式的教育手段,通过组织开展文化讲座、影视评论、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给艺术类学生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的空间,一方面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明星效应”适度的放大,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加强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艺术类学生心理辅导,完善学生心理咨询体系。

艺术类专业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学校的文艺骨干,老师宠爱,同学羡慕,往往使他们自我感觉极好。可是他们进入大学后,以往的那种核心地位和优越感都荡然无存,从而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问题,如心里失衡、经济焦虑、学习焦虑、对艺术的理解偏颇等等,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自我封闭等等。艺术类大学生由于更为昂贵的学费和更为激烈残酷的竞争使他们的反应更为强烈,更容易产生严重的思想偏差。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建立健全学生咨询工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专业学习、心理健康和就业指导三个方面。加大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做好宣传和研究工作,使学生的咨询工作体系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强艺术类学生心理辅导,完善学生心理咨询体系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协调,作好宣传和研究,使工作规范、细致、深入。

(五)搭建学校与家庭和社会德育工作有机协调的平台。

个人品德的形成,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影响。在网络信息时代,艺术院校更应实行开放式教育,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营造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为依托,以家庭为基础的德育环境。这就必须强化德育实践教育环节。德育实践活动是克服学生言行不一,形成良好品德的最好途径。艺术院校的德育实践活动要重点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主动走进社会、走入社区,为地方和社区服务,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节和各种技能大赛,搞好学生社团组织建设,支持学生参与民主管理。

参考文献:

[1]邱光伟,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2]韩延明.塑造大学精神与强化做人教育[j].求实,(4).

[3]赵国英.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j].教资料,,(32).

[4]王长恩.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解析——以江苏高校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6).

艺术类论文篇二十一

3、艺术管理学基本问题研究。

4、艺术设计管理应用研究。

5、艺术管理视野下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

6、新中国艺术管理体制的生成。

7、湖北美术馆艺术管理与营销传播策略研究。

8、艺术管理模式研究。

9、艺术管理中的主客体研究。

10、浅析学校管理的领导艺术。

11、香港艺术团体分类管理体制及经验借鉴分析。

12、“技能?才能?智能”: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

13、基于元理论的音乐表演艺术组织战略管理研究。

14、论艺术中介的管理。

15、公共艺术机制与管理研究。

16、全球化与当代艺术管理。

17、高中艺术生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

18、地铁公共艺术发展与管理机制探析。

19、公共艺术的管理与运营机制研究。

20、鲁迅美术活动及其管理思想研究。

21、从巴黎歌剧院的成功经验试论中国国家大剧院的经营管理。

22、中国民营美术馆现状报告。

23、艺术管理模式研究。

24、美术馆与商业的合作关系研究。

25、艺术产业运营策略研究。

26、现阶段我国民营美术馆运营模式分析。

27、新中国艺术管理体制的生成。

28、艺术管理中的主客体研究。

29、当代文化环境中的上海双年展。

30、艺术品电子商务营销初探。

32、现代项目管理在美术馆运营中的应用研究。

33、论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的本土艺术价值取向。

34、艺术博物馆商店管理。

35、从artnews收藏家排行榜看当代艺术品收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6、我国民营话剧团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37、艺考热的生态分析。

38、公共艺术的管理与运营机制研究。

39、南通港口物流公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40、中小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41、论艺术中介的管理。

42、协同工作方式下的港口智能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43、阿尔弗雷德稨?巴尔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早期建立。

44、与美术游戏。

45、论中国书画市场中的作伪现象。

46、艺术博物馆选址因素研究。

47、冷战背景下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对外传播。

48、建国初期声乐界“土洋之争”研究。

49、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50、当代韩国艺术市场研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41275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