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散文诗(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1:27:05
中秋节散文诗(模板10篇)
时间:2023-11-23 11:27:05     小编:紫薇儿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散文诗篇一

又是一年中秋到。

中秋,怀有一份思念,让人思绪万千。念故人,曾经共度的时光,回首望去,美好又为何如此短暂,或许失去才懂得珍惜,人生本就是一个轮回,不过,我心怀一份信念,那莫非是"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怀有一份憧憬,皓月在夜色的笼罩下显得皎洁而含有灵性,这时举头望明月,双手合十放于胸前,微闭双眼,许下自己最美好的心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每一年的中秋或许都是这样,象征着团圆,哪怕是千山万水的阻隔,人们总将心愿寄托在月亮上,希望月亮相助实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散文诗篇二

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老舍:《四世同堂》

本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帐要紧,月饼尚在其次。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普通称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中秋的意义,在我个人看来,吃月饼之重要殆过于看月亮,而还帐又过于吃月饼,然则我诚犹未免为乡人也。

周作人:《中秋的月亮》

诸位要问我为什么特别介绍今夜月,我大略的可以告诉你们的。我不单为今天是兔儿爷的生日,不单为今天的月球与地球最近,我为的是从我们的远祖起,每年在这一日留下些特别的感情,造成不可磨灭的事实。数千年来古人所瞻望所歌咏的就是这个月,而且这寒热得宜,桂子香飘的时节看这圆月,不是昨天或明天的所能比,也不是上月和下月的所能比的。

徐福熙:《今夜月》

解放以前的中国,富贵人家,寻欢作乐,以多数人的苦难酿成他们的蜜甜。中秋,是他们的佳节,天上的明月,在他们眼中,真是花朵一般。而穷苦无告的人民呢?食无粮,穿无衣,天上清光,只能照出他们的泪痕,使他们叹息、悲伤。别人的天堂,就是他们的地狱,别人的佳节,就是他们难堪的日子。

臧克家:《人好月婵娟》

八月节,天上满月,人间团圆,拜月,供“月光马儿”和“兔儿爷”,虽然似乎是“妈妈经”上的迷信事,但那情调是美好的。传统风俗中,有不少礼数,多少都有一点迷信、神秘、朦胧的色彩,但又不纯粹是迷信的东西,而往往形成千百年来人们生活中一点有情趣的点缀,有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在里面。如端午、中秋等等风俗,似乎应该和纯属迷信的东西区别开来。《帝京景物略》云:“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彻所供,散之家人必遍……女归宁,是日必告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

邓云乡:《长安一片月》

啃完春,啃完夏,/晚归忽闻桂花香。/屈指今夜中秋节,/叫贤妻快来窗前看月亮。/妻说月色果然好,/明晨又该洗衣裳,/不如早上床!

流沙河:《中秋》

中秋节散文诗篇三

好多年过去了,那个中秋令我记忆犹新,她不仅是花花绿绿的,是几个游子在北方相思的中秋,用心情涂抹的中秋。

那一年,四个来自南方和西北的同学聚在北国的海滨浴场,他们是来自陕西的杜军、甘肃的胡业发、福建丁海旺和来自浙江温州的我。那年,我们四人在营口经济开发区海滨浴场过个一个花花绿绿的中秋。

秋天北方的海滨浴场很靡丽,海并不遥远,海风挂在我们的耳边,海滨浴场已没有了夏天热闹的景象,只有海风在敲打着阳光和海浪,轮船在孤独的海浪里匆匆奔走。我们这几个游子准备在海滨浴场中国军事博物馆过一个中秋。在海滨浴场的楼上,我们摆好了桌子,买来了水果等吃的东西,热情的我的同乡送来了一个很大的蛋糕,花花绿绿的蛋糕惹人喜爱。不知道那时的月亮是什么时候升起来,但我知道那时的月亮最圆,最高兴,大海也为我们舞蹈,海风在唱起美丽动听的音乐,这是我人生中最高兴的一个中秋节。

在热闹的中秋节的晚上,我们吃着精美的食品,相互祝愿中秋快乐,西北才子杜军和胡业发都吟诗一首,来自福建的丁海旺也不示弱,不仅亲自做精美的晚餐,还当场做了一首诗歌,供我们品偿。在尽兴中我们喝起北方的红高粱酒,在五十多度的酒精作用下,我们有些飘飘然了,曾有过的忧伤和无奈一扫而光,今晚我们在激扬文字,今晚我们就是快乐的人儿。不知那个“缺德”的同学,开始打蛋糕战,把花花绿绿的蛋糕奶油,往我脸上摸过来,措手不及的我变成了一个小丑,我也不示弱,把他们也摸得花花绿绿,当晚,我们都成了小丑,在长大中秋的快乐。

当晚,我想起在故乡的中秋,我小时侯的中秋,当故乡稻谷飘香,枫叶红于二月花的时候,中秋来了,在我们的等待与喜悦中来了。中秋在家乡也是一个很重要隆重的节日,母亲都要精心准备一番,杀鸡或杀鸭,用板栗炖鸡鸭。吃完了中秋团圆饭后,母亲也分给我们兄弟姐妹一些花生和瓜子,最高兴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分到一个中秋月饼,虽然那时的月饼并不象如今的月饼精彩,有什么蛋黄、水果什锦等馅,是硬硬的芝麻饼,我们舍不得吃掉。当月亮挂上树枝,那手中捂出温度的月饼还舍不得吃掉,用小嘴舔一下,享受中秋的快乐。不知不觉我们抱着月饼进入梦想,母亲把我们抱到床上,第二天醒来,那圆圆的月饼还在床头,真正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在甜蜜着我的童年。

如今,每一个中秋都会如期而来,但再也没有那个在外地花花绿绿中秋和儿时的中秋精彩了,而中秋那是那个中秋,只是中秋中人和心态不同了,前段时间与这几个同学通了电话,他们还为生计而劳碌奔波,说起那次中秋,大家都开心一笑,我们相约什么时候一起再过一个花花绿绿的中秋,回到大海边,回到年轻,激扬文字,涂抹花花绿绿的中秋,让时间停留在这一刻。

中秋节散文诗篇四

撩开欣赏的朦胧

不管是谁

都想站在自己的角度

欣赏这一轮圆圆的意蕴

也许你站在窗台

迎接明月对你微笑

想伸开双手

把她接进自己的窗台

与你共赏中秋的天籁

也许你站在山巅

等待明月向你走来

在你准备相握时

她一个挥手别离

就把你抛在悬崖天边

让你走进孤旅背影

也许你坐进飞机

想到天上撩开面纱

在你掀起盖头时

嫦娥的明眸

为你打开天窗

让你飞入澄净悠扬

也许是田野的馨香

沉醉了我的思想

任由她漂泊到海湾

才打捞起故乡的味道

我把她放生到眼前的池塘

让她慢慢游进故乡的港湾

二o一四年中秋节

中秋节散文诗篇五

蟋蟀声稀,桂香渐浓,说明了岁月的脚步已经迈入了真正的秋天。

又是一年一度的月满中秋时,节日的氛围浓了江南,也浓了我的心海。望着蓝天云中月,细数流年月中水,情不自禁,情不自禁地回眸一眼那岁月深处的时光码头,月光最柔最美的还是在童年的中秋时节。

童年的中秋节,有着记忆里最香的那碗大米饭。前河口原是一个沿海盐碱滩涂之地,一直种植着高粱、玉米等旱作物,到了我七岁那年才开始种植水稻。老队长刻意安排一种叫着珍珠尔的水稻种,虽然相对产量较低,但它成熟得早,赶在中秋节的前几日就金谷飘香,恰恰不迟不早地舞上中秋节那天的餐桌上。无怪有着珍珠的美名,不仅每粒饭晶莹剔透,而且绵甜可口,老远就闻到诱人的香味。也因为我爱上了那碗大米饭,冥冥之中的那双手也把我送进并流连在江南的鱼米之乡。

在家乡港城,自古中秋节就有着团圆节的说法。农事再忙,生产队也会安排一天的休息时间,孩童们又恰逢秋假(那是农村的中小学都有一个十五天的秋季假期),在外地工作的人也早早调休,大包小裹地回家过节。所以,前河口从大清早就会喧闹起来,家家户户都在忙活着。

清淡的早餐一过,主妇们就会烧上一些开水,准备去杀扣在笼子里的大公鸡,围在一起观看的孩童,不失时机地拔下一把自己认为漂亮的鸡毛,去做毽子。家主们总是要到集上去买上几斤猪肉回来,留下一部分做上一碗肥美的红烧肉外,余下的在一阵阵乒乒乓乓的刀砧声里,剁成为肉馅,准备做肉圆和馅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家老宅前后就各有一个水塘,前面的养着鱼,后面的种植着荷藕。二哥拿出炫网,一个圆弧就在鱼塘里溅起了银白的花朵,须臾的功夫,就捞起了数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中秋时分,婆娑的荷叶已经被秋拿走了神韵,七零八落地卷曲在水面,塘水也显得清凉起来,可四哥不怕,举起一瓶云山白酒,咚咚两口,一个猛子潜下去,不一会就摸上一组臂膀粗的荷藕。左邻右舍的人,在笑声中要求再来一猛子,好让他们家的餐桌上也多上一碟下酒菜。

久居灌西盐场的三哥骑车回来了,一下车就慌忙地解下一个鱼篓子,倒出了蠕动的海虾和横行的海蟹,并亲自下厨,烹饪出地地道道海滩味。大哥是一个转业军人,一直在县城工作,他总是不紧不慢地坐上公交车,在中饭前赶到。老五是一个急性子,一大早他就担起水桶,去挑满两大缸水,再拿起斧头锯子,劈上一大推柴火,准备烧饭炒菜之用。只有我和妹妹两个人没有事,蜻蜓一般地一会儿东飞飞,西躲躲,准备着午餐的大快朵颐。

母亲从天一亮就开始忙碌着,菜园中拔起一把葱,砍来几棵菜,剥皮洗净,手上的水气还没有干,就和我两个姐姐一起忙里忙外。一会儿做红烧肉,一会儿做红烧鱼,这两盘菜一般是要首先烧好,然后放在蒸笼里保温。一会儿炸肉,一会儿炸藕饼,说起藕饼吃起来好吃,可做起来远比其它菜费事,首先要选择粗大而又内孔偏细的藕,去除二头不规则的地方,再切成为半公分厚的片,再用刀从中间破开到五分之四的位置,然后塞进肉馅,再放进装着蛋清的容器里浸一下,捞起后还要让外表再沾满生粉,并迅速地放进滚开的油锅里,炸透后又要迅速捞起,摊开存放,一连串的动作,基本上是在须臾之间完成的,只有掌握好火候的人做出的藕饼,才会外酥,中脆,内香。

袅娜的炊烟刚一停下舞步,午餐就开始了。如果有客人在,一般会分为两桌就餐,没有时父亲会直接安排:将两张八仙桌并在一起,一家人总是团聚一桌就餐。酒,是午餐少不了的,而且不会是当地的云山白酒,常常是久负盛名的洋河大曲。一贯谈笑风生的父亲,此时往往是举着酒杯,笑而不语,一会儿看一眼这个,一会儿又望一眼那个,只有我们这些儿女向他敬酒时,他才慌忙地说:“好,好好……”六儿三女,真不知道,父母为我们花费了多少精力!

尽管中午吃得十分丰美,可,家乡一直有着包团圆饼的习俗。午餐一过,母亲还没有喘口气,又开始忙碌起来,刚刚揣完面后,又开始安排三位嫂子剁菜砧肉,然后将它们在和成为馅。一旦面发好,就得迅速去包团圆饼。团圆饼广义上包括了甜馅和咸馅圆形状的饼,而从我们家乡的寓意上讲,只是中秋节晚上用来赏月的那一大八小的糖饼,才能够称为团圆饼。

由于忙碌,中秋节的晚餐,大多是食用一些馅饼和稀米粥,就在家人都在用餐的时候,母亲还独自一人继续在厨房里炕团圆饼。团圆饼的馅就是绵白糖,条件好的人家会兑进一些芝麻糊,包着外面的皮就是发酵过的面,薄薄的,几乎可以看到馅,要保证馅融饼脆,更不能够有缺损,肯定要掌握好灶膛里的火候。所以每到此时,母亲总是打发别人去吃晚饭,小心翼翼地独自操作。

一旦用过晚餐,父亲让我们将八仙桌抬到庭院里,开始了拜月赏月仪式。首先将直径最大的、象征月亮的糖饼放在八仙桌的中间,四周围放着八块小糖饼,取义于众星捧月。然后将园田果树上摘下苹果、柿子、石榴和梨子端来,摆在四个桌面,供奉月神。一家人默默地围坐着,在心里许着愿。一旦玉轮般地月亮爬上树梢时,父亲立即站起来,点上一支烟,去点燃一条长长的鞭炮和八个爆竹。只要有一家的鞭炮响起,瞬间,前河口就会沸腾起来,电光炫目,欢天喜地。

说起月饼,当时应该属于城里人享受的,农村的孩童一般一年就能够见到一次,因此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是一种奢侈品,当时是绝不会立即吃掉它,不仅中秋夜会枕头月饼睡觉,甚至还会收藏数日。就是开始吃了,也会先从背面开始一层一层地剥下吃,因为正面当时都模压着嫦娥或者月兔的图案,只有在外皮吃尽后,才会小心翼翼地拨下一点,含在嘴里,慢慢品味着百果的韵味,味蕾享受后,才开始咀嚼。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第二天的早餐才是真正吃团圆饼的时光,那小的糖饼往往是一人一块,而那大的则是要用刀细心分开的,要做到人人有份,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中秋节散文诗篇六

本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帐要紧,月饼尚在其次。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普通称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中秋的意义,在我个人看来,吃月饼之重要殆过于看月亮,而还帐又过于吃月饼,然则我诚犹未免为乡人也。

诸位要问我为什么特别介绍今夜月,我大略的可以告诉你们的。我不单为今天是兔儿爷的生日,不单为今天的月球与地球最近,我为的是从我们的远祖起,每年在这一日留下些特别的感情,造成不可磨灭的事实。数千年来古人所瞻望所歌咏的就是这个月,而且这寒热得宜,桂子香飘的时节看这圆月,不是昨天或明天的所能比,也不是上月和下月的所能比的。

中秋节散文诗篇七

每一个佳节都充满欢乐;每一个都充满期待;每一个季节都充满魅力;每一个中秋都充满团圆的热泪!

此时何挂心头重石,何须多次思人间愁苦,只愿置身于幸福与情亲之间,无忧,享受天伦之乐,此生何求什么。在何时,在何地,哪能缺少这中秋佳节,与亲人共拥抱!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今日,家人团聚在此,皎洁的月光洒向这个节日,马路上人声鼎沸,广场四周每一个灯塔托着明亮的色彩,月饼的贩卖人高声呼喊。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脸上洋溢着笑意,高兴得说到:儿子回来了,一家人终于可以团圆了。说罢又笑笑精心挑选着月饼,沧桑的手上,可见她受了多少苦,才盼来这天的团聚。我慢慢地走,细细地想,手里端着满满的幸福走回家。我望着天空上的星星,呆呆的笑了。我推开家门,一阵温馨的暖气向我扑面而来。

夜晚,星空洒遍,每一个闪烁的光芒,都充满温馨。一家人坐在月下,坐在屋子中,谈笑风声,吃着甜美的月饼,唠唠家常,问问身体,聊聊喜悦,谈谈学习。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音声,每一份迫切的心情。都被美好所冲破,人世间的烦恼,都被这一切的慰问所打动。我不由的忘记平日的负担,充分的和伙伴们,玩耍。月的美,不及一家的情意,也许正真让家人高兴的是不是中秋,而是见面的喜悦。

以前一家人总是分割与不同的区域,探望的时间也及少,不管是什么节日,有时勉勉强强地通话安慰,可见不到的温暖面孔也不足以表达爱,见一面真好不容易。一天的光阴不能抚平几年的时间差距,只因在这佳节能想念,能团聚,也许中秋是远在他乡的儿女要感谢的一个节日,我也有时把它看做一个,说不出名字的天使,在中秋的夜空上洒下团聚的光芒!

遗憾的是舅舅没有回家,可能是工作繁忙的原因,不知道他一个人怎么样,在中秋没有返回真可惜,月明回来一家人多好啊。我责备起来。夜晚,我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看着电视节目,想起工作的明星们,连中秋的到来也不知道,生命中只有工作二字,无论在忙,也要看看自己最亲的人啊。钱,毕竟是身外之物,毕竟不能与亲情相提并论。

我躺在床上细细地想,回味着这天的欢乐与温馨!

中秋节散文诗篇八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也是祭祀月亮的日子,它不仅象征团圆,更体现了一个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封建社会中难得的没有宗教色彩的节日,同时也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

关于月亮的故事很多,最让人耳熟能详的恐怕就是嫦娥奔月了。在人们印象中桂花树下是嫦娥和玉兔,还有吴刚。其实远古还有一种说法,相传弈在射日之后,王母娘娘赏他一颗不老丸,岂料被嫦娥偷了去,嫦娥向巫师有黄占卜,询问自己的命运,有黄说她的命运很好,子孙繁多,于是她就飞奔到月亮,谁知渐渐变成了蟾蜍的样子,所谓的子孙繁多不过是她产下的卵而已。

也有的神话说,嫦娥并没有变成蟾蜍,她只是孤单地居住在月宫,而陪伴她的只有一只在桂树下捣药的兔子,我们看到月圆时里面影影绰绰的阴影就是传说中的桂树,因而唐代诗人杜甫有诗曰:“砍去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中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对吃都是非常讲究的,中秋节更不例外。良辰美景,轻歌曼舞的雅兴,觥筹交错之际是免不了要吃点东西的,这便有了月饼。月饼源于宋代,那时也只是官宦之家和富商巨贾的奢侈品,直到明代,才逐渐普及到民间,到了今天更是普天之下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食品了,吃月饼也成了中秋节一道亮丽的风景。

时至今日,祭祀月亮的活动渐渐变成了亲人团聚的节日。每到这一天,人们再忙也要停下手中的活计,家眷老小聚到一起,摆上瓜果月饼,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赏月聊天。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有一些人为了国家和事业不能回家团聚,思乡心切的游子们也只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行”了,孤杯问盏,默默品尝思乡的苦楚,借助圆月给远在家乡的亲人捎去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中秋月圆之时,是每个人慰藉心灵的港湾,看着月儿圆圆满满,祈祷诸事圆圆满满,人生圆圆满满。

中秋节散文诗篇九

窗外的天,阴沉郁闷,独坐斗室的我,此刻的心境,很是受它的引诱,更加郁闷,忧心忡忡……屋角的苹果、葡萄、蜜猴桃,还有包装精美的中秋月饼,传递着节日的信息,同时也释放着诱人香气。然而,此刻的我却无欲、无味……望望窗外阴郁的天色,在看昏暗的路灯下,稀疏的路人,想必都在和亲人们团聚着吧。再回读自己若大的一个华屋,只有自身弄出的响动,并无节日的欢悦。

过往的经年,国人的传统是,父母在哪里,家和根就在那里。每每逢节遇事,任凭奔途曲折、都会亡命般的归家,就为,一声问候和会心的笑脸。乡愁在一封封书信中传递,温暖在一方包裹中表达。浓浓的中国国人之情意,升手可触、放眼可视。

时代的飞速变迁,地球的两个端点,一日可及。海陆空的交通工具,把人类载入了时速隧道。国人几千年传承的,家的观念,遭遇到前无借鉴的冲击。发达的通讯和视频系通,让古老的鸿雁传情、驿马送音,下岗了。带给世人的方便,是尘世更为纷繁、人情却愈加疏远。让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子。可是,电话和视频传输的只是遥不可及的音讯,缺憾了当面的人味、耳濡目染温馨。便洁的交通工具,虽然缩短了地域之间的距离,却在无形之中,拉长了人与人之间,心灵勾通的距离。

人,本来就是有情有欲,有个性行为的动物。千百年来,无论是亲情、友情和人爱之情,都是靠相识相敬、相栖相行,相互感触来传情达意的。久别和远居,自然就成了情变的祸首。正因如此,华夏大地的豪杰、先圣,途经遥远悠长的岁月的洗历,留于后世的,四事八节、年头关尾,均当以团结亲情,维系仁爱、稳定人心为目的而设立的吧。

夜,已子时。陈仓的苍穹,今夜无中秋之月!

中秋节散文诗篇十

中秋。

其实个人来说不喜欢秋季,因为总觉得的秋季大概就是“万木萧条”之景。对于中秋这个节日也没有太多的好感。

后来离了家才知道什么是最牵挂的,什么是最有诗意的,什么是最伤感的。

起舞弄清影,何曾在人间?

家中有一座故居,称得上是祖宅吧,遗世的美人一样冷冷的,这几年才热闹了起来,那是一座有着古典风格楼阁吧,朱红色的门印出了岁月的痕迹。门前有一条弯弯延延的的小路,爷爷闲暇时便打理着种上一丛丛的兰花,末了,还给院子里移植了一颗繁茂的桂树。显得顿时充满牵挂起来,与这小路朝夕相伴的是一条亮盈盈的溪流。奶奶信佛,总念叨着良善,看不惯杀生,有一次看见几个顽皮的孩子折磨着一尾金鱼心疼的整宿整宿睡不着觉。爷爷便悄悄的从花鸟市场买回了二十多条的红鲤放生在了小溪里,这件事才罢了。

我踏着这条曲折的小路。路两边花的影子绕着月亮氲出浅浅的时光,月弥出丝质的纱,笼着思念的家。亮晶晶的小溪汩汩的流里面好像有着破碎的月光,互相依恋着不忍离去。

“吱—呀—”

推开红色的门,爷爷挖出了埋在地下很久的桂花酿嗅着酒的香好想回到以前的旧时光。

奶奶在桂树下摆上了藤椅衬着月看上去是那么回事儿。

皓月当空。

金桂瞒着时间偷得半日得闲,枕着溪流伴着月光。

当醉中秋。

今夕何夕,遇此良宵。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36554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