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调查报告范文(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0:40:12
父母调查报告范文(22篇)
时间:2023-11-23 10:40:12     小编:紫衣梦

报告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最后,及时进行反馈和修订,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完整性。如果你需要进一步了解报告的写作技巧和要点,请参考以下范文。

父母调查报告篇一

一引言。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生产力不断提高,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而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竞争力越来越成为世界的焦点。

为了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不断提升人民的素质,想要打造成一个人才强国,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不断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素质。而教师,则担任了一个教人育人的角色在这其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所以,在这次调查报告中,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并对其进行调查和分析。

二职业简介。

教师,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三职业概况。

(一)职业的需求的供给情况:

据了解,在当今社会,中小学的教师需求与供给以及基本达到平,已经趋于饱和;高等教育,如高中,大学的教师资源也十分充分;而学前教育的教师需求非常大,供小于求,教师资源严重供应不足,从而导致了许多儿童无法上学前班的情况。

(二)职业待遇与发展:

1、待遇:

据悉,在2011年的两会已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出台了关于教师的一条政策:“实行县(市)域内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以及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温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教师工资时说到这样一条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可见,教师的工资日益增长,前景十分可观。

根据我调查的一位教师所说,现在教师的工资在社会上可以说是中等水平,工资也逐渐增长,现在与事业编制的工资相近。从一开始从事教师职业的300多,再到1000多,2000多,现在一年已有7,8万,而新教师每月也有4,5千,十分稳定。

2、发展:

1、教师转业比例低,基本稳定;

2、教师在职业成长的培训上有很大的需求,在继续教育与学习中会面临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四工作描述。

一工作目标:

1、成为名特优教师,在自己的领域上有所发展。

2、树立专业理想、培养专业情操,提高专业心理素质。

3、提高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素质。

4、提高学科与专业领域的学术素养。

5、掌握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

(二)工作职责:

培育学生,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培养优秀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工作任务:

1.在教学方面:

每一天:完成一天的教学任务;

每一学期:完成其教学目标,尽可能实现自己定的教学目标。

2.在育人方面:

以身作则,用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培育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考核指标:

1在教学上:

1)每一学期的考试的教学成绩考核;

3教科研考核,例如:科研立项,调研等;

4学生等对教师的评价,即民意组测评。

2岗位素质要求:

1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掌握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2至少为大学本科文凭,高等教育的文凭要求更高,依情况而定;

3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具备的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

4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具有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程度要求。

五岗位规范。

(一)岗位职责:

根据学科特点,认真钻研新课标,把握学生实际,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熟练地制作、运用课件坚持用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培育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培育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二)上岗条件:

1思想品德条件:

热爱祖国和职业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学历及技能条件:

3教育教学能力条件。

1身体条件: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2普通话水平:

拥有普通话等级证书,能准确、清晰地使用普通话授课。

3职业教育理论相关课程学习要求:

非统招本科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申请认定教师上岗资格,要经过职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生产实习教学法(实习指导教师和一体化教师要求)等课程培训,并经考试成绩合格。

父母调查报告篇二

高考结束,众人等待的是放榜日,更令人期待的是每个省高考“状元”的亮相。今天,中国校友会网通过羊城晚报全国独家发布《2015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剖析195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的去向和职业分布。

据悉,这是艾瑞深研究院连续第9年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共追踪到1952年-20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原始分“状元”(裸分“状元”)、加分“状元”和复读“状元”高达3000多人。报告显示,高考“状元”在学术研究领域成就较高,但经商和从政不是高考“状元”所长。高考“状元”成才率大大低于社会预期。此外,由于现行高考模式“偏爱”女性,去年男“状元”比例创7年新低。

a香港高校吸引力下降。

高考“状元”最爱到内地或香港地区的哪些大学?报告显示,从1977年-年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北京大学最受全国高考“状元”青睐,就读“状元”有784人;清华大学屈居第2,有618人;两校共录取了1400多名高考“状元”,占总数的80.62%,可见两校拥有两岸四地其他名牌大学望尘莫及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另外,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大学位列第三、四、五名。37年间,广东的中山大学共吸引了11名高考“状元”就读,位列第九。

根据记者统计,北京是最受高考“状元”青睐的地区,37年间共吸引了1469名“状元”。其次是香港,共吸引72人;上海位列第三,共吸引64名“状元”;广东吸引11名高考“状元”位列第五。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省,虽然该省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东部沿海省份,但由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该省,安徽成功吸引了53名“状元”位列第四。

艾瑞深研究院名誉院长蒋国华教授指出,令人遗憾的是,享有中国科学技术最高学府美誉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在2014年全国首次本科生招生中,未能实现高考“状元”的零突破,这与国科大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相符。他指出,需要大力借鉴学习北大清华的高考招生宣传策略,强化面向优质考生的招生推广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2005-2014年的十年间,香港大学等港校对全国“省级状元”的吸引力持续下降,录取省级“状元”人数逐年下降。2014年港校仅录取两名省级“状元”,沦为中国名牌大学省级高考“状元”争夺战中的配角。香港高校开始退守二线阵地争夺地市级“状元”,录取的高分考生大多是地级城市的“市状元”,可以说港校基本上已经退出内地高考最优秀生源的争夺。比如,港校录取的4名省级“状元”中,辽宁文科“状元”刘丁宁从港大退学复读,2014年再次赢得省高考“状元”考入北京大学。

b工商管理专业最受青睐。

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哪些学校的哪些本科专业?报告显示,从2000-2014年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最受全国高考“状元”青睐,选择攻读的“状元”人数最多达到284人,同样是北大的经济学专业则以242人屈居第二。北大这两个专业的选读“状元”合计至少有520人,占这一时期“状元”总数的46.10%,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蒋国华指出,“哪个专业最受中国高考‘状元’青睐”体现了本科专业在最优秀考生心目中的地位,反映了一所大学本科专业的社会声誉和核心竞争力,是检验一个专业是否为中国最热门专业、中国最具竞争力专业的重要标志。

据介绍,对比上榜专业热度和职业薪酬收入发现,以来全国高考“状元”就读专业基本上是目前社会公认的最具竞争力、最赚钱的热门专业。其中,管理学、工学和经济学门类专业最受“状元”青睐,占“状元”总数68.63%。选择攻读管理学专业高考“状元”人数高居各学科门类首位。相对而言,比较冷门、学业比较艰苦、未来职业薪酬期望较低的历史学、教育学、哲学、文学、医学等专业较少有“状元”问津。

c“状元”大多从事高薪行业。

报告显示,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完成大学本科学业后,选择在国内就业或创业的人数比较少,大多数选择出国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美国、新加坡、英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是“状元”的留学首选。

从职业分布和收入来看,“状元”就业的行业领域分布较为广泛;经济收入和职业地位较高,大多从事“高薪职业”,多属于各行业白领或金领阶层。从职业成就来看,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非“状元”群体的.平均水平。蒋国华教授表示,社会对高考“状元”的职业预期水平不能与非“状元”群体相提并论,但是,高考“状元”进入职场后,成为出类拔萃的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偏少,就此而言,高考“状元”成才率大大低于社会预期。

据介绍,为了对比分析1952年以来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状况,艾瑞深中国大学研究团队对两万名我国政商学界的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和杰出人才进行筛查,其中包括杰出政要、亿万富豪企业家、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千人学者、长江学者及和杰出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等。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学术研究领域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最高,共有数十位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艾瑞深研究院首席专家蔡言厚教授指出,与学界“状元”相比,经商和从政不是高考“状元”所长;在商界打拼的“状元”中,出现了千万富翁和亿万企业家,但至今无人登上胡润、福布斯、新财富等全球富豪榜和中国富豪榜。在政界中,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相对普通,出现市长和局长级人物,但未出现省部级以上官员。相比而言,文学、传媒、法律、证券、金融等专业技术领域,高考“状元”的职业成就较高,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频现。

d“状元”日渐“阴盛阳衰”

高考“状元”的男女比例如何?报告显示,从2000-2014年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还有个特别的现象,那就是“巾帼”压倒“须眉”。总体来看,女“状元”约占比52.65%,男“状元”占比47.35%。

蒋国华表示,对比1999年之前的全国“状元”性别比例,现今高考男女“状元”比例开始逆转,“阴盛阳衰”持续增强,男性高考竞争力下降。在2014年全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男“状元”占比比20下降4.69个百分点,下降至40.43%;而女“状元”比例上涨至59.57%,女性在全国高考中优势地位更加突出。目前全国高考“状元”出现暂时的“阴盛阳衰”现象依然值得重视。

有专家指出,这个现象说明,在中国女性不仅有学上,而且能上好学,更多女性开始分享优质高等教育的发展成果,女子教育进步快成效好;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女性与男性相比在智商、情商等方面差距不明显,在学业、职业等方面有与男性相等的成功机会。

不过,蔡言厚教授指出,全国高考男女“状元”比例失衡,这与目前社会各类杰出人才中男性占绝对优势的状况呈现“倒挂”之态。现行高考模式“偏爱”女性,女性在语言应用、细心程度和记忆准确性等方面相比男生而言更具有优势,而目前的高考必考科目设置中的语文、英语属于语言类考试,考题内容更多侧重于细心程度和记忆准确性等的测试,这些更利于女生潜力的发挥。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对高考形式、高考科目和高考内容等进行综合性、系统性、渐进性改革。

高考“状元”最爱去哪些省份。

北京1469人。

上海64人。

安徽53人。

广东11人。

香港72人。

哪些高校最受高考“状元”青睐。

北京大学784人。

清华大学618人。

复旦大学55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3人。

香港大学48人。

中山大学(第9)11人。

38年培养23名省“状元”

华师附中全国第三。

中国哪所顶尖中学盛产高考“状元”?报告显示,从1977年-2014年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培养了其中38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高考‘状元’摇篮”;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有28人成为高考“状元”,名列第二;广东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海南中学各培养23名“状元”,并列第三。调查发现,全国培养高考“状元”10人以上中学有30所。

蒋国华分析,县级中学难觅高考“状元”的踪影,凸显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上榜中学绝大部分都是各地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的省属或省内经济实力较强的地级市重点中学,拥有较丰富的行政资源、教育资源、学生资源和社会资源。相对而言,办学历史短、优秀学生少、拔尖师资缺、校园文化弱、办学资源差的普通市县区中学在与这些名牌“状元校”的全面比拼中明显处于弱势。特别一提的是,有“超级高考工厂”之称的衡水中学培养的“状元”并不是最多的。曾经被誉为中国高中教育“神话”的黄冈中学1977-2014年仅培养5名“状元”,列全国第76位。

蔡言厚指出,整体而言,除4个直辖市外,2000年以来,全国各地区高考“状元”大多出自各省市自治区的首府或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上榜学校集中的城市在基础教育资源方面办学优势明显,拥有较丰富的行政资源、教育资源、学生资源和社会资源,著名中学云集。

父母调查报告篇三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样尽孝道。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外安其身”。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不能从心里尊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在这个日新月异,进步神速的社会,人们容易蔑视老人的阅历和经验,轻视老人的社会地位。

“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

《论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没有对父母尽过孝道呢,是一句亲切地问候?还是一次关怀的行动?孝顺父母,不仅要外安其身,更重要的是要内安其心。如果我们真的孝顺父母,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不要等到明天。

二、城镇和农村是如何对待“孝”?

中国城市孝心调查:国内曾有过在孝道实践方面,该调查涉及了晚辈对长者行为的六个层面,包括:照顾长者、经济上援助长者、尊敬长者、服从长者、关注长者的爱恶、不时慰问长者。

整体来看,中国人的孝道表现差强人意,其中最好之行为为尊敬长者,最差的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科学系教授,在正在香港召开的“全球华人孝亲敬老研讨会”上,公布了一份《老、中、青三代在xx、南京、xx、广州、厦门、西安、香港的孝道实践研究》报告。

当研究人员把不同城市的背景加以统计学的调整后,显示出xx样本对父母的孝道实践分值最高,xx样本分值最低,而香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一项分值最高。

分析认为,道德教育对当地的孝道有明显影响,并以此解释为何xx、南京孝道实践水平较高,且传统多代家庭较为普遍;反之,亦看出xx、广州及香港道德教育相对薄弱。

进一步变量分析显示:中年人的孝道实践较多,因为他(她)们多有年迈的父母健在,社会经历促使其有更丰富的孝道实践技巧。

说起孝敬父母,可能有时候农村出来的孩子比城里长大的孩子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许是他们的童年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尽早的就体会生活的艰难,也许是因为在纯朴简单的环境中,更能让他们感悟真情,总之,他们热爱土地,并且格外的懂得感恩。

城市的孩子大多从小依赖感就很强,他们被溺爱、娇惯得太多。和农村相比,家庭环境的优越没有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像温室的花,被呵护着安逸的长大。大小的场面他们都见识过,繁华中的都市杂烩他们都谙熟相比之下,感恩对于他们来讲,会略显陌生。

三、如何尽到孝?大学生们的理解,父母的期望。

我们大学生们理解:我们家是严父慈母,我对父亲非常尊重,但毕竟是两代人,也难事事让他们如意。下学期就要毕业了,父母希望我能留在他们身边,我却想出去闯一闯。在外面虽能挣多些钱,却又不一定能满足父母。这真是一种矛盾。父母更需要心理安慰,希望能常常见到儿女,享受天伦之乐。不管将来工作怎样,我都会尽力让父母称心如意。

孝敬父母经济上一定要有所体现。我父母是农民,将来年纪大了不能种地,就没有生活来源了。现在对父母只能是回家时多陪陪他们,特别是过节时一块看看电视,聊聊天,他们就很高兴。在家里我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母亲从小教育我要争气,每次回家我都不忘给她带点礼物,她虽然嘴上说不用,可心里挺高兴。将来自己工作了,经济上一定要多替父母分担些。

我认为经济方面很重要。上学给家里造成很大负担,兄弟姐妹中我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多,将来也应该负最大的责任,特别是对父母经济上一定要保证。农村一个村考上大学的很少,自己考上了大学给家里树立了地位,将来能否出人头地,关系到父母和家族的声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父母眼里这才是最大的孝顺。现在我觉得责任心很重,压力也很大。父母很辛苦,回家后自己跟家里人一样,干农活、做饭、洗衣服、挖土,样样都做。

自从上大学以来,跟父母的交流少了,对家、对父母的感觉逐渐淡了,以前写信一次写几页纸,现在一页也写不满。因为学校里的事比较多,去年放假就没回家。曾经看过一幅漫画,大意是说孤独是对老人的最大伤害,我看了以后感觉很内疚。

现在讲孝敬父母,只能是精神上的,也就是父母的生日、节假日打电话问候一下;假期早回家,多陪陪父母,跟他们聊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济上不可能给予他们。将来工作不在父母身边,回家机会少,要多跟父母通通电话,尽量回家看望他们。如果有条件,与父母共住是很好的尽孝心的机会。

我觉得“孝敬”就是尽量与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你记着他们,至于经济上的东西倒在其次。我父母现在都还在工作,老是问我需要赞助不,所以,再给钱似乎有点假惺惺的,还不如多打几个电话。我的表示主要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一个人在外地过得挺好,让他们互相照顾,别牵挂我。我有时回家给家里添置一些小东西,记得那次我买了一块厚塑料桌布,妈高兴得要命,说儿子懂事了,会给家里买东西了,并将它拿到邻居家去炫耀了好久。那是我第一次给家里买东西,后来,想到妈那么高兴,我就每次都注意家里缺什么,然后带回去。

父母的。期望:最大的希望是孩子学习好,能独立,有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孩子能自立于社会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父母对子女全身心地投入,当然希望孩子能以关心回报,不过也没有太多的要求。现在孩子还小,能帮我拿拿东西,累时捶捶背,感觉就很满足。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能与子女在思想上不断沟通,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能够统一。我们生活不成问题,更渴望亲情,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生病时子女能关照关照,有不能做的事帮帮忙。老人怕寂寞,子女多与我们聊聊天、说说知心话。希望子女理解、尊重我们的意见。以顺为孝的传统总的来说还是有道理的,不是原则问题儿女可以让步,尽量让老人高兴。老人有自己的脾气,作子女的要尊重他们。儿女在成长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父母都原谅了,父母也可能犯错误,有想不周到的地方,或者有什么差错,儿女也要原谅。

孩子现在好好学习,长大能出人头地,就算孝敬。我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做生意做得很辛苦,就是为了孩子。

我们有保险,生活没有问题,宁愿孩子将来远走高飞,也不愿她守在眼前下岗。父母抚养孩子是为了了自己的心愿,期望他们将来能自立,能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将来孩子能做到这一点,自然就会对父母好,父母也就什么都有了。

父母调查报告篇四

自1月15日起,在寒假期间开展了一次“孝敬父母”实践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现将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内容。

自1月15日起开展“孝敬父母”实践活动。每天清晨起来后,多数同学就开始打扫每个房间,保证家中干干净净,衣物整洁。不只如此,一般上午打扫完卫生以后,还会看看冰箱里有什么菜,觉得有必要时,就会去超市逛逛,买买家里人喜欢吃的菜。待到夕阳西下,会帮妈妈一起做饭,淘米、洗菜,偶尔也会小露一手,让父母尝尝自己的手艺。虽然仅仅一个假期的时间,但让同学们懂得任何事都有其适合的节奏,按照这种节奏,才能事半功倍将其完成,否则,只能是徒劳,做家务亦是如此。

二、理性思考。

通过寒假期间开展的“孝敬父母”实践活动,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父母养育儿女的辛苦。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花去了多少心血与汗水。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父母为自己的儿女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儿女的人生。

帮父母做家务只是尽孝的一种表达方式,不能只思不做也不能只做不思。父母养育儿女这么多年,儿女要懂得报恩。至少自己心里应该心存感恩,体会到父母的苦衷,不让他们为儿女担心。

想到哪里就要做到哪里,小到帮他们做些家务,大到当父母老时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因为父母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不顾一切去帮助儿女的人。

尽孝不是别人让你去做,而是发自内心的感谢没有任何虚假的东西。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儿女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你是否记得在父母生日时送上祝福,是否在父母劳累时送上一杯暖茶,是否在父母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感恩需要用心去体会,用行动去表达。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感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三、问题建议。

还有个别同学并没有按要求去做,仍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整天沉迷于电脑。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作为一名初中生,不能躲在父母怀里只管玩耍了,应该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感激他们这么多年来为儿女的付出。你们将来要走入社会,不会再有父母这样全心全意去扶持你的人,你们需要独立生活的能力,做家务不仅是对一个小家的整理,也是对自己心灵港湾的修整,让自己有一份安逸、舒心的空间。在假期空闲的时间多做家务,多为父母分担一些,为家庭略尽薄力,给父母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时的闲适,更是一份欣慰,一种付出后收获的欣慰。所以,作为一名初中生,请自觉为家庭出一份力!

父母调查报告篇五

第1章调查内容。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主要针对1977—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的就读大学及专业和职业状况等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2、高考状元就读高校情况。

第2章调查对象。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的调查对象为1977—19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文理科状元的职业状况,其中港澳台等地区不在统计之内。

第3章调查方法。

考虑到调查的科学性、可行性和调查对象的准确性,调查团队采用了“逐一采集并多次核对样本”调查方法。

第4章调查实施。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的调查与统计工作从20xx年1月1日开始,至20xx年6月30日结束。在调查实施过程中,“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配备调查人员和核实人员,对调查数据进行100%的审核,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考虑到调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次调查对调查对象以逐一进行采集并多次核对方式进行。

第5章数据来源。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的调查数据主要通过有关新闻报道、网络媒体、高校网站、中学网站和杂志书籍等渠道获取。由于在数据的调查过程中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本报告的调查数据可能存在疏漏之处,对于那些无法获取调查数据的调查对象,基于宁缺勿滥的原则,本次报告暂不统计,等获取确切数据再纳入调查报告中。

第二部分调查结果。

第5章高考状元基本情况。

高考状元毕业后大多“销声匿迹”,仅十分之一状元职业“有案可查”调查显示,1977—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可统计到的高考状元有350多人,约占1977—1998年高考状元总数的25%。其中理科状元190多人,文科状元160多人。本次调查到的350多名高考状元主要分布在除新疆、西藏等以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调查到的状元人数较多省份是江西、湖北、河北、广东、云南、陕西、广西、山西、山东、江苏等省市,各地区调查到状元人数均在15人以上。1977至1998年的22年间,每年调查到高考状元人数均在5人以上。

由于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后普遍实行文理分科考试,所以按理说1977—1998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状元应该有1300多人。而本次仅统计到了350多名高考状元,其中能统计到其职业状况的有130多人,约占1977—1998年全部状元总数的十分之一。大部分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都“销声匿迹”,高考状元毕业后“能见度”偏低与现今高考状元“高曝光率”形成鲜明对比。

调查工作困难重重四大原因造成高考状元职业“无据可考”

为了让公众较为全面了解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课题组尽最大努力去获取1977—1998年高考状元的资料,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调查工作困难重重,仅调查到350多名高考状元的信息,无法获取更多高考状元的资料。1977—1998年间能统计到的高考状元非常有限,大部分高考状元是“无案可查”,而能调查到职业状况的高考状元更是“少得可怜”,90%左右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无据可考”。

导致高考状元“无据可查”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一、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后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我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实行禁止炒作状元政策,导致这个时期关于高考状元的报道和资料非常少。其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水平低,很多培养出状元的中学都没有保留完整的高考状元资料,大学也如此。其三,大部分高考状元走向社会以后,没有做出引起社会关注的成就,而无法让公众了解高考状元的毕业后的状况。其四、部分高考状元已经留学并定居海外。其五、部分高考状元不愿意在媒体上公开毕业求学和工作等情况。

在我国1977—1998年可以统计到的350多名高考状元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状元约占64%,女状元约占36%。1977—1998年可以调查到的高考文科和理科状元中,男状元均多于女状元,可以说这个时期我国高考状元呈现出“阳盛阴衰”的局面。其中理科状元中,男状元占绝对优势,约占73%,女状元约占27%,女状元不到状元总数的三分之一。文科状元中,男状元仍占优势,约占53%,女状元约占47%,女状元勉强与男状元“平分天下”。

第6章高考状元就读大学与专业。

6。1高考状元就读大学。

北大清华成高考状元首选,中科大复旦大学表现不俗。

调查显示,在我国1977—1998年可统计到的350多名高考状元中,可统计到其就读大学的有190多人,约占总数的55%左右。从表6。1。1可知,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高考状元最多,有85人,位居第一,具有明显的优势。选择清华大学就读的状元有46人,位居第二,其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高考状元合计约占总数的70%左右。选择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的状元有16人,位居第三名。选择就读复旦大学状元8人,位居第四名。选择就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6名状元就读,列第五名。位居前十的其他高校依次是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和武汉大学等。

可知,1977—1998年高考理科状元选择就读清华大学最多,有46人,其次是北京大学有22人,位居第二,中国科技大学有16人,位居第三。其次是复旦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从表6。1。3可知,1977—1998年高考文科状元选择就读北京大学最多,有63人,其次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6人,位居第二,复旦大学有5人,位居第三,其次是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等高校。由此可见,北大无愧为我国“文科重镇”,清华无愧于“理工摇篮”。

北大清华等堪与港校“一较高下”,“状元争夺战”将改变一流大学格局对比“1977—1998年”和“—”两个时期调查到的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来看,1977—1998年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相对分散,而1999—20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非常集中。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一直深受高考状元的青睐,是高考状元的首选高校,而其他高校在不同时期情况则不同,如中国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南京大学等1977—1998年是高考状元报考人数较多的高校,最近几年则少有状元问津。特别是香港高校纳入内地统一招生后,部分高校在状元心目中的地位已基本上被香港高校所取代,而与此同时,香港高校也对北大、清华发起冲击。相对来说,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则表现比较稳定,不同时期均有一定数量的高考状元选择报考。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很多,国家政策、学校发展、录取方式和社会需求等都是影响高校对考生吸引力的主要方面。其一,由于国家对各大学的重新定位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有的大学在社会上的声誉有所降低,名校效应日益凸现,“名校情结”主宰了高考状元的行为。其二,“考前报志愿”导致了接受高考状元高校的多样化。1977—1998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采用“考前报志愿”的方式,对具备相当实力且对自身充满信心的考生来说,大都会选择自己心仪的高校和专业。而部分没有过高“奢望”的高考状元,在高校和专业的选择上则会保守些,因而没有被国内一流名牌大学录取。其三,香港高校进入内地招生造成的“银弹效应”。香港高校纳入内地统一招生后,特别是港校采用“高额奖学金”政策后,北大清华等顶尖一流名校尚能凭借近百年声誉与实力经受港校冲击,国内其他一般一流高校面对港校的高考状元“银弹攻势”几乎“全军覆没”,部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深受状元青睐的高校则最近几年则基本无状元问津,风光不再。其四,高校所在地域和专业设置情况直接影响了高考状元对报考学校的选择。由此可见,近年来越演越烈的“高考状元争夺战”正在对中国高校重新“洗牌”,“状元归属”正在成为衡量大学综合实力的“风向标”,实力减弱的大学逐渐淡出高考状元的视线,实力崛起的高校逐渐受到高考状元的追捧,“状元之争”最终势必逐渐改变中国一流大学的格局。

在我国1977—1998年可以统计到的350多名高考状元中,可调查到就读大学专业的情况有150多人,约占总数的44%左右。在调查到就读大学专业情况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考状元最多,有38人,选择就读法学的有15人,位居第二,选择就读物理的有13人,位居第三。位居前10名的其他专业是计算机、生命科学、土木建筑、中文、自动化、电子工程、外语等,可以看出这个时期高考状元专业选择明显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理科状元最钟情物理,经管成文科状元最爱。

调查显示,在调查到的1977—1998年150多名高考状元中,理科状元选择就读最多十大专业是:物理、计算机、土木建筑、生命科学、自动化、电子工程、数学、经济管理、医学、化学等。文科状元选择就读最多的十大专业是:经济管理、法学、中文、新闻、外语、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哲学、历史、心理学、外交学、社会学、考古、教育学等。相对而言,这个时期的高考状元的专业选择理性更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较多考虑的是专业的预期贡献而非个人的预期受益,与当代高考状元纷纷选择热门专业形成鲜明对比,这与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相一致的。

设立“国家奖学金”吸引状元等高分考生报考国家急需专业。

对比1977—1998年和1999—年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专业情况,我们发现,如今高考状元纷纷选择热门专业是与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相一致的,对于他们的这种行为无可指责;要反思的是政府。既然高考状元不愿报考能源、交通、环保、国防等国家急需发展的专业和重要传统的基础专业,那我们政府为什么不利用市场经济这个宏观调控手段来进行调控呢?为什么不设立一个国家的奖学金呢?奖励、鼓励那些高分考生去报考那些事关国计民生的传统基础专业,如医学、天文、工程类专业,特别是工程类中的航空航天、精密仪器、材料等专业,我们国家所需要的专业。你到那里去,政府就给你奖励。建议政府将“国家级人才培养计划”的重心下移至本科生层次,设立“国家奖学金”吸引优秀的高中生报考能源、交通、环保、国防等国家急需发展的专业和重要传统的基础专业。具体做法可参考长江学者评选办法,每年招生前,对外公布当年设立的“国家奖学金”高校、专业名单和评选办法。不仅如此,高校等相关单位还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研究和工作条件。

高考状元大学期间学习能力突出,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毕业首选。

调查显示,在我国1977—1998年可以统计到的350多名高考状元中,可调查到职业状况的有130多人,约占总数的38%左右。高考状元作为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的第一名,高考的优胜者,可以说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了适合其本人的学习方法。调查发现,状元进入大学之后仍保持极强的`学习能力,在大学学习期间,基本上都是大学校园中的佼佼者。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高考状元比较少,大部分的高考状元本科毕业时选择继续在国内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另有一部分状元则选择出国留学深造。从数据可知,在本次调查到职业状况的130多名状元大学毕业后,约有40%的高考状元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或定居海外。可以说,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高考状元本科毕业时的首选。

高考状元职业选择多样化,投身学术界成众多状元“职业最爱”

分析本次调查到1977—1998年130多名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见数据)发现,高考状元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呈现多样化特征,职业分布比较广泛,职业地位较高。在调查到的130多名状元中,在学术界工作的高考状元最多,约占总数的22%,学术界成为高考状元的职业最爱。选择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约占总数的17%。选择自主创业和从事企业管理的状元约占总数的10%。从事金融、证券工作的状元约占总数的9%。在新闻界工作的约占总数的5%,在党政机关工作约占总数的5%。22%左右状元在海外留学或移居海外,另有一部分状元还在国内高校攻读研究生。而从事以上职业之外的高考状元占到了总数的7%,当中包括中学教师等职业。

高考状元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脱节,消极后果亟待检讨。

社会期望高考状元不仅是“考场状元”,毕业后更应成为“职场状元”调查显示,高考状元作为各地区高考的第一名,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几乎都是国内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受到的是中国一流的教育。高考状元集万千希望于一身,按理说毕业后应该出人头地做出一番大事业。在社会公众心理,高考状元不仅是高考的佼佼者,更应该是毕业后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成为“职场状元”,比如知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法律专家和学术大家,成功的商界精英、政界翘楚、媒介大腕、文艺名人或社会名流等,高考状元应该有这样的期望和抱负。

高考状元尚未出现在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

从数据可以发现,高考状元职业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大相径庭,他们当中没能出现行业的“顶尖人才”,大多在职场上显得“默默无闻”。并且通过核查“20xx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见表7。2。1和表7。2。2),我们发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而在学术领域,通过调查1952年以来我国科学家当选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名单、1998年以来我国高校聘请的1108名长江学者及获得“长江学者成就奖”的专家学者名单,均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同样在杰出政治家群体中也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影子。这也说明了高考状元尚未出现在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

关于20xx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

20xx年1月4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20xx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报告除发布“20xx中国大学排行榜”等榜外还特推出“20xx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20xx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包括中国高校杰出科学家校友榜(包括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榜和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榜)、中国高校杰出企业家校友榜、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榜等多个子榜,榜单从多个角度反映1952年(含)以来我国高校杰出人才培养的状况。

20xx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的“杰出企业家”是指国内外上市公司、国资委直管中央企业、国有重点企业董事长、总裁或总经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长、行长等企业领导者,中国富豪榜上榜者。“杰出科学家”是国内外院士、长江学者及创新团队带头人等。杰出政治家”是指国家级正职领导、国家级副职领导、省部级等正职领导,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等。

中国有句名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20xx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所指“杰出校友”均是目前活跃在我国学术研究、商界和政界等领域内精英人才等,可以说基本上都是我国主流行业的杰出人才,他们是对社会和国家有着突出贡献或杰出成就者,可是说是各个领域内的“职场状元群体”,是目前我国各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高考状元职业发展并不理想,职业成就平平远低社会预期。

通过对“1977—1998年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和“20xx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分析我们发现,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并没有社会期望的那么“理想”,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一扫当初高考状元的风光和辉煌,除个别高考状元有较高成就外,大部分已变得“泯然众人矣”,这些高考状元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做出的成就,少有开创性的、杰出的、举世瞩目的成就。高考状元诞生时的风光与高考状元毕业后的落寞,应当引起社会对状元群体的关注,特别是对教育的反思。

众所周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教师的水平是无庸置疑的。是“状元扎堆被淹没了”的说法又似乎太冤枉了。这就让我们想起20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流行的顺口溜:一流的本科生毕业后出国,二流的本科生毕业后到外企,三流的本科生毕业后读硕士、博士。这里显然是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人才外流了,“留学”变成“学留”了;连用引进人才的办法也无法把他们请回来。这样惨痛的教训要牢牢记住。应该将“进口”的各类考生,变为“出口”的一流学生,走上社会以后成长为“杰出人才”作为评价一所大学人才培养效率状况的最公正标尺。鼓励高校培养出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的“国家急需的创新人才和杰出人才”以及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所提出的“大师级人才”是每一所大学、特别是“985”工程大学的战略任务,务必牢记在心。

大学评价研究人员应改进评价标准,重点考核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存在很多误区,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评价方面“重量轻质”。科学研究方面,用论文数量评价高校的科研水平质量;人才培养方面,用“在校学生数量”或“考生入学分数”来评价高校的“人才培养”,用毕业生出国率或考研率来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高校追求所谓的世界一流和中国一流的研究性大学的建设目标,在人才培养上仅重视研究生教育,忽视本科生教育质量,本科生在进入大学后急需解决的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指导和建议,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仍然采用中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忽视本科教育在研究型大学是很普遍的现象。因此,一方面,现有大学评价研究人员及机构应与时俱进,改变“重量轻质”的评价理念,另一方面,高校更应重视作为大学之本的本科生的教育,鼓励教授和博导们,特别是知名教授和博导给本科生上课。

对此,我们呼吁:要改变对教育及教育机构的评价方法。对中学:用成才率代替升学率;对大学:用成才率代替优秀学生录取率,用留学回国率代替留学率。中学要把优秀的中学生送进大学深造,而不仅仅是关注培养了几名状元;大学应将优秀的中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大学生,而不仅仅是宣传用“状元奖学金”招到了几名高考状元;同时,社会和国家一方面不仅要让优秀的大学生在实践中发展为杰出人才,另一方面也应让优秀的留学人员回国做出贡献。

高考状元要改变大学学习策略,力争成为专家型人才。

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学历只能证明你接受过高等教育,能力怎么样?要靠到社会上去打拼和实践来证明。我们都知道,高考状元的所取得成绩体现的是其中学阶段的学习能力与成就。考生要想成为高考状元,必须做到门门功课优秀,只有各科学习都比较均衡和优秀,才有可能取得优秀成绩,否则不可能成为高考状元。但是由此导致的结果是,门门优秀可能就无法深入探究其中的一门;同时,高考状元进入大学后,由于各科发展较为平衡,因而很难做出选择去精通一门,虽然他们都能顺利地毕业,且几乎都有机会留校或出国深造,这也从侧面证明他们的学习能力确实较强。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几乎都有能力成为普通的教授、科学家、商人、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但他们却很难成为一流的创业者和科学家。因此,我们建议,高考状元进入大学,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改“平衡学习”为“专一学习”,努力成为专家型人才,毕业后成为“职场状元”。

父母调查报告篇六

中国城市孝心调查:国内曾有过在孝道实践方面,该调查涉及了晚辈对长者行为的六个层面,包括:照顾长者、经济上援助长者、尊敬长者、服从长者、关注长者的爱恶、不时慰问长者。

整体来看,中国人的孝道表现差强人意,其中最好之行为为尊敬长者,最差的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科学系教授,在正在香港召开的“全球华人孝亲敬老研讨会”上,公布了一份《老、中、青三代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厦门、西安、香港的孝道实践研究》报告。

当研究人员把不同城市的背景加以统计学的调整后,显示出北京样本对父母的孝道实践分值最高,上海样本分值最低,而香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一项分值最高。

分析认为,道德教育对当地的孝道有明显影响,并以此解释为何北京、南京孝道实践水平较高,且传统多代家庭较为普遍;反之,亦看出上海、广州及香港道德教育相对薄弱。

进一步变量分析显示:中年人的。孝道实践较多,因为他(她)们多有年迈的父母健在,社会经历促使其有更丰富的孝道实践技巧。

说起孝敬父母,可能有时候农村出来的孩子比城里长大的孩子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许是他们的童年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尽早的就体会生活的艰难,也许是因为在纯朴简单的环境中,更能让他们感悟真情,总之,他们热爱土地,并且格外的懂得感恩。

城市的孩子大多从小依赖感就很强,他们被溺爱、娇惯得太多。和农村相比,家庭环境的优越没有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像温室的花,被呵护着安逸的长大。大小的场面他们都见识过,繁华中的都市杂烩他们都谙熟相比之下,感恩对于他们来讲,会略显陌生。

父母调查报告篇七

自1月15日起,在寒假期间开展了一次“孝敬父母”实践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现将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内容。

自1月15日起开展“孝敬父母”实践活动。每天清晨起来后,多数同学就开始打扫每个房间,保证家中干干净净,衣物整洁。不只如此,一般上午打扫完卫生以后,还会看看冰箱里有什么菜,觉得有必要时,就会去超市逛逛,买买家里人喜欢吃的菜。待到夕阳西下,会帮妈妈一起做饭,淘米、洗菜,偶尔也会小露一手,让父母尝尝自己的手艺。虽然仅仅一个假期的时间,但让同学们懂得任何事都有其适合的节奏,按照这种节奏,才能事半功倍将其完成,否则,只能是徒劳,做家务亦是如此。

二、理性思考。

通过寒假期间开展的“孝敬父母”实践活动,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父母养育儿女的辛苦。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花去了多少心血与汗水。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父母为自己的儿女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儿女的人生。

帮父母做家务只是尽孝的一种表达方式,不能只思不做也不能只做不思。父母养育儿女这么多年,儿女要懂得报恩。至少自己心里应该心存感恩,体会到父母的苦衷,不让他们为儿女担心。想到哪里就要做到哪里,小到帮他们做些家务,大到当父母老时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因为父母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不顾一切去帮助儿女的人。

尽孝不是别人让你去做,而是发自内心的感谢没有任何虚假的东西。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儿女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你是否记得在父母生日时送上祝福,是否在父母劳累时送上一杯暖茶,是否在父母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感恩需要用心去体会,用行动去表达。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感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三、问题建议。

正文:

中国传统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并且坚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

一、何为孝道。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样尽孝道。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外安其身”。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不能从心里尊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在这个日新月异,进步神速的社会,人们容易蔑视老人的阅历和经验,轻视老人的社会地位。

“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论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没有对父母尽过孝道呢,是一句亲切地问候?还是一次关怀的行动?孝顺父母,不仅要外安其身,更重要的是要内安其心。如果我们真的孝顺父母,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不要等到明天。

二、城镇和农村是如何对待“孝”?

中国城市孝心调查:国内曾有过在孝道实践方面,该调查涉及了晚辈对长者行为的六个层面,包括:照顾长者、经济上援助长者、尊敬长者、服从长者、关注长者的爱恶、不时慰问长者。

整体来看,中国人的孝道表现差强人意,其中最好之行为为尊敬长者,最差的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科学系教授,在正在香港召开的“全球华人孝亲敬老研讨会”上,公布了一份《老、中、青三代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厦门、西安、香港的孝道实践研究》报告。

当研究人员把不同城市的背景加以统计学的调整后,显示出北京样本对父母的孝道实践分值最高,上海样本分值最低,而香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一项分值最高。

分析认为,道德教育对当地的孝道有明显影响,并以此解释为何北京、南京孝道实践水平较高,且传统多代家庭较为普遍;反之,亦看出上海、广州及香港道德教育相对薄弱。

进一步变量分析显示:中年人的孝道实践较多,因为他(她)们多有年迈的父母健在,社会经历促使其有更丰富的孝道实践技巧。

说起孝敬父母,可能有时候农村出来的孩子比城里长大的孩子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许是他们的童年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尽早的就体会生活的艰难,也许是因为在纯朴简单的环境中,更能让他们感悟真情,总之,他们热爱土地,并且格外的懂得感恩。

城市的孩子大多从小依赖感就很强,他们被溺爱、娇惯得太多。和农村相比,家庭环境的优越没有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像温室的花,被呵护着安逸的长大。大小的场面他们都见识过,繁华中的都市杂烩他们都谙熟??相比之下,感恩对于他们来讲,会略显陌生。

三、如何尽到孝?大学生们的理解,父母的期望。我们大学生们理解:我们家是严父慈母,我对父亲非常尊重,但毕竟是两代人,也难事事让他们如意。下学期就要毕业了,父母希望我能留在他们身边,我却想出去闯一闯。在外面虽能挣多些钱,却又不一定能满足父母。这真是一种矛盾。父母更需要心理安慰,希望能常常见到儿女,享受天伦之乐。不管将来工作怎样,我都会尽力让父母称心如意。

视,聊聊天,他们就很高兴。在家里我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母亲从小教育我要争气,每次回家我都不忘给她带点礼物,她虽然嘴上说不用,可心里挺高兴。将来自己工作了,经济上一定要多替父母分担些。

我认为经济方面很重要。上学给家里造成很大负担,兄弟姐妹中我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多,将来也应该负最大的责任,特别是对父母经济上一定要保证。农村一个村考上大学的很少,自己考上了大学给家里树立了地位,将来能否出人头地,关系到父母和家族的声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父母眼里这才是最大的孝顺。现在我觉得责任心很重,压力也很大。父母很辛苦,回家后自己跟家里人一样,干农活、做饭、洗衣服、挖土,样样都做。

自从上大学以来,跟父母的交流少了,对家、对父母的感觉逐渐淡了,以前写信一次写几页纸,现在一页也写不满。因为学校里的事比较多,去年放假就没回家。曾经看过一幅漫画,大意是说孤独是对老人的最大伤害,我看了以后感觉很内疚。现在讲孝敬父母,只能是精神上的,也就是父母的生日、节假日打电话问候一下;假期早回家,多陪陪父母,跟他们聊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济上不可能给予他们。将来工作不在父母身边,回家机会少,要多跟父母通通电话,尽量回家看望他们。如果有条件,与父母共住是很好的尽孝心的机会。

我觉得“孝敬”就是尽量与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你记着他们,至于经济上的东西倒在其次。我父母现在都还在工作,老是问我需要赞助不,所以,再给钱似乎有点假惺惺的,还不如多打几个电话。我的表示主要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一个人在外地过得挺好,让他们互相照顾,别牵挂我。我有时回家给家里添置一些小东西,记得那次我买了一块厚塑料桌布,妈高兴得要命,说儿子懂事了,会给家里买东西了,并将它拿到邻居家去炫耀了好久。那是我第一次给家里买东西,后来,想到妈那么高兴,我就每次都注意家里缺什么,然后带回去。

父母的期望:最大的希望是孩子学习好,能独立,有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孩子能自立于社会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父母对子女全身心地投入,当然希望孩子能以关心回报,不过也没有太多的要求。现在孩子还小,能帮我拿拿东西,累时捶捶背,感觉就很满足。

有时她在家里干一点力所能及的活,哪怕干不好,心里也很高兴。现在的孩子太顺了,体会不到生活的艰难,感觉上不如经过生活困难时期的孩子孝顺。那时父母与孩子共度难关,感情很深。不过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达而变化了,不像从前那样要求孩子承担太多,减少了对孩子的依赖。将来孩子的工作压力要比现在大得多,孩子能有出息,能很愉快地生活就行。我们经济上比较宽裕,不想增加孩子这方面的负担。只要过生日、生病时,孩子能打电话问候一声就满足了。与孩子的关系上,希望既有威严,也能保持一种朋友关系。生活方面,将来年纪大了,可以去老年公寓或老人院生活。孤单的家庭生活没有意思,不如去过集体生活。有人认为进老人院显得孩子不孝顺,自己没福气,我不这样认为,孩子的爱代替不了老人之间沟通的需要,这样做既不拖累孩子,又有益于身心健康,有什么不好?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能与子女在思想上不断沟通,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能够统一。我们生活不成问题,更渴望亲情,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生病时子女能关照关照,有不能做的事帮帮忙。老人怕寂寞,子女多与我们聊聊天、说说知心话。希望子女理解、尊重我们的意见。以顺为孝的传统总的来说还是有道理的,不是原则问题儿女可以让步,尽量让老人高兴。老人有自己的脾气,作子女的要尊重他们。儿女在成长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父母都原谅了,父母也可能犯错误,有想不周到的地方,或者有什么差错,儿女也要原谅。

孩子现在好好学习,长大能出人头地,就算孝敬。我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做生意做得很辛苦,就是为了孩子。

我们有保险,生活没有问题,宁愿孩子将来远走高飞,也不愿她守在眼前下岗。父母抚养孩子是为了了自己的心愿,期望他们将来能自立,能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将来孩子能做到这一点,自然就会对父母好,父母也就什么都有了。

今年的春节假期,无可厚非地又是我人生中很有意义的一笔。2012-1-13这个日期,似乎我现在的心情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车票、行李什么的老早就准备好了,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渴望回家的想法甚至连上下车的时间都不想浪费掉,很快的,在我睡着在车上的两个半小时里,车子到达家乡的终点站(河源)。下车的一瞬间,一样的建筑物,一样的道路,一样的景色,但似乎在那时看来,就像监狱犯逃出监狱获得新生的心情,我顾不上多看周围两眼,丝毫不犹豫地向前走去。

买了一些对联,福纸等,中午吃饭完后开始大扫除,我和老妈先用各自的毛巾把马桶刷的发亮(我是笔者,写到这里我的肚子已经笑爆了),再用沐浴露把各自的毛巾给洗得发亮,现在马桶和毛巾都已经干净了,真是个一举两得的方法啊。(写到这里我肚子已经爆开了)。家里面的家具移开来,什么小强啊,老鼠啊,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跑出来了,所谓的老鼠蚂蚁一窝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时我是吓得不敢动了,因为有一只老鼠跑上了我的脚趾头,在啃咬着,不出一分钟的时间,老鼠晕过去了,我努力地去思考这只老鼠为什么晕倒,直到现在还没有想出来,我妈妈说我的脚太臭了,我一直都不相信。今晚很累,但是不否认很有意义,每年都有除夕,每年都有大扫除,但是今年的大扫除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以前丢失的照片,礼物,还有以前藏起来的饭团(偷吃剩的),看着过去的照片不禁让人苦笑不得,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小时候被叔叔揍哭的照片,不知道被谁给拍下来了。这些都是我年少时珍贵的记忆,我想珍惜,不想忘记揍我的那个叔叔的可恶样子,长大后我要揍死他。

面把我叫醒了,这一定是昨晚老妈看我哭得死去活来,把我抱到床上去睡觉了,至于后半夜我为什么还在床上,大概我昨晚被她揍得不醒人事了。想到老妈的行为让我感动的眼泪和鼻涕都流到一起了。爸爸终于出现了,之前没有见到他,一定又是躲在冰箱里面偷吃鸡肉了吧,因为他说话的时候嘴里面还散发着鸡屁股的味道,那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怎么可能不知道?嘛~~!这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今天是2012-2-17,离家返校的日子令人怀念,昨日的热情,今日的不舍,就像先被火烤,再被冰冻,感觉好恶心。现在感觉像在写日志,1500字的实践报告,我已经想不出可以吐槽的话语了,我心里的不平衡,要不是我打不过他,早就和他翻脸了。

过年的时候叔叔叫我要听话,没有调皮,没有任性了,如今,我只想把那个人暴揍一顿。篇四:感恩父母_实践报告孝敬感恩父母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大的行为准则之一。可是,忠孝虽是圣贤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国与家是紧密相连的,“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十三经》中的《孝经》更是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想想你刚出生时,父母日夜的守护,是那么的任劳任怨,那么的真心切切,当你懂事之后不应该对父母“晨昏定省”么!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体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无不是父母的说法。

每次回家都有每一次的心情感触,当我们慢慢的长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的父母慢慢的变老,脸上的皱纹,黑发中少许的白发丝,沧桑的脸庞,这就是养育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一直有天塌下来,他们愿意心甘情愿的顶着,那就是我们的父母,挺直的腰板逐渐的弯曲,所以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候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孝敬父母,为他们承担一下力所能及的事情,毕业后更应该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有很多人,觉得父母总是责备自己,不爱自己。可是他们却不知“爱之深,责之切”这至深至爱之情。在当今社会,更是出现了许多荒唐的现象,很多的父母是在受子女的管束,受子女的责骂,甚至虐待。其不知,施在人身既是施在己身。早晚有一天,他们的子女会将这份债还在他们自己身上的!人生首要之事——莫过于尽孝。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故行孝当及时。错过机会,将是终身的遗憾!

规范中,就有勤俭这一美德。勤俭精神的实践也就是艰苦奋斗或说是艰苦朴素,我党主要的领导人对于此更有过精辟的论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胡锦涛同志不断强调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此基础上,胡锦涛同志还提出了要“勤俭建国”,将勤俭与国运联系起来:“弘扬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的精神,坚决反对浮夸、急功近利,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

一个青少年能否成长,最终要看他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取得了多少成就,要看他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多少贡献,还要看他的道德品质达到了怎样的高度。如果没有勤劳俭朴的品德、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就不可能有所作为,不可能做出贡献,也不可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一句话,他就不可能成为于国家、社会、人类有用的人才!

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父母。

当我第一次喊爸爸妈妈的时候,第一次独立迈开一步的时候,第一次歪歪扭扭地写出一个字的时候??是父母在身边耐心地教导我。父母,是上苍赐予我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父母辛勤的养育了我们,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每一个人都是在父母的细心关怀下,百般爱护和辛苦抚养下慢慢长大的。父母的亲子之爱只能用两个词语来形容,无私、伟大。他们可以为子女付出一切,也甘愿付出一切。父母之爱位于人世间各种各样的爱之上。我们有的队员很少知道父母的辛苦,总是伸手向父母要这要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在父母不满足他的要求时还耍脾气。要知道,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父母所积累的人生经验是极其宝贵的,往往是我们在课堂上,书本里学不到的,他们对我们这些经验的传授是不计回报、真心实意的。我们应该认真听取,虚心接受,否则就会失去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那可悲可叹的。感恩父母是不分实践,不分地点,不分远近的!每时每刻我们都应该孝敬父母!在父母身边时,多亲近父母,因为其实他们要求的并不高,他们只是想和你在一起而已,不论贫贱富贵!当你不在父母身边时,多想念父母,经常打电话,把打给朋友的那些无聊的电话,分给父母一个,这是父母多么廉价的要求啊!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更可以感恩父母。孝经云:“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告诉了我们为人子女,当要徐汇照顾自己,千万不要让父母挂心自己的健康,尤其是不良的嗜好,更不可以沾染,如酒、色、赌等,它们都死毁家损身的祸首。父母要的不是你的功成名就,要的不是你的飞黄腾达,他们祈求的不过是你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生活。

作为有孝心的子女应该学会学习,学会处事,学会做人,不辜负父母的愿望,实现父母的期望,这是最最重要的孝行。队员们,从小应该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快乐生活,让父母放心,让父母欣慰,让父母以你为自豪,这就是我们孝敬父母的最大实际行动。

我永远不会忘记父母对我的爱,对我的呵护和关怀。孝顺父母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从我懂事起我就一直想以后有能力了以后要如何回报父母,现在我虽已成人了,但还没有工作挣钱,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常常这样问自己。所以只能在家时多为父母分担些家务,了表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哪怕是为他们垂垂肩,洗洗碗,给他们唱段曲儿,陪他们逛逛街,散散步,我也会感到心里的安慰。学会感恩,学会报答,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我用心学习,不让他们为我的操心;我抢着洗碗拣菜,让他们能多休息一会儿;我经常哼哼小曲,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我尽我所能给父母带来最难忘的美好时光,让他们开心,让他们骄傲。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我知道,作为一个大学生,肩上撑起的不单单是学习的使命,更有着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为将来打下基础,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受益匪浅,也积累了不少生活上的小经验,极大的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母爱是船,父爱是海。母亲的爱,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父亲的爱,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是父母生育了我们,让我们体验生命,了解这时间的万物;是父母让我们不断成长,让我们明白一个又一个人生的哲理;是父母帮助我们度过难关,在我们心灵孤独时给予我们力量。我明白了当父母的幸苦,虽然以前都是只知道父母很幸苦,但这次却让我真正的体会到这点。要操持一个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爸爸妈妈每天对着同样的事物也会厌倦,有时候干完活看会儿电视是爸爸妈妈唯一的娱乐,以后我一定要找多点娱乐给爸爸妈妈,多陪陪爸爸妈妈。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当父母生病时,我们是否应担起责任,照顾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关心的话语,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面,都会慰藉父母曾为我们百般焦虑的心。感恩父母,并不难做到。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

孝敬生我养我父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前言。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10通信2w实践参加者:黄建校。

实践主题:孝敬生我养我父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正文。

(一)调查初衷。

孝敬观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孝敬观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大学生开展孝敬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培养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优秀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我特意在网上做出一个问卷调查,针对在校大学生对孝敬观的看法和态度,以便于了解这次调查的过程。希望作出一些教育建议能够帮助、引导大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观的方向,更希望有利于我们大学生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进而全面发展。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是采用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活动的时间为期三天,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调查对象的年龄为20~22岁,平均年龄20岁。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孝敬道德观念等。采用无记名的形式,学生自主选择填写。问卷结果采用计算机和人工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调查结果。

1、大部分大学生心怀一颗感恩报答的心,与父母的关系和谐、融洽。

时问候自己的父母,并且送上自己的关心与祝福;半数以上的学生在与父母发生争吵时,会有道歉的态度,约20%的同学会主动与父母道歉;学生在家里会帮助父母做家务,帮父母洗衣服,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并能尽自己的努力让父母满意。2.大学生基本都拥有手机,通讯工具的发展便利了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联系。

大部分的学生会在一周左右主动和家人联系,其余的一般也会两周之内主动与父母联系,且与父母之间的通话时间超过五分钟,由于电话的方便和快捷,父母与孩子双方都比较主动。通过电话来问候和关心父母,并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告知父母,使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做到了多一点沟通,多一点关爱,多一点安心??3.部分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烈,缺乏感恩之心。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小生长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不需要为温饱问题而担心;其次父母大部分只有一个或两个子女,所以子女在家庭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加之父母和祖父母的溺爱,对子女的要求都能答应,故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烈。

(四)存在问题。

虽然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较多,但是在与家人的交流过程中,大多数只是谈一些生活上的肤浅琐事,有的也只是仅限于生活和学习上的关心,亦会出现同学报喜不报忧,甚至一些颓废的同学给家长反馈的信息几乎是完全相反的,这样导致父母与孩子真正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时间很少;孩子对于父母愿望、忧愁和喜悦,学生只知道一些,但是对于父母的生活状况和身体状况却不是很了解;在与父母吵架后,有的只说抱歉的话语,却没有任何行动去表达自己的悔意和歉意,甚至有的不当一回事;由于时代的不同,再加上学生与父母对政治、经济、文化上理解的差异,会造成双方在某些观念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这就为大家的了解与沟通增加了障碍,矛盾、误解将会导致出现这些情况:有的认为自己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有的认为父母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想法,无法了解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也出现了非常叛逆的同学,不顾及父母的感受,一意孤行??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的不足,生活上自理独立的能力较差,不会处理生活小事,不会合理安排生活费,不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会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遇到小小的挫折、困难只会找家人抱怨、哭诉,久而久之,生活上自主独立能力明显减弱,不利于自己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五)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不完善。

育却很少,甚至未达到教育的标准,这样使在校的大学生对家庭对父母的关心热爱度逐渐降低,从而导致他们的孝敬观的思想逐渐流失。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引起了质变。

2、长辈的溺爱、纵容。

部分学生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人生观出现偏差,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只讲索取,不讲奉献,自私、自我,不顾及家庭和亲人的感受。

(六)建议。

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

大学生应该摒弃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人生观等错误思想,警惕和抵制它们的侵蚀,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合理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主动地加强与父母沟通和交流,互相理解和关心。尤其是大一的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独立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中的各种问题,不能遇到问题就向父母诉苦、抱怨。

2、学校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在我校的伦理教育中,主要以讲授为主,可以尝试改变教育形式,组织同学们观看一些孝敬教育片;开展全校性的孝敬教育活动,比如说写一封家书活动,学唱几首与父母有关的歌曲,或开展大合唱。学校应该开设感恩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树立正确的孝敬观,完善伦理道德教育。

3、家庭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自小,家里就应该给子女讲授有关于孝敬,亲情的故事诗篇,如《孟母三迁》、《游子吟》等等,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勤俭持家、兄友弟爱等传统美德。父母的期望、关心、理解可以让学生努力奋斗,积极进取,可以成为他们要求上进的恒久动力,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持恒心,推动他们不断完善自我。但是切不可让这些东西转化成无形的压力,影响子女的正常生活和心理,也不能过分溺爱子女,要让他们学会独立,能够面对挫折。

校,孝顺父母。

(七)调查体会。

孝敬父母是大学生必备的意识,也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品格。懂得孝敬长辈能使家庭和睦,从一个家风优良的环境中走出来的孩子,有着他独特的魅力与和善的气场,能迅速构建起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也容易被认可。孝敬父母的中华传统美德不能抛弃,而传统文化逐步被人淡忘的社会现状令人担忧。素质教育的呼声正在高涨,相比于实用主义的大潮仍是星星之火。

父母调查报告篇八

-年,清华大学录取的高考状元高达402名,以微弱优势战胜北京大学,成为最近来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清华北大包揽了全国近9成状元。

报告对1952-2015年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3000多名省级高考状元展开追踪调查。报告显示,1977-2015年中国大陆状元最青睐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香港地区状元最爱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地区状元首选台湾大学。从全国范围看,香港高校已在状元争夺战中落于下风,录取状元不足总数一成。

根据报告,状元中阴盛阳衰的趋势也已显现。20以前大陆高考状元中男性占绝对优势,占比均超7成;年后,大陆和香港女性优势地位突出,占比超50%。

值得关注的是,除4个直辖市,广州、银川、乌鲁木齐等培养状元人数最多,名列2016中国最盛产高考状元城市排行榜前3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培养出38名高考状元,居全国中学之首。

女状元占比越来越高。

《201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对1952-2015年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省级高考状元的性别、姓名、就读大学及专业、毕业中学、所在城市和职业发展等情况,展开调查统计分析,总共追踪到高考状元3000多人。

报告总撰稿人、艾瑞深研究院院长赵德国指出,中国大陆“高考状元”是指大陆地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各省、自治区(不含西藏)和直辖市的最高分得主,调查对象包括原始分状元(裸分状元)、加分状元和复读状元等;香港“高考状元”是指香港“高级程度会考”最优考生和香港文凭试大学联招状元;台湾地区“高考状元”是指台湾地区“高等院校联合招生考试”即台湾大学联考的榜首。调查数据主要通过新闻报道、网络媒体、高校网站、中学网站和杂志书籍等公开渠道获取。

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2000年以前,在竞争最为激烈的中国大陆和台湾省级状元争夺战中,男性占据绝对优势,占比均超7成;大陆男性占71.05%,女性占28.95%;台湾男性占72.55%,女性仅占27.45%。

在中国大陆各地区省级状元中,北京市女性最强势,考场称雄所占比例达69.44%,蝉联全国第一;辽宁省列第2,为68.57%;福建省居第3,为66.67%。其中,全国共有19个省市自治区女性比例超过男性,黑龙江、天津、河北、江苏、福建、辽宁、北京等省市女状元比例均超过60%。

北大状元最多清华第二。

赵德国指出,中国大陆高考状元最青睐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中国香港状元最喜爱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台湾状元最钟情台湾大学。

报告显示,1977-2015年中国大陆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最青睐北大,就读该校的状元有835人,雄居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榜首,连续10年蝉联全国冠军;清华大学位居第2,选择就读的状元有668人。

此外,复旦大学55人,居第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4人,列第4;香港大学50人,居第5;中国人民大学有30人,列第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5人,居第7;香港中文大学14人,居第8;中山大学11人,列第九;香港科技大学和南京大学各10人,并列第10。

大陆和香港状元最爱商科,台湾状元最爱医学。

大学研究团队专家、中国民航大学党亚茹教授指出,中国大陆状元最青睐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国香港状元最钟意商科、医学和法律专业;中国台湾状元最青睐医学、电机和外语(课程)专业。

报告显示,1977-2015年中国大陆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最青睐经济学专业,就读人数高达343人,占总数的20.40%;工商管理专业有324人,占总数的.19.27%,居第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13人,居第3;法律专业102人,居第4;北大元培班和生命科学专业各89人,并列第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88人,居第7;建筑学专业66人,居第8;物理学专业57人,列第9;自动化和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各48人,并列第10。

2000-2015年的香港高考状元最青睐商科,共有51人就读工商管理、会计学和环球商业等商科专业,占总数的38.06%;医学专业有33人,居第2;法律专业有16人,居第3。

云南师范大学附中培养省级状元最多。

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哪些中学是高考状元的“摇篮”?

报告显示,1977-2015年,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最盛产省级高考状元,培养和造就了38位省级高考状元;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8人,列第2;海南中学25人,列第3;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3人,居第4;太原五中和银川一中各19人,并列第5;南宁二中和上海中学各18人,并列第7;有17人,列第8;乌鲁木齐一中17人,列第9;石家庄一中16人,居第10。

党亚茹指出,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中国大陆培养出省级高考状元的中学均是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办学水平一流、师资力量雄厚和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国顶尖中学。从办学历史、师生素质、办学资源、校园文化四个指标衡量,“状元母校”堪称我国各省区的“超级中学”。

报告发布方:“状元下场悲惨”是严重歪曲。

艾瑞深连续10年对1952-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地区“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展开追踪调查与研究,发布最新2016中国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排行榜。其中,2000年之前的香港高级程度会考状元调查不到相关职业状况信息。

调查发现,1952-19中国大陆高考状元和台湾地区大学联考状元就业行业广泛,经济收入和职业地位较高。职业成就平均水平明显高于非状元群体,但成为各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的偏少。

此外,在学术界、专业技术领域就职的状元职业成就较高,表现突出;经商、从政非高考状元所长,职业发展不突出。

报告显示,1952-年中国大陆高考状元和台湾地区大学联考状元中,学界状元的职业成就最高,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美国工程院院士和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等一批自然科学领域的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

毕业后创业经商的状元中,台湾商界状元商业成就表现最优,大陆状元商业成就一般。商界的大陆状元中虽出现了李朱、栗亚和张斌等千万富翁和亿万富豪,但至今无人登上胡润、福布斯、新财富和《财富》等富豪榜和世界500强。

调查发现,毕业后从政的状元中,状元职业发展成就相对而言不突出。相比而言,医疗、文学、传媒、法律、证券和金融等专业技术领域,高考状元的职业成就较高,各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频现。

对于社会上“30年1000余高考状元下场悲惨”一说,蔡言厚指出,这些言论缺乏足够的事实依据,更是对高考状元群体职业成就的严重歪曲。过度解读或误读对高考状元不公平,也不客观。

父母调查报告篇九

近日,全国各省高考成绩相继发布。就在千千万万考生和家长为填报志愿头疼的时候,一部分学生甚至不出门,就有北大、清华这等名校抢着要,他们就是各地的高考状元。

日前,中国校友会网发布《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自1977年恢复高考39年来,北大最受全国高考状元青睐,清华屈居第二,两校共录取了1503名高考状元。而在专业选择上,经济学专业最受全国省级高考状元青睐,其次是工商管理专业。

就山东而言,数据显示,潍坊和烟台成为当之无愧的状元培养基地。至,潍坊和烟台各有8个状元诞生,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山东状元城市分布相对均衡,未出现明显扎堆,反映出基础教育发展比较均衡。

报告显示,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调查的1977-20中国大陆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北京大学最受青睐,选择就读的'状元有835人,连续蝉联全国冠军;清华大学位列第2,选择就读的状元有668人;复旦大学55人,居第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位列第7,选择就读的状元有25人。

现今中国两岸三地最优秀的大学、最热门的专业,代表了高分考生群体挑大学选专业的风向标,必然成为中国两岸三地和海外名校竞相争夺的最优质生源。“能否赢得高考状元青睐”是检验一所大学是否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中国顶尖大学、一个学科专业是否为世界一流学科专业和中国顶尖学科专业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检验一所大学办学实力、社会声望、办学水平和办学成效的重要指标。

父母调查报告篇十

遇到什么失去,一起分享一起承担。不要大家都埋在心里什么都不说,那样只会产生矛盾和误解,让人心情很不好。有时候看到一对母子在学校门口吵起来,估计平时交流的少。很多父母在外工作。长时间没有跟孩子接触,也不了解孩子。所以沟通起来也困难。要给孩子更多的关心,花时间跟他一起生活,陪伴他的学习和成长。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而失去了更多宝贵的东西。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孩子和爸妈都要珍惜家庭的温暖和睦,珍惜一起生活的时光。

父母调查报告篇十一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广泛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xxxx年xx月xx日至xx日。

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经》上“哀了父母,生我肋带”,赞美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唐诗中“谁言寸草心满意足,报得三春节晖”,表达了孝敬父母的渴望。爱幼敬老,形成了中华民族伦理观念和道德品质的精华部分。在新的世纪里,一个不懂事孝敬父母,不具备起码道德观的孩子,其精神世界是缺陷的,其人格是不完善的,难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现代人。“孝”添“文”即“教”,孝为德之本。因此,把孝敬父母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口和着力点,扎实开展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学生从心拥有一颗“孝心”,对于他们心身健康发展,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通过本次教育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心感自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操持家庭的劳苦,逐步形成“人心孝敬”的良好思想品质,即常问好,讲礼貌,让父母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求上进,走正道,让父母放心;勤学习,苦钻研,让父母开心;逢难事,勤商量,让父母称心;遇矛盾,能宽容,让父母顺心;感育从,不糊涂,让父母真心;重推恩,能移情,献社会爱心。以此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形成崇尚孝道的良好社会风气。

(一)宣传发动阶段(xxxx年xx月xx日—xx日)。

各团支部要根据活动方案要求,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孝教父母活动。学校要充分通过黑板报、举行队活动、发放宣传单多方式多渠道宣传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美德;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共同营造孝敬父母活动氛围。

(二)具体实施阶段(xxxx年xx月xx至xx日)。

1、说感恩的话。当长辈下班回家或干完家务要说“您辛苦了”,当长辈为自己辅导功课,做饭或做其他的事要说“谢谢”,当家里来了客人或路上遇到长辈要说“您好”,平时做到不与长辈顶嘴,等等。

2、做孝敬的事。吃饭吃菜要礼让,先长辈后自己;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每周帮忙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洗碗,为长辈倒水、洗脚、捶背;走访外地长辈,帮助长辈实现愿望;自觉勤奋学习,不强求长辈为自己做事情;等等。

3、推广孝敬美德。各位青少年在家中实践孝敬美德的同时,要积极广泛的宣传美德。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从孝敬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孝敬其他老人。每人至少走访慰问一次村中老人,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干些家务聊聊天等,并能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4、认真开展“十个一”活动。

5、读写孝敬文章。摘抄2幅弘扬中国传统美德的对联,收集2个传统美德故事。再结合自己所做的事写下心得体会或记事的作文(篇数不限)。

6、学校办一期孝敬活动专题宣传专栏。

7、各班每天在黑板头写一句教育警句。

各团支部书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团委做好本次活动开展的督查和落实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家长会,家访、发放问卷等活动,深入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教育指导青少年摆正思想积极参与;引导家长严肃认真对待本次活动,督促和鼓励孩子实践孝敬父母,不断进步,争取先进,公正的对孩子作出客观评价。

(三)总结表彰阶段(xxxx年xx月xx—xx日)。

父母调查报告篇十二

6月19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校友会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对1977—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展开调查统计,公布2017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2017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本科专业排行榜和2017中国顶尖中学排行榜400强等榜单。报告显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最受全国高考状元青睐,最近来共录取了760名状元,占全国总数的91。46%,问鼎2017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冠亚军,香港大学第3,香港中文大学第4,复旦大学第5。工商管理、经济学和电子信息类专业名列2017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本科专业排行榜前3甲。上海中学、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河北衡水中学等跻身2017中国顶尖中学排行榜400强前3强,赢得“中国高考状元摇篮”桂冠。报告指出,能否成为高考状元与其家庭背景、父母职业及学历等有密切关系;最近10年来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状元比例逐年上升,教师和公务员家庭背景出身的高考状元最多。

恢复高考40年来,中国八星级、七星级和六星级大学最受高考状元喜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大雄居全国前3甲。男性和女性在全国高考第1名的争夺中势均力敌,男状元占56。22%,女状元占43。78%;全国17个地区的女状元比例超过男状元,江苏、吉林和北京三省市女状元所占比例超过70%。“王”姓高考状元全国最多;状元名字使用次数最多的字是“晓”。全国高考状元毕业后经济收入和职业地位较高,大多从事令人羡慕的“高薪职业”。调查发现,高考状元作为中国各地区高考第一名,社会各界对高考状元寄予厚望;在学术界、医疗、文学、传媒、法律、证券和金融等专业技术领域,高考状元的职业成就较高,各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频现。

连续发布《校友会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为全国优秀考生高考填报志愿提供权威参考。

高考是目前中国公认的最公平、最公正、最大规模的人才选拔考试,作为全国各地区高考总分第一名,高考状元的诞生是集一个学生的天赋、情商、志向、勤奋与家庭的生活条件、生存环境、教育方式及其就读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水平、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中国第1个综合大学排行榜创始人、艾瑞深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高考状元热”源于对知识改变命运和公开公平竞争的尊重。每年6月下旬全国各地高考揭榜后,状元因普通人不可企及的社会影响力、关注度和号召力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牵动着中国考生、高校、中学、老师、家长、商家、媒体乃至全社会的眼球,成为每年全国高考赛场上万众瞩目的明星。

自起,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已经连续11年独家发布《校友会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引起了国内外各大权威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深度报道。报告负责人、艾瑞深研究院院长赵德国指出,《校友会2017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对1977—20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的`性别、姓名、家庭背景、就读大学、所学专业、毕业中学、所在城市和职业发展等情况展开调查统计分析,调查对象为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考文科和理科状元,包括原始分状元(裸分状元)和加分状元等,数据主要来源于教育主管部门、中学、高等院校、新闻媒体和教育网站等对社会公开的信息,由于受到非可控制因素影响,数据收集可能存在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校友会2017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更为详细内容请参阅由赵德国、蔡言厚和党亚茹主持撰写、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发行的《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发现,能否成为高考状元与其家庭背景、父母职业及学历等有密切关系。报告负责人、艾瑞深研究院院长赵德国指出,最近10年来,父母为大学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状元比例逐年上升,教师家庭、公务员家庭的高考状元所占比例较高,最盛产全国高考状元;而来自农村、经济状况欠佳家庭的状元所占比例下降。最近10年来,来自教师家庭的高考状元占总数的35。09%,其次是公务员家庭,占15。62%;工人家庭占13。39%;工程师家庭占10。62%,农民家庭占10。16%,其余为医生、律师、金融、证券、财务等职业家庭。

父母调查报告篇十三

一.感恩调查问卷内容:

知道(会)不知(不会)。

1.爸爸妈妈每天早上几点上班?晚上几点下班?77.9%21.1%。

2.下班回家后还要为你做些什么?79.6%20.4%。

3.爸爸妈妈的生日?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状况吗?40.6%59.4%。

4.你给父母买过生日礼物吗?30.5%69.5%。

5.你与父母的关系怎么样?81.3%18.7%。

6.你会讨厌父母的说教甚至讨厌父母吗?74.5%25.5%。

7.你能为父母担忧吗?你知道父母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54.2%45.5%。

8.你会为父母做家务活吗?79.4%20.6%。

9.你知道父母最喜欢什么东西吗?28.8%71.2%。

10.父母每个月工资是多少,为你花费多少?34%66%。

11.你知道父母对你的希望是什么吗?93%7%。

二.问卷总结。

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帮助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动。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凝聚了无数的优良传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琚”等诸多古训无不证明了这一点。而在这所有应该感谢的任何事物中,最应当感谢的人是父母,父母是人生中最大的恩人他们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是最应该感谢的人,“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

“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可是,爱父母,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我们整天沉浸在爱的海洋中,迷失了自我,即体会不到父母长辈对我们殷殷的深爱,更加不会去尝试理解父母。我们针对感恩父母这一话题为了解初一学生的感恩意识如何对其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40.6%的同学都清楚的记得父母的生日并且约有31%的人在父母生日的时候送了礼物。而59.4%的同学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或记不清楚。父母生我们养我们,他们无私的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可是我们却把他们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这样的我们是否太无情了呢?此外,父母为了我们美好的将来,他们不惜花很大的代价供我们读书,给我们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父母每年在自己身上的花费。这个结果并不尽如人如意,只有了解自己每年要花费多少父母的血汗钱,才能使同学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父母为了自己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才能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才能使我们的感恩意识得以加强。

我想没有一个父母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没有一个父母不知道孩子喜欢的是什么,没有一个父母不担忧孩子的身体状况。因为孩子是父母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这一切,我们的学生又想过多少?感受过多少?回报过多少呢?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常常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把父母的爱,亲人的情看成理所当然。甚至面对父母时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埋怨父母,责难父母。父母十几年如一日的养育之恩与关爱之情,任凭再华丽的词藻也变得苍白。我们只有记住他们为我们所作的一切,感动与他们所付出的心血,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生活。

当然对于今天广大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绝对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他更是一种责任意识和自主意识的体现。我们要从点滴做起,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一起拥有感恩之心,一起感受爱吧。

父母调查报告篇十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样尽孝道。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外安其身”。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不能从心里尊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在这个日新月异,进步神速的社会,人们容易蔑视老人的阅历和经验,轻视老人的社会地位。

“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

《论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没有对父母尽过孝道呢,是一句亲切地问候?还是一次关怀的行动?孝顺父母,不仅要外安其身,更重要的是要内安其心。如果我们真的孝顺父母,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不要等到明天。

中国城市孝心调查:国内曾有过在孝道实践方面,该调查涉及了晚辈对长者行为的六个层面,包括:照顾长者、经济上援助长者、尊敬长者、服从长者、关注长者的爱恶、不时慰问长者。

整体来看,中国人的孝道表现差强人意,其中最好之行为为尊敬长者,最差的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科学系教授,在正在香港召开的“全球华人孝亲敬老研讨会”上,公布了一份《老、中、青三代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厦门、西安、香港的孝道实践研究》报告。

当研究人员把不同城市的背景加以统计学的调整后,显示出北京样本对父母的孝道实践分值最高,上海样本分值最低,而香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一项分值最高。

反之,亦看出上海、广州及香港道德教育相对薄弱。

进一步变量分析显示:中年人的孝道实践较多,因为他(她)们多有年迈的父母健在,社会经历促使其有更丰富的孝道实践技巧。

说起孝敬父母,可能有时候农村出来的孩子比城里长大的孩子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许是他们的童年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尽早的就体会生活的艰难,也许是因为在纯朴简单的环境中,更能让他们感悟真情,总之,他们热爱土地,并且格外的懂得感恩。

城市的孩子大多从小依赖感就很强,他们被溺爱、娇惯得太多。和农村相比,家庭环境的优越没有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像温室的花,被呵护着安逸的长大。大小的场面他们都见识过,繁华中的都市杂烩他们都谙熟相比之下,感恩对于他们来讲,会略显陌生。

我们大学生们理解:我们家是严父慈母,我对父亲非常尊重,但毕竟是两代人,也难事事让他们如意。下学期就要毕业了,父母希望我能留在他们身边,我却想出去闯一闯。在外面虽能挣多些钱,却又不一定能满足父母。这真是一种矛盾。父母更需要心理安慰,希望能常常见到儿女,享受天伦之乐。不管将来工作怎样,我都会尽力让父母称心如意。

孝敬父母经济上一定要有所体现。我父母是农民,将来年纪大了不能种地,就没有生活来源了。现在对父母只能是回家时多陪陪他们,特别是过节时一块看看电视,聊聊天,他们就很高兴。在家里我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母亲从小教育我要争气,每次回家我都不忘给她带点礼物,她虽然嘴上说不用,可心里挺高兴。将来自己工作了,经济上一定要多替父母分担些。

我认为经济方面很重要。上学给家里造成很大负担,兄弟姐妹中我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多,将来也应该负最大的责任,特别是对父母经济上一定要保证。农村一个村考上大学的很少,自己考上了大学给家里树立了地位,将来能否出人头地,关系到父母和家族的声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父母眼里这才是最大的孝顺。现在我觉得责任心很重,压力也很大。父母很辛苦,回家后自己跟家里人一样,干农活、做饭、洗衣服、挖土,样样都做。

自从上大学以来,跟父母的交流少了,对家、对父母的感觉逐渐淡了,以前写信一次写几页纸,现在一页也写不满。因为学校里的事比较多,去年放假就没回家。曾经看过一幅漫画,大意是说孤独是对老人的最大伤害,我看了以后感觉很内疚。

现在讲孝敬父母,只能是精神上的,也就是父母的生日、节假日打电话问候一下;

假期早回家,多陪陪父母,跟他们聊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济上不可能给予他们。将来工作不在父母身边,回家机会少,要多跟父母通通电话,尽量回家看望他们。如果有条件,与父母共住是很好的尽孝心的机会。

我觉得“孝敬”就是尽量与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你记着他们,至于经济上的东西倒在其次。我父母现在都还在工作,老是问我需要赞助不,所以,再给钱似乎有点假惺惺的,还不如多打几个电话。我的表示主要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一个人在外地过得挺好,让他们互相照顾,别牵挂我。我有时回家给家里添置一些小东西,记得那次我买了一块厚塑料桌布,妈高兴得要命,说儿子懂事了,会给家里买东西了,并将它拿到邻居家去炫耀了好久。那是我第一次给家里买东西,后来,想到妈那么高兴,我就每次都注意家里缺什么,然后带回去。

父母的.期望:最大的希望是孩子学习好,能独立,有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孩子能自立于社会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父母对子女全身心地投入,当然希望孩子能以关心回报,不过也没有太多的要求。现在孩子还小,能帮我拿拿东西,累时捶捶背,感觉就很满足。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能与子女在思想上不断沟通,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能够统一。我们生活不成问题,更渴望亲情,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生病时子女能关照关照,有不能做的事帮帮忙。老人怕寂寞,子女多与我们聊聊天、说说知心话。希望子女理解、尊重我们的意见。以顺为孝的传统总的来说还是有道理的,不是原则问题儿女可以让步,尽量让老人高兴。老人有自己的脾气,作子女的要尊重他们。儿女在成长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父母都原谅了,父母也可能犯错误,有想不周到的地方,或者有什么差错,儿女也要原谅。

孩子现在好好学习,长大能出人头地,就算孝敬。我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做生意做得很辛苦,就是为了孩子。

我们有保险,生活没有问题,宁愿孩子将来远走高飞,也不愿她守在眼前下岗。父母抚养孩子是为了了自己的心愿,期望他们将来能自立,能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将来孩子能做到这一点,自然就会对父母好,父母也就什么都有了。

父母调查报告篇十五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全班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令我感慨万千。

第一项调查项目: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我们班共有61名同学,据统计,知道母亲生日的有52人,不知道的有5人,知道的人约占全班人数的91.2%。显然,大多数同学是关心着母亲的,调查结果令人满意。虽然我们没有能力在母亲生日时送上一束美丽的鲜花或一个美味的蛋糕,但我想,儿女一句真诚的“生日快乐”会是送给母亲的最好礼物。

第二项调查项目:你一回家就和父母打招呼吗?据统计,一回家就和父母打招呼的有35人,不打招呼的有22人。打招呼的约占全班人数的61.4%。据了解,这些因为“事务繁忙”而来不及打招呼的22名同学一部分是因为急于写作业而“不拘小节”。另一部分呢,则是因为在家里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压根儿没有这个习惯。我相信,一个亲昵的称呼再加上一句温暖的问候会使父母一天来的疲惫一扫而光。

第三项调查项目:你会在父母感到不适时为他们送上一杯热茶吗?据统计,选择倒茶的有19人,不倒茶的有38人,倒茶人数只占全部人数的33.3%。这个调查结果令人心酸。儿女稍有不适,父母便立刻端茶送水、嘘寒问暖;而在父母不舒服时,大部分同学却不闻不问,真令人咋舌。

第四项调查项目:你知道母亲节的日期吗?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据统计,有46人知道,11人不知道,知道人数约占全班人数的80.7%。想必大家都知道6月1日是儿童节,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母亲节的日期?我们班的调查结果多少令人欣慰。

百善孝为先,让我们用一颗孝心对待自己的父母吧,一句祝福、一杯热茶、一声问候,都会使父母感到幸福和快乐。别忘了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时对父母道一声:“节日快乐”!

父母调查报告篇十六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样尽孝道。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外安其身”。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不能从心里尊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在这个日新月异,进步神速的社会,人们容易蔑视老人的阅历和经验,轻视老人的社会地位。

“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

《论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没有对父母尽过孝道呢,是一句亲切地问候?还是一次关怀的行动?孝顺父母,不仅要外安其身,更重要的是要内安其心。如果我们真的孝顺父母,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不要等到明天。

中国城市孝心调查:国内曾有过在孝道实践方面,该调查涉及了晚辈对长者行为的六个层面,包括:照顾长者、经济上援助长者、尊敬长者、服从长者、关注长者的爱恶、不时慰问长者。

整体来看,中国人的孝道表现差强人意,其中最好之行为为尊敬长者,最差的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科学系教授,在正在香港召开的“全球华人孝亲敬老研讨会”上,公布了一份《老、中、青三代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厦门、西安、香港的孝道实践研究》报告。

当研究人员把不同城市的背景加以统计学的调整后,显示出北京样本对父母的孝道实践分值最高,上海样本分值最低,而香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一项分值最高。

分析认为,道德教育对当地的孝道有明显影响,并以此解释为何北京、南京孝道实践水平较高,且传统多代家庭较为普遍;反之,亦看出上海、广州及香港道德教育相对薄弱。

进一步变量分析显示:中年人的孝道实践较多,因为他(她)们多有年迈的父母健在,社会经历促使其有更丰富的孝道实践技巧。

说起孝敬父母,可能有时候农村出来的孩子比城里长大的孩子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许是他们的童年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尽早的就体会生活的艰难,也许是因为在纯朴简单的环境中,更能让他们感悟真情,总之,他们热爱土地,并且格外的懂得感恩。

城市的孩子大多从小依赖感就很强,他们被溺爱、娇惯得太多。和农村相比,家庭环境的优越没有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像温室的花,被呵护着安逸的长大。大小的场面他们都见识过,繁华中的都市杂烩他们都谙熟相比之下,感恩对于他们来讲,会略显陌生。

我们大学生们理解:我们家是严父慈母,我对父亲非常尊重,但毕竟是两代人,也难事事让他们如意。下学期就要毕业了,父母希望我能留在他们身边,我却想出去闯一闯。在外面虽能挣多些钱,却又不一定能满足父母。这真是一种矛盾。父母更需要心理安慰,希望能常常见到儿女,享受天伦之乐。不管将来工作怎样,我都会尽力让父母称心如意。

孝敬父母经济上一定要有所体现。我父母是农民,将来年纪大了不能种地,就没有生活来源了。现在对父母只能是回家时多陪陪他们,特别是过节时一块看看电视,聊聊天,他们就很高兴。在家里我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母亲从小教育我要争气,每次回家我都不忘给她带点礼物,她虽然嘴上说不用,可心里挺高兴。将来自己工作了,经济上一定要多替父母分担些。

我认为经济方面很重要。上学给家里造成很大负担,兄弟姐妹中我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多,将来也应该负最大的责任,特别是对父母经济上一定要保证。农村一个村考上大学的很少,自己考上了大学给家里树立了地位,将来能否出人头地,关系到父母和家族的声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父母眼里这才是最大的孝顺。现在我觉得责任心很重,压力也很大。父母很辛苦,回家后自己跟家里人一样,干农活、做饭、洗衣服、挖土,样样都做。

自从上大学以来,跟父母的交流少了,对家、对父母的感觉逐渐淡了,以前写信一次写几页纸,现在一页也写不满。因为学校里的事比较多,去年放假就没回家。曾经看过一幅漫画,大意是说孤独是对老人的最大伤害,我看了以后感觉很内疚。

现在讲孝敬父母,只能是精神上的,也就是父母的生日、节假日打电话问候一下;假期早回家,多陪陪父母,跟他们聊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济上不可能给予他们。将来工作不在父母身边,回家机会少,要多跟父母通通电话,尽量回家看望他们。如果有条件,与父母共住是很好的尽孝心的机会。

我觉得“孝敬”就是尽量与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你记着他们,至于经济上的东西倒在其次。我父母现在都还在工作,老是问我需要赞助不,所以,再给钱似乎有点假惺惺的,还不如多打几个电话。我的表示主要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一个人在外地过得挺好,让他们互相照顾,别牵挂我。我有时回家给家里添置一些小东西,记得那次我买了一块厚塑料桌布,妈高兴得要命,说儿子懂事了,会给家里买东西了,并将它拿到邻居家去炫耀了好久。那是我第一次给家里买东西,后来,想到妈那么高兴,我就每次都注意家里缺什么,然后带回去。

父母的期望:最大的希望是孩子学习好,能独立,有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孩子能自立于社会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父母对子女全身心地投入,当然希望孩子能以关心回报,不过也没有太多的要求。现在孩子还小,能帮我拿拿东西,累时捶捶背,感觉就很满足。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能与子女在思想上不断沟通,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能够统一。我们生活不成问题,更渴望亲情,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生病时子女能关照关照,有不能做的事帮帮忙。老人怕寂寞,子女多与我们聊聊天、说说知心话。希望子女理解、尊重我们的意见。以顺为孝的传统总的来说还是有道理的,不是原则问题儿女可以让步,尽量让老人高兴。老人有自己的脾气,作子女的要尊重他们。儿女在成长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父母都原谅了,父母也可能犯错误,有想不周到的地方,或者有什么差错,儿女也要原谅。

孩子现在好好学习,长大能出人头地,就算孝敬。我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做生意做得很辛苦,就是为了孩子。

我们有保险,生活没有问题,宁愿孩子将来远走高飞,也不愿她守在眼前下岗。父母抚养孩子是为了了自己的心愿,期望他们将来能自立,能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将来孩子能做到这一点,自然就会对父母好,父母也就什么都有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父母调查报告篇十七

在第十届“挑战杯”参赛作品中,一件名为“感恩父母,点亮亲情”的教育类作品格外引人关注,来自河北工程大学的薛秀丽、谢志龙等同学运用科学的方法,在全国不同区域的7所大学内进行了调查,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629份,做出了《关于大学生感恩亲情缺失的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62.0%的大学生清楚地记得父母的生日,17.8%的大学生只记得父亲或母亲的生日,更有21.2%的大学生对父母的生日都不记得。

据薛秀丽介绍,河北工程大学最近组织了一次“一封家书”征文活动,一些大学生通过参赛,重新开始使用书信的方式抒发对父母的感激、忏悔与愧疚之情。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写家书”持不以为然的态度。“现在各种通讯设施这么齐全,给家里写信多浪费时间啊。”一名大学生表示。

调查显示,90.5%的大学生选择用电话与父母联系,只有7.9%的大学生选择用书信的方式与父母联系。有72.9%学生从未当面对父母说过“我爱你们”或其他类似的直接表达感情的话,其中男生占78.7%,女生占21.3%。

有大学生认为,是中国人含蓄的传统造成了孩子与父母交流的减少,“尽管有时想和父母联系一下,可是时间又比较紧张,想用那种传统的方式和他们交流,但拿起笔来一时也不知说些什么,甚至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绝大多数人还是把孝敬父母落实在了刻苦学习、掌握知识的实际行动上”。

调查显示,32.3%的大学生表示,上大学是为了“改善父母生活,孝敬父母”,38.5%的人认为上大学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好好过日子”,18.4%的大学生是为了“实现自己在学术领域的理想”,此外还有10.8%的大学生是为了遵从“父母的命令”。薛秀丽等同学的调查报告认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懂得感恩父母的,他们在以实际行动表达着对父母的爱。

“这个调查题目设计得好,不仅对大学生要注重感恩教育,就是企业、政府,对职员、公务员也越来越重视加强对他们的感恩教育。我和一个著名企业的总裁聊天时就曾经说到感恩,他表示,他所在的公司要求中层领导回家必须要向父母表达爱意,因为只有爱父母才能爱企业,才会对下属有感染力和领导力。”“挑战杯”大赛的一位评委向记者表示。

父母调查报告篇十八

妈妈陈述:哎,我的零花钱啊!几乎是没有的,你想啊,在我们那个时候,哪像现在啊!你们每个星期都有五元钱的零花钱,还吵吵闹闹的,要十元钱,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那个时候的零花钱状况啊!

调查对象一:外公。

外公陈述:啊,你问你妈妈小时候有多少零花钱啊?告诉你吧,你妈妈小时侯基本上是没有零花钱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家里穷,别说零花钱了,就连吃饭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外婆陈述:我记得我只给过你妈妈一次零花钱,那一次也只给了她两毛钱啊!那一刻,她高兴地快要发狂,立即就到小商店里买了两只冰棍吃。

调查结果:哎,妈妈小时候的零花钱竟然是几乎没有,我以后也要节约用钱了!

调查内容二:爸爸小时候受到过爷爷奶奶几次批评。

爸爸陈述:我啊!小时候可听话了,一次批评也没有受到过,哪像你啊?你可不听话了!简直就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

调查对象一:爷爷。

爷爷陈诉:哈哈哈哈……………你爸爸小时候可淘气了,经常逃课、掏麻雀儿窝、捉弄别人、爬树……别人家的小孩还来咱家告过你爸爸呢!然后我们就把他k了一顿。

调查对象二:奶奶。

奶奶陈述:你的`爸爸不知道挨过我们几次批评了,反正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因为他小时侯顽皮啊!

调查结果:真想不到爸爸小时侯比我还淘气!

调查内容三:妈妈小时候的学习成绩。

妈妈陈述:我小时候的成绩可好了,每次都考一百分,每次都是第一名,没有一次不拿奖状的!哪像你啊!每次考试都得98分!还被别人称作的是“98王子”!

调查对象一:外公。

外公陈述:我不记得你妈妈小时候的成绩了!反正没过100分!好象都是因为粗心扣个一两分什么的。她可伤心死了。

调查对象二:二姨妈。

二姨妈陈诉:我还清楚地记得,你妈妈小时侯的成绩每一次都考全班第一名,可就是没有考过100分,因为她考试的时候很粗心,总是提前交卷!

调查结果:妈妈的成绩果然不错!可就是跟我一样!没得满分!

父母调查报告篇十九

俗话说,父母在,不远行也行。

每个人都知道孝顺父母,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孝顺父母。有人认为买房、请保姆、吃大餐、旅游都是孝顺父母的。其实只能是“从外面安全”。子曰:“今日之孝,谓能养。至于狗和马,可以养,不尊重。为什么不呢?”如果不能发自内心的尊重父母,那就不是真正的孝顺。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人们往往会鄙视老年人的经历和社会地位。

“很难给你姑姑好脸色。如果表现出你的轻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是不到位的,因为会让父母感到不安。”

论语说:“父母之年,你一定不知道,一个高兴,一个害怕。”

作为孩子,我们孝顺过父母吗?是亲切的问候。还是关心的动作?要孝顺父母,不仅要从外表保护自己,还要从内心保护自己的心。如果我们真的孝顺父母,就要从现在开始行动,不要等到明天。

中国城市孝道调查:中国一直有孝道实践,涉及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的六个方面,包括照顾老人、在经济上帮助老人、尊重老人、服从老人、关注老人的好恶、时不时地慰问老人。

总的来说,中国人的孝道并不尽如人意,其中最好的行为是尊敬老人,最差的是在经济上帮助老人。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科学系教授在香港举行的“全球华人孝道敬老研讨会”上发表了题为《京沪粤厦xi安港老、中、青三代孝道实践研究》的报告。

当研究人员对不同城市的背景进行统计调整后,发现北京样本在父母孝道实践方面得分最高,上海样本得分最低,香港在“经济助老”方面得分最高。

分析表明,道德教育对地方孝道有明显的影响,这解释了为什么北京和南京的孝道实践水平较高,传统多代家庭较为普遍;相反,上海、广州、香港的德育相对薄弱。

进一步的变量分析表明,中年人实践孝道更多,因为他们大多有健在的老年父母,社会经验促使他们有更多的孝道实践技能。

说到尊重父母,有时候农村出来的孩子比城市长大的孩子还要差。也许是童年的艰辛让他们早日意识到生活的艰辛,也许是因为在简单朴素的环境中,他们更能感受到真情实感。简而言之,他们热爱土地,懂得感恩。

大部分城市的孩子从小就有很强的依赖感,被惯坏了,惯坏了太多。与农村相比,家庭环境的优越并没有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像温室里的花一样,舒适地成长。他们见过大大小小的场景,熟悉繁华的都市大杂烩。相比之下,感恩会对他们有点陌生。

我们大学生明白,我们家是严父慈母,我也很尊敬父亲,但毕竟是两代人,很难让他们幸福。下学期毕业。我父母想让我和他们在一起,但我想出去冒险。虽然你可以在外面挣更多的钱,但你可能无法满足你的父母。这真的是矛盾。父母需要心理安慰,希望能经常见到孩子,享受家庭幸福。不管我未来的工作是什么,我都会尽力让父母开心。

孝敬父母必须体现在经济上。我父母是农民。如果他们太老了,将来不能种地,他们就没有收入来源。现在父母回家只能多陪陪他们,尤其是放假的时候一起看电视聊天,他们很开心。在家里,我受母亲影响最大。我妈妈教我努力争取成功。每次回家,我都不忘给她带些礼物。虽然她说没有,但是她很开心。如果以后自己工作,一定要在经济上多为父母分担。

我认为经济方面非常重要。上学给我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在我的兄弟姐妹中,我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多,我应该承担未来最大的责任,尤其是对父母。很少有农村考上大学,他们考上大学为家庭确立了地位。他们以后能不能出人头地,关系到父母和家庭的声誉,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父母眼里,这是最大的孝道。现在感觉很有责任感,压力很大。我父母工作非常努力。当我回到家,和我的家人一样,我做农活,做饭,洗衣服,挖掘,以及所有的事情。

自从上了大学,和父母的交流就少了,对家人和父母的感情也渐渐淡了。以前一次写几页,现在不满一页。去年假期后我没有回家,因为学校里有很多事情。我曾经看过一部漫画,大意是孤独是对老年人最大的伤害。看完觉得愧疚。

现在说起对父母的孝顺只能是精神上的,就是父母的生日和节假日打电话问候;假期早点回家,多陪陪父母,和父母聊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在经济上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以后,我不和父母一起工作,所以我没有太多机会回家。我需要多给父母打电话,尽量回家看望他们。如果你有条件,和父母住在一起是孝顺父母的好机会。

我觉得“孝顺”就是尽可能多的和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你记得他们,经济上的事情其次。父母还在工作,总是问我要不要赞助,所以给我多点钱好像有点虚伪,还是多打几个电话比较好。我主要的表达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一个人在外地过得很好,让他们互相照顾,不用担心我。我有时回家给家人买一些小东西。记得那次买了厚厚的塑料桌布。我妈高兴得说儿子懂事会给家里买东西,还拿去邻居家炫耀了好久。那是我第一次给家里买东西。后来一想到妈妈这么开心,我就一直关注家里少了什么,把它拿回来。

父母期望:最大的希望是孩子能好好学习,能独立,能有立足社会的技能。孩子能在社会上自立,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父母为孩子奉献自己。当然,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关注作为回报,但是需求不多。现在孩子还小,可以帮我拿东西。当我累的时候,我觉得很满足。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能在思想上不断与孩子沟通,在一些事情上统一看法。我们的生活不是问题。我们更渴望家庭,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孩子生病了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不能的时候可以帮助。老人害怕孤独,孩子经常和我们聊天,聊他们的自信。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理解并尊重我们的意见。总的来说,孝的传统是有道理的。这不是原则问题。孩子可以让步,尽力让老人开心。老人有自己的脾气,孩子要尊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父母都原谅了。父母也可能会犯错,如果有一些考虑不周或者错误,应该原谅。

现在的孩子学习很努力,长大了也会很荣幸。我上课老,上课年轻。我在生意上非常努力,只是为了我的孩子。

我们有保险,生活没有问题。我们宁愿将来让孩子跑路,也不愿意在我们面前被裁员。父母为了自己的意愿养育子女,期望他们能够自立,将来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如果孩子以后能这样,自然对父母好,父母什么都有。

父母调查报告篇二十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全班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令我感慨万千。

第一项调查项目: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我们班共有61名同学,据统计,知道母亲生日的有52人,不知道的有5人,知道的人约占全班人数的91.2%。显然,大多数同学是关心着母亲的,调查结果令人满意。虽然我们没有能力在母亲生日时送上一束美丽的鲜花或一个美味的蛋糕,但我想,儿女一句真诚的“生日快乐”会是送给母亲的最好礼物。

第二项调查项目:你一回家就和父母打招呼吗?据统计,一回家就和父母打招呼的'有35人,不打招呼的有22人。打招呼的约占全班人数的61.4%。据了解,这些因为“事务繁忙”而来不及打招呼的22名同学一部分是因为急于写作业而“不拘小节”。另一部分呢,则是因为在家里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压根儿没有这个习惯。我相信,一个亲昵的称呼再加上一句温暖的问候会使父母一天来的疲惫一扫而光。

第三项调查项目:你会在父母感到不适时为他们送上一杯热茶吗?据统计,选择倒茶的有19人,不倒茶的有38人,倒茶人数只占全部人数的33.3%。这个调查结果令人心酸。儿女稍有不适,父母便立刻端茶送水、嘘寒问暖;而在父母不舒服时,大部分同学却不闻不问,真令人咋舌。

第四项调查项目:你知道母亲节的日期吗?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据统计,有46人知道,11人不知道,知道人数约占全班人数的80.7%。想必大家都知道6月1日是儿童节,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母亲节的日期?我们班的调查结果多少令人欣慰。

百善孝为先,让我们用一颗孝心对待自己的父母吧,一句祝福、一杯热茶、一声问候,都会使父母感到幸福和快乐。别忘了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时对父母道一声:“节日快乐”!

对生养我们的父母尽一份孝道,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怎样做才算孝敬父母呢?

其次,就是不能欺骗父母。有时我们做错了事,有的同学怕受到父母的责备,就对父母撒谎。比如考试分数不理想就自己改一个理想的分数,再模仿父母签字。用一个谎言去掩盖另一个谎言,要知道,这样就会养成经常撒谎的习惯,这样的孩子,有一天惹出了大祸,等到那时,事实毕竟是用谎言掩盖不了的。会使辛苦把你养大,爱你的父母伤透了心。

最后是我们应该高兴地去帮父母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因为父母把我们养大很不容易,这其中的艰辛也许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体会到。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除了搞好自己的学习以外,就是多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事。

只有孝敬父母,多尽孝心,才能和父母建立起彼此信任的感情。

父母调查报告篇二十一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全班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令我感慨万千。

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我们班共有61名同学,据统计,知道母亲生日的有52人,不知道的有5人,知道的人约占全班人数的91.2%。显然,大多数同学是关心着母亲的,调查结果令人满意。虽然我们没有能力在母亲生日时送上一束美丽的鲜花或一个美味的蛋糕,但我想,儿女一句真诚的“生日快乐”会是送给母亲的最好礼物。

你一回家就和父母打招呼吗?据统计,一回家就和父母打招呼的有35人,不打招呼的有22人。打招呼的约占全班人数的61.4%。据了解,这些因为“事务繁忙”而来不及打招呼的22名同学一部分是因为急于写作业而“不拘小节”。另一部分呢,则是因为在家里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压根儿没有这个习惯。我相信,一个亲昵的称呼再加上一句温暖的问候会使父母一天来的疲惫一扫而光。

你会在父母感到不适时为他们送上一杯热茶吗?据统计,选择倒茶的有19人,不倒茶的有38人,倒茶人数只占全部人数的33.3%。这个调查结果令人心酸。儿女稍有不适,父母便立刻端茶送水、嘘寒问暖;而在父母不舒服时,大部分同学却不闻不问,真令人咋舌。

你知道母亲节的日期吗?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据统计,有46人知道,11人不知道,知道人数约占全班人数的80.7%。想必大家都知道6月1日是儿童节,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母亲节的日期?我们班的调查结果多少令人欣慰。

百善孝为先,让我们用一颗孝心对待自己的父母吧,一句祝福、一杯热茶、一声问候,都会使父母感到幸福和快乐。别忘了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时对父母道一声:“节日快乐”!

父母调查报告篇二十二

班级:10通信2w实践参加者:黄建校。

实践主题:孝敬生我养我父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初衷。

孝敬观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孝敬观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大学生开展孝敬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培养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优秀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我特意在网上做出一个问卷调查,针对在校大学生对孝敬观的看法和态度,以便于了解这次调查的过程。希望作出一些教育建议能够帮助、引导大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观的方向,更希望有利于我们大学生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进而全面发展。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是采用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活动的时间为期三天,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调查对象的年龄为20~22岁,平均年龄20岁。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孝敬道德观念等。采用无记名的形式,学生自主选择填写。问卷结果采用计算机和人工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调查结果。

1、大部分大学生心怀一颗感恩报答的心,与父母的关系和谐、融洽。

在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下,学生们展现出了重孝道、较负责的一面。从调查中发现:在回答“您知道父母的生日在哪天吗?”这一问题时,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知道,部分的学生知道父母亲两者中的一者;学生在将来就业时,大部分会选择就业地区与家距离较近的地方,便于照顾父母;大多数学生会在一个星期左右与父母联系,少数的学生会选择一个月内与家人联系;绝大多数学生会在过节时问候自己的父母,并且送上自己的关心与祝福;半数以上的学生在与父母发生争吵时,会有道歉的态度,约20%的同学会主动与父母道歉;学生在家里会帮助父母做家务,帮父母洗衣服,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并能尽自己的努力让父母满意。

2.大学生基本都拥有手机,通讯工具的发展便利了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联系。

3.部分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烈,缺乏感恩之心。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小生长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不需要为温饱问题而担心;其次父母大部分只有一个或两个子女,所以子女在家庭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加之父母和祖父母的溺爱,对子女的要求都能答应,故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烈。

(四)存在问题。

虽然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较多,但是在与家人的交流过程中,大多数只是谈一些生活上的肤浅琐事,有的也只是仅限于生活和学习上的关心,亦会出现同学报喜不报忧,甚至一些颓废的同学给家长反馈的信息几乎是完全相反的,这样导致父母与孩子真正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时间很少;孩子对于父母愿望、忧愁和喜悦,学生只知道一些,但是对于父母的生活状况和身体状况却不是很了解;在与父母吵架后,有的只说抱歉的话语,却没有任何行动去表达自己的悔意和歉意,甚至有的不当一回事;由于时代的不同,再加上学生与父母对政治、经济、文化上理解的差异,会造成双方在某些观念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这就为大家的了解与沟通增加了障碍,矛盾、误解将会导致出现这些情况:有的认为自己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有的认为父母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想法,无法了解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也出现了非常叛逆的同学,不顾及父母的感受,一意孤行??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的不足,生活上自理独立的能力较差,不会处理生活小事,不会合理安排生活费,不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会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遇到小小的挫折、困难只会找家人抱怨、哭诉,久而久之,生活上自主独立能力明显减弱,不利于自己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五)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不完善。

在孝敬观上,大学生讲究奉献少了,索取多了;在新的大学生活带来的不适应,社会上的攀比之风、享乐主义风、拜金主义风、极端个人主义风等错误思想对大学校园的冲击,同时,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元化,在选择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我们没有把握好尺度,容易走偏了方向;教育体制仍未完善,仍旧以成绩为主要要素去衡量学生,而伦理道德的教育、情感意识的教育却很少,甚至未达到教育的标准,这样使在校的大学生对家庭对父母的关心热爱度逐渐降低,从而导致他们的孝敬观的思想逐渐流失。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引起了质变。

2、长辈的溺爱、纵容。

自从我国贯彻落实计划生育这一长期的基本国策后,大部分的家庭一般有一个或两个子女。再加上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社会的和谐安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和要求一般是有求必应,吃、穿、住、用都给子女最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子女以个人为中心思想的滋生,逐渐发展成享乐生活,不顾及父母的感受,不懂得关心父母。

3.学生自己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部分学生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人生观出现偏差,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只讲索取,不讲奉献,自私、自我,不顾及家庭和亲人的感受。

(六)建议。

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

大学生应该摒弃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人生观等错误思想,警惕和抵制它们的侵蚀,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合理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主动地加强与父母沟通和交流,互相理解和关心。尤其是大一的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独立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中的各种问题,不能遇到问题就向父母诉苦、抱怨。

2、学校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在我校的伦理教育中,主要以讲授为主,可以尝试改变教育形式,组织同学们观看一些孝敬教育片;开展全校性的孝敬教育活动,比如说写一封家书活动,学唱几首与父母有关的歌曲,或开展大合唱。学校应该开设感恩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树立正确的`孝敬观,完善伦理道德教育。

3、家庭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自小,家里就应该给子女讲授有关于孝敬,亲情的故事诗篇,如《孟母三迁》、《游子吟》等等,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勤俭持家、兄友弟爱等传统美德。父母的期望、关心、理解可以让学生努力奋斗,积极进取,可以成为他们要求上进的恒久动力,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持恒心,推动他们不断完善自我。但是切不可让这些东西转化成无形的压力,影响子女的正常生活和心理,也不能过分溺爱子女,要让他们学会独立,能够面对挫折。

4、大学生应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同时要担负起照顾父母的责任当代大学生要确立生活的独立意识,不能过分依赖父母,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的、人生道路、人生价值标准,做到认真、务实、乐观、进取,要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不良思想的入侵,要经得起困难的考验,要勇于奉献,不求索偿,要做到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报效国家,回馈社会,感恩学校,孝顺父母。

(七)调查体会。

孝敬父母是大学生必备的意识,也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品格。懂得孝敬长辈能使家庭和睦,从一个家风优良的环境中走出来的孩子,有着他独特的魅力与和善的气场,能迅速构建起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也容易被认可。孝敬父母的中华传统美德不能抛弃,而传统文化逐步被人淡忘的社会现状令人担忧。素质教育的呼声正在高涨,相比于实用主义的大潮仍是星星之火。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35321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