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的教学(优质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7:15:03
谈小学的教学(优质23篇)
时间:2023-11-23 07:15:03     小编:念青松

总结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写总结时要具备客观的态度,全面客观地总结整个过程或事件。推荐以下总结范文给大家,希望能够在写总结的过程中给你一些启发和帮助。

谈小学的教学篇一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1][2]。

谈小学的教学篇二

教师自觉地运用“控制论”的原理,对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这是现代地理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调控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教法调控。

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美学的角度讲,引起人们审美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客观对象的新异性和多样性。因而,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多样,也是决定能否有效地实施地理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用教学方法对地理课堂教学加以调控,首先,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追求教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当前,地理课堂教学要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陈旧模式,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学习,而是重在诱导、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路,学生走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其次,教师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堂堂用、年年用,而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地理教学实践证明,呆板的`、千篇一律的教学,即使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久用而不变其法,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学习情绪低落。反之,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热情兴而不衰。总之,地理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才能对地理课堂教学具有稳固的调控功能。

二、兴趣调控。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学习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而,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那么,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1][2][3]。

谈小学的教学篇三

小学数学教学的灵魂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小学生天真,认识事物多靠感性还不够深入,不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掌握他们的认识规律,教会学生简单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把问题的发现、思考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思考,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较强的逻辑性,而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有待发展和提高。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提高注意力,使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如教学“长度认识”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长,哪些物体短。通过让学生亲自丈量,使其更进一步感知物体的长度知识。教学中,运用灵活的方法变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变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在课改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抓好学生的学,还要抓好教师的教,既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作者:赵录敏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段同学校。

谈小学的教学篇四

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降低初高中物理的学习台阶,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的`系统工程.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从注重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加强实验和模型教学,激发兴趣搭建“阶梯”;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教学;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有关问题.

作者:林茂青作者单位: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学,浙江,台州,31802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3)分类号:g63关键词:初高中物理教学时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

谈小学的教学篇五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调控,指在课堂上教师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运用控制论的原理,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等作必要、恰当、适时地调控。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调控能力。探索教学系统的控制规律,按规律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认识和运用这些规律,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优化组合各种调控方法。

一、调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的核心要素。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层次(单元),教师都应该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1.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应明确一堂课传授什么知识,学生应掌握什么内容,达到何种程度。要求过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太低会阻滞学生智力的发展。所以,要把教学目标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这部分内容,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让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掌握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算理,并引导学生类推出三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开拓知识的能力。

2.调控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一个完整、有序、发展的体系。每一层次的教学内容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来安排,排斥与目标无关的内容。教学中,教学内容总是经过分解而分散在各课时中进行传授的,教师应在全面统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课堂教学必须交给学生一个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掌握规律,得到终生受益的本领。把握了教学内容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能做到集中、具体、确切,把有限的40分钟用到完成核心的教学任务上。

3.调控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流通过程,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教学信息控制过程。它归根结底是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况,应注意效果的检测,收集信息反馈,及时处理反馈信息,及时发出控制信息,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措施,务求教学目标的全部实现。教学过程的调控最终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上。教师必须对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反应敏锐、判断准确、评价及时。

二、调控教学时间。

一节课的内容,应在40分钟内完成。教师要根据课的类型,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适时调整教学过程,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应在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时间内实现,决不能靠“加班加点”来实现。因此,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在教学单位时间内,学生能够学习的.知识量,各个年级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年级在不同时期或不同班级也不尽相同。例如,一年级新生,认识“10以内的数”时,一般一节课控制在1―2个数为好。第二学期认识“百以内的数”时,能在一、二节课中完成。而到了二年级认识“万以内的数”,学生可利用已有知识来学习,只须揭示读、写数的规律即可。显然,知识量是逐步增加的。教学时间的控制,主要是防止时间过紧或过松。控制的方法是在安排教学时准确估计所用时间,略微留有余地。

三、调控学生的练习作业质量。

练习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客观存在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练习作业不能以量取胜,而应以质取胜,所以调控学生的练习作业时,应注意:

[1][2]。

谈小学的教学篇六

摘要:本文就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契机谈谈体会。在激发学习兴趣和调动注意力时、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化解教学难点时、揭示数形关系时运用多媒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数学教学;合理运用。

借助信息教育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所呈现的数学问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实现教学空间的渲染,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促使学生轻松掌握数学原理,拓宽数学知识视野,开阔思维空间。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清晰地隐性地把数学过程鲜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数学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但是,笔者通过数学教学实践体会到:多媒体的运用不是堂堂课都用,也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得用。是否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要看教学实际的需要,也要看学生的需要,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才会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笔者在此就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契机谈谈体会。

一、在激发学习兴趣和调动注意力时借助多媒体。

只有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其学习效率才会高。正因为如此,应当注重借助多媒体在教学中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有效融入情境,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感染学生,才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内容时,大屏幕播放“海上日出”的慢镜头:伴随着悦耳的音乐,火红的太阳渐渐露出地平线,慢慢升起来。老师抓住这一美景,通过圆圆的太阳露出地平线时,形似直线与圆相交的状态;圆圆的太阳将要离开地平线的一刹那,形似直线与圆相切;火红的太阳升高后,离开地平线的状态就是直线与圆相离的状态。在有了直线与圆的三种状态的基础上,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就一清二楚了。这时,我们引导学生用圆规和直尺画出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相离的三种位置关系,从而非常顺利地掌握这一节课的知识。在宏观的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后,学生通过画图也轻松地掌握直线和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直线和圆相切的时候,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圆相离的时候,没有公共点。运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时运用多媒体。

数学概念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数学概念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常常是最憷头的事。教学时,借助多媒体丰富的演示功能,搜集、整理、播放学生熟悉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案例辅助数学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平行线》这节内容时,为了列举大量的身边的平行线的案例,通过大屏幕展示我们日常生活中身边常见的有关实例,丰富教学内容。如播放笔直的高速公路,广场上并排矗立的彩旗旗杆,大理石瓷砖铺满的会议室的地面上一条条笔直的缝隙,以及教室的黑板同一走向的边框,五线谱里面的横线,等等。这样借助多媒体将学生非常熟悉又常见的画面搬上大屏幕,既加深了对平行线的理解,又巩固了所学内容。如此,就可以使得每节课的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教学和学习效率均得到有效提高。像这样,教师将多媒体巧妙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就可以完成从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到形象具体的形象思维到转变,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死板和枯燥,教学效果自然随之增强。借助信息教育技术教授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课件呈现学习内容,从而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原理。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还可以通过比较和分析,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而且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探究的兴趣,拓宽数学知识视野,开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勤于思维、善于思考、积极思维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三、化解教学难点时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运用,较生动形象地呈现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能够清晰地还原其形成过程,使本来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直观、形象,同时还会增强其趣味性。这样在大屏幕的演示引导下,学生的各种感官都会被调动起来,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也变得清晰简单明了,所以,在化解教学难点时运用多媒体能辅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和掌握教学难点。例如,《正负数的认识》这一节内容中,虽然知识简单,但是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和理解很费劲,教学时用大屏幕呈现用温度计测量室外的气温和冷库的温度的情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特写镜头画面,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正负数的概念和含义,同时也加深学生的理解过程,印象极为深刻。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抽象的数学概念,恰当巧妙地运用多媒体,都会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轻而易举地化解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揭示数形关系时运用多媒体。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达到直观形象的教学目的,我们常常会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数形结合即把较抽象的数学定理、数量关系等用比较直观的图形来展现。也就是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形象,用生动具体的图形理解数学问题。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思想有助于挖掘数学问题的实质,使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得以解决。例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这一节内容时,学生通过多媒体画图软件,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变量变换不同的数值后,生成双曲线的图像。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图形中很容易发现并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这比老师干巴巴地讲,以及在黑板上画图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诸如此类如集合问题、线性规划问题、方程的解与不等式的解的问题等,通过运用多媒体揭示数形关系使学生轻松掌握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总之,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把握好运用的时机,是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看教学的需要,要看学生的需要。只有恰到好处地把握多媒体运用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丽丽。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探讨[j]。中学教学,2011(11)。

[2]孟园园。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体会[j]。中小学电教,2011(1)。

[3]李刚。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数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j]。数学教育,1999(01)。

[4]赵云。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浅析[j]。河北教育,2002(03)。

[5]胡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02(02)。

[6]栗裕。郭红梅。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应用中的反思[j]。教师,2010(09)。

[7]连銮英。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条件[j]。广东教育,2005(05)。

谈小学的教学篇七

合作学习的意义是在遵循教学原则基础上,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增加兴趣,敢于创新,陶冶情操。同时也会让教师和同学之间各自所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总而言之,新颖的数学教学和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是整个集体所注重的。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老师自身的问题。

一个只知道课本知识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他们的知识仅仅局限在一个小的空间范围内没有办法让他自己的学生开阔视野,这个严重的问题体现出一个数学老师应该有的专业素质,只有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质,才能让学生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反比例函数》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习题教学时,先让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利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进入到数学学习中去,然后在数学习题的讲解时,用多个思维方式来给这堂课润色,帮助学生主动合作学习,因此,想要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合作学习,教师在中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过程中,互动、交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沟通,各自忙自己的学习任务,不会合作,更不会去分享学习数学的思路。这样的合作学习背弃了最初衷的意义。从侧面可以看出新一代学生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自私的成分。因此,合作学习离不开热情主动。

(三)重点目标不明确,完不成教学任务。

合作学习之所以没有贯彻落实,是因为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教育目标过于狭小、目光短浅。教学目标狭小是因为数学老师眼光短浅只知道课本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数学是生活中随处可见、随处可用的一门学科。各级教育部门对教师们高质量的教学要求,只能从抓学生的成绩入手而忽视了数学的实用性。让教学目标更加迷茫与模糊,从而使得合作学习与教学任务都完不成。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必要性分析。

本文通过上述对初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可知,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数学老师由浅入深将同学们带入自己课堂,用自己专业的知识以及个人的人格魅力和优秀品质去慢慢的渲染他们,进而让他们组成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最终的目标,才能让整个集体对学习更加热爱。理所当然,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要做到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就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来说,有很多方面不足,例如教学环境差,教学老师的个人素质,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晰,学生没有积极性去合作学习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正因为教学过程中存在种种的问题,所以开展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对以上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合作学习中提出的必要性分析,可以针对下面三个方面来改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好的作风。

(一)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的方法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所能接受的方式,例如风趣的语言表达,数学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和同学多一些有效的互动,在难点上要一遍遍重复耐心的讲解,用新颖的思路去贯穿整个课堂,也可以通过小组教学进行知识比拼让孩子更有效的接纳和吸收知识。例如,在进行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几何图形》这个课时的学习时,数学老师可以开展课堂导入教学,通过向学生介绍课本中的趣事来勾起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堂数学课中。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几何图形的历史发展背景,亦或是让他们以小组形势进行知识竞赛比拼,渲染出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最快的掌握住知识点,通过这节有趣的课堂,既是老师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也让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

(二)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数学的课堂上除了教师就是学生,学生占多数,教师起的作用是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潜能和自己的思想意识,数学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一起讨论结论的胜利果实。不少名人和专家总结出:“课堂上好多失败的根本原因,绝大多数都是老师没有理清思路的时候就给学生上课,上课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的劳动成果,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如果学生只是通过教科书这个载体、教师的讲解这个传播体来进行的话,合作学习会变得毫无意义可言。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主动与别人一块学习,一块分享知识的成果,由它去引出课外那浩淼无边的知识海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感受数学的奥妙。

(三)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

目标具有指导性和激励性的作用,它可以检验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首要符合数学课程的特点,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合作学习。

四、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课堂合作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作者:郭合芳单位:岚山区巨峰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谈小学的教学篇八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技校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些差异,从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习心态、心理素质、学习方法等几方面探讨了技校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些衔接措施,对保障技校数学教学的起始效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刚从初中进入技校学习的学生,无论在很多方面都面临着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从技校数学教学与初中衔接的视角去探讨这些变化的特点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技校的数学课程内容与初中的数学课程内容相比,有几个明显的差异:前者牵涉变量、连续量的内容较多,后者牵涉常量、离散量的内容较多;前者结论成立的条件较复杂,要考虑多种可能性,后者结论成立的条件较简单,一般只考虑单一的情况;前者的抽象性较后者更强,等等。

另外,进入技校学习的学生,数学基础一般不够扎实,遗忘的知识较多,很多运算和推理缺乏熟练的技能。

因此,在刚开始的数学教学中,最好有以下几个措施:

1.教学前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掌握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缺陷,然后针对这些缺陷进行补偿复习。

2.向学生简介以上一些技校数学课程内容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区别,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并时刻结合所学的具体内容,提醒学生关注新的思考方式,逐步形成新的思考习惯。

3.对学生薄弱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回顾和重现,并结合新课内容进行“旧”技能的训练。

学生考完中考后,在思想上、学习上都有松懈的势头,而且,进入技校学习的学生大多会认为他们主要是学习职业技能的,对数学的学习不大重视。有的学生则在初中时已经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数学。而刚进入技校所学的数学知识则偏偏是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这些内容学不好,会严重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

因此,老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心态,对于不同类型心态的学生进行分别对待,对不重视数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跟他们讲清楚道理,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工具学科的重要性。对怕学、厌学数学的学生,选择一些很简单、很显浅的内容,并设计成起点低、梯度小的题目,让他们感觉数学并非所有内容都难,有些内容他们是可以掌握的,从而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并不断通过起点低、梯度小的练习,逐步让他们在学数学、做数学中尝到成功感,从而恢复学习数学的兴趣。

老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在技校各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数学在工农业生产、乃至各行各业中的工具作用,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态度。

三、为学生做好心理素质的衔接。

要求学生在学习上摒弃过去的依赖心理,在数学学习上主动、积极地参与和经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多与学生沟通,教育他们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

(1)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初步动机;设置适当的学习步子,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以巩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2)通过数学美、数学史、数学趣题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注重联系实际,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树立学生对数学的正确的价值观。

(4)通过刻苦的、不懈的数学技能训练,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毅力。

2.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开辟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如数学测量、数学实验、数学游戏、阅读数学趣味读物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数学,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视野。

进入技校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在初中阶段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让学生在技校的数学学习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1.制订周密可行的学习计划。

指导和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实际和学习需要,确定努力目标,制订达到目标的计划,包括作息时间的安排、阅读什么数学书籍(包括课本)、选取什么数学习题册进行训练、看书与练习的时间分配如何、各个内容的学习进度和自查时间等等。

2.做好课前预习。

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认真阅读数学课本,对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和结论,最好通过特例加以思考;对数学公式和结论,最好自己尝试推导;以课本例题为范例,先自己思考、动笔做,然后再对照例题解答过程与自己解答过程的异同,从中反馈和领会知识运用的过程;记录好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

3.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特别关注自己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对堂上还弄不懂的问题,应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尽量不留下疑难尾巴。

4.做好课后的复习和巩固训练。

指导学生课后对遗留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攻关,归纳梳理本课所学内容,并与之前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把新学内容整合到原有知识体系中。加强数学技能训练,勤动脑、勤动笔,基础练习要做到熟练程度,中档练习要注意总结归纳解题技巧,综合练习要学会分解难点、拓宽知识的联想。数形结合、特殊值法、不完全归纳法等常常是解题过程中寻找思路的行之有效的办法。经常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训练,有意识进行限时训练。

5.形成多思、多问的习惯。

学问、学问,就要边学边问,要学习怎样去问,思与问是密切相关的,有思考才能产生问题,有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有问题就会激发思考。多思、多问,才能不断反馈、不断调整,才能把新知识正确地建构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参考文献:

1.石志群,高一教学学习障碍分析及教学对策,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2月。

2.徐德雄,高中数学学业负担的调查及对策,中学数学参考,193月。

3.王少华,论数学学法指导,中学数学参考,年7月。

谈小学的教学篇九

如笔者听的一堂连加计算课,短短四十分钟竟创设了五个教学情境:动物运动会――热闹的操场――动物打靶――学具操作――模拟购物,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学生开开心心,回顾当今的公开课,哪节课不是这样?我们深思下:在这些热闹的课堂中,学生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数学思考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仅仅停留在情境上以至于丢失数学课的数学味,数学化思想的培养应是我们数学课的终极目标。我们应从现实性、基础性趣味性和思考性四个维度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做到情境性与数学性的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探究式与接受式相结合。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新理念。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究式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新教材为教学留下了广阔的探究空间,整个教材贯穿着“导学不包办,引探不封闭,重结论更重过程”的原则,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难让学生解答,结果让学生归纳,这就为学生的学习留出了想象验证、探究、讨论的空间,但也有一些教师片面理解探究式学习,认为所有的内容都需要探究,出现了重“探究”轻“接受”的不良倾向,一段时间以来,老师的“讲”成了说教式、注入式、置学生于被动的旧教学模式的代名词,教师的“讲”成了公开课、教学经验交流中的忌讳,老师的“讲”被推到了被告席,横遭口诛笔伐,出现了“谈讲色变”的怪现象。

新课标倡导探究式学习,但并没有否定接受式学习。现代教育应该是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紧密结合的,我们在倡导探究式学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灵活运用两种学习方式。有些约定俗成的内容,如混合运算顺序、竖式计算、几何形体的名称、约数、倍数、倒数等概念,就可直接采用讲授法;而有些内容如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则可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出数学规律并进行交流,总之,探究与接受并不是对立的,一节课既应有探究,也应有接受,别让探究冲淡了接受。

谈小学的教学篇十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巧妙地引导、点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教学方法的衔接.

作者:程建明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区龙安乡小学校,四川,广安,638004刊名: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英文刊名:duyuxie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谈小学的教学篇十一

(扬州育才实验学校,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的阶段,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笔者从分析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知识状况等学生的特点与面临的问题入手,再探讨在习惯、内容、方法、学法和教法方面的对策及引发的一点点思考。

谈小学的教学篇十二

开放式的体育课堂教学是实施课堂改革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学练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体育与健康意识,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促进学生充分、和谐、全面发展。

一、“皮筋”策略

小学的体育活动场所限制,体育课又受到器材、场所、环境、气候的干扰。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又能阻防止各种运动损伤,但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课堂纪律太严会影响体育课气氛。采用“皮筋”策略就是要解放学生过多的束缚。通过松紧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教师应让学生明确体育课堂纪律的特殊本性。多运用实例提示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2、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课堂语言应言简意赅,多运用幽默的语言调节气氛,应宽待学生的违纪,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学生。3、应体现教学民主,要为学生创设练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多鼓励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二、“超市”策略

小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学中如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会造成学生“吃不了”、“吃不饱”的现象,实施“超市”策略就是在体育课中开展自由选择式的学习方法。老师根据学生差异设计开放式教学内容,编写不同的教学方案,充分准备好场地、器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特长,选择练习器材,自主地开展课堂练习。练习中,学生可以对老师提供练习方案,进行创新,随时调节练习方法,更换练习器材和场地,选择性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空间,能充分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

三、“展示”策略

爱表现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可在自我表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心与勇气。实施“展示”策略就是正确处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将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构建多层面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表演艺术性,进一步领悟所学的知识技能。

四、“踢球”策略

小学生依赖性较强,遇到学习困难往往通过提问、打“小报告”的方式寻求教师的帮助,实施“踢球”策略,就是教师不直接回答学生的学习疑问,而是将问题“踢”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个性。课堂上常常发现这样提问,“老师,我可以多跳几次吗?”、“我为什么老是投不准”、“老师,我垫球老是垫到手的一边?”、“小明没有钻圈子”等等。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疑问,体现了学生自信心、自觉性不足的学习心理问题,教师通过“你觉得自己怎样钻圈子最快?”“单手垫球和双手垫球有何不一样?”等启发式语言来处理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尝试实践,培养学生自我分析、判断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模糊”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评价的主体,实施“模糊”的策略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不做评判,而是通过启发性、鼓励性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如当学生的练习顺利时,教师可以用“ok”,“你真棒”、“就这样练”等肯定性的语言。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用“不怕,再勇敢”、“不急,多练几遍”等鼓励性、提示性语言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练习出错时,教师可以用“你应该试试其他办法”、“借同伴的练习方法用”等启发式的语言转换学生的练习思维。当学生学习有创造性,教师用“你能带大家用你的方法练习吗?”等激励性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与时俱进 开放教学观念

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不是对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修修补补,而是教学观念、指导原则上的一场革命、一次更新、一个嬗变。因此,开放数学教学首先应与时俱进,开放教学观念:突出体现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不仅要把课堂教学看成为学生所作的付出,而且更是教师自身业务发展的组成、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自身创造魅力的张扬。要树立“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的观念,应跳出传统课堂教学框架的束缚,以全新的教育观念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以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把课堂演绎成生活的“交际场”,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交际,体验挫折,获取成功。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谈小学开放式教学的三大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谈小学的教学篇十三

时光飞逝,转眼间腊八节又到了,今年的`腊八节,母亲买了红豆、绿豆、桂圆、银耳等,筹备做腊八粥。母亲说大家可以一起筹备做腊八粥的材料,太好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母亲给我讲了腊八节的来历,还一起推荐了有关腊八节的小常识。

吃过午饭,大家开始筹备做腊八粥的材料。母亲筹备了红豆、绿豆、黄豆和黑豆四种豆子,每种豆子各抓一小把,洗清洁放在小碗里先泡着;父亲负责敲4个核桃、剥12颗桂圆;我负责泡花生米和洗银耳,共八种配料;主料是大米、白糖、红枣。看着颜色各异的豆子,嫩红的花生米,黄白色的银耳,土黄色的核桃仁。

忙碌了一下午,不禁让我感叹,吃上一碗美美的腊八粥原来需要这么多筹备啊!不过想着晚上就可以吃上自身亲手筹备的腊八粥,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

谈小学的教学篇十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是很有代表性的,它记载着历史,承载着经典文化。古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具有深刻的含义,都饱含着作者的喜、怒、哀、乐。小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就是对历史的初步接触。

一、读古诗,欣赏画面。

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或欣喜、或伤感、或美丽、或荒凉的完整画面。教师要在学生读古诗前,要求学生读古诗后形成画面,大多数学生在脑海中能形成简单的画面。如果有的学生没有产生画面感,这时教师就范读课文或配乐朗读,让学生静静地听,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是什么,大家各抒己见。有简单的画面,可以让学生到黑板前画一画。这样对理解古诗有很大的帮助,更能增强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如:在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读后到黑板前画一画古诗中的画面;在李绅《悯农》这首诗的教学中,让学生画完古诗图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二、读古诗,理解诗意。

读古诗需要有韵味、有节奏,有了韵味、节奏读起来才能朗朗上口。教师要让学生尝试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同时加以指导。读出感情对理解古诗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再加上有了画面的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就不难了。但是让学生具体说出诗句的意思,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看注释,并教给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词语连句法,通过对词语的理解,来理解诗句;画面理解法,通过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和体会作者的感受;介绍作者,通过介绍作者的背景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读中理解法,学生多读,教师富有表情和发自内心的感受地读,让学生在体会中理解。通过熟读,带着情感读,结合画面读,理解词语读,学生不仅对诗的意思有了理解,还能体会到诗背后发生的故事。如:在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诗的教学中,通过画面,让学生着重理解“绿”意思,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读古诗,情感升华。

学生对古诗有了初步的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更深层次的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使读者和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因为每一位读者读出的感受都有所不同,让学生把这种感受说给大家听,让大家分享作者与读者共同的悲与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对古诗有了更深理解,对作者有了更深的了解。如:在李白《赠汪伦》这首诗的教学中,通过前两句对景的描写,学生有了画面,才能体会后两句的作者情感,学生情感得到了升华;在孟郊《游子吟》这首诗的教学中,通过多读,一步一步加深,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牵挂。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做为教师要把这种“精髓”、“瑰宝”传承下去,让每个学生都爱学古诗、乐学古诗。

谈小学的教学篇十五

多年的高年级作文教学,我逐渐发现,学生写作面临着这样的困难:一是无话可写,不知写什么。二是平铺直叙,不知怎样写,尽管老师在课堂上费尽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花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还是收效甚微。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学生写出真情、写出个性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文就为的是写出自己想要说的话。”这里的“动机”、“内驱力”就是“想说”,就是一种“表达的欲望”,有了内部动力的驱使,学生对表达才有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写作不怵、不怕,喜欢写,自觉愿意地写,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那么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我在作文教学中把激发学生情趣放在首位,使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习作成为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愉悦、自我锻炼的机会,把作文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贴心的朋友,对它哭,对它笑,对它诉说心事,对它畅想未来。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放松学生的手脚,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喜欢作文。/xdth/jxfs/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二、积累素材,使学生有话写。

学生写作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也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但一提起笔,却又无从下手,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材料的积累。因此,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我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

1.通过游戏积累写作素材。

2.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1][2]下一页。

谈小学的教学篇十六

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这十二年是孩子一生很重要的受教育阶段,很多家长心情急切,望子成龙。但更多的是从众学习,没有做好整个小学、中学期间的习惯和能力培养规划,错过习惯和能力培养的最值时间,等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很难改正。个人认为习惯和能力培养的最佳时间:小学一到四年级培养学习习惯,初一、初二培养思维能力,初三、高一培养自学能力。

小学一到四年级是培养学习习惯最好的阶段,这个阶段学业负担不重,也更容易进行塑造。(初中开始就不太听家长指挥了)另外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学习下画画、钢琴、乐器之类的,不指望他(她)能有多大的成就,主要是让孩子能坐得住,学会倾听。

学习习惯的培养。

1、按时完成老师部署的各种作业。

这个要在每天及时将作业完成,效率很重要!不能一边做一边玩,要高效率学习高效率的玩!初中学业任务加重,效率很重要。

2、做题书写整洁、清晰。

开始要重点要求步骤,对题目解答交待清楚通过步骤反应思维过程,不能出现跳步现象。在步骤清楚时再要求板书整齐(尤其男孩板书可能会马虎些)初中对步骤要求很严格,孩子们不知道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要么写很多,要么跳步。到初中等意识到问题时,很难停下来去改正。

3、让孩子逐渐养成自学习惯,自己学会整理和查找资料。

开始你可以操作让他(她)看,逐渐让他(她)自己整理你给予指导,到最后让他(她)自己整理。

比如:老师经常会要求整理作家的'生平事迹,开始我上网帮助她,后来就是她自己查自己整理。

另外孩子喜欢玩魔方,就让她自己上网查资料整理相关资料,现在已经会玩四阶魔方了。(各种三阶魔方都是她自己查资料玩会的,玩魔方有助于培养孩子空间想象与动手能力)高中需要很好的自学能力,有意识做这方面培养,才能慢慢放手。

4、家长装傻让孩子把题目讲给你听。

有时候家长要傻点,题目的解答你看懂装没看懂或根本不看就说你看不懂,让孩子把过程讲给你听,把你讲明白,过程还装傻提些问题。

既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他(她)对题目理解更深一层!(题目解答能看懂和能讲清楚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还有就是让孩子有成就感,爸爸妈妈都不明白的题,是我讲给他们讲明白的。听懂不意味着会做,会做不一定能做对。讲题会加深进一步对题目的理解,对能力提高大有好处。

5、让他(她)学会总结,做读书笔记交流体会。

学会一个章节或一册,让他(她)给你总结下知识,开始你可以帮助他(她),让他(她)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最重要。

会总结和归纳,才能让学习更高效,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一。

生活习惯的培养。

1、生活要能自理。

据我所知六年级了部分孩子还要家长帮助穿衣服,我们从四岁开始就自己睡觉、穿衣。

2、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比如:洗袜子、扫地、整理自己的书桌、拖地、洗碗、煎鸡蛋等。

3、给有限的零花钱。

现在生活富裕了,总是怕孩子亏着了,零花钱给得多多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乱花钱与攀比的习惯。

给他(她)有限的零花钱,让他(她)学会取舍与节约,适当的时候你再给帮助,不能欲取欲求!

4、家长学会示弱,让孩子来帮助你。

学会关心别人,让孩子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谈小学的教学篇十七

中小学教师应树立有效教学的观念。现代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是建立在儿童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没有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原来经验的建构,脱离儿童主动参与的灌输,都是低效学习。可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书本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努力增强教学过程环节对学生的吸引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只有这样,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下面对“如何才能使学生参与教学,使教学成为有效教学”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克服“命令主义”的传统观念,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长期以来,教师照本宣科,教师说怎样,学生就照着怎样做。这些观念影响了学生,使他们的思想受到限制,严重阻碍思维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生活还是在教学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还要虚心地听取学生提出的建议,这样,师生之间会增强信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还要允许学生出错。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大胆思考,积极发言,说错了不要紧,从而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这样,学生就会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观点,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

教师要精心组织新授过程,提供参与机会。努力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利用原来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的知识。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都是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难点,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拼好后思考以下问题:这些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些图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每个图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随着操作,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展开。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小组讨论,很快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沿着它的边就可以摆几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有几厘米,在这个长方形里就可以摆几排这样的长方形。在通过有关演示和共同讨论,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刚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于是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由于思考的时间不足,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很多问题,但只是一问一答地解决,达不到激发悟性的目的,其间虽然也给学生参与提供一定的机会,但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这样就达不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目的,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低效教学。因此,多给学生时间和机会,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要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教学效果,就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能力的机会。

谈小学的教学篇十八

荥阳市第三小学,河南荥阳450100。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小学生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如何教作文,如何写作文,一直困扰着众多的教师和学生。新的课程理念为改进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笔者认为,教师要把学生活动放在首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变被动写作为有创意地写作,使作文富有生命意义;要让学生有发展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创新;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作文变成学生快乐的事情。

一、尊重学生,让作文尽显生命原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给予明确、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探究体验,用心灵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变被动写作为自主探究、创意写作,尽显作文生命的原色。传统的作文教学,通常是老师讲得多,等老师作文指导结束,学生已经失去了写作的兴趣。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应该有新的思路和方向,这就是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注重积累和发现。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我们不善于发现。需要积累和发现。如何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养成用心灵去发现感悟的习惯,在看似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和积累知识素材呢?我们给同学们打了个比方――找米下锅,就像我们平时要做饭一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达到目标,我们科学利用两条途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吃透文本,注意培养学生的比较、吸收、借鉴的能力;在课堂外,我们充分利用课外这个“大市场”,帮助学生向生活要素材。例如我们利用循环日记的方式,促进学生们讨论、借鉴,共同提高。作为教师,点拨引导的同时应对学生加以适时鼓励,为同学们的积累学习不断增添动力,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和创造的乐趣。

三、先放后收,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教师在作文指导时不应该怕学生奇思怪想、异想天开,而是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要从学生的年龄、经历、兴趣、爱好等特点出发,调动学生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因素,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欲望,调动写作兴趣,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目标驱动、任务驱动、兴趣驱动、情感驱动等方面注意“先放后收”。(语文教学论文)“放”,即放开心灵,放开手脚,放开笔墨,放胆为文。“收”,即对文字的考究,对文面的讲求,对文体的留意,对主题的牵引等。“先放后收”使思维在文章形成中处于核心地位,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活动,把写作和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很好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创新,就要在作文教学中做到关注差异,在凸显个性中以人为本,在感悟体验中互动提高,体现出让不同学生有不同发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新理念。指导时,教师要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参与作文各个环节的过程中重获主观体验,建构语言知识,形成表达技能。

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不厌百回改”,这些都是我们帮助学生的重要标准,同时我们也力求帮扶效益最大化。例如最近的一次征文活动,丁茹同学选的'素材有一定的代表性:父母不舍得吃鸡蛋,自己不愿意吃鸡蛋。我们组织同学们共同分析,找出亮点,讨论出最佳的角度,最后确定了从争论到引出“劳动创造财富,智慧开启人生”的作文主线。在帮扶研究的同时,帮助同学们找到一条正确的路子,真正实现从我想写、我要写到我会写、我要写出精彩的转变。学生心中蕴含的智慧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只要把它们引导出来,提高作文水平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五、联系生活,让写作成为快乐的事情。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不应该是痛苦的事,而应该是快乐的事。心中不快,通过作文宣泄出来,达到心平气和;心中欢喜,通过作文诉说出来,心情恢复平静。怎样才能让作文成为快乐的事情呢?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解决“写什么”的根本性措施,也是让学生体会作文之乐的情感源泉。生活中缤纷的色彩,交织的音响,多彩的图画,都应涌上学生的笔端。要创设条件让学生走进社会,投入生活,拥抱自然,深入社区,走进农村,参观学习,调查研究,收集材料,采访人物。对生活有了独到的发现,有了深刻的领悟,学生才可能写出多姿多彩的好文章来,也才能感受到作文的快乐。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应注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哪怕是微小的突破,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评语尽量具有语言表达形式上的美感,具有语言传情方面的亲切感、幽默感,让学生从鼓励中“享受”作文的快乐。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需要厚积而薄发,更需要切中肯綮。学生要从写作中不断地收获快乐,走可持续发展的写作之路。

谈小学的教学篇十九

要让数学课堂达到有效,首先应重视“兴趣”教学。兴趣能激起千层浪,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本文从角色、动力、教学法等方面来谈谈几点看法。

有效角色动力教学法。

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要让课堂达到有效的结果,那么应重视“兴趣”教学。兴趣能激起千层浪,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如何让数学课堂更有效,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注意教师角色的扮演。

有一次,一位对教材很有研究的教师听了我的一节课,评课时他提了一些建议,并补充了一句:“你还是太像老师了”.我当时一愣,哑然失笑。我的教龄不长,但也有几年了,我不像老师才奇怪。这句“太像老师”,分明不是在表扬我。这句话我琢磨了好几天,它的潜台词仿佛是:你上课的样子太严肃,说话的方式太庄重,言语中缺乏商量,学生思维受到抑制,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太拘束了。

那么,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新教材已明确地告诉了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数学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热爱数学、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让学生在探究中变得越来越聪明,而不应成为学生思维的保姆。那位前辈分明是在呼吁:老师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吧!上课时对学生亲善些,再亲善些;做孩子们的玩伴、学伴,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否则,我们辛勤培养的不过是一代缺乏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的“知识乞丐”.

二、设计好“开场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一些非数学老师在听完一堂数学课后,往往这样评价:思路清晰、语言精练、解题严谨,就是太乏味、缺少趣味性,让人昏昏欲睡。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设计好“开场白”,关键之一。

1.用与新课题有关的趣题引入。

备课时充分挖掘知识的趣味性因素,找一道有关本节内容的、易于理解的趣题作为引例,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思维,使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积极学习兴趣。例如:我在上《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选用了这样的引例:哆啦a梦动画场景,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哪种情况下吃得蛋糕比较少?这样引例入手,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联系实际生活引入。

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课堂充满“生活味儿”.学生的生活。

经验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和数学信息,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资源财富。教师要相信,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一些数学知识的积累是有一定深度的,比起教师来,学生可能会更“见多识广”.而这样一笔财富,怎能让它们尘封在学生的脑海中呢?()这时,教师就成了挖“宝”人。

例如:在上“求平均数”这一课时,我利用班上学生的身高编成表格式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数学来自于生活实际的情景。当六位同学报出自己的身高,老师把数据填入表中是,不仅这六位同学欣喜溢于言表,而且其他同学也倍感亲切。在课的尾部,安排了实践性的活动,帮总务主任解决用电问题,就更具挑战性和现实意义。学生从“前半年各月用电度数”中,发现学校每月用电量很大,为节约用电,后半年每月用电量最多不能超过前半年月平均度数。问题由课内引申到课外,并渗透了节约资源的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

3.悬念引题。

向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圆的认识》这一节的开头选用引例:同学们喜欢看赛车吗?今天动物园要举行一场赛车比赛(出示课件:有的动物的赛车车轮是方的、三角形的、椭圆形的、圆形的)大家看看这次比赛,谁能获得第一名?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从中引出本节的`学习内容――圆的认识。

4.布置陷阱法。

在引入新课撕故意布置疑障和陷阱,使学生处于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或诱使学生上当的方法。

一节课的开头,一个问题的提出能否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对上好这节课,解决这节课的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课堂问题要有针对性。

近几年来,很多教师都在探讨问题教学,但在实践中的效果都不甚理想。特别是那些流于形式的“启发式”和不分难易程度的问答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淡化了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因素。采用问题讨论教学,必须解决三个问题: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何评价学生的思维成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是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关键在于我们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匠心独运的问题,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学中提倡多问几个“为什么”固然好,但不能凡事都问“为什么”.教师设计“教学问题”,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内容。

我们评价学生课堂活动的原则是:不怕学生的观点有误,就怕学生不去思考、不去动手、没有观点;对提出错误观点者也要表扬。这也算是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养成教育”的一种尝试吧,即培养学生从不会思维到敢于思维、乐于思维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坚信一切知识,除非是经自己确认的都是可以怀疑的――也就是在培养学生追求质疑、求实的科学的精神。

总而言之,要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关键在于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千方百计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为学生顺利接受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谈小学的教学篇二十

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同样,实施素质教育也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数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加强实践活动,其重要性何在呢?下面谈几点体会.

作者:蒋丽萍作者单位:酒泉市西大街小学刊名:新课程(教师版)英文刊名:xinkecheng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谈小学的教学篇二十一

今天田老师给我提到,孩子们这样面对面排位在写作业的时候,很容易说话。我想可能会有这样的现象,如果孩子不能适应这样的位置,我们还没有把制度约束到位,孩子说话的方便又提高了,也就增加了说话的可能性。但我不想因为一时的出现不好的结果而停止这项改革,毕竟新的事物在出现时,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适应,只有我们处理好这些不好的方面,我们才能完成对小组的使用。

今天我看的文章中说的那样:我们要处理好问题就必须找到客户是谁?也就是服务对象是谁?一旦偏离了服务对象,我们的服务就会产生主题性偏离。我有同感的就是李希贵校长说到的对老师的评课。无论评课老师如何评论,但衡量一位老师的课是什么课,学生最有发言权。因为老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只有学生感觉老师的课是优美的课,才是好课。其实停下来想一想,也就是这样。

在低年级小组教学中,说话这个问题,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进行了解调查,我就打算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入住班级,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了解到学生对课堂的第一手资料。只有了解真实的课堂,我们才能找到阻止学生不必要活动的制度。无论何种教学改革,制度的灵活使用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可以一个班一个样。因为孩子与孩子不同,老师与老师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课改都不可能照搬,照搬也很难成功,也就是几乎成功不了,除非发源地学校的人员亲自管理。

发现问题后,必须第一时间进入现场了解情况。正好今天上午习字课期间,我体验了一下学生写字课的课堂,或许是因为时间段,刚开始的时候,个别学生有点想说话的苗头,我感觉我们应该提供给孩子最舒适的成长空间,给他们最享受的写字体验。我就打开了多媒体,打开音乐,让孩子们听着音乐放慢速度去写字。其实写字本就是一项慢活,需要我们心平气和的去做,听着音乐也未尝不可。其实这也是我从李虹霞老师哪里学来的,再次感谢李老师成功的经验,如果有机会我会让我们的语文老师多和李老师交流,他们也会受益匪浅的。当孩子们听着音乐写字的时候,也有部分孩子在说话,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去及时的提醒他们,去习字。毕竟一个人习惯的改变不是一时的事情,我们要学会等待,学会欣赏,学会激励,学会影响。这些都是教育必须的东西。今天的一片亲子日记也验证了这几句话,日记内容如下:

11月30号晴星期四亲子日记第九十天。

时间过的好快呀!转眼间我写日记三个月了,虽然每天发的不是很及时,但每天都在坚持着,看到家长们分享的教育经验使我得到很多收获,每天都在改变着,我在改变,大宝在改变,我们的家也在改变,就连上幼儿园的小宝也在改变,以前小宝都会吵着让我和他哥哥陪着他玩,现在每天回到家小宝就会提醒哥哥先写作业,真的感谢陈老师和学校提供家校合育,感谢提供平台。

教育是一种示范,教育是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当我们把教育当成表面时,我们会在课堂上讲不闯红绿灯等规章制度,而在没有人的时候依然去违规,这也就是表面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只有表面意义,距离实际意义也就比较远了。其实李镇西老师与校长共勉的话同样也适用于家长或者老师: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

在小组教学中的制度建设也需要我们从实际操作问题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思考,处理掉一些不适合的因素,才能让它茁壮成长。希望未来的我和其他老师一起找到这各地年级小组的教学之路。

谈小学的教学篇二十二

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和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有效结合是教学的客观要求,它将语文教学理论、改革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元素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任务驱使下完成教学目标。

1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小学教学环境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年龄尚小,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和疑问,求知欲非常高,而且活泼好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秋天的傍晚》一文时,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当前的教学信息资源,尤其是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加之优美的背景音乐配置,小狗在田野尽情地欢蹦,小朋友们在田野尽情地欢唱,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仿佛一直沉浸在傍晚的田野中。尤其是城里长大的孩子,基本上没有见过草原、田野。通过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跟从课文去感受、去体会田野的魅力和美丽。

再如,在《乌鸦口渴了》一文教学实践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查找一些活泼、好玩的材料在课堂上播放,找学生扮演“乌鸦”,将乌鸦一步一步地得到瓶中水的过程用形象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在此教学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大屏幕演示,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然后再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体会课文深层次的含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可提高效率。

2给学生学习任务,让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去学习。

现代的教学形式下,要求教师适应新时代和新形势的教学需求。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注意教学环境、自己的特长以及教学背景等因素,尽可能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应当将设计好了教学任务交给学生,后者主动寻找伙伴,让他们自主组成学习小组,让这些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共同掌握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课后要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积极探索,重点要突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3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设备。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谓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与创新。常用的教学形式是面对整个班级的全部整体的教学,而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后,教师不再那么多地用粉笔和黑板,只需通过多媒体设备即可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一定要对教学内容充分地研究和设计;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可以利用网络的资源,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资源库,然后制作有关教学内容的ppt和课件;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有效利用现有的课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以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大化地增强教学效果。

4利用监控系统指导学生学习。

利用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进行教学或指导学习,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在网络教室中上课,学生可自主根据自身需求和能力,来决定应用哪些课程教学资源,同时还可以有选择地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对于教师而言,在此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其可从教师机上对学生全过程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可任意查看具体学生机上的电脑屏幕,而且还能够自动对某一群组甚至全班的学生机轮流监视,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辅导。此外,还可以给学生自由发送消息,进行提示并纠正。这种教学的`特点就是整个过程都由教师监控和辅导,教师起主导作用。优点在于学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任意选择课堂内容、学习进度,可以自主学习,并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创造能力非常有利。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状况,从而极大地弥补了个别化教学的不足。这个教学过程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太适合人数多的班级上课,而比较适合人数较少的班级教学。

5基于计算机网络条件的生生互动教学模式。

所谓生生互动,实际上就是指在实际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沟通,或者是比赛竞争,通过激励与客观评价的方式,实现讨论式教学目标。小组和小组间的激烈竞争与相互交融,可以实现情感上的共享以及自身语文素养的大幅度提升。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竞争本能。实践证明,这个办法是行之有效的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年龄普遍偏小,而且天生爱发问、争辩,因此在课堂上应当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较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要鼓励他们积极讨论,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加强交流与互动,为学生提高情商创造一个有益的环境。

比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语文教师先找一些青蛙的资料图片、音频和视频,再找一些相关的动画让学生观看几分钟,然后提问找妈妈的过程。

再比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笔者首先利用网络多方查找各种资料,也自己制作动画模拟蟋蟀在草丛中蹦q和发声的某些场景,还演示了何首乌的相关资料。学生对像人的何首乌很感兴趣,一下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然后提问题:鲁迅是怎么描写百草园的动物和植物的?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解答实际教学中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即通过互动的形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共同提高,从而实现学习课文的目的。

6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教育教学体制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型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通过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教学模式,很方便地让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逐渐转变成现在的引导式教学模式,更多的时候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穿针引线。在当前的教育技术环境条件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资源,直观地展示相关教学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一直对语文学科保持足够的亲切感,从而在轻松的氛围内实现小学语文的优质教学。

参考文献。

[3]许冰.在课堂上互动交往[j].小学语文教学,(12):172.

谈小学的教学篇二十三

作文教学历来占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里就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谈几点做法,仅供参考。

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该明确目前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只有有效地解决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计划缺失。

制订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对语文教师来说应该不成问题。但很多教师作文教学没有作文教案,也没有作文教学目标。有的教师的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重难点,随心所欲。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很难使学生明白自己作文的闪光点,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很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教学方法陈旧。

不少教师重文本、轻过程,重讲评、轻操作。每次作文指导是“知识―――写作―――讲评”的简单循环,从认识始,到认识终。这既砍去了行文前对生活的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又割断了行文反复修改的再实践机会。这样就使学生的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的每篇作文都成了单纯的`应试之作,行文处于突击状态,讲评成了作文的结束。这样一来,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不足只停留在抽象的认识上,写作能力没有实际的提高,从而导致学生对作文仍然望而生畏。

3.批改方式单一。

作文难改是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心声。毫不隐晦地说,如果教师认真仔细地批改每一篇作文,那他花的时间一定不比学生写作文所花的时间少。正因为作文难批改,很多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和敷衍学生企盼的目光,就用“已阅”和“分数”来代替点评。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来说,只有认真批改才能对得起学生的心血。但很多数教师作文批改方式单一、粗糙,学生无法明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因此这种方法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激发不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4.师生缺乏热情。

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没有兴趣,缺少激情,因此,他们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才不得不要求学生写作文。这种心态下的作文教学没有切中要害,没有突出重点,没有效果。不少学生也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不得不去写作文,没有兴趣,不想写作。可想而知,这种态度下的作文教学,一定难有实效。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一定难以提高。

针对作文教学存在的误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

1.明确教学目标。

作文教学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得到循序渐进的培养。每次作文教学教师都应该有重点地训练一两项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例如,针对议论文的训练重点,可安排一个阶段目标训练计划:

专题一,议论文的审题立意;

专题二,议论文的布局谋篇;

专题三,议论文材料的积累和运用;

专题四,学会使用论证方法;

专题五,议论文的开头和结尾。

对每一个专题的教学,教师应精心准备配套教案和演示课件,既方便老师的教学,也方便学生的学习。经过一个时期的有重点、有计划的训练,学生一定会在写作上大有收获,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2.变革教学方式。

(1)巧用多媒体。

教师应能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可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更形象更客观地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懂得从生活中吸取素材,学会按主旨要求提炼、取舍、改造素材;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2)营造好氛围。

作文训练是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应该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等僵化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变“讲演者”为“引导者”,引导学生由“听众”变为“发言人”。课堂教学要改变教师“一种脸、一张嘴、一个调、一支笔”的教学模式,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听听说说、评评改改、读读写写。教师不能大包大揽,要放开手脚;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重效果。在课外写作实践中,教师应合理指导,积极鼓励,让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走进生活,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

(3)多渠道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学流程,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交流合作、主动参与的意识,多角度、多层次地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生活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指导学生搜集素材,加强社会实践调查,也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写作能力。教师营造出这种轻松、愉快、参与意识极浓的氛围,不但可以使自己的教学轻松自如,效果显著,还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更可使学生情绪高涨,增强自信心,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促进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实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的价值追求。

3.学生参与作文批改。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为作文批改犯难:一是教师在评阅作文时,耗时耗力,占用大量时间,却收效不大。二是教师常常被作文中的常见错别字、粗心的语病而困扰,似乎总改不尽、纠不完。三是教师精批细改的作文发到学生手里,学生却往往只看一看分数,便塞进书包了事。要改变作文批改中的这些弊端,教师需要转变观念,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学生学习批改符号,学会评阅方法,养成评阅习惯,使学生在趣味、参与中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参与作文批改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自我修改。

作文贵在修改,教师应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尤其在作文讲评后,要根据作文的评语,让学生学会反思,找出不足之处,适当修改,努力提高。

(2)小组互改。

学生两人或四人为一小组,把作文进行交换互改。互改后,可以再交换,给作者反馈意见。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解决批改中的疑难问题。

(3)集体批改。

教师提供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让全班学生展开讨论,树立典型,统一思路,达成共识。批改的形式不限,可以打印成稿,每人一份,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批改作文中,不但要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而且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批改的重要性。教师每次作文课都可推荐一部分优秀范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学生也要善于做笔记加以巩固,或写写读后感加深印象,让作文评讲真正落到实处,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4)沙龙评改。

沙龙式的作文评讲课,就是师生就一个作文题或一篇作文,展开广泛的对话。作者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不同意见可以辩论,老师也只是其中普通的对话者。这样的作文评讲课,学生成为了讲评的主体,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30221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