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会告诉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汇总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7:04:04
云会告诉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汇总17篇)
时间:2023-11-23 07:04:04     小编:笔砚

教案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支撑,它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导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注重课堂教学的综合评价。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案的编写要点和技巧,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云会告诉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一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过程和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难点:

认记生字,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画面引入。

观察春天的图画,学生说说早春的特点。

师: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口头扩词,看谁最能干。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1.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自然段。

2.读第三自然段,能读出什么?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四、朗读练习。

可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复习巩固。

1.同桌抽读生字。

2.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

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3.背诵课文。

4.个别抽背。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2.扩词练习。

3.重点指导“溪、摇、躲、躲”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

部件。

4.学生练习。

四、同桌合作学习,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五、实践活动。

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自己发。

现的春天,可以从气候、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眼进行观察。板书设计:

找春天。

小草野花美丽。

嫩芽。

小溪。

教学反思:。

2.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过程和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生字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一、复习导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字音。

1、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掌握字音。

重点字音:荣宿篱疏。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4、教师范读。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

“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

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5、学生美读。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

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6、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7、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8、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9、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四、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古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

感。

一、复习。

背诵两首古诗。

二、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

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

这个字。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

如,离――篱味――未。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烧荣;平舌音:菜宿。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仔细观察。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沟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沟的拐弯处要圆润。

4、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

枯野火烧不尽。

荣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

景美丽。

人可爱。

教学反思:

3.笋芽儿。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过程和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

向上的精神。

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给多音字“撒”、“和”据词定音,理解22个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3、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笋芽儿自强自立的精神。

云会告诉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15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写8个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初步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教学建议:

教学开始,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如果现在有一头大象在你面前,咱们比一比,哪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问题一出,相信每一个小朋友都会在脑海中积极想办法。无论是哪种办法,老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

曹冲的办法是哪里来的?他是吸收了前面意见中合理的部分,摒除了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因此,教学时,不要简单地宣讲曹冲如何聪明,而应抓住他如何动脑筋,特别是如何吸收别人的意见来认识问题。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曹冲的喜爱之情引导他们像曹冲一样,想办法解决课文中的生字,并在读中认真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并指导学生用上先然后再最后等连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在进行这一环节时,可结合金钥匙进行,教给学生复述课文的方法,在反复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复述课文的水平。

拓展习题:

一、比一比,再组词。

员称()官()沿()。

圆()秤()管()沉()。

二、照样子填空。

(称)象()线()车()故事。

()报()树()瓜()字典。

相关资料:

曹操(155--220):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得,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积蓄军事力量。公元2官渡之战消灭了世族军阀袁绍。又陆续削平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公园2任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

曹冲:曹操的儿子,名仓舒。生于公元1,死于公元208年,只活了12岁。曹冲聪明过人,曹操很喜爱他,建安(208年)曹冲生了病,曹操亲自请医生诊治,可惜不治而死。曹操极为悲伤,追封曹冲为邓哀王。

精品教案:

(一)教学准备:

盛水的玻璃器皿、木船模型、玩具象、小石子、秤。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这头象又高又大,到底有多重呢?怎么称呢?今天学习古时候一个称象的故事。

板书课题:称象。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用熟悉的方式解决。

2、检查识字效果。

(1)多种方式认读词语。

(2)认读字卡,交流识字方法。

三、熟读感悟。

1、再读课文,讨论:如果现在你的面前有一头大象,你有什么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

2、学生讨论后汇报。(无论哪种方法,教师都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师:官员们有哪些方法?

学生汇报:(1)造一杆大秤。

(2)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师:曹操对这两种办法什么态度?(直摇头)。

师:曹冲听了官员的话后怎么说?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讨论:曹冲的办法共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汇报。指生到黑板上画。

5、师生共同做实验演示称象的过程。

6、师:为什么曹冲这么小的年纪就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

(注意观察事物、爱动脑筋、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

7、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四、辨析字型,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写的字,认读。

2、区别形近字。

3、学生练习写字。

4、全班评议。

五、复述课文。

教师提示:先想想课文内容,复述时尽量用自己的话说。

称象(二)。

一、直接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称象,读题质疑:谁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2、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象?

3、想解决问题怎么办?(读书、讨论)。

二、初读感知,愉快识字。

1、要想通过读书解决问题,首先解决读通课文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运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认真读课文,努力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2、把课文读给同桌听听,注意纠正字音。

3、用标出生词。多读读,然后读给同桌听。

4、利用生字条,小组合作识字。

5、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6、通过刚才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有人送给草操一头大象。

大臣们想的办法行不通。

曹操的儿子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同学们很会读书,初读课文就解决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曹冲称象的办法是什么?请读读有关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自悟。

请读读有关自然段落,思考:曹冲的办法是什么?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可以用简单的图来表示。

2、合作释疑。

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讨论交流后修改自己的简图。

3、小组汇报。

请23个小组代表汇报读书所得。可以说说、可以边演边说曹冲称象的经过。其他小组补充。

4、曹冲才7岁,为什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1)因为他肯动脑筋。

(2)因为他聪明。

5、其他官员的办法为什么不好?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

5、质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可能有的学生会问: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为什么大象的重量不能?

(引导部分学生明白古时候科技不发达。)。

四、拓展延伸。

2、你曾经动脑筋解决过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说给小伙伴听听。

五、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本课生字比较简单,鼓励学生自主书写。

2、小组评价。

3、反馈。

云会告诉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曹、秤、砍、官、柱、杆、宰、舷”8个生字并在语言环境中积累“官员、柱子、秤杆、下沉、船舷、重量”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通过学习,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10个。

2、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能叫出它的名字吗?

(出示:一杆秤)。

读一读(齐读)。

师:杆是量词,请小朋友开火车拼读一下。

(生开火车)。

它还有个读音“括n”,栏杆的杆。

2、(指着图片中的秤)这就是秤。你能用秤来做什么?――称东西。

(媒体出示“称”)。

这两个字请你从字形上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部首相同,都是禾木旁)。

秤:称东西要达到两边平衡,所以右边是平。

称:称的右边是尔,尔在古代就是你的意思。称东西要人来称,所以它是这样写的。

3、我们用秤称蔬菜,称水果,今天老师还要带上一杆秤去称大象。(生笑了)。

你为什么笑呢?――小小的秤怎么能称大象呢?

是啊!那就让我们一同去课文里看看他们是怎么称象的。

4、(出示课题――35、称象)。

请2个小朋友读,然后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谁想把心中的小问号提出来?

交流后出示学生的质疑: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结果称出来了吗?

5、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故事主要写的是谁称象?――曹冲。

他是曹操的――儿子,而曹操是古时候三国的大官。

二、整体感知。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去了解称象的故事。

请你们打开书本,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称象?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

2、反馈:谁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要称象呢?

(曹操要称象,因为别人送了他一头象,他想知道大象的份量。)。

3、这是一头怎样的象呢?引得曹操那么迫切地想要知道它的重量?

找找课文中描写大象的句子。

请一个学生读他找到的句子(媒体出示)。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象很大。

那你也来读一读。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打断一下,播放象身体部位和墙、柱子的对比)。

谁还能读出象的大?(指明读)。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大家都想知道答案。于是,官员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他们想到了什么方法?请你自由朗读第三小节。

(1)学生反馈找到的句子(两个方法:造秤、宰象)。(媒体出示)。

(2)学习生字:

砍:请一个小朋友来教大家,并请他做一个砍的动作。

宰:这个字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请你领读。

宰就是杀了的意思。(师)。

(3)你觉得这些方法好吗?

学生可能回答:生:不好,因为大象就死了。

师:是啊,大象被砍成一块一块后,还会流很多血,分量就――不准了。

生直接引用课文中的句子(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4)小朋友们都说这两个方法不行,曹操听了也――直摇头,表示――不同意。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小节。我请一个小朋友当曹操,请第一大组读第一个官员话,第二大组读第二个官员的话,第三大组自然就是最后一句了,老师来给你们当解说。(师生合作朗读第三小节)。

三、研读课文。

1、就在这个时候,小曹冲站了出来,说出了他的想法,这就是我们在课文开始时的第三个问题:曹冲是怎么称象的。现在请你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出示:学习单。

(1)读一读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说一说用“先…然后…再…最后…”等词说说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

(3)想一想和官员们的办法比,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2、请一个学生读读句子(媒体出示)。

学习生字:舷:请一个学生当小老师。与琴弦的弦比较。

用纸制船学生理解什么是船舷:就是船的两侧。

再请一个学生也来读一读句子。

3、小朋友们可能还弄不清曹冲到底是怎样称象的,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称象的过程呢?

(师朗读,媒体自动演示)。

4、看了这些画面,你知道曹冲称象的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吗?自己再读读第三小节,想一想。

(1)师直接说出第一步:我们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2)第二步是怎么做的呢?

(3)第三步呢?

(4)最后呢?

你们瞧,这一步步非常清晰。

他先――然后――再――最后――(师引读)。

(5)请你们用自己的话也来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吧!

学生发言,边说边出示答案。

谁还愿意说一说?(再请一个小朋友说)。

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5、瞧,曹冲用这种方法终于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了,我们只要把运到岸上的石头称一称,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请你们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们的第四个问题,曹冲的方。

法和官员们的方法比好在哪里?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再思考一下。

6、曹冲的方法大家都说好,好在哪里?和官员们的方法比一比。

学生自由讨论,师适当引导。

(1)因为很难造大秤,所以曹冲以船代秤。

(2)石头是一块块分开来的,可以以石代象。

(3)没有谁能提得起这么一杆秤,所以就用水的浮力代替人的力气。

7、曹冲的办法妙不妙?难怪曹操也赞赏他呢!

师生配合朗读第五小节。

果然是什么意思?和谁说的是一样的呢?――曹冲。

8、你觉得曹冲怎么样?如果他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9、我们小朋友也很聪明,曹冲才7岁,我们都8岁9岁了。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有什么好方法呢?我们可是生活在现代的小朋友啊!

学生自由交流。

四、回顾和:

1、抢读词语。

2、小火车开起来。(读形近字组成的词语)。

3、课文学完了,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

板书设计。

35、称象。

直摇头点头微笑。

教学反思。

进入课文教学时,我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通过“要称出这头大象有多重,文中写了哪几种办法?你认可哪一个,为什么”,直奔课文重点段落,根据班级实际,通过老师的演示,通过讨论突破难点,感受曹冲的聪明机智。最后再回到整体,联系生活,通过说还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明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现代技术,我们还可以有更好更便捷的方法来称象,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生活,真正营造大语文的学习观,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促进作用。

云会告诉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景。

3、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重点: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过了炎热的夏天,就是凉爽的秋天。秋天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让我们一同来欣赏秋天的美景吧!

二、读中识字,读准生字的读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四人一小组,练习读词语。

3、指名读课文,开火车读词语。

4、认读生字卡片。

三、读中感悟,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1、师范读词语,学生想象画面。

2、游戏“找朋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找出相对应的词语,初步感知词语意思。

3、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出语气。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个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还有很多描写秋天的词语,请同学们回家收集,看谁收集的词语最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新词。

二、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1、小组自主学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

2、全班汇报。

三、指导学生书写。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

四、小组竞赛。

1、读词语,看谁读得正确?

2、汇报。

3、小组竞赛,比一比谁收集的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多。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学会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有关秋天的词语。回家后,可以画一画秋天。

云会告诉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教学准备:歌曲磁带、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随机板书:春天。

随着乐曲,师生回顾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2、揭示课题:找春天。

师: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就和这几个新朋友一起去找春天。

二、感知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在小组交流自学生字的方法。

3、出示句子,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a、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b、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c、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d、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读通句子,检查生字读音情况。相机指导书写:探、躲。

再读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三、朗读课文,感悟积累。

师:春天真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们赶快和这几个小朋友一起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吧!

1、学生读课文,结合图,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全班交流,读通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读给同位听。

3、指名读喜欢的句子,相机指导朗读,感悟积累。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读读演演: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读懂这一句,理解“害羞”

(2)4—7自然段。

a、指名读句子,相机出示填空题:

b、师: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吗?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不是春天的眼睛呢?再读四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感受语言的准确,想象的丰富。)。

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口语训练:

例:

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c、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背诵。

引读、表演读等。

(3)第8自然段。

我们继续去找春天,她还会在哪里呢?

朗读第3句。“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由这几句话,老师想到一些古诗: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你们也能像老师一样说几句春天的诗出来吗?

感受了诗情画意,再来读读第8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多媒体画面演示春天五彩斑斓、百鸟争鸣的美景,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学生自由根据画面背诵有关段落。

五、走进校园,寻找春天。

春天来了,让我们到校园里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触摸春天的脚步吧。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用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六、课外拓展,迁移运用。

出示朱自清《春》中有关段落,让学生阅读。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还眨呀眨的。

这是怎样的一幅山花烂漫,百鸟争鸣的美景啊,只要大家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身边。

云会告诉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六

《瀑布》是一首活泼生动、文情兼美的自由体写景诗。这首诗分三小节。第一小节写瀑布的声音,后两节写瀑布的形态。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赞叹瀑布声势的浩大,形象的雄伟,色泽的和谐,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小诗虽短,却感情激越,适合朗读教学。

教材安排了认字10个:瀑、叠、滩、般、喻、丈、衬、仰、伟、屏。写字7个:阵、松、般、丈、衬、仰、伟。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背诵时体会诗的意境。如果只在朗读技巧上费功夫,让学生模仿,则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还可以再扩展几句,比如:“一道白银”说的是。“如烟,如雾,如尘”形容。

只把喻体和本体指出来也还不够,还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体会这些比喻句描写的景象,比如听一听浪涌岸滩的声音。松涛声,联想水声。可以设置情境用“好像”“如”造句,但不要讲关于比喻句的概念,如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喻体。生字“丈”的第三笔是弯捺,应该先练练这个笔画再写字。

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一、你能照样子写出词语来吗?

叠叠阵阵

二、课文会背吗?试着填一填。

瀑布脚下仰望,,一座珍珠的屏!,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相关资料:

中国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

景区位于贵州安顺市西南面,由姿态各异的十几个地面瀑布、地下瀑布和风光绮丽的桥水上石林、天星洞等组合而成,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区名胜区之一。黄果树大瀑布位于景区的中心,每当河水上涨时,如银河倒倾,桥身震颤,雨雾升腾,艳阳之下道道彩虹从潭中飞出,尤为壮观,而在河水小时,瀑布分三五条从悬崖坠落,如仙女秀发披肩,不乏妩媚娟秀。黄果树瀑布落差74米,宽81米,河水从断崖顶端凌空飞流而下,倾入崖下的犀牛潭中,翻江倒海。水石相激,发出震天巨响,腾起一片烟雾,迷蒙细雾在阳光照射下,又化作一道道虹,幻景绰绰,奇妙无穷。瀑布对岸高崖上的观瀑亭上有对联曰:“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碎,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此乃是黄果树瀑布的生动写照。但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心动魄。有时瀑布激起的雪沬烟雾,高达数百米,漫天浮游,竟使其周围经常处于蒙蒙细雨之中。

瀑布后的水帘洞相当绝妙,134米长的洞内有6个洞窗,5个洞厅,3个洞泉和1个洞内瀑布,人穿行于洞中,可在洞窗内观看洞外飞流直下的瀑布;每当日薄西山,凭窗眺望,犀牛潭云雾缭绕,云蒸霞蔚,苍山顶上绯红一片,迷离变幻,这便是著名的“水帘洞内观日落”。

黄果树大瀑布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阔大壮观的瀑布之一。河水从70多米高的绝壁上直泻犀牛潭中,响声震天,十里之外,即闻其声。

(一)教学准备:

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猜想,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学生听完音乐,说说自己听出的是什么音乐。

2、课件出示瀑布:对呀,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正是瀑布的声音。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跟随叶圣陶爷爷到庐山瀑布脚下看看瀑布的美丽,感受瀑布的魅力。

3、板书课题:瀑布。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

2、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检查生、字词。

三、细读感悟。

1、读完诗歌,它留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能说说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点拨。

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谈喜欢的原因:瀑布的声音一会像大浪冲上岸,一会像,风吹松树的声音,美极了。

(3)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忍不住想再听听这壮美的声音,你们能再读

读吗?让我欣赏一下这种大浪涌上岸滩,风吹松林的气势?配乐朗读。

你还觉得哪儿美呢?

第二小节:

(1)你愿意把这一小节读出来吗?

(2)这一小节你觉得哪儿美呢?

生:这一小节在写瀑布的样子,有青山有白银,有绿色有白色的,很美。

整座种满绿树的山就像一块绿色的画布,如果整片都是绿色的就太单调了,瀑布就像一道白银点缀在上面,这样色彩就多了,画面就更美了!

“这般比喻没法比喻!”没法比喻!说明太美了,美到简直没办法讲出来!

(3)同学们说得真好,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把它读出来吗?

(4)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们觉得瀑布的全身还像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想象。

(5)小组内美读。

(6)全班读。

学习第三小节:

(播放课件)

(1)瀑布脚下可真美呀,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读才能表现出瀑布这美妙的景象,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小节中写了瀑布的哪些美景。如有不懂的地方要提出来和小组同学商量。

(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

四、指导背诵。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瀑布如此雄伟美丽,你们学了这篇课文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

瀑布(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交流搜集的瀑布的资料。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跟随叶圣陶爷爷去参观瀑布。

板书课题:瀑布学生读题。

二、初读诗歌,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诗歌,划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诗歌,其他同学听字音是不是读正确?

3、、借助课后生字条,小组合作识字。

4、全班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

5、检查识字情况。

(1)读词语。(2)读生字。

师:我们和生字娃娃一起回到课文中去,再来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三、品读诗歌,领悟意蕴。

1、自由读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读书的收获。

3、播放瀑布的声音:你们觉得这声音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叶圣陶爷爷是怎么说的?(出示第一小节)

指导朗读。

4、师:刚才我们听到了瀑布的声音,想不想快点看到瀑布的样子?

播放课件或录象。

师:你刚才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学生汇报)

诗歌里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大家现在的心情怎样?指导朗读。

四、美读全文,指导背诵。

1、全班配乐朗读。

2、师:这么美的诗歌谁能把它背下来?

五、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指名认读要求写的字。

2、小组内交流:哪些字比较难记?你是怎么记住的?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1、投影展示学生作业,互相评议。

云会告诉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七

课文的前三小节,用优美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副山村学校的美丽画面:山脚下一幢幢漂亮、整齐的瓦房,学校前面有一条弯弯的小河、学校四周树木郁郁葱葱,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学生通过有语气的读来在头脑中构成画面,从而感到学校的美好,自己在这里上学是多么的幸福,校园生活是多么美好。所以课上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让学生整体读文的环节,让学生通过通俗的语言读出自己的感受。

然后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谁在告诉我们什么呢?找一找,画一画有关的词语、句子。用“——”画出谁,用波浪线画告诉我们什么?通过学生的标画和回报,帮助学生来理清课文的结构。明确了谁告诉我们什么,从而为课文的背诵做下铺垫。

二、多元方法感悟美。

由于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理解上不是重点。因此我就教学重点放在了有感情的朗读上来,怎样让学生读出感情是我要解决的问题。

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1、对比读感悟美。

a、那漂亮的瓦房就是课堂。

b、那最漂亮的瓦房就是我们的课堂。

a、那平坦的土地,就是操场。

b、那最平坦的土地,就是我们的操场。

a、小河会告诉你,上课的铃声很清脆。

b、小河会告诉你,上课的铃声是多么清脆。

a、林涛会告诉你,放学的歌声很悠扬。

b、林涛会告诉你,放学的歌声是多么悠扬。

通过对比读感受学校的美好,体会学生在优美的环境里学习是那样的高兴自豪。读中积累词语,训练语感。

2、借助图画感受美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小山村学校的样子、说说在学校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时的快乐心情。带着真实地感受有感情地朗读1、2、3小节。

三、思考质疑描绘美。

课文最后两个小节,是文中的难点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我采用了思考质疑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读,读后想一想你有没有不懂得地方,课上学生都将问题集中在“为什么学校在地图上找不到。”和“为什么却装得下祖国的历史、今天和未来的理想。”我通过引导将问题整合为“为什么学校那么小,却装得下祖国的历史、今天和未来的理想。”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老师的提示来理解这些内容。

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学校虽小,但是在这里,我们同样快乐地学习,了解古今天下事,认识中外知名人,笑谈理想抒情怀,这个小小的山村学校,就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一句话,学校虽小,可是我们的理想却远大的很呢!

四、联系实际描绘美。

课上的打写内容自然地就设计出来了。假如你就是这个山区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你将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们的小学校呢?你们的学校什么样?可以仿照诗歌的样子,也向大家介绍介绍。因为是写学生身边的事物,所以学生写的也很好。

云会告诉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给多音字“撒”、“和”据词定音,理解22个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3、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笋芽儿自强自立的精神。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读题。说说笋芽儿是什么?

二、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读的时候注意语气)。

四、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词语。

2、指导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生字词。

3、多音字“撒”、“和”的组词及成词规律。

4、指名朗读课文。

五、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根据笋芽儿成长的过程给课文分成三段。

2、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作业本第1、2、3题。

3、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提出的问题,复述课文。

2、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的几句话,体会笋芽儿从害怕到坚定的感情变化。能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使学生知道只有经风雨,风世面,勇于锻炼,才能健壮成长,初步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

教学重点:同目标2。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自由读第一段。

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记住这一句。

2、分角色朗读。

说说三个角色各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撒娇”、“央求”各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练读、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自由读第二段。

6

划出最喜欢的句子并记住。

2、笋芽儿听了雷公公的呼唤,她怎样向竹妈妈表示?

“沉不住气”什么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分角色朗读。

说说三个角色各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唠叨”是什么意思?表演。

4、指导朗读。(练读、朗读)。

5、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第三段的10、11自然段。

划出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记住。

2、笋芽儿遇到了谁?小草对她说了什么?(指名读)。

3、笋芽儿怎么说,怎么做?最后结果怎样?

云会告诉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九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过程和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生字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一、复习导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字音。

1、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掌握字音。

重点字音:荣宿篱疏。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4、教师范读。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

“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

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5、学生美读。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

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6、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7、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3

8、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9、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四、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古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

感。

一、复习。

背诵两首古诗。

二、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

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

这个字。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

如,离――篱味――未。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烧荣;平舌音:菜宿。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仔细观察。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4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沟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沟的拐弯处要圆润。

4、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

枯野火烧不尽。

荣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

景美丽。

人可爱。

教学反思:

3.笋芽儿。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过程和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教学重难点: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云会告诉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和使用其他工具书以及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知识。可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学会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请教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那就是――字典。

指导看图。

图1:图中是谁?她正在干什么?

(一位老师正在向同学们介绍字典)。

图2,图3: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她们正在干什么?她们的态度怎样?

图2:在小姑娘的房间里,妈妈正在指导她使用字典之类的工具书。

图3:一位老师指导学生查阅字(词)典。

你们还记得的方法吗?谁来说一说。

(两种的方法都可以)。

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图4:同桌的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他们就向字典请教。

图5、6:在家中,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了困难,都在查阅字典。

你读过哪些课外书?你使用过字典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的?

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四、比赛。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拿出你的字典,用你最熟悉的方法查一查,完成表格。

生字、读音、组词。

拜、墓、端、团。

小结:

字典等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遇到疑难问题,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可以自己、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我们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云会告诉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一

1.认识17个生字,学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女娲补天的目的是从苦难中解救人类,体会母爱的伟大。

3.使学生们感受到:立下志向,不懈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女娲是人类的母亲,她看到自己的儿女遭到巨大的苦难,十分心痛,立志要修补好残破的天空。经过好她勇敢顽强的努力,终于实现了把天补好的志向,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早期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渴望认识自然、战胜灾害的理想,反映了人类在与严酷环境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

教学这篇课文时可由学生准备,讲述有关女娲的故事。

这篇课文许多同学都知道对于生字的教学是个重点,可以采用分段独立识字、读书,说一说每段大意。分段学习生字。学生之间互相查读书和识字的情况。

对于课后题的教学,对于前一个问题可以对照第二段读书,读好“她心痛极了,发誓要……”后一问对照第三、四段读书。女娲是怎么做的“,不能只说明方法,应想想女娲所承担的使命多么艰巨,体会她遭受的磨难。同时复习这两段的字词。

dahuo?fangfu’daguo?feitengque…kou

()()()()()

tingxie…zhangpengxiubu“xintongjie…shi

()()()()()

喷()而出日月()辰腰酸背()自告奋()

环()四周若有()思昼夜燃()筋疲力()

()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决心修补残破的天空。

()她又用大龟的脚把天撑起来,天再也不塌了。

()遥远的古代,突然天塌地陷,到处是烈火洪水,人类面临灭亡的灾难。()女娲熔炼五色石子,填补好了天上的缺口。

云会告诉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16个,会写其中的8个。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大自然美丽风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播放录音,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利用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

三、认识生字,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面,学生试认。

2、教师领认,强调读音。

3、用自己的方式记住生字读音。

四、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观察各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议一议,哪些生字需要注意。

3、教师指导难写的生字的书写。

五、学习生字,读准生字。

1、出示认读卡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试读,齐读,开火车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大自然的美是要靠大家去保护,要有环保意识。

3、品味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内容。

难点:理解“当着百灵鸟的面……我觉得羞愧”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查,复习旧知。

1、听写生字。

2、抽查认读生字。

二、播放录音,感知课文。

1、听录音,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2、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画出课文中有多少个自然段。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本文中讲了哪两个人?

3、教师范读2-4自然段,回答问题。

(1)他们到森林里去玩,带了什么?

(2)他们听到了什么?

4、默读第5-8自然段,理解莉莉说的话。

四、读读课文,感悟升华。

1、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2、在今后,我们的行为举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云会告诉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三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过程和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难点:

认记生字,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观察春天的图画,学生说说早春的特点。

师: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口头扩词,看谁最能干。

1.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自然段。

2.读第三自然段,能读出什么?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可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同桌抽读生字。

2.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

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3.背诵课文。

4.个别抽背。

1.认读生字。

2.扩词练习。

3.重点指导“溪、摇、躲、躲”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

部件。

4.学生练习。

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自己发现的春天,可以从气候、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眼进行观察。板书设计:

找春天。

小草野花美丽。

嫩芽。

小溪。

教学反思:。

2.古诗两首。

云会告诉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四

1、轻声自由读第一段。

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记住这一句。

2、分角色朗读。

说说三个角色各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撒娇”、“央求”各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练读、朗读)。

1、轻声自由读第二段。

6

划出最喜欢的句子并记住。

2、笋芽儿听了雷公公的呼唤,她怎样向竹妈妈表示?

“沉不住气”什么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分角色朗读。

说说三个角色各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唠叨”是什么意思?表演。

4、指导朗读。(练读、朗读)。

5、分角色朗读。

1、轻声自由读第三段的10、11自然段。

划出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记住。

2、笋芽儿遇到了谁?小草对她说了什么?(指名读)。

3、笋芽儿怎么说,怎么做?最后结果怎样?

云会告诉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五

1、使学生了解几种有趣的书的发展历程,体会中国古代、现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11个生字。

了解书的发展过程的几个阶段。

各个阶段的书

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全篇内容。

2、小组内“开火车”读。

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动笔画一画。

三、理解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

2、学生自由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3、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什么样的书?交流汇报。

4、检查识字

学会认字并用字组词,再用词说话。

四、作业

搜集一些不断发展、进步的事物资料。

板书设计: 卷子――东汉

线装书――宋代

铅字印刷书、电子书――现代

云会告诉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六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口”、“女”、“鱼”,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体会小池塘的美丽,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初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习生字词,感受池塘以动感和生命。

教学软件

生字卡片

三教时

一、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什么叫池塘?

(小池塘是什么样?它美不美?美在哪里?)

3、小朋友们提的这些问题,读了《小池塘》以后,就会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

1、引导学生围绕下列两题看图,看后学生练说,组织交流。

(1)小朋友们从图上看到了些什么?

(2)书上的那幅图画的是什么?

(3)说说你对池塘的感受。

2、过渡:刚才我们从图上已经看出这小池塘是非常美丽的。

下面我们来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做到不出错。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检查自读情况。

(1)学生提出生字词:(带有音节)

姐姐,吹气,水波,一只,鲜红,芦苇,睫毛,倒映,珍珠,鹅

各自拼读生字词。

指名认读,正音。

齐读生字词。

(2)了解词义理解情况。

提问: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你能说给大家听听。

互相交流后指名向同学汇报。

(3)学生实践,识记生字。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姐姐,吹气,水波,一只,鲜红

学生发言,介绍识记生字字形的方法。

(4)老师用象形法记“气”:气,是一种稀薄流动的云。

(5)继续认读,熟记生字词。]

(三)布置作业

1、认读生字词,田字格里的字要能默写。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云会告诉你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七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同学之间的关爱之情。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生字词卡片

窗前的红气球

一、激趣引入

1、(播放动画片,有关小动物之间友爱的小故事。)师生一同欣赏。

2、让学生讲一讲看到的景象。

3、师:从中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窗前的红气球。

二、读文识字

1、学生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小组内互相解决。

2、师检查部分学生生字识记情况。全会的被评为“识字大王”。

3、小组长检查生字,评出本组的“识字大王”。

课文的朗读情况。

三、理解课文

1、教师感情范读。

2、学生听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质疑。

4、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分析课文,感悟同伴之间的友爱。(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此基础上,完成课后第二题。

5、拓展:在日常生活中,你和你的同伴发生过哪些感人的事?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6、 思想教育: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以后你打算怎样做?

7、学生畅所欲言,谈感情收获。

8、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讲一讲看到的景象

学生畅所欲言,谈感情收获

利用小组互助的形式识记文中生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把课文带入了生活,又用具体事例教育学生,使他们学会做人。

四、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传”、“医”、“卡”三个生字。

2、其他生字学生独立书写。在自己写生字之前,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再下笔。

五、课外延伸

1、读一读课下搜集的有关同伴之间互相关爱的故事或文章,讲一讲,评选出“故事大王”。

2、把课文以及课外故事中的好词、好句整理在小本本上。

认真书写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也能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更增进对同伴的关爱之情。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30075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