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读书心得高中篇一
她,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也醉了世人——走进《红楼梦》一书,我被她深深吸引,她就是林黛玉。
她,“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有着天仙般的美貌;她,行动如风拂柳,娴静如花照水,娇娇柔柔,惹人怜爱。从对她寄人篱下的怜悯,到对她出口成章的钦佩;从对她哭哭啼啼的厌烦,到对她病若西子的怜爱;从对她故作清高的憎恶,到对她焚稿断情的痛惜……林黛玉一生凄惨的命运令我扼腕叹息。
她身上的气质是常人所不可比拟的,她的文采和才华令人赞叹。对于她来说,诗就是她情感和精神的寄托。读着她写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种莫名的伤感便不禁涌上心头,花落了花不知,人死了人不知,这是怎样的悲伤啊!一首《葬花吟》道出的也正是她一生凄凉的感情和冲破封建礼教的渴望。
她的一生是坎坷悲惨的。她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身世沉浮,与宝哥哥错过,为了报恩,流尽了眼泪,那个时代的她,也许怨过,也许恨过,命运的作弄,他和她彼此错过,只是过客……我曾埋怨黛玉命运的不公,让她临死前都没能看懂宝玉对她的爱有多深。但是,我又为她庆幸。若是她活得长久一点,看到贾府被抄的人间惨剧,岂不是要把眼泪流干?以黛玉脆弱敏感的心,如何能承受家破人亡的巨大不幸?以黛玉的高傲、纯洁,她如何面对那样一个污浊的世界?倒不如“质本洁来还洁去”,做她高傲清高的绛珠仙子,畅游于“太虚仙境”。
《红楼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为线索,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人情世态,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和腐朽。透过林黛玉,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红楼梦》,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林黛玉当时所处封建社会的黑暗。我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她悲惨的命运而惋惜。然而,正如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覆灭,在那个时代,黛玉注定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终究是黛玉醉了红楼,乱了浮华。走进《红楼梦》,邂逅那一抹温情,那一世凄凉……
红楼梦读书心得高中篇二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和喜爱。读过《红楼梦》后,我深感其艺术价值和启发之大,下面我将就此展开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红楼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这些世家宅斗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腐朽和危机。小说中充满了人情冷暖、生死离别的情节,使人痛彻心扉。特别是作者曹雪芹以写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关系来彰显“红尘”中的人世冷暖,王熙凤花落了西湖的悲惨遭遇更是让人为之动容。通过这些情节,作者巧妙地展现出了人性的种种弱点,使我对人生、对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小说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她们是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子,林黛玉病弱多情,薛宝钗沉着冷静。她们形象鲜明而生动,构成了小说的两个互补的反面形象。通过对她们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和情感的抒发。同时,作者还塑造了一些其他的形象,如贾宝玉、贾母等,他们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丰满了整个故事。
再次,《红楼梦》的描写手法令我受益匪浅。小说中语言之美、意象之奇妙、描写之细腻令人赞叹。曹雪芹用《红楼梦》故事中的各种意象和寓言手法,使整个故事都充满了委婉、含蓄之美。他在描写人物的时候,笔墨细腻入微,细致地塑造每一个角色,使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目睹人物的真实一面。同时,作者还通过不同的叙事手法,如夸张法、写景法等,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鲜活。这些描写手法深深地打动着我,使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
再者,《红楼梦》所反映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深思。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种种腐朽和危机。贾府的败落、黛玉的死亡,都给人以深刻的警示:贪婪和荒淫必将带来恶果。小说通过对贾府的描写,展现了贾府家族自身的矛盾和困境,有力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内部腐朽堕落的本质。这为我以启示,使我认识到生活要有理想,要追求真善美,不能沉溺于糜烂的生活,要有自知之明。
总之,读完《红楼梦》后,我深深被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所吸引。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人生哲理等方式,使整个作品充满了思辨的色彩。同时,小说中的文学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也让我受益匪浅。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感自己在人生的追求和修炼上要有自知之明,要追求真善美,否则就会像贾府一样走向灭亡。通过这次阅读体验,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红楼梦读书心得高中篇三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红楼梦》在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无论何时阅读此书,总能从中获得新的收获。下面我将分享我阅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红楼梦》背景和主题
《红楼梦》描绘了一个荣府的故事,全书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半期晚清时期的现实生活和家族变迁。通过荣宁二府子女的婚姻、性格、爱情、命运等,反映了封建家庭的优越性及其腐朽性,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第二段:《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对于整部小说的推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个人物形象,不论主要或配角,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人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感情纠葛、生命历程都被刻画的非常生动真实。悲剧女主角林黛玉深深刻画了一个少女的疏离孤独和对传统束缚的叛逆。而袭人、晴雯等人物的形象也不仅仅是某一个特定角色,更是反映整个封建家族中人物关系的缩影。
第三段:《红楼梦》的叙述手法
《红楼梦》的叙述风格可谓独树一帜,具有极高艺术价值。透过纤细的叙述,揭示出人物的成长、价值取向、时代变换等多方面的问题。梦境、幻想、讽刺、,都是比较常见的手法,在加深人物形象,营造氛围的同时,充分反映了作者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自身的思想境界。
第四段:《红楼梦》中的文化元素
《红楼梦》涵盖了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如诗、曲、画、文学等。作者借助人物之间的聚会、诗词吟咏,以及各种优美的语言,将这些元素有机的融入到整个小说的情节中,达到了高雅化的作用。同时,可以发现《红楼梦》中也包括了不同种族和文化间的冲突,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反叛。
第五段:《红楼梦》对今日的启示
虽然《红楼梦》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但其对今天读者的启迪和启示仍十分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传统文化、价值观等被更加注重。我们从《红楼梦》中可以发现一种对待生命、情感和人性的深刻思考,是一种价值取向的指引。
总之,阅读《红楼梦》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悟和启示。除了享受美的语言、审美意境、人物价值之外,更有对于中国文化底蕴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领悟。《红楼梦》深远的社会思考与文化底蕴,显示了古典文学的高度美学价值和对于现实的指引。无论多少年后,它依然会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也将会通过它,引领着更多人走向文化高峰。
红楼梦读书心得高中篇四
《红楼梦》,在曹雪芹笔下成为万世品读的经典,多少人为它痴迷、为它着魔。
《红楼梦》里的女子,就像是大观园里的花,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我唯爱黛玉,那带着“风露清愁”的芙蓉,可叹她“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既是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想必也是他心里的林黛玉。
在一些读者(包括书中人)看来,黛玉是乖僻的。在黛玉回苏州看望父亲回来时,宝玉把北静王送的鹡鸰香念珠给了黛玉,黛玉却一把掷到地上,怒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一个位高权重的王爷,多少人攀附的对象,在黛玉那里,却只是一个“臭男人”。
虽然黛玉有些小心眼,但大观园里的姐妹们都很喜爱她,因为她还有着灵动可爱,机智聪慧的一面。在《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一回中,黛玉妙语如珠,接连调侃刘姥姥、惜春、李纨、宝钗,就连宝钗也忍不住笑称“真真这颦丫头的嘴,让人恨也不是,爱也不是。”还有一回宝玉听宝钗讲解了戏文中的一首词《寄生草》,仿佛悟到了禅机,写了一个偈语。黛玉一句话就让宝玉收回了参禅的心思。黛玉笑问宝玉:“宝玉,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怼得宝玉哑口无言。以彼之矛,攻彼之盾,黛玉的机智聪慧真是令人赞叹不已。
在《红楼梦》一书中,黛玉葬花是最广为流传的经典。“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花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曹雪芹将花人合一,这《葬花吟》既是黛玉对自己悲剧命运的感慨,更是作者对大观园女子们必将飘零沦落,深陷污泥的预示。黛玉不甘在这浑浊的世界沉灭,但又无力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花就是自己。林黛玉仿佛在花中,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命运。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事物为给人看。林黛玉,一真情女子,红颜薄命,最后只剩“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这是所有红楼梦读者的遗憾,更是喜爱林黛玉的人们的悲痛。
一遍遍品读《红楼梦》,一次次与那在潇湘馆临风洒泪的女子邂逅,心醉其中。
红楼梦读书心得高中篇五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完美代表。自从它诞生以来,便一直备受世人的喜爱和推崇,成为后人传唱不衰的经典之作。我是在大学课堂上接触到《红楼梦》的,虽然当时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但它却深深地打动了我,引导我探索了一个丰富多彩、虚实相间的人间世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阅读《红楼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情节曲折,风格独特
《红楼梦》的情节百转千回,环环相扣,使人欲罢不能。故事情节跨度极大,包含了几代人的命运和家族荣辱。荣、宁、贾、史等数以百计的人物组成了一个热闹而复杂的社交网络,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性格。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永远流传的文学人物。而红学家们对于《红楼梦》的研究也为我们展示了这部小说的丰富内涵与人文精神。
第三段:揭示人性,凝聚思想
《红楼梦》以一个大家族的兴起、荣辱兴衰为主线,展现了当时封建社会家族式的生活、家族文化、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情形,同时也反映了封建文化的糟粕和深层次问题。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如贪欲、软弱、扭曲、虚伪等,也见证了人性的种种美好,如友情、亲情、爱情等。这些种种人性问题和矛盾,在作者手中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这些矛盾,也唤起了人们的深思、启示和反思,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类,从而延伸思维,深入思考世界的本质。
第四段:情感真切,理性健康
《红楼梦》中的各种情感都十分真实,如同生活中的情感般令人动容。因为故事中的人物身世和情感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读者容易被其中的郁郁离殇所感染,产生共情之感,同情和关注那些痛苦、苦闷的内容。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故事情节对于人的理性的影响。在书中,作者用故事描述了诸如权力、金钱等方面的现实压力,使我们体会到了各种社会矛盾和难题,进而帮助我们正确而健康地应对自己的人生困难。
第五段:总结
在我看来,读《红楼梦》有助于我们提高审美的追求、增进人文素养、提升阅读能力以及提高人类文明的理解和掌握。在读完这部小说之后,我感觉我不仅是在享受文学的美感,更是发现了自己的文化内心,通向了一个更深刻的文化世界。带着这种感受,我相信就算我到了老年,每每翻起《红楼梦》,我的内心也依旧会感到一种温馨与安逸,像与最好的朋友相拥而坐、分享一段既独特又华美的文学历程。
红楼梦读书心得高中篇六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经典的小说涉及了人生、情感、权力、财富、家庭等方方面面的主题,因此一直以来都备受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对我而言,搜索红楼梦的过程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小说本身,还让我体味到了其中的人生哲理和文化艺术之美。以下是我对搜索红楼梦的读书心得体会。
首先,搜索红楼梦让我对这部经典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搜索红楼梦的过程中,我详尽地了解了小说的背景、作者、主要人物以及情节的发展。我通过读书笔记和相关资料的整理,逐渐梳理出小说的整体框架,细致入微地分析了其中的情节与人物形象。这样的搜索过程使我对红楼梦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了这部作品的内在价值。
其次,搜索红楼梦让我领略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红楼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展示了一个由封建礼教和权贵世家组成的社会群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精致,个性迥异,他们的遭遇和行为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缺陷。在搜索红楼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这些人物的情感经历进行了细致地分析,更通过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互动,领悟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层次的哲理思考。这对改变我以往对人性的简单认识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再次,搜索红楼梦让我沉浸在其中的文化艺术之美。红楼梦这部小说不仅有着深刻的内涵,更有着精妙的艺术表达。小说中的描写手法、情感叙述、人物塑造等层出不穷,无一不展示了作者的高超才华和文学魅力。例如,作者极富想象力地运用了许多意象和象征手法,比如宝黛的鸳鸯葬花,颇具深意;又如作者对家族的描写,以及对红楼梦的意义的揭示等等,无不构成了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韵味。通过搜索红楼梦,我更加欣赏到了这份文学之美,也更加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搜索红楼梦让我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和处世之道。红楼梦中的人物尽管身处封建社会的桎梏,但他们依然有追求理想、追求真实和追求自我价值的渴望。在搜索红楼梦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功成名就或权贵地位,而是在于个人的修养、品德和对真善美的追求。红楼梦中的人物多次倾泻心声,他们深知人生短暂,对于红尘喧嚣和虚无飘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无比重要的提示和教益。
总而言之,搜索红楼梦的过程不仅让我更深入了解了这部经典作品,还让我感受到了其中的人生哲理和文化艺术之美。通过对红楼梦的搜索与思考,我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处世之道,对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红楼梦不仅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人生启示的精神大作,它给予了我无尽的思考和启迪。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好地运用红楼梦中的智慧,去塑造自己的品格和发展自己的人生道路。
红楼梦读书心得高中篇七
时过境迁,追忆过往。千百滋味,皆涌心头。
红楼梦,梦贾府兴衰过往。凡事物必有枯荣之劫。元妃之死,致使贾府失宠,加速了贾府的衰败过程。犹忆曾经的'贾府璀璨夺目,众人皆以迈入贾府为幸。殊不知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曾经烜赫时的贾府早已步入垂暮之年,最终只落得人去楼空,片凄凉之景。
红楼梦,梦降姝神瑛凄美惨剧。前世,你为绛珠仙草,他是神瑛侍者。为报灌溉之恩,你立誓要将生的眼泪还于他。今生,你是林黛玉,他是贾宝玉,本是天人眷侣,却硬生生被封建官僚主义所谓的“金玉良缘”拆开,从此天人两隔。
红楼梦,梦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红楼梦,梦痴男怨女、情比金坚;红楼梦,梦功名利禄、过眼云烟。此书中刻画的人物恍若就在你我身边,怡红公子的才貌双全,潇湘妃子的多愁善感,蘅芙君子的浑厚婉转,风姐的威慑玲珑,史湘云的开朗豁达,妙玉的孤傲高洁……串联着故事,演绎着人生。
红楼梦,梦醒时分,面对着这个浮躁的世界,忧喜参半的世界,奈何?
红楼梦读书心得高中篇八
80回,120集两百多个小时的红楼梦上周听完了,这几天还是习惯把耳机插在耳朵里,尽管没有任何声音。蒋熏老师细腻而又富有磁性的声音陪伴了我小半年,从三月份第一集开始,我便喜欢上了这个声音,一个人独处时,总会戴上耳机,慢慢品味大观园里的五味人生,听到精彩处,我会回头去多听几遍,听到晦涩处,或诗词歌赋,我也会翻来文本细细的咀嚼一番。蒋熏老师的观念是,这是一首青春之歌,大观园是一个青春王国,之所以没有讲后四十回,是因为他觉得完全违背本意,就像他说的那句话,后四十回的作者,绝对是个好编剧,故事说的不错,但绝对不是个好作者,没有文学的细腻和精华。讲解的过程中,他一直在强调文本,强调原意,没有任何个人感情色彩,不带有色眼镜看人,他完全尊重作者的本意,就像曹雪芹完全尊重人性是一样的。
几百年来,红楼梦称为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部经典巨著,有太多的人去探究,去考证,去解说,去研究,去发表言论,但我始终相信,各有千秋,每个人的切入点不一样,见解不一样。听了这么久,我也有自己体会。我喜欢看书,近几年来,不消说红楼梦这样的世界经典,很多的武侠小说,甚至中学时代风靡的玄幻小说,如今也多被拍成电影电视剧,看过文本后就不想去看,因为演技再高的演员,都不会有你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他的体会,始终不能称为你的体会。
然而这次蒋老师的红楼梦让我沉醉许久,他带我走进了大观园那个繁华而又落寞的世界,仿佛每一个场景,我都身临其境,每一个情节我都能在脑海中清晰的绘出,在这一曲伟大的青春赞歌,青春挽歌中,每个活在大观园的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情和人格,曹雪芹没有对人分三六九等,也没有给谁贴上好与不好的标签,生命之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曹雪芹不但是浪漫主义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经济学者,更是不可多得的管理大家!他笔下的荣国府,大观园,都有严格的管理秩序,他笔下的王熙凤、贾探春、贾母、甚至平儿,鸳鸯,都有自己的管理方式,规范和标准。虽然贾府最终落败,也就是现实中曹雪芹家族落败,但至少它在辉煌时刻制度森严还是令人五体投地。
贾府的规矩向来严格,等级制度分明,尽管现在是文明社会,这样严谨的规律依然受用,制度明确,赏罚分明,都是不断发展的铁律!无规律不成方圆,有井然的制度,还必须有严格的执行,有严格的执行,还必须有明确的结果,就像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时候,迟到一分钟都要拉出去打板子,任何时候,制度就是制度,没有妥协的余地,也不可以有余地。因为每个人心里的余地都不同大小,一旦有了余地,就会千变万化,难以统一,最终导致规矩形同虚设。当然,千百年来总有人在卫道,可依旧不可避免出现漏洞,固若金汤的帝国如此,风光无限的贾府也如此,所以最终都会落得树倒猢狲散的下场。
曹雪芹不仅对于世事有如此洞明的智慧,对于人性,更有极度练达的宽容。在他的笔下角色,没有正善恶之分,没有好坏差别,每一个人都有他生命的美好和无奈。你可以喜欢薛宝钗的进退有度,可能也会不喜欢她的工于心计,你喜欢林黛玉的心直口快,可能也会不喜欢她的咄咄逼人。就像晴雯风流灵巧召人怨,王熙凤反算了卿卿性命。曹雪芹没有告诉你他喜欢薛宝钗多一点或者林黛玉多一点,他也没有表示他更痛恨王熙凤还是更同情李宫裁,他只是让我们知道,薛宝钗父亲早逝,她一个女孩子撑起了一个皇商家族,她必须有更多的心机才能保家族平安,而林黛玉自幼失去双亲,寄居于舅家的她总有无法得尝的幸福和呵护,她的尖酸和孤傲只是一个坚强的外壳,一种自我保护的颜色。曹雪芹用最无私的心态去刻画描写每一个人,他做到了真正的公平公正。或许红楼梦能如此风靡文学界就因为如此。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杆秤,有自己的砝码,称出来的份量各有千秋,我们做不到绝对公平,总是戴有色眼镜看人,我们的世界已经变的五彩斑斓,我们再也看不到真正的事实,看不到本质的人性,因为我们没有宽容之心。做不到绝对无私。包青天之所以被称为青天是因为“铁面无私”,所以我们理解的无私等同于无情,但曹雪芹告诉我们,无私不等于无情,无私等于宽容,无私是最大的有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虚怀若谷是因为无私无畏,不偏不倚,装的下绝壁千仞,亦盛的下碧波万顷。人活一世,纵有铁槛,亦挡不住一个土馒头。最终都会食尽鸟投林,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雪芹即使最终潦倒穷困,但他一定真心快乐,因为他真的参悟了人生。
感谢蒋老师带我走进了一个多彩的大观园,聆听了一段精彩的青春人生,虽未学会了悟生命,但至少可以感悟生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244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