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总结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以下是文化名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推崇和保护,让我们共同传承文明。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篇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采用多种形式地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教学生学会找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理清课文思路,以读促理解;学习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词义的能力。
2、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周围环境。本课讲的是由于气温骤降,飞回北方的燕子在瑞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救护冻僵的燕子,人们纷纷响应,最终用空调列车将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表现了人类对动物博大的爱心。课题新颖,容易激起读者疑惑,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事情的经过,能够引发阅读兴趣,采用对比的方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3、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初步了解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大概理解了生字新词,能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无私地救助燕子的爱心,并在品味词句、指导朗读中感受天气恶劣以及瑞士人民保护燕子的博大爱心。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涵。
(3)、感受人们的爱心,增强环保意识。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1、教法设计: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方法。
2、学法设计:
(1)、学生反复阅读,读悟结合,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用爱心与真情,关爱人类共有的家园。
多媒体课件,下雪的画面,小女孩救助燕子的画面。
2课时。
一、板题示标。
燕子是人类的朋友,有一年春天,她们高高兴兴地从南方飞到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瑞士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演绎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走入课文,感受她们遇到的麻烦。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到燕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这样拉近了孩子们与燕子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感悟燕子遇到的麻烦: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自学指导一:
1、用“———”画出感悟燕子乘坐专列的原因即燕子面临的“麻烦”:
2、生交流(用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3、学生细读,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说明燕子当时遇到麻烦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燕子遇到的麻烦,为下文理解人们的做法做铺垫。)。
三、感悟政府了不起:
自学指导二:
1正当燕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瑞士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决策?他们是怎样做的?
现在我们来听听谁的呼吁最能唤起全国人民的爱心,哪位播音员先来?
我们用我们的朗读来夸夸政府吧?
(设计理念:课文中的含蓄的词语、深刻的句子、精彩的场面、生动的意境,学生只有通过多次的朗读,才能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读是发展语言的一种最经常的重要手段。课堂应该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
四、感悟居民们对燕子的救护和关爱:
自学指导三:
听到政府的呼吁,瑞士居民是怎么做的?
1、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2、再读读这段话,看看哪个词语最让你感动,圈出来再读一读。谈谈自己的理解。(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
3、请学生交流,并随即引导学生体会气候、环境的恶劣和人们无所畏惧的高尚品质。
4、引读:是啊,可能有一些老人,为了救这些燕子,他们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冒着……(生接读)。
5、想象,他们会去哪里寻找?(体会“四处寻找”的艰辛)。
6、再次朗读。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在自读自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
五、感悟小姑娘贝蒂对燕子的关爱:
自学指导四。
1、找出文中描写这幅图的的文字读一读?
2、你觉得文中哪个词语最令你感动?
3、读句子,想一想:贝蒂不在乎什么?只在乎什么?自己想对贝蒂说什么?
学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贝蒂说自己想说的话。读说结合,使学生感情蓄势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时宣泄,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
六、当堂训练。
2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笔,献出自己的爱心。为爱护动物设计一个标语吧!
遇到的麻烦:冷、饿、累。
政府。
吧人类的救护:居民爱。
小贝蒂。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抓住了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燕子的麻烦,政府决策的伟大,人们的爱心,创设情境,走进文本,更深刻的理解文章要表现的博大的爱心。思路比较清晰。
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默读、赛读,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内容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篇二
《燕子专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周围环境。本课讲的是由于气温骤降,飞回北方的燕子在瑞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救护冻僵的燕子,人们纷纷响应,最终用空调列车将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表现了人类对动物博大的爱心。
1.认识本课所学的生字、词语,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骤”。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当时环境的恶劣和人们对燕子的救助行为,激发学生保护动物,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在朗读中,体会气候和环境的恶劣以及人们的无私奉献爱心的精神。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燕子专列》,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词语专列。(认读,强调“骤和涉”的写法)。
2、故事专列: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
1、过渡:是呀,北归的燕子遇到了麻烦,瑞士政府呼吁人们救助冻僵的燕子,(理解“呼吁”)。
2、假如你是电视台的记着或者播音员,你会怎样呼吁?(交流)。
3、你们的呼吁瑞士人民听到了,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默读3段画出表示瑞士居民们动作的词。(课件出示句子)。
(1)你画出了哪些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齐读。
4、在这些居民中,小贝蒂也加入了救助燕子的行列。指名读4段。那句话最让你感动?(学生说)他不在乎什么?又在乎什么?她冒着------顶着--------。
5、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他得走多少路呀,他得受多少冻呀!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想对小贝蒂说些什么?请拿出你的笔,把它写出来。(交流)。
6、女生齐读四段。
1、这趟燕子专列,不仅承载着燕子,还承载着什么?(爱)。
完善板书。
2、总结:同学们,这辆承载着燕子的专列缓缓启动,让我们全体起立同全瑞士人民一起,举起你的右手,一起对燕子喊:燕子,再见!让我们再次诚挚的祝福:燕子,走好!让我们最后深情的呼唤:燕子,欢迎你明年再来!
3、燕子专列渐行渐远,但瑞士人民和小贝蒂却让我们永生难忘,为什么呢?(交流)是呀,让我们向瑞士人民学习,向小贝蒂致敬!齐读(保护动物,人人有责。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4、补充资料:丹顶鹤女孩的故事。
作业专列:
1、读有关爱护动物的文章。
2、发出倡议:爱护动物。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设想:
《新课标》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我的阅读感受。”《燕子专列》透过优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表现了“爱护周围环境”的主题。如何让学生不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了解故事,而能入情入境地体验课文,我想方设法让学生把自我当作小燕子,设身处地地自主阅读,交流感受。
首先,一开课,透过送礼物,贴一贴小燕子的图片,做一做小燕子飞行的动作,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形式上把自我当作小燕子,给学生一个入情入境体验的良好开端。
其次,整堂课中,教师至始至终把学生当作小燕子,引发学生情感上的认同。如,请学生举手时,我说“小燕子,挥挥你们的小翅膀”。小组讨论前,我请他们“飞过去”,“飞到自我的车厢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说“咱们的燕子会议就要开始了”。透过精心设计诸如此类的教师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悟课文。
更重要的是,透过不一样形式的朗读,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在读中去体会,有所体会之后再读,突出借助情感来指导朗读,朗读水平提高了,情感共鸣的感染力增强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先由学生谈体会,引导他们互相补充,再透过教师点拨使学生的体验更深入。
最后一个环节“爱心卡”的设计,给了学生表达情感的机会。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透过诵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我抓住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阅读体验:1,找到有关语句,自读体会。
2,师生互动交流“为什么最想向小贝蒂致谢”。3,看图想象自我被救的经过。这些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层层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入情体验的开端——把自我当作小燕子。
老师有一份小礼物,就放在你们桌上,打开看看。(小燕子的不干胶)它但是有魔力的,快把它贴在胸前,你就会变成一只小燕子。(学生迫不及待地贴好小燕子,欣喜地挥动手臂做燕子飞行的动作。)。
这么多小燕子呀,咱们的教室变成了——燕子专列(齐读课题)。
咱们小燕子有翅膀,会飞行,为什么还要坐专列呢?(回顾课文主要资料)。
原先这是一辆爱心专列。准备好哦,专列即将启程,咱们用朗读来和站台上送行的人道个别吧,齐读第五自然段。
在你们小燕子的心中,你们在向哪些人致谢呢?(政府、居民们、小贝蒂)。
在这些人当中,你最想向谁致谢呢?(调查学生对哪部分资料最感兴趣,就先学哪部分。)大多数小燕子最想向小贝蒂致谢。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1、自读、体会。(第四自然段)。
小贝蒂为你们做了什么,让你们这么感动,使你们最想向她致谢?请你们找到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2、互动交流。
交流“为什么最想向小贝蒂致谢”,学生自由发言时谈到哪句话(哪个词),大家就都来读、体会,教师相机点拨。
(1)根据学生交流的资料,引导学生读第一句话,体会小贝蒂在什么样的状况下找我们,要找到我们容易吗?学生由此体会到小贝蒂找得很艰难,就像大海捞针一样。有了这样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就动情多了。
(2)学生很容易抓住第二句话中“小贝蒂救了十几只燕子”这点来向贝蒂致谢,并由此体会到小贝蒂的勇敢和爱心。朗读这句话时有的将“一个人”读作重音,有的将“十几只”读作重音。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她花了多长时光来救我们?一天有多长?学生带着这些体会来读这句话时,就把“一天下来”也读得重一些、慢一些,来表现贝蒂的不辞辛劳。
(3)“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体会小贝蒂一点也不在乎什么,一心只在乎什么。透过抽读、自读、范读及互相评价,以读带讲,以评带导,使学生读好这句话。适当尊重学生的个性朗读,如将“一点也不在乎”读得轻慢,或者快速读。
小结:小贝蒂真是个勇敢的孩子,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把我们的感动和感谢都融到我们的朗读中去吧。(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
3、看图想象。
(1)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配乐),瞧,那天,我就是这样被小贝蒂救了的。天,冷极了,当我躲在岩缝里瑟瑟发抖时,突然听到了……风,吼叫着,我和妈妈依偎着,哆嗦着,祈祷着温暖的春天时,是小贝蒂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在我们每只小燕子的心中,都有一个这样动人的故事,让我们静静地回忆吧!(学生看图想象自我被救的经过)。
(2)运用想象,表达体验:小燕子,那天你是怎样被救的?(生:那天我冷得受不了了,是小贝蒂扒开雪,救了我,把我送到火车站。)(生:我躲在岩缝里,突然听到了脚步声,小贝蒂发现了我,她把我捧起来,搂在怀里,对我哈着热气。)(生:我和妈妈躲在树枝下,妈妈不断地安慰我“会有人来救我们的!”果然一个小姑娘来救了我们,她还解开衣服,让我们紧贴着她的胸口。)学生借助手势绘声绘色的描述,使大家产生共鸣,加深体验。
小结:小贝蒂就是这样,一个人救了我们十几个小伙伴,她不仅仅拯救了我们的生命,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灵。在瑞士这个难忘的国度里,还有谁也让我们这样感动,使我们想向她致谢呢?(政府、居民们)。
三、合作学习,交流感受。
1、分组合作学习,为什么想向政府、居民们致谢。(第二、三自然段)。
个性想向政府致谢的小燕子,呆会儿请坐到一号车厢(教室一二大组的座位);个性想向居民们致谢的小燕子,请坐到二号车厢(教室三四大组的座位)。小燕子们,赶快飞到你们的车厢里,找个座位坐下吧!
燕子会议就要开始了,哪只小燕子来读读讨论话题?(多媒体出示)。
车厢车厢里的小燕子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重点参与其中两个组的讨论。
讨论话题:静心读一读:最能代表你心思的语句。
大胆说一说:你最想向谁致谢,你是怎样想的?
个性提醒:先自我读,自我想,再到燕子小组里去交流。
2、交流为什么想向政府致谢。
先请一号车厢的小燕子说一说,政府为你们做了什么,你们这么感动,想向他致谢?(先请一个小组汇报,汇报形式由小组自我决定,可推选一名代表汇报,也可几人分工汇报,再请其他组的同学补充,互相交流。)。
第一个汇报小组的小燕子飞上讲台,动情地讲述:(生:是政府决定用火车把我们送到温暖的地方,所以我要向政府致谢。)(生:瑞士政府对我们真好,花那么多钱请我们坐专列)(生:因为我们平常帮忙了人类捉害虫,是益鸟,所以人类也就要帮忙我们。)(生:政府的工作十分忙,是管一个地方的大事的,他都来关心我们燕子,还用专列来送我们,我觉得十分了不起。)。
针对学生谈到的“了不起”,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政府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做出这个了不起的决定的?在学生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渗透重点词语的体会:“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飞越了无数座山,无数河流,筋疲力尽)“饥寒交迫”(其中重点理解为什么“饥”)“濒临死亡”等。
如:能够这样紧随学生的交流资料来理解“呼吁”一词。(生:是政府通知人们来救我们的,所以我要向政府致谢。)你从哪明白的?(生读句子)“呼吁”仅仅指“通知”吗?还包含什么意思?(鼓励、动员、号召)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
有个成语叫“雪中送炭”,讲的是在风雪中送炭火来温暖别人;瑞士政府呢,是“雪中送——专列”,用空调专列把我们送到温暖的地方。我们一齐读读第二自然段,感谢瑞士政府在我们濒临死亡的危急关头,做出了了不起的决定。(齐读第二自然段)。
3、交流为什么想向居民们致谢。
在政府的呼吁和大力支持下,居民们又为我们做了什么,使我们这么感动,想向他们致谢呢?请二号车厢的小燕子来说说吧。(汇报和交流方式同上)。
(生:因为居民们四处寻找我们,把我们送到火车站,所以我要向他们致谢。)你从“四处”体会到什么?(生:居民们找了很多地方,到处都找遍了。)你能用读来表达吗?(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指导读好“四处”)。
(生:如果只有小贝蒂一个人来救我们,是不够的,所以我要向居民们致谢。)你从哪儿体会到有很多居民们来救我们?(生: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我能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吗?(指导读好“纷纷”)。
小贝蒂寻找了一天,救护了我们十几只燕子;许许多多的居民们,四处寻找我们,人多力量大呀,救了我们成千上万只燕子,把我们送上了——燕子专列。(自我练读这句话)。
还有哪些词语让你个性感动,说说你的体会;如果你没法用语言说得清,也能够用朗读来表达。(学生主要体会有:山路很难走,居民们一不留意就会摔着,很危险。居民们一点也不怕冷,很勇敢,很有爱心。)结合学生谈体会及对个别读的评价,指导朗读这句话。
4、比较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有关句子。
我们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年春天,天气是那么无情,而瑞士的居民们却是那么情深意重。请一号车厢的小燕子读一读我们遇到了哪些麻烦,二号车厢的小燕子读一读居民们是怎样救护我们的。(多媒体出示第二、三自然段有关句子,学生朗读。)。
四、真情告白——抒写爱心卡。
当我们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时候,是瑞士政府和像小贝蒂这样的居民们团结一致,共同救护了我们。没有他们的关爱,就没有我们的生命,我们对他们的感激太多太多。把你最想说的那句话,写在爱心卡上,送给你最想感谢的人,好吗?(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在爱心卡上写一句话,送给最想感谢的人。)。
小燕子,你最想向谁致谢,大声地说出来吧!(请一位小燕子读一读自我写的爱心卡)让黑板成为我们和人类的爱心桥梁,把你的爱心卡贴上去吧!(学生上台将爱心卡贴在黑板上)先写完的小燕子率先站起来朗读爱心卡,贴爱心卡,陆陆续续的所有的小燕子都上台读爱心卡,贴爱心卡。教室内热情洋溢,黑板上五彩缤纷。
请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代表人类也为你们送上一份爱心卡,好吗?(师读爱心卡)“小燕子们,爱,是相互的,爱是彼此关怀,彼此牵挂和彼此依存,让我们都来做爱的小天使!”(师贴爱心卡)。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篇四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3、搜集有关燕子春来秋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喜欢小燕子吗?能背一背描写燕子的古诗吗?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加环保意识、爱鸟意识。
【学习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加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一、复习词语,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有一件事始终让我们揪心,那就是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在这件事情的叙述中,有这样一些词语,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
2、出示:
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3、师:请你自由读读这些词?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攀疑入境,缘词解情。
全班交流,教师抓住重点句子、关键语句,指导朗读,进行语感训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1、(引入图,让生观察)师引:快速朗读课文,找到课文中描述这张照片的段落。齐读这段文字。
重点交流:(出示图片和句子)。
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儿也不在乎。
齐读。
说说贝蒂不在乎什么呀?
句式:贝蒂不在乎――,只在乎――!
过渡:小贝蒂不在乎自己却在乎燕子。那么,在乎燕子的仅仅是小贝蒂吗?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理解“严寒”:
谁愿意来读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
理解“冒着、顶着、踏着”
理解“纷纷”:
很多居民走出来,这居民当中都有谁呢?可能有……可能有……师总结后,让生把具体人物带入说。
理解:“四处寻找“:
都在哪些地方?在……在……(野外山谷)。
在深山、或是野外、或是在丛林里、或是在雪堆下,纷纷寻找燕子。这么多地方,容易找吗?年迈的老奶奶,体弱的大叔,幼小的孩子,在找时,会寒冷,会饥饿,也会疲劳,我们来读这个句子。
三、换位体验,写中悟情。
1、师:同学们,其实每个人都不在乎一切困难,只在乎冻僵的燕子。在贝蒂的帮助下,在人们的努力下,这些濒临死亡的燕子终于获救了,它们坐上了漂亮舒适的列车。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2、齐读。
3、师: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你听到了吗?它们仿佛在说些什么呢?请你拿出作业纸,把燕子们说的话写下来吧!
4、出示: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
5、学生自由写作,交流。
四、拓展文本,升华主旨。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1、可爱的燕子快乐地乘着幸福的列车驶向远方,这个远方会是在哪儿呢?有了这么多人对小燕子的在乎,我相信,年年春天,小燕子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2、结课。这个爱心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1990年的欧洲瑞士。当我们走出这列专列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和动物不知演绎过多少这样感人的爱心故事。课文学到这儿就完了,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爱心大使史怀泽说过的一句话――(齐读)“动物是人类的近亲。”所以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
2、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导语。
2、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可小组,也可同桌完成。)。
(一)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汇报交流。
三、细读领悟,完成以下要求。(小组合作完成)。
(二)汇报交流结果。
(三)根据自我的体会,在“人”与“燕子”之间加上适宜的词。(指导学生板书)。
人-----------燕子。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一)1、导语:人们帮忙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缘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于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句子中能够看出人们对燕子的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来呢?(小组合作)。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二)引导想象,对课文资料做补充,丰富课文的资料。
1、(看课文插图)小贝蒂在哪儿发现了燕子?她怎样做的?会说些什么?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3、获救的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它们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五、课外拓展。
2、教师小结。
3、老师的话。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正确读写“欧洲、瑞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4.了解“破折号”与写作方法“倒叙”。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2.写作方法“倒叙”。
3.初步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喜爱之情。
1.出示鸣叫声与燕子。
(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灵动的天空,为大自然划上了一道美丽的音符,我们之前曾经也学过一篇专门描写燕子的课文,请用一段文字来描述。)。
2.指名描述并读一读。(出示:一身……)。
3.引出课题:同学们,多么可爱的小燕子啊!今天我们再次走近燕子。(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4.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预设:专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呢?)(出示:专列、燕子专列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重点指导:瑞、骤、长途跋涉、濒临死亡、皑皑白雪。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全班汇报交流。
1.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讲评后同桌互说。)。
(2)学习倒叙。
(课文中没有按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这样写呢?文章一开头是不是先交代事情的原因呢?而先交代了什么呢?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倒叙)。
(3)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一个美好的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又在哪?)。
四、学习第1自然段,初步体会人们的博爱。
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课文哪里告诉了你?出示第1自然段,认识:欧洲瑞士。
(欧洲瑞士确实景美,这四个字也很美,让我们一同写写吧!)。
2.指导书写:欧洲瑞士。
(1)观察字形:归类——比较不同——注意的笔画。
(2)练习书写。
(3)评一评。
(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第一自然段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这份爱呢?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
3.交流学习(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4.学习破折号:名字、意义(举出相关的例子)、写法、口诀。
(对啊,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老师和作者一样有着这样的问题。)。
5.了解:候鸟。
五、学习第2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困境。
1.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燕子要专列送的原因。
2.四人小组讨论。
3.交流学习。
(2)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牵动你对燕子的关心之情?齐读这几个词语。
(3)拓展练习:根据意思说词语和选词填空。
4.想一想:此时此刻的燕子会向人们发出怎样的求救声呢?
5.如果这些燕子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后果会怎样?
6.就在这个危急关头,瑞士政府——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作为一个政府,能下这样的命令来关心一群遇到困难的燕子,的确难能可贵,这件事与国家的其他事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说——能作出这样的决定真了不起!)。
7.哪到底瑞士政府具体怎样救助,下节课我们继续感受这份了不起的博爱。
六、总结。
1.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发?
2.师总结:初步感受了人们对燕子的关爱、燕子的遇到的困境、破折号、倒叙。
事情是这样的:这年春天,成千上万的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这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叽叽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篇八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恶劣气候和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3.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恶劣气候和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3.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质疑:“专列”指什么?燕子专列呢?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坐专列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读课文,解决疑问。(点击喇叭按钮)。
2.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点击初读按钮,大屏幕显示如下)。
(点击上面画面上的课文按钮,大屏幕会出现下面的课文)。
3.出示词语、检查预习。(点击词语按钮,出现画面如下)。
(在检查词语的认读情况时,点击欧洲按钮,会出现地图)。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学生带着以上问题细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然后汇报交流。)。
1.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怎样的麻烦?(1)一名学生读有关的句子,点击关键句子1按钮,显示如下:
(2)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燕子冷、累、饿、濒临死亡)(重点理解“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3)燕子在死亡线上挣扎,此时你心里会有什么感受?(4)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一段。
(5)面对濒临死亡的燕子,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6)瑞士政府和人们又是怎样做的?请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a.生汇报: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生:用的是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
师:作为一个政府,每天有许多国家大事要处理,能为小小的燕子做这样的决定真了不起。
b.政府通过电台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a(1)一生读相关的句子。点击关键句子2按钮,大屏幕显示如下:
(2)读读这句话,看看字里行间里隐藏着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生汇报交流: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走出家门——(生齐读“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走出家门——(生再读“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警察叔叔、邮递员阿姨、年幼的孩子走出家门——(生再读“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师:“四处”说明了什么?(地方多)。
大家想象一下,可能有哪些地方?
(放录像)风雪中寻找燕子情景,再次体会寻找的艰辛,感受人们的爱心。
师:此时,你们想对瑞士居民说什么?(生由衷地发出自己的赞叹)师:让我们带着对瑞士人们的敬佩再来读这一段。b师: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一位叫贝蒂的小姑娘。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点击关键句子按钮3,大屏幕出现如下画面)。
(3)汇报交流:
生:小贝蒂真了不起,小孩子本需要别人的保护,可她却和大人一起,不怕寒冷不怕艰辛去拯救比自己更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子。
生:“通红、僵硬”,说明她把燕子看得比自己还重要,她是多么爱护燕子啊!师:请同学们用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师:是呀!她不在乎冰天雪地的寒冷,她只在乎——燕子。
她不在乎漫天遍野寻找的疲劳,只在乎——燕子。
她不在乎自己冻僵的手和脸,只在乎——燕子。(4)通过朗读表达出对燕子的爱。
师:瑞士政府、居民、,小贝蒂他们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源于一个字,那就是——(生齐说:爱)。
让我们带着这份爱再来读这一段。3.送燕子。
所以这不仅是燕子专列,也是什么专列?(爱心专列、友情专列……)。
(四)精读入情(点击精读按钮,大屏幕显示如下)。
(1)请学生带着上面的问题,再次默读课文。(2)生汇报交流。
(五)拓展延伸(点击拓展按钮,大屏幕显示如下)。
(六)课堂总结:
瑞士人们用他们的行动创造了人和动物最和谐美妙的一幕。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呼吁:“请爱护动物,爱护所有的生灵,尊重所有的生命,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篇九
《新课标》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燕子专列》通过优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表现了“爱护周围环境”的主题。如何让学生不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了解故事,而能入情入境地体验课文,我想方设法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燕子,设身处地地自主阅读,交流感受。
首先,一开课,通过送礼物,贴一贴小燕子的图片,做一做小燕子飞行的动作,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形式上把自己当作小燕子,给学生一个入情入境体验的良好开端。
其次,整堂课中,教师至始至终把学生当作小燕子,引发学生情感上的认同。如,请学生举手时,我说“小燕子,挥挥你们的小翅膀”。小组讨论前,我请他们“飞过去”,“飞到自己的车厢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说“咱们的燕子会议就要开始了”。通过精心设计诸如此类的教师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悟课文。
更重要的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在读中去体会,有所体会之后再读,突出借助情感来指导朗读,朗读水平提高了,情感共鸣的感染力增强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先由学生谈体会,引导他们互相补充,再通过教师点拨使学生的体验更深入。
最后一个环节“爱心卡”的设计,给了学生表达情感的机会。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通过诵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我抓住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阅读体验:1,找到有关语句,自读体会。
2,师生互动交流“为什么最想向小贝蒂致谢”。3,看图想象自己被救的经过。这些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层层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入情体验的开端——把自己当作小燕子。
老师有一份小礼物,就放在你们桌上,打开看看。(小燕子的不干胶)它可是有魔力的,快把它贴在胸前,你就会变成一只小燕子。(学生迫不及待地贴好小燕子,欣喜地挥动手臂做燕子飞行的动作。)。
这么多小燕子呀,咱们的教室变成了——燕子专列(齐读课题)。
咱们小燕子有翅膀,会飞行,为什么还要坐专列呢?(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原来这是一辆爱心专列。准备好哦,专列即将启程,咱们用朗读来和站台上送行的人道个别吧,齐读第五自然段。
在你们小燕子的心中,你们在向哪些人致谢呢?(政府、居民们、小贝蒂)。
在这些人当中,你最想向谁致谢呢?(调查学生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就先学哪部分。)大多数小燕子最想向小贝蒂致谢。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1、自读、体会。(第四自然段)。
小贝蒂为你们做了什么,让你们这么感动,使你们最想向她致谢?请你们找到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2、互动交流。
交流“为什么最想向小贝蒂致谢”,学生自由发言时谈到哪句话(哪个词),大家就都来读、体会,教师相机点拨。
(1)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引导学生读第一句话,体会小贝蒂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找我们,要找到我们容易吗?学生由此体会到小贝蒂找得很艰难,就像大海捞针一样。有了这样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就动情多了。
(2)学生很容易抓住第二句话中“小贝蒂救了十几只燕子”这点来向贝蒂致谢,并由此体会到小贝蒂的勇敢和爱心。朗读这句话时有的将“一个人”读作重音,有的将“十几只”读作重音。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她花了多长时间来救我们?一天有多长?学生带着这些体会来读这句话时,就把“一天下来”也读得重一些、慢一些,来表现贝蒂的不辞辛劳。
(3)“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体会小贝蒂一点也不在乎什么,一心只在乎什么。通过抽读、自读、范读及互相评价,以读带讲,以评带导,使学生读好这句话。适当尊重学生的个性朗读,如将“一点也不在乎”读得轻慢,或者快速读。
小结:小贝蒂真是个勇敢的孩子,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把我们的感动和感谢都融到我们的朗读中去吧。(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
3、看图想象。
(1)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配乐),瞧,那天,我就是这样被小贝蒂救了的。天,冷极了,当我躲在岩缝里瑟瑟发抖时,突然听到了……风,吼叫着,我和妈妈依偎着,哆嗦着,祈祷着温暖的春天时,是小贝蒂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在我们每只小燕子的心中,都有一个这样动人的故事,让我们静静地回忆吧!(学生看图想象自己被救的经过)。
(2)运用想象,表达体验:小燕子,那天你是怎么被救的?(生:那天我冷得受不了了,是小贝蒂扒开雪,救了我,把我送到火车站。)(生:我躲在岩缝里,突然听到了脚步声,小贝蒂发现了我,她把我捧起来,搂在怀里,对我哈着热气。)(生:我和妈妈躲在树枝下,妈妈不断地安慰我“会有人来救我们的!”果然一个小姑娘来救了我们,她还解开衣服,让我们紧贴着她的胸口。)学生借助手势绘声绘色的描述,使大家产生共鸣,加深体验。
小结:小贝蒂就是这样,一个人救了我们十几个小伙伴,她不仅拯救了我们的生命,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灵。在瑞士这个难忘的国度里,还有谁也让我们这样感动,使我们想向她致谢呢?(政府、居民们)。
三、合作学习,交流感受。
1、分组合作学习,为什么想向政府、居民们致谢。(第二、三自然段)。
特别想向政府致谢的小燕子,呆会儿请坐到一号车厢(教室一二大组的座位);特别想向居民们致谢的小燕子,请坐到二号车厢(教室三四大组的座位)。小燕子们,赶快飞到你们的车厢里,找个座位坐下吧!
燕子会议就要开始了,哪只小燕子来读读讨论话题?(多媒体出示)。
车厢车厢里的小燕子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重点参与其中两个组的讨论。
讨论话题:静心读一读:最能代表你心思的语句。
大胆说一说:你最想向谁致谢,你是怎么想的?
特别提醒:先自己读,自己想,再到燕子小组里去交流。
2、交流为什么想向政府致谢。
先请一号车厢的小燕子说一说,政府为你们做了什么,你们这么感动,想向他致谢?(先请一个小组汇报,汇报形式由小组自己决定,可推选一名代表汇报,也可几人分工汇报,再请其他组的同学补充,互相交流。)。
第一个汇报小组的小燕子飞上讲台,动情地讲述:(生:是政府决定用火车把我们送到温暖的地方,所以我要向政府致谢。)(生:瑞士政府对我们真好,花那么多钱请我们坐专列)(生:因为我们平常帮助了人类捉害虫,是益鸟,所以人类也就要帮助我们。)(生:政府的工作非常忙,是管一个地方的大事的,他都来关心我们燕子,还用专列来送我们,我觉得非常了不起。)。
针对学生谈到的“了不起”,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政府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出这个了不起的决定的?在学生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渗透重点词语的体会:“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飞越了无数座山,无数河流,筋疲力尽)“饥寒交迫”(其中重点理解为什么“饥”)“濒临死亡”等。
如:可以这样紧随学生的交流内容来理解“呼吁”一词。(生:是政府通知人们来救我们的,所以我要向政府致谢。)你从哪知道的?(生读句子)“呼吁”仅仅指“通知”吗?还包含什么意思?(鼓励、动员、号召)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
有个成语叫“雪中送炭”,讲的是在风雪中送炭火来温暖别人;瑞士政府呢,是“雪中送——专列”,用空调专列把我们送到温暖的地方。我们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谢瑞士政府在我们濒临死亡的危急关头,做出了了不起的决定。(齐读第二自然段)。
3、交流为什么想向居民们致谢。
在政府的呼吁和大力支持下,居民们又为我们做了什么,使我们这么感动,想向他们致谢呢?请二号车厢的小燕子来说说吧。(汇报和交流方式同上)。
(生:因为居民们四处寻找我们,把我们送到火车站,所以我要向他们致谢。)你从“四处”体会到什么?(生:居民们找了很多地方,到处都找遍了。)你能用读来表达吗?(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指导读好“四处”)。
(生:如果只有小贝蒂一个人来救我们,是不够的,所以我要向居民们致谢。)你从哪儿体会到有很多居民们来救我们?(生: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我能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吗?(指导读好“纷纷”)。
小贝蒂寻找了一天,救护了我们十几只燕子;许许多多的居民们,四处寻找我们,人多力量大呀,救了我们成千上万只燕子,把我们送上了——燕子专列。(自己练读这句话)。
还有哪些词语让你特别感动,说说你的体会;如果你没法用语言说得清,也可以用朗读来表达。(学生主要体会有:山路很难走,居民们一不小心就会摔着,很危险。居民们一点也不怕冷,很勇敢,很有爱心。)结合学生谈体会及对个别读的评价,指导朗读这句话。
4、对比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有关句子。
我们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年春天,天气是那么无情,而瑞士的居民们却是那么情深意重。请一号车厢的小燕子读一读我们遇到了哪些麻烦,二号车厢的小燕子读一读居民们是怎样救护我们的。(多媒体出示第二、三自然段有关句子,学生朗读。)。
四、真情告白——抒写爱心卡。
当我们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时候,是瑞士政府和像小贝蒂这样的居民们团结一致,共同救护了我们。没有他们的关爱,就没有我们的生命,我们对他们的感激太多太多。把你最想说的那句话,写在爱心卡上,送给你最想感谢的人,好吗?(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在爱心卡上写一句话,送给最想感谢的人。)。
小燕子,你最想向谁致谢,大声地说出来吧!(请一位小燕子读一读自己写的爱心卡)让黑板成为我们和人类的爱心桥梁,把你的爱心卡贴上去吧!(学生上台将爱心卡贴在黑板上)先写完的小燕子率先站起来朗读爱心卡,贴爱心卡,陆陆续续的所有的小燕子都上台读爱心卡,贴爱心卡。教室内热情洋溢,黑板上五彩缤纷。
请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代表人类也为你们送上一份爱心卡,好吗?(师读爱心卡)“小燕子们,爱,是相互的,爱是彼此关怀,彼此牵挂和彼此依存,让我们都来做爱的小天使!”(师贴爱心卡)。
致谢 政府。
救护 小贝蒂。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篇十
1.借助汉字构型学理解“骤”的意思,并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利用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
3.抓住关键词朗读感受燕子的遭遇,抓住人物行动体会瑞士人民对动物的关爱。
4.激发学生关注人类与动物的故事,增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意识。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意识。
课前谈话。
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法国小朋友蒂皮的好朋友《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观后交流。
师小结:正如你们所说,蒂皮和她的朋友看起来是如此亲密,如此温馨,真是让人羡慕。
蒂皮在她的作品里说过这样一段话,请你读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讲了一个有关人类与动物的温情故事——《燕子专列》。和老师一起写下题目。
1.预习交流,检查字词。
课前,同学们借助预习单进行了学习,我把同学们觉得难读、易读错的词语进行了整理,一起看屏幕。
出示: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皑皑白雪。
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决定呼吁救护四处寻找。
(1)谁愿意第一个来读。小组读。齐读。
(2)找规律。这些词语中藏有秘密,有什么发现。
(3)选词填空,抓住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
请挑选合适的词语填一填,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因为瑞士当地xx,燕子们xx。知道这一情况后,当地政府xx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居民们xx燕子。
小结:抓住关键词,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是概括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1.过渡:光会读词语,读正确课文,那可算不得读书高手,真正厉害的要数那些会读会思考能解决问题的同学。这次我收到35位同学的预习单,发现这些同学善于提问题。3位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燕子专列”?33位同学共同提出另一个问题: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要用专列送呢?这两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这堂课,我们首先来解答两个问题。请轻声读课文,找出解答两个问题的关键段落、关键词句,做上标记。
2.读课文。
3.交流:先来解答第一个问题,你找到的关键段落是?做了什么标记?
和他们一样找到这段的请举手。都做标记没?接下来的学习中,遇到关键词句、关键段落也记得做上标记。
课件出示: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1)指名读。
(2)说说对“燕子专列”的理解。这是一列怎样的列车呢?从哪里看出来?
师小结:从关键词里作推测,言之有理!这是学习语文的方法和能力。
(3)齐读。
4.师过渡:关于“燕子专列”的问题咱们解决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课文一开始就把故事的结果告诉我们,接下去写故事的过程,这种倒过来说故事的方法叫“倒叙”。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又藏于何处呢?我们一起找线索。
出示问题: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出示第二段: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1.同学们很会研究,一下子就找到了回答问题的关键段落。那如果要从这段话找出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主要原因,你会找哪个词?(几位同学作答)。
气温骤降。
这个词里还藏着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你觉得是什么?
骤
(1)结合汉字结构理解“骤”。解释“骤”字的本义:万马齐奔。
师:想象一下!“万马齐奔”气势怎么样?(气势大,很迅猛)。
所以,“骤”字这里引申为:迅猛地,突然地。
(2)理解“骤降”。迅猛地,突然地下降。
(3)那以此推测,“气温骤降”该怎么解释?(气温突然地,迅猛地从较高的温度下降很低的温度)。
借助一个字的意思推理一个词的意思,这方法好用吧。
什么情况下还会用上这个“骤”字,谁能举个例子?
举例:韦老师和某同学的关系骤然好转,一定有什么阴谋。
(4)指导书写:骤。
2.原本阳光明媚的春天,就因为这气温骤降,变得风雪不止。这样的天气给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带来了怎样的麻烦啊?(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听到这样的消息,你们的心情如何?
带着我们的担忧,带着我们的怜惜,一起读这段话。
3.小结过渡。师:孩子们,燕子之所以在这个春天会遇到这样大的麻烦,归根结底一个字——(冷)这个春天实在是太冷了!冷得毫无防备,冷得那么无情。(板书:冷无情)。
1.冰雪无情,人间有爱。从冰天雪地到温暖舒适、从濒临死亡到恢复生机。燕子落难,谁来相助呢?请默读2、3、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让你感觉温暖的句子和词语。(学生自读,划词句)。
2.交流:
a.政府——决定,呼吁。
b.人们——。
出示: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僵硬的山路,四处寻找燕子。
师:有没有特别温暖你的词语。圈一圈,读一读,想想词语背后的信息。
师:读出关键词背后的信息,这是很棒的读书方法。这四处动词向我们展示了人们救助燕子的决心,而这份决心还从哪儿体会得到?(对比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恶劣的环境,更加突出了人们的勇气和决心,他们的行为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师:谁能通过朗读来再现当时的救护画面?(指名读)。
你看到谁走出了家门?(引读:年迈的老人走出家门——)。
你看到谁走出了家门?(引读:小伙子走出家门——)。
师:瑞士的人们,不管男女,不论老少,听到消息后,纷纷走出家门,让我们带着决心和敬佩一起读。
c贝蒂。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雪花,踏着冻得僵硬的山路,)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出现插图)你看见了什么?贝蒂是如何救助燕子的呢?请你借助插图,联系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写下这一画面。(小练笔)(交流两个。)。
贝蒂如此,年迈的老人如此,漂亮的阿姨如此,每一个在雪地中救护燕子的人,他们和贝蒂一样,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他们一点也不在乎,在乎的只有——燕子。
3.探讨:这里我有些疑惑,明明写了贝蒂救护燕子,那为什么还要写人们呢?既然写了人们,为何还要写贝蒂呢?(点面结合)。
这是发生在瑞士的一个真诚的故事。在中国,也发生过许多人类与动物的真实的温情故事,其中一个故事尤其感人,令人潸然泪下。16岁的姑娘徐秀娟为救一只丹顶鹤失去了年轻的生命。这又让我想起了蒂皮说的话,只要我们真诚相待,用心相处,人类与动物之间是没有界限的。今天这堂课,我希望只是一个动人的开始,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了解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故事,或许同样感人,或许令人害怕。如果大家喜欢蒂皮,还可以去看看她与动物朋友的故事——《我和野生动物朋友》。
阅读人类与动物的故事;蒂皮的作品《我和野生动物朋友》。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篇十一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加环保意识、爱鸟的意识。
学习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加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学习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录像)、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由《燕子过海》最后一段导入。
师:燕子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长途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遇到很多麻烦。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读读《燕子专列》,这一定会让你们产生很多感慨。
2、揭题,齐读课题。
3、巩固词,交流一下生字词。
二、自由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交流一下,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
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
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专程送行)。
2、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学生板演)。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导: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好,都是缘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这就是对“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现这种爱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讨论交流,把有关句子画一画。
2、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对燕子的爱。
a、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b、人们救助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3、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以评代讲,评议要点。
a、第3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寻找燕子的意思。
b、第4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怎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5、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列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
有感情的读最后一段。
总结:是啊!我们的朋友都获救了,留下来的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老师多么希望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用爱,用情编织更美好的故事。
作业:学了今天这节课,《燕子专列》中小贝蒂,《丹顶鹤的故事》中小女孩给你留下了什么?你想对她们说些什么?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
救 浓浓 寻。
助 关爱 找。
人们 。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篇十二
1、由《燕子过海》最后一段导入。
师:燕子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长途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遇到很多麻烦。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读读《燕子专列》,这一定会让你们产生很多感慨。
2、揭题,齐读课题。
3、巩固词,交流一下生字词。
二、自由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交流一下,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
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专程送行)。
2、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学生板演)。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导: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好,都是缘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这就是对“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现这种爱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讨论交流,把有关句子画一画。
2、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对燕子的爱。a、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b、人们救助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3、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以评代讲,评议要点。
a、第3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寻找燕子的意思。
b、第4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怎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5、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列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
有感情的读最后一段。
总结:是啊!我们的朋友都获救了,留下来的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老师多么希望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用爱,用情编织更美好的故事。
作业:学了今天这节课,《燕子专列》中小贝蒂,《丹顶鹤的故事》中小女孩给你留下了什么?你想对她们说些什么?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篇十三
《新课标》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燕子专列》通过优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表现了“爱护周围环境”的主题。如何让学生不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了解故事,而能入情入境地体验课文,我想方设法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燕子,设身处地地自主阅读,交流感受。
首先,一开课,通过送礼物,贴一贴小燕子的图片,做一做小燕子飞行的动作,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形式上把自己当作小燕子,给学生一个入情入境体验的良好开端。
其次,整堂课中,教师至始至终把学生当作小燕子,引发学生情感上的认同。如,请学生举手时,我说“小燕子,挥挥你们的小翅膀”。小组讨论前,我请他们“飞过去”,“飞到自己的车厢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说“咱们的燕子会议就要开始了”。通过精心设计诸如此类的教师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悟课文。
更重要的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在读中去体会,有所体会之后再读,突出借助情感来指导朗读,朗读水平提高了,情感共鸣的感染力增强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先由学生谈体会,引导他们互相补充,再通过教师点拨使学生的体验更深入。
最后一个环节“爱心卡”的设计,给了学生表达情感的机会。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通过诵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我抓住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阅读体验:1,找到有关语句,自读体会。
2,师生互动交流“为什么最想向小贝蒂致谢”。3,看图想象自己被救的经过。这些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层层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一、入情体验的开端——把自己当作小燕子。
老师有一份小礼物,就放在你们桌上,打开看看。(小燕子的不干胶)它可是有魔力的,快把它贴在胸前,你就会变成一只小燕子。(学生迫不及待地贴好小燕子,欣喜地挥动手臂做燕子飞行的动作。)
这么多小燕子呀,咱们的教室变成了——燕子专列(齐读课题)
咱们小燕子有翅膀,会飞行,为什么还要坐专列呢?(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原来这是一辆爱心专列。准备好哦,专列即将启程,咱们用朗读来和站台上送行的人道个别吧,齐读第五自然段。
在你们小燕子的心中,你们在向哪些人致谢呢?(政府、居民们、小贝蒂)
在这些人当中,你最想向谁致谢呢?(调查学生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就先学哪部分。)大多数小燕子最想向小贝蒂致谢。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1、自读、体会。(第四自然段)
小贝蒂为你们做了什么,让你们这么感动,使你们最想向她致谢?请你们找到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2、互动交流
交流“为什么最想向小贝蒂致谢”,学生自由发言时谈到哪句话(哪个词),大家就都来读、体会,教师相机点拨。
(1)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引导学生读第一句话,体会小贝蒂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找我们,要找到我们容易吗?学生由此体会到小贝蒂找得很艰难,就像大海捞针一样。有了这样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就动情多了。
(2)学生很容易抓住第二句话中“小贝蒂救了十几只燕子”这点来向贝蒂致谢,并由此体会到小贝蒂的勇敢和爱心。朗读这句话时有的将“一个人”读作重音,有的将“十几只”读作重音。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她花了多长时间来救我们?一天有多长?学生带着这些体会来读这句话时,就把“一天下来”也读得重一些、慢一些,来表现贝蒂的不辞辛劳。
(3)“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体会小贝蒂一点也不在乎什么,一心只在乎什么。通过抽读、自读、范读及互相评价,以读带讲,以评带导,使学生读好这句话。适当尊重学生的个性朗读,如将“一点也不在乎”读得轻慢,或者快速读。
小结:小贝蒂真是个勇敢的孩子,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把我们的感动和感谢都融到我们的朗读中去吧。(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
3、看图想象
(1)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配乐),瞧,那天,我就是这样被小贝蒂救了的。天,冷极了,当我躲在岩缝里瑟瑟发抖时,突然听到了……风,吼叫着,我和妈妈依偎着,哆嗦着,祈祷着温暖的春天时,是小贝蒂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在我们每只小燕子的心中,都有一个这样动人的故事,让我们静静地回忆吧!(学生看图想象自己被救的经过)
(2)运用想象,表达体验:小燕子,那天你是怎么被救的?(生:那天我冷得受不了了,是小贝蒂扒开雪,救了我,把我送到火车站。)(生:我躲在岩缝里,突然听到了脚步声,小贝蒂发现了我,她把我捧起来,搂在怀里,对我哈着热气。)(生:我和妈妈躲在树枝下,妈妈不断地安慰我“会有人来救我们的!”果然一个小姑娘来救了我们,她还解开衣服,让我们紧贴着她的胸口。)学生借助手势绘声绘色的描述,使大家产生共鸣,加深体验。
小结:小贝蒂就是这样,一个人救了我们十几个小伙伴,她不仅拯救了我们的生命,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灵。在瑞士这个难忘的国度里,还有谁也让我们这样感动,使我们想向她致谢呢?(政府、居民们)
三、合作学习,交流感受
1、分组合作学习,为什么想向政府、居民们致谢。(第二、三自然段)
特别想向政府致谢的小燕子,呆会儿请坐到一号车厢(教室一二大组的座位);特别想向居民们致谢的小燕子,请坐到二号车厢(教室三四大组的座位)。小燕子们,赶快飞到你们的车厢里,找个座位坐下吧!
燕子会议就要开始了,哪只小燕子来读读讨论话题?(多媒体出示)
车厢车厢里的小燕子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重点参与其中两个组的讨论。
讨论话题:静心读一读:最能代表你心思的语句。
大胆说一说:你最想向谁致谢,你是怎么想的?
特别提醒:先自己读,自己想,再到燕子小组里去交流。
2、交流为什么想向政府致谢。
先请一号车厢的小燕子说一说,政府为你们做了什么,你们这么感动,想向他致谢?(先请一个小组汇报,汇报形式由小组自己决定,可推选一名代表汇报,也可几人分工汇报,再请其他组的同学补充,互相交流。)
第一个汇报小组的小燕子飞上讲台,动情地讲述:(生:是政府决定用火车把我们送到温暖的地方,所以我要向政府致谢。)(生:瑞士政府对我们真好,花那么多钱请我们坐专列)(生:因为我们平常帮助了人类捉害虫,是益鸟,所以人类也就要帮助我们。)(生:政府的工作非常忙,是管一个地方的大事的,他都来关心我们燕子,还用专列来送我们,我觉得非常了不起。)
针对学生谈到的“了不起”,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政府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出这个了不起的决定的?在学生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渗透重点词语的体会:“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飞越了无数座山,无数河流,筋疲力尽)“饥寒交迫”(其中重点理解为什么“饥”)“濒临死亡”等。
如:可以这样紧随学生的交流内容来理解“呼吁”一词。(生:是政府通知人们来救我们的,所以我要向政府致谢。)你从哪知道的?(生读句子)“呼吁”仅仅指“通知”吗?还包含什么意思?(鼓励、动员、号召)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
有个成语叫“雪中送炭”,讲的是在风雪中送炭火来温暖别人;瑞士政府呢,是“雪中送——专列”,用空调专列把我们送到温暖的地方。我们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谢瑞士政府在我们濒临死亡的危急关头,做出了了不起的决定。(齐读第二自然段)
3、交流为什么想向居民们致谢。
在政府的呼吁和大力支持下,居民们又为我们做了什么,使我们这么感动,想向他们致谢呢?请二号车厢的小燕子来说说吧。(汇报和交流方式同上)
(生:因为居民们四处寻找我们,把我们送到火车站,所以我要向他们致谢。)你从“四处”体会到什么?(生:居民们找了很多地方,到处都找遍了。)你能用读来表达吗?(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指导读好“四处”)
(生:如果只有小贝蒂一个人来救我们,是不够的,所以我要向居民们致谢。)你从哪儿体会到有很多居民们来救我们?(生: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我能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吗?(指导读好“纷纷”)
小贝蒂寻找了一天,救护了我们十几只燕子;许许多多的居民们,四处寻找我们,人多力量大呀,救了我们成千上万只燕子,把我们送上了——燕子专列。(自己练读这句话)
还有哪些词语让你特别感动,说说你的体会;如果你没法用语言说得清,也可以用朗读来表达。(学生主要体会有:山路很难走,居民们一不小心就会摔着,很危险。居民们一点也不怕冷,很勇敢,很有爱心。)结合学生谈体会及对个别读的评价,指导朗读这句话。
4、对比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有关句子。
我们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年春天,天气是那么无情,而瑞士的居民们却是那么情深意重。请一号车厢的小燕子读一读我们遇到了哪些麻烦,二号车厢的小燕子读一读居民们是怎样救护我们的。(多媒体出示第二、三自然段有关句子,学生朗读。)
四、真情告白——抒写爱心卡。
当我们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时候,是瑞士政府和像小贝蒂这样的居民们团结一致,共同救护了我们。没有他们的关爱,就没有我们的生命,我们对他们的感激太多太多。把你最想说的那句话,写在爱心卡上,送给你最想感谢的人,好吗?(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在爱心卡上写一句话,送给最想感谢的人。)
小燕子,你最想向谁致谢,大声地说出来吧!(请一位小燕子读一读自己写的爱心卡)让黑板成为我们和人类的爱心桥梁,把你的爱心卡贴上去吧!(学生上台将爱心卡贴在黑板上)先写完的小燕子率先站起来朗读爱心卡,贴爱心卡,陆陆续续的所有的小燕子都上台读爱心卡,贴爱心卡。教室内热情洋溢,黑板上五彩缤纷。
请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代表人类也为你们送上一份爱心卡,好吗?(师读爱心卡)“小燕子们,爱,是相互的,爱是彼此关怀,彼此牵挂和彼此依存,让我们都来做爱的小天使!”(师贴爱心卡)
致谢政府
6燕子专列燕子人类居民们
救护小贝蒂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篇十四
设计理念《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较浓的文章,因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涵。
3、感受人们的爱心,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燕子是人类的朋友,有一年春天,她们高高兴兴地从南方飞到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瑞士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演绎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走入课文,感受她们遇到的麻烦。
二、感悟燕子遇到的麻烦: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__________”画出燕子遇到的麻烦。
2、生交流(用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3、学生细读,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说明燕子当时遇到麻烦大?
4、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去体会燕子处境的危险?(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在读中体会燕子的冷、累、饿,感悟燕子所遇到的麻烦)。
三、感悟政府决策的伟大:
正当燕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瑞士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决策?他们是怎样做的?
1、交流。(出示句子)。
2、假如你就是瑞士国家电视台的播音员,你会怎样呼吁?
4、我们用我们的朗读来夸夸政府吧?
四、感悟居民奉献的爱心。
听到政府的呼吁,瑞士居民是怎么做的?
1、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2、让我们静下心来,用心去读读这句话,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居民不在乎冷、累、饿,只在乎燕子。)。
3、学生回答后,再朗读这句话。(及时评价)。
4、引读:是啊,可能有一些老人,为了救这些燕子,他们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冒着……(生接读)。
5、想象,他们会去哪里寻找?(体会”四处寻找”的艰辛”)。
6、再次朗读。
五、感悟贝蒂付出的真情。
当时居民们在录找燕子时,有现场记者拍到一张照片,你们看这是谁呀?
1、(出示插图),找出文中描写这幅图的的文字读一读?
2、抽读,你觉得文中哪个词语最令你感动?
4、小贝蒂真是勇敢的孩子,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引读——。
六、换位体验,拓展悟情,
1、这些濒临死亡的小燕子终于获救了,它们坐上了漂亮舒适的列车。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燕子,你会对谁说?最想说什么?你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来说:(课件出示)。
2、这一列充满了爱心的专列就要启程了,当它在大地上行驶的时候,它会牵动多少人的目光,震撼多少人的心灵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为它们送行吧!
课后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充分感悟文本,在品词析句中引导孩子去触摸课文情感的脉搏,紧紧抓住”不在乎”这个独特的语言点,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咀嚼中感受瑞士人民对燕子的关爱,对生命的尊重。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在课堂上营造起一个浓浓的情感场,孩子沐浴其中,浸润其中,在情感世界里发现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从而达到文、意的真正融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151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