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05:10:17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优秀15篇)
时间:2023-11-22 05:10:17     小编:梦幻泡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编写教案时需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可操作性。优秀的教案范文能够启发教师的创新思维,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责任心。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一

2.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够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互质数.。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35÷552÷1333÷356÷799÷3。

45÷966÷1124÷836÷12125÷5。

2.投影出示下列各题,学生自由回答.。

(1)说出能被2、3、5整除的数有哪些特征?

(2)说出下面每组两个数的公约数.。

18和2412和309和72。

(3)指出下面哪两个数是互质数.。

3和812和85和27和4。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你的根据.。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例1.把化简.。

1.启发学生思考化简的实际含义.。

教师提问:看到例题1这个题目,你想做些什么呢?

2.分组讨论:结合分数的基本性质,怎样将化简?

(1)分母24、分子18有公约数2,先用公约数2去除分子、分母。

(板书:)。

(2)9和12还有公约数3。

(板书:)。

教师明确: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就不能再化简了,这种过程叫约分.。

3.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约分的意义.。

板书:

4.揭示最简分数的概念.。

5.反馈练习.。

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

(二)教学例2.。

例2.把约分.。

1.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师生共同小结:在约分时要把分子、分母的公约数记在脑子里,直接口算,通常要。

3.反馈练习.。

把下面的分数约分.。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回答.。

(1)判断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并说出为什么?

(2)观察下面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哪些有公约数2?哪些有公约数5?哪些有公。

约数3?

2.下面哪些分数没有约成最简分数?

五、布置作业.。

把下面各分数约分.。

六、板书设计。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二

(一)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二)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方法。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有数轴的小片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教师:请说出几个4的倍数,几个6的倍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6。

812。

1218。

1624。

2030。

…………。

教师:我们列出的两组倍数,都分别是4或者是6一个数的倍数。前面我们已研究过两个数的约数,今天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二)学习新课。

1.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1)投影片出示数轴。

老师:请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4的倍数和6的倍数的点。

学生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点在自己的数轴(小片子)上分别描出这些点。教师:从数轴上可以看出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些?最小的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学生口答后,老师再在投影片上表示出来。)。

教师: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谁能给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和其中最小的一个取个名字?(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教师:请说一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板书: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研究两个数的倍数,主要是研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个内容。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

教师:为什么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练习:(投影片)。

把6和8的倍数和公倍数不超过50的填在下面的空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请一位同学填在投影片上,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上面我们用列举的方法找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下面来研究如何直接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请回忆一下,求最大公约数是通过什么途径研究的?(分解质因数。)。

(1)教师:我们也从分解质因数入手,看一看一个数和它的倍数的质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用口答复习题的板书,把4,6的倍数逐个分解质因数。)。

板书:

4=2×26=2×3。

8=2×2×212=2×2×3。

12=2×2×318=2×3×3。

16=2×2×2×224=2×2×2×3。

20=2×2×530=2×3×5。

24=2×2×2×336=2×2×3×3。

…………。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或贴出小黑板)。

4的倍数的质因数包含了4的全部质因数;6的倍数的质因数包含了6的全部质因数。

教师:12是4的倍数吗?请说明理由。

(2)板书例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请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学生口答后,老师用红色粉笔将2,3框上,说明这是公有的质因数,其余的3是18独有的,5是30独有的质因数。

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然后学生总结,老师板书: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

2×3×3×5=90。

(3)教师指板书问:为什么18和30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只各选一个数(即“代表”)?

学生讨论后归纳:为了保证倍数最少。

教师:请再说一说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包含哪些质因数?(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4)老师: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可以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了简便,通常用一个短除式来分解。板书介绍写法。

方法:用公有的质因数2去除,用公有的质因数3去除,商3,5为互质数。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商乘起来。

练习:求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一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写本上。)。

订正时要求说出过程。教师:除数是什么质因数?商呢?

(公有的,各自独有的。)。

教师:请说一说用短除式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三)巩固反馈。

1.口答:(投影片)。

10的倍数();15的倍数();

10和15的公倍数();10和15的最小公倍数()。

2.口答:(投影片)。

60=2×2×3×5;90=2×3×3×5;

60和90公有的质因数是();

60独有的质因数是();

90独有的质因数是()。

4.用短除式求下面两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8和2736和42。

5.讨论解答:

a=2×5×7b=()×()×5。

a,b的最小公倍数是2×3×5×7=210。

(四)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1.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数的质因数里包含哪些质因数。

2.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作业:课本75页练习十五,1,2。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根据教材编排顺序,先利用倍数的旧知识,和数轴表示数引入公倍数和最小倍数概念,再用集合图表示来加强概念的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包含了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教学中,安排学生借助分解质因数式子进行对比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几个数的公倍数里,要包含这几个数的全部质因数,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公有的质因数只选一次,即是选“代表”,否则将不是“最小”。在学生理解了算理、了解了算法后再介绍用短除式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形式,进而归纳出求解的步骤。

新课学习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第二部分学习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设计。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内容:

第65页的例4和“试一试”,“练一连”和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通分及公分母的意义。

2、能正确的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它们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3、通过亲历探索通分的意义与方法这一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为公分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最小公倍数4和6、8和9、9和5。

2、化成分母是2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1/5、3/4、7/10。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例4:把3/4和5/6改写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题目要求是什么?(改写分母相同大小不变)。

你计划使用什么数来做这个相同的分母?12、24、师根据学生发言出示。

3/4=/125/6=()/12。

3/4=()/245/6=()/24。

你是怎样改写的?先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板演。

2、揭示通分的意义。

小组学习,交流各小组汇报。

为了计算简便,一般取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3、你觉得通分的依据是什么?

4、通过自学、讨论,我们知道了这些概念和方法,根据这些我们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5、通分和约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先找出1/6和4/9的公分母,再把这两个分数通分。

思路引导:1/6和4/9的公分母是()。

要求学生自由说说中间的过程。

2、练一练(65页)。

三生板演。集体讲评。

3、判断(练习十二题3)。

四、课堂小结。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四

知识技能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过程方法通过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情感态度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初步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一、初读课文,比较不同。

2师:最后一段去了行吗?为什么?

二.默读课文,完成表格。

1师:曹小三到底听到了什么,见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请你们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语句,并且在小组里完成手中的表格。

学生读课文。

学生1:题目发生了改变,变成了《曹小三学徒记》。

学生2:第一段发生了变化。

学生3:最后一段去了。

学生讨论:

学生可能说:可以去掉最后一段,因为去掉它并不影响课文原意;

学生也可能说:不能去掉,因为书上写的内容都是有意义的。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学生勾画出相关语句。

组长带领组员先交流文中内容,然后在小组里完成表格。

也可以把原文和改编后的文章打在大屏幕上,在改动的地方作上标记。

学生互相补充。

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2师:现在进入小老师时段,把听到的,见到的,学到的总结出来,今天进行到哪个组了。

三、精读课文,深化感悟。

1.师:根据听到的你觉得刷子李是个什么样的人?

2.师:哪些事能证明他技艺高超?

话题一:刷墙的描写。

师:下面我们进行双簧比赛,评一评谁是刷子王,评委就是在座的各位老师,先在小组里练一练。

曹小三学徒记。

曹小三体会到。

听到的。

见到的。

三组小老师带领同学们交流表格。其它组可以为他们组补充。

小老师领着学生交流表格。

学生可能说:神人,奇人,有本事的人,技艺高超的人……。

学生可能说:刷子李刷墙的过程。

学生也可能说:他身上一个白点也没有……。

学生在小组里练习双簧表演(两个人配合,一个人朗读刷墙那段描写,一个人进行表演)。

各组在台上进行表演,下面的学生作为评委为台上表演的同学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朗读奖,最佳配合奖。

各组可以互相补充。

在坐的学生都可以为小老师补充,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

学生在练习双簧的时候,老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指导。

教师提前准备几个奖杯,为获奖同学颁奖。

预设教学路径预计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话题二:小洞的描写。

师:如果我们像刷子李那样刷墙会怎么样?

师:刷子李刷完墙是什么样的?

话题三:写法的妙处。

师:这两种描写方法去掉一个可以吗?

话题四:找刷子李的缺点。

师小结:以后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取长补短,善以待人。

四思维拓展,奇思妙想。

师:最后预祝刷子李的生意越做越火。

学生可能说:身上全是白点。

学生也可能说:衣服,地面都会非常脏……。

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可能会说: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却让我们从侧面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说:他爱抽烟。

还可能说:他爱摆架子。

学生为刷子李出谋划策:

学生1:师傅我给您印个名片吧。

学生2师傅我给您建个网站,网站上写:刷子李,刷天下。

学生3师傅我在电视上给您做个广告。

学生4,我在春晚上给您唱首歌。……。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正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如果学生说的不全教师补充:以后我们写作,要根据需要,有时要正面描写,有时要侧面描写,有时要两者兼顾。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发言。

作者邮箱:yutianyangyunxia@。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五

学生视角:

教学难点:

应如何理解“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句活?

教师思考:

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到之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设计特色: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学生板书课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体验学习主人的自豪感,展示自己优美。

的字迹,体会做教师的骄傲。)。

i.对于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

2.师生共同梳理提出的问题,梳理后的问题请学生写于板侧。

(梳理问题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过于简单的问题去。

掉,把暂时弄不懂的按教师意图排列。这样,学生自己的问题会激发。

自身的关注,以激起解决问题的欲望。)。

3.交流光于查询到的燕子的资料,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1)有能力自学生词。认识生字,拼读正确,组词扩词。并提出形近词。

(2)有能力解决书中不太理解的词语,查找工具书、字典,把不理解的。

词语做出合理的注释,再联系上下文理解。

(3)有能力把自已喜欢的句子读好,读得有感情,并体会为什么。

会喜欢它.怎样才能读好它。

(4)有能力把每个自然段都写些什么讲清楚。初步理清作者的思。

路;

(重视学生自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合作解决大量的问题。自学。

要有层次,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小组的同学再进行交流,相互弥补自。

学中的遗漏,这样的合作,会给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带来解放。)。

2.汇报报自学所得。按照字、词、句,段的顺序展开汇报.组内。

同学相互补充,其他同学边听边记,适时把自己的想法与学到的知识。

介绍给大家,

3.教师评价:

{对于学生的回答一定要给予肯定,找出学习中的闪光点,提出。

思考过程的遗漏之处。)。

l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

五、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俊凑()谱()沾()。

竣()揍()普()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1你都能回忆起上节课的哪些内容?

2回答上节课我们未能解决的问题.哪些问题可以解决。

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品味其表现魅力。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眼中的燕子什么样,可以概括地说,也可以选用自己喜。

欢的表达方式来说。

{学生可以概括,找出描写燕子外形特点的词;也可以画画,简。

单的几笔勾勒,还可以用朗读等自己喜欢的其它方法,以展示学。

生的学习能力。)。

3喜欢这段吗?为什么?

(经过上个问题的铺垫,自然引起学生对这一段落的注意,也自。

然能体会抓住特点、语言简洁的好处。)。

4,你还喜欢哪部分,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

(给学生选择的权力和自由鉴赏的空间,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和表达方法。)。

自由结组,第二自然段,拟人的写法写明艳的春天,燕子助春天。

展示生机;第三自然段,写燕子飞翔的姿态、速度等,抓住“掠、一。

转眼、沾、停”等词语,写出燕子的特点;第三自然段,理解最后一。

句话,这一比喻句不仅形似,更表达出作者对于春天的赞美。

学生的学法也自己选择,可以读、可以画、可以说,从各个角度。

来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

5学生汇报。把黑板交给学生,小组可以边讲,边读边展示,

(教师要肯定地听,建议地改,指导地读。提倡和鼓励其他的学。

生边听边修改与补充。同时,把学生讲解过程中理解了上一课时未能。

解决的问题擦掉。)。

6.朗读比赛。

(欣赏了作者的文章,感受了作者的独特的语盲魅力,就要把这。

些读出来,感受出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充满感情地读出来,

无疑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操的好办法。)。

三、总结。

教师、学生分别从总结中再次感受课文的内容。

四、课堂练习。

仿照句子特点写句子。

(1)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

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2)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根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五、实践活动。

在光彩夺目的春天里,岂能只有小燕子为它带来生机,我相信,

还有很多小动物也为美妙的春大带来生气,说说你观察到的,再把它。

有条理地说下来。

板书设计:

燕子。

活泼机灵:俊俏轻快剪刀似的。

飞向柳树掠过湖面。

赶来迎春:尾尖沾水荡起波纹增添生机演奏赞歌。

飞落电线谱写乐曲。

1、训练点。

《燕子》的第l自然段:“一身乌黑光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2.训练目的。

学习抓住外形特征来描写小动物的表达方法,训练语言的准确性,并进行迁移,练习抓外形特征来写一种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

3.训练过程。

(1)默读片断,思考:片断中抓住哪些方面来描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

(2)听教师读、删减比较。

a.你们发现老师读的与原文有哪些不同?有“**”标出。

师读:“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一个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学生标出不同之处;乌黑光滑的、俊俏轻快的、剪刀似的、活泼可爱的)。

b.读这些词语,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分别写出了燕子的什么?

c.讨论:这些形容词删与不珊,哪种更好?为什么?(初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3)替换比较、巩固练习。

学生尝试换上其他词来说说小燕子的外形,并与原文比较。(进一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4)新旧比较,知识迁移。

a.把《燕子》中的燕子外形描写与《翠鸟》中的翠鸟外形描写进行比较: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六

(一)理解并掌握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

(二)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二)区别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和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两张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长方形纸片。

学具:每位同学两张同样的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说出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分数(投影片出图)。

2.口答填空:(投影片)。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3.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7和932和29。

(要求说出9比7多2个自然数单位,32比29多3个自然数单位。)。

教师:两个整数,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包含自然数单位的多少来比较大小,那么分数又怎样来比较大小呢?这就是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1.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教师出示两张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请同学说一说如何判断它们的大小?

(把两张纸重叠放在一起,完全重合,说明相等。)。

教师把两张正三角形贴在黑板上。问:请说出阴影部分各是多少?

(2)教师用小黑板条贴出线段图,请同学口答括号部分是多少?

请学生两人一组,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教师巡视。

(3)教师:请观察上面比较的各组分数,同组的两个分数有什么共同处?(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

教师: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如何比较大小?

学生口答后教师小结并板书: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练习:课本93页做一做。请两三位同学写投影,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2.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两张圆形纸片。并请比较它们的大小。(同样大。)。

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后,教师表扬“圆形纸片同样大,也就是单位“1”相等,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小。”这种想法很好。

并说明道理。

教师:请同学用两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折一折或画一画,比较。

学生动手折或画,小组讨论说道理。

老师:说一说下面各组分数中,哪一个较大?为什么?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练习:课本94页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填书上。集体订正。

学生口答的后教师板书归纳:

口答练习: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投影片)。

(三)巩固反馈。

1.请自己说出两个同分母分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2.请一位同学说出两个同分子分数,另一位同学比较它们的大小。

4.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5.下面的括号里能填哪些分数?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作业:课本95页练习二十,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看图形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和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的。比较的分数范围扩大到同分子的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比大小的方法,是比较分数大小的最基本的方法,基本方法必须牢固、准确地掌握。教案设计时,不仅考虑到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更注重了让学生从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意义上来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比”的算理,所以教学过程中,安排了直观图形、动手折叠等,使学生对算理的理性认识,有充分的感知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共分为三层。通过直观图形启发学生从分数单位的角度来理解比较方法的算理;利用线段图来巩固比较方法与算理;引导学生概括比较方法和进行练习。

第二部分学习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共分两层。通过学生操作,让学生从感性上增强对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的认识,从而理解“看分母”的算理;引导学生归纳比较的方法和进行练习。

第三部分对比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比大小的方法,找出不同点,并通过练习进行强化。

板书设计。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七

(一)理解并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

(二)理解并掌握约分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检查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最简分数的概念。

(二)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填空:(投影片)。

2.请说出解答上面各题的依据是什么?

3.说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投影)。

45和1530和1228和42。

13和3936和2729和30。

4.指出下面哪几组数中的两个数是互质数。(投影片)。

3和812和18。

15和1613和23。

25和4021和42。

5.分别说一说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

教师:学习了分数基本性质后,我们可以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得到一个与原来分数相等的新分数。今天我们来研究怎样把一个分数化成与它相等,而分子分母又比较小的分数。

(二)学习新课。

1.最简分数与约分的意义。

能利用我们学过的旧知识把它变为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又比较小的分数?

学生试算,小组讨论后汇报,老师根据学生汇报选择板书:(也可以让各小组代表板书。)。

教师:请再说一说第一步,第二步是怎样做的?(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

(板书:最简分数。)。

教师:请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投影片)。

教师:请两人一组,各举出5个最简分数。

做什么?

学生口答后,老师说明: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板书课题:约分。)。

教师:请再说一说什么叫约分?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出约分的意义。

2.约分和一般书写格式。

教师:约分时,一般要连续地做除法口算,如果像上面例题那样写,比较繁,一般采用省略除数,直接写出商的形式来写。

教师边板书边介绍:

第一步,先用什么数去除分子和分母?

第二步,用6和15的公约数3再分别去除它们,分子商2,分母商。

教师:约分时,通常要把原分数化为最简分数。

学生口答练习: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分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由上可见,要使约分过程比较简便,应该怎样做?(选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去除。)。

(3)练习(投影片)。

把下面各分数约数:

请同学用投影片写,选出全对且书写好的作标准评价,选出几份有错误的,请全班讨论错误原因,并纠正。

教师小结:什么是约分。约分的过程。

(三)巩固反馈。

1.观察下面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哪些有公约数2?哪些有公约数3?哪些有公约数5?(投影片)。

2.在下列分数中找出最简分数。(投影片)。

3.下面哪些分数没有约成最简分数?(投影)。

4.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投影)。

5.把下面各分数约分。(投影)。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最简分数?

2.什么是约分?怎样约分?

3.作业:课本112页练习二十四,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所以约分的方法让学生试算,自己去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放在试算化简之后,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即分子分母为互质数,有充分的感知基础。约分中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去除它们的方法和算理,都很容易掌握,但是要能准确熟练地进行约分,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好求几个数的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判断互质数,除法口算等旧知识,也要掌握好约分一般书写格式中省略除数的写法,所以本课设计时,在复习准备和巩固反馈中,都安排了较多的,形式多样的练习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约分的能力。

板书设计。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八

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78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及练习十四的1-4题。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加减口算方法,帮助学生在头脑中获得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达口算过程。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口算卡片、小黑板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今天我们一同来回顾一下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1、独立完成78页上第1题并让学生说口算方法。

2、引导学生讨论:

想一想,这些题目可以分为几类?(加法和减法)。

按照小朋友自己的想法,加法又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减法呢?

在口算时,比较难的哪几道题?(引导学生关注进位加法和减法的复习)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板书。

3、说算法:

39+40,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先说出一般的算法;然后再说怎样算得快。)。

36+7,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先说出一般算法;然后再说怎样算得快。

65-7,你是怎样想的?得多少?怎样想能很快算出得数呢?

(二)、教学效果测评。

1、听算: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方法。

2、判断:

54-6=58(  )   76+6=72(  )。

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不出错、少出错呢?

3、练习十四的第1题。

(1)、全体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组织交流,集体订正,学生用手势判别。

4、 练习十四的第2题。

练习十四的第3题。

(1)学生口算各题的结果。

(2)引导学生把口算的结果与另一个数比较。

(3)填上“〈”、“〉”和“=”。练习十四的第4题。

十、课后小结: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九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找最大公约数》。教材中直接呈现了找公约数的一般方法:先分别找12和18的约数,再找出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本节课,为学习约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公约数的过程,理解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意义。

2、探索找两个数的公约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约数和最。

大公约数。

三、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约此,确定教学重、难点为“探索找两个数的公约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

四、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探究发现法、讨论归纳法,调动了学生高涨的学习情趣,从中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互相合作、归纳总结了找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从而获得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五、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

本学段的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相对第一学段而言更为丰富,解决问题的欲望更为强烈。约此我在教学中激活了学生先前的经验,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评价方式。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运用了激励性语言“你真了不起,你太厉害了,及你来当老师等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它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加强学习的自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七、教学流程设计。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认识,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约为学生已经能很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约数,约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导入学习新知。

(二)、尝试练习,合作探究、总结方法。

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通过比比谁最棒,先自己找出12和18的约数,他们的公约数是哪几个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多少。然后出示集合图,让学生明确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意义。让学生总结出用列举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接着通过填一填让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快速反应让学生找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并让学生小组探究什么样的两个数为互质数。

(三)、巩固练习、体验成功。

让学生积极汇报自己掌握的方法很快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并能把它们分类。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中能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的参与数学活动,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提高了自已的判断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本节课的收获,学生们有的说学会了怎样找最大公约数,有的说我总结出了找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学生们能用自已的语言非常清晰的总结出自已的收获,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能力提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十

本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信息窗中第二个红点问题,即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借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为相遇问题牵扯到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学生要首先理解和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创设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情境,在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数学模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在具体情境中,御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其数学模型。

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数学模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和“路程1+路程2=总路程”。

多媒体课件,两个能在一条线上自由活动的小人。

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刘老师家住哪儿吗?悄悄告诉你们吧,刘老师家离着人民公园非常近,到底有多近呢?你们来看。

ppt出示:刘老师从家出发步行去人民公园,每分钟走60米,5分钟后到达。

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ppt出示:刘老师家距离人民公园有多远?

你会解决吗?

ppt:60×5=300(米)。

这60表示什么?5呢?300呢?

通过这个小例题,我们总结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间的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课件出示)。

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关系式的.基础上来研究点新问题,好不好?

二、合作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初步感知相遇问题。

预设:让学生用语言或者肢体动作来解释这几个词的含义。

把这几个关键词搞明白了,大家再来读这个题。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之前学的行程问题是几个物体在运动?今天研究的问题是几个物体在运动?而且是怎么运动的?(同时出发、相对运动、最后相遇)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称作“相遇问题”,板书课题。

此处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表演,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两个物体相对运动的表象,理解并抓住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同时、相对、相遇。

2、合作演绎相遇问题。

现在你能和你的同桌合作把这个题目表演出来吗?用2只笔分别代表小明和李老师,同时从桌子的两端出发相对而行,只走一遍,相遇了就停在相遇点别动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询问不同的小组)你们相遇在哪里?相遇点离谁家比较近?为什么?

预设:出现相遇点在中间和相遇点不在中间两种情况。

通过同桌两人的模拟表演进一步理解相遇问题的运动过程和基本特征,同时学生们也在“相遇点在哪儿”的讨论和交流中进一步理解了:速度不同,相遇点不可能在中间,而是离速度慢的一方较近,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3、理解速度和。

老师制作了两个可以自由活动的小人分别代表小明和李老师,请两名同学上台来慢放一遍刚才的相遇过程,生边操作老师边提问:

一分钟后他俩分别走了多少?一共走了多少?

两分钟后他俩又走了多少?一共走了多少?

三分钟?四分钟?五分钟呢?

通过两个可活动的小人一分钟、一分钟地走,帮助学生理解“单位时间内他俩一共走的路程”,即速度和。同时能够直观地看到相遇点离速度慢的一方较近。

4、画线段图。

你能根据刚才的演绎把相遇过程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及问题在线段图中表示出来吗?

投影学生作品,点评。你能看明白他的线段图吗?还有哪些补充和改正的?

学生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线段图。

师出示课件演示画线段图的过程。

5、自主解决问题。

你会解决这个问题了吗?自己动手试试。做的快的同学你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两种方法都做出来的同学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争取一会儿发言时让大家都能听明白你的意思。

找2生板书2种方法,点评。

回顾这两种方法,我们是怎么解决相遇问题的?

小结:方法1:路程1+路程2=总路程。

方法2: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6、体会线段图的好处。

对比题目文字和线段图,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线段图能够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直观,便于我们理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像这样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的思想就是数学上非常重要的“数形结合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还会用到。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两列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4小时后相遇。甲车的速度是11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100千米/时。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2、

两队分别从两头同时施工,4个月开通。这条隧道长多少米?(只列式不计算)。

3、两人同时打印一份稿件,甲的打字速度是85字/分,乙的打字速度是65字/分。1小时后两人共同录完。请问这份稿件一共多少字?(只列式不计算)。

刚才这些问题也不是相遇问题呀,为什么你还用这种方法呢?

小结:他们的题型都跟相遇问题差不多,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都是一样的。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

德州市实验小学刘丽。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一

知识要求:

1、会认6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

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

重点:从读中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难点:在熟课文的基础上能体会体会祖孙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教法:读中感悟。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会得压岁钱)。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压岁钱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初读文章。

1、学生初读课文。

思考:文章讲了几件事?都是围绕什么来讲的?

学生汇报。

2、再读课文。

要求:圈画课文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在读中认识这些字。

学生读文。

交流: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你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这些字的字义的?

3、小组读文。

要求:看谁读的又快又流利。

评价。

4、悟。

你读懂了什么?

爷爷给我几次压岁钱?分别都放在什么地方?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

交流,不会的问题在读中解决。

5、根据课文内容分段。

学生根据问题独方分段,师相机指导。

三、自由读文。

四、交流:你拿到压岁钱是什么样的心情?有哪些想法?

板书设计1、爷爷的压岁钱。

压藏在鸡窝里。

岁藏在菜园里。

钱藏在“我”的衣袋里。

教学总结。

成功之处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不足之处分段时,学生段意概括的不够简明扼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1、会写12个生字,理解并读写“一往情深”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培养:

从课文中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希望,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培养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的美好品德。

重点: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意,从爷爷的话语中感受对“我”的关爱和深切希望,

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法:读中感悟、合作学习。

教学内容。

一、导入。

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是爷爷每次给孙子压岁钱的时候,都没有直白地说出来,而是试用一种更朴实的方式引导孙子去明白其中的道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爷爷的压岁钱》。板书课题。

二、读中学。

1、学习第一段。

指名学生读文。

想象:接到压岁钱时我应该是什么样的心理?

思考:现在让我回味的是什么?

师介绍时代背景。

2、学习第二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联系上节课学生掌握的知识学习课文。

合作:这段可以分为几层?说说分层的根据。

(1)指读第一层。

这一层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导读爷爷的话。

引:这压岁怎样得来的?农民养鸡有什么用途?

结:农民养鸡是为了攒零用钱,贴补家用,可以这压岁钱来得不容易。

讨论:爷爷是想通过把压岁钱藏在鸡窝里让我明白什么道理呢?

学生根据以上学习方法自学第(2)(3)层。

3、学习第三段。

指名学生读课文。

三、悟。

板书设计。

总起--回忆爷爷给“我”压岁钱希。

7岁时藏在鸡窝里。

1爷爷的压岁钱分述10岁时藏在菜园里。

12岁时藏在“我”的衣袋里望。

总结--“我”的感悟。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过程。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根据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求商的近似值有兴趣,体会取商的近似值与现实问题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对话。由“知道哪些自然灾害”到“自然灾害发生时哪些人战斗在第一线及经常发生哪些事情”,引出少先队员慰问解放军的问题情境。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自然常识,激发学生热爱解放军的情感,自然引出送果篮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计算。

1、提出“平均每个果篮中有多少钱的水果”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在已有知识背景下自主探索,初步体验商的小数位数特别多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2、交流计算情况。让计算出不同位数的同学生汇报计算结果,教师板书,使学生体验商的小数位太多啦。

(设计意图:展示不同计算结果,让学生感受计算结果多样化,进一步体验商的小数位数特别多,产生求知的需要,为求商的近似值打下基础。)。

3、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然后观察计算结果,说说发现了什么。确信158除以7除不尽。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计算,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除不尽的共识。)。

三、求近似值。

1、教师说明,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想法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取商的近似值与现实问题的联系,为下面用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

2、师生共同完成158÷7的'商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取商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积的近似值的已有知识经验取商的近似值。)。

3、让学生读书上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说法的机会。

(设计意图:在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值,阅读方法概念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表述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使知识内化,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三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生活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1课时

电脑课件。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1)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有好处……)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自主选择一题完成:

1.根据搜集了解到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写一篇关于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的调查报告,并写上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2.设想如果乌塔真的到中国来旅游,你和她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她来到中国会有何感受。

设计好旅行路线,日程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十四

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一、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复习时我安排了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示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2、展示多媒体: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二、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示多媒体: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利用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汇报。

三、大胆猜想。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2/7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

四、再次探究。

1、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4/7÷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

2、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3、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难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理解课文最后两段话。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情景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去看一个孩子童年时的回忆,特别是骆驼队,它们脖子上的铃声,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恋恋不舍。选编这篇文章,目的是使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学情分析:

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唯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领略语言的特点。因此,可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第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第二,充分自读,读熟课文,了解内容。

第三,品赏朗读,感悟语言,体会真情。

学生活动:

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

学法指导,课件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学校或班级):

查找工具书或资料,第3题小组讨论;多媒体课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12326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