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04:01:26
初一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通用14篇)
时间:2023-11-22 04:01:26     小编:曼珠

总结可以让我们对过去的错误和挫折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总结的时候要注重思维的创新和拓展,不拘泥于传统的总结方式,可以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1.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初一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篇一

大家知道吗?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画图表、引资料、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

《藤野先生》作者鲁迅,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学期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散文诗《雪》,选自他的诗歌集《野草》。

《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作者胡适,著名学者。

《列夫__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

《雷电颂》选历史剧《屈原》,作者郭沫若,我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

《海燕》选自《高尔基全集》,作者高尔基,前苏联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敬畏自然》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严春友。

《喂—出来》选自《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说选》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

《云南的.歌会》选自《沈从文散文选》,作者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学家,代表作《边城》。

《端午的鸭蛋》选自《汪曾祺全集》,作者汪曾祺,现当代作家。

《吆喝》选自《北京城杂忆》,作者萧乾,作家、记者、翻译家。

《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五柳先生传》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马说》选自《韩愈文集》,作者韩愈,唐朝著名文学家。

《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明初文学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刘禹锡集》,作者刘禹锡,唐朝诗人哲学家,著有《刘宾客集》。

《赤壁》选自《樊川诗集》,作者杜牧,,唐朝著名诗人,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水调歌头》选自《东坡乐府集》,作者苏轼,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山坡羊__潼关怀古》选自《全元散曲》,作者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

《满井游记》选自《袁中郎集笺校》。作者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被称为“公安三袁”。

《饮酒》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

《行路难》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大诗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陵布衣”,唐代大诗人。

《白雪送武判官归京》选自《岑参校注》。作者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已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作者龚自珍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2、《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是(李大钊)的女儿,他死于(1927年4月28)日,因作者写于(1943)年,在(延安)写的,正值父亲逝世(16)周年,文中父亲的精神是(忠于革命事业、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写法是(对比、前后照应)。

3、《灯光》作者(王愿坚),代表作有(《七根火柴》《党费》),文中的主人公是(郝副营长),文中的线索是(灯光)和(多好啊)。

5、(毛泽东主席)作了演讲(《为人民服务》)。文中(李鼎铭)提出了精兵简政,含义是(缩小机构,精简人员)。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的名言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含义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完全的含义是(就是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别的目的。),彻底的含义是(就是贯彻到底,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

6、《一夜的工作》作者(何其芳),文中写了周总理的(工作辛劳)和(生活简朴)。

7、《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安徒生),(丹麦)人,代表作有(《丑小鸭》、《海的女儿》)。文中小女孩五次幻想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小女孩现实中是(寒冷、饥饿,孤独、痛苦)的,她渴望(温暖、食物、快乐、疼爱)。两个幸福的含义分别是(第一个“幸福”:小女孩临死时是在种种美好的幻觉中度过的,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8、《凡卡》作者(俄)国的(契诃夫),本文以(梦境)结尾,含义是(暗示凡卡希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读者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痛恨)。

9、《鲁宾孙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的(笛福)。《鲁宾孙漂流记》是以(第一)人称写的长篇小说。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高度浓缩地体现着(人)的本质和(人类进步)的历程,他成了一位独自(创造文明)的英雄。小说给你的启示是(面对挫折要不畏不惧;要积极应对困难和动脑思考解决问题;要敢于向困难作斗争,用时也要善于作斗争)。

10、《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的(马克?吐温),他的四大名著是(《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乞丐王子》、《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小说中的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

11、《跨越百的的美丽》中居里夫人是(波兰裔法)国的(科学)家,在文中写了她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12、《千里梦圆在今朝》中神五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飞行员(杨利伟)。神六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飞行员(费俊龙聂海胜)。二十四、《真理诞生于一百问号之后》,中?的含义是(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的含义是(通过探索,解决问题,发现真理)。见微知著的含义是(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13、《我的老师》中的老师是(怀特森),他是一人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14、《手指》作者(丰子恺),号(子恺)字(仁),代表作有(《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丰子恺儿童漫画选》《护生画集》等)。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

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五种。

初一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篇二

1、舒曼把它称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不是没有根据的。(这美好的音乐有时也是斗争的武器。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人们从肖邦音乐中获得了精神力量。)。

2、只有他还住在这里,独自一人在雅致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这里的他指的是肖邦的灵魂,他“身上那点最美好的东西”,肖邦的音乐就是肖邦的灵魂,它是永存的。)。

3、灾难的忠实的姊妹——希望,正在阴暗的地底潜藏。

4、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与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传统文化指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文化传统指的是产生于历代生活,生活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也就是民族精神。两者差别很大,但两者也有联系。民族精神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所以可以比之为蜜蜂与蜂蜜。)。

5、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以尼采作比,论述中国也不是太阳,不是光热无穷,不能只给予而不取得,否则将会使子孙穷困不堪。从而论证“送去主义”的行为是疯狂的。)。

6、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

3.且贰于楚也。

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

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一词多义。

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

说: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辞: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远的`地方(“以……为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

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一、写一手好字,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工整规范的汉字,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不仅体现语文的基本功,也是高考的需要,现在高考作文要求中明确规定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上不封顶;卷面不洁也要适当扣分。而造成卷面不洁、错别字多的主要原因就是书写潦草、书写不认真。可有的同学对这个问题却不以为意,本来字写得就不好看,写字时还连蹦带跑,缺撇少捺,难以辨识。老师帮他指出问题,还振振有词说自己到正式考试就会认真写。其实,如果你平时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在考试的特定的紧张情绪中,当你想起要认真书写的时候,可能作文已经要接近尾声了。所以,我们平时写字时就要态度认真,一丝不苟。把字写得各部分均衡匀称,大小比例适当,规范大方,不写错别字,不乱涂改,不忽视标点,保证纸面(卷面)清洁。如果你的字现在没有写好,现在开始练习还来得及。俗语说,“练字不过百日”就是说,用一百天就能练一手好字,同学们不妨现在就去买一本好字贴,现在就开始练字。

如果说写一手好字,关系到一个人的脸面,那么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就体现了一个人素养。说丹东话并不能说明我们爱家乡,更何况我们丹东话并不太好听,也影响我们语文语感的形成,而语感对于我们理解课文平时考试地都有很大作用,平时做题时,有时说不清为什么,但却选对了答案,就是语感和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对于普通话,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说,而且在生活中也要说,规范自己的语言习惯,体现出自己较高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养成零打碎敲勤积累的好习惯。

我们每位同学都要准备一个积累本,这个本一定要保存好,高三复习时它就有大用途了,不夸张地说,到时千金不卖。平时我们要在本子里记下咬不准音、形、义的字词,需要背诵的古诗词,老师总结出来的方式方法,比较新奇的题型,可以说,无论是教材的还是试卷的,无论是报刊的还是杂志的,无论是谈话的还是阅读的,只要是自己拿不准的,只要是高考考的,都是我们应该积累的。积累的方法就是随时随地地有需要就分门别类地记在本上。对于学习,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三、养成勤于朗读背诵好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可以放到课前预习中,每篇课文都朗读2---3遍,在读的过程中划一划,查一查,问一问,写一写,做到一手拿书,一手拿笔,一边思考,一边朗读。不能平平淡淡的、漫不经心的读,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这有助于我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速度的提高,节省更多的阅读时间用来答题,进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关于背诵。俗话说“挖到篮子里才是菜”,意思是说,很多知识,你只有记住了才对自己管用。因此,必须想方法记住知识。记忆知识,可分为内储和外储。记在大脑里为内储,记在大脑以外,书本中、读书笔记中、日记中、摘抄本中、电脑里为外储。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据科学家们讲,大脑储存记忆知识的功能开发利用不到10%,应开发和充分利用大脑的储存功能,记忆储存更多的知识。因此,对积累本我们平时要经常翻看查阅,就可以把外储变为内储,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才能在说话时、写作时、考试时把材料信手拈来,增强作文文采,提高语文成绩。

初一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篇三

“海”指理想的境界,“山”指抵达之路上的重重险阻,“爬山”隐喻艰苦奋斗,克服一路上的困难。

本诗表达了要经受千辛万苦,百折不挠,方才可实现自我的人生理想。

2、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形容对理想的渴求。

1、词语识记。

训诫耸立迂回凝视啜泣纳罕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

2、了解课文中的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作(记叙)手法。

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初一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篇四

14.《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15。《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的词首开豪放之先河。散文创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

初一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篇五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

总结: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

初一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篇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初一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篇七

《庄周买水》:本代活用了《庄子》中的典故和人物形象,赋予他们时代的内容,庄周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曲高和寡,决定弃代从商,养鱼致富。于是一个老实巴交、锲而不舍的代弱书生,开始了他的下海经历。天旱水俏,为买到水,不谙商场之道的庄周四处奔走,处境尴尬,不得不出大价钱买水,被人狠宰。这折射出的物质紧缺的时代,奸商的贪婪和猖獗,导致人们生产生活的困难。

二、把握主要内容。

第一段(1):写庄周弃代经商,打算养鱼致富。

第二段(212):写庄周买水历尽艰难波折,遭层层加价。

第三段(1317):车辙中一条小鱼因缺水向庄周呼救,庄周感慨悲叹,幸而此时天将降甘霖,问题迎刃而解。

三、难点知识剖析。

1、这是一篇寓言式杂代,它的寓意是什么?

由庄周买水养鱼的经历,鞭挞了社会中一些腐败阴暗的一面,批驳了商场的那种欺骗性。

2、课文的主要情节是庄周买水,作者安排一个小鱼呼救的细节有何作用?

庄周买水的过程,充分地再现了百姓被官倒们捉弄的现实。庄周是弱者,当他听到小鱼的呼救声,看到小鱼艰难的呼吸,想到自己被捉弄的现实,想到官僚,官倒们的作为,内心的悲哀、痛苦、愤怒无以言表。这一细节安排,在突出人物形象,充分展现其内心世界方面起到衬托作用。同时,对作者表达对官僚、官倒的否定、批判,对人民大众的同情的主题具有强化作用。

虽然庄周费尽周折,眼看着水就买到了,现实的问题一时有了解决的希望,可是庄周此时已高兴不起来了,而且内心深处的苦痛、悲哀和愤怒越来越强烈。我们仿佛听到了庄周内心深处的呐喊:老天爷啊,您怎么能让那么一群官僚掌握着关系到百姓生存的水啊?你什么时候才让那群官倒们失去坑害百姓、捞取权利的根基,让水不再金贵啊?就在这时,电闪雷鸣,油然云起,甘霖将至,庄周能不高兴吗?能不敲桶而歌吗?这就叫做否极泰来。作者这样安排情节,出人意料,增强代章的波澜。同时也表达对官僚官倒们的否定,深化了主题。

初一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篇八

2.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4.盐和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

5.得电子能力强的物质失电子能力一定弱。

6.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较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

8.标准状况下,22.4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总数约为na。

9.碳-12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碳-12的摩尔质量为12g/mol。

10.将na个no2气体分子处于标准状况下,其体积约为22.4l。

12.常温常压下,32g氧气中含有na氧分子。

13.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6.胶体能产生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带有电荷。

二、基本理论。

1.原子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3.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大。

4.在hf、pcl3、co2、sf6等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e-结构。

5.同一主族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不一定升高,但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一定升高。

6.核电荷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

(1)原子和原子;。

(2)原子和分子;。

(3)分子和分子;。

(4)原子和离子;。

(5)分子和离子;。

(6)阴离子和阳离子;。

初一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篇九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9、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1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1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1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15、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16、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17、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8、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1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0、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2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24、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杜牧《阿房宫赋》)。

2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26、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27、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28、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29、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30、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

31、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

3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3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34、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5、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6、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7、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

39、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前赤壁赋》)。

40、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前赤壁赋》)。

4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

4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前赤壁赋》)。

4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前赤壁赋》)。

44、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45、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4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卫风"氓》)。

47、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48、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屈原《离骚》)。

49、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5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5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5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初一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篇十

1、性格的分类:(p2)

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大类。

2、性格的形成:(p3)、(优化设计p6)

性格的形成,既有先天的遗传因素,又有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先天因素——遗传

性格的形成家庭——最初起重要作用

后天因素学校——起重要作用

(主要)个人经历和自我调节——起关键作用

性格的形成,主要是后天因素的作用。

人的性格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p6)

3、性格的形成是缓慢的过程

性格的形成过程:儿童时代——不定型期;少年时代——萌芽期;中学时代——塑造期,也是良好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成年时代——定型期。

4、良好性格的特点/表现:(p6-8)、(优化设计p7)

——正确的态度、坚强的意志、积极的情绪、健全的理智

良好性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学业成功和培养健康的人格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良好性格使个人才能得以充分施展和发挥。

2、良好性格对做好工作至关重要。

3、良好性格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坚韧是健康人格中非常重要的东西,是克服一切困难的钥匙,是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可或缺的特点)

4、良好性格促进身心健康。

1、人的性格是可以培养和塑造的(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

(1)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

(2)各种性格都有两面性: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p12)

2、培养和塑造良好的性格(方法):(优化设计p4-5)

(1)扬长避短

性格的塑造,重在发挥性格的优势。

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和缺点,重在行动。

克服性格弱点和缺点,还要有韧性。

(2)养成良好习惯

从改变习惯到改变性格,是培养良好性格的重要途径。

塑造良好性格的关键,在于培养良好的习惯。

(3)加强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学会战胜自我,即用自身的力量,约束自己和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

(4)置身于集体的监督之中。

1、友谊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优化设计p24)

2、友谊使人分享更多的欢乐和

幸福

。(真正的友谊是不含忌妒之心和狭隘之意的)

3、友谊有助于排解烦恼和忧愁。

4、友谊促进我们进步。

(1)友谊能使我们

学习

得更好。

(2)友谊能使我们思想进步得更快。

(3)友谊能使集体更有力量。

5、真挚友谊建立的基础:真诚平等、互帮互谅、共同追求(优化设计p25)

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是友谊最基本的内容。

1、善交益友

益友:指能够帮助自己上进的朋友。(p24)

每个人都想交益友,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同时完善自我,争取成为他人心目中的益友。

2、不交损友

损友:指会对自己道德品性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

3、乐交诤友

诤友:指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自己的错误、批评帮助自己的朋友。

4、克服交际中的不良倾向(交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以自我为中心”难建长久的友谊

(2)圈子太小难建广泛的友谊

(3)“哥们儿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

“哥们儿义气”最大的特点就是只讲“

友情

”,不讲是非,所以它非常容易导致朋友间互相隐瞒、包庇和助长坏思想、坏行为。结果一是害自己,二是害朋友,三是害集体。个别中学生因为“哥们儿义气”而酿成大错,误入歧途,这类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1、以真诚换取友谊。

真诚是做人的一种高贵品质,也是交友成功的基本前提。

(1)要尊重朋友

(2)要坦诚相见

(3)要言而有信

2、以热情培养友谊

热情的真谛是两个字——主动。

(1)主动关心朋友

(2)主动去帮助朋友

(3)主动去发现朋友的优点并予以赞扬

3、以宽容维护友谊

(1)要对朋友的不同意见持宽容态度

(2)要对朋友的过失持宽容态度

(3)真心实意地去成全朋友的好事,发自内心地为朋友的成功和进步而高兴。(这也是更高层次的宽容)

4、以原则纯化友谊

(1)面对是非问题,要有明朗的态度

(2)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向朋友表达自己的态度

5、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男女

同学

的友谊

(1)自然地、落落大方地进行男女同学间的交往

(2)交往时男女同学都要学会尊重对方

(3)交往时男女同学都要学会自

1、情趣的含义:

情趣:体现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

情趣,主要表现为生活情趣。生活情趣,来源于生活中美的感受和体验。

2、生活处处有情趣,情趣是多种多样的。

(1)多种多样的情趣,表现在对自然界事物的观察、认识、欣赏之中。

(2)多种多样的情趣,产生在人们相互交往的社会生活中。

(3)情趣的多种多样,还表现在人们的情趣是互有差异的。

——不同时代人的差异、同一人不同阶段的差异

初一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3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止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4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5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6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7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9电化学。

(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4)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10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1c、n、o、s、cl、p、na、mg、a1、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2)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3)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4)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5)物质间三角转化关系。

12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熟悉含(—cooh、—oh)、(—cooh、—nh2)之间的缩聚反应。

1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2)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14有机物的燃烧。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15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16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一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17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

(1)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2)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18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注意单位与计算的规范。

(2)回顾近几次的综合考试,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化学计算中的巧妙方法小结得失电子守恒法、元素守恒法、电荷守恒法、最终溶质法、极值法、假设验证法等。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详解之同质异化法。

为了消灭老鼠,人们制作了捕鼠夹。别看这/!、小的捕鼠夹.它的设计还颇费匠心呢!老鼠不会自己找上门来让人们.捕杀,因此要先想办法引诱它出来。于是,人们就为老鼠准备了喜欢吃的食物作为诱饵。当然,也可以在诱饵中混进能毒死老鼠的药物,但是药物的毒性毕竟不会那么快的反应出来。有些地方经常使用老鼠药来毒死老鼠,未被发现的鼠尸就会腐烂发臭,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所以,最好是原地杀死它。出于这种需要,人们把诱饵安上连接弹簧的挂钩,让贪吃的老鼠触动挂钩,由于弹簧的反作用力,挂钩突然松开,夹子夹住老鼠,从而达到捉住老鼠并杀·死它的目的。

“水泥肥料”的发明也是如此。澳大利亚曾发生这样一件事:在收获季节里,人们发现一片甘蔗田的甘蔗产量竟提高了50写,这是怎么回事呢?回想起来,原来在甘蔗栽种前一个月.有一些水泥洒落在这块田里。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正是水泥中的硅酸钙使那片酸性土壤得到了改良,这才提高了甘蔗的产量。于是,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水泥肥料”就此问世。

从上述几例中,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特点一对现有的各种发明,积极运用新的知识或从新的角度来加以观察、分析和处理,a生立造性成果,这就叫做同质异化。

初一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篇十二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词类活用:

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2、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3、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4、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5、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6、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7、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三、一词多义:

1、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

2、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3、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顺承)。

四、古今异义:

(1)于时**未静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初一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篇十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初一语文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篇十四

理解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的含意。这些关键性句子具体说来,是指含蓄句(或有某些深刻含意,或凝聚了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哲理与警示作用)、行文思路句(包括对下文有起始作用的总领句,对上文有概括作用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照应句等)、技巧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结构复杂句、主旨情感句(或揭示主旨,或彰显作者的主要情感与观点)。

二、怎样答理解句子的含意。

“多看+多联”准解句子含意题。

[注意]1.对使用了技巧的句子,一般结合上下相邻句子还原其本义即能揭示出含意,如将比喻句陈述为不使用比喻的句子。

2.“多看”“多联”中的每种技巧并非每题全用,要根据句子特点和文本内容灵活运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10509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