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大全(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7:30:08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大全(22篇)
时间:2023-11-21 17:30:08     小编:影墨

总结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在成长中的不足和潜力。写总结之前要进行多次修改和润色,确保文笔流畅、条理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推荐以下总结范文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写总结的朋友们。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一

今天,我读了《虎门销烟》这篇短文,我为林则徐的壮举所感动,所震慑。

早在清末,英国商人就开始对我国销售鸦片,许多人都沉于吸毒不能自拔,用白花花,金灿灿,沉甸甸的金银财宝换来鸦片,毁了我们大批的中国人啊!人们工作无力,整天抽着,如不抽,整天浑身发痛。林则徐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决定在虎门骞销毁鸦片。林则徐一声令下,一担担的鸦片疲抛到池中,然后倒入石灰,烧成了烟渣卷入海中。

看到这里,我也不免为大英雄林则徐拍手叫好,多么豪情的壮举!虎门销烟告诉全世界:中华民族不屈不饶!

生活中,有很多人仍在吸毒,有很多不法分子在走私毒品。虽然国家一直在制止,可有些人还是禁不住毒品的考验,虽然他们也知道毒品的坏处,知道毒品有害健康,可不抽就难受,用红色的“毛爷爷”去换来痛苦,换来身体的虚弱,疾病。可他们仍不去克制,就连香烟盒上写着: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呀!

虎门销烟,这是中国的一大壮举,但我不希望它再次出现。中华民族,多么强大的民族,难道连小小的毒品也抵制不了?不!不可能!现在的科技蒸蒸日上,人人懂得维护健康,对这香烟更要制止,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国才能成为世界强国!

烟是世界上继手枪最大的武器,我相信,人人用一颗坚定的心去拒毒,中国一定会加灿烂辉煌!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二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认真地观看了《虎门销烟》。看完后,我对“虎门销烟”这一事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知道了为什么人们会如此痛恨鸦片。远在18世纪,西方各帝国就开始了对中国进行无休止的侵略战争,其中最可恶的就是大量的鸦片流入中国,不仅毒害千千万万中国人的身体,而且,还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到1838年,仅广州一地就输入到四万多箱鸦片,抢走了三千多万两白银,道光皇帝面对日益猖獗的鸦片贸易忧心忡忡。就在此时,以林则徐为首的“销烟”团队诞生了,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强大压力,林则徐毫无畏惧,终于在18年6月3日开始了正式的销烟战争。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两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看到这一壮举,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欢呼雀跃,国人都为之振奋。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是神圣不可欺的。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三

今天我读了《虎门销烟》一文,文中的林则徐在当时帝国主义横行的情况下销毁了洋人的*片,这一正义行为实在令我们感动。

读到这,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件事来:班主任有事出去,交给我一个小本子,让我记下来调皮学生的名字。一下课,同学们便“哗”地一下围了上来,询问是否被记在“黑名单”上。好不容易把大家打发走,刚准备出去玩,便被有名的“恶霸”堵住,凶神恶煞地问:“说!你是不是记我的名字了?赶快给我划掉!”我很不情愿,又很惧怕,生怕他总是找我的毛病,只好把他的尊姓大名从“黑名单”上划了。现在想起来,我是又羞愧又庆幸。羞愧是因为自己太懦弱,轻易地饶过了不遵守纪律的人;庆幸的是读了这篇文章林则徐的言行给了我极大地教训,让我明白了怎样做事。

读到文中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时,我十分感动。因为林则徐身为朝廷大臣,公事繁多,本来时间就很紧,还得抽出时间亲自督察,该多累啊?不过,如果林则徐如果不这么认真、仔细,那么销毁*片的事就不会办的这么彻底,那么林则徐的努力,则都白费了!

看到这,我想起了上次大扫除,班主任怕我们“偷工减料”特意亲自来盯着我们。是啊,如果老师不来盯着我们的话,不知会有多少人不干。

林则徐办事认真、负责、不畏强权,令人钦佩!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四

读了《虎门销烟》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腔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恨,一股对为国尽忠的英勇将士的敬意,在我心底油然而生。

文中主要写民族英雄林则徐将收缴的东西当众销毁。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心动魄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他们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身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以示敬畏。林则徐一本正经的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禁烟极严。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贵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自投罗网。外国商人们垂手恭听,连声称是。读到这里,我的心情非常高兴。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读《虎门销烟》,追昔抚今,我心潮澎湃。我们要树雄心,立壮志,记住昨天,把握今天,牢记作为中国人的自尊,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五

读了《虎门销烟》后,我了解到在19世纪30年代时,英国商队把大量的鸦片贩卖到我国,牟取暴利,严重地摧毁了人民的健康。面临经济受损、人民受害、国防削弱严重形势,清朝政府确表现出那么的软弱无能。最后,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禁烟,迫使洋人交出鸦片。林则徐在虎门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共缴获鸦片19187箱,合计118万公斤,销烟一共进行了23天,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虎门销烟是二战期间的一次壮举,是中国人民对腐败的统治者和强大的侵略者的一次勇敢的反抗。

我为中国有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感到万分自豪!但我也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才会有虎门销烟事件,才会有林则徐这样的民族英雄!如果当时我们国家没有腐败无能、没有那么多贪官污吏、没有愚昧无知的人民,就不会有那么多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会有鸦片毒品流入中国,也不会有林则徐这样的禁烟英雄!毕竟是时势造英雄啊!如果是在当今社会,那么林则徐在其他领域,在有需要他的地方,做出更好,更大的贡献!

我认为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给我们的惨痛教训,要自强自立,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富有。我们要拒绝毒品,振兴中华,从我做起!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六

前那几天,我看了《林则徐虎门销烟》一书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19世纪初,英国不断向我国偷运*片,从每年4000多箱增加到了4万多箱,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的健康。1838年年底,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去广东禁烟。1839年3月,林则徐到广州后,他一面加紧整顿防海,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片,不然就处死刑。他还在虎门进行了有名的“虎门销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就在这大快人心的时候,无能的道观皇帝听信了奸臣们的谗言,把林则徐撤职,流放到了新疆。

对林则徐的遭遇我深感不平,又为中国有这么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而感到气愤。我十分崇拜林则徐那高昂的爱国精神,还有他那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和帝国主义斗争的精神。我为祖国有这么一个爱国志士而感到自豪。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七

我读完虎门销烟这篇文章后,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团结起来的强大。

1839年6月3日,天刚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城门上还贴着一张大通告,人民纷纷前来围观,有的还大声的朗读上面的文字,上面说要把洋人的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老人边听边点头,年轻人挥舞着拳头…成群的百姓穿着节日的盛装浩浩荡荡向虎门奔去。那里以前的洋人都趾高气扬,可现在吓得连声音都不敢出。

以前因为清政府的腐败,对外国人一步步退让,导致洋人在中国为所欲为,将鸦片卖到中国毒害中国人民,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国人联合起来,与他们进行斗争并取得了胜利,这种行为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不被别人欺负,只有自己强大起来,增强国力,所以在这和平年代我们这一代人更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为世界的和平,为我们的家园不再遭受侵略而贡献我们每个人的力量。所以,中国人民要团结起来,中国才能强大。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八

这个周末,我读了《虎门销烟》这篇文章,它主要讲述的是林则徐销毁鸦片的一个事件,让我感慨万千,心潮澎湃。

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在19世纪30年代,英国向我们中国运输了许多的鸦片,如果人们吸食,很容易就会上瘾,每天非吸不可。而慢慢的,人就会变得面黄肌瘦,成为大烟鬼。鸦片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人民受害,国防削弱的严重形势,清朝政府软弱无能,最后,1839年3月,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在虎门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共缴鸦片19187箱,合计200多万公斤,销烟连续持续了23天,大家都拍手称赞。

我憎恨英国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骗中国人吸食鸦片,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事后还称我们为东亚病夫。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同时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人们的爱国意识。

林则徐的英雄事迹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激励我们为振兴和扞卫中华民族而努力学习。在我们还没有长大之前,唯有好好学习知识,长大才能做一个对国家的有用人。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九

很小的时侯,就听爸爸讲述过有关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便对这位传奇式的人物充满了崇敬之情。

统治者----道光皇帝的昏庸、无能,他听信馋言后将林则徐流放到了尹梨。

当影片播放到林则徐带领广大军民在虎门销毁鸦片这一壮观的场面时,我的心里激动不已。这一伟大的壮举真是大快人心。鸦片这一壮观的场面时,我的心里激动不已。这一伟大的壮举真是大快人心。鸦片是一种毒品,长期吸食鸦片,不公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使人精神萎糜不振。可见,它的侵入,不仅危害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使我们的军队丧失了战斗力。因此,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对它深恶痛绝。虎门销烟这一壮举不但灭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还大长了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志气。帝国主义其实就是一只纸老虎,只要万众一心就一定能打败这只纸老虎的。

当影片播放到卖国贼琦善在帝国主义侵略者面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摆出一副哈巴狗的嘴脸时,我心里顿时怒火中烧。我真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这丧权辱国的卖国贼在帝国主义侵略者面前丧失的不仅是个人的尊严,而且是民族的尊严。正因为这些卖国贼的存在,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才会遭到侵略者的践踏、蹂躏。慈禧大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正因为她的对内残酷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对外一再卖国求荣,才导致我们的祖国一次以一次遭受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和蹂躏。这些卖国贼给后人留下的只是四个字,那就是——遗臭万年!

做为每一个有血有肉的炎黄子孙,时刻都应该把祖国放在心里。林则徐的英雄事迹将激励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为振兴和扞卫中华民族面献身。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十

读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故事之后,我心中对林则徐十分敬佩。他对国家忠心耿耿,惩恶除奸,还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在清朝末年,狡猾的英国商人为私利,而将大量鸦片输入我国,导致很多人吸食鸦片成瘾,大量白银流出。鸦片最初作为药物服用,可帮人止痛,但如果长期服用的话,就会使人变得瘦弱不堪,免疫力下降,还可能导致死亡。这让我很气愤,怎么可以将这种害人的东西带到我们国家!吸食鸦片使人萎靡不振,国民体质下降,一旦发生战争,我们就没有能抵抗敌人的军队,也没有足够的军饷可以发放,这样一来,敌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侵略我们的国家,占领我们的国土,让我们的民族灭亡。一股怒火在我心中燃烧起来!这种情况下,林则徐却一直在想着办法让民众能脱离苦海,在得到了皇帝的同意之后,他前往广州开始查禁鸦片。他刚到广州时就有人企图对他进行贿赂,但林则徐不为所动,抵住了各方面巨大压力,开始了禁烟活动,并成功地销毁了查缴的鸦片。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有许许多多像林则徐一样心怀国家的仁人志士,像民族英雄文天祥、伟大诗人陆游、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让我们的民族团结在了一起。

在课本里,我们学过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日本的侵华战争……就会发现,如果我们国家不强大,就会被别人欺负。现在,我们的飞船上天了、高铁项目建设到海外了、一些大型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还有很多项目水平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让我们的民族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将团结精神发扬下去,早日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尽自己所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十一

读了《虎门销烟》这篇文章,我感悟颇深。

故事是这样的:19世纪初,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入毒品鸦片,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国计民生。1838年12月,道光皇帝任林则徐为钦差大人,到广东收缴鸦片。1839年6月3日起至25日止林则徐带领文武官员,在虎门海滩,将收缴的100多万千克的鸦片当众销毁,百姓拍手称快。

林则徐用自己的智慧将广东所有的鸦片都收缴了起来,还利用巧妙的方法将其销毁,真可以说是大快人心,为中国争了光,让外国人知道——我们中国人是不可以任人践踏、任人屈辱的。我对他十分敬佩与感激。虎门销烟,大大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成功地熄灭了他们者嚣张的气焰,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反抗侵略者,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如今,中国早已不是那个贫困潦倒、科技落后的国家了,现在的国家已是焕然一新,在国际上有着很高的威信:从神舟一号到月兔号、从普通水稻到杂交水稻、从破烂不堪的草裙到华丽的唐服……这一切都是崭新的。但哪一个不是劳动人民辛勤和智慧的结晶呢?每一个科技劳动都离不开劳动人民的努力付出。

看着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渐渐散去,看着如今日益强大的中国,我不由对他们产生了敬佩赞美之情。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十二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虎门销烟》,读完之后令我十分惊讶。

《虎门销烟》讲述了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中国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省从外商手中收缴鸦片、从中国民间收缴烟膏烟具,并在东莞虎门集中销毁的历史事件。缴烟过程中,林则徐对英人“不公强办”,及随后林维喜案的中英司法和军事冲突,成为次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导因,并令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后来由中华民国政府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十分痛恨英国。我恨他们骗中国人吸食鸦片,还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我恨他们瞧不起中国人,事后还称我们为东亚病夫;我恨他们……但是国家和个人一样,往往败在软弱的一面。所以我们要尽量使自己全面发展,保护自己,不受别的国家的人的欺负。

写到这我不禁想起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一幕:那些毒贩子明知道我们中国法律,但是他们以身试法,明目张胆的贩毒、吸毒。现在,新型毒品数不胜数,我知道的就不下十种:冰毒、大麻、摇头丸、k粉、海洛因……这些毒品的威力比以往更胜一筹,看人们吸食毒品后的那个萎靡不振的样子真令人心痛!并且一旦沾上毒品,很难戒掉!如果一段时间不吸食毒品,就会十分难受、痛苦不堪!有时,毒品甚至能害得人家破人亡!

这些同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为了个人的利益竟不惜牺牲自己的同胞,他们的种.种行为是多么愧对于我们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同学们,让我们沿着英雄的足迹走下去,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家庭的幸福,让我们一同对毒品坚决说:“no!”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十三

那一年,你震撼。

拍案而起的那一刻,你已然不需要语言。凛然正气下,你说:“本大臣不要钱,要你的脑袋!”

震撼!那个年代,贪污、贿赂,早就司空见惯。一锭锭白银、黄金,散发着诱人而腐败的光。为了一点点利益,太多人控制不住自己,含糊地说着“恭敬不如从命”,又精明地收下那一点点“望您笑纳”的“心意”。那一本正经的样子,让所有人都相信你会真心,但是,又有谁真心?!只不过,为了那一点蝇头小利。

可是,你不会这样,你一身廉洁,两袖清风,那“一点心意”,你从未动心,挥挥手,不在意。当然,若是正事儿,你绝对会真心真意。

俉绍荣胆小,怕事,把那洋鬼子当神一样供奉,服侍。一箱又一箱的烟土,让他放下了国家,放下了尊严,奴颜婢膝地为他们办事。当然,为的只是那么一点点烟土或黄金。

你愤恨,看着姓俉的那张丑恶的嘴脸,无名,不,是有名之火,带着国家的利益,带着个人的尊严!

拍案而起的那一刻,你已然不需要语言。凛然正气下,你说:“本大臣不要钱,要你的脑袋!”

震惊!就算是当今,也没有谁有如此的勇气,敢对堕落的同僚这么说话!

如今,扫狐行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虽然,有人质疑:“有用吗?强行的压制,治了标,可以治本吗?”但我相信,长此以往,一定会催生出如你一般清正廉洁的好官,让老百姓爱戴不已!

清正、廉洁、自律、有胆有识……许多个不一样的你,汇聚成了一颗颗闪亮的星,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千里行程,万里坎坷;也照耀着中华民族的千年灿烂、万年辉煌!

我眼中的你,传奇而美丽!我心中的你们,美丽而传奇!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十四

当翻开上下五千年的神奇画卷时,我一刻都不会忘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虽然我喜欢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喜欢阅读包公铁面无私的断案故事,但是我更钦佩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当年,清朝政府腐败,朝廷里的官员大多是奸臣,要不就是胆小无能的人,英国就趁着这个机会,把一种名叫鸦片的毒品大量运进中国。鸦片犹如一条毒蛇迅速漫延到家家户户。英国就这样夺取了无数银两。这时林则徐挺身而出,作为朝廷钦差大臣在虎门销毁了许多箱鸦片。几年过去后,英国又以保护商人的利益为借口,引发了著名的鸦片战争。

其中,虎门销烟最为壮观。那天,堆积如山的鸦片堆在虎门海滩上,人山人海,声不绝耳,大家都挤着要看这一壮举。不久,林则徐一声令下,几位士兵用点燃火的木棍扔向鸦片们,顿时熊熊大火像一条火龙,直烧云霄,浓烟滚滚,鸦片一箱箱地化为灰烬。乡亲们都不禁拍手叫好,因为再也没有鸦片害大家了。不知不觉间熊熊大火渐渐小了,再看看鸦片们,它们早已成了一摊废物。人声又响起了,不过这次不一样,这是乡亲们的欢呼声。灰烬处理掉了,人群也散了,这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但是由于昏君当头,政府腐败,林则徐的功居然成了罪,钦差大臣又换成一位奸臣,他对英国入侵的事不闻不问,也不发兵给林则徐,最终导致地方失守。但皇上竟然惩罚林则徐,不惩罚奸臣。

我喜欢民族英雄林则徐,他在虎门点燃了那把火,点燃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十五

《虎门销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讲述了爱国英雄林则徐顶住内外上下的重重压力,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品——鸦片集中销毁在古老的虎门寨的事情。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先组织学生听写一组比较重要的词语,并出示这些词语,让同桌互相批改,再指名学生用上述几个词语说几句话。这样的教学,既可以复习生字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降低坡度,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一举两得。

精读课文时,抓住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通过读,让学生明白虎门销烟这一举措是伟大的壮举,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更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壮举”这个词语,让学生精读课文,披文入境,感悟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件事确实是壮举,并把它们划出来,反复诵读,通过朗读把这种“壮举”读出来。大多数的学生找得还比较正确,认为从销烟场面的壮丽和销烟过程的壮观看出这是一件壮举。接下来让学生从销烟的场面和过程两方面来研究课文就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了。在这段的教学中,我觉得一方面让学生把握住了课文的脉络,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指明了研究的方向。

研究结束后,我又补充了一些资料,让学生明白,林则徐禁烟其实是顶着很大阻力,冒着生命危险来进行的,这些阻力不仅来自朝廷上下接受鸦片贿赂的各级官员,更来自靠走私鸦片而谋取暴利的帝国主义势力。让学生对林则徐这位英雄不禁肃然起敬。最后,我还安排了一段说话训练,当我们透过历史的硝烟,穿过辽阔的海滩,来到这位英雄面前,对着他的铜像,说上几句话。当学生充分了解了这位英雄时,肯定有许多话想说,安排这个说话训练,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把对英雄人物的尊敬、崇拜、感激之情娓娓道出。

(第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十六

1、“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句中“这一天”指(           )。

a.虎门销烟结束的日子,即1939年6月26日。

b.虎门销烟开始的那天,即1839年6月3日。

c.虎门销烟开始的那天,即1939年6月3日。

d.虎门销烟结束的日子,即1839年6月26日。

2、销烟的地点是哪里?指挥者是谁?(        )。

a.虎门海滩、义律。

c.虎门海滩、关天培。

d.广州城内、林则徐。

3、虎门销烟,销毁的是鸦片,俗名大烟。你知道鸦片这种毒品的危害吗?知道几点写几点。

4、文中介绍销烟的程序是怎样的?课文中用哪些词语表示它们的先后顺序的?

5、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欢呼雀跃。他们会呼喊什么呢?

曾经沾染鸦片的年轻人会说:“                                             ”

家中亲人深受鸦片毒害的人会说:“                                         ”

正直明理的读书人会说:“                                                 ”

6、虎门销烟共持续了多少天,销毁了多少鸦片?(          )。

a.26天、三百多万斤。

b.23天、二百多斤。

c.20天、二百多万斤。

d.23天、二百多万斤。

7、林则徐邀请外国商人前来观看的目的是(      )。

a.林则徐尊重国际友人,所以邀请他们出席如此盛大的销烟仪式。

b.林则徐喜欢热闹,多邀请些人来他会特别高兴。

c.林则徐是为了告诉那些外国人,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他这样做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d.林则徐想当着老百姓的面消灭这些欺负中国人民的洋鬼子。

8、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你会对他说什么?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十七

看了《林则徐虎门销烟》一书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19世纪初,英国不断向我国偷运鸦片,从每年4000多箱增加到了4万多箱,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的健康。1838年年底,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去广东禁烟。1839年3月,林则徐到广州后,他一面加紧整顿防海,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不然就处死刑。他还在虎门进行了有名的“虎门销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就在这大快人心的时候,腐败无能的道观皇帝听信了奸臣们的谗言,把林则徐撤职,流放到了新疆。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的国力更加强大,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裕。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是昂首挺胸,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还有谁敢向我国输入?还有谁敢疯狂的侵略,践踏我们的国家呢?我打心眼为自己生长在这样一个国家而感到自豪!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十八

读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我为中华民族拥有林则徐这样的大英雄感到自豪!

林则徐是清代反抗外国侵略的杰出代表。外国列强利用鸦片不仅掠夺了中国大量的白银,还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体质。在抗击外来侵略上,林则徐是下定决心、毫不含糊、绝不放弃的。虎门销烟,给外来侵略以严厉的打击。林则徐曾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说,如果对国家对人民有利,我敢牺牲生命,绝不会因为自己遭祸害而躲避。他是多么热爱祖国啊!

林则徐还是清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看到国家贫穷落后,为了更好地报效国家,他谦虚而刻苦地学习外国进步的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他还是有名的清官,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特别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从林则徐的这句名言中,可以看出他对外界的包容和对自己的严格。

林则徐是这样一位让人敬佩的民族英雄,难道他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十九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6段。

能力目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范读第二自然段。

2、这一天的虎门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3、学生交流,相机指导读好词语,理解词语,体会那一天的热闹、场面的隆重,景色的壮丽。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投影图片,导读第一、二句。

2、工人们是怎样销烟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然后画出描写销烟过程的语句。

3、学生自读自划。

(1)(指读)。

(2)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了盐巴,再把收缴来的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3)销烟分几步完成?哪三步?

四、导读第四自然段。

1、看到害人的被销毁了,在观看的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有什么反映呢?

3、是啊!这些商都是惟利是图的资本家、不择手段的侵略者。他们打着平等经商的旗号,把无数的运到中国,牟取暴利,他们想让我们中国人成为他们的奴仆和挣钱的机器。林则徐邀请他们来观看这次销烟,就是为了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就是向他们发出警告,也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板书)。

4、看录象。

五、拓展说话,加深理解。

2、讲述历史意义。

六、作业。

1、找一些讲述中国近代史的书籍来读一读,了解虎门销烟这伟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与相关的一系列事件,如战争等;认识林则徐,并对他及虎门销烟这一事件做出自己的评价。

2、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虎门销烟(1939年6月3日)。

值得纪念 震惊中外 伟大壮举。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二十

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上,青年的作用可谓浓墨重彩。无论是五四运动的爱国情怀,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勤劳朴实,无不闪烁着奋斗的青春光辉。反观当下,“佛系青年”“积极废人”……这些热词听起来就让人有种丧丧的颓废感,但这些青年“人设”大行其道,广泛传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有的人会说,这些热词不过是青年人的自嘲而已,何必看得这么严重呢?

确实,单独看来,这一系列“丧系”名词,更多的是带有一种自嘲的意味。但是,当这一堆“丧系”名词频繁地在社会生活中出现、流行乃至火爆时,它就可能不是一种人的自嘲自解,而可能是一个群体的自哀自怜。这些青年“人设”,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消极等待、追求安逸、不思进取的想法:我已經足够努力了,歇一会儿理所应当。而且这样的想法在群体内不断得到响应,在不知不觉间腐蚀着青年人的思想,消磨着青年人的斗志。

如果放任这样的“丧系”思想传播,会懈怠了气力,软化了精神。网上流传的“三和大神”,本是深圳市龙华区三和劳务市场靠打零工为生的“农二代”,他们奉行“今日有钱今日花,明日无钱才打工”的生活原则,找工作,要来钱快、活轻松、工资日结;干一天玩三天,消极度日。与怀抱“东南西北中,发财来广东”的壮志雄心的“农一代”相比,他们得过且过、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与行尸走肉没有多大区别。他们离繁华虽近,但离幸福很远,因为他们没有活出年轻人应有的精神状态。

放眼望去,“三和大神”似的“佛系”思想无处不在!许多年轻人寒窗苦读十余载,鲤鱼跃龙门没有立刻变成现实,慢慢地,心灵受到创伤,爱上了“宅”。他们沉迷游戏,不再为自己的人生做远景规划和长期投入。这些人和“三和大神”一样,一面想着改变自我,一面却没有走出去的勇气,陷入一种“低欲望的状态”。

奋斗进取型的“人设”才应该是青年们的标杆。出身寒门的河北女孩王心仪,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在一家教育辅导机构打工;出身寒门的云南小伙崔庆涛,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还在建筑工地上搅拌砂浆。他们不靠天,不靠地,就靠自己。过去20年,北大保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很多人获得了本科学历,有的甚至考上了研究生。虽然做一名保安并没有什么不好,但积极进取、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样子更美!对于每一位年轻人来说,青春时千万不要放弃奋斗,因为奋斗是青春的底色。

今天,中国正在新时代的路途上昂首阔步前进,国家日益富强起来,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躺在先辈创造的美好世界中,放宽心,睡大觉。青年一代,千万不要信奉“今天岁月静好,自有人替我前行”的理念,要时刻警惕被“丧系”“颓废”情绪消磨了自己的意志力。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二十一

生:看过。

师:谈谈你的印象好吗?

生:那时的洋人太坏了,把那些鸦片运到中国,不但残害中国人,而且赚取我们的钱财。

生:我觉得林则徐真了不起,如果他是皇帝就好了。

生:我觉得那些抽大烟的人太可怜、太可气了。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一些了解,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虎门销烟》,讲的就是鸦片战争的事。

(板书课题:虎门销烟)。

师:(边读边说)“销”是个生字,同学们可跟老师一起写。(学生写完后,齐读课题。)。

师:知道这里的“烟”是指什么吗?

生:指鸦片,又叫毒品,它对人非常有害,吸“烟”严重,会导致死亡。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虎门销烟究竟是怎么回事。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怎么读都行。

(第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

(第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

林则徐虎门销烟心得篇二十二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课文题目的特点是(  )。

a.以人物的名字命题;b.以人物的语言命题;c.以文章的主要事件命题。

2、虎门销烟的主要人物是(    )。

a.郑成功;b.林则徐c.关天培。

3。虎门销烟的具体时间是___________,销毁了_____________多万斤,共持续了______天。

二、我能写表示人多的词语。

二、细读课文深感悟。

拓展阅读。

智斗义律。

1838年12月31日,钦差大臣林则徐赴广州查禁。

林则徐人还未到,大汉*伍绍荣就吓慌了,乘着夜色到头号烟贩颠地住所通风报信。

颠地是个老烟贩子,和中国官吏打过多年交道,他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听伍绍荣说完,颠地说了句“我根本不相信你们中国人能禁烟”,照样玩牌。

英国商务监督义律见林则徐动真格了,暴跳如雷,但又不得不支出部分来敷衍搪塞。

这一天,义律被带进钦差行辕的花厅。

林则徐单刀直入地发问:“缴烟的事,贵领事筹划得怎么样啦?”

义律假装镇定,说:“为了两国友谊,我已劝导英国商人缴出。”

“缴多少?”

“1037箱。”义律说着,递上了一份清单。

林则徐不动声色,故意问坐在旁边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我们扣了他们多少条趸船?”

关天培大声回答:“22只,每只船装1000多箱!”

林则徐突然用严厉的目光盯住义律说:“这就是说,1037箱这个数目还达不到总数的二十分之一,是吗?”

义律脸色刷白,无话可答。

林则徐过了一阵,又微笑着问:“你们的老板颠地呢?”

义律早已指使颠地和伍绍荣化装潜逃,所以他随便地答道:“我从澳门来时,没有见过他。”

“义律先生,你又不老实了!”

义律正想再编个什么词儿来搪塞,只见林则徐用威严的目光扫视了一下义律,然后厉声下令道:“把逃犯带上来!”

义律一惊,定睛看着屏风旁,只见颠地和伍绍荣像两只癞皮狗一样,被士兵押着转出来。

义律又羞又恼,咆哮着说:“我要抗议你们拘禁无辜的英国公民!”

林则徐一拍桌子,朗声喝道:“什么叫无辜?颠地私贩,拒不缴出,还勾引汉*,化装逃跑,这是‘无辜’吗?领事先生,对这样的罪犯,你不但不协助我们追捕,反而怂恿包庇、袒护,到底居心何在?”

义律被问得低下了头,无话可说。颠地缩在一旁,不敢作声。伍绍荣吓得面如土色,两脚颤抖。义律的阴谋被彻底挫败了。

义律和颠地不得不答应缴出全部。禁烟运动的第一个回合,终于取得了胜利。

林则徐五十三岁那年,道光皇帝派他到广州担任湖广总督,负责查禁烟。一些外国人,总想找机会摸摸林则徐的底细。

一次,英国领事查理设宴,邀请林则徐参加。宴会快结束时,送上来的最后一道点心,是甜食冰淇淋。那时候,冰淇淋还罕见。林则徐见冰淇淋冒着气,以为很烫,送到嘴边,还用嘴吹了吹。这一来,在座的外国人便趁机哄笑起来。林则徐受到侮辱,心里非常生气,但是他压住怒火,似乎毫不在意地说:“这道点心,外面像在冒热气,其实是冷冰冰的。今天,我算是上了一次当。”

过些天,林则徐在总督府设宴请客,回敬上次参加宴会的那些外国人。宴席上,端上来的一道道中国名菜。那些外国人,一个个张大嘴巴狼吞虎咽。他们一边吃喝,一边赞不绝口。酒足饭饱之后,有个外国人说:“中国菜,好吃得没话可说,只可惜少了一道甜食。”

“有!”林则徐便吩咐道:“上甜食!”话音刚落,一盆槟榔芋泥端上来了。外国人见是甜食,便举起汤匙,兴冲冲地舀着往嘴里倒。这一下,可够那些外国人尝的了。他们“啊——”,“啊——”,嚷成一片,喉咙里比卡着鱼骨还难受。他们有的挥起手,想伸进嘴巴里抓,有的按住嘴,泪水直淌。一个个洋相出尽,狼狈不堪。

林则徐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地说:“这是我家乡福建的名菜,叫槟榔芋泥。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内里却滚烫非常,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吃的时候,性急不得,性急了就要烫了喉咙!”

外国人瞪圆了蓝眼睛,个个呆若木鸡。

他们这才感到林则徐不是个好对付的中国官员。

成才佳话。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一名教员。他看到官府腐败,民不聊生,心情非常沉重,常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人品学问,需自幼奠基。”因此,在林则徐四岁的时候,父亲把他领进了私塾“旁听”。林宾日善于运用讲故事、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教育小则徐,他经常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父亲也总是耐心地解答。有一次林则徐给父亲背诵《诗经》中的《硕鼠》一诗,刚背完,就仰起脸严肃地向父亲发问:“爹,硕鼠是什么东西呢?”“硕鼠就是大老鼠。”“那写大老鼠干什么呀?”林宾日觉得这正是对儿子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机会,便深入浅出地给独生子解答:“这种大老鼠不劳而获。农民辛勤耕作,它却坐享其成,你说可恨不可恨?”“该除掉这些不劳而获的大老鼠!”父亲进一步教育儿子:“一些贪官污吏巧取豪夺,鱼肉百姓,就像这些大老鼠。”“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治治这些大老鼠!”儿子大声说道。

林宾日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在言行方面注意给独生子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林宾日很节俭,但亲朋、邻居有困难时,他却总是解囊相助。父亲经常告诫儿子:“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一次,一个土豪用重金想走父亲“后门”,为其保送文童,被父亲严辞拒绝。父亲说,花自己劳动挣的钱踏实,花不干不净的钱可耻。父亲的言传身教在林则徐幼小的心灵里转化成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后来,林则徐做了官,仍像他父亲一样清廉、耿直、作风正派,公正无私,了解民情、同情百姓疾苦,保持着不屑与贪官污吏、谗佞小人为伍的高风亮节。

血战虎门。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一上任,就改筑虎门炮台,换上40门有威力的大炮,还重新安排了炮台布防,并亲自带领水师操练。经过整顿,广州的海防力量比以前强多了。

关天培任职时,走私活动很猖獗。他对这种事十分痛恶,又无能为力。亏得林则徐来查禁,在虎门焚烧了大批,关天培十分高兴。

林则徐知道,那些走私商人不会真正服从禁烟的,因此要关天培加强海防,抵抗英国海军的武装进攻。关天培钦佩林则徐禁烟的决心,全力配合林则徐的行动。

不久,英国果然派兵船来进行武装挑衅了。

1839年11月3日,两艘英国兵船向中国水师船只开炮,关天培亲自率领水师船队进行还击。在两小时的激战中,他一直站在桅杆前指挥。船上装备的3000斤重的铜炮,其杀伤力虽不及英国大炮,但也打得英国兵船伤痕累累。最后,英国兵船只得逃到外洋去。

第二年6月,英国派出大批军舰进攻广州,战争终于爆发。关天培在林则徐的下,督率水师,戒备森严。英国军舰在广州不能得手,便沿中国海岸北上。同年8月,英国军舰开到天津。清政府吓坏了,不仅不认真组织抵抗,反而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

琦善反对抵抗英军。11月间他到达广州后,就下令把沿海防御工事拆除了一部分,连插在水底的暗桩也一根根地拔掉;还把兵船裁减了2/3,新招募来的兵勇全部遣散。关天培眼看自己数年经营的海防一下子全被毁掉,伤心万分,但又无法违抗。

琦善原想用这种办法讨好英国,求英国退兵。可英国侵略者无动于衷。他们觉得机会难得,便向虎门发动进攻。

1841年1月7日,英国20多艘炮舰载着2000多名士兵,突然袭击虎门的沙角、大角两个炮台。这是关天培布置的第一道防线,原来力量是很强的,但经过琦善的裁减,只有600多名官兵扼守。由于力量悬殊,琦善又不派援兵,最后600多名将士全部英勇战死,两个炮台先后失陷。

面对严重的局面,关天培决定抵抗到底。他将自己掉落的几枚牙齿和穿过的几件旧衣服,装在一只木匣子里,寄给家乡80多岁的老母亲,表示自己殉国的决心。

2月25日,英军进逼关天培布置的第二道防线。这道防线包括威远、镇远、靖远、横档、巩固等炮台,火力比较强大。英军为了各个击破,先集中炮火攻击靖远炮台。关天培亲自到战斗最激烈的靖远炮台,冒着炮火指挥作战。

为了鼓舞官兵们战斗到底的决心,关天培到那里就当众宣誓:“人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官兵们大受感动,当即呼声雷动,纷纷下决心跟随这位老将拼斗,宁可战死,决不后退。

为了加强炮火的威力,关天培命令将15门大炮排列在炮台前面,又挑选了一些最得力的炮手掌握大炮,按命令发炮。每当敌船靠近时,关天培一声令下,15门大炮齐声怒吼,炮弹直飞敌船,因此相对增强了火力。就这样,关天培和士兵齐心协力,一次次打退了英国军舰,坚持了一整天。

第二天下午2点多钟,天气变化,刮起了南风。英国军舰利用顺风,向靖远炮台猛烈开炮。不一会,炮台上砂石四溅,弹片横飞,守军死伤大半;关天培也负伤十余处,全身鲜血淋漓。但他仍镇定地指挥余下的士兵抵抗。人手不够,军官们一个个顶上炮手的位置。关天培自己也充当炮手,一面指挥,一面亲自燃放大炮。

提督的勇敢行为,激励了全体士兵。剩下的士兵不多了,但他们个个咬紧牙关,沉着应战,使敌人兵舰无法靠岸。

不多时,下起了倾盆大雨。中国大炮是用火点燃后发射的,火门被雨水淋湿了,就无法发射。关天培眼看无法阻挡英国军舰,赶紧派人向琦善报告,要求派出援军,但琦善拒绝发兵。

由于大炮不能发射,英国军舰很快逼近到炮台前面。当天晚上,英国攻上炮台,将炮台团团围住。

关天培的战袍已被鲜血染红。他站在炮台挥舞大刀,指挥士兵们和英军搏斗。一场惨烈的肉搏战在炮台上展开了。关天培砍倒了几个英国兵,但左臂也被砍伤。

正在浴血格斗时,关天培背后飞来一颗炮弹,正打中背心,穿过胸膛。这位英勇的提督,终于英勇殉国。炮台上400余名士兵,也全部壮烈牺牲。

简介。

俗名大烟,由罂粟果内乳汁经干燥制成,为棕色至黑色的干膏状块,有特殊气味。药用为粉末状,原产南欧及小亚细亚,后传到印度、阿拉伯和东南亚。7-8世纪时罂粟由阿拉伯商人带入中国,但尚不知吸食。17-18世纪时,葡萄牙和荷兰人把吸食方法传入中国。葡萄牙人又把作为嗜好品运入中国,数量不多。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意志萎靡,当兵的失去战斗力,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力,最后摧残人命。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向中国大量走私,仅1835年就向中国走私*35445箱(每箱重约50千克或100千克),中国吸食*人数约200万以上,流毒甚广。

从前是将拌上桐油架锅燃烧,费时且不彻底。巨量难用此法。林则徐到民间讨教,知道最怕盐卤和石灰,因而特别设计,在虎门海滩高地挖掘两个纵横各15丈的大池,池底平铺石板,由沟道放水入池,然后撒入盐巴,投入切开的烟土浸泡半日,再投入生石灰,池内立即沸腾、翻滚,烟土变成渣滓,不能再收合成膏。待海水退潮,启放涵洞,使烟渣退潮入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07966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