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阅读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你可以了解到成功人士的思维方式和自我管理技巧,从而启发自己不断成长。
第一次包粽子心得体会篇一
端午节前一天,妈妈从集市上买来几把粽叶、一些蜜枣和大米放在锅里煮了起来。
妈妈说,粽叶煮一煮就会变软。
端午节那天,妈妈把准备好的粽叶、大米和蜜枣拿到一块便开始包粽子了。妈妈包了一个又一个动作优美而娴熟,包出的粽子既美观又结实。我在一边看得心里痒得慌,也想包一包试试。
“妈妈,我好想包粽子呀!”
“你去玩吧,等会儿粽子熟了可以大吃一顿。”
过了好久我才劝住妈妈。
我选了几片粽叶,学着妈妈的样子包了起来,可是越包越难看,我总是包不好。我并没有灰心丧气,因为我知道:风雨过后就是彩虹。所以我不断努力,经过了好几次失败,我终于学会了包粽子。
吃着自己包的粽子,我非常的开心......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想,学习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刻苦专研有决心有信心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第一次包粽子心得体会篇二
星期六上午,妈妈和奶奶在包粽子。我一听到这个消息很奇怪地问:“妈妈今天不是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哪?”
妈妈说:“我们家很久没吃粽子了,正好今天妈妈和奶奶有空,所以我们就包粽子了。”我说;“知道了妈妈”说完我就帮奶奶去包粽子。我们首先去把红薯切成一条一条的,然后把红薯倒进桶里,再把米也倒进去,接着搅拌搅拌,最后调料就做好了,我们就开始把粽子包起来。我先学妈妈和奶奶的样子,然后,我就随手做了一下,我以为我做不好,另我惊奇的是我竟然做出了粽子,而且我好做的挺好的,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妈妈说;“快点把你的粽子放进锅里。”我说:“知道了妈妈,”不一会儿香喷喷的粽子就煮好了,我一闻到就立刻跑过去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不过几分钟我的肚子就吃的圆鼓鼓的,不一会儿我们家就充满了欢声笑语的声音。
第一次包粽子心得体会篇三
今天我帮妈妈包粽子。
上午,妈妈买回了米、粽中、蜜枣,说要包粽子,我看见妈妈准备好了各种材料,我也来包粽子了。我包啊包,快包半个小时了,还没包成一个,妈妈呢,已经包了几十个了。这时我只好向妈妈讨教,我按妈妈说的包了起来。第一步把粽叶弯成漏斗状;第二步放入少许米;第三步放入一个蜜枣;第四步再放入一些米;然后用手给米整平;最后一步非常难,就是用粽叶把上面盖上,然后用线把粽子捆好。要注意包成四个角的,我包了好多次,最后在妈妈的指导下包好了!我又照这样包了几个,最后一个你猜一猜是什么形态的?答案是“三角炮”!
粽子包好了,妈妈也开始煮了,我熬了好长时间,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粽子才煮好。令人期待的时刻终于来临了,我一手提着我的“三角炮”,一手拿着盘子,来到桌前,大吃特吃起来。我吃着自己包得粽子比妈妈包的好吃多了!
端五节就要到了,我提前吃到了自己包的粽子。
第一次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四
中午,我跟爸爸说:“我想学包粽子。”爸爸很高兴地答应了我。爸爸拿来了米和粽叶,爸爸先来了一片粽叶,我也拿了一片粽叶。爸爸先教我怎么折粽叶,心灵手巧这一方面我可是一窍不通,连第一步都不知道怎么折,我尝试了好几十遍都不会折。我本来想跟爸爸说我不想学了,但是看到爸爸这么努力的教我,我便放弃了这个念头。只见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一个小时都过去了,我连第一步都不会,我终于忍不住跟爸爸说:“我不想学了。”爸爸跟我说:“不行,功夫不负有心人,你才学了一点点,你就不想学了,那不是半途而废吗?”在爸爸的逼迫下,我有万般无奈的学了起来。又是一个小时过去了,爸爸对我说:“别学了,你连第一步到现在都不会,我手把手的教你多少次你都不会包。”最后我还是不会包粽子。
第一次包粽子心得体会篇五
五月初五,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每到这时,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已成了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这天,妈妈准备了做粽子的材料,准备向我和爸爸露一手呢!
我跟着妈妈,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妈妈首先拿出糯米,清洗干净。随后加入颗颗饱满的红豆,再加入盐等调味料搅拌均匀,放在一旁备用,然后又把做馅的肉做好,拿出清洗好的粽叶,握成一个倒立的三角把糯米和肉装进去,手一扭一压,为粽子系上“腰带”,一个穿着绿衣裳的小人就出现在我面前。
看过一遍妈妈包粽子的过程,我就跟妈妈一起包。
吃着自己包的粽子,我的心里充满了充实感。
第一次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六
今天上午,我和妈妈准备包粽子。因为,我感觉粽子吃起来很香,也想自己尝试着包粽子。所以妈妈一说,我立马答应了。
妈妈昨天晚上就泡好了粽叶和糯米,今天上午就能够包粽子了。其实妈妈也是第一次自己包粽子,对怎么包也不熟悉,真是新手上路。妈妈让我去洗干净手,然后我和妈妈一起坐下来包粽子。妈妈拿起一片粽叶,把它窝起来,把糯米放进粽叶里,又放了一些红豆,就把粽叶包起来。可是妈妈怎么包也包不起来,米老是撒出来。妈妈感觉自己包的方法肯定有问题,于是妈妈把一个买来的粽子“解剖”了,这才知道别人是怎么包出四个角的粽子的。妈妈又重新开始包粽子,这回她终于包出了一个成功的粽子。妈妈一开始包的很慢,可是不一会妈妈就很熟练了,包得又快又好。
我看妈妈包粽子,感觉很好玩,就自己拿起一片粽叶,照妈妈的样子卷起来,把米放到粽叶上,再拿起点红豆按进米里。这个步骤不难,可是好景不长,当我要把粽子包起来的时候,却犯难了,妈妈做的样子看着很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尽管我怎么包都包不起来,米都漏出来了。结果,我一个成功的粽子也没包起来,这让我有些遗憾。可是,我也帮上妈妈的忙了,我帮妈妈剪线绳捆粽子。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倒进水,开火把粽子煮熟。当粽子煮好的时候,我闻到了米香味,我迫不急待地尝了一个粽子,真香啊!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我希望我和爸爸妈妈过一个愉快的端午节。
第一次包粽子心得体会篇七
包粽子,往年也包粽子。我包的粽子外形是奇形怪状,五花八门。不过我包的一定是最好吃的。
今天又到端午节,第一当然是要吃粽子啊!每当这个时间,我都会想起我以前包粽子的样子来。用一个字形容:丑;两个字:好丑;三个字:太丑了。然后呢,下锅煮好,会有好多好多米跑到锅里的。
可是今天就不一样了,我从过去的操作中总结经验,已经知道怎么样包好小小的粽子了。
一切准备就绪,一家人开始包。我在准备好的粽叶三分之一处由下往上卷,卷成一个圆锥体的样子。接着往里面放上早准备好,调拌好的.米、蜜枣、花生等粽子的馅料。把这个“漏斗”放满的时候,用剩下的粽叶往下按,封住漏斗的上口,基本上上面呈现的是三角的形状,等三角两边的粽叶相交了,我就把它们合二为一,然后顺着已经包出来的粽子的线条把余下来的粽叶缠上,用完。最后一步就是用线把包好的粽子缠上,使它不会散开。
看看,一个很有型的粽子就被我包好了,我叫他铁塔……我爸爸包了一个好大好高的粽子,我叫它高山。
包粽子真快乐,和家人一起吃粽子更快乐!
第一次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八
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端五节,也称端阳,作文-。按照中华的民风民俗,在这一天,人们要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艾、猜灯谜……其中,有我盼望已久的要数包粽子了。这不,今天妈妈在包粽子,我便诚恳地向她讨教一番,也迫不及待地想亲手来包包粽子。
我先看妈妈演示了一遍,只见妈妈拿着箬叶,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一个大大的粽子。我在一旁看得眼花缭乱,看完了后仍是一头雾水,不知道粽子怎么包出来的。没办法,我硬着头皮上场了。只见妈妈端上来一大碗花生、绿豆和糯米。我开始在心中默默为自己加油鼓劲。
我双手一拍,拿起一张箬叶,观察了一番妈妈的动作后,就依照葫芦画瓢开妈做。先将箬叶卷成一个上宽下窄的圆锥小筒。谁知我是在半夜里收玉米—瞎掰呀!卷出来的圆锥小筒不是孔大,就是形状太扁平。这时妈妈教我手要倒过来转,使箬叶呈圆锥形才可以。我依言照做,不一会儿工夫,一个圆圆的小筒便出现在我的眼前。
接下来便是放糯米了。不愧是浸泡过的糯米,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它竟然变得如此黏勺。一勺舀下去,有几十粒粘在勺上。我连忙放入箬叶“筒”中,可是放进去的糯米和绿豆像水滴一样争先恐后地顺着箬叶的缝跑出来。我急忙放入红彤彤的花生“镇压逃兵”又继续深一勺浅一勺地放入糯米。
一勺又一勺,我看着粽子被一层层地填满了。之后,我便“上盖”,可是盖上了之后又有白胖胖的糯米顽皮地往外钻。我急忙拆开封上的盖,往里一瞅,只见里面一团糟:花生像个大地主,横七竖八地斜躺在箬叶旁;糯米则像一群小淘气,蹿上蹿下,有的趴在箬叶上,有的沿边滑了下去,有的撑破孔底钻下去。天哪!我手忙脚乱地清理完糯米粒,封上口,将线胡乱地一团一绕一打结,便满以为大功告成。
粽子包好了,妈妈问我:“然然,饿不饿?”我大声回答:饿!于是妈妈马上端起粽子,三步并做两步冲到厨房,开始煮粽子。不到一小时,粽子煮熟了,剥开箬叶,白里透黄的糯米,红通通的花生和红豆。随着箬叶的清香,伴着民俗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品尝到自己包的粽子,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丝丝的。
第一次包粽子心得体会篇九
会包粽子,是我最得意的事,而这件事却恰恰是无所不会的妈妈的弱点,慢慢学了好久都没学会。
放暑假的时候,外婆知道我特别喜欢吃粽子,就算过了端午节很久了,也照样包了好几次粽子。外婆一边包一边问我:“要不要学学看?你妈妈都不会,你学会了,就去炫耀一下吧!?”我一听,心想:就是啊,要是我先学会了,那该多了不起啊!看妈妈还说什么,况且我还很喜欢吃。
我找了一个椅子坐下来,一板一眼的拿起粽叶,学着外婆的样儿,把粽叶背面对背面,轻轻一折,粽子一个形就已经出来了,放了一半的糯米后,再放一点肉馅,放好后,再放满糯米,最后的步骤是绑线,一开始,绑的方向我老是弄错,可到后来,就熟练了。
包完了粽子,因为人比较多,我包不到几个,外婆要我多练习一下,用粽子包米,我包了又拆,拆了又包,包了一次又一次,手也被线勒得一条一条的,我本来都不想再练了,可又一想:我以前做作业,写得多好,做事不能半途而废,但是我难道也要做半途而废的人吗?不,我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
第一次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十
粽子是粮食特别是谷类用植物的叶子包裹成型的一种食品,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像东南亚很多国家如: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等都有这种吃法,但在其他国家不叫粽子,形状也不尽相同,只有在我国才把它叫做粽子。早在传说时代,我国的先民,通过自己辛苦的劳作,有了富余的口粮,为了显示自己的富足,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口味,而进行烹饪上的改革,是人类生活富裕的象征。
大家所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其实,也对也不对,公元前278年的端午节这天,一位一心为公,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楚国大臣屈原,由于得不到君王的重用与猜忌,糊涂的楚怀王听信奸佞小人怂恿,把一个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推向了崩溃的边缘,而楚怀王自己也中了秦国的奸计身陷囹圄,最后死于秦国。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和上官大夫等人勾结又在顷襄王面前陷害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的汨罗江流域。眼看祖国日益衰弱,即将被秦灭亡,自己报效国家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无日可待,写了大量抒发忧愤的诗作,最后在绝望中投进了汨罗江。
当人们得知这一消息,敬重屈原这种高风亮节的品德,怜惜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纷纷把准备过端午节的食物粽子,投进了屈原殉国之地——汨罗江,让那些鱼群吃饱了粽子,就不再吃屈原的肉体,这是百姓们的美好愿望,也是当地百姓对屈原的爱戴。这习俗二千多年来一直都在延续,逐渐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
今年的端午,已经临近,我妈问我们这些子女,粽子什么时候包,大家看着快接近八旬的老人家一致都说:“老娘包粽子太辛苦,太累了,今年的粽子就别包了。”其实,我们也无所谓吃不吃粽子,这只不过老人家的一片心意,自从我妈退休后,每年的端午,中秋她都要给我们包很多各种味道的粽子,包好煮熟后,还一家一家给送去,每当过节,她都要做很多好吃的,让我们大家去品尝或给我们送来,这习惯一做就做了三十多年,从未间断过。
在我妈退休之前,每逢佳节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是我外婆、姑婆还有我妈的一些亲朋好友,他们每家每户纷纷的给我们家送这送那,每次我家的大框里都装得满满的像粽子、清明粿之类的食品。这在当时我们国家物质条件相当匮乏的六、七十年代,是多么富裕和幸福的一件事啊!后来我妈退休了,就不让我外婆他们给送了,因为我外婆和姑婆他们自己的子女也很多,每次要做很多,这活是非常繁琐和幸苦的,我妈就自己学着做,这是一位母亲对子女的爱,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着。
今年的端午节,我准备自己包粽子,一大早,我就来到菜场,菜场里熙熙攘攘、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有的拿着袋子来买菜,有的已经买好中意的物品,装得满满的,心满意足地往家赶。有的吆喝着:“自家种的青菜,大家来看看,嫩嫩的,水灵灵的,很好吃。”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我也不例外,挑挑这,看看那,称了一大块新鲜的三层肉,挑了一大捆刚摘下绿葱葱清香的箬竹叶,买了10斤左右的糯米,准备回家大干一场。
买完了包粽子所需的一切材料后,我迫不及待地往家赶,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先称出五斤糯米用清水浸泡,再把猪肉切成5公分长、2公分宽,1公分厚的'条状形,然后用盐、酱油、酒、糖等调料搅拌均匀酱泡。我也不知道糯米需要浸泡多久,因为平时,我妈在做这些事情时,我认为是很麻烦的事,以后自己也不会去做,所以就没有很好的去观察,也没认真去学习,这次要包粽子,我也没告诉我妈。等待是漫长的,也是很无聊的,在这等待的过程中,我把包粽子的箬竹叶用清水洗净,就去做其他事情。到了晚上七点左右,我看看这糯米被清水浸泡的圆鼓鼓的,颜色也由米白成了雪白了,估计差不多了,就把盐、酱油、白酒、等一些佐料拌匀,然后就拿起粽叶包裹起粽子来,刚开始几个形状包的不太理想,但还是把它们煮了先尝尝味道咋样,不然我这些原料会全报废的,那该多可惜啊!等煮完一尝,还可以,就是米饭稍微偏淡一点,于是,我就在糯米里加了点咸淡。接着我又继续包起粽子来,大约干了两小时,就全部做完,一数有33个。我分成三锅给它煮熟,自己先美美的吃了2个,觉得不比超市里那些卖十几块钱一个名牌的差。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用袋子装了10个粽子,步行走了40分钟,来到了我弟弟居住的南滨花园,准备在他们吃早饭前赶到,让他们分享一下我的劳动成果,品尝一下我的处女作。结果,我妈也在头天晚上包了很多各种口味的粽子,还准备给我送一些来。不过他们看了我包的粽子,品尝后,都认为还可以的。后来,我把剩下的那些全部都送给了我其他的亲朋好友,大家一致都认为形、色、味、香俱全,感觉不错。
过了一天,我把剩余的五斤糯米,用同样的方法也包了30个粽子。从这件包粽子的事,得出一个道理,你看看难的事情,不一定就难,只要自己认真用心的去做,就不会感觉繁琐,有时也会觉得挺快乐的,很有成就感,给人增加无穷的乐趣和信心。
第一次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十一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到五月初五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当然,我家也不例外。
今天我们家也包粽子,我们先到超市买蜜枣,再去买包粽子的粽叶,还要买糯米和花生米等包粽子的`材料。
我们回到家,先要把粽叶泡20至30分钟,再把糯米泡到水里,直到把水泡到白色为止,还要把花生米也泡一泡,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
我们要把粽叶折叠成一个筒形,再往里面填米,直到把这个筒填满为止,然后再把盖子盖上,拿线缠起来。就这样,粽子就包好了。
从这次包粽子中,我体会到了劳动就有收获。
第一次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十二
包好了之后,我就把所有的粽子拿到一个大锅里慢慢煮。那会时间非常的漫长,我不时打开盖子看粽子好了没有,四、五个小时之后粽子终于好了。我找出了我包的超迷你粽子,大口的咬了一口。哗,太香了!我差点也把粽叶一块咬下来。
第一次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十三
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早晨,只听到外公追不及待地对正在赖床的我喊:“小懒虫,起床啦!今天下雨,也没法出去玩,正好家里还有几片粽叶,我们就来包粽子吧!”我一听可以吃到自己最要吃的粽子,便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
吃过早饭,我们便开始着手包粽子。外公耐心地说:“首先我们要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放入糯米,然后放入你喜欢的红豆馅,再放上一层糯米,最后。。。。。。”我开始手忙脚乱地做:巻漏斗、放糯米、放馅、绑粽子。可是前面的步骤轻而易举地就做好了,但绑粽子却让我很费脑子。是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是扎紧好还是扎得松一点好?一串串的问题涌入我的脑子,我去问外公。
外公一边娴熟地包着粽子,一边回答我:“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扎得紧一些,否则煮好后的粽子松松散散的不好吃!”我按外公的方法仔细地绕着手里的棉线。果然,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这下我更来劲了,一口气包了十个。啊,我懂得了一个小秘诀:只要坚持,任何困难都会被踩在脚下。
我津津有味地吃着那自己包的香喷喷的粽子,心里像吃了一样甜。
第一次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十四
端午节来了,提起过端午节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今天奶奶要教我学包粽子,吃过午饭,我便开始跟着奶奶开始学包粽子让我先拿一张煮过的'粽叶叠在一起对我说要握紧一点这样才不漏,然后再放一半糯米在糯米上面放一颗又大又红的红枣,最后在它的上面放糯米盖住捆绑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看着奶奶包的粽子那么好我也忍不住拿起几片粽叶包起来包粽子看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
第一次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十五
我走过去一看,盆里有一团白白的东西,地上有片绿油油的叶子,还有几根白线。我问:“妈妈,你和奶奶要干什么呀?”妈妈笑了笑说:“到了中午你就知道了。”我说:“我能试试吗”“当然”妈妈爽快地允许了。
刚开始看着妈妈和奶奶做的`时候很容易,但是,我开始包的时候发现,粽子好像在和我作对,怎么包也包不好,不是皮破了、就是线松了,妈妈见了,对我说:“来,你看。只要你细心,认真就可以包的很好。所以加油吧!”
得到了妈妈的鼓舞,我包的粽子一个比一个好。终于,到了中午。妈妈端出了,我们包的粽子。我一边吃着一边想:“我自己包的粽子比商店卖的好吃多了。
通过我今天包粽子的一事,我发现:“无论什么事,只要用心做,就一定能做成!”
第一次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十六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当然是包粽子、吃粽子和赛龙舟了。
我也不会包,今天我就要和妈妈、奶奶他们一起包粽子。
早晨,爸爸到街上去把粽叶买回来,我和妈妈,奶奶把糯米准备好。妈妈就开始教我了。我先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两张粽叶,把粽叶向中折出一个圆角,左手捏紧。最后,再用先开始撕好的粽叶条向粽子的两头各绕两匝紧。一个好看的.粽子便包好了。于是,我又别出心裁地给它做上记号。我虽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的几个粽子,但怎么也没有妈妈包得那么美观结实。我想:虽然我这次没包好,但是下一次一定会包好的。
粽子煮好后,我就连忙挑我包的粽子。虽然这几个粽子都被开了花,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是我劳动的果实,所以我吃起来感觉特别香。
第一次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十七
“宝贝,起床啦!”随着妈妈的呼喊声,我下了楼。“今天咱中午包粽子。”妈妈说。我定睛一看,哇!桌子上有粽叶,米,还有蜜枣!我高兴极了!央求妈妈教我包粽子,妈妈爽快的答应了。
妈妈首先拿起三片粽叶,用两个大拇指向内卷成一个漏斗形状,塞入糯米,再放进去两颗蜜枣,再铺上一层糯米,最后合上粽叶,用绳子扎紧,一个粽子就完成了。我有样学样,模仿妈妈的'动作,但粽子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子,不肯听我的话,不是米撒了出来,就是粽叶合不上,把我的衣服都弄湿了。不过幸好有妈妈帮我补救。不一会儿,粽子包完了。把它们放入锅中,大火煮两个小时,然后闷一个小时,粽子就熟了。我尝了尝,好吃极了!
通过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凡事不能纸上谈兵,要动手实践,才有可能成功。
第一次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十八
包粽子前要准备竹叶、江米、花生米、葡萄干、蜜枣、绳子。
开始我感觉包粽子非常简单,就是把江米放到竹叶上包起来,等到我开始包的时候就发现粽子包起来并不容易。首先要把竹叶折成一个漏斗的形状,然后把江米放进去再放进去蜜枣或者花生,葡萄干,最后把上面的竹叶拉紧,系成三角形,拿绳子把粽子绑起来,一个粽子就包好了。不一会儿我就包了好几个粽子,可是我包的`形状不太好看,绳子系的也不紧,经过我反复的练习包出来的粽子形状像三角尺一般,在妈妈的帮助下绳子也系紧了,终于包出了几个胖胖的粽子。
今年的端午节我帮妈妈包粽子,过得非常开心!
第一次包粽子心得体会篇十九
想了半天,原来是粽子!
我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了这一天,端午节!因为我想学习包粽子,所以想盼到端午节这天到来。奶奶说:先把绿皮像你们小娃娃弄冰淇淋卷筒那样卷一个桶,再给里面放上点米、红豆、绿豆、花生,再用黄绳缠住。我试了一次,结果把米、红豆、绿豆花生撒了一地,奶奶火冒三丈,我只好赶紧打扫了,立马道歉,才可以继续包粽子,包第二个的时候,小心翼翼,先把绿皮卷好,再放点米、红豆、绿豆和花生,最后用黄绳缠住了,我太高兴了,把粽子捧起来,大喊了一声:&ls价值连城的宝贝做出来了。之后又用这种方法报了几个粽子。
到煮了粽子的时候,我担惊受怕的,生怕第一次包的粽子在锅里散架了。第一锅粽子煮好了爷爷喊道,爷爷给我找到了第一个粽子,我看了一眼,竟然这么完整,我倒上了蜂蜜,真是又香又甜,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啊!用勺子挖了一口,吃到了硬硬的东西,一看原来是花生啊!这一天的粽子格外好吃!
吃着亲手包的粽子,我想起了书上的知识: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旧时大人和小孩还会往汨罗江里扔粽子,说是让鱼儿不要吃屈原,去吃粽子。我想明年我还一定会继续包粽子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050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