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堂生成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2:23:20
把握课堂生成范文(17篇)
时间:2023-11-21 02:23:20     小编:影墨

跑步是一种简单且经济的户外健身方式。总结中怎样抓住关键点,使读者一目了然?总结范文中的观点和观点可以作为我们总结过程中的参考和借鉴,但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加以筛选和运用。

把握课堂生成篇一

把握课堂,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把握课堂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要认真听讲。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解知识点的时候,我们要保持高度的专注,认真聆听。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正确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可能比较抽象,或者说得比较快,这时候我们要善于提问,及时地解决自己的困惑。只有认真听讲,才能确保我们不会因为遗漏了重要知识点而在后续学习中出现难题。

其次,要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上的讨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交流,我们可以共同解析问题,开拓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积极参与讨论,我们不仅能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还能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所以,我在课堂上总是努力积极参与,展开自己的思维,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见解。

另外,养成做好笔记的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的知识点和重要概念往往很多,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我们可能很快就会遗忘。因此,我每次上课都会准备好笔记本和笔,仔细记录老师的讲解和重要知识点,同时也会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通过做好笔记,我不仅可以巩固所学内容,还便于日后的复习。同时,作为一种辅助工具,笔记也可以帮助我在复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复现和理解当时的讲解。

另外,及时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我们可能会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和概念,但只有通过及时的复习,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会回顾课堂笔记,确保没有遗漏任何重要的内容。如果发现有不理解的地方,我会及时补充和查找相关的资料,加深自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通过及时的复习,我可以使所学知识更加牢固地掌握,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要善于总结和思考。在课堂结束后,我会对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思考其中的问题和难点。通过思考,我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发现自己薄弱的地方。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逐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不断总结和思考,我相信自己可以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取得更好的成绩。

把握课堂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的任务,它需要我们保持高度的专注和积极参与。通过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做好笔记、及时复习和总结思考,我们可以确保把握住课堂,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把握课堂生成篇二

人生路上,处处都充满不确定,既有高兴的笑容,也会有艰辛的泪水,很多时候都没有你想象那样容易,也非你想象那样难。想通过找捷径、寻秘诀获得成功,那是不大可能的事。虽然,电视、报纸、网络媒体经常都在报导成功人士很容易获得成功,可背后辛酸故事却经常忽略。犹太法典上每一章都写有一个法则“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一直渴望并等待“天上掉馅饼”,那就要承受一生穷困潦倒的结局。不劳而获,确实也可能会发生,但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的机率相当小,如同希望“路上没灰尘”一样渺茫。

其实,成功并不容易,每个成功者身后都有一大串辛酸故事,都是由汗水与泪水组成的旋律。苦和累是生活的常态,这也最能锻炼人,是人生的试脚石。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能在苦累中作乐,在苦累中生活,那后半生一定会相当不错,“穷苦孩子早当家”。我们无法选择出身,无法改变上辈子的贫苦,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实现价值。

大多数的人在苦与累中自暴自弃,相当自卑。这种事以前我遇得多,深有体会。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我能理解生活艰辛对一个人的影响,更能理解生活的不易。但通过我所走的路,我发现只要肯努力依然可以走在自信的大道上,只要不自卑,树立走出困境变宽道的思想,不见得就比别人差多少。当我还在继续努力的时候,以前那些看不起我的人,现在已经不可同日可语。所以,我要感谢那些曾经看不起我,带给我折磨的人,是他们在给我制造困难的同时,造就我今天的成就。

转变观念冲破困难临界点,在困难中前行不后退。

马云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见不着后天的太阳。所谓的困难临界点就是马云所说的“明天晚上”,能扛过去,就是成功,过不了这个坎,就是失败。我也经历过好多次的困难临界点,虽然过程有时很艰难,但坚持下去,奇迹就出现,成功就在转角边,只是没有看见而已,当你知道有这回事,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就发生了,一切都变好,生命也从此改变,这是一件很令人振奋的事!

面对困难,前人已经总结出来许多正确应对方法。一路上,当成功的.希望变得很渺茫时,一定要顶住,成功与失败就在此一举,重点还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生活中,其实许多人的情况都差不多,但为何同一起跑线上的人,结果经常都会相差一万八千里呢?差别就在:谁能坚持到底,谁就能笑到最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有至少二个以上的解决方案,如果你感觉到无路可走的话,一定要记得静下心来,好好再想想,保证是哪里出错。

资料。

我老婆几次技能竞赛时都能脱颖而出,重要也在此。每每向上一级比赛时,她总没多少信心,认为希望不大。而经常都是我以各种方式来鼓励她,告诉她:“因为希望不大,许多人都存在这种思想,于是许多人就会如她一样放弃,所以,要是换个观念,更加努力些,首先在思想上胜出,那机会就更大”。结果经常都被我猜中,其实,我也没什么通天之术,重要的就在于我用身心去体会生活中的事与人,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当大部分的想法一致时,我更会从另一个方面去思考,最终胜出的经常都是那些“不像普通人所想的人”。

你需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克服隋性,不给自己借口,把成功定格在自己所走的路上。如坊间经常说“成功是需要天时、地利和人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拼搏”。因为坊间的说法是如此,那你的思想就不该是这样,为何没有天时或地利就不能成功?为何成功不是“九分靠拼搏”呢?这就是观念的转变,也是我一直努力学习与研究的重点。

虽说,成功有时会来得迟些,甚至会伪装成“不努力就能得到”的样子,努力也不一定代表成功,但更不能让我们的所有努力白费。当我们的努力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所有的努力就会如溪流一般,最终形成浩瀚的大海,“微小的细流”汇集成“壮观的大海”,这就是力量。

人生没有回头路,自己才是唯一的守护神。

有些事情你要忘记,但有些事情却要谨住在心。人生路上,能有一两个知己、生活智者那要感恩戴德,因为更多人包括我都只能单打独斗,只能靠自己不断探索与研究。摸着石头过河,前面的河底到底是深是浅,都只能靠淌着过河,也只有自己才清楚。贫苦不是原因,眼泪也带不来转机,心,唯有心才是我们行动的最大关键。宽容自己的错误,督导自己的努力,相信自己,一切都会变好的。

成功的真谛不在于鲜花和掌声,也非别人的认可或肯定,而是来自于内心升华。对于成功的认识越深刻,内心就会越强大,别人的话语或眼光变得无足轻重,而成功法则就会在身上得到验证。一直以来,我都喜欢读传记,因为,周围没有智者,没有知己的时候,更需要成功人士来支撑着前进。我总能从他们的成功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吸取足够经验,少走弯路,加快前进步伐。从巴菲特、芒格到唐骏、李开复,传记学习已经不亚于100人,最近又迷上了乔布斯。读传记,就要找那些最成功的大师学习,只要学到他们就那么一层,人生就够成功。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这些成功人士除了努力、专注、执著等品质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心态好,又谦逊。

成功的路上,你只要知道:不管别人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你的成功都是要靠自己才能完成的。至于成功会以什么样的形式来临,什么时候来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就在于成功来临时,你已经做好一切准备。

这世上没有救世主,唯有你自己才是自己的守护神。相信自己,多学习,多思考,生活不会欺,即使生活真的欺骗你,也不要放弃,勇敢者都能走到终点。

把握课堂生成篇三

课堂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每一次课堂上,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把握好学习的机会,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他人分享,以便相互借鉴,得到更多的提高。

第二段:注意专注。

课堂上的专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我们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讲解,才能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在我读高中的这几年里,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我发现,只有在专心听课时,才能把握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更好地消化和掌握这些知识。因此,我在课堂上努力保持专注,将学习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通过专注,我收获了许多知识,也提高了我的学习成绩。

第三段:积极参与。

课堂上,积极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敢于举手发问,与老师进行互动。通过积极参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也可以锻炼我们的表达能力。在我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我发现,当我敢于举手发言时,不仅可以得到老师的回答,还可以与同学们进行更深入的讨论,获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积极参与课堂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它能够使我们的学习更加充实和丰富。

第四段:合理安排时间。

课堂上,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每一分钟。过去,我经常会在课堂上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偷偷看手机、涂鸦等。但我后来发现,这样做没有任何的好处,反而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因此,我开始尽量避免这些干扰,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课堂上。我发现,当我专心听课、参与讨论时,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我的时间利用率也会更高。

第五段:总结。

课堂是治学之地,是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每一次课堂机会,把握好课堂的心得体会。通过专注、积极参与和合理安排时间,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因此,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下定决心把握好每一次课堂,积极参与,全力以赴,为自己的学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把握课堂生成篇四

摘要:动态生成是近年来在教学领域里备受关注的一个崭新的教学概念,是因为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创新自主的学习方式已被教育届人士接受和认可。动态生成是从课堂教育、学生总体发展的特点和教学的一般规律中所决定的。展开动态生成的课堂教育研究是目前教育界人士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关键词:动态生成;初中数学;课堂研究。

一、掌握学情,努力预设———搭建动态生成的前提条件。

教师预设必须建立在对初中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正因如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应当透彻研究教材。教材是展开课堂教学的基本,是教学理念精华的载体,不仅如此,学生主要是依靠教材展开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教材研究透彻,完全明白教材的理念和目的所在。在这个基础上,再把教材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和初中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具有特色的落实方案。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情。课堂教育里的动态生成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结果,然而初中生已有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都会影响课堂生成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剖析初中生的特点,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犯的错误,从而为学生制定出更好、更适合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

二、深思熟虑、相互交流———掌握动态生成的实现方法。

深入思考能让初中生更好地交流,互动交流是让学生有更好的交流平台。要达到课堂教育的成功,必须把思考和交流有效结合起来。数学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如今的课堂教学互动,大部分是以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展开,多数采用的方式是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较差的学生分在一组,使得学生能相互学习相互帮助。那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一定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第二,规避形式主义的思考,避免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所学内容时就展开讨论,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互动交流要注重初中生的参与。

第四,为了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急着讲解教材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初中生的主动性在小组讨论时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提高领悟,贴近现实———达到动态生成的有效延伸。

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身临其中。初中数学教材里的很多内容都是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展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发深入思考,将动态生成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让其深深的感受到数学是人类生存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从而让学生深刻地明白学好数学是十分重要的。提高感悟,使动态生成更有成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过程就是初中生对数学知识领悟的过程。数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发挥出指导、组织、促进的作用,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识,得到更多的体会。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展现出自己的思维特点,使数学课堂充满活跃的气氛和创意。

四、提高效率,明确动态生成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合理地“预设”,让教学事半功倍。

所谓的.“预设”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这项工作第一是有价值导向和理论认识前提的,这就奠定了教学的方向。动态生成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初中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生成。第二,教学设计是从一种整体观念来考虑怎么使得参与教学活动的要素有效结合起来,并且在活动的每个重要步骤合理进行相互作用,进而最有效地达到最好的教学目的。有效地“生成”,有效的生成是有它基本要求的,就是生成一定是思考的结果。不经过思考而生成的内容都是无效的生成。动态生成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在教师长期精心设计的前提下依据教学实际展开不同方面的开发和转化。

第一,教师必须尊重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课堂上最不幸的事就是教师一看到学生对自己提问没有任何反应,就立刻产生焦急的态度,急于自己说出答案,替学生思考、替学生回答问题。其实在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让其凭着自己的思维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平等的表达机会,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得课堂上的气氛更加和谐。

其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觉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促使学生形成“自我”的意识。教的精髓在于指导,学的成功在于领悟,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抓住每一个细节和机会,加上有效的方法,使数学学习充满活力。在数学教学中不管是从课堂教学发展的趋势所需,还是从突破长期形成的瓶颈来讲,都应当想法突破沉闷、机械的课。动态生成的理念是不能再“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按课本讲课,要时时刻刻注重课堂活动,要在自主、创新、合作的学习气氛中,有效地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帮助学生自主的完成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事实表明,在现阶段实现初中数学动态生成式教学是很有可能的,也是颇具效益的,它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同样也使得教师专业化进步。每一项教育教学的更新都不是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所能决定的,动态生成教学方法也不例外,我们期待通过日后的努力能将学生培养的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1]王萍.关注动态生成提升课堂效率———初中数学动态生成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05).

[2]沈忠斌.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初中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06).

[3]陈余荣.让“动态生成”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主旋律———例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化解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08).

把握课堂生成篇五

生成是指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是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有预设而没有生成,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被重视,是一种灌输学习;如果有了预设,并在预设中有所生成,就说明师生间有了较好的互动,学生的主体性被重视;如果在预设生成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非预设的生成,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在主动思考,这样能让我们的教学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的智慧。

一、开发生成资源。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的相互作用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目标。在课堂上生成的目标是着眼于其自身内在需求,这样的目标更具诱惑力。

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年、月、日”时,教师教完例2:“2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准备探索下个环节,就听到一位学生大声说:“为什么有闰年和平年之分?为什么会四年一闰?”教师开发并利用这一生成的资源,在黑板上画出了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演示、说明,地球在绕太阳转的同时,自己还不停地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就定为一天;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圈所需的时间是一月,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是一年。并带学生研究了为何公历规定有平年闰年之分,结合地球绕太阳公转研究了为何有“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些较深奥的知识。

本来这个问题不属于本学科的知识,不是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但这正是学生在课堂动态生成的目标,教师没有搪塞过去,而是及时地调整教学目标,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虽然预设的教案搁浅了,但顺应了他们的需求,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的素质,使学科之间进行了有机整合。

二、留足生成时间。

生成需要时间,时间是生成的必要条件。老师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要因为和老师的表达有分歧时,怕浪费时间,要让学生充分地活动,从活动中去寻找答案,去理解、去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在知识的发生、拓宽、应用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

课堂上,教师不是选择逃避或强制学生同意大家的看法,而是给足时间,让学生再次进行摸球活动,以事实为依据。第二次实验,收获的不只是那个倔强的孩子,每个同学各有所得,他们认识问题的角度会更全面,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也会更合理。通过教师的引领,使课堂中生成了有价值的信息。

三、加强生成指导。

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错误也是教学的生成资源。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学习中出错的过程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及时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生成的有效资源。

教师的层层呵护,教师的谆谆指导,一次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把“错误”留给学生,促使他们的反思,使他们的思维更趋向严谨与科学,把问题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探究中不断修正,妙解在对话中逐渐生成,使他们找到了“找与一个分数相等的许多分数”的规律。

总之,动态的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传递信息的场所,更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画面。教师胸中要时刻装着学生,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让有形的预设在无形的动态教学中生成。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把握课堂生成篇六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而把握好课堂,是每位学生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在每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都要有所体会和收获,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下面,我将从关注重点,积极参与,及时复习,深化思考以及练习应用五个方面来展开我对于如何把握课堂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关注重点是把握课堂非常重要的一点。在课堂上,教师会给出学习的目标和重点。如果我们能够集中注意力,把重点掌握好,那么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所以,我们要学会聚焦,不走神,紧跟老师的思路,在学习过程中迅速抓住重点,理清思路,避免遗漏重要的内容。只有抓住重点,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和复习备考。

其次,积极参与是我认为关键的一点。课堂是学习的场所,也是交流和讨论的平台。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勇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通过积极参与,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同时,积极参与还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自信,培养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三,及时复习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环节。在课堂学习之后,我们应该及时地进行复习和总结。把老师上课讲过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出来,做好自己的复习笔记。复习的内容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点,还包括课堂讲授的案例、习题和思考题等,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主动思考、加深理解,提高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只有通过及时的复习,才能够将课堂上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第四,深化思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把握课堂,不仅仅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点,更要善于思考和理解。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积极思考课堂内容和问题,与老师一起思考推理,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深化思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知识之间的连接,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深化思考还能够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练习应用是把握课堂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是一个基础,想要真正把握好课堂,我们要进行练习应用。通过做习题、实践操作等形式的练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练习应用能够帮助我们巩固学习的内容,发现知识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进行补充和纠正。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们才能够真正掌握和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总之,把握课堂是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通过关注重点,积极参与,及时复习,深化思考以及练习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住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从这五个方面出发,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步。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把握课堂生成篇七

联想是学生常用的思考方法,教师的引导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只要教师抓住知识的联想点,精心设计,定向质疑,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训练学生思维时,要求学生联想已学过的知识,然后将有关知识加以比较、归纳,找出共同性。从个别概括出一般性,又从一般性推导出特殊性,使他们找到知识的联系性,最后形成概念。通过联想、比较、归纳,使学生不但对知识的学习更具深度,而且从中训练了思维的方法。

提问是解疑的重要方式,提问的时机掌握也仅仅是提问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1][2]。

把握课堂生成篇八

数学课堂生成的再思考预设了这么多年,今日大谈生成。促成这种转变的深层原因是教学理念的革新,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观的自然回归,是对传统课堂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给予你接受的教学方式的冲击,是课堂中学生精神的唤醒、潜能的开发、主体性的弘扬,是“数学教学”向“数学教育”的转变。究竟何谓生成?课堂需要怎样的生成?有教师认为生成就是课堂中学生所出现的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一种标新立异的算法甚至是一些离奇古怪的想法;有教师在教学中为了生成而放弃正常的教学内容,另起炉灶。这些都是对生成的片面理解。笔者以为,正确认识生成,为生成正本清源,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健康运行很有必要。

课堂生成源于学生的思考过程。思考指向于目标的达成,是一种为解决问题所进行的积极的思维活动。课堂上的生成应当是学生围绕问题解决,通过积极思维所形成的对问题的理解、感悟、解决方案以及疑问等。这也就意味着,那些缺乏思考所出现的与教学内容无关、与学生发展无益的随意行为不算生成,只能算作旁逸斜出。根据教师预先期望的范围,课堂生成可分为预设生成和预设之外生成。所谓预设生成,就是师生在互动中形成的过程与结论,是在教师预设的期望之中的;所谓预设之外生成,就是师生互动中形成的过程与结论在教师预设之外而又有意义的部分。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一方面要把课前的预设用生成的状态呈现给学生,不露强加的痕迹。另一方面,要及时补足未意识到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一、期盼丰富的预设生成。

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要达到的最起码要求,如果这一底线坚守不住,过于重视预设之外的生成目标,教学就有可能走向无目的的误区。可以说,一堂课能否得到丰富的预设生成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当然,预设生成不是借学生的口说出教师想说的话,而是把教师的预设用生成的状态呈现给学生。这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探究材料,选择多样而有效的学习方式,特别是组织学生通过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一般的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在对称性方面的不同点,学生较难主动意识到。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自主生成?一位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研究材料,并要求小组合作探究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操作后,交流研究成果。生1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轴对称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生2马上反对,认为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并拿出手中的三角形进行示范。而赞同生1意见的学生也不示弱,纷纷拿出手中的三角形,无论怎样对折,都不能让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生3发现了秘密:生1和生2的三角形不一样,一个是一般的三角形,另一个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般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接着,生4说梯形也存在这种情况:一般的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而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上面的教学过程,围绕“判断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展开,学生通过操作、观察、验证、争辩、交流,不仅对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而且学习了探究数学的方法,体会到数学内容的辩证关系。这一教学过程更彰显了“用事实说话”的理性精神。数学知识生成了,数学的思想方法生成了,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成了。教学的成功得益于教师精心的预设:在给各小组提供学习材料时,有的组提供一般的图形,有的组提供特殊的图形,从而让学生在交流时产生冲突、引发争辩,逐步完善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虽是不着痕迹的自然生成,但一切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

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运筹帷幄,就不会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丰富的预设生成源于课前的精心预设,教学预设应力求做到:

充满空间感。教学预设,环节不要太多,要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充裕的展示机会、多向的交流互动,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和时间对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究讨论;环节不要太细,太细就可能牵着学生小心翼翼地走在预设的轨道上,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自由探索;问题不要太小,那种答案显而易见、一问一答式的问题要尽量减少(当然,问题也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

富有弹性化。教学中每个环节都要设定若干个方案,由传统的线性设计向多维预设转变,由若干个程序的串联向不同方案的并联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展开设计多种“通道”,为课堂动态生成提供丰富的可能性。正是这些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有可能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摩擦出创新的火花,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

二、演绎未曾预约的精彩。

即使教师备课再充分,也难以设想课堂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状态,正如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一个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心态在变化,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在变化,课堂的物理环境也在变化。变动不居的课堂充满不确定性,学生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随时可能不期而至,超出教师的意料。真正的教学结果一定是预设目标(也有可能改变)加上预设之外的生成目标。预设的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教师应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即时作出判断,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并加以放大,演绎未曾预约的精彩。

一位教师教学“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在揭示出分数化成百分数的一般方法后,习惯性地让学生读教材结语: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遇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刚读完,一个学生就疑惑地问:“这段结语中,用了两个‘通常’,是不是重复了?”教师意识到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马上决定放弃继续教学下一环节的念头,说:“是啊,这里为什么用两个‘通常’呢?是不是编书的老师大意了呢?”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展开交流。

生1:第一个“通常”之外,是分母扩大若干倍后,恰好是10、100、1000……时,可以直接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生2:第一个“通常”之外还有一个意思,当分母缩小若干倍后恰好是100时,也可以直接化成百分数。

生3:第二个“通常”的意思是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通常”之外是指有特定要求时,就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

……。

学生在字斟句酌的探索中,深入参与分数化百分数方法的分析、解释以及例证的再发现、“再创造”活动,获取自我创造的积极情感体验。

应对预设之外的生成,重要的在于教师要拥有一颗爱心。教师少了一颗爱心,就会因学生随意插嘴而妄加指责,课堂上就会少了与教师想法相左、与常规相悖的声音,课堂就会因缺乏激情而失去生气;教师少了一颗爱心,就不可能耐心倾听学生断断续续、不具条理但却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见解,课堂上就会继续演绎着“一言堂”,学生创新的火花也就不可能点燃。应对预设之外的生成,重要的还在于教师要拥有一双慧眼。教师要善于敏锐地捕捉课堂情境中的每一次思维灵感的闪现和每一次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或挑起一场争辩,或引发一次讨论,或促成一次合作。这要求教师有宽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专业积淀、厚重的教学底蕴。拥有了这些,未曾预约的精彩就会不期而至,课堂就会弥漫一种开放的、浸润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文化。

三、谨防课堂生成的泛化。

笔者曾阅读过“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课前预设教学圆柱的认识,但上课伊始,有学生就发表意见,说要研究圆柱和圆锥。教师表示同意。

当学生自主选定的学习内容与教师的课前预设发生偏差时,教师果断地放弃了预设(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笔者不禁要问:教师根据部分学生(甚至是个别学生)的意愿就轻易放弃了课前预设的教学内容,教学是否还需要预设?圆锥的认识离不开实物的观察,在这种毫无教学准备的情况下,教师如何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究材料?“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原文话)如何让人信服?如果学生提出“我准备研究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不知道教师将会如何处理?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被看成纯粹的个人行为,恰恰相反,主体的建构必定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并是通过与外界的交流得以实现的。显然,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特别是,尽管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去发表对于学习内容的意见,如“我准备先研究圆柱”,“我准备将剩下的圆柱、圆锥和球一起研究”,“我建议先研究圆柱与圆锥”等。但是,“教师在此应通过‘重复’‘确认’‘淡化’等方法很好地去把握课程的前进方向,而不能放任自流。”

强调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并非意味着生成是可以随意的,并不等于教师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教学是一种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一方面,教学投射、蕴含着教师的主观意趣,这种主观意趣内含着教师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另一方面,学习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过分强调前者,教学就会成为强加灌输的活动;而过分强调后者,教学就会沦落为一种信马由缰的活动。因此,生成的课堂不能缺少教师教学中所应具有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为了“迎合”少数学生的“表现欲望”或惟“生成”而忽视了由此对大多数学生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课堂上,面对无意义的“不确定因素”,教师不应立即予以肯定,而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对这些说法的恰当性进行讨论或及时加以引导。这样,不仅有益于相关的当事者,而且也有益于其他所有学生认知活动的深化。

把握课堂生成篇九

物理教学论文:调整课堂预设捕捉动态生成。

摘要: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和处理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是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使课堂“预设”更好地走向“生成”,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也是每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应有追求。

关键词:物理课堂;动态教学;弹性预设;精心预设;调节预设。

在物理教学中追求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而是需要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让预设转化为生成,使课堂教学充盈生命成长的人文韵味。

一、弹性预设,给生成留下空间。

所谓“弹性”就是指为实现物理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出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一成不变的线性“教”案。它不需要教师预设教学过程的全部细节、每一环节的时间分配和实验探究的具体步骤等。对于传统的物理教学来讲,动态生成的教学设计似乎要“粗”得多,但这为课堂实施的“细”留下了足够的弹性时空,为知识的动态生成、学生的自主建构留有了余地。

[案例1]在上《电阻》这一节新课内容时,在学生结合生活观察提出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你来做这个实验,你需要哪些规格的电阻丝,要求学生模拟画在纸上。按照我的预设,学生可以画三或四根规格不同的电阻丝来进行研究。之后,我发现学生对于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等方面都完成的比较好。首先叫了一位画四根电阻丝的同学,等他刚讲完,班里最高的男同学王杰马上站出来,展示他画的三根电阻丝,当听到他说把其中一根截成两段来研究时,同学猛然明白了他少画一根的用意。这无疑是一个创新之举,是他的思维的一个亮点。这时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只用一根电阻丝,你可以探究吗?有了王杰同学的启发,好多学生都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观点。这样的'一堂课上下来,可谓精彩纷呈,学生的思考深度、思辨能力甚至超过了我的预期。

二、精心预设,建立生成点。

如果说弹性预设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整体谋划,那么精心预设则着眼于局部环节的精雕细琢。课堂上教师不经意间追问一个问题、演示一则实验、创设一种情境、给出一道习题,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因此在一些情况下,教师要有意设置“陷阱”,让学生形成思维的障碍,使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探究发现、交流碰撞,然后在课堂上自然形成一些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宝贵资源加以利用。

[案例2]在“测定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课上,我在巡视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举手报告。我急忙走过去,原来,他连接的电路没有任何问题,但开关闭合后,小灯泡不亮,而且电压表的指针一下子右偏到底,吓得他赶紧断开了开关。这是我在这堂课中精心预设的电路故障实验,因为学生在电路故障分析上一直是个难点,我想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的体会来攻克这一难题。于是让全班同学帮助他们诊断电路的故障所在。同学们想出了很多诊断的方法,找出了故障是小灯泡烧坏了造成了断路。这堂课学生表现得十分活跃,不仅学会了测定小灯泡的电阻,还学会了如何去分析电路故障。这也可以算是学生在本节课中的一个重大的收获吧。

精心的预设给学生一个暴露问题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只要教师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调节预设,呵护生成。

生成是动态可变的,再好的预设与课堂实施之间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机智,让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实施中,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的信息资源,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当教学活动不能按照预设展开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节乃至放弃教学预设,创造出新的推动教学动态生成的教学流程,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案例3]磁现象在上一节课时,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变故:实验时一名同学不小心把条形磁铁掉在了地上,摔成了两截!这时老师走过去,将断裂的磁铁捡了起来问大家:“我们知道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那么一块磁铁断成两截后每一截还有两个磁极吗?”同学们面面相觑,几秒钟后开始交头接耳议论起来,冷了的场渐渐地又热烈了起来。这时候李老师又说:“到底怎么样呢?我们请这位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如何?”同学们都说好,那位同学此时也放松了下来,稍作思考把半截磁铁埋在铁屑中。当他再把它从铁屑中拿出举起来时,所有的同学都不禁发出“哇!”的惊叹声!原来没有磁性不吸引铁屑的磁铁的中间部分现在也能吸引铁屑了!断裂的磁铁的每一截都还有两个磁极!课堂气氛也再次达到了高潮,那位不小心犯错的同学也由于自己成功的演示而非常激动。旁观的我也深受感动,不禁为李老师灵活的教育机智所折服。要是换了我,不能说肯定当场批评那位同学,至少会责备一句:“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试想如果真的这样做,课堂的气氛肯定就完了,学生们也会生怕出现同样的问题挨训而小心翼翼、按部就班就不敢再自由快乐地进行实验了。

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得以发展。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突如其来的问题时,即使这个问题不适合在课堂上展开,也不要采取否定的态度,而要鼓励他们到课后去寻找答案,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就会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预设,也不能没有生成,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联系的。面对课改,我们要在继承传统预设课堂的良好基础上,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做到预设与生成有机融合,使二者相辅相成。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也是新一轮课改所积极倡导的。使课堂“预设”更好地走向“生成”,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每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应有追求,让我们一起来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储广林。让预设与生成相融洽[j]。教育科学论坛,(09)。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焦溪初级中学)。

把握课堂生成篇十

课堂教学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是在课堂教学的展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经历过程,获得学习经验,体验学习的乐趣。

一、整合教学资源--动态生成课堂的基础。

叶澜教授曾指出: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书本知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状态”。在“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教学中凸显知识的活性。现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游戏、卡通情境图等主题图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主题图中提供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去挖掘、去领悟、去创造性地使用,同时,还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激活课堂教学。

教学图形面积的计算后,我们给学生安排了这样一道题:一张正方形纸,边长66厘米。要用它做成底33厘米,高是22厘米的三角形小旗,最多可做多少面?学生通常想到的方法是:用正方形的面积除以三角形的面积。但也可以结合画图思考,长里有多少个33厘米,宽里有多少个22厘米,这样先求出有多少个长方形,再求出有多少个三角形。由于正方形的边长66正好是33和22的倍数,所以两种解法都是正确的。接下来,我将题目中正方形纸的边长改为70厘米,学生调用旧知解决问题发现能做13面,而实际却只能画出12面,令学生遭遇新的认知冲突,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此,课堂展现出了灵活的动态生成。

其次要合理整合各种资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机智也是一种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也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开发各种教材以外的文本性课程资源、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的平台,也为动态生成的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了解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时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要求教师形成“弹性化”方案,这种方案,不要过于具体和详细,要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

二、精心设计预案--动态生成课堂的前提。

教师精心设计预案,为学生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新课程理念下未知的、随机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当为实施动态生成的课堂去充分预设,精心设计灵活的预案,改变以往为教而写教案的意识。应将主要精力用在服务于学生主体学习的预案设计上,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从多方面进行预测更为丰富的学情、预测更多的可能,并准备应对策略,以便在课堂上生成相关问题时能够及时灵活合理调整教学预案,让预设真正服务于课堂的有效生成,基于这一理念,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都应精心预设。例如,在教学《认识公顷》一课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我采取的学习方式是让学生自学。在进入自由讨论环节时,为了凸现公顷这个面积单位的特殊性,我特意安排了友情提醒这个环节。果然在我的预设之中,学生说: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但公顷和平方米这两个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却是10000,也就是说并不是任何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正想表扬一番,一个不曾预约的生成出现了,平时很爱思考的学生马上提问: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但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却是10000,100×100=10000,我猜想它们之间肯定还存在着一个面积单位,使得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都是100。多好的猜测!完全在我的预设之外。我当即决定马上解决这个精彩的猜测。我让学生马上拿出新华字典查询,果然在后面的面积单位进率表中赫然写着1公顷=100公亩,1公亩=100平方米。学生的猜测完全正确!课后这位教师在教学后记中兴奋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生成,需要精心设计预案。这样预设,以便课堂教学的及时调控,适当删减或调整,保证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三、遵循以生为本--动态生成课堂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双边参与的动态进程中,教师应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应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教学《一个数乘分数》时,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是教学难点之一。我设计了一道题:“老师有半个苹果,把半个苹果的一半给小红,给小红多少个?”如何列式?表示什么意思?有的学生说:用1/2×1/2,表示求半个苹果的一半是多少。还有的说:我的算式是1×1/2×1/2。我迟疑片刻,追问道:这两个1/2的含义是不是一样的?学生说:可以画图来说明。先画一个长方形表示这个苹果,再平均分成两份,涂色的就是这个苹果的一半,把涂色部分再平均分成两份,网状部分就是那半个苹果的一半。多好的“画图来说明”哇!教师把握住了这一生成性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经历了动态的知识形成过程,抽象的知识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起来。

以往的课堂教学很多老师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很难形成动态生成的课堂。而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促进动态生成的课堂。

身为数学教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应把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但会出现什么样的可能已不是在备课中能完全了然于胸、把握在手的。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预案的基础上,依循学生认知曲线,思维的张驰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处理动态生成的信息,即时调整教学进程,真正实现充满生命力的、动态生成的课堂。

把握课堂生成篇十一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学生的听课心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课堂上,教者如果能够根据学生听课心理需要组织教学,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学生听课心理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求知心理。

求知心理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特征,也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老师必须掌握学生的求知心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首先要认真备课,把每学期、每一单元、每一课的学习活动方向,从而去专心听讲,认真细致地完成作业,顽强地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其次要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意义,以透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分层指导,区别对待,使得成功。再次要运用丰富有趣启发性强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鼓励他们敢于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与挑战。

二、求趣心理。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心理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是依赖于兴趣。”

课堂上老师要关于把握住学生的这种求趣心理,可以针支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特征,不断变换教学方式,如比赛、游戏、表演、作文接龙等方法,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产生直接兴趣。可以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既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益友,通过情感这根纽带把全班学生引到教师的周围,并及时给予他们直接的有效的帮助,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可以利用新的内容、新的观点、新的教具、新的板书等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促使学生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以最佳的心理准备与心理投入参与学习。

三、求实心理。

一般的人都喜欢实实在在的事物。学生的学习他是一样,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学习到实用价值大的内容。

这就要求老师认真备好教材,要联系生活实际,重点挖掘出教材中实用价值大的内容作为重点,加以突破。其次,要备好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靠船插篙,使他们每节课都有收获,不要好高骛远。再次,教学方法要实在,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上,听到最精炼的讲析,学到最精要的知识和技能,切忌在课堂上夸夸其谈,离题万里,搭花架子。

四、求同心理。

同等性是人的心理需求之一。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没有同等性,就不能发挥其主体作用,就不能使其生动活泼和主动地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学生这一求同心理,一方面要为他们创设同等的学习氛围,真诚关注和帮助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爱心、关心、信心与耐心,消除心理上不平等性,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另一方面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充分了解学生,热爱、尊重学生,允许学生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学习,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能一切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观点替代学生的观点,摆出一付盛气凌人的架式,对学生不悄一顾,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产生自卑心理。

五、求成心理。

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自我取向、主体价值和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追求。

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面向全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创设成功机会为核心来组织教学,将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使得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意识到自己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老师关注的对象,意识到自身价值已得到实现,得到认可,从而不断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地攀登新的高峰。

把握课堂生成篇十二

作者/张秀敏。

日照市实验高级中学,山东日照27682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高效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可起到激发学习兴趣、诱导思维探索、促进智力发展、考察理解程度等作用,这已成为中学历史的共识。高效历史课堂需要把握好“三个点”。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体会:

一、寻找兴奋点。

1.从兴趣的培养中找寻“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寻找“兴奋点”,遵循学生的认知与视角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一课,在分析了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等多种手段,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使学生对帝国主义国家占据中国大半河山、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有了直观、形象的了解后。我结合当前现实生活中日本“购岛”侵占中国钓鱼岛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一个战败国却要霸占一个战胜国的领土,岂有此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方对此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不管日方以什么形式‘购岛’,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从1895年的甲午战争,到二战后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联系当前的现实,说明现代事实的历史根源,培养学生“以古鉴今”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

2.从启发性问题中寻找“兴奋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导入新课时,教师精心设计一个或几个提问,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上来就急于传授知识,就无法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也无法活跃课堂,整节课都将陷入沉闷的状态中,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时,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1)在英国为何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2)这种现象在英国历史上是怎样形成的呢?由此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本课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正如巴尔扎克所言:“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

3.从探究中寻找“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历史教学论文)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对话越来越被强调和关注,而探究式的学习,作为师生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形式,更被认为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力手段。课堂教学中突出多边活动,进行师生、生生间的多边合作式探究,充分调动教学中各动态、因素间的密切合作,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

二、把握关键点。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育家叶圣陶说:“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考之。”有些知识貌似简单,但蕴含着丰富的思维发展因素。1.教师要以生为本,催生过程灵动。实施三个转变,即教师的思维要从教了多少内容转向学生掌握了多少内容,从做了几套试卷转向学生做了试题还有哪些疑问,从答题的思路解析转向学生怎样才能想到这样的思路。如在学习第五课:《希腊的`民主政治》时,让学生依据前言提出的三个问题,让学生扮演雅典城邦的执政官角色来设计民主方案。通过课堂辩论,得出雅典民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逐渐改变学生思维的单一性。教学中,为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师在新旧知识的过渡处、学科内知识网络的关键处、学科间知识的交叉处等选择培养思维能力的切入点,使学生的认知有序地展开,完善知识链条,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知识迁移。这样既容易引起学生思维的注意,又能紧紧抓住学生思维脉络,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提高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发掘学生的思辩能力。

三、提升认知点。

1.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在新的课改中就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做出独立、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2.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合。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创新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教学氛围,使历史教学妙趣横生。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使他们觉得学习历史是有用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增加。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要求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今天,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实效,打造出新型的历史高效课堂。

把握课堂生成篇十三

思想政治课改中把握“度”的策略。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多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改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结合思想政治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如知识拓展过深、提问过度等问题,从课堂提问、重难点把握等方面谈谈看法。

关键词:拓展;把握;策略。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它引发了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各方面的变革,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的理念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新课改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师应如何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新课改中的几个“度”。

一、知识拓展要适度。

在接触新课标教学时,教师教学兴趣浓厚,教学热情高涨,总想把学生教得更好,让学生知道的更多。有些教师老是担心学生难以掌握所有的内容,在深度挖掘方面,有的老教师经验较多,认为教材知识挖得越深对学生越有用,因此课堂又成了教师的天下。这样尽管教师费了工夫,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仍有可能不得要领。而且有时会造成课时紧张,教学目标无法落实。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握好广度和深度,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大纲为依据,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为原则。如在情境设计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感知,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知识,不能盲目求深、求广,而是要做到恰到好处。

二、重难点把握要有“度”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有些教师难以把握好重难点,要么是低估学生的接受能力,把学生一看就懂的问题反复讲解,激不起学生的求知欲,要么就是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快节奏、大容量地讲授,使知识安排过密,学生难以消化吸收。要避免这些错误做法,教师就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在备课和授课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找到既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较好地消化和吸收的最佳结合点,做到疏密适度。例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这一问题是一个难点,其中原因主要是学生往往会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混同于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总认为个性存在于共性之中。

三、课堂提问要适度。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提问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例如,教师为了提问,忽略了提问的质量,缺乏对学生思维实质性的激发,单纯为了提问而提问,大量的无效提问充斥着我们的课堂。要克服这些现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握课堂提问的“度”。

1.难易要有“度”

教师的提问,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应该是让绝大部分学生在认真看书、深入思考后才能回答出来,使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问题过难,或脱离书本,学生无法回答,就会望而却步,这样就会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回答出来,就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提问的数量要适度。

一堂课只有40分钟,教师提问时要注意控制数量,克服提问的随意性。提问过多,学生应接不暇,不利于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问过少,教师讲的过多,学生缺少参与教学课堂的机会,就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严格控制提问的数量。

3.提问要“点”“面”有度。

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梯度,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动脑筋回答问题的机会,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切不要定人而问,不能总是让少数几个好学生来回答问题,而剥夺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权利。

四、内外结合,拓宽视野需要“度”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时刻关注时事政治,不仅要重视课内所学,还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选择恰当的'时事材料,钻研教材,进行有效的教学。所以在选择材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事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会列举10多个事例来说明问题,学生听事例津津有味,但却忽视了它所要传递的信息,本末倒置。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只有精心选材,力求少而精,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材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事例的选择要具有教育性。

事例的选择不仅要反映理论知识,更要注重思想性和教育性。要通过课堂上教师的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在讲授“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内容时,不仅利用了课本上的材料,还引用了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以丰富的人物形象、感人的事迹,加深学生的认识,而不至于流于空洞的形式,反而让学生产生抵触。

3.事例的选择要有时代性。

思想政治课的时政性很强,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结合教材选取一些国内外重大时事,通过对这些重大时事的分析,锻炼学习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方法,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以及经济科技的日新月异,还可发现和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偏颇的观点,使他们不断地成熟,跟上时代的步伐,明白自己所担负的时代责任。

总之,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管是对知识的传授,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都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而应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紧紧把握“适度”原则,力求把每一节课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兴民中学)。

把握课堂生成篇十四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春风的吹拂和洗礼下,在新课程理念和精神的启迪与引领下,在课程改革的.征程中,我们实践着、探索着、追问着、成长着.结合思想品德课常教学的实践,对于新型的课堂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该把握好“八化”.

作者:张文英作者单位:大城县第二中学,河北廊坊,0659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18)分类号:g63关键词:

把握课堂生成篇十五

摘要:现代化社会,没有文化是行不通的了,教育就是要从娃娃抓起,小学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许多家长会花费大价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的学校。现在教育正在进行创新与改革,其中热议的是“少教多学”高校课堂的构建,这是全新的教学模式,对老师与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起来。“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教学效率,但有些学校的并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语文是我们的国学,是自己本土的语言,虽然是我们的母语但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更多的需要自己去探索,有些时候学生自己理解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就小学语文“少教多学”高校课堂的构建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

一、“少教多学”课堂的构建对老师的分析。

(一)课前的备课方面。

“少教多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其实在本质上大大缩短了上课的时间,表面上看老师的工作量减少了,但是实际上老师的工作量与压力更大了,因为从来上课时间就短,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要让老师在课前的备课充分?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保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完所有课程,还要让学生听的懂。所以老师的压力很大,我认为首先教师要找准侧重点,了解学生情况,看出哪些课程更适合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关注的不仅仅是教材本身,要对应“少教多学”的目的进行备课。所以优秀教师在备课时,不是以物化的备课笔记来衡量自己的备课是否完成,而是以自己的储备是否能从容面对学生来作为标准。

(二)课堂中的要求。

“少教多学”的侧重点要放在少教上,教的少并不意味着不重视这一过程,而是高校教学,这就非常考验一个老师的能力了,小学的一堂课是40分钟,如何利用好这40分钟就需要老师进行一些研究,比如:可以先讲解教材内容,再进行提问,最后进行拓展让学生进行讨论自学。再如,可以进行分小组教学,小组教学的好处就是学生在一起进行讨论学习,教师只要管理好数量有限的小组,然后让小组内部的学生管学生即可,大大降低了管理难度。另外,小学生在小组中直接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这可以让他们感到轻松、自在,更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这样可以让高强度的学习中加入一些乐趣。语文相对于其他理科来说,还是比较好教学的。不过也是非常枯燥的,老师要多进行扩展课外知识,学生会被这样的知识吸引,让后跟着老师的思路一直走,可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然后就达到高效的结果。

(三)课后的要求。

课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老师在这个阶段的作用不大,只是起到一个监督作用。在上完每一节课的时候就留一些课后问题让学生独自思考。这些问题的选取是关键,问题一定要与课堂的内容相结合,不能太难超出学生思考范围,也不要太简单,减少学生的思考难度。其实开放性的题目是最好的,这些题目大多都是答案不确定的,开放性作答。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可以结合最近发生的实事。老师在课后要总结与查看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多开一些教研会,将老师集中起来商讨教学经验与其中好的想法,刚开始的模式就是要多多研究,找到真正适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一)课前的预习工作。

学生是一个课堂的主体,现在的小学生的自制力不强,是因为现在的学生有手机电脑的诱惑,再加上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很容易就对学习产生厌恶感。课前预习在“少教多学”的模式下非常重要,因为课堂上的效率高了,就说明会讲的比较快,若是不进行预习可能一个部分没听懂就,导致这节课的效率底下,最终的结果就适得其反了。具体实行的措施就是老师布置的任务要明确,家长在家要进行监督,现在科技的发达也可以起到一些作用,家长可以通过手机看到老师的要求,对自己的孩子监督学习,老师也可以了解每个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自己本身来说,就是要靠自己的自制力了。

(二)课堂的学习。

课堂上的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是特别容易丧失学习的信心的,教学中的高强度虽然可以让学生持续集中注意力,但是缺点是学生一但有一部分没听懂很可能会错失后面内容的学习。这就需要看老师与学生课堂上的配合了,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随堂练习也要认真完成。课堂上学的好,课后的学习不会太吃力。学习是环环相扣的,一但你一部分听不懂很可能影响到后面的学习。

(三)课后的学习。

“少教多学”的侧重点就是学习,这个学不同于课堂上的学习,而是学生课下的自学,学校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少教多学”的目的与用意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在上完课后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然后举一反三把老师留下的任务结合所学内容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得出完美的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老教育家孔子说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课后的独自学习就是“思”的过程,我们要将两者进行兼容,进行合理分配,“少教多学”并不是将学与思的平衡打破,只是更加注重了思的过程,所以学生在课后要多开动自己的现象进行思考。

三、家长在“少教多学”中作用。

家长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支持老师的教学模式,不能对其进行阻挠,不过可以与老师共同商量对策与更好的教学方法。在“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模式中家长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因为这个模式就是让增加学生在家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家长就要在家里多关注孩子在家的学习,必要的时候对他们进行引导。这个模式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家长若是发现孩子在学习时出现什么问题或情况时,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反映,好尽快的改变教学模式。

四、结束语。

现在的学生都是国家的未来,“少教多学”教育模式的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个挑战与机遇,成功的话可能会普及到所有小学,进行教育改革,但如果失败影响的是这一届的学生。所以国家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的进行,我国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很大,同时得到的收益也是不错的,近几年我国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针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踏入真正的校园,这个时候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一个好的开端决定一个好的结局。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否真正起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老师、学生、家长三者要相互监督,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会成为教育大国。

作者:阚洪华单位:山东省新泰市宫里镇中心小学。

把握课堂生成篇十六

女性雌性激素分泌最为旺盛的时期是在10几岁到20几岁的时候,在这个阶段会受到激素的影响,将脂肪向胸部、臀部及大腿处储存起来,但腹部还不会形成过多的脂肪。因此,在这个阶段是纤腰收腹的最好时机。下面是一个可以起到这个作用的肚皮舞小运动。

胸心划圆:站在一面穿衣镜前,挺直腰背,双脚分开与臀同宽,将膝盖稍微弯曲,收起趾骨。

做像用自己的胸部在镜子上画圆一样的运动,臀部保持不动,让胸部向右、下、右、上转动,也就是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进行画圈,第次进行5分钟。

产后女性。

大多数女性因为怀孕而导致腰腹变粗,并且很难再恢复到产前的腰身,因此运动收腹是很重要的。在进行产后瘦身运动之前先要咨询一下医生的意见,通常在产后的第六个星期就可以开始进行散步的运动,之后慢慢地增加运动强度和种类。

下面的这个瘦腹小运动就非常适合产后进行,最初做这个运动时只要重复进行5次就好,慢慢地再增加到50次。

仰坐起卧:坐在沙发边上,双脚平放地面,双手放于小腹上。之后放松大腿,并将大腿向内翻,使身体向后躺,直到背部刚好能碰到沙发的靠背上。接着再将腹部抬起,这时抬起一只脚,也可以双脚都离地。吸气,收紧腹部,并保持这个姿势,心里暗数10下后呼气,恢复初始状态,调整放松。

推拉小车:站在婴儿车的旁边,将靠近婴儿车的那只手扶住车把,并将婴儿车推开,此时膝盖弯曲,臀部也向中间伸出去,之后再把婴儿车拉回来,身体站直恢复初始姿势,重复进行5次,之后换另一只手臂继续这套运动。

把握课堂生成篇十七

近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研招院校陆续公布了2014年接收外校推免生相关政策。此前,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也公布了接收推免生的要求。目前,大部分拟获得本校推免生资格的申请人在积极准备申请材料。一些过来人建议,在申请推免过程中,申请人要把握住申请程序、复试内容和网上报名等三个重要环节。

了解申请程序各环节。

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一般首先要在申请院校相关招生系统中进行网上报名,注册为推免生用户,并在线填写申请信息,上传有关资料,下载、打印相关表格,完成网报;其次,申请人要将所需申请资料寄送至所申请院校的相关研招办;最后,院校有关院(系、所)将对申请者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查,择优选拔并通知部分申请者来该校进行复试。

各院校在申请程序中略有不同,申请者可根据学校要求完成申请。如:中国人民大学在申请人网上提交申请信息后,便进行初审,并公布复试名单。申请人可在复试时提交相关申请材料,无需提前寄送。

根据复试内容做准备。

考生在提交申请资料后,要及时关注招生单位网站公布的复试名单,并根据复试内容提早准备,增加成功几率。

据了解,各招生单位的复试内容略有不同,申请人要有针对性地准备。如: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院校的复试包括外语能力测试(包括听力和口语)、专业综合课笔试和专业课面试等三项内容,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院校的复试只采用面试方式,主要考查推免生的外语听力(口语)、专业素质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等内容。

复试合格的申请人,院校将寄发《外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接收函》。

收到接收函仍要网报。

申请人在收到由研招办签发的`接收函后,并非高枕无忧,还需尽快向本校相关部门获取报考校验码,在教育部规定的网上报名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报,并在规定的现场确认时间内到报名点现场确认信息、采集照片。申请人如没有参加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则属于自动放弃推免资格。

另外,按教育部规定,已被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参加全国统考。如同时报考统考生(以现场确认的信息为准),属于自愿选择参加全国硕士统考,推免资格将会被取消。为了自己的辛苦不白白浪费,以上事项考生要特别注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90961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