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一种记录和整理自己思考和感悟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提升文章的文采和表达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心得体会篇一
清晨,寒风凛凛,国旗护卫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国旗升起后又徐徐降下,为死难者下半旗致哀!
今天是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大早,朋友圈、微博便被各类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消息刷屏。然而,不同于平时看到双十一商家刷屏信息、明星犯罪刷屏信息,在看到这样的消息时,我会不厌其烦的每一篇都点开仔细阅读。每一次看到那些深刻而沉重的文字,我的内心都会剧烈波动,似乎悲痛的历史就在眼前。每一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追思和呼唤,追思逝者,呼唤和平。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有一面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幸存者逝世,照片墙的灯变会熄灭。今年,有了些许不同,因为这一年,有太多的幸存者离开了我们,活着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我们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在时间的长河中努力挣扎、抢救,让这一段悲痛的历史被国人所牢记,被国际所认可,希望能够得到给予中华民族如此惨烈灾难的国家的道歉、忏悔和追思。然而时间,并不会为我们的心愿而停留,哪怕只是那一秒。
幸存者葛道荣说过一句话:虽然这里的灯都会熄灭,但记忆不会熄灭;幸存者们不会被忘却,真相更不会被忘却。
那一天,一定会悲壮的到来,但他们永远会活在人们的记忆中,记忆不会被抹去,历史不会被遗忘,真相不会被掩盖。牢记历史,牢记灾难,是为了明天的崛起、强大和坚韧;是为了昨天的灾难不会重新出现在明天的时间长河中;是为了让逝者安息,让生者追忆。
今天,南京为死难者下半旗致哀,全国人民为死难者默哀追思。相信在今后的每一天,每一位国人都会记住这场灾难,牢记历史,展望未来!
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心得体会篇二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与爸爸妈妈一起在家观看在南京举行的公祭仪式现场直播。
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原因,对于一个00后的孩子来说,这段历史是模糊的,即使父母给我讲了那段史实,但是仍然是懵懂的。但是听到主席在讲话中对于那段历史的描述,”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敌、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面对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坚定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
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心得体会篇三
随着历史的发展,每一个国家都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刻选择设立国家公祭日,以纪念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牺牲的英雄和烈士。作为国家公祭日的参与者,我深感这是一个庄严而神圣的时刻,不仅是对先烈们的纪念,更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以下是我对国家公祭日的心得体会。
首先,国家公祭日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痛楚。在公祭日的仪式上,通过观看纪录片、展览以及听取现场亲历者的讲述,我深刻感受到了那个黑暗年代的残酷现实。战火硝烟,生离死别,家破人亡,创伤深重。种种记载和现场照片让我感同身受,从内心深处引发起对于和平的珍惜和向往。国家公祭日在让人们感到痛楚的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平,为和平努力。
其次,国家公祭日让我了解到了英雄和烈士们的伟大精神。在公祭日的纪念活动中,举国上下共同悼念着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牺牲的英雄和烈士们。他们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在无数的战斗中,他们体现出了无私奉献、勇敢无畏、舍生忘死等伟大精神。国家公祭日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些英雄烈士们的崇高情怀和伟大精神,也让我明白了他们为我们争取到的幸福生活。
再次,国家公祭日让我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通过参与国家公祭日的活动,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走向繁荣昌盛,就必须牢记历史、传承英雄和烈士的精神。历史是我们前行的船舵,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每一次的国家公祭日都是对历史的重温和反思,更是对英雄和烈士们的告慰。国家公祭日让我意识到,只有向前看,永不忘却那些牺牲的革命先烈,才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国家公祭日让我体会到了国家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团结力。在公祭日的活动中,我看到了全体民众的热情与奉献。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乡亲,人们都自发融入到纪念活动中,表达内心对英雄和烈士的尊敬和缅怀之情。国家公祭日的庄严与神圣,让我感受到国家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团结力,让我认识到只有众志成城,才能让国家更加强大和富有活力。
总之,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庄重而神圣的时刻,它让人们深刻体会到战争的苦难和痛楚,感受到英雄和烈士们的伟大精神,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体会到国家的凝聚力和民族的团结力。作为一个参与者,我会将这些深刻的体会传承下去,时刻牢记我们的历史,缅怀先烈们的牺牲,努力建设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国家。
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心得体会篇四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经过沉淀的历史符号。他们身上展现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权、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他们理应得到尊崇,值得后人永远缅怀。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需要仪式,也需要载体。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抗战胜利日等纪念日的设立,就搭建了这样的载体,以一个国家的名义缅怀遇难人民,致敬烈士英雄,让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英烈永远受到后来者的缅怀和敬仰。每一个纪念日的背后,都是铭刻在民族记忆里的光辉历史,挺立在民族身躯里的不屈脊梁,流淌在民族血脉里的源源动力。每一个纪念日的到来,都是一次圣洁的悼念,一次记忆的唤醒,更是一次国民意志的`激励。设立纪念日,并不意味着仅仅把纪念局限在某一天,而是为了世世代代不能忘却纪念,就像春节团聚、清明祭祖一样,一代代人的传承,积淀下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接续使命。铭记英烈,同样是每一代人不能忘却的历史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念日犹如一座丰碑,树立在每一个人心中,时刻不忘今日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纪念日也是一座灯塔,照亮前方的道路,提醒人们唯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是对英烈精神的弘扬,对英烈遗志的继承,对英烈遗愿的反馈。
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心得体会篇五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82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四个国家公祭日。山河肃穆,草木含悲,我们共同缅怀遇难的30万同胞,铭记中华民族的苦难岁月。今天,中国已经强起来,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不能忘记。让我们从历史中获得前行力量,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南京大屠杀,如同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仅是历史留给某个国家的伤疼,也是留给全世界的伤痛。我们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不是要咀嚼战争苦难,不是要延续历史仇恨,而是要守护真实的历史,是要保留这段屈辱与奋起的民族记忆,是要培养大国公民应有的历史价值观,是要唤醒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守护好人类和平。“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我们不忘历史、铭记苦难,是为了警惕历史反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82年过去,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并未结束。从否认野蛮侵略罪行,到参拜二战战犯,再到解禁集体自卫权、架空和平宪法……现实警醒我们,日本右翼势力有扩展泛滥的趋势,日本军国主义有死灰复燃的危险。这不仅是对历史真相和公理正义的公然藐视,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蓄意破坏。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但是爱好和平并不等于纵容罪恶。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们绝不会让历史悲剧重演。
82年过去,那些逝去的同胞,无法看到中华民族在屈辱中的奋起。中国不再是积贫积弱、四分五裂,不再是发展落后、任人欺凌,而是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屹立在太平洋东岸。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今天,我们离民族复兴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此时我们更要铭记历史、戮力同心、共襄发展。只有一个更加强大、更加文明、更加现代的中国,才能保卫每一个国民的安全,才是对死难同胞的最好慰藉。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与时同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这也预示着,“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的判断没有变,全民必须要增强忧患意识,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战争虽已远去,但历史不能忘记。警报响起!勿忘国殇,是为了更好的面向未来。
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心得体会篇六
今天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观看过程中,我的心情一直十分激动,眼含泪花。
1937年的今天,侵华日军攻陷南京。短短6周内,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死于日军屠刀。南京,这座十朝古都遭受了灭顶之灾,生灵涂炭,三分之一的建筑遭到了破坏,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77年的历史过去,掩盖不了侵华日军的罪恶,掩盖不了历史的真相,遭难者中,很多人都不知道名字,只有一小部分人名被记录在遭难者名单墙上。
在公祭仪式上,向遭难者进献了花圈,青少年代表宣读了和平宣言,之后由主席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共同揭幕了国家公祭鼎,并发表重要讲话。说:这是血与泪的记忆,更是民族心灵深处难以消弭的伤疤。缅怀先烈,悼念同胞。祭奠,以国家的名义!我们要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和平是人类持久的愿望,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和平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我们才能茁壮成长。
之后,放飞了3000多只和平鸽,以此表达我们对死难者的悼念,对和平的向往。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好好读书,振兴祖国,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让外敌不敢小觑我们大中国,让孩童不再惶恐,让母亲不再哭泣,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心得体会篇七
今天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草木含悲、山河垂泪的日子里,举国上下将以各种形式缅怀82年前惨遭侵华日军屠杀的遇难同胞,共同追忆那一段困难深重的历史,传递出中国人民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当下,早已远离了战争的硝烟,但无论哪个年代、不论是谁,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忘记,1937年侵华日军一手制造了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我们不能忘记,在那段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我们更不能忘记,在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无数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为民族独立作出了英勇牺牲。今天我们铭记历史,就是要让这些民族共同记忆代代相传,让爱国主义的旗帜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当然,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除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外,今天“世界和平法会”、“烛光祭”等活动同步开展。自从11月下旬开始,南京陆续开展了“紫金草”和平行动、“和平许愿墙”签名活动、“和平颂”音乐诗会和“和平之夜”接力诵读等活动。和平的主题更加凸显,体现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历史启示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当前,我们所处的世界并不太平,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战争阴霾挥之不去,零和博弈让国际局势不确定因素增加。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铭记历史,也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近代中国走过了一段苦难辉煌的历史,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展现出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大的历史脉络和深层次的内在逻辑把握当下发展取得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种斗志和英雄气概一脉相承。正是依靠亿万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告别了落后挨打的历史,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
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有一些关键的节点。即将到来的20xx年,我们将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重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这是我们国家发展史上的重大时刻,具有里程碑意义。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攻克贫中之贫、深度贫困的堡垒,进入深水区的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涉险滩、啃硬骨头,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斗争本领。风险挑战很多,有的还很艰巨。越是爬坡过坎的紧要时刻,越要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葆有一往无前的精气神、焕发善作善成的意志,把中国人的志气拿出来,就没有什么目标实现不了。
每一年的国家公祭日仪式上,“和平大钟”都会被撞响。钟声深沉悠远,寓意着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深追思和对和平的企望。钟声更催人奋进,鼓舞着中华儿女圆梦复兴的雄心壮志。以此为契机,吹响冲锋号角,不断前行,我们定能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以更优异的发展成绩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心得体会篇八
今天,我们参加了公祭活动,参加者为我们班和五班。
经过一路颠簸后,我们来到了西山烈士墓。这里中央矗立着一个巨大的石碑,石碑后面是革命烈士墓,左面是长廊。
我们进场后,首先我们先默哀。站在此地,面朝着石碑,脑海中仿佛浮现出了当年革命烈士的壮举。他们在战场上顶着炮火冒着硝烟,付出血的代价才换来今天的和平。
场内第二个环节是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曲雄壮、气势磅礴还带着建设祖国的决心,所有人仿佛接二连三的被感染了一般,都纷纷严肃起来,好似歌曲是个指令一般。
第三个环节是献花。每个人都拿着一朵鲜花,排着队,井井有条的.献花。一个个人,自主的献完花后行礼,都表达了人们对革命先烈无比崇高的敬意。
第四个环节是参观长廊。我们仔细阅读,看到了先烈的光荣事迹,也看到了先烈的悲惨身世。而且,我们还发现了一个点,先烈们为了振兴中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最久的,也只活了三十至四十岁,还有一些先烈们竟连一张遗像都没有。看了这些,我们深感敬佩。
我参加了此活动,我又加了一个志向:我一定要为中华出一份力,让中华更加强大!
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心得体会篇九
国家阵亡将士纪念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已经发生的重大国家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国之强盛,家之富足,社会之安宁,未必要源于山之高,河之大,疆域之辽阔。天时地利总有沧海桑田的变迁,总有白云苍狗的转换,而唯有一颗坚强的心,维系着历史的巨轮向着下一个历史的码头前进。谁站在船头,向着历史的深处回望初心与始终,面对伤痕时的内心有多沉重,未来就有多光明,前程就有多远大,历史的丰碑就有多厚重。
所以,在国家公祭日之际,我们不必亲身经历,却应感同身受。凡有良知者,必要以柔软的内心,包裹着沧桑的历史,对历史喊话,对未来祈福。
我们在历史深处挖掘沉痛过往,帝国主义的铁蹄似乎还在踢踩践踏,侵略者的刀似乎还在铮铮作响,我们唯有抚摸伤痛,让它结痂,化作坚韧铠甲;收捡断壁残垣,重铸民族信仰,像锈迹斑斑沉睡于地下几千年之久的青铜戈矛,越磨砺,越光芒。
在平衡中并不太平,人心之变化,地区之复杂,有时候远超我们的想象。你一定不会漠视我们的历史长河中那些跌倒而未颓顿的片段;一定不会遗忘我们的民族艰苦摸索中那些创痛而未绝望的细节;更不会错过我们的国家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高歌猛进的时代大潮。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弄潮儿,是水手,不必徘徊,不必彷徨,不必迷茫,党和国家领导人就站在巍巍巨轮之上,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不忘记忆,离不开历史的载体。设立国家层面的纪念日,是以国家名义对历史的记忆;各种各样的纪念碑、历史遗迹,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记忆,都是在告诉世界、提醒后人,渴望和平、走向复兴的中国人民,不能、不会更不应淡忘那些曾经沉痛的记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就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祖国,每一个人都应牢记神圣职责,砥砺前行,这便是对南京遇难同胞的纪念。
今天是20x年12月13日,也是第x个国家公祭日。设立国家公祭日,让远去的硝烟重新浮现,让人民遭受的苦难再度重温,举国公祭,为的是在不断坚守和平发展、向往和平的同时,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们对和平的祈愿,许愿墙上的种种心声表达得淋漓尽致,对于过去我们不是抓住不放,是想在历史的惨痛经历中不断珍惜现在的和平,懂得珍惜,并对过往的屈辱和苦难时刻警惕,不断砥砺人性道义,审时度势,铭记历史、牢记使命,用浓浓的爱国情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入侵南京,进行了40多天毫无人性的大屠杀,共残害了30多万生灵,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无法将这一天这一天承从记忆中抹去,这一天满是屈辱和苦难,时刻提醒着我们肩上的的责任、心中的使命。
那么当历史翻过这一页,留给中华儿女的是远去的黑暗和光明的未来,如今的中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每一位国人都应该以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中华民族像羔羊般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远去,中国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有能力保证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伟大国家。
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们无怨无悔,甘心奉献个人的青春铸就强国强军的伟大事业,这种精神,是爱国的、是理性的、更是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学习的。我们要把这种爱国精神落到行动上,时刻牢记时代使命,在奋斗前进的路上永不停歇。把国家、民族放在人个的前面,努力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设立公祭日,祭奠死难者、敦促民众不忘历史,是国际上的惯常做法。比如联合国2005年确定的“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德国的大屠杀受害者纪念日,俄罗斯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等等,这些纪念日不仅是对逝者的安慰,也是对生者的警醒,更有着让侵害者和受害者及其后人反思历史、铭记历史、尊重生命、珍视和平的深刻寓意。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人淡忘了这段惨痛的民族历史,在国内,曾经的惨痛历史越来越被各种轻松的演绎所替代;而在国外,随着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各种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清华战争历史的言论甚嚣尘上。这些现象都在警示着我们保护历史铁证、还原历史真相、教育本国国民、铭记历史苦难的重要和紧迫。
虽然现在每年南京市民都会自发举行悼念活动,但是,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南京人民的惨痛记忆,更是中华民族应当永远铭记的国家历史,是中国人民抗争史上的浓重一笔。设立公祭日,就是要通过全民纪念的形式,让全体人民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时刻保持对历史苦难的痛感,从而时时警醒,倍加珍视当前得来不易的和平。
公祭日活动不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吸引着众多海外华人的关注和参与。相信随着全国各地的公祭活动和海外华人在世界各地的活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必将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产生重大的影响,进一步彰显中华民族对同胞死难者的缅怀,对民族历史的铭记,对和平发展的珍视,对民族富强的期盼。
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让我们一起参与进来,不仅为了告慰死者,更是为了激励生者;不仅为了铭记战争、更是为了珍视和平;不仅为了牢记历史,更是为了警醒未来。
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心得体会篇十
成都市马家花园养老院内的藤椅上,常坐着一位慈祥的老人。齐耳银发,盖住了她逝去的年华,只有胸前挂着的“抗日英雄”勋章,依旧向人们诉说着她那不同寻常的青春岁月。
她叫王书君,今年95岁,是现今已为数不多的抗战老兵中的一员。在八年抗战中,身为在校学生的她毅然奔赴国难,成为一名随军护士,并参与举世瞩目的台儿庄战役。
1937年,王书君考取了保定女子师范学校。就在她考上师范学校不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王书君决心跟随同班女生沿着铁路向南方逃亡。后来,在别人推荐下,王书君来到后方医院,开始学习基础医护知识。很快,她被分入第30军31师的师部医院,成为一名随军护士,并随即与部队加入到台儿庄的血战中。
在那场举世闻名的战役中,日军矶谷师团在飞机的掩护下,配以坦克、大炮,向台儿庄猛烈进攻。中国守军进行顽强抵抗,战斗打得十分激烈。
王书君回忆,当时每天有大量受伤战士从前方撤下,同时有大量部队开进前线,她和其他护士就在后方一个火车站内,对运输回来的伤病员进行简单包扎医治。“重伤员太多,只能躺在火车车厢顶上,等待治疗。有的就在闷罐火车里,连窗户都没有。我们背着药箱,挨个给他们换药。”
王书君说,有的伤员伤口裂开疼得不行,一直在呻吟,听着让人揪心。伤员太多,医治条件又十分恶劣,每天都有很多得不到有效治疗的战士去世。“有一次,我正给一位10多岁的年轻士兵包扎。开始我们还说着话,但很快,他就死在我的怀里。”回顾这段往事,王书君忍不住抹起眼泪。
让王书君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军人的英勇气魄。她回忆,有一位姓周的小兵,头部包裹得只剩一只眼睛,肩膀上的枪伤正在汩汩流血。伤情这样严重,他还嚷着要返回战场。王书君只好寸步不离地盯着他。但两天后,这位小兵病情稍有好转,便趁王书君拿药的间隙跑回了前线。最后,这名小兵壮烈地牺牲在战场上。收殓遗体时,他的眼睛圆鼓,始终无法闭上。就是像他一样的无数中国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抗战的胜利。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王书君表示,她是日本侵华罪行的见证者,她将会把自己在抗战中的所见所闻告诉给每一个愿意倾听的人。王书君说,现在日本否认侵华罪行,那么中国人就要肩负起奋发图强的使命,“只有你强大了,才有力量让侵略者正视我们,正视那段历史。”
我们需要一个日子祭奠英雄。
如今,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从事变的历史背景到东北沦陷,从日本在东北的血腥统治到林海雪原间东北军民的抗战再到东北光复、日本投降,9180平方米的展馆内,7个展厅800余幅照片、300余件实物展品以及多组大小型场景、雕塑等共同展示了“九·一八”事变前后至抗战胜利的历史过程。
季宁回忆说,2000年夏天,曾任中共满洲省委特派员的老领导韩光来博物馆参观,88岁高龄的老人走到第二个展厅的时候,就开始体力不支了,但坚持不坐轮椅,一直站着参观完全程。“他指着墙上的东北抗联众多将领的照片对我说,其中好多人都曾经是他的战友、亲密的伙伴,他们牺牲了,他只能来这里看看他们,又怎么能坐着呢?”
“那几年很多当年抗战牺牲的英烈后代都在参观时提到,由于不知道烈士的牺牲时间和牺牲地,他们除了清明节都不知道该什么时候给先辈烧纸焚香,大家太需要一个特定的祭奠这些英雄的日子了。”季宁说。曾有一位60多岁的老大娘从黑龙江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寻找烈士父亲的讯息,但最终没有线索。无奈之下,老人接受了季宁的建议,面对博物馆的国歌墙三鞠躬后离开,留下落寞的背影。
如今,510米长的展线,季宁每天都要走上几遍,每次讲解的时间大约为40分钟。讲解之前,她都会换上白衬衣,这代表着讲解员们以最谦逊的态度面对历史和英烈们。“如果说国家每年有一个固定的公祭日,那么我工作的每一天都是我的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心得体会篇十一
今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纪念83年前南京惨案中30万死难者的亡灵,唤起14亿人民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整个公祭过程庄严肃穆,引领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回顾,振奋青年一代对未来的憧憬。
公祭过程之后,心不由己地想起身边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太缺乏爱国主义教育了,今天这样的大型活动,他们是不会自觉观看的,甚至说,既是看了对他们触动也不会太大。
为什么这样说呢?或许你会觉得我是在胡说,但我还是想说说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基本上是生下来就与父母分离,靠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这些隔代抚养的孩子,大都任性,自私,缺乏家庭观念,无集体意识,一切唯我独尊,根本谈不上爱家爱国。等到入学之后,学生从一年级就被灌输分数观念,学校引导着学生围绕着分数转,什么思想品德、音乐、美术课根本没有教师教;一些学校干脆把思想品德课本扔在后勤处,过一段当做废品卖掉。学生们从来没有唱过国歌,参加过升旗仪式,你看到的五星红旗是校长随便叫个学生拉起来的。不少学生上初中了,还不会左右转,不会唱国歌,更不懂什么历史、国情。
因此,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小学生抓起。使他们从小就知道社会主义祖国的来历,就能唱国歌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校应该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当做第一要事抓,培养学生的家庭、集体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处处想祖国,祖国的利益高一切的理念。
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心得体会篇十二
20xx年12月13日,是第六个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公祭日到来之前,“20xx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平许愿墙”出现在南京多个地铁站点的通道内,乘坐地铁的市民纷纷停下,写下各自心声,“勿忘国耻”、“世界和平”、“祖国万岁”、“爱我中华”等等表达对那段历史的铭记和对和平的祈愿,有的市民还画上“和平鸽”,旨在发出追求世界和平完美音符。
铭记历史,警示后人。82年前的今天,也即1937年12月13日,日军在中国南京制造了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余万中国同胞倒在了血泊中。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3500多万人或伤或亡……由日本帝国主义一手制造的这场侵华战争,更是让中华民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彰显出一个国家对于生命的敬畏同时,也有助于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唤起世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历史记忆,犹记如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82年过去,中华门城墙上战争留下的弹孔依旧清晰可见,“万人坑”的累累白骨仍在诉说着当年那段沉痛的历史。然时至今日仍有部分日本右翼分子主张“侵略定义未定论”,质疑大屠杀中遇害人数,甚至对中国设立公祭日提出异议。比如,日本教科书中对战争描述就多以被害经历为主,加害经历不断被删除。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等纪念馆中,与加害历史相关的展品甚至被撤除。
铭记历史,展望和平。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已成全人类的永久记忆。加拿大安大略省就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早在20xx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已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近日,为悼念大屠杀死难者并揭露侵华日军残忍罪行,日本有识之士还于广岛、大阪、名古屋等地举办纪念活动,呼吁人们铭记历史、开创两国和平友好的未来。
以史之音,奏响和平。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大家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就再次表明: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多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中国人民将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历史的耻辱是昨日的惨痛记忆,是今日我们前行奋进的不竭动力。40年改革开放,40年春华秋实,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已经有了显著提升。而今划破南京上空凄厉低沉的防空警报声,更鞭策着13亿多中华儿女要铭记历史,把在公祭活动中收获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人民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音符。
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心得体会篇十三
那天早上七点多,我们六(6)班和六(5)班,代表学校前往西山烈士墓,参加一年一度的公祭活动。
天气阴凉,同学们排成两支支长长的队伍,兴致勃勃地出发了。一路上,大家的心情是愉悦的,气氛是轻松的。终于,我们来到了西山脚下,上山。
西山很矮。我们走了约莫5分钟的山路,就到达了烈士陵园。
气氛变得压抑起来。只见一个健壮的军人,穿着一身绿色的军装,头戴一顶森林绿色的头盔,手持一把乌黑发亮的长枪,如松树一般笔直地站在陵园大门前,严肃得好似一座雕像。顿时,我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崇高的敬意。我们走进了烈士陵园。
进了陵园,同学们快速排好了队形,立正姿势,双手紧贴大腿两侧,五指并拢,身体挺得直直的,站着一动不动。事后老师们评论说,我们的站姿,即使跟旁边的军人比,也毫不逊色。
天气逐渐热起来。我们汗流浃背,脸上也是汗珠密布,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动也不动一下,队伍始终保持整齐。我觉得脖子好痒啊,我快要忍不住了,我很想伸手去抓啊!关键时刻,我想起了老师的再三叮嘱,为了班级,为了学校,我咬咬牙,忍受着,挺住了。
过了许久,终于轮到我们献花了。我双手捧着一枝白花,庄严地走上前,轻轻地放在烈士纪念碑下,然后行了一个队礼。这应该是我行过的队礼中,最标准的一个了。
仪式过后,我们参观了烈士纪念馆。在那里,有许多烈士的名字,很多却没有遗像,我不禁感到心疼。我还看到烈士用过的刀枪,烈士牺牲时穿过的战衣……我感慨万分,要是没有烈士们的伟大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啊!
时间转眼过去,我们要走了,就像这些烈士一样,他们也曾来过,只不过现在走了,我们只是看不见他们罢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852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