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优秀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23:06:09
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优秀17篇)
时间:2023-11-20 23:06:09     小编:琴心月

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怎样写一篇内容充实、有深度的学习总结?阅读是获取信息和提升素养的重要方式,希望大家能够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和收获。

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篇一

在过去,从腊八开始就拉开过年的序幕。本来冬日里农闲,经过秋季的收获,正是粮仓里最丰满的时候。这时候,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正是享受一年收获的幸福时光。腊八的时间不早不晚,正好可以成为这场欢喜的开始。

腊八节最早始于腊祭(即“蜡祭”)——传说古时候炎帝神农在腊日里一定要祭奠农神祖先。《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在这一天里,人们会用猎物告祷上天,感谢一年来苍天赐物,并祝来年风调雨顺。这个习俗流传过程中,大概慢慢就有了杂粮粥,但一直没有被确定为节日里的习俗。

在唐诗里,我们看腊日的情景,似乎依然离不开酒肉。杜甫的《腊日》:“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完全没有粥的影子。但到了宋代陆游的诗中,我们看到了“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描述腊八的诗作里,都有了腊八粥。由此可见,腊八粥真正起源于宋代,一开始,他就被叫做“佛粥”。

将腊八粥叫做“佛粥”,是与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有关的。在成道之前,佛陀在雪山修了六年的苦行,已经是容颜枯槁。后来他觉得这样苦修是没有办法成道的,于是放弃了苦修,下山了遇到了一位牧羊女。他向牧羊女乞食,牧羊女便用乳糜——一种含乳的杂粥供养他。佛陀吃饱后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并发大愿——“修不成道,誓不起座”,最后他终于修证圆满,成为了佛陀。据说成道当日,正好是腊八。而腊八粥,正是起源于牧羊女的乳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腊八粥是提醒我们关爱他人,救济穷困的。想象在这样一个天寒地冻的日子里,那些穷苦的人们和流浪的乞丐,多么需要我们的关怀。因此,在这一天,佛寺里会施粥,很多有钱人家也会出来施粥。腊八粥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关怀和慈悲,是当之无愧的“佛粥”。在这一天,送出去的粥里,不仅仅是温暖和饱腹,更有祝福。那些需要关怀的生命里,说不定会有佛陀这样的圣哲,送出腊八粥的同时,我们也衷心祝愿他们都能满愿、吉祥。佛家说众生都有佛性,布施是的积福,从这个角度来说,腊八粥里真是浓浓的充满了正能量。

子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所以,中国人的节日向来朴素,朴素到用食物就表达了所有深切、温暖的祝福和朴素、平实的思想。老子说:“吾有大患,在吾有身。”就连佛陀,也不可能辟谷成道。仔细想想,拖着身体游走于尘世的我们,衣食是恐怕是人最不可回避的需求了,除此之外,别的需求也许并没有那么重要。如今,当我们渐渐习惯了用语言传递祝福,用财物传达情谊,我们是否离实在的需求更远了呢?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雪的节日里,当面对腊八粥,我们能否体会到古人对幸福朴素的理解——他们简单平实,知足常乐!

其实,不论是祭奠农神还是纪念佛陀,大概没有比腊八粥更合适的东西了。他不像肉食那样血腥膻臊,基本上用谷物和豆制品熬制而成,简单丰富,杂色纷呈,甜香可口。既能代表农神无私的恩赐,又符合佛家的慈悲为怀,在冬日里,喝上这样一碗热腾腾的粥,大概最能体会满足的感受。希望我们都能从中品味到实在的幸福!

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篇二

腊八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国农历十二月初八的节日,因此得名腊八节。在这一天,人们以吃腊八粥、祭祀祖先等方式庆祝,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对寒冷冬季的驱邪祛病之意。下面我将通过介绍腊八节的由来、意义,并分享我个人的心得体会来展开论述。

首先,腊八节的由来让我们了解到它的起源与传承。腊八节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它有着远古的历史。据考证,腊八节起初是古代农民庆祝祈福的节日,祈求来年丰收和平安。同时,也有关于腊八节与佛教的故事相传。相传释迦摩尼在修行时一次遇到鬼魔,他用一种由腊八粥组成的食物驱散了鬼魔并安抚了他们的怨气。从此以后,腊八粥成为了庆祝腊八节的必备食物。

其次,腊八节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腊八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在腊八节这一天,人们一方面会煮腊八粥祭祀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另一方面,人们也会相互祝福,以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美好祝愿。腊八粥中的杂粮象征了来年的收成丰富,而吃腊八粥则有辟邪、驱病的寓意,人们相信腊八粥能够祛除身体的不幸和疾病,保佑大家一年的平安健康。

再次,腊八节在我个人生活中的体会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个节日的意义。在我小时候,家人经常会为了庆祝腊八节而准备腊八粥。整个家庭围坐在一起,一边享受着温暖的腊八粥,一边分享着快乐和幸福。腊八粥散发着香气,令人感到温暖和舒适,仿佛也将家人们的关爱和祝福都融入其中。这种家庭团聚的方式,让我深感亲情和温暖的力量。

最后,我个人对于腊八节的体会是,它让我更加珍惜家人与朋友。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忙碌的生活节奏,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发疏远。腊八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成为重要的纽带,使家人和朋友有机会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通过观察和倾听家人与朋友的笑语和感慨,我深刻地体会到亲情和友情的宝贵,明白重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联结,更是精神层面的交流与陪伴。

总之,腊八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以吃腊八粥、祭祀祖先等方式庆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介绍腊八节的由来、意义,并分享我个人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腊八节的重要性,珍惜家人与朋友之间的情感纽带,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腊八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深深的情感印记,让我们竭力守护和传承,共同传递下去。

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篇三

元旦刚过,马上又迎来了腊八节。凌晨五点,雍和宫前便排起了“长龙”,等待“开门施粥”,还有人特地从内蒙古赶来,就为这一口“彩头”。一大早的雍和宫,人气满满,喜气洋洋。

雍和宫“施粥”的传统,出现在清代雍正年间。雍和宫原本是雍正做亲王时的王府,雍正登基后,改为了行宫。雍正三年,雍和宫铸造了一口千人大铜锅,之后,每逢腊八节,雍和宫便会用这口锅煮腊八粥,分给王公大臣。至此之后,雍和宫“施粥”就成为了一种典仪。

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只是,“施粥”的对象不再是“王公大臣”,而是每一个走过路过的“你我他”。雍和宫的粥能够吸引人,靠的可能不仅仅是一碗粥。腊八节原本是先民们的感恩之礼,随着历史变迁,衍生出了祭祀先祖、喝腊八粥、制腊八豆等习俗。在古代,腊八的意义,就是赶在过年之前,农人休息、游子归家,一家人安享团聚的温馨。而现在,虽然中国各地的腊八粥制作方法各有不同,过节的习俗也有差别,但只要提到这个节日,提起腊八粥,还是能够勾起每个人心中,家的味道、家的温暖。这些“粥友”里,有不少是来北京打拼的“北漂”,他们在工作日一大早赶到雍和宫,奔的可能就是腊八粥里蕴含的“家的味道”。共同的历史造就了共同的记忆,共同的文化将五湖四海的人连在了一起。

生活是节日的创造者,也是节日的传承者。为了赞美团圆,我们发明了元宵节,为了纪念英烈,我们发明了端午节,为了庆祝丰收,我们发明了中秋节。传统节日记载了从先人到我们,从农耕社会到现代文明,一路沉淀下来的情感依托、精神价值、伦理观念、文化内核,也正是这些情感、精神、伦理、文化,创造了今天的我们。

悠久的文化总是有着无穷魅力。今年腊八节的报道称,这次雍和宫“施粥”的活动现场,还看到了一些外国友人的身影,浓浓的节日氛围让他们忍不住去“一探究竟”。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力量,它不仅可以凝结“自己人”,也可以吸引、影响、融合其他文化。

中华文化发源于河流,壮大于农耕,阴阳相合,柔中带刚,温暖而有力。我们重视家庭团聚,也鼓励闯荡四方,我们不忘追溯先人,也将目光望向未来。就像腊八节,本来是为了小家团聚,后来衍生出“施粥”的习俗,彰显着“天下一家”的情怀。中国节日的温暖美好、包容豁达、源远流长,正如中国的文化。

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篇四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它源于佛教,最早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出生的日子。据传,释迦牟尼佛诞生时,天上下起了花雨,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便将农历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后来,腊八节逐渐融入民间文化,成为丰收和团圆的象征。对于中国人来说,腊八节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信仰和精神的寄托。

腊八节有着丰收、感恩和祈福的意义。腊八节正好是农历年快要结束之际,而腊月本是农田休耕的季节。人们在这一天通常会煮腊八粥,粥中加入各种谷物、豆类、果蔬等,象征着过去一年的丰收和来年的富饶。同时,煮腊八粥也寓意着感恩,感谢自然界的赐予。人们还相信腊八粥具有祈福的神奇力量,希望通过食用腊八粥,能够消灾祛病,享受健康和长寿。

在我看来,腊八节不仅是一种节日庆祝活动,更是一种家庭团聚和人文关怀的体现。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人们会聚在一起,共同准备腊八粥,边煮边谈笑风生。这种团圆的场面总能让人感到温暖和幸福。与此同时,腊八节也是人们互相关怀和关爱的时刻。一些慈善机构会在这一天组织志愿者,用腊八粥慰问贫困家庭。这种公益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响应,展现出中国人道德关怀的一面。

另外,对于我个人来说,腊八节也是一种反思和净化的时刻。在这一天,我会反思过去一年的经历和成长,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腊八节也是一种净化身心的机会。有时候,我会在这一天独自静坐或者参加佛教寺庙的法会,通过冥想和祈福来净化自己的心灵,摆脱烦恼和痛苦。

在参与腊八节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节日不仅增强了我的家庭凝聚力,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在食用腊八粥时,我不仅能感受到食物的香甜,更能感受到食物背后蕴含的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对自然界的感激之情。腊八节教会了我感恩和慈善的精神,让我更加热爱生活,关心他人。

总的来说,腊八节不仅是一种宗教节日,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的体现。通过参与腊八节的活动,我们可以感受到丰收和团圆的喜悦,体验到反思和净化的力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仅可以与家人团聚,更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腊八节是一种传统的节日,但它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却是我们现代人需要并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篇五

第一段:

腊八节,在我国这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国家中,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节日。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庆祝这个日子。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腊八节带给我的文化氛围和浓郁的人文历史。

第二段:

在我的经历中,腊八节最具有代表性的食物要数腊八粥了。每年的这一天,全家人都会齐聚一堂,将水、红豆、米和莲子一同煮成粥,然后一起品尝。虽然腊八粥的口味不如其他美食,但它却带给人深深的感动和扼腕之情。它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让我明白了一种团圆和饮食的关系。

第三段:

除了腊八粥之外,腊八节还有其他形式的庆祝活动,比如做腊八采,吃腊八饼。这些习俗虽然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但共同点是都是为了纪念和祭拜祖先。这种敬仰祖先的传统观念,让我思考我自己家族的历史和家族的价值观。

第四段:

在过去的数年里,我逐渐发现腊八节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失去了很多其原有的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人都没有时间去体验和享受传统习俗。有些人却因此而迷失了自己和自己真正的追求。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文化的流失,更是一个心灵的贫瘠。

第五段:

总之,从各方面来看,腊八节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包容着千百年来世间的人情况怀。而我本人在庆祝腊八节的过程中,也逐渐融入了这种文化氛围。我深深感受到,在现代都市时代,还有那么一些人通过文化传统,守护着祖先留下的传承。这些人像是文化的守护神,为了我们的文化基因而不断努力和付出,馈赠给我们的祖先所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

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篇六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农历十二月初八,被视为是吃腊八粥的日子。在这个节日里,每一个家庭都要精心准备一天三餐中的一餐——腊八粥。作为小学生,我也一直喜欢过这个传统节日。在今年的腊八节里,我有了特别的感受,下面是我对于这个节日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感受。

腊八节当天,早上我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了各种薏米、粟米、豆子等材料,回家后和妈妈一起动手制作腊八粥。虽然手脚累了一些,但由于知道自己在为家里添一份温暖,我觉得这种感觉很棒。

第三段:舌尖上的滋味。

当晚,我们全家人团聚在家中,一齐品尝着腊八粥,那种滋味真是难以用言语表达。腊八粥既甜又香,材料的口感深深融入了糯米中,喝一口就能品尝到其中的丰富口感。

第四段:了解节日的意义。

吃腊八粥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味蕾上的需要,更是为了表示敬意。在古代,人们相信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的日子,为了表示敬意,人们就把节日当做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虽然现在祭祀的意义已经不再强调,但吃腊八粥这种传统仍然被大家所秉持。

第五段:总结。

腊八节让我懂得了很多,它是关于习俗、现象、人情和道德的教育,也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它教会了我学习历史和尊重他人的智慧。在这个腊八节过后,我想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也更加热爱这个温馨友善的节日。

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篇七

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腊月八日,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我一直很喜欢腊八节,今年我也参加了腊八节的各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这些感受让我更加了解和喜爱这个节日。

第一段:传承传统文化,领略中国美食。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腊八节这一天,人们会有许多的传统食品,如腊八粥、腊肉、腊鱼等。这些食品不仅仅是食品,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达。在食用这些传统美食的同时,我们也在尝试品味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的魅力。

第二段:感受生活的乐趣,增强亲情友情。

腊八节是一个家庭团圆的节日,也是一个朋友聚会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有不同的聚会方式,有家庭聚餐、有朋友聚会、有公司聚餐等。无论怎样,这些聚会都是一种生活的享受,增强了我们的亲情友情和社交圈。

第三段:加深身体健康的认识,关注食品质量和卫生。

腊八节这一天,人们会食用许多腊肉、腊鱼等高脂肪食品。这些食品的摄入不仅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还可能影响到食品的卫生质量。因此,在腊八节这一天,我们应该加深对身体健康的认识,关注食品的质量和卫生,尽量减少对身体的不利影响。

第四段:借助科技手段,增加节日气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也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来增加节日的气氛。比如,许多企业通过使用阿里巴巴的咸鱼二维码技术,在腊八节这一天向客户提供腊肉和腊鱼等礼品,不仅增加了节日气氛,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第五段:结语:人生的美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腊八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一种庆祝方式,更是一种文化内涵和精神寄托。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通过食品、家庭、朋友、科技等多种方式,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好。因此,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会这个传统节日所带给我们的美好,以此来丰富我们心灵世界,提高我们对于生活和人生的品质。

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篇八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的腊月八日,人们会吃腊八粥来祭祀祖先、庆祝丰收。在小学生的世界里,腊八节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节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学到了许多东西,也充分体验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第二段:学习经历。

在腊八节的前几天,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有关腊八节的知识。通过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述,我们知道了为什么会有腊八粥的习俗,以及腊八节在不同地方的庆祝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制作了腊八粥,了解了食品卫生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学习经历,我们深入了解了腊八节的来历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段:体验活动。

学习之后,我们还参加了许多有趣的活动。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挑战填腊八粥。我们分成小组,拿着一些材料,在课堂上开始了我们的制作。首先是洗米,因为要确保米饭的质量和干净的程度,所以每个人都非常认真地洗米。接下来,是熬粥,轮流搅拌。虽然过程有些艰难,但结果却让我们感到非常满意。如果用心去做,一定会有不错的成果。最后,我们品尝到了自己制作的腊八粥,非常好吃。

在这个腊八节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腊八节的学习和体验活动,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更加热爱祖国,也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背景。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尊重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

第五段:结尾。

腊八节是一个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自己的文化传承也更加自信和自豪。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传承和独特的标志,我们要珍惜和继承。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将继续努力,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

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篇九

岁事告成,八腊报勤。腊八节在我国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腊八节文化。在这喜迎春节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温习昨天的故事,感悟传统精神的厚重,传承腊八文化,喜迎春节。

要传承腊八文化的勤俭精神。关于腊八粥,有这样的传说,古时候,老两口过日子,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儿子不争气,媳妇不贤惠,败了家业,腊月初八这天,小俩口冻饿交加。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勤恳持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这个故事警告世人,不要好吃懒做,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是生活的永远真理,是事业的永恒真理。勤俭致富,勤俭成业。

要传承腊八文化的敬畏精神。《说文》腊八节腊八节记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这种祭祀活动,体现了古人的一种敬畏精神,敬畏祖先,敬畏自然。有敬畏才能有和谐,才能有未来。这种敬畏精神,在今天依然有着他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不一定是敬畏神灵,但是,我们必须敬畏自然,敬畏规律,敬畏秩序,敬畏法律,只有在敬畏中奋斗进取,才能有伟大事业。

要传承腊八文化的爱心精神。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节悄然蕴含着一种爱心精神,这种爱心精神随粥潜入心,让人温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

民谚说,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可见,腊八节,就是过春节的序幕,序幕拉开,我们要在弘扬腊八文化中,传承我们优秀节日传统文化,为我们今天新时代的奋斗输入精神能量,喜迎兔年春节的到来。

腊八节,历史悠久,记载繁多,传说纷纭,在这记载中,雕刻着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在这传说中,寄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情怀。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一个文化的载体;每一个民俗节日,都是一个中华精神的时间丰碑。在传统民俗节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天时地利人和,从这些美丽节日出发,我们的奔跑更有力,我们的追梦更精彩。

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篇十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农民节日,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吃腊八粥、腊八菜等食品,用来庆祝丰收、祈求祥瑞。除了食品文化外,腊八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文化习俗和传统活动。在我心中,腊八节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让我收获了很多感悟和感受。

第二段:品尝腊八粥。

在腊八节这天,不能不提的就是腊八粥。用莲子、红豆、花生、糯米等食材煮成的腊八粥,是我最喜欢的腊八节美食之一。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很期待坐在桌前,舀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吃着暖暖的粥、嚼着嫩嫩的莲子,感觉就像是一座小火炉在温暖了我的身体。而这种感受,也是那些繁忙的日子里所找不到的。

第三段:走过腊八节民俗文化展。

腊八节中,各种民俗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冰雪中,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一起,感受弥漫在整个气氛中的喜庆。看横短竖长的中堂,看在霓虹灯下转了无数圈的摩天轮,看没有停止运转的转马,看乐队在台上,现场演奏的快乐时光。在这里,我们总能找到一个对身心都愉悦的放松状态。尤其是在参观腊八节民俗文化展上,让我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第四段:分享腊八节感言。

腊八节的彩色世界,往往让人们陷入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透过岁月的沉积,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一种浓浓的亲情友情。因为没有这些感情,就没有这些节日。在这里,我希望能分享出我的腊八节感言,让身边的人们一起领略这个美好的节日,一起感受到这个节日所带来的良好情感。

第五段:未来展望。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仍将继续与我们共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注重了解传统文化,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这种文化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我相信,这种文化会一直传承下去,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流传下去,不断绽放出新的文化魅力。

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篇十一

每逢腊八节,我都会回忆自己小时候那些有关腊八节的趣事。

不知道是听谁说的,腊八这天采来的映山红花(就是野生的杜鹃花),放到瓶子里用水生上,到了年三十这天一定盛开。

那个时候,也没有卖鲜花的,要是大年三十,家里有一瓶子盛开的鲜花也不错!我和我的同学一起,在郊区的东山上,踩着没膝的积,登山爬砬子去采那些干枝的映山红。人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小丫头,也是够龙性的了,干脆就没想到,山上会出现什么野牲口,会随时有坠崖的危险。由于山上的太深,到了家以后,每个人都湿了半截裤腿子,被风打过,冻得硬梆梆的,当然也免不了被家里人责怪。也许是巧合,也许是伺弄得精心,到了腊月二十九,这一瓶子的花啊,开得那叫欢实呢?我也终于有了一些成就感,家里人也为这盛开的鲜花感到节日的喜庆。

还记得在同学家吃过一种绿色的大蒜,酸酸的,很爽口。尤其是吃油腻菜肴时,用它做辅餐,那是相当得味。同学的妈妈说:腊八这天,把剥好的大蒜瓣放到白醋里浸泡,到了春节时,大蒜就变成了翠绿色,叫做“翡翠蒜”,也叫做腊八蒜。名字好听,也很喜庆。从那以后,我们家的餐桌上就多了这道菜,当然也是我的杰作。

小时候经历过的事物,永远地留在记忆的深处。这欢乐的腊八,这些回忆也成了别样的美味。

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篇十二

“喝了腊八粥,就把年来盼”。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腊八节喝腊八粥,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喝上一碗香气扑鼻的腊八粥,有补身与祈福的意义。

1月20日,万家热线小编来到合肥市经开区海恒社区福禄园居委会,这里正在举行一场特别的腊八节活动——该社区组织了辖区内数10名孤寡老人及空巢老人提前在一起过腊八节,同时还邀请了辖区内四对双胞胎宝宝以及家长陪老人们一起过腊八。

73岁的孙奶奶给孩子们讲述了腊八粥的由来和习俗。孩子们为爷爷奶奶表演了精彩的节目,还亲手递上热乎乎的八宝粥,好不热闹。

尽管当日天气寒冷,但这一碗碗热腾腾的腊八粥送到了老人的手里,暖在老人的心里,老人们围着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你一碗,我一碗,吃着传统节的美食,喜在眉梢。

社区还特别为四对双胞胎宝宝定制了个性化台历并赠送给宝宝们,看到这温暖的画面,老人们拉着社区工作人员的手不停的说谢谢,并感动的说:“社区平时就很关心我们,这次腊八节还想着我们,真的太感谢了”。“社区腊八粥”让老人们深深地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与甜蜜,祝愿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

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篇十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北齐诗人魏收在其诗作《腊节》里说:“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嘉平”就是腊日。而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腊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而腊八节食用的腊八粥,则是到了北宋才正式开始有腊八粥名称的记载,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

开封民间称过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腊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开封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开封城乡便有“年味”了,腊八也就是新年的开始。俗话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就是这个道理。

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篇十四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为了让幼儿们充分了解腊八节的传统习俗,我所在的幼儿园在腊八节当天组织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获得了许多有关腊八节的知识,并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一节:活动的开展。

当我们走进学校时,就看到了一片喜庆的气氛。教室门口摆放着一大堆各种各样的食品和装饰品。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进教室,发现老师们已经为我们准备了一些活动物品,例如五谷糖、糖葫芦和红豆糯米糍等。我们都感到非常开心和期待。

第二节:了解腊八节的由来。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腊八节的起源和由来,老师给我们讲解了相关的传说故事。我们知道了腊八节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的出世而设立的,也知道了腊八节有吃腊八粥、腊八节拜神的传统习俗。听完了老师的讲解,我们对腊八节的含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三节:制作腊八粥。

在活动之前,老师已经准备好了材料和工具,我们需要亲手制作腊八粥。每个人都采摘了一些原料,例如米、红豆、枸杞等,并洗净用水浸泡。接下来,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煮粥。整个过程中,我们亲身体验了制作腊八粥的过程,并学习到了许多有关食物健康饮食的知识。

第四节:腊八节的游戏和活动。

除了制作腊八粥,我们还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例如,我们一起玩“包粽子”游戏,互相传递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争取包最多的粽子。这个游戏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合作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此外,我们还参与了腊八节的拜神仪式,向神灵祈福,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通过参与这次腊八节的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腊八节不仅是一种传统的节日,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通过制作腊八粥,我了解到了食物的重要性和健康饮食的意义。通过游戏和活动,我更加明白了合作和创造的重要性。我还发现,传统文化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培养了我们的爱国精神和文化自信。

总结起来,腊八节的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亲身参与,我不仅对腊八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篇十五

作为一名小学生,每逢腊月初八的腊八节都会在班里举行一次班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是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和意义。在这次班会中,我不仅了解到了腊八节的习俗和意义,也深刻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首先,在班会中,我们了解到了腊八节的习俗。在中国,腊八节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许多特别的习俗。比如说,每逢腊月初八,人们会吃腊八粥,煮腊八蒜,挂腊八灯,烧腊八香等等。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祈求平安和健康,也是为了纪念祖先和表达敬意。我深深感受到,这些习俗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其次,在班会中,我们了解到了腊八节的意义。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意义。腊八节作为一个祭祀祖宗和祈求吉祥如意的节日,让我们更加珍惜传统文化,更加坚定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通过这次班会,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腊八节的意义,也更加明白了我们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悠久的历史。

第三,在班会中,我还意识到了我们每个人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责任。老师告诉我们,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当珍惜传统文化,学习并传承祖先的传统美德和文化遗产。我们应当以此为鉴,更加重视自身的文化认知和文化自信。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中华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第四,在班会中,我更加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班级的凝聚力。在这个班会中,我们不仅仅全面的了解了腊八节的习俗和意义,也通过共同学习,进一步加深了班级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感情。班会中的各位同学,不仅仅是学习的伙伴,也是帮助和支持彼此的好朋友和善良同学。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每个人都能得到成长和提高。

最后,在这次班会中,我得到了极大的启示。我意识到,作为一个优秀的小学生,我们应当尽自己所能去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应当尽自己所能去学习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责任,也能更好地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弘扬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的来说,这次腊八节班会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意义。通过这次班会,我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进一步明白了我们每个人对于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责任和义务。相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领悟和传承中,我们小学生会继续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和心智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篇十六

腊八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腊八节的由来充满神秘色彩,联系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们的信仰。庆祝腊八节既寄托了对丰收的祈愿,也蕴含了对家庭团聚的向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还会举行各种传统活动,通过守岁等方式来表达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通过参与腊八节的庆祝,我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收获了很多心灵的寄托。

首先,腊八节的由来来源于佛教的一种传说。传说中,释迦牟尼出生的那一天是腊月初八,这一天被定为佛陀的生日,因此人们在腊月初八这一天要举行庆祝活动。这个由来使得腊八节带有了浓郁的宗教氛围,成为寺庙中举行大型庆祝仪式的重要日子。

其次,腊八节有着丰收的象征意义。腊月是中国农历的最后一个月,逢年过节之际正是冬季。而在农耕社会中,冬天是一年中最艰苦的时期。因此,腊八节成为了人们祭祀祖先、祈求丰收的日子。人们会煮粥,以庆贺祖先的恩德和农作物的丰收。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的美好期许。

再次,腊八节也是人们对家庭团聚的向往。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人们有着亲朋好友团聚的习俗。家人们会一起通宵守夜,吃腊八粥、吃饺子,相互交流问候,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个时刻,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和睦与幸福的祝福,也体现了对亲情的珍视与重视。

此外,腊八节还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活动。比如,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腊八节那天摆好丰盛的饭菜,祭祀祖先,并向佛祖祈福。在这个晚上,人们还会点起腊八粥以及烛灯,守岁到半夜。这些活动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通过参与腊八节的庆祝,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这些独特而美好的传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不仅是对人类文明的延续,更是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强调。即使在今天,这些传统依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使人们思索、寄托和感恩。

通过亲身参与庆祝腊八节,我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无论是节日的由来还是背后的意义,都能引导我们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关注家庭的和睦和团结,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这种独特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只有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珍惜我们的亲人,同时也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总而言之,腊八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庆祝腊八节不仅寄托了对美好未来和丰收的期许,也表达了对家庭团聚和亲情的向往。通过参与庆祝活动,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能够对人生和幸福有更深入的思考和领悟。让我们共同传承、弘扬这一独特的传统,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美好。

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篇十七

1月20日,长沙市开福区芙蓉北路街道欣城社区举办了一场“赠腊八粥,送温暖”的计划生育协会慰问活动。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既是腊八节,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做腊八粥、喝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

今日,社区工作人员将红豆、绿豆、黑豆、芸豆、薏米、黑米、红米、小米等食材用心的熬煮成香浓的腊八粥,组织小区内的计生协会会员和青少年,由计生专干带队给每一位失独家庭和空巢老人、困难家庭、流动人口送去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和节日的慰问。

家住广福园小区的.戴奶奶和彭爷爷是社区的失独老人,他们的小孩于1991年因病去世,之后一直未再生育,面对困难窘迫的家境,社区为夫妻俩申请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并且还组织计生协会会员多次到其家里慰问和送去生活物资。这次的腊八节慰问活动,让夫妻俩更是感动,戴奶奶激动的握着社区主任的手说:“感谢社区无微不至的关怀,什么好事都会想到我们,真的是太感谢了!”除了给失独家庭送去温暖,这次的“腊八节”慰问活动,还给社区的计划生育低保户吴爷爷,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矦女士和澜北湾门店的流动人口陈阿姨也送去了节日的慰问和美味的腊八粥。

现场还开展了小朋友用五谷杂粮画画的活动,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给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了温暖,同时还培养了青少年的尊老敬老的品德,宣传了计生协会和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的重要意义。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85117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