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经历的一个总结和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在写总结时,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更具个性化和独创性。范文是可以借鉴的,但不意味着可以照搬,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研修工作总结篇一
研修已经近半,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我们大家都经历了忧愁,期待,感动,兴奋……,或许你是一位研修组长,当你看着自己的评论留言都变成了红色,能否感觉到了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那种幸福不可言表;或许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学员,当你看到自己的作业被指导老师推荐时,会不会欢欣雀跃,但是发现专家只是在你的作业上留下一个背影的话,心里也会有一些惋惜。
走在研修的路上,我们是幸福的,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聆听专家们精彩的讲座。多少次,他们的讲座让我们茅塞顿开;多少次,他们的讲座,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多少次,他们的讲座让我们感受到了无比的幸福。
走在研修的路上,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专家们精彩的简报,老师们精彩的作业,他们像一片片争奇斗艳的花瓣,让我们驻足观看时忘记了时间。
走在研修的路上,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团结奋进的研修小组,是研修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们可以在一起,畅谈,鼓励,互相帮扶,一起研究,是他们让我处在了幸福当中,让我的幸福感直线上升。
走在研修的路上,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每天早上可以迎着初升的太阳,嗅着路旁的花香,怀揣一天的期望来到学校。
我们是一群走在研修路上的幸福人!
研修工作总结篇二
9月27日,海淀区万泉小学举行家庭教育指导师研修班启动仪式。万泉小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后,北京市首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的学校,首批50名班主任将经过专业培训,成长为沟通家庭与学校、促进“家校共育”的桥梁、纽带。
随着领导来宾按下“爱心键”,万泉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项目正式启动。
原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文喆、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颍惠受聘成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师专家顾问”。
朱郁校长在活动中致辞:万泉小学此次借助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和海淀家长学校的建立,在北京教科院、海淀教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面向全体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专项培训,加快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不断促进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提升家庭科学育儿水平。
学员代表班主任魏志勇老师也在发言中表示,懂得并掌握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规律是老师们的迫切需求,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将成为每位老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作为第一批学员,将努力钻研,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发挥出最大价值。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表示,对“家庭教育指导师”项目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从服务好家长进而服务好学生”是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本项目将邀请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分“八大模块”进行培训,希望各位学员发挥自身内驱力,和专家共同努力,做到“双人驱动”,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使培训取得实效。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颍惠表示,海淀区在全国最早成立了第一家海淀区区级家长学校,对家庭教育、家校共育十分重视。此次通过在万泉小学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项目,希望在海淀教师队伍中培养出一批家庭教育指导师,指导家长——“更新教育理念、科学进行养育、促进亲子沟通、融洽家庭生活”,共同促进海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启动仪式后,原北京市教科院副院长文喆以《学校教师如何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对教师介入家庭教育的建议》为题,进行了首次培训。
“家庭教育指导师”项目,是万泉小学办学自觉的一种体现,由朱郁校长的使命自觉并带领德育于海萍主任和全校教师的`一起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集体使命自觉与实践自觉。期待培训合格后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不仅服务好本学校的学生家庭,还将走进社区、周边单位,服务本地区的家庭,以创新举措,落实落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促进“家、校、社”协同发展。
研修工作总结篇三
xx年10月,我和来自各市各地区的10名数学骨干教师进入xx名师工作室进行了为期二十天的跟岗学习。我深知这次机会来之不易,同时也深感这次培训任务之艰巨。我决心要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准。
在xx县人民小学的日子里,我领略到了这所学校浓厚的教研气氛,老师专注的敬业精神,优质的教学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观摩工作室主持人xx校长和成员郭xx老师的示范课,我初步感受了生本课。其中,古校长执教的《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巧妙地设计课前小研究,巧妙地组织教学,巧妙地评价学生,活用生成资源,深深地震撼了我。课堂上古校长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调控自如,准确地把握“放”与“收”的度,整节课精彩、生动,充分体现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体现了教师的教学魅力,使我产生了很想马上实践的冲动。在后面的几周时间里,我们每一位学员都相继上了公开课,每节课后导师的.精彩点评,使我体会到的不仅仅是导师对学科指导意见的准确把握,更体现导师对教学细节的准确把握,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对我的启发很大。每节课后,我们开展了互动式的交流和探讨,在平等、互动、和谐的气氛中,大家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多次下来,慢慢地我也学会了怎样评课。每一节课就是一次难得的提高的机会,与同伴交流、探讨,进行思维碰撞,这无形之中又使自己提升了一个台阶。我也尝试运用“生本教学模式”上了一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课,得到了导师和同伴们的高度评价,高兴之余,特别感谢导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通过这二十天的学习、磨练使我在教学能力上有了很大的长进,自身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对我今后的教学受益很大。
这次培训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无论是聆听讲座、观摩上课、互动评课还是实践锻炼,每一次的学习都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使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教研活动的形式等方面也有了更深地认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研修工作总结篇四
20xx年下半年天龙小学综合教研组校本研修总结我校自20xx年x月申报昌吉州《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以来。采用“三阶段七环节”的研究模式,力求改变我校综合组校本教研无效的状况。让评价成为校本研修的内动力,推动校本研修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体育学科教师认为立定跳远是小学1—2年级教材中的必修课,因此围绕“发展学生跳跃能力,让学生学会摆臂、蹬地、腾空、落地等技能,为跳跃课打下坚实的基础”的目标,确定了二年级上册《立定跳远》为典型课例。
音乐学科认为三年级上册《小小足球赛》这一节课节奏较难,音乐表情较丰富,整体难度较大。学生掌握不理想。因此围绕“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音乐快乐”的专题确定《小小足球赛》这一课为典型课例研究。
美术学科认为绘画的最终目标是创作,三年级上册《快乐的回忆》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是制作性、研究性很强的课,要以制作版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是探究学生想象力的最好课例,因此确定为典型课例。
科学学科教师认为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在培养科学素养的过程中,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教学实践中关注动手前的动脑,让学生想好了再做,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因此确定了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为典型课例。
我校从理论学习、专家引领、同伴交流中寻找专业支持。开展学课、备课、说课、讲课、议课活动。
1、学课。
对如何学课总结出方法:从学课的方法上:先做学生读文本——再做老师看文本——给文本定位,为教学设计作准备。从学课的内容上包括学《课标》、解读教材、观看专家课录像和教学设计、分析学情、生情。从学课方式上有同伴分工合作、查阅资料、上网搜索。从学课评价方面制定《天龙小学学课评价标准》,以“学课交流会”为平台,根据每位教师的口语表达是否流畅、学课内容是否充实、能围绕课例学习、学课方式多样、交流发言能将学课收获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按照自评占20%、同伴评占40%、教务教研占40%的评价比例。以量化方式给与综合评价。教研组将所有组员的学课成绩进行横向比较看到团队中的部分教师还有待于进步,进行纵向比较让每个教师个体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
2、备课。
有源之水。自主设计教学流程,为说课做着充分的准备,一张张《备课教案》记录了教师们一次修改、二次、三次修改的痕迹,每一次修改都有教师们研究的脚印。
3、说课。
在本学期我校举行了“说课大赛”综合组按体育、音乐、美术、科学、英语等五个学科各选出一名教师。来自全校不同学科的14位教师运用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为在座的评委展示了说课。按照《天龙小学说课评价标准》,在阜康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全市各个学科的市州级骨干教师担当评委,为课堂教学奠定了“教”的真功夫,。
4、讲课。
为了让听课落到实处,我校先组织教师自学“如何听好一堂课”,教师们翻阅大量的教学杂志,自学教育学理论达成共识制订了《天龙小学课堂观察标准》,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进行观察,让他们带着任务听课,议课有内容。
5、议课。
研修工作总结篇五
当今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学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以教材安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学生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课堂中的学生学习氛围不浓,教师教学缺少饱满的激情、呆板、没有真情,学生学习和主动参与能力差,学生学习数学时遇到稍微难点或者题型多点就没有兴趣了,有些内容老师上的枯燥,学生学得累,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教材是教学的一个载体,《新课标》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活泼的、民主的课堂。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各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来唤醒和集中学习注意力、激发培养学生在课堂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去自主探索地去学习。为了更好的实现高效的、完美的数学教学课堂,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确定这一研修主题是很必要的。
在教育竞争、知识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教师的挑战也日益增强,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走在知识的前沿。唯有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教师修养和专业水平,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有幸参加了我校开展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这次活动有效地开发了校本课程资源,提高了教师教学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推进了新课程改展顺利开展。
《新课标》中强调教材只是一个载体,《新课标》才是依据。教师不再只是教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来教。教学目标则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的任务,所以教师应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就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去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来达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激趣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关键,是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扇门。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轻松、愉悦、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气氛,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观察地更加敏锐,记忆理解地更加牢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加坚强,智力活动更加有效。
在数学教学中游戏是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生年龄小又好动,他们不能没有游戏。根据儿童这些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和特点,精心设计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很快地掌握新知识,提高课堂好学质量。
数学的教学手段是多元化的,教学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的差异,孩子注意力易分散的特征,依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结合教材插图利用电脑课件在呈现教材主题图时可以配上轻音乐货和教材内容相联系的音乐或者儿歌,目的是音乐和图片相容,让孩子听了、看了有一种美的意境,一种情景交融的感觉,一种积极快乐的主动地去参与教学活动中,自主发现问题,动脑找到解决的规律,自发地合作交流探求知识,生成了解决问题多种的途径。
有人说:“儿童的生活不能没有故事。”的确,小学生都爱听故事。根据学生这个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以故事为主线的教学情境,教学中的难点就能够迎忍而解,使一节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美好。
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发掘学生喜欢的学习素材,用别出心裁的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学习,这就是“巧用学具”,它是创设好的教学情境的一个渠道之一。
设问激将也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地去解决问题。
新课标中强调: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让儿童充分动起来,它是认知发展的直接源泉,所以要放手让儿童动手,依据“思维从动作开始”,结合教材特点,创设一个“动手感知”的教学情境,效果好。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知识点的讲解和学生机械式的做题训练,而是一个形式的教学课堂,是一个想方设法多渠道地去创设课堂情境,来调动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索、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的一个“活”课堂,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阳光明媚、五彩缤纷呀!
研修工作总结篇六
在过去的一年中,围绕校本研修主题,提高个人素质,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现将其总结如下,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20xx年再上一个新台阶。
校领导身先士卒,做好表率。自知是新课程实验改革的身体力行者和责任人。在课改实验中,切实做到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自觉参加校内每次课改学习,自觉学习教育报刊,广泛吸收课改信息。为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我们首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有关文件。通过座谈,讨论,使全体教师明确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个什么样的教育,学校应该是什么的学校,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从而明确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教师的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科研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先锋,按照上级指令性要求与选择性要求相结合的指导思想,这学期,我校采取集中研修与教师自主学习相结合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全面培训。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活动一次,把备课、听课、上课、评课、反馈、总结落到实处,不走过场,把每一次“公开课”当作提高业务水平的一个机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在研修方式上,首先由学校研究组成员,分别参加各教研组的活动,让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学校组织研究组成员,对各组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定出每次教研活动的内容,由教研组长负责,围绕每次活动主题开展活动。为了使研修更加生动,我们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专题培训、主题研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师徒结对、教学观摩、课题研究、教学会诊等多种形式,务求取得实效。
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做文章,我们分学科、分年级对学生、学情认真进行了分析,通过讨论、交流,分学科制定出了教学计划,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目标与培养措施等,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起来。加强教研组成员之间的紧密协作,开展课堂研讨活动,互相听课、评课。互相交流、探索、反思,做到听课必评,提出自己对本节课的看法。如:指出本节课的优点,值得研究的问题和教研组活动时研究出的成果在本节课的应用,并写出听这节课后的心得体会。活动中能围绕教学中出现的“小问题”,如:“如何培养学困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及动手操作能力”等,不断改进和完善集体备课的内容和方法,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把教师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研究,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为了更好强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为了使校本研修全面开花,我们分学科组或教师自由组合进行合作研讨,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认真对照八优化、八改变内容,每月底对各自的教学改革在教研组活动或教师大会上进行反思、交流,相互提出改进的方法。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紧紧围绕“如何把教师的精讲时间压缩在十五分钟以内”、“如何进行分层练习设计,优化教学时间”、“如何改变课堂上学生拖拉懒散的现象,优化课堂教学”、“如何改变课堂教学单向评价”等主题开展教研活动,通过研究、探讨,使教师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能够大胆进行尝试,敢于向困难挑战,明确了“教”是为了不“教”,树立了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意识。同时,教师的合作研讨及时解决了日常教学中的疑难,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校目前的教师年龄老化,年轻教师工作热情有余,但工作经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往往感到无从着手,使我校的课堂教学面临了不小的困难。针对这些我校利用不同形式对教师进行基本功培训,如:组织骨干教师通过听课、交流等形式手把手地传授经验,对他们的教学常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他们尽快掌握常规,走上正规。针对我校薄弱学科,首先调整了学科教师的带课情况,认真分析了教师、学生各自的情况,找出了原因,然后加强薄弱学科教研活动,从教材、教法上着手,定时开展教研活动,任课教师将在教学或备课时遇到的问题,带到教研活动时进行研讨,及时得到准确答案,从而把握教材内容的准确性,本学科教师之间不歧视,不隐瞒,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使这些学科有了一定的变化。
我校认真开展对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评估考核,做到以评促效。每学期,要求全体教师在指定的时间把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笔记、听课心得、听课记录、作业批改记录等资料及时交到指定地点。学校检查后,将教师参加的考勤记录情况整理、统计,作为期末对每位教师综合考核的依据。
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工作有待加强和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为建设一支合格稳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一)继续强化教师素质意识,使校本研修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三)深化教科研工作,形成“人人参与科研,个个有课题”的科研氛围,努力形成“研、修培一体”的校本研修体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克服分散性、力求整合性;克服无序性、力求有序性;认真分析校情、师情,力求针对性;精心设计,力求有效性,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工作,把校本研修工作做得更精、更好。
总之,校本教研是我校教学工作的重点,通过校本教研,要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使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研修工作总结篇七
20xx年,我省开始实施高中课程标准,这对我们大家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像我这样已经在高中教学第一线教了二十多年的数学“老教师”更感受出了巨大的压力,因为我总觉得以往的“经验”不能丢,但是我在最近这几年的教学中确实感到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学生,满堂灌的旧模式必需要改,搂着古老的方法不撒手必定会被历史的车轮所抛弃,所以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于是我经常学习阅读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刊物、上网查找一些现代教育理论并试着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并向一些年轻教师学习一些新方法、新思维、新理念,自己觉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更值得高兴的是,今年学校领导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有幸在6月份参加了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在那里我学习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也解开了我心中的很多疑惑,下面把我在教学中的研修工作及其具体的做法做一总结。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丰富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但现行教材由于受篇幅的限制,提供给学生感知的背景材料极其有限,信息几乎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我在深入钻研教材、学生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情感与德育因素,营造情境教学的氛围。同时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系统性入手,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促使学生多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能创造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为新课顺利进行铺设一条通向新知的桥梁。实践证明,营造适当的教学情境,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施创新教育史很有必要的,我觉得也取得了现在的效果。又如我们现在的课本又以模块的形式编写,我在学完一本教材后复习时把这一册编写的意图讲给学生,使得学生对教材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长期以来,使我深感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感到枯燥无味,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数学离他们太远。我以往把教材“神话”,把教材当成想学生传递知识的唯一依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内容还是封闭的。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从封闭走向开放,应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接受社会的教育、生活和实践的教育,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实为载体,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必要性。例如在学习解三角形一章时,我带领学生到操场实际测量旗杆的高度,增强了学生学习学生的动力,是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也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又如学习算法语句时,让学生自己编写简单的程序并通过计算机验证自己的结果,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行教材中的大部分练习和习题具有完整的条件,解题的任务是寻找唯一的答案,这样的练习造成学生思维呆板,单一,创新萌芽杯扼杀,创新意识得不得培养,因此,我在设计练习时注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学生能够解决的,可行性的问题。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较好的体现了人人掌握数学和不停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大众数学的教育思想。例如在学习进位制这一案例时,我紧紧围绕十进制来处理二进制的有关问题并把它开放化,我设计了求二进制数111101与二进制数1101101的和(结果用二进制表示),多数学生采取了通过十进制这个桥梁,而我又通过例子362+768作为铺垫,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这个问题的解决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二进制的理解,当然对其它进位制也就明确了。
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不过在问题的设置上要多下些功夫,不能让学生一看就能得到答案,要让学生动脑子,这样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成绩稍差的学生也找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学习的动力也变足了,当然成绩有了大提高,整个课堂会变得气氛活跃,他们也就不再感到数学是死板的、教条的了。
总之,灵活处理教材,优化学习内容、创设情景化、富于探索性、开放性、实践性的学习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持之以恒,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积极的参加学校组织的研修,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促进学生的课持续发展。
研修工作总结篇八
课例研修给每一位亲历其中的教师带来了从观念到行为的冲击和震撼。研究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的研修主题是“如何是语文课堂的提问跟有效”通过此次研修活动,我也有一些收获,先总结如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新课改要求语文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来进行参与的,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能力和方法来家于课堂,那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既充满生气,又能有效的展开教学活动呢?我认为课堂问题的设置是一个突破口。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保障教学任务完成的核心。
新课改倡导的倡导是学生的学。以往很多的课堂呈现出无序性,满堂灌。过度的放手常常会出现教学目标无法完成的情况。以为有经验的教师,以往的教学方法已经得心应手,是不会轻易改变自己固有的教学模式的。满堂灌,设计出很多的问题来巩固新知识,问题设置重复,缺少针对性强的提问,禁锢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
一节课的质量高低与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分不开的问题的有效设置对于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交流和师生双边互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潜心钻研教材、熟悉教材,从而更好的充分运用教材,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问题。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问题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度,要有针对性,多角度,多层次。
2、问题设置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充分钻研教材,设置由浅入深的,便于学生理解接受的问题,为下一个难题做好铺垫。
3、设置有悬念的问题,有阅读课文的欲望,主动去合作学习。
4、问题设置的要有连贯性,一节课设计的知识点很多,也很杂。有时还会遇到课堂以外的问题状况。就需要语文教师有充分的准备。
5、问题设置的语言要简练、严谨。
总之,只有加强和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技能,才能促进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课堂效率。
研修工作总结篇九
20xx年10月,自从全国县级教师研修工作开展以来,历时1个多月,我们学校认真组织了本次教师网上学习研修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效果,受到了参评教师的一致好评。下面,我们将本次教师研修的工作总结如下:
学习一开始,我们单位就派主抓师训工作的副校长刘校长亲自来抓这项工作,刘校长认真负责,亲自参与学习,时时把握学习进程,了解老师学习情况,亲自与教师们一起研讨,替教师们批改作业,起到了极大地带动作用。
刘校长首先将参研教师按学科分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任命一个精通电脑、学习认真、有一定威望的同志担任组长,然后由组长分别按学习进程与要求,组织好本组教师的学习,组织本组教师的讨论,提醒和激励本组教师保质保量地参与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本次学习的效果。
为了激活教师学习的内在动力,每个阶段,刘校长都要亲自收看教师们的学习心得与感悟,并给出热情洋溢的激励评语,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学习热情,使我校参学教师们的学习研修具有了切实有效的学习效果。
为了促进线上学习的有效效果,刘校长知道功夫其实要下在线下。阶段学习情况总结会,就是要靠参学教师的学习互动,促进协动,从而激发教师们线上学习的热情,保证线上学习的效果。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很有效果的。
本次学习,单位研究决定与教师们的教研积分挂钩,这就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单位一时出现了争着报名参加的热烈场面,造成了不叫谁学谁就不愿意的局面,因为报名教师远远超出了名额上限,使我们不得不动员部分高级职称的教师把名额让给讲师一下的教师,这才消解了激烈的竞争局面。
本次参学教师都认真地撰写了各阶段学习心得,把他们学习的心得体会都倾诉出来,使他们在每一个阶段都能通过自我总结来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所得,从而学会自我学习效果的审视,这样很好地保证了每位参学教师的学习效果。
根绝我的经验和兄弟单位的不足,我们深感国家投资的、旨在提高全国教师的教学素养的网上学习研修,要保证真正的学习效果,最迫切的是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奖罚制度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效果的切实有效。我们单位本次学习效果之所以好,就是从学习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起到了很好地保证作用。因此,我们呼唤各省都要出台相应的网上教师研修的保障制度,这样才不使教师们的远程网路学习流于形式,从而最终实现国家振兴我国教育、提升国民素质的良好初衷。
总之,本次学习我们单位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将以上经验总结出来,也算是和兴地单位的一个交流,有什么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研修工作总结篇十
转眼间,为期一个月的影子培训就要结束了。回想过去的一个月的时间,虽然每天都在早出晚归中度过,但却过得很充实。我们每天都有不同的收获,每天都过得很幸福。同时我明白了:幸福就是为了一个目标的奋斗过程,人生有了奋斗的目标,就有了向前冲的动力,更有了人生的幸福。影子培训就给了我们这样的一个奋斗目标,让我受益匪浅!
走进文峰中学,我们的带教导师陈早平老师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与对工作的那份热忱。我的带教导师是九年级八班的物理老师。在办公室里,我看到老师们为了上好课而精心地准备资料,以达到课堂的高效;在课堂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每一节课都是在给我们做最好的示范,课后及时交流经验,让我们每个国培学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
1、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学生在展示时,教师会及时地给予评价,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口中的学生始终是孩子,由此可以看出,文峰中学的老师们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视班里的学生为自己的孩子,也正因为有了这种爱,文峰中学的课堂上,学生异常活跃,总是积极参与课堂,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班里的每个孩子都学的快乐,学的积极,真正地把新课改理念落到了实处。
2、习惯重在培养。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特别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但总觉得做到不成功,这一直困扰着我。来到自强小学,跟随带教导师,走进她的课堂以及我们课下的交流,渐渐让我醒悟,我有行动,但缺少强化,缺少管理。自强小学的小组讨论的非常激烈,一个问题,无论自己想法是对是错,都会积极地发言,用于展示自己,敢于质疑他人、课本、老师,课堂上的发言,常有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和结果的出现,真正做到了课堂上无惧。我想:城市的孩子能做的如此之好,难道我们农村的孩子就不能做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我知道:任何一个习惯都不是天生的。孩子们的习惯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去培养。
课堂,他们都需要引导,都需要培养,我们教师肩上的担子一样重大!
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育是飞速发展的一个行业,而我们作为教师,如果不及时学习,不及时给自己充电,很快就会被淘汰,我们要多学习一些教育理论,用新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并将所学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即使我们的工作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让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边学边实践,真正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教师。
做一个行动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路上来。”参加国培,让我感受颇多,今后,我会将自己的所学、所悟、所思付诸于实践,一边行动一边研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
做一个教学领跑者。国培计划是培养种子教师的示范性项目,而我有幸成为这个项目的一员,我想,要想起示范带头作用,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用更多的更实用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成熟,从而带动身边的人。
影子培训结束了,但我们的学习还没有结束,仍在继续,很快,我们又会重新踏上工作岗位,我会把从这里学到的宝贵经验带回自己的学校,运用于实践,服务于我的课堂和学生。国培,将会成为我在教学之路上,扬帆远航的动力和信心!
研修工作总结篇十一
(1)我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踏实,肯吃苦,不怕累,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从事教学科研。善于学习,在教学工作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能积极虚心的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2)现有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能够胜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能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观点,具备一定的的教育科研能力。
(3)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灵活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4)能正确处理和同事、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
(5)喜欢阅读各类书籍。
2、存在的问题。
(1)驾驭教材的能力、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师语言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对后进生的关注程度不够与范围不够广,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2)对待学生或者工作有时有点急功近利,对待学生耐心还不够。
(3)在教学研究中虎头蛇尾,主要是惰于动笔,不善于总结和整理。
(4)工作主动性不够,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个人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需要加强理论学习。
二、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目标。
1、根据学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校本研究,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逐步形成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3、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教研活动中多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平时多听他们的课,学习有价值的教学方式,能上出令人满意的优质课,上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4、不断地积累一些上课的经验教训,做好课后反思和案例研究。
三、主要措施。
1、科学备好导学案:针对班级学生情况,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备出自己的风格。了解每一位学生,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预设,争取效果达到。
2、纠正学生上课习惯。抓好课堂45分钟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课堂上总有一小部分学生开小差,不能集中注意力,或者发言时插嘴等,容易导致上课的内容不能完全掌握。所以,教师首要抓的就是上课习惯,利用各种形式来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努力抓牢例题,争取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例题,从而能举一反三。
具体做法:抓好阶段性测试,一方面检测学生上课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测试让学生知道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能得高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及增加上课认真听讲的动力。
3、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4、做好教学反思:反思是我们不断进步的阶梯,在上完每一节课后要及时做好反思工作,想象这节课有哪些灵性迸发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认真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5、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有的放矢。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6、加强练习教师基本功:备课、说课、三字一画,通过系列的学习与研究使自己成为一位“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四、具体实施方案。
1、20x阶段的达成目标:优秀教师。
(1)巧练课堂教学基本功,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地向前发展。
(2)继续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所向往的数学王国。
(3)具有良好的教学反思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行为,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
2、20x阶段的实施措施。
(1)提升个人修养,做一名达标的教师。用人格魅力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去影响学生,在工作中“多做”、“多想”、“多听”。
(2)做一名业务上、教学上都过硬的教师,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失败与成功注意积累,为自己打造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善于思考,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3)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研读教材的能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探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并组织学生认真做好导学案。
(4)加强练习教师基本功:备课、说课、三字一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研修工作总结篇十二
20xx年,在师傅叶x的悉心指导和倾力帮助下,在工作室同志们的促进下,我不仅收获了自己的专业成长,还收获了家庭的幸福。回顾这学期,点点滴滴都是美好的回忆,感谢师傅,感谢一群奔跑在小语教研路上的姐妹们。记录感动,方能继续前行。
作为草根出身的我,起点比别人低,天资也比别人差,唯有感恩、努力、独悟。一学期来,受师傅读书的指导和影响。除了看他给我们每个学员买的专业提升书籍《磨出好课》外,我也像他一样在网上购书。有人文类的《文化苦旅》、《于丹?字解人生》、《草房子》、《玩过小学》、《20xx年中国随笔精选》、《20xx年中国散文精选》,有佛教调心的书籍《爱的正念》,有人物传记《曾国藩传》,有教育教学类专业书籍《一线表扬学》、《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汉语?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写话?习作》、《现在开始上语文课》、《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语文教育的【大和小】——为生长而教》、《面向个体的教育》、《美国心中最好的老师》等等。书籍如海,任思绪遨游,下笔成行,记录精辟的论断,浸润其心,外化其行。有了书籍的阅读,就有了思考,有了困惑。于是,带着种种思考,带着种种困惑,我有幸参加市青研会,小学语文“阅读课”活力教学操作指南研讨会,在观摩中生发思考,在与两岸名师的现场交流中,收获,每个名师的建议。一路走来,总有师傅或当面解惑,或会后讨论,或重建建构。点点滴滴,令人回忆。所以,每次听师傅发言,就情不自禁地在手机上记录。
本期我走进城六校,参加小组磨课活动,走进实验小学,参加工作室组织的“同课异段异构”教研活动,由于不同年级基于不同年段目标共上一堂课,挑战多多,看点多多,收获多多。此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学员们对年段目标的学习,还锻炼了在实践教学中的操作能力。与吴谦名师工作室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为了提升自己,我融入各个小组,走近每一个同志,走进他们的世界,倾听他们独特的思考。在小组合作磨课中,我学习了多种磨课方法。如万平基于学生现场、学情来备课,精心设计提问。她善于倾听,调和各种思考,甚好!王静课清新、凝练、大气。磨课时,先确定目标,接着结合文体特点,步步逻辑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的磨课方法,令人印象深刻。一学期来,我走进了实验小学、城七校、城六校三个小组。每次遇到大家,都感到一种相见恨晚之感,一种朋友间滔滔不绝的倾诉感。研修中思维激活思维,产生了很多新的思考,激发我去教学实践。
下学期,我去了上海新纪元(重庆)学校,在新的学校里,我依然关注工作室的最新研修方向,依然手捧书籍阅读,依然在写作中沉淀思想。
一年来,被评为“重庆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名师”我有1篇论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学与管理》上,1篇发表在《涪陵教育科研》上,1篇获区礼仪征文小学组一等奖第一名。1篇语文论文获区级论文评比一等奖,获《今日教育》征文指导老师奖,2人获一等奖,18人获二等奖。自己学习师傅“给?帮”的人生哲学,赠书给年轻老师,参入赛课磨课指导,指导青年教师送教下乡,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今后,还需要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为可以检测的教育教学能力。
研修工作总结篇十三
在这里,我们要感谢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给我们打造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感谢相关教育部门提供的平台及搭建的支架,正是有了你们的奉献,我才得到了不断的进步。在这培训的第一阶段里,我了解到了:原来微课制作的方法不难,但要把微课做好做精需要不断地深思,不断地探索;原来我们还可以使用手机app软件学习,随时随地,只要有网,我们都可以学习,都可以聆听专家的讲座,真是了不起。
让我们继续前进的.脚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探索出更适合当今学生的教学方法。现将我未来的学习计划如下:认真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写好研修日志,积极在群里讨论,积极发帖,积极参加研修活动。探索制作好微课的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认真观看视频,选择对自己有用的选修课,学习专家的讲座,记好笔记,将所学知识及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根据研修的过程及学习与实践中的反思。撰写1-2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争取发表1篇。利用手机app,积极学习,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总之,接下来我将在本计划的指引下,深入进行网络培训。
只有积极学习研究,才能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实施,才能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在教研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教育更具有效力,使学校更具有活力,使教师更具有能力。这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需要,更是课程改革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
研修工作总结篇十四
作为远程研修及网络教研乐亭县初中语文四班的一名学员,在学习中,我自始至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按照学习流程和要求,全程参与了本门课程全部专题内容的学习;保质保量地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必修、选修作业、对其他学员作业点评及互动评论。通过学习研修,开阔了教学眼界,拓宽了教学视野,增长了教学知识,交流了教学经验,提升了教学技巧和能力。为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和扎实推进,打下了较好基础。现将主要学习及感受情况汇报总结如下:
一、通过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文言文教学”、“现代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名著阅读”等专题的分版块学习,集中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课题研修,更加明确了学习目标,这对于从事一线教学老师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通过一系列系统的讲授与学习,我作为学习者的角度来说,觉得这样的培训方式与内容更易于接受,更加能集中一点加以突破,达到研修和目的和效果。
二、经过这几个月的平台培训,让人没想到远程研修却是如此的丰富,仿佛又回到了以前的学校的学习生活:上课——做作业,还有指导老师的精彩点评更上让人心生敬佩之心。在这一平台上,有一线教师的上课实录来弥补理论的空洞,有教授的理论为我们导航,有各地同仁的精辟点评,有专家的即时评说,有课后反思研讨,有困惑的解答,有鲜明热烈的在线研讨??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未曾料想的。
三、通过研修,我深深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当看到别的老师旁征博引,理论结合实际,侃侃而谈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理论积累实在是浅薄得可怜;当看到别的老师洋洋洒洒,或做散文或诗情勃发时,我发现自己的文笔生涩得很;当别的老师激情万丈的时候,我有时却难免会偷偷懒,这一切都让我十分惭愧。是啊,我确实需要把自己的一桶水注满,才能给学生一杯水。
四、我通过这次学习,不仅是对语文教学专业知识上的收获,一种潜心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的学习态度,更重要是一种教学态度,一种教学意识。不管是“综合性学习”还是其他语文教学专题,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能够当学生的引领者、主导者,加强文化熏陶,加强审美活动,加强自身业务素质,与学生共同感受,这样才能在教学上碰撞出精神的火花,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综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培养健康合格向上的人才。相信通过这次学习之后,我可以更好地将本次学习的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去。
这次远程研修还使我进一步明白了《新课程标准》主要体现了素质教育精神和人文思想,特别是把发展人的综合素质作为提高学生能力的前提,真正实现通过初中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从而改变被动和枯燥的“接受型”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做中学,在学中用。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其思考、分析、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合作精神。通过研修,我觉得还应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和成功意识的`培养。成功体验能使学生产生自我满足和愉快的情绪感受,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总之,通过这次初中语文远程研修,我收获很大。我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研修的平台“活到老,学到老”!
短期的远程教育研修学习结束了,我依然沉湎于远程研修学习的氛围中,依然陶醉于学习的快中。在二个多月的学习中,我自始至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按照学习流程和要求,全程参与了本门课程全部专题内容的学习;保质保量地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了作业、对其他学员作业点评及互动评论。通过学习研修,开阔了教学眼界,拓宽了教学视野,增长了教学知识,交流了教学经验,提升了教学技巧和能力。为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和扎实推进,打下了较好基础。为网络教研实践奠定基础,现将远程研修的主要学习及感受情况汇报总结如下:
在这次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专家的视频录像,通过学习,自己在师德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二十几年的辛苦耕耘,已磨去了曾有的激情和梦想,留下太多的茫然与困惑。这次培训使我融入网络、进入现代化,静静地聆听讲座,静静地写研修日记,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重要性。在专家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也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工作中,遇到与讲座中类似的、或其它棘手的问题时,我学会了理性的思考和冷静地处理方式,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完美。
比如课堂上有些学生经常说一些和学习内容无关的话,或者玩手机,或者干脆睡觉。你轻声细语地劝说,他们毫不理会,你大声训斥,他们就和你对抗,所谓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没有丝毫效果,我无计可施,仿佛走进了死胡同,真想放弃,听之任之,我甚至对教学工作感到极度的绝望。学习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试》讲座后,我发现这不能全怪罪于学生,因为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只能用智慧去引导、去终止他们的多动行为,去吸引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比如信号暗示、使用幽默、创设情境、有意忽视、转移注意、移除媒介等等。这样才能转变这种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多动的问题行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付出爱心、诚心,终有一天会感动学生,只要真心付出,就会获得回报。
再如,我以前教学文言文,基本上是向学生讲解字词、翻译,学生只管记笔记,课堂气氛沉闷,没有一丝激情。看了李芳老师的《陈太丘与友期》课堂实录后,启发很大。对文言文教学有了很大信心。李芳老师的文言文教学既实又活: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答疑、讨论、评价,课堂气氛愉快和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等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我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效果很不错。
总之,在此次远程培训学习过程中,我始终感受到名师专家就在身边,让我受益匪浅。这次培训,我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又充分感受到远程教育的魅力。
研修工作总结篇十五
盼望着,7月15日,迎来了暑期远程研修,早上7点多钟,就早早到校,打开电脑,登录站,输入学习帐号和密码,进入学习平台,首先浏览了山东省教师教育网首页,观看了几期今日快报,下载了学员手册,看了张厅长的两篇研修漫话教育文章……,然后进入初中物理学习模块,开始了第一模块的视频学习、课程文本阅读、浏览学员们的作业,随时关注qq群中指导老师的学习动向,同科教师集中研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评论,并整理作业思路,沉浸在学习和研讨之中,一天中有了许多感悟之处:
一是研修起步"早",在浏览省网首页和《今日快报》时,可以感觉到很多学员起步较早,写了很多研修前的心得,尤其提到对于本次研修的许多期待和计划,并早早做足技术、宣传等方面的准备,已将研修前期工作做足、做好,这将为研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二是研修工作"实",今年的研修与以往有所不同,首先在考核学员上明确了数量上的目标,并对作业和评论的质量提出了要求,不再盲目的追求量,而是提高质,让老师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多读、多看、多反思。真正出精品,讲实效,将研修工作落到"实"处,真正通过研修切实的提高老师们的业务素质,解决教学一线上的困惑。
三是研修工作"热",研修进入初中第四个年头,从前几次的学员懵懵懂懂,不懂操作流程,到现在的熟悉应用网络交流平台,更加在学科教学方面表现很"热",热在评论的斟酌,热在作业的反复推敲,热在教学实际案例与理论的结合上,热在真正的业务水平提高上。
四是研修时间"精",本次研修时间比往年短,由原来的"十天"改为"六天",让学习过程更加精短,非常符合学习规律,适合教师在这段时间里,投入精力较集中,学习劲头足,将高效的完成研修任务。
相信通过本次研修,老师们将更加静下心来扎扎实实研修,俯下身来认认真真学习,切实通过远程研修的机会,借助平台的交流力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期待六天的学习结出满意的硕果!
研修工作总结篇十六
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为目标,贯彻课改目标要求,突出学校内涵建设,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具体情况如下:
我校成立了“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确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导主任为具体负责人,各中层领导为分管负责人,各教研组为实施者,每位教师为实际参与者的研修网络。全面制定学校5年校本研修规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对研修活动的各个环节作出规范化的要求,做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理论学习、规划发展。
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师德修养。学校规定了每两周一次大组的政治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思想理论教育》等杂志社出版的教师学习资料;观看师德教育录像资料;师德修养专题交流会等。要求做好学习笔记,于每学期期末上交。在组织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其他提升师德修养的活动。如: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小故事”的征集活动(挖掘身边不为人知的师德故事),“敬老爱老”活动,参观烈士陵园等。
要求教师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认真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今年,我校结合校本研修活动,组织群众性读书活动。并通过集体交流,使广大教师从中学有所思、学有所获,逐步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通过校本研修,切实增强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水平,提高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立足实际、注重实效。
学校以“高效课堂”观课评课为载体,积极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认真观看全员培训的理论讲座和第一阶段的展示课、第二阶段的观摩课提供的有关内容。通过教研组长、班主任、备课组长例会制度,有力地落实了阶段研修内容。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定期通过专题学习、参与式研讨、观摩活动研讨、经验交流等途径开展了一系列研修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以优秀教研组的评选活动为抓手,着重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各学科《教学大纲》和相关理论知识。教研组经常安排教研公开课,进行案例分析,使评课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资源。
学校行政班子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随堂听课,然后与授课教师座谈,听他们说课,并对这些教师的授课进行评议诊断。开展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于4月16日到5月23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大奖赛,竞赛主要围绕高效课堂教学开展。
学校还邀请专家做了《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的专题报告,激情生动的讲解,详实的内容,贴切鲜活的事例,为老师上了很好的一课。
我校邀请进修学校研训部和评估中心来校,对我校各学科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调研,对语、数、外教师进行评估,通过专家们的听课、评课,指出了我校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科研引领,实践反思。
针对学校教师的特点和开展教科研工作的需求,聘请了区教科室的专家到我校做了科研课题申报和撰写论文等专题讲座,营造了较好的教科研氛围。
完善了科研奖励制度,制定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及考核办法,制定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奖励办法。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了如何填写各类计划的学习与研讨活动,提高了教师的计划设计、组织与实施、反思与记录的能力。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4、同伴互助,网络研修。
实施“青蓝工程”,重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导师制培训,即导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从备课、上课、说课、批改作业、命题、辅导、论文等方面耐心指导,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
本学期我校还把青年教师安排到各班担任班主任,让他们跟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带班方法,促进他们的提高。
为了展现骨干教师的教学特色和丰采,让骨干起到引领、辐射的作用,我们还开展了骨干教师的交流研讨活动,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5、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我校举行了为期一周的11年暑期全员师资培训,期间培训的项目主要有: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上课及教学评价;教育科研课题选择与方案设计;教育科研获奖论文交流;先进教师师德交流会;学生心理特点与教师心理辅导;走进中华经典人物;观看高效课堂教学资料……等等,可谓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校本研修是一项新型的教师培训活动,不光有其自主性、灵活性,而且它的未成熟性决定了学校在实行和探索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惑和出现不少问题。
1、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如果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活动或者措施,它的有效性值得怀疑。少数活动流于形式。这些教师认为校本培训只不过是走过场而已,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导致有些活动由于教师参与性不强而未能取得应有的实效。
2、校本研修的内容与方法上还需要继续进行探索,有待于完善。例如研修活动缺少围绕教师日常工作难题而开展的专题研讨。
3、师资队伍发展不均衡,中老年教师难于很快与之相适应。
1、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放在首要位置。
2、充分利用校本研修的一切资源。
在培训过程中,需要提供给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一系列理论参考资料、案例、课件等,因此在实施中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备培训资料库。进一步增强教师间的互动,最大程度地达到资源共享。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校本研修管理机制。
进一步注重教师的学习与反思,完善每一位教师的“个人成长档案”;落实教师个人5年发展规划;提供给每个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完善评价、考核的管理机制。使校本研修真正彰显出我们学校的特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研修工作总结篇十七
我校自从接到旗教体局下发的《扎鲁特旗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全员远程研修和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就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此次远程培训工作。学校第一责任人迟万奎校长亲自参与,宋国义副校长主抓,教务主任任金才组织落实。我校老师参加此次培训工作。在辅导教师指导下,教师顺利完成了此次培训工作。现将我校的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首先,领导高度重视,保证培训工作落实到位。
为了认真搞好这次培训工作,根据教体局远程研修工作的安排,10月20日,我校由迟万奎校长组织召开了培训专题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对培训做了详细的布署和安排,提高了组织者的思想认识。学校总务主任耿强对学校设备进行了调试,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完成。我校的每一位领导都非常重视此次培训,他们不仅积极组织还积极参与学习培训,为学校的培训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其次,教师全员参与,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10月20日,在学校召开了培训专题会以后,任金才主任亲自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在他的带领下,全体教师都积极的参与了此项活动。
为了使培训工作有序进行,根据培训进程,要示所有培训人员提前完成培训任务,总务处保证学校各台电脑都能上网。培训中,全体老师认真和自觉,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贴,提前完成所教作业,并能互相探讨。为了保证培训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老师们克服了很多困难。樊凤华老师家没有电脑,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完成所有培训任务。刘永富老师年龄较大,在应用电脑方面不太熟练,年轻教师就轮流手把手的教。还有很多的老师都在克服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保障了我校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再次,教师学习认真,保证培训效果显著。
此次“远程研修及校本研修”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让我们领略了网络教学的先进优势。同时为我校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我校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空间,老师们可以和同行之间进行多方面的探讨与交流,使广大教师能够捕获到更丰富,更前沿的教学信息。
培训期间,教师们学习热情高涨,按要求听专家讲座、写培训随笔、参加研讨、设计作业。让人欣喜的`是多数教师能在学习中更加更加积极主动沟通,他们更专心学习,认真做好记录、反思。在校本研修阶段,我校教师分教研组讨论如何把思维导图应用到说课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训结束后,我校每位教师根据自己对培训的理解和感悟,撰写一篇学习总结。
研修工作总结篇十八
近日,一场内容丰富的专题培训会在文化路小学多功能报告厅拉开序幕,正式开启了全县暑期教师“家校社”共育线下专题培训的旅程。县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以“攸县家校社共育的实践探索”为主题,围绕“为什么要开展家校社共育工作”“家校社共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做好攸县家校社共育工作”三个方面,为全体教师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报告。主讲嘉宾以前瞻的理念,鲜活的案例,生动阐述了教师在推进县域“家校社”共育实践中的.担当与作为……参训老师纷纷表示:专题讲座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在如何更好地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方面有了新的启迪。
这场线下专题培训,是攸县打造“三个高地”、推进“三大会战”,深入推动“家校社”共育实践区建设,高质量建设专业型、科研型家庭教育师资队伍的生动缩影。今年8月27——29日,3天时间!23名讲师!49场专题报告!5761名教师集中参加本轮“家校社”共育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线下专题培训并圆满结业!
在培训启动工作会议上,县政协副主席、县教育局局长胡建雄表示,全面推进“家校社”共育工作,是保障县域高质量教育生态建设,打造“幸福攸县教育”崭新品牌的重要课题。而强化师资队伍培养,是推动共育工作机制高效运转、家长课程落地、群众教育获得感提高的关键一环。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推进“家校社共育”实践区高质量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在中国关工委事业发展中心的指导下,早在今年7月20—22日,攸县教育局联合北京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借助强大的抖音极速版平台,通过网络直播形式,共同举办了以“教师高素质,教育高质量”为主旨的20xx年暑假教师线上全员培训。培训以“新政策、新课标、新课程、新素养、新技术、新生态”视角聚焦提高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方式的创新与融合。邀请全国6位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分享了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责任、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改实践和新课标引领新高考,探寻未来学校的新生态,阐述了卓越教师的核心素养以及如何做好校园舆情引导与家校社协同教育工作,老师们学习后获益匪浅。
自县域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工作启动以来,攸县先后建成家长学校近200所,创建校内示范家长学校10所,村(社区)示范家长学校7所。各基层家长学校定期举行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开展“百场报告十万家庭新时代文明家风家教大讲堂"活动400余场,依托北京“三宽教育”完成网络授课200多堂。培养了一大批视野更开阔、理念更先进的教师,一大批更注重家庭教育、更懂得家庭教育的家长,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营造了宽厚、宽容、宽松的成长环境。
研修工作总结篇十九
来济南五天了,天气不算太好,自己似乎也在这“5+2”和“白加黑”式的培训中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安安心心地在这里学习,不去想“何时归故里”了!
日子过的很简单,很充实,也很紧张。4日晚上交流发言一直持续到晚上10:25,大家累得几乎身体都快散架了。下午,偶尔听一位同仁说了一句话:“幼儿园的老师是百科全书。”可当百科真是挺累,尤其是男园长、男阿姨。看看短短的培训就知道了:培训、交流、发言、学习古文、观摩、写日志、作简报……连上课这么单纯的事,也得样样都会,当幼儿园长真是不易!特别是我们组青岛开发区第一幼儿园的邵瑜园长,拖着病体坚持培训,坚持交流发言,令人感动!
研修工作总结篇二十
为了充分利用良好的网络条件,提高校长“校本网络研修”的有效性,根据校长“校本网络研修”规划要求,按照20xx年我校校长“网络校本研修”计划,现将本年度校长“校本网络研修”工作总结如下:
1、结合市教育局、进修学校的研究重点和学校的研究课题,围绕 “学校管理”、“课堂技能”等方面进行网络研讨交流。
2 、每位领导利用网络平台发表博文,展示这期间的研修成果,交流对研讨内容及教育教学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以教育随笔,学习感想,研课心得、课例反思等方式呈现。
(一)、组建了学校校本网络研修领导队伍,成立了领导小组。
(二)、建立了本校qq、博客群组,每位领导建立自己的博客,积极加入相应群组,建立邮箱,申请qq号码,并按计划发布日志,发表评论,积极参与交流。
(三)、积极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校长网络教研活动。并在研修茶座上发表博文和评论,注册教育资源库,积极上传教研网络文章。
(四)、所有中层以上的领导都能积极参加教师的网络研修活动,处处起带头作用。
(五)、每位领导都能定期或不定期,使用实名浏览xx省教师社区博客文章,参与研讨,发表博文和参与评论。
(1)个别领导由于年龄大,按计划没能完成任务。(2)网络研修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我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不足,努力将此项工作做的更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845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