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又好发展心得体会(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22:18:09
又快又好发展心得体会(通用15篇)
时间:2023-11-20 22:18:09     小编:XY字客

细心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吸取经验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在写心得体会之前,可以进行必要的资料搜集和背景了解。通过阅读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不同主题的心得体会写作的风格和特点。

又快又好发展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又好又快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追求目标。在个人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中,也需要追求又好又快的发展。下面我将从努力、学习、合作、创新以及坚持的角度,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努力是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努力是任何成功的基础,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只有将每一分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目标中,才能够取得好的成果。努力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只有努力才能有成功的机会。而且,努力的人往往能够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奋斗,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

其次,学习是又好又快发展的铁律。学习是获取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在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实践,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只有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第三,合作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合作是一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关系。只有在合作中,我们才能够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合作,我们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经验和智慧,更快地实现共同目标。与他人的合作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自己与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于个人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同时,创新是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个人成长的源泉。只有不断提出新点子,不断尝试新方法,我们才能够推动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不断发展。创新需要我们具备敢于冒险、敢于失败的勇气。只有勇敢尝试,才有可能成为创新的先驱者。因此,我们要鼓励自己大胆发散思维,勇于打破传统的束缚。

最后,坚持是又好又快发展的的秘诀之一。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事业发展,都需要长期的坚持。没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很难取得长远的成果。在追求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是,只要我们坚守初心,保持对目标的执着追求,就一定会在最终的时刻收获成功的喜悦。

总结起来,又好又快的发展确实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实现它不是易事。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合作、创新以及坚持等等努力,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取得更好的成就。只有心无旁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实现自己的价值。让我们共同努力,追求又好又快的发展!

又快又好发展心得体会篇二

1.内容:主要是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地区间经济布局和城乡结构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等。

2.原则:(1)市场为导向(2)效益为目标(3)企业为主体(4)科技为依托(5)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协调;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要协调;地区经济要协调。

3.主要任务:

(1)优化产业结构。因为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所以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工业素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三大产业协同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学技术,生产优质、高效产品,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多种需求。

(2)“消费、投资、出口”结构的调整。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3)资产结构调整。要对资产进行改组,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组建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4)地区结构调整。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主要靠自己的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退耕还林还草,坚持可持续发展。东部地区支援技术、人才和市场,国家给予政策和资金帮助。

(5)城乡结构调整,实施小城镇战略。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严重,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就业压力,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至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拉大。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全面把握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

1.关注“三农”的重要性。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发展农业的措施。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3.增加农民收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通过税收等政策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措施。

4.推动城镇化建设。

(1)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失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2)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民多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走一些国家集中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

又快又好发展心得体会篇三

1.必须坚持农机农业结合,高速优化装备结构.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农艺措施要求,实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及时调整农机装备结构,重点推广和改装新型农机具、机型,提高农机装备科技含量,不断满足生产需要.

作者:马云红高桐峰作者单位:马云红(舒兰市农机管理总站)。

高桐峰(舒兰市七里乡农机总站)。

刊名:吉林农业英文刊名:jilinnongye年,卷(期):“”(21)分类号:关键词:

又快又好发展心得体会篇四

改革开放以后,县域经济不断壮大。目前,我国县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0%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县域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县域经济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在全球经济放缓、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出口订单减少这样的宏观环境下,县域经济发展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要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首先,要把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的起落,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真正体现了发展的硬道理。

其次,发展县域经济要与当地的新农村建设结合,要与农村综合改革相结合。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饮水安全、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农村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等各种税费以后,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步伐明显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减人、减事、减支与发挥政府职能的关系,乡镇机构该履行的职责、该提供的公共服务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逐步加强。

第三,发展县域经济要坚定走工业强县的道路。国内外发展的实践证明,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是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工业化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是培植地方支柱财源、实现财政增收的重要渠道,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县域工业的发展也是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能力。事实上,县域工业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农业,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发展县域工业必须将工业与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即大力发展与农业相关的工业或第三产业,如农产品、林产品、畜牧产品、水产品的加工、运输、仓储、销售以及与农业发展相配套的服务业。只有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的密切配合,才能有力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第四,发展县域经济要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联系起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打开这种格局创造了前提。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已扩大到全国,并取得阶段性成果。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推动了县域经济工业化的进程。

第五,发展县域经济要结合当地的城镇化来进行。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服务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的同时加快城镇化进程,也应成为县域经济的重头戏。相对于城市已较大程度地实现了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现代生活方式而言,农村很大程度上还延续着传统生活方式。积极推进城镇化,也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发展小城镇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对小城镇建设进行超前引导,科学规划,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组织模式。

第六,发展县域经济要体现当地的优势,以特色经济作为龙头。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以牺牲资源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本地特色为代价。特色经济要坚持从本地区比较优势出发,根据本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即经济中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相对份额,在某一产业上构建经济增长极,形成县域主导产业,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一是要立足现有条件,扬长避短,把自己的特色发挥出来,在比较中求生存,在优势中求发展。二是要分析市场,深挖需求,谋求特色和优势。资源总是稀缺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从外部获取资源的能力及其内部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反映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资源本身并不会产生经济价值,它们必须被放置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才能有效利用,并产生经济价值。三是要把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单有自身的资源优势,而现有条件下不符合市场的需求,不能发展;符合市场需求,但是目前本身不具备发展的能力,也不能脱离实际。

第七,发展县域经济要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离不开农村劳动力转移。目前,农民的收入来源主体正在发生转移,由过去主要依靠农业经营收入为主逐步转为依靠非农产业的发展为主。鼓励县域内非农产业、中小规模工商企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减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是非常有利的。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外来人口较多的城镇要从实际出发,完善社会管理职能。

(来源:《经济日报》2008年11月4日)。

推进四大创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一、创新思路,把握发展方向。

为主”(经济以民营为主,企业以民有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落实“四不论”(不论何种形式,搞好就行;不论归谁所有,缴税就行;不论哪种所有制,能促进发展就行;不论级别高低,能搞上去就行),放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坚持“兴”(围绕特色产业开发兴办企业)、(吸引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办企业)、(挖掘民间资本潜力办企业)、“引”“挖”“扶”(扶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举,在壮大工业上先突破、大突破。三是创新开放型经济发展思路。立足后发优势,以项目为支撑点,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突破口,硬环境硬抓,软环境抓硬,坚持“思想不通换脑子,工作不力换位子,阻碍发展摘帽子”,开展全民招商,力促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地招商引资。四是创新特色经济发展思路。坚持“一乡一品、规模经营、市场聚集、大户带动”,着力建设“一个园”(县工业园)、“三个带”(国道经济带、省道经济带、东部山区经济带),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集约经营集中”;大力整合金银产业资源,打造“中国银都”品牌,建设在全国有最大影响的白银交易市场;大力开发以丹霞山水和宗教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建成全省一流的旅游景区。

二、创新机制,突破发展瓶颈。

机制障碍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永兴县着眼于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活生产力潜能,着力创新人、财、物的管理和使用机制。一是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完善保障机制,破除论资排辈,坚持放眼四海,唯才是举,广纳群贤,不拘一格选人才,促进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合理流动。坚持以发展论功过,以业绩定取舍,建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有为就有位,无为便无位”的用人机制;坚持以考核定位次,以功过论奖惩,以作为求地位,实行目标管理、末位淘汰考核制度,实行县级干部联乡包产业、包项目责任制和部门包村办实事、机关干部“结对子”帮扶制度,奖优罚劣,做到了人尽其才。二是创新资金运筹机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实行乡镇“零户统管”、部门“零基预算”,推行政府采购,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立足优势资源,围绕“黑”(煤炭)、“白”(白银)、、“绿”(永兴冰糖橙)、“奇”(丹霞山水)、“彩”(烟花)“六大特色”做文章,“净”(水电)。

培植新兴财源,优化了财源结构;面向市场,充分发挥产业引导资金的作用,变政府单一投入为社会多元投入,运用市场机制筹措、公司化运作建设资金,做到了财尽其力。三是创新物力使用机制。盘活城市有形、无形资产,坚持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二级市场,实行竞价拍卖、协议出让,实现了土地资产的有效增值;将道路、公厕、垃圾场、公交线路等经营权和使用权推向市场,把死钱变活钱;对户外广告标牌经营权、公益设施和公益活动冠名权,进行转让、拍卖和租赁,把“无形”变“有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盘活了各类闲置资产,做到了物尽其用。通过机制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创新技术,增强发展动力。

良种良法、先进技术和工艺得到群众认可。三是抓应用。以园区为依托,运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突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加速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有机化进程,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以企业为载体,运用高新技术武装传统工业,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四是抓开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导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变,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鼓励科技人员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信息中心和营销中心,鼓励企业开展横向联合,加强校企、院企协作,努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近几年来,永兴县已有10多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实施技改项目28个,开发新产品34种。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了经济发展动力。

四、创新环境,营造发展洼地。

环境就是形象,就是生产力。良好的环境,不仅能带来社会效应,而且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永兴县坚持“软硬兼施”,力促硬环境上档次,软环境上水平。在硬环境上,大力加强城镇、交通、水利、通讯、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设“全省一流的县城”,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合理设置城市景观、街道建筑等,做到既反映历史文化传统,又体现现代气息,以完善的设施、优美的环境,着力构筑“园林永兴”。在软环境上,完善政策,兑现承诺,以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的措施,彻底铲除滋生“三乱”的土壤。对所有审批项目,实行一门受理、联合审批、限时办结的“一站式”服务;对重大项目,实行联席会议制度,联审联批,特事特办,专人服务,跟踪落实;对重点项目,实行政府挂牌保护;对外资项目,实行全程代办。把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和执法机关的主要职能定位在服务上,大力营造规范有序、诚实守信、优质高效的亲商环境;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市民素质,努力营造“诚信、纯朴”的人文环境,以最宽的政策、最优的服务,努力打造“魅力永兴”。通过环境创新,营造了发展洼地,激发了创业主体的活力。

又快又好发展心得体会篇五

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坚定革命理想信念。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刚才,大家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说体会,话认识,谈落实,讲得都很好,达到了会议的预期目的。我听了之后,也深受启发。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80多年前那段苦难和辉煌,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总书记全面回顾了80多年前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伟业,深刻总结了长征胜利的宝贵历史经验,高度概括了光照千秋的伟大长征精神,明确提出了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长征路的六个方面要求,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发出了在新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进的伟大号召。讲话高瞻远瞩、气势恢弘、博大精深,具有极强的思想震撼力和时代感召力,彰显了党中央大气磅礴的治国方略、运筹帷幄的执政智慧、坚定自信的精神风范、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光辉文献,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的行动纲领。省委、xx市委也相继召开了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省委xx书记、xx市委xx书记分别就“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奋勇前进”,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省委和xx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精神,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努力在深入学习领会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下面,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习,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不忘初心,在新长征路上奋勇前行。

总书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铭记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以伟大长征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汇聚成科学发展、负重赶超的强大力量。

要用伟大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理想如炬,信念如钢。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红军将士身处险境绝路却能一往无前、突出重围,理想不移、信念坚定是重要原因。在新的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身处的环境不像长征路上那么艰险重重,却同样错综复杂。时下,个别领导干部之所以会滑入腐败堕落、贪污受贿的深渊,成为党和人民的罪人,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淡忘了“初心”,理想信念动摇,道德品行滑坡。在座的都是xx中坚力量,肩负着为民之责、发展之担,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深扎信念之根,常补精神之钙,自觉用长征精神鞭策自己、砥砺自己,做到不忘初心、忠于初心、守住初心,在xx新一轮大发展的征程上铿锵前行。

要用伟大长征精神筑牢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长征路上,党和红军始终植根于人民,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长征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力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新形势下,坚持根本宗旨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忘,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都不能变,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谋实惠的劲头都不能减。

要用伟大长征精神磨砺拼搏意志。长征路上,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河流,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的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二万五千里的奔波,就是二万五千里的意志【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些数字:中央红军在历时一年的长征中,平均每天行军35公里以上,几乎每天一次遭遇战;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击败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中央军的围追堵截】。当前,xx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同样面临着许多艰巨性、复杂性的难题,同样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需要我们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夺取发展新胜利。

二、要砥砺精神,在新长征路上再谋新篇。

总书记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体到xx来说,就是要大力发扬红军不惧险阻、勇于担当的英雄气概,持续发扬敢打硬仗、敢涉险滩的作风勇气,奋力冲刺“xx争五强、全国进百强”目标、加快建设“明珠之城”。远离长征的枪林弹雨,沐浴时代的杏花春雨,作为xx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只有像红军那样闯关夺隘、像红军那样心系人民、像红军那样紧密团结、像红军那样艰苦奋斗,才能在新长征路上凝聚起磅礴力量,推进xx科学发展、负重赶超。

要树立新理念。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对不对,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要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最大政策,着力推进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产业创新和环境创新,推动城市综合实力、竞争力和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让“创新天堂”成为xx独具魅力的城市“二维码”。要坚持协调发展,强化五大板块支撑,打造“精品城市”品牌,加快xx半岛建设,唱好与xx错位发展的“双城记”。要坚持绿色发展,以“产、城、人、文、景”的良好融合,打造绿色发展的样板区,努力实现“有土皆绿、是水则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让绿色成为xx永恒的底色,让生态成为xx最亮的名片。要坚持开放发展,积极开拓国际视野,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经验,以全球眼光、战略思维布局产业发展,建设开明开放型城市。要坚持共享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要把握新目标。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xx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xx市要坚持生态优先,充分彰显湖光山色特色品质,建成一座靓丽的明珠之城”,这是我们今后五年的发展定位和方向,务必要坚守不动摇。市第九次党代会则指出了更为具体的发展路径,就是要把xx建设成为“一颗闪亮的县域经济之星、一朵绚丽的城乡统筹之花、一座秀美的生态宜居之城”,这与“明珠之城”的内涵高度一致。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融会贯通,努力奏响中国梦xx篇章的xx“最强音”。

要实现新创造。总书记强调,今天的长征同当年的红军长征相比,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走过的新长征之路相比,虽然在环境、条件、任务、力量等方面有一些差异甚至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我们要始终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要坚持用改革的精神、务实的举措、严谨的作风推进各项改革,时刻把责任扛在肩上,在战略部署上“扣扣子”,在战术行动上“担担子”,在举措落实上“钉钉子”,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真刀真枪的干,用改革突破发展瓶颈,用改革带来发展红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三、要从严治党,在新长征路上永葆本色。

总书记指出,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要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真正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要落实从严治党的责任。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在座的各位,身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敢于较真、敢于亮剑,充分发挥好示范和导向作用。要抓好“两个责任”落实,真正把担子担起来、把职责履行好,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要牢固树立不抓党建就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理念,坚持把党的建设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切实把从严治党的责任承担好、落实好。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始终保持常抓不懈的政治定力,拿出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不断积小成为大成,把一项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要锤炼务实担当的作风。在xx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作风建设要更严厉,履职担当要更有为。要做务实的奉献者,务实奉献,就是在谋事上要有实效、创业上要有实干、做人上要讲实诚,坚持把“好”作为最现实的工作标准,把“快”作为最有效的工作方法。要做有为的担当者,对领导干部来说,责任无处不在,担当义不容辞。8月份,我们出台了《xx市党员干部“为官不为”问题问责规定(试行)》《xx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容错免责”机制若干规定(试行)》,目的就是既整治“为官不为”,又实行“容错免责”,切实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大力营造鼓励改革创新、履职担当、勤政有为的良好氛围。

要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红军长征伟大胜利的取得,其中一个宝贵经验就是严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对违反军纪者毫不留情,做到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从而赢得了各族人民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这充分体现了,反腐倡廉是民心所向、事业所需。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挺在前面,为xx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廉政之基。要坚守纪律底线,带头养成纪律自觉,时刻把党纪党规铭记于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断增强尊崇党章、遵守党纪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近日央视播出的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列举了xx\xx\xx\xx等多名因严重贪腐落马高官的案例,令人震惊、发人深省,要认真吸取教训,守牢底线,不碰红线】。要坚持“零容忍”,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尤其是对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要抓早、抓小、抓苗头,发现问题严肃查处、坚决惩处,并严格执行“一案双查”,决不姑息迁就,决不心慈手软。始终保持利剑高悬、震慑常在,以惩治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xx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与长征有着不解的情缘。xx的杰出儿女——李克农就是其中代表,为保卫长征顺利进行功不可没。这都是xx宝贵的党史资源和精神财富,大家一定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弘扬好、传承好。下一步,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统一部署要求,继续抓好“坚守纪律底线,培养高尚情操”专题研讨,敬终如始做好学习教育后续工作。要带头学习研讨,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带头解决问题,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把问题找准确、找具体,落到人、落到事。要带头强化责任,推动学习教育一以贯之、取得实效。

同志们,长征永远在路上,负重赶超正当时。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xx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继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立大志、担大任、吃大苦、创大业,在奋力实现“xx争五强、全国进百强”目标、加快建设“明珠之城”的壮丽征程上,再创新业绩、再谱新篇章。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

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我们同样需要有坚定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相敬互爱的甜蜜,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去,然而,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想到,伴随着时光流逝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有我们绚烂的.向往和似锦的前程啊。我们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七十年前的长征,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积淀的长征精神,却像古酒一般在我们的心中酿出了感情,酿出了味道,成为我们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

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青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一起书写我们新的长征。

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调研时来到当年长征的出发地赣州于都,深刻指出:“我来这里也是想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全中国人民也要不忘初心,不忘我们的革命宗旨、革命理想,不忘我们的革命前辈、革命先烈,不要忘了我们苏区的父老乡亲们。”“现在我们正走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往开来,重整行装再出发!”这些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长征和长征精神与党的初心使命的内在联系,对于激励全党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具有重要意义。

长征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信念的胜利。长征路上,红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凶恶残暴的追兵,能够征服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能够克服党内错误思想的干扰,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胸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始终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往无前、永不后退。

一是在深入学习政治理论上下功夫。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遵循的是规律。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此,我们一定要自觉地学习科学理论,把理想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把信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既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经典著作的学习,也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就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二是在积极投身实践行动中下功夫。理想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和事业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也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人的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和转化,理想信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牢固树立起来、实现开来。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岗位和实际,坚持真抓实干,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勤勤恳恳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做到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同时不断检验实现理想信念的效果。

三是在铭记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上下功夫。长征是光荣与梦想永不褪色的徽章,是信念与力量永不枯竭的源泉;长征是一座“精神矿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部“百科全书”,生动鲜活、历久弥新。军旅作家王树增在其用了6年时间完成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一书的序言中写道:“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重温一种伟大精神,获得一种现实力量。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砥砺前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书写历史新篇章。

同志们:

按照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根据工作安排,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在这里共同上一节党课,主要是结合最近一段时间学习情况,和同志们一同交流一下心得、感悟和收获。

这次党课内容的设计想法和思路是源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8月份对“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所作出的重要指示,他强调:“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此次主题教育中的重点学习内容,学习好党史、新中国史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寻找初心,寻找理想信念的根源。

首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我们经常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那么共产党人的“初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初心”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支撑共产党人度过那段的苦难的历史?为什么“初心”会产生如此强大的力量让我们的国家在新时代会有如此高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想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就是红色精神的力量。

今天的讲课内容我就从几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入手,回顾红历史留给我们的红色精神,共同感悟什么是红色精神以及我们怎样继承和发扬好红色精神。

(一)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内容主要包含:不畏艰难、铁心向党的坚定信念,是敢于磨练、咬定青山的顽强毅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不朽灵魂,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精神品质。

对于中国工农红军这段长征历史,我这里有一组数据可以简要概括:时间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历时2年,行程65000余里(我们通常说的2万五千里指的是中央红军,也就是红一方面军的行程),跨越14个省份,开始时的30万人,胜利会师后仅剩5万余人。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河流(其中大河24条),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的极限。通过以上的几组数据,我们可以想象,长征是一段多么艰苦艰难的岁月。

长征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壮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在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千里冰封的皑皑雪山,数不尽的坎坷劫难,成千上万的围追堵截,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放弃。但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党的领导下,血战湘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等。无数红军将士倒在了长征途中,但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没有阻挡红军将士铁心向党的坚定信念,始终以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不朽革命斗志,以百折不挠、积极乐观精神品质,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壮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的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比如,艰苦奋斗既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延安时期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

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1947年,中共中央从延安战略转移,蒋介石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延安,当他看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那与当地农民没有任何差别的窑洞时,他感到十分震惊,他难以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有效地指挥着军队在全国的战场上与他对抗,并且能在这样的桌子上把文章写得既尖锐犀利而又文采飞扬。据蒋介石侍卫长俞济时回忆,看完毛泽东的窑洞,蒋介石那晚一晚上没睡着。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誉之为“兴国之光”“东方魔力”“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感叹创造这种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为“神奇的队伍”。

(三)雷锋精神。

周恩来把雷锋精神精辟的概括为四句话,叫“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60年代初期,国内粮食紧缺,物资匮乏,同时苏联撤走了在所有在中国援助援建的专家,那是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正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雷锋以其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染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鼓舞着新中国的每一位建设者。

雷锋从他参军的第一天起,他就立下了听党的话,服从命令听指挥,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的志愿,他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作为党员的理想和信念,而且都付诸了行动。我们今天还有多少人能够在一个特殊的日子给自己许下愿望,而且许下一个崇高的愿望,并且不折不扣地按照这个心愿去努力奋斗,这就是雷锋的可贵。他没有说大话空话,他的生命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他的言行就是这样和他的愿望一致地呈现出来的。“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是歌词里唱到的。

同样,雷锋还有一段至理名言,他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正是雷锋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正确理解并坚决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使他走在时代前列,称为一名杰出的士兵和优秀党员。雷锋同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坚决执行上级的决策指示,他说,一个人的作用,对于整个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但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他愿意永远做一颗螺丝钉。在敌强我弱的革命年代,不依靠群众,不为人民服务就是死路一条,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是死路一条。但是现在日子好了,脱离群众、背离群众的现象就容易滋生了,这直接会影响我们党的执政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xx年9月28日在辽宁抚顺考察时讲到,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与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勤务员”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雷锋精神永远值得弘扬。

回顾我们的历史,我们还有“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西柏坡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协作”的红旗渠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等等。

历史留给我们的红色精神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包含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可能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但是通过我们的学习,红色精神之所以能够一脉相承,那是因为这些红色精神包含了许多的共同点,而这就是我们理解红色精神的真谛和实质,也就是我要讲得第二点内容,什么是红色精神。

(一)红色精神是敢于探索、勇闯新路的精神。

井冈山斗争时期,在革命处于低潮的历史关键时刻,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全新革命道路,制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纪律,引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形成了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长征时期,在经历了湘江战役的惨败后,中央红军损失惨重,李德、博古执意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坚持到湘西与红二、红六方面军会师,与敌人硬碰硬。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在没有盲目迷信共产国际的指示,没有照搬苏联的路线方针,而是结合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和中国国情,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做出的正确选择,勇闯出了符合实情的一条新路。

(二)红色精神是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

长征时期,在四渡赤水中,中央红军以衣衫褴褛、装备简陋的3万中央红军抵过了一群军事家,拥有40万优势兵力和精良武器的国民党敌军,并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之后又巧渡金沙江,把敌人40万追兵全部甩在了金沙江南岸。面对敌人的重兵,我想如果没有勇于战斗、不畏牺牲的精神,怎能完成如此的壮举呢?延安时期,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毛泽东多次到抗大讲话指出要坚持“抗日救国”的方向,就要有“三个牺牲”的决心,“第一个决心是要牺牲升官,第二个决心是要牺牲发财,第三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的决心!”抗日战争中,抗大培养了10多万名德才兼备的干部,他们在民族战争中,起了重要的骨干作用和先锋作用,也形成了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抗大精神。

(三)红色精神是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无论是我们的革命前辈和新中国的建设者,他们把祖国的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红军将士们忍受着极寒交迫、天寒地冻和敌人的围追堵截,在那么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依然时刻考虑着他人,那个马背上的小红军为了不影响大部队行军,即便在饿的只靠一块骨头充饥的情况下,还在惦记着战友。

在战士们都没有了口粮时,周恩来却把自己仅有的半碗青稞面泡上水分到了战士们的手中,还有三位女红军在一户老乡家借宿之后,看到主人没有被子,把三人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了半条留了了女主人。国际友人白求恩放弃国内优越的生活,到达晋察冀抗日前线,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救治我军伤员忘我工作,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最后牺牲在战斗一线。还有我们的雷锋同志时刻把自己当成一颗螺丝钉,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参观将台堡红军长征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要走新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当年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长征,我们现在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这是接续进行的。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长征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是指引我们夺取新长征胜利的行动指南。

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伟大的长征精神既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又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富矿。无论处在什么时代,无论从哪个方面进行发掘,都会产生新的震撼,受到新的激励。它的深刻内涵集中体现在“五坚五力”上。

一是坚信不疑的定力。长征途中,红军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与党内的错误思想展开斗争,还要克服无数高山大川、激流险滩的阻隔困扰。是什么力量支撑红军官兵攻坚克难,一往无前,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有着为全体工农大众求解放的坚定信念。长征开路先锋杨成武将军说:“许多红军战士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前途英勇无畏的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想到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所信仰的革命事业。”张闻天同志说:“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也走不了。”正是凭着这种对革命理想坚信不疑的定力,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谱写了壮怀激烈的英雄赞歌。

二是坚韧不拔的毅力。翻开长征的历史,看看这些令人震撼的数字:中央红军翻越大山18座、跨过大河24条,历经八个省份两万五千里;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平均走365里方能休整一次,日均行军74里.....而这些都是在经历封锁、缺盐、饥饿、疾病、瘟疫等极度困难条件下进行的。他们爬雪山,过草地,吃野菜,啃树皮,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处处挑战生命的极限。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那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和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毅力。他们把这种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是坚如磐石的合力。在整个长征中,红军上下之间、官兵之间、军民之间,无时不体现着同甘苦、共患难、心连心的同志情、战友爱。朱德总司令多次把伤兵扶上自己的战马,自己却徒步前进;右臂重伤截肢的红军师长贺炳炎,不但让出坐骑给伤病员,而且还为之牵马引路。许多红军将士宁肯自己挨饿也要把所剩不多的干粮让给战士,宁肯自己牺牲也要抢救战友的生命。在极度缺吃少穿、缺医少药的困境中,官帮兵、强帮弱、大帮小、有帮无,大家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形成了团结友爱、坚如磐石的合力,才使红军成为打不倒、压不垮、拖不烂的钢铁洪流。

四是坚强后盾的伟力。战争的伟力在于民众之中。人民是革命的母亲,革命是为了人民。长征伊始,红军就把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每到一地,都向群众宣传自己的主张,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打土豪、分田地,领导群众争取自身利益。在红军政策的感召下,各族人民纷纷慷慨解囊,支援红军。仅阿坝地区,就为红军筹集粮食1000万公斤,还有大量的牲畜和食盐。正是有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所形成的坚强后盾,才使红军一次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五是坚不可摧的强力。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军队的核心领导地位。从此,四渡赤水、巧夺娄山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大胜直罗镇,等等。不仅演绎了战争史上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观,而且在斗争中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坚强领导集体。即使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多,企图分裂红军,却最终遭到可耻的失败。这说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一旦形成,无论是外部敌人的进攻,还是内部错误路线的干扰,都无法撼动这个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这是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

长征永远在路上。

毛泽东同志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长征永远在路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的新长征是当年红军长征的继续与发展。因此,弘扬长征精神,不仅是正当其时,而且是题中应有之义。

弘扬长征精神,必须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长征精神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就是共产党人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需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是我们党无坚不摧、克难制胜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面临的虽不是血与火的战斗,却有糖衣炮弹的攻击;虽不是生与死的考验,却有名与利的诱惑。能不能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关键就看能不能铸牢理想信念这个精神支柱。所以,弘扬长征精神,最根本的是补足精神之“钙”,打好理想信念之基,练就金刚不败之身,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从容应对各种考验和挑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弘扬长征精神,必须在深化改革上攻坚克难。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面临涉深水区、啃硬骨头的重大历史任务。如同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一样,必须付出代价,作出某些牺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当年,红军为了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今天,我们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即使个人利益受点损害,又有什么舍不得的?所以,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责任担当,以自我革命的精神,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破私心,抓难点,补短板,求突破,使党的事业在新的起点上阔步向前。

弘扬长征精神,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既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长征期间,红军在没有后方依托的情况下,由于执行了正确的群众路线、民族政策和严明的部队纪律,使沿途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红军是人民的队伍,因而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为长征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力量源泉。今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把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才能得民心,顺民意,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弘扬长征精神,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长征的胜利,是党的胜利,是党的坚强有力领导的胜利。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肩负的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与当年红军长征相比,并不是轻了,在某种方面甚至是更严峻了。面对“四个考验”“四个危险”的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按照党中央关于从严治党的一系列部署,既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又要加强党的理论、思想、组织、纪律、制度建设,使党成为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走好新的长征路的坚强领导核心。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的奇迹。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9年5月20日下午,在江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赣州市于都县,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在会见于都县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时,他动情地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当年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凭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最后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

长征精神永不过时!重温长征精神,一方面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同时,长征的胜利也充分表明,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今天,重温长征精神,就是要走好新的长征路,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又快又好发展心得体会篇六

当前,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管理和制度上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面临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强化对农村经济管理和制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强化农村经济管理和制度创新,是实现农民增加收入的需要“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是我们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近党中央国务院以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它是指导我们做好农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2、强化农村经济管理和制度创新,是进一步规范农村税费制度,完善农民负担监管机制,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实现“三个确保”的最终目标的工作要求。

3、强化和创新农村经济管理,不断解决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必然会推进基层廉政建设和组织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4、强化农村经济管理和制度创新,是强化政府管理职能的需要,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农民负担管理、农村财务管理、农村承包合同管理、农村资产管理、农村审计监督,这些工作都是直接与很多部门相互交叉,直接涉及到一些部门和个人的利益,这些经济的、法制的、行政的都不是单纯的业务部门的职能行为,而是政府行为,所以一定要强化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保证政府职能的有效实施。

5、强化农村经济管理和制度创新,是目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现状所决定的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现状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不断强化管理,完善措施,才能扭转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不利的局面。

二、管理和制度创新的重点。

这里所指的管理和制度,包括具体的体制机制、组织形式权利关系行为规则等,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人类社会经济变迁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总是和制度变革相联系的。

当前,农经工作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面对落实中央增加农民收入政策的新机遇,要求我们必须扩大视角,要从战略高度研究问题,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破解问题,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农经工作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全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文章。

1、围绕农民增加收入做文章中央1号文件,是我们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性和主动性。

2、围绕农村农民的难点做文章当前,各地农村农民的最大难点问题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乡村债务链久解不开、农村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等。

3、围绕农经工作“三大创新”做文章一是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就是建立起投资主体多元,产权界定清晰、权责关系明确、管理方法科学的现代合作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要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在短时间内,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在发展新型合作经济、推进农民专业协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方面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二是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就是要建立起适应农村城市化进程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土地承包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多种形式,参与土地使用权流转,推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三是创新农村经济管理方法,就是利用网络、计算机等科技手段,对农村资产、财务、合同、负担、统计、审计等各项农经工作实行电算化管理,全面提升农经工作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4、围绕服务做文章,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农经工作面越来越宽、任务越来越重,在强化管理的同时,更主要的是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为各级党委、政府服务。

三、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制度创新的具体内容。

1、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创新势在必行。

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必将带来法律框架下的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使土地的集中经营成为可能,既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农村生产力,又可改变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还可以带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工商业的转移,增加农民在非农领域的收入。

2、我国现行的农村产业化经营组织亟待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解决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难于适应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农业产业化应运而生。

因此,无论是从经济学理论,还是从现实实践看,都反映出了一个基本的事实,这就是如果不能根本地改变农村劳动力仅仅依附土地或依附公司的现状,就势必难以积蓄和形成为农村市场经济提供相应生产技术基础和产品基础的能力。农民这一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农业产业化组织,要实现历史赋予的使命,想要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真正有所作为,恐怕就只可能是力不从心了。而要根本地解决上述问题,没有相应的制度创新就只能是空谈。现实表明,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所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都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去解决。

参考文献:

[1]张禹峰,郭超.强化各级农村经济管理机构势在必行[j].吉林农业,。

[2]薛艳兰.试论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原因及对策[j].山西统计,。

又快又好发展心得体会篇七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

在新的形势下,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要求,切实加强高新区党建工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委(党组)的领导决策水平,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有效地整合区域内丰富的科技、教育、人才等资源,提升科技园区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简称中关村管委会)作为北京市政府派出机构,成立10年来,在加强高新区党建工作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根据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实践,结合中关村科技园区党建工作的基本特点,重点汇报五个方面的体会和认识。

参与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坚持和完善党组会议事规则。按照《党章》规定和市委有关要求,制定《中关村管委会党组议事规则》,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在中关村园区建设、产业发展、企业扶持、资金使用、人事任命、职工福利和行政管理等重大问题,发挥好党组的领导决策作用,认真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广泛听取党组每个成员的意见,取得一致意见后形成决议。特别是在中关村园区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上,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审批程序,集体讨论,集体决策,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三是坚持党组抓大事、议大事、谋发展。针对园区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组班子坚持抓大事、议大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着力营造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在科技、经济、金融、中介、法制等方面构建各类创新创业的支持平台,使园区建设的多项创新举措成为市委市政府乃至国家层面的重要工作,在园区建设中发挥了驾驭全局、把握方向的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上半年园区企业实现总收入3600.9亿元,同比增长26.5%,预计2007年园区企业总收入超过8600亿元,同比增长30%左右,为首都经济的发展和首都创新体系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坚持推进技术、制度、组织和文化创新,在首都创新体系建设中形成特色优势。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明专利约占北京地区总数的四分之一,技术输出成交额占一半以上。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达到9项。在软件与网络、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数字音视频、疫苗、新材料、环保和新能源等国家重点领域的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入驻园区的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总数已达70家。园区共有上市公司96家,其中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关村企业占中国大陆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总数的一半。2006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8万家,实现销售收入总额超过6500亿元。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持续增长的同时,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创意产业正在兴起。中关村芯片设计产业、软件产业的销售收入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中关村创意产业经济规模占北京市的50%。

法》,在中关村率先开展了政府采购试点工作。

(三)在组织创新方面,中关村着力发展产学研联合体、产业技术联盟、行业协会等新型产业组织,不断激活和提高组织的创新活力。启动实施了“中关村开放式实验室工程”,一批大学和科研院所与园区协会合作,将实验室资源向园区企业开放。近年来,围绕核心技术和标准,中关村企业牵头组成了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宽带无线接入(scdma)、下一代互联网(ipv6)、龙芯、闪联、长风软件、新材料、城市污泥处理、清新空气、创意等21个产业技术联盟,开始从单个企业的独立创新走向了联合创新,并向创新集群升级。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职业化运作的新型协会组织已超过30家,会员数量达到1.1万家,协会组织在各自行业中的代表性、权威性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研究启动了“人才培养产学研工程”,一批园区知名软件企业与重点高校合作建立了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基地。

(四)在文化创新方面,不断发扬光大“科学民主、与时俱进”的中关村理念、“勇于创新、不惧风险、志在领先”的中关村精神、“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中关村创新创业氛围,使之成为推动自主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中关村,涌现出了联想、方正、用友、同方、曙光、龙芯、汉王、中星微、科兴、华旗、百度等一大批以“自主创新、民族品牌、产业报国”为己任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中关村现已成为我国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成为首都吸收大批归国留学人员和高素质人才就业的重要区域。中关村园区平均每天诞生10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已有“海归”企业4000家,在高新技术企业从业的留学人员达到9200人。在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关于“2006年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企业”的报告中,有22家企业来自中关村。

三、以促进企业发展为中心,积极推进企业党建工作创新。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企业党工委围绕“抓党建创新,促园区发展”的主题,结合企业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了上级领导机关的关注和好评。目前隶属于园区企业工委的党支部有450个,占海淀区的1/8,党员1万多名,占海淀区的1/7,覆盖企业3000多家,党组织和党员为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积累了在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新鲜经验。一是坚持推进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不断扩大企业党组织的覆盖面。对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符合条件的,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党组织,使党员“有家可归”,努力为党员在企业科研和生产中发挥骨干作用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抓两头、带中间,实施对企业党组织的分类指导。根据企业党组织工作环境、条件等实际情况,区分不同类型、不同需求,制定实施相应的指导办法,加强对企业党组织的走访和联系,进行人性化的具体指导,增强了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受到了企业的欢迎;三是加强企业党组织班子建设,加大对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经常督促基层党组织抓好班子建设,及时调整、充实基层班子。在部分基层党组织试行书记义务轮换和党员自主选择支部的做法,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积极推动在企业由行政职务最高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工作,扩大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和影响。以提高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开展不同类型党组织的专题培训,重点是做好新建党组织负责人的业务培训工作;四是利用多种形式和途经,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园区党建动态》、园区党建网站、科技园区报等载体,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对党员的要求,定期组织开展专题辅导报告会、座谈交流会和参观考察活动等形式,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提高党员的模范作用意识。

理学》的封闭培训,提高公共管理和依法行政的水平。组织中青年干部赴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进行西方公共管理、人才资源开发、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拓宽干部的知识视野和工作思路,为建设一流园区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五、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在建设首都创新型城市中发挥龙头作用。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关键在于抓落实,促发展。我们将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的总体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园区发展全局,以推进改革试点和组织创新为重点,培育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发展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发挥高端功能区的创新、引领作用,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集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首都创新型城市、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做出新的贡献。2010年园区企业总收入将达到10000亿元,园区增加值占北京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围绕建设首都创新型城市,中关村科技园区要重点在六个方面发挥龙头作用:

(二)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中关村科教资源优势,推进“产学研”的结合。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建设激励机制,推动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和创新成果运用主体。推进“中关村开放式实验室工程”,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共建开放实验室,形成更多面向市场应用的公共开放实验室,提供分析与检测的技术服务,以帮助企业解决研发和技术难题。在此基础上,成立开放实验室联盟,形成中关村虚拟研究院。支持产业技术联盟的快速成长,在若干重点领域,以优势企业、龙头企业为核心,以产业链为基础,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企业标准联盟、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形成创新网络和创新集群。通过政策制定和项目安排,引导与支持园区各类主体,以联盟的形式围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展开协同创新活动,形成技术标准和专利,提升中关村产业技术竞争力。促进联盟的国际化,通过组织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增强中关村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完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方投入的创业孵育体系建设,推动各类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搭建园区技术转移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利用等环保新能源产业领域,争取继续实现一批核心技术的突破。选择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宽带无线接入(scdma)、闪联、数字电视、多媒体移动广播(手机电视)、人用禽流感疫苗、双环铂抗癌新药等项目,由国家有关部门和北京市共同组织科技攻关。积极争取信息、生物、空天、新材料、能源等领域的一批国家重大项目落户中关村,争取承担一批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中长期科技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出口基地、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电子信息出口创新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

(四)在投融资、信用、担保、产权交易、中介服务、政府采购、政府职能转变等机制体制创新方面走在前列,为高新技术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投融资方面,继续大力推进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工作,努力扩大试点企业规模,争取挂牌企业达到30家,尽快研究出台和完善有关交易模式、结算、国有股转让和转板等试点制度。发挥“中关村创投引导资金”的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有关部门拟设立的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优先在园区试点,实施北京市《关于鼓励中关村科技园区创业投资发展的试行办法》,引导和促进境内外创业投资机构投资园区企业。支持园区企业率先发行企业债券,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大力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上市和并购重组。吸引各种融资机构及融资服务机构聚集,形成服务于科技型企业的金融创新集群。在企业信用方面,深入推进与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的战略合作,畅通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渠道,建立共享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强对信用中介机构的规范管理,提高信用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

(五)大力推进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工作,使中关村成为首都高端人才就业创业的聚集区。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方面,实施人才培养第九届全国高新区党建工作研讨会交流材料的产学研工程,大力支持大学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推广校企联合的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参与改革和创新大学教学内容和模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加强领军人才、企业家和中介经纪人的培育,促进一批技术创业者向企业家转变。做好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工作,争取试点企业的方案得到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倡导建立大学科技园联盟,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创新和推进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六大工作服务体系,为留学人员到园区创业发展提供更好服务。继续推进留学人员职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为更多的留学人员到园区就业做好支持和服务。做好人才信用体系建设,支持人才诚信联盟发展,完善信用推荐信制度。促进园区人才有序流动。继续做好中关村科技园区博士后工作站。

(六)进一步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国际化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关村品牌走向世界。支持企业自主创制和申报关键技术的国际标准,或与国外企业合作,联合创制和申报国际标准。支持园区企业和机构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充分利用国外资金和科技资源进行技术创新。支持企业以自主技术和产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机构,或并购国外企业和先进技术。继续鼓励和吸引世界著名高科技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入驻中关村。(执笔:寇作鹏)。

2007年9月10日。

又快又好发展心得体会篇八

近年来,我国以又好又快的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国在发展道路上的独特优势,也鼓舞了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在这个主题下,我将就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心得体会进行探讨。

首先,我国能够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明智决策。中共中央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科学决策,将民生需求与国家发展相机制地结合起来,制定出一系列符合国情的发展方针。这样的领导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并使其具有了极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基础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近年来,我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我国的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愈发具有竞争力,推动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我国还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文化等领域,进一步改善了经济结构,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也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的平稳。此外,我国还坚持依法治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法制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最后,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心得体会是要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将创新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我国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导,加大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培养和吸纳大量高技术人才,打破了过去依赖进口技术的局面。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也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总之,我国的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我国独特的制度优势和坚实的经济基础。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支持,以实现更加繁荣富强的明天。

又快又好发展心得体会篇九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两个关键。

一、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发表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虽然只是“好”与“快”两个字顺序的变化,但含义十分深刻。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反映了经济建设发表思想的升华,使我们对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全面,发表发展的方针更加符合实际,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更加明确。从“快”字当头到“好”字当头,经历了一个实践深化、认识提高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后,我们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困扰我们多年的短缺局面已不复存在,社会商品实现了供求平衡或略有富余。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如何以更好的质量、更多的品种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通过自主创新,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产品开拓市场,成为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资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趋于突出。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是总量平衡。要保持总供求基本平衡,防止通货膨胀,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二是结构优化。要促进需求结构趋于协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三是资源节约。要狠抓节能降耗,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是生态良好。要控制并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保护和治理城乡环境,促进生态修复和建设。五是民生改善。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此基础上,要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好”与“快”的有机统一。“好”与“快”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把握发展的节奏和步伐,使较快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下去。如果单纯追求快速增长,忽视质量、效益、结构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有可能出现盲目追求高指标,攀比高速度,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结果欲速不达。因此,只有在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长期持续的快速增长。同时,“快”也是“好”的必要条件。较快增长本身就是较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持较快增长,才能抓住机遇,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更好地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把握好经济发展中“好”与“快”的辩证关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着力促进以下“三个转变”:

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近年来,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缓慢,2006年居民消费率降到36%,成为历史上的最低点。新增加收入的消费倾向下降,储蓄倾向上升,导致生产增长快,消费增长慢,扩大投资容易,扩大消费难的局面。发展下去,生产与消费不平衡,经济将不能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近些年来,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一是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的发展不仅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而且还是为制造业提供原料的需要,同时也是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因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能改变,要进一步巩固并加强。二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在继续发展商贸服务、社区服务、旅游文化、住宅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综合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三要加快淘汰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煤炭、电力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四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努力提高产业体系化程度上,围绕重点企业和核心技术,延长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完善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地区工业化水平。

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经济增长成本高、代价大,效率相对较低。经济进一步增长与资源、能源稀缺的矛盾加剧,与环境承受能力的矛盾加剧,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经济效益低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因此,必须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一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环保产业和生态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等物资消耗少的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要在节能减排方面实现重大突破。节能减排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关键和必要的一个方面,要做到既节能减排又不妨碍经济增长,需要多方面创造条件。()三要强调科技创新,使科技创新和统筹协调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四要提高劳动者素质,使之适应现代产业发展。五要强化管理创新,向管理要效益。六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机制在资本、技术、劳动、信息、管理等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保障。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具体来说,今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四大任务,第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同时,坚持两个“平等”,既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同时赋予非公有制经济法律和经济的平等地位。第二是要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形成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特别是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长期以来,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没有全部反映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损害成本,助长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第三是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实现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第四是要完善我们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转变外贸的增长方式,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加快“走出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深化体制改革,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抓好这两个重点,也就抓住了全部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我们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切实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取得重大进展。

又快又好发展心得体会篇十

1、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大力发展生产力。

2、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又快又好发展心得体会篇十一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突破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着其他行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当前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目前状况与存在的诸多理由,并在此基础上谈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我国建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旨在与同辈交流,为我国今后建筑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建筑行业经济发展建筑经济。

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突破飞猛进的发展,其自身的产业效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它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所以,我们要从全局出发,重视建筑经济的发展,并且能够针对当前建筑经济的发展目前状况和在发展中存在的理由,研究解决的办法,避开这些理由给建筑经济的发展带来的阻碍,以激发国民经济活力,使我国的建筑经济始终沿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建筑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建筑经济包括国有建筑经济与非国有建筑经济,非国有建筑经济又包括民营建筑经济与私营建筑经济,国有建筑经济与非国有建筑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并为我国增加大量的财政收入。目前我国的建筑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终极力量。

二、当前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目前状况与存在的理由。

(一)发展目前状况。

1.工程建设成就辉煌。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自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成就辉煌,目前,建筑业不仅在设计理念、结构造型上有所创新,而且在技术含量、施工难度上也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我国完成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为改善我国居民的居住条件做出了重大贡献。

2.产业规模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且产业规模不断提高,据有关人士统计,在2010年,我国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已突破9万亿元,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9千多亿,而全社会建筑业实现的增加值也有2万6千多亿元,建筑业产业规模已经超过了“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3.非国有建筑经济不断崛起。

国有建筑经济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近几年来,我国的非国有建筑经济不断崛起,例如,集体建筑经济、私营建筑经济,这种建筑经济使劳动者自主合作、自筹资金、自主经营以及自负盈亏。目前,这种非国有建筑经济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容纳劳动就业、完成建筑总产值和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4.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建筑业不仅在设计理念方面还是在施工技术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已趋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正在逐年增长,而且年均增长都在30%以上。许多大型建筑企业都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施工技术,为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业规模积极备战。

(二)存在理由。

1.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目前,一些国有建筑企业和私营建筑企业们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利益,在管理上缺乏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与管理体制,而即使一些单位制定了,也是着眼点较近,在制度的制定上不能对工程建设做长远的统筹和规划,而有些建筑企业的管理制度与实际工作脱节,使规章制度不能真正的落实,因为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缺少必要的监控与指导,从而影响建筑经济的发展。

2.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着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而目前一些建筑企业的工业化、信息化水平偏低,技术水平落后,并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能合理利用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污染严重。这些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市场主体行为不够规范。

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施工,他们有的违反法定建设程序进行虚假招标或恶意压价;有的不严格按照工程建设进度任意压缩工期;有的出卖出借资质坐收渔翁之利;有的质量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因为市场主体行为的不规范,不仅影响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更不利于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

4.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我国建筑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农民,他们不仅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技术水平也不高。而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节约资金与时间,也不对建筑工人进行素质与技术培训,这使一些刚走向建筑行业的农民工无法应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从而导致工程进展的速度慢、质量差。

5.一些民营建筑企业的认识不足。

目前民营建筑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和国有建筑企业一起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着贡献。但一些民营建筑企业,不能按照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行事,不能准确理解民营建筑经济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他们为了自身利益互相排挤,互相打击,而且有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缩短工期、减少质量安全生产的投入,使建筑工程不能有效保证施工质量,这不仅制约民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我国建筑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加快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创新和完善建筑市场体系。

建筑工程要遵循“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是建设工程的生命线,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不仅是建设理由、经济理由,更是民生理由、政治理由。建筑经济要想发展创新,首先要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为此,建筑企业要制定并完善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例如,完善监管立法体系,进一步完善立法和规章制度建设;完善联合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执法水平;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对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等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只有制定并完善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才能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才能推动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

(三)政府及建筑企业应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

为了保证我国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要加大管理力度,首先要根据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规划组织制定建筑业中长期技术研发与应用规划,为建筑业的技术与科技创新指明方向。其次要通过正确的政策引导、宣传教育来规范建筑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及其行为的价值取向,推动建筑业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通过技术扩散等相关法规政策,推动我国建筑业在国际建筑市场的传播与应用。

(四)培养从事建筑业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知道科技进步的关键在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建筑行业要想更快更好地发展,就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这里所说的高素质人才是指参与整个建筑工程的每一个人,上到企业经理,下到建筑工人,只有打造高素质施工队伍,才能在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上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经济的产业效益,推动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基于这一点,政府和建筑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要不断通过教育、培训、技能训练以及国际人才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建筑企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更好地为建筑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进入国际市场既是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最佳选择。因此,我国建筑企业首先要加快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竞争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紧迫性。其次,要联合商务、外交等相关部门,为开拓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此外,要大力发展越南、柬埔寨等亚洲新兴市场和南非、西非地区的市场,争取扩大中东市场覆盖率,而对于欧洲、北美等壁垒较高的地区,可以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积极与国际知名承包商合作,学习较为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挺进欧美建筑市场做准备。只有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才能为我国的建筑经济注入更多的资金。

三、小结。

总之,当前,我国的建筑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为了保证我国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要加大对建筑业的重视,给予建筑业更多的支持。建筑企业也要加强管理,提升建筑工业化水平和建筑质量,使我国的建筑经济始终处于有利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又快又好发展心得体会篇十二

大家好,我叫***,来自****学校,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创新师范学校发展理念,培养新型基础教育人才》。

客观地讲,在现代教育发展变革的洪流中,我市师范学校的生存越来越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从3+2过渡到五年一贯制,从五年制大专到三年制大专,从简单的挂靠发展到向独立的专科学校迈进,仅仅几年的时间,师范学校就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痛苦的变革。如何在变革中生存,如何在生存中超越,历史已经将重任摆在我们面前。

但对于师范教育来讲,问题远远不止这些。就业分配的计划型体制打破了,师范毕业生何去何从;一方面是教育厅对招生计划的强制性规范,一方面是社会对师范毕业生的市场化需求,我们应确立什么样的办学理念;教师队伍中,授课型教师居多,睿智型、创意型、学者型的教师比重较少,我们应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等。

思想先于行动,思路决定出路。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有科学的态度,需要我们有发展的理念,需要我们有理性的思考,需要我们有创新的魄力,更需要我们有敢于面对诘问的勇气。

新的教育形势呼唤新的办学理念。

新的办学理念需要新的人才培养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教师。但在今天有威严、知识渊博、嘴皮子利落、善辩论这些标准已经远远不够了。随着知识经济、信息化的到来,对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业务素质以及知识更新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所说:“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新时代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几年来,汾阳师范学校以培养高学历基础教育人才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基础课程教育,突出专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教育的思想,服务社会的意识。清晰的办学理念,大胆的改革创新,使汾阳师范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学校的办学规模由20xx人扩大为4000人,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20xx年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为我校记集体三等功。

正是理想,信念与开拓的勇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师范人努力奋斗。

汾阳师范从建校以来,为吕梁乃至三晋大地输送了一批批优秀合格的小学教师,立足实际,放眼未来,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在科学发展的前进道路上,我们将一如既往,奋力开拓,创造更大的辉煌。

的不是光辉与神圣,而是它的普通与平凡。教师不是伟人,不能象伟人一样受人景仰;教师不是英雄,不能像英雄一样树碑立传;教师不是明星,不能像明星一样耀眼夺目,正如雨果所言:“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不在于他的`敬业与奉献,而在于他的平凡与谦逊,在于它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一位普通中学教师在他的演讲中这样说到:

也许从教育产生的那天起,教师就与责任紧紧连在了一起。传承文明是责任,塑造灵魂是责任,启迪未来也是责任。孔子选择了责任,就放弃了车马华服,疏食饮水,门徒三千;陶行知选择了责任,脱下长袍,挽起裤管,用生活教育的理念塑造新人;马卡连科也选择了责任,放弃了教条的教育理论,开创社会主义教育的新篇。能载上史册的毕竟是有限的,而一代又一代众多教师只是默默的担负责任,传递火种,播种希望。他们剩下的只有一肩明月,两鬓清霜。

因此,我要说得是,走下神坛的教师最光荣,走下神坛的教师最伟大。真正的教师需要的不是神圣的光环,华美的赞誉,而是它朴实中迸发的坚强,平凡中孕育的执着。请不要用奉献一词给教师套上枷锁,更不要用无私去泯灭他们生存的欲望,教师身上已肩负着神圣的责任,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让我们把教师当作普通人一样看待,解放他们的身心,给他们更多生存的自由,创造的自由,发展的自由。

今天,我以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参加演讲。我刻意地淡化了华丽的演讲技巧,努力使自己澎湃的心平静下来,我的演讲没有更多符号式的表达,也没有更多的歌颂与赞美,我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传达对科学发展观最朴素的理解,那就是,发展呼唤理性,发展需要理性。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教师,更需要理性地看待教育事业,我们要为教师的生存与发展创设更好的条件,教育不是产业,不能带来最直接的利益,但却需要更多的投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今天,市委市政府,已把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倾注更多感情,投入更多精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以百倍的信心,创造的热情,投入到具体而平凡的工作中去,理性地珍视我们的职业,为我市教育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方今吕梁,百业正举,上下同心,共谋发展。三大工程,宏韬伟略,双百双千,广厦之基。励精图治,争雄三晋不远;开拓奋进,笑傲神州有期。

又快又好发展心得体会篇十三

胡锦涛总书记3月9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统揽全局。他重点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谐社会建设和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广西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广西全局工作是极大的支持,对广西全区干部群众是极大的鼓舞,也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极大鞭策和动力。

一、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动力。

近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经济社会文化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同时,又受体制机制、交通瓶颈等方面的影响,**加快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当前,**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起步,但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经济增长方式正在转变,但产业特而不大、优而不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入正轨,但一些难点亟需突破;区位优势正在发挥作用,但开放合作程度还不够高、聚集能力不够强。**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处于一个转折点上。在新的形势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有更加明确、更有针对性和强有力的举措。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又好又快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干劲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全新机遇。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起了全国乃至世界对广西的高度关注。广西全区掀起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热潮,必定推动广西新一轮的大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将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新一极。**是广西及西部地区距离粤、港、澳城市群最近的城市,是水陆空与珠三角连接最近的城市,是连接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区、东盟经济圈和西南经济圈的枢纽,是广西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第一站,在广西多区域合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广西全区的新一轮发展热潮、全国乃至世界关注和投入北部湾发展,这对**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是一个大好机遇。**市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抓机遇、促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丰富和深化了实现广西、**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部署。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广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在广西全区传达全国“两会”精神大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对学习宣传贯彻好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奋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和要求,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要大力加强“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积极扩大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抓住多区域合作的新兴机遇,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扎实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抓住机遇,积极参加区域合作,要扩大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规模,要打造好交流合作的平台。这对**而言,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大潮中,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都必须主动融入区域合作的大格局。刘奇葆书记提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构想,把广西带入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西南六省区市区域合作等国际、国内的多区域合作中。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明确了**的定位。**与广东毗邻,两地在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从产业结构来看,**是广西的轻工业发源地,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从经济能力来看,目前,我市林产林化、日用化工、制药、食品、宝石加工等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出口和利用外资总额均超亿美元。当前,珠三角等东部地区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一些产业已经出现明显的转移趋势。**要紧抓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努力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在区域合作中赢得先机,加快发展。一是要加快交通网络建设,构建大通道,形成中心枢纽,切实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吸引外资,二是要根据**工业产业的实际,有重点的在林产林化、日用化工、制药、食品、宝石加工等十大支柱产业加大招商力度,改造提升**的优势产业体系,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精产品,从而在与珠三角的要素配置过程中拉长产业链,形成有特色的竞争;三是改变招商引资方式,通过政府招商、企业招商、以商招商,政府与政府合作推动产业转移,吸引更多的珠三角产业进入**;四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努力引进珠三角的高新产业、企业到**落户,在工业园区形成产业聚集和规模效益,带动和辐射全市工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吸引珠三角产业转移和提升自身产业水平,使**成为与泛珠三角一体化的区域性研发制造中心。

胡锦涛总书记对广西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广西今后发展寄予了厚望,句句话语见真情,让全区人民备受鼓舞,深受感动。不辜负胡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再提速发展,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谋事在人,成事在人。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凝聚了力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才能把富裕文明和谐新**建设推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去年,**开展以“整顿机关作风、整治投资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两整”活动,将干部作风和机关行政效能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广大干部提高了认识,优化了发展环境。但不可否认,一些政府部门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时间拖得长、行政效率低,甚至“吃拿卡要”等问题仍然存在,甚至有蔓延之势,如不及时制止,势必打压了外来投资空间,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影响到**的发展大局。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在全区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是优化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是执政为民,加快发展的必然之举。目前,**的发展思路已经达成共识,但如何具体落实还没有新的突破。通过近段时间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干部作风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很严重,一些干部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查找问题还不彻底,活动与工作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虽然有所好转,但与自治区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雨季即将到来,地质灾害整治进展仍相对缓慢;城乡清洁工程还有反弹的现象。为此,必须在总结和借鉴“两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扎实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实施以行政效能建设为核心的软环境建设“攻坚战”,切实增强干部参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打造一支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要以三项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健全首问负责制,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用制度管事、管人,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提供保障。要经常派出巡视组进行暗访,主要媒体要配合巡视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充分发动群众,将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问题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主动接受群众的批评,把“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建立高效、开放、诚信、服务政府,在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促使机关工作人员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按国际商业规则去思维去为经济主体服务。

又快又好发展心得体会篇十四

9月中旬.北京市政协与市委统战部联合召开议政会,就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进行了座谈.近年来,北京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课题一直被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所关注,一些党派就循环经济中的问题甚至追踪调研长达的时间.这次议政会上他们从不同角度阐明观点,为首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作者:吕西作者单位:刊名:北京观察英文刊名:beijingobservation年,卷(期):“”(10)分类号:关键词:

又快又好发展心得体会篇十五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二、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中的“好”与“快”的辩证关系?

1.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依靠科技进行结构优化,提高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会影响发展的内涵和质量,“快”也不会持久。2.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又要注意的速度。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四、为什么说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然。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片面的政绩观。很多地方,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主要以gdp为主,甚至成为领导干部升迁去留的唯一标准。与此同时,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和驱使下,一些地方开始脱离地方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有的地方不顾群众反对,大肆圈地卖地,通过各种手段“挤占”群众利益,在当地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由此可见,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发展观就会与科学产生偏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要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努力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属于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求责任,已经因此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83769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