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仅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教案的编写还需要注重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的营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小学语文四年级备课教案范例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三种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标点符号。
2、根据自己对文中人物心理活动的体验,个性感情朗读课文,
3、明白在生活中,做人要诚实,不说谎话,同时体会父亲为了教育孩子,以身作则的良苦用心。
教学重点:
学习三种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并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父亲步行18里的目的和课文揭示的道理。
课时分配:
二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代本课教学任务。
交代任务:文中的父亲是用步行十八里的方式教育儿子,下面,我们共同走进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读好课文。
过渡:下面,把书翻到80页,默读课文,把文中描写父亲的语句画下来并把自己的体会,在对应的文字旁做适当的标注。(板书:揣摩人物心理)。
二、抓描写父亲的语句,揣摩人物心理,朗读重点句子。
第一处:我把车开到和父亲约好的地方,看见父亲很有耐性地..等候着。
1、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很有耐性地等候”。
2、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很有耐性地等候”?请你联系书中语句回答。
(1)联系第一段“我已经迟到两个小时!”
小结:大家看这句的符号是感叹号,看出在我的眼中,2个小时的时间真的很长。
(2)还可联系5段。父亲已经知道我没有去按时取车的情况下,“耐心地等待”。
3、这真是一位有耐心的父亲。在这样长的时间,在知道孩子已经犯了错误的情况下,父亲仍然在有耐性地等待,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读出父亲的耐心。
4、在这一段中还有对父亲的描写吗?
第二处:“我永远也忘不了他当时看我的眼神..。”
1、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看了我一眼?
2、学生可联系前文回答。
3、这句话的后面用了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小结:父亲在耐心地等待,但等来的结果却是——孩子的谎言。4、此时,父亲的眼神里会包含着什么样的情绪?(责怪、痛心、不理解、难过、气愤)。
5、谁愿意读这一句,把此时父亲复杂的心理,读出来。
6、请同学们把书平放桌面,一同看大屏幕:下面把我们分析过的语句连起来读读,再一次感受一下父亲的心理变化。总结学习方法:从知道孩子犯错误,还在耐心地等待,到发现孩子说谎时,那复杂的眼神,我们共同捕捉到了父亲心理的变化,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感受到的?(板书: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接下来,我们也按着这样的方法学习课文。
7、接着汇报描写父亲的语句。
第三处:”杰森,你觉得自己有必要向我说谎吗?这让我很失望”板书(失望)。
2、可是,请你再读一读父亲的话,哪个符号和你想像的不同,你又能看出什么?(体会父亲虽然生气但还在压抑心中的愤怒。)。
3、父亲此时的感受,你能读出来吗?自己先试一试。指读2人后,(指导“很失望”的读法)全班读。
小结:瞧,通过一个小小标点符号,我们也能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板书:标点)。
4、接下来,接着汇报描写父亲的语句。
第四处:父亲又看了我一眼,“你没来的时候,我已经打电话到保养厂,问他们车子有没有问题,他们告诉我你还没有去拿车。”
1、父亲又看了我一眼?这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看的我?
2、在前面,父亲已经直接指出“你觉得有必要向我说谎吗”?儿子为什么还这样说?(觉得理亏,硬着头皮坚持)。
3、儿子的话,应该怎样读?(简单指导)。
4、这时,父亲看我的这一眼,又包含了怎样的情绪?(瞧不起、责备、埋怨)。
5、带着这样的情绪,来读父亲的话。
6、3-5段是父子俩的对话部分,下面请男生读父亲的话,女生读“我”的话,一同来体会一下两个人的复杂心理。
7、接着汇报。
第五处:父亲很专注地听我解释,却压抑不住内心的伤悲。
1、这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对父亲的描写。
2、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儿子此时的心情,那就是——罪恶感。这种罪恶感到底指什么?看大屏幕。
3、“我不该---”句子练习(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罪恶感。
第六处:父亲的话。(第七段)。
1、找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七段,其他同学看它写了几层意思?
3、(痛心、绝望、内疚)每个汇报的同学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这段话。
4、同学们的理解有所不同,下面就带着你自己的感受一齐读这一段。
小结:父亲此时的感受近乎于绝望,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让16岁的儿子不肯跟自己说实话,他把儿子做错的所有的责任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他要走回去,他要走多远呢——18里路。18里对于你们来讲是个抽象的数字,没关系,老师帮你们把它换成你们熟悉的米,他要走9000米,如果再把它换成我们更加熟悉的操场的一圈200米跑道,他要走上45圈。如果把它按儿子每小时5里行车速度的话,他要走上近4个小时。
1、在这近四个小时的时间里,父亲一直是怎样?
三、教学最后两个自然段,揭示道理。
“父亲身心遭受这种折磨,这是我有生以来碰到的最为沮丧与痛苦的事。”
1、从哪里看出来的。(沮丧、痛苦)。
2、根据今天你所读到的,你觉得令我沮丧和痛苦的究竟是什么?(既心疼父亲,又对自己行为的自责,还有面对父亲的这份执着不知道用什么来制止。不知该怎样弥补自己的过失)。
3、此时,儿子的心情是多么的复杂,让我们一同再读这一句,把我的感受读出来。
小结:其实,父亲这样做,既是在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在心灵上进行反省,这样做比责骂更有说服力!
5、课文也告诉了我们——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说过谎。
总结:
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花朵”。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让诚实、守信成为你的美德,伴你成长一生。
作业:
小学语文四年级备课教案范例篇二
1.使学生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
2.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句与句的联系。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庄严”、“晶光闪耀”、“灿烂”、“摆设”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2.说话作文时,能连贯地表达要说、要写的意思,培养写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使学生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建设祖国的高度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和难点。
知道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各具什么特点。理清写宴会厅自然段的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
让学生弄清作者参观了什么地方,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怎么样,从而弄清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各自的特点。写宴会厅的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结合预习与课后思考问题找出不懂的问题做记号。
(三)在读议中弄清人民大会堂各处建筑的特点和描写宴会厅一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四)背诵5、6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
(一)人民大会堂投影片;思考练习。
(二)比较句子的投影片;生字新词卡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没有去过的同学也不要遗憾,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参观人民大会堂》饱览它雄伟壮丽的风采。
二、板书课题。
18参观人民大会堂。
三、自学课文。
(一)提出自学要求。
1.把本课的生字词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借助拼音读几遍。
2.再读课文,在不懂的句子或字词下面画上横线,再打个“?”(老师巡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二)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看学生是否读通了课文)。
2.出示写有生字新词的活动卡片。
四、再读全文,整体感知。
(作者参观过的地方,用笔标出来。)。
五、逐段理解课文内容。
(提示:注意每个自然段开头的第一句话。)。
(一)默读第1自然段。读后引导概括段意:王叔叔带“我”去参观人民大会堂和“我”的心情。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齐读。
2.出示句子。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坐落在广场的西侧。
人民大会堂坐落在广场的西侧。
比较异同,第二句话去掉“雄伟”与原文(第一句)语气有何不同?读时强调“雄伟”,突出感叹,热情赞美的语气。
(指名朗读,体会感情)。
(三)带感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指名7人各读一个自然段(2—8自然段)思考。
“我”参观了人民大会堂的哪些地方,是按怎样的顺序参观的?
板书:正门:
中央大厅:
大礼堂:
宴会厅:
会议厅:
追问:参观完这些地方,人民大会堂给作者留下的总印象是什么?(雄伟壮丽)为什么?
(一)带着思考题自读第2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时讲参观什么地方?都看到了什么?
板书:国徽大理石柱子。
指导观察投影片上的国徽,体会“庄严”的含义,讲读中比较句子:
12根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
12根淡青色的大理石柱子,每根都有六七层楼高,要4个人才合抱过来。
(讨论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第二个句子写得好。教师点拨:这两个句子都是写12根大理石柱子的。第一句只写了12根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第二句不仅写了大理石有多少根,是什么颜色的,而且用人们熟悉的可以想象出来的相仿的事物来说明大理石柱子多么高多么粗。这样写得更具体。)。
(出示投影“中央大厅”)。
(三)教师范读4、5自然段,学生思考,勾画:
1.哪些是“我”看到的?
2.哪些是王叔叔向“我”介绍的?
3.文中怎样写天花板的电灯?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天花板上有无数盏电灯,像满天繁星。”这个比喻句把无数盏电灯比作满天繁星,形象地说灯很多。)。
4.通过“我”看到的和王叔叔告诉“我”的,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座位——能坐10000人。
大礼堂电灯——像满天繁星。
用途——人民代表大会。
5.学生自由朗读4、5自然段,看板书练习背诵,指导学生按“大礼堂在哪儿,有多大,灯又多又亮,大礼堂的用场”的顺序加以背诵。
(四)自由朗读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逐句朗读,说句意,体会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写出宴会厅的位置;第二句是说宴会厅的富丽;第三、四句分别从大厅里的摆设和能容纳的人数,说明宴会听的宽敞。每句话衔接紧密,是根据参观宴会厅的观察顺序写的。)。
在读议中板书:
金花彩画五千人宴会。
讲读中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句子:
在这大厅里放着大圆桌和皮椅子。
在这宽敞的大厅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排一排的大圆桌和皮椅子。
(五)自学7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纲:这一段讲参观了什么地方?都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读议板书:
宽敞、装饰和摆设各不相同。
(六)教师小结归纳:
以上2至7自然段是按参观的顺序记叙人民大会堂的。具体地描写了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等五个地方。通过作者地描写,人民大会堂给你留下的总印象是什么?再次有感情的朗读2自然段。
二、齐读8自然段。
概括:这么雄伟壮丽的大会堂不到一年工夫就建成了,歌颂了建设者的创造力和高度的积极性。
三、对照板书总结性提问,布置作业。
作者和王叔叔到人民大会堂先后参观了哪些地方?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怎么样?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一)读生字新词卡片。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5、6自然段,同位互相背诵。
二、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耀”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小结构部分笔画变化。
“饰”的右半边不要写成“市”或“布”。
“具”容易丢掉一小横,提醒学生注意。
其他生字自己思考,识记。
三、指导读全文,说说本课按参观顺序主要写了什么?
四、完成课后练习4。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5、6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18参观人民大会堂。
正门:国徽大理石柱子。
中央大厅:玻璃大吊灯大理石地面。
座位——能坐10000人。
大礼堂:电灯——像满天繁星雄伟壮丽。
用途——人民代表开会。
宴会厅:金花彩画5000人的大宴会。
会议厅:宽敞装饰摆设各不相同。
小学语文四年级备课教案范例篇三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丰富见闻。
德育目标: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由朗读,自主预习。通过本文的教学,学生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废”,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四、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小学语文四年级备课教案范例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我”勇于承担责任的高尚品质,懂得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整体着手,直奔中心。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含有课题的句子。
2、读句子,明白了什么?(板书:比金钱更重要)。
3、为什么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朗读,体会“我”是个怎样的人?在印象深的地方圈圈划划。
2、交流:
(1)“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应该在我。”抓住“毕竟”等语句,体会“我”勇于承担责任。
(2)第三自然段。抓住“便”等语句,体会“我”的诚实。
3、再读课文,感悟“诚实比金钱更重要”。
四、学习4~10自然段。
1、自渎课文,边读边想象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
2、同桌分角色读。
3、指名分角色读。
4、评读,深入体味“我”的诚实,小红车主对“我”的信任。
5、再分角色朗读。感悟“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五、学习第11自然段。
1、引读。
2、“他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的话”指什么?为什么?
3、齐读。
六、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2、课文如果不用“诚实和信任”作题目,你还可以什么作为题目?
3、总结:诚信是架设在人心的桥梁,是沟通心灵的纽带,是震荡情感之波的琴弦,只要人人都拥有诚信,世界将变得更加美丽。
七、课外作业。
1、阅读诚信小故事。
2、搜集诚信格言。
小学语文四年级备课教案范例篇五
1、学习用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积累一些词语。
2、引导学生读悟课文,知道作者是怎样留住时间的,明白只有珍惜时间,完成每天应完成的任务,才能做时间的主人,才会留住太阳。
3、懂得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悟“留住今天的太阳”的含义。
一、揭题,激趣,导入新课。
1、一个爱看日落的孩子,萌生了留住太阳的念头。他的愿望有没有实现?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2、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新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扫除字词关。
2、把难读的地方进行复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边读边想:为什么要留住今天的太阳?怎样才能留住今天的'太阳?
三、集体反馈交流。
1、朗读课文情况。
2、学会的生字词。
3、老师相机重点引导以下生字词语的学习。
伫立(“伫”的音形义)山坳(“坳”的音形义)。
笑吟吟(与“笑哈哈”或“笑嘻嘻”进行比较)旭日东升(“旭”的音形义)。
四、深入读悟课文内容。
1、朗读1——11节,理解重点:
为什么要留住今天的太阳?作者是如何留住太阳的?事情的结果?
(朗读我与外婆的对话。着重指导:“心里不只是焦躁,还带着几分悲戚。”领会“我”当时的急切、悲怆的情怀。)。
3、作者对留住太阳的认识你体会了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
4、系生活,说一个自己或别人“留住太阳”的故事。
5、齐读课文。
五、课堂巩固,教学延伸。
把收集的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或名人故事进行交流;
小学语文四年级备课教案范例篇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告、军、义、失”4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读懂课文,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2、感悟九色鹿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美丽、善良和勇敢,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
重点:会写“告、军、义、失”4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读懂课文,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九色鹿图。
3、《魔笛》的阅读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创境引新。
1、猜谜激趣,引入课文。
2、出示课件,演示一至四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认真观赏。
3、指导学生说说九色鹿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读悟结合,合作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我来告诉你”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把读懂的内容及读后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3、全班集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4、重点读议:
(1)猎人为什么要带人去捉九色鹿?
(2)对猎人的行为你有什么看法?
5、采用多种方式指导朗读,如:指名读、范读、赛读、评读、齐读等。
(三)质疑释疑,自主探究。
2、课件演示第六自然段内容。
3、指名读九色鹿对国王说的一番话。
4、听了九色鹿的话,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组织开展“我来请教你”的活动,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5、学生质疑,师梳理后重点指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忘恩负义”的意思。
6、指导朗读九色鹿说的话。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六自然段。
(四)发展思维,激发想象。
听了九色鹿的话,国王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
1、先自己想一想,然后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汇报交流。
(五)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课件演示全文内容,引导学生认真观赏。
2、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告诉大家。
3、师归纳小结。
(六)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告、军、义、失”,指导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认识新偏旁“”。
3、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4、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5、全班交流记字方法。
6、教师示范指导书写,边写边提示要领。
7、学生描红,教师巡视辅导,强调写字姿势。
8、同桌相互欣赏评议所写生字。
9、师展示优秀作业,小结写字情况。
(七)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喜欢的人听。
2、推荐阅读神话故事《魔笛》。
小学语文四年级备课教案范例篇七
1.认识课文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姿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并齐读课题)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1.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a.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师生共同质疑答难。(此时重点解决理解字词的问题)。
3.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3..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的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1)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旁边。
(2)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开评议,各抒己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已经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1.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六、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小学语文四年级备课教案范例篇八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4、课件出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5、简介贾岛
6、揭题: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二、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课件出示要求:
三、检查自读效果。
1、学生展示导学案第三题。
2、认读生字词或新词(出示课件):
3、指导读好下列长句:(出示课件)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见课件8)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看看课文中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
2、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4、理解重点句:(出示课件)
5、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6、小结,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并交流。
2、重点理解“妥帖”
3、比较分析:(出示课件,学生交流)
4、小结,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2、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3、小结,板书:__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3、出示韩愈说的话,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4、小结,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学生自学第八自然段:理解什么叫“推敲”。
三、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四、板书设计: 9、推敲
发生——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__——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非常感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看谁讲得最精彩。
二、指导讲故事。
1、熟读课文。
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提示讲述顺序。出示板书(略)。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三、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1)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四、作业。
1、造句。
2、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小学语文四年级备课教案范例篇九
2、介绍山歌和特点。
3、创编歌词和扮演。
1、过对温州民歌《对鸟》的学唱。感受温州乡土音乐的魅力,增强同学对地方音乐的喜爱。
2、分析比较山歌的风格特点,并用明亮的歌声表达歌曲欢乐,爽朗的情绪。
重点:感受山歌具有高亢,嘹亮,悠长,豪放,节奏自由的特点。
难点:用乐清方言来演唱《对鸟》和创编歌词。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差别大,语言和风俗习惯,文化保守和生产方式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音乐风格,艺术特色,演唱方法以和艺术表示手法的迥异。温州民歌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因地处沿海山区,故形成多散板式的民歌。它的旋律优美,高亢,朴实,华彩,歌唱者可以根据其声音条件,充沛发挥其演唱才干和演唱风格。
录音机幻灯片大歌纸道具(在教室旁边用椅子和桌子搭成两座山)。
1、同学随温州民歌《叮叮铛》的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呢?(温州民歌《叮叮铛》)对,很多同学都熟悉它并会演唱这首歌。我请一位同学来唱唱。那谁还知道我们家乡还有什么乡土音乐呢?(………)哦,原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也是温州非常有名的山歌《对鸟》(出示大歌纸)请同学们仔细的听一听,想一想,它是用温州什么地方的方言来唱的。(乐清)那这首歌中那些歌词跟温州话不同。
2、出示歌纸,让同学自身试着去念一念。
“介姆”“过”“打”“胭脂”“唇”这几个字与温州话区别比较大。
a:介姆:乐清方言,什么的意思。
b:天主鸟又名鸡鸟。
c:长尾巴丁:嘴似鹦鹉,尾长似凤凰。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自身的试念来趋动同学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为学好歌词做好准备。
3、学唱这首歌。
a师无伴奏范唱。
b师对同学进行口头传唱。唱好下滑音(铜绿鸽夹嘴这几个字)。
c同学学会后由第一排对第二排,一排排接下去传唱。
设计意图;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同学不一定要会唱曲谱这一要求。教师对同学的口头传唱以和同学排与排之间的传唱,充沛体现出民歌口头传唱的这一特点,而教师的范唱吸引了同学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介绍山歌和特点并与劳动号子的区别。
a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之一劳动号子的节奏,演唱形式,曲调的特点(出示幻灯)。
劳动号子。
节奏:固定。
演唱形式:一领众和。
曲调:粗犷有力。
b师:通过今天学唱的山歌《对鸟》,你认为山歌是怎样的?它与劳动号子有什么区别,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听《对鸟》和《打夯歌》(出示幻灯片)。
劳动号子山歌。
节奏固定自由。
演唱形式一领众和对唱。
曲调粗犷有力高亢嘹亮悠长。
5、齐唱《对鸟》。
师:我们知道山歌应用高亢,嘹亮,豪放的声音来唱,那么让我们再来齐唱《对鸟》,唱出山歌的特点。(同学无伴奏唱,有教师来指挥)。
设计意图:加深印象,起到巩固的作用。
6、创编歌词与扮演唱。
师:我们知道民歌在歌词上有不时创新的过程,那么老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也来即兴创作歌词怎样。
a小组讨论,要求在小组中先试唱。
b每组有由两名同学来扮演,先问后答的形式。
c汇报时,先演唱,再问同学“你们听出他们那些地方体现出山歌的特点。”
d同学们你们在山上边劳动边唱歌过吗?我请两位同学登上这两座山进行劳动,用上我们今天所学的《对鸟》和你们创编的歌词,一起来体验山野劳动的愉快心情(先扮演《对鸟》,再扮演自身创编的歌词)设计意图:培养同学的发明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激发同学的兴趣活跃气氛。同时对山歌特点的理解也起到了加深巩固的作用,并做到了初步运用。
同学们,通过今天《对鸟》的学唱和扮演,我们初步掌握了山歌的特点和与劳动号子的区别,还学会了几句乐清话,以后老师还会带着你们去熟悉更多的温州乡土音乐。
小学语文四年级备课教案范例篇十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积累一些词语。
2、引导学生读悟课文,知道作者是怎样留住时间的,明白只有珍惜时间,完成每天应完成的任务,才能做时间的主人,才会留住太阳。
3、懂得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悟“留住今天的太阳”的含义。
教学难点:
知道作者是如何留住今天的太阳的以及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导入新课。
1、一个爱看日落的孩子,萌生了留住太阳的念头。他的愿望有没有实现?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2、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新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扫除字词关。
2、把难读的地方进行复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边读边想:为什么要留住今天的太阳?怎样才能留住今天的太阳?
三、集体反馈交流。
1、朗读课文情况。
2、学会的生字词。
3、老师相机重点引导以下生字词语的学习。
伫立(“伫”的音形义)山坳(“坳”的音形义)。
笑吟吟(与“笑哈哈”或“笑嘻嘻”进行比较)旭日东升(“旭”的音形义)。
四、深入读悟课文内容。
1、朗读1——11节,理解重点:
为什么要留住今天的太阳?作者是如何留住太阳的?事情的结果?
(朗读我与外婆的对话。着重指导:“心里不只是焦躁,还带着几分悲戚。”领会“我”当时的急切、悲怆的情怀。)。
3、作者对留住太阳的认识你体会了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
4、系生活,说一个自己或别人“留住太阳”的故事。
5、齐读课文。
五、课堂巩固,教学延伸。
把收集的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或名人故事进行交流;
小学语文四年级备课教案范例篇十一
这篇短文选自《新序》一书,讲述了战国时代楚国孙叔敖小时候的故事。
全文共5句话,分2部分,第1句话为第1部分,讲述了孙叔敖在外游玩时把一条有两个头的怪蛇杀死了。第2-5句话为第2部分,讲述了孙叔敖回家后哭了,母亲问他为什么,他把事情告诉了母亲。第2部分主要写了孙叔敖和母亲之间的对话,从他的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2、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了解古文中“之、其”在不同语境指代不同内容或对象。
3、通过阅读,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4、能向家人或伙伴流利地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并能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2、通过读文,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古文中“之、其”的意思在本文不同语境中指代内容或对象是不同的。
2、能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础上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1、老师:相应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浏览注释,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板书:孙叔敖。
师: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名字。
书空“敖”的左边部分(注意“竖”和“撇”是两笔)。
师:有谁了解他呢?
组织交流。
师补充:孙叔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楚国的令尹,令尹是掌握国家军政大权的大官。
师:今天我读的这篇古文是讲述了孙叔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2、齐读课题,了解文章内容。
师:从课题中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组织交流。
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产生了哪些疑惑呢?
小学语文四年级备课教案范例篇十二
学习要点:
有趣的汉字、词语超市、写字板、阅读欣赏。
教学程序:
一、有趣的汉字:了解汉字的一字多音。
1.学生读一读各组词,注意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
2.查找工具书,了解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3.积累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二、词语超市。
1.学生读一读与“勇气与正义”有关的成语。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三、写字板。
1.学生发现写字板中六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重点留意的笔画。
2.学生汇报发现所得。
3.学生写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评写字情况。
四、阅读欣赏:《儿童和平条约》。
1.学生自学短文,了解短文的内容。
2.学生通过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了解难字词的意思。
3.学生交流阅读体验。
4.写一写自己最深的感触。
5.完成词语库的积累。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关注世界儿童)。
学习程序:
一、提前布置。
学生准备:分组搜集反映世界儿童生活和命运的文字、视听资料。
二、主题班会或出板报。
1.分组推选口头或书面汇报的学生,完成任务。
2.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质疑,展开互动。
三、活动小结,布置习作。
第三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习作写信)。
学习程序:
一、明确习作要求:
1.回顾活动过程。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把活动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二、学生习作。
教师巡视学生习作情况,随时评价,并及时指导困难生的习作。
第四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讲评习作)。
学习程序: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三、教师点评。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做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讲评。
小学语文四年级备课教案范例篇十三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伟人因偶尔的愚钝而带来的这份幽默,体会女儿的天真、聪明、顽皮。
2.会写5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等。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共5个,可针对字的特点分类记忆。如“坦”“镜”“掉”“诉”都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递”可联系以前学过的“弟”字进行记忆;“诉”字是平舌音。要引导学生读准确,写时不要把最后一笔“点”丢掉。
2.朗读指导
朗读的基础是很好地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情感。课文中有两处人物的语言,读好要以揣摩好人物的心理为前提。读爱因斯坦的话,要抓住“谢谢”这个词,加以引导,同时要读出十分感激的语气;读女儿的话,要活泼、轻松,以表现出女儿的调皮。
3.阅读教学
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进丰富的课程资源,使教学更加开放。同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补充文中空白点,把短文读长,使故事更加具体生动。这一过程,易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会同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对话,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效果也会淋漓尽致地得以彰显。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这是对本课生字的复习、巩固。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
些词语读熟,然后再练习书写,还可加强合作学习,同桌互考,以加深印象。
(2)“试着搜集小幽默或画幅幽默画”。这个练习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搜集、整理,教师可为其提供各种方法,并积极搭建平台。第二步交流展示,并进行评议。
第三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幽默故事或幽默画。
5.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似乎不够充实,学生也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学。如何把短文讲长便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体会文字背后的潜台词,填充文字中的空白。例如,爱因斯坦的眼镜弄掉了,他会想些什么?当向小姑娘致谢时,他又会怎么想?听了爸爸的话,女儿会有怎样的表现?车上的其他乘客会说些什么?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地想象当时的情形,也易于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由此,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相关资料
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的乌尔姆,1955年4月18日卒于美国的普林斯顿。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在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工作。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1909年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学教授,两年后任德国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柏林大学教授,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2年受希特勒迫害离开德国,1933年10月定居美国。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比如研究毛细现象、阐明布朗运动、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以量子理论完满地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并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小学语文四年级备课教案范例篇十四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运用好词好句,学会写简短的解说词。
2、能力目标: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欣赏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的运用ppt课件。
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相传在四百年前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有块泥潭小岛,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优美便衔来一根榕树枝,说也奇怪这棵榕树很快的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浮动的绿洲。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成千上万只仙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嘎嘎呼唤,翩翩起舞,凌空翱翔,野趣盎然,蔚为壮观。那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人间那得几回闻”,成了南国的一道奇观——鸟的天堂。板书课题《鸟的天堂》。
3、质疑:“鸟的天堂”指什么?为什么叫“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次序时间作者见到了什么作者的感慨。
(三)自主感悟。
a:品读“美丽奇特的大榕树”
在学生整体感知后,进行自主阅读,要求: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各抒己见。
1、师板书(画一棵榕树)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一株怎样的榕树?(观看视频资料)。
2、你看到了一颗怎样的树?(大、绿、茂盛、生机勃勃……)要求学生把他想到的写在黑板榕树上。
3、作者看了榕树后有什么感慨?(板书:“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认真读读课文1—9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大声地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大的特点: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茂盛的榕树,看不见主干在什么地方。
师:四百多年前,河中一个泥墩、一棵榕树长期繁衍,形成枝叶覆盖1万多平方米。相当于150个多媒体教室那么大)(哇!)。
师:称赞它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我有机会看请他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面上,伸进泥土里。
教师结合课件介绍画面。
师:称赞它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师:怎样理解“卧”?
师:称赞它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齐读第7自然段。
(2)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四:总结。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826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