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南洛阳导游词讲解(通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9:34:02
最新河南洛阳导游词讲解(通用11篇)
时间:2023-11-20 19:34:02     小编:雁落霞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河南洛阳导游词讲解篇一

水席起源于洛阳,这与其地理气候有直接关系。洛阳四面环山,雨少而干燥。古时天气寒冷,不产水果,因此民间膳食多用汤类。之所以称为水席,一是它的每道菜都离不开汤汤水水,二是一道道地上,吃一道换一道,仿佛行云流水一般,故称水席。

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 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

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 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三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4大件热菜,每上一道跟上两道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热菜上桌必以汤水佐味,鸡鸭鱼肉、鲜货、菌类、 时蔬无不入馔,丝、片、条、块、丁,煎炒烹炸烧,变化无穷。不过,在民间的水席做法仍然有很多种,比如有的最后一道菜是八宝。

洛阳人把水席看成是各种宴席中的上席,以此来款待远方来客。它不仅是盛大宴会中倍受欢迎的席面,就是平时民间婚丧嫁娶、诞辰寿日、年节喜庆等礼仪场合,人们也惯用水席招待至亲好友,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三八桌”。它作为传统的饮食风格,和传统的牡丹花会、古老的龙门石窟,并称为洛阳三绝,被誉为古都洛阳的三大异风,成为洛阳人的骄傲。

洛阳水席可谓是店铺林立,各家口味不尽相同。据了解,截至20xx年,洛阳经营水席的大小饭店有上百家,兼营水席的数不胜数。但是,在外地专营的“洛阳水席”却很少,兼营水席的酒店也寥若晨星。业内一些人士认为,“洛阳水席”走不出去,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资金问题,二是管理问题。据了解,“洛阳水席”主要专营店周转资金普遍紧张,企业再创业承受巨大压力。特别是到外地经营,更需要筹措大量资金,企业不敢冒这个风险。此外,政府相关部门没有鼓励企业向外拓展的优惠扶持政策,企业更是不敢轻举妄动“洛阳水席”专营店多是“老字号”的国有餐饮企业。在机制转换过程中,企业管理层过于求稳,缺乏向外进军的魄力。

同时,适应市场的新型管理人才缺乏,无力他顾。不仅如此,有着千年历史的“洛阳水席”存在两大发展隐患:市场混乱、面孔陈旧具体表现为:水席市场鱼目混珠,质量参差不齐,从整体上影响了“洛阳水席”在顾客心目中的声誉。“洛阳水席”千百年来从宫廷走向民间,很多烹饪工艺失传,品种没有多大改变。在人们需求日益提高的现代社会,“水席”亟待改变千年一面的陈旧状况。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一些专家指出:“洛阳水席”要想中原突围,必须首先解决这些问题。在规范市场方面,“洛阳水席”应当通过协会作用,推行市场准入制,制定标准化操作规范,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竞争。在推陈出新方面,则需要不断挖掘、提升,满足当今人们的需求。

河南洛阳导游词讲解篇二

马鬃岭现在大家游览完了人文景观,现在我就带大家去领略老君山顶峰的无限自然风光。大家看对面的两座山峰,前面的一座山峰就像一匹马的头,而后面的山峰则犹如马鬃,因此后面的山峰就得名为马鬃岭,它是老君山得最高峰,海拔2200米,是观赏老君山自然风光得最佳处,现在从我们这里走过去要十五分钟左右。站在马鬃岭上,我们大家应该都有体会到了,杜甫登上泰山在《望岳》中写到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站在马鬃岭向北望去,我们可以看到县城的街道,房子好像沙盘模型,再往北看,群山逶迤那就是鹅羽岭和熊耳山脉。县城的潭头、秋扒、狮子庙、白土、马超营一线以北的熊耳山主峰,是由距今35亿年至10亿年的'地层组成,形成秦岭造山带北缘的后陆逆冲断褶带。

马超营至潭头一线以南至县城(伊河以北)一段,是秦岭造山带北迭瓦逆冲推覆构造带。是距今14亿年至5.7亿年亚洲大陆独有的栾川群、陶湾群(均以本地地名命名)沉积层序,属华北古陆块南缘弧后盆地内的炭质、炭泥质、泥钙质复理石、类复理石沉积,并有碱性岩床、岩墙群侵入。到距今2亿年以后的中生代,此区成为陆内造山带北沿推覆体的前沿逆冲断层带,伴随强烈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量以钼为主的多金属矿床。赋存着世界八大钼矿之一,亚洲最大的木矿床,已成为我国的钼业基地。

伊河南岸(黑沟——栾川断裂带以南)至老君山花岗岩岩体之间,是距今18亿年至5.7亿年间,华北古陆块南缘地壳在以扩张伸展为主的构造动力学条件下形成的裂陷海槽中喷发的海底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系,显示出裂陷海的构造环境。

河南洛阳导游词讲解篇三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光临古都洛阳。现在向各位介绍一下洛阳市的概况。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缘,因居古代城区洛水之阳而得名。它东扼虎牢,西据崤函,北依邙山,南对伊阙,东南面向嵩、洛、伊、廛、涧四条河流蜿其间,自古就有河山控戴,形胜甲天下,且居天下之中的美誉。

如此险固的地理形势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历代帝王的理想的建都之所。根据历年的考古发掘和大量翔实的历史文献验证先后曾经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在此立国,时间长达1500多年。此外,又有8个朝代将其作为陪都。所以,洛阳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所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有许多重要人物活动都在这里。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就是说洛阳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如果你想了解5020xx年的中国,那你必须来看洛阳。

即使在今天经过历史的冲刷,洛阳依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名胜古迹。数量之多这里就无法历数了,我们将在随后的游览过程中为大家一一讲解。

洛阳不仅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举足轻重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其工业与科技实力和外贸出口在河南省首屈一指。有第一拖拉机场,轴承厂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和研究所;洛阳还有丰富的煤炭、钼、黄金、铝土等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有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网络、航空口岸及海关;还有全国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市场----关林商贸城;有享誉中外的历史名酒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阳水席;有甲天下的国色牡丹。每年四月的牡丹花会,曾吸引无数中外朋前来一睹盛况,大饱眼福。真可谓:花如海,人如潮,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如今,洛阳正借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加快发展步伐---撤销郊区,调整区划,拉大城市框架;配合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大搞基础建设和内外部环境整治;提出大旅游发展战略,对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三大景点的周边环境进行治理;做出为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负重加压,背水一战的果断决策,经过不懈努力,获得圆满在功;建设洛浦公园,营造优美环境,再现当年洛浦秋风胜景。。。。。。。

河南洛阳导游词讲解篇四

鸡冠洞属天然石灰岩溶洞,地质学上称其为"喀斯特岩溶地貌"。据专家考证。它形成于早、中更新纪,诸多景观在八亿年前就已定形。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人冒险探幽,终因洞内深幽奇险,惧而返。

鸡冠洞洞深5600米,上下分五层,落差138米。已开发洞长1800米,观赏面积23000平方米,共分八大景区,依次命名为玉柱潭、溢彩殿、叠帏宫、洞天河、聚仙宫、瑶池宫、藏秀阁、石林坊。洞内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景观布局疏密有致,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瀑、石花、石盾、石珠、石琴、莲花池、透明石等景观,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如弥佛行吟,神态庄严;似百兽觅食,气势狰狞;这边老翁含笑,那厢童子拍手;有桥似层层彩虹横跨,有塔如朵朵灵芝压叠;石林耸秀,石花吐芳;石帷垂挂,看临风欲动;石瀑飞溅,听似轰然有声;天狗寻月、鲤鱼戏水、鳄鱼拜寿、八仙过海、白虎拉玉峰、金龟渡仙翁……天然成趣,目不暇接。更有庞大的石琴,以石击之,可奏出美妙乐曲,袅袅的琴音与洞中地下河的潺潺水声融在一起,给鸡冠洞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鸡冠洞以“奇、丽、幽、深、险、峻、秀”七绝著称于世。

东都漫士《洛阳赋》:鸡冠洞天然成趣,白云山人间仙境。

鸡冠洞景区是中国长江以北罕见的洞穴旅游景区。洞中一年四季恒温18℃,严冬季节,洞内热浪扑面,暖意融融;盛夏酷暑,洞中寒气侵袭,清神爽心,爽凉宜人。被誉为"自然大空调"。

河南洛阳导游词讲解篇五

孙思邈道教里有四大神医,他们分别是:战国初期医药家扁鹊,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东汉末年医学家华佗,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老君庙里供奉的是在道教里被称为药王的孙思邈,传说他是京兆华原(现在陕西省耀县)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孙思邈7岁时开始就学,博闻强记,每天都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不到20岁,已成为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又兼通佛学经典的`人。被称“圣童”。他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山区,先隐居太白山学道、炼气、养形、究养生长寿之术。后来又到终南山隐居,终身不仕。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徽宗追封为妙应真人。孙思邈给后人留下许多医学理论与药方,被后世中医们誉为临床医学的百科全书,他的许多医药方法和理论被广泛流传,如公元625年写成的第一部医学著作《千金要方》,655年写成的《千金翼方》以及《摄生论》、《太清丹经要决》、《枕中方》等著作。他的医学著作集方广泛,内容丰富,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发展椰油积极作用。同时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正确记载脚气病和治疗方法的人。他提倡用海藻治疗大脖子病,比国外早1200年左右。孙思邈不仅是一位多有建树的医药学家,而且还是一个炼丹专家。他在《丹经内优硫磺法》一书中,记述了把硫磺、硝石、皂角放在一起烧的硫磺伏火法,这是现存最早的记录。火药的发明,孙思邈也是功不可没的。

河南洛阳导游词讲解篇六

洛阳是河南非常有魅力的一座旅游城市,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下面给大家整理了河南洛阳

导游词

,赶紧来看看吧!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光临古都洛阳。现在向各位介绍一下洛阳市的概况。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缘,因居古代城区洛水之阳而得名。它东扼虎牢,西据崤函,北依邙山,南对伊阙,东南面向嵩、洛、伊、廛、涧四条河流蜿其间,自古就有河山控戴,形胜甲天下,且居天下之中的美誉。

如此险固的地理形势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历代帝王的理想的建都之所。根据历年的考古发掘和大量翔实的历史文献验证先后曾经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在此立国,时间长达1500多年。此外,又有8个朝代将其作为陪都。所以,洛阳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所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有许多重要人物活动都在这里。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就是说洛阳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国,那你必须来看洛阳。

即使在今天经过历史的冲刷,洛阳依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名胜古迹。数量之多这里就无法历数了,我们将在随后的游览过程中为大家一一讲解。

洛阳不仅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举足轻重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其工业与科技实力和外贸出口在河南省首屈一指。有第一拖拉机场,轴承厂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和研究所;洛阳还有丰富的煤炭、钼、黄金、铝土等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有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网络、航空口岸及海关;还有全国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市场----关林商贸城;有享誉中外的历史名酒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阳水席;有甲天下的国色牡丹。每年四月的牡丹花会,曾吸引无数中外朋前来一睹盛况,大饱眼福。真可谓:花如海,人如潮,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如今,洛阳正借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加快发展步伐---撤销郊区,调整区划,拉大城市框架;配合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大搞基础建设和内外部环境整治;提出大旅游发展战略,对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三大景点的周边环境进行治理;做出为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负重加压,背水一战的果断决策,经过不懈努力,获得圆满在功;建设洛浦公园,营造优美环境,再现当年洛浦秋风胜景。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朋友们,洛阳市委、市政府这些举措,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其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这是一个良好开端。相信不久的将来,洛阳定会以崭新的姿态让世人刮目相看,洛阳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花王”依旧盛开着,鲜红的花瓣层层叠叠地,足有七八层,被苍绿的叶子映着,好似一团团温暖的火,犹如雍容华贵的贵妇人,这不愧是花中之王。

坐着豪华本田,载着大堆行李,经过六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一行七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九朝古都--洛阳。

四月一日到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的洛阳牡丹节,我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来到了历届牡丹节的主会场--王城公园。虽然如今牡丹的败落期,但仍有一些顽强者傲然挺立,那一株株牡丹绿叶托着圆圆的花骨朵,好像在保护着一颗颗红宝石。“花王”依旧盛开着,鲜红的花瓣层层叠叠地,足有七八层,被苍绿的叶子映着,好似一团团温暖的火,犹如洛阳游记

作文

雍容华贵的贵妇人,这不愧是花中之王。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精品区,这里的牡丹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花朵如葵,如莲,如绣球;花瓣似朱唇,似秀眉,似金鳞,妙趣横生;花俏立于枝头,有的低垂,有的搔首,有的醉卧,有的挺立,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最让人称奇的还是牡丹中的绝品“绿牡丹”。花朵像一团团绿色的绣球,翡翠般晶莹透亮。千言万语汇成刘禹锡的一句话“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端庄典雅的牡丹构成了美轮美奂的洛阳城。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二站--世界文化遗产的五a级景点龙门石窟,这里汇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停车场里已经都是车,连通道都水泄不通,尽管烈日炎炎,但却挡不住人们的热情,瞧,遮阳帽、遮阳伞齐都上阵,甚至有的人把包都顶在了头上。走进大门,满眼都是攒动的人头,不论河东还是河西,山脚还是山顶,入口还是出口。当然最拥挤的地方还是龙门石窟的代表窟--卢舍那大佛。我们顶着炎热,抛弃劳累,忍着口渴向大佛台攀登,那光滑的石阶挡不住我们好奇的脚步。当我们穿过人海猛一抬头时,发现卢舍那大佛正冲着我们微笑。正如导游所说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能与大佛的眼睛正视。那大佛仅头就有四米高,耳朵与刘翔齐高。我真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能在奔流的伊水畔、高耸的大山上造就这伟大的建筑群真是奇迹呀!

最后一站是现代人民智慧的伟大工程--小浪底水电站。在山中疾驰了半个小时,终于见到了伟大工程,尽管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参观大坝,但倾斜的坝体上三个醒目的大字“小浪底”却深深镌刻在我的心头。感谢工人叔叔们,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才有了这伟大的水利枢纽,为华北乃至全国输送着电。跨上摇摇晃晃的黄河索桥,望着脚下碧波荡漾的河水,真让人在心惊胆战之际更有一种征服感。

黄昏时分,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途,难忘洛阳,难忘这九朝古都,更难忘的旅游带给我的视觉盛宴和精神大餐。

河南洛阳,一座千年古都,风景优美,文化气息浓厚,是一处旅游胜地。其中,那里的龙门石窟可以说是名扬四海。以前,我是只闻其名;今天,我是亲眼所见。

走进那座标有“龙门”二字的古老石门,首先看见的是一座巍然屹立在伊河上的大桥,这就是龙门大桥,站在上面,可把龙门风光一览无遗。

渐渐的,望见了一篇马蜂窝似的黑洞,这些黑洞大小不等,有的深,有的浅,仔细一瞧才发现洞中有一个个佛像,这些佛像雕刻细致,每一尊雕像都惟妙惟肖,让人情不自禁地啧啧赞叹。

再向前走,石窟数量就愈来愈多,洞也愈来愈大。这时。一个巨大的石窟把我的目光吸引去了,只见这个石窟里几尊大佛屹立在洞中,中间的那尊大佛脸上还挂着浅浅的笑意,面相慈祥和善,眼神专注地凝视着神州大地,沐浴着明媚的阳光,这就是著名的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它已成为了龙门石窟的代表作品。

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旁边的是奉先寺北壁力士,它面相凶恶,赤膊袒胸,右手叉腰,左手合十,脚下踩着小鬼。虽然,它长相难看,但是它为民除害,是一位好佛。

走过龙门大桥,走到伊河对岸,远远地望着那些密密麻麻、惟妙惟肖的佛像,我早已被这气势磅礴的景象所折服。我不禁想到:这样恢弘的石窟艺术中国人是怎样建造出来的?我虽不知建造的方式方法,但却显示了中华人民勤劳聪慧,聪明过人,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开拓出了奇迹,用汗水赢得了中外人民赞叹的话语和目光。这正是“满山石窟称奇迹,古人汗水铸文明”。

洛阳是一座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的发祥地,也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我国八大古都当中历史最久远的一个,素有“九中腹地”之称。

洛阳是位于河南省西部 ,横跨黄河中游两岸,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我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 的城市。它是由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自20xx年以来,洛阳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等称号。一直以来洛阳市都是以“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山水洛阳”为主的重要旅游城市。

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么洛阳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的王朝都先后的在此建都。据历史文献记载,先后有夏 、 商 、 西周 、 东周 、 东汉 、曹魏、 西晋 、 北魏 、隋、 唐 、后梁、后晋、后唐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洛阳作为都城,前后历时1500多年,是中国八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古都。洛阳在历史上曾先后6次进入了世界大城市之列,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广泛交流。

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洛阳城一直是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相传大禹治水成功以后,划分天下为九州,并铸造了九个大鼎。到了商周时期,九个大鼎成了传国之宝,谁要想统治天下,就要先夺取九个大鼎。后来武王伐纣成功,想把代表权力的九鼎运到当时的国都镐京,但是九鼎非常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到了洛阳城时,无论怎么搬,大鼎都不动。周武王就想,是不是上天暗示我把都城迁到洛阳呢,于是就决定把九鼎安放在洛阳,不料周武王却不幸病故,后来儿子周成王在叔叔周公旦的帮助下,在洛阳举行了隆重的定鼎仪式,表明已经完成了灭商大业,取得了天下。“定鼎中原”一词即是由此而来。现在洛阳城内的周公庙就是为了纪念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建立大业,定鼎洛阳而建的,周公庙前的路也称为“定鼎路”。

据记载,先后曾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那么在这么多的朝代中呢?最为兴盛的就是唐代了,唐朝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经济繁荣,国力也非常的强盛,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也是登上皇位年龄最大的的一位皇帝在她67岁才登上皇位,年终时82岁,唐高宗时是皇后,中宗时是皇太后。中宗在位7年,后来她自立为武周皇帝,执政15年,改“唐”为“周”,史称“武周”时期,定都洛阳。在705年退位。

武则天14岁在长安入宫,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也就是正五品)当时唐太宗非常的宠爱她,并赐名“武媚”, 没过多久就把她晾在了一边,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一直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他与唐太宗的儿子李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建立了感情,在649年,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姑,但她一直以新皇帝唐高宗藕断丝连,李治的皇后本来就不是武则天,是王氏,那么他为什么后来又进宫了呢?就是因为当年王氏与萧淑妃争宠,挣得比较厉害,王后就招武则天入宫,企图以毒攻毒,那么后来武则天入宫之后,也确实的打败了萧淑妃,在入宫后的第二年就升为了昭仪,也就是二品,后来还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李弘,后来武则天对昭仪这个位置又满意了,于是就动了当皇后的念头。后来王皇后和萧淑妃结成了一派,但最终还是被武则天给陷害死了。

洛阳是一个四处飘香的地方,尤其是 在牡丹花会期间,满城皆是牡丹,到处弥漫着牡丹的花香。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座美丽的城市。

河南洛阳导游词讲解篇七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洛阳,参加洛阳文明的发现之旅。我是您的导游员**,请允许我代表本旅行社及次辆旅游客车司机师傅向诸位致以诚挚的敬意。

我们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访古老辉煌文明,创和谐灿烂生活。今天我们的旅游目的地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

黄河小浪底位于洛阳市孟津县境内,是黄河中游的最后一个峡谷,属于典型的山岳河川峡谷景观,现在我们的旅游车正位于洛阳市政广场,这里有,借此时间大家可以观看一下新洛阳风貌,我把洛阳的情况向大家作以简要介绍。

各位朋友们,现在我们的车已经驶出了洛阳市区,再过一会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了。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她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全长5464公里,呈几字形流向,最终注入渤海。她流经黄土高原时携带了大量的泥沙,成为了全世界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因此中下游水体呈黄色,故名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温柔美丽又波澜壮阔,她塑造了广大的华北平原,哺育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孕育了数千年华夏文明,象征了中华民族的'灵魂。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依偎在黄河母亲的身旁去感受母亲的美丽与伟大。

各位朋友,我们的团队是一支探访文明的团队,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用行动来表达我们对文明的尊重。请大家保持景区卫生、爱护文物。在游览的过程中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我将会呈献给大家一个美丽的龙门、一个辉煌的龙门、一个如泣如诉的龙门。还需要提醒大家请各位一定要注意人身和财物的安全,记好我们的车牌号,一会我们准时回来集合。

河南洛阳导游词讲解篇八

杜鹃它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在咱们老君山上有四种,在土地垭已看过的是杜鹃花,又叫映山红;在这个地方大家可以看到的是每年5—6月淡紫色花的常绿秀雅杜鹃;以及每年5月开白色花叶子较大,叶色翠绿的河南特有树种河南杜鹃;另外还有一种是花朵比较大的白色太白杜鹃。最后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在马鬃岭上可以看到日出、云海、佛光、雾凇等奇观的地方,但是遗憾的是那些奇观却不是时时刻刻都有的,而是都需要一定的特殊环境才会有的:日出是晴天的早上有的,日复一日,太阳东升西落。但是日出奇观,始终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观赏日出,成为许多风景名胜区的重要一景。如泰山,黄山北戴河等处看日出,作为伏牛山主峰的老君山也有日出这一奇观;云海是多发生在午夜或早晨,那是因为午夜和早晨时山地中多形成稳定的逆温层,逆温层上下空气密度和气流速度有较大差异,容易形成气流波动,形成云海;佛光是由光线的衍射作用产生的。在水汽丰富的山势高峻地区,半山腰常分布由白茫茫一片云海。当人站在山上,若光线从人的'背后射过来,由于光线的衍射作用,会在人的面前的云幕上出现人影或头影,影外围绕有彩色的光环,就似佛像头上的彩色光圈,因此称佛光。雾凇那是大多在冬天的时候才会出现的,老君山雾淞在中原大地被称为奇观,河南日报著名摄影家王天定先生四上老君山,君山雾淞,名扬天下。那么我在这里就期待着大家下次再来邂逅那些奇观。

河南洛阳导游词讲解篇九

洛阳水席(外一篇)

有朋自远方来,到了洛阳,是一定要吃水席的.远方朋友对水席的`普遍误解,源自望文生义,认定水席就是水产,必定有生猛海鲜.想想又觉得不对劲儿,洛阳是九朝古都,虽说有伊、洛、滤、涧四水穿洛城的说法,但离海太远,内陆水产也不甚丰富.

作者:杨贵堂作者单位:刊名:青海湖文学月刊英文刊名:qinghailake年,卷(期):“”(10)分类号:关键词:

河南洛阳导游词讲解篇十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末年山西解州(今山西运城市)人。关羽才兼文武,绝伦逸群,通经熟史,骁勇善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败走麦城,被东吴孙权杀害,终年五十九岁,生前汉献帝封他为“汉寿亭侯”,死后蜀后主刘禅追溢他为“壮缪侯”。

“英雄有几称夫子?忠义惟公号帝君”。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何其多,关羽之所以脱颖而出扬名天下,正是因为中国是一个以儒学立国的国度,几千年的道德观念是“仁、义、礼、智、信”,关羽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撼天地泣鬼神的“忠义仁勇”壮歌,他的品德与我国传统道德相契合,所以受到历代帝王和黎民百姓的无比敬仰,成为封建社会的人伦楷模,以至于“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根据礼制,皇帝的墓称“陵”,王侯的墓称“冢”,百姓的墓称“坟”,只有圣人的墓才能称为“林”。清雍正八年(1730年),关羽被封为武圣,所以在中国大地上就有了埋葬文圣孔子的“孔林”和这处埋葬武圣关羽的“关林”了。

关林始建何时已无从稽考,现存的关林位于洛阳市南7.5公里的地方,重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清乾隆年间加以扩建,形成现今占地180亩的规模。关林的建筑很有特色,它是按帝王宫殿式样建造的,它以舞楼、大门、仪门、大殿、二殿、三殿、牌坊、墓家到后门为其南北向中轴线,其他建筑的布设皆沿此线左右对称,错落有致,严谨有序,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院内800余株古柏遮天蔽日,蓊郁苍翠,掩映殿字楼阁,使关林别具林园特色。历代碑刻100多通,成排成行,记载有关关林的沧桑岁月。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气魄宏大的关林广场。广场中央的舞楼,是祭祀关羽时献戏的舞台。舞楼平面布局呈“凸”字形,突出的部分为前台,不设山墙,从建筑形式看,它把前台的歇山式顶和后台的硬山式顶组合在一起,又在上面巧妙地加似歇山式顶,使整个建筑的外观宛如一座重榴楼阁拔地而起,蔚为壮观。如此巧思设计,精妙构筑的舞楼,殊为罕见,是中国早期舞台的精华之作。

关林大门建于清代,两边的八字墙上篆书“忠义仁勇”4个大字,昭示着关羽精神不朽。朱漆大门镶嵌九排九行八十一颗金黄色乳钉,标志关羽的至崇地位。门外这对白色大理石石狮,雄健威武,是洛阳地区现存明代石狮中最大的一对。请再往大门东西两侧60米处看,高高耸立的是对称的三门道石牌坊'坊额上都是颂扬关羽的题字。

仪门为关林第二道门,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原为关林大门。清代扩修大门后,改此门为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正门额上悬有慈禧太后所题“威扬6合”匾,意思是关羽的英各威震天下。仪门檐后檐下访上绘有大幅反映关羽生平事迹的故事图等,再现了关羽当年激战沙场的生动场面。大家注意看仪门上的乳钉只有49枚,为什么和大门不;样呢?噢,有些朋友已经猜对了,这是因明代修此门时关羽的封号还是侯爵的缘故。

在仪门东西次间与尽间的五花隔墙上,各镶嵌刻石一方。东侧为岳飞画“关圣帝君像”,相传是岳飞因缅怀关羽的英勇忠义而作。西侧为“关帝诗竹”,宽54、高120.5厘米。画面上有两竿竹子,一竿枝叶飘飞,宛如狂风袭竹,一竿枝叶低垂,又似骤雨落叶,所以又叫“风雨竹”。这幅竹画妙就妙在全部竹叶组成了一首诗:“不谢东君意,丹表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由仪门到大殿之间这条长35米、宽4米由石栏板夹筑的甬道,是我国关庙中惟一的一条石狮甬道,被誉为“洛阳小卢沟”,关林有三个最绝妙的景观,这是第一绝。据碑文记载,现在的甬道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七年,这是在洛商客捐资,依帝王宫殿式样修建的。36根望柱上雕刻了大小104个石狮,它们分立在甬道两旁,像两列卫士夹道护卫。这些石狮没有凶猛威严之感,个个活泼生动,逗人喜爱。这些可爱的石狮,给关林的庄严殿宇、苍郁古柏、如林石碑平添了无限生机和温馨氛围。

甬通东西两侧分别坐落着钟楼和鼓楼,两楼建筑形制一样。中国的寺庙里,多有钟鼓楼,晨钟暮鼓不仅作为报时之用,更为隆重的祭祀平添几分神秘与神圣,关林的钟鼓楼,起的便也是这个作用。

焚香炉位于甬道两旁,东西各一。明清时期,关林每年要举行春秋二祭,按当时朝政祀典规定使用太牢,祭祀在月台之上拜殿之下进行,隆重而热烈。为了防止庙宇着火,保证殿堂安全,就在月台下建焚香炉两座,可见古人很早就有防火安全意识。焚香炉高6.52米,四面坡亭式顶,为清代所建的砖砌仿木构建筑,充分展示了清代高超的砖雕艺术水平。正面雕刻窗根,其余面砖雕“腾龙戏珠”、“松树麒麟”、“双狮戏绣球”和“岁寒三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侧焚香炉后壁的大幅砖雕“岁寒三友”图,它寓刘、关、张桃园结义之意于画中,用松、竹、梅喻三人的高风亮节、博大正气,构图巧妙,寓意深刻。

大殿前月台两侧有龙头柏和风尾柏,西为龙头柏,东为凤尾柏。龙头柏因柏树一枯枝向下勾曲,形如龙头而得名。风尾柏树根裸露,成扇面形,环纹极密,似凤凰尾巴。

月台之上,前为开敞的拜殿,后力宏阔的大殿,两者相连,浑然一体,巍峨壮观。拜殿为五开间卷棚式建筑,为祭祀关羽时百官僚属谒拜之场所,又称为“启圣殿”。拜殿虽梁架结构简单,但斗拱檀枋色彩斑斓,与高耸的赤柱相映生辉。拜殿下高挂着一块块歌颂关羽的匾联,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乾隆皇帝亲自书写的“声灵于铄”匾和“翌汉表神功龙门并峻,扶纲伸浩气伊水同流”联。拜殿西端放置着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所用的.“青龙偃月刀”。此刀高3.5米,很是神气,每每吸引着游客前来一试身手,领略当年关大将无尚英风。

大殿为关林最大建筑,位于关林中心,充分突出了居中为尊的建筑意图。大殿为砖木结构的单檐庑殿顶式,高近20米,面阔7间,进深3间,总面积760平方米。庑殿顶上琉璃瓦覆盖,五脊横立,六兽扬威。殿四周飞檐外伸,如燕展翅,檐下斗拱交错,檐柱耸立,绕以回廊。大家抬头看大殿四据角,是不是都站有一人,有种说法说他们分别是庞涓、韩信、罗成、用瑜,只因为他们都曾背信弃义,遭世人唾骂,被称作历史上有名的“四短人”、“走尽人”,他们与关羽的浩然正气形成鲜明对比,让他们站立檐角也是在警示世人啊。

大殿正门上方高悬慈禧太后题的“气壮嵩高”匾。大殿门窗雕饰精美,看大殿正门,自东向西的高浮雕是关羽生平故事十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斩蔡阳、水淹七军、三结义、三顾茅庐、斩车胄、单刀赴会、挑锦袍、战吕布、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等共十二幅,还有二龙戏珠、凤凰戏牡丹、龙戏凤等,无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充分表现了明代木雕艺术的杰出水平。而且这些木雕因为有高大宽阔拜殿遮蔽,所以较少遭受风吹雨蚀,因而木雕上色彩依然鲜艳如初。大殿内现有塑像五尊,中间这位帝王装扮、神圣庄严的就是关圣帝君像,此像高6米,为我国关羽塑像中最大的一尊。两侧分立的是威猛暴烈的周仓、沉着稳健的廖化、深谋远虑的王甫、英姿飒爽的关平。我们走到大殿后门,看这组正对后门的高浮雕,中间这位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脂、身着绿战袍、手拂长髯、睿智英武的关羽像,真实地再现关羽音容笑貌。罗贯中据民间传说关羽是个红太阳大汉的说法,塑造出了《三国演义》中一个肝胆侠义、正气凛然的关将军形象。这个关羽像就是依罗氏描述雕塑的,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关羽左右则分别是扛大刀的忠诚侍卫黑脸周仓和儒雅英气的义子关平。

走出大殿来到二殿,光绪皇帝题的“光昭日月”匾高悬于正门上。二殿是关林现存建筑中始建年代最早的一座殿宇,五开间单檐庑殿顶式,面阔5间,进深3间。前后檐下主要绘有反映关羽骁勇善战的故事图。殿内塑有关羽戎装坐像,旁边侍立手持大刀的周仓和手捧玺印的关平。二殿后门有一对圆雕盘龙石墩,设计之巧在石刻中罕见。整个看来似一方柱体,细看则见是由一条龙盘缠,龙的眉、眼、唇、须乃至片片龙鳞无不点画到位,而且龙的气势不减,真可谓绝!

二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座“配殿”,东为“圣母殿”,内主供关羽夫人胡氏。西为“五虎殿”,内供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位虎将。

结义柏和旋柏长在三殿前,西为结义柏,东为旋柏。结义柏为一棵三叉柏,树身在一人多高处分为三枝,而三枝树权粗细相当,正合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意,故名为结义柏。旋柏则如螺旋一样生长,不仅树干旋生,而且连大小枝条都呈旋转状,甚为罕见,被列为中国“三大奇柏”之一。

三殿为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因殿内原有关羽睡像,故称“寝殿”。其平面布局呈“凹”字形,搪下昂头外伸,刻以龙首,可谓群龙相聚,气势非凡,这在斗拱木作中比较少见,非常有价值。三殿额枋上彩绘表现关羽英勇形象的三国故事画面。殿内塑关羽夜观《春秋》像,关公左手捋须髯,右手持《春秋》,神情专注,研读《春秋》,再现当年秉烛达旦情景。殿内还有采用先进工艺制成的关羽睡像,他能翻身坐起,怒目圆睁,颇能吸引入。殿内后壁为气势恢宏、场面宏大的“关帝出巡回宫图”彩色壁画,展示出关羽至尊的武圣人、帝王之风。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两座石坊,分别为明清所建。前面这座宽10米,高6米,正额题“汉寿亭侯墓”,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由钦差太监胡滨所书。后面这座规模较小,正额题“中央宛在”,意思是关羽的头颅依然在此,为清康熙五十五年由三韩弟子高镐所书。两坊柱各面分别题刻不同时期对联九副,书体篆、隶、楷、行、草五体皆备,对关羽忠义仁勇品行极尽赞美之辞,充分反映出关羽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比如“义参天地,道衍春秋”、“浩然之气塞天地,忠义之行澈古今”等。

紧靠石坊为清康熙五年所建林碑亭。该亭为八角攒尖歇山项,碑亭结构复杂,它集历代斗拱之优点,拱昂上下连接,环环相扣,众多的拱昂似一座密据式阁楼外观。各昂自上而下依次绘成绿、蓝、黄、红诸色,富丽华繁。整座碑亭全用木构件架接勾连,其用力之均衡、构筑之奇巧、造型之典丽,尽得鬼斧神工之妙。使它在经历了300余年暴风骤雨,依然稳固屹立,是清代亭式建筑的精粹,全国亦为数不多,此为关林第二绝。亭内立石碑一通,高近4.8米,龟趺座,碑首雕刻盘龙,碑额九叠篆书“效封碑记”,碑阳正书:“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这是道光元年磨石重刻的关羽最高封号,碑阴是康熙五年董笃行撰写的《关圣帝君行实封号碑记》,对研究关羽的生平事迹以及封号建庙等情况,提供详细资料。朋友们,看到这林碑亭华丽典雅,美妙绝伦,您可知道它凝聚着一位海外赤子的赤诚之心!新加坡华人梁三旺先生多次越洋跨海前来拜谒关林,瞻仰圣容,见林碑亭彩饰剥落,木构朽坏,于是概然捐资8万元重修碑亭,才使这座经典之作焕然于天日。

最后面这个高在丰隆、青草茂密的土丘就是关冢了。据《三国制·武帝纪》载:“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操)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这则史料说的是孙权杀关羽,但又恐刘备兴兵报仇而使的嫁祸之计,但被曹操识破,曹操将计就计追赠关羽为荆王,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城南十五里,即今关林。古今中外,世间关庙何只千万,只有关羽葬首处的洛阳关林、葬身处的当阳关陵、出生地的解州关帝庙称为三大关庙。尤其是洛阳关林作为埋葬武圣关羽首级的圣地,是我国惟一的家、庙、林三把合一的古遗存,亦是封建品级最高、地位独尊的“武圣陵寝”,位居全国三大关帝庙之首。

关林土家南墙有清康熙时期修筑的石墓门,门两侧行书对联一副“神游上宛乘仙鹤,骨在天中隐睡龙”,深切地表达了对关羽的怀念之情。民国二十五年,国*党将领张学良等见关林土家围墙毁坏,遂倡议集资,“培而新之”,并立碑铭记。1998年,台湾富景集团连万生先生在捐资30万修钟鼓楼、仪门广场之后,又捐资15万元,再次对此围墙进行重修。台湾同胞报效祖国,保护文物的拳拳之心和对关羽的真诚爱戴尊祟之情,令人感动!

参观完关林,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关林第三绝——“关林奇柏”。关林古柏参天,蔚茂成林,浮苍滴翠,与红墙绿瓦的古建筑群交相辉映,颇具特色。尤其是风中登上关家南望,看到的是柏叶飞舞,碧浪翻卷,如绿海叠翠。所以,自古以来这里就有“关林翠柏”、“关林叠翠”的美誉。关林的柏树有800余株,树龄最老的达700余岁,树干围最大的达1.2米。

最后,我要给朋友们说一说关林朝圣大典活动。千百年来,关羽的忠义仁勇精神一直被中华民族所推祟,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道德追求和做人淮则,朝廷达官,黎民百姓,景仰日深,海外华人更是把关羽奉为平安神和武财神,香火之盛,无以复加!海外华人纷纷来关林寻根谒祖,他们一致要求关林祖庙恢复设坛致祭,以答神明。为了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高涨的祭关热情,1994、1997、1999、2000年,关林成功地举办了四届“东方文化寻根游暨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大典期间中外游客云集,关林香火鼎盛,尤其是大批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华人不远万里前来祭拜关帝。而且从1999年起,每年金秋十月举办一次“朝圣大典”。

朋友们,关林游览结束了,但我相信:关林一定会让您魂牵梦萦!

河南洛阳导游词讲解篇十一

朋友们,洛阳市委、市政府这些举措,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其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这是一个良好开端。相信不久的将来,洛阳定会以崭新的姿态让世人刮目相看,洛阳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河南洛阳导游词2

“花王”依旧盛开着,鲜红的花瓣层层叠叠地,足有七八层,被苍绿的叶子映着,好似一团团温暖的火,犹如雍容华贵的贵妇人,这不愧是花中之王。

坐着豪华本田,载着大堆行李,经过六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一行七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九朝古都——洛阳。

四月一日到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的洛阳牡丹节,我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来到了历届牡丹节的主会场——王城公园。虽然如今牡丹的败落期,但仍有一些顽强者傲然挺立,那一株株牡丹绿叶托着圆圆的花骨朵,好像在保护着一颗颗红宝石。“花王”依旧盛开着,鲜红的花瓣层层叠叠地,足有七八层,被苍绿的叶子映着,好似一团团温暖的火,犹如洛阳雍容华贵的贵妇人,这不愧是花中之王。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精品区,这里的牡丹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花朵如葵,如莲,如绣球;花瓣似朱唇,似秀眉,似金鳞,妙趣横生;花俏立于枝头,有的低垂,有的搔首,有的醉卧,有的挺立,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最让人称奇的还是牡丹中的绝品“绿牡丹”。花朵像一团团绿色的绣球,翡翠般晶莹透亮。千言万语汇成刘禹锡的一句话“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端庄典雅的牡丹构成了美轮美奂的洛阳城。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二站——世界文化遗产的五a级景点龙门石窟,这里汇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停车场里已经都是车,连通道都水泄不通,尽管烈日炎炎,但却挡不住人们的热情,瞧,遮阳帽、遮阳伞齐都上阵,甚至有的人把包都顶在了头上。走进大门,满眼都是攒动的.人头,不论河东还是河西,山脚还是山顶,入口还是出口。当然最拥挤的地方还是龙门石窟的代表窟——卢舍那大佛。我们顶着炎热,抛弃劳累,忍着口渴向大佛台攀登,那光滑的石阶挡不住我们好奇的脚步。当我们穿过人海猛一抬头时,发现卢舍那大佛正冲着我们微笑。正如导游所说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能与大佛的眼睛正视。那大佛仅头就有四米高,耳朵与刘翔齐高。我真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能在奔流的伊水畔、高耸的大山上造就这伟大的建筑群真是奇迹呀!

最后一站是现代人民智慧的伟大工程——小浪底水电站。在山中疾驰了半个小时,终于见到了伟大工程,尽管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参观大坝,但倾斜的坝体上三个醒目的大字“小浪底”却深深镌刻在我的心头。感谢工人叔叔们,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才有了这伟大的水利枢纽,为华北乃至全国输送着电。跨上摇摇晃晃的黄河索桥,望着脚下碧波荡漾的河水,真让人在心惊胆战之际更有一种征服感。

黄昏时分,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途,难忘洛阳,难忘这九朝古都,更难忘的旅游带给我的视觉盛宴和精神大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78536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