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学的计划和组织,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出的一份书面指导。如何编写一份科学合理的教案,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掌握的技能。以下是一些编写教案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篇一
2.音乐活动《阿爸回来了》。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小螺号》。
2.积极参与音乐活动《阿爸回来了》的创编和表演。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风琴。
教学重点。
通过表演《阿爸回来了》体会渔民的劳动生活。
教材分析。
《小螺号》。
《小螺号》由词曲作家付林创作于80年代,歌曲一经演唱就以独特的风格、鲜明的音乐形象传唱开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第一乐段是典型的“起承转合”的歌曲结构。第二乐段同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节奏舒展,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最后乐曲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
在演唱方面,要引导学生分辨两个乐段的不同情绪。第一乐段用欢快、弹跳的声音演唱,特别要注意十六分音符的演唱,歌词比较密集,要训练学生均匀的呼吸和清晰的吐字。第二乐段的气息要长,并能够保持,以免在唱长音的时候,音准容易发生向低偏离的现象。
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螺号(海螺是生活在海里的一种海洋生物螺的统称,个儿一般比较大,可以做成号角或工艺品。螺号就是用大的海螺做成的号角,生活在海边的人常用吹螺号传递信息)。
2.指导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吐字、咬字要清晰,唱好密集的歌词部分,正确分辨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并能用弹跳的声音和较长的气息唱好歌曲的两个乐段。
3.指导学生创编《阿爸回来了》。
4.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篇二
1.学习歌曲《春风》。
2.听赏小提琴协奏曲《春》。
1、歌曲《春风》,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旋律轻快活泼,充满着天真烂漫的儿童情趣。全曲为4/4拍子,大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1——8小节)运用弱起小节、切分音,歌词用拟声词“噜”描绘出和煦的春风轻轻吹佛大地的生动场景。第二乐段(9——16小节),前四小节旋律舒展、轻盈,展现了“嫩芽笑颜开”、“歌声响四方”的春天景色。特别是第12小节变化音的运用,使歌曲童趣盎然,充满生机。后四小节运用简单的二部合唱,进一步表现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光美景,表达了儿童对春天的热爱。
2、《春》是意大利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维瓦尔第的一部作品,作者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在欧洲广泛流传。1725年他出版了分别冠以“春、夏、秋、冬”副题和每首配有小诗的四首协奏曲,被统称为《四季》,而《春》就是其中的一首。
1、能够自信的与同学们合作,用甜美、自然的声音轻松愉快的学会演唱歌曲《春风》,用歌声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能认真听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的第一乐章,能熟悉音乐主题,感受音乐情境。教学设想:
春天来了,在温暖的春风吹拂下呈现出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人们喜爱春天是由于不仅远离了寒冷,还可以尽情地去享受鸟语花香,花红绿叶的大自然。本节音乐课以“春”为情境主题,根据学生对春天已有的感受与经验,我设计了歌曲《春风》和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的教学活动,歌曲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并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轻松愉快的与同学合唱二声部;欣赏《春》的教学,让学生感受每一段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达到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的目的。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启发学生感受每一段的音乐形象。
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轻松愉快的与同学合唱二声部。
cal课件、钢琴。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美丽的图画。(cal课件播放)(展示一组春天风景图片。)(背景音乐歌曲《春天在哪里》)。
1、同学们边欣赏,边讨论。
2、师:同学们还能说出那些描写春天的诗歌,歌唱春天的歌曲?
(学生分别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春天的诗歌和歌曲)。
讨论交流。
1、初听《春》(cal课件播放《春》第一乐章)。
听完了刚才的`音乐,说一说你对春天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言,教师指导)。
2、介绍作者及乐曲背景。
这首乐曲是意大利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安乐尼奥·维瓦尔第(1678——1741)的一部作品,作者创作的小提琴套曲《四季》旋律优美,曲意清新,备受人们的青睐。《春》是《四季》中的一首。
3、复听《春》(cal课件播放《春》第一乐章)。
讨论,乐曲中用的什么乐器?模仿了什么的叫声?(引导学生体验小提琴音色)。
4、唱一唱。
学生跟音乐轻生哼唱主旋律。
1、听一听。
cal课件出示带有歌词的大歌单,播放歌曲《春风》。
师:春风唱着轻快地歌声向我们吹来,我这里有描绘春风吹来的旋律,请同学们用“噜”来模唱。(复听音乐)。
师:歌曲用什么力度?
板书:轻快的mp。
2、唱一唱。
学生跟着音乐轻声模唱歌曲(体验歌曲轻松活泼的意境)。
3、小组展示。
4、二声部合唱训练。
cal课件播放低声部范唱音乐。
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5、师生合作二声部歌唱。
6、演唱全曲。
7、分角色演唱。
8、学生互评。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春》,学会演唱了歌曲《春风》,从中领略到了春天的美好时光,愿每位同学都在这美好的春天里有新的收获,获得健康成长。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篇三
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能积极地参与小组的活动,以合作的方式创编几个舞蹈动作。
创编舞蹈动作
(一)复习歌曲
1、注意第一小节五度音程的音准。要具有跳跃感。
2、注意第二小节圆滑线的唱法。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的形成对比。
3、注意第三小节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可按顿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象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后一个乐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并要做到声断气连,使歌声既分开又连贯,寄托着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的情感。
6、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地换气。
(二)欣赏有关采茶的音乐作品。
1、器乐合奏《采茶扑蝶》
2、广西民歌《采茶歌》
(三)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
板书设计:纯净、优美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篇四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通过欣赏,让学生乐于进一步搜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感受不同地区的歌曲《茉莉花》。
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
一、导入新课
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统一题材的作品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东北、河北,看看那里的茉莉花开得怎么样。
二、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a歌曲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特点?
b音乐的风格与东北人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关系
c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词、旋律方面有何异同的地方?
2.小组讨论:
歌词基本相同,旋律变化比较大,显出东北人开朗的性格和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东北民歌《茉莉花》:
辽宁海城的《茉莉花》旋律进行中的大跳明显增多,衬词的处理也显出东北二人转的特点。
4.生学唱东北民歌《茉莉花》,感受二人转版的《茉莉花》。
三、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
旋律中加入了升"sol"和升"do"等音符,显现出北方爽朗和明快的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河北民歌《茉莉花》:
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在旋律中保留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些主要因素、起始音也相近似。歌词的变化使歌曲融入较多的叙事说唱性特征。
4.师用听唱法指导学生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四、小结。
师播放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让学生辨别是哪个地区的歌曲。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要求。
能为《丰收欢乐而归》的几段音乐填上适当的速度记号。
教材分析。
《丰收欢乐而归》。
《丰收欢乐而归》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由马胜龙、顾冠群作曲,全曲共分四部分,分别是(1)黎明时的海洋。(2)渔民出海捕鱼。(3)战胜惊涛骇浪。(4)丰收欢乐而归。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
《丰收欢乐而归》由三个部分组成:
1.乐曲开始:在弦乐震音和扬琴分解和弦的琶音伴奏下,由笛子吹出悠扬的、节奏自由的散板旋律,表现了人们在战胜惊涛海浪之后的喜悦心情。
2.中间部分: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自豪的驾驶着渔船,乘风破浪,满载着丰收而归。
3.结束部分:音乐的速度转为快板,节奏紧凑,再现了乐曲第二部分欢快的主题,这是根据浙东锣鼓的民间音乐改编的旋律,是全曲的核心音调,经过不断的变化,渐快、渐强,最后,鼓乐齐鸣,在最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教学过程。
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欢乐而归》。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
2.教师介绍乐曲。
3.分段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4.为各段音乐填上速度记号,并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景。
5.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6.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篇六
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音乐符号d.c的学习。
二、新授。
初听歌曲:歌曲中都讲了些什么?
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再听:轻声哼唱旋律。
再听:轻声u哼唱旋律。
音乐符号的认识:
在歌曲中有几个音乐符号?(反复记号)(结束句)。
还有一个音乐符号你从没有学过但是,也在歌曲中出现了,你能找到吗?d.c--反复记号,教师讲解它是如何进行反复的。
学唱:教师范唱第一乐段。
教师弹琴,学生轻声试唱第一乐段。
教师指导演唱,注意附点音符的唱法。以及切分节奏的演唱。随录音学唱第二乐段,感受歌曲的愉快情绪。
打击乐器选择为歌曲配乐。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好听的儿童歌曲,你们学的很快。这里有几个节奏。
出示节奏谱:
xx|xx|xx|xx||(双响筒)。
x-|x-|x-|x-||(撞钟、铃鼓)。
学生选择适合歌曲的打击乐器。
随录音进行单一试奏。
大家单打都很不错之后,全体一起为歌曲伴奏。
三、今天我们一起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小孩世界》伴奏,大家打多非常好。为歌曲增色不少,使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更加丰富了,更加能够体现我们的童年生活是让人向往让人难忘的,希望我们同样拥有快乐的童年,永远有一颗纯真的童心。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篇七
教学准备。
手风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2.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
1.第三乐句第二小节的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不断。
2.乐曲中的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要唱够。
3.最后结束句的七拍长音,要训练学生用较长的气息支持来歌唱。
教材分析。
《赶海的小姑娘》。
《赶海的小姑娘》由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歌曲通过对一个小姑娘“赶海”的描写,表现了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
歌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结构工整。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二乐段由三个乐句组成,最后以模仿螺号的长音结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3.学生学唱歌曲。
(1)跟随老师学唱。
(2)在演唱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地方。
(3)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领唱加合唱、分组唱、独唱等。)。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演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体会了“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机会的话,希望同学们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
四、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2、通过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的事例,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会歌词。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过程:
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从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引出歌曲的主题——《蓝天向我们召唤》。
(1)让学生学生朗读书中材料,并展开讨论有关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的信息。
让学生回家有机会观看“神五”“神六”或“神七”的录像。
教师讲解:
(2)由于编写教科书时“神五”“神六”或“神七”尚未上天。“神五”是单人、单天飞行,“神六”是双人、多天(5天)、行,而“神七”成功实现了太空行走,这说明我国已经成功掌握了载人航天飞船的核心技术。
(3)学生朗读《蓝天向我们召唤》的歌词。
学生讨论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说一说“向航天英雄们学习什么”。
(4)欣赏歌曲的范唱录音。
(5)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6)随录音学唱歌曲歌词。
注意: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和顿音的使用。
(7)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一部分及歌词,这部分旋律节奏比较多样,其中但也增加了学唱的难度,可多随录音学唱,最后随琴声学唱。
(8)初步唱会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旋律,是学唱更加理性。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会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2、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
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
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二、教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
1、分乐句教唱歌曲一遍。
2、用琴声伴奏较唱歌曲两遍。
3、重点讲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三、同学和老师一起把《赶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两遍。
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唱本首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会演唱了《赶海的小姑娘》这支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给这歌编舞蹈。
二、舞蹈教学。
1、老师完整地示范一遍舞蹈,引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2、教师请个别学生到前面来模仿和创编舞蹈基本动作。
3、教师分乐句教学。
三、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
2、教师介绍乐曲。这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丰收快乐而归》,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丰收快乐而归的情景。乐曲有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引导学生第二遍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情绪所引发的不同联想。
3、根据条件,教师可播放电影《海霞》的片段,补充欣赏电影插曲《织鱼网》,增加学生对大海边渔民劳动生活的感性认识。
4、分段欣赏:能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1)开始是由什么乐器领奏的?
(2)中间乐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3)哼唱第三段的旋律或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5、开一个音乐发布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写一段短文、画一幅音乐情景图、演唱或演奏第三段乐段的主旋律等。
教学反思: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能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篇十
教学设计: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教学要求:
1、使幼儿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基本内容。
2、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3、学习词:太轻、太响、太快、太慢。
教学准备: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花猫,问:小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呀?(小花帽)对了,小花猫今天要去参加小动物们的唱歌比赛,你们想不想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谁得了第一名呀?今天,老师讲个故事,名称就叫唱歌比赛(幼儿学讲)。
二、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幼儿欣赏,要求幼儿听清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谁得了第一名?听故事提问:
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2、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谁是裁判员。
3、谁得第一名,为什么(幼儿议论小猫唱得好在哪里,不下结论)?
四、老师边讲故事,边提问:
1、师:“叽叽叽、叽叽叽”这是谁的叫声,小兔说:小鸡唱的怎么样?(学习词:太轻)幼儿模仿小鸡的叫声。
2、师唱:“呷呷呷、呷呷呷”这是谁在唱?小白兔说鸭子唱得怎么样?(学习词:太响)幼儿大声模仿鸭子的叫声。
3、师唱:“汪汪汪、汪汪汪”这是谁在唱?小白兔说小狗唱得怎么样?(学习词:太快)幼儿大声模仿小狗的叫声。
4、师唱:“咩咩咩、咩咩咩”这是谁在唱?小白兔说小羊唱得怎么样?(学习词:太慢)幼儿慢声模仿小羊的叫声。
5、最后轮到谁?(小猫)师唱:“喵喵喵”,小白兔说小猫唱得怎么样?(学讲:不快、不慢、不响、不轻)谁得第一名?幼儿用最好听的声音模仿小猫的叫声。
五、幼儿分组戴上小动物的头饰进行唱歌比赛,老师作评判员,“小白兔”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并教育幼儿以后唱歌要向小猫学习,唱得不快不慢,不响也不轻。
评析: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动都应重视兴趣的培养。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篇十一
1、聆听《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唢呐、钢琴。
导言引导学生思考。
(1)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2)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在什么地方看过?在什么地方听过?
(4)唢呐演示。
1、用心聆听、体验。
2、表达听后的感受。
(1)情绪欢快热烈、生动而有趣。
(2)唢呐的特点:音亮大、音色明亮而粗旷。
(3)民间节庆、婚丧喜事和戏曲场面。
让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
引导学生思考:
(1)鸟类的大王?
(2)“朝”意指什么?
(3)“百”是什么意思?
(4)还可以起其他名字吗?
1、动物中的大王是狮子,鸟中的大王是凤凰。
2、“朝”指朝拜之意。
3、“百”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
4、千鸟朝凤、万鸟朝凤、众鸟朝凤等等。
5、哼唱主题音乐。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
1、引导学生思考:我仿佛听到……,我仿佛看到……。
2、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者画画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1)引子:用语言叙述。
(2)主题。
(3)模拟各种鸟的叫声。
(4)小组活动。
(5)小组汇报。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进行二次创作。
1、你知道多少鸟的.名字?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
(1)学生讨论(看谁知道鸟的名字最多?)。
(2)小组叙述鸟的名字和怎样保护鸟类?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对环境的保护。让学生和鸟交朋友。
板书设计:鸟类的大王?“朝”意指什么?“百”是什么意思?
随笔:初步了解了民族乐器唢呐,熟悉了它的音色。对优秀的民间乐器作品产生兴趣,对民间艺人产生敬重之情。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篇十二
1、能运用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小号鼓手》,并能积极参与乐器伴奏活动。
2、能学会唱《红领巾在召唤》,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
3、能积极地参与本课的两个音乐活动,并能掌握x、xx、xxx等节奏组成的4小节节奏模击,在选择终止音的练习中,初步形成调式感。
1、有表情的演唱《小小号鼓手》。
2、唱准xxx和xx节奏。
两课时。
第一课时:音乐活动《鼓点的回声》和学唱《小小号鼓手》。
第二课时:学唱《红领巾的召唤》和音乐活动《破译密码》。
cai课件大鼓、小鼓、铃鼓、筷子等。
第一课时。
播放队歌,教师与学生都系上红领巾排好队,整齐的进入教室,欢迎同学们来带红领巾之家。
1、看(大小鼓齐奏的场景)。
2、奏(用筷子在椅子上敲奏)。
师:刚才我们看了大小鼓的演奏,现在我们来当当号鼓手,学一学。
大鼓:xx|x0|xxx|x0|。
小鼓:xxxxx|xxxxx|xxxxx|x0|。
3、编。
指导学生分别用大鼓和小鼓进行形式多样的即兴演奏。
1、号的模仿。
师:号是号鼓队的灵魂,让我们来尝试作一名号手。
做吹号状,轻声用“滴滴答”与“咚嚓嚓”演唱。
xxx|xx|。
嘀嘀达嘀达。
咚嚓嚓咚嚓。
2、歌曲教学。
出示歌单,指导学生随乐学谱。
随琴学唱歌词,感受歌曲的情绪。
与老师分乐句接唱歌词。
指导学生齐唱。
3、综合表演。
通过敲和唱,你觉得这首歌最适合表现怎样的动作?(感受并回答)。
指导分组编排队列,并进行展示,要求边唱边表演。
交流感受,教师小结。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篇十三
1、通过初步介绍曲艺音乐和学唱、听赏,使学生知道曲艺音乐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齐葩,对它产生初步的兴趣。
2、能初步唱出《说演弹唱》的韵味。
3、初步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
导入。
1、本单元我们要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曲艺的唱腔与语言紧密结合,风格各异,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2、学唱歌曲《说演弹唱》。
(1)这首歌曲的歌名概括了曲艺的全部演出形式,也是曲艺的特点,学生们议论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2)听几遍录音范唱。
(3)学生随录音学唱,不必学唱歌谱。
(4)用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务必将每个字都吐的很清楚。
(5)再随录音学唱,注意其中的韵味。
(6)随伴奏带演唱,教师指挥。
3、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1)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部电视连续剧轰动了整个中国,那就是《四世同堂》。这是用京韵大鼓音调创作的歌曲。
(2)听录音。(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3)我们听到在录音中有鼓和板的声音,这就是京韵大鼓演员自己击打出的声音。
(4)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5)再欣赏一两遍,要求学生感受京韵大鼓的音调和独特的韵味。
4、小结:
第二课时。
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选段,随录音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1、通过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等选段,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的愿望。
2、通过轻声模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继续感受京韵大鼓特有的韵味。
3、通过欣赏和亲身演唱,能说出曲艺音乐的若干特点。
欣赏。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学唱了具有京韵大鼓韵味的歌曲《说演弹唱》,对京韵大鼓的演唱方式和其特有的韵味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再欣赏其他的曲艺音乐品种。我国的曲艺种类实在太多了,我们只能选其中一小部分欣赏。
(1)我们先来欣赏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请同学们仔细倾听,听完后说一说这四个段落在音乐上的不同表现。
放录音两遍。
学生述说四个段落音乐的不同表现,第一段第一句表现了作者巨大的巨大的悲痛,第二句表现了“杨”“柳”的景象。第二段是叙事性的,第三段是舞蹈性的,第四段是戏剧性的,也是全去的所在。
我们再来欣赏四川清音《小放风筝》。
a老师简单介绍后放录音两遍。
b学生评说。
(2)下面我们来欣赏太平歌词《说大话》。
a教师简单介绍其内容后放录音两遍。
b学生评论,谈感受。
c随录音学唱前四句,并做课本上的练习。
2、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这一唱段情绪跌宕起伏,音域也较宽,学生是难以演唱的之所让学生演唱是为了让他们亲身实践,切身感受京韵大鼓讲究咬字吐字的特点并感受其特有的韵味,因此只要求跟着录音轻轻哼唱,不必离开录音放声歌唱。
3、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曲艺音乐的特点和南北方曲艺音乐风格的不同。
第三课时。
音乐活动——说演弹唱曲艺。
1、对前两节课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2、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曲艺音乐的兴趣。
3、培养学生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组织、交流、合作的能力。
1、由两位学生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说、演、弹、唱曲艺,同学们可以边说边演或边谈边唱,或只说只唱只弹只演,甚至也可以只唱一两句,但都应是曲艺,可以是一个人表演或两三个人共同表演,也可以是小组共同表演。老师准备一付竹板、一只小鼓,同学们可以在表演中运用。
2、学生分别表演节目,其间教室也可唱一曲片断。
3、在齐唱《说演弹唱》的歌声中结束。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篇十四
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
1、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能富有感情地演唱。
2、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3、在讨论论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时能普遍参与,思维活跃。
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1、导入:
今天学唱的歌曲是《小鸟请到这里来》,我们请小鸟到这里来做客。是请它长期居住里,成为我们的伙伴,为此我们准备了什么呢?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这里树木长成排”“这里草地像绿海”“这里清泉为你流”“这里鲜花为你开”同学们看,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小鸟才能婉转歌唱,才能自由飞翔,才能留恋不愿离去。所以我们请同学们首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环境与小鸟的关系,请同学们思考大胆发言。
教师总结: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声和千姿百态的舞姿,鸟儿捉害虫,保护着森林果木。鸟粪落在地里使土壤更加肥沃。但是鸟儿也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才能生存、在空气、河流被污染,树被砍光的地方,鸟儿是不会光顾的。报纸上已经有很多的新闻:某地由于环境保护得不好,原来冬天来栖息的鸟儿们都不来了,后来当人们改善了环境鸟儿们又纷纷回来了。
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少年儿童与小鸟和和谐相处的《小鸟请到这里来》。先请大家朗读一遍歌词。
2、学唱歌曲。
(1)欣赏童声合唱《小鸟请到这里来》两遍。
(2)播放《小鸟请到这里来》的伴奏带。
学生朗读歌词,以配乐朗诵的方式使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及用词的内容。
(3)随录音带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5)讨论:
我们看教科书第5页,有一个问题:唱一唱下面两句旋律哪一句的情绪亲切,为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对,第二句增加了一小节。将“小鸟”重复了一次就产生了恳切和亲切的语气.就不似第一句那样生硬了。所以我们在演唱时也要唱出这种语气来。
“这里树木长成排”“这里清泉为你流”这两句旋律,一字对一音,要注意吐字的清晰像粒粒珍珠在滚动。“这里草地像绿海”“这里鲜花为你开”这两句旋律,尾句要开阔.把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尽情地抒发出来、现在再请同学们唱一遍(要求声情并茂)。
(6)现在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
学生随教师的歌声学唱歌谱,必要时可以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在教唱过程中应注意的节奏和八分休止符,并要求学生注意到第1、3乐句完全相同,第2、4乐句相同。
3、小结:小结本节课学习的收获,要求学生自学歌曲的第二乐段。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普遍参与讨论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
1、学习演唱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二乐段合唱部分。
2、欣赏重声合唱《林中的鸟声儿》。
3、节奏创造。
1、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的合唱部分。
2、能普遍参与节奏创造活动,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3、能专心欣赏童声合唱作品,从中受到启发.改善自己的歌声。
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的合唱部分。
多媒体。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唱了《小鸟请到这里来》的第一乐段,让我们先来复习一遍(学生唱)。
2、学习合唱部分。
(1)现在我们来学习这首歌的第二乐段合唱部分,请先仔细听几遍录音(放录音)。
第二乐段的旋律与第一乐段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回答有许多与第一乐段相同的旋律)。
现在先让我们来学习第一声部的歌词,教师边舞边唱,学生跟着轻声哼唱、重点在“尽情地唱吧小鸟”和“自由地飞翔吧小鸟”这两句的弱起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及时进入、第二句结尾也是练习的重点,这一句音调较高,并有七拍的长音。
教师一定要用良好的示范让学生逐步体会用较高位置来歌唱的感觉,防止用胸声粗厉地喊叫。
(2)学唱第二声部。
第二声部中有两句是与第一声部一样的,所以我们只要重点学习这三句,当然还有第二段结尾中有很多mi~fa之间的半音进行,也要多加练习,让学生仔细听辩,防止将fa音唱得过高。
(3)两声部的配合。
教师要合理分配好声部,要有意识地将水平较高的部分学生分配到第二声部中去,不可使学生误以为第二声部是不重要的。
在条件较好的班级中,第—二声部可以相互交换,即每个学生既要会唱第一声部,也要会唱第二声部。
在两声部配合时,不要不提任何要求一遍遍地反复唱,而应耐心地多作分句的配合练习,如“尽情地唱吧小鸟”和“自由地飞翔吧小鸟”这两句就应作多次配合练习,第二结尾也应作多次配合练习,才能真正提高合唱的质量,达到教学的目标。
3、欣赏歌曲《林中的鸟声》。
这首歌曲与我们学唱的《小鸟请到这里来》是同一题材的作品,但却不一样。曲作者李群是一位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女作曲家,她非常关怀红领巾,一生写了很多儿童歌曲,这首歌是其中较为优秀和流传较广的一首,请同学们边看教科书第6页边专心欣赏。(放《林中的鸟声》童声合唱录音)。
我们欣赏童声合唱不仅要看着歌词听它的内容,同时也应注意演唱者的声音和表现,录音中的演唱者都与同学们年龄相仿,大多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够唱这么好,我们经过努力也一定可以。比如这首歌曲中有不少地方使用了顿音记号,还有不少“xoxo”的节奏,欣赏时就要注意别人是怎样唱的,怎么会唱得这么亲切动人,要以他们的歌声为榜样,改善自己的声音,所以欣赏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比自己歌唱更为重要的学习,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听一遍(再放一遍录音)。
4、节奏创造。
在刚才这首歌中,你们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学生回答:“滴哩哩”模仿鸟鸣的声调),那么它的节奏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歌中的这一句:
(学生学唱)。
我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歌曲《滴哩滴哩》吗?
学生:记得。
(唱)。
这两者节奏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对!所以,音乐的表现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造,只要能较为准确生动地表现鸟鸣,用什么节奏都可以自由创造,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下面,请同学们为“嘀呖呖”或“嘀哩哩”创造出各种节奏。
(学生们创造)。
大家看,我们创造的节奏是多么丰富啊!
(学生们一一评论,试唱)。
如果将这些节奏配上音高,就可以用到歌曲中去了。
学生试唱。
5、师:可见音乐创作也不十分神秘,只要大家努力,我们就可以用集体的智慧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来。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的合唱部分。学生能普遍参与节奏创造活动。
欣赏《百鸟朝凤》。
1、聆听《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唢呐、钢琴。
一、聆听《百鸟朝凤》音乐。
导言引导学生思考。
(1)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2)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在什么地方看过?在什么地方听过?
(4)唢呐演示。
1、用心聆听、体验。
2、表达听后的感受。
(1)情绪欢快热烈、生动而有趣。
(2)唢呐的特点:音亮大、音色明亮而粗旷。
(3)民间节庆、婚丧喜事和戏曲场面。
让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
二、揭示课题。哼唱主题音乐。
引导学生思考:
(1)鸟类的大王?
(2)“朝”意指什么?
(3)“百”是什么意思?
(4)还可以起其他名字吗?
1、动物中的大王是狮子,鸟中的大王是凤凰。
2、“朝”指朝拜之意。
3、“百”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
4、千鸟朝凤、万鸟朝凤、众鸟朝凤等等。
5、哼唱主题音乐。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
三、分段聆听乐曲。
1、引导学生思考:我仿佛听到……,我仿佛看到……。
2、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者画画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1)引子:用语言叙述。
(2)主题。
(3)模拟各种鸟的叫声。
(4)小组活动。
(5)小组汇报。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进行二次创作。
四、小组活动、总结。
1、你知道多少鸟的名字?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
(1)学生讨论(看谁知道鸟的名字最多?)。
(2)小组叙述鸟的名字和怎样保护鸟类?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对环境的保护。让学生和鸟交朋友。
板书设计:鸟类的大王?“朝”意指什么?“百”是什么意思?
随笔:初步了解了民族乐器唢呐,熟悉了它的音色。对优秀的民间乐器作品产生兴趣,对民间艺人产生敬重之情。
5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篇十五
二、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
13|53|1—‖。
u
(要求唱的连贯,声音往后走,嘴巴里好像含着蛋一样。)。
1=c---a2/4。
13|5-|5432|1-||。
lilililuli。
(要求:li的口形竖一点,找头腔共鸣,声音不要太响。
(2)听音模唱。
要求:根据已给的那个音,判断出上面的音。
三、巩固《国歌》。
1、回顾国歌的创作背景。
2、复习三连音、重音记号。
说说什么是三连音,碰到重音记号应该怎么样?
3、唱《国歌》。
齐唱、指出缺点、生唱、个别唱、跟录音唱……。
四、复习《歌唱祖国》。
1、回顾《歌唱祖国》的名称、作者、歌曲所反映的现象等。
2、听《歌唱祖国》。
3、生跟琴哼唱旋律。
五、:
教学反思。
国歌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内容,但是,因为最初的学唱的是从简单的模仿,连读音都有些缺失。所以学唱时,先了解孩子们的基本情况。本班孩子学唱这首歌曲时,读音基本没有问题。但是节奏的旋律都有些问题。特别是渐强,渐弱,孩子们基本没有概念。所以教学就从孩子们的最弱处开始,通过划拍教学,孩子们对于节奏的掌握有了质的飞跃。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篇十六
教学内容:
《走进京剧大世界》。
教学目标:
1.学习《走进京剧大世界》——著名的京剧演员,了解四大须生及四大名旦,还有净行和丑行的演员。
2.通过学习体验京剧演唱与唱歌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一字多音,如唱段最后一字“秋”的演唱。
教具准备:
影片剪辑:《智取威虎山》简介;《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
《京剧著名演员》及其视频剪辑;马连良《草船借箭》;裘盛戎《赤桑镇》;梅兰芳《霸王别姬》;朱世慧《报药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急急风》节奏,学生采用走圆场的方式进教室。
二、互动学习。
3.在旦行里,还有三个人和梅兰芳齐名,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四大名旦: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的四大名旦。
4.除了著名的四大名旦之外,你还知道京剧哪些著名演员?
5.学生汇报上网查找的四大须生资料:30年代人们喜欢听京剧的唱腔,当时最负盛名的老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森宝、奚啸伯,他们被誉为京剧的四大须生。
6.欣赏马连良《草船借箭》片段。
7.净行俗称大花脸。在京剧界有“十净九裘”的说法,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教师介绍净行演员裘盛戎,并欣赏裘盛戎《赤桑镇》片段。
8.认识著名丑行演员:朱世慧,并欣赏朱世慧的《报药名》。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布置下节课学习专题-----《京剧的行当》。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主要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古典音乐,大家想不想一听为快?(播放《蓝色多瑙河》)。
介绍音乐:这首音乐叫《蓝色多瑙河》,是由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的一首华尔兹圆舞曲,旋律优美动听。波光粼粼的多瑙河就流淌在奥地利首都,被称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板书:音乐之都维也纳)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走进维也纳,通过文字来感受这音乐之都的魅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件出示生词欧洲生涯装饰金碧辉煌草坪优雅博物馆街头巷尾掺和镂花梁柱阿尔卑斯山北麓华尔兹圆舞曲(指名读,齐读。)。
2、思考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在文中找出几句重点语句来进行简单地概括(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音乐摇篮音乐装饰音乐生活音乐圣殿)过渡:你们真是学习的有心人,从课本上获取这么多资料。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呢?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吧!
三、拓展交流,感受魅力。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并要求找出这段的中心句。
1、中心句:“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摇篮”本来指什么?文中的音乐的摇篮指的是什么呢?(发源地)你从“摇篮”这个词语,看出维也纳和欧洲古典音乐有什么样的关系?(欧洲古典音乐诞生在维也纳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得到了发展、进步。)小结:许多音乐家在维也纳生活,在维也纳创作出了许多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是维也纳这座美丽的城市孕育了他们的音乐生涯,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过渡:维也纳给了那些音乐家以丰富的灵感,让他们创作出无数流芳百世的作品。同时,维也纳又以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为自己的骄傲。
2、看,老师这里搜集了一些资料呢!出示“贝多芬、海顿、莫扎特、施特劳斯、舒伯特”相关资料。学生观看并作简单介绍。看完后,有什么想说的呢?(维也纳真不愧是音乐的摇篮,真不愧是音乐之都啊!)。
3、在音乐中齐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有疑问吗?是呀,装饰一般用物质材料,可是维也纳这座城市的装饰材料却是音乐。音乐果真可以用来装饰城市吗?还是这里的“音乐”有所特指?(学生从文中找出答案)。
2、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欣赏到了维也纳这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独特风光。
3、生齐读第三小节。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范读。
2、学生齐读中心句(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师:从“离不开”这三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维也纳人热爱音乐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板书:如痴如醉)。
3、小结:音乐已离不开维也纳,维也纳人更是一天也离不开音乐。音乐回荡在维也纳每一个角落,音乐回荡在维也纳人的心中。生齐读第四自然段。要求在不同的场景中读出不同的感受。过渡:维也纳到处回荡着优美的旋律。在大街上、在家里,我们都能欣赏音乐,但是最适合欣赏的地方则是歌剧院和音乐厅了。
学生自学5、6、7段,然后交流学习收获。
1、国家歌剧院世界歌剧中心、美观大方、规模宏大、色彩和谐、艺术品。
2、金色大厅流光溢彩、金碧辉煌。
3、播放课件,欣赏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小结:维也纳是一个音乐圣地,每一位音乐家都向往那里,每一位音乐家都以在那里举办音乐会为自己的目标;每一位爱好音乐的人都以到那里欣赏而感到自豪。让我们带着荣幸,带着向往之情齐读这一段。(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4、听赏歌曲《好日子》。
四、回归整体,反馈成果。
(动手操作,发表学习感受。)小结:同学们,你们发表的是学习的感受,也是美好的愿望。这节课大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最后让我们在莫扎特的《小步舞曲》的优美旋律中结束这堂课。下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704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