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汇总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6:00:02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汇总22篇)
时间:2023-11-20 06:00:02     小编:笔尘

总结是我们成长路上的里程碑,是值得回忆的重要片段。沉着冷静的态度有助于在压力下保持良好的表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一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详细复述。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叩、妃、陛、肮”

4个生字。

3、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

的品质,遣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投影。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激趣导入。

你们见过九色鹿吗?听过关于它的故事吗?

2、提示课题:九色鹿。

初读课文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问指导。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2)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理解其意思。

(3)对于较的长句子,反复多读几读几遍,读通为止。

(4)对于不懂的地方标上问号。

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读生字。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奴仆起誓发财恩将仇报。

斥责滥杀无辜背信弃义灵魂皇榜。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小结自由读课文,想想。

(1)九色鹿是一只什么样的鹿?

(2)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按故事情节课文该怎样分段?

学生读后交流。

作业1、用钢笔描红。

2、抄写生字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叩、妃、陛、肮”4个生字。

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遣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童话--《九色鹿》齐读课题。

激趣:你们见过九色鹿吗?听过关于它的故事吗?

听故事。

学生听完后交流。板书:调达。

看画面,听故事:试着记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听故事。

指名试述故事,结合出示图示。学生根据图示,同桌间讲述故事大意。

读故事。

()的九色鹿。

()的调达。

《九色鹿》的故事一定激起了你的爱恨之情,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哪些词句你比较欣赏,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九色鹿》的故事。

畅所欲言。

课外阅读请利用课余时间阅读:

《格林童话选》。

《安徒生童话选》。

《伊索寓言》等书,

并从中领悟为人处事的道理。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二

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律,应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问题等。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三个情境呈现:在“分数混合运算(一)”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在“分数混合运算(二)”中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在“分数混合运算(三)”中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本单元仍然将解决实际问题与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结合起来。每个内容的学习教材都安排了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计算方法,逐步得出一些结论。如“分数混合运算(一)”中,教材呈现了分步计算和在分步计算基础上的综合计算,从而引入了分数混合运算,并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又如“分数混合运算(二)”中,教材借助一个问题情境,给出了两种混合运算的方法,让学生讨论这两种算法之间的联系,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可以说,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所学知识的应用,也可以作为学习知识的情境。

2.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材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注意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运用图将这些信息和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观察、比较,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4、结合具体情境,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的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并会计算;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1、从情境图中,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养成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对于正确计算也有帮助。

【课时安排】:

分数混合运算(一)——————————————————2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二)——————————————————2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三)——————————————————2课时。

练习五———————————————————2课时。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会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数字信息。

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个数是小红的1/2,笑笑的苹果个数是小红的1/3。

2、提出问题,并解决。

1、淘气有多少个苹果?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6×1/2=3(个)。

把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得到6个苹果的1/2是3个苹果。

(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板书:

6×1/3=2(个)。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学生观察、读题、理解题意,根据题中信息,提高数字问题。

6×1/2=3(个)。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二、试一试。

1、创设“今年几岁”的情境。

图文结合,仔细观察。

2、解决问题。

(1)小兰今年几岁?

相当于把36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1份,

(2)小强今年几岁了?

方法同上。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练一练第1题,将法则与分数相结合。

2、计算。

3、利用分数乘整数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打开教科书p5页。

列成算式:36×1/4。

回顾通过比较进行独立计算,集体订正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利用分数乘整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6×1/2=3(个)。

6×1/3=2(个)。

把6个苹果当成一个整体,得到6个苹果的1/2是3个苹果。

教学反思:

课题分类乘法(三)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计算方法。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从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境引入。

向学生介绍很有关的背景知识,来理解题目。

2、出示图。

依次取出长方形纸条的1/2,1/2的1/2,再取1/2,并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

1/2×1/2=1/4。

1/4×1/2=1/8。

3、折一折。

(1)引导学生折一折。

学生仔细听,教师介绍我国古代著作。

然后理解题目的意思。

拿出纸条动手操作。

然后用算式来表示,可以四人一组说一说怎样用算式解决问题。

1、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竖着对折2次,然后再横着对折2次,涂也3/4和1/4。

2、思考:3/4×1/4=?

从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让学生初步感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2)反馈3/4×1/4=3/16。

(3)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二、做一做。

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1/3×1/5=2/15。

1/4×2/33/5×2/9能约分的可以约分。

三、巩固练习。

1、折一折,涂一涂。

1/3×1/42/5×1/3。

2、计算。

3、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3、4题3、学生尝试总结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学生独立思考。

2、完成1/3×1/5,5/6×1/3。

然后交流结果。

学生可以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4×8/91/2×9/7。

3/8×6/75/24×6/5。

2/9×6/7。

根据自己对分数乘法的理解,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

再次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1/2×1/2=1/4。

3/4×1/4=3/16。

计算分数乘法时,“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教学反思: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四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75页—76页《分数基本性质》。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一下教学过程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还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

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却没变。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综合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

的分数化成分母(或分子)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初步养成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在自主探究中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3.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养成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四、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

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本课我主要采用猜想验证与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五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故事设疑,揭示课题。以唐僧师徒分饼的故事创设问。

题情境,揭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组织讨论,动手操作。主要是组织学生动手进行折、画、标等活动,初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主要的是学生找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多层练习,巩固深化。主要是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提高。

第五部分:梳理知识,反思小结。主要是总结全课。

其中,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可以细化为三个环节:

环节一:动手操作,进行比较。

这一环节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我给每组学生三张大小一样的长条纸,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比较大小。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环节二:呈现问题,引导观察。

这一环节主要呈现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第一环节中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样,为什么大小相等”,引导学生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两方面去观察,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环节三:交流汇报,得出规律。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如果学生没有概括出“0除外”就设计两组练习,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0,完善结论;如果概括出来了,再追加一个问题“为什么强调0除外”,巩固结论。最终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应该强调的是,无论学生说的多么好,教师最后的总结和确认是不可缺少的。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五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计算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其中理解意义是这部分教材的难点,这一难点一旦突破,计算方法也将随之攻破。所以,我下大力量在学生的操作中,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然后展开观察所涂部分与整张纸的关系。这样,通过图形语言,学生们体会到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感受到分数乘分数为什么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方法。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还体验到:不管是3/4的1/4还是1/4的3/4,结果都相同的道理。

因为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所以学生们学习探究的愿望非常强烈,讨论也比较积极,算理说得头头是道。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六课时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体验分数相乘的积于每一个乘数的关系。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几分之几与占整体“1”之间的关系。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的和占整体“1”的大小。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注意区分不同标准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根据学过的分数乘法知识,分辨一下唐僧分西瓜是否公平。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教学反思】。

1、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学生不易一下全掌握.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2、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的重点。本册所有数与代数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

3、整数乘分数这块内容学生在约分中书写还是有不规范情况出现:课堂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整数约分后的结果往上写,分母约分后的结果往下写,结果还是有学生把整数约分后的结果写在下方,计算时就出现了把它当分母乘了。并且有些学生最后结果不写最简分数。

针对以上失误,在今后教学中要补充一定的内容。

第七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用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出全年我市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气是多少天?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计算整数乘以分数和分数相乘的算式。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整体“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求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一方有难,多方支援”的人道主义思想。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练习一。

1000×200(克)1000×100(克)。

整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得要约分。

教学反思: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六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父亲疼爱女儿,女儿敬爱、体谅父亲的真挚情感。

2、初步了解倒叙及记叙顺序。

3、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内心。

4、学习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父亲疼爱女儿,女儿敬爱、体谅父亲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从小到大,你都收到过哪些礼物,是谁送给你的呢?

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它们将陪伴着你度过快乐的童年。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学生畅谈。

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新词,并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读给同桌听一听,让同桌指出自己的不足,并根据同桌的评价再读课文。

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再读课文,想一想。

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质疑讨论“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亲人期盼什么?

为什么把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的礼物比喻成“春雨绵绵”,不比喻成夏雨或秋雨呢?

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回忆一下亲人们平日里对你的关爱,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说一段话,把你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

自己练说,小组内说。

扩展阅读培养能力亲人的关爱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那我们如何回报亲人的爱呢?读一读下面这篇《树的故事》,把你的感受跟大家说一说。

作业超市自主选择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参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4.写一写你读了《树的故事》后的感受。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七

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难点】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6×=;学生2:6×=……)。

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5页试一试,36的和分别是多少?

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6×=6×=。

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就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分数乘法(二)。

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难点】。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4×12×=。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每一道算式的意义。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对比好门和小明的高度,并注意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学生做第2题,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并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每个算式的数学意义。

学生做第3题,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并及时对有困难得学生进行帮助。

学生做第4题,教师注意让学生能够区分最少和最多这个数字范围,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480×180(千克)180×=150(千克)。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分数乘法(三)。

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难点】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21×=。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分析第一次剪去它的,第二次再剪去剩下的,那就是。也就是。

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让学生从=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8页试一试,

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中的7和14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八

一、在回顾后概括。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成吉思汗和鹰》。

2、成吉思汗是叱咤风云的一代天骄,鹰是草原上正义的象征,是草原人民的左膀右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板书:杀、救)。

二、在研读前梳理。

1、鹰四次打掉成吉思汗的水杯,可是四次的情形一样吗?

2、那是怎样的一幕一幕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感受那扣人心弦的一次又一次矛盾冲突。

4、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到黑板前投影展示本小组所填表格内容。

次数鹰的动作成吉思汗的心情。

第一次打掉没有生气。

第二次撞掉有点生气。

第三次撞翻真的生气。

第四次扑掉气急败坏。

5、对照一下你们小组填写的表格,觉得自己小组填写得也不错的举手!

三、在愤怒中杀鹰。

(一)感受鹰的动作力度。

2、引导学生发现:鹰的动作一次比一次猛烈,心情一次比一次着急。

深入引导学生注意两个、三个词语之间的比较,后一次到底比前一次猛烈在哪?

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得短促、逐渐有加大力度,读出变化和两三个词语比较出的区别。

3、仅仅是一个词,但是用得准确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画面,让我们想像着当时的情景朗读,相信会读得更好!

4、让我们把这些词语再送回到句子里感受一下?让画面更加完整。指名读,点评,齐读。

课件出示句子:

突然,“嗖”的一声,他的杯子被打掉了,水全洒在地上。

这只鹰又俯冲下来,把他手中的杯子撞掉了。

他又接了一次,那只鹰第三次撞翻了杯子。

他还没说完,鹰就飞扑下来,扑掉了他手里的杯子。

(二)感受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

1、鹰一次又一次的阻挠,成吉思汗有什么反应呢?看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成吉思汗心情的变化吗?自由练习读、指名读、点评、重点指导后两句,再指名读。

课件出示句子:

成吉思汗抬头一看,原来是他那只宠爱的鹰干的。这次,他有点生气了。

成吉思汗真的生气了。“你怎么敢这样?”他大声嚷道,“看我不抓到你,拧断你的脖子!”

成吉思汗气急败坏,他摘下弯弓,仰天向老鹰射去。

朗读方法指导:我们朗读时要先动情,再传情。小溪都被烤干了,成吉思汗口渴得厉害,一滴一滴地接水,却被鹰几次三番地打掉,他得多生气啊!那是君王啊,谁敢冒犯他啊!鹰却一次又一次打掉他的水杯。

3、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成吉思汗?(师板书:冲动)。

(三)感受鹰的忠诚、执着。

1、其实鹰第三次撞翻水杯后,成吉思汗就对它发出了严厉警告,可它是一只鹰啊!面对主人的严厉威胁和最后通牒,鹰能领会主人的意图吗?你的根据是什么?(第4自然段中对鹰的描写)。

2、你从哪里可以看出鹰能够领会主人的意图呢?读书方法:联系前文思考、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3、这是怎样的一只鹰?

5、主人的安危重于一切!这是怎样的一只鹰啊?(板书:忠诚)。

(四)感受相互联系。

忠诚的鹰一次又一次地撞杯,一次又一次激怒成吉思汗。作者通过反复叙事的写作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一次又一次逐渐升级、扣人心弦的的矛盾冲突,让我们把有关鹰的动作和成吉思汗心情的句子对比着读一读,感受其中的变化和联系。

先同桌练习读,再师生合作读。

四、在懊恼中念鹰。

(一)体会懊悔不已。

1、阻碍成吉思汗喝水的鹰死了,当他费劲地爬上岩石顶峰终于找到水源的时候,他却愣住了,因为他发现水池里有一条粗大的--剧毒死蛇。

2、他忘记了口渴,回头呆呆地看着躺在岩石下的那只可怜的、死去的鹰。

让我们透过他呆呆地眼神,想一想,此时此刻,成吉思汗的头脑中会浮现出什么情景?(音乐)。

3、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复沓。(“那鹰救了我的命!可我是怎么回报它的呢?我把它杀了呀!”)。

(二)品味替换“拾起”

1、他懊悔不已,沿着石壁爬下来,小心翼翼地拾起死鹰,放进自己的猎袋。大家注意这个动词--“拾起”,可以换成--捡起、拿起。

2、再想一想,在这用个什么词更能映衬成吉思汗的小心翼翼,更能体现成吉思汗对宠鹰的痛惜与怀念呢?(抱起、捧起)。

3、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分别放到句子中试着读一读,品味品味,推敲推敲,如果觉得哪个词比原文中“拾起”更合适就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替换。

4、指名读读替换修改后的句子,读出体会。指名说,读,教师点评,齐读。

抱起,透过这个“抱”字,我仿佛看到成吉思汗像抱起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抱起他的宠鹰。

捧起,透过这个“捧”字,我仿佛看到成吉思汗像捧起一件不小心被损坏的无价之宝一样痛惜、自责。

搂起,透过这个“搂”字,我似乎感受到成吉思汗已痛彻心扉的,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和鹰永不分离!

5、透过这一个饱含深情的文字我们似乎看到成吉思汗的心在滴血、痛彻心扉啊!可是,无论如何,这只忠诚的铁血苍鹰也不能复活了,然而,成吉思汗失去的仅仅是一只鹰吗?请同学们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我失去了一个勇士。

五、在悔恨中明理。

1、他失去了一个伙伴,失去了一个向导,失去了一个勇士,他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2、这个沉痛的教训也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大家也记住它--齐读。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感悟:

(1)重读“永远”。刻骨铭心啊!成吉思汗真的永远牢记这个教训。从这以后,成吉思汗没有错杀过一个手下将士,也没有一个将士背叛过他。

(2)重读“发怒”。处理事情一定要在冷静的时候。如果当时成吉思汗冷静一点,他就会发现他那只宠鹰有多么反常,他就会静下心来想一想经过训练的宠鹰为什么这么反常,那么悲剧有可能就不会发生!可是冲动、唯我独尊的成吉思汗不动脑筋只动怒,才会盛怒之下冤杀他最宠爱的、对他最忠诚的鹰。

(3)重读“任何”。发怒的时候我们就什么决定都不要做,冲动往往使我们失去理智,做出错事、傻事。

4、总结升华:教训是沉痛的,是用鹰的生命换来的,同学们,我们的身边不也有许多这样爱护我们的“鹰”吗?我们的父母、老师、朋友……正因为他们,我们少犯很多错误,少走很多弯路,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些鹰,感谢这些鹰。

当你怒气冲天、怒不可遏的时候,别忘了我们今天读的这个小故事--《成吉思汗和鹰别忘了给我们的启示--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板书设计:救。

成吉思汗和鹰。

冲动忠诚。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九

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生产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4、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

5、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

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

第17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新课。

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学生活动,一位学生拿出3枝笔,另一个学生拿出4枝笔。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他们拿出的枝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枝,一个是4枝,这是为什么呢?

师: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生:我们认识两盒铅笔的总枝数不一样多。

生:有可能数错了。

师: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吗?

学生都表示同意。

师:告诉大家总枝数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铅笔是6枝,1/2是3枝。

师:真的是不一样多,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

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练一练。

1、看数学书说一说,小林和小明一样多吗?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

说说理由。

2、画一画,说说画法对吗?为什么?还有别的画法吗?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1、2、3,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

3、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四、思考题。

放学后独立完成,课后讲评。

五、课堂作业。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十

一、谈话引入。

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到银行去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师:课前同学们到银行调查了有关储蓄的知识,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交流你们的调查情况。

组1:我知道人们把钱放到银行是有好处的。可以得到一些利息。

组3:我们调查了存款的年利率。

存期(整存整取)。

年利率%。

一年。

2.52。

三年。

3.69。

五年。

4.14。

组4:我们知道国债和教育储蓄不收利息税,其他的要交20%的利息税。

……。

生:当然是存到银行了。

二、探究思考。

1、创设情境,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生:我想存三年整存整取,时间长一些利息就会多。

生:我存一年的整存整取,如果时间太长,需要用钱时取出来,就按活期存款计算利息了,那样利息就少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活期存款的利率低一些。

……。

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了解到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2、学会算利息。

师:同学们想得很周到,我们存钱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怎样存,刚才同学们说的存款方式,到期后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计算。

(1)提供算法:

教师给出计算利息公式:利息=本金×年利率×时间,并给出年利率表,学生计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

(2)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板书。

300×2.52%×1300×3.69%×3。

=7.56(元)=33.21(元)。

答:略。

(3)介绍利息税的有关常识。

师:从11月1日起,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利息应按20%纳税,这就是利息税。国家将这部分税收用于社会福利事业。

师:你能算一算淘气和笑笑应交多少利息税吗?

先让学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7.56×20%=1.51(元)33.21×20%≈6.64(元)。

师:那有没有不用交利息税的呢?

生:有。

师:对,只有国债和教育储蓄是不需要交利息税的。

(4)交流课前调查数据。

三、练习巩固。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十一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一)创境激趣。

(媒体演示并配音:话说猪八戒跟着猴哥,通过分西瓜了解了分数的神奇。今天八戒途径蛋糕店,了不得,这里的蛋糕真是香飘千里。毫不犹豫,八戒买下一个大蛋糕。不行,美味不可独享,怎么也得给师傅留一块。想呀,想呀,八戒想出了这样的四种分法〈出示教材第47页的图案〉,他想把阴影部分的留给师傅。)。

师:请同学们帮帮八戒,哪种分法给师傅的最多?

(评析: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二)实践探究。

1、引导发现。

师:(出示电脑课件例图)谁来说说看,哪种分法给师傅的最多?

学生立刻发现:四种分法给师傅的都一样多。

师:为什么给师傅都是一样多?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生1:我们可以用4个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1/3、2/6、4/12、8/24。我们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知道这四个分数是相等的,所以4种分法给师傅的都一样多。

师:这4个分数之间到底都有怎样的关系?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小组内交流,每人选其中两个分数说一说。)。

小组交流得出:

(评析: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2、明确概念。

生1:它们的分子和分母都同时除以了一个相同的数,所以这些分数的大小都不变。

生2:我给他补充,是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师:说得非常准确(师用彩粉笔板书),这里的除数都是什么数?

生: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

师: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3:约分后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越来越小,但分数值都相等。

师:很好,这是约分的特点,谁来再说一遍?

生4:最后一个式子的得数是1/3不能“再往下除了”。

生:因为1和3没有公因数。

师:回答得真棒。像1/3这样的分数,当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的分数,我们把它叫做最简分数。

(评析: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理解约分的含义,)。

生:是最简分数。

师:谁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最简分数?

(评析:数学概念一定要联系实际才能理解得更加清楚,不能简单的机械记忆。)。

3、实践探究。

师:再看八戒为我们带来的这4个分数,哪个是最简分数?

生:这4个数中,1/3分数。

师:说说其它的3个为什么不是最简分数。

师:现在,请你从3个分数中任选一个进行约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约分的方法。

师:请这两个同学来介绍一下约人的过程。

生2:我直接看,8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8,直接约分8/24=1/3。

(评析: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不是简单的模仿,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同时为学生提供小组学习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更有助于内向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比较两个同学的方法,有什么异同?你更喜欢哪一种?

生1:这两个同学都是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去除,结果都是1/3。不同的地方,第一种方法,除了好几次,第二种方法只除了1次就行,所以我喜欢第二种方法。

师:为什么第二种方法可以只除1次?

生:因为他求出了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所以只除了1次就行。

师:都这样想吗?

生:我喜欢第一种方法,因为计算准确,不容易错。

师:两种方法都可以,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我们在约分的时候都应该注意什么?

(评析:不同方法的比较使学生对于约分的方法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但是对于学生的选择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我们认为好的对于学生来说并不一定也是最好的。)。

生1:用公因数去除。

师:谁的公因数?能完整地说一遍吗?

生2:约分的结果应该是一个最简分数。

接着学生汇报2/6和4/12约分方法。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约分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评析:教师的提问有思考的价值,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是当学生的发言无序而散乱时,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师:八戒感谢大家帮助他解决了今天遇到的难题,想请大家一起去赏灯。让我们和八戒一同前往吧!

1、第48页第2题。

(1)学生独立连线。

(2)集体交流,为什么这样连?(媒体演示)。

2、第48页第1题。

(1)学生试做。

(2)集体交流。

师:约分时怎样才能又对又快,你的心得是什么?

生1:看分子和分母的个位,如果是2和5的倍数就可以直接除以2和5。

师:也就是说需要我们准确判断出是几的倍数,快速进行约分,对吗?

生2:像分子和分母之间是倍数关系的,可以直接得到几分之一。

……。

师:这些方法都很好,我们在约分的时候,注意观察和思考,不要盲目进行。

(评析:练习的设计应该是这样,每一道题都使学生有所收获,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及时收集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

3、教材第48页第3题,比较大小。

(1)学生试做。

(2)小组内交流比较好的方法。

(3)反馈信息。

4、小小投递员。

师:噫!八戒哪里去了?(出示电脑课件)原来在这里。八戒又遇到了什么难题?

(课件演示)要求每个同学一封信,信封上的分数的分数值与哪个小房子上的数相同,就把信送到那所小房子的下面。

生完成送信活动,集体评议。

(评析:游戏是学生最愿意参与的学习方式,寓教于乐。)。

(四)全课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十二

教科书第10~11页例3、例4。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1、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纸。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4)。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板书)。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是求什么?(1/5的3/4是多少?)。

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5的34。怎样计算?

(板书)。

根据板书的两个计算算式讨论归纳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反馈提高,巩固计算。

出示例4,读题。

师: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由学生讨论得到: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3/10×2/3。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十三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算理和法则。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对计算法则的掌握,以及在计算中能约分的要约分。

学生对算理掌握。

1、4个7连加是多少?怎样计算?

2、还可以怎样计算也得28呢?

3、如何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4、学生小结整数乘法的`意义。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乘法中分数乘以整数这部分知识。

2、出示例1: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3/10千米。3天修多少千米?

3、学生读题,分析。

5、学生小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整)是什么?(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6、3/10×3如何计算?(学生讨论)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千米)。

7、问:3×3/10是怎么来的?

8、谁能说说分数乘以整数是怎么算的?

9、小结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10、练习:说出3/17×5和4/15×6的意义并计算。

11、指书比较4/15×6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12、小结:分数乘以整数时怎么算简便?

3/18×62/5×153/7×6。

你认为今天那些知识最让你感兴趣?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十四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

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的、的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教学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长方形纸,学生观察。

2、依次呈现长方形图,逐步提问。

(1)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出示斜线。问:画斜线的`部分各占的几分之几?

追问:的、的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明确:的是,的是。(板书)。

3、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的呢。

口答。

4、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5、完成填空:

6、比一比:

这两个算式与以前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分数乘分数。

7、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么计算的?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直观图,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不断的追问、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获得独特体验,同时建立了初步的计算方法的猜想。)。

(二)验证猜想。

谈话:这个猜想很有价值,对不对呢?我们还要举一些例子来验证。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2、结合题意提问。

(1)说一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学生完成填空。

3、操作验证:。

(2)学生操作活动,一生板演,师巡视。

(3)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三)比较归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2、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3、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设计意图:计算方法的得出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试一试。

1、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核对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1、出示:请用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提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3、学生尝试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

4、追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5、说明: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教师示范:

6、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照上面的样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2、完成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小时耕地公顷,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

3、完成练习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4、完成练习九第4题。

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最希望得到应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练一练、改错比一比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新知,并学会反思,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本节课学习了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设计意图:必要的学习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提升学习方法。)。

练习九第2题、第5题。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十五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4出现教材中的图形。

然后问:画斜线部分是1/2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由此明确:1/2的1/4是1/8,1/2的3/4是3/8。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求1/2的1/4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

求1/2的3/4呢?

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

打开书p45完成。

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学例5。

(1)让学生说说23×15和23×45分别表示23的几分之几?

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计算这两道题吗?

学生试做。

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

(2)验证比较。

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23。

再画斜线表示23的15和23的45。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观察比较。

3、归纳总结。

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

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练习。

1、完成p46的试一试。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在计算。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同学们,下面着几道题你回计算吗?

出示:2/11×3=。

4×5/6=。

请同学们先完成p46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教师进行示范如p46。

2、练习。

完成p46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综合练习。

1、做练习九的第1题。

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2、做练习九的第3题。

说出错的原因。

3、做练习九的第4题。

看谁算的最快。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七、作业。

练习九的第2、5题。

教后记: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基本达到教学要求。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十六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页例3,第11页例4。

【理论依据】。

力。

【教材分析】。

《分数乘分数》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是学生在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且计算算理较难理解,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第10页例3从实际问题引入,用工作粉刷墙壁的图创设问题情境,给出条件,提出问题。

从解决“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相乘”到“两。

个一般分数相乘”,力图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过程。为突破重难点,教材用操作(涂色)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操作的过程与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经历算理的推导过程。教材第11页例4从蜂鸟飞行的实际问题引入。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分数乘分数计算也应该先约分再乘,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并掌握怎样先约分。教材接着提出“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的问题,这是分数乘整数的计算,前面已经学过,这里一方面把分数乘法的两种形式集中呈现,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另一方面提出分数和整数相乘怎样约分的问题,使学生知道分数的分母与整数可以直接约分。

【学生分析】。

(1)理解分数乘分数意义和算理。(3)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会用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基本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

(1)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

1张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条。【教学过程】。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十七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一、谈话激趣,复习辅垫。

1.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体内含量最好多的物质是什么吗?(水)。

师:老师查到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2.复习旧知。

学生回答后说明理由。

师:算一算你们自己体内水分的质量吧!

生答。

生回答后出示:儿童的体重×5(4)=儿童体内水分的重量。

35×5(4)=28(千克)。

师:谁还能根据另一个信息写出等量关系式?

成人的体重×3(2)=成人体内的水分的重量。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以前的知识学得可真好,如果老师告诉你们小朋友们体内有28千克水分,你们能算出他的体重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题。

2.合作探究。

师:同桌互相商量一下,要解决这个问题,数量关系是怎样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并解答出来。

3.学生汇报。

生1:根据数量关系式:儿童的体重×5(4)=儿童体内水分的重量,再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进行解答。(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出示课件)。

生2:直接用算术方法解决的,知道体重的5(4)是28千克,就可以直接用除法来做。

28÷5(4)=35(千克)。

4.比较算法。

比较算术做法与方程做法的优缺点?

(让学生进行何去讨论,通过比较使学生看到列方程解,思路统一,便于理解。)。

5.对比小结。

和前面复习题进行比较一下,看看这题和复习题有什么异同?

(1)看作单位“1”的数量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

(2)复习题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例1单位“1”的量未知,可以用方程解答。

(3)因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相同,所以这两种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再确定是用乘法解还是方程解。

6.试一试:一条裤子的价格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3(2)。一件上衣多少元?

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谁和谁在比?哪个量是单位“1”?

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的?

根据学生回答画线段图。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学生列出等量关系式。

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找学习板演,其它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师:这道题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解答吗?

(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只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为用除法计算。)。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投影)看图口头列式,并用一句话概括题中的等量关系。

(1)。

(2)。

2.练一练:

(1)、小明体重24千克,是爸爸体重的3/8,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3.对比练习。

(1)一条路50千米,修了5(2),修了多少千米?

(2)一条路修了50千米,修了5(2),这条路全长是多少千米?

(3)一条路50千米,修了5(2)千米,还剩多少千米?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十八

1、经历运用面积模型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分数乘分数的乘法运算。

3、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乘分数的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难点: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

教师说明: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师:庄子的这句话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二、自主探究。

1、操作探究。

教师和学生都拿出准备好的纸条,按照课本上的样子来操作验证庄子的'话。

根据对折,对折,再对折,得出:1111×=×=2242。

师:照这样的方式截下去,永远也截不完。

2、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按照书上的方法折,涂色。

折一折,涂一涂。

31×=44。

331小组合作完成,先用图形表示出,再表示出的444。

3、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与相乘的积作为分子,

与相乘的积作分母。

思考: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两个分数相乘,分子和分子相乘,分母和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尝试练习】。

351、填空:(1)×表示()78。

43(2)米的是()米。

54。

3、计算,结果约分成最简分数。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十九

苏教国标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8—99页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第100页练习十九第1—3题。

1、让学生体验百分数的产生过程,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的练习与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能用百分数的知识描述、处理生活中的有关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感。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搜集百分数,ppt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设境。

师:(出示课件)请看“新闻播报”,谁来读。指名读。

(1).高邮市在邮文化节期间,与外商正式签约项目数量占投资项目总数的73.3%。

(2).三垛镇今年的工业产值是去年的215%。

2、引题。

师:同学们认识这些画横线的数吗?(认识)是什么数?(百分数)。

怎么读?指名读。

师: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置身情境,探究意义。

教学例1。(出示课件)。

1、探究。

(1)、请注意观察,如果只看投中数,你们认为谁投篮最准?为什么?

(2)、这种方法公平吗?(不公平)为什么呢?指名说。那么,怎样找出投篮最准的人呢?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3)、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出示:先求每人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__分之__。各是多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你们能直接看出谁投篮最准吗?(不能)有办法进行比较吗?(通分)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那么,64/100表示的是的__________占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65/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数都表示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____________。

(4)、求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而不求几分之几,这样有什么好处?

(5)、你们课前看到的百分数是像92/100这样写的.吗?可以怎样写?试一试。

(6)、(出示课件)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7)、指导写法:写百分数时,例86%,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写分子86,再写%。在写百分号时,也要注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写左上角的小圆,接着写斜杠,最后写右下角的小圆。这样一个百分数就写成了。

让学生练写这三个百分数。

2、交流。

(1)、师:刚才,我们借助了百分数选中了投篮最准的人;看来百分数真是个好帮手。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搜集的百分数。指名说。小组内交流。

(2)、师:我们再来说说新闻播报中百分数的实际意义。指名说。

3、概括:

生交流汇报,出示意义,齐读。

(2)小组讨论:

1、百分数为什么又可以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2、百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什么?

3、为什么百分数不能用来表示某个具体的数量?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4、对比。

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a运用百分数时要注意哪些?

b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小组交流、汇报。

三、组织练习,巩固提高。

(一)、读读写写。

1.读出下面的百分数(导学案第5题)。

指名读,齐读。

2.写出下面各数(导学案第6题,为了方便,可在加一二题,如百分之零点八)。

你写了几个百分数,同学们能用刚学的百分数说说他完成题数的情况,完成了___%,还剩____%没完成,希望你能达到100%。

现在请写好的同学举手。好,同学们都完成了作业,可以说“这次作业我们班完成了____%。

(二)会读、会写,更要会用,请看下题。

3.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50%3.9%120%100%。

(1)武宁小学学生每月所用零花钱占学校买图书钱数的25%,开展节约活动后,明显减少,现在只占()。

(2)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3)只要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个单元考试的及格率一定能达到()。

(三)读出下面每一句话,你能体会句中百分数要表达的意思吗?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一本书已看了40%。

自行车厂上半年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的60%。

(四)轻松一刻。生活中有许多成语也和数学有关,请看——————妙解成语。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二十

1、使学生懂得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能运用算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在具体情境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培养数形结合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明白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教学过程。

1、2/15×9=5×12/11=6×2/9=。

2、强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出示例3。

2、确定方法。

师:如何列式?为什么?

生1:第一个列式是1/2×1/5,因为是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

生2:第二个列式是1/2×3/5,因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用这个数乘分数,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1/2×1/5和1/2×3/5如何计算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引出课题。(板示)。

(1)、(各拿出自已备好的白纸。)学生猜测,如何通过操作得出1/4×1/5的结果。

(2)、抽生发表自己的意见。(3)、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完成。

师:用这张纸表示一块地。用浅色涂它的一半。(如图板示)学生动手折纸。

提问,1/2的1/5怎样涂呢?

启发:把1/2在看做单位“1”,将单位“1”平均分成5份,再涂其中的一份(如图板示)。

(4)、师:观察这个图,从涂色的结果看,1/2×1/5的结果是多少?生:是1/20(5)、交流涂色的过程,分享成果。

(1)、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2)、填空:

分数乘分数等于(分母)乘(分母)的积作(新分母),(分子)乘(分子)的积作(新分子)。

(3)、练习:3/10×2/9=(要求在纸上操作得出结果)(4)、生汇报。抽一名学生结合图用语言叙述。(5)、师评价并引生概括。

师:3/10×2/9=6/90=1/15能把这句话补充吗?

分数乘分数等于(3)乘(2)的积作(分子),(10)乘(9)的积作(分母)。能(约分)要(先约分后计算)。

2、师:从这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又根据什么列式?

3、结合学生回答,要求生独立完成。

4、抽生板示:3/10×2/3=6/30=1/5(千米)(说说计算过程)。

1、计算。(抽生板示,说明计算过程)。

1/3×2/5=8/9×3/10=6/7×14=。

2、填空。

8/15×4表示(4个8/15是多少)8/15×1/4表示(8/15的1/4是多少)。

4、解决问题。

1枝粉笔长分米,2枝粉笔长多少分米?1/2枝长多少分米?2/3枝长多少分米?

这节课我们是怎样求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呢?

教学反思。

上了这节课感觉还是可以的。课堂上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成效地学习,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还好。本节课有这些特点:

我把导入问题设计成学生要去旅游,而要经过家长检查合格后才同意,让学生们帮一帮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兴趣。而又无形中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达到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

本课的教学,我始终做好学生与自己的角色转变。出示问题让学生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信息,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完题。倾听学生答题的理由,发现错误,及时帮学生纠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快乐、有效地学习。

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2小时能涂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学生很快就能回答结果并说明理由。那么在下面的问题中让学生自己拿出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去发现×的计算结果,感受到知识是动手探究中得来的,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懂得方法,这何乐不为呢?然后在这种情况把学法迁移到求×的结果上,可以说轻车驾路。

学生通过有效地探究得出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我精简练习让学生既巩固基础,又提高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加强算理的理解。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二十一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练习练习,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

难点重点: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准备

挂图

环节过程

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2.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1)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交流计算结果。

(2)指导探索规律

教师指出: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子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子的差。

(3)请学生举出几个类似的可以用这样的规律计算的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左边两组题的计算。

学生进行观察,并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现,再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学生明确规律后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右边两组题的结果。

学生举例,互相交流。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练习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通过第6,7题的练习提高学生估计及对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实物图进行估计,再利用估计的数据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

1.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学生判断后教师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分数是否接近1/2,看分子是否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是否接近0,看分子是否接近0;分数是否接近1看分子与分母是否很接近。

2.完成第7题。

教师组织汇报交流,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自己的估算是否正确。

3.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明确两个量杯中各有多少毫升水。

(2)指导方法:400毫升和800毫升应该等于多少升呢?你是怎样想的?

4.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1)理解题意。

(2)指导方法:估计一下每种蔬菜摆放的面积大约各占货架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3)让学生独立完成(2)(3)题的计算,教师组织交流结果。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第41页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3=(2+3)/(2×3)

1/2-1/3=(3-2)/(2×3)

接近0:1/10,2/25

接近1/2:4/7,9/20,7/15

接近1:8/9,11/13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判断,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中先估计,然后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与估算结果比较估算是否正确。

学生观察图片,先得出两个量杯中分别有2/5升,4/5升,再独立完成(1)(2)问题的解答。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指名上台指图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2)(3)题的计算,并进行汇报。

学生自由发言。在分数大小比较的练习中可以渗透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用运用估算的方法比较大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篇二十二

1、这节课是在数与代数这个板块中,在课标教学中要求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把百分数、分数互相转化。

2、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是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相转化的方法,为百分数的计算和解答百分数应用题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发现互化的规律;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和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这节课是学生在以前学过小数与分数互化的基础上教学,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会很困难,学得比较灵活,知识点掌握比较好。在学习新课程中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复习百分数的三种写法,分数化小数,百分数化小数的知识和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互相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知识能力目标:

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过程方法目标:

1、在掌握百分数化分数方法的基础上,利用逆向思维发现分数化百分数的.规律和方法,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发现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规律和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等数学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规律和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规律和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52937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