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教案能够提供教学目标、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详细信息,有助于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果。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青岛版篇一
(1)根据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学生板演。
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启发引导学生边计算边想一想你是如何做的,准备班内交流。
(2)班内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引导讨论。
商的个位为什么商0呢?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当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个位不能商1,商的个位应当写0补位。(从小数单位的角度去思考,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让学生通过验算验证商的结果是否正确)(通过迁移转化的策略让学生学习是终生受益的)。
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经验,这道题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通过交流,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知道,除到被除数的末位有余数,可以在余数后边添0继续除,直到除完为止。
(这一个小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利用知识的迁移解决了本节课难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学生试做小电脑提示的问题132。
学生独立做,也可以小组讨论交流,理解算理。让学生讲明白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展的机会,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积极探索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创作的活动中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以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5、小结。
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归纳法则。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及时反馈练习,可以巩固新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设计中,我注意把知识性、趣味性、发展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三组习题。
第一组:自主练习第一题,看图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看图了解图意,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除了巩固计算方法外,还要通过解答问题,理解除法的意义。
第二组:自主练习第五题,接着算下去。是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难点,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问题,交流时抓住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深入讨论,纠正。
第三组:自主练习第七题,判断对错,其中三道题有错误,第一道小数点点错位置,第三道忘了点小数点,第四道十分位上的1不够商1,应继续添0补位。首先让学生举手势,然后讲明对错的理由,错在哪里,应该如何改正,提高计算水平。
(四)梳理知识,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收获进行总结反思,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的知识系统,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觉建构知识的良好习惯。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一节的教学设计,我坚持以促进学生主动努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为核心,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为主线,着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正确理解算理,努力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发展,预期应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中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专家批评指正。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始终贯穿着主体性和活动性的教育思想,利用迁移的认知规律,转化的思维方法,直观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观察、猜想、动手验证、合作探究等各种学习方法的交替活动中,探索知识,享受学习,体会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达到情感、智力、能力的统一发展,预期应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中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专家批评指正。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青岛版篇二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1、口答:
(1)0.32里面含有32个( )
(2)1.2里面含有12个( )
(3)0.25里面含有( )个百分之一
(4)2.4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5)8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2、列竖式计算,回顾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早晨吃早餐,5个包子2.5元。请问:一个包子多少钱?
我们来换一下单位,把2.5变成整数来计算。
2.5元= 25角
25÷5 = 5角
所以,一个包子0.5元。
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生:22.4千米= 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学生们在前一天的预习后共提出四个问题:
1、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2、为什么在计算时先要扩大,最后又要将结果缩小?
3、小数除以整数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青岛版篇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口算。
0.9×67×0.88.2÷412.5÷514×0.5。
9.6÷60.7×16.8÷44.8÷43.9÷3。
(二)板演:108÷36。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例2.永丰乡原来有拖拉机36台,现在有117台.现在拖拉机的台数是原来的多少倍?
1.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117÷36。
2.学生分组讨论并试算.。
5.练习。
25.5÷6(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需添一个0)。
86÷16(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需添三个0)。
(三)练习。
32÷5610÷6。
(四)教学例3。
例3计算1.69÷26。
1.学生试做。
2.集体订正。
重点提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应该怎么办?
3.巩固练习。
17.92÷321.26÷28。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商的个位上不够商1,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
四、课堂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42.21÷186.6÷437.5÷6435÷12。
(三)一只大象体重5.1吨,是一头黄牛体重的15倍.这只大象比这头黄牛重多少吨?
五、课后作业。
4辆汽车7天可以汽油35.28千克,平均每辆汽车每天可以节约汽油多少千克?
六、板书设计。
例2永丰乡原来有拖拉机36台,现在有117台.现在拖拉机的台数是原来的多少倍?
117÷36=3.25。
答:现在拖拉机的台数是原来的3.25倍.。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青岛版篇四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小数除法的异同,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三)情感目标: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探究、交流、引导。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1、5÷5 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理解算理。
5、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6、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集体订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 96.6÷42 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青岛版篇五
1、单位换算中的2种情况(如):
2、4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4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厘米。
下面一题其实是两道题。分别考虑转换成平方米和平方厘米。
指出:要注意几个“=”。
2、除法计算。以前的除法都是大数除以小数,现在学了小数除法后就不一定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来判断。
如:32万元买了80平方米的房子。
问:
(1)每平方米多少钱?
(2)每万元可以买多大面积?
这两个问题都用除法计算,关键是要能正确的区别谁除以谁?怎么判断?
圈出问题的中的`单位,指出问题1要用钱除以面积,问题2要用面积除以钱。
1、(第5题)单位换算。指名把上节课做的得数读一读。如果有问题再指出思考方法。
2、第6题。读题后再强调问题问“每杯可装果汁多少升?”用“升除以杯”学生列式算出结果,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
3、第7题。读题后交流不同的列式及每步的算理。
注意:1000÷10=100(千克),这里的单位是“倍”不用写,写成“千克”就是错误。
建议学生用综合算式来表示。
4、第8题。口算。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得数。
5、第12题。读题后说说做这题要注意哪几点:
(1)要看清楚谁是谁的几倍?顺序不能颠倒。
(2)单位名称“倍”不用写。
6、第13题。读题后指名说说算式以及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两种方法:153÷6÷15,153÷15÷6。
如果出现:153÷(15×6)也请学生说说想法。指出:这种做法不妥当,还是用前面两种为好。
7、第14题。说说如何求平均体重?平均体重应该在哪个范围内?为什么?
8、思考题:说说读题后你有什么想法?
明确: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说明甲数和乙数是10倍的关系,一共是11倍。16、5÷11=1、5,甲数是1、5,乙数是15。
第9、10题。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青岛版篇六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
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除法的验算知识迁移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验算,养成学生及时检验的好习惯。
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中的两种特殊情况。
利用教材情境,结合学生例l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归纳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结果。
多媒体。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如下题目)竖式计算下列各题:22.4÷4= 21.45÷15=?
2、叫两个同学上黑板做。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例2。
2、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列式:28÷16,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完成第一步,被除数末尾有余数12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并在小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在12的后面添上o看成120个十分之一再除。
教师提问: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该怎么办?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它的依据是小数末尾添上o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由于被除数28是整数,小数点没有写出来,因此要在商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后,再写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3、追问:现在除完了吗?为什么?(因为还有余数,所以还没有除完。)
引导学生利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将8的后面添上o看成80个百分之一,再除以16。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算式:
师进一步明确: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要在余数的后面添o继续除。使学生知道: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叫做除尽了。
4、引导总结:通过例1和例2的学习,谁能说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说一说,并出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
(二)教学例3。
提问:观察这道算式与学习的例l、例2有什么不同?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
(不够商1)
3、追问:不够商1怎么办?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并总结: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就应该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o来占位。
引导学生明白商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教师板演,完成算式(见图3):
4、验算。这道题怎样验算呢?想一想整数除法是怎样验算的?能不能把这种验算方法应用到小数除法上来?学生独自试一试,再小组交流讨论。
集体汇报:用乘法验算,即0.8×7=5.6。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1)题。并说一说当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时,怎么办?(添o继续除)
2、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2)题。通过观察算式及结果,引导学生得出: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个位上就不够商1,这样的除法得到的商都比1小。
3、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1、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
(1)整数部分不够除,商o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
(2)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然有余数,要在后面添o继续除。
2、师:谁能完整地总结一下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归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
作业:教材第27―28页练习六第2~6题。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青岛版篇七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以及整理和复习。教材在编排时通过晨练、编制中国结、买羽毛球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引出有关小数除法的一系列问题。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试商的方法都与整数除法有关,因此教材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多处以加强提示的方式展示学生探究的过程。
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的理解,整数除法和商不变的性质等知识基础对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弄懂,那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也就水到渠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难点是不知道商的小数点要点在哪,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联系商不变的性质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知识技能: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数学思考: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在学习小数除法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在小数除法简单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课时安排:12课时。
2、一个数除以小数……………………3课时。
3、商的近似数…………………………1课时。
4、循环小数……………………………1课时。
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课时。
6、解决问题……………………………2课时。
7、整理和复习…………………………1课时。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青岛版篇八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青岛版篇九
3.再讲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自己发现规律,记忆非常深刻。在后面的做一做中,也几乎没出现忘点小数点和点错小数点的问题。
这节课,让我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还有就是现在不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少了,在课堂上的发挥感觉没有以前熟练了,这是要改进的。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青岛版篇十
老师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也是整数除法意义上的进一步扩展,也将为今后学习小数除以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因此,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整数除法、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小数乘法等知识,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支撑下,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和迁移类推法。
另外,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教学中,我力求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经历笔算过程,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说教学设计。
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设计了这样六个教学环节,力求为学生提供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
环节一:复习旧知。
首先,请学生笔算下面这道题,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进行竖式计算的。让学生明确,每次除的被除数和商是多少个百、多少个十和多少个一,为后面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做好准备。
环节二:创设情境。
出示教材的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都观察到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中信息找出数学问题。
环节三:探索新知。
(1)引出问题。
首先根据情境创设引出本节课的例题。让学生说出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示?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因为在新课标理念下,解决问题已经不再集中编制,而是分散并渗透到各个学习领域中。因此,每一节计算课教学,都要注重把计算方法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
(2)估算结果。
从新课标来看,估算已经上升为一种运算技能,我们在教学中要随时抓住每一个时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所以,在学习竖式计算之前,我首先鼓励学生估算一下22.4÷4的商大概在什么范围?也为后续探究计算方法是起到一个保障作用。
(3)探究计算方法。
究竟22.4÷4的准确值是多少呢?此时学生已经顺理成章的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于是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将自己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达到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我会同时找不同方法的学生到黑板上板书。预设会出现这些方法:借鉴前面小数乘法的经验,利用单位换算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也一定会有学生用竖式方法正确进行计算,但商的小数点也有可能会出现位置错误情况,这些有价值的资源都要充分利用起来,板书在黑板上,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会与下面的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此时,教师及时把握时机给予引领、点播和提升,重点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算理,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算理和规范的书写格式。
最后还要把计算结果与估算结果对比,判断与估算是否吻合,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环节四:归纳概括。
学生在初步形成算法后,还需进一步的完善,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计算法则。请学生思考: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得出: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新课部分进行到这已经接近尾声。为了让学生对新知识有更深的烙印,这时我安排学生对复习题与例题进行比较,梳理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明确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计算,其算理和算法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用几个计数单位去除以除数,计算方法都是“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同的只是小数除法要考虑小数点的定位。
环节五:巩固新知。
依据本节课的特点,设计如下两个层次的练习:
1、基础题。
计算下列各题:9.6÷2=18.2÷14=。
2、深化题。
解决问题:《新编童话集》共4本,售价26.8元。平均每本售价多少钱?
环节六:完善认知。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多方面来谈自己的收获,并对自己整节课的表现作自我评价。
四、说板书设计。
例题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板书在黑板中央,整数除法放在附板书位置,用来作为学习例题的辅助资源。整体上板书设计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使学生一目了然。
例题:王鹏每天坚持晨练,计划4周跑步22.4km。
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答:他平均每周应跑5.6千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青岛版篇十一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除法38――39页。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主问题和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商的小数点要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数学学习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准备:各种型号电池及投影。
一、导入。
1、认识各种型号电池。
2、针对5号电池。
引:现在老师手中这节电池的价钱是250,缺什么?应该是250什么?如果用角做单位呢?元做单位呢?(板:2.5元)2节5号电池多少元?说完列式后(板:5元)5节电池多少元?说完列式后(板:12.5元)
二、探知。
出示教材中情景图一。
1、让学生根据情景图提问题,独立列式。(口答得出“每节5号电池2.5元”)
2、尝试竖式计算(找不同计算方法板演)。
3、小组交流算法.
4、根据元角分知识引导算法。
6、同桌互说算法。
7、初步感知算理。
引:此题之所以余1后仍然可以计算是因为什么?如果抛开元角分,这道题你还会计算吗?我们知道数的本身也有计数单位,每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现在你可以做了吗?来试一试。
出示情景图二
1、估算每节大约多少元。
2、尝试竖式计算。(注意出错地方)
3、找学生说算法。(有用计数单位回答的表扬)
4、重点用计数单位分析算理。
5、小组内讨论交流。
6、让学生说注意问题。
三、巩固。
1、数学诊室(改错题若干)。
2、把没做完的题补充完整(教材中的做一做)。
3、选择题。(练习中的题若干)
四、: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样的感受?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青岛版篇十二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验算能力。
重点难点: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教具学具:小黑板、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
5.6÷73.9÷131.64÷8。
0.009÷17.035÷70.38÷19。
(2)计算:两生板演,其余自练。
0.596÷280.38÷19。
(3)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个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2.435.8917.02。
师问:a、整数改写成小数怎样改?
b、以上各数改写的依据是什么?
二、新授: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青岛版篇十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除法的验算知识迁移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验算,养成学生及时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利用教材情境,结合学生例l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归纳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如下题目)竖式计算下列各题:22.4÷4=21.45÷15=?
2、叫两个同学上黑板做。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例2。
2、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列式:28÷16,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完成第一步,被除数末尾有余数12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并在小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在12的后面添上o看成120个十分之一再除。
教师提问: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该怎么办?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它的依据是小数末尾添上o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由于被除数28是整数,小数点没有写出来,因此要在商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后,再写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3、追问:现在除完了吗?为什么?(因为还有余数,所以还没有除完。)。
引导学生利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将8的后面添上o看成80个百分之一,再除以16。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算式:
师进一步明确: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要在余数的后面添o继续除。使学生知道: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叫做除尽了。
引导学生说一说,并出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
(二)教学例3。
提问:观察这道算式与学习的例l、例2有什么不同?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
(不够商1)。
3、追问:不够商1怎么办?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并总结: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就应该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o来占位。
引导学生明白商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教师板演,完成算式(见图3):
4、验算。这道题怎样验算呢?想一想整数除法是怎样验算的?能不能把这种验算方法应用到小数除法上来?学生独自试一试,再小组交流讨论。
集体汇报:用乘法验算,即0.8×7=5.6。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1)题。并说一说当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时,怎么办?(添o继续除)。
2、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2)题。通过观察算式及结果,引导学生得出: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个位上就不够商1,这样的除法得到的商都比1小。
3、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1、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
(1)整数部分不够除,商o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
(2)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然有余数,要在后面添o继续除。
引导归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
作业:教材第27—28页练习六第2~6题。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青岛版篇十四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则是: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引导学生回忆整数乘法中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对它们有哪些了解?
(1)0.5×0.2=(2)50×0.2=(3)500×0.2=。
(4)2.5×4=(5)2.5×0.4=(6)0.25×40=。
(7)0.125×8=(8)12.5×8=(9)1.25×80=。
学生从运算定律的内容、运算定律的字母表达式和应用运算定律怎样使计算简便这三个方面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再和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在整数乘法中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简单,那么对于小数乘法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适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问题。(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二、探索新知,在游戏中探究发现、总结并应用规律。
(一)验证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1.猜想验证。
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出示第12页例7上面的内容。怎样验证小精灵的猜想对不对呢?
2.验证。
3.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4.小结:我们通过实例推导证明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来解决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了。
(二)教学例7。
1.课件出示例7(1)运用运算定律计算。
请你试着做一做,并说一说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个运算定律。(强调:注意观察数的特点。)。
运用运算定律计算。
0.25×4.78×4。
=
=
=
0.65×202。
=
=
=
(1)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因数有什么样的特征及怎样计算才能更简便,然后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3.小结: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应先观察各个数的特点,看其是否符合某一乘法运算定律,再计算。
活动3【练习】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1、2题。
活动4【活动】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青岛版篇十五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ppt课件。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1)0.35里面含有35个()。
(2)0.63里面含有()个百分之一。
(3)0.7里面含有7个()。
(4)1.3里面含有()十分之一。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56。
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先看除数是几位,然后看被除数是几位,前几位不够除时,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那位上面。
二教学新课。
1、出示场景图:
2、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中传达的信息。
4、引导学生分析:由“4周跑步22。4千米”的信息列出算式。
学生列出算式22.4÷4。
学生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汇报:具体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教师演示竖式算法。
问:24表示什么?
答:24表示24个0.1,再用24个0.1除以4就是6个0.1,所以要在5的后面点上小数点。
1、观察,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互动。
问:你能说一下怎么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吗?
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注意小数点。
9.6÷434.5÷15。
三教学新课。
王鹏每周计划跑5。6km,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
生独立列式:5.6÷7。
提问:观察这道算式与学习的例l有什么不同?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
(不够商1)。
3、追问:不够商1怎么办?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并总结: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就应该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o来占位。
引导学生明白商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教师板演,完成算式(见图3):
4、验算。这道题怎样验算呢?想一想整数除法是怎样验算的?能不能把这种验算方法应用到小数除法上来?学生独自试一试,再小组交流讨论。
集体汇报:用乘法验算,即0.8×7=5.6。
5、练习7.83÷9=1.96÷28=。
四、巩固练习。
1: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
2:练习六。
五、课堂总结则。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强调)每次除后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计算时要注意,整数部分除完后商应先点上小数点,然后把十分位上的数字落下来,继续除。3、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青岛版篇十六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8÷2=7.2÷9=3.5÷5=0.56÷7=。
4.8÷8=7.2÷6=0.35÷5=0.56÷4=。
学生先心算,在指名口算。
二、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帮助其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0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
全班交流订正。
3、完成练习十二第11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结果。
观察每一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你能发现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练习十二第12题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响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练习十二12、14和思考题。
板书设计。
小数除法练习。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缩小),商也随着扩大(缩小)。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扩大),商也随着缩小(扩大)。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青岛版篇十七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本节课选自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节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它是在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小数乘法、商不变的性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中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多处以加强提示的方式展示学生探究的过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理解解小数的除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的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已经对小数认识比较多,也会整数的竖式除法,而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比较抽象,复杂度较大,所以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弄懂,那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也就水到渠成。另外在教学中,也会通过学生实际感知、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数感。
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会用竖式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进一步培养估算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内在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觉三峡工程的宏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能够正确计算。
(二)教学难点。
商中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本节课我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练习法、小组讨论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列出用除法计算的式子,再让学生观察算式,与之前所字除法算式的不同,从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目标。
(二)探索新知。
在探究新知环节,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练习法、小组讨论的进行。我会以问题“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来引导学生开始这部分的学习,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计算,所以我将分为三步进行教学。
第一步是估一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这个算式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的?”来得到:把9.84看作9,9÷3是3,结果大约是3.
让学生估一估,既是为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与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精确计算提供了大致方向,即结果应该比3大,为学生探索提供帮助。
第二步是算一算。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我会先提出问题:“那准确的结果到底是多少,你能计算出来吗?试试看。”要求学生先独立进行思考,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写到练习本中,然后再和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想法。在这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之中,提出指导意见。然后请学生展示自已的算法:
一:9.84米=984厘米,984÷3=328厘米,328厘米=3.28米。所以9.84÷3=3.28。
二: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984÷3=328,9.84÷3=3.28。
三:还可以列竖式来计算。
在这三个算法中第一种方法比较简单,学生呈现后也容易理解,所以接下来带着学生着重学习方法二和方法三。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523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