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集合与模式范文(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5:16:11
幼儿园教案集合与模式范文(12篇)
时间:2023-11-20 05:16:11     小编:字海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和组织安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教案的编写需要与学校的教学大纲相结合,确保符合国家的教育要求。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经典的教案样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幼儿园教案集合与模式篇一

认识我们常吃的粮食,知道粮食对身体的.作用。

各种粮食做成的食物,如米饭、面包、面条等。

1、请幼儿观察大米、白面、生面条,并请他们说出各种粮食的名称。

2、将大米、白面、面条煮熟,请幼儿比较与未煮熟时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品尝煮熟的食物。

4、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吃这些食物,这些食物对我们身体有什么益处。

5、小结: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粮食,吃了粮食身体才能健康,才能长大个。

可以结合吃饭时间向幼儿介绍各种粮食。

幼儿园教案集合与模式篇二

1、学习用油画棒与水粉相结合的作画方法表现小蚂蚁。

2、体验“排水画”作画的乐趣。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

2、油画棒,各色水粉颜料,水粉笔,白纸,废旧报纸。

3、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出示一张小蚂蚁图片。

引导语:“一只小蚂蚁在草地上发现了好多的小豆豆,太好了!这么多食物搬回家够我们过冬了,可是小伙伴们都去哪里了呢?我们来帮助它。”

2、变魔术——感受油水分离的奇妙乐趣。

(二)教师出示范画,在画上刷上颜料。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三)幼儿讨论交流小蚂蚁搬豆的不同动态表现。(流汗,独自一人搬,俩人抬,众人抬等)。

(四)幼儿练习,教师指导。

1、引导幼儿画出不同的情景动态的小蚂蚁。

2、鼓励幼儿添画喜欢的景物,使画面更加丰富。

3、鼓励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背景色刷上去,注意方法。

4、鼓励画得快的小朋友说说小蚂蚁的故事。

(五)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结束语:我们回去把这个魔术教给其他小朋友玩好吗?幼儿添画喜欢的景物,使画面更加丰富。1、鼓励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背景色刷上去,注意方法。2、鼓励画得快的小朋友说说小蚂蚁的故事。

(六)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结束语:我们回去把这个魔术教给其他小朋友玩好吗?

这是个美术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认识小蚂蚁,在活动初以幼儿最喜欢的变魔术的形式引出活动内容,这样能让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在变小蚂蚁时我以魔术师的身份运用魔术棒和魔术水把在铅画纸的白蚂蚁变出来,幼儿都很期待变出来的蚂蚁所以在变蚂蚁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在轻松的环境中幼儿认识了蚂蚁的各个组成部分。整个活动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但在活动中没有画蚂蚁的环节,导致幼儿在画蚂蚁时不知道先后顺序。如果在活动中讲解一下画蚂蚁的方法可能会更好。

幼儿园教案集合与模式篇三

情感目标:体验同伴合作对唱歌曲,表现山谷回音的乐趣。

知识目标:了解山谷回声强弱的现象。

能力目标:能将声音、表情、动作结合来表演歌曲,并唱出“原声”和“回音”的强弱变化。(重难点)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经验准备:提前带孩子了解什么是回声音

物质准备:课件、音频

一、情境导入,初步了解

“今天天气真好,开上我们的汽车去美丽山谷里玩吧!”教师带领幼儿开汽车跟随歌曲伴奏走进活动室。

二、游戏启发,引出主题

(一)“瞧,美丽山谷已经到了,山谷里静悄悄,你到了山谷里会做些什么事?”幼儿大胆想象讲述,随后和孩子们一起玩山谷回声游戏。

(二)提问:“我刚才对美丽山谷说了什么话?我们两个说的话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不一样?”教师进行游戏小结。(山谷回声是大自然的一种有趣的现象,当我们的声音碰到了阻挡它的东西,就会反弹回来,反弹回来发出的声音就叫回声。)

三、理解歌词,完整欣赏

(一)“山谷回声真好听,让我忍不住想来唱一唱。”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完整欣赏。

(二)提问:“和我们刚才玩的游戏有没有一样的地方?”教师再次完整演唱。提问:“除了一样的地方还听到唱了什么”教师再次总结山谷回声的特点,引导幼儿表演回声时可以添加的动作。并尝试完整演唱,感受声音强弱的变化。

(四)歌词改编,练习巩固

“小朋友们还想对美丽山谷说什么话?”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改编歌词中的回音部分,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来演唱歌曲强弱变化的部分。“怎样才能让几个人的声音听上去像一个人那样?”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有歌词的部分全体幼儿一起唱,无歌词的部分1组小朋友唱强音部分,2组小朋友接唱弱音部分。)

回家后把山谷回声的游戏教给爸爸妈妈,和家人们一起玩。

回音较为抽象,孩子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孩子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本次科技活动借助“”小兔淘淘在山中喊话”的动画片直观形象地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回音。小朋友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很多幼儿在生活中注重观察,他们都能想到生活中很多地方有回音。

为了增加乐趣我设计了“回音的游戏”,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比较好,但在这个环节的处理时,我只注重了让孩子去模仿,模仿时注意一个声音高,一个声音低,却没有关注孩子的回声的模糊、断断续续的、回音的重复这一点处理得不好。我要灵活地掌握幼儿的每一个问题,让幼儿把每一个环节都学透,掌握牢固。

幼儿园教案集合与模式篇四

1.根据桃花瓣特征,想象它可以用做什么,为谁用。

2.根据想象出的内容,速构连环画,并创编故事。

3.理解并感受和朋友相互关爱的情感。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能仔细倾听故事《桃花瓣》,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幼儿园教案集合与模式篇五

小班的孩子,刚入园,对幼儿园的环境不熟悉,每天都哭着不想来园。所以我设计这个教学活动,带幼儿参观园内,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环境,使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活动目标

1、熟悉幼儿园环境,知道幼儿园的活动室、办公室、厨房、卫生间等名称和主要用途,使幼儿喜欢上幼儿园。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场所的名称。难点;名称的用途。

活动准备

布置室内外环境[娃娃角、玩具脚],将大量的玩具、材料放置活动角内.

活动过程

1.向幼儿介绍幼儿园的名称,带领幼儿看认班牌,使幼儿知道自己钦州市伟才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

2.带领幼儿到中、大班教室参观,到操场、厨房、教师办公室、卫生室、卫生间参观。

3.边参观边介绍名称、用途。

4.使幼儿知道教室是幼儿学习和活动的地方;操场是幼儿运动、游戏的地方;办公室是教师工作的地方;厨房是为幼儿做饭的地方;卫生室是为幼儿看病、喂药的地方;卫生间是幼儿洗簌、大小便的地方。知道幼儿园的教师、阿姨都是为幼儿做事的,有事可以请他们帮忙,要爱他们,会向他们问好。

5.欣赏、学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教学反思

边参观边介绍名称及用途,见到别人要打招呼,再运用到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2、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我爱幼儿园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2、参观幼儿园环境,了解各设施作用,知道优美的环境需大家爱护。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1.事先准备好参观幼儿园的路线。

2.玩具天线宝宝一个。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

(1)参观幼儿园教师办公室、保健室,向老师问好,并请老师介绍自己的工作。让幼儿给每位老师送一朵红花,并学说“老师辛苦了!”

(2)带领幼儿来到操场,观看大中班小朋友活动,请幼儿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并请幼儿找一个小哥哥、小姐姐一起玩。

(3)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就回来。

(4)带领幼儿回活动室,介绍活动室环境,让幼儿知道这是我们学习和游戏的地方,有许多好玩的玩具,老师要在这里教我们许多本领,还能结实很多新朋友。

2.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你喜欢我们的幼儿园吗?今天天线宝宝带大家开着火车一起去参观我们美丽的幼儿园。

3.说说自己的幼儿园

(1)幼儿园里有什么?你最喜欢幼儿园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4.画自己理想的幼儿园。

(1)通过撕贴、添画等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幼儿园。可以让幼儿与家长共同构图设想。

(2)展出绘画作品。

活动反思:

教师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通过走走看看使孩子们知道幼儿园的布局,从而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设施,喜欢幼儿园。在设计整个活动时,画一画幼儿园有一定的难度,幼儿不会用绘画的形式画出幼儿园,在今后的活动中注意孩子的实际水平。

幼儿园教案集合与模式篇六

1、学习剥-些食品的皮、壳、包装纸,提高动手能力。探索不同的开启方式。

2、能把剥下来的残渣堆放在指定处。

1提供若干带皮、带壳、带包装纸的食品。

2提供若干带皮、带壳、带包装纸的食品。

一.操作探索:打开食品容器。

有许多好吃的东西都藏在了不一样的盒子、瓶子、袋子里,它们都躲了起来,快去找一找!找到了,想办法打开来!

二.交流协调——食品容器的开启方式。

1.你是怎么打开的?(个别讲述)。

*小结:刚才你们有的是拉、有的是拧、还有的是掰……。

2.原来,打开不一样的东西可以用不一样的方法,你们真会动脑筋!

三.品尝食品。

(1)食品外包装的开启方式。

a、你拿一样东西,剥开来尝一尝。

b、吃到了吗?吃到了赶快过来,哎,你是怎么吃到的?

(2)食品的特征。

告诉我你吃到了什么?你吃到的东西是什么味道的?(幼儿自由讲述)。

四.互换分享。

好东西,分着吃.同时也可分给客人老师吃.有了好东西大家一起吃多开心呀!

五.收拾整理。

1.那我们把吃好东西的果皮,袋子应该放在哪里啊。

2.请小朋友把垃圾放入垃圾箩筐里。

幼儿园教案集合与模式篇七

1、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物品,并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与同伴进行沟通,换得自己需要的物品。

3、在互换中充分体验交往与成功的快乐。

1、活动前向幼儿提出倡议。(倡议书另附)

2、活动前与家长进行互动,发出通知(内容另附)。

3、幼儿在主动与家长沟通的前提下,在自己心爱的、珍贵的玩具和图书中,准备出闲置的、愿意拿出交换的,数量不限。

让幼儿在活动中尽情的彰显主动与人交往、有主见、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能灵活地运用各种语言交往策略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

1、活动倡议,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

谁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物品?你想换什么?

在换物活动中你要注意哪些问题?

2、讨论互换活动的规则:(活动前小朋友和老师共同制定的)

(1)、引导幼儿进行讨论:怎样换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2)、当别人不愿意与你交换的时候你怎么办?

(3)、大家要爱惜换来的物品。

3、进行互换活动。(教师观察、记录活动情况并适时指导)

4、活动小结。

(1)、在这次活动中那些小朋友换来了自己喜欢的物品?你高兴吗?

(2)、在交换过程中有哪些好的经验?遇到困难了吗?是怎样解决的?

此次活动为幼儿创设了真实的交往情境,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在活动中,幼儿各个积极主动的运用有序、清楚、连贯而又带有互动性的语言介绍着自己的玩具,只为了让大家能够喜欢自己的、记住自己的玩具。同时,真实的换物过程,充分地锻炼了幼儿用协商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其次,毕业之前的换物活动也让孩子们之间的那份友谊得以了延续。即使是一张简单的照片,但是,孩子却表达出了希望大家能够永远记住他、想起他的情谊。

“快乐我作主”的换物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的需要。物尽其用,玩具换真情,友情最珍贵。在“成人”的眼里,“平等”是成交的前提;而在孩子的眼里,“高兴”就是交换的理由。为此,我们每一位成人请勿用“等价”交换的准则去评判幼儿,而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支持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尝试自己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即使经历失败和挫折,也会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幼儿园教案集合与模式篇八

1、学会随音乐表演采茶,体验采茶的快乐。

2、了解万源的特产之一巴山雀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录音机、优盘、电视机、围裙(泡沫纸制作)

1、小朋友们好。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好看的图片,请大家欣赏。刚才,我们从图片上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茶园,真漂亮。很多很多的茶树长在一起,就形成了这一片绿油油的茶园。那我们再看看一株茶树长成什么样子呢?这一张图片就是一张茶树,这是茶树的老叶,这是茶树的新芽,采茶人就把这些新芽采摘下来,通过工人叔叔们加工就变成了香气宜人的茶叶。

3、小朋友们都知道我们的家乡是万源,万源也出产茶叶,我们万源出产的茶叶还含有一种特殊的微量元素——硒,人们把万源的茶叶叫做富硒茶,还给这种富硒茶去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巴山雀舌。

4、我们万源的巴山雀舌很有名气,电视台就委托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在我们班找一个表演得最好的小朋友去拍巴山雀舌的广告。想不想去呀?想去就要好好表现了!

5、现在老师要开始表演采茶了,请小朋友们认真看了,待表演结束老师要看谁最先学会采茶。

6、师问:刚才呀老师都表演了那些动作?请小朋友来学学。请一位小朋友学表演采茶。教师和一位小朋友边做动作边叙述:采茶时,有时快,有时慢。左边采采,右边采采,上边采采,下边采采。全体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表演。(教师边表演边叙述:左边采采,右边采采,上边采采,下边采采,快速度的菜,左边采采,右边采采,左边采采,右边采采,前边采采,后边采采。)那你们刚才采茶时,老师还有哪些动作,我请个小朋友学,你来说说,(还有擦汗的动作)真棒,我们一起来学学(左边擦擦,右边擦擦,左边擦擦,右边擦擦)汗水擦完,我好像看到见远处还有茶叶,于是就拨开茶树,发现了更多的茶叶了。我看见了很多的茶叶,于是我就用两只手采茶叶,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学学两只手采茶叶,(左边采采,左边采采,右边采采,右边采采,前边采采,前边采采)两只手采起来真快,不一会儿,就踩了很多很多的茶叶了,我感到又高兴有开心(做出高兴的动作)。现在你们学会了表演采茶吗(学会了)真棒,跟老师一起完整的表演一次。待表演结束,奖励表现好的幼儿。

7、可是后边的老师还想看看大家表演一次,有没有信心表演好,(有)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再来一次,准备,开始。待表演结束看情况选择是否再表演一次。

8、老师这里呀还准备了漂亮的围裙,因为我在电视里边看见采茶姑娘还围着漂亮的围裙,我今天也给大家准备了漂亮的围裙。

9、我们现在呢要系好围裙然后表演给客人老师看。(待幼儿系好围裙)请准备,完整的音乐表演一遍)这次呀我又发现了一些表演得很棒的幼儿,奖励他一朵小红花。

10、我现在问问你们采茶快乐吗?(快乐)可是采茶呀,还要求手眼一致,还要有高兴的表情。再来一次,这次呢,我要看还有谁表演的最棒。(和音乐一起再完整的表演一遍)待结束,自己表扬自己。

12、待幼儿表演结束,表扬全体幼儿并告诉她们老师还有奖品在教室等你们拿回去呢?

幼儿园教案集合与模式篇九

1、在听听、看看、说说、玩玩中愉快地感知“玩泡泡”一系列快乐情绪。

2、愿意跟着老师和同伴一起“玩”。

活动准备:吹泡泡玩具一套、音乐磁带。

1、欣赏歌曲:

随音乐自由拍拍听听《吹泡泡》的歌曲,体验快乐情绪。

2、吹泡泡:

(1)教师吹泡泡,幼儿捉泡泡。

(3)教师边做动作边念诵儿歌二遍。

(4)幼儿尝试着跟念儿歌、做动作。

4、游戏:吹泡泡

5、延伸:

宝宝本领真大,以后我们自己来吹大泡泡、小泡泡好吗?

在活动中,孩子兴趣高,很投入,幼儿能跟着集体一起“玩”——唱歌、念儿歌、做游戏,如有吹出大泡泡的泡泡玩具,对孩子观察大与小效果更好,儿歌还可选择简短二句为妥。

幼儿园教案集合与模式篇十

1、通过认一认、比一比,引导幼儿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启发幼儿学习按图形特征归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能力。

1、重点:感知长方形的特征。

2、难点:会按图形特征进行归类。

1、几何图形若干(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2、剪刀若干。

教师:“小朋友说一说黑板上有哪些图形?”(圆形、正方形)

教师:“黑板上有这么多图形,谁会把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并数一下一共有几个?”

1、教师手指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有四条边,四只角;正方形每条边都一样长,长方形每条边不一样长。)”

2、教师在幼儿讲述时,可将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比较,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不同。

知道长方形上下两条边是一样长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长方形的长边比一比,短边再比一比是不是一样长的?”

2、小结: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长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四个角都是一样大的。

1、请小朋友拿一张图形纸把它剪一剪,让它变成长方形。

2、给长方形涂颜色。看看图上有什么图形,请小朋友给长方形涂上颜色。

幼儿园教案集合与模式篇十一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活动延伸:让幼儿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幼儿园教案集合与模式篇十二

1.充分利用助跑跨跳,发展幼儿的腿部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和灵敏性。

2.勇于尝试、不怕困难。

3.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4.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故事、长短不同的纸棍、塑料棍、高低不同的皮鞋盒。

扮演运动员,穿有刘翔画像的衣服,在教师带领下,做举重、打排球、打乒乓等上肢模仿动作。

小运动员选择一根纸棍或塑料棍,再选择两个相同的皮鞋盒,找一个地方去尝试跳过有一定高度的障碍物,幼儿自由选择。

1.请个别幼儿进行展示交流,并启发引导幼儿转入新的运动方式。

2.请几名小运动员示范。

3.这几个小运动员,他们跨跳的方法和我们有什么不同(教师示范并讲解,同时引发小运动员一起参与讨论跨跳要求:助跑要中速、短距、自然放松、跨跳时单起单落)

4.小运动员尝试练习,教师个别指导。(全体小运动员再次尝试助跑跨跳的动作,可以单独跳,也可以合作跳。)

1.出示比原来再高一点的障碍物(两个皮鞋盒重叠,用纸棍或塑料棍搁在上面),引导幼儿自由选择跳。

2.可选择原来高度的障碍物进行垮跳,也可选择更高障碍物垮跳。

跳过有一定高度的障碍物,跑到运动商场去购一样物品(皮球、绳子、圈、饮料瓶等),然后返回。

1.相互交流本次跨跳的情况。

2.跟着音乐节奏做放松动作。

3.一起整理运动器械,物归原处,活动结束回教室。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大班健康活动,对孩子们进行跑,跳,跨的练习,跨越障碍过程中,部分幼儿对障碍产生恐惧,在练习中给予指导与鼓励,帮助幼儿战胜恐惧,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增强跨越障碍物的自信心。发展孩子们的运动技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小百科:障碍是一种体育竞技术语,是阻挡前进的东西。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51671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