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体验可以通过语言、行为和肢体表现等方式来传递和表达。总结的写作要突出重点,清晰明了,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让读者一目了然。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一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个12是多少?10个23是多少?25个70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3××3=。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3=。
二、自主探索。
(一)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交流、质疑。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方法2: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个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3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个的和是多少?
用分子2乘3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3=和++=×3=,说一说一个分数乘整数表示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怎样计算?
用分子和分母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巩固、发展。
(一)巩固意义。
1、改写算式。
2、只列式不计算:3个是多少?5个是多少?
(二)巩固法则。
1、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应用题。
(三)对比练习。
1、一条路,每天修千米,4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4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六、课后作业。
(一)的3倍是多少?的10倍是多少?
(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一种大豆每千克约含油千克,100千克大豆约含油多少千克?1吨大豆呢?
七、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要求:
1、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2、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3、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解决有关打折、成数、税率及利率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课时安排:
1、折扣……………………1课时。
2、成数……………………1课时。
3、税率……………………1课时。
4、利率……………………1课时。
5、学会购物………………1课时。
1折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折扣(课本第8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义。
2.学生在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种问题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折扣”的意义。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理解“折扣”的意义。
师:利用课件或挂图出示商场店庆、商品打折的情境。
问:“打折”是什么意思?八五折、九折表示什么?
生:结合实际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交流,再阅读课本进行对照分析。
小结:商店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问:七五折表示什么?五折表示什么?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出示例1。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汇报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且两个问题加以比较。
板书:(1)180×85%=153(元)。
(2)160×(1-90%)=16(元)。
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
三、实践应用及作业。
1、第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各折扣表示的意思。
2、第13页第1、2、3。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2成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成数(课本第9页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成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
二、探究体验。
1、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2、让学生尝试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写成百分数。
3、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知识。
4、教学例2。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2)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从而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
或者引导学生列出:
三、实践应用及作业。
1、第9页做一做。
2、第13页第4、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3税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税率(课本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纳税的含义和纳税的重大意义。
2、能计算一些有关纳税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依法纳税意识。
教学重点:能进行一些有关纳税问题的计算。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汇报自学情况,介绍有关纳税的知识。
纳税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以便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根据国家规定应该纳税的集体或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1993年我国进行了税制改革,将纳税主要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根据纳税种类的不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有说不同。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如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二、探索计算纳税的方法。
教学例3。
结合例3,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营业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营业税、什么是应纳税额。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3。
2、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30×5%=1.5(万元)。
三、堂上练习及作业。
a)第10页做一做。
b)第14页第6、7、8题。
四、课堂小结:
税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4利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11页例4)。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理解什么是本金、利息。
2、能正确计算利息。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了解储蓄的意义和种类。
1、储蓄的意义。
师: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
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
2、储蓄的种类。(学生汇报课前调查)。
二、自学课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1、自学课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举例,检查对“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先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3、利息计算。
(1)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例4:王奶奶要存5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3.75%)。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内容:
课本第6~8页。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乘以分数。能熟练地运用此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难点: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使学生能进行灵活的计算,并能根据乘数特点判断积与被乘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二的第9题。
2.计算。练习二的第7题。
二、新授。
1、统一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明确:因为整数都可以看成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乘以分数,因此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只要记住一条,即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具体计算时碰到整数和分数相乘不必把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既便于学生记忆又表明算法合理。
3、练习。
4、指导学生判断积与被乘数、乘数间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以比1大的数,积比被乘数大;乘以比1小的数,积比被乘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5题。
2、深化练习。练习二的其他题。
四、作业布置。
教学反馈:
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词语铺垫导入,揭示新课。
1、词语铺垫。
丑陋渺小鸿毛卑微唾弃灭亡。
美丽伟大泰山崇高爱戴永生。
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四、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
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类人?引读第一小节,这两类人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虽生犹死,虽死犹生);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赞扬,热爱。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5、师生对读,烘托诗情。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我们更--痛恨,蔑视,憎恶。。。。。。
五、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
4、让我们把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齐读描写鲁迅的诗句。
六、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打算做个怎一个什么样的人?
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
20《有的人》。
虽死犹生骑人民恨。
对比。
虽生犹死俯人民爱。
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五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
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掌握积与因数的关系,能灵活运用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判断。
3、极度热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难点: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10页。
2、计算。
4/9×4=7/15×5=8×9/20=。
3、我能辩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求1/6的5倍和求5个1/6的和列式都是1/6×5。()。
2)、分数乘整数是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4/21×3=4×3/21=4/7()。
4)、2根1/4米长的铁丝比1根1米长的铁丝长。()。
二、合作探究:
小结: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例2、4/5千克的1/2是多少千克?7/12小时的4/7是多少小时?
小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例3、0.5×1/7=21/3×1/5=。
小结:1、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小数乘分数,先把小数化成(),然后按()的方法进行计算。
2、分数乘分数,这里的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计算时先把带分数化成(),然后按()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学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
1)、2/3×1/4表示();
5/6×2/3表示();
2)、分数乘分数,应该()乘(),()乘(),能约分的可以()再乘。
3)、一根木棒长7/8米,它的2/7是()米。
4)、一个长方形的宽是3/7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2、计算。
7页。
3、列式计算。
1)、2/5千克的3/4是多少千克?2)、24的5/12的1/5是多少?
4、动手画一画。
1)、用线段图表表1/2千米1/4。2)、用图形表示1/3千克的一半。
5、解决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1)、要修一条长3/4千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1/8,第一天修了多少千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4/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六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导入新课。
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桃花心木)。
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及资料,让学生了解桃花心木。(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不懂的生字词用彩笔给画出来;
3、在课堂上交流自学的成果,老师适时反馈意见;
出示课件的生字词练习,检查和巩固自学成果。
萎()秧()番()锻()勃()雅()。
委()殃()翻()段()脖()难()。
三、再读课文。
1、理清文章的整体脉络,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交流解答,老师适时引导、点拔;
3、赏析美词佳句,边读边画,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有感情的读一读。
四、感悟种树人奇怪做法。
1.提出问题: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请大家默读课文3-11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并在句子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2.学生读出句子,其间教师引导说出怪在哪,理解“莫名其妙”,然后指导读出抓住“有时”等读出“奇怪、疑问”的感觉。
板书设计:
3、桃花心木。
秧萎番锻雅勃。
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七
目
标知识。
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过程。
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百分数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体验百分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
态度。
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相关信息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体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教具。
(课件)。
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彩笔、搜集有关百分数的材料。
教师准备:智慧树(智慧果)、课件、方格纸。
教学流程。
环
节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春天是植树的季节,植树节是哪一天吗?对!植树节那天,我们双语实验学校开展了植树活动,(随机展示图片)一个多月过去了,在同学们的精心呵护下,小树苗的成活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这是四、五、六三个年级的植树情况统计表。
1、初读信息,形成认知矛盾。
出示表格:
(前一部分)。
年级成活棵数植树总棵数成活棵数占植树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四年级8108/10。
五年级212521/25。
六年级172017/20。
观察表格,你认为哪个年级的学生植树情况好些呢?为什么?
(出示植树总棵数)现在呢?哪个年级的学生植树情况好。
师:哦,老师明白了,原来你们在比较未成活的棵数,未成活的棵数少的植树情况就好。
师:这样比较可以吗?(引导学生质疑、冲突)还有没有别的建议?
有的学生提出用减法比较不合适。
师:你以为用什么方法比较才合适呢?
学生讨论得出比较成活棵数和植树总棵数的比。
(2)看成活棵数占植树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进而更深入地进行思考,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在对比、讨论中进行优化。)。
环
节
二、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1、自学课本,解决问题。
生自学课本。汇报交流:
2、举例验证,解决问题。
a:师:老师去超市买了这两种饮料回来,让你选,你喜欢喝哪种?为什么?
品牌价格(元)果汁含量。
鲜橙多3.0010%。
农夫果园3.5030%。
出示: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用百分数的意义解释果汁含量。
教师出示两件毛衫的图片。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由,能用百分数的意义合理的解释。
同位互选一个百分数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
3、联系实际,教学百分数的写法,解决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教师出示三杯水的图片。
师:老师这儿有三杯蜜水,你能从图中看出哪杯蜜水甜吗?
学生回答,说名自己猜测的理由。
师:(出示1、2、3号杯,第一杯蜜13克,蜜水25克;第二杯蜜27克,蜜水50克;第三杯蜜11克,蜜水20克)现在我给大家提供一组数据,请你们四人小组研究研究,把你们比较的过程写下来。
四人小组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汇报1:第一杯蜜水中有水12克,第二杯蜜水中有水23克,第三杯蜜水中有水9克,水越少,蜜水就越甜。因为9﹤12﹤23,所以第三杯甜。
汇报2:只要比一比蜜占蜜水的几分之几就可以了,也就是比较一下13/25、27/50、11/20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就可以了。13/25=52/100、27/50=54/100、11/20=55/100,所以第三杯水最甜。
师:大家同意哪一种方法呢?(大部分同意第二种方法,但解释不清第一种方法的症结)。
明确:解决这类问题时不能只求出差,而要求蜜占蜜水的几分之几。师:有时候只求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要把它们通分,再比较。既然它们都变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了,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分母是100得分数表示什么。
学生明确,54/100就表示蜜占蜜水的百分之五十四。
同位互相说一说,另外两个分母是一百的分数的含义。
学生汇报,百分数应用广泛,便于比较。
师:那么百分数与分数之间有什么异同呢?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明确: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后面不能带单位的。
四、回顾质疑,巩固新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师:我们这节课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用一个百分数形容我们这节课解决问题的情况。
学生思考回答。
师: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名人名言,与大家共勉。
(课件出示)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八
1.巩固分数连除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掌握此类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及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找准单位“1”,巩固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投影)。
1.找准单位“1”,并列式解答。
2.出示准备题。
(1)读题,请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3)老师指导学生画图。老师先画一条线段表示美术组人数后提问:谁和美术组比?怎么画?(生物组和美术组比,可以画在美术组上面。)谁和生物组比?(航模组和生物组比,应画在最上面。)。
提问:美术组,生物组,航模组三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4)请一名同学列式解答,然后订正。
(二)讲授新课。
老师把准备题进行改编。
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1.指导学生画图。
提问:这道题中有哪几个量?需用几条线段来表示?(有三个量,用三条线段表示。)。
提问:和准备题比,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给了航模组人数,求美术组人数。)。
老师按学生的回答,把准备题的图示进行修改。
2.找出含有分率的句子,进行分析。
(3)这道题中有几个单位“1”?美术组、生物组、航模组三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4)根据三量之间的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5)这个式子的等号两边相等吗?为什么?
人。)。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提问:根据上面的分析,应设谁为x?(设美术组人数为x。)。
老师板书:
解设美术组有x人。
答:美术组有30人。
看方程提问:
(3)为什么要设美术组人数为x?
(因为只有知道美术组的人数,才能求出生物组的人数。航模组又和生物组比,所以设美术组为x人。)。
师小结:对于含有两个“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样条件的复合应用题,首先要找准单位“1”,在两个单位“1”都是未知的情况下,根据题中条件,准确设定其中一个单位1的量为x。
(三)巩固练习。
(投影)。
先讨论以下问题,再动笔做:找出单位“1”,画图并分析数量关系。
2.看图,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1)说出这个图所反映的等量关系式。
(2)师小结:这道题出现了“小汽车是大汽车的4倍”,而不是几分之几,但它们的数量关系不变,解题思路也一样。
师:这道题和前两题比,前两题是不同数量相比较,这一道题是同一数量相比较,我们可以画单线图分析数量关系。(老师指导画图。)。
三好生4人。
学生动笔做,老师带领学生订正。
的高是多少厘米?
根据题意填空:
是()厘米。设()为x。
果树有多棵?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今天学习的是由过去学过的两道分数除法应用题组成的复合题。)。
这类题分析解答时应注意什么?(弄清有哪三个量,它们之间什么关系?找出等量关系,确定设哪个量为x,再列方程解答。)。
(五)布置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讲的是分数连除应用题,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逆解题,所以本课由分数连乘应用题引入,通过改变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使之转变成一道分数连除应用题,为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抓住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了基础。本教案还重视分析思路的训练,通过设计提问和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为学生自己解题奠定了基础。在练习的设计中,采用不同形式,由扶到放,不但一步步强化了学生的分析思路,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示,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探索分数除以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内容: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会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弄清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
教具学具:ppt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彩导入。
二、展示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会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提示。
1、自学第13页的例9。
2、认真阅读理解例题,分析出解题策略,列出关系式。列式解答并验证。
3、时间6分钟。
四、学生独学。
看一看。
学生按要有独学例9。
阅读与理解。
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约﹏次。
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夺得部分是﹏﹏的。
要求的是﹏﹏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分析与解答。
青少年:
婴儿:
75+75×。
75×﹙1+﹚。
做一做。
教材p15页做一做内容。
学生2人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五、议一议。
1、对做一做的更正。对子或小组进行。
2、引导讨论:为什么这样做?
六、当堂训练。
1完成教材练习三第4、5、6、7题。
七、知识拓展。
选学p15页:你知道吗?
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十一
五年级孩子乐于探究,课始,从古代著作引入“为什么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一半会永远截不完呢?”既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无限的思想。
2、相信学生,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听了这一课,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课上教师充分尊重孩子们说的权利和做的权利,开展了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大部分时间是以参与探索者的身份出现,与孩子们一起研究,师生之间体现了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
3、数形结合,巧妙突破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帮助孩子们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的困难之处,如何有效的引导呢?教学中,教师安排了两次折一折,涂一涂的活动,化抽象为具体,充分利用图形语言的直观性这个特点,引导孩子们探索、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即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注重将操作过程、图形语言和抽象的算式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折纸活动把四分之三乘四分之一用图形表示出来,为孩子们发现和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铺好了道路。有了图形的帮助,孩子们就有了思考的拐杖,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就不再是机械的操练和模仿了。
4、让孩子们在操作中学数学。
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可以说,加强动手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只有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操作活动中来,才能让孩子们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教学中,教师给每个孩子都提供了动手的机会,留足了操作的时间,在折纸过程中,学生们不但体会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更感受到计算分数乘分数时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个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相联系的过程,不仅解释了符号语言的意义,也直观形象的展示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通过有效练习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课前准备:。
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创设情境。
二、
组织探究。
分乘整数的算理数。
复习:1、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多媒体示题)。
2、16+26+36=。
29+29+29。
教学例1。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书上。
的结语。(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能约分时,先约分再计算)。
通过复习连加巩固乘法的意义及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方法及意义。
通过乘法算式与连加法算式的联系理解分数乖整数的算理和归纳出分数乖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
练习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
练习八第3-5题。
通过练习明确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进一步巩固。
分数乖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四、全课小结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
反思重建。
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十三
计算小数乘以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被乘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反馈。
1.说出下面各算式中积应有几位小数:
25.4×362.37×1250.15×3。
1.032×243.506×10.017×21。
2.在积的适当位置上添上小数点:
观察:积的小数位数是否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为什么?(积中小数部分末尾的零省略不写,被划去了,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5×4=18×5=2.5×4=1.8×5=。
0.25×4=0.18×5=0.025×4=0.018×5=。
注意:计算的结果,小数部分末尾的零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4.列出乘法算式,再算出来。
(1)14个9.76是多少?
(2)6个3.25是多少?
(3)5.24的5倍是多少?
(4)1.6的8倍是多少?
5.课后作业:p4:1,2,3,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我们在复习中设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以及积与因数的变化规律。
在新课的引入上,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之中。通过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大胆让学生尝试,讲解、讨论,把学生引导到算理的探究过程之中。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思维过程既有展开,又有压缩,突出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十四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
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的、的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教学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长方形纸,学生观察。
2、依次呈现长方形图,逐步提问。
(1)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出示斜线。问:画斜线的部分各占的几分之几?
追问:的、的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明确:的是, 的是。(板书)
3、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的呢
口答
4、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5、完成填空:
6、比一比:
这两个算式与以前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分数乘分数。
7、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么计算的?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直观图,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不断的'追问、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获得独特体验,同时建立了初步的计算方法的猜想。)
(二)验证猜想。
谈话:这个猜想很有价值,对不对呢?我们还要举一些例子来验证。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2、结合题意提问。
(1)说一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学生完成填空。
3、操作验证:
(2)学生操作活动,一生板演,师巡视
(3)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三)比较归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2、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3、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设计意图:计算方法的得出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试一试
1、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核对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1、出示:请用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 提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3、 学生尝试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
4、 追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5、说明: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教师示范:
6、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照上面的样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2、完成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小时耕地公顷,就是求 公顷的是多少。
3、完成练习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4、完成练习九第4题
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最希望得到应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练一练、改错比一比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新知,并学会反思,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本节课学习了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设计意图:必要的学习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提升学习方法。)
练习九第2题、第5题
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十五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分数乘法》。这节说课分五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就来说说第一个节。
一、说教材。
《分数乘法》是人教实验版六年制上册第二单元的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很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同时分数乘整数又是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如下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培养迁移转化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尝试探究,合作学习的好习惯。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学难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
2.尝试教学法:从主题图中获得信息,尝试自己探究,讨论解决。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学生尝试自主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就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师让学生尝试、观察、讨论、探究中获取知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四、说教学流程。
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针对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安排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
(一)复习引课。
12+12+12+12=2/7+2/7+2/7+=。
这两题可以让学生口读结果,他们的作用是要为新授环节做一个简单的铺垫。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例1。
(1)孩子们请仔细读题,你理解这个题吗?试着来说一说。在学生分析题意的时候,随机点出线段图。再仔细的读读这个题,你会列式计算吗?试着做做。
(2)学生做的时候教师巡视、指导,找有不同想法的学生上黑板去做,绝大多数同学完成的情况下,老师在布置任务“同桌互相说说你们的想法”这样就可以保证所有学生至少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候情板演的同学将出做题的思路。
第一种++==。
第二种×3=++==?这里关键要剖析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在此基础上师生共练两题,教师要做好板书的整理,而后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整个新授过程,我让学生仔细想一想、试着做一做、同桌说一说、试着讲一讲。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尝试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二次尝试环节的设计意图,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掌握计算方法。
3.在教学例2时,因为有了例1的教学过程,学生基本有能力解决,所以我让学生直接动手做,但这一题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让学生明白,能约分的要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三)教学例2后,就进入了巩固练习阶段,这节课的关键是计算方法和计算后能约分的要约分这两个要点。
(四)最后我进行了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起到归纳知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说预设效果。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通过突破难点达到突出重点的教学思路,教学难点的突破主要是给学生充足的尝试探究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了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掌握学法。
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材38页的例1,39页的练一练,43页练习八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联系整数和小数乘法的意义,在具体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并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算法。
2.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欲。
1.计算:
+=++=。
学生口答,并说说计算过程。
2.问:还记得下面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板书:
5×4。
0.8×6。
学生口答。
二探究新课。
1.感悟意义。
(1)课件出示:做一朵绸花用米绸带。
问:米怎么画图表示?学生回答,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米
1米。
(2)出示: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问:你能在图中接着涂出3朵绸花的长度吗?
学生独立在课本上涂色,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涂完后,教师课件演示,学生跟着说出每一步演示的结果和表示的意义。
米米米。
1米。
(3)演示后问:请同学们观察图形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板书:
×3。
比较两个算式,追问:你知道×3表示什么意思了吗?
3.探索算法。
观察,思考,交流,汇报。(给足时间)。
(2)汇报后,进一步追问:你觉得×3应该怎样算?
学生再次思考,交流,汇报,板书。
4.解决例题2。
(1)课件出示:小华做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问:还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做5朵绸花所用的绸带吗?不够涂还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
可以怎样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激情:你能利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独立列式解答这题吗?指名板演。
(3)结合学生板演,强调书写格式和约分过程。(也可以课件演示。)。
三.练习。
1.独立做“练一练”第一题.边涂边思考:在涂色的过程中,分数的什么在变化,什么不变?指名回答后,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分子变,分母不变的过程。
2.小结。
今天学习的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分数与整数相乘。都可以表示什么意思?与整数乘整数和小数乘整数相同吗?会计算了吗?下面一起来做几题。
3.做“练一练”第二题。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五..错题医院:下列计算正确吗?不对的请改正过来。
111。
2
六..生活与运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吗?
问:一节课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小时?那么一天六节课一共是多少小时?课件演示。
七.延伸。
人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并掌握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并掌握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北京天坛的占地面积约是272公顷,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比天坛公园的四分之一多4公顷。
生:阅读信息。
师: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根据故宫的信息可以知道是把天坛公园的面积看成单位“1”
师:信息有了,还缺少问题,你能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吗?
生: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老师和同学共同画线段图进行解析。
师:同学们拿出笔,列出算式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的理由。
二、自主探究,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解决问题,感知运算顺序。
老师巡视。
生1:先算天坛公园占地面积。
272×=68(公顷)。
再算故宫的占地面积。
68+4=72(公顷)。
答: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72公顷。
师:我列的综合算式。
272×+4。
谁和老师的一样举手示意(好多孩子都举起了手)。
师:同学们看这道算式,里面含有分数并含有乘、减运算,我们称这样的算式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师:272×+4这道题先算什么呢?
生:先算乘再算加。
生:(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师:猜想:分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联系?
师:谁能说一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生:(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乘除),再算第一级运算(加减)。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
2.运用知识,练习巩固,掌握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师:知道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拿出你的练习本试一试吧?
1、1+×2、×+。
同学们都能按顺序做题但对于第1题的答案会出现1的情况,对于这样的现象提出点评和正确写法。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看看下面的题错在哪里?
幻灯片上出现两道题。
2+÷2+[1-(+)]÷。
=1÷1=(+)÷。
=1=÷。
=
同学们能找出它们错在哪里。
(同学说,老师修改)。
师:我们会做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那么再复杂一点的会做吗?(会)做题时我们不但要知道他们的运算顺序,还要做到认真计算。看下面的题,找四名同学做,下面的同学一组做一道。
三、合作探索,发现分数运算定律。
1.出示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师:做完了上面的题你们有点累,休息一下,欣赏一下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的部分名胜古迹吧!
师:欣赏过后,你为我们的祖国自豪吗?
师:老师带来了有关它们的信息,我们来看一下。
截止底,我国拥有世界遗产30处,其中文化遗产占,自然遗产占,其它遗产占。
师: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请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生1:先算我国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各有多少处,再算他们的和。
30×+30×。
=21+4。
=25(处)。
答: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25处。
生2:我是先算我国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占我国世界遗产总分数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处。
30×(+)。
=30×。
=25(处)。
答: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25处。
2.观察比较,发现运算定律。
师:请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0×(+)30×+30×。
我们发现这两道算式是相等的关系。
30×(+)=30×+30×。
这就说明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的运算简便。
师:我们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的题。
师:通过上面的例题,老师总结了一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小秘诀。
知识巧记。
乘加乘减无括号,加减在后乘在先;
有了括号序改变,加减在后乘在先;
混合式题算准确,明确顺序是关键。
四、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498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