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案(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4:14:21
一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案(通用14篇)
时间:2023-11-20 04:14:21     小编:MJ笔神

教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能够对教学进行有效的指导。教案的设计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研读范文,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培养教育教学能力。

一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案篇一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

2、懂得关心、照顾残疾人,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3、初步学会倾听、交流、沟通。倾听时,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想仔细,记心上。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录像片断、课件。

搜集并了解残疾人的残疾情况及生活状况。

一、谈话引入

残疾人多么不幸阿,假设我们遇到了残疾人,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

二、想想说说

你能说说我们大家应该怎么帮助任娇娇吗?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小组讨论。

选出代表,看看谁是最有爱心的孩子。表扬说得好的孩子,评出爱心大使。

三、议议说说

遇到一下情况,你准备怎么做?

1、一个盲人在商店里要买东西

2、在公共汽车上来了一位腿脚不灵便的残疾人

3、有事情要告诉聋哑人

4、一位同学走路一瘸一拐的'。

就上面的情景分组议一议,谈谈自己的看法,再演一演,说说自己想怎么做,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大家评一评哪些同学的想法好。

小结:从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小朋友们是很有爱心的人,很会帮人做事,如果大家能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四、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出示歌词: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说说听后的感受。

五、总结:

六、作业设计:

1、做一做做一个帮助残疾人的少先队员。

2、夸一夸夸一下身边热心帮助残疾人的“好心人”。

一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围绕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2、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科)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思考、讨论: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句反问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板书: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句子。

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的空间中学习汉字,在认识汉字的过程中了解学校各种设施及用途。

2、认识4个生字,了解“文”字的字理及演变过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3、知道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感受到汉字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难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准备:

挂图、“文”字的字理识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得怎么办?(读书)想读书就必须得先识字,汉字是我们学习的助手,所以我们要与汉字交朋友。说说你自己认识了多少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

二、认识四个生字。

1、出示挂图,认“语文”两个字,拿出自己的语文书,看看上面的字,说说语文书里有什么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端书、翻书的方法,了解有关书籍的知识,如封面、目录、页码,书中几个主要的图标等等。

2、出示“文”字的字理,给学生讲述“文”字的故事。

3、指名读班牌上的字,认识“班级”、两个字,知道这里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4、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生字,看看你记住了多少?

出示:班、级、语、文。

5、观察图画,认一认这些字,看看你都能在哪里找到它们?

三、参观校园。

知道每处的地点、作用,借机认识一下标牌上面的字。

1、认识阅览室,知道这是他们课内外读书的地方。

2、认识微机室,知道这是他们上微机课的地方。

3、认识实验室,知道这是他们做实验的地方。

4、参观卫生间、会议室、办公室,告诉学生它们的作用。

四、作业。

把你今天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也了解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

2、懂得关心、照顾残疾人,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3、初步学会倾听、交流、沟通。倾听时,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想仔细,记心上。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录像片断、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并了解残疾人的残疾情况及生活状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残疾人多么不幸阿,假设我们遇到了残疾人,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

二、想想说说。

你能说说我们大家应该怎么帮助任娇娇吗?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小组讨论。

选出代表,看看谁是最有爱心的孩子。表扬说得好的孩子,评出爱心大使。

三、议议说说。

遇到一下情况,你准备怎么做?

1、一个盲人在商店里要买东西。

2、在公共汽车上来了一位腿脚不灵便的残疾人。

3、有事情要告诉聋哑人。

4、一位同学走路一瘸一拐的。

就上面的情景分组议一议,谈谈自己的看法,再演一演,说说自己想怎么做,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大家评一评哪些同学的想法好。

小结:从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小朋友们是很有爱心的人,很会帮人做事,如果大家能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四、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出示歌词: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说说听后的感受。

五、总结:

六、作业设计:

1、做一做做一个帮助残疾人的少先队员。

2、夸一夸夸一下身边热心帮助残疾人的“好心人”。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3、珍视亲情。

教学重点: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听么?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这首歌曲。(听歌曲《家族歌》)。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家族歌》,又叫《亲属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家的亲属》。师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出示生字卡“亲”。

3、师:同学们,在刚才听到的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阿姨婶婶等。

4、师:那位同学愿意来介绍自己的亲属,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5、师领读词语。

二、认识亲属名称,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教师出示主题图。一棵大树,上面有很多苹果,一个苹果代表一种称呼。)。

2、师: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对于不正确的字音加以纠正。

3、师: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互相之间都是亲属。

4、师: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师:下面请三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的又快又准。读的好的小组有粘贴奖励。

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叔叔婶婶。

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姨母姨夫,舅舅舅母。

姐姐,我,妹妹,兄弟。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

6、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拼读,组词。

师:同学们,你记住这些字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呢?谁能告诉老师?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婶,姑,娘,姨,姥”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那位同学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

8、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别排列好。

9、练习。出示小黑板。

妈妈的妈妈是()爸爸的妈妈是()。

妈妈的姐姐是()爸爸的弟弟是()。

爸爸的哥哥是()爸爸的姐姐是()。

三、课后作业。

认读与书写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积记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祖国的辽阔。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想到每个国家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准字音。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读准音。

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5、学习一个新的部首,“立刀旁”。

6、生汇报每个字的学习方法。

7、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乡”。

三、练习:多音字(乐)。

四、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读得快。

北京、江河、和平、图画、宝岛、名字。

2、这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二、指导书写。

1、左右结构:江、利,其中“江”左窄右宽,“利”左宽右窄。

2、上下结构:公、宝、京,注意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三、讨论。

看地图会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四、完成书后练习。

1、读词语,做游戏。

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让学生按照数字顺序做游戏。

2、填标点。

世界上最深的洋是太平洋()。

在祖国的地图上()这找到了可爱的家乡()。

3、小组做找国家的活动。

五、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查字典。

一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积记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祖国的辽阔。

第一课时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想到每个国家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准字音。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读准音。

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5、学习一个新的部首,“立刀旁”。

6、生汇报每个字的学习方法。

7、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乡”。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读得快。

北京、江河、和平、图画、宝岛、名字

2、这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1、左右结构:江、利,其中“江”左窄右宽,“利”左宽右窄。

2、上下结构:公、宝、京,注意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看地图会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1、读词语,做游戏。

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让学生按照数字顺序做游戏。

2、填标点。

世界上最深的洋是太平洋

在祖国的地图上这找到了可爱的家乡

3、小组做找国家的活动。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查字典。

一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3、珍视亲情。

教学重点: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听么?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这首歌曲。(听歌曲《家族歌》)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家族歌》,又叫《亲属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家的亲属》。师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出示生字卡“亲”。

3、师:同学们,在刚才听到的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阿姨婶婶等。

4、师:那位同学愿意来介绍自己的亲属,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5、师领读词语。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教师出示主题图。一棵大树,上面有很多苹果,一个苹果代表一种称呼。)

2、师: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对于不正确的字音加以纠正。

3、师: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互相之间都是亲属。

4、师: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师:下面请三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的又快又准。读的好的小组有粘贴奖励。

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叔叔婶婶。

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姨母姨夫,舅舅舅母。

姐姐,我,妹妹,兄弟。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

6、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拼读,组词。

师:同学们,你记住这些字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呢?谁能告诉老师?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婶,姑,娘,姨,姥”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那位同学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

8、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别排列好。

9、练习。出示小黑板。

妈妈的妈妈是( )爸爸的妈妈是( )

妈妈的姐姐是( )爸爸的弟弟是( )

爸爸的哥哥是( )爸爸的姐姐是( )

认读与书写生字。

一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围绕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2、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科)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思考、讨论: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句反问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板书: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句子。

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积记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祖国的辽阔。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想到每个国家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准字音。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读准音。

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5、学习一个新的部首,“立刀旁”。

6、生汇报每个字的学习方法。

7、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乡”。

三、练习:多音字(乐)。

四、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读得快。

北京、江河、和平、图画、宝岛、名字。

2、这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二、指导书写。

1、左右结构:江、利,其中“江”左窄右宽,“利”左宽右窄。

2、上下结构:公、宝、京,注意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三、讨论。

看地图会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四、完成书后练习。

1、读词语,做游戏。

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让学生按照数字顺序做游戏。

2、填标点。

世界上最深的洋是太平洋()。

在祖国的地图上()这找到了可爱的家乡()。

3、小组做找国家的活动。

五、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查字典。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3、珍视亲情。

教学重点: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听么?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这首歌曲。(听歌曲《家族歌》)。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家族歌》,又叫《亲属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家的亲属》。师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出示生字卡“亲”。

3、师:同学们,在刚才听到的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阿姨婶婶等。

4、师:那位同学愿意来介绍自己的亲属,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5、师领读词语。

二、认识亲属名称,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教师出示主题图。一棵大树,上面有很多苹果,一个苹果代表一种称呼。)。

2、师: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对于不正确的字音加以纠正。

3、师: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互相之间都是亲属。

4、师: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师:下面请三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的又快又准。读的好的小组有粘贴奖励。

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叔叔婶婶。

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姨母姨夫,舅舅舅母。

姐姐,我,妹妹,兄弟。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

6、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拼读,组词。

师:同学们,你记住这些字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呢?谁能告诉老师?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婶,姑,娘,姨,姥”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那位同学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

8、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别排列好。

9、练习。出示小黑板。

妈妈的妈妈是()爸爸的妈妈是()。

妈妈的姐姐是()爸爸的弟弟是()。

爸爸的哥哥是()爸爸的姐姐是()。

三、课后作业。

认读与书写生字。

一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围绕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2、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科)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思考、讨论: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句反问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板书: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句子。

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积记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祖国的辽阔。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想到每个国家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准字音。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读准音。

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5、学习一个新的部首,“立刀旁”。

6、生汇报每个字的学习方法。

7、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乡”。

三、练习:多音字(乐)。

四、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读得快。

北京、江河、和平、图画、宝岛、名字。

2、这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二、指导书写。

1、左右结构:江、利,其中“江”左窄右宽,“利”左宽右窄。

2、上下结构:公、宝、京,注意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三、讨论。

看地图会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四、完成书后练习。

1、读词语,做游戏。

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让学生按照数字顺序做游戏。

2、填标点。

世界上最深的洋是太平洋()。

在祖国的地图上()这找到了可爱的家乡()。

3、小组做找国家的活动。

五、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查字典。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3、珍视亲情。

教学重点: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听么?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这首歌曲。(听歌曲《家族歌》)。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家族歌》,又叫《亲属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家的亲属》。师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出示生字卡“亲”。

3、师:同学们,在刚才听到的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阿姨婶婶等。

4、师:那位同学愿意来介绍自己的亲属,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5、师领读词语。

二、认识亲属名称,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教师出示主题图。一棵大树,上面有很多苹果,一个苹果代表一种称呼。)。

2、师: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对于不正确的字音加以纠正。

3、师: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互相之间都是亲属。

4、师: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师:下面请三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的又快又准。读的好的小组有粘贴奖励。

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叔叔婶婶。

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姨母姨夫,舅舅舅母。

姐姐,我,妹妹,兄弟。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

6、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拼读,组词。

师:同学们,你记住这些字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呢?谁能告诉老师?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婶,姑,娘,姨,姥”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那位同学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

8、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别排列好。

9、练习。出示小黑板。

妈妈的妈妈是()爸爸的妈妈是()。

妈妈的姐姐是()爸爸的弟弟是()。

爸爸的哥哥是()爸爸的姐姐是()。

三、课后作业。

认读与书写生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

2、懂得关心、照顾残疾人,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3、初步学会倾听、交流、沟通。倾听时,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想仔细,记心上。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录像片断、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并了解残疾人的残疾情况及生活状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残疾人多么不幸阿,假设我们遇到了残疾人,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

二、想想说说。

你能说说我们大家应该怎么帮助任娇娇吗?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小组讨论。

选出代表,看看谁是最有爱心的孩子。表扬说得好的孩子,评出爱心大使。

三、议议说说。

遇到一下情况,你准备怎么做?

1、一个盲人在商店里要买东西。

2、在公共汽车上来了一位腿脚不灵便的残疾人。

3、有事情要告诉聋哑人。

4、一位同学走路一瘸一拐的。

就上面的情景分组议一议,谈谈自己的看法,再演一演,说说自己想怎么做,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大家评一评哪些同学的想法好。

小结:从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小朋友们是很有爱心的人,很会帮人做事,如果大家能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四、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出示歌词: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说说听后的感受。

五、总结:

六、作业设计:

1、做一做做一个帮助残疾人的少先队员。

2、夸一夸夸一下身边热心帮助残疾人的“好心人”。

一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案篇七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设计理念:读中观、读中练、读中思、读中悟,读中表情,读中达意,读中明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披、露、鼓、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图画五幅,词条卡五张,字卡四张。(注:本课是最最常规的家常课,未使用cai课件)画有小蝌蚪的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巩固。

1、板书课题,生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拆换伙伴,巩固读词。

a、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许多生字,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b、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生答)。

c、自己试着读(课后“读一读”)。

d、开火车读。

e、对游来游去进行扩词。如:跑来跑去……。

f、用“你追我赶”说句话。

4、课文分了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

二、走进正文,各有侧重。

(一)、启(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步入佳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欣赏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

师: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都有什么呀?

生:灰黑色的身子。

生:长长的尾巴。

师补充大大的脑袋,并将词条贴于板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生:可爱的。

生:顽皮的。

生:时尚的。

生:快活的。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

生:甩着。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还从哪个词看出?

生:游来游去。

……。

师:那么,结合词语说一说,你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二)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师:快活的小蝌蚪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生答,出示第二幅图。后来又遇见了——出示第三幅图。

1、鲤鱼阿姨,乌龟大叔和小蝌蚪都说了什么呢?请同学在文中用直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2、指两名同学分别读二、三自然段。

3、小蝌蚪问话前都用了表示动作的词。

生答“迎”和“追”。

4、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

师:(指图,指导朗读)当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哺育小鲤鱼的温情画面时,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他急忙迎上去问:(生读)。

师:你似乎不怎么想念妈妈,(再读)。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5、结合生活、结合图画理解“追”。

师: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

a、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追?试举例。

b、他为什么追呢?

c、这时心里头会是怎样?

师: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的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声叫着——。

生边读边评价(。

师:你是一只想念妈妈的小蝌蚪。

师:你是一只无比激动的小蝌蚪。

……。

(随机用小蝌蚪卡片进行奖励)。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6、分角色朗读。

(三)拨(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读养心。

师:鲤鱼阿姨的温柔慈爱,乌龟大叔的热心善良温暖着小蝌蚪,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那么他找到妈妈了吗?用最响亮的声音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粘贴图四)。

1、用浪线画出描写妈妈外貌的语言,再大声地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荷叶上蹲着……一对大眼睛。”教师同时贴词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并出示(    )的(    ),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3、积累背诵青蛙妈妈的外貌描写。

a、师: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多美的文字呀,你能背下来吗?

b、生背诵。

c、(教师指图)辅助背诵,增识词语。

师:荷花旁边,荷叶上面,蹲着——(生接语,同时教师贴“蹲”字于青蛙妈妈侧,以下同),披着——(贴“披”于另一侧),露着——(贴“露”于肚皮上),鼓着——(贴“鼓”字于眼睛上部)。

师:这是小蝌蚪们的妈妈吗?

生:是。

4、爱的呼唤,荡涤心灵;真情告白,启迪人生。

师:小蝌蚪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会是无比地——。

生:激动。

生:兴奋。

……。

师:于是小蝌蚪大声的呼唤——。

生:妈妈,妈妈——。

师:这是来自心底的呼唤。

(生再读,师再评价。)。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妈妈我真想念你呀!

生: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

生:妈妈我找你找得好苦呀!

生:妈妈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师:(顺势而为)妈妈也再不离开宝贝啦!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早就发现,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指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找一找,读一读,用括号形式标记一下。

(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四)合(最后一段):内外延伸,厚实立体。

1、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寻找让青蛙母子得以相见,身体的改变让青蛙变得跟妈妈一样,尾巴已经不见(贴图五)。

师:同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2、适当小结,谈论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蝌蚪很可爱。

生:小蝌蚪很勇敢也很坚强。

生:不对,应该说是很执着。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刚出生时跟妈妈不在一起。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要经过四次变化才能跟妈妈一样。

生:小蝌蚪身上有许多我要学习的东西。

3、由内向外,拓展放大。

师:关于青蛙你还知道些什么?

(同学汇报搜集的资料)。

生:青蛙每年能吃掉1万5千只害虫,是庄稼的保护神。

生:青蛙天生就是个歌唱家。

生:青蛙是益虫,但有的青蛙有毒。

生:关于青蛙的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资料的了解,我们更了解了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但呀喜欢他,还要爱护他保护他,请同学们带着喜爱之情再回读一遍课文。(生读)。

三、布置作业:回家后继续读课文并和爸妈演一演,下节课上我们进行分角色表演。

一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案篇八

良好的教学设计将对一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每位老师都热切希望的,目前我们开展的小语"四结合实验"中,将计算机及其它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上,为教学设计优化课堂作了一些尝试和探讨.现以小学语文(九年教材)第五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教学设计在"四结合"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设计就是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的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教学设计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就是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现将《小蝌蚪找妈妈》分为学习内容,目标层次描述分析如下:。

从不同层次目标看,识字教学形成结构.即学生通过各种感观识记生字的音形义;再凭借已有的能力将生字的音形义归类,形成同语素的词群,如"迎上去乌龟能干,能手,能人,能够";以至形成"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等句子的应用结构.

纵观整个流程图,师生的双向活动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有序展开;教师展开目标,指导学法;巡视了解,个别辅导;分析学情,做出判断;安排学习,全面检测.学生则认定目标,明确学法;全体参与,自我达标;交流成果,取长补短;巩固成果,当堂反馈.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从设计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小蝌蚪找妈妈》中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感知,理解,记忆,运用规律),同时能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

一,复习导入,设问激趣。

由于"认知码"的学习是随语文课进行的,因此复习基本部件,编码规则,帮助初学编码的学生知识的再现尤为重要.通过复习可以排学习障碍,降低学生自学时的编码难度.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内容,可以安排三项复习内容:。

1.开火车说出下列部件的代码。

辶女马艹月匕。

2.开火车说出独体字的表音符。

土马禾田火。

3.说出下列字的编码。

妈龟迎火。

二,自学课文,检查效果。

学生自学课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自学前向学生提出提求:。

1.你认识画面上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不是小蝌蚪的妈妈。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笔画结构,试着给生字编码,若不会的作记号提出来.

3.试着上机打字。

上述学生通过观察,朗读,动手操作,自学和理解的过程中,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探索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培养.当然,低年级学生自学活动中会有一定难度,可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指导.在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按照"字是结构的,可分成部件,编码是"口头表达.

三,动像演示,突破难度。

以"妈,龟"字为典型,突破本课生字难点.将这四个字制作成cai教材软件,制作时先出现生字和拼音,然后让每个部件分别在闪动,并相应出现每个部件的代码,制作时,将这四个生字的每个部件用各种颜色搭配,使之既醒目又好看,给学生以"强刺激"使每个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放一段《小蝌蚪找妈妈》录像,让学生注意观察动物的样子及捉害虫的过程.随着画面的出现,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在学生心中播下爱护青蛙的种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第一段文字,理解"迎上去"的词义,学会用"是……也是……"句式说话,然后小结归纳成"观察—学词名—造句"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段.

在这一环节中,采用多媒体组合教学,突破了难点,而且输出了大量信息,多方面地刺激学生,同时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四,指导练习,巩固新知。

这个过程目的是为了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以便进行学习评价.

1.口头补充句子.

2.输入补充好的句子.

以上是低年级看图学文课型的教学设计.随着"四结合"实验的不断深入,我们还将继续以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深入研究,设计出其它课型而努力.

一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案篇九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自己的国家、民族、,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

教学重点:儿歌《上学歌》。

教学难点:儿歌《上学歌》。

教学准备:国旗、有关国歌《上学歌》的课件。

教法:培优辅差。

学法: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朗读表演,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同学们,老师昨天看到一张“寻人启示”,你们愿意帮忙找一找吗?

出示启示内容,揭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学生汇报,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2、质疑,提出本段中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迎上去”指名表演。

4、分角色朗读。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四自然段。用笔标出能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的有关句子。

2、指名说说青蛙的外部特征。

3、请学生为青蛙画一张像。并将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4、分角色表演。

四、再读全文,思考:学完本篇课文你还了解了哪些知识?

1、课件演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指名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幅图片按顺序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五、课外延伸,培养探索精神。

1、学生汇报课外搜集的资料:其它小动物的成长过程。

2、结束语: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探索钻研,像帮助小蝌蚪那样解决更多的难题。

一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案篇十一

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做买卖的游戏,在游戏中发展语言。

教学重点。

结合图画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教学难点。

字形与字义的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农贸市场,看见了许多水果和蔬菜,今天我们再随一位小姑娘——妞妞一起去赶集,大家愿意随老师一起去吗?好,今天匀来学习新的一课——赶集。

请同学们随老师齐读文题。谁能说说赶集是怎么回事?

二、听读课文,体会感悟。

2、领读,师读一句生读一句。

3、标出文中共有几句话,在课文中画出本课生字。

4、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刚画出的生字的读音。

三、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妞、镰、绳”。

2、结合实物学习生字“姜、辣、蒜、蜡”。

3、学习生字“粗、猛、吓、枣、跳”。

四、练习,游戏巩固。

1、师领读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开火车比赛读生字。

4、全班齐读生字。

5、读下面各词。

6、有感情地拍手读课文。

五、作业。

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发展语言。

1、通过生字卡片认读上节课所学生字。

2、选出一字,组词造句。

3、找生读课文,分组分句读。

4、全班齐读课文。

5、找生说说“还知道哪些水果和蔬菜名字”。

二、完成课后习题。

1、读一读,连一连。

这一练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把认识事物与巩固识字结合起来。先指导学生读准词语,再连线。

2、读课文比赛。

3、采蘑菇,涂色。

4、买卖游戏。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字形,每一笔在虚宫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然后再指导学生书写。

2、注意“跳”字最后一笔是点。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你还能找到哪些有关水果和蔬菜的资料,带到学校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案篇十二

设计意图:。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深受幼儿喜爱的故事,我根据本班幼儿爱听故事爱玩游戏以及绘画经验少的特点,将语言,科学与艺术领域的美术活动相融合,结合游戏的形式,设计了这一综合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青蛙妈妈的孩子是小蝌蚪。

2、学习用团点、勾线的方法画出小蝌蚪的形状。

活动准备:

2、作业纸,棉签、颜料。

3、青蛙、蝌蚪、金鱼、大白鹅、乌龟、鸭子等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出示《小蝌蚪找妈妈》挂图,引导幼儿欣赏,观察小蝌蚪的形状、特点及颜色。

3、教师示范,演示小蝌蚪的绘画方法。

4、为幼儿提供画有青蛙的作业纸,引导幼儿团点、勾线的方法为青蛙妈妈画出不同游泳的小蝌蚪。

5、欣赏、展示幼儿作品。

拓展活动:教师带幼儿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一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案篇十三

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别”;理解16个新词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3、能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原来……怪不得……”写一句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能有条例地写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一、教学目标 。

1、懂“不合群”,并能了解合群何不合群的蝌蚪的区别。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调、觉、难、别”的读音,掌握16个词语。

二、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课题,质疑。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感兴趣的小节,并纠正读音。(调、别、仍、难、觉)。

(三)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题问题。

1、默读。

2、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四)抓主要问题。

1、请学生选择哪些问题是比较重要的。

2、再请学生选择一个次要的问题,带着两个问题到书中寻找答案。

(五)讨论。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从形体上看,独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小蝌蚪略微大一点;从颜色上看,独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却是黑色的。(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不同点)请学生讲一讲两类蝌蚪的不同。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小蝌蚪不合群的?

1)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

理解:闹别扭换个词。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那种可怜的样子。

2)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

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是什么?(朗读时,强调“又”和“单独”)。

3)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朗读时强调“自个儿”。说说“悠闲”的意思或做做样子。

4)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么多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你想怎么评价小作者?(体会汉语的丰富性,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5)作者写得那么好,我们怎样把它读好呢?(齐读1、2两段)。

这就是不合群的小蝌蚪,它跟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能提出自己的疑惑,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仔细分析原因,知道小蝌蚪不合群的原因。

2、能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人启示。

3、能用“原来……怪不得……”说写一句话。

4、明白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知识,懂得要学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需要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虚心求教。

二、教学过程 。

(一)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吗?

(二)讨论,解决上节课中的另外两个问题。

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2、如果我们平时碰到不懂的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呢?(如:查百科全书,上网查询,问老师)。

3、书上的小朋友采用了问老师的办法。他们是怎么问的呢?怎样才能让老师很快地听明白?那么,我们在问的时候,就要求讲清楚,用一句话说明白,不罗嗦。谁会问?(先请学生说,在不能说清的情况下,出示两个句式。)。

句式:老师,我发现有些小蝌蚪……,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我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小蝌蚪,一种……一种……,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4、小朋友,你们能解释这个原因吗?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5、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书上那个句子说明他们明白了?你能用“原来……怪不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吗?(指导朗读)。

(三)综合提高。

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可青蛙妈妈还在烦恼呢!你看,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这样离开家,在外面玩,青蛙妈妈可着急了。你能帮帮它,为它写一则寻人启示吗?讨论:启示中应该写些什么?(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灰色略大独游变成青蛙。

黑色稍小群游变成癞蛤蟆。

善于观察虚心求教。

一年级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案篇十四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上学真好,学习语文真好,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先提问:我们班谁是识字大王?指导观察第二幅图。

(1)同学们你是哪个国家的人?

(2)我们的国家叫什么名字?

(3)谁愿意我们国家的名字写给大家吗?

(4)你愿意把这些字教给大家吗?

三、说一说图片上你还还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里吗?

1、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教交流讨论学习,让所有孩子都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图片上的建筑是天安门。

四、教学生说说,检查学习情况。

五、课堂小结: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板书设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49526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