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教案起着桥梁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方法。注意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这些教案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提高教学效果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花城版音乐教案七年级电子书篇一
1、通过电脑复习乐器音色。
2、通过电脑对《小星星》配器,使学生体会各种乐器音色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3、开拓视野,了解新技术,懂得电脑音乐的基础知识。
掌握制作电脑音乐的整个过程。
制作过程中乐器音色的选择及录制时节奏的掌握。
硬件:多媒体电脑一台、midi键盘一台、数据投影仪一台。
软件:windws95 caewal 3.3
一、引言,组织教学
二、复习乐器音色(屏示画面)
1、欣赏乐曲〈轻骑兵〉
提问:由哪能些乐器在演奏: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
2、器乐分类(屏示器乐分类表) 提问:把这些乐器按演奏方式分类:可分成几大类?
键盘乐器:钢琴、管风琴、手风琴
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管乐器:小号、长号、大号、圆号、单簧管、双簧管
打击乐器:钹、鼓、锣、木鱼
(屏示这些乐器画面及音色特点)
新授:
其实乐器音色,还远不止这些,还有许多乐器音色也很有特色。如长笛、单簧管、三角铁等等。下面我们请同学展示丰富的想象力,把我们今天复习到的和没有复习,但你较熟悉,认为很有特色的'一些器乐音色运用到一首小曲子去,去为它配器,也来制作一段美妙的具有多种音色的音乐。
(一)学生唱《小星星》歌谱(屏示《小星星》歌谱)
(二)介绍制作软件
1、音轨窗―― 一轨表示一个通道,可以选择一种乐器音色,录制一个声道。
2、小节窗――通过它可以看到共有几个小节,当前的小节,复制、删除要或不要的小节。
3、乐谱窗――打开后可以边听边看到你当前的旋律,并可以用笔修改。
(三)制作《小星星》
1、第一段:学生讨论设计音乐情绪,音乐形象,选择乐器。
音乐形象:在遥远的星空里,小星星悠然自得地高高挂在天空。
音乐情绪:沉稳、抒情、优雅、庄严、神圣。
乐器音色:大提琴、管风琴、小提琴。
学生讨论后两位学生输入旋律,如选择乐器不当,也可听一下通过对比得出较好的选择,其它学生用“m”来哼唱旋律。(在caewal 界面上配器)
2、第二段:学生讨论设计音乐情绪、音乐形象、选择乐器。
音乐形象:小星星天真活泼地眨着眼晴,欢快地跳着舞。
音乐情绪:欢快、热情、充满活力地。
乐器音色:小号、钢琴、打击乐。
3、放学生录制的两段落旋律,讨论是否符合设计的内容。
4、放老师作的《小星星》作比较。
小结
提问:在刚才整个制作过程中,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归纳)
1、不同的乐器音色可以表现不同情绪的乐曲,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
2、电脑音乐可以把乐队的任务由一个人完成,让你真正地参与到音乐中去。
二、老师总结
有了电脑音乐后,音乐将变得越来越容易参与,它不再是作曲家的专利,也不再是庞大的交响乐队和专业录音棚中的产物,它一下子走到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音乐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创作音乐的广阔天地。今天由于我们音乐知识有限,配编了一首很短小的乐曲,其实电脑音乐可以做得更好。为了做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公民,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学好文化、学好音乐,为将来轻轻松松作个音乐家打下基础。
花城版音乐教案七年级电子书篇二
教学内容:花城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曲爱我中华第二课时教材分析:
《爱我中华》这首歌曲是由乔羽作词、徐沛东作曲的带有浓郁中华民族风格和强烈时代精神的创作歌曲。歌曲为带主歌和副歌并列的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主歌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一家亲的欢快情绪,中间补充部分加上衬词,使歌曲增加了民族色彩和生活气息,增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第二部分带附点四分音符节奏的运用,力度的加强产生了号召性的效果,与第一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学目标:
1.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
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并增强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教学设计意图:
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增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让学生直接参与设计,师生合作完成歌曲演唱活动,旨在激发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唱歌不仅是轻松、快乐的,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教学设计亮点:
师生合作完成音乐学习活动。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演唱形式,诠释歌曲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简单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简单讲述歌唱基本要求。
2.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把歌曲演唱一遍,注意歌曲的基本情绪。3.聆听宋祖英的演唱,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
二、设计演唱形式。
1.前奏部分加入男女声齐唱,并合理运用打击乐器。2.歌曲主要部分:由男女同学领唱,并加入男女声齐唱。3.副歌(高潮)部分:由男女同学齐唱,并加入其它的演唱形式。
三、诠释歌曲。
1.按设计好的演唱形式完整跟伴奏演唱一遍,并提醒学生注意看老师的手势。2.请有能力的同学,担任领唱,并配合其他同学、老师,演绎歌曲。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演绎了这首《爱我中华》,在同学们热情洋溢的歌声中,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课后希望同学们用更多的演唱形式去设计、演绎自己喜爱的歌曲。
花城版音乐教案七年级电子书篇三
本课内容为音乐七年级下册一课时。《黄河颂》、《走进新时代》是两首中国的颂歌。
《黄河颂》,男高音独唱,《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三段体结构。曲调由悠扬抒情发展为宽广、激昂,热情地歌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祖国的悠久历史,以及中华儿女的坚强性格。
《走进新时代》是一首现代作品曲调优美、深情,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
1、所教学生为九江市修水县大桥镇中学初一年级学生,表现欲望较强,思维活跃,情感丰富。
2、多数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表现热情很高,参与合作意识很强。
3、学生动手能力较强,且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在老师的启发下自制打击乐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个别学生缺乏自信,在歌唱时不敢张口大声歌唱,需要教师不断鼓励,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信。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颂歌这种音乐作品体裁,能简叙颂歌体裁的概念,掌握颂歌题材的特点和颂歌的类型,并能够通过听赏辨别出颂歌的歌颂对象及演唱形式。
在听赏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在演唱颂歌中获得音乐的体验,鼓励学生在听赏中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在听赏颂歌之后,按小组进行合作与探究、知识抢答等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欣赏中去思考,在思考中解答问题,在解答问题中学到知识,接受教育。
重点:在听赏中感受颂歌的特点和歌颂的对象。
难点:在美育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感染和熏陶。
一、创设情境,感受音乐
(一)情景开课:背景播放《黄河颂》的音乐,学生进入教室。
(二)赏前谈话:大家都知道,音乐是一种艺术,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由于艺术实践的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体裁和样式。今天,我将给同学们介绍众多音乐体裁中的一种声乐体裁――颂歌。
(三)音乐小博士
颂歌是音乐作品的一种体裁。歌颂和赞美祖国、人民、英雄人物、壮美的山河及一切美好事物的音乐作品都属于颂歌的范畴。
(四)过渡导入:现在我们来听赏几首颂歌,请同学们在听赏的同时,注意这些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情绪和歌颂对象。
1、《黄河颂》
听赏:作品听赏完后学生自由谈。
小结:《黄河颂》是一首男高音独唱歌曲,旋律由开头的悠扬抒情发展为深沉、宽广、激昂,热情、自豪地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及中华儿女的坚强性格。
2、《走进新时代》
听赏完全曲,让学生一起说出答案。
小结:这是一首现代作品曲调优美、深情,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
(五)知识小结:
颂歌的特点:节奏平稳,速度稍慢,旋律庄严、宏伟、亲切、热情。
颂歌的类型:
a、速度稍慢,旋律悠扬宽广,具有庄严宏伟气势,如《黄河颂》。
花城版音乐教案七年级电子书篇四
1、能用优美、连贯、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分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了解歌曲中出现的典型节奏,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2、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欣赏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能够自信地、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导入:
1、课前播放关于大海的图片,创设情境。
2、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音乐,大家一起来听下,这是什么声音呢?(播放海浪的音乐)
3、学生回答
师:是的,这是海浪的声音。有哪位同学见到过真正的大海?有没有亲自到海边玩过?你来描述一下你见到的大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对大海的印象或到海边游玩的情景)你能不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大海。
4、刚才同学们都讲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唱一首与大海有关的歌曲《大海啊,故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歌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二、欣赏《大海啊,故乡》
交流讨论刚才的问题:
1、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2、力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交流讨论后师小结:
这首歌的情绪:由深情到激动
这首歌的力度:由弱到强
师: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同学们想不想唱这首歌?
在学唱歌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歌曲的作者。
三、作者介绍
王立平,著名作曲家,吉林长春人,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牧羊曲》、《太阳岛上》等,他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四、学唱歌曲
1、聆听音乐,根据歌曲的音乐情绪,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有什么特点。
2、讨论后小结:
第一段朴实、优美、回忆自己在海边生活经历。
第二段音区提高,充满激情,是情感的抒发,表达主人公对大海对故乡和妈妈浓厚真挚情感。
3、学生哼唱简谱,如视唱有困难可用lu模唱。
4、跟琴用“呜”和“啊”哼唱歌曲注意演唱情绪。
5、解决难点
(1)3/4121・76|533-|注意切分节奏的唱法。教师反复范唱,指导学生演唱。
(2)3/46541165|5--|注意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要做到准确清晰。“5--”的时值要唱足。
6、跟琴轻声唱歌词,注意力度的变化。(歌曲结构十分简洁,前后只有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朴素无华,富有叙事性;后两个乐句情深意长,表现出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切思念的感情。)
7、边划拍边唱全曲。
8、完整演唱歌曲。
五、英文学唱
1、请个别学生朗诵英语纠正个别字词。
2、齐读英语
3、填入英文演唱全曲。
六、学唱二声部
1、播放合唱《大海啊,故乡》
师:同学们,这种演唱形式是什么呢?
生:合唱
师:这是合唱的形式,中间还伴有领唱,今天老师也给这首歌配了二声部,我们一起来学习。
2、学唱二声部,跟琴练唱简谱。
3、模唱二声部旋律。
4、填入歌词唱二声部。
5、分声部,双声部练习歌曲。
6、完整练唱歌曲。
花城版音乐教案七年级电子书篇五
音乐是民族性的文化,也是多元化的文化,本课围绕“非洲的灵感”这一单元,选择了具有浓郁的非洲风俗的鼓乐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感受,体验非洲鼓乐的特点及其对相关文化的了解与接纳,进而产生兴趣,以此来扩大学生的欣赏视野。
一、帮助学生了解喜爱非洲鼓乐。
二、感受、体验非洲鼓乐、并为歌曲配上鼓乐伴奏
《非洲鼓乐》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中《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四册第二单元内容――《非洲的灵感》,整合重组拓展延伸成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感受、体验非洲鼓乐节奏
二、运用非洲鼓乐节奏为歌曲伴奏
初一学生
多媒体教材、非洲康加鼓
1、师击鼓、学生进教室
2、出示图片
3、揭示课题、非洲鼓乐
情境导入
用直观感性的设问,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与好奇心
1、图中文鼓的特点?
2、感受鼓乐
3、师总结引出非洲鼓语
4、学生创设自己的鼓语
5、找出图中的组成部分
6、引出鼓在非洲的又一象征
7、感受鼓乐
(1)听鼓乐、拍节奏
(2)介绍有特点的非洲鼓乐节奏
学生对非洲鼓乐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突出本课的重点
对非洲鼓乐加深一层了解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加深了对非洲鼓乐节奏的了解
三、学生创编
1、复习歌曲《咿唷・嘞啦》
2、编配节奏型
四、课堂小结
在非洲鼓语中结束本课
学生对鼓乐的认识由理性上升为创编
使学生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节课,我曾在市直中学的新课程展示课中上过。以下是本人的教学反思与听课老师的课后的评价。
这堂课中,我突破以往旧的教学观念紧紧围绕课题,始终以“玩鼓”为主线,巧设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只要每位老师,巧设教学环节,就会使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学,学生就会喜欢上音乐课。
(1)课题新颖,课中让学生学到鼓乐,感受到鼓乐,体会到异国的风俗人情。
(2)师生的互动性很好,音乐要素渗透的比较深入。
(3)教师很有感染力,学生的即兴创作也很好。
花城版音乐教案七年级电子书篇六
1、通过音乐与画面的结合,了解影视音乐的特点,体会影视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2、了解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梗概。
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影视音乐的欣赏,了解音乐在影视中的重要作用。
在音乐创造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参与音乐活动创编和表演,并能在活动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多媒体课件。
1、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了解了什么是影视音乐,感受了《辛德勒的名单》的意境,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影视音乐。
2、《眺望你的路途》主题音乐。
聆听童声合唱《眺望你的路途》,思考歌曲的主题内容。
学生聆听,并思考回答,师总结:
从歌词中我们感受到,孩子们的孤独,其实,他们都是孤儿,他们的父母因为战乱(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死,他们缺少家庭的温暖,更忍受不了学校校长冷酷无情的管教方式,于是,孩子们在失落中渴望光明。后来,代课老师马修教孩子们唱歌,唱的就是这首《眺望你的路途》,终于,冰冷已久的心被纯净的音乐感化,孩子们重拾童年乐趣,重塑缤纷的未来。此主题音乐多次在影片中出现,有高度概括剧情的作用。
唱唱《眺望你的.路途》主题音乐。
观看《眺望你的路途》主题音乐影视片段,再次感受音乐。
3、《眺望你的路途》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考虑电影音乐的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总结:
突出主题电影音乐的作用(功能):
1、突出主题,体现影片的主题思想。
2、抒情作用,塑造和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3、描绘作用,烘托画面情绪和气氛,加强视觉形象的情绪和节奏。
4、背景气氛,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特定的基调和背景气氛。
5、深化主题,推动剧情发展。
6、概括剧情。
7、结构统一作用。
花城版音乐教案七年级电子书篇七
1、体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音乐风格。
3、学会附点、前十六、后十六等节奏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五十六)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维吾尔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
2、你们能举出所熟悉的其他歌颂祖国的歌曲吗?(我的中国心、中国人等)。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起来学习一首新歌《爱我中华》。
1、播放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作品简介:是90年代初著名词作家乔羽和著名作曲家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这首歌先后由韦唯和宋祖英演唱,传遍大江南北。它的深刻寓意,已经超越了会歌,成为一首歌颂民族团结、少数民族聚会的必唱曲目。这首歌可以是独唱,也非常适合领唱加合唱或齐唱。词作者简介:
【乔羽】我国著名的老一代词作家、剧作家、音乐文学理论家,山东济宁人。乔羽在电影、电视、歌剧、歌曲等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代表作有:歌剧剧本《花开满山头》、《果园姐妹》,电影文学剧本《红孩子》(合作)、《刘三姐》,话剧剧本《杨开慧》(合作)等。歌词作品有《我的祖国》、《祖国颂》、《让我们荡起双浆》、《思念》、《难忘今宵》和《爱我中华》等。
曲作者简介:
【徐沛东】1954年生,辽宁大连人。我国著名作曲家,主要作品有歌曲《我热恋的故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亚洲雄风》、《爱我中华》等;电视连续剧音乐《篱笆》、《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和《和平年代》等。
徐沛东是大陆流行音乐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西北风”的代表作家,为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教师对歌曲的乐段结构进行分析:歌曲是两段体曲式,采用广西壮族民间音调并进行了发展。第一乐段的主题是1313530︱51253—︱,热烈活跃富有舞蹈性,这里奠定了歌曲的基础。第一乐句4小节由音乐主题发展而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三乐句是由衬词构成补充句。中间的衬词鲜明的表现了少数民族的语言特点。欢快活泼,兴高采烈的情绪唱出主题——爱我中华。第二乐段3.1210︱2217675.曲调高昂。表现人们以实际行动建设自己国家的决心。第二乐句表现内容和歌词扩充了3小节。最后一小节精练坚定,使全曲以肯定语气结束,表现出爱我中华的决心不动摇。
4、跟老师或伴奏音乐学唱歌曲,强调用欢快跳跃、富有朝气的歌声演唱歌曲。
5、节奏练习2/4。
①×××︱×××︱××××︱×0‖。
②×××︱×××︱×.×︱×0‖。
③×××︱×××︱××××︱×0‖。
④×××︱×××︱××××︱×0‖。
6、播放伴奏音乐,学生歌唱《爱我中华》。
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我们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我们更应该团结起来。大到我们的国家,小到我们的班级体,我们都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花城版音乐教案七年级电子书篇八
《歌唱祖国》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
2、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感情地演唱《彩色的中国》,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3、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欣赏《多情的土地》,以及ppt展示我国的大好河山,以此来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地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
2、了解两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教材分析。
《彩色的中国》和《多情的土地》寻选自20xx年新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一单元。《彩色的中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与中华文化的热爱。曲调生动流畅地表达了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关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让演唱者真正感受到“神州处处好”,祖国处处好。
《多情的土地》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歌曲通篇采用e小调,旋律抒情流畅、优美感人,情感真挚、耐人寻味。上下两大段旋律相同,结构为ab、a'b',每一段落的前三句都配以语言化的旋律,演唱时如同对亲人轻声地诉说。第四句旋律连续上行,并采用三连音以增加急切与激动不舍、焦灼与真切思念的情绪。歌曲在b乐段开始发出深切的感叹,感叹助词“啊”的两句旋律前部相同,只在高音处略作后句高于前句但弱于前句的处理,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觉。“我拥抱??”和“我捧起??”两句更是耐人寻味、真挚动人,其旋律的流畅如思念的河流奔涌流淌。结束句在钢琴伴奏与人声交替互补、渐行渐弱、渐行渐远中结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两首歌曲,让学生听一听,他的旋律、歌词主要表现了什么?是什么歌曲?
(1)我的中国心(2)在希望的田野上。
学生回答听完后的感受。教师总结:主要表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在祖国幸福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那么今天我们要去学习的是另外一首表现热爱祖国的歌曲——《彩色的.中国》。
新课讲授。
2、教师找学生朗读歌词,让学生想象一下歌词描绘的场景。
3、教师通过ppt来展示碧绿的平原、金黄的沙漠、长长的长江、弯弯的黄河、宝岛台湾,让学生对歌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4、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欣赏,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
5、教师教唱歌曲。提醒学生注意:(1)休止符,后半拍出来。(2)向学生讲解反复记号和跳跃记号。
6、学生自行演唱,提醒学生有感情的演唱。(视情况跟随伴奏)。
当然,表现祖国美好,热爱家乡的歌曲还有很多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十分深情的歌曲。《彩色的中国》比较欢快、愉悦,而这首《多情的土地》就比较抒情,优美感人,表现了对家乡、对生育养育自己地方的无限眷恋和怀念之情。
7、教师简介作者:
8、欣赏《多情的土地》。
五、延伸拓展。
现在,同学们都生活在幸福美好的生活之下,我们当然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国,感谢为今天美好生活作出贡献的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当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最后的时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刘德华的《中国人》。
花城版音乐教案七年级电子书篇九
教学目标:
欣赏短颈乌德等作品,运用对比欣赏的方法,进一步了解、体会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
通过欣赏、讲解,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激发、培养学生尊重、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愿望和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土耳其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短颈乌德的有关内容及乐曲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短颈乌德和对土耳其音乐发展的介绍,使学生易于把握音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
欣赏土耳其音乐,判断有哪些类型的'乐器及思考旋律与节奏是多重复还是多变化的?
欣赏《短颈乌德》请学生思考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及音乐特点。
二、乐器学习。
观看《短颈乌德》视频,让学生了解乌德琴。
三、介绍土耳其音乐。
合理掌握各环节的时间,重点讲解乌德琴特点及土耳其音乐的风格特点。
通过视频欣赏《短颈乌德》直接激发学习兴趣。
四、深化。
结合听音乐思考问题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欣赏注意力,引导其学习通过音乐要素来赏析作品。
每部作品的欣赏环节均采用聆听音频或欣赏视频并出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更好的理解作品。
花城版音乐教案七年级电子书篇十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
3.音乐欣赏:《绣红旗》。
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
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
(7)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
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
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伴奏作简单的评价,并在群体中参与相互交流二度创造的感受,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教学内容:
欣赏
1.管弦乐曲《红旗颂》。
2.歌曲《红旗飘飘》。
3.歌曲《国旗颂》。
教学目标:
1.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的形式。能边聆听乐曲《红旗颂》边看油画,边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2.感受歌曲《红旗飘飘》《国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一句或几句曲调。能边聆听音乐,边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能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
教学过程:
1.教师介绍《红旗颂》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录音。
2.学生聆听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段引子和主题中,听出乐曲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其中听出了什么熟悉的音调?(《国歌》音调)
5.聆听第三部分及尾声。
6.学生边聆听乐曲边观看油画《开国大典》,结合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各自畅谈听后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描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
7.学生对以上的见解进行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
8.欣赏男声独唱歌曲《红旗飘飘》。
9.学生自由讨论《红旗飘飘》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0.学生随录音边看歌谱边随之哼唱。
11.如果高音区有困难,教师可作移调处理。学生可畅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并说出对其中哪个乐句的印象最深。(可能会有不同答案,教师都应予以鼓励)
12.学生聆听音乐,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
13.欣赏歌曲《国旗颂》。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4.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参考课本的插图:天安门国庆节升国旗的群众集庆场面)。
花城版音乐教案七年级电子书篇十一
1.学了解音乐知识——圆舞曲。
2.学会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学生体会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3.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1.先欣赏,学生感受音乐流畅优美、热情,对音乐旋律有所感知。
2.然后学唱歌曲,学会之后尝试加进身体律动和打击乐。
1.学三拍子的击拍图式。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2.表演唱中身体动作的表现及加入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教学资源。
1.多媒体音乐室。
《圆舞曲》舞蹈片段。
3.打击乐器:三解铁、木鱼、沙锤、铃鼓、响指。
教学活动1一、组织教学:学生排队入室就坐(播放音乐),检查人数,师生问好。
教学活动2二、发声练(断音和连音练)。
1=d3/4。
321│321〢。
mimimima。
教学活动3三、听音练:(老师在琴上弹出不同高度的音,学生用la模唱。)。
1=c。
51〢36〢15〢41〢53〢。
花城版音乐教案七年级电子书篇十二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蝴蝶》。
(一)知识目标。
1、归纳《蝴蝶》的音乐特色。
2、了解对比乐段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
(二)技能目标。
1、合作创编表演。
2、动手制作蝴蝶。
(三)情感目标。
体验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体验同学之间友谊合作的快乐。
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有兴趣,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究性地积极参与艺术活动。
多媒体课件、图片、钢琴等。
(一)组织上课。
师生互相问好。
(二)欣赏歌曲。
音乐是美好的,他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带给我们快乐。今天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一首美丽的乐曲,希望同学们天天快乐。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入歌曲的世界吧。(播放《蝴蝶》)。
(三)新课学习。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各种蝴蝶的照片。
师:蝴蝶美不美呀?谁愿意在这优美的歌曲声中回答老师的问题呢?你们有谁知道这首乐曲时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学生回答问题)。
师:这首曲子是表现了怎样的蝴蝶形象呢?
(学生讨论)。
师: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一些有关《蝴蝶》和作曲者的有关故事呢?
请你们轻轻跟着琴哼唱。
(四)教师小结。
好了,孩子们。让我们这一只只可爱的蝴蝶随着优美的音乐,飞出教室,飞进自然中吧。
花城版音乐教案七年级电子书篇十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蝴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归纳《蝴蝶》的音乐特色。
2、了解对比乐段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
(二)技能目标。
1、合作创编表演。
2、动手制作蝴蝶。
(三)情感目标。
体验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体验同学之间友谊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有兴趣,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究性地积极参与艺术活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
师生互相问好。
(二)欣赏歌曲。
音乐是美好的,他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带给我们快乐。今天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一首美丽的乐曲,希望同学们天天快乐。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入歌曲的世界吧。(播放《蝴蝶》)。
(三)新课学习。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各种蝴蝶的.照片。
师:蝴蝶美不美呀?谁愿意在这优美的歌曲声中回答老师的问题呢?你们有谁知道这首乐曲时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学生回答问题)。
师:这首曲子是表现了怎样的蝴蝶形象呢?
(学生讨论)。
师: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一些有关《蝴蝶》和作曲者的有关故事呢?
请你们轻轻跟着琴哼唱。
(四)教师小结。
好了,孩子们。让我们这一只只可爱的蝴蝶随着优美的音乐,飞出教室,飞进自然中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487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