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3:19:05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通用13篇)
时间:2023-11-20 03:19:05     小编:雅蕊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二

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地的传统节日。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周时已有秋分祀月之说,秦汉前后有中秋敬老的活动,还赐以糍粑饼。赏月、祭月、敬老习俗汇合起来,经过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增益,就成了后世的中秋习俗。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由来想必大家也有听说过,最熟悉的大概就是嫦娥奔月了。嫦娥吃了不死药飞上了月亮,她的丈夫后羿为了思念妻子,就在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祈求吉祥平安。由此,中秋节的习俗就延续下来啦!

对于在外打拼的人来说,中秋节也是回家与家人团圆的日子,毕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啊,不管多远,如果有时间都会尽量赶回去跟家人一起过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三

>2022中秋节手抄报

“中秋”一词,最早于《周礼》:所谓中秋,是因为八月居孟仲季三秋之中,而十五夕恰为月中,所以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或称“八月半”。

从字意上说,阴历的春夏秋冬,也是以三个月为一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是秋季,七月叫孟秋,八月叫仲秋,九月叫季秋。八月正好是在秋季的当中间,八月十五又正好是仲秋的中间心里,所以叫中秋,又因为这天子的月亮是又亮、又圆、又满,有圆满的意思,所以又把中秋节叫团圆节。

原本,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礼记》上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在酷热的夏天过后,天朗气清,万里无云的秋夜天空,正足突显出月皎洁的光华。因此,每到秋天,天子总要到国都西郊的月坛去祭月。上古祭月的礼仪,很可能就是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正式成为岁时节日,应起于唐朝,唐书太宗纪,以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以后就成为年中节日,至宋代更为普遍,常在中秋举行欢宴的活动,到了元末明初更具有创新的意义。

中秋有二种算法,一是依据四季算,因四季之中,七、八、九为秋,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称中秋;另一种算法则依据节气,按照二十四节气,一季共六个节气,秋季的六节气分别是立秋、处暑、百露、秋分、寒露、霜降,而秋分则是秋季之中;而秋天正是人人辛苦耕耘之后的五谷丰收、团聚庆祝的季节,因此,家家拜祀土地神,答谢神的保佑,于是出现一系列仪式和风尚活动,此外加上我国古代即有拜月习俗,因此由祭月、拜月逐步演化出赏月之风。

中秋节原分为三部份:八月十四日为“迎接”,八月十五日为“正节”,八月十六日则叫“余节”。今天,大家在八月十五日“正节”吃月饼、过中秋。

吃月饼

中秋节最广的传统风俗就是中秋节吃月饼,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赏月

在中秋节之夜,除了吃月饼,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记载“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祭月

中秋节祭月,是我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在周朝,帝王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祭月逐渐流传到民间,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离秋分最近的满月日——中秋。

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宋代诗人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首诗写的就是中秋节观潮的风俗。

博饼

中秋节博饼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是闽南地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传说是郑成功屯兵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命部将洪旭发明的。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其中尤以厦门地区为甚。所以,闽南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而在江南地区民间有在中秋节晚上制灯船的习俗,然后把做好的船灯放于水中,流向远方,同时也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福。

走月

走月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走月是中秋之夜必须做的一个风俗活动。在古时候,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泛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以寓月圆人亦圆之意,直至深夜方散。另外,在古时候,走月还有添丁之寓意。但凡没有生儿子的已婚妇女,在中秋节的晚上,都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供兔儿爷

在古时候,家家户户过中秋节请兔儿爷是一个传统,就如同过年放炮一样。请回的兔儿爷要摆在显眼的桌上,称玉兔为“兔儿爷”、“兔奶奶”。并且会用瓜果菜豆供奉玉兔,酬谢它带给人间的福祉,希望“兔儿爷”能保佑全家平安健康。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如今,我们很少能在市面上见到兔儿爷,一般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拜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玩花灯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四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2、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3、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4、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五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中秋是我国传统节日,是合家团圆的日子。

中秋的前一天,大伙准备买东西,当然最重要的是月饼。月饼有大有小味道都不同---有芝麻的、有水果的、还有枣泥的···我最喜欢哈密瓜味道的。

中秋当天,晚上全家人坐在桌旁边看中秋晚会、边吃月饼。而小一点的孩子则趴在窗户旁边赏月边吃月饼,中秋是团圆的日子,它和春节一样---无论多忙的人也会抽空回家看看或者打电__话问候一下,中秋还有一个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每当人们抬头仰望天空看那圆圆的月亮时便会想起自己小时候妈妈讲的故事《嫦娥奔月》!

中秋的后一天,有些人要在家里休息一天,而有些人要开始一天的工作。

中秋过后,大人又要重新回到工作的岗位上,学生们要上学。美好的中秋过去了。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六

才离开你们几天就好像过了几个星期似的你们身体还好吗?最近感冒流行出门要多穿衣服千万别被传染了呀!

今天是中秋节是万家团聚的日子你们赏月了吗?每逢佳节倍思亲很可惜我不能回家与你们团聚。晚上班主任戴老师为了能让我们过上一个愉快的节日领着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赏月了。望着天空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我仿佛看到了你们正和外公外婆围成一桌共享月饼的情景。

校园外已是万家灯火人们正享受着团圆的欢乐呢!此刻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插上翅膀飞回自己的家呀!秋风好像明白我的心思 轻轻地拂过我的脸颊似妈妈您的手那么温柔。

爸爸妈妈在这美好的夜晚你们一定也牵挂着独自在外的女儿一定想知道我的中秋节过得怎样吧?你们放心除了没能和你们在一起有些遗憾外我过得很快乐很充实。戴老师将学校发给她的月饼分给了我们虽然每人只分到一小块但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感觉特别香甜。赏月的时候我们全班还进行了有趣的“月字当头诗歌擂台赛”。你们猜怎么着我还唱了两句带“月”字的流行歌曲为我们女生队夺得关键的2分呢!

最后当全班同学对着明月齐声吟颂苏轼的《水调歌头》时一切思念、烦恼都抛在了脑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似乎模模糊糊地体会到了诗人那种特有的情怀。

美妙的时光总是走得那么快当我们在月光下与戴老师道别时我在心里也默默地祝福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七

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在那一天,我认为大家赏月,吃月饼只是一些无味的仪式罢了,然而,五岁那年的九月十五,我觉得中秋节真的是我们的节日,任由我们这些孩子去幻想的节日。

五岁那年的中秋节,我才上幼儿园大班,脑子里充满童趣。

晚上,我们吃着月饼,看着月亮。突然,一个奇怪的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月亮有多大?我皱起的眉头,放下了月饼,小嘴巴也停了下来。妈妈看见了,便问我怎么回事。“月亮有多大?”“你觉得呢?”我用手盘成一个圆形,对着头顶那圆圆的月亮,比划比划,然后给妈妈看:“那么大。”“对!”妈妈一边偷笑着,一边回答。

几年后,我知道了这只不过是人们编的,可是我多么希望那是真的,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有一位名叫嫦娥的美女……这是我们的节日,任由我们这些孩子去幻想的节日。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八

今天,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

我和奶奶一起制做一种土月饼,也就是南瓜饼。一大早,我就和奶奶田里摘南瓜,瓜藤又长又密,连走路都难走。我在田间的杂草堆旁终于发现了一个大南瓜,哇,好大!黄黄圆圆的南瓜像一个特大号的月饼,我上去想把它抱起来,可是我无论使多大的力气都抱不起来,我只好叫奶奶过来一起把它搬回了家。

中午,我就和奶奶一起做南瓜饼,只见奶奶轻轻地抓了一点面团熟练的搓圆,接着用食指和中指点了一个洞,然后奶奶一手托着面团一手灵巧的把外皮捏薄,然后用调羹挖了一勺豆沙,接着快速地把外皮粘和起来,形成了一个球体,再把余下的掐掉。再把双手和起来。我也学着做了起来可是我做的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再奶奶多次教我之下我终于学会了做南瓜饼。

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边赏月边吃我和奶奶做的南瓜饼,看看月亮是圆的,南瓜饼也是圆的,突然间觉得特别甜。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九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也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都很兴奋。昨天我们到超市买了一箱月饼,今天早上又起了个大早,大家各自忙着准备过节的事。

我因为还有一项作业未完成,所以一起来就开始猛刷作业,希望中秋节能够在没有作业的情况下才能快乐。爸爸妈妈起来后在给我和妹妹煮好吃的面条,我看到妈妈在厨房有条不紊地准备各种调料,抽油烟机、妈妈的切菜声、锅里水煮开的咕嘟声汇集在一起,节奏是那么的欢快明亮,就像是在演奏一首欢乐的交响曲一样,我在心里甜甜地笑了起来。

中午的时候,有人按门铃主,妹妹飞快地跑去开门,令我没想到的门外是好久不见的堂哥和堂嫂!他们带来了两盒月饼,包装得非常漂亮。还给我和妹妹带了很多零食,真是太棒了!我们一起聊了一会儿天,然后我们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和堂嫂就跑到厨房去了,我感觉她们又在演奏着不但有音乐还有色香味齐全的中秋大餐交响曲!一会儿妈妈就叫我们吃饭了。我们到桌子旁一看,哇,好丰盛的美大餐啊!有香喷喷的蒸得橙黄橙黄的大闸蟹,有令人口水直流的酸菜鱼,还让人开胃的辣椒炒牛肉,以及各种我最爱吃小炒。

享受完丰盛的午餐后,妹妹抢过电视遥控器又看起了她最爱看的的动画片。看得正起劲时,妈妈说微信群里有红包抢,我赶紧抓起手机打开微信,原来是舅舅、姥爷、堂哥们好多大人在发红包,我和妹妹开心地抢起来。不过今天手气不太好,别人都抢了好几十,我只抢到了几块钱;每个红包都没超过10块。但妹妹好像抢得还没我多,她有次抢了个几毛钱的,气得大叫。

下午我们一家和堂哥堂嫂一起去看我们正在装修的新房子;一出去,正当中午,天气非常好,有点骄阳似火的感觉。我们的车经过钱塘江边时,我们发现车窗外,火辣辣的太阳光齐刷刷的照耀在宽阔的钱塘江水面上,波光鳞鳞的,很是壮观。

晚上,吃过晚饭后,我们带着月饼,边走边吃,在楼下小区里赏月。爸爸妈妈不停地用手机给月亮拍照;今天的月亮真圆啊,高高的挂在楼顶的天空,我想月亮应该是一位洁白的天使吧,每年都给人们送来团聚的光芒和美好的祝福!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十

每个人都应该熟悉中秋节。一年一度,我喜欢中秋节的到来,因为我们可以吃团圆饭和美味的月饼,还可以坐在一起聊天。

我记得我在初中的时候,那一天只是一个假期。我一个人在家等我妈妈、爸爸和妹妹回来。因为“这是中秋节”,我坐在祖母家的篱笆上,看着他们是否要来。中秋节的前一天晚上,我爸爸打电话给我奶奶,说他们明天会回来。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很久没有见到我的父母了,所以我非常相信他们。中秋节正好给了我一个看他们的机会。从下午到晚上,奶奶一直在厨房为我们准备丰盛的团圆饭。就在这时,我发现一辆摩托车出现在我眼前,很快就来到了我祖母家的角落。当我走进去看是谁的时候,原来是爸爸们,我马上大声说,“奶奶,爸爸,他们回来了。”就在这时,一直在厨房做饭的奶奶急匆匆地走到门口迎接他们。过了一会儿,我们坐在一张桌子前,奶奶帮忙洗碗。我们边吃边聊。那时,我感到非常高兴。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是深夜了。我的祖母、父亲、母亲和妹妹以及我坐在祖母家的屋顶上,啜饮着月饼,欣赏着明亮的月亮。那时,我多么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那一刻。全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饼,看圆圆的大月亮。虽然时间不会停止,但新的一天将会到来。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我可以和我的爸爸、妈妈、奶奶和姐姐一起度过快乐的一天。

因此,从那时起我就非常喜欢中秋节,因为中秋节可以把外面的家人聚在一起,“中秋节”我希望你能来。2号早上,我从床上起来看日历。今天是中秋节。我马上吃完早餐,坐在电视机前,兴奋地看着中秋节的节目。晚上,吃完饭,我和父母去阳台看月亮。金色的晚霞如此迷人,有点像一只也来赏月的狼。我看着,狼慢慢变成了一只白狼。哈,是我等了很久的月亮升起来了。我抬头仔细看了看。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闪烁的夜色中,此时,我不禁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一小时不知明月,故名白。我怀疑姚泰的镜子正飞向青云。”月光多么柔和,像轻纱一样洒向世界。月亮多么可爱,像白玉一样,让我们欣赏它。那天晚上,月亮映衬下,多么美丽,就像人间仙境。你看,月亮上阴沉沉的影子不是传说中在桂花树下乘凉的吴刚吗?不远处,美丽的嫦娥姐姐怀里抱着一只可爱的玉兔。

想着,想着,我好像已经进入了神秘的月亮广寒宫。吃着香甜的月饼,欣赏着醉人的圆月,想着诱人的传说,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今年的中秋节比往年好,今天的月亮比往年圆。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十一

中秋节当然少不了月饼了。看看,有哈密瓜味的,轻轻一咬,哈密瓜味就围绕在你的身边,让你“口水流下三千尺”;有风梨味的,那味道你一闻到,肯定会垂涎欲滴,恨不得一口吞掉十个月饼,还有蟠桃味的,吃一口,哇!我觉得自己仿佛当上了齐天大圣,能够每天都吃上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的蟠桃。

一段悠扬的音乐响了起来,中秋联欢晚会到了,这是一首《爱在中秋》,那歌声非常优美,歌声停了,音乐响起来,后面烟花四射,金碧辉煌。接下来的歌声变得更欢快了,像一个个小姑娘在不停地翩翩起舞。然后,我又听到了一首《荷塘月色》,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和婉的歌声,再配上那金光闪耀的舞台,简直是到了仙界。节目表演完后,主持人讲话了,说得声情并茂。最后,我欣赏了一首名叫《江城子》的歌。那独一无二的歌声和五光十色的舞台,让你看得全神贯注,眨一下眼睛也不敢,生怕错过最最精彩的时刻。

看完中秋联欢晚会之后,我又出门看月亮,那月亮变得更大更明亮了,用“八月十五月儿明”这句话再合适不过了。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十二

(一)赏月:

(二)吃月饼:

(三)团圆:

中秋节诗词选  

1.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月下独酌唐 李白

《中秋》  (唐)李朴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宋)苏东坡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文字篇十三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涸,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汗马功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_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轻而易举的骗过了后羿。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每天都到月亮前观望着爱妻。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48101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