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热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8:42:09
初一上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热门12篇)
时间:2023-11-19 18:42:09     小编:雁落霞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学习或生活经历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方法。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在这里,我们将分享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初一上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篇一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很强的学科,要想控制它,就得亲身瞧察、实验。不管动物学、动物学还是生物卫生,都与实践联系很紧密,所以学习每一章每一节都需注重从瞧察、实验进手。

(一)明确瞧察手法。

不管瞧察标本、实物还是瞧察实验,都要先经过预习,了解瞧察的手法,才华使本人的注重力集中正在所需瞧察的东西上,才华对症下药地进行精细的瞧察,才华对瞧察的东西有明确的感知。

(二)要按雄道的步骤瞧察。

瞧察的步骤和要领一般要由东西的全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全体。瞧察应先指向于东西的各个部分,先瞧上面、前面,后瞧下面、后面,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养成按顺序瞧察的习。瞧察时要精细,以了解其特、作用、种种细节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对全体获得确实的全面的深进的熟识。

(三)瞧察时要用多种感官和分析器。

不但要用眼瞧,也要凭据东西的实践情况使用听觉、触觉等器官精细感知。如蚯蚓的体外,大部分体环生刚毛,刚毛较小,不易瞧清,常超卓忽略。要用手摸,用触觉感觉刚毛的存正在,进一步瞧察蚯蚓运动的情况,领会刚毛有帮手运动的作用。

瞧察时要积极考虑,将生动的直瞧与抽象思想相联合,组成正确的观点、断定和推理,熟识事物的本质。如了解鲫鱼种种鳍的作用,可用几条作实验,一条走?失胸鳍和腹鳍,一条走?失尾鳍,一条维持种种鳍完好无缺。瞧察三种鱼正在水中游动的情况,考虑它们差别的体现,就可以分析总结出种种鳍的作用。

除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外,要本人动手作生物标本和做实验。这样不但能加深印象,更能扶植分析标题和解决题手法能力,还会扶植动手作能力。别的,注重对大自然的瞧察,联合本人身边的质料做多种实验,如解剖、养殖等等,就更能扶植本人学习生物的喜欢。

ii、阅读、探究的要领。

(一)可接纳带着标题阅读的要领。

(二)分析教材内容,了解学问结构。

有些章节,阅读课文后要考虑其学问的内正在联系是什么。有些教材内容固然联系实践但无标本可瞧察。如“海洋鱼类资源的掩护”,这就要分析教材探究其学问结构,接纳分析式的阅读要领。这样既能读进走,又能记得清。

(三)弄清观点。

生物课中名词观点较多,难记易混,是学习中的难点。正在阅读课文时碰到的观点要进行分析,弄清其内涵,还要晓得同类观点有哪些,学习时要前后联系相比,务必弄清。如完整与不完整;生殖回游、索饵回游与季节回游;留鸟与候鸟等。对这些同类观点,要注重经过相比,找出异同,从而构身明确、正确的观点。

总之,阅读与探究联合起来,才华使智力得到发展,组本钱人解决题手法能力。如读到课文中所讲的两栖动物的外形结构与水陆两栖生活相顺应时,本人就可以考虑田鸡的外形结构有哪些特是适于陆上生活的,有哪些特是适于水中生活的。课文中写鲫鱼身体反面深灰玄色,由反面到腹面色彩渐浅,腹面白色,这种体色使鲫鱼不超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觉。读到这里,我们就该卖想一想为什么不超卓被敌害发觉?经过这样考虑得出的答案,印象就相比深进,并会逐步改变融会贯通的学习要领。

别的,还要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注重瞧电看“动物世界”以及相关科技电影等,这些都能扩张看野,并激发学习生活的喜欢。

iii、回纳整理要领。

回纳整理学习内容不但利于控制学问,利于记忆,并且更重要的是能从事物之间更广泛的联系中找到新的规律,悟出新的原理来。所以,每学完一章,要小结一次,回纳本章主要内容;学完一单位,要小结一次,回纳本单位主要内容;学完一本书,要做一次零碎的总结。

例如,学完了动物根、茎、叶三章后,可做这一单位的总结、回纳、分析、相比,找出正常根、茎、叶外形的主要特,双习旧学问,明确观点,这是第一步,进一步要考虑比方神仙掌,使用所学观点分析哪部分是叶,考虑为什么说肉质扁平部分是茎,上面长的刺是叶,有什么凭据;进一步再考虑为什么说番薯是根,马铃薯是茎,凭据什么,为什么神仙掌上的刺是叶刺,柑桔上的刺是枝刺,凭据是什么。这样总结后可以找出根、茎、叶的规律及其识另外要领。又例如,学完了动物学的教材后,做一次零碎的总结,进行深进一步的考虑,就可以发觉,正在动物学教材中贯串两条主线:一条是动物的外形结谈判生活环境一致的瞧点,另一条是动物由低比及高等、由简略到双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瞧点。这就可以从客瞧的角度,更明确地理解,控制动物学。

初一上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篇二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初一上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篇三

1、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种、果实六大器官组成的。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在成熟的植物体内,总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终生保持分生能力,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做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如保护组织(保护内部器官)、疏导组织(如茎、叶脉、根尖对成熟区等能运输水和无机盐)、营养组织(储藏营养物质)等。

初一上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篇四

2、草履虫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

有害的一面:1、人体内寄生虫危害人类健康。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

2、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造成赤潮,危害渔业。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种类。

1、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一类是专门寄生在细菌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1、病毒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

2、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里。离开了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就会重新开始生命活动。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靠寄生生活,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了极大危害。

如:流行性感冒、肝炎、艾滋病、口蹄疫、鸡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疫苗预防疾病。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

单元小结。

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绝大多数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

3、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内含有遗传信息。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5、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

初一上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篇五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初一上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篇六

1、十九世纪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是达尔文。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乖哦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3、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就能使用工具相当于自己四肢的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都大大增强。

4、东非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5、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体形:从半直立行走到致力行走;

(2)使用工具:从不会使用工具到使用天然工具,再到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直至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的现代工具。

(3)着装:从赤身裸体到懂得御寒遮羞。

初一上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篇七

人口特点:

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2、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1、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加人口

初一上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篇八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3)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

(6)肛门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初一上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篇九

时光如梭,仿佛刚上完了小学。可不知不觉中,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初中的第一次期末考试也落下了帷幕,新的寒假向我走来。现在我多么心潮澎湃呀!回首这个学期,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知识的海洋中,我收益匪浅。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头也不回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死命的追赶着:

在小学中,我是班中的调皮蛋,每天脑海中只想着玩,昏昏沉沉地过着日子。可刚迈入建兰中学的门槛,我就感到了一股莫大的压力,在社会和压力的作用下,我渐渐的懂事,也逐渐要好起来了,这一点让我都感到不可思议。

在此学期中,我学习态度积极,能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共同营造美好的班级氛围,也获得过荣誉:在数学培训班中获得三等奖,成为了青年作家协会的会员,在期中考试中获得了令我满意的成绩,当上了班干部。这一切都要感谢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人无完人,金无赤金”,人总是有缺点的,更何况我这个凡夫俗子呢?谈起我的缺点,最明显的就是粗心,在这次期末考试中,有9分的失去是因为审题不仔细造成的。我胆子也不够大,上课时发言不够积极,我相信我在下个学期能尽量改正这些坏毛病,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加油吧!去远方拼搏吧,我们的路还很长!

初一上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篇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初一上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贮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无机盐是调节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2、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

3、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瘦肉、鱼、奶、蛋和豆类,脂肪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动物性食物含维生素a。

4、夜盲症——缺维生素a;坏血病——缺维生素c;脚气病——缺维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维生素b2;佝偻病——缺维生素d和钙。

6、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肠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种类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7、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8、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会变蓝。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先通过胆汁的乳化作用,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9、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1)消化道中最长一段,环行皱襞、小肠绒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2)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含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

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

消化液排出入的器官口腔胃小肠。

消化液所含的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蛋白酶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不含消化酶。

10、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部分水和酒精;小肠: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11、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12、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初一上半学期生物知识点总结篇十二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3、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4、露西时代的古人类能使用工具,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5、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不能,(1)人类和类人猿都是森林古猿进化来的,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了,(2)现在已不具有森林古猿进化人类的外界条件。

6、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有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完成的。

7、男女生殖系统。

8、在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睾丸和输精管,在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卵巢和输卵管。

9、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10、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1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是在输卵管中。

12、睾丸是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卵巢是女性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13、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1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

15、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6、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17、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18、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晚婚提倡蔽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2-3年结婚。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3年生育。少生稳定低生育水平。优生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身体和科学分娩等措施,避免生出具有遗传疾病的孩子。

19、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20、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人体内的消耗次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脂肪含能量最多。

22、脂肪一般是备用的能源物质。

23、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24、几种无机盐缺乏时的症状:

含磷的无机盐: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

含铁的无机盐:缺铁性贫血。

含碘的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含锌的无机盐: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25、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比如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26、27页的课后练习题1、2、3题。

27、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28、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9、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30、消化道是一条长长的管道。消化腺可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肠腺。

3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除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以外,胃、小肠等器官中还有许多种消化酶。

33、在小肠里含有三种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

34、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

36、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从塔基到塔顶表示五类食物的大致比例)书37页。

37、关注食品安全。

38、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39、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40、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41、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42、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共有的一各器官。

43、呼吸道并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它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不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44、书49页的演示实验。

4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扩张,肺内气压缩小,于是气体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收缩,肺内气压增大,于是气体被排出所以呼气和吸气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

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你吸气时,许许多多肺泡都像小气球似地鼓了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47、常见的大气污染源一般有一下几种:工业生产的排放、车辆、船舶尾气、秸秆焚烧和地面扬尘。

48、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49、血液属于结缔组织,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50、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书59页血液分层图。

51、人体在运动、缺氧,饱食时,红细胞增加,贫血时,红细胞减少。人体在失血、剧痛、烧伤、炎症、白血病时白细胞增加,在药物中毒、骨髓造血机能损害时,白细胞减少。贫血时,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过少,机体会异常出血,过多,形成血栓。

52、血浆: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5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a.红细胞:(形态)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特性)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功能):有运输氧的功能。

c.血小板:形态: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54、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55、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56、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肺静脉连左心房,上下腔静脉连右心房。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57、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房壁比心室壁薄。,

58、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

59、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经过体循环,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

60、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暗红的静脉血又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

61、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62、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63、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64、输血是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66、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鲜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67、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粪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她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

68、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69、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储存尿液)和尿道(排出尿液)组成。

70、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各肾包括大约100万各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71、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72、尿液的形成: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系。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73、尿的排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74、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透镜成像原理,在拍照是,镜头的作用是调节物距,光圈的作用是控制光线,胶卷的作用是感光。

75、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76、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77、人眼睛的颜色是由虹膜决定的。用来调节瞳孔的大小。

78、瞳孔用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远处、暗处物体时瞳孔扩大,看近处、亮处物体是瞳孔缩小。

79、睫状体用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变大,睫状体收缩;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变小,睫状体舒张。

80、我们平时所说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的颜色,黑眼球指的是虹膜的颜色。

81、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82、物体成像是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像。形成视觉是在大脑的视觉中枢。

83、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那么,远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则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84、为了预防近视眼,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

三要:

(1)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2)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有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3)一种哦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哦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

85、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对声波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听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的听觉中枢。

86、为了保护耳和听觉,还应当注意: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一面戳伤外耳道或鼓膜;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一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鼻咽不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87、身体各部分之所以如此协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88、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tamp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89、概括的说,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90、小脑的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91、脑:.小脑、脑干大脑。

92、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93、神经元结构示意图。

9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95、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简单反射,以及望梅止渴、谈梅分泌唾液等复杂反射。望梅止渴等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反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96、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44986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