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7:48:05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范文(16篇)
时间:2023-11-19 17:48:05     小编:紫薇儿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在写总结时,我们应如何处理那些无法明确归类的事物或情况?总结范文是一个学习和参考的工具,通过多读多思多练才能真正写好一篇完美的总结。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篇一

摘要: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推进着教育活动的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下,小学课程教育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如今的小学教育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提高小学教学的有效性,更加符合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以此为出发点,对此进行相关的探讨,以此促进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

一、前言。

新课程的改革是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与发展的,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作为教育活动最为基础的小学教育也正在不断完善中,以促进学生可以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到更好的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不断被提出,可以说对于小学任课教师而言,这一时期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阶段,如何开展更好的教学活动,成为教师所关注的重中之重。由于在现如今的小学教育中,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小学教育活动存在诸多问题,阻碍着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教育的有效性,在小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用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促进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提出有效的对策之前,首先要对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明确化,只有将这些存在的问题明确化,才能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有效的对策予以改善。在小学教育中,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的小学课堂教学一直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听课为辅”这一模式占据主导,这种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已经适应不了新时代的发展,不仅会造成小学课堂教学学习氛围的沉重,调动不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也就无法发挥学生的思维性,对学生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而且也会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过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无法提升小学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效率不高。

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还存在着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就会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所要表达的重点不明确,教学结构也设置得不够合理,学生也无法掌握该学习的知识重点,往往一节课上下来学生都不知道上了什么,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好的。

(三)没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质量无法得以提升。

教师在小学教育活动中担当者重要的角色,而且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观念不强、意志力薄弱、好动以及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好引导者工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得小学教学质量无法得以提升。

三、新课改理念下提升小学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在明确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就需要从新课改理念出发。下面就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希望以此来提升小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加强自身知识与能力,发挥好引导作用。

在整个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新课改理念一直在提倡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加强引导作用,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提高自己的专业性知识,立足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提高钻研能力和解读能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而开展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方法,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解知识点的难度与深度,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综合多方面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事物的完成如果是在兴趣的作用下,其完成的质量与在没有兴趣的作用下所完成的质量有着本质的不同。在小学教育中,学生还处于学习的最初阶段,教师如果能够通过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学生的日后发展是有极大的帮助作用的。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观点,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调动多种因素起到综合性的效果,慢慢地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教育的有效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师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做出相应变化,以此来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组成模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组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可以使用奖励的机制来激发学生之间进行踊跃的讨论,在这其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或者是讨论方向偏离主题及时给予指导,从而让学生良好地学习,提高小学教育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教育有效性的提高是需要教师立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此来促进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篇二

小学生一般都是7—13岁之间的孩子,喜欢游戏、玩耍、娱乐,习惯于形象化、直观化的思维模式.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要用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和方法把单调、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能够乐于接受,趣在其中,美在其中,乐在其中.教师如何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其中大有学问,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比较单调和枯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更加勤奋,深入钻研,用多种多样艺术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把“知识教育”真正变为“启智教育”.

一、问题设计的趣味化。

孔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是从问题开始的,是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目的的.有趣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成为学生积极思考的桥梁.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总想探个究竟,弄懂其中的`奥妙所在.尤其是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有趣的提问能够勾住学生的魂,让学生如饥似渴地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我在上《比例尺》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谁知道自己的家乡距离首都北京有多远?学生纷纷推断和猜测,但都很不准确.这时我亮出了中国地图,并且说:那就让我们来量一量吧.学生听说在地图上可以量出从家乡到首都北京的距离,都表现得大为惊奇,兴趣盎然.这时我们顺利地进入新课讲解,就能够牢牢地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视为金科玉律,并且牢牢地记在心里,印入脑海.

二、情境设计的生活化。

有用才是真理,有用才是真知.要想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就必须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有用,能够切实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应用于实践.为此,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要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公理建立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之上.比如,我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我们学校要开田径运动会.你们可知道:如何才能够精确地测量出我们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呢?学生相互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用米尺实测是最好的办法.接着我又说:操场跑道将分为内外6圈,怎样才能够又快又精确地测量出各圈跑道的精确长度呢?这下子大家都傻眼了,面面相觑,不知所云.他们其中有人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4个边的直线距离容易丈量,而4个圆角处的跑道长度就很难快速丈量出来.这时我就告诉同学们说:我这里有一种最便捷、最快速的丈量和计算方法,大家愿不愿意学呢?这时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效果必然是最理想的.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长期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拼图法、实践操作法、游戏活动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等等.其实,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方式,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效果的方式方法.数学教师要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法,把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最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观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比如,在教学《2、3、5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采用的是拼图法和实践操作法;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我采用的是多媒体演示法.教师所拥有的知识的多少与教学能力是不相同的,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实践性的量的积累,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什么样的知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课前精心预设,而且要观察效果;不仅要进行广泛的实践交流,而且要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以便总结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数学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应该是张弛有度的,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够让学生轻松愉快、心情舒畅.

四、施教对象的分层化。

由于每一名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智力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优劣来.对于相同的问题和作业,优等生早已算出了答案,还有空闲时间,中等学生还在求解之中,而学困生却显得抓耳挠腮,无可奈何.针对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就要采取差别化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施教.在授课方面,在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领会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对于优等生,要以放为主,鼓励他们独立学习,多元求解,积极进行高难度的拓展练习.对于中等生,应该半扶半放,在教师点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提高性练习.对于学困生,要以扶为主,在师生讨论、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评价标准也要有区别,尤其是对学困生,要让他们感到有收获,有成就感,以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参与度.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篇三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笔者深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对其加以正视并解决。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一言堂、满堂灌课堂传统教学模式。

对于目前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来说,大多数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禁锢,课堂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走入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教学误区。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主要来自于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教书多年,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他们能够凭借经验进行有效的处理,然而,缺少对学生思维逻辑的引导和培养,即使巧取捷径解决问题,却不能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教学理念与实践未能有效结合。

教学理念的滞后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因素,因此,更新教学理念成为施行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虽然,新课程理念提出多年,教师工作者也都进行了相关的学习和培训,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未能真正利用。在农村学校中,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仍然停在口号上,课堂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氛围枯燥、无味,未能将情景教学应用于课堂中,这一系列问题也将制约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以教材为中心的错误教学方针。

教材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指导,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标尺。然而,大部分教师却以教材为中心,认为只要认真完成教材中知识点的讲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这种教材即法典圣经的错误教学方针既制约着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也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与新课程理念不相符合。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

(一)更新教学理念实践教学模式。

作为教学工作者,首先,要学习全新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工作中更上一层楼。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在学习教学理念之后,要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最后,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纽带,将新课程理念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创造民主、平等、友爱的课堂氛围,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建立以教材为基础延伸教学视野的教学指导方针。

新课程中指出: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它既可以包括以教科书为主体的图书教材,又包括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等。因此,教师必须准确解读教材,并对教材内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领悟编者意图,并丰富教学视野,最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教师准确的理解教材,有效地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的延伸教材,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教材不仅是进行教学的工具,还应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法宝。

(三)创新教学情境活跃教学氛围。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活泼爱动,加上农村学校的孩子生活体验少,对于许多外界的新鲜事物不了解,基于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创新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理解知识有重要作用。所谓的创新教学情境,就是构建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联系,将学生角色引入教学过程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例如,游戏情境教学,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与“3”有关的游戏,也就是从一开始数,凡是3的倍数或者含有3的数字都要以拍手代替,游戏在谁那停止了那名学生就要给大家唱首歌。这样,在游戏中既得到了快乐,也学习了知识,培养了大家灵敏的思维能力,形成了和谐欢快的课堂氛围,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种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儿童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同时必须十分谨慎地对儿童接触的事物加以选择,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与合理的教益。因此,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更加生活化,让知识与实践更切合,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尊重学生,为学生创造一片自由、和谐的学习条件。总之,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与城市相比,许多条件不足,但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学生的生活优势来创新教学方法,将教学理念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知识与实践的转化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孙凤华工作单位:山东冠县东古城镇民生小学。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篇四

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个性表现出来,思维活跃出来,手脚解放出来。当今,中学生由于处在青春发育期,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这些都是学生在被动地学习,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枯燥无趣。实质上,是我们把数学教枯燥了,让学生学得痛苦了。因此,数学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上,享受数学的快乐与美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

一、创境、激趣、参与。

所谓“数学问题情境”指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生问题的意识,是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由于学生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教师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而数学情境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因此,教师要改善教与学的方式,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主动学习。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不是一种“授予――吸收”的简单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授予者。这就要求教师能创造出趣味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培养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

工作以来,我听过很多课,感受最深的是:整节课是那么的一帆风顺,前后知识是那么的衔接……可为什么轮到自己上课时,总觉得自己走的不是“公路”,而是“崎岖的山路”呢?反思之后,我感悟到:自己并没有把学生真正地带入课堂,学生并没有参与到我的'课堂上,因为没有有趣的东西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他们的“三魂六魄”还在教室外游荡,只是偶尔进来看看记记黑板上的我的板书而已。由此看来,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思维,享受到数学的快乐。

但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成功地实施问题情境,要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出发点,则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要有针对性,一定要紧扣课题,不故弄玄虚,要有利于当堂问题的解决;其次要从实际出发,具有适度性,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第三要具有启发性,问题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能够通过启发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后要具有互动性,要让学生不断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保持思维的持续性,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

二、提高参与度,主动学习。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时,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育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用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同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对事物见解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中让学生自我发现,让他们在讨论的氛围中获得新知,亲历探索的过程,初尝胜利的果实。例如在学习“展开与折叠”时,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把班级的学生分成8组进行比赛,看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的方法最多。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积极开动脑筋,整节课堂虽有些乱,但我觉得学生很自由,很开心。最后,在讨论中我们共同得出了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的几种规律。

三、抓住后进生,跟上大部队。

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成功之后,由于心理上得到欣慰,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帮助。因此,要使后进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除注重情感教育外,还要处理好许多“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成效”的积极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只要能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小小的提问,或能正确地解出一个小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某些学生要采用鼓励式的语言来交流,如“很好,继续加油”等,让后进生自己树立自信,这样才能一步步地带着他们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跟上班级的整体队伍,从而使他们尝到学习数学“成功”的甜头,激发每个人学习的兴趣,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教学“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剪纸、操作、度量等方法,使他们身临其境,掌握知识点。又如教学“相似形”时,采用多媒体、幻灯片等,能更加形象、生动直观地让学生感知、领悟本节的知识点。我想,这样不仅可以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信心,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参与课堂,学活数学。

在数学家的眼中,数学很漂亮,可是在我们学生的眼中,数学都是枯燥的。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做则常会有启发。代数问题把字母化成数试一试,几何问题多画几个图看一看,这比你冥思苦想效果显著得多。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在万物中寻求事物的“异中不同或同中之异”。

工作以来,感悟较深的是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时比较呆滞,只听老师讲,而不动脑思考,更别说动手实践了。所以,在平时我会经常穿插一些比较有趣的课,模仿名师授课的一些特色,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或者用比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当课堂的主体,把我的数学课堂活动起来,在自由、快乐中把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作为回报,我的学生也非常喜欢上我的课。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我们应该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知识的场所,成为学生能突发奇思妙想的好去处。

(仪征市新集初级中学)。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篇五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上,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乐于探究和主动参与以及勤于动手,不但要对小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还要对小学生获取知识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从小学生接受的心理和数学学科特性出发,重视小学数学环节的创新[1]。

一、灵活地运用数学教材。

师与生和生与生以及学生与他人之的互动,就是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育上,让数学教材不但要为我所用,又不能让数学教材限制和约束自己,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小学数学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增删,使小学生感到生活的到处都有数学,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激发起来。例如,学习《小数的性质》时,刚上课,教师故意在黑板上写上4.40.400,小学生看到教师不动声色地写上几个数字,就会感到非常好奇,不知道教师要干什么,有什么意图?教师再比较神秘地问学生:“我会提出怎样的问题呢?同学们猜猜看,”学生们好奇心一下被调动起来,思维开放了,有的小学生说,末尾添上0数字大小有什么变化?还有的说,这几个数字之间有什么样的变化?教师这时再问学生,“同学们,谁能让这几个数字变得相等?”这时就会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小学生们开始交流和议论。小学生很快想到在1、10、100的加元、角、分的单位。教师这时可以说:不加单位,也能将这三个数相等,知道老师会有什么方法呢?这也是这堂课老师要讲的主要问题,将这种情境形成一个悬念,致使小学生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得以有效地培养[1]。因此,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应该灵活地运用教材,让教学教材服务于数学教学,既要对数学教材进行尊重,又不能只局限在教材中。

二、新的数学课堂组织形式的探索。

大课堂的数学教学,对于传统的教师作为主体的讲解比较有利,但是,对于新课程改革后的学生作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却很不利。因此,应该将小组教学模式积极地进行开展。有效地运用小组教学,能够将集体教学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将师与生和生与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密切接触的机会进行提供,对于小学生的合作学习非常有利,无论对于促进个体社会化,还是健全人格的培养,都是有效的途径。对于班级和小组以及个人多种学习方式互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探索,对于小组研究和讨论的学习方式重点地加强,将数学大课堂的讲解学习方式尽量削弱。划分小组,通常8个人为一个小组,学生兴趣爱好和性别的相互搭配,都应该照顾到,小组组建起来后,应该相对稳定,过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当地调整一下,以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既能够增进小学生之间的友谊,又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以培养,从而使教学育人的目的得以实现[3]。

小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接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小学生就越喜欢主动且自觉地去接受知识,这是心理学研究曾经证明的。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上,应该有效运用恰当的导语和情境的创设,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起来,情景创设需要选用小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然后导入新的数学课中,在课堂数学教学中,如果恰当地将导语运用,就能够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得以实现。例如,学习2-20这十个数字,教师可以将校园作为生活的实例,引导和帮助学生观察图片,互相交流,使内容数据产生出来,学生对于抽象数就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于2字,引导小学生发现美丽校园的树上有2只小鸟,由此,学生又会发现周围2字的东西……在数学课上,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结合情境,自己来编和列式解题。如此这样,就能够将数学教材中所缺少的生活题,变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小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

四、小学生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中学习。

合作探究这个关键的数学课堂环节,需要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共同来创造,是将小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致使师生和生生以及师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方式得以实现[4]。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合作交流情境为小学生创设,对小学生进行鼓励,让小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发表出来。同时,还要与小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的目的是将小学生的责任增强,在共同的合作中,让小学生学会去倾听别人、尊重别人和评价别人,以及怎样才能够将自己的观点更好地进行表述;竞争是为了让小学生学会求同存异和取长补短以及统一意见,能够更好地合作。合作交流需要将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将激励合作交流机制建立起来,让小学生大胆地进行质疑和交流。能够达到师导生和生教生以及生强生的效果。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数学教学中,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引导和帮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致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和自主探索地去对数学进行认识。

【参考文献】。

[4]王秀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6(04):45.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篇六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及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而构建小学生态课堂,就要求教师在大力实施趣味性教学的基础上,开创“开放型”课堂教学氛围,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体会学习的快乐。

一、创设无拘无束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努力为学生创设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因为只有当学生身心放松时,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被激发出来,而课堂也真正实现了生态形式。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节课时,首先,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讲解了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知识点,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后,我请学生量一量自己身边事物的面积,学生听后非常高兴地拿起手中的尺子,测量自己身边的事物,学生一边测量,一边讨论,“玩”得不亦乐乎。在测量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节知识的重点内容,知道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而且体验到学习数学所带来的快乐。又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观察物体》这一节课时,我请学生观察一下教室里的物体,并描述一下自己观察到的这个物体的特征,学生尽情的表述着,有时讲的内容虽与本节课内容无关,但是学生却能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在为学生创设无拘无束的教学环境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动态性,及时给予学生肯定,以满足学生的自尊心理。积极寻求充满生动形象的课堂情景,这样会促使学生在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到数学课堂的无限乐趣,进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实施趣味教学,激活学生思维。

众所周知,由于受学科限制,数学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大多是单调乏味的,倘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善于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不在教学过程中动点小心思,那样就会使课堂进展的平平淡淡,从而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措辞和语气,给予学生强化式的赞扬鼓励,创新教学形式,实施趣味性教学,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不断激活思维。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升与毫升》这一节课时,为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上课的时候,我为学生找来量筒,让学生根据要求,往量筒里注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相互合作中完成操作,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兴趣大增。于是,我请学生猜一猜一升水有多少?这时就有学生拿起水杯往量筒到里倒,由于量筒的容量较小,水溢了出来,这位学生的举动,引来了其他学生的思考,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思考着一升水到底有多少。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将毫升与升之间的关系讲给学生,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在学生学习完本节知识后,我请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哪些东西可以用升、毫升表示,这些东西都有着怎样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我也会将学生喜闻乐见的例子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不仅可以大大激活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这样的教学形式,将无声的教材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让课堂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三、合作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数学的学习不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提出问题,而合作教学,能够融洽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开创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促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交流,在无形中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主动探究数学问题。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时,在上课前,我将红、黄两种颜色的小球装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在上课的时候,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摸球游戏。在摸球前,我并不会告诉他们袋子中不同颜色球的数量,而只是告诉他们,袋子中只有红、黄两种颜色的球,在开始摸球的时候,只要求学生去摸球,摸出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入袋子中,继续摸球,不断重复此动作,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摸来摸去后,总会产生一定的感觉。然后,让学生就自己这种摸球的感觉,与同伴进行交流互动,猜一猜一共有多少球?红色和黄色的球又各占多少个?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会乐于参加此活动,在谈感受的时候,不断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会变得非常活跃。此时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此问题,在交流中,得出不同颜色球的数量,大致猜出它们所占的比例,这样的教学形式,既活泼生动,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展合作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根据教材内容共同探究,共同体验成功。同时,教师也要抓住关键之处,有意识地追问学生,让学生在心中产生疑惑,进而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和发现。当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所感所想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总而言之,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要让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体验到积极情感,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高幸福指数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身能力。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篇七

数学史是关于数学的发展过程的历史,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的产生和发展是数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数学史是人们认识数学本身的历史,数学史是展现人们的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与数学之间联系的历史,数学史阐述了数学方法和思维的具体发展过程,数学史记录了数学家们对数学卓越贡献的历史,数学史是我们学习数学概念、知识、思想与方法及其发展历史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每个学科都有其历史,数学也一样。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具有很强的累积性,它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把原有的理论推翻了重新建立,数学的理论是一脉相承,不同时期的数学家都是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拓展。数学史向我们展现了数学发展的大致历程,记录了数学家们研究数学的过程,其中包含着数学家们的艰辛与喜悦,是数学家们集体智慧的完美展现。

二、数学史的教育现状。

18世纪,孔德就指出历史顺序在孩子教育中的必要性。20世纪70年代,第二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召开,会议中有个数学工作小组提议把数学史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许多年过去了,虽然数学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所涉及,但是调查发现小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视程度和融入程度是比较低的,很多小学教师并没有将数学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教育作用发挥的很好,只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史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近年来,各地纷纷推行教育改革,国际上对数学史的研究和学习越来越重视,国内各种有关数学史的研讨会也相继召开,许多数学家和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关注数学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国际国内掀起了一股数学史研究和学习的狂热潮流。

(一)学习数学史有利于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融入数学史的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精神,还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应用,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文价值观。数学教材理论知识占大部分,这就导致数学学起来比较的枯燥乏味,没有一点的趣味性,对于刚刚接触数学知识的小学生来说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数学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使得小学数学概念等理论知识学起来更加的生动形象。将数学史资料等一些比较感性的材料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学习数学史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中有趣的故事、有趣的游戏、有趣的问题等在小学数学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这些数学史中的故事、游戏等有着令人好奇的历史背景,可以丰富小学教学的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出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推进。下面我们做一些有趣例子的介绍,这些例子对于活跃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气氛有很大的作用。有趣的数学游戏:摆火柴、七巧板拼图;有趣的数学故事:高斯的故事、一个手指的故事(十进制);有趣的数学问题:四色问题、歌德巴赫猜想。小学数学教师应注意对有趣的数学资料的收集,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融入这些有趣的数学材料,逐渐的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进行。

(三)学习数学史有利于拓展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面《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得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新课改后,人们更加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学生课外知识的丰富性越来越重要了。数学史为学习数学的学生提供了数学的发展进程、数学学习的思维方法等知识,学生学习数学史,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增加对数学知识的深刻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在数学上的进一步发展。

(四)学习数学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掌握数学的理论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学史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思维方法,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正确高效的解决所遇到的难题,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形成,动手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会先主动思考、探究,而不是一味的问老师答案,学习数学史,更进一步的促进了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数学的进一步学习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提供坚实的基础。将数学史融入小学课堂具有激发学生兴趣、塑造优良品格、培养爱国情操的意义,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的新课导入、问题探究和课堂小结中融入数学史。在这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科学性、目的性、趣味性原则,密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教师可以提高小学数学学习的课堂效率,促进数学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篇八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共识,课堂教学是最原始、最传统的一种基本教学形式,无论何时,学校都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这也是每位教师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一、正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在他们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设计活动。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应设法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做学习的主人。帮助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掌握基本的解题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理念,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服务,提供必要的措施和手段而成为学生学习的首席合作者。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活动做适当的辅助。

二、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看得见的课堂教学即为课堂教学的显性目标。首先让学生经历教学过程,亲身体会知识的建构过程,实现新的同化,形成新的知识建构。同时教师要考虑,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某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等,都应该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教学活动过程应该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趣味性,力争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教学过程应是从“经历—了解”,到“体验—理解”,最后到“探索—运用”。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过程也应该重视学习结果,也就是要保证教学活动的连贯性。

三、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

习惯是一个人发展能力的体现,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数学老师要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实践中,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

把数学问题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教学,让学生清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做个有心人,留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数学学习是一种基础学习,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关注学生能力的形成,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扎实掌握初中数学知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篇九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是启迪灵魂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否快乐,是否有所收获,都是由我们教师来调控和掌握的,如何让

小学

语文课堂活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融入课堂,快乐

学习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重开发学习兴趣

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 丰富的 老师曾说过:“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直观演示、旁征博引、巧设悬念等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教学气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开课后我便让学生质疑,提出了如“为

什么

是最后一头?

其他

战象呢?”“最后一头战象怎么了?”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快把学生吸引到了课堂。

2、注重文章与课堂相互“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通过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话别的情景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教学时我用富有激情的导语、过渡语反复咏唱“亲人们深深呼唤‘再见了亲人 ’”这样一咏三叹的方式,将课文中所体现的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表达了出来,而且将学生的感情也激发到了高潮,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这样问学生:“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

怎样

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和学生一起学习体验!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

想象

的:教学中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是这样说的:“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这样的例子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别“告诉”他,他会知道得更多!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我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我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

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篇十

上好数学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也是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但众所周知,数学复习课十分难上,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好数学复习课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复习导入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复习课原本就是对已学过的知识的再学习,由于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已失去新鲜感,较难再引起学生注意,如果注重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创设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情境,那么学生学习时觉得特别轻松、愉快。

首先要注重复习方案的设计。复习课前,教师首先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找出书中涉及到本节复习内容的题目。然后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将要复习的内容作有机的组合,以一种新的问题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由此来唤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我在复习圆的周长时,首先创设教师上街购物的情境,然后让学生看一看老师都买了什么(用课件展示),学生特别感兴趣,积极观察并思考老师所买物品的共性。又如复习“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借创设商店开业一起去选自己喜欢的物品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在购物中解决问题。这样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数学从学生的生活中走出来,使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上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

其次,注重复习方式的新颖性、趣味性、多样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复习活动中来,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及设计一些可以从多角度思考的题目,通过复习,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复习。例如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适当组织学生参加有趣的编题活动,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复习教学活动。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利用,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因此,复习课的教学中也应体现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深入研究思考。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自主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从而比较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整理与复习效果。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复习课时,在学生发现所买物品的共性是都是圆形时,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对圆形的认识有哪些,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总结效果较好。同时在帮助老师解决怎样让老师买的菜墩更结实时,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根据生活经验,学生想出了捆一圈铁丝的办法,应该准备多长的铁丝,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圆的周长来解决,更有学生想到一圈不结实,应该捆两圈,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复习的效率。

复习离不开必要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通过学生有效的练习,切实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首先,复习课的练习不能简单重复新课学习中的习题,要避免简单机械重复的无效劳动。其次,复习课的练习既要重视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也要注意综合性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再次,复习课的练习在内容和要求上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注重分层次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阶段,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通过题型或问题情景变化,促进学生获得熟练解决问题技能。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利用学生间的互相提问、小组中成员的合作等多种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自主探索中获得发展。还可以通过做有趣的数学游戏,围绕一些故事情景设计几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或者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学习竞赛、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关注技能的掌握,转向侧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另外,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只做“听众”、“观众”,应把复习的机会还给学生,通过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回忆、讨论、整理、沟通、归纳、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篇十一

要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对什么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学生学到了,学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学,课堂教学必定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课堂教学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那么,我们在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打造高效的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至少做好以下几点:

学习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既要考虑班内差生的接受能力,又要考虑中等生及优等生的提高。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两级分离。所以,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学习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日日清的拓展题中做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就语文课来说,自主学习互动展示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两个导学、互动策略、展示方案”的模式。第一个导学,让学生自主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然后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再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二导学,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

课堂展示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进行自学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直接体验着学生自学成败。当学生展示时,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不点拨,让学生再答,直到山穷水尽还是解决不了。这时,教师必须细细揣摩,绝不能袖手旁观,要“点”“导”,要点到有用之处,导到学生心里去,拨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只有通过“点”“导”的技巧与艺术,才能体现出高效课堂的理念及价值。但展示时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是倍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

另外,教师要“照顾好”每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课堂中,我们尽量给学生以不同程度的点拨、启发,使他们均有“成就感”。比如背诵课文,可让优等生、中等生背诵并理解运用,而对于后进后,只要求他们读熟就可以了,教师还要适时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有冲劲。

总之,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篇十二

现代课堂教学既有科学的预设,又有灵活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个性心理、思维品质以及认知基础等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他们在课堂探究学习中往往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学习和认知状态,从而使课堂上的隐性教学资源变得异彩纷呈,推进了课堂进程的多样化和不可预测性的发展。

现代课堂教学是在充分预设基础上的顺学而教的课堂。在动态生成的现代课堂上,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积极关注学生,顺应其需要和状态,把握动态生成资源,合理利用,灵活调整,努力为学生搭建思维碰撞的平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真正做到顺学而教。

下面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例,谈谈在课例实践中语文教师应如何擦亮一双慧眼,巧妙利用鲜活而又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

【案例】

古诗《游园不值》诗题中值的意思是逢、遇到,不值就是没有遇到的意思。一次,在教学本诗时,由于对不值一词认知上的偏差,却形成了教学的另一番风景。

师:刚才我们初步理解了古诗的大致意思。根据诗意,我们再来体悟一下诗人的心情前后有什么变化?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诗题来打开思路。

生:园子里这么美的春色,诗人却无缘进入,这一趟赏春之行来得可真不值啊!心情应该是失望的。

生:我也觉得诗题中这个不值就是不值得的意思,所以诗人的心情肯定不好。

此时,教师正因为自己的误导而愕然——

生:这一趟,诗人虽然没有赏到园子里的春色,但那枝出墙的红杏却让诗人想象到了园子里的大好春色,感受到了春的美好气息,此时未见胜见;也让诗人体会到了春天蓬蓬勃勃、不可阻挡的生命力,所以我觉得这一趟诗人还是值得的!

师:是呀,这个同学很有自己的想法。这也就是这首古诗所蕴含的积极意义,课文的中心。

生:哦,古诗原来是在启发我们:一切新生力量都是阻挡不住的,必将冲破阻力发展起来。这是诗人这次赏春的另一番所得啊!

师:由此可见,诗题中的值并非值得的意思,而是逢、遇到的意思;不值就是没有遇到的意思,并非刚才同学认为的不值得的意思。

【反思】

这一教学片段中,抓住学生对诗人这趟赏春之行的值与不值产生的认知差异,顺势揭示古诗后两句所蕴含的深意:一切新生力量都是阻挡不住的,必将冲破阻力发展起来。这是诗人这次赏春的另一番所得,也是我们从古诗中需要领悟的积极意义。这样教师便顺理成章地让学生明白了此次游园的不值与值各自的所指,不仅对诗题中的值有了更清晰深入的理解,更对古诗中心有了深层的领悟,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差异时,教师应理智地对待,从另一个角度去发现其中的价值。我国著名学者华国栋在《差异教学论》中就明确指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也就是说当学生在课堂出现差异的时候,教师既要立足于学生的差异,又不能消极地适应差异,而应努力谋求创造种种条件,去激活差异,在因势利导中,实现化差异为资源的教学局面。这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展现他们独特个性化的学习情态,也是对知识的拓展,使师生活动获得非预期的更深刻的发展,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案例】

《东方之珠》一文第一自然段开头有这么一句话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最后一段又总结点题地写道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文章中,这开头和结尾两句中分别提到了两个不同的方位词南和东。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本来就对方位概念模糊,所以在第二课时伊始,复习旧知时学生就发生了以下认识上的错误。

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所学。课文以总分总的结构,比喻的手法,介绍了香港的重要地理位置,是 ;香港的迷人繁荣,是 。

生:课文介绍了香港的重要地理位置,是我国通向世界的东大门;香港的迷人繁荣,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师:你为什么觉得香港是东大门呢?

生:因为课文结尾处总结香港为东方之珠,课题也这样比喻香港的啊。那可以推测香港的位置在东面,自然就是东大门咯。

师:对于这个同学的理解,谁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觉得他的理解不对。应该是:香港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师:那香港怎么一会儿是南大门,一会儿又是东方之珠,它到底位于南面还是东面啊?打开书,读首尾两段细细揣摩一下看;也可以拿出课前搜集的关于香港的资料来读读、分析分析。

(学生读完首尾两段,同桌间还交换查阅和讨论了课前搜集的资料)

生:哦,我明白了!南大门的南是指香港在中国的地理位置;而东方之珠的东是香港相对于世界而言的位置,而中国本身就在世界的东方。

师:是啊,这样看来,同一个香港同时用到南和东两个方位词并不矛盾,只是参照物不同而已,所以才有了两个不同方位的打比方说法。

【反思】

此次教学中,教师利用交流资料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对香港重要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等知识的顺势了解和深入认识,为领悟本文中心(感受香港的繁华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感情)奠定认知与情感上的基础。

这一教学环节本不在教师的预设之中,但教师能抓住课堂上由认知错误衍生的教学资源,随机插入资料交流的环节,而交流资料后所生成的学生情感上的资源,又作用于接下来的教学,相辅相成,恰到好处。这实属错出的美丽。 错误的出现属于一种正常的教学现象,并非节外生枝,即使不是学生,教师本身也会出错。包含着认知个体大量信息和已有经验的错误其实也是宝贵的生成性资源,对于这些课堂错误,只要能顺应学情适时归谬,巧妙利用好,便能扭转形势,变错为宝,错出效益,教学也能峰回路转,重新开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案例】

课堂教学中对偶发事件顺水推舟,让突发资源为师所用,为教学推波助澜的例子是经常出现的。如:教学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发现有学生迫不及待地拿出课文中所谈及的课外书《鲁滨孙漂流记》偷偷先睹为快起来。这时,教师察觉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从尊重其主观意愿的角度出发,变通了一下教学环节,顺势让该学生为大家讲讲书中所看到的精彩情节,也激发其他学生阅读该书的兴趣。接着以此为资源,在其他学生对此书的阅读兴趣被充分激起之后,推荐和指导学生都去阅读该书,并布置班队课上进行好书交流会。这样,课堂不但没有因突发事件被中断,反而因巧用动态生成资源,诱发了兴趣,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终极目标(主动阅读课外书《鲁滨孙漂流记》,学习人物品质),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由偶发事件生成的课堂资源,除了顺水推舟外,还可借题发挥、随机应变、巧妙化解。一次语文课上发试卷进行单元检测,学生按小组往后传试卷的时候,发现里面有一张试卷是破损的(但不影响答题),然后在依次往后传试卷的过程中,学生不约而同地都不愿意拿破试卷,破试卷自然落到了最后一排座位的学生手里,那学生哭丧着脸来讲述此事,觉得委屈极了。面对这种情景,我发现责骂学生的自私,或开导安慰那个吃亏的学生都远不如让学生现场以此为题,在写作中反思来得更深刻和有效。于是,让学生就此事稍作讨论交流后,我临时将当时的单元卷最后一部分的习作要求改为针对刚才的事件,以一张破试卷的启示为题完成单元检测的作文,写出你对此事的真实想法。这一次,既没影响单元检测的进行,又没专制简单地处理突发事件,还让学生平时最怕的作文,在真实经历的事件中有事写有话说,作文效果自然也出奇的好。

【反思】

课堂生成性资源具有不确定性。学生精彩的生成,可以是教师精心预设有意而为之;也可以是意料之外瞬间事件的衍生。当然这需要教师及时而准确的价值判断,并适当取舍。当意料之外的偶发状况出现时,教师不该回避或强行扼制,而应看到其中的可利用因素,不失时机地抓住即时信息,换个角度,变种方式,来把握偶发事件,在灵活转化中,积极 地将意外引上正轨,形成一种最佳教学契机。这样课堂秩序不但不受影响,反而绝处逢生,最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甚至创造预设之外的精彩!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总而言之,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模式。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正确态度,把握有利时机,运用顺应认知差异、善待认知错误、把握偶发事件等策略,促进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关怀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和情感,顺学而教,循学而导,在教师独具匠心的运用中,张扬学生的个性,绽放思维火花,让凝固的课堂场景流淌成一幅幅鲜活灵动的画。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篇十三

课堂提问是任何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已成为每个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知、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和转换。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

一、课堂提问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激趣引入型提问。

数学是以抽象性、逻辑性著称的学科,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较为枯燥的内容,需要教师加以处理,将其转化为较有趣的内容。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有意识地设计课堂提问,可以创造生动愉悦的情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由于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提问,因而能为新知识的传授铺平道路。

复习归纳型提问。

复习归纳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完整化、系统化、条理化、层次化,以便牢固记忆和正确运用。复习归纳提问的过程也是知识升华的过程,复习的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增强了灵活运用的能力。复习归纳提问一般用在课堂小结或章节复习教学中。

激疑启发型提问。

课堂教学活动是以教材为中介的师生双方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激疑启发型提问能形成认知矛盾,从而调动学生接受信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种提问一般用在例题分析和知识拓宽等方面。一节课,如果总是平铺直叙,没有起伏、没有波澜,就会流于平淡,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昏昏欲睡。而通过提问,可以刺激学生思维,呈现一个个思维高峰,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认识的目的。

分析演绎型提问。

新知识的获得与巩固是伴随在分析理解的过程之中的,采用分析演绎型提问,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比如,常常对问题中的条件进行分析、探究,通过猜测、实验、推理、归纳等一系列的活动去揭示条件与结论,即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以加深理解,并达到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目的。

发散思维型提问。

教师在讲完一个问题之后,要引导学生对该问题以研究的角度作多途径、多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练习,可以从一题多解、一式多变等方面发问。在这样的问答过程中,学生所学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于同一问题,有利于逐步形成善于思索,敢于标新立异的学习精神。比如,对定理可以提问它的疑命题、否命题、疑否命题是否成立等,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以错悟理型提问。

数学知识除了应从正面讲解外,还可以从它的反面做文章。如针对学生做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提问,使他们从正确和错误的对比中明辨是非。这种提问往往比正面的提问效果更好。如:讲完全平方公式时,教师提问关系式是否正确的问题。学生经过检查、思考,便可加深对这一错误关系的印象,从而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

二、选择好课堂讨论问题的角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应当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不同层面出发。同时应当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如新学知识同已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学科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等。这就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进行问题讨论角度的精心筛选与布置,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探讨与分析。以此达到整个知识体系相互联系、迁移的教学目的。

关于课堂提问还需要注意提问的明确性、科学性、启发性、针对性、时效性、灵活性、多项性、全体性、反馈性以及答问的评价艺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对之进行正确的评价,同时要抓住学生在思维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防止利用提问评价去讽刺、挖苦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三、课堂为阵地,多种措施鼓励学生提问。

古人云:学始于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然而大多数教师都有这种感觉:许多学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上启而不发、呼而不答,这给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地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目的性明确的提问。在提问中,要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不应满足学生根据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断,而要强调学生说明分析理解的道理。

问题提出后,适当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停数秒,往往又可以引出该生或他人更完整、确切地补充。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作精心地设计,力求提问方法的多样化,并依据教学实际选择最佳角度。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似懂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有疑”之间。这样的课堂提问,角度巧妙,问题转化自然形象,学生容易理解,最终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篇十四

数学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地接近他们,与他们进行交流,和他们交朋友,减少他们对数学老师恐惧感。因为中职学生有多方面的需要,其中最迫切的是爱的需要、信任的需要,比如课堂内外对他们的微微一笑,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只有信任他们,才能让他热爱您,也就爱你教的数学。

(2)教学中构建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抽象的数学知识借助多媒体系统及计算机软件等现代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出来,变学生听不懂为看懂了,从而构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笔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知识引入,创设教学情境,同时根据具体数学教学内容,利用相关软件再现知识形成,比如在函数图象变换,曲线的`坐标变换,圆柱体教学中,通过软件直观展示,让学生更易接受与理解,构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3)完成课后作业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分步作业

作业布置及学生练习题,不要一步到位,直接对知识点检查,而要采用分步骤出题,学生能够做出所有题,说明学生掌握了这一解题方法,如果能完成几道题也能说明学生掌握解这问题的几个步骤,这样通过练习,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产生学习后的成就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基础知识差,要想让学生上课能听懂,能理解,能学会,必须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1、学期初准备知识整体回顾。针对一个学期

2、章节知识重点回顾。每一章节教学都有对应的基础要求,因而可以在每章节学习之前,做相应复习,以强化学生基础知识。比如,在学不等式这一章节之前,可以先上几个课时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在学函数这一章节之前可能给学生回顾初中所学函数知识,尽量使其自然衔接,形成系统。

3、个别学生单独辅导强化数学基础。针对个别学生基础很差,跟不上大部队,我们数学教师要有充分耐心,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充分利用课堂,课间,甚至于自己的休息时间,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同时,可以发挥学生团队的作用,选一些数学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乐于助人的同学协助辅导,还可以同年级备课组内进行合作,把各班这些情况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基础知识培训,这样这学生们在同一个平台,容易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也容易唤起他们的竞争意识。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篇十五

三点一线:“三点”是指听课要抓“重、难、疑”点。课上老师提出的难、重点,还有就是“疑点”,要求学 生在下课后用一分钟时间标出疑点。“一线”是整理昨天的知识和今天的关系。

预留空白:学生听课时以听为主,课堂笔记要记成大纲类型的笔记,给课后整理留空白,给初三留空白,中考秘笈“一轮复习抓笔记,二轮复习抓错题,三轮复习抓归纳”。

如果家长把孩子的作业本当废品给买了,那对孩子的一生都是一个遗憾。如果把三的'错题归纳到“错题本”上,那将是家长送给孩子一生当中最昂贵的礼物。

整理错题本时要把原题和错解都抄上,要前一天的错题和当天30分钟作不出来的题,记录在错体本上。周末的时候做错题分析,做两件事情1.错误的原因和2.正确的解法。平时做作业禁止做一道题花30分钟,而周末花3小时也要自己解。因为作业主要完成孩子的应试能力,而错题本主要完成查、缺、补、漏。(作业检查孩子的应试能力,错题本完成查缺补露)

文科积累呈层状,分类整理看数量。理科整理呈树状,正确习题练思路。文科学得好的孩子,数量感很强,积累越多,作文越好。

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篇十六

写了十几年的作文,写了两年的随笔。以前写作文是任务,现在写随笔是解脱。写作文时,不知道如何开头,写随笔时不知道如何结尾。需要条条框框,而我的随笔潇潇洒洒,没有约束,没有艺术,仅仅是随意浅谈而已。

以前也写过一篇有关写作的随笔,讲得是自己为何要写随笔,那时我说的是,写作是我的情绪垃圾桶,而现在不仅仅是如此了。

最近点开自己曾经写下的文章,发现基本上是爱情与友情的小故事,那些有着现实基础的虚幻的文字,大同小异。我自己的文字真的没有什么可叹之处,唯一可庆的是每一篇文章不是一模一样的。我写过自己的故事,写过朋友的故事,写过小说里的故事,写过想象的故事。仔细想想,在这两年里,就这样写写,自己的文字也没有以前那么直接了,归根于生活的魔力吧。

我从没有坚持过一周每天都写一篇文章,就和小时写日记一样。因为真的有时候不知道写什么,而且为了写而写的话,写出来的东西完全不如意,最后还是会一一删去。有时候甚至会隔上好几个月才会写一篇,写出来的几百个字的文章不算好,但是自己满意就够了。

我喜欢写男男女女的故事,简简单单的文字,普普通通的笔法,真真假假的情节,就成了我的文章。我把自己埋进了自己的故事中,一个个的简短的随笔将自己的生活占有了一部分。在那些个日子里,这一小部分成了每天唯一有意义的部分。在颓废的时光中,这成了唯一的光点。

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不了解自己,但是我了解自己的故事中每一个人物,她们是我自己创造的,有着自己的影子却不是自己。现实生活中没有过的事或情,让故事中的人去尝试。我有时候会赋予他们凄凉的结局,有时候会赐予她们美满的结局,我感觉自己如同上帝一样。可是,并非如此。故事是根据现实打造的,我只不过是一个描绘者,用着生疏的笔记录着。

翻开以前的文章,如同看着以前的日记,都不知道原因了。很多时候,一时兴起就提笔,没有思路就放下了,成了一篇篇的残缺,最后被清除。有时候呢,兴致来了,写着写着不知道如何收笔了,只得草草收尾。

我时而用男性的口吻写故事,时而用女性的口吻写,时而用旁观者的口吻着,如同一个可笑的孤独人,自编自导自演,深陷其中,仅仅是一个人在游戏。

如同河流一样,只要有水源,它就会一直向前流着。对于随笔,只要还有生活,我就会继续写下去。浅浅的文字,轻轻地谈着生活的故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43283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