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教案小学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9:53:21
元宵节的教案小学大全(15篇)
时间:2023-11-19 09:53:21     小编:HT书生

教案既要满足教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又要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要求。教案应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教案范文展示了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应用。

元宵节的教案小学篇一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了解风俗习惯。

2、指导学生完成彩灯的设计制作,布展。

3、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了解元宵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感受节日文化带来的乐趣。

掌握设计制作元宵节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观察内容。调动学生兴趣,创设情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

看到各种各样的彩灯,元宵节习俗有哪些?学生说一说(赏灯、猜灯谜、赶庙会、舞龙灯、耍狮子、扭秧歌、踩高跷、划旱船、吃元宵、放烟花等)。

2、让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所以人们又把这一天称作"灯节"。

故事内容: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二)欣赏花灯评析:(课件出示彩灯图片)。

接下来让我们再跳上龙舟一路前行欣赏各具特色的花灯。穿过一道彩虹桥可以看到水面上有改编自民间故事的水漫金山灯,双龙戏珠灯,岸上有充满浪漫气息的月亮星星灯,店铺里挂满各色灯笼,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着漂亮的花灯,真是流光溢彩热闹非凡呀!

师:认真观察各种各样的彩灯,从颜色、造型等方面欣赏花灯的美,

花灯美吗?为什么美?

生:认真观察各种各样的彩灯,回答问题。

师:各有什么特点?

师: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生:小兔灯、荷花灯、龙灯等。

(三)探索研究。

同学们想设计一款什么造型的花灯呢?请同学上讲台来把自己的想法画一画。对于这些草图谁有合理化的建议提出来帮他修改一下。(动物、植物、圆形、菱形、多边形、各种器物、等)学生上台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鼓励其他同学大胆修改,提出意见。

(四)欣赏这几盏出自老师之手的花灯。

(五)教师示范与学生一起讨论、演示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1、师:演示制作方法、过程。

2、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使用什么材料来做?

3、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出示教师制作的`花灯,从材料、做法、装饰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技法探究。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手段,探索花灯的制作方法。合作交流,相信同学们有了自己的思路和小组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说出自己的想法。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自己的制作创意。

(六)作业要求(课件)。

课堂要求:

1、在制作过程中保持环境整洁。

2、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七)学生制作彩灯(分组)。

认真读要求协作完成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合作完成花灯制作,小组合理分工,制作装饰并把灯谜书写粘贴在花灯上。

(八)作品欣赏、展示、评议。

看着一盏盏构思巧妙,制作精细的花灯把我们的教室装扮成灯的海洋,在这个美丽的作品下还藏着一条条灯谜等着大家共同分享,下面请同学们有秩序来赏花灯,猜灯谜吧!学生有秩序赏花灯,猜灯谜。

元宵节的教案小学篇二

1.抄写6个单韵母。

2.学习填写《偏旁表》。

3.鼓励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元宵节的知识和习俗。

1.上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汉语拼音朋友,这几个单韵母你一定很熟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看书第3页,抄一抄,认真观察单韵母在四线格的位置。(认识中格)。

4.照样子,抄一抄。

1.以“方框儿”为例,指导学生看明白三竖行表示哪三项。

2.师生共同完成第二行“火字旁”的填写。

3.学生独立填写第三行,教师给予指导。

可以是有关元宵节的传说,对联的由来,相关的诗句、或对联等。

1.学过了元宵节这一单元的两首儿歌,能说一说你对元宵节的了解吗?

2.元宵节还有一个有趣的活动就是猜灯谜,灯谜就写在各种五彩的花灯上,它可以供人们观赏、猜测,可有趣了。看花灯时,你发现这些灯谜了吗?请大家猜一猜。

3.老师这里就有几条谜语,(课件出示花灯,上面有灯谜)聪明的小朋友,准能猜中。

小鱼花灯:一群小孩排成队,手拉手儿臂挽臂。碰上火星就散开,噼噼啪啪叫声脆。(谜底:鞭炮)。

山羊花灯:一群小白鹅,纷纷跳下河。个个能浮水,全都上餐桌。(谜底:水饺)。

4.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也喜欢猜谜语,你想知道丁丁猜的谜语是什么吗?借助拼音自己来读读课文《猜灯谜》。

5.和小组内同学合作读文章,订正读音。并找到丁丁猜的谜语,想想为什么是元宵。

6.(课件再出示一个花灯,上面写着课文中的谜语。)请知道的学生或教师讲讲元宵的制作过程。

7.齐读谜语,争取记住它,回家说给小伙伴或爸爸妈妈听。

8.像丁丁那样也编个谜语。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1.元宵节的晚上,丁丁的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猜灯谜。你能像他这样也来说一说吗?(课件同时出示例句:元宵节的晚上,全家人一起看电视。)。

1.元宵节的晚上,______在一起______。

2.换个时间,再来说一说。______,______在一起_____。

2.你要怎样招待他呢?(学生各抒己见)。

3.和小组内同学演一演。

4.全班汇报。其他同学做小评委评一评,请扮演小客人的同学来谈谈感受。

评出最热情的小主人,最有礼貌的小客人。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关于它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课后同学们可以多收集一些资料,讲给大家听。

元宵节的教案小学篇三

正月十五后,虽说春节已经走近尾声,但各各地方却仍然洋溢着浓厚的春节气息和喜洋洋的氛围。而对学生来说,元宵节亦余味犹存。值此佳迹,教学《元宵节》再适合不过了。

众所周知,元宵节是中国全家人欢聚一堂赏月、吃汤圆的传统节日。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正确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环节,做到不脱节,在课文引入上也颇费心思,以激趣为主,让孩子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孩子能够在这个“小家庭里”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学生在《元宵节》这课上“过”足了瘾,“吃”元宵“吃”得津津有味,整个课堂上喜庆气息韵味十足。甭说学生学得怎么样,我认为这种快乐学习的模式就是自己本节课用得最成功的地方。

但也因为学生对识字、写字教学过程谙熟于心,写字教学课略显枯燥,课堂气氛较为呆板,不够活跃,以致有些学生课上注意力焕散。在今后的写字教学上,应力求形式的多样性来改善枯燥的写字课堂。

开学第一天,就上了两节连堂课——《元宵节》。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认字25个,写字16个。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方框、火字旁、目字旁。学填常用偏旁表。3.用“圆、灯、年”组词。用“觉得”造句。续编灯谜。4.背诵《元宵节》,初步认识对联。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地习俗,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教学重点:加强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中国的传统习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具体结合到本课来讲,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教学难点: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学习偏旁“方框”。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正确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环节,做到不脱节,在课文引入上也颇费心思,以激趣为主,让孩子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第一课时效果比较理想,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以外,还带着孩子了解了春联以及元宵的来历,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面;第二课时写字教学显得较为枯燥,孩子都已经对识字、写字的教学过程谙熟于心了,所以在课堂上,气氛不是太活跃,有点呆板,以后要在写字教学这一块儿狠下功夫,力求形式的多样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欢”字教学,可以说是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教学新理念。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生动活泼地识字,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地说从两个方面着手:

1.联系已有知识。结构主义学习理论十分强调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认为学习者的“前理解”“前结构”会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只有学习者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时,才能产生理解。就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已经认识了一些基本字,掌握了“猜字谜”“加一加”“减一减”“组词”等常用的识字方法,这就成为他们识字的先前“认识模块”,是独立、自主识字的宝贵的学习资源,不可忽视。

2.联系生活经验。语文是母语教育,汉字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开始学习汉字之前,小学生已通过口语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口语词汇,这些都为识字奠定了基础。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调动已有积累,学生才纷纷说出“欢乐”、“欢心”、“喜欢”等积累的词语。既强化了识字效果又拓宽了识字途径。

元宵节的教案小学篇四

1、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

了解元宵节习俗,欣赏彩灯并学习设计制作彩灯。

引导学生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花灯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花灯美吗?为什么美?

各有什么特点?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请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3、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花灯,引导他们观察:

花灯的制作材料。

花灯的基本结构。

花灯的几种制作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

一、与学生一起探讨、演示菱形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1、演示制作方法、过程。

2、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二、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合作。

三、课堂小结。

1、请学生谈谈本组制作思路。

2、互相参观提看法:造型色彩设计理念。

3、交流好的制作放。

四、继续制作完成五、作品展览,评议。

六、课堂延伸。

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比如:釉子皮、废弃物等。

元宵节的教案小学篇五

本课属于新课程标准中“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课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其他学科所学知识、技能,用多种美术媒材进行策划、创作与展示,使学生体会美术与生活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五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都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意识也增强。之前的知识点也涉及到了一些手工制作方面的内容,如剪、粘贴、刻、画、装饰等,可以说学生是有一定的基础的,甚至有的学生非常擅长这些技法。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的综合与能力的展现。老师只要做到适当地引导与总结,把课堂交给学生就行了。

本课的基本教学思路是以思维引导为切入点,由学生探究得出知识与技法。具体采用“欣赏感受—探索分享—探索发现—探索创作”的教学思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探索的过程体验与分享节日文化的多种感受,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与美术相关的问题。本课以精美的赏灯视频展开教学,学生通过欣赏精美的视频短片再加上教师的语言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元宵节彩灯的探究欲望。在这样的氛围下引出本课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三个探究环节让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以及适当的总结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本课中也适当的挖掘了一些传统的文化如图腾文化、神话传说、家的概念等融入课堂让学生由衷的爱上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从而完成情感目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了解风俗习惯。

2、指导学生完成彩灯的设计制作,布展。

3、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了解元宵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感受节日文化带来的乐趣。

掌握设计制作元宵节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

废弃材料学习资料装饰材料剪刀胶棒竹签

1、展示图片观察内容。调动学生兴趣,创设情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

看到各种各样的彩灯,元宵节习俗有哪些?学生说一说(赏灯、猜灯谜、赶庙会、舞龙灯、耍狮子、扭秧歌、踩高跷、划旱船、吃元宵、放烟花等)

2、让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所以人们又把这一天称作"灯节"。

故事内容: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接下来让我们再跳上龙舟一路前行欣赏各具特色的花灯。穿过一道彩虹桥可以看到水面上有改编自民间故事的水漫金山灯,双龙戏珠灯,岸上有充满浪漫气息的月亮星星灯,店铺里挂满各色灯笼,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着漂亮的花灯,真是流光溢彩热闹非凡呀!

师:认真观察各种各样的彩灯,从颜色、造型等方面欣赏花灯的美,

花灯美吗?为什么美?

生:认真观察各种各样的彩灯,回答问题。

师:各有什么特点?

师: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生:小兔灯、荷花灯、龙灯等

3、探索研究

同学们想设计一款什么造型的花灯呢?请同学上讲台来把自己的想法画一画。对于这些草图谁有合理化的建议提出来帮他修改一下。(动物、植物、圆形、菱形、多边形、各种器物、等)学生上台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鼓励其他同学大胆修改,提出意见。

1、师:演示制作方法、过程。

2、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使用什么材料来做?

3、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出示教师制作的花灯,从材料、做法、装饰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技法探究。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手段,探索花灯的制作方法。合作交流,相信同学们有了自己的思路和小组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说出自己的想法。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自己的制作创意。

课堂要求:

1、在制作过程中保持环境整洁。

2、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认真读要求协作完成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合作完成花灯制作,小组合理分工,制作装饰并把灯谜书写粘贴在花灯上。

看着一盏盏构思巧妙,制作精细的花灯把我们的教室装扮成灯的海洋,在这个美丽的作品下还藏着一条条灯谜等着大家共同分享,下面请同学们有秩序来赏花灯,猜灯谜吧!学生有秩序赏花灯,猜灯谜。

元宵节的教案小学篇六

1、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

了解元宵节习俗,欣赏彩灯并学习设计制作彩灯。

引导学生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花灯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花灯美吗?为什么美?

(2)各有什么特点?

(3)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请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3、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花灯,引导他们观察:

(1)花灯的制作材料。

(2)花灯的基本结构。

(3)花灯的几种制作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

一、与学生一起探讨、演示菱形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1、演示制作方法、过程。

2、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二、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合作。

三、课堂小结。

1、请学生谈谈本组制作思路。

2、互相参观提看法:造型色彩设计理念。

3、交流好的制作放。

四、继续制作完成。

五、作品展览,评议。

六、课堂延伸。

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比如:釉子皮、废弃物等。

欣赏国外的各种灯饰作品.

施教时间:

课后记。

元宵节的教案小学篇七

1、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2、知道元宵节是哪一天。

3、了解各地元宵节的习俗。

4、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庆祝元宵节的课件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日吗?(喜欢)你最喜欢过哪个节呢,谁来说说?指名说。

一提到过节呀,你们就高兴得眉飞色舞了,那你知道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 指名说。

生齐读课题,教认“宵”字。

二、读通课文,了解元宵节的时间、来历、习俗。

1、元宵节是哪一天?为什么要把这一天称作元宵节?人们有哪些庆祝活动?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把相关的语句做上记号。

2、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正月的正纠正读音。

3、指名回答第二个问题,齐读一二自然段。

4、指名回答第三个问题,领读“赏灯、吃元宵、玩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大太平鼓”等庆祝活动名称。

5、看画面,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元宵节的热闹。

三、了解全国各地有特色的庆祝方式,激发对传统节日的好奇与兴趣。

1、同学们,不同的地区人们的庆祝方式各不相同,你还想了解其他地方的庆祝情况吗?(想)老师已经派出了几位小记者到全国各地去采风了,他们带回了好多好多有趣的见闻呢?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上场。

2、三位学生介绍北京、山西、四川的风俗。

3、学生谈感受。

四、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元宵节的意义。

1、你在元宵节时有哪些庆祝活动?

2、了解吃元宵的美好意义。

五、讲述故事《灯的传说》,了解民间挂灯习俗的来历。

六、赏灯谜,读诗词、儿歌。

七、总结。

同学们,元宵节在我们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夜的节日。这一天,人们都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虽然人们地方不同,语言不通,活动的形式各不相同,但人们的那份喜悦是相同的,那份美好的祝愿是相同的。板书:欢欢喜喜、热热闹闹、团团圆圆、幸福平安。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须从小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从小学习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来提升我们的修养,丰盈我们的心灵。我们今天学习的元宵节习俗只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沧海一粟,还有更多、更广阔、更丰富的知识等着大家去了解、去探索。

元宵节的教案小学篇八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2、材料准备:

1、食材、炊具、餐具……;。

2、庙会活动方案、标牌、游戏器具、道具、游戏券;。

3、创设庙会场景、美食分享区、休息区;。

一、新春庙会。

我们此次以新春闹元宵庙会的形式展开,传承中国年人们逛庙会、玩游乐、享美食的传统习俗。我们的新春庙会上的内容以中国年各类传统习俗为主,如:剪窗花、写对联、猜灯谜、做灯笼、抢红包、贴门神。本次庙会的美食选择的是中国年饮食风俗习惯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如:年糕、腊八粥、糖葫芦、元宵、贡丸、饺子、发糕。希望孩子们在分享美食的同时,了解中国过年习俗和饮食文化特色,了解中国过年时节,各种美食甜甜蜜蜜、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和美满祝愿,感受中国年热闹吉祥的气氛。

1、各班级活动内容安排:

小一班:贴门神、糖氽蛋。

小二班:猜灯谜、糖葫芦。

小三班:剪窗花、发糕。

中一班:做汤圆、吃汤圆。

中二班:写福字、贡丸。

中三班:抢红包、吃年糕。

大一班:做灯笼、腊八粥。

大二班:包水饺、吃水饺。

2、游戏券内容、颜色:

1、游戏券上写明:凭此券可以到xx班领取xx美食一份;。

2、各班游戏券颜色:(各班游戏券颜色不同,可以方便教师在分发美食是收取相应的游戏券)。

一、新春庙会:

1、8:30家长与幼儿到操场集合,园长、幼儿作新春贺词。活动组织者讲解活动程序和要求。

2、9:00—10:45,家长带领幼儿逛庙会,到操场上各班场地参加庙会项目;。

3、每参加成功一项活动获得一张奖券,奖券的颜色、内容与各班美食相符。(注明:凭此卷可到xx班级领取xx食品一份。)。

4、家长带领幼儿到各班休整、洗手、领取餐具;。

5、11:00家长带领幼儿到各班领取美食,分享美食。

二、美食分享。

1、8:00—8:30教师与家长志愿者到各班报到,完成制作美食的准备工作。

2、9:00—10:45教师与家长志愿者完成美食烹制;。

3、逛庙会的家长带领幼儿到各班休整、洗手、领取餐具;教室内的教师家长负责分派食物、维持秩序、打扫卫生。

4、11:00教师家长为全园幼儿、家长分派食物、维持秩序、打扫卫生。

5、活动结束:各班教师、家长志愿者负责本班教室及包干区的物品整理清洁、环境打扫和整理。

人员安排与分工:

1、各班教师负责本班过年环境创设,食材准备、烹制、分发、就餐区布置,庙会项目的所有器具准备、方案设计、场地布置、游戏管理,卫生整理等(组长:xxx,组员:xxx,xxx,········)。

2、各年龄段教师集体负责各走廊的环境创设(组长:xxx,组员:xxx,xxx,········)。

3、校园环境创设(组长:xxx,组员:xxx,xxx,········)。

4、拍照、通讯报道(组长:xxx,组员:xxx,xxx,········)。

5、通知统一打印,各班分发,统计人数(组长:xxx,组员:xxx,xxx,········)。

元宵节的教案小学篇九

教学内容:“元宵节”为主题,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片自读课文,安排了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设计了笔顺指导、扩词、造句、积累偏旁及口语交际等语文活动。

教学目标:1。认字25个,写字16个。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方框、火字旁、目字旁。学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圆、灯、年”组词。用“觉得”造句。续编灯谜。

教学重点:加强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中国的传统习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6—7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听读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都干些什么?吃些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元宵节》。

教学新课:

一.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课文,听清字音。

2. 学生练读课文。(1)自己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读。

窗外/月儿/圆又圆,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3. 学习生字。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1) 以小组为单位在识字小先生的带领下认字。

(2) 师指导认识方框儿。

(3) 谁愿做小老师。

(4) 生字组词接力游戏。

二. 背诵课文。

1. 自己背。

2. 开火车背。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得真棒!

板书设计: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教学反思:这节课同学们能认真读课文,读的有感情,并能背诵。基本上都能掌握认识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学习偏旁“方框”

教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趣: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儿歌《元宵节》,谁能把这首儿歌读给同学们听,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2. 检查生字的读音并组词。

用多种形式读字音:指名读、开火车、集体读、学生a读字音,学生b组词。

二、 识字、写字:

1.分小组自学,然后汇报:

学生b:“节”的偏旁是“草字头”……。

学生c:正的笔顺是: ……。

学生d:我会给节组词:“节日”……。

2.重点直到“欢、吃、团”三个字,请学生当小老师。

欢 “又”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第四笔是横钩,书写时左宽右窄。

吃 “口”字旁要写的小,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注意区别“”

团 写方框时注意距离天字格上下、左右距离要相等。

3.板书生字结构笔画。

三、 范写生字、个别指导。

四、 板书设计:

欢吃。

五、 课堂作业:

1. 完成拼音田字格。

2. 写出带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    )(           )      (    )(           )。

(    )(           )      (    )(           )。

(    )(           )。

六、 教学反思:

元宵节的教案小学篇十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一、导入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元宵节的教案小学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湿糯米粉搓元宵并能团得较圆。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花灯,布置活动室。

2、用湿糯米粉适量,消毒过的盘子一组一个。

3、幼儿用肥皂洗净双手。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观赏花灯,相互欣赏。

2、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现在要玩花灯?

3、小结: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玩花灯、做元宵、吃元宵。

二、引导幼儿搓元宵。

1、老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湿糯米粉。

2、讨论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将湿糯米粉搓成长条,再分成一段一段的,最后将每一段搓圆。

三、幼儿操作。

老师将湿糯米粉分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提醒幼儿不能把元宵掉到地上,以免弄脏。然后将幼儿做好的元宵送到厨房请师傅帮助煮沸熟。

元宵节的教案小学篇十二

1、抄写6个单韵母。

2、学习填写《偏旁表》。

3、鼓励学生了解有关元宵节的知识和习俗。

1、上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汉语拼音朋友,这几个单韵母你一定很熟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看书第3页,抄一抄,认真观察单韵母在四线格的位置。(认识中格)。

4、照样子,抄一抄。

1、以“方框儿”为例,指导学生看明白三竖行表示哪三项。

2、师生共同完成第二行“火字旁”的填写。

3、学生独立填写第三行,教师给予指导。

可以是有关元宵节的传说,对联的由来,相关的诗句、文章或对联等。

1、学过了元宵节这一单元的两首儿歌,能说一说你对元宵节的了解吗?

2、元宵节还有一个有趣的活动就是猜灯谜,灯谜就写在各种五彩的`花灯上,它可以供人们观赏、猜测,可有趣了。看花灯时,你发现这些灯谜了吗?请大家猜一猜。

3、老师这里就有几条谜语,(课件出示花灯,上面有灯谜)聪明的小朋友,准能猜中。

小鱼花灯:一群小孩排成队,手拉手儿臂挽臂。碰上火星就散开,噼噼啪啪叫声脆。(谜底:鞭炮)。

山羊花灯:一群小白鹅,纷纷跳下河。个个能浮水,全都上餐桌。(谜底:水饺)。

4、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也喜欢猜谜语,你想知道丁丁猜的谜语是什么吗?借助拼音自己来读读课文《猜灯谜》。

5、和小组内同学合作读文章,订正读音。并找到丁丁猜的谜语,想想为什么是元宵。

6、(课件再出示一个花灯,上面写着课文中的谜语。)请知道的学生或教师讲讲元宵的制作过程。

7、齐读谜语,争取记住它,回家说给小伙伴或爸爸妈妈听。

8、像丁丁那样也编个谜语。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1、元宵节的晚上,丁丁的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猜灯谜。你能像他这样也来说一说吗?(课件同时出示例句:元宵节的晚上,全家人一起看电视。)。

1、元宵节的晚上,______在一起______。

2、换个时间,再来说一说。______,______在一起_____。

2、你要怎样招待他呢?(学生各抒己见)。

3、和小组内同学演一演。

4、全班汇报。其他同学做小评委评一评,请扮演小客人的同学来谈谈感受。

评出最热情的小主人,最有礼貌的小客人。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关于它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课后同学们可以多收集一些资料,讲给大家听。

元宵节的教案小学篇十三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活动过程:

窗外月儿圆又圆,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2、有谁知道“元宵”一词的含义呢?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一起分享两个小故事

1、点彩灯的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2、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分类: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元宵争看采莲船,

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

孤灯犹唤卖汤元。

—————(宋)姜石白

1、同学们,你们将如何度过这次元宵节呢?

2、学生畅谈

元宵节的教案小学篇十四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2、参与节日游戏,并学习制作元宵。

3、学习新词“闹、团圆”

4、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5、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活动准备:

元宵节音像资料(vcd),花灯一个,灯谜几条,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1、歌曲《卖汤圆》导入课题。

教师扮演卖汤圆的角色,通过孩子们对好吃的汤圆的兴趣,开始生动有趣的活动。

提问:

1)这种好吃的食物的名称?

2)什么节日里会吃这种食物?

3)那一天是元宵节呢?

小结:元宵节会吃元宵,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2、通过观看影像资料,直观的了解元宵节的各种庆祝活动。

1)观灯。

灯的种类很多,幼儿喜闻乐见的狮子,兔子,荷花,鱼灯等等,现在,更是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制作电子等,激光灯等等,有时候还要燃放烟火,庆祝节日。

2)灯谜。

对于能启迪智慧有增添节日气氛的灯谜活动,开始是有些文人的一种消遣活动,卸载五颜六色的纸条上,供看灯的人猜,后来发展成为固定的节日活动之一。

3)元宵元宵象征家庭像月亮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由糯米制成,中间带各种馅,美味可口。

4)其他。

现在人们生活提高,节日活动也更丰富起来,有耍龙灯,踩高跷,划旱船等庆祝活动。

3、分组讨论:

1)你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你知道那些灯谜?给同伴出个灯谜。

3)吃过什么馅的元宵?会做元宵吗?

4、学习新词:

闹、团圆。

5、猜灯谜:

教师出几个简单的灯谜,并请幼儿分析猜谜的方法。

鼓励幼儿学习更多的有趣的谜语,并与同伴分享。

学习简单的捏圆,包边,滚圆等泥工技能,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所制作的元宵的面和馅都是不同的,(南瓜面+西瓜馅……)。

7、分组讨论:

1)元宵节的时候,你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什么?

2)和爸爸妈妈一起过节的时候,你想一起做什么?

3)你用什么话表达节日祝福?

8、和教师一起即兴表演歌曲《卖汤圆》,并请幼儿将本次活动所学习内容,与家人分享。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生活中注意观察元宵节人们还有哪些有意义的活动,搜集有趣生动的谜语,与家人参加庆祝活动,并交流感想,鼓励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元宵。

元宵节的教案小学篇十五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

教学重点:

了解元宵节习俗,欣赏彩灯并学习设计制作彩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花灯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花灯美吗?为什么美?

(2)各有什么特点?

(3)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请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3、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花灯,引导他们观察:

(1)花灯的制作材料

(2)花灯的基本结构

(3)花灯的几种制作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

一、与学生一起探讨、演示菱形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1、演示制作方法、过程

2、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二、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合作

三、课堂小结

1、请学生谈谈本组制作思路

2、互相参观提看法:造型色彩设计理念

3、交流好的制作放

四、继续制作完成

五、作品展览,评议

六、课堂延伸

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比如:釉子皮、废弃物等

欣赏国外的各种灯饰作品.

施教时间:

课后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27370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