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朋友之间不仅需要互相信任和尊重,还需要沟通,交流和爱护,得到对方的肯定和鼓励,并感受到友谊的珍贵。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情感交流的方法,感受友谊的珍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喜欢和他交朋友?
2、揭示课题,板书:15朋友之间
3、师述:
我们该怎样保持朋友之间的友谊呢?学习可今天这篇的问题。她们是怎么解决的呢?通过这件事,她们又有什么收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朋友之间》。
4、指名朗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兴奋、欲言又止、抗 议、光彩夺目、糟糕、自不量力、震惊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4、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2、全班交流。学习质疑解难。
3、提出问题,教师总结归纳,在学习课文时找答案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交流,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左右结构:段词扭证
左中右结构:傲
上下结构:简
上中下结构:意
(3)重点指导书写“傲”字。
(4)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请同学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15课,你知道了什么。
二、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体会友谊得真正内涵。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1—4自然段,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1)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2)讨论交流。
师问:这时,作者的心情怎样?
2、学习课文5—28自然段。
(1)讨论:“我”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2)分别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不理解——“我只是觉得……”林童欲言又止。
她为什么不告诉我她的想法。
生气——我转身离去。
难过——一想起和林童过去是那样友好,现在却不能共同分享欢乐,我就很难过。
怀疑——也许很糟糕。
3、学习课文29—33自然段。
(1)请同学读演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谈谈自己的体会。
(2)分小组表演。
(3)全班表演。
(4)学生评议,交流感受。
(5)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三、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课文的感受。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二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
2、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文中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小姑娘纯真、一丝不苟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感受小姑娘认真负责的美好形象。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叔叔的良师益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切入
1、出示“小读者”“编辑”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说说什么是读者和编辑。
2、揭示课题。
3、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内容并识字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新词检测。重点注意:“您”和“你”的区别;“及”和“级”的区别。
3、再次默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随机板书以下内容:小姑娘、编辑、两个错别字。
5、课文中的小姑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品读体会小姑娘的可爱
1、外貌的可爱。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小姑娘外貌的词句。
学生交流朗读以下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可爱:扎着蝴蝶结,年纪不过八、九岁,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脸蛋红扑扑的。
2、找出写小姑娘神情和语言的词句。
3、放声朗读这些词句,指名读,随机点拨说话人在话语中表达的感情。
4、学生默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5、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随机点拨。重点注意以下语句:
(1)“你是编辑叔叔吗?”“我是来提意见的。”小姑娘从书包里掏出我们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一本正经地说,“这里有两个字错了。”
(2)“是的,我查过字典啦!”小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背书似的说,“11页……谁叫‘包么’呀”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她不再说下去了。
从这段话中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为了这两个错别字下了工夫,不但查字典还要把错误的地方记熟,小姑娘活泼又善解人意等)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好这一段话。
(3)“嗯,”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她改正。”
从这一段话体会到些什么?(爱读书、真诚地帮助朋友)启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小姑娘是在及时帮助朋友改正错误?——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来回要走几千米的路。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真诚,一丝不苟)随机板书“来回几千米”。
6、读课文,再说说小姑娘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体会编辑的心情
1、默读课文,找出写编辑叔叔的心情、神情变化的词语。
2、交流后出示以下词语:甜丝丝的、愣住了、诧异、将信将疑、尴尬、火辣辣、笑着问、久久难以平静。
3、读课文,抓住这些词语进行体会。
4、讨论:编辑叔叔为什么心里甜丝丝的?引导学生读好第1段。
后来编辑叔叔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从时时刻刻和千千万万体会到什么?“怎样的人才被称为良师益友呢?”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小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让编辑们办的杂志更完美;小读者的夸奖和感谢,让编辑的工作更快乐让编辑充满信心)
五、完成作业
1、分角色根据提示语朗读课文。
2、识记本课生字新词。
区别形近字:蜜、密;稿、搞;极、级;淘、掏
3、书写生字。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语。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三
1、 理解来源于象棋的词语意思,了解象棋规则。
2、 熟记成语和古贤文。
3、 写好钢笔字。
4、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倾诉烦恼
第一课时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引入:同学们听说过象棋吗?象棋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棋类运动,它是象征着古代战场双方厮杀的一种游戏。我们生活中有些词语就来源于象棋。练习中举了一个例子。请同学们看看。
(2)我们了解了象棋中“将军”的本意,那么,现在“将军”一词常常比喻什么呢?
(4)除了书中提到的,你还能说出哪些呢?
(5)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
2、教学第二部分。
(1)同学们会下象棋吗?下象棋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出示歌诀)这段歌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请同学们自己读读。
(2)能读懂歌诀的意思吗?请同学们凭借棋盘讲解。
(3)一首简单的歌诀,让我们对象棋的竞赛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琅琅上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对称押韵)
(4)欣赏朗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胡荣华是我国著名的象棋大师。为什么这样说呢?请读读短文。
(2)在这段话中有一组近义词,你发现了吗?(技术、战术)它们可以调换吗?说说理由。
(3)“蝉联”这个词,听说过吗?根据上下文来猜猜意思。再查查词典,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1、认读“犯、饱、它”三个字,观察字形,说说异同。
2、观察字帖,读读“小小窍门”,领悟其中的规律。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熟记成语。
(1)先读读词语,读准字音。
(2)借助字典,了解词语意思。
(3)交流汇报,并体会每排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的联系。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2、背诵《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1)回忆《古今贤文—合作篇(上)》。
(2)学生自读《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3)这段文章中的句子,有的来自古诗,有的来自民间谚语。你能读懂哪些句子呢?(全班交流,教师适当讲解,帮助学生大致理解句意)
(4)除了文中介绍的句子,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合作”的名言呢?
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烦恼。“小烦恼热线”开通了。我们可以通过热线跟主持人通话,把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从而得到帮助。
2、那么,在倾诉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表达清楚,说清烦恼的原因;有礼貌,言辞诚恳……)
3、作为“小烦恼热线”的主持人要注意什么?(耐心、诚恳……)
4、同桌试着扮演角色进行口语交际。
5、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并评议。
6、小结:在生活中有烦恼是正常的,我们有很多解决方式,在倾诉与倾听时,都应做到尊重、有礼有节。愿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善解人意、天天快乐的孩子。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四
1、自主认识生字,理解“魁伟”、“保镖”、“同盟”等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描写周总理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3、积累第三小节相关词句,复述阿果、阿岩和周总理泼水的情景。
4、了解泼水节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知道周总理是个平易近人,尊重傣族传统,与民同乐的好总理。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描写周总理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积累第三小节相关词句,复述阿果、阿岩和周总理泼水的情景。
一、检查预习,了解泼水节。
1、板书:泼水节
2、我们都预习过课文了,谁能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泼水节?
3、齐读第一小节。
二、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2、交流,梳理课文内容。
三、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2、交流。
3、出示句子:
突然,人群里一个魁伟的傣家人出现在阿果面前,欢笑着把一个银鉢里的水向她迎面泼来。
(1)课文为什么不直接说是周总理,而是称他为“傣家人”呢?从中你感受到些什么呢?
(2)朗读句子。
4、出示句子:
总理笑着说:“我们是来过泼水节的。”他示意随行人员把伞收起来,又笑着对阿果说:“你的保镖不错呀!”
(1)总理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2)“我们是来过泼水节的。”你认为这话是总理对谁说的?
(3)说一说阿果、阿岩和周总理泼水的情景。
5、出示句子:
总理想起来了,用银钵舀了满满一钵净水,欢笑着,拉开阿岩的衣襟,顺着脊梁浇了半钵,又把半钵从阿果头上轻轻浇下去。
(1)小组自学,大组交流。
(2)总理还会把这盛满自己祝福的吉祥和幸福的水,泼在谁身上呢?
四、感受情景相融的节日场面,总结全文。
1、引读第2节。
2、总结。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五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一、引入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再读课文,勾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出感想
3.分小组交流
三、交流阅读中的收获
1.说说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2.读4-8段,找出大家知道卡罗纳母亲去世见到卡罗纳的言行举止,在旁边写出感想
3.分小组交流大家的表现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5.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四、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五、读读“资料袋”并推荐《爱的教育》此书供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六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宋庆龄小时侯的故事吗。说说:宋庆龄小时侯是个怎样的孩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诚实和信任的课文,第12课诚实和信任。
2、板书课题,读课题,学生质疑:谁诚实?谁信任谁?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故障毕竟环顾歉意知晓费用宝贵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全班交流讨论:
(1)事故发生的原因:
天黑有雾能见度很差
红色小车车身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
(2)责任在谁?
双方都有责任。
(3)作者是怎样做的?
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理解词语:环顾
(4)你怎样看待作者的做法?
4、教师小结。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交流,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3)重点指导书写“毕、货、贵”字。
(4)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请同学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八12课,你知道了什么。
2、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了解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4—11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和红色小车的主人有几次对话,都说了些什么?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学习第一次对话:
(1)指明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从他们的第一次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车子的反光镜碰坏了;车主自己换上了;车主向作者表示感谢。)
(3)从他们的这次对话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讨论:反光镜是怎么碰坏的?车主为什么要向作者表示感谢?
(4)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习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对话。
(2)“无人知晓的情况”是指当时是一种什么情况?
(3)对作者的这一举动,你又怎么看?
(4)当车主发现这一字条时,心里会怎么想?
(5)小结:正是由于作者的诚实和信任,使车主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他深深地被感动了!
(6)指导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次对话:
(1)指名朗读对话。
(2)交流:你想说什么?
(3)出示句子:
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4)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诚实和信任的理解。
四、拓展学习。
收集关于诚信的故事,全班交流。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七
【学习目标】
1、认识“蔽、搜”等7个生字。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6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蚌生活习性,特点等图片文字资料。
2、每生准备橡皮泥一盒,白纸一张。
3、课外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设疑铺展
2、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
3、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买票进宅”
1、生自由试读课文。
2、开动“知识快车”检查自学情况: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买票进宅”。如认读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难读句子、小节。
三、默读课文,“看宅划说”
1、这小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用“——”划出有关句子。
2、反馈交流讨论。
3、理解体会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a、蟋蚌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b.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c、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二、五、六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橡皮泥捏宅”
1、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课文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语言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四人小组合作打造这项“伟大的工程”。
3、生拿出橡皮泥,捏造蟋蟀的住宅。
五、角色转换,“广告创意”
1、现在,你就是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第一届住宅设计大赛,请工程师为自己的住宅设计广告词。
2、语言转换,能利用课文中的语言设计广告。
4、 交流汇报,评选创意广告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广告链接 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生的精彩广告词,感情朗读。
a、舒适的平台,温暖的阳光,绿色家园,这就是我们蟋蟀的住宅。
b、蟋蚌的住宅,给你一个清洁宽敞的环境,让你拥有一生的幸福。
c、精心打造,享受生活,一流的建筑。
2、读到这儿,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大声地说上一句:
一流的住宅来自一流的建筑工程师,没有建筑师的精心打造,辛勤劳作,哪有这么温暖舒适的住宅。
二、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1、在昆虫王国里,如此一流的住宅,这位建筑工程师是如何挖掘的呢?
2、研读第七、八、九自然段。
a、哪一处使你感触最深?
b、划出蟋蚌挖掘动作的词。
3、汇报交流。
4、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三、升华课文,谱写歌词
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还知道了它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蟋蟀爱唱歌,蟋蟀的歌声也很动听,现在,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
四、生创作交流
师生伴着《蜗牛与黄鹂鸟》旋律,齐唱改写歌词《蟋蟀和蝉》。(附歌词)
啊门啊前一只小蟋蟀,啊造啊造啊造住宅。
工具柔弱又简单,一点一点往下挖。
啊树啊上有两只蝉,,阿嘻嘻哈哈在笑它。
洞穴随处可以找啊,何必辛苦整天挖。
啊蝉啊蝉啊不要笑,自己造住宅才舒服。
五、布置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蚌的声音)。
2、选做题。
a、《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
b.用以下几个小动物编个故事
蚂蚁 蜜蜂 蟋蟀 蝉 蝗虫 螳螂
四年级语文园地五教案篇八
1.学会故事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便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背诵下我们积累的成语。)
2.学生起头,背诵成语接龙。(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积累更多的成语,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精神。)
3.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严肃,有的机智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去观看。
4.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要求
(二)学习成语“铁杵成针”
1.欣赏故事。
2.小组讨论交流。
师:故事我们已经看完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提示和故事内容,把你的发现和你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3.汇报
(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李白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又是什么事情使他改变了对学习的态度?你对他了解吗?(指名背李白的诗,出示介绍李白资料的课件)
(3)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这则成语的意思?铁杵是什么意思?
(4)看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些什么?
师:只要同学们坚持学成语,日积月累,就会掌握很多词条,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这就好比铁杵成针。
(三)表演铁杵成针(李白这些成绩的得来跟他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然而,铁杵成针这件事对他后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铁杵成针这个故事。
1.小组内先分工排练。
2.全班汇报。
(四)“铁杵成针”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谁能讲一讲你自己所熟悉的成语故事。
(五)练习题
1.看图猜成语,说意思。
2.成语计算题。
(六)总结
师: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是个很有才华的伟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人都需要刻苦地学习,那么普通人不就更需要努力了吗?因此同学们,无论我们的才华、天资如何,都应该努力学习,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呀!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042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