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在实际生活、工作、学习等过程中通过思考、总结和抽象而得出的宝贵经验,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心得体会可以是对一段时间内的感悟、对某个事件或任务的思考和总结,也可以是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通过写心得体会来记录自己的成长和收获,以便日后回顾和反思。心得体会的写作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也能够为他人提供借鉴和参考。在撰写心得体会时,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客观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心情、感受和体验的总结和概括。它是一种对过去经历和经验的深刻思考和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我已经积累了很多心得体会,也许应该写写总结了。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呢?首先,我们应该深入思考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明确总结的目的和主题。其次,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我们的想法和观点。同时,要注重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并从中受到启发和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当然,每个人的心得体会都有所不同,这些范文仅供大家借鉴和观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黄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一
黄星20多年长期在扶贫战线工作,走遍了十堰的山山水水、贫困乡村;他始终把困难群众当亲人,总是想尽办法为基层群众办实事;他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他作为市扶贫办领导,以身作则、躬身垂范,在定点联系大坪村的基础上,还结对帮扶了4名穷亲,每个月都抽出时间去走访,把田间地头、贫困户的家当成办公场所,帮助出主意、想办法、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贫困村摘了穷帽,帮助贫困户拔了穷根。直到辞世的前一天,他加班工作到23点左右,感觉身体不适被送到医院时,口袋里还装着扶贫手册。正是这种践行宗旨信念、和一心为民的情怀,曾两次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结对贫困户觉得他比亲人还亲。
黄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二
黄星同志勤学善思、学干结合,中对央、省、市脱贫攻坚政策熟记在心、运用自如。在扶贫办挂职的一年多时间里,多次跟他一起下乡督办检查,多次参与他安排布置的部分文字材料的起草,工作中遇到不懂的、不明白的,他向大哥一样耐心解答,让人豁然开朗;下乡督办检查怎样发现问题、挖掘典型,写材料怎样把准脉、少走弯路,他向老师一样悉心指导,让人颇受启发。在全市乃至全省扶贫系统,他都是名副其实“政策通”、“活字典”、“智多星”、“多面手”,张口能说、提笔能写、遇事能解,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他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业务能力得到上级的肯定与认可,多次被国家和省扶贫部门抽调和借用,主笔起草了不少全省、全市重要扶贫政策文件,作为一名扶贫领域里的专家,他多参与全国、全省扶贫考核检查,今年1月黄星被抽调到陕西参加国家交叉考核,在陕北大地室外零下20摄氏度处冰天雪地,整整工作了23天。每天早出晚归,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回到十堰后,来不及休整,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春节也有一半时间在加班,就连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恳请医生“能不能给我开点药回家,我手头还有好多工作要做”。正是他这种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扶贫工作成效斐然,十堰在全省考核中连续四年获得优秀等次,诸多全国全省高规格扶贫会议在十堰成功召开。
黄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三
“气龙贯中亚,英名耀五洲”。阅读完孙波同志的先进事迹之后,我才领悟到正是一个又一个孙波这样的国之栋梁,成就了我国海外石油事业的辉煌。我个人虽然谈不上是什么国之栋梁,但是我也深知在中国石油这个大家庭里,我也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中国石油的一个细胞、一缕小草、一颗星星,我应该向孙波同志学习,展示一个石油人真正的品格。
孙波同志,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入党多年的老党员,他无时不刻地践行着自己当初的诺言。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孙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我作为一名党员,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好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完成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孙波同志16年征程,先后转战伊拉克、委内瑞拉、苏丹、中亚,将生命刻度中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的海外油气事业。如果没有对祖国的热爱,还有对石油的热爱,这16年是很难以坚持下来的,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大庆精神以及老一代铁人精神在他身上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很少有人能将工作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直接挂上钩,中亚管道建设就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机会。”孙波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我个人在学习中感受到了,一个个体如果要想在他的一生之中有所收获,就必须首先坚定一个信念,做到矢志不渝。我也为自己选择了石油报国的这条道路而倍感珍惜和荣耀,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也正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
往小处说,就是365天干好自己的份内工作,脚步坚实,任劳任怨,服从上级安排,提高自身素质。
2.作为我国石油事业最早期的开拓者,中石油海外征程中,哪里最关键、哪里最需要、哪里最艰难,孙波就出现在哪里。3.单线变双线、直缝变螺旋,是他指挥管道如期建成的点睛之笔。
以上三项很明显可以看出,孙波同志在日常工作中的拼搏精神。所谓攻坚克难必须要有相当多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水平;那么开拓进取就需要有能力有胆识,有大无畏的忘我精神。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我个人在日常的工作中就需要加强自身的实力培养,多学些技能和过硬的本领,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攻坚克难、开拓进取。
单线变双线,意味着要推翻两年前就确定的方案,一些专家不能接受,争得面红耳赤。顶着重重压力,孙波率领专业队伍反复论证,最终说服各方。与外方谈判,他坚定维护“中方核心利益不动摇”,同时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积极回应过境国利益诉求。
孙波同志的种种做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他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无限热爱与不懈追求;对于自己肩负的各项神圣的使命敢于积极应对和勇于担当。当然这正是一名共产党人所必须具备的坚强品格。
怕重,不能无事一身轻,要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在岗位上,做好日常工作,对于生活事业家庭中的大事小情都要做出男子汉的气概来,敢于担当,敢于面对。
28个月,孙波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周末,坐车、吃饭„„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工作。他在中亚各国间奔走,创下几百万公里的夜间飞行纪录。深夜起航,凌晨到达,仅有两三个小时短暂休整,还时常用于谈判准备。
或许只有孙波自己,才知道身上压着怎样的千钧重担。但他更知道,民族面临着重要机遇,为祖国争“气”,为民族加“油”,这一坚定的信念支撑他不断前行。
孙波同志作为那么大的领导都能做到严于律己、淡泊名利,我们一名普通员工,一名基层党员就更应该能够保证做到了。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拿来工作,28个月里一直如此。我们和他相比条件好多了,上班有班车接送,单位有餐厅工作餐,上一休三,还有休息室。所以说,和先进相比我们就更加应该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了。
纵观以上五点,我认为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不能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更应该体现在日常行为规范中,体现在班组基层建设,体现在安全生产,完成好本职工作当中。虽然我们和先进所从事的工作截然不同,但是都有一颗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石油的雄心,为祖国争“气”,为民族加“油”!
黄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四
在我的记忆中,在市扶贫办,怎有一个人早上上班提着电脑包、晚上回家提着电脑包、出差检查和开会依然包不离身,这个人不是别人,是黄星同志。这个电脑包是他决战贫困的利器,随时待命,准备战斗。他始终坚持工作第一、事业第一,勇于担责担难,服从组织安排,发挥参谋作用,一直负责单位核心业务工作,最难做的时候都是他顶上,最苦最累的活也是他带着干,哪里有需要他就安在哪里,而且他都能够干得出色出彩。有一次他拉肚子,确实撑不住,到医院打针,针还没打完,接到单位的电话,他把针头一拔,又回到单位工作,就连老母亲出了车祸,在医院住了几个月院,他也没跟单位说一声,既要照顾老母亲,又要加班加点工作。正是他敢于担当和真抓实干的精神,领导器重他,单位离不开他,扶贫办主任痛心疾首的说,他的离去,对我来说失去了一条‘臂膀’,对单位来说,倒了一根‘顶梁柱’。
黄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五
郑凯同志生前系荥阳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科科长。20xx年1月30日凌晨0时左右,郑凯驾车前往防疫服务站换班途中遭遇车祸,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将宝贵的生命永远定格在疫情防控的路上。
当下,疫情汹汹,实事求是,逆行一线,才显责任担当。值此关键时刻,我一定要做实做细各项工作,坚决将病毒拒之门外,筑牢防疫线。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尽我所能,做好自己的`防疫工作,在延迟开学期间,备好课,上好网络课,提升学生的出勤率,认真检查作业,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做扎实。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在网上,通过微信给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引导学生消除恐慌心态,同步做好心理“防疫”。
同步线上授课,我精心准备,做好同步辅导,让学生在家同样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认真值守,精准摸排,做好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用行动诠释一名教师的初心和本色。
黄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六
“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复旦教授钟扬的这句话诠释了他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一生:科研道路上坚持不懈,跋山涉水做植物学研究;党员使命中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一心为公;教学工作中竭心尽力,以育种之心育人彰显先生之风。
钟扬教授在植物学研究中不畏艰险,在西藏建设中矢志不渝,他的一生充分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一心为公的优良作风。他的事例让我想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了不忘初心的三个要求,分别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我们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们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作为普通的基层工作者,我们应该学习钟扬教授的优秀品质,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四个坚持,即:坚持理想信念、坚持一心为民、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党性纯洁。
首先,坚持理想信念,一方面我们应坚定不移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努力奋斗,九十六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不畏艰险大义凛然,另一方面,我们应坚持不懈地为实现自身人生价值而努力拼搏。钟扬教授对于植物学研究的热忱,对于科研工作的热爱,既是为民族科研工作的倾心付出,也是对自己人生理想的坚定追求。
其次,坚持一心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我们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我们要牢记我们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以民之所望为施政之所向”。钟扬教授经年累月投身xz建设事业,坚持“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的想法,全身心投入植物学科研事业,用一个又一个创举惊动学界,用一项又一项成就坚持一心为民的信念。作为政府基层工作人员,我们应该向钟扬教授学习,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一心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将本职工作做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再次,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灵魂,钟扬教授在科研工作中坚持创新,不断拓宽研究领域,而我们在工作中也应该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努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拓宽思维,不断创新为群众服务的方式,满足群众的需要,优化日常服务。
最后,坚持党性纯洁。钟扬教授一生不为名,不图利,生活简朴作风优良,如同他所研究的高原植物,品性高洁,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我们应该向高扬教授学习,以先进的党性、优良的作风、高尚的追求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服务工作,以绿叶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我愿为党的革命事业奋斗终身,愿接受党的一切考验。”钟扬教授用26年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作为,实现了当初入党申请书上的话,我们也应学习他的优良品质,坚持初心不改,为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矢志不渝。
黄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七
对于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
冯骥才《挑山工》中,泰山挑山工说:“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廖俊波同志正是这样一个憨憨的“挑山工”。
担子一头装着党的重托。廖俊波同志生前曾担任福建省政和县县委书记,20xx年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也是新时期县委书记的好榜样。郡县治,天下安。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是中央政策在地方落地的关键一环。入党20xx年来,廖俊波同志始终把“忠诚、干净、担当”内记于心,外化于行。初到政和,面对干部群众信心不足、状态不佳,他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负责人连开三天会议,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但又不局限于开会,“能到现场就不到会潮。
担子另一头装着人民的期待。“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为民解难。”廖俊波同志调研灾后重建工作时,挨家挨户探访情况,把受灾的几百户群众都走了个遍;在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任上,城区地质灾害防治、配电站房整治等一个个硬骨头被他成功啃下;主政政和县时,统思想、抓经济、聚人才,在短短的五年间,实现了全省倒数第一到全省前十的“飞跃”,让“省尾”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摆脱贫困,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给一任打基矗”廖俊波同志言行一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每位党员、干部都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挑山工”。只要广大党员、干部像廖俊波同志一样,始终把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待铭记在心上、挑在肩上,一心向着目标,用脚去丈量,步步踩实,一个劲往前走,坚持不懈,就一定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廖俊波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是我们广大干部党员的学习楷模;他这样的“挑山工”做事态度更是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榜样。向廖俊波同志致敬!
黄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八
俗话说,做好事做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实事。学习张林森同志,就要学习他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忠贞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作为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应该以张林森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张林森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张林森同志出身贫寒、经历坎坷,饱尝了作为一个农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凭着一腔热诚、脚踏实地的奋斗一步一步成长为领导干部后,始终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艰苦朴素,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通过学习,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同时,时刻提醒自己任何时候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忘本变质。
学习张林森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试想,如今这样的干部、这样的领导还有吗?这正是张林森同志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他永葆本色、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学习张林森同志,就要学习他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精神,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把毕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
总之,张林森同志的一生是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身体力行“俯首甘为孺子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通过学习他的事迹使我体会到,做好事业必须先做好人,必须端正心态,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点滴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勉敬业。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以张林森同志为榜样,进一步加强执政为民的理念,随时谨记自己身上的责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教育我们的干部职工,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面对自己的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的成绩。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黄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九
朱陈都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认真负责,在每个岗位上发光发热。特别是在急难险重面前敢于担重负重、知难前行,不顾身患疾病,坚持冲在一线、奋斗在一线。
朱陈同志拥有对党忠诚、为民负责、忘我奉献、敢打敢拼、充满大爱、严格自律的崇高精神。
他的事迹值得我们青年纪检人学习,他的人格魅力激励我们不断锐意进取、勇毅前行,为反腐倡廉事业再立新功。
黄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十
黄星生前曾在日记本上写道:“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员,以真诚之心对待贫困群众。再忙,也不能忘记贫困户!”他不忘初心,视贫困群众为亲人,时刻把贫困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作为青年民警,要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初心”,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带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不断提高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要在服务理念上下真功。要把工作重心落实到为民服务上来,把每一次接处警、每一次基层走访、每一次上门帮扶都变成密切警民关系的纽带,树立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理念,从而提高群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争取群众最大的理解和支持,真正做到让人民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要在树立形象上下苦功。作为青年民警,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形象,代表着人民警察形象。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牢记责任宗旨,用心肩负起对党和人民、对公安工作的一份责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的期望。要严守工作纪律,从一日作息、警容仪表、言谈举止等细节做起,规范养成,严格自律。要在科技创新上下巧功。创新是永久的生命力。作为青年民警要树立强烈的新时代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信息化手段在公安管理、服务公众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公安工作中,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公安工作质量的法宝,让人民群众成为公安科技创新最大“受惠者”。
黄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一
9月25日上午,一场重要会议在福建省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主席台上,福建省公安厅党委委员,福州市政府副市长、公安局局长,一级巡视员潘东升的座位却一直空着。
“我就坐在台下,多么希望潘局只是去接电话处理紧急事情,马上就会回来,可他一直没有回来。”回忆当天的场景,福州市公安局副局长施玉安数次哽咽,“我一直感觉他没有走,还在指挥我们战斗……”
当天12时35分,潘东升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倒在了会议的安保维稳工作岗位上,经全力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57岁。
从警37年,潘东升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三等功1次,20__年荣获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个人嘉奖。10月14日,福建省委发布决定,追授潘东升“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全省党员、干部振奋精神,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毅然选择人民公安事业。
20__年8月22日,在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桃田村龙山会议纪念馆,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时,潘东升郑重地在留言簿上写上了一句话——“永葆对党的无限忠诚!”
这句话既是潘东升对福州公安队伍的深情寄语,更是他一生的执着信念和动力源泉。
1984年,潘东升以全班第一的成绩,从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软件专业毕业。“当时,国家信息化产业正处于起步腾飞阶段,不少同学劝他下海经商,老师也劝他出国深造,但他毅然选择了人民公安事业。”潘东升的大学同学和挚友郭建回忆说。
面对同学们的不解,潘东升说:“是党培养了我,人民警察是为群众做事、保护一方平安的崇高职业,我想加入这支光荣的队伍。”
从福建省公安厅的科技信息化专家到三明市公安局局长、福州市公安局局长,潘东升在公安队伍一干就是37年。
“我对潘局印象最深的,是他到任福州后上的第一次党课。”福州市公安局二级警务专员黄作璋说。在课堂上,潘东升扳着手指给全市民警算“政治账”“经济账”“感情账”,脱稿讲了两个多小时,告诉大家要忠诚、干净、担当,珍惜这身警服。
潘东升是这么要求别人的,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
“无论你在哪一个应酬上看到我,你都可以直接上来打我两巴掌!”福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局长林能响回忆说,在一次全警大会上,潘东升抛下这句响亮的话,要求大家随时都可以监督他。
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公安局局长,潘东升麾下万名公安民警,利益牵扯方方面面。但在今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却没有收到一封关于他的举报信。
在潘东升心里,只有个人的干净,才有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做官的正气。
“老百姓迈进公安机关大门就是警情”
接处警工作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民警与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一项工作。
“老百姓有时会反映民警在接处警中存在推诿扯皮的情况,虽然已经要求‘首警责任制’,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福州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支队长宫伟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潘东升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接处警情况。
“我认为,老百姓从迈进公安机关大门那刻起就是警情,哪怕是门口的一棵大树倒了,只要是老百姓向警察反映的,我们就要接警。”潘东升说。
从20__年7月开始,福州市公安局推出了接处警“首接首移责任制”,从源头上解决基层一线“谁接警、谁处警”问题,大大提升执法质量和效能。
20__年1月至9月,福州公安机关接到群众有效报警近93万起,群众对公安民警接处警满意率达97.94%,位居全省前列。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如何实现民生案件快侦快破,这也是潘东升经常思考的问题。
他带领福州公安在全国省会城市首开先河,建成一体化运行、集约化管理、24小时实战化研判的合成侦查中心、合成情报中心,对有力震慑犯罪、快侦快破案件起到重要作用。
以“两抢”(抢劫、抢夺)案件为例,福州市“两抢”案件发案数从20__年的700多起减少到20__年的77起,破案率达100%。20__年,福州市治安状况满意度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位列前5名。
“尽量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
福清市是著名的侨乡,出入境证件的办理需求非常大。为了小小的一本证件,群众经常要排队、托人、找关系。为此,福清市公安局准备进行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但在当时,全省乃至全国还都没有先例。
时任福清市公安局局长的陈明俤为此专门请示潘东升,潘东升对他说:“凡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我们都要做。在服务群众上,我们就是要把‘有权力’变为‘没权力’,尽量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我全力支持你。”
按照潘东升的思路,福清市在福建省首创出入境24小时自助受理服务中心,群众办理护照、港澳通行证从原来的7天变成“立等可取”。
心系群众、人民至上。37年的从警生涯,潘东升始终忠实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
在三明市的乡镇农村,骑摩托车不戴头盔,曾经是一个普遍现象。“有的群众嫌麻烦,也有的是因为家庭困难不想花钱买头盔,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很容易造成死伤的悲剧。”三明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肖敏回忆说。
20__年,潘东升到三明市公安局任职后,大力倡导“管理要硬到不敢为、服务要暖在心坎上”的执法理念,引导民警们“处罚不是目的,一定要帮助群众把头盔戴上去”。
如今,三明市乡镇农村的马路上,骑摩托车戴头盔已成为群众的自觉习惯,交通安全意识越来越强。
“你放心,天塌不下来”
20__年5月,潘东升到三明市任职没多久,就来到离主城区最偏远的岩前派出所看望民警。当得知在全市96个乡镇派出所中,有一半以上的条件都如此简陋时,他当即向民警们承诺:“我一定要给大家一个温暖的家!”
很快,三明市公安局全面推开“暖警工程”建设,挤出资金改造乡镇派出所硬件设施。现如今,三明市基层派出所都有了食堂、浴室、洗衣房、健身房、文化室“五大件”,民警宿舍有电热毯、热水器、空调、电视机“四小件”,营造了一个拴心留人的工作生活环境。
潘东升对民警的关爱,不仅暖在民警身上,更暖到民警心里。
福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潘臻颖曾在福州市罗源县公安局任局长。她说:“每当在工作中遇到重要情况需要向上级请示时,潘局总会给我非常明确的指示,他从来不怕担责任,还常常说,‘放手去干,天塌不下来’。”
潘东升爱民、爱警,也爱家。只不过,他对家人的爱表现得更深沉。
在处理潘东升身后事时,民警发现他贴身使用的一个钱包,边缘早就掉色破损,里面还夹着一张老照片。
“这个钱包他已经用了30多年。里面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合照,他一直带在身边。”潘东升的爱人袁秋榕说。
每次回家吃到热乎饭,潘东升都会对妻子说谢谢。看到别人节假日去旅游,他也经常会对妻子说对不起。“他说退休后也带我去旅游,但他说话不算数。”
在袁秋榕心里,潘东升的食言又何止这一次。“他还经常跟我说,‘你放心,天塌不下来,因为我比你高,由我给你顶着。’可是现在,天真的塌下来了。”
一个人守护一座城,一座城送别一个人。潘东升牺牲的消息传开后,逾万名公安民警、干部群众为了再看他一眼,自发前往吊唁、哀思缅怀。当灵车缓缓驶过时,大家噙着泪水挥手、致敬,用普通话、福州话哽咽地喊出内心的不舍:“潘局,一路走好!”
黄星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二
“气龙贯中亚,英名耀五洲”。阅读完孙波同志的先进事迹之后,我才领悟到正是一个又一个孙波这样的国之栋梁,成就了我国海外石油事业的辉煌。
孙波同志,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入党多年的老党员,他无时不刻地践行着自己当初的诺言。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孙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我作为一名党员,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好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完成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孙波同志16年征程,先后转战伊拉克、委内瑞拉、苏丹、中亚,将生命刻度中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的海外油气事业。如果没有对祖国的热爱,还有对石油的热爱,这16年是很难以坚持下来的,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大庆精神以及老一代铁人精神在他身上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很少有人能将工作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直接挂上钩,中亚管道建设就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机会。”孙波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我个人在学习中感受到了,一个个体如果要想在他的一生之中有所收获,就必须首先坚定一个信念,做到矢志不渝。我也为自己选择教师职业,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也正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往小处说,就是365天干好自己的份内工作,脚步坚实,任劳任怨,服从上级安排,提高自身素质。
凭借在辽河油田十几年的开发技术积累,使被外国人视为“鸡肋”的边际油田原油产量飙升10倍,令世界同行刮目相看。作为我国石油事业最早期的开拓者,中石油海外征程中,哪里最关键、哪里最需要、哪里最艰难,孙波就出现在哪里。单线变双线、直缝变螺旋,是他指挥管道如期建成的点睛之笔。
以上三项很明显可以看出,孙波同志在日常工作中的拼搏精神。所谓攻坚克难必须要有相当多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水平;那么开拓进取就需要有能力有胆识,有大无畏的忘我精神。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我个人在日常的工作中就需要加强自身的实力培养,多学些技能和过硬的本领,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攻坚克难、开拓进取。
单线变双线,意味着要推翻两年前就确定的方案,一些专家不能接受,争得面红耳赤。顶着重重压力,孙波率领专业队伍反复论证,最终说服各方。
与外方谈判,他坚定维护“中方核心利益不动摇”,同时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积极回应过境国利益诉求。
孙波同志的种种做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他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无限热爱与不懈追求;对于自己肩负的各项神圣的使命敢于积极应对和勇于担当。当然这正是一名共产党人所必须具备的坚强品格。
我在日常工作中,首先要学习好教师行为规范,六条禁令,上级文件以及会议精神,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在工作中做到不拈轻怕重,不能无事一身轻,要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在岗位上,做好日常工作,敢于担当,敢于面对。
28个月,孙波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周末,坐车、吃饭……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工作。他在中亚各国间奔走,创下几百万公里的夜间飞行纪录。深夜起航,凌晨到达,仅有两三个小时短暂休整,还时常用于谈判准备。
或许只有孙波自己,才知道身上压着怎样的千钧重担。但他更知道,民族面临着重要机遇,为祖国争“气”,为民族加“油”,这一坚定的信念支撑他不断前行。
孙波同志作为那么大的领导都能做到严于律己、淡泊名利,我们一名教师,一名基层党员就更应该能够保证做到了。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拿来工作,28个月里一直如此。我们和他相比条件好多了,所以说,和先进相比我们就更加应该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了。
纵观以上五点,我认为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不能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更应该体现在日常行为规范中,体现在安全工作中,完成好本职工作当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976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