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使用应该灵活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当注意合理利用课堂时间,避免教学过程冗长或紧张。面对教案编写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教学反思篇一
这篇课文是一首歌词,所以通过学唱这首歌,实现语文课和音乐课的整合,就成了很自然的事了。我该如何在这短短的一节课,让同学们感受到那一段历史,感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作为二年级的学生要想真正理解这些语言内涵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唱歌的形式作为突破口。如果直接问学生,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是很难说清楚的。根据这种情况,我首先给学生讲了王二小这个真实的`故事,学生就对王二小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后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在学唱的过程中加强了背诵,而且最终目的也落在学语文上,既激发了兴趣,又提高了语文教学实效。因为一首好的优秀的歌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能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10个,认读8个二类字,读准多音字“挑”。
3、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初步感知英雄王二小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理解课文,进一步体会人们怀念、歌颂二小的感情。
教学准备:
白板 竹竿 围巾。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2、谈谈你的感受。
一、导入。
1、出示抗日战争图片背景,教师解说。
2、引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提要求,生自读。
先请同学们读课文,注意要做到(白板要求)读通课文。
圈出生字。
标出小节。
2、检查自学情况。
a、学生自渎词语。 这些词语你会吗?
b、开火车读 让我们用开火车的形式读一读。“挑”多音字,动作演示。
c、“智多星”问题。
其中:敌人(反义词) 迷失(填词) 乒乓(拟声词) 报仇(近义词)。
这些词语中还有哪些词有近义词?
d、质疑 还有什么词语不理解吗?
f、齐读 让我们带着对词语的理解一起读一读吧!
3、句子。
a、同学们的词语已经掌握得很好了,那句子呢?(指名读)。
白板要求:
读的同学要做到声音响亮,朗读流利。
听的同学要做到认真倾听,仔细思考。
b、评价(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需要努力)。
c、齐读 听了这些同学的朗读,小朋友们肯定也跃跃欲试了吧,那么就让我们把书拿起来,把这篇课文连起来读一遍。不过老师留给了大家一个问题,请大家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d、生讲述。
同学们说得比较复杂,如果能简练些会更好。让韩老师来帮帮大家吧!
出示练习: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扬”,学生说说怎样记。
2、师分析生字,示范写。
3、生书写。
四、作业。
1、继续完成硬笔习字册。
[教材简解]。
本课以儿歌的形式编写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形式新颖,记述了王二小为挽救解放区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的生命机智地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自己却英勇牺牲的帮助。主体部分给王二小着色不多,主要是从敌人的凶残、狠毒方面下笔,和这样凶残、狠毒的敌人做斗争,王二小表面“顺从”,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表现出了多么大的勇气和智慧。课文开头和结尾的情景描写,也为塑造二小这个英雄人物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
[设计理念]。
第一课时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高课文素养的起始点。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扎扎实实地阅读文本,实实在在地学习生字,向第一课时要效率。
【反 思】。
上课伊始,我设计播放影片注重学生的背景感知,巧妙预设情境,让学生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也能根据所看影片表述出自己的想法。课文中的导入语,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既能让孩子了解课文历史背景和本课主角,又不显得烦琐。
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本节课,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导入课文后,我提出明确要求,并在白板上出示,让孩子在自学的过程中有章可循。在检查自学情况时,采用了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鼓励学生去做一些新的尝试。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与自己的判断、体验、创造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他自己真正掌握的东西。
本节课的教学中不仅有老师的评价,还注重学生之间的评价。在分自然段读课文时,我在白板上明确要求:读的同学要做到声音响亮,朗读流利。听的同学要做到认真倾听,仔细思考。这样不仅读的同学知道应该怎样朗读,其他同学也能注意力集中地倾听,认真地思考别人的优缺点。学生们能够互相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改正不足之处。
写字是低年级语文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写字教学。在出示生字“扬”时,让学生说说字的结构以及记忆方法,重视学生的自主记忆。
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在总结课文内容时,学生说的答案不是我事先预设的,于是在此环节浪费了时间。今后的教学中还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让孩子在轻松、充满个性的课堂中不断进步。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教学反思篇三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叙事诗,颂扬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掩护八路军后方机关和数千老乡,把敌人领进埋伏圈,自己英勇牺牲的壮举。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要使学生真切感知、深入领悟王二小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必须把学生带进一个悲壮的感情世界,所以一上课,我就把整篇课文范读了一遍,先初步奠定一个情感基调。
在走近课文的`过程中,我用一个大问题“课文的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引领的学生自读、自悟、交流、合作,学生通过朗读,读出了心中感情,通过交流,走进了课文。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了王二小的聪明机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在课堂上,我还补充了相关资料,告诉学生其实王二小是为了掩护后方机关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标,让鬼子们发现自己,并机智地和鬼子周旋,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后,把鬼子引向了八路军埋伏的石湖旮旯。鬼子后来发现上了当,二小想趁敌人惊魂未定的时候向灌木林跑去,这时,鬼子军官朝他举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块巨石上。
学生听后,更加敬佩王二小了。这首叙事诗还被编成了歌曲,所以课上我也让学生听了,后来学生都跟着唱了起来,课堂氛围都悲伤了起来,最后的全文朗读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也融入了进去,读得非常到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表示以后要更加认真学习,让祖国更加的强大。
不过也有不足,课上听歌曲用去的时间有点长,所以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就有点偏短了,以后在预设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各个部分的时间。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教学反思篇四
由于故事发生的时间距离今天较远,现在的孩子对那一段历史非常陌生,所以教师通过时代背景的介绍,能帮助孩子进入课文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教师范读。
教师的范读非常有感情,读到悲伤处,教师的眼圈都红了,这时整个教室安静极了,同学们都沉浸在低沉、哀婉、痛惜的氛围中。这堂课中,教师的范读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既帮助学生进入了课文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情感,又运用听读法初步扫清了生字障碍。
2、学生自读,巩固字词,了解故事内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这时,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综合运用识字方法,来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有了“五分钟”时间的限制,学生在学习时就能更投入,更专注,效率更高。
运用插图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既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又理解了词语,还图文结合,相当于读了课文一样。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人物特点老师没做任何介绍,只是让学生多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感受,去了解。这一环节,学生非常活跃,学得很主动,很愉快,学生把自己通过阅读所获得的个性化感受在同学面前充分地表达,通过交流、合作,大家对王二小的英雄故事以及他的机智勇敢有了全面的了解。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教学反思篇五
如何运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从中得到语文方面(听说读写书,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比如,要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老师首先就得考虑,我用这篇的教材,进行哪些方面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根据年级要求和单元训练重点以及教材特点,所以确定两个知识的训练点,一是抓住第四节的第一句:“王二小走在的前面,把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进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训练。把、被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训练时我尽量放缓坡度,先学习原句的说法,()把()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被()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因为是从课文原句中来,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进一步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用把、被句进行练说:()把()的书拿走了。()的书被()拿走了。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把字句和被字句。有了以上的训练梯度,大多学生都能说出几句。对于这样的句式,从学生说的情况上看,可以知道学生就基本能掌握了。二是进行词语的训练,主要抓住第三节中的两个词“假装顺从”和“自有主张”联系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进行引导理解。这两个训练点,不仅仅进行了词句的训练,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王二小勇敢和机智的品质。除此之外还特别注重生字的认读,书写,记忆,实实在在地落实字词句的训练。确定情感的训练点,主要是课文的第五节,主要指导学生读出对敌人的恨,对王二小的同情。因王二小距今有一定的年月,学生在情感上似乎还无法真正的理解,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这种情感,在朗读的指导上,我也花了很大的功夫。先让学生自读,结合课文插图,初步了解;指名读,抓住两个重点词“挑”和“摔”;直观演示,加深对这两个字理解;听老师读,闭眼想像王二小被摔死的情形;说说你所看到的情形,体会这种愤怒的情感;最后才让学生朗读,把你的愤怒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有了这一步步的指导,学生的情感也在指导中逐步升华,最后通过朗读得到充分的发泄。从学生脸红脖子粗样子中,对敌人的恨无需用语言来表达。从积蓄的泪眼中对王二小的爱,也无需明说。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看出学生真正领会了这种情感。有了这种情感,顺学而导,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假如你是王二小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什么?假如你是王二小的父母,你会对他说什么?假如你是王二小的乡亲,你会对他说什么?”让学生通过练说,体会不同角色对王二小的共同感受那就是深深“爱”,对敌人无比的“恨”。同时也注意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样训练点落实到位的了,也实现了听说读写的共赢,达成了目标。
教材无疑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教材这个资源往往有许多的缺陷,如何在利用教材这个资源的同时适当引进一些课外的资源,达到与课内教学交相辉映。比如《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只是一首歌词,歌词不论在段落结构还是语言特点上,和学生平时学习的课文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作为二年级的学生要真正理解这些语言特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学时就试图问学生,课文讲了什么事,学生就很难能够比较清楚地说出。根据这种情况,结合识字部分的教学,化解学生对这样一个文体内容理解的难度,所以我就把这样一个故事用课文里的生字词,重新编写成一段话。这段话不仅能让学生复习生字词,还能让学生通过读初步了解故事的梗概。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故事才是学生比较喜欢的。
所以引进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王二小》,让学生读这个故事。对于这样的一篇课文,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无需老师指导,他们就能自己读下来了。通过自读故事,学生对王二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了了解才能产生兴趣,这时向学生介绍关于《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这本书,学生就会很在兴趣地在课文去阅读。再者,《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是一首歌词,所以学唱这首歌,实现语文课和音乐课的融合,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因为毕竟是语文课,学唱歌曲时当然不能像上音乐课那进行教学了。更多的只是让学生多些体会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学唱。在学唱的过程中加强了背诵,落脚点还是在语文上,别忘本了语文。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教学反思篇六
这是首创作于1942年的歌曲,出自于四年级音乐教材,采用叙事歌曲的题材讲述放牛娃王二小的动人故事。旋律悠扬清新,又带有悲凉的情感色彩,寄托着人民对抗日小英雄的哀思。
四年级有7个班,可在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却发现效果不一样。在一个班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然后介绍歌曲的来源(故事)和特点,,课堂效果不明显,学生也没有完全投入到歌曲情绪之中。我及时总结,发现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歌曲的背景时,不能完全进入角色,产生不了共鸣。导入是新课的开端,也是新授课的定调所在。如果能运用有声有色、有情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就能唤起学生爱学的激情。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谈话、讲故事等。教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生活中孩子们对王二小这位英雄是陌生的,于是在其它班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唱前把王二小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使学生在故事里对王二小有一定的了解,也使课堂有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学生顿时安静下来,沉静在歌曲的意境之中。然后再通过对歌曲的教唱和对歌曲进一步处理,学生在反复的教唱中,对英雄王二小的怀念之情必然不断加深,使情感在旋律中不断升华,从而受到感染,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情感的碰撞,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珍惜。
歌曲分为五段,在学唱过程中,我让学生观察这五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孩子们分析出旋律相同,但歌词和情绪不同的结论。在学唱完歌唱旋律后,我让孩子们再根据故事发展逐段分析出演唱情绪,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以及情绪来演唱歌曲,学生完成的不错。学生完成了整首歌的演唱后,又进行一个表演唱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到歌曲中,进行形象情描述或对其环境的设置、模拟以及创设出与之相匹配的场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如历其境的真实体验,从而达到一定教育目的的一种氛围和状态。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教学反思篇七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在进行课文的资料学习之前,首先我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小英雄”,换句话来说,就是要让孩子们明白,怎样的人才能被人们称为“小英雄”。因为在二十一世纪的这天,孩子们都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而王二小生活的年代,所发生在我们中国的一些历史事件,如果孩子们没有一些了解,孩子们是不能理解二小当时的英雄行为的。因此,我在讲课之前,首先让孩子们收集王二小的资料,大概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然后在课前,我向孩子们补充介绍了抗日的相关资料,激起孩子们从未有过的爱国主义情感。而孩子们也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很认真地听老师讲“那过去的事情”。
由于课文本身就是《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的歌词,因此,课文的导入方式,我除了介绍资料以外,还进行唱歌导入,既收到了老师范读的效果,更激起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课文资料带有很强的故事性,孩子们学习起来难度不大,因此在第二课时,我的教学要点有两个,一是文中的重点词语,课文中用到的一些词语,如:“扫荡,掩护,后方机关,危急,顺从,埋伏圈”,没有必须的历史背景和人生经验,孩子们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我让孩子们在通读课文以后,圈出不理解的词,透过全班交流和老师讲解,来学习重点词语,进而理解课文资料。二是《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文章很能激起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情感,因此在指导孩子朗读课文时,不仅仅要求孩子读通读流利,更要指导孩子们透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感情。例如第二小节的“扫荡和掩护”,读出紧张和担心;还有第五小节,“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旁边”,就要读出那种“悲愤”等,从读中体会情感。
原本以为《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离我们很远,至少离孩子们很远,孩子们是很难体会到这种感情的,但是从教学效果来看,孩子们不仅仅学会了课文的重点字词句,还能从情感上来学习课文,到达了预期效果。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教学反思篇八
第一环节:
1、课前朗诵泰戈尔的《被俘的英雄》。(课前写好课题)。
2、复习,听写词语。
(1)看图片1说说做做(写字姿势)。
听写:敌人迷失埋伏顺从战士机关主张传扬。
强调个别字写法:迷、扬。
(2)看图片2说说做做(读书姿势)。
自由读课文。
第二环节:
1、指名读第一节。
他是指的就是?放进句子读:不是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贪玩耍丢了牛,而是······。
王二小哪儿去了?王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这里的敌人指的是?
教学“扫荡”
师:敌人在文中指谁?
师:在电视、电影里,你看到这些日本人在中国干些什么?
师:其实,他们在中国有“三光政策”,见人杀光,见物抢光,见房烧光,就是他们把中国人民的生活推向无底的深渊,他们不是人,他们就是一群可怕的魔鬼、一帮无耻的强盗。
师:是的,看看书上用了哪个词语讲了他们的“三光政策”。
生:扫荡。
出示南京大屠杀照片。
师:你面对敌人的这种行径,你的心情怎样?
生:气愤。
师:那能带着你的理解和情感把这个词读好吗?
2、默读2-4节,找出敌人残暴的词语和句子来读读谈谈。
(1)边读边体会。
(2)送敌人词语。
板书:扫荡昏头昏脑抓叫挑摔。
3、面对敌人的残暴,王二小又是怎样的呢?结合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读读谈谈。
(1)边读边体会。
(2)送二小词语。
板书:假装顺从自由主张领进挑摔。
4、说话练习。
战斗结束了,二小躺在冰冷的石头上,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村庄,离开了疼他爱他的乡亲们,离开了他所敬仰崇拜的八路军叔叔们。他的爸爸、妈妈来了,爷爷、奶奶来了,亲密的小伙伴们来了,乡亲们来了,八路军战士们来了······他们望着躺在石头上的二小,眼含热泪说:
(放视频)。
5、齐读最后一节。
第三环节:
1、同样是死亡,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中的叶子弗雷迪和王二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被俘的英雄》中谁是英雄,王二小是英雄吗?
(不忘本,不忘恩)歌曲。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教学反思篇九
一、歌曲导入,介绍背景。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巩固字词,了解故事内容。
三、观察插图,学习生字。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人物特点老师没做任何介绍,只是让学生多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感受,去了解。这一环节,学生非常活跃,学得很主动,很愉快,学生把自己通过阅读所获得的个性化感受在同学面前充分地表达,通过交流、合作,大家对王二小的英雄故事以及他的机智勇敢有了全面的了解。
总评:
1.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课文内容的学习,教师基本上未作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来了解故事内容,并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教师再给予点拨。
2.注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充分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机会,如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综合运用词语练习说话,对自己或同学的朗读进行自评、互评等,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堂课还可以改进的地方是:
2、没有充分让学生朗读,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主要是时间不够。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教学反思篇十
由于故事发生的时间距离这天较远,此刻的孩子对那一段历史十分陌生,所以教师透过时代背景的介绍,能帮忙孩子进入课文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范读时,读到悲伤处,我的眼圈都红了,这时整个教室安静极了,同学们都沉浸在低沉、哀婉、痛惜的氛围中。这堂课中,我的范读起到了十分好的作用,既帮忙学生进入了课文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情感,又运用听读法初步扫清了生字障碍。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识字的潜力,这时,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透过自主、合作的方式,综合运用识字方法,来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有了“五分钟”时间的限制,学生在学习时就能更投入,更专注,效率更高。
运用插图检查学生自学状况,既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的潜力,又理解了词语,还图文结合,相当于读了课文一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人物特点老师没做任何介绍,只是让学生多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感受,去了解。这一环节,学生十分活跃,学得很主动,很愉快,学生把自己透过阅读所获得的个性化感受在同学面前充分地表达,透过交流、合作,大家对王二小的英雄故事以及他的机智勇敢有了全面的了解。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教学反思篇十一
这是首创作于1942年的歌曲,出自于四年级音乐教材,采用叙事歌曲的题材讲述放牛娃王二小的动人故事。旋律悠扬清新,又带有悲凉的情感色彩,寄托着人民对抗日小英雄的哀思。
四年级有7个班,可在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却发现效果不一样。在一个班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然后介绍歌曲的来源(故事)和特点,,课堂效果不明显,学生也没有完全投入到歌曲情绪之中。我及时总结,发现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歌曲的背景时,不能完全进入主角,产生不了共鸣。导入是新课的开端,也是新授课的定调所在。如果能运用有声有色、有情搞笑、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就能唤起学生爱学的激情。导入的方式有很多,能够是谈话、讲故事等。教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生活中孩子们对王二小这位英雄是陌生的,于是在其它班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唱前把王二小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使学生在故事里对王二小有必须的了解,也使课堂有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学生顿时安静下来,沉静在歌曲的意境之中。然后再透过对歌曲的教唱和对歌曲进一步处理,学生在反复的教唱中,对英雄王二小的怀念之情必然不断加深,使情感在旋律中不断升华,从而受到感染,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情感的碰撞,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对这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珍惜。
歌曲分为五段,在学唱过程中,我让学生观察这五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孩子们分析出旋律相同,但歌词和情绪不同的结论。在学唱完歌唱旋律后,我让孩子们再根据故事发展逐段分析出演唱情绪,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以及情绪来演唱歌曲,学生完成的不错。学生完成了整首歌的演唱后,又进行一个表演唱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到歌曲中,进行形象情描述或对其环境的设置、模拟以及创设出与之相匹配的场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如历其境的真实体验,从而到达必须教育目的的一种氛围和状态。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教学反思篇十二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叙事诗,同时也是一首歌词。歌词颂扬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掩护八路军后方机关和数千老乡,把敌人领进埋伏圈,自己英勇牺牲的壮举。由于课文资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必须距离,要使学生真切感知、深入领悟王二小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务必透过听唱、观察、朗读、想象等手段,把学生带进一个悲壮的感情世界,在多种感官的活动过程中,了解二小的事迹,感知英雄的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先唱后教,激发情感。
本课的故事由于发生在久远的抗日战争年代,资料与今日孩子的生活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能较快走进文本,拉近与文中主人公的距离,我在教本课之前,先教学生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学生会唱了,自然也就记住了歌词。对二小的英雄事迹也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感兴趣了,他们才能愿学、乐学。
二、尊重个性、以演助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如以四人小组根据课文资料进行表演,老师并没有多加评论,而是让学生自己用朗读和表演来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内化语言文字。
三、鼓励质疑,重在育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透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从而让他们在用心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在教学中就有学生问:“为什么鬼子会迷了路?”还有的问:“王二小是个孩子,怎样能明白八路军的埋伏圈在哪?”更有的学生问:“鬼子为什么不用枪打王二小,而要用刺刀挑呢?”应对学生的认真劲,我没有包办,也没有将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而是加以鼓励,让他们去找资料。开展王二小故事会。学生透过互动明白了课文是把英雄的事迹浓缩后编成歌词演唱。其实,王二小是为了掩护后方机关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标,让鬼子们发现自己,并机智地和鬼子周旋,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后,把鬼子引向了八路军埋伏的石湖旮旯。鬼子之后发现上了当。二小想趁敌人惊魂未定的时候向灌木林跑去,这时,鬼子军官朝他举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块巨石上。
学生在说二小故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理解了关键词,还体会到战士们对敌人的满腔仇恨之情,并能透过朗读表达这份情感。“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启发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勇敢、大无畏精神,为了祖国的.和平、发展和繁荣昌盛,争做一个优秀的中国少年,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但也有不少遗憾之处,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虽然老师是情绪高昂,但是学生没有切身体验,很难深入理解当时的情景,学生共呜不够。今后还应多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用心投入到课堂之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94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