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6:44:13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12篇)
时间:2023-11-18 06:44:13     小编:紫衣梦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复犯错,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在撰写心得体会时,我们首先要确立写作目的和对象,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其次,要注意观察和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和收获,寻找到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同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性,使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自己的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教师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传承者。在全国各地,涌现出了许多先进教师事迹,他们默默奉献,用心灵的火炬照亮学生的前程。他们的事迹鼓舞了无数教育工作者,让人们深切意识到教师的伟大与神圣。通过对这些先进教师事迹的学习和感悟,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责任和担当,也对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第一段:教书育人,传递火炬。

全国各地的先进教师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传递火炬的使命。他们不仅致力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点燃了孩子们内心的热情,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这种教书育人的精神激励着我,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段:以身作则,为学生成长。

先进教师们在教学中总是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示范着学生该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讲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道德和健康素养。他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榜样力量引导学生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通过了解他们的事迹,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品行对于学生的成长比知识更重要。

第三段:引导创新,激发潜能。

先进教师们能够从学生身上发现潜力,充分调动学生创新潜力和积极性。他们用心灵的火炬点燃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的激情。他们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和尝试,不断突破固有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这种引导下,学生们充满了自信和激情,取得了优秀的成绩。通过学习他们的故事,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引擎。

第四段:师生情深,因材施教。

先进教师们能够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更懂得耐心倾听和引导,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健康。他们用爱和关怀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们的知心朋友和精神导师。通过观察他们的师生互动,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个性化教育的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道路上闪耀光芒。

第五段:永不停歇,永远前行。

通过学习先进教师的事迹,我体会到教师是永不停歇的。他们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守在教学的一线,默默奉献,为了学生的未来而努力。他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育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展自身潜能。通过学习他们的精神面貌,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够把教育工作做得更出色。

总结:

全国教师先进事迹的学习让我收获颇丰。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在教育事业中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努力前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更加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育素养。我要始终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和资源,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我要以先进教师事迹为榜样,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学生的未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人与人的差别在物质上也许只是穿得好一些,吃得好一些,用得好一些。但是,在精神层面上,为人肯定、被人需要、不断追求才是最为重要的。虽然今天这两位模范教师讲得并不多,但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把爱奉献给了学生,把生命奉献给了祖国未来希望之所在的教育事业,使我深受感动,是我学习的楷模。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当杨大山老师走上讲座席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他是一位残疾人。

可是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走上台中间给我们讲述他的经历,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深深地震撼了,作为一个身体健全的年轻教师来说,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好教师这个工作呢?结合学习有感而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杨大山老师的事迹为我做出了学习的榜样,我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我日常工作中?为此他也为我们年轻的教师提出了“十多十少”的建议:多接触学生,少高高在;多循序善诱,少严词呵斥;多提前预防,少亡羊补牢;多埋头苦干,少闲言埋怨;多接受意见,少一意孤行;多自己成为,少上交学校。多表扬鼓励,少溺爱袒护;多赏识发扬,少恶语打击;多慈母心怀,少严父尊容。多平等对待,少偏护偏爱。从杨老师的简短的总结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育的真谛就是爱,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句话的深刻意味。告诉我要以赤诚的爱心、事业心、责任心和一颗平常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工作,正如他所说的那句话“既来之,则安之”、“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还要求我们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用爱去和学生碰撞。

吕正强老师是一位年轻的教师,只有三十出头,如今也已是模范教师的代表了,听了他的事迹后,敬佩之情更是油然而生。他说当他刚师范学校走出来的时候,参加了教师招聘考试,接着被分配到了农村,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干就是十几年。期间他也感受了教师的无奈与艰辛,自己的思想也被动摇过,但有一种信念确让他坚持走了下去,就是“爱学校、爱学生、爱教育”。就是因为这种深深的爱让他成就了今天的事业。

听了吕老师的事迹后我更加认识到,爱就是奉献,奉献是教师的天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更是一种享受。

我即将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首先应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用我的激情和爱心把这份光和热延续下去。努力工作和学习,用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作为教师,我时刻关注着全国各地的教育事业,尤其是一些先进教师给予我的启发和感动。他们敬业、乐业、爱生如子,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为培养一代接着一代的优秀学生做出贡献。

首先,全国教师先进事迹中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们对学生的关爱。先进教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比如,在某些艰苦的教育环境下,全国的一些老师战胜了生活的困难,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爱心,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感动学生,帮助他们全面成长。

其次,全国教师先进事迹教会我要坚持不懈地追求卓越。很多先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勇于创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使自己成为学科专家。他们在教育领域中不断探索并实践,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坚持达到了教育事业中的卓越成就。正是看到这些先进教师的努力,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才能在教育事业中走得更远。

此外,全国教师先进事迹教给我要积极与家长合作。先进教师深知家校合作对学生的重要性,他们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特点。通过与家长合作,先进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这种积极的家校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关爱和指导。因此,我明白只有积极与家长合作,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最后,全国教师先进事迹还教会我要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在全国范围内,许多教师在工作中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共同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他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共享教学的心得,并通过集体备课、研讨会等形式相互交流。这种团队合作精神极大地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也给我启示要多与同事合作,共同成长,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学习全国教师先进事迹,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我要关心学生,用爱感动学生,帮助他们全面成长。我要不断地追求卓越,不断学习、创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要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要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与同事们共同成长并提升教学质量。全国教师先进事迹给予了我巨大的启示和动力,我将努力成为一名更出色的教师,为我所教的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1200字)。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2012年9月22日上午,负忧教育系统“首届十大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文化中心礼堂召开。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并认真听取了十位来自一线教师真实生动、感人肺腑的个人先进事迹。会场上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掌声雷动,朴实无华的故事震撼了每位在场人员的心灵。对照这些优秀教师的所作所为,我深感自己做的还不够,还有一定得差距。报告会已经结束了,但那些感人的话语,时刻回荡在我的耳畔。

“不辞园丁苦,但求桃李香”是出自一名来自谭家河普通教师之口,他貌不出众,语不惊人,但他的先进事迹令在场的所有人感动。来自东双河的老师的发言,努力做一个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再次掀起报告会的高潮,朴实的话语,流露出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无私奉献。她用自己博大的爱温暖着每一位学生。是呀,我们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的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无悔育人路,真爱献花朵”道出三小老师的.从教心声,一个“爱”字,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在报告会上,这些优秀教师的发言,始终以“爱”贯穿始终。一个“爱”字,意味着什么呢?“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奉献,甘为孺子牛,他们真心的付出,换来了孩子们的真情,换来了家长们的信任和领导的认可。他们是我们楷模,是我们教师队伍的一面鲜红的旗帜。

这十位位教师虽然事迹不尽相同,但“教书育人、爱生如子”的教育信念相同,他们在工作中奉献一片爱,捧出了一颗心,燃烧了一把火,是教师队伍的先进者和引路人。

听完报告会后,我的心情此起彼伏,他们的报告,对我那是压力又是动力。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人师的伟大和崇高。通过这次报告会,我要以此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鼓足干劲有热情,以他们为榜样,克服困难,努力工作扎实走好每一步。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无怨无悔地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有人说教师的献身精神像蜡烛,燃烧自己自己却照亮别人;有人说教师的高尚品格像春蚕,对教育事业奉献的是一生的忠诚。最美教师张丽莉面对生死考验时,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柔弱的身躯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她的光荣事迹广为传颂,她是我们教师的骄傲。

作为人民教师,我被张丽莉的英雄之举所震撼,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民教师的责任之重大!她在2012年5月8日的交通事故中,为救学生而受重伤,致使双腿截肢,她视生为子,她做到了一位伟大母亲所能做到的,表现了一位人民教师的大爱情怀,她被称为最美女教师。我觉得用华丽的词藻去评论这样的事迹,是夸夸其谈,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而张丽莉使她的生命活的更有价值,我们要像张丽莉那样,怀着对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热爱教育事业。下面谈谈我学习的体会:

1、立足本职工作,爱事业如爱生命。就如托尔斯泰所说:“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对于任何学生都应该尽职尽责,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般亲切。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让每个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份情感,一份无私,一份热爱。

2、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像张老师一样,要扎实做好每天工作,提前进校,做好一天的准备工作,把自己所知道的都交给学生,让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成为我的一种工作态度和习惯,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

3、乐于助人,不求回报。乐于助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历朝历代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向张老师学习,学习他舍己救学生的伟大精神,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怀,扎扎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对学生一视同仁,从不歧视学生,坚守着做一名合格教师、优秀教师的信念。

总之,我要向张丽莉老师学习,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听取了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活动中,学习了张、王,唐等8位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让我深深地被这些优秀教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染着、震撼着,他们不愧是育人的模范、师德的楷模、我们的榜样。王老师扎根大山,把情与爱奉献给民族教育事业;张老师严慈相济,甘为人梯,用自己的真心和人格魅力去感动和影响每一个学生;唐老师淡定的坚守,执着的追求,努力改变学校面貌;陈保根老师用爱心温暖学生,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无私地奉献了全部的爱;陈言老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做任劳任怨的服务员;谢浩老师20年无怨无悔,矢志不渝培育英才;谢华老师教书育人,无悔选择,永不停息的追求;陈近万老师默默耕耘,终身不悔,让“爱与责任”和自己同行。八位老师共同的特点就是富有爱心,富有责任感,他们把青春奉献给教育,把爱心献给学生,他们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弯下腰来做实事,以惊人的毅力,站在三尺讲台上传授智慧和科学知识。以优秀的人格魅力和崇高品质感染着一代代学子。

我也是一名教师,尽管我们的教育环境迥然不同,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态度和同一种操守,那就是甘于寂寞、甘于奉献、甘于钻研和甘做人梯。在以后的教育职业生涯中,我将在这些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为此,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做到:

一、加强责任感,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小事做好。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工作成绩取决于教师的责任感,有责任感就会有责任心,有责任感就会把工作做好、做扎实,并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小事做好在平常的日子里、在平凡的小事中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鼓励与温暖。及时送给他一缕“爱的阳光”,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赞扬中快乐的成长。

二、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我得要把他们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象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比如: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七

2月25日上午10点,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将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黄诗燕同志任炎陵县委书记八年多,是炎陵县脱贫攻坚的一线总指挥。他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首要责任、第一民生,心中想得最多、眼里看得最重、手上抓得最紧的是脱贫攻坚。他带领全县20多万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突发心脏病,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学习黄诗燕同志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信念,不辱使命。黄诗燕同志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庄严承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炎陵县经济社会发展,牢牢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核心要义,狠抓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学习黄诗燕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热爱,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我们要学习黄诗燕同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不忘初心,不负人民。黄诗燕同志长期在基层工作,在脱贫攻坚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干在实处、不务虚功。他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努力解决群众疾苦,受到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学习黄诗燕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牢记服务人民的宗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根本标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造福人民群众。

我们要学习黄诗燕同志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担当,奋发有为。黄诗燕同志作为贫困地区的县委书记,在脱贫攻坚中有担当、善作为。他咬定目标,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认真谋划,持续推进,促进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旅游扶贫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脱贫,走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脱贫之路。学习黄诗燕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担当务实,锐意进取,勤奋敬业,恪尽职守,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奋斗激情,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全力以赴干事创业,努力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八

style="color:#125b86">

最近,我学习了国网公司10位特等劳模的事迹,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动,催我奋进。他们虽然都是国网公司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但却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是前进途中指路的明灯。

记得小时候老师常殷殷叮咛:参加工作后要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我也曾浅薄地认为,爱岗敬业就是要为了工作加班加点牺牲休息时间,为了工作忽视亲情和友情,为了工作视带病的身体于不顾忘我投入。可在经历了多年的工作,并学习了劳模的事迹后,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岗敬业。

敬业不是加班加点,敬业不是任劳任怨,敬业是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精神享受的人生体验。就拿营业厅的工作来说吧,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机械的运动,可工作并不都是枯燥乏味的,我们要学会在工作中寻找乐趣。面对客户不理解的时候,要想想他们满意后的笑脸。如果人在干事情的时候没有激情,那么显然就会缺乏自信,工作也是不可能干好的。因此,“创先争优”客观上要求我们每个员工都必须要有“不怕吃苦”的良好心态。

劳模的荣誉并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来创造的。只有在实际工作中真正付出了辛劳和汗水,才能对得起劳模的称号。怕苦怕累当不了劳模,面对困难时畏缩不前也同样当不了劳模。那么到底要怎么样才能成为工作中的模范呢?答案很简单,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认认真真地想问题,踏踏实实地干事情。而且,“创先争优”靠的绝对不是哪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大家一起团结协作,体现团体力量和价值才能够创造出模范和业绩。

作为我们基层的员工来说,我认为应该要坚持以下几点:

要真正热爱本职岗位,熟悉本职业务,融会贯通,增强业务能力。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新的形势对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坚持学习不断的进步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本职工作,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做一行、精一行。

要主动亲切工作和服务对象,不要因为别人对自身工作高看一眼而自我感觉良好,把自己封闭和孤立起来,而要多上一线服务群众,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把自身工作的良好氛围造浓一些。

要提升境界,倡导奉献情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胸襟宽广,甘为人梯,时时处处以企业发展为重,以他人的成长和进步为荣,努力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有吃苦精神,甘舍小家为大家,发扬不怕辛劳、连续作战、追求完美的优良传统,保质保量的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

我相信,只要以劳模精神为指路的明灯,在平凡的岗位上真正做到踏踏实实、勤学肯干,就一定能赢得他人尊重,实现自我价值。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九

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与他们一起进行科技制作,组织他们参观游览并作社会调查,指导他们设计有趣有益的活动。从而得到了孩子的信任,与每一位孩子分享着生活中的苦恼与欢乐,而这一切使自己迅速而准确地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洞察其本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深受家长的好评。

积极开展特色活动,探索少先队工作新思路。

黑板报。

校宣传栏国旗下的讲话班队活动等形式生动的活动,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父母,热爱生活等情感,树立起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亲近大自然,放飞心情”系列活动,内容包括了解家乡周边的环境状况图片摄影撰写。

作文。

等等,队员们在这样一个有主题、有层次、有趣味的活动中,既增长了对家乡的认识,了解家乡的文化底蕴,又起到了对学生的环保教育,活动的成效非常显著。

同时,朱老师也组织学生开展了读书系列活动,一本好书会影响和改变人的一生,为了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努力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到读书活动中来,学校的图书室每天对学生开放,学校还利用书柜摆放由学生自己带来的书,让学生在课间时也能学到有用的知识,通过这样一个组织活动,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并从中获得教益。通过读书,写。

读后感。

发表读后感将读书活动步步深入。

看了刘风老师和常玉如老师的事迹,我深受感动也深受启发!教师这一行业需要具备很多要素:知识、技巧、情感、耐心、细致……要将这些紧密融合在一起是难能可贵的,而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更是难上加难。

刘风老师对教育既执着又痴迷,从本质上讲,这来自于刘老师的爱,对这项职业的爱,对学生的爱。教师是凡人,但也需要有超乎常人的精神。“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需要博爱,需要把更多的爱付出在别人的孩子身上。只有热爱这项事业才能全身心的付出。

另外,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教师是改造心灵的事业。孩子的成长,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教育。刘风老师的“三个一”:一生没耽误过学生一节课,没体罚过一个学生,补课没收过一分钱。可以成为每个教师的。

座右铭。

教师的言行都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我们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用自己正直的行为去感染学生可能这更有教育效用!

教师需要不断汲取知识,努力寻找一条既高效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不管是刘风老师还是常玉如老师都矢志不渝地在这方面探索、总结,形成了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管是刘风老师扎根于生活土壤的草根式教育研究,还是常玉如老师不断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服务于自己的教学,我都觉得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声音、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要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反思、总结、借鉴,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细细品读了王生英老师的模范事迹,我被她深深地震撼着。她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使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她是育人的模范,做人的楷模,是当代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王生英老师,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上,三十年如一日,洒一腔热血,育一代新人。如果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她三十年从教的体会,那就是六个字:“光荣,艰巨,幸福”。

1956年,她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过着清贫的日子。幼时又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但她身残志坚,立志要做一棵“傲岩争春”的青松,扎根在贫瘠的山村,为山区的孩子、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奉献她的青春和热血。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二十年以校为家,又十年以家为校,自身遭罪、自家受累,她全然不在乎!为了自己当初的誓言,她奋勇向前!

王老师是红旗渠的儿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时时刻刻鼓舞着她。她勇于面对山区的贫穷、环境的险恶和身体的残疾,顽强的实现着自己“培育明花香天下,造就栋梁建中华”的志向。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三十年的奋斗历程,感人至深的敬业精神和无私无畏的教育情怀为全体教师树立了榜样。

对照王老师的事迹,我们的许多教师实在有太多的差距。我们现在的教师没有年代的制约,只有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思想,她为教育失去的太多,可她仍然那么爱教育胜于爱自己,实在令人钦佩。这样的先进事迹对我是一个洗礼。我总认为无愧于学生就是个好老师!其实不然,要把爱真正献给孩子不是那么容易简单的事。成为一个好老师是每一个人的梦想,虽然近二十年的工作我付出了很多,曾经忘乎所以的工作,从中也失去了很多,虽然我一直教育在第一线上,可我却显得那么渺校看到这样的事迹我的一切都不叫苦,不叫累。我想,每个人只有从工作当中,进一步体会教育的真谛,老师的快乐,才会真正心甘情愿地为教育事业默默的奉献下去,做一个最好的教师。

为了教育,也为了自己,我愿意躬耕教育之地于终生!

2

页,当前第。

2

1

2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

在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张冲实验学校黄畈村沿河小学教学点,有一位老师,她身残志坚,30年如一日坚守在山村小学;她爱生如子,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老师妈妈”;她爱岗敬业,是家长的依靠,同行的楷模。她犹如那圣洁的百合花,宁静地绽放在大山之中。她就是“安徽省最美乡村教师”、“六安好人”、“2016年安徽省优秀党员”——徐翠云。

身残志坚独守一方净土。

沿河小学位于响洪甸水库上游,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以前是一所拥有好几名教师的小学。随着农村学龄儿童逐渐减少,如今的沿河小学逐渐变成了一个教学点,现在仅有三个年级、一名教师、五名孩子。每天放学时,从沿河小学走出来的不是一大群欢呼奔跑的孩子,而是一位老师拉着五个孩子,缓慢地走在乡道上,她们亲热的就像是一家人,他们就是沿河小学的全体师生。

“虽然学校人少,但是不能委屈了孩子们。”徐翠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她的努力下,只有五个孩子的沿河小学,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各方面都井然有序。没有室外活动场地,徐翠云就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带领村民把教室前的土堆和乱石挑走,开辟出一个200多平方米的简易操场,如今操场里的升旗杆、跳高架、教学器柜的计数器等教具,都是她自己制成的,操场的四周又种上了树,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由于小时候左脚被烈火烧伤,无法治愈,导致左脚没有脚掌,徐翠云至今拖着一双残疾的双腿,可她身残志不残,自任教以来,无论是教哪一科、干哪件事,总是用百倍的信心和热情去完成。“山区的教育条件和城里有差距,但老师的水平不能有差距,为此我们山区教师必须更加注重学习。”徐翠云经常这样告诉自己。

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徐翠云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活动,一有时间就听老教师上课,课余时间努力钻研,备课时经常先让个别同学试听一次,尝试效果。多年的教学实践,徐翠云掌握了一套较为娴熟的复式班教学方法,得到了领导和同仁们的一致认可,她也从中找到了快乐的源泉。

由于表现突出,1998年,经组织培养,徐翠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每每谈及教学的艰辛,徐翠云却总是朴实地说:“30年的山村从教路,我感受到了浅尝甘霖的欣喜、孤寂艰辛后的彷徨,是孩子们清纯的眼眸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力量。这些孩子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我必须努力工作,坚持到底,不能辜负所有人的期望。”

老师妈妈,道出心中的爱。

沿河小学所在的黄畈村是库区一线村,留守儿童多,孩子们常年见不到自己的父母。在孩子们的心中,徐翠云既是老师,更是妈妈,所以孩子们都称她为“老师妈妈”。每天中午一放学,徐翠云都一路牵着孩子们,回到自己的家,然后就开始忙活,因为孩子们还需要她的“小饭桌”,徐翠云做完饭后,把孩子们的碗夹满了菜才能安心吃自己的饭。

二十多年来,徐翠云一直将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曾经沿河小学附近有一条河,每当下起雨来,河水都会上涨,而学生大都居住在河对岸,家离学校又远,学生们的年龄普遍偏小,想回家就必须有老师背着过河才行。这对常人来说很简单,可对脚有残疾的徐翠云来说,却是困难的事。

虽然现在有了桥,但不管是盛夏酷暑,还是严寒隆冬,徐翠云都坚持一如既往地护送学生。一次在背学生过河后返回时,徐翠云被大水冲走几米远,幸亏抓住了岸边的树枝才得以脱险。每谈及此事,徐翠云都心有余悸。周边的老百姓是这样评价她的:“徐老师是真有耐心,不怕吃苦,这位老师妈妈比亲妈还要亲啊!”但面对这样的盛赞,徐翠云总是说道:“在这个学校,只要我给这些孩子当一天老师,就必须每天做好这些该我做的事情,况且我还是一名党员,我必须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

恪尽职守,谱写无悔人生。

大多数教师只教一门课程,而徐翠云最多时,却要教三个年级25个学生的全部课程。刚开始,徐翠云的爱人在外地工作,家中有80多岁的婆婆,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任务也自然地落在了她的肩上。徐翠云从未埋怨,依然忙碌于老人和孩子之间、家庭与学校之间,咬牙挺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徐老师从不因个人私事耽误学生的学习。”徐翠云的一位同事回忆道,有一次徐翠云患了重感冒,身体很虚弱,但她没有休息,在教室里一边打吊水,一边坚持给孩子们上课。“每次生病,她都说,我不能倒下,我倒下了就意味着孩子们要停课放假,就会耽误他们的学习。每次她都会咬牙坚持给孩子上完课再去休息。”徐翠云的爱人十分心疼地说。

二十八年的坚守,让徐翠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也实现了她的人生的价值。在她的书柜里,珍藏着一堆荣誉证书:“师德标兵”、“优秀党员”、“优秀教师”、“最美乡村教师”等等。

“我是一位农民家的孩子,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没有什么高追求,也没有高薪收入,但我能拥有着学生的爱;没有什么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能收获无价的精神财富;虽然我不能像有些人那样在商海中,官席上赢得一席之地,但我却能在这简陋的三尺讲台上享受着生命的意义,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分享着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在徐翠云的笔记里这样写道。牺牲小我,坚守讲台,在大山深处徐翠云正在抒写着一位“老师妈妈”30年的无悔人生和人间大爱,谱写着一名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人生赞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一

刘xx,男,汉族,1976年9月生,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教师。

邻居家突发火灾,刘xx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冲进火场,与热心群众协力救出老人和孩子。他不仅是学生眼里的好老师,妻子眼里的好丈夫,父母眼中的好儿子,街坊眼里的好心人,更是见义勇为的“英雄教师”。

20xx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刘旭下班回家,看到邻居王某家二楼有浓烟冒出,窗户玻璃被高温炙烤而炸裂崩飞。“起火了!”刘旭一边朝着邻居家飞奔,一边向周围邻居大声呼救。

楼道间弥漫着滚滚浓烟,王某的两个孙子和80岁的老母亲被困在二楼家中。刘旭是第一次亲历火灾,即便如此,不顾凶猛火势和刺鼻浓烟,刘旭毅然俯身奔向二楼。金属门把手已烫得无法触碰,刘旭不得不破门而入,在火势凶猛、浓烟弥漫的屋子里摸索寻找两个孩子。

半分钟之后,刘旭找到了5岁大的女孩,此时孩子已经被呛得说不出话。小女孩意识到被救之后,用手指向弟弟所在的位置。刘旭左手抱着小女孩,右手支撑着在地上匍匐前进,好不容易才找到已经昏迷的小男孩。

此时火势越来越大,刘旭有一种要窒息的`感觉。他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倒下,这里还有两个孩子!他一手搂着一个孩子,踉跄着走向门外。在孩子们被人接住的瞬间,刘旭才松了一口气,疲惫地倒在地上。参与救援的几名群众冲入火海将王某的老母亲救出火场,因为救援及时,两个孩子和老人都脱离了生命危险。

“我从未觉得自己是英雄,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挺身而出。”事后,刘旭主动将获得的1万元奖金捐给了受灾家庭。

刘旭荣获贵州省道德模范称号。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二

对同行xxx老师先进事迹的认真学习,使我更深入地思考一个问题,这也是我从教十年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如何看待教师工作,或者更确切地说,教师的工作是什么?结合学习有感而发,谈几点体会。

不错,近年来,教师的待遇改善了,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愿意当教师的人也多了。然而,清醒认识教师职责,还是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是一种责任。付秀琴老师,她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一心只为学生。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种清醒的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艺术,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清醒的责任意识和在此基础上持久的内在动力,是教师完成卓有成效工作的必备条件。

付秀琴老师不是“完人”,但她把有限的积淀变为无限的延续,我们向付学习就应该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对象,以自己深入的研究带动深入的思考,把教书育人提升到科研的高度,以此支撑和升华教书育人的效果,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和震撼力,以应对互联网覆1盖全球的今天,各种思潮以更快的速度、更广的范围、更难以控制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教师岗位——执著的追求与奉献教师的许多工作是无法量化的,是不可能通过工作量来反映的。

执著的追求与奉献是坚守教师岗位,做好教书育人必备的品格。付老师不惧清贫,不惧寂寞,不计报酬,他把追求与奉献当成一种责任,甚至当成一种享受。因此,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需要付出多大代价,他都能毫不动摇地常年坚持。报酬从来也不是我是否接受邀请的条件。教师所获得的享受,不是被赞许,不是赢得掌声,而是他的'讲授能得到对方回应,是被对方满意地接受时那种眼神、那种表情,是一届届学生能成为社会栋梁。教师岗位——真挚的情感与爱教师工作是通过教师的言传和身教两种途径进行的。身教就是教师默默地通过自身的行为来演示做人的道理,使自己成为青年学生思想上的向导、理论学习上的良师、心灵情感上的益友。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师工作中感情的投入是不可缺少的。感情的投入给学生可亲、可信的感觉,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实现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具体来说,就是严格要求与热情关心相结合,知识交流与感情交流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后服务相结合,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所以,要真诚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良师,我是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人生道路的领航人;作为益友,我又必须转变居高临下的师生态势,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这样学生感到老师可亲不可惧,可信不可疑。实践证明,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可亲才可信,可信所讲的道理才有说服力。这也就是教师教书育人中不可缺少的人格力量。

2付秀琴老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他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作为一名即将退休的教师,在岗时间不多了,但我珍爱这一岗位,虽然人们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来形容,但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我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92946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