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安排和整理的结果。教案的编写应结合教学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些教案是经过实际教学实践和总结总结得出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幼儿园谈话活动教案篇一
1、出示中国版图,引出话题:
(1)请幼儿指指说说自己知道的地方: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地方?”
——“这是什么地方?”“你知道有关香港和澳门的哪些事情?”
2、阅读图书,欣赏香港、澳门的风光片: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其建筑、商场、海边的特点:
——“你认为香港哪些提防很特别?”
(2)观赏歌曲《七子之歌》,告诉幼儿香港是一个美丽的海港。
3、简单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历史,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日:
——“你们知道1999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是什么日子吗?”
(2)认识香港和澳门的区旗,说说区旗的主要图案特征。
(3)鼓励幼儿提问: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
幼儿园谈话活动教案篇二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剥一剥、尝一尝等感知活动,感知、探索荔枝的特征。
2、探索怎样用又快又方便的方法剥开荔枝,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
二、活动准备:荔枝若干
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你们吃过荔枝吗?
师:今天老师就带来了许多荔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荔枝是怎样的呢?
(二)、探索荔枝的奥秘。
1、看一看
师:用小眼睛观察一下荔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2、摸一摸
师:用小手摸一摸荔枝的壳是怎样的?有什么感觉?
3、剥一剥
师:我刚发现有小朋友是用嘴巴咬的方法去打开的,这样一点都不卫生,所以我们不好用嘴巴去咬荔枝。那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要又快又方便。(尝试第二次剥荔枝)
4、闻一闻
5、尝一尝
师: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荔枝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呢?看一下荔枝肉里面还藏着什么?
师: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但是荔枝也不能多吃,多吃会出现头晕、口渴、恶心、出汗、肚子疼、心慌等现象,会得“荔枝病”呢。
三、利用荔枝壳、核制作装饰画
师:现在我们用剥下来的荔枝壳或核拼成一幅画或一个作品。
幼儿园谈话活动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地品质。
2、学习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育孩子遇事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
符合故事内容的动画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兴趣师:
前几天,老师听到一个新闻,据说一个小朋友在池塘边玩耍时,一不小心掉进了池塘里,幸好有一个大人路过把他给救起来了。真的是好险哪!(教育小朋友不到河边、池塘边玩耍)今天,就有一位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水缸里装买了水,这可怎么办呢?(想办法)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部动画片,这个动画里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师:请小朋友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二、欣赏动画,初步了解故事的大意师:
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吗?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解决光和缸的念法)。
幼儿园谈话活动教案篇四
幼:他用石头砸破了缸。
师:他是砸在缸的什么地方的?幼:缸的下面部分。
师:在当时谁的办法最好?为什么?
师:你喜欢司马光吗?幼:喜欢。
师:为什么?幼:因为他聪明勇敢……师小结:司马光遇到事情沉着勇敢不慌张,开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别人。司马光从小就聪明勇敢,长大后就成了一位古代的历史学家。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遇事要冷静不慌张,动脑筋,想办法。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来比赛讲故事吧,看谁讲得最精彩!
四、引导幼儿复述故事:幼儿自由复述故事,教师适当提示。
五、延伸活动:
分角色表演故事附故事:司马光砸缸从前,有个男孩叫司马光。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捉迷藏。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装满了水的'大水缸,有个小朋友爬上假山藏了起来。大家玩得正高兴时,忽然听见“扑通”一声。哎呀!那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里去了,这可把大家吓呆了:如果不赶快把这个小朋友救上来的话,他就会淹死在水缸里!大家围着水缸伸出手去,想把他拉上来。可是,水缸太高,小朋友们个子矮,根本就够不着,没有办法把小伙伴救上来。去叫大人吧,又怕时间来不及。怎么办呢?有的小朋友吓得哭了,有的小朋友吓得跑了。只有司马光不哭也不跑,站在那里想办法。当他看到路边的石头时,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急急忙忙抱来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过去。只听到“喀嚓”一声,水缸被砸出了一个大洞,水哗哗地从洞口流了出来。不一会儿,水就流光了。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情传开以后,大家都夸司马光又聪明又勇敢。
幼儿园谈话活动教案篇五
首先出示两面各画有小鸟和鸟笼图案的扇面玩具,在快速转之后,画面变成了连续的、动起来的“小鸟进笼”,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接着教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动画,幼儿在操作中发现这种现象的神奇;然后为幼儿讲述动画片的制作原理——视觉暂留现象,最后出示了利用视觉暂留现象制作的其他玩具,启发幼儿继续去探索。幼儿在操作中探索、理解动画片的制作原理,并学会制作简易动画,也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最后的环节还鼓励幼儿去想象与创造其他的动画玩具。
1.能积极探索电影动画的成因。
2.学会制作简易动画。
3.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白色卡纸、水彩笔、剪刀、双面胶、一次性筷子。
小朋友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那你们知道动画片是怎么制作的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看,这是一把扇子,但是又不仅仅是一把扇子哟,请看,哇哦,小鸟进到了笼子里,咦,想知道这个怎么做的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首先,在两张白色卡纸上各画一个圆,将他们剪下来,在一张圆形卡纸上面画一个鸟笼,注意,鸟笼要画得大一点哦,然后我们在另一张圆形卡纸上面画一只小鸟,然后我们给小鸟涂上漂亮的颜色,我们用双面胶把筷子上面粘起来,然后把筷子的上面粘在鸟笼的.背面,把小鸟卡纸粘在上面,注意一定要对齐哦,然后把两张卡纸用双面胶固定,小鸟进笼的玩具就做好了,让我们转动筷子,小鸟进到笼子里面喽。小朋友们,为什么两幅画面粘在一起,转一转后就变得像一幅画面一样呢?原来啊,这是视觉暂留的现象。
小朋友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其他的扇面玩具哦。
幼儿园谈话活动教案篇六
1、生动地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中的动物或人物形象,培养讲述能力。
2、学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
3、培养耐心倾听同伴谈话的好习惯。
1、生动、准确和连贯地讲述。
2、想象力和创造力。
1、白雪公主、猫、老鼠、孙悟空的动画片各一张。
2图书,幼儿每人一本。
3·动画片《猫和老鼠》的vcd碟片。
4·布置好的“圣诞树”上面缀满了动画片中人物,可爱的动物小饰物等卡片。
1·教师出示动画片中主人公的形象卡片,激发幼儿兴趣。
2·提问启发幼儿讨论:他们是谁,他们分别是哪部动画片中的主人公。
1·指导幼儿阅读图书,说一说画面中的形象分别是哪部动画片中的。
2·引导幼儿从操作材料中找出动画片的主人公,贴到相应的画面上。
1·你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
2·它里面有谁?你最喜欢谁?
3·你喜欢的他是什么样地?他做了些什么?
4·你为什么喜欢他?
1·播放《猫和老鼠》中的一个片段,让幼儿欣赏。
2·请幼儿讲述猫做了些什么?老鼠做了些什么?
3·请幼儿分别描述猫和老鼠的形象,表达对形象的喜爱之情。
4·说说自己喜欢谁,引导幼儿用句型“因为······所以······”讲述喜欢他的原因。
1·出示缀满各种卡片、小礼物等的圣诞树。
2·交代游戏规则,幼儿喜欢圣诞树上的什么礼物,只要用句型“因为······所以······”说出喜欢它的原因,就可以取走礼物。
3·幼儿排队,依次进行。
本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主人公画出来。
幼儿能用连贯的讲述出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名及主人公形象,在指导幼儿运用句型“因为·····所以······”说话时应该多引导。
幼儿园谈话活动教案篇七
1.能用清楚的语言"围绕"我的进步积极、有序进行交谈。
2.学习用修补的方式保持和丰富话题。
3.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进步,分享进步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小红花每人一朵,大红花一朵。
2,ppt《幸运大搜索》(将孩子的照片循环播放,教师听音乐随意点击停止,画面就会停在某个孩子的照片上)。
3.幼儿展示进步需要的相关材料(照片、作品)。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能用清楚的语言"围绕"我的`进步积极、有序进行交谈。
2.活动难点:学习用修补的方式保持和丰富话题。
3.指导要点:运用语言引导,通过同伴评价、作品呈现、照片辅助三种修补方式引导谈话,丰富话题。
活动过程。
教师小结:他们都有了进步、××学习方面有了进步,××现在能帮忙妈妈扫地等。
2.请幼儿轮流说说自己有哪些进步。
3.集中谈论"我最大的进步"。
小结;:最大的进步就是变化比较明显的,自己可以明显感受到的,或别人可以感受到的进步。
(2)自由交谈:我最大的进步(请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最大的进步)。
4.游戏:《幸运大搜索》。
教师:咱们一起玩《幸运大搜索》的游戏,搜到谁,谁就来说,好吗?
要求:幼儿谈论自己进步时,不光要说有什么进步,还要告诉人家开始你怎样,后来又怎样了,这样别人对你的进步就了解得更清楚了。
当幼儿表述不够丰富或不知如何表述时可请同伴根据生活经验直接用语言对该幼儿的谈话进行补充充。如:你认为他变化最明显的地方在哪里?也可以呈现幼儿的作品或通过照片呈现,帮助幼儿回忆生活经验,使话题得以继续和丰富。
5.想办法记住别人的进步,欣赏别人。
我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进步。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记住朋友的进步?(这里是为了让幼儿关注自己的同伴,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有意倾听、有意注意。)6.谈谈别人的进步。
每位幼儿拿一朵小红花,送给另一位小朋友,并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把这朵小红花送给他。教师要注意启发幼儿发现个别幼儿的进步和优点并表达出来。
7.小结教师从幼儿在园期间,一日活动的各方面所取得的进步进行总结,也可举某些幼儿具体的进步事例来说明或者班级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时取得的好成绩进行说明。把大家的进步归结到集体的进步,大家为集体争得了荣誉,把一朵大红花挂在教室的门口,激励幼儿不断进步,树立初步的集体荣誉感。
四、评价要素活动中幼儿是否能大胆连贯的讲述,是否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进步。
六、活动建议。
1.美工活动:组织幼儿制作四种不同的"小奖杯"分别送给班上学习好、身体好、团结好、劳动好的孩子。
2.请家长以表扬信的形式将幼儿一年来取得的进步写出来,公布在班级的"夸宝宝"专栏里。
2.引导幼儿围绕"我的进步",学习用多种方法修补谈话内容,积极有序地进行交谈。
幼儿园谈话活动教案篇八
1、通过学习多彩的鱼使学生学会用基本形去概括物体,并转化为艺术的形。
2、了解多彩的鱼的造型特点、色彩及花纹。
观察分析多彩的鱼的造型特点。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多彩的鱼的画、剪、插。
多媒体课件,海洋背景图,标题多彩的鱼,泡沫,竹签,万能胶学具:砂纸,油画棒,剪刀,垃圾袋多彩的鱼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5分钟)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五分之三都是蓝色的海洋,在广阔无垠的海洋里,生活着各种五彩斑斓、形状各异的鱼(1分钟)(播放影片)请小朋友注意观察鱼的形状、颜色和花纹。
师:小朋友,我们看到了哪些不同形状的鱼呢?
(在多媒体上展示各种鱼,一共八条)师:说的非常好,这些鱼好看吗?哪些地方好看呢?
(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和花纹)师:说的很好,正是这些五彩斑斓的颜色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画:多彩的鱼(多媒体上面展示课题,黑板上面展示课题)。
二、讲解新课:(16分钟)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小画家,你们看它是谁?请全班一起回答(青蛙)。
(2)、小朋友,小青蛙的比、笔为鱼的身子添上了什么?(添上嘴、眼睛、尾巴和鳍)添上这些之后,鱼的外形就出来了,这就是画鱼的第一个步骤:外形(板书:1、画外形)(2分钟30秒)。
(3)、现在小朋友猜猜看,小青蛙会给鱼身上的空白处添上什么?
(给鱼身上添上花纹)现在小青蛙正在给鱼身上添上花纹呢?这就是画鱼的第二个步骤:添花纹(板书:2、添花纹)知道吗?这条鱼的外形和花纹还可以变化呢,它的嘴巴变了、它的眼睛变了、身上的鳍、尾巴以及身上的花纹也都可以变化了(演示)现在,我们还是回到原来的形状上来,和海里五颜六色的鱼相比,这条鱼身上还缺少什么呢?(颜色)对,接下来我们给它添上颜色,这样,这条鱼就完成了。同样,这条鱼身上的颜色也可以变化,大家说这个步骤应该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画鱼的第三个步骤:给鱼身上涂上颜色(板书:3、涂颜色)。
小朋友,现在画鱼的方法大家都明白了吗?明白的人请举手。
大家请看,老师这里有一些基本形,哪一位能干的小朋友能上来把它拼成一条鱼。
三、学生进行操作。
鱼已经拼好了,小朋友们说说他拼得好吗?现在我们来给这条鱼添上美丽的花纹和颜色。(3分钟)哪一位能干的小朋友能上来拼出另外一条不同的鱼。我们再给它添上美丽的花纹和颜色,这样这条鱼就变成了一条美丽的鱼。
现在就请大家用油画棒在你们的砂纸上画出漂亮的鱼,小朋友说好不好?大家要注意,在画的时候,我们要把鱼画大一些,这样我们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清楚了。最后用剪刀把它剪下来用双面胶把它粘在竹片上,让鱼儿自由地在大海里面遨游,这就是最后一个步骤:剪出鱼的外形,(板书:剪外形),请小朋友们注意,我们要把剪下来的废弃物装在什么地方?(垃圾袋里面)现在开始绘画。(2分钟)。
四、教师巡回辅导(播放海底世界与音乐)(18分钟)。
五、教师小结:
现在海水里面有这么多的鱼,大海显得更漂亮了。选择两、三个鱼进行评讲。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现在,由于人们的过度捕捞和环境的污染,大海里鱼的种类越来越少了,有的甚至已经灭绝了。所以,我们从小就要爱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海洋,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幼儿园谈话活动教案篇九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出示老鼠玩偶,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噢,小老鼠告诉我它准备去干一件事,它要去干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此环节中我利用出示玩偶小老鼠引起幼儿的兴趣,并且用启发提问的方法为下一环节玩偶讲故事做铺垫。
2、根据歌词操作玩偶讲故事,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熟悉歌词。(木鱼伴奏)
(1)讲故事前半部分,提问:“小老鼠去干什么呀?” “他送的什么礼?一手怎么样?另一手又怎么样?” “你们猜猜它送礼给谁?”“我们接着往下看”。
(2)讲故事中间部分,提问:“它送礼给谁?它为什么要送礼给小花猫?它怎么说的?” 说完18小节提问:“猜猜猫会怎么说呢?”
(3)讲故事后半部分。
这一个环节运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幼儿熟悉歌词,理解歌词,为创编动作做铺垫。
3、带幼儿有节奏地念儿歌。“听完了,我们一起来说说”。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把儿歌说一说。加深幼儿对歌词的印象。
4、创编动作 ,通过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曲内容。
“我们和小老鼠一起去送礼好吗?”
(1)“小老鼠的礼物准备好了你们的呢?”引导幼儿做边拎肉边挑鱼的动作。
(2)“你是小老鼠你怎么求小花猫?” “它求的时候心里怎么样?”提示幼儿要注意表情, 引导幼儿创编老鼠求猫的样子。
(3)创编猫得意的动作。这时候教师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鼓励幼儿创编动作。
幼儿园谈话活动教案篇十
引导幼儿学习辨别物体的轻重,并进行排序,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学会使用轻重的词汇来表述事物的特性。
1. 轻重明显不同的三种物品(最好同样大)如砖块(半块或三分之一块)、木块和泡沫塑料块各一块;轻重明显不同的三种装在包中的物品(最好同色的包,同样大),里面可分别装小石头、豆子和稻子(带壳的米)或其他物品各一包;天平称一个(可以用筷子和绳子自制成手拎的天平)。
2. 幼儿每两人一盘小石头、一盘纽扣、一盘木块(数量相同)、一个天平称(自制,也可不要)。
3. 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1. 比较两种不同轻重的物品
(1)教师出示砖块和木块,提问:哪块重?哪块轻?怎样才能知道?(用手掂)请两三名幼儿上来掂量比较,告诉大家轻重,选出重的交给教师。教师再出示木块和泡沫块,提问:哪块重?哪块轻?请两三名幼儿上来掂量比较,告诉大家轻重,选出轻的交给教师。
(2)教师请幼儿找找活动室内有哪些物品比较重,有哪些物品比较轻,也可以回顾在生活中碰到过哪些不同轻重的物品。
2. 比较三种不同轻重的物品
(1)教师出示三包不同重量的物品,请幼儿猜一猜:这三包物品,哪包最重?哪包比较重?哪包最轻?请两三名幼儿上来掂量比较,告诉大家比较的结果。教师出示天平,讲解如何用天平看轻重,然后用天平称一下上述三种物品,验证轻重给幼儿看。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三包物品同时比较时,怎样来说清楚每一包物品的轻重,幼儿讨论过后,教师小结:三包不同重量的物品同时比较时,可以说最轻的,比较重的,最重的。然后请一名幼儿上来,再做比较,将三包物品从轻到重排队,其他幼儿做评判。
(2)幼儿两人一组,用手掂或用天平称的方法比较手里的小石头、纽扣和木块的轻重,先找出不同轻重的物品,再按轻重排队,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比较重和最轻的包,在天平上称给幼儿看,提问:哪包重?哪包轻?幼儿确定以后,教师把最轻的包拿走,出示最重的包与比较重的包在天平上相比较,提问:哪包重?哪包轻?幼儿确定以后,教师再把最重的包拿走,出示比较重和最轻的包相比较,引导幼儿发现,在两包比较中较重的包,和另一包包比较时可能是轻的(或重的),在两包比较中较轻的包,和另一包比较时可能是重的(或轻的)。所以说物品的轻重,要看和谁比。
3. 操作练习
幼儿园谈话活动教案篇十一
1、能安静地欣赏并了解故事。
2、初步感知红、黄、蓝三种色彩。
3、感受家的温暖,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flash动画儿歌、故事课件、音乐片段若干。
一、儿歌导入活动。
师: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儿歌。(师播放儿歌)
儿歌中熊宝宝有一个幸福的家,老师发现在树上也有一个幸福的家,请宝宝猜一猜它会是谁的家。(师引导宝宝猜一猜)
师:那到底是谁的家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好听的故事吧。
二、师边操作课件边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1、师领幼儿点读故事名字“树上有个家”。
2、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至“它会摘果子”停下。
师:树上是谁的家?鸟宝宝家里还有谁?(鸟爸爸、鸟妈妈)
鸟爸爸是什么颜色的?(蓝颜色)
师领幼儿点读“蓝色”两遍,再完整点读一遍“鸟爸爸是蓝颜色的”。
师:鸟爸爸有什么本领?(引导幼儿说出完整句子“鸟爸爸会捉虫子”)
说得真棒,鸟爸爸会捉虫子,我们也一起来帮它捉虫子吧。
(师幼边听音乐边做捉虫子的动作)
师:鸟妈妈是什么颜色的?(红颜色)
师幼点读“红色”两遍,再完整点读一遍“鸟妈妈是红颜色的”。
师:鸟妈妈有什么本领呢?
师引导幼儿说出“鸟妈妈会摘果子”,然后领幼儿边听音乐边做摘果子的动作。
3、让幼儿猜一猜鸟宝宝会是什么颜色?会有什么本领?(师引导幼儿猜一猜)
师:真棒!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鸟宝宝会是什么颜色,会有什么样的本领。
教师继续讲故事至“一边等爸爸妈妈回家”并提问:
鸟宝宝是什么颜色的?(黄颜色)
师幼点读“黄色”两遍,再完整点读一遍“鸟宝宝是黄颜色的”。
师:它有什么本领?(引导幼儿说出“鸟宝宝会扑通扑通翻跟头”)
师:我们也一起来学一学鸟宝宝翻跟头吧。(师边放音乐边指导幼儿翻跟头)。
师:鸟宝宝还会干什么?(引导幼儿说出“鸟宝宝会自己吃虫子”)
师:我们来学一学鸟宝宝吃虫子吧。(师领幼儿学做吃虫子的动作)
师:宝宝想一想鸟宝宝还会做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它会把果子一颗一颗穿起来,戴在脖子上”)
师领幼儿学做穿果子的动作。
师:鸟宝宝还有其它本领吗?(引导宝宝说出“它还会在天黑的时候一边唱歌,一边等爸爸妈妈回家”)
三、师边操作课件边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师:宝宝们说得真棒!我们继续来听故事。
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并提问:
树上谁在讲故事?(鸟妈妈)
树上的家睡着了吗?
四、师幼共同完整地讲述一遍故事,感受家的温暖和画面的色彩美。
五、渗透故事中的红、黄、蓝三种颜色。
1、师出示鸟爸爸的图片,问:鸟爸爸是蓝颜色的,宝宝还知道哪些东西是蓝颜色的。
(幼儿自由说说,师总结并出示蓝莓图片,让幼儿说出蓝莓也是蓝颜色的)
师领幼儿说出“蓝莓蓝蓝的”。
师再依次出示红颜色的鸟妈妈和黄颜色的鸟宝宝图片,让幼儿说一说还有哪些东西是红颜色的,哪些东西是黄颜色的,然后总结并分别出示红苹果和香蕉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苹果是红颜色的,苹果红红的”、“香蕉是黄颜色的,香蕉黄黄的”。
2、师:宝宝们喜欢吃这些水果吗?我们一起把它们编成一首好听的歌曲吧。
师先跟着音乐唱一遍(“蓝莓蓝莓蓝蓝的,苹果红红的,香蕉黄黄的,我们都爱吃”),再领幼儿一起唱一遍。
六、小结。
让我们去抱抱他们、亲亲他们吧。
幼儿园谈话活动教案篇十二
1、在活动中享受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体验同伴互助与合作获得的快乐。
2、能根据乐曲的结构、情绪、形象,创造性地用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
3、学习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并表演律动。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活动前听过《三个小和尚》的故事,理解"挑水"、"抬水"等动作。
3、活动前看过幼儿用书,了解了小和尚快乐、生气、难受等不同的情绪。
(一)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三个小和尚不同的个性化动作。
(1)师幼共同回忆故事,并说出故事主要情节及人物情绪。
(2)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表现快乐、生气、难受三种个性化表情与动作。
(3)教师选出同伴榜样,让幼儿相互影响、相互学习。
(二)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和图片,结合音乐结构和形象进行动作创编并表演。
1、欣赏a段音乐,感受乐曲结构。
(1)引导幼儿创编并表演a1段,一个和尚挑水、玩水、喝水时快乐的动作和表情。
(2)引导幼儿创编并表演a2段,两个和尚抬水喝、抢水、生气的动作和表情。
(3)引导幼儿创编并表演a3段,三个和尚装病不去挑水、没水喝、难受的动作和表情。
(4)幼儿听a段音乐,完整地表演"三个和尚挑水、抬水、没水喝"(a1、a2、a3)等动作。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小和尚们动脑筋、握手言和的动作(b段音乐)。
3、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出各种取水的方法,来表现小和尚团结协作共同取水的情节,幼儿三人一组,用组合动作进行表现(a'段音乐)。
(三)幼儿随音乐根据故事情节完整、合拍地进行表演
1、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听音乐完整地表演。
2、幼儿集体创编结尾造型并进行表演。
3、教师采取"退出"的方法,让幼儿完整地、主动地练习动作,享受表演的乐趣。
(懂得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将事情做好的道理)
结合社会活动"我会交朋友",学习和朋友交往的简单方法,体验有朋友的快乐。
首先要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题材,歌曲游戏《三个和尚》原本是学前班的内容,此曲简单有趣、幼儿不管是唱还是念都能朗朗上口。本次活动,最大的优点在于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活动气氛,孩子们对这个活泼、欢快的音乐也很感兴趣,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非常急切地表现出自己的感受。我也提供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就是根据歌词进行歌表演,尊重了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较好地调动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和主动性,使其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而我为了更好体现出歌词中的内容,在活动前,我准备了一根扁担,一个小桶,让幼儿利用道具大胆运用夸张、丰富的身体语言来表现自己。这样幼儿才会学得轻松、有趣,也加深了幼儿对歌词的理解。
幼儿园谈话活动教案篇十三
1、学看课程表,尝试按课程表整理书包。
2、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进一步萌发做小学生的愿望。
(1)展示幼儿带来的书包,让幼儿在互相欣赏中了解书包的功用。
(2)在区域中提供文具盒、铅笔、橡皮、尺等文具,让幼儿自己动手整理。
(3)在区域中提供小学生的课本,让幼儿熟悉各类课本以及课本名称。
教具、学具准备
小学生课本若干,课程表多媒体课件。
一、观察讨论:
(播ppt1)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喜欢谁?为什么?
讨论:书包里要放些什么呢?
(2)今天我们先来放课本?你们知道小学里有哪些课吗?书都要带吗?
二、学看课程表
1、(播ppt2):这是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表,你能看懂吗?
分组讨论:
(1)课程表上有什么?
(2)小学生一天有几节课?上午几节,下午几节?都有什么课?
(3)还有什么问题?
(4)小结:原来整理书包是有学问的,看懂了就知道准备几本书了。
三、学习按课程表整理书包
1、做游戏:整理书包
(1)这里都有些什么课本?
(2)假如现在是星期一的晚上,请你按课程表来整理一下书包。(教师关注幼儿整理的过程。)
(3)书包整理好了,你们是按星期几的课程表来整理的?
小结:晚上整理书包时,说明这一天已经过去了,必须按第二天的课程表来进行整理。
(4)念念课程表,数数有几节课?你们准备了几本书?为什么7节课只有5本书?
(5)互相检查。
小结:有几节课不一定要带几本书,有的课是没有书的,相同的课只要带一套书,所以整理书包要看清楚课程表,不用多带也不能少带。
2、幼儿第二次整理书包。
这次不是做游戏了,真的要请你们整理书包了。
(1)假如现在是星期六的晚上,请你们按课程表整理书包。想想该按星期几的课程表来整理呢?(教师再次关注幼儿整理的过程。)
(2)星期一的书包什么时候要整理?
(3)书包里一共放了几本书?哪一天也需要带这几本书?有没有不同意见?
小结:星期日晚上一定要整理书包了,而且要仔细检查一遍要带的书本,还要记得把星期一要交的作业本放进去。
总结:为小朋友们开展整理小书包活动,可以增强小孩子们的自我服务意识,激发孩子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从而为孩子快乐入小学奠定的基础,同时也可锻炼小孩子们的独立性!
幼儿园谈话活动教案篇十四
秋天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树叶飘零,随着我们生活周围绿化面积的增多,孩子接触各种植物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当孩子在户外活动时捡起一片树叶,开心的和同伴一起往上扔,跑来告诉我:“老师,我捡到树叶了。”的时候,根据中班孩子的特征,我选择了这次活动。
1、了解常见的落叶植物,让幼儿对树叶感兴趣。
2、积发幼儿想象力,进行制作活动。
幼儿园周围常见的树叶(梧桐、冬青、柏树)落叶树图片、树叶玩具作品、各种美工工具。
一、认一认,这是什么树叶。
1、 说一说:请你找一片你最喜欢的树叶。告诉大家,这是谁的树叶?你为什么喜欢它?
2、 你们知道你喜欢的树叶,是从哪棵大树妈妈的树枝上落下来的吗?去找找,找到了就站在这棵大树的前面。(站在树的图片前面)
3、 采访幼儿,请幼儿说说,你给自己的树叶找的大树妈妈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梧桐树的树叶像爪子,冬青树叶像小船、柏树树叶像针或刺)
4、 游戏“秋天树叶飞”:你们的叶子都是从大树妈妈高高的树枝上飘落下来的。我们让树叶从大树妈妈的身上飞下来好吗?怎么飞呢?你们看。(介绍游戏玩法,听到梧桐树叶飞,手执梧桐树叶的孩子,将树叶使颈网上抛,其他树叶玩法相同)
5、 不认识的树叶:其实,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别的树叶呢,这片树叶认识吗:这棵树叫什么名字:它们都是在秋天里落叶子的吗?你们可以看看有关树叶的书,还可以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到公园里去找一找自己不认识的树叶,让爸爸妈妈告诉你们。(出示衫树、银杏树等树叶)
二、想一想:我把树叶当什么。
1、 欣赏儿歌“秋叶”:除了你们喜欢的树叶,还有许多小动物也喜欢落叶呢。(出示图片,朗诵儿歌)
2、 谈儿歌中,小动物们捡起落叶当什么?
3、 想一想:你想把你的树叶变成什么?
三、做一做,秋叶玩具
1、 想象制作:秋天的落叶可以当许多东西,你们把它做出来把。
2、 介绍自己的作品
3、 出示老师事先准备的作品进行欣赏。
1、活动环节过多,“找大树妈妈”环节幼儿已经能分辨梧桐、冬青、柏树,在随后的游戏“秋天树叶飞”这个环节,在进行巩固幼儿对三种树叶的认识,显得有些重复,达不到为主题服务的效果。
2、衫树的形状除了像羽毛外还很像鱼刺,对有想象力的幼儿应该及时鼓励,给予支持,在教学中要提高应变能力。
3、题与环境要相结合,产生互动,“大树妈妈”的图片,改为墙面更符合幼儿特点,增加幼儿兴趣,便于幼儿活动和随后的操作。
4、 在多给幼儿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在前面,老师做辅助者、引导者。
幼儿园谈话活动教案篇十五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主动的观察周围事物的渐变过程,并能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感受到的事物的变化。
2、发展幼儿持久、细微的观察力和对周围事物的关心。
最近,原本短发的陈老师买了一个长头发发套,当她带着这个发套走进班级时,孩子们一下子全都惊呼起来:“陈老师的头发怎么这么长啦?!”于是,孩子们就“真头发”“假头发”“长头发”“短头发”问题开始争论起来,对于老师发长度的变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由此便引发了“什么了使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意愿并付诸于实践,我们设计了“变、变、变”这个主题活动,并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一种丰富、适宜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让幼儿获得充分学习和大量的自主活动与探索的机会。
2、采用多种生动、形象的方式与现代技术手段去促进幼儿的发展。3、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是老是和家长之间形成互动和合力。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事物渐变的图片、图书、标本及其它。
2、幼儿园将电视机中播放的有关事物变化的节目录下来,制成录像带专辑,供幼儿观看。
3、幼儿动手操作材料。(略)。
4、在家园通讯中,建议家长带领幼儿在大自然、生活中观察事物的变化,并丰富相关知识。
1、在园内、外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四季树木花草的渐变,能用语言表达。
2、通过自然角的种植、饲养,观察动植物的变化。
3、从衣服的增减、感觉冷暖等活动,感受和领会气候的渐变。
4、观察周围建筑工人的建造活动。
5、观察马路上的汽车——由远驶近,渐渐变大。
6、鼓励幼儿将日常观察到的事物的变化或生活活动的感受随时告诉老师。(如月亮圆缺变化,杯中水渐渐被喝掉变少等)。
1、科常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在渐渐变化的?”
2、鼓励幼儿从多种途径收集有关事物变化的实验物品,在幼儿园进行实验操作。
3、鼓励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从报纸、电视、图书、科常室等各种途径收集信息,了解相关知识。
1、设置悬念,引发幼儿思考: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在渐渐变化的?
2、组织幼儿进行“什么在变”的信息交流。
(1)幼儿自选材料,用不同形式进行操作,来展现自己获得的信息。
(2)将自己的操作介绍给同伴,共同分享成果。
(3)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的发现。
4、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发现用多种形式进行纪录,在主题结束时,将师生最终获得的各种信息材料,以展览会的形式(内容包括:图片展览、录像播放、小品表演、实验介绍)向家长开放。
幼儿园谈话活动教案篇十六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而对于幼儿来说,它们能观察到的变化必定是他们所感兴趣的。新学期开学后,有些孩子长高了,有些孩子长胖了……天气也开始变化了,秋风吹在身上感觉有些凉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也马上要到了,这几天食品店里的月饼销售也旺了起来。月亮的变化孩子们好像并不熟悉,但它们却很感兴趣。
在情满中秋这一主题中,我们和幼儿约好在晚上观察月亮,画画月亮的变化图,讲讲有关中秋节的来历,发挥想象月亮上面到底有些啥?尝尝小朋友带来的不同风味的月饼,感受古人在中秋圆月时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我们鼓励孩子去发现和表现月亮的变化,鼓励他们自己来做做与众不同的月饼,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思维、想象和创作,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引发幼儿观察月亮的兴趣,培养幼儿细心、持久的观察态度。
2.了解一些中秋节的习俗,以及月亮的圆缺变化。
3.积极主动的参加有关中秋节的活动。
1.收集月饼盒,布置中秋圆月及嫦娥跳舞的情节。
2.集中展示幼儿"月亮上面有些啥"的创作画。
3.在教室中摆放月饼、柿子等时令食品,了解中秋习俗。
4.将幼儿"月亮变化图"的观察本,展示在墙面上
1.请家长协助幼儿做好每晚观察月亮及三天画一次月亮图并写上观察日期的工作。
2.请家长丰富幼儿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经验,给幼儿讲讲月亮的传说。
3.请家长帮助收集月饼盒及携带各式月饼,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科学区:提供有关宇宙、太阳、行星等图片,激发幼儿对天体宇宙的兴趣。
认知区:提供月亮的变化图以及不同大小的月亮拼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818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