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经验,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教案的编写要注意时效性,及时适应教学的要求和变化。掌握好教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奥尔夫音乐教案鼓的故事篇一
(1)通过歌曲“骑转马”音乐游戏,让幼儿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2)通过听钢琴伴奏、看音乐图谱,让幼儿听辨上行、下行、重复音。
(3)通过语词替换,培养幼儿应变能力。
(1)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图片
(2)“骑转马”音乐碟
(3)木马头饰
(4)上行下行同音反复的音乐图谱
重点: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难点:幼儿听辨上行音、下行音、重复音。
半圆形
1、 音乐入场。音乐《慢慢走》
2、 故事导入
师:宝宝担心长针先生追不带短针小姐,他便骑着旋转木马帮他一起追。
3、 肢体问答
师:去追短针小姐呀前我们要运动运动,热热身!现在老师拍腿问小朋友问题,小朋友呢就拍手回答老师的。
问句:拍腿(老师老师在哪里?)。
答句:拍手(老师老师在这里)。
(重复两遍)
4、 实物与人物名称
(1)、物品方位
辨认教室里的物品以及它的方位。
师:刚才小朋友都能很快的准确的回答老师的问题,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谁唱的歌最好听。老师唱歌问小朋友问题,小朋友呢也要唱着歌回答老师的问题噢!
问句:老师唱“电灯电灯在哪里?”
答句:学生指唱“电灯电灯在这里”
问句:老师唱“风扇风扇在哪里?”
答句:学生指唱“风扇风扇在这里”
(可以找不同的物品多玩几次)
(2)、图卡的辨认
老师介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图卡和字形,并贴在教室的周围。
师:(出示人物图卡)小朋友看你能认出她妈?
(幼儿回答完后老师将人物图卡贴在教室的周围)老师并依次问剩下的人物。
5、 音感:分辨上行、下行、重复音。
(1) 音名模唱
老师弹琴与学生练习模唱音名音阶
师:今天我们还请来了一个唱歌高手给小朋友唱歌呢!(老师弹琴)
第一遍:cdefgabc
第二遍:老师弹唱小朋友肢体动作(由低到高—由蹲到站起)
第三遍:动作并配上骑转马的音乐,幼儿表演。
(2)、模唱上行下行同音反复。
出示模唱图谱(图谱:上行以蝴蝶代表、下性以蜜蜂代表、同音反复以毛毛虫代表。)
第一遍:
上行:cdefg
下行:gfedc
同音反复:ggggg
第二遍:看图谱结合骑转马音乐模唱上行下行和同音反复。
6、 骑马唱歌(队形:圆形)
师:我们做了热身运动后就要出发去追短针小姐了,去的路上我们要骑上转马唱着歌噢!小朋友要仔细的听老师的问句。小朋友骑到正确的人物图卡面前并停下指唱答句。
问句:老师唱“爸爸爸爸在哪里?”
答句:学生指唱“爸爸爸爸在这里”
问句:老师唱“妈妈妈妈在哪里?”
答句:学生指唱“妈妈妈妈在这里”
(依次爷爷奶奶问答句)
师:我们骑着转马去追短针小姐了。(骑转马离开活动室)
奥尔夫音乐教案鼓的故事篇二
节奏问好:
宝宝早上、下午好。
律动:b1/同一首歌。
曲目与操作:
小青蛙。
毛绒青蛙一只,手偶青蛙一只,上玄青蛙若干只,头饰若干只。
双响筒。
3、引题:
有一只小动物,它穿着绿衣裳,喜欢生活在池塘里,还呱呱呱的唱着歌呢,
宝宝知道他是谁吗?
4、串讲歌词。
老师把小青蛙的故事配上了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为了专心的听歌曲,我们一起把大眼睛闭上。
5、闭眼听一遍曲目。
6、念唱歌曲:
跟着音乐拍手念一遍,再唱一遍,四拍节奏:
好,请睁开眼睛,我们一起来来唱一遍歌曲。
手起,注意间奏时,手不打拍,轻轻摇动身体。(老师对宝宝提示语:摇头),
尾奏时继续拍完(老师提示语:继续)。
5、拿出双响筒,介绍双响筒的使用方法(符点节奏)。
6、教师做青蛙跳的动作。
7、宝宝听音乐做动作。
8、宝宝跟教师做青蛙跳水的表演。
9、总结:宝宝坐回自己的位置,
老师总结:小青蛙的歌曲我们会唱了,也学习了用乐器给这首歌伴奏,还做了小青蛙的表演,小青蛙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我们现在把小青蛙画出来,带回家,在家里让小青蛙和我们一起唱歌,出示青蛙图,提示图上小青蛙穿着漂亮的衣服,请宝宝给空白的小青蛙涂色,要注意涂色要均匀,涂在线内,注意保持画的整洁。
请宝宝上前取画,并放在妈妈的身后,在位置上坐好,手放在膝盖上。
11、拍手再见。
奥尔夫音乐教案鼓的故事篇三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欣赏乐曲,了解音乐结构。
1、欣赏全曲,初步了解音乐特点,熟悉乐曲旋律。知道乐曲前面面和后面是不一样的。
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a(a+b),ba(a+b)的结构特点,感受两断音乐特征的明显不同,并用动作表示。
2、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动作,调整好与同伴之间的距离。
活动准备:
1、手偶动物。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欣赏乐曲,了解音乐结构。
1、欣赏全曲,初步了解音乐特点,熟悉乐曲旋律。知道乐曲前面面和后面是不一样的。
2、教师运用手偶讲述故事,帮助幼儿了解乐曲a(a+b),ba(a+b)的结构特点。
三、逐步欣赏音乐,创编动作。
1、欣赏a(a)段音乐了解音乐坚定行进感。并创编小丑出场的动作。
2、欣赏a(b)段音乐的跳跃递进感,并启发幼儿创编四个小动物的造型,在每一乐句的第一拍做出造型并保持不动。
3、欣赏b段音乐并用身体动作表现笑弯了腰的动态以表示b段乐句连续下行。
4、再现a段音乐,动作同上。
四、完整的听音乐做游戏。
1、引导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游戏。
2、在老师提出控制要求后,完整游戏若干次。
活动反思:
音乐主要是感情艺术,音乐总是以它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等来表达人们的心声:或者隐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者师法一种温馨的心曲,或寄托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进行曲是用行进步伐的节奏写成的乐曲,一种进行曲是供队伍行进时奏唱的,以统一的步伐、是鼓舞人心的。
奥尔夫音乐教案鼓的故事篇四
1、看看、说说、动动,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歌唱活动。
2、乐意边念(唱)歌曲边拍出节奏,感受“野餐”的欢快意境。
课件、音乐。
熟唱歌曲,能积极主动的看看、说说、动动。
掌握说唱部分“微微笑”的节奏,感受歌曲“野餐”的欢快意境。
1、回忆经验,引出话题。
(1)小朋友,上次我们去秋游开心吗?(开心)快看,你们在干什么呀?(出示课件1——秋游活动分享食物)你们在哪里分享好吃的呀?(野外)。
(2)我们在野外分享好吃的,这就叫做“野餐”。你们野餐开心吗?(开心)。
2、欣赏图片,学唱歌曲第一段。
(1)去野餐是件开心的事情,(出示课件2)快看,今天有一群小朋友们也去野餐啦。
他们在干什么呢?(笑、手拉手、很开心、唱歌)。
(2)他们野餐时还会唱歌呢,我们来听一听。(出示课件3)教师示范演唱第一段歌曲。
“啦啦啦,啦啦啦,我们去野餐。啦啦啦,啦啦啦,我们去野餐。小朋友们手牵着手,啦啦啦啦,我们一起去野餐”
(3)你们听到了什么呀?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边唱边指着图谱,利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内容。
(4)让我们看着图谱也来唱歌吧。(教师带着幼儿清唱歌曲边指图)。
(5)让我们看着图谱、听着音乐来唱歌吧。(播放歌曲第一段)。
3、观察节奏谱,说唱歌曲第二段。
(1)小朋友野餐、唱歌真开心,(出示课件4)你们看还有谁也很开心呀?(太阳、小花、小鸟)你们从哪里看出来它们很开心呀?(嘴巴、在笑、微微笑)。
(2)太阳、小花、小鸟也来唱歌啦,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出示课件5)教师示范演唱第二段说唱歌曲“温暖的太阳对我微微笑,可爱的小花对我微微笑,树上的小鸟也在叽叽叫,小朋友们都在微微笑。”
(4)哦,原来小鸟、小花、太阳的歌不是唱出来的,而是像说话一样说出来的,这就叫“说唱”。
(5)那它们说了些什么呀?谁来说一说。教师根据幼儿说到的指着图谱,并带幼儿说唱。
(6)让我们看着图谱也来说一说吧。
(7)老师不但会把太阳、小花、小鸟的歌说出来,我还会表演呢。(教师示范说唱表演)。
(8)刚才老师的表演,你最喜欢哪一个动作呀?(重点练习“微微笑”)。
(9)让我们看着图谱也来表演吧,师幼合作说唱表演。
(10)让我们看着图谱、听着音乐来唱歌吧。(播放歌曲第二段)。
4、完整欣赏歌曲《野餐》。(出示课件6)。
野餐的歌真好听,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吧。(播放完整歌曲)。
5、幼儿完整学唱歌曲《野餐》。
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着图谱、听着音乐一起来唱歌吧。
6、幼儿即兴表演。
你们的歌声真好听,让我们边唱边跳吧!老师来看一看,谁的舞姿最漂亮?
7、你们想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野餐吗?那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跟他们一起唱歌、跳舞,去野餐吧。
奥尔夫音乐教案鼓的故事篇五
1、幼儿初步学习数数目,用肢体动作表示各种树的造型。
2、幼儿能认识落叶,并会用乐器敲出落叶数,并对唱名旋律进行练习。
落叶若干、cd、录音机、乐器(小铃)。
(一)认识树、落叶。
1、教师故事引导:秋天到了,有好多好多的树,树上的树叶慢慢变黄了。树叶随着风儿一片一片落下来。瞧!
2、树的造型:小树、大树、老树、爱随风摇摆的树。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各种树的造型。
3、认识树叶:教师撒落叶,幼儿用手接,让幼儿观察落叶,并说出其形状、触感、质感。
(二)次数。
1、变大树,变小树、双手变树叶。
2、配合音乐、风儿你带什么来(侧耳倾听状),问:几声?就用几片树叶表示?
3、教师示范丢捡叶子,直到四片落叶都以此方式丢捡。
4、幼儿练习丢捡叶子(配合音乐),直到四片落叶都以此方式丢捡。
(三)乐器。
1、教师出示乐器(小铃),示范敲出落叶的数目。
2、配合音乐。
(1)歌曲:幼儿拿小铃敲出落叶数目。
(2)间奏:放下小铃做大树、小树随风飘动的造型。
(四)游戏书。
1、配合音乐唱次曲,请幼儿圈选正确数量的树叶。
2、配合间奏的第二声部,指出树叶唱唱名,模仿老师以慢速指树干上的唱名唱旋律。
1.通过律动游戏,感应ab曲式和高低问答句。
2.初步学习顽固伴奏xxxx。
3.体验营地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以及集体搭帐篷的乐趣。
故事图片一张、桌布、cd、呼啦圈。
1、以《小松鼠进行曲》进场。
2、节奏问好。
3、故事导入:
宝宝跟着爸爸妈妈到郊外野营,第一次野营,宝宝觉得好新鲜……(音乐)。
4、律动游戏——营地活动。
1)宝宝的小手(小脚)会唱歌:(xxxx)我们去野营,一起搭帐篷……。
2)音乐律动——搭帐篷。
a段:边念语词,边做钉钉子状。
b段:用肢体感应高低问答句。(噜噜噜噜放低低,啦啦啦啦举高高)。
3)听音乐进行搭帐篷游戏。
教师先配班教师给幼儿做示范。
a段:用脚踏出顽固伴奏(可以根据情况走动)。
b段:1321放低低,6653举高高。
幼儿分组进行游戏。
4)最后请全体幼儿一起围着桌布进行搭帐篷游戏。(游戏中注意幼儿安全)。
5、结束游戏《小松鼠进行曲》。
宝宝们可真是能干,搭了这么漂亮的帐篷,星星来的小天使知道宝宝很辛苦给宝宝们准备了好喝的白开水,我们踏着整齐的队伍一起去喝水了。
奥尔夫音乐教案鼓的故事篇六
3、感受利用肢体表现休止符的乐趣。
大鼓、小鼓各五个,铃鼓人手一个,软垫人手一份,配套图片、cd
一、故事导入
宝宝很乖的睡着了,小精灵想试试宝宝是不是真的睡着了,他演奏起了动动鼓……
二、音色听辩,暖身
1、完整欣赏儿谣一遍后提问
有哪些乐器?
2、介绍大鼓、小鼓、铃鼓及感知三种乐器的音色,并且为每种乐器制定一个动作。
3、第二遍欣赏儿谣,拍膝念语词一遍,“敲三下”时根据音色做指定动作。
4、音色听辩游戏
定动作做回应“小××小××没睡着!”
三、感应× × × o 的节奏
1、肢体律动,感应节奏
(1)来了哪些动物呢?谁会学他们的叫声和动作?
(2) 配合语词,作出动物的动作,并将语词替换成动物的叫声,空拍处做不发声,躲起来状。
2、道具操作,感应节奏
声状。
大鼓:软垫直立,手臂敲奏
小鼓:软垫平放,双手轮奏
铃鼓:一手拿软垫一手拍奏
3、乐器演奏,感应节奏
分三种角色按语词节奏演奏三种鼓,空拍处抱住乐器。
四、皮质乐器音色探索
1、音色模拟与创编
人手一只铃鼓,师幼共同讨论如何模拟演奏出三种动物的叫声,幼儿创编出后教师进行总结。
2、根据上一环节中创编的音色为儿谣伴奏
老鼠:点点点——吱吱吱
花猫:抓抓抓——喵喵喵
小狗:搥搥搥——旺旺旺
奥尔夫音乐教案鼓的故事篇七
本次活动主要使幼儿可以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通过各种模仿表演,让幼儿从单一感官到多个感官体验到音乐中的快乐,自然进入全身心的音乐体验,并感受到原野风生活的热情奔放。
1、在游戏中感应音乐的特定音效,感受原野风乐曲的节奏明快和热情奔放。
2、尝试发明不同的欢呼声,体验游戏的快乐。
幼儿已有经验口哨、道具火堆、手偶。
重点:听辩音乐中的特定音效,感受热情奔放的乐曲。
难点:能听辨特定音效变换动作。
(二)以小客人进行导入——(出示手偶娃娃)今天有位从草原上来的小客人我们一起来欢迎她。老师模仿手偶娃娃说话:“小朋友们好,我叫点点,我有一件高兴的事情告诉你们,我家今天来了许多客人,妈妈说要举行一场篝火晚会,可是妈妈问了我一个问题:什么是篝火晚会,可是我就就是不知道,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我们吗?你们知道什么是篝火晚会吗?篝火晚会都有些什么呢?”
(三)感受音乐。
1、第一遍音乐:幼儿安静欣赏,教师动作提示。导语:听!点点家的篝火晚会开始咯!篝火晚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个特别的声音,一起来听听是什么声音。提问:在音乐里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哨声、呼应声)音乐让我们感觉怎么样呢?(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2、第二、三遍音乐:手足律动导语:你们想参加篝火晚会吗?音乐里有一个哨子声,当你听到哨子声时把你的手举起来打招呼(哟呵~)。
a.音乐:(坐)拍身体各部位哨声:做举手状(欢呼)导语:你们的欢呼声真好听,我再站起来表演一次。
b.音乐:(站)拍身体各部位哨声:做举手状(欢呼)。
3、第四遍音乐:动物律动导语:你们的欢呼声把小动物都叫来了,我们来看是谁来了?(老师逐一出示动物手偶像幼儿打招呼)(学动物律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当听到哨声的时候就变成一种小动物,再听到哨声就再变成另外一只动物。(老师先示范一遍)音乐:模仿动物特征哨声:举手呼唤声:动物的叫声。
(四)口技表演师:小朋友你们玩得开心吗?音乐中点点开心的时候是怎么喊的?我们也来学学吧(哟呵~)。除了可以这样叫,还可以怎样叫呢?配上相应的动作(发出各种声音练习)。音乐:做舞蹈动作哨声:举手呼唤声:小朋友自己开心的叫声。
(五)篝火游戏导语:我发现你们参加篝火晚会的时候会唱会跳了,我呀给你们准备了篝火晚会里必须有的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火堆)注意:交代游戏规则,练习一遍音乐:手拉手跳舞。哨声:举手欢呼声。
(六)结束活动。今天我们大家玩的开心吗?我们该回去休息了,下次再玩。(听音乐出场)。
奥尔夫音乐教案鼓的故事篇八
:
1、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
2、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想象味道和声音之间的联系。
秀豆糖、苦瓜、奶糖、辣味牛肉干、百宝盒。
沙锤、串铃、三角铁、手鼓、多音桶、钹、括葫。
1、老师引导幼儿:“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神奇的宝盒,里边有好多的宝贝。”老师很认真的闻一闻,“好香呀,里头好象有很特别的好东西……”
2、老师请幼儿围圈坐好。老师:“老师的这个百宝盒里有好多的味道,小朋友也肯定吃过很多不同味道的`东西吧,老师请每位小朋友到老师这里来,尝一种味道,但是请大家悄悄的不要说话,记住自己的味道。”
3、老师请每位幼儿不说话,用表情来表达自己尝的是什么味道。其他小朋友来猜,这位小朋友尝的是什么味道。
4、老师:“刚才老师让大用表情来表现味道。现在请大家每人到老师这里来再尝一种味道,然后在老师面前的一堆乐器里选一件来演奏,以表达你尝的味道的感觉。其他小朋友来猜他尝的是什么味道。”
5、老师可以请每位幼儿到老师那自选一种乐器,在老师那尝完味道后,坐回原位,老师请每位幼儿站起来演奏自己的味道。
6、老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味道所对应的乐器的声音,老师说那种味道,那种乐器发出声音。
奥尔夫音乐教案鼓的故事篇九
1、通过游戏感应音乐里的特定节奏。
2、会用四种乐器分别演奏音乐里的特定节奏。
3、通过歌曲游戏感应音乐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1、音乐:小妞妞勾勾手。
2、乐器:三角铁、铃鼓、蛙鸣筒、木鱼。
1、音乐《小松鼠进行曲》入场。
2、教师带领幼儿节奏问好。
师:小朋友上午好。
幼:刘老师上午好。
3、故事引入:
宝宝问小点点问什么不和小朋友一块玩玩具呢?原来小点点。
4、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
《拇指歌》:大拇哥,二姆弟,中三娘,四小弟,小妞妞,来看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
5、听音乐:
师:请你帮我听听看音乐中唱的什么?
6、随音乐单人游戏,引导幼儿边做游戏边唱歌谣:
歌曲:小指互勾,拇指左右摇摆。特定节奏:拇指亲亲。
7、故事引导,双人游戏:歌曲:挥动双手边走边唱歌。
特定节奏:互勾小朋友的小拇指,互亲大拇指或双手对拍。
8、三角铁门铃:
幼儿分为两组,全部站起来,一组当门铃做造型,一组当敲门的人。
a组:手持三角铁随音乐边唱歌谣做门铃造型。
b组:手持三角铁棒到处走动,听到特定节奏铁棒敲三角铁。
9、带领幼儿一起听辨四种乐器,教师依次出示乐器并介绍其名称及使用方法。
10、幼儿分为四组,先练习,再随音乐合奏,教师指挥。11,、交换乐器演奏。
结束:
1、全体幼儿起立,为客人老师演奏,提示幼儿面带微笑。
2、幼儿分组送乐器。
3、幼儿站队,随音乐《小松鼠进行曲》退场。
奥尔夫音乐教案鼓的故事篇十
活动构思:
我们还尝试了多种歌曲演唱的形式。在小班下学期的时候,孩子们就能够熟练的进行对唱。所以我们在中班上学期就进行了以往传统音乐教育里只有大班和学前班才进行的轮唱活动也是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的因材施教。
活动目标:
1、通过歌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应歌曲的拍子。
2、熟悉歌曲旋律并学唱歌曲。
cd、故事挂图、手腕标识带。
1、暖身活动。
以歌曲节奏做前期经验铺垫,tatiti为步伐节奏配合语词进入活动室。
2、故事引导。
故事内容:爸爸妈妈在家里准备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宝宝一大早就起床帮助,当起了小主人。客人来人,宝宝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对客人说:“你好,请进,请坐。”师问: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还可以对客人说什么?(给客人端茶,煮香喷喷的.食物)师问:宝宝还可以做什么服务?(拿拖鞋、与客人握手)。
宝宝一家还为我们准备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歌曲的名称叫做《啦啦啦啦来跳舞》。
3、感应拍子,倾听歌曲,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1)、感应拍子:
第一次:倾听——感应拍子。
第二次:对语词的理解和记忆(语词的内容可以作为下一次倾听音乐的要求)听音乐的时候教师可用倾听状的动作提示幼儿听的重点,并做一个动作的引导,也即加入一些肢体动作帮助记忆。
第三次:歌曲游戏帮助幼儿加深感应歌曲拍子(在律动当中,进一步地学唱歌曲)。
a、集体游戏:幼儿围圈唱,回应老师相同的礼仪动作。
老师在圈内边走边唱,走到谁的面前,该生配合词义律动。
b、单人游戏:幼儿单人结合语词,配合歌曲词义做相应的礼仪律动。
c、双人游戏(固定同伴):幼儿双人结合语词,继续配合歌曲词义做相应的礼仪律动。
d、双人游戏(交换同伴):幼儿场地内间奏时四散找伴,找到同伴后根据歌曲词义做礼仪律动。(幼儿手上绑标识带,进行一一对应,如红色对应的找红色)。
4、结束:今天我们一起玩了啦啦啦啦来跳舞的游戏,我们到外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这个有趣的游戏吧!
师幼配合音乐走出活动室。
奥尔夫音乐教案鼓的故事篇十一
1、让幼儿了解蚊子是害虫。
2、锻炼幼儿手眼协调的打蚊子。
3、剖析节奏tati-ti,并用乐器拍奏全曲。
录音带、录音机、铃鼓、蚊子图片、其他昆虫图片、手摇铃若干个、捕蚊拍。
1、故事引导:今天森林里要举行一场很大的音乐会,为了防止扰乱,所以青蛙兄弟负责守卫。就在大家都沉醉在美好的音乐中的时候,突然飞来了一群捣鬼的家伙,他们到底是谁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2、小蚊子是害虫还是益虫“害虫”“为什么”“它叮人、会传染疾病”
3、你认识哪些益虫呢?“青蛙、蜜蜂。。。。”
师:负责守卫的青蛙兄弟,也为了怕蚊子来捣鬼而伤透了头脑。
1、感受特定拍。
我们来听一下音乐会上的蚊子是怎么扰乱的,欣赏全曲。
2、分段欣赏感应蚊子飞行“飞”的次数。
3、“如果有蚊子叮你,你会……”“拍死它”
4、“拍死蚊子你高兴吗?”“高兴”大声的笑一下“哈哈”
5、“如果你是小蚊子,请你做一个死翘翘的动作和大家的肢体动作不同”
6、幼儿自学蚊子飞,可以根据儿谣做不同于他人的动作,到“飞”时要拍手,最后做“死翘翘“的动作造型!和大家不同的动作就一起来学学!
1、除了用手拍蚊子还可以用什么打死蚊子。“电蚊拍、蚊香”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蚊拍,来拍蚊子,可是在这些蚊子中间有一些益虫,小朋友千万要看清楚。不要打死益虫噢。
3、幼儿听到“啪”时候才能打蚊子,其它时候就学小蚊子飞和做死翘翘肢体造型。
4、幼儿游戏,教师察看是否有幼儿拍错蚊子。
5、师:蚊子的家族是很大的,我们把中国的蚊子消灭了,蚊子的外国亲戚又来了。我们一起把它们都消灭光!
1、幼儿练习徒手拍节奏(根据幼儿的情况是否再次练习)。
2、音乐会要开始了,请我们去演奏,我们先练习一下,请小朋友叫醒你的小乐器。
3、一半幼儿拿领鼓,一半幼儿拿木鱼,听音乐练习演奏全曲。
4、交换乐器再次进行演奏。
5、教师组织幼儿收乐器。
结束语:好了,刚才小朋友们都很棒,都把小蚊子这些捣鬼的家伙打死了。
奥尔夫音乐教案鼓的故事篇十二
1.感应乐曲特定节奏。
2.尝试和老师一起学做小马的动作。
纱巾、图谱、铃鼓。
师生拍肢体问好。
从前,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有个很大的果园,在果园里种着好多果树,有橘子树、苹果树、香蕉树等等。这天,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有一个叫企企的男孩知道了,好想吃果园里的水果。你们听,他骑着小马踏上了去果园的路。
三、肢体律动。
1.你们知道小马怎么走路的吗?还可以怎么走呢?
2.讨论走累了可以怎么休息。走累了,我们休息一下,我们休息可以怎么做呢?
a:学小马散步。
b:擦汗、喝水。
1.引导幼儿用纱巾做骑马衣。
你们看,知道我手上拿着是什么吗?这是马身上的绳子,拉着这绳子我们就可以骑马了。
2.用纱巾擦汗或用纱巾做水壶。
累了,我们用纱巾擦擦汗吧;
口渴了,还可以把它变成水壶喝水喽。
3.听音乐用道具律动。
a:纱巾做骑马衣。
b:纱巾擦汗、纱巾水壶。
玩铃鼓,教师引导幼儿演奏铃鼓。
a:按拍上下摇奏。
b:铃鼓戴头上(遮阳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78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