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不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学习,一种成长的过程。总结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可以运用图表、数据等形式展示总结的结果。接下来是一些常见的总结表达方式,供大家参考借鉴。
石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学习目标:
1、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2、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
3、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作者的感情,明白文章中石榴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美。体会本文运用比喻、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的特色。
课前学习:
1、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
2、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的诗文名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描摹的对象,并以此来托物言志。同学们能说出多少这方面的诗文名句来?(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
引入新课,介绍作者郭沫若。
二、美文美读,把握感情。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石榴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勾画出作者笔下石榴的可爱之处的内容。
3、学生轮流将自己标出的段或者句读给大家听,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4、思考交流:这些句子确实写得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你能说出它是从哪些。
方面来写的吗?表现了石榴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美点,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三、质疑问难,明确主旨。
讨论后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对石榴精神美的分析,明确:面对赤日炎炎的夏日,石榴以它的形态色泽美和精神美独领风骚,成为夏天的中心。
2、把握主旨:让学生找出体现石榴精神美的句子,引导学生明确所表现的精神实质。
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四、体会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举例略。
五、师生共同小结本文内容。
六、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七、作业设计:
1、摘录文中状物形神兼备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使用文中的手法,写一个200左右的片断,描绘一种植物。
石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1. 会读、会写本课九个生字,能根据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榴生长过程、根据课文内容体会修辞手法的妙处。
【教学重点】。
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根据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词语意思。
根据课文内容体会修辞手法的妙处。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幻灯片、准备一个石榴。
一、导入:(3分钟)。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课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要求学生拿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
2.齐读课题。
3.我这里有一首关于石榴的儿歌,一起来读读吧!(课件出示儿歌)一起来看看石榴的照片。
4.这就是石榴。(课件出示照片)。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过渡:那么,课文到底写了石榴的什么呢?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相关内容并总结,真了不起!)。
2.你们也想像老师那么读好课文吗?试一试吧!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生字可多拼读几遍。
3.看黑板,你能读好这些字吗?
4.交流生字。
5.要想读好课文啊,读好这些词语是关键,自己先练习吧!(出示课件)。
6.开火车读词。
7.词语读得这么好,我相信,课文一定也能读得很棒。男女生竞赛读。
三、细读感悟:(15分钟)。
过渡: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课文到底是怎样具体石榴的。
1.请大家找一找写石榴叶子的句子,读一读。
2.这一段中,除了写石榴的叶子,还写到了石榴的什么?
比较一下写叶子和花朵句子,你更喜欢哪个句子。
3.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是怎么长大的呢?(先看短片再总结颜色变化。)。
猜一猜我为什么喜欢。
你能读出石榴娃娃迫不及待的心情吗?
5.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搬的子儿一颗一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清爽无比。(教师一边拿石榴做剥皮、品尝到动作,一边口述文章最后一段内容。)。
6.齐读这段文章。(读得好的可以品尝石榴。)。
7.课文用哪些词描写石榴的颜色,又用哪些词描写味道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四:(2分钟)。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四、写字指导:(根据时间而定,注意提醒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10分钟)。
五、布置家庭作业:
开展市场调查活动:市场上的新水果。
石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入新课,介绍作者郭沫若。
朗读课文:
二、美文美读,把握感情。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石榴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勾画出作者笔下石榴的可爱之处的内容。
3、学生轮流将自己标出的段或者句读给大家听,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4、思考交流:这些句子确实写得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你能说出它是从哪些。
方面来写的吗?表现了石榴什么特征?
三、质疑问难,明确主旨。
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对石榴精神美的分析,明确:面对赤日炎炎的夏日,石榴以它的形态色泽美和精神美独领风骚,成为夏天的中心。
2、把握主旨:让学生找出体现石榴精神美的句子,引导学生明确所表现的精神实质。
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1、摘抄词语。
2、熟读课文,品读文中描写石榴的优美句子。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二、品味语言:
1、体会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例句:
“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裂为四瓣……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用花瓶比喻石榴花前期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裂为四个厚实花瓣的成长过程,用插花的花瓶比喻花后期的形状,连续用比喻写出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赞誉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地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学生阅读勾画相关句子,讨论其表达效果。
明确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三师生共同小结本文内容。
四、课堂反思:
思考:
这节课你的表现怎样?你有怎样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
1、摘录文中状物形神兼备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使用文中的手法,写一个200左右的片断,描绘一种植物。
石榴。
形美枝叶、花朵、果实生动形象。
神美敢于抗争、不屈不挠立意深远。
情美有坚定的信念、美好的情操热爱生活。
石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果实成熟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石榴的热爱。
3、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解石榴果实成熟的特点;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前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水果,品尝味道。
投影片,石榴、橘子、香蕉等水果。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山东的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二.精读课文。
第2小节。
1.春天来了,想不想到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去看一看呢?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的第2小节,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描写石榴叶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石榴花的句子。
2.交流。
石榴叶(指名回答,谁能读好,齐读)。
石榴花(指名回答)。
3.同学们,你们喜欢石榴花吗?说说石榴花什么地方吸引着你的。
火红,密,茂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形状。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花了吗?石榴花像小喇叭,你瞧,他正吹着乐曲呢!
4.这么美丽的石榴花,这么活泼的小喇叭,让我们停下脚步来细细欣赏吧,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齐读)。
过渡:石榴花真美啊!美得让人不忍迈开脚步!不要着急,石榴园里的美景多着呢!让我们赶快去看看石榴的形态吧。
第3小节。
1.引读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终于......。
2.我能不能颠倒?
4.熟透的石榴高兴地笑了......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呢。(引读)。
5.看课件,理解“咧开嘴,笑破肚皮”
6.理解“扒开”“张望”学生做动作。
8.多可爱的石榴娃娃啊,让我们再来感受这些可爱的石榴。(读)。
第4小节。
1.漫步在这美丽的石榴园里真是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特别是这可爱诱人的石榴,我们真是情不自禁想摘一个尝一尝。
2.(老师剥开石榴)请同学们看课文的第4小节,看看石榴的里面是什么。
3.你看到了什么?闻味道,品尝。
4.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
让我们捧起书一起在朗读中品尝吧。
三.仿写。
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橘子,请大家现在把它拿出来,刚才我们品尝到了酸甜可口的橘子,现在想不想来尝尝橘子的味道。
1.看橘子的外皮,颜色,手感,闻闻。
2.剥开后像什么?形态味道,品尝。
3.指导。
剥开橘子外皮观察、品尝,仿照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剥开(),只见(),取下其中一个橘瓣(),()的。顿时感到()。
4.提出要求。
可以仿写橘子,也可以写自己尝过的其他水果。
5.学生练习写,教师巡视。
6..反馈。
(1)指名读一读。
(2)师生共同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读片段的用词、用句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石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1. 会读、会写本课九个生字,能根据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榴生长过程、根据课文内容体会修辞手法的妙处。
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根据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词语意思。
根据课文内容体会修辞手法的妙处。
教师制作幻灯片、准备一个石榴。
一、导入:(3分钟)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课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要求学生拿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
2.齐读课题。
3.我这里有一首关于石榴的儿歌,一起来读读吧!(课件出示儿歌)一起来看看石榴的照片。
4. 这就是石榴。(课件出示照片)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过渡:那么,课文到底写了石榴的什么呢?
1.下面请大家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石榴的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相关内容并总结,真了不起!)
2.你们也想像老师那么读好课文吗?试一试吧!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生字可多拼读几遍。
3.看黑板,你能读好这些字吗?
4.交流生字。
5.要想读好课文啊,读好这些词语是关键,自己先练习吧!(出示课件)
6.开火车读词。
7.词语读得这么好,我相信,课文一定也能读得很棒。男女生竞赛读。
三、细读感悟:(15分钟)
过渡: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课文到底是怎样具体石榴的。
1.请大家找一找写石榴叶子的句子,读一读。
2.这一段中,除了写石榴的叶子,还写到了石榴的什么?
比较一下写叶子和花朵句子,你更喜欢哪个句子。
3.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是怎么长大的呢?(先看短片再总结颜色变化。)
猜一猜我为什么喜欢。
你能读出石榴娃娃迫不及待的心情吗?
5.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搬的子儿一颗一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清爽无比。(教师一边拿石榴做剥皮、品尝到动作,一边口述文章最后一段内容。)
6.齐读这段文章。(读得好的可以品尝石榴。)
7.课文用哪些词描写石榴的颜色,又用哪些词描写味道呢?
四、完成课后练习四:(2分钟)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五、写字指导:(根据时间而定,注意提醒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10分钟)
六、布置家庭作业:
开展市场调查活动:市场上的新水果
石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应该是以语言基础知识奠基的语感训练为中心,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情怀。这里的中心——语感的培养,正应该让真正的语言主体——学生在其语言的吸纳与倾吐或曰“内化”与“外化”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切实地提升语文素养与文化品位。
因此,小学语文课堂首先得书声琅琅。第一课时的教学致力于读准、读顺课文,本案通过以读为中心、利用形式多样的语言感知方式,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到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之中。
在反复的朗读练习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感觉去感知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并努力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有意识强化听的训练,训练学生听的专注品质和敏感性,培养其学会倾听的个人素质。
字词教学充分服务于阅读教学,并有机整合进读书训练,在反复的亲近语言文字过程中,学会9个一类生字和读会4个二类生字,并初步学会“抽出、仿佛、甚至、肚皮、扒开、喜讯、驰名中外、红白相间”等词语,朗读中关注“一朵朵、一个个”“越…越…”“…中带…”“一半儿…一半儿…”“酸溜溜、甜津津”等词型、句式。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齐读儿歌。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看屏幕,听老师来读一读。
闷又热,气难喘,
兄弟姐妹有意见。
老大挤老二,
老二挤老三,
大家齐努力,
挤开门一扇。
哈哈哈,
外面的空气真新鲜,
外面的风景真好看。
引导猜谜,揭题并板书,指导“榴”的写法。
师:今天,那我们就到山东枣庄,去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看一看。[屏幕呈示图片]。
二、教师范读,学生说话。
1、老师范背,向学生提明确要求。
师:请同学们不要打开课本,听老师朗诵《石榴》,比一比谁的耳朵灵!等老师读完了,请你们谈一谈,听了课文之后都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听读收获。
三、自由读书,致力读准。
慢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动笔:
(1)读准课文,有不会读的,翻下书后注意,在课文中注上拼音,读三遍。
(2)标出小节号。
(3)有什么不懂的在词语或者句子旁边打上“?”
四、交流读书,致力读顺。
1、交流读书。
师:全文一共几小节?将你最愿意读的小节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相机板书:抽枝长叶 开花结果 成熟味美]。
引读含特殊句式的句子:“一朵朵、一个个”“越…越…”“…中带…”“一半儿…一半儿…”“酸溜溜、甜津津”
2、词语检查。
师:同学们,通过近一节课的朗读,你们读会了哪些生字新词呢?跟大家交流一下。
[屏幕出示四组词语:石榴 郁郁葱葱 肚皮 红白相间。
抽出 仿佛喇叭 扒开 晶莹透亮。
嫩绿 活泼可爱 喜讯 驰名中外]。
3、质疑问难。
师:在读书过程中有哪些不懂的吗?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第二课时课时重点是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入境明象,感受石榴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培养学生更加准确、鲜明的语感能力。借助实物、图像等具象化媒介,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内化与倾吐,借助想象、观察、品尝等手段,通过读说写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温故知新。
1、描述新朋友。
老师带来一个新朋友,是谁?石榴。
请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描述老师手中的石榴。
2、朗读词块,回顾层次。
屏幕出示四组词语:石榴 郁郁葱葱 肚皮 红白相间。
抽出 仿佛喇叭 扒开 晶莹透亮。
嫩绿 活泼可爱 喜讯 驰名中外。
[相机板书:抽枝长叶 开花结果 成熟味美]。
二、精读课文,感悟特点。
[课件呈示课文和图片]。
1、自由读第二小节,交流读出了什么?
重点句:
引导学生读出石榴的美丽可爱。
2、交流第三节,你读出了什么?
重点句:
引导学生读出石榴成熟的顺序和可爱。
三、赏读课文,想象味情。
通读全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谈一谈为什么喜欢。
重点句:
引导学生读出石榴的开心和急切的心理。
四、仿写迁移,读写结合。
1、再次出示实物,你看到了什么?尝出了什么?
观看掰开的石榴,体会“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品尝石榴子儿,体会“酸溜溜、甜津津”。有感情朗读第四节。
2、将事先带来的水果取出,观察品尝,说话写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将石榴花的美丽、石榴的可爱以及作者对石榴由衷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2、学会9个一类生字和读会4个二类生字,并学会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石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样小礼物呢!是什么呢?今天这个礼物呀,老师想请同学们上台来摸一摸,猜一猜。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份礼物是什么呢?老师想请咱们班读书最多的同学来摸一摸。
师:摸了以后向同学们描述一下,但是千万不能告诉他们是什么,让他们猜一猜,好不好。
生摸第一份礼物。
师:描述一下。
生:这个东西圆圆的,它是上头大底下小,而且中间有两个坑。
师:摸的挺仔细的。倪老师摸的都没这么仔细。表皮的感觉怎么样?
生:很光滑。
师:能猜出来吗?倪老师给你一点提示啊,它是一种水果。
生:石榴。
师:跟他想的一样举手我看看。都认为是啊,我来揭晓答案了。
生看到礼物后叫:苹果!
师:知道张老师为什么要送苹果给你们吗?苹果呀,代表着平安,老师希望小朋友能够一生平安。
师:咱们再来看看第二样礼物吧!这次机会让给写字最认真的同学。
生摸,描述:这个大大的,而且圆圆的。
师惊讶道:也是圆圆的?
生继续描述:而且有一个头是尖尖的,有一个头是平平的。
师:有一个头尖尖的?表皮呢?
生:有一些滑滑的。
师:还是比较光滑的是吗?我要提示你们,这还是一种水果。
生(齐说):石榴。
师:又猜石榴,为什么呀?
生:因为他下面尖,跟石榴是一模一样的。
师:见过石榴是吗?好,这次猜的跟他一样的举手我看看。
师看过举手情况后说:还这么执着呀!你为什么认为是石榴?
生:我认为石榴的表面很光滑。
生:我认为石榴上面有一个高高的头,所以我认为是石榴。
师:看来同学们在课前都对石榴进行了细致的观察,那这次你们究竟有没有猜对呢?拭目以待,师出示。
生叫喊:石榴!
师:祝贺你们,同学们,你们猜对了。知道张老师为什么要送石榴给你们吗?
生:因为石榴代表着我们要上的课。
生接:枣庄。
师:因为在那里有一个非常大的石榴园,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石榴的王国。
一、复习导课,质疑激趣。
师:拿起手,跟老师一起来写写今天要学的课题。
师:同学们,榴这个字单独读的时候读第二声,在这个词当中呀要读轻声,咱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石榴。
生齐读:石榴。
生:我知道了石榴春天抽枝长叶,夏天开花,秋天结果。
师:这就是石榴的生长顺序。
生:石榴花很美。
生:石榴味道鲜美。
生:枣庄的石榴驰名中外。
师:现在呀,可正是石榴成熟的季节。瞧,枣庄的人民呀都把这广告登到了报纸上了,(出示课件,学生齐读)枣庄石榴园有石榴树五百三十余万株,建于西汉年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是我国最大的石榴园,被誉为“冠世榴园”。
生:名扬四海。
生:世界闻名。
生:中外闻名。
师:谁能读出了那石榴园名声很大呀?(抽生读)家乡的石榴这么出名,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读一读。生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师:看来,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你又想知道什么呢?
生:了解作者如何介绍石榴的生长过程。
生:学习作者介绍水果的方法。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生:认真读书。
生:边读边想。
生:与同学讨论。
二、读中悟情:叶的生机,花的热闹,果的可爱。
师:孩子们,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石榴园呢?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句段,用心读一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用心读书吧!(生自由读书。)。
1.研读叶。
师:春天,我们走进石榴园,看到了什么,谁来读?
生读书。
师(出示课件):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a春天来了,石榴树长出了新的枝条。
b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
生:“抽出“让人感觉到石榴树长得特别快。
师:是啊!新枝嫩叶在这生机盎然的春天长得多快呀!我们读时语速要快一些。(抽生读)。
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切都欣欣然睁开了眼睛,你读出了新生的感觉,真好!
2.研读花。
生1:我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
师:火红的色彩,鲜艳的色彩,好像把人们的心也给点燃了。其实,许多古代诗人在欣赏石榴花时,都被这火红的石榴花所吸引。唐代大诗人杜牧看到火红的石榴花不禁吟诵到:“似火山榴映小山。”唐代大诗人韩愈也曾这样吟诵:“五月榴花照眼明”。
生2:我看到了越开越密、越开越盛的石榴花,它挂满了枝头。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石榴花很多?
一朵朵、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满、不久。
师:谁能读出这石榴花的多来?
抽生读。
师:真多!你读出了漫山遍野的火红的石榴花,我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片灿烂的朝霞,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生3:我看到近处的石榴花像一个个小喇叭,开得生机勃勃。
抽生读。
师:同学们,在这数以万计的有万亩的石榴园中,有数以万计的石榴花,它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奇斗艳,竞相开放,这么多的石榴花,这么多的小喇叭,开得多旺盛呀!花开得这样美,这样热闹,你觉得会把谁引来?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勤劳的小蜜蜂来了,它们在花丛中快乐地采蜜;美丽的小蝴蝶来了,它们在花丛中( );( )来了,它们( )。
3.研读果。
抽生读。
师:老师也找出了这段话,出示课件,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有哪些?
生:青绿色、青中带绿、黄中带红、一半红、一半黄。
师:想一想,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能调换顺序吗?(生摇头)为什么?
生:因为石榴生长有一定顺序,不能违反事物的生长顺序。
生:先……逐渐……最后。
师:孩子们,你们看,作者不仅仔细观察了石榴的整个生长过程,而且用三个词准确告诉我们石榴生长过程中颜色在发生变化。作者的观察是多么仔细,用词是多么准确!让我们再读这一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生齐读。
生:我看到了活泼可爱的石榴娃娃。
师:怎么活泼可爱呢?谁来读一读?
生读相关句子。
师:是啊!石榴挂满了枝头,成熟了。石榴不是人,它怎么会笑?
生:这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
师:对,这种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手法叫拟人。这样写好吗?
生:这样写让我们感觉到生动、形象。
生:农民伯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你们的辛苦没有白费,我们成熟了!
生:小朋友们,我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快来品尝我们吧!
……。
师:加上你喜欢的动作,把成熟的喜悦带给我们一同分享吧!生边表演边读课文。
三、读出味道:石榴子儿的样子及滋味。
生:样子。(组织学生观察石榴子儿的样子。)。
生:颜色。(组织学生观察石榴子儿的颜色。)。
生:味道。(组织学生品尝石榴子儿,并交流味道。)。
师:“纸上得来终觉浅,亲口品尝最真切。”把你们亲口品尝到的滋味带进课文里再读一读。齐读。
师:孩子们,作者写样子和颜色是用眼睛来看的,味道是品尝的,我们还可以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观察水果的方法。
四、读写结合,形成能力。
师:孩子们,我们跨越了时间的界限,不仅欣赏了石榴园迷人的风光,而且品尝了石榴酸甜可口的味道,你们喜欢石榴吗?你们喜欢枣庄吗?让我们带着对石榴的喜爱,对家乡枣庄的热爱再读课文第一段。
生读文。
板书设计。
16 石榴。
样子。
看 摸。
颜色。
闻 尝。
味道。
石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2.山东枣庄人最喜欢吃的水果是石榴。(提示看实物石榴)瞧,多可爱的石榴呀!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一起学习第十六课——石榴。(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榴”本来念第二声,比如有一种水果叫榴莲;在“石榴”这个词中,“榴”念轻声。
二、复习词语。
1.认读生字词。
驰名中外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咧开了嘴 玛瑙般的子儿。
2、读长句。
a.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b.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三、学习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枣庄的石榴园名气可大啦!课文中哪个词说明枣庄的石榴园在世界上名气很大?(驰名中外)。
“驰名中外”能不能换个词说说?(闻名中外、举世闻名、闻名遐迩、远近闻名)。
这么多的词语都是“驰名中外”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课件)。
2.家乡的石榴园这么有名,作者一定会觉得非常(自豪、骄傲)。现在,请你把自己当成一名枣庄人,用自豪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二)第二自然段。
1、学习枝叶部分。
2)、指名读。
3)、作者用了哪两个动词写了枝和叶的生长?(抽出长出)用得多好啊,这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抽枝长叶”。
4)、作者多会用词啊!我们也来模仿着用一用。
出示课件:春天来了,橘子树( )。
5)、朗读——多简单啊!谢谢作者教会了我们,我们再来读一读书上的这一句话。
2、学习花的部分。
1)、过渡: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郁郁葱葱的绿叶中,要开出——(花来。
了)。
2)、请小朋友读读第二自然段中写花的句子。(生读)读完后,看看有几句?
你发现了吗,作者可是很有讲究的。来,让我们一起看看每一句都讲了花的什么?
3)指名读第一句,说说写了花的什么?——生说,师板书:颜色。从哪个。
词可以看出?(火红)。
看图,指导朗读(瞧,这就是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红得那样鲜艳,红得那样美丽,谁来读?)。
4)、指名读第二句——师: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还挂满枝头,可见,花儿。
非常——(多)。
板书:数量多。
哪几个字或词特别可以看出花的数量多的?(密、盛、挂满)。
指导朗读(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读出花的多吗?)。
师:花开得真多,除了这一小节的直接描写外,其实课文第三自然段中也有一个词写出了石榴花开得十分旺盛,联系上下文,看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热闹)体会文章的内容要经常联系上下文。
指导朗读。你能把石榴花的美丽和热闹劲读出来吗?
5)、指名读第三句——师:这是一个什么句(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这是写了石榴花的(形状)。——指导朗读(多可爱的石榴花呀,还鼓着劲儿在吹呢,谁能读出它形状上的可爱。)。
6)、作者分别从颜色、数量、形状三方面把石榴花写美了。我们再一起来读这句话,品味一下石榴花的美,好吗?(生朗读)。
7)、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也都很聪明,能不能看着图,也从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橘子花。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春天,石榴抽枝长叶,夏天,石榴开花,接下去要——结果了。从结果到成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就写了石榴成熟的过程。
2、学习第一句。
先请小朋友读读第一句。(生自读)这句话很有趣,它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接着(上面一段的),第二部分才是接下面一段的。这种句子就是过渡句,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平时写作文,在换段的时候,也可以用过渡句,让文章前后连接更自然。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
3、师引:石榴一天天——,一天天——。课文接下来就从两个方面写了石榴成熟的过程。
4、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我们可以根据什么判断石榴成熟了呢?
a.颜色。
出示:“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生自读,思考:作者抓住了石榴的哪一部分的变化写了它的成熟过程?
指名回答。板书:颜色。
你能找到写外皮颜色的词吗?(指名回答)。
师:你们看老师能不能把“黄中带红”和“青绿色”换个位置呢?(不能)为什么?(因为植物的生长是有顺序的,说明作者写文章之前是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的,所以作者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这也说明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
(接着、然后、再……)。
师:这几个词语写出了石榴颜色变化的过程。作者正是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才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用词如此准确,这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再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b.果皮裂开。
5、师:此时的石榴如果没有摘下来,它就会继续成熟,成了熟透了的石榴。老师告诉你们,熟透了的石榴与熟透的苹果、橘子等不一样,它那厚厚的外皮会——裂开来课文是怎么写裂开的石榴的,找出句子读一读。
出示: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满满的子儿。
指名读。
师:瞧,作者把石榴裂了写作是石榴在——笑。
裂得小一点,那就是笑得——(咧开了嘴)。
裂得大一点,那就是笑破了——(肚皮)。
作者把石榴当作谁来写了?可见作者一定很——喜欢石榴。
指导读。(谁来读一读,读出石榴的可爱,读出作者的喜欢)。
7、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吗?谁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出示: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师:这也是——拟人句,
作者用了哪些词把石榴当人写?
急切——这是人才有的情感。
扒开、张望、报告(想像是怎么报告的)——人的动作。
在写动植物或其他事物时,用上了人特有的情感或动作,这样的句子就是拟人句。
指导朗读:
你们觉得这些石榴娃娃怎么样?可爱吗?那就赶紧读一读,读出它的可爱来。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看,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个石榴,我把它的外皮剥开,你们看看里面是什么呢?(板书:看)。
1、你看到了什么?(石榴子儿)那么书上是怎样写石榴子儿的呢?请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石榴子儿的句子。
2、师相机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生齐读。
这是从哪个方面来写了石榴子儿的?(颜色)。
(1)作者是怎样写石榴子儿的味道的?请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出示句子:“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谁来说说石榴子儿是什么味道的?(酸溜溜、甜津津的)。
(4)作者通过颜色、味道等写了石榴的果肉,让我们再来品尝一次石榴吧!把好的词语记在心间。(引读读第四自然段: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
四、小结写法,读写结合。
2、模拟练习。
这时,你摘下一个橘子,剥开外皮,(让学生闻闻)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只见(月牙般)的橘子瓤(紧紧抱在一起)。取一瓤放入口中,(轻轻一咬),(一股酸酸甜甜的汁水溢满舌尖),顿时(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3、把课上所有写橘子的话连起来,就是一篇写橘子的文章了。
五、总结全文。
1、讲述我在超市遇到的一件事情:星期天,我到超市去买石榴,出来时看见一个小女孩在哭。我了解情况后从袋里拿出一个石榴给她,请她吃。小女孩看着这石榴,睁大了眼睛说:“这硬硬的东西能吃吗?”
2、学生猜猜:徐老师会怎么回答?
3、这一天老师很高兴,请同学再说说老师为什么高兴?(品德教育)。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我通过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投入朗读、借鉴仿说和分享美味等途径,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石榴,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
3.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二)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学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知道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用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教师:石榴 桔子 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人一个桔子。
石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九
教学目标;1、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体会石榴的美及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2、体会用拟人的写法能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
3、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体会用拟人的写法能把石榴写得更生动形象,指导用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指导用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石榴》这篇课文,请打开课本85页,我们把课题读一次。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石榴在春天长叶,夏天开花,秋天结果。)。
3、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是按照石榴的生长顺序来写的,我们在写有关植物的文章时,也应该按照植物的生长顺序来写。
二、研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小石榴。那么,小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石榴一天天长大的句子。
1、师相机出示句子:“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1)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石榴是慢慢长大,慢慢成熟的。)。
(2)全班齐读。
2、那么,哪一句写了石榴果的变化。师相机出示句子:“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1)再请一个同学把这一句话读一次,其它同学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是逐渐最后)我们把这些词读一次。
把这整句话读一读。
(2)出示课件体会石榴颜色的变化:同学们看,这就是石榴果颜色变化的图,它的外皮先是 ,逐渐变得 、 ,最后变成 。
(3)你们看老师能不能把“黄中带红”和“青绿色”换个位置呢?(不能)为什么?(因为植物的生长是有顺序的,说明作者写文章之前是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的,所以作者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这也说明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
(4)你们看,石榴果的颜色在变化的过程中,美不美?我们能不能美的把这一句话读一读。齐读。
3、学习两个拟人句。
过渡:熟透的石榴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看,师出示课件: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老师这里有两句话都是写熟透了的石榴的,你们读一读,并说说哪一句话好,为什么?出示句子:。
1、熟透了的石榴裂了,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从黄绿色的叶子中露出来。
2、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黄绿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2)为什么说第二句好呢?(第二句把石榴当成人来写)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这种写法叫拟人。
(4)齐读这些词语。
(5)请四个学生上台做下列词语的动作,其它学生跟着做。
笑得咧开了嘴 急切地扒开 张望 报告喜讯。
(6)刚才同学们做这些动作时,老师觉得你们非常的活泼可爱,可想而知,作者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加到石榴身上,我们自然而然就觉得石榴是那么的……(活泼可爱) 所以把石榴当成人来写,就把石榴写得…… (更生动形象,有趣活泼,我们不由得对石榴产生了喜爱之情。)。
(7)现在,谁来说说为什么第二句好?
(8)小结:所以,我们平时写作文时,多用些拟人的句子,就能把意思表达得更生动形象。
(9)喜欢石榴吗?谁来读读这两句,读出石榴的活泼可爱。
(10)让我们配上音乐,美美的把这段读一读,好吗?
三、研读第四自然段。
过度:同学们看,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个石榴,我把它的外皮剥开,你们看看里面是什么呢?(板书:看)。
1、你看到了什么?(石榴子儿)那么书上是怎样写石榴子儿的呢?请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石榴子儿的句子。
2、师相机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生齐读。
(1)找出描写石榴子儿的词语,把它画出来。(玛瑙般的子儿 紧偎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2)出示石榴子儿的课件,理解这些词,你觉得石榴子儿怎样?(很美)。
(3)从这些词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抓住了石榴子儿的什么来写呢?(师板书:形状和颜色)。
(4)你们看,,石榴子儿美不美?谁能把这个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3、这么美的石榴子儿,想吃吗?请两个同学上来尝一尝。(板书:尝)并说一说是什么味道的。(板书:味道)。
(1)作者是怎样写石榴子儿的味道的?请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出示句子::“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谁来说说石榴子儿是什么味道的?(酸溜溜、甜津津的)。
(3)作者的感觉怎样?(板书:感觉)(清爽无比)清爽无比又是什么感觉?(凉快、口感好)。
(4)你们喜欢吃吗?谁能美美的读读这句话?
把整段话读一读。
四、小结写法,读写结合。
1、师小结写法:作者写石榴子儿时,先观察它的形状和颜色,再品尝它的味道,最后写自己的感觉,我们品尝一种水果时,可以按照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来写。
2、课后练习的第五题要求我们品尝一种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下面是老师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了一段品尝香蕉的话,请读一读。
我拿出一个弯弯的黄色的香蕉,掰开薄薄的外皮,就露出米白色的果肉,我闻了闻,好香啊!我轻轻咬了一口,软绵绵,甜滋滋的,真是越吃越想吃。
3、徐老师除了按照作者的写法外,还多加了一项——闻气味,你们写的时候也可以加上这一项。
4、现在正是橘子上市的季节,街上的水果摊上的橘子堆成了小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你带来的橘子拿出来先观察再品尝,然后按照第自然段的写法,把你品尝的经过说一说。
5、交流:请一两个学生上台说,师生按照写法评议。
6、学生动手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7、讲评。
石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石榴(多媒体放映)。
2、课题读得这么好,不知道课文中的词语你们读熟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多媒体出示词语)。
抽出嫩绿郁郁葱葱绿黄色【评价:读得很正确,这一部分是写石榴的什么呀?叶子】。
越开越密越开越盛喇叭鼓着劲儿【这些词语时写石榴的什么呢?花】。
玛瑙紧偎 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嚼嚼酸溜溜甜津津清爽无比【这2行是写石榴的什么呢?子儿】。
3、谁能用上面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话呢?2人。
5、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块去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看一看!(多媒体放映)。
二、学习第二段。
2、说的真全面。春天来了,石榴园里的石榴树怎么样了啊?(指名读)。
3、师:同学们,你们瞧春天来了,石榴树——(生接读),长出了——(生接读)。句子中有一个动词“抽”,抽是什么样的动作?这个抽字写出了石榴树的什么呢?(生长快勃勃生机生命力)。
4、到了夏天,这嫩绿的叶子就变得—郁郁葱葱,说明叶子(茂盛)而在这郁郁葱葱的叶子中,开除了一朵朵-----(多媒体示图片)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火红的)。
6、让我们再走得近一点去看!(师出示一朵石榴花。)你瞧它长得特别象什么?(象小喇叭花。)。
8、看来作者写叶,写花都抓住了石榴的特点,十分生动形象。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2、石榴的外皮是怎么变化的呢?指名我们来看看石榴的小魔术多媒体出示图。
作者是运用哪些表示先后顺序的字词来描绘石榴外皮的变化的(多媒体出示)它的外皮先是逐渐变得,最后变成,(选词填空)。
你瞧作者观察的多仔细,用词多准确呀!以后我们写同类型的文章也要学会观察和用词。
4、为什么写的好呀?同学们,在这段话当中呀,你们觉得有趣,那都是因为作者把熟透的石榴想象成了——原来作者是把石榴当成人来写的,才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
6、还有哪一句也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的?
小石榴,刚才你为什么要急着扒开绿黄色的叶子?
你为什么这么着急?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呀?
7多可爱的石榴娃娃呀,迫不及待地想让人们来品尝呢!
四、学习第四段。
3石榴子儿是怎样的?
玛瑙般:出示图片,这就是玛瑙,它和子儿什么像?你来读一读句子。
偎依;他们紧紧凑在一起就是---原来普普通通的石榴子是这么的漂亮。
6赶紧尝一尝吧,什么味道呀?交流还有谁想尝尝。
7我们来看看作者品尝石榴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图文]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
六、指导写字:
1、小朋友,我们来看看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佛”、“仿”。
2佛指名读佛有两种读音fufo与拂比较选词填空。
仿换偏旁。
3、学生在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叶
花
果
子看。
尝
想
教学目标:1、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2、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懂得作者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来写石榴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
石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一
1.会读、会写本课九个生字,能根据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榴生长过程、根据课文内容体会修辞手法的妙处。
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根据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词语意思。
根据课文内容体会修辞手法的妙处。
教师制作幻灯片、准备一个石榴。
一、导入:(3分钟)。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课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要求学生拿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
2.齐读课题。
3.我这里有一首关于石榴的儿歌,一起来读读吧!(课件出示儿歌)一起来看看石榴的照片。
4.这就是石榴。(课件出示照片)。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过渡:那么,课文到底写了石榴的什么呢?
1.下面请大家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石榴的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相关内容并总结,真了不起!)。
2.你们也想像老师那么读好课文吗?试一试吧!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生字可多拼读几遍。
3.看黑板,你能读好这些字吗?
4.交流生字。
5.要想读好课文啊,读好这些词语是关键,自己先练习吧!(出示课件)。
6.开火车读词。
7.词语读得这么好,我相信,课文一定也能读得很棒。男女生竞赛读。
过渡: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课文到底是怎样具体石榴的。
1.请大家找一找写石榴叶子的句子,读一读。
2.这一段中,除了写石榴的叶子,还写到了石榴的什么?
比较一下写叶子和花朵句子,你更喜欢哪个句子。
3.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是怎么长大的呢?(先看短片再总结颜色变化。)。
猜一猜我为什么喜欢。
你能读出石榴娃娃迫不及待的心情吗?
5.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搬的子儿一颗一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清爽无比。(教师一边拿石榴做剥皮、品尝到动作,一边口述文章最后一段内容。)。
6.齐读这段文章。(读得好的可以品尝石榴。)。
7.课文用哪些词描写石榴的颜色,又用哪些词描写味道呢?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开展市场调查活动:市场上的新水果。
石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果实成熟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石榴的热爱。
3、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了解石榴果实成熟的特点;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前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水果,品尝味道。
投影片,石榴、橘子、香蕉等水果。
1、舌头体操,读准儿化音。
鼓着劲儿一半儿子儿。
2、出示词语。
嫩绿郁郁葱葱黄绿色。
火红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活泼小喇叭热闹。
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扒开张望报告喜讯。
玛瑙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清爽无比。
指名读,说说有什么发现。
(指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春天,石榴树———到了夏天,树上便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这些石榴花开得怎么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这些石榴花开得可真——热闹。可是我们不得不告别这些活泼、可爱的石榴花了。
1、引读第一、二句子。
2、石榴的外表皮是怎样变化的?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指名回答。
3、熟透的石榴是什么样的?看插图,说一说。
4、看看课文是怎么写这些熟透了的石榴的,出示: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黄绿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1)指名读。
(2)你觉得这两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这里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
(3)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有趣活泼地描写出了石榴成熟的样子,让人不由得产生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
(5)这些讨人喜爱的石榴娃娃会怎样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呢?
1、过渡:听了石榴娃娃这么一说,真想摘一个来尝尝是什么味道!
2、出示:一个石榴。
(1)按步骤观察:外皮、剥开皮里面的子儿。
板书:样子颜色。
(2)请几位学生尝尝,说说是什么味道。
板书:味道。
3、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出示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4、通过我们刚才的观察,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
5、齐读。
1、过渡:我们也来学着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来写一种水果吧!
2、指导。
剥开橘子外皮观察、品尝,仿照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剥开(),只见(),取下其中一个橘瓣(),()的。顿时感到()。
3、提出要求。
可以仿写橘子,也可以写自己尝过的其他水果。
4、学生练习写,教师巡视。
5、反馈。
(1)指名读一读。
(2)师生共同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读片段的用词、用句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石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三
1、指名认读生字。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尽量用上听写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有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出示卡片:热闹。
联系上下文,说说哪些句子说明热闹?
(3)细读课文,石榴是怎么样长大、成熟的?主要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导学生找到写石榴外皮颜色变化的语句)体会石榴在逐渐长大、成熟,外皮发生变化的状态。
(4)如果把这些表现色彩的词颠倒顺序,行不行?再次体会到石榴是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指导用较慢的语速读好“一天天”)。
(6)找找哪些词语说明了石榴急切的心情,读一读。
(7)总结谈话:果实的成熟都是有一定过程的。在成熟的过程中,或者外皮发生变化,或者壳发生变化,这都是有一定顺序的。本文的作者之所以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然后按成熟的顺序写下来。
(1)出示半个割开外皮的石榴,观察:石榴子是什么样的?
(2)再出示玛瑙,比较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尝一尝石榴,谈谈味道。
(3)找句子,体会作者对石榴的感情。指导朗读。
(1)仿写内容:葡萄的成熟过程。
(2)出示葡萄,想想,葡萄是在什么季节成熟的?
观察葡萄,回忆:葡萄成熟的过程外皮会有哪些变化?学生可互相交流。
(3)学生练说:葡萄外皮先是……接着……逐渐……最后……犹如……。
(4)摘下尝尝,是什么味道。
(5)学生练写成一段话。(课后完成)。
板书:
开花。
石榴。
结果(颜色、形状、色彩、味道)。
1、认识四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4、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1、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果实,并按一定的顺序写它成熟过程及特点。
生字卡、词卡、石榴、观察一种果实(葡萄)。
石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果实成熟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石榴的热爱。
3、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解石榴果实成熟的特点;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水果,品尝味道。
投影片,石榴、橘子、香蕉等水果。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山东的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二.精读课文。
第2小节。
1.春天来了,想不想到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去看一看呢?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的第2小节,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描写石榴叶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石榴花的句子。
2.交流。
石榴叶(指名回答,谁能读好,齐读)。
石榴花(指名回答)。
3.同学们,你们喜欢石榴花吗?说说石榴花什么地方吸引着你的。
火红,密,茂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形状。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花了吗?石榴花像小喇叭,你瞧,他正吹着乐曲呢!
4.这么美丽的石榴花,这么活泼的小喇叭,让我们停下脚步来细细欣赏吧,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齐读)。
过渡:石榴花真美啊!美得让人不忍迈开脚步!不要着急,石榴园里的美景多着呢!让我们赶快去看看石榴的形态吧。
第3小节。
1.引读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终于......。
2.我能不能颠倒?
4.熟透的石榴高兴地笑了......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呢。(引读)。
5.看课件,理解“咧开嘴,笑破肚皮”
6.理解“扒开”“张望”学生做动作。
8.多可爱的石榴娃娃啊,让我们再来感受这些可爱的石榴。(读)。
第4小节。
1.漫步在这美丽的石榴园里真是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特别是这可爱诱人的石榴,我们真是情不自禁想摘一个尝一尝。
2.(老师剥开石榴)请同学们看课文的第4小节,看看石榴的里面是什么。
3.你看到了什么?闻味道,品尝。
4.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
让我们捧起书一起在朗读中品尝吧。
三.仿写。
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橘子,请大家现在把它拿出来,刚才我们品尝到了酸甜可口的橘子,现在想不想来尝尝橘子的味道。
1.看橘子的外皮,颜色,手感,闻闻。
2.剥开后像什么?形态味道,品尝。
3.指导。
剥开橘子外皮观察、品尝,仿照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剥开(),只见(),取下其中一个橘瓣(),()的。顿时感到()。
4.提出要求。
可以仿写橘子,也可以写自己尝过的其他水果。
5.学生练习写,教师巡视。
6..反馈。
(1)指名读一读。
(2)师生共同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读片段的用词、用句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石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五
1、过渡:石榴树的绿叶红花真美啊!但是更美的还要数秋天的石榴园了。因为秋天的石榴树硕果累累,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2、石榴是怎样长大,成熟的呢?指名读前三句话(1)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用了哪些词语说明外皮的变化?圈画“先……逐渐……最后……”(2)指导读,体会石榴在逐渐长大,成熟。果皮的颜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如果把这些表示色彩的词颠倒次序,行不行?讨论:应怎样读?(“一天天”,用较慢的语速读)指名读,齐读前三句3.过渡: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儿的呢?(1)指名说(2)“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哪个程度更深呢?书中用了哪个词说明?当我们说明后面一个比前面一个程度深时,可以用“甚至”这个词。(3)你觉得这些石榴可爱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4)这些石榴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找找哪些词说明石榴急切的心情?指名说(急切地扒开,向外张望,报告……)指导读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5)齐读第三自然段四、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看到这么美的石榴,你最想干什么事?1、让我们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你看到了什么?2、指名说这里又用了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理解“玛瑙”。说明石榴的子儿像玛瑙那样光彩夺目,晶莹透亮。真美呀!你喜欢吗?谁能读出这种感觉?3、现在请大家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什么感觉?指名说指名读,读出喜爱之情齐读第四小节4、小练笔(1)如果请你来写一种水果,应该从哪两个方面入手,怎样写呢?(2)指名说(3)生动笔写话 板书设计:
果:像可爱的娃娃(先是 逐渐 最后)。
子:(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石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石榴果实成熟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石榴的热爱。
3、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解石榴果实成熟的特点;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水果,品尝味道。
投影片,石榴、橘子、香蕉等水果。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山东的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二.精读课文。
第2小节。
1.春天来了,想不想到这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去看一看呢?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的第2小节,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描写石榴叶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石榴花的句子。
2.交流。
石榴叶(指名回答,谁能读好,齐读)。
石榴花(指名回答)。
3.同学们,你们喜欢石榴花吗?说说石榴花什么地方吸引着你的。
火红,密,茂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形状。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花了吗?石榴花像小喇叭,你瞧,他正吹着乐曲呢!
4.这么美丽的石榴花,这么活泼的小喇叭,让我们停下脚步来细细欣赏吧,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齐读)。
过渡:石榴花真美啊!美得让人不忍迈开脚步!不要着急,石榴园里的美景多着呢!让我们赶快去看看石榴的形态吧。
第3小节。
1.引读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终于......。
2.我能不能颠倒?
4.熟透的石榴高兴地笑了......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呢。(引读)。
5.看课件,理解“咧开嘴,笑破肚皮”
6.理解“扒开”“张望”学生做动作。
8.多可爱的石榴娃娃啊,让我们再来感受这些可爱的石榴。(读)。
第4小节。
1.漫步在这美丽的石榴园里真是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特别是这可爱诱人的石榴,我们真是情不自禁想摘一个尝一尝。
2.(老师剥开石榴)请同学们看课文的第4小节,看看石榴的里面是什么。
3.你看到了什么?闻味道,品尝。
4.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
让我们捧起书一起在朗读中品尝吧。
三.仿写。
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橘子,请大家现在把它拿出来,刚才我们品尝到了酸甜可口的橘子,现在想不想来尝尝橘子的味道。
1.看橘子的外皮,颜色,手感,闻闻。
2.剥开后像什么?形态味道,品尝。
3.指导。
剥开橘子外皮观察、品尝,仿照课文完成填空。
出示:……,剥开(),只见(),取下其中一个橘瓣(),()的。顿时感到()。
4.提出要求。
可以仿写橘子,也可以写自己尝过的其他水果。
5.学生练习写,教师巡视。
6..反馈。
(1)指名读一读。
(2)师生共同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读片段的用词、用句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686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