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专业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06:00:28
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专业13篇)
时间:2023-11-17 06:00:28     小编:雨中梧

报告的写作过程需要细致入微的思考和组织,以确保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为了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这些报告范文涉及不同领域的内容和结构,希望能给大家展示多种写报告的方式和技巧。

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篇一

赣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在章江和贡江的环绕下,这里处处显示出山的秀气和水的灵气。与带队老师和其他队员一起,我们对赣州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对于长期待在课堂中学习理论的我来说,此次调研给我提供了一个走进企业的机会,使我受益匪浅。

我所在的调研小组所调查的企业都是由国营改制为民营的中型企业。由于国企改制历来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并且存在大量褒贬不一的此类文章,此次赣州之行,使我对国企改制后企业的发展状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首先,一般情况下,国企改制都是以双退制的形式进行的,即国有资产和国有身份双双退出。改制后的企业采用了全新的内部机制,企业经营按照公司法的框架进行,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新三会”的同时,还保留了国有企业原有的“旧三会”,如工会、党委会等。新的体制加上保留原有机制下的精华,改制后的民营企业已经是以精干高效的机制为特征的全新的民营企业。改制前的企业资不抵债,但是改制后的企业却在不断地发挥着潜能,不仅利润年年增长,而且也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其次,员工的观念在转变,他们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改制前的国营企业是职工的铁饭碗,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因而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改制后,员工是以打工者的身份与企业建立合同关系,企业的绩效与员工的工作挂钩,并且对技术骨干和优秀管理人员进行各种方式的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在新的体制和优秀的企业家的带领下,企业的员工正在以积极的心态为企业创造越来越多的效益。

在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解的同时,我们还以调查报告以及座谈会的方式与企业直接接触,对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赣州市虽然是全国第二大设区市,但城市规模比较小,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赣州市没有设立办事机构,主要的金融机构有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访谈中,我们对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对这些金融机构的选择情况做了了解。

一般情况下,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仍然是民营企业贷款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虽然大多数民营企业仍然将四大国有银行做为贷款的选择之一,但是被调查的民营企业对从四大银行进行贷款的前景仍然不太乐观。此次调研的民营企业普遍认为,就四大国有银行而言,随着银行的改制和银行业风险的加大,四大银行受地方政府的行政影响将会越来越少,虽然国家积极提倡和鼓励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然而,从一系列的财务指标要求到抵押品等等严格的条件,民营企业仍然感到从四大国有银行贷款的门槛过高。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中同样占很大的比重,这说明商业银行在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四大国有银行相比,虽然其贷款利率较高,但被调查的企业普遍认为商业银行贷款方式更加灵活、贷款手续更加简便,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较低;此外,地方政府对于地方商业银行仍然有较大的影响,如果企业贷不到款,由政府出面,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对于机械加工等微利经营的传统制造业而言,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农村信用社是最容易获得贷款的机构,由于信贷员扎根于民间,对贷款者比较了解,所以一般的小额贷款比如5-10万元,只要贷款者出示身份证就能获得信用贷款。由于从农村信用社获得的贷款一般都为短期贷款,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因此稀土的采矿主(多为个体经营者)常常用此方式获得贷款。虽然其贷款年利率高达10%左右,但是其简便、快捷,在赣州网点相对也较多,仍为多数中小企业主所青睐。

由于赣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立的时间还不长,我们所调查的企业大部分对信用担保机构的作用持保留态度,认为它的建立不能很好地缓解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首先,通过信用担保机构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比如提供反担保等,其费用不会比向银行提供抵押品获得抵押贷款低;其次,企业还存在着要贷款就要提供超额的抵押品的意识,认为只有通过手续齐全、超额的抵押品才能获得贷款,没有想到利用资产的杠杆作用——通过信用担保机构提供的担保,放大抵押品,获得比抵押品价值大得多的贷款。由于以上原因加上信用担保机构运行时间较短,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只有一家通过信用担保机构获得了贷款,其他均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贷款,并且对于以后是否通过信用担保机构进行贷款持保留态度。但信用担保机构对处于扩张期的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却有着很大的作用,处于此阶段的企业,其资金需求量大,但能提供的抵押品有限,通过其提供的担保,对抵押品有放大作用,一般为1:5——即100万的抵押品能获得500万的贷款,而据调查,信用担保机构仅收取5%左右的担保费,这与企业抵押品的评估、抵押登记手续等的费用差不多。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宣传力度不够以及企业对其认识存在的误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另外,根据企业所反映的情况,我们发现政府在企业获得贷款中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小。虽然政府在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但是各银行仍然会首先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相应的贷款政策,因此,如何将政府政策与银行风险进行适当地协调使得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政策得以贯彻将会是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2、企业开始积极寻找多种方式筹集资金。

被调查的国营企业经过改制后,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地等待政府的拨款解决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它们在新的体制、新的经营理念下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积极筹集资金。

除了仍然积极主动地与银行进行沟通取得其支持外,企业将精力更多地放在自身的发展和内部资金的积累上,通过内部留存利润灵活地运用自有资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企业很注重自有资金的积累和运用,无论是在日常流动资本的运用还是在长期项目的投资上,企业都越来越多地运用自有积累资金。赣南水轮机厂投资一亿元的80千瓦技改项目所需资金就是采取自筹为主、借贷为辅的方式。可以预计,企业将会越来越看重内部留存利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此外,企业已经将筹措资金的视野从企业自身和银行向外扩展,他们正在积极地尝试从多方筹集资金。他们通过资本运营、吸引其他资本进入,不仅拓宽了筹资渠道,也增强了对外竞争的能力。但是在吸引外国资本的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忧虑,一方面经验不足,初期的评估认证等不仅意味着巨大的费用支出,而且很可能只能被外国投资方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由于外部投资者更倾向投资收效高、见效快的产业,对于属于传统产业的企业而言,这种方式所起的作用很小。

3、在上市融资问题上,企业更加理性。

与前几年企业蜂拥上市的情况相比,我们所调查的中小企业对于上市融资的态度变得更为理性和客观。虽然他们的发展水平还达不到上市的条件,但我们所调查的企业都能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待上市以及目前存在的各种包装上市问题。他们从自身的发展状况出发,权衡利弊,将精力主要放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质量、将企业做强、做大上;在积极利用行业协会提供的平台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并与其他企业互相交流的同时,主动与科研院所进行技术上的合作。这些不仅意味着企业观念的改变,更说明了国企经过改制以后,通过精干高效的全新机制,正在不断地发挥潜能,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将提高企业对外融资的能力,拓宽对外融资的渠道,并且改善与银行之间的关系进而改善融资环境,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虽然我的专业是会计学,但是了解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了解国家和各个地方的政策导向和产业导向,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走进企业与其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是我们学好专业知识的前提。此次赣州之行带给我的不仅是具有特色的风土人情,更为重要的是让我对企业的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些财富将会使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对受益匪浅。感谢学校能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感谢带队老师和队长的辛苦工作以及其他队员默契配合和互相帮助。我相信,在苦与乐的背后,是我们对此次调研活动永远的怀念。

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篇二

薪酬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从当前市场上主要提供薪酬数据服务咨询公司的薪酬报告来看,大多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形式。

在宏观信息方面:包括经济概述、行业薪酬趋势、组织效能分析、薪酬管理政策、薪酬增长率、调研群体信息等。从宏观经济到公司组织运营,结合市场动态和行业人力资源的热点话题、从各视角分析行业内的薪酬现状与趋势,各项经济指标对薪酬的影响。在调研群体信息中,对参与调研公司的当年营业收入、在职员工人数、企业性质进行统计,让企业更好的了解行业调研群体样本环境的构成,并以此判定公司在调研公司群体中的薪酬定位,确认调研群体的数据样本是否和公司自身具有对标参考性。薪酬福利调研的核心就是薪酬的对比,不同的公司数据样本环境对最终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选择正确的对比环境才会有准确的薪酬可比性。

微观数据方面:包括薪酬定位分析,薪酬回归分析、市场薪酬结构分析、职位薪酬数据分析、职位薪酬偏离度分析等,通过细分职能和职位进行市场薪酬数据参考,了解公司薪酬现状,为公司调薪提供市场依据。对于薪酬调查报告数据的应用功能,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参考。

1、根据公司的经营目标和战略,制定公司的薪酬策略和行业薪酬定位。

结合公司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所处的发展阶段、薪酬支付能力、公司文化特点等,确定公司在同行业中的薪酬水平。公司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薪酬策略和参考不同的薪酬口径。在同一个公司组织内,也可能存在多种薪酬策略。不同的业务单元可能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因此应对不同的业务单元或职能部门制定不同的薪酬策略,如薪酬领先型策略、跟随性策略和混合型策略。根据公司的薪酬策略,确定职位的薪酬水平,一般以薪酬调查报告中的年度实际现金收入或年度总薪酬作为薪酬水平定位口径。不同层级,不同职能的薪酬策略不同,对标市场的薪酬分位值也不同。例如:有的公司倾向于一般员工对标市场较低分位以控制人工成本,中高层管理者与核心人才对标市场中位值或较高分位,用以吸引保留优秀人才。也有的公司愿意整体对标市场中高位值,以保持人才的整体竞争力。

2、确定公司薪酬给付结构。

薪酬结构是指总体薪酬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关系,包含职位的基本工资、各项补贴、变动奖金、中长期激励、各项福利等。通过薪酬调查报告可以了解市场上现行的薪酬结构,以及行业中普遍的薪酬给付理念。结合公司的自身的薪酬策略来设定不同职位的薪酬固浮比例,起到薪酬激励的作用。合理的薪酬结构可以有利组织经营的成功,和确保公司员工获得公平的待遇。

3、参考薪酬偏离度分析,保证薪酬内部公平和外部的有效竞争。

薪酬偏离度分析的作用,在于通过对员工的实际薪酬和其职位等级对应的薪酬回归值进行对比,了解公司对该职位员工的薪酬给付是否合理,内部偏离度反应内部薪酬给付的相对公平性,外部偏离度反应职位在市场上薪酬给付的竞争力,进而梳理公司的职位价值体系,即使同一等级的员工,由于个人能力或职位价值的不同,会体现出薪酬差异性,所以偏离度会存在大小,正负的差异,由此反映出各职位间的价值差异。职位偏离度的大小与职位的薪酬何其所在等级密切相关,公司对于偏离度绝对值较大的职位应该重视和适当进行调整优化。

4、职位薪酬水平分析。

薪酬调查报告中,职位薪酬水平分析是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将公司各部门中不同基准职位的薪酬福利数据进行详细的展示,每个职位都会包含调研样本量、平均年龄、平均工作经验年限、学历信息,以及相关职位职责描述等,可以为公司进行招聘和内部人员培养计划时,为衡量候选人及在岗人员提供了有效的职位资格行业信息参考依据。

从薪酬数据实践的角度看,行业的薪酬给付情况难以包括全部的薪酬形式,薪酬福利项目有过多的细节,为了便于统计,咨询公司普遍将薪酬调研报告的薪酬福利项目定义为统一的薪酬口径来进行参考,例如年度基本现金收入、年度固定现金收入、年度现金总收入和年度总薪酬。不同薪酬主口径包含的一进步各相关的薪酬细项,以分位值的形式展现不同职位在市场中的薪酬福利水平以及给付额度,公司可以根据在职位对照组中的定位、职位对企业贡献度的大小、市场中相同职位人才的供求关系制定不同的薪酬福利参考分位值。并着重考量市场中其它公司普遍提供的各种职位津贴、福利项目的水平为多少。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补充、优化薪酬福利细项的设置情况。

如需要加强激励效果就可以参考有变动现金项目的年度现金总收入。如果公司现阶段需要增加岗位现金部分的吸引力度,可以参考固定现金收入总额。如果公司希望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则可以参考含有福利部分的年度总薪酬。一般建议以年度固定收入和年实际现金收入这两个主口径进行对标参考。因为固定现金收入体现一个公司对人才的吸引保留政策,实际现金总收入是员工个人税前总收入的参考,体现公司薪酬的整体竞争力。

公司通过薪酬调查报告将公司内部薪酬水平与外部市场的薪酬水平联系在一起并加以比较。进而在薪酬给付上保留员工和吸引人才,起到薪酬杠杆调节和薪酬有效管理的作用。

但在公司的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薪酬管理体系中,薪酬调查报告只是一个接口。一个运行良好的、公平的薪酬系统不仅能对外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而且可以极大地激励内部员工达成组织目标,创造高质量的绩效。运用好薪酬管理工具,还要结合公司明确的发展战略、组织体系、清晰的岗位职责和发展通道,以及对接的绩效管理体系等,在不同的组织发展生命周期,调整相适应的薪酬策略,实现真正基于岗位价值的薪酬管理体系。

[摘要]梅州作为发达地区中的欠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对其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深入了解梅州市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笔者采用了典型问卷调查的调查方式对梅州180多位中小企业员工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梅州市中小企业职工的工资的公平性、工资水平、薪酬制度激励性、薪酬制度的科学性、非经济性福利、薪酬制度的合法性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统计分析。

一、调查意义。

发展中小企业意义重大。在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企业大型化、集团化趋向的同时,中小企业在活跃市场经济、促进市场竞争、吸纳社会劳动力、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扩大贸易出口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创新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势在必行。薪酬管理创新的目的就是要使企业员工薪酬水平提高与企业发展之间呈互动式的良性循环,用一流的薪酬吸引一流的人才,用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业绩,再用一流的业绩来支撑一流的薪酬。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目前,中小企业作为企业提高竞争力,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其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员工薪酬管理问题的研究,当前具有更为突出的紧迫性。企业只有深刻了解和满足员工的多层次的需要,从战略高度系统科学地设计员工薪酬管理体系,并在实践中对员工进行恰当的薪酬激励,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员工的人力资本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为真正的企业市场竞争优势。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广东5个边远贫困山区地级市(包括:韶关市、云浮市、清远市、河源市、梅州市,即常说的广东北部山区五市)之一。,梅州市gdp仅占全省的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7万元,人均gdp仅占珠三角的六分之一、广东的三分之一,甚至仅占全国的二分之一,居广东省各市最后一名。同时,它是客家人聚居地区和革命老区,也是目前为止广东惟一一个生活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级市,有多个国家级重点扶贫县和多个省级重点扶贫县。所以,梅州作为发达地区中的欠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很有必要对其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有助于更好地研究梅州市中小企业员工薪酬管理,以达到吸引和留住员工并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的目的,从而使梅州中小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不仅对其自身经济发展有重大理论和实际意义,而且对于广东贫困山区、全国发达地区中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际意义,此外对于全国其他客家落后地区、革命老区和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最终能否实现,综合国力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典型问卷调查描述及分析。

7月至208月笔者在广东梅州市就梅州市中小企业薪酬管理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设置了44项内容,调查对象共180人。

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工资的公平性、工资水平的高低、薪酬制度的科学性、薪酬制度对人才吸引性的评价、薪酬制度激励性评价、薪酬制度的合法性评价、薪酬的保密性、薪酬幅度、经济性福利、非经济性福利、岗位工资设置的合理性、人性化管理等。

调查结果:

1.工资的公平性。

从表1中可见,只有50%的员工对工资的公平性表示认可,16.7%的人对工资的公平性表示不关心或者不知道,有33.3%的人对工资的公平性表示否认。同时表中反映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即在不公平一项的60票中,有40票来自低年龄段,还有20票分别来自中年组和老年组。据笔者所知,其中有50位是企业的管理人员,他们的月薪在梅州并不低(1000元),只是工作量相对较大;还有10位是年轻的后勤洗碗工,工资较低(600元),工作任务很重。这说明:工资的内部公平性基本合理,但在部分岗位工资的核定上欠合理。

2.工资水平的`评价。

据表2可知,61.1%的人认为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水平不具有吸引力,明确肯定有吸引力的没有一人,33.3%的员工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可以说明他们不认为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水平没有吸引力,那么,就有99.4%的员工认为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水平没有吸引力。可见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水平绝大部分没有吸引力。还有5.6%的员工明确表态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水平不够吸引,这说明这部分人是不稳定的,很有可能被市场上的高薪企业吸引过去;从这部分员工的组成结构来看,10人中6人是担任管理工作的,有2位是担任技术操作的有经验有能力的技术操作员,1人是市场营销人员,还有1位是后勤员工,工资较低,任务重。这说明:企业在关键职位上薪酬水平的定位不具有外部竞争力。

3.薪酬制度激励性评价。

从表3可以看出,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制度的激励性是相当糟糕的,几乎是受到全体受调查中小企业员工的否定。据笔者所知,梅州中小企业很少有激励制度,工资只罚不奖,对员工工作效果的管理完全依靠上级的评定。另外,梅州中小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条件简陋,福利几乎没有(很多中小企业员工在国家法定假日还要工作甚至加班加点),又无长期激励制度或者短期激励刺激,工作效果只罚不奖。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只有做好或超过本职工作,才不会被老板扣工资。

4.薪酬制度科学性的评价。

从表4中可见,调查对象中有94.4%的员工认为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制度不够或者不科学合理,基本上是对梅州的中小企业薪酬制度给予否定,有5.6%的员工没有明确表态。据笔者所知,梅州的中小企业很少有成文的薪酬制度,薪酬水平、岗位工资的核定完全凭管理者的经验或者是对市场薪酬的个人判断来确定。从梅州的中小企业所建立的管理制度来看,主要是针对工作任务本身建立的一些制度,如员工考勤管理制度、员工上班管理制度、员工日常基本操行细则、员工处罚管理制度等,根本就没有薪酬管理制度。可见,在梅州的中小企业中,薪酬管理制度的建设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没有引起重视,根本谈不上什么科学性。

5.非经济性福利建设评价。

从表5可以看出,有94.4%的员工对梅州中小企业的非经济性福利建设基本上持否定态度。有5.6%的员工没有明确表态。在“不确定”一项中,只有10票,据查这10票基本上来自后勤的一些勤杂工,或许是根本就不知道“非经济性福利”的内涵。对于梅州的中小企业来说,谈非经济性福利可能为时尚早,但据笔者在其中工作的经历,切身感受到:无论一个什么类型的中小企业,如果忽视非经济性福利建设,将使员工觉得工作单调,生活枯燥,从而使员工对工作本身散失兴趣和激情,也不利于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可见,在梅州的中小企业中,非经济性福利建设不仅没有受到重视,可能还被认为是一种奢侈。

6.薪酬支付的合法性评价。

表6表明:梅州的中小企业在薪酬支付的合法性上同样存在问题。有66.7%的员工有把握地认为企业在薪酬支付上在有些方面存在违法行为;还有33.3%的员工表示不确定,这部分员工有可能还不熟悉《新劳动合同法》,从而不能作出明确判断。

7.员工辞职与薪酬关系评价。

从表7可以看出,有66.7%的员工认为员工辞职与现有薪酬不合理直接相关;有20票作出模糊判断,据查这20票来自厨房后勤工;有40名员工认为员工辞职和薪酬有一定的关系,看其人员结构,有30人来自20岁~35年龄段,有10人来自36岁~45年龄段,据查他们所在岗位,年轻组中的30人,有20人是管理人员10人是市场营销人员,中年组中10人是技术操作员。据笔者所知,假设梅州现在有10个人才,只有1个人才因为其他原因不得不留在梅州,其他的9个人才都“支援”珠三角去了。可见,该项目的调查更进一步说明:总的来说,梅州中小企业的工资水平没有外部竞争力,尤其关键岗位的工资水平更缺乏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对核心岗位上的年轻人才来说。

参考文献:

[1]李严锋,麦凯.薪酬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托马斯・b・威尔逊,陈红斌等译.薪酬框架[m].北京:华夏出版社,。

[3]张建国.薪酬体系设计[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4]李亚.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5]侯庆杆.中小企业诊断[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6]傅和彦.中小企业经营之道[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篇三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内控制企业关键能力的核心员工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为核心员工制定合理的薪酬,能够有效保留核心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其在企业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运营的稳健性和持续性。

一、中小企业核心员工的内涵及特征。

中小企业核心员工是掌握企业关键技术、精通企业核心业务、控制企业重要资源、具有特殊经营才能的员工,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力量。他们拥有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源泉的关键技能,在重要岗位上任职,包括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高级技术工人、开创性的市场营销和公司理财专家等。他们或经过较长的教育和培训,或有长期的从业经历和阅历,比一般员工有更为丰富的经验和杰出的经营管理才能,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小企业核心员工具有如下特征:。

1.控制企业关键知识和技能。市场经济时代,员工已成为中小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核心员工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核心员工的价值根植于自身的独特能力。他们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关键技术的主要掌握和控制者。这种能力难以复制和扩散,能为企业带来超额价值。

2.可替代性差。对于普通岗位员工,企业可以根据人力资源需求变化及时增聘或减雇人员。核心员工掌握着核心技术、知识和客户关系等企业运营所需的关键资源,他们在人才市场上极为稀缺,竞争对手会以高薪或是其他诱惑来猎取这类稀少人才,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核心员工一旦离职,企业在短期内无法及时雇用到合适人员来替代,企业业务流程运作能力受到消弱,往往使得企业元气大伤。

3.再受雇能力强。由于核心员工极为稀缺,核心员工具有很强的再受雇能力。近年来,面向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总体上供大于求,但对于那些掌握了核心技术、具有突出能力的企业核心人才却供不应求。企业花费大量时间与经历培养出来的关键岗位员工,成为竞争对手竞相争夺的对象。核心员工在中小企业内为数不多,却是企业价值的主要源泉。核心员工的流失是企业最大的损失,也是最可怕的损失。

4.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通过长期的学习和体验,核心员工具有很高的人力资本价值。同时,在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机制日趋优化的条件下,其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价值增殖能力,在组织地位和个人价值实现上普遍具有较高的自我期望,比普通员工具有更加强烈的成就动机。核心员工一方面期望借助于特定岗位,以自己的杰出才能为企业创造超额价值,藉此获得身心的全面超越;另一方面也期望企业能够投桃报李,给与合理的回报,从而得到企业和社会普遍的尊重。

5.秉持无边界职业发展观。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就业渠道的拓宽,核心员工逐步从传统上对企业的忠诚转移到对自己专业的忠诚,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寻求职业发展,普遍秉持无边界职业发展观。对他们来说,企业只是发挥其专业优势的平台,他们更关心的是个人在专业领域取得的进步,以及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如何最大化延长核心员工在企业的服务期成为中小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1.忽视核心员工薪酬的战略价值。中小企业对核心员工薪酬的战略价值普遍缺乏清醒认识。中小企业经营范围相对狭窄,业务内容相对简单,流程较短,少数核心岗位起着关键性作用。这些核心岗位对员工的从业技能和水平要求很高,企业生存的压力主要系于核心岗位员工,发展的动力也主要来源于核心员工。

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内就业环境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不高。对外部人力资源而言,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职位稳定性差,职位发展空间有限,求职的吸引力不大。对内部人力资源而言,企业盈利能力起伏不定,薪酬定期支付的风险较高,导致核心员工离职率较高。核心人才的短缺使得中小企业业务流程的稳定性较差,削弱了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客户满意度下降,影响了企业运营的稳健性和持续性。因此,核心员工对中小企业的安全运营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制定行之有效的核心员工薪酬策略具有十分突出的战略作用。

2.薪酬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不匹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整体不高,薪酬管理环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存在脱节现象,限制了薪酬管理的效率。合理的薪酬制度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职能提供支撑,要求企业在业绩考核、职业规划、培训与开发和薪酬设计之间建立联动机制,要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核心岗位的工作设计,增加工作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对核心员工适度授权,适时进行岗位评估,在货币性报酬上准确反映岗位价值。

合理的薪酬制度尤其需要企业构建有效的业绩评估机制。企业薪酬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薪酬要充分反映员工的业绩。要体现这个原则,必须建设科学的业绩评估制度,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管理紧密挂钩。许多中小企业认识到核心员工薪酬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企业没有成熟的核心员工业绩考核制度,导致核心员工与核心员工间、核心员工与普通员工间薪酬差距不合理,核心员工的薪酬满意度较低。

3.对现代薪酬的内涵存在片面认识。在许多中小企业,核心员工的薪酬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开支,但并没有有效地留住核心员工,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管理者对员工薪酬存在片面认识,对核心员工的薪酬坚持金钱至上观,缺乏对现代薪酬内涵的全面认识。

现代薪酬基本理论秉持“全面薪酬”观,认为薪酬是组织针对员工服务的全部报偿。“全面薪酬”将支付给雇员的薪酬分为“外在”和“内在”两大类。“外在的薪酬”主要为员工提供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包括基本工资、奖金等短期激励薪酬,股票期权、股份奖励等长期激励薪酬,退休金、医疗保险等货币性福利。“内在的薪酬”则是指员工获得的难以货币量化的愉悦的内在体验,包括对工作的满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等。两者各自具有不同的激励功能,应当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的薪酬体系。

相比普通员工,核心员工更加追求内在的报酬。研究表明,核心员工注重的前四个报酬因素及比重依次为:个人成就(34%)、工作主动(31%)、业务成就(28%)、金钱财富(7%)。货币性报酬的重要性居于次要地位。在货币性报酬满足需要的基础上,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的信任,自主开展工作,成为核心员工关注的焦点。

4.缺乏长期激励。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对员工的长期激励机制,这也成为核心员工离职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很高,除了表现为即期价值实现能力强,还表现为价值实现的持久性。采用股权激励等长期激励机制在西方国家已得以广泛应用,但在我国的中小企业还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同时,采用诸如虚拟股票等手段的股权激励创新不足。

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篇四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日益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我国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面临著越来越激烈的挑战,也使得企业薪酬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日益凸显,下面将对我国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薪酬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匹配。

现阶段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对薪酬管理概念的界定缺乏理性的战略思考。而战略是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与方略,制定企业薪酬战略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能否实现总体战略目标。

薪酬战略必须与企业总体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相协调,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就薪酬论薪酬,把薪酬本身当成一种目的,缺少考虑将薪酬管理于企业战略进行匹配。

正确的做法是从企业自身的总体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高度出发来设计薪酬管理系统,结合绩效管理系统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得薪酬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匹配。

2、薪酬制度不科学、不规范,缺乏弹性。

薪酬制度是由公司根据劳动的负责程度、精确程度、负责程度、繁重程度和劳动条件等因素,将各类薪酬划分等级,按照等级确定薪酬标准的一种制度。薪酬制度是薪酬系统其它组成部分的基础和根本。薪酬制度不科学是其它薪酬管理问题的根源。

但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导致这些中小企业在工资体系管理方面却问题明显。

很多中小企业几乎不做薪筹调查,即使做,调查范围也非常有限,只是粗略考察市场总体薪酬水平,而且很多中小企业员工的工资标准约定俗成或由企业领导随意确定,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的核算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员工无法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大致收入,严重损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薪酬制度缺乏弹性主要是指薪酬结构中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员工的工资水平等级较少,在工资体系中与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挂钩的项目较少,总体上表现出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较小以及员工的工资基本没有起伏的现象,使得绩效与薪酬没能很好的挂钩,无法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

3、薪酬制度透明性差,忽略了薪酬沟通作用。

员工一般都对薪酬制度的公平性高度敏感。不透明的薪酬制度会让员工感觉到企业在进行暗箱操作,进而使员工对制度公平性产生怀疑,对企业失去信任,降低员工满意度,从而削弱企业薪酬制度的激励功能。

而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均采用薪酬保密制度,使得员工很难判断在报酬与个人绩效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联系,从而引起员工猜疑,产生不满情绪。

薪酬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薪酬就是沟通”,管理层只有与员工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各自的意图,公开相关的薪资信息,才能使薪酬制度变得更加科学有效。

4、福利体系尚不完善。

员工福利是薪酬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以福利的形式提供给员工的报酬,是对员工生活的照顾,是组织为员工提供的除工资与奖金之外的一切物质待遇,是劳动的间接回报。

企业要与员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除基本薪酬和可变薪酬部分外,还应有效地运用福利措施,以显示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对员工的关心。

但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对员工的福利投入较少。其中一些中小企业连社会保险中的“三险一金”部分也未能全面覆盖。

另有一些中小企业虽然为员工提供了“三险一金”,但还没有开始从激励的角度结合员工的具体需求去设计企业的福利,如休假、带薪休假等,而己有福利的执行力度也不大,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福利体系。

5、忽视某些重要的非经济性报酬。

非经济性的报酬包括参与决策、学习与进步的机会、挑战性工作、就业的保障性、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等。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将经济性薪酬当做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惟一手段或者最重要的手段,认为只要支付了足够多的工资,就能吸纳、激励和留住人才。而那些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才首先看重的是个人发展机会、成就感等非经济性报酬,其次才是高工资等经济性报酬。

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篇五

为了解我县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县市场监管局通过电话访谈、实地调查等方式,以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为对象进行随机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政策执行有偏差。部分中小企业感受惠企政策落实力度不够,落实下来较慢,对企业帮助不大。在贷款利率方面,部分企业感受到银行优惠力度与政府公布的优惠措施有偏差。

(二)融资渠道单一。一是我县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达不到上市门槛,融资主要方式为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二是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积累。融资渠道窄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和金融部门及社会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与大企业相比,小企业规模小利润低,但对银行来说,其贷款程序和人员需求基本相同,从整体看,放贷中小企业其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会上升,银行放贷收益不合算。中小企业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对银行没有吸引力。

(一)落实融资政策。各银行监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政策,对所辖区域的银行进行督促,要求银行在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时抛开企业规模因素,做到对所有中小企业一视同仁,让小微企业也能享受到正规、正常利率的银行贷款。

(二)丰富融资渠道。一是金融机构积极培养有信贷资金需求的企业,主动服务上门,助企业规范经营和管理。根据中小企业发展趋势和资金需求研究创新金融产品,有效支持企业发展,以此促进企业和银行互利双赢。二是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融资政策,为个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公平、正常的信贷环境,扶持其快速、健康发展,切实解决个体工商户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加大扶持力度。政府主管部门推动银企合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通过座谈会、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台账。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特点,增设中小企业监管部门,实行不同于大企业金融业务的监管。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力度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创造融资创业环境。

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篇六

我所在的调研小组所调查的企业都是一些刚刚经历金融危机正处于恢复中的中小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历来是国家关注的焦点,并且存在大量褒贬不一的文章,此次调研,使我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状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1、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正逐渐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新力量。

2、在农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

3、中小型企业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经营特点。

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力。当有些至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能不紧缩生产范围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剂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取得新的发展。

二)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机制灵活,能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上风小企业由于本身范围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没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范围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此,常常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疏忽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精益求精产品质量,进步生产效力,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进而取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本身上风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剧烈竞争中取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另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愈来愈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情势。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但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增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经营范围的广泛性,行业齐全,点多面广;本钱较高,进步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

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散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上风,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非凡是在零售贸易领域,居民平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条件。非凡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很多中小企业的开创人常常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职员、或大学教授,他们常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由于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有很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著名于世的至公司如惠普、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

积极推行技术创新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质量的进步和本钱的下降所带来的价值增加究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的新产品所带来的价值才是无穷的。

鉴于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低本钱劳动力的传统上风正面临愈来愈多的新挑战,因此,通过技术创新保持延续的竞争上风已成为中小企业取得生存和发展的焦点。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应从本身的人才、资金相对不足的实际动身,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应积极利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研、技术上风,通过共同分享研究开发成果来增进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另外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缺少自主开发新产品的条件和经费,因此要留意取长补短,专注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

例如,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技术,进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资源的利用率。另外,还可以在不根本改变产品性质的条件下,对产品进行改良。例如,变化其外形、包装,色采、附属物件等,对其生产加工进程进行改变、革新,从而到达下降本钱、改善质量、进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能力的目的。

培养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但要发展具有独特竞争上风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还必须通过公道产权结构和制度设计,引导企业走向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大部份中小企业属于个人或家族私营性质,由于权利的高度集中,企业的工作常常是命令代替计划,随便性太强;随着企业范围的扩大、管理层级的增加,产权制度的缺陷也日趋暴露出来。

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往,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构建参与型企业文化,能够增进企业构成高度的团队精神,减少决策失误,保证企业的可延续发展。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多样化的,中小企业在具体作战略选择时,要遵守一条原则:适者为优的原则,即中小企业要根据本身特点,适时、适度、合适企情、合适环境的战略选择才是最优的战略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生存还会碰到更多的困难,从长远发展来看,只要中小企业根据本身状态,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控制经营风险,化不利因素为有益条件,就可以为本身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金融危机下,搜索引擎营销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推广方式。在已展开搜索引擎营销的企业中,九成企业表示将在09年加大或保持在搜索引擎方面的营销投进,即便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的企业中间,这一比例也高达81.7%,表明搜索引擎营销正愈来愈遭到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和认可。

被调查的企业经过改制后,已不再像之前那样被动地等待政府的拨款解决经营进程中的资金题目,它们在新的体制、新的经营理念下灵活应用多种方式积极筹集资金。

除依然积极主动地与银行进行沟通获得其支持外,企业将精力更多地放在本身的发展和内部资金的积累上,通过内部保存利润灵活地应用自有资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业群体正在茁壮成长。他们在信息化方面最迫切的需求就是进步工作效力、建立基本的管理规范,这需要有中小企业专属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支持,而不能采用粗放型管理或延续以往传统的大型企业模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步成熟,相信会有愈来愈多的中小企业加进到信息化的行列中来。

附送:

我所在的调研小组所调查的企业都是一些刚刚经历金融危机正处于恢复中的中小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历来是国家关注的焦点,并且存在大量褒贬不一的文章,此次调研,使我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状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1、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正逐渐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新力量。

2、在农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

3、中小型企业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经营特点。

和职员鼓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此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力。当有些至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能不紧缩生产范围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剂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取得新的发展。

二)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机制灵活,能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上风小企业由于本身范围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没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范围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此,常常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疏忽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精益求精产品质量,进步生产效力,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进而取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本身上风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剧烈竞争中取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另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愈来愈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情势。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但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增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经营范围的广泛性,行业齐全,点多面广;本钱较高,进步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

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散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上风,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非凡是在零售贸易领域,居民平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条件。非凡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很多中小企业的开创人常常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职员、或大学教授,他们常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由于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有很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著名于世的至公司如惠普、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

积极推行技术创新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质量的进步和本钱的下降所带来的价值增加究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的新产品所带来的价值才是无穷的。

鉴于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低本钱劳动力的传统上风正面临愈来愈多的新挑战,因此,通过技术创新保持延续的竞争上风已成为中小企业取得生存和发展的焦点。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应从本身的人才、资金相对不足的实际动身,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应积极利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研、技术上风,通过共同分享研究开发成果来增进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另外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缺少自主开发新产品的条件和经费,因此要留意取长补短,专注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

例如,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技术,进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资源的利用率。另外,还可以在不根本改变产品性质的条件下,对产品进行改良。例如,变化其外形、包装,色采、附属物件等,对其生产加工进程进行改变、革新,从而到达下降本钱、改善质量、进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能力的目的。

培养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但要发展具有独特竞争上风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还必须通过公道产权结构和制度设计,引导企业走向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大部份中小企业属于个人或家族私营性质,由于权利的高度集中,企业的工作常常是命令代替计划,随便性太强;随着企业范围的扩大、管理层级的增加,产权制度的缺陷也日趋暴露出来。

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往,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构建参与型企业文化,能够增进企业构成高度的团队精神,减少决策失误,保证企业的可延续发展。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多样化的,中小企业在具体作战略选择时,要遵守一条原则:适者为优的原则,即中小企业要根据本身特点,适时、适度、合适企情、合适环境的战略选择才是最优的战略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生存还会碰到更多的困难,从长远发展来看,只要中小企业根据本身状态,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控制经营风险,化不利因素为有益条件,就可以为本身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金融危机下,搜索引擎营销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推广方式在已展开搜索引擎营销的企业中,九成企业表示将在09年加大或保持在搜索引擎方面的营销投进,即便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的企业中间,这一比例也高达81.7%,表明搜索引擎营销正愈来愈遭到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和认可。

被调查的企业经过改制后,已不再像之前那样被动地等待政府的拨款解决经营进程中的资金题目,它们在新的体制、新的经营理念下灵活应用多种方式积极筹集资金。

除依然积极主动地与银行进行沟通获得其支持外,企业将精力更多地放在本身的发展和内部资金的积累上,通过内部保存利润灵活地应用自有资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业群体正在茁壮成长。他们在信息化方面最迫切的需求就是进步工作效力、建立基本的管理规范,这需要有中小企业专属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支持,而不能采用粗放型管理或延续以往传统的大型企业模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步成熟,相信会有愈来愈多的中小企业加进到信息化的行列中来。

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篇七

我们将企业的财务人员设置、帐册设置、核算状况等作为主要调查内容,具体包括1、财务人员设置情况,包括:

1、岗位设置状况,是否设有总账、出纳、保管.

2、人员素质情况,包括是否有专业证书、是否专职等。

3、账册设置情况,包括设置是否齐全,记载是否及时,账账、账证、账实是否相符。

4、成本核算是否准确、真实。5、抽查主要原材料、产成品、现金是否与账面相一致。

(二)调查的结果。

在调查年销售额300万元以下的50户中小企业中,

1、岗位设置不全,或不规范的40户,占调查户数的80%。

3、成本核算准确、真实的15户,占调查户数的30%。

4、盘存主要原材料、成产品、现金与账面相不一致45户,占调查户数的90%.通过这次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中小企业纳税人在财务上存在问题。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调查的结果是令人吃惊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一是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部分纳税人产生了重生产经营管理,轻财务核算;重营销队伍建设,轻财务人员培训。少数纳税人文化层次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欠佳,不能按照《征管法》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建账,主观随意性太大,收支无发票,收入随意报,记账的业务只是非开票不可的业务,有的记账只是形式主义,为了应付税务机关。

二是财务人员、办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新办企业不断增加财务人员紧缺,老会计有一定水平,但一人代几个单位的帐,时间上不能保证;新会计不是缺理论知识,就是少实践经验;更主要的原因是企业是老板,工资由老板发,不听老板的就被炒鱿鱼,所以会计只能根据老板提供的'票据“做账”、“圆账”。

三是税务部门管理不到位。税务部门特别是管理部门由于工作的千头万绪,疏于对纳税人的财务管理,不能按照征管法的要求加强税收征管,部分税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遇到问题不是很好地对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以整改,而是回避矛盾,将纳税人存在的问题私自消化。在系统内部,对税务人员的执法责任追究重于书面与形式,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税务人员思想上产生麻痹,得过且过的观点左右了少数人的执法行为。

四是现行法律法规对纳税人未按规定建账的处罚较轻。对纳税人未按规定建账的处罚,征管法第六十条第二项规定,纳税人未按规定设置账簿、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如纳税人偷税数额较大,而故意销毁或隐慝账簿凭证的,税务机关最多也只能给予纳税人罚款一万元。

五是现行财税法规对财务不健全缺少切实的、有效的、统一的界定方法。有的条文只是把“账证不全”、“不能准确的核算销项税金、进项税金、应纳税金”笼统的称作财务不健全,但具体的什么叫做“账证不全”、什么叫“不能准确的核算销项税金、进项税金、应纳税金”没有完整的、清楚的、统一的,操作性强的量化的标准,计算的规范尺度,“不全”、“不能准确”应达到的程度是什么,让人感到模糊不清,财务状况是否健全难以界定且费时费力,税务管理人员无法把握财务不健全的“度”,客观上造成税务人员疏于对这类问题的管理。

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篇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小企业的贡献功不可没。但由于中小企业的先天弱势,融资困难等问题日益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温州作为浙江南部开放城市之一,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新路。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1月上旬,我们对xx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温州经济与金融业发展概况。

(一)温州的经济发展模式。

温州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典型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据统计,xx市20xx年工业生产总值258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达2450亿元,占95%。

1、民营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支柱。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包括私营企业、自然人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涉及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目前,xx市个体工商户20多万户,非公有制企业13万多家,企业的数量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98.8%,中小企业上交的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70%,创造的外贸出口额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95%以上,从业人员占全市企业职工总数的80%左右。

2、轻工业是主要产业。目前,温州轻工业在产业规模、产品质量、配套体系、技术含量、品牌形象、营销网络上,都已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温州已经建成了“中国鞋都”、“中国印刷城”等18个“国”字号基地,拥有7个中国驰名商标,15个中国名牌产品和36个国家免检产品。全国现有100多类轻工产品,温州有50多类,轻工产品在国内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3、具有外向型经济特征。据统计,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创办企业3万多家,累计投资额超千亿元,年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创造了600多亿元的gdp,相当于温州本市gdp的60%。温州人还在全国各地建起了40多万个销售网点,构筑了庞大的市场网络,不仅推销了上千亿元的温州产品,还及时反馈了各类信息,架起了温州与国内外合作的桥梁,带动了温州本土经济的发展。

(二)温州的金融业发展概况。

xx市金融业比较发达,全市共有金融机构1300多家,其中,银行机构670多家,保险机构约60家,证券机构20家,农村信用社530多家。

1、金融组织机构比较健全。温州拥有比较完整的金融组织体系,除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金融监管部门外,商业性金融机构纷纷在当地设立了营业网点,此外还有不少担保公司及典当行也已成为融资的一种补充手段。目前,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有8家落户温州,光大和民生银行也正在积极争取进入市场,这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2、金融业务快速增长。xx市本外币存款增加331.52亿元,年末余额为1876.71亿元,增长21.5%;贷款增加402.28亿元,余额1343.15亿元,增长42.8%,当年贷款增加额超过存款增加70多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756.33亿元,比年初增加342.21亿元,增长24.2%;人民币贷款余额1312.94亿元,比年初增加380.86亿元,同比增长40.84%。

3、金融业资产质量高、盈利能力强。温州金融业在业务规模扩大较快的同时,信贷资产质量不断优化,全市不良贷款率从的近12%下降到20末的2.39%,大大低于全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率的平均水平。20xx年,xx市银行、信用社账面利润26.81亿元,同比增加10.03亿元,增长59.77%,远高于存贷款规模增长幅度。全市商业银行年资产利润率约1.4%,人均年利润超过20万元,比上年均有明显提高。四大国有银行在温州的分支机构的资产利润率和人均利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3倍。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温州也不例外。但从对温州的考察中,我们了解到温州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在于企业成长期对资金的需求,而在企业的创业初期、以及企业规模发展后的繁荣阶段,往往能够通过相对充裕的原始资本的集聚和金融机构的信用支持来解决融资问题。

1、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给予积极支持。

第一,提供宽松的企业用地环境。为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用地,浙江省和xx市相继出台《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规定了通过土地整理等途径获取的折抵建设用地指标,可用于支持重点企业用地;对因历史原因未办理用地手续,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调剂、整理、置换等方法,优先解决工业园区的企业用地。这些政策的落实,,有效地缓解了温州中小企业的土地紧缺状况。

第二,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xx市政府大力倡导政府的服务意识,坚持不干预金融企业的业务经营,由银行自主决定发放贷款,并从多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第三,支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xx市积极探索通过建立信用担保基金的方式,除政府拨出专项资金补助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引导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担保公司外,还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设立担保公司,同时落实信用担保企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确保信用担保企业稳定发展。

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篇九

20**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20**年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涵盖中小企业(不含个体工商)互联网基础条件发展状况、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发展状况等三方面内容。

中小企业互联网基础建设水平较高,信息化、网络化办公水平尚待提升。

《报告》显示,87.5%的受访中小企业在办公中使用了计算机、82.9%使用了互联网,经常使用计算机工作的雇员比例平均为39.0%、经常使用互联网办公的雇员比例平均为36.4%。另外,有47.7%的受访中小企业拥有独立网站或网店。从企业互联网的接入方式上看,97.7%的企业通过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

《报告》显示,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联系、提供服务,财务管理、资金流转和支付,营销或销售是受访中小企业使用互联网的三个主要目的。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使用互联网进行外部沟通的同时,正在通过互联网提升自身内部管理效率。同时,中小企业使用多种互联网应用,其中信息沟通类、商务服务类应用多有涉及,但内部支撑类应用普及率较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小企业逐步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活动。

《报告》显示,36.5%的受访中小企业在过去一年曾开展过在线销售活动,31.9%的受访企业过去一年曾有过在线采购活动。电子商务交易方式已经成为国内企业互联网应用中的重要一环,其市场反应快、渠道多样化的特点已经逐步被中小企业接受。

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篇十

我市中小企业职工权益维护机制的建立、运行情况,更好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xx市总工会采取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全市的部分中小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市中小企业劳动关系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虽然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宏观调控政策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和融资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但我市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总体保持平稳的态势,继续朝着转型升级的预期方向发展。在接受调查的十余家中小企业中,绝大部分保持了较好的生产经营状况,仅有少数几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生产经营困难,具体表现为:一是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企业设备利用率下滑明显,生产经营形势不容乐观;二是企业资金紧张状况仍然比较严重,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银行贷款门槛高、手续繁琐等诸多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三是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人工成本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企业的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分析来看,部分中小企业之所以会面临这些经营困难,除了企业经营者自身的管理能力不高和创新意识不足之外,更多是受到了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转方式、调结构等宏观调整政策的影响。只要这些中小企业能够化压力为动力,适应形势要求,不断创新求变,改变粗放经营模式,提升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层次和地位,相信必定能突破瓶颈,破解难题,转经营危机为发展良机。而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中小企业正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困难和挑战,一方面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应对日益上升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创新投入来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与此同时,部分中小企业也期待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被调查的中小企业中,90%以上的企业都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其中,部分企业还与符合条件的职工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从受调查职工反馈回来的信息看,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能很好地履行劳动合同,但也有少数企业执行得不尽如人意,存在超时工作、频繁加班、延时发薪、工资多年未增长、高温作业等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情况。

相比于签订劳动合同,大多数中小企业在交纳“五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方面显得并不积极,在受调查的十余家中小企业中,仅有两家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完整地为职工购买了“五险”,其余大多数企业都只是为职工购买了部分险种,而且都是按照社保部门规定的最低标准缴纳的。当然这其中也存在部分职工(尤其是农民工)自己不愿意购买社会保险,在他们看来,自己付出了多少劳动就应该领取多少报酬,而参加社会保险要从自己每月的工资中扣除部分费用,这样一来,到手的工资就减少了。

劳动安全原本应是企业和职工都较为关心的问题,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却并非如此,除了建筑、化工等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行业外,其余部分中小企业对劳动安全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劳动保护的意愿不强,参加“安康杯”竞赛和“一法三卡”活动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民主权利方面,由于受调查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私营企业,“家族化”经营的模式相对较为突出,大部分职工满足于做好手头的工作和拿到应得的报酬,对其余各项民主权利关心不够,而经营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也往往无意在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自富士康的十数次职工连续跳楼事件发生以来,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许多中小企业都开始重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接受调查的十余家中小企业中,几乎都有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例如开辟职工文化室、建立职工书屋、组织文体比赛等等,但从调查情况来看,职工认为这些活动的内容还不够丰富、形式还较为单一、频次还有待增加。受调查的中小企业在关注职工心理健康状况方面,除了领导谈心、节日送温暖等传统方式之外,还没有更多实质性的举措。有个别企业开通了工会主席信箱,旨在为职工提供更通畅的诉求表达渠道,但一年来收到的信件寥寥无几。要想仿照富士康等大型企业一样,设置专门的心里诊所,开通专门的情感热线,对我市的广大中小企业来说,无论是在人员配置还是财力投入方面都存在不小的问题。

调查显示,劳动争议在中小企业中时有发生,其中大部分都是个别职工与雇主就个别劳动关系问题发生的争议,而涉及集体争议的情况相对较少;由于工会组织积极从中协调,因此大部分的劳动争议问题往往很快就得到妥善解决,并未引发集体上访等社会事件。通过座谈了解,产生劳动争议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部分中小企业未严格执行相关劳动法规。这些企业出于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对保护劳动者利益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不按时支付劳动者工资待遇、强迫延长工作时间、不按规定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等问题;二是职工维权意识显著提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法治的健全,广大职工的维权意识普遍提高,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越来越多的职工开始拿起法律武器,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而经过一系列管理层面的改革,劳动诉讼的成本更低廉,道路更畅通,也直接导致了劳动争议诉讼案件的增加;三是相关部门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劳动保障以及有关政府部门负有督促有关企业严格依法办事的职责,但目前这些部门的行政执法权力相对较弱,对企业的违法行为惩处力度不够,致使企业违法现象屡禁不止,纠纷不断。调查显示,发生在我市中小企业中的劳动争议案件,其类型几乎涵盖了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例如克扣工资、拒付加班费、拖欠经济补偿金、不为职工购买社会保险、随意变更劳动关系以及工伤待遇纠纷等。

在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方面,受调查的各家中小企业做法不尽相同,总体来看,通过劳动行政部门仲裁是目前最普遍的方式。虽然《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所以很多职工在无法协商解决的情况下,都会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职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十余家中小企业均未出现通过法院审判解决劳动争议的情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很多中小企业的工会组织,在调解劳动争议、化解劳资矛盾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凸显,“有问题、找工会”已经逐渐成为广大职工的共识。尤其是由市总工会创立的“两书(工会维权意见书、工会维权建议书)”制度推出以后,各家中小企业纷纷采纳,工会组织的维权效能大幅提升,很多劳动纠纷被化解在萌芽状态和诉讼之前。

(四)工会组织机制建设及运作情况。

在受调查的十余家中小企业中,有85%建立了职代会制度,有15%因为企业规模小、职工人数少,建立了职工大会制度。调查发现,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召开职代会或职工大会。但受调查的职工表示,在职代会或职工代表大会上,大多时候都是扮演倾听者的角色,也缺乏对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自己意见建议的主观意愿。

相比以往,我市中小企业的厂务公开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已经建立了厂务公开制度,各家企业通过职代会、职工大会以及厂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将企业的重大决策、生产经营状况以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等等,向企业广大职工公开,使职工能及时了解企业的有关情况,确保了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和评议监督权等得到有效落实。

由于企业积极性不高、相关制度建设滞后等原因,在我市中小企业中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进展缓慢。然而随着《云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于xx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加之各级工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中小企业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也已初见成效,在受调查的十余家中小企业中,超过60%都已经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其余各家企业也在因应自身的实际情况,紧锣密鼓地进行筹备。在困难职工帮扶方面,受调查的各家中小企业也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例如,有的企业建立了困难职工关怀档案,针对困难职工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帮助;有的企业创立了送温暖制度,工会领导在逢年过节时都会深入困难职工家中进行走访慰问;有的企业还成立了具有义工性质的爱心小组,定期到家庭困难职工家中提供家教、家政等各项服务。除此之外,如果职工罹患重大疾病或者遭遇天灾人祸,企业工会还会积极寻求上级工会的支持,帮助困难职工度过难关。

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篇十一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目前又有较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各级政府已认识到发展中小企业对于湖南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已制定或正在制订各项政策法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二是目前我省仍有较好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资源优势,如丰富的矿产资源、水电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等,故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还处于劣势,加上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还不长,政策环境也不尽完善,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又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自有资金不足,外部融资困难。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长期以来困扰和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资料表明,我国87%的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源自于自有资金,24%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13%的企业以民间集资方式获取资金。调查还显示,超过70%的企业感到生产资金不足。从20xx年某省金融机构对1096户企业的问卷调查看,全省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满足率较低,其中企业贷款户数满足率为20.7%,企业贷款需求金额满足率为24.5%。这些都说明融资难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对于我省这样一个经济还不太发达的中部省份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更加突出。

融资难的原因:一是我省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20xx年,我省13万多家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只有2793家,所占比例只有2%,98%的企业是小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中型企业数量显然偏少,存在断层,同时从单位平均规模看,我省小型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为33人,平均固定资产为289.5万元,平均营业收入为888.03万元,分别占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68.3%、45.8%、57.6%。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分散化经营现象严重。我省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园区外分散经营,主要靠单兵作战,没有充分利用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园区的辐射作用。

三是家族式企业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我省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素质和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较为严重,管理方式大多脱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管理混乱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运行不畅。

(三)中小企业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我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已有一定改善,但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我省中小企业依然是明显的“二、三、一”分布,其中二产业约占65%,服务业所占不到35%;其次,从占中小企业比重高达56.7%的工业内部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第三,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中小企业仍然集中在传统和低层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的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我省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阻。另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五)政策不公,市场无序。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够公平。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本土地使用权出租、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无此改革成本参与改组;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次序混乱,致使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1.乡镇企业政策。乡镇企业所提税可按应缴锐款减征10%,用于补助社会性开支,不再税前提取10%;国家在信款上重点支持乡镇企业的出口创汇、东西部合作和农村适用技术转让(星火计划项目)三个方面。

2.鼓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就业政策。新办法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人数60%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可免征所得税3年;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减半征收所得税2年。

3.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后年度起征所得税2年。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脱离技术转让及发生的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培训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免征所得税。

4.支持贫因地区发展改革政策。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3年;民族自治地方企业,需照顾鼓励的,经省政府批准,可定期减征或免征所得税3年。

5.支持和鼓励第三产业政策。为农业生产的行业企业,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免征所得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免征所得税;新办独立核算的咨询、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或单位,开业之日起,第一至二年免征所得税;新办独立核算的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企业或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所得锐;新办独立核算的公用事业、商业、物资、外贸、旅游、仓储、居民服务、饮食、文教卫生企业或单位,自开业之日起,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1年。

6.福利企业政策。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生产企业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安置“四残”(盲、聋、哑和肢体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35%以上免征所得税;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超过10%不足35%,减半征收所得税。

中小企业既是大企业成长的摇篮,更是新形势下促进我省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强财力,保障社会稳定的主导力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

(一)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系统,切实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二是要健全担保风险的分散、补偿和激励机制,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需要,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三是要积极构建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拓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四是要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信贷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业贷款的具体管理方法和鼓励措施,争取更多的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

(二)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bsp;应建立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各类民间商会为桥梁,社会服务中介机构为依托的多方社会资源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全方位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是要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基地,进行上岗培训、再就业培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新技术专业人才的培训。在技术创新方面,对进行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对其新产品的开发、员工培训等活动提供无偿资金资助,并以贴息贷款的方式优先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在信息化方面,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系统与外部的电子商务系统的相互融合,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对贸易全球化趋势。

(三)发展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加速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小企业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抓紧抓好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一是要发展产业集群,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集群化发展,是中小企业规避风险、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集中培育发展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规模大、链条长、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到产业园区集中,发展专业化、有特色的工业园区,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二是要加快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强技术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信息化水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鼓励和支持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中,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模具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满足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和公共服务需要,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三是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名牌产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名牌培育和推介力度,促进名牌产品升级晋档,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业国内外知名度。

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篇十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小企业的贡献功不可没。但由于中小企业的先天弱势,融资困难等问题日益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温州作为浙江南部开放城市之一,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新路。为了认真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2019年1月上旬,我们对xx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温州的经济发展模式。

温州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典型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据统计,xx市2019年工业生产总值258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达2450亿元,占95%。

1、民营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支柱。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包括私营企业、自然人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涉及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目前,xx市个体工商户20多万户,非公有制企业13万多家,企业的数量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98。8%,中小企业上交的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70%,创造的外贸出口额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95%以上,从业人员占全市企业职工总数的80%左右。

2、轻工业是主要产业。目前,温州轻工业在产业规模、产品质量、配套体系、技术含量、品牌形象、营销网络上,都已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温州已经建成了“中国鞋都”、“中国印刷城”等18个“国”字号基地,拥有7个中国驰名商标,15个中国名牌产品和36个国家免检产品。全国现有100多类轻工产品,温州有50多类,轻工产品在国内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3、具有外向型经济特征。据统计,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创办企业3万多家,累计投资额超千亿元,年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创造了600多亿元的gdp,相当于温州本市gdp的60%。温州人还在全国各地建起了40多万个销售网点,构筑了庞大的市场网络,不仅推销了上千亿元的温州产品,还及时反馈了各类信息,架起了温州与国内外合作的桥梁,带动了温州本土经济的发展。

(二)温州的金融业发展概况。

xx市金融业比较发达,全市共有金融机构1300多家,其中,银行机构670多家,保险机构约60家,证券机构20家,农村信用社530多家。

1、金融组织机构比较健全。温州拥有比较完整的金融组织体系,除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金融监管部门外,商业性金融机构纷纷在当地设立了营业网点,此外还有不少担保公司及典当行也已成为融资的一种补充手段。目前,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有8家落户温州,光大和民生银行也正在积极争取进入市场,这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2、金融业务快速增长。2019年xx市本外币存款增加331。52亿元,年末余额为1876。71亿元,增长21。5%;贷款增加402。28亿元,余额1343。15亿元,增长42。8%,当年贷款增加额超过存款增加70多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756。33亿元,比年初增加342。21亿元,增长24。2%;人民币贷款余额1312。94亿元,比年初增加380。86亿元,同比增长40。84%。

3、金融业资产质量高、盈利能力强。温州金融业在业务规模扩大较快的同时,信贷资产质量不断优化,全市不良贷款率从1999年的近12%下降到2019年末的2。39%,大大低于全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率的平均水平。2019年,xx市银行、信用社账面利润26。81亿元,同比增加10。03亿元,增长59。77%,远高于存贷款规模增长幅度。全市商业银行年资产利润率约1。4%,人均年利润超过20万元,比上年均有明显提高。四大国有银行在温州的分支机构的资产利润率和人均利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3倍。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温州也不例外。但从对温州的考察中,我们了解到温州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在于企业成长期对资金的需求,而在企业的创业初期、以及企业规模发展后的繁荣阶段,往往能够通过相对充裕的原始资本的集聚和金融机构的信用支持来解决融资问题。

1、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给予积极支持。

第一,提供宽松的企业用地环境。为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用地,浙江省和xx市相继出台《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规定了通过土地整理等途径获取的折抵建设用地指标,可用于支持重点企业用地;对因历史原因未办理用地手续,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调剂、整理、置换等方法,优先解决工业园区的企业用地。这些政策的落实,有效地缓解了温州中小企业的土地紧缺状况。

第二,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xx市政府大力倡导政府的服务意识,坚持不干预金融企业的业务经营,由银行自主决定发放贷款,并从多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第三,支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xx市积极探索通过建立信用担保基金的方式,除政府拨出专项资金补助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引导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担保公司外,还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设立担保公司,同时落实信用担保企业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确保信用担保企业稳定发展。

第一,发挥财政贴息作用,支持企业技改。为鼓励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xx市运用技改贴息政策,树立“四两拨千斤”的理财观念,全市每年安排财政贴息资金近6000万元,用以引导和吸引信贷资金、社会资金20多亿元投入企业技改,加快中小企业发展。

第二,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按照“走出去”的战略要求,为支持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去年xx市落实出口商品贴息、质押的贷款贴息、国际市场开拓项目补助等资金近8500多万元。同时,针对国家出口退税滞后给出口企业带来资金周转困难的实际情况(据了解温州出口退税欠款约35亿元),xx市将财政调度资金和银行资金相配套,建立10。5亿元的外贸信贷资金,并要求银行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利息浮动的优惠,帮助解决市区自营出口和外贸流通企业的资金困难。

第三,切实落实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在严格执行税收政策的前提下,切实用足用好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税前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并加快退税速度,支持经济发展。2019年批准减免税额2。4亿元,批准税前扣除额2。9亿元,批准抵免税额1。3亿元。

第一,充分发挥浮动利率的作用。xx市是人民银行最早确定的利率改革试点城市之一,1998年以后,在中小企业已成为温州各商业银行主要客户的情况下,xx市取消了利率差别浮动政策,实行统一浮动利率。长期的利率改革有效强化了银行信贷支持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信贷风险与资金价格的匹配,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同时,也促使企业减少从民间高利借入资金,增加从银行机构借入资金,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第二,信贷创新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温州金融业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创造了“三包一挂钩”、“五要素管理法”等形式,有力地改善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管理。所谓“三包一挂钩”是指银行的小额信贷经营由信贷员包贷款、包管理、包回收,收回的到期贷款利息与信贷员收入挂钩,从而强化对信贷人员的激励机制和奖罚机制。xx市工行自2019年下半年开办“三包一挂钩”小额贷款业务以来,已累计发放贷款40多亿元,贷款余额23。48亿元,效益非常明显。“五要素管理法”主要突出对企业法人代表的品行、自有资金比例、销售货款归行率、企业日均存款余额和销售纳税额的考察,为贷款的发放和风险的把握提供可靠信息。xx市农行自2019年推出该办法以来,切实转变了国有银行难以与民营中小企业“亲近”的局面,形成了国有银行信贷的独特模式。

第三,完善贷款抵押办法。xx市抵押贷款起步早、发展快,在《担保法》实施之前,各商业银行就开始推行抵押贷款,目前全市抵押贷款余额的占比超过了50%。抵押方式的改进主要包括:(1)提高了资产抵押率,根据实际情况,优良客户的资产抵押率可以达到90%甚至100%。(2)扩大抵押品范围,抵押物从有形资产扩大到无形资产,出现了土地使用权质押、土地按揭、品牌抵押等。(3)取得有关政府部门的理解和支持,简化办理手续,降低贷款人费用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4、初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第一,组建多层次担保机构。xx市已拥有各类担保机构9家,总注册资本8100万元,其中政府出资1160万元(3家),企业出资5800万元,个人出资1240万元,已初步形成担保资金来源多元化、发展态势多层次的格局。

第二,积极开拓信用担保融资业务。温州担保公司成立后,积极与多家银行开展协作,这不仅扩大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选择空间,而且有利于引导信贷资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发挥功效。截止到2019年11月底,9家担保机构为919家中小企业提供了贷款担保,共计1926笔,金额达7亿元,有效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

第三,运用多种措施控制担保风险。温州担保机构在操作中,一是注重对企业信用评估,建立企业信用档案,通过银行信贷登记系统的建立和查询,解决了中小企业在借贷行为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瓶颈制约;二是规范业务操作、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加强运行监管;三是实施反担保措施;四是担保坚持以小额、短期担保为主;五是建立银保风险共担机制,一旦出险,放贷银行和担保公司各自承担一定比例的损失。通过这些严格的防范措施,全市担保机构累计仅发生代偿总额50万元,代偿率为0。07%,担保风险总体控制良好。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温州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1992年以前,xx市民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家庭积蓄资金、合伙集资和企业盈利等,银行融资相对处于次要地位。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其融资方式相继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自有资金占有最大比重,银行贷款开始大幅增长,民间借贷占比相对缩小。

1、自有资金是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温州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主要是个人原始投资、企业盈余积累和股东增资,这些资金具有无需到期偿还、无需支付利息的优势,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根据对190家企业的调查,其中1995年以后成立的有89家,这些企业成立时的注册资本共6万元,至2019年末注册资本达到74422万元,大约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增长了46。8%。而1995年以前成立的另外90多家企业由于经营积累的时间更长,自有资金增加额更多,注册资本平均增长了127%。可见,自有资金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性资金来源。

2、银行信贷在融资结构中越来越重要。随着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发展成为集团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也在增加。据温州人民银行调查显示,在中小企业全部负债中,银行贷款占的比重平均为61%,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外部融资中主要是来自银行贷款资金,这充分显示了银行信贷服务在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在190份调查问卷中,150家企业(占78。9%)遇到资金困难时首先想到向银行、信用社贷款,而选择商业信用和民间借款的分别为13家和27家,没有企业再要求向政府部门借款。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正在增强。

3、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仍占一定比例。目前这种融资方式主要集中在一部分小型民营企业和农村小企业中。据温州人民银行调查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末相比,温州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中,民间借款的占比由原来的30%下降到了2019年的15%左右,但借贷资金的总规模比原来增加了2倍多。融资结构分析显示,小型企业向亲友借款和内部集资的分别占68。6%和45。7%,中等企业分别为45。8%和41。0%;农村企业分别为59。3%和46。5%,城市企业分别为48。9%和45。6%,不同规模和区域的企业发生这类融资活动的概率存在明显差别,主要是农村小型初创企业多采用这种融资方式。但从总体上看,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投资规模的扩大,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在融资结构中的占比正在逐步缩小。

由于中小企业的特点是变数大、风险大;资产少、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负债能力有限;类型多、资金需求量小频率高,加大了融资的复杂性和成本代价。而作为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来说,需要实行谨慎管理的原则,尽量减少融资中的风险,且更多倾向于向大型企业一次提供大额贷款。这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温州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中最大的特点在于企业自有资金的相对充裕,因而其融资难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1、管理薄弱、信用等级偏低是融资中的瓶颈。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风险在于贷款资金本息的及时回收,这就要求借款企业有着良好的财务管理和较高的信用级别。通过对xx市13家市级银行机构的调查表明,银行在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考虑的主要因素,高度集中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企业的风险程度和信用状况两个方面,而这恰恰是中小企业的薄弱之处。在随机抽样的190家中小企业中,大量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结构模仿性强,恶性竞争,销售利润率低,企业淘汰率高,这种不稳定的发展直接制约了企业的融资来源。此外,一些中小企业法人财产和股东私人财产划分不明确,股东比较容易转移企业财产,造成不能用企业全部财产承担其债务,一旦经营亏损无法扭转时容易逃废债务。

2、信贷经营机制上的抵押担保问题突出。抵押创新减轻了银行贷款对企业内部信息的依赖,但又将银企矛盾的焦点引到了抵押资源不足的问题上。目前,温州各商业银行的抵押和保证贷款余额合计已占全部贷款的90%以上,贷款保全措施难以落实成为企业融资得不到满足的主要原因,而企业互保又会增加各自的或有负债,容易使资本状况较好的企业也陷入“债务链条”危机。另外,抵押贷款又往往遇到抵押品不足的问题,据调查,一般企业可被银行接受的抵押资产约占其总资产的1/4,抵押品的创新总是跟不上抵押需求。

3、现有信贷业务种类不能满足中小企业需求。虽然银行已在信贷业务方面有所创新,但由于种种原因,信贷业务品种仍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如目前xx市普遍开办的自然人生产经营性贷款,一般不要求客户提供工商营业执照等经营凭证,对资金用途也难以严格审查、有效控制。虽然贷款主要被用于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但表面上确有类似于无指定用途消费贷款的嫌疑,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商业银行对这项业务的政策前景颇有顾虑。另外,银行系统的信贷统计体系滞后于信贷业务的创新,商业银行各自为政,没有中小企业相关的统一科目,制约了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监测分析。

温州属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不仅民间拥有大量的资金,而且市场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它为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温州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温州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虽然不能照搬到其他地方,但是从温州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一)发挥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中小企业,政府的作用在于创造有利于企业的经济环境,同时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温州的中小企业在完成原始积累后,普遍徘徊于发展欠规划、扩张无潜力、经营管理家族化的低层次水平。因此,在推进中小企业的规范、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对中小企业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一是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资源要素的实际情况,创造中小企业产生和发展的经济环境。中小企业经济从实质上来说是“草根经济”,需要鼓励民间的投资和经营,政府可以提供信息、培训和辅助性的政策支持,包括按国家规定提供土地和适当的财税政策;二是加强对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组织引导,要将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长远规划中,研究制订相应产业政策,协调解决其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三是要采取切实措施,引导中小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强化内部控制,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立法先行是发达国家规范和扶持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普遍经验。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为了真正落实有关的内容,仍需制定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法规,使中小企业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规范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当前尤其应该尽快考虑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定及查询办法,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关问题,研究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评价办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

(三)引导商业银行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服务。

中小企业作为整个经济增长中不断成长的主体,将随着其发展壮大而增加对金融机构信贷的需求,为此,商业银行应该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提升金融服务质量,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一是完善小额信贷营销机制,健全贷款营销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科学合理地制定信贷人员发放、回收贷款的综合考核办法,鼓励信贷人员在提高信贷质量的前提下,增加新贷款;二是鼓励金融业务创新,银行机构要把业务创新作为处理好风险与投入的关系、优化金融服务和信贷结构的关键措施来抓,实现金融工具多样化,开发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结算等需求的金融工具;三是继续加强抵押业务创新,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对经贷款审查、评估确认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中小企业,增加发放信用贷款。

国内外经验表明,大银行往往是偏爱给大型企业提供服务,因而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一批与其制度、规模相适应的中小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对于小额的、灵活的、缺少足值抵押或担保的借贷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但这部分资金需求需要零售型、人力资源密集型的信贷服务才能得到满足,这在现行银行业体制下仍然很难实现。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对现行的融资体系进行改革。一是可以考虑放宽金融市场准入,中小企业相对发达的地区,设立地方性小法人金融机构特别是社区银行,发挥社区银行与当地密切联系的优势,提供社区金融服务。为了防止小银行的存款支付风险,也可设立地方贷款银行,不允许吸收存款,专门办理小额信贷,再将资产转售给大型商业银行进行同业融资,作为现有银行体系的补充;二是引导现有金融机构明确市场定位,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服务对象应该明确定位于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

(五)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温州的实践表明,信用担保公司的设立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民营化、市场化的信用担保机制相对于政府包办的担保机制,具有较多的优越性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由于信用担保公司是一种新型的融资保证渠道,在其市场准入及业务经营、风险监管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一是加强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在温州调研期间,xx市政府认为信用担保公司实质上也是一种金融机构,它同样产生金融风险。当借款人一旦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担保公司将不得不进行代偿,这种代偿的债务实际上就是金融风险,因此作为金融监管部门应该承担对担保业的监管责任;二是规范担保业务行为。信用担保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对抵押品的认定及融资,需要有统一的操作规范,不论是政府及非政府主办的担保机构,也不论是盈利还是非盈利的担保公司,在业务操作和财务管理方面应该执行统一的制度和办法;三是政府应该鼓励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公司,鼓励民间资金投资于担保机构,并从资本金补助等方面给予支持,采取对项目贴息的方式扩大信用担保业务的开展,以发挥信用担保的规模放大效应;四是完善担保公司的治理结构,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规范担保经营,严格限制股东贷款的关联担保,保持担保公司自身的信誉;五是以中小企业为突破口,将完善信用担保机制和加强社会信用建设结合起来,由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相互配合,建立起包括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担保在内的社会化信息平台,切实改善银企联系的外部环境,使银行和担保机构等有关方面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及法人的信用等全面情况。

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出路之一。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看,资本市场融资不仅是解决资金问题,而且可以促进中小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实现规范发展,推动科技与资本结合。因此,针对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需要,应尽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条件。包括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新的证券市场、尽快推出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创业板、办好作为股份代办转让系统的三板市场、发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发展地方性产权交易市场,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开辟直接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篇十三

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引起了政协委员们的高度重视。目前,中国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已经从"草根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gdp占全国的50%,承担了全社会就业的60%至70%。国内66%的中小企业面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而欧盟国家只有13%的企业认为中小企业融资是首要问题。全球经济危机还在继续蔓延,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发挥他们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成为关键。

据央行的一份调查显示,截至xx年10月末,全国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8.4%,占企业贷款余额52.8%。而据xx年8月末的调查数据,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8.9%,占企业贷款余额的53.4%。

同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操作正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xx年9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下调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特别是对中小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力度更大,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截至xx年10月末,中小企业贷款增长速度为12.9%,比两个月前回升了0.4个百分点,比同期全部贷款增速的回升幅度高了0.1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月均新增额由xx年前8月同比少增110亿元,转为xx年9月、10月月均同比多增224亿元。随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逐步实施,未来中小企业贷款增长速度有望继续上升。

另外,大中型银行仍然占据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主导地位。xx年10月末,国有、股份制和政策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72.6%,主要金融机构占据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主要份额。世界银行xx年的一份报告表明,国际大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美国,大、中、小型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分布较为均衡。美国国家小企业协会在xx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108家资产规模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提供了44.7%的中小企业贷款,55.3%的中小企业贷款由其他7455家中小银行提供。

1、中小型企业规模小、信息透明度低、经营风险大。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很多。比如规模上,中小企业以"小企业"为主,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破产率高;大多汇聚在大中型企业的产业链条之上;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货款回收、资金周转周期较长;大量中小企业的经营有待进一步规范;在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依旧是主渠道等。

2、金融机构创新不足,融资体系不完善。

从间接融资的方面看,现阶段,中国仅有20%的国内金融资源,投向经济贡献率达50%以上的中小企业。尽管目前银行放松信贷的步伐在加快,但当前有关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组织体系仍不完善,机制和信贷产品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仍十分突出。目前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适宜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社区银行、合作银行。银行对授信客户的准入门槛较高,多数中小企业达不到银行规定的贷款基本条件。

从直接融资的方面看,由于中小企业板市场规模较小,加之目前a股市场走势不景气,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仍相对偏弱。

3、第三方信用担保实力普遍较弱。

从促进中小企业信贷的信用担保方面看,在当前严峻的金融、经济形势下,信用担保机构作为银、企的桥梁和纽带,在增强企业信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作用越来越显着。有数据显示,截至xx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3700多家,筹集担保资金总额逾1770亿元,累计为70万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总额1.35万亿元。

但是,由于现行信用担保体系仍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担保公司普遍实力弱、成本高、风险大,因而其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62224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