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实用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05:02:39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实用22篇)
时间:2023-11-17 05:02:39     小编:笔砚

情感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总结要具备可操作性,即通过总结能够得出改进和提升的方向。总结是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必要方式,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产生思考。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一

《我的岗位》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十二课的教材,即第四单元第一课,《品德与社会》学科提倡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引入,关注学生的生活事件,要求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想学生所想,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知识,丰富体验,特别是在教育内容上有所拓展。同时,《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还要落实“两纲”要求,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要力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融入日常的教育活动之中。这要求教师要善于发掘和运用学生身边的,鲜活的各种教育资源,特别是各种生动典型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的岗位》这一课正强调了学习活动的实践性,而且与班主任的班务工作是密切联系的,二年级下班级已经开始培养班级小朋友的劳动能力了,为了让学生在集体意识的基础上有各种岗位的体验,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更注重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能,因此把寻找岗位与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二、说学情。

通过观察交流发现,班中许多学生虽然已经有一个服务岗位,但是岗位意识并不明确,职责意识不清楚,甚至连寻找岗位的目的也存有偏差;另外,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实际服务岗位,所以对于集体的事情抱有不闻不问,事不关己的态度,缺少责任意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孩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通过了解岗位的作用,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从而培养责任意识与主人翁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

我们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集体的事是大家的事,人人都有责任;。

2、能在集体中寻找为大家服务的岗位,并且尽心尽力去做好。

四、说教法。

在课前与学生交流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岗位的概念还是停留在有个与众不同的名称这个表面上,所以,我们利用救灾志愿者的故事图片来引出岗位的概念。岗位的概念清楚了,就让学生明确寻找岗位的目的。在课前了解学生现状时发现,的确有部分学生找岗位的目的有所偏差,有的是为同学服务,而有的是为了管别人,有的是感到很神气等,所以,课中先组织大家讨论,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出三种意见,这也是教材上所出现的,在此基础上再次组织学生讨论,缩小了讨论范围,使讨论的目的更明确。可是怎样化抽象的书面语为实际的理解,我们组织已经有岗位的学生来谈谈他们在岗位上是怎么做的,有介绍自己,有介绍同伴在已有岗位上工作中的闪光点。我们尝试引导学生来寻找岗位,在学生寻找的过程中,更加直接地体会岗位责任意识。

五、说学法。

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延伸,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巩固,在实践中认知,在实践中延伸拓展。

六、说实施。

本篇课文,我们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设计为六个活动环节:

活动一: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人树立榜样,理解什么是岗位。

活动二:让学生明白集体的事应由大家一起做,让学生了解如何寻找岗位。通过讨论知道了什么才是班级中的岗位,通过现场生生互动了解到寻找岗位的目的,应该说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因此自然引出班级学生对岗位的真实看法,结合教材中“聪明豆”栏目归纳出几条不同意见,再组织学生针对这些想法展开讨论,从而明确寻找岗位的真正意义。

活动三:联系实际,让已经有岗位的学生谈谈他们是怎么做的。教师先让学生来了解现有岗位的职责,体验到集体的事情要靠大家一起做。通过夸夸小伙伴,可以更坚定为大家服务的热情,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活动四:结合班级情况,献计献策解决遇到的困难。结合岗位明确责任,知道集体事情大家做。因为班级中现有的岗位有限,而且有的孩子已经在岗位上做了一段时间,在岗位上会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从培养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出发,让同学帮忙想办法解决困难。

活动五:联系实际,在班中增设岗位,开展竞聘活动。引导学生寻找岗位,明确职责组织竞聘。集体的事情大家一起做,因此发动学生们一起来寻找班级中的岗位,并来制定出岗位职责,然后找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激发自主意识,在竞聘中进行能力培养。我们在学生应有意识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激发道德情感的教学情境中,以境生情,以情促行,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进入角色,产生情绪体验,达到动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

活动六:总结谈话,激发情感指导行为。并不是课结束了,岗位就定了,因此将岗位的竞聘与课后的延伸结合起来,既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机制。

七、说策略。

1、变单一灌输模式的策略。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本课教学中,我们注意贯彻二期课改所提倡的新理念: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习内容为载体,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和建构。为此,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了媒体,小组的讨论明理,实际困难的解决,岗位的竞聘和表达心愿等形式,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参与能力,特别是在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中,学生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合作意识。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十分重视老师对他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认可应该是意义最为深远的。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亲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教学目的的实现。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外,还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平等关系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灵上的平等。在献计献策,解决困难板块中,黄芳老师并没有直接指出班上存在的问题,也没有直接派学生做这做那,而是让学生讨论在具体的岗位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去解决。这样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积极活动的宽松情境,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这种平等关系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灵上的平等。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二

教学内容:

《江南水乡》是人教版社会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大纲要求:

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社会常识,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家乡和祖国的地理常识;初步了解我国的国情国策,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情感;知道水乡人们的生活。

教材分析:

《江南水乡》一课分为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本课教材内容由引文、“太湖人家”“鱼米之乡”三部分组成,还附有两张地图、两幅插图、“找一找”“读一读”以及“说一说”。其中引文点出了江南水乡的大致范围和地理位置,还点出了江南水乡在地理环境和经济文化方面的总体特征。“太湖人家”这部分课文,通过形象描述“太湖人家”是生活环境,给学生展示了两幅独具江南水乡特色和水乡小镇景象的图画。而“鱼米之乡”这部分课文主要写江南水乡的农业。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一、初步了解江南水乡最主要的环境特点,以及江南水乡的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二、知道江南水乡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以及江南水乡享有盛名的农副产品。三、初步了解江南水乡人们生活条件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江南水乡的地理知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因为江南水乡就是我们的家乡,所以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很亲切的。因为课文里的东西大家都很熟悉,不会感到陌生。但又有一句话:有了距离才有美。江南水乡与本单元前几课相比,缺少了新奇的感觉。亲切与新奇,小学生会倾向于哪个呢?其实这并不是我着重考虑的问题,因为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一堂课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中来,因为无论是亲切的东西还是新奇的东西都只是表面化的,我们教师的教学不能指望教材的亲切或是新奇程度。

本课是一篇介绍性质的文章,是典型的“社会课”。其实社会课教材内容性质偏向于解释说明介绍决定了教学时教师讲授比较多,加上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机会并不是太多,就使社会课不那么吸引人。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让课有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进来。如果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那怎么去谈上好一节课呢?另外社会学科包罗万象,教师的知识水平在丰富的社会知识面前,有时并不是能做到游刃有余的。面临着新的课程改革,教师的自身角色也在变化,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能只为了教而教,更多的着眼点应是引导学生去探索、去研究、去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去寻找答案。

所以,我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涨起来,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飞扬,如何让学生的知识、能力能力得到提高。我思考的另一问题是我自己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何杜绝让自己陷入滔滔不绝的讲授之中。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扮演已经已经长大了的自己,来会回忆家乡,来为家乡做事。这其实是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此时的教师已经不是一名“独白式”的表演者,而是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引导学生表达想表达的东西,然后使其得到某种程度的发展。而教师既保持了一定的权威,又以一种伙伴式的态度观照学生。教师的讲授已转化为一种对话,以此激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对话中我设计了一些情境问题,意图将本课的难点与重点各个击破。让学生学在轻松中。乐在学习中。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了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与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课通过学生作导游、分析江南水乡经济发展前景等环节来发挥自己的才智,依靠自己来解决本课的各个知识点,尽管可能是不自觉的,也就是说他们可能也没意识到可能也没意识到是自己在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想、要说还要写,必须全身心的投入。

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让课堂上争取做到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时光之旅。

学生的好奇一下被调动了起来。因为这正是他们所常幻想的东西。

学生的兴趣激发了起来。纷纷发表意见。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而且都梦想自己能建功立业,这也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埋下伏笔。

音乐声响起:《春江花月夜》;童谣响起:《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师示意学生一起诵读童谣。

4、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谈谈听到这首童谣的感觉。(亲切,勾起对童年的回忆、对家乡的回忆……)。

师:我们的家乡有个美丽的名字——江南水乡(板书课题)让学生深情朗读课题,营造氛围。

(二)环环相扣,教学新知。

5、师: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来谈谈。

生自由说。(零碎的,不完整的。)。

6、师:你们现在都是各有一番事业的人了,是不是身边都有自己的秘书了,平时发言都有秘书来帮忙,所以今天讲话不行了。现在老师来做你们的秘书,替你们来列一下讲话的提纲,请各位“老总”照着提纲来发言,可得讲好一点,因为你身边可能还有外国友人,别丢祖国的脸。

教师用幽默的语言指出学生的缺点,同时又为学生设置下一步的棋。学生在教师善意的批评后更能自觉完成下一步学习任务。

7、出示提纲:(1)江南水乡的地理位置(2)江南水乡的环境(3)江南水乡的物产。

生自读课文1~3部分,可讨论。

8、生介绍江南水乡的地理位置。(即本课的引文部分)要求读出感情,特别是“这里山清水碧,称为太湖平原,全国最著名的‘江南水乡’,也是我国人口稠密、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要求感情读,一是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二是引发下步教学环节。

9、师:既然你对江南水乡的感情那么深,那你对那里的地理肯定很了解了。请你给我做导游,因为“五一”长假我就要去旅游了。

出示适当更改的“找一找”:请着地图来做一次导游,介绍江南水乡的一些有名的城市和河流。

这里要求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去攻克本课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对于当导游都挺有兴趣的,这样凭着兴趣去完成“找一找”,就没有了应付的情绪。此外,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10、师:现在有几位客人,他们分别是东北的吉林人、黄土高原上的甘肃人以及华北的天津人,他们想到一个地方去投资。为了家乡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请你发挥自己的交际才能,促使他们来江南水乡转转,或许他们就会来这里投资。

11、生介绍江南水乡的环境。

这里学生除了介绍江南水乡的环境,完成了解江南水乡的环境这一教学目标之外,必谈到那三位客人的家乡,这样也复习了前面的所学。

这里就是完成了江南水乡的农副产品着一部分的教学。

学生要回答这部分的问题,首先必须了解江南水乡的物产,然后才能说上一些,当然学生对于江南水乡经济前景的回答可能是很肤浅的,但这没有关系,因为学生肯定思考过了,这就足够了。

教师在这里要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使学生的认识或了解能更准确些。

(三)激励创作,总结提高。

13、师出示唐白居易的词《忆江南》,齐读。

师:白居易的词是写得很好,但我觉得咱们江南的好可不止这些,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可不是白居易的几句话就概括得了的。大家都来写几句话,也可以写诗,来介绍我们这个人间的天堂。可不要再请秘书了。

这里就是在复习本课的教学内容,此外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当场交流。

教师总结。

布置作业:预习《江南水乡》后半部分。了解本地的乡镇企业情况。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三

所带班级共有学生xx人,大部分学生懂礼貌,讲文明,看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作业能按时完成,课后能文明游戏,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帮助别人是尤为重要的。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习,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普遍都能尊师守纪,团结友爱,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但有时有点过于活跃,需要老师适时调控。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多彩的校外活动。

本活动主要通过故事冬冬的星期天,让学生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习的大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说一说活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校外活动的乐趣和收获,加深学生对校外活动好处的理解;了解校外活动场所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对自己有益的校外活动场所,引导学生到有益的场所参加校外活动。最后,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第二单元遇到问题想办法。

本课主要先通过小强和小丽同是丢钥匙,采用不同方法取得不同结果的正反事例比较,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应积极想办法解决;然后又以问题1:和家人走散了怎么办?和问题2:球打到房顶上怎么办?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结组想办法,想出办法进行奖励的方式,锻炼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想办法解决的能力;在由司马光砸缸引起的思考的活动内容的学习中,通过故事进而讨论其它方法的方式,加强学生对遇到问题想办法的理解,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第三单元诚实孩子人人夸。

本课活动主要通过诚实的孩子作为引导,直接切入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狼来了的'故事,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说谎的害处,从反面说明不说谎话诚实品质的重要;然后再通过说一说和讨论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指导他们的行为,激发他们愿意做诚实孩子的愿望;最后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第四单元可爱的家乡。

本课主要通过让同学们搜集家乡的名胜、特产资料,继而介绍、交流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的物产,使学生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老师通过给同学们补充,以及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第五单元变废为宝。

本课主要通过提前一周,给同学们布置调查一个星期内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一周内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的调查活动,然后和同学进行交流的形式,使学生切实认识和感受到生活垃圾日益增多的严峻形势;继而在通过让学生们进行说一说活动和老师介绍相结合的方式,使同学们知道垃圾的危害;最后,主要通过教材资料和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建议学生和爸爸妈妈利用节假日参加校外活动,整理自己校外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活动的感知能力,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使学生明白只有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3、通过儿歌以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再次明确做诚实孩子的要求和意义,从而唤起学生产生做诚实孩子的强烈愿望。

4、通过让同学们欣赏图片、视频等形式,使学生们对家乡有个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5、让学生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了解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家庭、社会都是学习的大课堂,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并注意整理自己的收获。激发学生参与校外活动的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应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引导学生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话,做诚实的孩子。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不说谎,知道说谎的害处。

2、知道家乡的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四

我说课的内容是辽师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大”学生了,第三课《珍惜时间》。这一单元分为三个主题活动:我懂事了、我与小伙伴、珍惜时间。在学习生活中能够珍惜时间,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在校园中虽然已经生活了三年,养成了一定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但是对于自己的学习和作息时间不能自觉、合理的安排,常常出现拖拉、浪费的情况,对于时间没有概念和认识,不懂得时间的宝贵。

《品德与社会》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因此,他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形式都必须贴近孩子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内容整合成3个部分: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体会时间的宝贵、学会合理利用时间。每个教学环节都从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内容上体现了源于生活的理念。在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后,我设定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只有珍惜时间才能提高学习、做事的效率,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并能够严格地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做。

2、方法与过程:通过直观感受、激趣游戏、小组交流、辨析讨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时间是宝贵的,懂得珍惜时间的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感受在生活中时间的宝贵。

难点: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二、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教师应当拥有讲授不同内容,训练不同项目,攻克不同难点的众多教学方法,才以游刃有余,从容施教。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辨析讨论法、激趣游戏法等。为使学生感受时间的宝贵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的愿望。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感受,攻克重点,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时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学法有自主探究法、交流法、观察法、情感体验法。加深学生对时间宝贵的认识,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教学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本节课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知识,切实增强课堂实效性。

(一)情境导入,体会时间的宝贵。

(二)创设情境,感受时间宝贵。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让他们通过生活主动学习就需要我们去精心设计,共同营造。

我营造了医院里的医生抢救病人、游戏中小伙伴激烈的竞赛等情景,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宝贵,知道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知识和金钱等等。并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时间对于生活中自己的意义。

(三)深入感知时间宝贵,合理安排时间。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本课设计中我注重让学生在走近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体验,在回归生活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让学生判断一些同学的做法是否合理,这样安排时间会有什么后果,你有什么合理安排的方法告诉他们。然后,请学生自己制定出每天回家后的时间安排,并在小组中交流。并鼓励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总结升华,延伸课题。

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升华的环节,教师为学生设计精美的书签,并启发学生写出自己收集到的时间格言。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五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物理特性,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知识,感知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规律。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索水的科学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水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卫生、合作,用图画、实验、表演、游戏等形式表现对水的认识和理解,以增强儿童学习的趣味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喜欢做水的实验,有探索水的浓厚兴趣和欲望。

活动重点在引导和评价的`过程中要关注过程,不能仅仅注重结果。

活动准备教师:水姑娘面具(另一面是谜语)、冰块、录音机。教学图片。表演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持谜语面具出现:小朋友们你们好!大家猜猜我是谁?

双手抓不起;

有刀切不开;

煮饭和洗衣;

都要请它来。

2、(学生猜出后引出课题)学生说说猜出的理由。

师:上节课,我们讲了水的重要性和保护水的方法。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水的特点。

(二)、探索水的特点。

1、先请同学们说说水有哪些特点?

2、水姑娘来到了各个小组里,你能发现水姑娘的什么秘密?你们准备怎样去发现?

3、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方法。

4、探秘时需要注意什么?(要讲卫生)。

5、探秘后要注意什么?(把结果记录下来)。

6、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7、交流探密结果,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对学生的探密结果(记录表)可以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如:

水的秘密。

水是没有颜色的。

水是没有味道的。

水是可以倒来倒去的。

(三)、变变变游戏。

1、(教师戴面具扮演)上场:“我是水姑娘,现在你们看得见我,(教师在黑板上用板刷擦湿一块)但我会变,待会儿让你们看不见我!(黑板干后)谁知道我是怎样变的?”

2、“你在哪里也见过这种现象”。(学生列举水变水蒸汽的现象)。

3、水姑娘:“你知道我跑哪儿去了吗?”(小组讨论后交流)。

4、水姑娘:“我并不总是流来流去的,我也会变得硬起来的!瞧,我又变了!(出示冰块)你知道这时我叫什么名字吗?”

5、“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我。”学生列举水变冰的现象。

6、“为什么我会这样呢?”(小组讨论交流)。

7、我还会是这个样子,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吗?

8、(出示雪和霜的图片)学生汇报。

(四)、有趣的水实验。

1、我们来做一做小实验,你就更明白水的秘密了。准备好烧杯、热水、玻璃片。

2、往烧杯中倒上热水,你看到了什么?说说为什么?用手放在烧杯口,有什么感觉?

3、拿起玻璃片,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然后把玻璃盖在烧杯上。

4、拿起玻璃片,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为什么吗?你在什么时候也见过?

5、讨论后交流。

6、交流课前自己做的实验。

(五)、小水滴的旅行。

1、水姑娘:“你知道天上为什么要下雨吗?听了故事后你就会明白了。

2、听录音:小水滴的旅行。

3、学生模拟表演水的三态变化。

(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水、水蒸汽冰、冷气、太阳等角色。)。

4、把“小水滴的旅行”根据故事内容画成连环画。

(六)、教师小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2、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不能随便地去尝一尝、摸一摸可要注意安全呀!

(七)、拓展延伸。

水姑娘又一次上场:“如果你还想更多地了解我,可以去翻翻《少儿百科全书》等一系列课外书,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六

本课是青岛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的第一个主题《我换牙了》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我换牙了》是针对正处在换牙时期的学生而设计的。

教学目标。

1.了解牙齿的保健措施,从小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会正确刷牙。

2.知道怎样保护牙齿,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

3.明白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从护牙开始,培养学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牙齿的重要作用,学会刷牙的正确方法。

2、难点:引起对牙齿保护的重视,达到保护牙齿的作用。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换牙时期,刷牙、洗手看似微不足道,却是让儿童健康成长最基本的习惯。换牙是孩子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但是他们关于牙齿的保健常识却知之甚少。况且每个家长的.态度和具体做法有很大差异,会直接影响孩子牙齿的生长,所以必须尽快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了解牙齿的保健常识。另外,学生在换牙时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牙病,可是又往往怕去看牙医,这就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努力克服牙齿检查与治疗带来的恐惧心理,愿意接受牙齿检查或治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牙齿模型、饼干、塑料杯、清水、各种食物小卡片、学生牙刷及牙膏等。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牙齿的重要性。(时间预设:3分钟)。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有趣的动画片。

看完以后你想说什么?是啊,有牙的大老虎威风凛凛,而没牙的大老虎却可怜巴巴。牙齿对于动物和人类都很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板书:保护牙齿)会学习的孩子会和老师一起板书。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保护牙齿。好,上课。

(二)讨论探究全面护牙的好坏习惯。(时间预设:9分钟)。

1.同学之间互相观察牙齿,了解什么样的牙是漂亮。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畅谈护牙小秘诀、

3、小牙医诊断护牙好习惯及损坏牙齿的坏习惯。

师小结:小牙医们真是火眼金睛,让老师学到不少知识。我会回去告诉我班的同学,一定要和坏习惯告别,做到(指板书:合理饮食、勤刷牙、定期检查),这样才能(指板书:保护牙齿)。

(三)小组合作,讨论食物分类,了解牙齿健康与饮食的关系(时间预设:8分钟)。

学生小组合作。

交流时教师趁机点拨。

(四)探究活动,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时间预设:15分钟)。

1、探究为什么要每天漱口、刷牙。

(1)学生吃饼干,用清水漱口。

(2)让学生摸用醋泡过的鸡蛋壳。

2、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1)借助牙模,介绍上牙,下牙,咬合面。

(2)视频播放正确的刷牙方法。

(3)体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4)总结刷牙儿歌,进行刷牙演示。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七

《让校园更美好》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第四单元“金点子行动”的最后一课。本单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创造精神,帮助儿童享受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带来的欢乐。这是在学习前三课的基础上开展的活动,是在学生确立研究观,学会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去付诸于实际的行动,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真正领悟:生活需要创造,创造能美化生活。也就是说,本课的活动,是对本单元活动的综合检验与全面提升。

“影像回放——问问问”------。

“热心参与——查查查”------。

“金银点子——碰碰碰”------。

“行动落实——快快快”------。

这一活动主线展开,营造真实的生活课堂,激发儿童探究的天性、创造的智慧,参与的热情,使课堂回归生活,儿童热情关注生活,创意智慧生活,享受美化生活的乐趣。

1、情感与态度:通过影像回放,参与调查等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关心校园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去创造校园美好生活的态度。

2、行为与习惯: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养成时时处处关注校园,关心自己学习生活环境的行为与习惯。

3、知识与技能:在熟悉学校环境的基础上,了解学校设施的一些基本常识,能为解决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4、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开展校园调查,改进小建议的活动中,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掌握解决学校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

1、校歌录音带,《粉刷匠》歌曲伴奏带。

2、学校校园四季景象,学生活动游戏、做操、唱歌等镜头的录象。

3、创创鼠、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头像卡片若干张,金点子银点子奖章若干枚。

4、校园问题情景照片数张。

(动画出现乐乐猴、康康熊、爱爱鸽、创创鼠的可爱形象)。

瞧,他们请小朋友看录象呢!(播放“校园扫描”录象资料:有校园四季景象,学生上课、活动、游戏、做操、唱歌等镜头,配上学校校歌做背景音乐)。

1、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板书不完整的课题:校园美)。

2、你还观察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大家都来问一问。

1、康康熊说,校园里还真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你发现了吗?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也非常关心咱们的校园,查出了校园中存在的问题。顺口溜“关注校园,热心参与,查查查!”

(看了刚才的录象,结合平时的观察,小朋友都热心参与,查一查校园里的问题所在。注:学生查出安全方面的问题如上下楼没有秩序,下课后有人追逐打闹,就成为康康熊的朋友;学生查出卫生方面的问题,如小卖部门前有包装袋,墙上有污渍等,就成为爱爱鸽的朋友;学生查出一些礼仪方面的问题如说脏话等,就请乐乐猴做他的朋友;有小朋友能动脑筋,发现一些深层次的隐性问题就成为创创鼠的朋友。)。

2、看。

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这些不如意的地方,你是怎么想的?

3、怎样让我们的校园更美好呢?(板书:把课题补充完整让校园更美好)。

(出示:金点子,银点子奖章)。

师:为了让我们的校园更美好,我们能做哪些事情呢?乐乐猴、康康熊、爱爱鸽、创创鼠把刚才同学们发现的问题拍成了照片,大家通过小组讨论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讨论照片上没有的其他问题。我们还要评比大家的解决方案,评出创意金点子,银点子,颁发奖章。

1、小组为单位,认领问题,讨论改进建议。(播放音乐《粉刷匠》)。

(写建议书、亲自去劳动、写一些标语牌等等)。

2、交流讨论情况,颁发奖章。配上顺口溜:“关注校园,美化学校,金点子银点子碰碰碰!”

3、教师小结:我们靠大家的智慧创造了新生活,美化了我们的校园,创创鼠非常满意,我们全体同学都成了创创鼠的好朋友!

我们的方案很有价值,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只有把我们课上的方案尽快落实,我们的校园才会更美好。顺口溜:“关注校园,美化学校,行动落实快快快!”

听着音乐改编歌词,走出课堂去落实行动。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八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了解有关安全的意识,有初步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根据这一要求,结合一年级小朋友的认知、心理特点,我确定了本课时的设计理念为: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防范意外伤害都方法,发展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本课出自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中的主题《小心,别伤着》主要教学内容是防范意外伤害的方法和发展自我保护的能力。

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可辨析能力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根据实际情况,我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明白懂得避免意外伤害的重要意义。

2、发展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受伤后在成人不在的情况下,学会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事故。

3、让学生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与家人经历的痛苦与烦恼。

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

1、在本课教学中,我决定采用“情景教学法”为主,以谈话法、讨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2、表演感悟——讨论交流——领悟方法——活动体验。

3、在本课教学中,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表演、讨论交流,从中学会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水到渠成的达到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我首先(课件出示“小淘气”不小心受伤的情景),通过这一情景的展示,让学生回顾自己不小心受伤的经历,并且让同组的小朋友互相讲一讲自己受伤的经历,教师及时引导,由于我们缺乏安全意识,或者意外事故的发生,稍不注意就要受伤,受伤之后不仅自己感觉很(痛),还会让爸爸妈妈(担心、着急、心痛、花很多钱),既然这样,你想对自己或其他小朋友说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后。

这时,教师就板书课题:《小心,别伤着》。这一环节,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创设生活情景,运用课件让学生回归生活,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向学习兴趣,又符合儿童的心理需要,为后面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

(二)观察分析提高认识。

这一环节用生动的动画情景出示教材范例,迅速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用“找一找”“演一演”“说一说”来展开教学。找——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演)——受伤的情景;说——身边还有哪些危险。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科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三)指导行为,掌握方法。

这一环节中教师创设情景,(课件出示:破手指插图)请学生说一说手指划破了怎么办?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去观察、去感受、去研究。本环节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集中处理常见伤害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活动延伸升华情感。

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与课堂,并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促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逐步提高。

为此,我将活动扩展到课外,设计“我来给你提个醒”这一拓展的活动,让我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健康生活每一天。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九

《我的家》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中第一册第十课的内容。它由《我们一家子》、《我是幸福的孩子》两个部分组成。让学生初步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父母长辈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二.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一些年龄小,活泼好动的一年级小朋友们。被父母呵护惯了的子女有时会察觉不到父母的关爱,或许还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三.教学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分目标中的第一条情感与态度就提出了,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其中爱亲敬长排在了首位。据此,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方面设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a)初步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家庭角色意识。

b)通过开展“全家福”展览,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c)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培养他们爱家、爱父母、爱家庭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的方法,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得到快乐。在教学中为了让孩子更多的感受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爱,我把孩子的家长们也请到了课堂,一起来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另外,课堂上我充分利用音像教学资源,巧妙的把多媒体vcd内容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恰到好处的灵活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五.教学过程。

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

a)欣赏导入,创设情境。

b)介绍家庭,增进了解。

i.看看多媒体vcd资源《我的家》中的《我们一家子》全家福照片。

ii.说让孩子们拿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大胆地去说。

iii.贴师生合作,共同布置“全家福”展板。

iv.欣赏欣赏多媒体vcd中“妈妈的爱”,再次感受家人的温暖。

c)理清关系,升华感情。

学生拍手玩对对歌。

d)巧巧手活动。

让孩子在爸妈的配合之下共同去完成一件作品。

六.预期效果。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十

《我就是我》选自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群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指导,由“我就是我”、“你真棒”、“如果我是他”、“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四课组成。本课试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欣赏自己,形成开朗、进取的性格。那我选择的是第一板块内容“我就是我”。我把目标定为:

1、从外貌、爱好、思维等方面了解一个独特的自我,知道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从内到外的差异。

2、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独特性,从而喜欢自己,欣赏自己,悦纳自己。教学重点是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学难点是怎样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从而赏识自己、悦纳自己。

教学过程中,安排的第一个环节是:了解自己的长相,喜欢自己。原本我们也想把“照镜子”这一环节放到课堂上进行,这样会更有趣一些。但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相对来说自制能力较差,有面镜子在手中肯定有一部分人会分心的,于是就把这一环节作为课前调查的内容了。课堂上,我利用这张课前调查表,通过同桌交流、指名交流的方式,让他们充分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长相中的部位,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明白,我们每个人的长相都不一样,但是我们都很可爱,都很喜欢自己,从而激发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接纳和欣赏。

第二个环节是:表达自己的爱好,悦纳自己。在这一环节中,考虑到一年级孩子爱动的特点,结合孩子们平时玩的,我设计了“学做木头人”的游戏。利用这个小游戏来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感觉既新鲜又有趣。因为游戏包括儿歌都来自学生的生活,所以孩子们玩起来既简单轻松,不需要老师详细指导,又觉得很有创意,因为在以往玩的基础上又有了新花样,所以劲头都很高。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知道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不一样的,在游戏中获得了快乐,悦纳了自己。

第三个环节是:画出自己的想法,赏识自己。在这一环节中,我用“请你的大脑来做做运动”这样的导语来勾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展示作品、欣赏作品中感悟到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创造力,都是与众不同的,从而学会赏识自己。

最后,我把几首儿歌放在一起,当做礼物送给孩子们,让他们唱一唱,在唱中感受自己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真正的学会欣赏自己,悦纳自己。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十一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上进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学生不胆小、不娇气,勇敢的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勇敢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勇敢与蛮干,初步形成对勇敢的正确的价值判断。

4、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辨析,懂得用不同的方法与同伴交流,逐步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

(一)、亲近孩子,展现生活。

利用挂图以及师生间的交流展示生活情景,激活学生真情,把课堂变为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感受、体验、提升,在发展中学会生活,建立自信,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勇敢的道德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寓教于动,绽放活力。

创设童趣活动,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导入,激起学生学习与探索的欲望,然后以敞开心扉说胆小、故事屋里明道理,指点迷津变勇敢、辨别是非导行为等几个富有层次的童趣活动,激发学生思维,形成品德认识。

(三)、超越文本,碰撞生成。

整合教材内容,把教材作为一个话题展开学习活动。活动中注重自悟与启发统一,努力促进品德内化,挖掘课程资源,有补充有超越。

三、说教学流程:

活动一:故事导新课。

小朋友们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其中一个小朋友在做游戏时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中,别的小朋友有的吓得跑走了,有的害怕得哭了,还有的跑到很远的地方叫大人。只有司马光小朋友勇敢地面对危险,搬起石头砸向大水缸。我们要以司马光小朋友为榜样:勇敢,不胆小。

板书课题:我不胆小。

活动二:敞开心扉说胆小。

老师提问:哪位小朋友愿意上台来唱支歌或跳个舞,来表现自己不胆小!

学生表演(找出胆小、怕羞的同学)。

紧接着师问:我想你们一定有许多胆小的事吧,能告诉大家吗?胆小的小朋友说说自己胆小的事。

活动三:故事屋里明道理。

老师说:我们小朋友有胆小的时候,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也有胆小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咕咚来了》。

录音播放:

河边有棵木瓜树,树下住着一只小白兔。一天,一颗熟透的木瓜被风一吹从树上掉下来,正好掉在了树下的小河里,“咕咚”一声,把小白兔吓了一大跳。它赶紧跑出自己的屋子,大喊起来:“咕咚来了,咕咚来了——!”一只猴子看见小白兔如此慌张就问:“小白兔,你干什么呢?”小白兔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咕咚,咕咚来-了-!”猴子一见小白兔这么害怕,心想:咕咚一定是一个可怕的家伙。就跟着跑起来。狐狸和老虎看见了,也问:“出什么事了?”小白兔和猴子一起说:“咕咚来了,快跑吧!”他们也跟着跑起来,小鹿、斑马、水牛、河马一听说“咕咚来了”也跟着跑起来。他们跑啊跑,跑到狮子大王的面前,狮子大王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如此慌张?”动物们异口同声地说:“咕咚来了!”“咕咚?咕咚是什么呀?”“这——”动物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看着小白兔,小白兔说:“咕咚实在太可怕了,它是……它一定是个大怪物!”狮子大王说:“什么怪物,我来见识一下,前面带路!”小白兔把狮子大王带到自己家门前,什么怪物也没有啊,大家正纳闷,又有一只木瓜掉在河里,发出“咕咚”的响声,小白兔赶紧躲到狮子背后大声喊到:“咕咚来了!”大家一愣,都哈哈大笑起来,小白兔明白了怎么回事,不好意思地笑了。

学生讨论:小白兔呢?你认为胆小好吗?为什么?

活动四:指点迷津变勇敢。

1、重点分析:我怕黑。

怕黑的小朋友请举手,你们为什么怕黑?

3、讨论分析:不敢打针、不敢游泳、不敢发言。

同桌任选一个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

4、引导体验。

刚才不敢上台表演的同学谁来表演个节目,可以唱首歌,可以跳个舞,可以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也可以吟诵一首古诗!

活动五:辨别是非导行为。

首先出示跳假山和捅马蜂窝的图片。

让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讨论这样的问题:他们勇敢吗?为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学生任意点击辨是非。

最后师小结:王老师希望我们小朋友在做事之前,要想想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安全,正确的事大胆去做,错误的事,不能去做,这才是真正勇敢的孩子!

活动六:信心卡自我鼓励。

出示信心卡,指名读。

1、学生做卡。

小朋友们面前有空白的信心卡,做一张送给自己或者同学,还可以送给故事中的小动物。

2、互相送卡。

学生自由互送卡片。

师送卡。

老师也做了几张信心卡,送给小朋友们。

教师送的卡片内容。

1、害怕时,对自己说相信自己做个勇敢的孩子。

2、困难来了,真是太好了,我又有机会锻炼自己了。

3、有胆量、有勇气、有信心,最优秀的就是我自己。

4、你的回答真精彩!

5、你的回答真棒!

6、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7、你真是个勇敢的孩子!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勇敢),不要——(蛮干),在别人或者自己胆小的时候,随时鼓励。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十二

一、说教材。

《红领巾胸前飘》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主题二的内容。本节课通过描绘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旨在引导广大少先队员,感受少先队活动的乐趣,思考能为少先队活动做些什么,试着出一个金点子,并付诸行动。

二、说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少先队活动的丰富多彩,并乐于参加各种少先队活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在本节课中,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有:

(1)通过调查,了解自己学校组织的少先队活动。

(2)通过收集有关少先队活动的资料,模拟学校的红领巾主题活动,使学生感受少先队活动的丰富多彩,并乐于参加各种少先队活动。

(3)使学生感受少先队组织的温暖,愿意为少先队活动出谋划策。

四、说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少先队活动的资料,搜集自己身边优秀少先队员的故事,介绍自己班级快乐生活的资料,金点子卡片。

2、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少先队活动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

五、说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资料展示法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演练、合作学习等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1、回忆交流:成为少先队员以后,我们都参加过哪些少先队活动?(庆六一合唱比赛、校园百星评比、我为班级添光彩等)。

小组代表汇报。(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等。)。

3、咱们学校和班级组织了哪些有意义的少先队活动呢?(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图片资料或播放音像资料。如: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少先队队报的设计与制作等。调动学生参与少先队活动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视野。)。

4、教师展示学校和班级组织的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三)模拟学校的少先队活动:

1、那你们想不想参加这样的活动呢?那我们今天就来尝试一下吧。

(学生分组活动,有的制作红领巾队报,有的进行红领巾广播站的演练活动,有的模拟红领巾交通岗,有的做环保宣传报。教师进行指导。)。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成果。

3、谈感受:

通过刚才的模拟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儿童认识到,要做好这些工作是要付出一定的艰辛与努力的,而且要有一对自己进行某一方面的培养与训练,才能更好的参加活动,才能在活动中表现得更出色。)。

(四)我为红领巾出金点子:

(给表现突出的同学奖励贴画,想法有创新的小组给大拇指)。

2、请各组同学汇报自己组的金点子,并把金点子卡投到金点子信箱中,由班长负责下课后把大家的金点子送到学校大队部。

(五)总结评价。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对少先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怎样做才能让胸前飘起的红领巾更快乐呢?(学生交流。)。

希望同学们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我们的少先队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十三

《我的岗位》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第十二课的教材,即第四单元第一课。《品德与社会》学科提倡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引入,关注学生的生活事件,要求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想学生所想,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知识,丰富体验,特别是在教育内容上有所拓展。同时,《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还要落实"两纲"要求,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要力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融入日常的教育活动之中。这要求教师要善于发掘和运用学生身边的,鲜活的各种教育资源,特别是各种生动典型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的岗位》这一课正强调了学习活动的实践性,而且与班主任的班务工作是密切联系的,二年级下班级已经开始培养班级小朋友的劳动能力了,为了让学生在集体意识的基础上有各种岗位的体验,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更注重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能,因此把寻找岗位与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观察交流发现,班中许多学生虽然已经有一个服务岗位,但是岗位意识并不明确,职责意识不清楚,甚至连寻找岗位的目的也存有偏差;另外,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实际服务岗位,所以对于集体的事情抱有不闻不问,事不关己的态度,缺少责任意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孩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通过了解岗位的作用,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从而培养责任意识与主人翁意识。

我们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拟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集体的事是大家的事,人人都有责任;。

2、能在集体中寻找为大家服务的岗位,并且尽心尽力去做好。

在课前与学生交流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岗位的概念还是停留在有个与众不同的名称这个表面上,所以,我们利用救灾志愿者的故事图片来引出岗位的概念。岗位的概念清楚了,就让学生明确寻找岗位的目的。在课前了解学生现状时发现,的确有部分学生找岗位的目的有所偏差,有的是为同学服务,而有的是为了管别人,有的是感到很神气等,所以,课中先组织大家讨论,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出三种意见,这也是教材上所出现的,在此基础上再次组织学生讨论,缩小了讨论范围,使讨论的目的更明确。可是怎样化抽象的书面语为实际的理解,我们组织已经有岗位的学生来谈谈他们在岗位上是怎么做的,有介绍自己,有介绍同伴在已有岗位上工作中的闪光点。我们尝试引导学生来寻找岗位,在学生寻找的过程中,更加直接地体会岗位责任意识。

针对低年级学生处于知识能力接受的起步阶段,多角度地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运用各种手段,如有岗位的同学自我介绍他们在岗位上是如何做的;在班上增设岗位;举行岗位竞聘会以及写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更好地将文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所知。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延伸,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巩固,在实践中认知,在实践中延伸拓展。

本篇课文,我们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设计为六个活动环节:

活动一: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人树立榜样,理解什么是岗位。

活动二:让学生明白集体的事应由大家一起做,让学生了解如何寻找岗位。通过讨论知道了什么才是班级中的岗位,通过现场生生互动了解到寻找岗位的目的,应该说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因此自然引出班级学生对岗位的真实看法,结合教材中"聪明豆"栏目归纳出几条不同意见,再组织学生针对这些想法展开讨论,从而明确寻找岗位的真正意义。

活动三:联系实际,让已经有岗位的学生谈谈他们是怎么做的。教师先让学生来了解现有岗位的职责,体验到集体的事情要靠大家一起做。通过夸夸小伙伴,可以更坚定为大家服务的热情,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活动四:结合班级情况,献计献策解决遇到的困难。结合岗位明确责任,知道集体事情大家做。因为班级中现有的岗位有限,而且有的孩子已经在岗位上做了一段时间,在岗位上会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从培养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出发,让同学帮忙想办法解决困难。

活动五:联系实际,在班中增设岗位,开展竞聘活动。引导学生寻找岗位,明确职责组织竞聘。集体的事情大家一起做,因此发动学生们一起来寻找班级中的岗位,并来制定出岗位职责,然后找找适合自己的岗位,激发自主意识,在竞聘中进行能力培养。我们在学生应有意识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激发道德情感的教学情境中,以境生情,以情促行,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进入角色,产生情绪体验,达到动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

活动六:总结谈话,激发情感指导行为。并不是课结束了,岗位就定了,因此将岗位的竞聘与课后的延伸结合起来,既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机制。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本课教学中,我们注意贯彻二期课改所提倡的新理念: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习内容为载体,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和建构。为此,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了媒体,小组的讨论明理,实际困难的解决,岗位的竞聘和表达心愿等形式,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参与能力,特别是在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中,学生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合作意识。

学生十分重视老师对他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认可应该是意义最为深远的。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亲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教学目的的实现。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外,还必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平等关系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灵上的平等。在献计献策,解决困难板块中,黄芳老师并没有直接指出班上存在的问题,也没有直接派学生做这做那,而是让学生讨论在具体的岗位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去解决。这样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积极活动的宽松情境,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这种平等关系是人格上的平等和心灵上的平等。

课堂中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形式,比老师单一的说教更能让学生接受,更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把使学生难以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在短时间内直接而有声有色地呈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对岗位有不同理解,怎样寻找岗位以及寻找岗位的目的引导,通过多媒体制作后的形象演示,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让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形象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触景生情,产生情感。此类情境包括校园,教室的环境布置,教材及其它媒体展现的情景,教师的表情动作,语言声调等创设的氛围等等,使孩子们引起情感共鸣,产生丰富的情感想象。在课的结尾部分,老师自制了一棵行动树,让学生把自己选择的岗位以及自己的心愿挂在树上,让这棵美丽的行动树见证我们(学生)的行动,同时老师相信每个小朋友都会时刻牢记自己的岗位,记住自己的'责任,尽心尽力为大家服务。最后送一首儿歌给学生"一个岗位,一份责任,时刻记住同学的信任,服务热情,工作认真,我们都是集体的主人",结束整堂课。在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学生热爱班级这个家,都愿意为这个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都愿意为班级,同学服务。岗位责任的认同只有同道德情感相结合,才能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把握学生"道德情感"的脉搏,"以情动情,以情育人",才能使品德教学焕发蓬勃的生机。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十四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星子县第一小学的教师——孙敏,这次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初次尝试了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第一个主题《我是谁》一课的教学。根据新课程要求,我设计了本课的教案。整个教案,我是按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的: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我是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中的第一课。它让学生去体验在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不同的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为后面了解自己应对家庭、集体、社会承担不同的责任做好了铺垫。

学生情况分析:当前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太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是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承担的不同角色,更不清楚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本课侧重于帮助学生增强角色意识,初步了解角色的责任。

1、知识目标:通过在不同环境中体验不同角色。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不同的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从而愿意在现实生活中的当好自己的角色。

3、能力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通过课下社会调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承担的不同责任。

我采用主要采用问题导入,创设情景,互动教学,角色表演等教学形式,使整堂课动静结合,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学生的通过观察照片、图片,师生对话,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增强角色意识,了解角色责任。

课前准备:教师自己的照片及各种不同场景的照片录象;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课前观察不同场景;调查报告表格。

在组织本课教学活动时,我设计了五个活动过程,分别为:谈话导入,引入课题;结合自己,说“我是谁”;观察周围,他们是谁;创设情景,扮演角色;课后延伸,课外调查。

在这一活动中,以老师不同角色转换为例,向学生提问:当我站在讲台上,我是谁;当我回家为女儿梳头时,我又是谁。一连串的提问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对老师在不同环境中角色变化的观察,初步感受不同角色的含义。这一环节中,辅以老师在不同场合的照片,以引导通过有目的的观察而明白——一个人在生活中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都角色定位有个粗浅的认识,也为下面“说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好了铺垫。

这一环节,首先抛出问题“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还是谁”,当他们说到校园生活中的几个场景时,我出示相应的图片(李洁和蔡悦同学在品德与生活课上为同学们表演口风琴二重奏,瞧他们真棒;在庆“六一”文艺演出中,查笑奕在为同学们做精彩的演出;在运动会上,阵阵呐喊声中,同学们个个都使出了浑身力气;在学校的粉笔画比赛中,同学们就像小画家一般)。当学生说到书中的几个场景时,我再出示书中相应的图片,与课本结合,直观的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使他们初步认识到角色在不同场合下的变化。思路还可以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电影院、公园里、旅游景点、书店、图书馆、运动场等,(邹雨晨小朋友乘公共汽车上学,过马路走斑马线,在商店买文具)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小学生在学校是学生;在商场购物时是顾客;在公共汽车上是乘客;回到家里是孩子。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说和小组交流,体验、探究到了角色的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得出自己不同环境中角色的变化,初步的感受到角色的责任。

我首先出示生活中靓靓小朋友妈妈工作和生活的片段,(靓靓小朋友的妈妈是一名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上班时她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下班一回到家,就忙里忙外,这不,正忙着给靓靓准备可口的午餐呢)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她的不同角色。再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父母有哪些角色。接着为学生出示书中两位小朋友爸爸妈妈的图片。通过体验他人和父母角色的变化,再得出他们角色多样性,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了让学生明确角色与场景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场所,对角色有哪些不同的要求,如何才能当好自己的角色。

这一环节的设计,遵了“回归儿童经验和生活”的原则,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我为学生准备两种场景的照片,并为每个小组设计两种角色身份,再选出代表,根据角色特征进行表演,让其他组的同学猜猜这位同学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谁先说出来谁获胜。请获胜小组介绍自己是如何判断人物身份的,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角色总是同相应的场景和责任相联系的。这种直观的教学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强烈参与课堂活动的愿望与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表演中体验不同的角色,领会不同角色的不同责任。水到渠成地得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在社会中担任好自己的角色”这个结论。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让他们在开放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和身边的人在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的角色。

再一次将学生引入社会,到商店里看一看,顾客和售货员是怎么做的,街上看一看,行人、乘客、司机、售票员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自己的角色吗?使学生真切的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位置,都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最后指导学生了解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填写调查报告。

以上是我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同仁的帮助,给我指出缺点和不足,能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成熟起来。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十五

本课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主题三:我和动物交朋友。本主题使学生知道动物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村,要学会和动物和谐相处,懂得关心动物就是关心人类自己。从爱护动物出发,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1、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珍爱动物、热爱动物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2、行为与习惯:明确如何与动物相处,能够善待动物,知道戏弄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

3、知识与技能:通过“互问关于生活习性的问题”、“动物知识竞赛”和“说说我的贡献”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贡献,增长有关动物的知识。

4、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游戏、搜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探究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年级的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所以《动物party》一课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设计了适合低年级儿童特点的资料调查、角色扮演、教学游戏、知识竞赛、听故事、写倡议卡等一系列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儿童参与、探究、体验的积极性,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以及儿童的主体性等特点。教学设计灵活、新颖,以活动作为教与学的主要形式。每一个活动环节都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思维及发展空间。

情境模拟、交流汇报、体验学习、听故事、知识竞赛等

(一)、以跳舞的形式创设情境,营造愉快的氛围。

(播放“兔子舞”的音乐,学生戴上动物头饰在老师的带领下蹦蹦跳跳的进入教室坐好。)

教师揭示本课课题:同学们戴上了动物头饰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动物了,这么多的动物在这里欢聚一堂,就让我们进行个“动物party”吧。大家知道party是什么意思吗?(聚会)我们的动物聚会开始!

(二)、让学生在“换身份”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1、(配上《你的名字叫什么》歌曲进行“自我介绍”的歌曲游戏。)学生先唱:“你的名字叫什么?你的名字叫什么?”教师再邀请学生通过唱歌介绍自己是哪种“动物”。(我叫“公鸡”,我叫“蜜蜂”,我的名字真好听……)

2、(通过“根据部位猜动物”的游戏让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外形。)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有些动物有事情不能来参加这个party了,但它们请我把它们的照片带来了,你们只要根据它们身体的某个部位猜出它是谁,它们就能一一与我们见面了。然后学生根据图片上的某种动物的一个或几个部位猜动物。

3、(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互相问关于生活习性方面的问题,了解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过渡语:但是光对外形熟悉还不算真正的了解,为了使我们之间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你们互相问问关于生活习性方面的问题。然后请学生伴随着“找朋友”的音乐进行自由交流。

4、(通过进行小型动物知识竞赛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并增长关于动物方面的知识。)过渡语:你们通过互相问关于生活习性方面的问题加深了了解,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动物知识竞赛,看看你们互相了解的程度够不够深?然后进行小型动物知识竞赛。

5、(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这种动物”对人类的贡献,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过渡语: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动物王国让我作为使者到人类世界,去宣传我们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那就请大家把你们对人类的贡献告诉我吧。(我能帮人们……)

(三)、学生们换回“人类身份”制作“保护动物倡议卡”,激发保护动物的欲望和情感。

让学生们摘掉动物头饰变回人类,一起来制作“保护动物倡议卡”,将自己要如何保护动物的话写在卡片上。(学生读卡片并在黑板上粘贴成心形。)

教师结束语:这次以“爱动物”为主题的“动物party”虽然结束了,但我相信同学们会继续以真心、诚心和爱心关注、爱护每一个动物,因为动物是我们永远的朋友。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十六

《诚实故事会》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做诚实的好孩子”的第一个学习主题,又与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单元“诚实”是同一个主题。教材里设计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一些古今中外有关诚实的故事,如《狼来了》《长鼻子皮诺曹》等故事,再结合学生容易说谎的典型事件,编成一个连续性的故事情境——皮皮的遭遇。然后组织真假剧场的情境表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诚实的道理,最后引出豆博士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不诚实可能会带来的种种危害。

1.学会分辨是非,能够领悟到说谎害处大的道理。

2.能够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体验诚实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

重点感受诚实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难点认识自己说谎的坏处。

1、在学生中开展诚实行为的调查活动。

2、制作灰太狼和喜羊羊的面具。

3、多媒体播放(歌曲《一分钱》)。

4、与学生在活动前一起阅读语文教材中第十三单元“诚实”的主体课文。

我们班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外来工子女,在生活中,他们的父母只顾忙于工作,根本无心来管教孩子。在我预先了解班级中不诚实的事例,进行个别谈话时,发现低年级学生犯错后普遍存在避重就轻,只说别人的不对,忽视自己错误的情况。更有甚者,会出现撒谎或隐瞒事实的情况。比如:骗爸妈的钱买玩具的;随手拿走别人的学习用品谎说是自己的;考不好的试卷自己充当家长签名等。从进一步的观察中了解到,学生这样做,首先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诚实的重要性,不知道不诚实的害处;其次,家长们只会一味的指责,甚至帮着隐瞒。当孩子真正地承认了错误后,家长打骂得反而更加厉害;第三,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处于模仿成人举动的阶段,一些成人本身不诚实的表现对该年龄段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结合品德与生活课程,并和语文第十三单元“诚实”这一主题进行整合,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学生在故事和贴近他们生活的小品的启迪下明白什么是“诚实”和诚实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里指出的:“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我在实施中结合儿童的特点采取多种活动形式,来进行教育。

1、创设情境,歌曲渲染活动氛围。

2、制作喜羊羊和灰太狼面具,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致。

3、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4、情景表演和讲故事法。

在整个活动设计中,我按课标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要求,努力使教学进入生活,贴近生活,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活动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我在课前准备中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日常行为中有关诚实与说谎的具体信息,语文课中,又对《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和《可爱的娃娃》这两篇课文进行的阅读指导,与品生做了有机的整合,在本次活动设计中,课伊始,我先在播放《一分钱》的歌曲来营造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做好事的快乐,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而后直接揭题。

活动一:观看情景表演剧。在实施过程中,我以点代面,以班里最会说谎的孩子在日常行为中最为典型的事例为教育素材,某生丢了书,随手拿走别人来充当而引起的争议。观看后,再让学生当审判官来分辨是非。某生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吗?你认为什么才叫做诚实?这样目的是想让学生对诚实的概念有了意义上的认识。

【可能出现的问题】儿童对诚实的理解容易停留在口头,不易转化为行为。

【解决策略】为了避免简单的口头说教,结合儿童的实际生活进行教育,使儿童切实体验到说谎的危害和诚实带给自己与他人的快乐,进而在行为上真正做到诚实。与家长一起正确、科学地帮助儿童明辨诚实行为,并逐步养成诚实的好习惯。

活动二:喜羊羊pk灰太狼,诚实与谎言。

《喜羊羊和灰太狼》是当前孩子们最为热门的卡通片,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喜好,结合语文教材中的第十三单元《可爱的娃娃》,设计喜羊羊pk灰太狼卡通正反人物的形象的表演剧,通过在喜羊羊的帮助和灰太狼的引诱,剖析珍珍偷拿娃娃后矛盾的心理,让孩子们初步学会分辨是非。

活动三、“喜羊羊”讲故事。

首先,我注重学生的体验,结合学生容易说谎的典型事例,编成一个连续性的故事情境——灰太狼的遭遇,再加以提炼通过喜羊羊讲故事而形成的,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白不诚实最终会受到惩罚的道理。

【可能出现的问题】家长、教师与儿童沟通不够,对儿童说谎行为草率处理,导致消极影响。

【解决策略】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了解儿童常见的说谎行为背后的原因。在日常教育中,注意积极引导和正面教育,创造宽松的心理氛围,避免儿童为躲避惩罚而说谎,教师、家长要多与儿童沟通,关心儿童。在评价和开展活动中,注意正确地评价儿童,正面引导儿童,避免伤害儿童的情感。

用学生说谎的生活典型事例一二,先分组讨论交流其结局如何,再让善于表现的学生想象表演,通过灰太狼的表白,体会说谎的害处大。

活动四:喜羊羊战胜灰太狼,学会选择。

在活动中,通过喜羊羊的指导与帮助,再次回到《可爱的娃娃》这个故事,提问学生珍珍后来又怎么做,为什么又能回到从前快乐的样子。学会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减少犯错的可能,并体会到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我力求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能真正懂得了“诚实是金,诚实能给人带来友谊,诚实能赢得人们的信任与谅解,诚实的孩子处处受欢迎”的道理,真正体验了做诚实的孩子的快乐。

【可能出现的问题】儿童往往能正确评价他人,但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不够客观、全面。

开个“喜羊羊诚实俱乐部”,寻找诚实的孩子。

板书是学习的导游图,是老师的微型教案,浓缩了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索。我紧扣重难点,贴上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头像,让学生明白诚实快乐多,说谎害处大的道理,这样的板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内容清析,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课的教学内容。

诚实故事会。

诚实说谎。

(贴上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头像)。

快乐多害处大。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十七

《诚实故事会》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做诚实的好孩子”的第一个学习主题,又与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单元“诚实”是同一个主题。教材里设计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一些古今中外有关诚实的故事,如《狼来了》《长鼻子皮诺曹》等故事,再结合学生容易说谎的典型事件,编成一个连续性的故事情境——皮皮的遭遇。然后组织真假剧场的情境表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诚实的道理,最后引出豆博士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不诚实可能会带来的种种危害。

活动目标:

1.学会分辨是非,能够领悟到说谎害处大的道理。

2.能够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体验诚实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诚实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难点认识自己说谎的坏处。

活动准备。

1、在学生中开展诚实行为的调查活动。

2、制作灰太狼和喜羊羊的面具。

3、多媒体播放(歌曲《一分钱》)。

4、与学生在活动前一起阅读语文教材中第十三单元“诚实”的主体课文。

二、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外来工子女,在生活中,他们的父母只顾忙于工作,根本无心来管教孩子。在我预先了解班级中不诚实的事例,进行个别谈话时,发现低年级学生犯错后普遍存在避重就轻,只说别人的不对,忽视自己错误的情况。更有甚者,会出现撒谎或隐瞒事实的情况。比如:骗爸妈的钱买玩具的;随手拿走别人的学习用品谎说是自己的;考不好的试卷自己充当家长签名等。从进一步的观察中了解到,学生这样做,首先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诚实的重要性,不知道不诚实的害处;其次,家长们只会一味的指责,甚至帮着隐瞒。当孩子真正地承认了错误后,家长打骂得反而更加厉害;第三,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处于模仿成人举动的阶段,一些成人本身不诚实的表现对该年龄段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结合品德与生活课程,并和语文第十三单元“诚实”这一主题进行整合,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学生在故事和贴近他们生活的小品的启迪下明白什么是“诚实”和诚实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三、说教法与学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里指出的:“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我在实施中结合儿童的特点采取多种活动形式,来进行教育。

1、创设情境,歌曲渲染活动氛围。

2、制作喜羊羊和灰太狼面具,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致。

3、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4、情景表演和讲故事法。

在整个活动设计中,我按课标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要求,努力使教学进入生活,贴近生活,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四、说教学程序。

活动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一)、激发兴趣,直接导入。

我在课前准备中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日常行为中有关诚实与说谎的具体信息,语文课中,又对《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和《可爱的娃娃》这两篇课文进行的阅读指导,与品生做了有机的整合,在本次活动设计中,课伊始,我先在播放《一分钱》的歌曲来营造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做好事的快乐,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而后直接揭题。

活动一:观看情景表演剧。

在实施过程中,我以点代面,以班里最会说谎的孩子在日常行为中最为典型的事例为教育素材,某生丢了书,随手拿走别人来充当而引起的争议。观看后,再让学生当审判官来分辨是非。某生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吗?你认为什么才叫做诚实?这样目的是想让学生对诚实的概念有了意义上的认识。

【可能出现的问题】儿童对诚实的理解容易停留在口头,不易转化为行为。

【解决策略】为了避免简单的口头说教,结合儿童的.实际生活进行教育,使儿童切实体验到说谎的危害和诚实带给自己与他人的快乐,进而在行为上真正做到诚实。与家长一起正确、科学地帮助儿童明辨诚实行为,并逐步养成诚实的好习惯。

(二)、领悟诚实快乐多,说谎害处大。

活动二:喜羊羊对灰太狼,诚实与谎言。

《喜羊羊和灰太狼》是当前孩子们最为热门的卡通片,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喜好,结合语文教材中的第十三单元《可爱的娃娃》,设计喜羊羊对灰太狼卡通正反人物的形象的表演剧,通过在喜羊羊的帮助和灰太狼的引诱,剖析珍珍偷拿娃娃后矛盾的心理,让孩子们初步学会分辨是非。

活动三、“喜羊羊”讲故事。

首先,我注重学生的体验,结合学生容易说谎的典型事例,编成一个连续性的故事情境——灰太狼的遭遇,再加以提炼通过喜羊羊讲故事而形成的,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白不诚实最终会受到惩罚的道理。

【可能出现的问题】家长、教师与儿童沟通不够,对儿童说谎行为草率处理,导致消极影响。

【解决策略】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了解儿童常见的说谎行为背后的原因。在日常教育中,注意积极引导和正面教育,创造宽松的心理氛围,避免儿童为躲避惩罚而说谎,教师、家长要多与儿童沟通,关心儿童。在评价和开展活动中,注意正确地评价儿童,正面引导儿童,避免伤害儿童的情感。

(三)、灰太狼的惩罚。

用学生说谎的生活典型事例一二,先分组讨论交流其结局如何,再让善于表现的学生想象表演,通过灰太狼的表白,体会说谎的害处大。

活动四:喜羊羊战胜灰太狼,学会选择。

在活动中,通过喜羊羊的指导与帮助,再次回到《可爱的娃娃》这个故事,提问学生珍珍后来又怎么做,为什么又能回到从前快乐的样子。学会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减少犯错的可能,并体会到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我力求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能真正懂得了“诚实是金,诚实能给人带来友谊,诚实能赢得人们的信任与谅解,诚实的孩子处处受欢迎”的道理,真正体验了做诚实的孩子的快乐。

【可能出现的问题】儿童往往能正确评价他人,但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不够客观、全面。

(四)课外延伸。

开个“喜羊羊诚实俱乐部”,寻找诚实的孩子。

五、深入浅出说板书。

板书是学习的导游图,是老师的微型教案,浓缩了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索。我紧扣重难点,贴上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头像,让学生明白诚实快乐多,说谎害处大的道理,这样的板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内容清析,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课的教学内容。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十八

这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通过发现、研究、展示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以及合作意识。

《我发现……》这个主题包括两个子内容,它们分别是《多有趣的现象》和《哪里有科学》。这一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它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并乐于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享受创造带来的乐趣。而《多有趣的现象》这个内容侧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组织本单元教学活动的基础与铺垫。

在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后,我确定本课的教学活动目标如下:

1、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好奇,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2、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3、教育学生如何解答你发现的现象。其中第2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要想使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程也强调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觉得无味,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因此,我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本学习方式,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自制电脑课件,通过声、形、像的有机结合,加强直观性、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感情,从而促使学生把"知"转化为"行"。采用情景激趣、角色体验、游戏活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活跃,把道理寓于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如何有效运用以上方法,我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说明。

新课程提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对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怎样在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情感的激发。依据这一要求,遵循学生心理特点,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收集信息、分组讨论,又在游戏的情境中发现新知、得出结论,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理解学习内容,提高道德认识,强化品德能力。

《品德与生活》这一门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根据这三个特点,今天的主题活动《我发现……》将按三个步骤进行教学活动:

(一)情景感知,问题导入。

播放课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学生欣赏课件后,提出问题:“无穷的大自然中藏着许多秘密,想不想去认识一下这个神奇的世界呀?”学生兴致调动起来。接着我继续问:“那你们知道花是什么颜色吗?”花有什么气味吗?”学生大都回答是红色。然而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搜集发现,花不仅有红色,还有黄色、白色、蓝色等等。然后再由“谁知道花有什么气味?”这一问题的引导,得出花有浓浓的香味、还有异味、甚至什么气味都没有的,这时我告诉学生“这就是发现!”让在“感知花香”这一活动过程中初步了解“什么是发现”,而且知道大千世界里藏着许多的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研究。

(二)创设课堂和谐情境,亲身体验并发现。

1、“听听,猜猜,谁在唱歌”。课件播放知了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谁的叫声,这一环节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三)合作探究学习。

“你在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为此,我开展了两个实践活动:

活动一:“小眼睛,大发现”。学生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

活动二:记录我的发现。新课标中提出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我设计这一活动环节,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达形式,记录自己的大发现。

先让学生从课件“苹果掉下来了”中领悟到:其实许多发明创造都是来自生活中的细心观察,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就是从一些细小发现开始走向成功的,你想不想成为成为一名科学家或者是发明家呢?那就先把你的发现记下来,可以写下来也可以画下来,比一比谁的发现最多?”这些记录可以为接下来的研究内容作铺垫。

本堂课最后根据孩子们生活中发现的许多问题提出新的活动要求,引导他们不断向纵深发展。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十九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来说一说。

一、说教材。

《让我自己来吧》是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第三个主题。本课由“我会打扮我自己”、“我会管好我自己”和“我来当个小帮手”三部分组成。其中“我会打扮我自己”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会管好我自己”中的“展示台”是督促学生实践并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记录。实际上,一年级的学生能管好自己,就已经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了。本课的最后以“我来当个小帮手”为主题,用编儿歌和模拟生活场景等形式,再次强化了学生积极主动为家服务的情感导向与能力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课前向学生和家长调查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见调查表),其中会整理书包是新生入学后第一个月要学会做的事情,差不多的学生已经能做到;另外自觉锻炼身体,是《家校联系册》里的内容,根据批阅情况,学生的习惯也还不错。这两项在本课的教学中就省略。另外,根据调查,扣扣子学生全会;出门要关灯、玩具换着玩、转告电话大部分的学生能做到;理被子,也是多于半数的人都会理,而且是课堂上不易操作的;这几部分内容也省略。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本课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愿意尝试、自己动手。乐于为父母做事,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知识与技能:懂得系鞋带、刷牙、整理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穿衣能力。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努力使家变得更可爱,更温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教法:

本教案设计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通过竞赛、评判、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游戏、讨论等各种儿童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学生们则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整堂课安排了五个活动,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五、活动过程。

活动一:置身好孩子乐园。

课上,将学生分六组沿教室一圈坐好,中间留空。教师带鸟的头饰飞来:小朋友们好,我是从好孩子果园里飞来的一只快乐鸟。秋天到了,果园里桂花飘香,黄澄澄、金灿灿的果子都成熟了。我从那里捎来了一些,专门奖励给积极参与,认真听课的好孩子。你们准备好了吗?(教师拿出奖品)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创设美丽又轻松的氛围,为一年级课堂上的组织教学提供方便,同时让一年级的学生觉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很愉快的事。

一年级的孩子对自己的缺点往往容易忽略,而对别人的缺点却看得很清楚,所以通过看其他小朋友起床时要爸爸妈妈为她穿衣服的录像,让孩子以旁观者的身份从心底里发出:爸爸妈妈,让我自己来吧的呼声,以此引出课题。

活动二:自己的事自己做。

通过课前的调查,一年级学生会穿衣的占大多数,但真正是自己穿衣的44人中只有12人,所以提高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是本环节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通过以小组进行穿衣比赛,评出每小组的优胜选手一名,在采访优胜选手时,为在家都自己穿衣服的优胜选手戴上成熟的红苹果头饰,为在家不能自己穿衣的优胜选手戴上未成熟的青苹果的形式,鼓励并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二的第二环节是学习系鞋带,课本当中安排的是“系鞋带、扣扣子-我是巧手好孩子”。这里做了两个改变,一是扣扣子省略,因为调查时发现所有孩子都会扣;二是将课本系鞋带的穿鞋带步骤省略,因为调查中发现就光光系鞋带,会的只有22人,占半数,平时自己系鞋带的只有14人。而穿鞋带的方法过多又复杂,一节课中既要学会系鞋带还要学会穿鞋带,要求过高。所以本环节只选取单纯的系鞋带为知识技能训练目标。通过小组内选出系鞋带小能手,让他们介绍不同种的系鞋带的方法,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来掌握系鞋带的要领。运用可爱的水果贴图(自制吸铁石),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活动的设计打破了课堂里单一、师生相对立的空间关系,课堂中有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增大了每个学生发出和收取的信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师生互动,彼此融合,课堂变得更加活泼。

活动三;照镜子。

这一活动通过两两照镜子的游戏,即一人做动作一人当镜子的游戏(模仿他的动作),在学习简洁易懂的儿歌中,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仪表,同时也让学生明白:镜子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正衣冠,而小伙伴、家人和老师也是我们的好朋友,除了可以正衣冠,还可以正言行。

活动四:自己的事争着做。

活动五:帮助爸妈做事。

本活动的第一环节也由身边的榜样入手,让两名学生演一演《妈妈回来后》,其他学生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位小朋友是妈妈的小帮手?并且夸夸这丙位孩子。

本活动的第二环节,让孩子们交流一下遇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a、爸爸下班回到家,很累了,你会怎么做?

b、妈妈做好饭了,你会怎么做?

c、妈妈要去洗衣服,你会怎么做?

d、爷爷在家闷得慌,爸爸妈妈工作又很忙,你会怎么做?

第一环节的表演是生活的重现,体现学习内容从生活中来。第二环节将学学到的知识又回到生活中去。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交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师双向互动,彼此融洽,课堂变得更加活泼,并能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

小结、导行。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知道,我们虽然是做自己的作业、帮妈妈拿碗筷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加起来会让我们的家变得更可爱,更温暖。

习惯养成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所以课堂的最后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选择项目填入表格,在平时的生活中,让父母来评一评。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努力做父母的小帮手,在现有的生活中有所提高。使学生的行为得到巩固。

教学反思:

本设计经课堂教学实践,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孩子在课堂上的收获比较大。反思这堂课:

1、能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重组教材。这是根据《我爱我家》第三课《让我自己来吧》设计的。《让我自己来吧》一课,教材分三个部分:《让我来打扮自己吧》、《让我来管好自己吧》《让我来当小帮手吧》,我根据学生的实际重组了教材,精心策划了几个活动片段,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和难点。

2、教学内容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年级的学生依赖性很强,自理能力不强,我在课前能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针对学生实际生活选取教学内容,学生有亲切感,有吸引力。这样的内容就有价值。

3、教学形式活动化。本设计安排了四个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说说、做做、比比、演演的过程中懂得道理,提高认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参与率高。

4、师生合作,气氛融洽、活跃。教师一开课就戴上头饰,以果园里的一只快乐鸟的身份,飞到学生的中间,吸引了学生,学生从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下课了,教师又戴上头饰,带上学生的成果飞回“果园”,前后照应,留有余味。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二十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主题三:我和动物交朋友。本主题使学生知道动物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村,要学会和动物和谐相处,懂得关心动物就是关心人类自己。从爱护动物出发,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珍爱动物、热爱动物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2、行为与习惯:明确如何与动物相处,能够善待动物,知道戏弄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

3、知识与技能:通过“互问关于生活习性的问题”、“动物知识竞赛”和“说说我的贡献”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贡献,增长有关动物的知识。

4、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游戏、搜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探究和信息处理能力。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所以《动物party》一课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设计了适合低年级儿童特点的资料调查、角色扮演、教学游戏、知识竞赛、听故事、写倡议卡等一系列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儿童参与、探究、体验的积极性,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以及儿童的主体性等特点。教学设计灵活、新颖,以活动作为教与学的主要形式。每一个活动环节都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思维及发展空间。

四、教学方法:

情境模拟、交流汇报、体验学习、听故事、知识竞赛等。

五、教学流程:

(一)、以跳舞的形式创设情境,营造愉快的氛围。

(播放“兔子舞”的音乐,学生戴上动物头饰在老师的带领下蹦蹦跳跳的进入教室坐好。)。

教师揭示本课课题:同学们戴上了动物头饰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动物了,这么多的动物在这里欢聚一堂,就让我们进行个“动物party”吧。大家知道party是什么意思吗?(聚会)我们的动物聚会开始!

(二)、让学生在“换身份”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1、(配上《你的名字叫什么》歌曲进行“自我介绍”的歌曲游戏。)学生先唱:“你的名字叫什么?你的名字叫什么?”教师再邀请学生通过唱歌介绍自己是哪种“动物”。(我叫“公鸡”,我叫“蜜蜂”,我的名字真好听……)。

2、(通过“根据部位猜动物”的游戏让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外形。)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有些动物有事情不能来参加这个party了,但它们请我把它们的照片带来了,你们只要根据它们身体的某个部位猜出它是谁,它们就能一一与我们见面了。然后学生根据图片上的某种动物的一个或几个部位猜动物。

3、(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互相问关于生活习性方面的问题,了解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过渡语:但是光对外形熟悉还不算真正的了解,为了使我们之间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你们互相问问关于生活习性方面的问题。然后请学生伴随着“找朋友”的音乐进行自由交流。

4、(通过进行小型动物知识竞赛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并增长关于动物方面的知识。)过渡语:你们通过互相问关于生活习性方面的问题加深了了解,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动物知识竞赛,看看你们互相了解的程度够不够深?然后进行小型动物知识竞赛。

5、(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这种动物”对人类的贡献,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过渡语: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动物王国让我作为使者到人类世界,去宣传我们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那就请大家把你们对人类的贡献告诉我吧。(我能帮人们……)。

(三)、学生们换回“人类身份”制作“保护动物倡议卡”,激发保护动物的欲望和情感。

让学生们摘掉动物头饰变回人类,一起来制作“保护动物倡议卡”,将自己要如何保护动物的话写在卡片上。(学生读卡片并在黑板上粘贴成心形。)。

教师结束语:这次以“爱动物”为主题的“动物party”虽然结束了,但我相信同学们会继续以真心、诚心和爱心关注、爱护每一个动物,因为动物是我们永远的朋友。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二十一

《欢欢喜喜过春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单元的总体目标是初步了解年的常识,能够对年文化产生兴趣,并表现探究的愿望与行动,本课主要要求学生体会春节的热闹气氛,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以及在春节活动中表现出探究的意识,发现春节中的有趣事,新鲜事,由此可见,本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欢欢喜喜过春节》这一课的内容集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为一体。教材以学生最熟悉、喜庆的节日——春节为切入点,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明天的追求。这节综合活动课,我打破单一、呆板、严肃的课堂模式,努力创造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自然,学得快乐,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体会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对生活的影响。我将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中体现。

2、情感目标:通过感受过年的欢快和喜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向学生渗透重视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愫。对于本目标我将在教学过程的第一、二环节中来展现。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辨别,分析能力。此目标我将在本课的两个活动中来体现。

根据教材内容和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挖掘过年的文化内涵。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制订了主体教学目标,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后,关键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来达成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和大纲要求,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预设的基本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活动式、合作探究等等。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各种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让学生用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方面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辨别能力,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

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我就播放多媒体vcd《过新年》片段,同时让学生聆听熟悉的旋律《新年好》,一下子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我随机引出话题:“同学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喜欢过年?”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让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2、畅谈春节,明理激情。《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课前,我让孩子们收集过年用过的小饰物、用具、照片等,活动中让他们展示交流,同时将音像教学资源引进课堂,给学生营造出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静能动的情境氛围,再通过多媒体vcd资源中的《过新年》图片的介入,激发学生畅谈在过年的众多风俗习惯和庆祝活动中,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同学们在交流中全面地了解了当地过春节时的习俗,挖掘出过年的文化内涵。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一些辩论题供学生辩论:过年要不要放鞭炮?收压岁钱好不好?从而体会到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对生活的影响。

3、主体参与,多向互动。《品德与生活》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不再是监督,控制学生活动的人,是学生可信赖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这节课我打破学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动为载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节,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多向互动贯穿课的始终。生生互动:(活动一)祝福热线学生自由分角色扮演其亲人、朋友等,让他们之间相互赠送祝福。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在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学生能够全面参与,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能力、社交能力,有利于他们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群体互动:(活动二)特别行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模拟过年的活动,如:“帮妈妈布置房间”、“访亲拜友”、“采购年货计划”、“春节慰问活动”、“有趣的游艺活动”等,让他们分组讨论,确定主题,再进行准备,制定计划或排练小短剧。这一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培养能力,拓展延伸。在作业设计上,为了让学生化知为能,迁移应用。让学生回家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对亲朋好友相互赠送祝福,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辨别,分析能力。

迎新春 挂图一 挂图二

过新年的图片新春慰问图片

总之,本课的教学思路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巧妙地把多媒体vcd内容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体验,到生活中实践,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稿篇二十二

《诚实故事会》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做诚实的好孩子”的第一个学习主题,又与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单元“诚实”是同一个主题。教材里设计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一些古今中外有关诚实的故事,如《狼来了》《长鼻子皮诺曹》等故事,再结合学生容易说谎的典型事件,编成一个连续性的故事情境——皮皮的遭遇。然后组织真假剧场的情境表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诚实的道理,最后引出豆博士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不诚实可能会带来的种种危害。

活动目标:

1.学会分辨是非,能够领悟到说谎害处大的道理。

2.能够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体验诚实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诚实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难点认识自己说谎的坏处。

活动准备。

1、在学生中开展诚实行为的调查活动。

2、制作灰太狼和喜羊羊的面具。

3、多媒体播放(歌曲《一分钱》)。

4、与学生在活动前一起阅读语文教材中第十三单元“诚实”的主体课文。

二、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外来工子女,在生活中,他们的父母只顾忙于工作,根本无心来管教孩子。在我预先了解班级中不诚实的事例,进行个别谈话时,发现低年级学生犯错后普遍存在避重就轻,只说别人的不对,忽视自己错误的情况。更有甚者,会出现撒谎或隐瞒事实的情况。比如:骗爸妈的钱买玩具的;随手拿走别人的学习用品谎说是自己的;考不好的试卷自己充当家长签名等。从进一步的观察中了解到,学生这样做,首先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诚实的重要性,不知道不诚实的害处;其次,家长们只会一味的指责,甚至帮着隐瞒。当孩子真正地承认了错误后,家长打骂得反而更加厉害;第三,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处于模仿成人举动的阶段,一些成人本身不诚实的表现对该年龄段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结合品德与生活课程,并和语文第十三单元“诚实”这一主题进行整合,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学生在故事和贴近他们生活的小品的启迪下明白什么是“诚实”和诚实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三、说教法与学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里指出的:“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我在实施中结合儿童的特点采取多种活动形式,来进行教育。

1、创设情境,歌曲渲染活动氛围。

2、制作喜羊羊和灰太狼面具,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致。

3、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4、情景表演和讲故事法。

在整个活动设计中,我按课标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要求,努力使教学进入生活,贴近生活,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四、说教学程序。

活动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一)、激发兴趣,直接导入。

我在课前准备中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日常行为中有关诚实与说谎的具体信息,语文课中,又对《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和《可爱的娃娃》这两篇课文进行的阅读指导,与品生做了有机的整合,在本次活动设计中,课伊始,我先在播放《一分钱》的歌曲来营造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做好事的快乐,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而后直接揭题。

活动一:观看情景表演剧。在实施过程中,我以点代面,以班里最会说谎的孩子在日常行为中最为典型的事例为教育素材,某生丢了书,随手拿走别人来充当而引起的争议。观看后,再让学生当审判官来分辨是非。某生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吗?你认为什么才叫做诚实?这样目的是想让学生对诚实的概念有了意义上的认识。

【可能出现的问题】儿童对诚实的理解容易停留在口头,不易转化为行为。

【解决策略】为了避免简单的口头说教,结合儿童的实际生活进行教育,使儿童切实体验到说谎的危害和诚实带给自己与他人的快乐,进而在行为上真正做到诚实。与家长一起正确、科学地帮助儿童明辨诚实行为,并逐步养成诚实的好习惯。

(二)、领悟诚实快乐多,说谎害处大。

活动二:喜羊羊pk灰太狼,诚实与谎言。

《喜羊羊和灰太狼》是当前孩子们最为热门的卡通片,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喜好,结合语文教材中的第十三单元《可爱的娃娃》,设计喜羊羊pk灰太狼卡通正反人物的形象的表演剧,通过在喜羊羊的帮助和灰太狼的引诱,剖析珍珍偷拿娃娃后矛盾的心理,让孩子们初步学会分辨是非。

活动三、“喜羊羊”讲故事。

首先,我注重学生的体验,结合学生容易说谎的典型事例,编成一个连续性的故事情境——灰太狼的遭遇,再加以提炼通过喜羊羊讲故事而形成的,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白不诚实最终会受到惩罚的道理。

【可能出现的问题】家长、教师与儿童沟通不够,对儿童说谎行为草率处理,导致消极影响。

【解决策略】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了解儿童常见的说谎行为背后的原因。在日常教育中,注意积极引导和正面教育,创造宽松的心理氛围,避免儿童为躲避惩罚而说谎,教师、家长要多与儿童沟通,关心儿童。在评价和开展活动中,注意正确地评价儿童,正面引导儿童,避免伤害儿童的情感。

(三)、灰太狼的惩罚。

用学生说谎的生活典型事例一二,先分组讨论交流其结局如何,再让善于表现的学生想象表演,通过灰太狼的表白,体会说谎的害处大。

活动四:喜羊羊战胜灰太狼,学会选择。

在活动中,通过喜羊羊的指导与帮助,再次回到《可爱的娃娃》这个故事,提问学生珍珍后来又怎么做,为什么又能回到从前快乐的样子。学会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减少犯错的可能,并体会到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我力求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能真正懂得了“诚实是金,诚实能给人带来友谊,诚实能赢得人们的信任与谅解,诚实的孩子处处受欢迎”的道理,真正体验了做诚实的孩子的快乐。

【可能出现的问题】儿童往往能正确评价他人,但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不够客观、全面。

(四)课外延伸。

开个“喜羊羊诚实俱乐部”,寻找诚实的孩子。

五、深入浅出说板书。

板书是学习的导游图,是老师的微型教案,浓缩了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索。我紧扣重难点,贴上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头像,让学生明白诚实快乐多,说谎害处大的道理,这样的板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内容清析,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课的教学内容。

诚实故事会。

诚实说谎。

(贴上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头像)。

快乐多害处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60441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