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个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总结中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所总结的对象或事物。通过阅读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拓宽思维,启发自己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人体概述教学设计篇一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废物知多少》。
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并使学生通过亲历调查家里、学校或校园内丢弃废物的种类、质量、处理方法等探究活动过程,能在活动的基础上写出完整的调查报告,从而增进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分析。
经过了前三个单元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也知道了调查研究是人们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本单元除了继续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外,重点是指导学生在活动的基础上写出完整的调查报告。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对废物的种类、质量、处理方法的调查活动,做好调查的准备、实施、整理分析、完成调查报告等工作。
2.了解我们周围的废物的处理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有责任。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指导学生对身边的废物进行调查、研究,并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
由鸡蛋壳、易拉罐、塑料瓶制作的艺术品,废品组成的大象漫画、小科学家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兴趣引入。
1.出示由鸡蛋壳、易拉罐、塑料瓶制作的艺术品,由它们的制作材料揭示本课的课题。
师:在生活中,我们人类凭借智慧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了许多极富美感的艺术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由生活中常见物品制作而成的艺术品。(出示由鸡蛋壳做成的脸谱、由易拉罐和塑料瓶裁剪而成的花瓶)。
师:看了这些艺术品,你有什么想法?
生1:很漂亮。
生2:鸡蛋壳、易拉罐和塑料瓶这些东西十分常见,只是我们没有再去利用,而是直接扔掉了。
生3:这些艺术品都是由废品制作而成的。
生4:这些东西我们也会做。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艺术品的材料是我们生活中的废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有关废物的知识。
2.板书课题:废物知多少。
二、回顾、交流和整理。
1.回顾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废物。
师:除了鸡蛋壳、塑料瓶这些之外,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废物?
生1:这太多了,废纸、酒瓶、纸箱、塑料袋等等。
生2:还有坏掉的衣服、电器都被我家当废品卖了。
生3:写完的废本、坏掉的笔,说不完。
生4: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的生活垃圾,比方说烂菜叶、剩饭,那也是废物。
2.出示漫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废物数量的庞大,通过对废物的直观感受,引发对废物的关注。
师: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产生大量的废物。据统计,平均每年每个家庭产生的.废物堆起来,占用的空间大约有一头大象那么大。(出示漫画)。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漫画,感受废物与我们的关系密切相连。
师:那这头大象都是由哪些废物组成的?
生1:我发现它是由烂笤帚、破篮球、旧书本、废纸盒、牙膏盒组成的。
生2:我帮他补充一下,还有电池、头盔和烂拖鞋。
生3:还有呢,易拉罐、轮胎、塑料袋、啤酒瓶、破衣服等等,很多东西呢。
师:看到这么多的废物,你认为我们应该关注什么?
生1:这些废物如何处理的?
生2:废物分为哪几类?
生3:这些废物对我们人类的影响有多大?
生4:哪些废物可以再利用?
3.回忆、交流和整理。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真不少,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对废物的种类及处理方法进行一下研究。现在,小组合作讨论一下,你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废物的种类有哪些,分别是怎样处理的,讨论后,把结果填在小科学家记录表中。
师出示记录表。
废物名称处理方法。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组的记录结果。
生:我们小组的结果是这样的:
像酒瓶、塑料瓶、纸箱、书本等这些废品还能再利用,所以卖给了废品收购站。
鸡蛋壳、烂菜叶这些生活垃圾都倒入垃圾筒。
电池一类的废品不能再回收,最好交给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师:你们小组总结得很完整。
三、调查、研究。
1.确定研究方法。
生1:我们可以去废品回收站或垃圾中转站实地调查。
生2:我们还能去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生3:也可以请教专家。
生4:也能分类进行统计。
师:看来同学们都打算采用调查法进行研究。那我们如何进行调查研究?需要准备什么?注意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指名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生1:我认为必须小组分工明确,确定调查的内容及地点,做好调查记录。
生2:我觉得调查要实事求是,尽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师:同学们考虑得很周到,调查结束后,将你们组的调查结果整理一下,记录下来。
2.指导调查报告的写法。
师:你们的调查结果都会呈现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1:调查过程,调查时间、地点,调查内容。
生2:还可以写我们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生3:调查的范围和调查的项目。,
师:你们考虑得很好,很完整。将你们说得这些汇总起来,就形成了一篇调查报告。(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调查报告范例)。
3.进行实地调查。
(由于时间关系,调查当堂没有结束的,课下继续进行,调查报告下一课时完成。)。
人体概述教学设计篇二
本节课我使用多媒体教学,首先安排了1个观察思考和1个资料分析,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有关泌尿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第一个观察思考学生很容易答出,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明白也能把课后的题自己完成,但第二个资料分析就不太理解,有的同学看了好几遍也没明白,我就到学生的'小组内和他们共同分析,直到几个同学先明白了,就让他们再给其它的学生讲解。
在讲授泌尿系统的组成时,我利用图片展示,虽然学生没有真正看见过肾脏,但这一环节效果很好。对于尿的形成和排出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展示了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的过滤现象------血浆中的小分子物质如:部分水、葡萄糖、无机盐,以及全部的尿素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以及原尿流经肾小管发生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血液。让学生比较容易的掌握了这一重点。
这节课我用了多媒体课件来讲,把尿的形成特别是肾小球的过虑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做成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这一重点和难点是我的成功之处!
人体概述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并说出人体各个系统的主要功能。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
1、识别组成人体的器官和系统,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2、举例说出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
3、举例说明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
教学难点:
1、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2、分析骨的成分与骨特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二、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引入课题。
一、 教学过程:
学生:观察模型说出骨骼和肌肉的名称,相互讨论说出运动系统的功能。
活动:请一学生上黑板前做快速下蹲的表演,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个。
讨论:表演的同学运动后有什么变化?看到这些变化,使你想到了什么系统?
人体各个系统有什么功能?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积极回答,并相互补充。
教师:总结归纳。
学生:讨论猜测。
实验:学生4人一组做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的实验:1、一个烧杯里装食醋,另一个烧杯装10%的稀盐酸,分别把相同大小的鱼骨放进烧杯,观察现象,10分钟后取出,漂洗后,用手触摸,看能否打结。
2、用镊子夹起一根鱼肋骨,放在酒精灯上煅烧,观察颜色变化,用镊子轻。
轻敲打煅烧后的骨。
教师:请各组代表说出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各组代表积极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
2、鱼骨能够煅烧,说明骨骼里含有什么物质?
3、这些物质使骨骼有什么样的特性?
学生互相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归纳,今天大家表现很不错,让我们为取得成功而鼓掌。
二、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 课后反思:
六、练习:课本16页 自我评价1、2、3 思维拓展。
人体概述教学设计篇四
班级:09数字动画姓名:
于宁宁学号:090037008。
所谓职业沟通说白了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建立的一种关系。沟通也就是人与人的说话,我为这事伤透脑筋,很烦觉得自己没用,这张嘴怎么就不如别人一半。想找个是方法提高自己,提高自己以后的生活。能和同事朋友谈笑风云,揩揩不绝。在工作中想要建立友好的感情和关系是工作必要的第一大事,和他人工作关系和感情不好遭受他人排斥,冷眼相待这会对你以后工作前途,事业是十分危险的。通过一学期《职业沟通》这门课程。我受益匪浅。
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人熟知而效仿。而身为大学生,“齐家、治国、平天下”未免说得太过了些。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用自己的方式去塑造自身,从而慢慢达到接近“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
一直保留着老师的那句话“人际沟通的成功,不在于你一路走来侥幸遇到的都是君子,而在于那些你遇到的不是君子的人,能在和你交往的过程中看到人性中善良温馨的一面,感受到你对他的宽容、体谅,而让他美好的一面更多的表现出来”。通过学习无论是人际关系、人际沟通、职业沟通、沟通礼仪亦或是特殊的人际关系,都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天时、地利、人和,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成功还需人和,亦即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而人际关系首先并且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在自我利益的基础上的。人际行为的三种基本需要即为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个体想融入到一个大的集体中才有了包容的需要;正是因为有想要控制别人或是被别人控制的欲望,才有了支配的需要;正是因为到了一定的阶段,想要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之间亲密感情的需要,所以才有了情感上的需要。而我们正常的人际交往正是基于每个人的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以努力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来为未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铺垫。
在国学与人际沟通的课上,不需要再说亲亲之爱,毋需强调忠恕之道,无须说何为恻隐之心。仅对无为一点,我表示深感赞同。为无为,则无不治。现代人群中流行说解释等于掩饰,掩饰等于事实这句话,似乎解释已不再是事实的证据,而成为狡辩的“帮凶”。所以,人之为人,便要无论做何事前考虑好可能的结果。做每件事之前都要细细掂量这样做会不会使得自己安心,从长远上来看会不会有好的结果,从近的来看,自己的做法会不会更能让周围的人所接受。即所谓的心安处即心安处,安心时即心安时。而心安,确是需要一定的自身修养方可做到的。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只有每每回看自己,为自己的修养更上一层楼而不断添砖加瓦,才会做到毋需解释、毋需牵挂、毋需担忧,因为做到如此就已不需要再对任何事情进行解释,真正做到了虽貌似无为却是在实质上做了很多事情。
人际沟通作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彼此了解、相互活动,通过语言等多种媒介而进行的信息传递、思想交流的行为,是将信息编译,并通过各种媒介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和理解的过程。每一天,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就是人际沟通,无论是肢体上的还是语言上的。每个人在迎接每个挑战的时候也同样在接触着人际沟通。人际沟通讲求尊重、相容、理解,而在交往过程中以他人为中心实为人际沟通的白金原则。而作为最尊重别人的表现方式之一,倾听无疑是最好的方法。上帝给了我们一个闭着的嘴巴,但却给了我们24小时开着的耳朵,他的意思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多些倾听,是建立信任的开始,是相互理解,是包容,是对彼此最真诚的回应。同时,我们的倾听为对方表达内心创造了环境,也为对方一吐不快抑或一吐心头之快提供了最温暖的诉说之地。但单单倾听远远不能完成一个交流的过程。倾听并有适时的回应才是最佳交流方式。而说话也自有说话的技巧。我们也承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尊重这样一条规律:在保持大诚大信的前提下,要多一些善意的谎言,少一些不必要的真实。关于善意的谎言,也可以联想到人际沟通的艺术性之所在。如何做好人际沟通的工作确是一门艺术。这不仅包括批评的艺术,还包括听取对方意见、谈话中适当提问的艺术等。其中就我个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切记情绪很差时尽量避免与人谈话,避免无谓的争论。因为在一个人情绪很差时,他的思维也间接的受到影响。如果在这个时候还要继续保持和别人谈话,则引起大怒并发泄出来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这样,于人,于己都有难以想象的后果。而至于无谓的争论,所谓无谓,我们一方面可以认为是面对不讲理的对方来说,争论是在做无用功,所以宁可不要;另一方面,我们要讲求无为。或许它不重要,或许真的没有必要在为了证明自己而去解释什么,争论什么。所以,综合以上,人际沟通,讲求说的技巧,讲求听的技巧,更讲究思考的技巧!
作为近期新学的内容,而且作为大学生即将面临的、较为感兴趣的问题之一——职业沟通我认为真情对待他人,帮助他人这很重要。有些只是嘴巴很厉害,说的跟唱的一样。可到真正遇见事情啦!别人却不会来帮他。因为他不真诚,经常说的跟他做的不一样,只是嘴巴一套做的一套很会说话,沟通能力特强,往往舌战中站于上风,将对方玩弄于手掌之中。是这样的沟通能力在强也是白强。所以与他人沟通,你必须真诚实意(想要说话一套一套的,这个是没办法加强的只能经过后天锻炼)。热情对待他人,别人对你说心里话你就对别人说心里话,不欺骗,不隐瞒。以后将真正成为生活中的铁哥们,铁搭档。而不是像上面所说江湖哥们义气两面三刀。这是从自身找到提高自己沟通能力的思路。很快,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课程这么快就结束了。学习永无止境,而知识的之所以永流传,就在其适于实践,适于检验。我也会在以后生活中,努力运用老师所教,实践于现实,学习于现实,争取得到最大的收获!最后,真诚的对老师说声谢谢,因为,做人难,做一个成功的人更难。感谢在这一学期您的教导,我会努力走好人际这条路,为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09数字动画班:于宁宁。
学号:090037008。
人体概述教学设计篇五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abcbccccc。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cbcbcdabc。
二、
1、排泄泌尿系统肾脏。
2、繁殖有机物病菌虫卵。
3、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废物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组织细胞。
5、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膀胱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
三、
1、(1)原尿尿液血浆。
(2)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到肾小囊中。
(3)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没有吸收尿素,使得尿素浓度升高。
(4)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只重吸收部分无机盐,使得无机盐浓度升高水。
(5)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
2、(1)b葡萄糖(2)a无机盐和尿素(3)c蛋白质和血细胞。
四、
1、(1)[3]肾小球(6)肾小囊原尿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150升。
(2)[7]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水无机盐尿液水无机盐尿素。
(3)[4]出球小动脉动脉血(3)肾小球动脉血。
(4)动脉血肾小球氧气。
2、(1)尿素静脉血。
(2)葡萄糖。
(3)尿素葡萄糖。
(4)尿液输尿管膀胱。
人体概述教学设计篇六
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有重要作用。而且,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又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的,与自身息息相关,所以这部分知识较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日常积累的知识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科学的,例如学生常把排尿和排粪便同视为排泄,认为尿液是在排泄系统中形成的等,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纠正不科学的认识。
就宏观而言,泌尿系统的组成是学生熟知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但微观上,具体到肾单位,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因此教师应注意适时出示挂图、模型,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肾脏的过滤作用,以实验模拟,便于理解,也为后面讲解肾小球、肾小囊壁的作用打下基础。尿的.形成过程距离生活常识较远。因此教师不必急于阐述尿液形成的完整过程,而是以点连线,先以资料分析使学生比较出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不同,归纳肾单位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以视频材料为线,连起各知识点,学生自己表述出尿液形成的过程,避免了教师全盘托出,学生全盘接受的模式。尿的排出过程这一知识点较简单,让学生自己描述,教师补充。
最后,教师提示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就能力训练而言,本节用多种方式(挂图、模型、视频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人体概述教学设计篇七
本课程是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的课程。主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教师教育教学的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使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学习目标:
(1)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设备特性及应用,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网络教学的特性和应用。(3)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
(4)初步掌握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目标分析和确定、教学策略指定、教学媒体选择和利用、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基本方法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应用)(5)掌握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原则和步骤(初步应用)(6)理解对“双主”id的理论基础及模式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述(理解)。
教学系统设计(通常也称教学设计)从其学科形成的历史来看,是在综合多种理论的基础上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因此相关理论的每一次发展都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人们在对教学设计概念的界定上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分析比较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几个教学设计定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教学设计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
美国著名设计专家梅瑞尔(meriil)在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监视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technology).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梅瑞尔,1996)。梅瑞尔的教学设计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加涅的影响,但他强调教学设计应侧重于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以创设一种高效率的、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教学。这里所谓的经验,从梅瑞尔对教学设计定义进一步的分析中,可以推知主要是指学习策略,涉及如何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帮助他们复诵、编码和处理信息,监控学生的学业行为,提供学习活动的反馈等。
帕顿(patten,j.v)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提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成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帕顿,1989)。这一定义将教学设计纳入了设计科学的子范畴,强调教学设计应把学与教的原理用于计划或规划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关于教学设计含义的第一种观点强调教学设计的系统特征,突出循序渐进、合理有序的操作步骤;第二种观点更多的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思想,强调教学设计应侧重于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第三种观点是从设计科学的角度,突出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设计本质。以上定义放映了人们对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的不同理解和认识。我们认为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system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教学系统设计具有以下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资源、方法、活动等。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习者达到预期的目标。
系统论认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是有机整体,它们自成系统,又互为系统。任何一个系统和周围的环境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而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可以看作子系统,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具有相对性。任一系统都是在和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中变化、发展,所以保持动态稳定性和开放系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要么是一个系统,要么是一个系统的要素。教育技术学者人们在长期探索中确定了以系统论思想和方法作为教学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把教学作为系统来研究和用系统方法来设计教学。
(一)把教学作为系统来研究。
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如学校是一个教育系统,当它处于社会环境之中时,又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社会向学校教育提出所需人才的要求,提供教育资源(如教职员、教材、设备、设施等),输送学生等,而学校系统则通过各类教育工作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系统是通过人才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或社会进步是否提出新要求的反馈信息来进行调整,以保持在社会系统中的动态稳定。
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它可以是指学校的全部教学工作,也可以是一门课程、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或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实施的、有控制的教学信息传递过程。教学系统包含了教师、学生(均为人员要素)、教材(教学信息要素)和教学媒体(物质要素)等四个最基本的构成性要素,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并组成系统的空间结构。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又构成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复杂的运行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过程。教学系统的功能就是通过教学过程运行的结果来体现的。
y认为,教学系统是分层次的系统复合体,这些不同的层次都与教学系统设计有关。
一般地,教学系统可以区分为以下由高到低的4个层次.1、机构层次的系统:系统的输入是社会需要,可作为教育的财政资源及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系统的输出是教育目标、组织计划和财政预算等。
2、管理层次的系统:主要是执行机构层次作出的决定并安排机构层次的资源,系统的输入是上一层次的输出,系统的输出是课程设置计划、教学资源和评价指标体系。
3、教学层次的系统:系统的输入是上一层次的输出(课程设置计划、各种资源和评价体系),系统的输出是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活动和教学系统。
4、学习层次的系统:系统的输入是上一层次的输出和各种学习资源,系统的输出是学生通过各门功课考核、获得分数、达到目标、取得文凭和证书等。
“确定将要设计的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有助于我们设计教学系统时对所要设计的系统有一个更明确的定位。这实质上与人们理解教育的方式也是一致的,若从管理的角度看教学系统,我们也应该对教学系统从四个层次全面考虑,但由于立足点是管理层次,这时管理层次是系统的基本层次;依此类推,若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学系统则应以教学层次作为系统的基本层次;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系统则应以学习层次作为系统的基本层次;以不同的系统层次作为基本层次就是对所设计的教学系统给以不同的定位。
按照这种观点考虑,目前的教学系统设计实质上都是以教学层次作为基本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这时系统的基本变量如下:。
系统的输入:管理层次的输出,即课程设置计划、各种教学资源和对教学的评价标准;系统的输出: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活动和教学系统。
系统的输入:其他层次的输出,关于学习进程和要求的信息,各种学习资源;系统的输出:以学为主的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活动及教学系统。
这样一来,前面的三个层次对学习者来说都是开放的,它们都为学习系统层次提供运行的环境和条件。与以教学层次为基本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相比,其区别在于系统的功能不同,前者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教,而后者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另外,系统对学习者的开放程度不同,后者比前者更开放些,因为后者决策直接面向学习者;还有前者较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后者则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鉴于上述认识,banathy认为应该以学习层次作为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层次,这种定位最有利于学习者学习,而且这时系统的直接输出是比较理想的教学结果。不过,甚至他本人也认为以哪个系统层次作为基本层次去设计教学系统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教学传统有很大关系。我们认为,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了以教学层次为基本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习层次为基本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这样两种设计定位并存的状况。前一种定位与我国目前有组织的大班级课堂教学系统设计相一致,而后者将会在目前蓬勃发展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和学校中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以预见,后者将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有较大发展。在教育软件开发中情况也一样,目前很多有远见的教育软件公司已经开始把面向学校教学用的软件和面向家庭学生自主学习用的软件同时作为开发教育软件的两种不同定位。因为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以两种不同的定位设计教学系统时,系统的基本变量是有很大差异的。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侧重点的不同,在实践中不要摇摆于两者之间,否则,结果将适得其反,使每一层次系统的功能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当然,还可以用其他层次(如机构层次、管理层次)作为基本层次进行教学系统设计,但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中还没有人去从事这样的尝试。
(三)在教学系统设计中应考虑教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因为在教学系统之外还存在着广泛的社会系统,这是教学系统赖以存在的条件,它构成了教学系统的环境。实际上这也是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本身的不完善,我们更多地注意了对教学系统内部的建构,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教学系统的开放性、忽视了教学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
很显然,社会是一个大系统,教学系统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而社会大系统中许多其它的子系统都与教育有关,它们具有提供学习资源的潜在可能性,即在这些子系统之中有各种资源、机会、设施等可以被运用于教学系统之中。因此,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将教学系统(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系统)与具有提供学习资源的潜在可能性的社会系统联系起来。
可见,教学系统复合体之外还有一个与教学系统设计有关系的更广泛的社会大系统(如图1-1),它们是建构教学系统时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我们知道,教育并不仅仅限于学校教育,在学校之外还存在各种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机会与学习资源(而我们在设计教学系统时,常常把这些学习机会、学习资源与学校教育割裂开来)。
人体概述教学设计篇八
人铁、铜、锌、锰、钴、钒、铬、钼、硒、碘等十余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钙、钠、钾、镁四种元素约占人体中金属离子总量的99%以上。它们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人体之中,当膳食中某种元素缺少或者含量不足时,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1.氮。
氮是人体必需的定量元素之一,也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氮占蛋白质分子重量的16%~18%。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细胞核、各种细胞器的主要成分。动植物体内的酶也是由蛋白质组成。此外,氮也是构成核酸、脑磷脂、卵磷脂、叶绿素、植物激素、维生素的重要成分。由于氮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人们将氮称为生命元素。植物缺氮时,老器官首先受害,随之整个植株生长受到严重阻碍,株形矮瘦,分枝少、叶色淡黄、结实少,子粒不饱满,产量也降低。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有多种蛋白质的参加才使生物得以存在和延续。例如,有血红蛋白;有生物体内化学变化不可缺少的催化剂——酶;有承担运动作用的肌肉蛋白;有起免疫作用的抗体蛋白等等。各种蛋白质都是由多种氨基酸组合而成的。氮是各种氨基酸的一种主要组成元素。
2.钙。
钙是人体重要元素之一,也是人体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含量仅次于碳、氢、氧、氮,正常人体内含钙大约1千克~1.25千克。每千克无脂肪组织中平均含钙20克~25克。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它参与人体的许多酶反应、血液凝固,维持心肌的正常收缩,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巩固和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缺钙会引起软骨病,精神松弛,抽搐,骨质疏松,凝血机制差,腰腿酸痛。现在人们的意识提高了,都注意对钙元素的补充了,缺钙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大,人体每天需补充0.6克~1.0克钙。
3.磷。
磷是人体的常量元素,约占体重的1%,是体内重要化合物atp、dna等的组成元素。人体每天需补充0.7克左右的磷。
4.铁。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铁的摄入不足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铁元素的补充,缺铁的人可以在饮食上多吃一些含铁较多的食物。
5.钠和氯。
钠和氯在人体中是以氯化钠的形式出现的,是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和维持体液平衡的作用。人体每天必须补充4克~10克食盐。
6.碘。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不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造成呆小症,也会引起人甲状腺肿大。在旧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低,很多人都因为长时间不吃食盐而患上了甲状腺疾病,现在我们所吃的食盐中都加了碘元素。
为了您身体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请注意饮食的平衡,特别是要注意上述元素和其他一些微量元素(如铜、钾、镁、氟、硒、锌等)的补充,只有身体的各种元素都不缺乏,你的身体才会更健康。
人体构成生命的化学反应。
期表的稀疏采样。
一些较为突出的代表被称为宏观营养素,而那些仅出现在百万分之一或更低水平的代表被称为微量营养素。
这些营养素具有多种功能,包括骨骼和细胞结构的构建,调节身体的ph值,携带电荷和驱动化学反应。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经为12种矿物质(钙,铁,磷,碘,镁,锌,硒,铜,锰,铬,钼和氯化物)设定了参考日摄入量。钠和钾也有推荐的水平,但它们是分开治疗的。
但是,这并不会耗尽您需要的元素列表。硫通常不被提及作为膳食补充剂,因为身体在蛋白质中含有大量的硫。
还有其他一些元素-如硅,硼,镍,钒和铅-可能起到生物学作用但不属于必需品。
“这可能是因为实验证据尚未确定生化功能,”俄勒冈州立大学莱纳斯鲍林研究所的维多利亚德雷克说。
有时候所有人都知道,当他们的饮食缺乏特定的非必需元素时,实验室动物表现不佳。然而,鉴定元素赋予的确切益处可能是困难的,因为它们很少以纯净形式进入身体。
美国饮食协会全国发言人christinegerbstadt说:“我们不把它们视为单一元素,而是将它们视为复合物中的元素。”
正常饮食由数千种化合物(一些含有微量元素)组成,其作用是正在进行的研究的研究。现在,我们只能肯定地说20个左右的元素正在做什么。这是一个快速的概述,括号中的体重百分比。
氧气(65%)和氢气(10%)主要存在于水中,占体重的约60%。几乎不可能想象没有水的生活。
氮(3%),包括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以及构成dna的核酸。
钙(1.5%)是人体中最常见的矿物质-几乎全部都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钙最重要的作用是身体功能,如肌肉收缩和蛋白质调节。事实上,如果一个人的饮食中没有足够的元素,身体实际上会从骨骼中吸收钙(导致骨质疏松症等问题)。
磷(1%)主要存在于骨骼中,但也存在于分子atp中,atp在细胞中提供能量以驱动化学反应。
钾(0.25%)是重要的电解质(意味着它在溶液中带电荷)。它有助于调节心跳,对神经中的电信号传递至关重要。
硫(0.25%)存在于两种氨基酸中,这对于赋予蛋白质形状很重要。
钠(0.15%)是另一种对神经中的电信号传导至关重要的电解质。它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分。
氯(0.15%)通常在体内被发现为负离子,称为氯离子。该电解质对于维持流体的正常平衡很重要。
镁(0.05%)在骨骼和肌肉的结构中起重要作用。它还有300多种必需的代谢反应。
氟(0.0037%)。除了防止蛀牙外,它似乎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重要性。
锌(0.0032%)是所有生命形式的必需微量元素。几种蛋白质含有称为“锌指”的结构,有助于调节基因。众所周知,缺锌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侏儒症。
铜(0.0001%)在各种生物反应中作为电子供体是重要的。如果没有足够的铜,铁就不能在体内正常工作。
碘(0.000016%)是制造调节代谢率和其他细胞功能的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肿和脑损伤,这是世界上许多地方的重要健康问题。
硒(0.000019%)对某些酶是必需的,包括几种抗氧化剂。与动物不同,植物似乎不需要硒来生存,但是它们确实吸收了硒,因此在富含硒的土壤中种植的植物有几种硒中毒现象。
铬(0.0000024%)通过与胰岛素相互作用来帮助调节糖水平,但确切的机制仍未完全了解。
锰(0.000017%)对于某些酶是必需的,特别是那些保护线粒体-在细胞内产生可用能量的地方-来自危险的氧化剂的酶。
钴(0.0000021%),这在蛋白质形成和dna调节中很重要。
人体概述教学设计篇九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哪些硬件,基本功能是什么?
教学难点:存储设备和运算设备都包括那些硬件以及它们的功能。
四、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
(2)讨论交流学习法。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总结组成,在此过程中,各个小组间得到交流。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可供拆装的计算机。
导入:我们的世界每一天都有大量的信息产生,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处理。计算机是当今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一种信息处理工具,今天老师将带你走进计算机的世界。
一、介绍计算机种类。
让学生先发言。
师指出按综合性能指标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
我们用的是微型机。
二、计算机硬件。
1、什么是计算机硬件?是不是计算机里面硬的东西就是硬件?软的东西就是软件?
学生讨论。
引出定义:在计算机系统里面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就是计算机硬件。
2、计算机硬件有哪些呢?讲出大家会知道的硬件。
学生抢答,同时教师用实物展示。
教师打开几个机箱,学生分组看看,动手摸摸,教师用多种方式补充介绍。
显示器、音箱、键盘、鼠标、光驱、软驱、硬盘、内存、显卡、网卡、主板、打印机、扫描仪等,师在讲一下i/o接口。特别展示cpu,相当于人的大脑。
多媒体展示各种硬件从过去到现在的图片以及现在这些硬件大概价格。
三、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
2、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流程。
看图2―2,对比与人处理信息方式。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2)输入电脑后计算机要先把信息存储起来,所用的东西叫做存储器。
教师展示内存、硬盘、软盘、光盘、u盘。
讲解它们的区别、应用,特别强调内存又分为ram和rom以及它们的区别。
(3)我们在输入信息、存储信息时都需要控制器的控制。看书找出控制器的作用。
(4)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让运算器处理信息,看书找出运算器的作用。
(5)最后结果由输出设备输出。那输出设备有哪些?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6)强调cpu。如果把计算机比作人,那么cpu就是他的大脑。
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可以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起,形成现在的'cpu。
四、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课外知识有时间就讲,没时间学生自己课外阅读)。
今天,我们简单了解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原理,这只是刚刚掀起计算机世界的一个角,计算机从开始诞生到现在不过短短五、六十年,但它的发展速度却不是任何一个其它产品所能比拟的。几乎,几个月,便有一个新的硬件产品产生。“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用这句话来形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最恰当不过的。请大家阅读书本p23知识窗。
五、小结,布置作业。
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未来的世界会有更多的精彩等待同学们去体验和感受,只要同学们永远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并有正确的科学方法辅助,我相信未来的世界是永远属于你们的!
作业:利用周未时间完成p23试一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3个特点。
第一、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认知规律。
我采用先介绍主机然后引出主机内部结构这一顺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参与,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特别是主机部分的设备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第三、利用课件讲解。
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枯燥的知识易于理解、掌握而且直观,通过实物与教学课件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
人体概述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特点。
能力:通过观察、解剖肾脏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泌尿系统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肾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
教学过程(1课时)。
[引言]: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果在体内积聚过多,会妨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因此,人体为了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每天都要将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尿液是人体排出的一种废物,尿液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是怎样被排出体外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二、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感受]:请同学们用手指一下肾脏的位置。
[讲述]:人体的肾位于腹腔的背面、脊柱的两侧。肾的背面和腹面有肋骨保护。(cai展示)。
想一想:哪一个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你的理由是什么?
活动。
讲述:
(二)、纵剖面观察。
对照书本68页图11—2,观察肾的内部结构。
了解肾单位。
归纳:肾单位有哪些主要结构特点?
1、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两端都连着动脉;
2、肾小囊一端包裹着肾小球,另一端连着肾小管,两层细胞之间的空腔与肾小管相通;
3、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外面包绕毛细血管网,最终汇集成集合管,与肾盂相连。
总结:(略)。
人体概述教学设计篇十一
1、通过观察,认识几种常见矿物,知道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2、利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的结构,初步了解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的特征。
3、阅读资料了了解一些矿物的形态特征和用途,知道一些描述矿物特征的标准。
4、培养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二、教学重点。
了解花岗岩的组成,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
三、教学难点。
观察、描述矿物的特征,培养认真、细致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准备。
每组四种不同的花岗岩、每人一个放大镜、赤铁矿、记录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岩石,先请同学们观察几张照片(课件:铺有花岗岩的不同场景)。
这些地方都用到了一种岩石,它是什么呢?(花岗岩)。
花岗岩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岩石,由颜色不同的.颗粒组成,它们是怎么样的?让我们来观察一下。
二、研究花岗岩。
1、观察。
学生观察,教师随机指导。
2、学生汇报,教师分类板书。
3、分析。
虽然我们观察的花岗岩颜色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由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的,让我们来认识一下。
看图片,观察石英、长石的形态,阅读文字资料了解它们的特征。
分组观察云母,说说你们的发现。
结合图片、补充云母的特征。
分析自己观察到的三种颜色的颗粒分别是哪种矿物。
4、小结。
单独的石英、长石、云母与花岗岩中的形状不太一样,矿物很少单独存在于自然界中。
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三、观察矿物。
1、不仅是花岗岩,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物有近4000种。矿物是组成地壳的重要物质,让我们来认识一些矿物。
看课件或书本图片。
2、阅读关于石墨的特征介绍,想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描述一块矿物?(颜色、形状、软硬、光泽、透明度、作用等)。
3、分组观察赤铁矿。
学生汇报,交流,阅读课后资料库看看对赤铁矿的描述,有哪些补充。
4、阅读课后矿物特征卡。
四、练习。
1、思考:矿物和岩石有哪些不同?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矿物?
2、判断题。
1、矿物是组成地壳岩石的重要物质。()。
2、花岗岩主要是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的。()。
3、地球上已经知道的矿物有近百种。()。
板书:
人体概述教学设计篇十二
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基础知识是指构成一门学科的基本要素,即概念、原理、定义、公式及其结构。基本技能是指读、写、算、实验、操作的基本能力。技能经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的、“自动化”的程度就是技巧。
(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一般来说,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认识客观事物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它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能力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实际活动的稳固的心理特点的综合,它属于实际活动的范畴。能力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一般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特殊能力是人们在特殊领域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创造力是综合运用信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提出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
体力,主要是指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如视力、听力、运动器官的动作力)。发展体力不只是体育课的任务,各科教学中,都应考虑到这一任务的实施。
(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
素质教学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还要努力使学生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政治观点、世界观和道德品质。教学也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耍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559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