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通常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以及评估等内容。教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下面是一些优秀教案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分数乘法教案北师大版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渗透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景。
2.出示复习题。
3×2/54/5×2。
3.顺势导入新课:分数乘法(三)。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画图引导学生理解1/2*1/2的算例。
2.出示3/4*1/4引导学生验证上面的计算方法,岩石推理过程。
3.出示2/3*1/5,5/6*2/3写出计算过程,小结计算方法: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1-3题。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法则: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分数乘法教案北师大版篇二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真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分析和解决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1.什么叫整数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出示题目,学生进行计算。
(1)6+6+6=6×3。
二、新授:
1、出示题卡。
1个图案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案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
2、引导学生用涂一涂加法计算,乘法计算三种分式来解决问题。
学生回忆整数乘法,并回答什么叫整数乘法。
1、学生仔细阅读题卡,理解题意否,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各自计算的方法。
3、全班进行交流。
++==。
3×=++==。
通过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过渡到分数乘法的意义,学习易于理解。
在交流各自的语言地理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三、涂一涂,算一算。
(1)2个3/7的和是多少?
(2)3个5/16的和是多少?
四、练习巩固。
1、5个3/8是多少?
2、4个2/17是多少?
3、6个3/25是多少?
学生打开教科书,选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学生审题后,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2=。
全班交流。
5/16×3=5×3/16。
=15/16。
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
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定义,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寸步体会“分数乘整数,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的道理。
分数乘法教案北师大版篇三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3×=,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3×==;学生2:3×====……)。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法教案北师大版篇四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1/4×1/2=1/8。
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3/4×1/4-=?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
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5/6×1/3。
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试一试:
1/4×2/33/52/97/8×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二、课堂练习。
1、计算练习。
教科书第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计算后观察: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8--9页“练一练”第3、4、5、6、7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2)教科书第9页数学故事“唐僧分瓜”。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10--12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和要求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3、能正确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计算练习。
1、教科书第10页第3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11页第11题。
先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判断,再计算确认。
二、基本练习。
1、教科书第10页第1、2、4、5、6、7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说说解题思路,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11页第8题。
如果有时间,可以把剩下用品的现价全部算出来。
3、教科书第12页第12、13、14题。
同桌互相讨论完成,集体讲评。
三、拓展练习。
教科书第11页第9题。
每人提三个问题后尝试解决。同桌交流。有异议提出来让全班评议。四、尝试练习。
教科书第12页“你知道吗?”。
鼓励学生回家查找资料,把问题求出来。比一比,谁完成得最快。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和要求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3页的情境图,辨认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讲评。
师: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认一认。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13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体,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
学生自学后,指名回答。
二、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从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下面拿出你们带来的纸盒,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先分工研究,再共同讨论。
(学生开展研究,教师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论。)。
约8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发现了哪些特点?是怎样发现的?
按面、棱、顶点进行交流。
师:刚才大家通过研究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很多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把刚才研究的结果填入14页的表格中。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整理、比较、交流,共同完成表格。
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练一练。
教科书第15页第2、3、4题。
作业设计教科书第15页第1题,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分数乘法教案北师大版篇五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1/4×1/2=1/8。
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3/4×1/4-=?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
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5/6×1/3。
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试一试:
1/4×2/33/52/97/8×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二、课堂练习。
1.计算练习。
教科书第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计算后观察: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8--9页“练一练”第3、4、5、6、7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2)教科书第9页数学故事“唐僧分瓜”。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乘法教案北师大版篇六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3/11×39/16×1221×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1/4,让学生从1/2×1/2=1/4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3/4×1/4?,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8页试一试,1/4×2/3;3/5×2/9;7/8×5/14。
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7/8×14/15中的7和14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1/2×1/2=1/4;1/2×1/2=1×1/2×2=1/4。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乘法教案北师大版篇七
教学目标:通过有效练习提高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的计算分数乘法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正确的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回忆。
复习分数乖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二、
三、重点练习。
1、练习九10。
2、练习九11。
3、练习九12。
独立完成后订正。
4、练习九13。
独立完成后订正。
引导学生复习高级单位数化成低级单位数的方法之后。
通过练习明确一个数与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原数。
一个数与比1大的数相乘,积大于原数。
四、小结全课。
反思重建。
分数乘法教案北师大版篇八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体验分数相乘的积于每一个乘数的关系。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几分之几与占整体1之间的关系。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 的 和 占整体1的大小。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注意区分不同标准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根据学过的分数乘法知识,分辨一下唐僧分西瓜是否公平。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是整个操场 1的 , 是整个操场1的 。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乘法教案北师大版篇九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悉分数乘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其他相关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解答一些稍复杂的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发展,需要学生用分数乘法和减法加以解决。
例题是已知某小学六年级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总人数以及其中男运动员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求女运动员人数的实际问题。教学时,教材首先呈现一条表示运动员人数的线段,要求学生在这条线段上分别表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通过这样的操作,一方面能使男运动员人数与总人数的关系更加清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要求女运动员的人数,可以先算出男运动员有多少人。当学生画图操作后,教材不在呈现具体的分析过程,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解题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列式解答。这样,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算法,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知识和经验。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的第1~2题中的数量关系都与例题相近,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例题所学习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使学生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瞧!岭南小学举办了学生运动会(媒体同时出示例题文字)他们六年级有45人参加,其中男运动占5/9,谁能知道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学生自由读题,了解题意。)。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充分运用教材,以现实的、学生熟悉喜爱的活动场景引入新课,既加强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二、探索新知:
1、设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再在小组里交流。)。
2、反馈。
学生充分交流后,都能感受到:这是一个部分数与总数之间相比较的问题,他涉及两个基本数量关系,一个是男运动员人数与女运动员人数相加的和等于六年级运动员的总人数,另一个是男运动员人数与运动员总人数的分数关系。但一下子要想知道女运动员有多少人,问题的思路不是很清晰。
3、以图促思。(媒体出示线段图。)。
5、学生操作:
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设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
6、学生再一次交流,明确解体思路。(学生通过画图后,很容易想到,要求女运动员的人数,可以先算出男运动有多少人。再用总数减去男运动员的人数就能得到女运动员的人数了。)。
7、列式解答。指名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8、集体批改。(对解题正确的学生进行鼓励。)。
9、探讨其它算法。
设问: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算?
如果有学生想出行如a(1-n/m)的式子,要给以表扬,但不要求学生都去掌握。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不是把解题思路和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在探索出解题思路后,教师没有让学生用所谓公式化的方法,而是问学生: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算?让学生自己体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算法,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利用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知识和经验,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弄清题意。(媒体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阅读。)。
(2)谈话:要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可以先算出什么?
(3)学生独立分析并解答。
(4)集体反馈:指名汇报答案,教师重点问一问不同的方法先算的各是什么。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组内交流评议。
3、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
(1)指名两位学生板演,其余在自备本上完成。
(2)组织交流。
(3)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时先算什么?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利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组织练习,使学生所学知识不仅得以巩固,而且得以运用。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始终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
四、总结回顾。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2、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那些实际问题?课后可以留心观察,找到问题后进行解答,如在解答中遇到新的问题可以跟同学交流,也可以来问老师。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让学生自己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既使学生认识到本堂课到底学了什么,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课后留心观察,找到问题后进行解答,不仅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数乘法教案北师大版篇十
1.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3.能够熟练准确地计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题。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理解先约分再计算能使计算简便。
一、复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二、出示例题
1.出示3/4×6
教师引导学生能不能先约分再计算。
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讲解先约分后计算的格式。
你会填吗?
1/6+1/6+1/6+1/6=1/6×()
3/4+3/4+3/4+3/4+3/4
=3/4×()
2/25+2/25+2/25
=2/25×()
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分子(),分母()。
学生先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后进行约分。
学生进行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那种方法简单。
复习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体验先约分再计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2.练习
完成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三、综合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教师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完成后还可以估一估一个月、一年能滴多少水。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一练第3、4、5题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学生通过涂一涂,可以得到结果为10/15,再约分得到2/3。学生也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计算,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借助图形语言,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
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分数乘整数
复习题:出示例题3/4×6
分数乘法教案北师大版篇十一
理解应用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正确灵活的判断单位“1”.
1.说出 、 、 米 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 是多少?6的 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
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一)教学例1(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自编)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数量间的关系.
2.分析.
教师提问:重点分析哪句话呢?“吃了 ”这句话是分率句.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这样的4份).
3.画图.(演示课件:分数乘法应用题1)
画图说明:a.量在下,率在上,先画单位“1”
b.十份以里分份,十份以上画示意图.
c.画图用尺子,用铅笔.
4.尝试解答.
解法一:用自己学过的整数乘法做
(千克)
解法二:
(二)巩固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 ,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
1.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教学例2
例2.小林身高 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演示课件:分数乘法应用题2
2.求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实际上就是求 米的 是多少,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
3.列式: (米)
答:小强身高 米.
(四)变式练习
小强身高 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1.今天所学题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用分数乘法解答的题的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哪里入手分析?
共同点:都是已知单位“1”和分率,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从分率可入手分析
(一)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一只鸭重 千克,一只鸡的重量是鸭的 ,这只鸡重多少千克?
2.一个排球定价36元,一个篮球的价格是一个排球的 ,一个蓝球多少元?
(二)提高题
1.一桶油400千克,用去 ,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一桶油400千克,用去 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一)修路队计划修路4千米,已经修了 。修了多少千米?
(二)一头鲸长7米,头部长占 。这头鲸的头部长多少米?
(三)成昆铁路全长1100千米,桥梁和隧道约占全长的 。桥梁和隧道约长多少千米?
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
分数乘法教案北师大版篇十二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理解他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复习题。
(1)列式并根据题意说出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提问:通过解决这三道整数乘法计算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整数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
计算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1)分析演示。
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意思什么?(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确定标准量(单位1)和比较量。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是把整个蛋糕看作标准量(单位1);把每人吃的份数看作比较量。
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
(2)观察引导: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
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
(3)比较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1)推导算理: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学生计算。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按简便方法计算。
3、反馈练习:看图写算式: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分数乘法教案北师大版篇十三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0题,让学生计算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
学生做第11题,让学生先计算出分数乘法算式的得数再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生做第13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注意提醒学生认清长度单位。
学生做第14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分数乘法教案北师大版篇十四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
理解应用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正确灵活的判断单位“1”。
1.说出米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是多少?6的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一)教学例1(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自编)。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数量间的关系。
2.分析。
教师提问:重点分析哪句话呢?“吃了”这句话是分率句,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这样的4份)。
3.画图。(演示课件:分数乘法应用题1)。
画图说明:
a.量在下,率在上,先画单位“1”
b.十份以里分份,十份以上画示意图。
c.画图用尺子,用铅笔。
4.尝试解答。
解法一:用自己学过的整数乘法做。
(千克)。
解法二:
5.小结:知道一个数是多少,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二)巩固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
1.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教学例2。
例2.小林身高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小强身高多少米?
2.求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实际上就是求米的是多少,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
3.列式:(米)。
答:小强身高米。
(四)变式练习。
小强身高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1.今天所学题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用分数乘法解答的题的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哪里入手分析?
共同点:都是已知单位“1”和分率,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从分率可入手分析。
(一)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一只鸭重千克,一只鸡的重量是鸭的,这只鸡重多少千克?
2.一个排球定价36元,一个篮球的价格是一个排球的,一个蓝球多少元?
(二)提高题。
1.一桶油400千克,用去,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一桶油400千克,用去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一)修路队计划修路4千米,已经修了。修了多少千米?
(二)一头鲸长7米,头部长占。这头鲸的头部长多少米?
(三)成昆铁路全长1100千米,桥梁和隧道约占全长的。桥梁和隧道约长多少千米?
分数乘法教案北师大版篇十五
3.能够熟练准确地计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题。
理解先约分再计算能使计算简便。
二、出示例题。
1.出示3/4×6。
教师引导学生能不能先约分再计算。
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讲解先约分后计算的格式。
你会填吗?
1/6+1/6+1/6+1/6=1/6×()。
3/4+3/4+3/4+3/4+3/4。
=3/4×()。
2/25+2/25+2/25。
=2/25×()。
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分子(),分母()。
学生先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后进行约分。
学生进行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那种方法简单。
进一步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体验先约分再计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2.练习。
完成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三、综合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教师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完成后还可以估一估一个月、一年能滴多少水。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一练第3、4、5题。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学生通过涂一涂,可以得到结果为10/15,再约分得到2/3。学生也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计算,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借助图形语言,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
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复习题:出示例题3/4×6。
分数乘法教案北师大版篇十六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1课时
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6÷2=3(个)6×1/2=3(个)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求6的1/2是多少。
继续让学生求出(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练习:
(1)教科书第5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6页“试一试”第2题。
先说说“九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计算。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课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强调“先约分再计算”。
2、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1、3题。
提醒学生认真读题。学生完成后再讲评。
3、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完成,在说说解题思路。
分数乘法教案北师大版篇十七
1.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纸。
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4)。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归纳(用多媒体或投影片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5份,1份是这张纸的1/5,又把这1/5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20份,1份是这张纸的1/20。由此可以得到(板书)。
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是求什么?(1/5的3/4是多少?)。
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5的34。怎样计算?
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5×4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板书)。
根据板书的两个计算算式讨论归纳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出示例4,读题。
师: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由学生讨论得到: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3/10×2/3。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分数乘法教案北师大版篇十八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用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出全年我市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气是多少天?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计算整数乘以分数和分数相乘的算式。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整体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求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一方有难,多方支援的人道主义思想。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分数乘法教案北师大版篇十九
2.学会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1.掌握两步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分析两次单位“1”的不同之处.。
(一)指出下面分率句中的单位“1”.。
1.乙是甲的。
2.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3.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4.乙的相当于甲。
5.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倍。
(二)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1.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2.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一)出示组编的例题。
1.思考讨论。
(1)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汇报思路讲方法。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二)巩固练习。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分析数量关系,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2.学生板演.。
(张)。
(张)。
答:小明有40张.。
3.综合算式。
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
1.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2.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3.列式解答。
板书: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一)联想练习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等)。
2.修了全长的。
3.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二)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三)提高题.。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分数乘法应用题,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分析能力的体现。是我们课堂的叫目标之一。
这节课是分数应用题的第二节。学生已具备初步分析已知和找单位“1”的能力,但是增加了一个条件,并增加了一个数量。要利用已有的分析方法分步分析,才能化难为易,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共同讨论中理解已知条件,有利于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教师再配以线段图加深强化学生理解题意,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和飞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变换条件,有助于学生灵活分析,防止定势。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554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