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无锡导游词概况小黑(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6 17:01:07
最新无锡导游词概况小黑(模板12篇)
时间:2023-11-16 17:01:07     小编:灵魂曲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无锡导游词概况小黑篇一

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南。郭沫若先生赞为“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鼋头渚风景区层峦叠翠,林壑优美,山环水抱,融淡雅清秀与雄奇壮澜于一体,组合成了太湖山水风光的最美处,向有“天然画图”之美誉。鼋头渚公园曾是蒋介石的私家园林,堪称“无锡第一胜景”。青山绿水之中,长春桥、澄澜堂、飞云阁、劲松楼、光福寺、陶朱阁等园林建筑点缀其间,太湖仙岛、具区胜景、鼋渚春涛、万浪卷雪、鹿顶迎辉、充山隐秀等六大景区各具特色。登上鼋头,浩瀚壮阔的太湖展现眼前,心旷神怡。

鼋头渚的美丽景致,在明代以前就为人们所向往,被认为是无锡境内的“桃花源”。明初,“太湖春涨”被列为“无锡八景”之一。明末,东林首领高攀龙常在此踏浪吟咏,留有“鼋头渚边濯足”遗迹。清末,无锡知县廖伦在临湖峭壁上题书的“包孕吴越”和“横云”摩崖石刻既赞美了太湖的雄伟气势,也是对此尽纳吴越山水之美的高度评价。 1920年,鼋头渚始建园林,社会名流、达官贵人纷纷在鼋头渚附近营造私家花园和别墅。先后建有横云山庄、广福寺、陶朱阁、太湖别墅、陈园(若圃)、郑园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园林建筑逐年增多。建国后,这些私家花园和别墅大都由政府接管,合并成“鼋头渚公园”。

80年代后,经统一规划布局,精心缀连,又大规模扩建新景点,使这一太湖风景名胜游览之区日趋完美,面积扩大到500公顷,成为江南最大的山水园林之一。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鼋头渚风景区地广景多,可先登临鹿顶山舒天阁,远眺四方,一洗胸襟,再上鼋头渚,或步行盘桓于花径,或赤足涉水于低滩,或乘船弄涛湖面,坐礁凝思,登楼品茗,领略太湖山水之美,最后乘船渡湖,一探太湖仙岛灵秀、神幻之妙。

江苏无锡鼋头渚导游词3鼋头渚风景区始建于1920年,现面积达539公顷。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横云山庄、广福寺、太湖仙岛、江南兰苑,中日樱花友谊林等众多景观,各具风貌。长春桥是园主在1936年仿照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玉带桥所建的。湖堤两边所种的是日本的“染井吉野”,在日本的樱花品种中,“染井吉野”是公认较美的一种。每年4月这里樱花夹道,缤纷艳丽。长春桥是一座拱石桥,高耸湖面,堤岸遍植樱花,挡住了外湖的景色,分隔了水面和空间,丰富了景色层次,它与涵万轩、绛雪轩和东面山坡自成一个空间,构成长春花漪的景色。

原为“横云山庄”门楼,始建于1931年,结构古典,北式风格,斗拱连接,琉璃顶、飞檐翘角。1975年根据郭沫若诗句并集其手迹制额。牌坊右侧,有砖彻拱门,正反面有砖刻“利涉”、“问津”。1934年前的鼋头渚,都要乘渡船到此,渡船在此停泊,故称“利涉”。渡船将游人送到这里,不知“桃花源”在何处,就得“问津”。进牌坊,立以照壁,饰以凤穿牡丹。壁后临水而筑“涵万轩”水榭,轩内悬挂“湖山罨画”一额,系乾隆手笔。1934年,园主得之于北京地安门外烟袋斜街,据说还是圆明园中故物。

七桅帆船是吴地船文化的一个缩影,距今已有220年历史。原来传说是岳飞的水师战船,岳飞屈死风波亭后,把战船改良成鱼船,战士们靠打渔为生,它的航行速度相当快,顺风时每小时可以达到20公里,逆风时成之字行行走。据记载曾经有四艘同样的船在一起一网捕起了3600公斤的银鱼,可见它是捕捉银鱼的主力船只。它是目前太湖流域中船帆较多,船型较大的木制船只,被称为“渔船博物馆”。

澄澜堂建于1931年,是仿照宋、明宫殿式样营建的,面阔5间,四周游廊,气宇不凡,是“鼋渚春涛”的主建筑。“澄”是指水平静清澈,“澜”则是波浪起伏之意。取名“澄澜堂”是说在这里可以饱赏太湖多变的天然景色。鼋头渚本身变化万千,阵雨过后又有雾气,而且这里居高临下,远眺近览,春夏秋冬,早中晚,雨阴晴,景色各异,真是“浪涛与松涛齐名,碧水共长天一色”!

屹立于长春桥畔船坞处,面临太湖,斗拱飞檐,古朴清雅。背额“横云山庄”。具区,是太湖古称;横云山庄则是公园的原名。牌坊前正中,湖石耸立,状如作揖迎客。前行还有王荫之的“到此忘机”刻,以示游人到此凡念顿消,超然世外。

赏樱阁位于鼋头渚樱花林核心地带,是樱花林内标志性建筑景观,登临赏樱阁,居高临下,眺目四望,漫山遍野樱花花海,是鼋头渚风景区内的赏樱佳境。登楼品茗,领略太湖山水之美,然后乘船渡湖,一探太湖仙岛灵秀、神幻之妙。

“鼋渚春涛”四字是在1920年题书的,每逢春天,这里会出现神话般的奇景:春涛好似古梅在水上开花一般,显得美丽极了;无锡正处在太湖北岸,春天时多东南风,太湖无日不起浪,尤以鼋头渚一带水势浩大,波涛汹涌,声势雄壮。鼋渚涛声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若遇风和日暖,微波涟漪,涛声则清缓而流畅,和谐而有节奏;若遇狂风怒号,浊浪滔天,则轰然巨鸣,犹如万马奔腾,真有“涛声吼鼋渚,地胜十洲三岛”的感觉。

绛雪轩是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汉族宫殿建筑,位于北京故宫御花园的东南,为一座小型殿宇,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御花园中赏景休息之处。园主仿建绛雪轩,贴水而建。立于涵万轩中纵目而观,从长春桥北堍起,视线先随着桥面渐次升高、过桥拱后又渐次降低,直到绛雪轩的低处。视线越过绛雪轩,则见鼋头渚青山横斜,如一带翠嶂般西延而去,直入湖滨。绛雪轩南为一座开阔庭院,左手一道月洞门,门外山麓,建有云逗楼,楼后山坡上有花神庙,内奉花神女夷像。

鹿顶山,位于鼋头渚充山之东,山高96米,地理位置优越,视野开阔。1983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决定建“鹿顶迎晖”一景,1984年动工兴建,1986年元旦正式开放。通鹿顶山的道路有四条,还有一条盘山公路,一般游人多从挹秀桥登山。

无锡导游词概况小黑篇二

游客和朋友:

大家好!

欢迎参观灵山大佛。灵山大佛高88米,高101.5米,包括三层的石台。比“佛是山,山是佛”的四川乐山大佛高17米。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佛像。这座中国大佛位于太湖之滨,左边青龙山,右边白虎山,后面小岭山,北面青峰,南面太湖,地理环境十分优越。

灵山大佛的佛体由1560条铸铜侧线拼装焊接而成。如果加440块莲花,也就20xx块而已。最大的有20多平米,彼此铜墙板平均铺面积4-6平米。所有铜板的铺展面积可达9000多平方米,约为一个半足球场。共消耗铜725吨,焊缝总长35公里。而且要打磨的让大家看不到焊接的痕迹。壁厚6-8毫米。我们来看看大佛莲花座。荷花花瓣有四层,每层有22片花瓣,共88片花瓣。凡捐款人民币100万元以上者,可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一片莲花花瓣上,使其名垂千古。

有一点值得介绍:佛陀的“眼睛”。

请注意,无论你走得近或远,左或右,佛陀的“眼睛”似乎总是跟着你,关注你。离佛越近,佛的“眼睛”似乎就越开越大……为什么?「眼睛」真的「动」吗?其实这里绝对没有“神奇”的色彩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是利用视觉差异的结果。这取决于艺术魅力,或雕塑家的艺术技巧。

日本奈良有一座古铜佛,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日本人称之为“国宝”。其实只有十几米(14.8)高。当时投的时候用了260万人,是当时日本人口的一半。灵山大佛的建造最多也就几百人,只用了三年就造出来了。它依靠现代科技手段,甚至利用空间技术。

你知道佛陀为什么两脚离地吗?

这是因为灵山大佛整体设计方案采用了“整体悬挂”方案。佛体铜壁板组装焊接成一体后,通过辅助支架和主钢架直接挂在建筑物一样的钢筋混凝土主骨架上。辅助支架共4000或5000个,平均2-3块铜壁板。整尊佛像相当于四五千只手从里面抓着拉着。这样可以将铜壁板铸造的尽可能薄,节省铜材料,经济合理。所以要保证铜墙板底层离地。

那么,你知道在佛头上看不到避雷针的情况下,如何防雷吗?

无锡导游词概况小黑篇三

无锡,简称“锡”,古称梁溪、金匮,被誉为“太湖明珠”,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北倚长江,南濒太湖,东接苏州,西连常州,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就位于无锡。无锡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中国四大米市之一。无锡同时也是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素有布码头、钱码头、小上海之称。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绝美秀丽,历史千年悠长,是在江南蒙蒙烟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具有丰富而优越的自然风光和厚重而悠长的历史文化。

无锡是江南文明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

公元前11世纪末,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偕二弟仲雍,东奔江南,定居梅里(现无锡梅村),筑城立国,自号“勾吴”。今无锡有泰伯殿堂。周灭商后,因泰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武王灭纣,分封泰伯的后裔周章少子为安阳侯,今惠山区阳山又名安阳山。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无锡属楚国。秦始皇统一六国,派王翦驻守无锡县。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无锡县,属会稽郡。新始建国元年(9年)改名为有锡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置无锡县。三国时,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常州府)。六朝时期,无锡治湖筑圩,水利设施大量兴建,农业耕作技术提高,商业贸易开始形成。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无锡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代无锡属江南道的江南东道。无锡农业发展为耕、耙、耖配套的耕作技术,形成稻麦两熟制,太湖周围卑湿之地改造成河渠纵横、湖塘棋布、排灌结合的水网系统,养蚕业发达。城中金银、彩帛、烟酒、油酱、食米等作坊错杂开设。宋代无锡属于两浙路常州,南宋时两浙路分为东西,无锡隶属于两浙西路常州。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明清时期,无锡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江南有名的米市、布码头。至清代中叶,无锡家庭棉织业年产土布300万匹,占全国棉布产量的6.7%。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为无锡、金匮两县,同城而治,均属常州府。宣统三年(1911年),推翻清朝统治,锡金军政分府成立于原金匮县属,辖原无锡、金匮两县;同年5月,撤销锡金军政分府。民国元年(1912年)锡、金两县合并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16年(1927年),废苏常道,无锡县直属江苏省。

民国23~26年(1934~1937年),为无锡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抗日战争期间,无锡四乡先后建立中共领导的`锡北、锡东、太湖、武南、澄西等抗日民主政权。民国38年(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分无锡为无锡市、无锡县,市、县同城,无锡市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无锡县属先后多次变化,曾经属常州专区、无锡市、苏州专区管辖。无锡市区于1958年6月基本形成了4区格局,即崇安、南长、北塘3城区和1个郊区。1958年8月25日,苏州专区的无锡县划归无锡市领导。

无锡市市徽1962年,无锡县划归苏州专区。1981年,无锡市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原属苏州地区的无锡县、江阴县与原属镇江地区的宜兴县划为无锡市管辖。1984年,国务院批准无锡市为首批“较大的市”之一。1985年,无锡市被国务院确定为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城市。1987年起,经国务院批准,先后撤销江阴、宜兴县,改设江阴(1987年4月)、宜兴市(1988年3月)。1988年在马山镇包括马圩地区设立马山区。1995年6月,撤销无锡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锡山市。

1995年3月,无锡市市区和无锡县行政区划进行部分调整,组建无锡新区。郊区旺庄乡,无锡县硕放镇和坊前、新安、梅村3镇的19个行政村,连同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构成无锡新区。

20xx年12月,撤销锡山市,设立锡山区和惠山区;撤销马山区,将马山区的行政区域和锡山市的部分镇(9个)并入无锡市郊区,并将郊区更名为滨湖区。

无锡导游词概况小黑篇四

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古城,早在7000多年前,这里就有原始氏族聚居。公元前11世纪末(距今3100多年),北方姬姓部落首领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为相让王位,避居梅里修筑城池,开创了吴国的历史。梅里六百春秋,创造了灿烂的古吴文化。无锡以江南文明的发源地彪炳史册。无锡秀峰连连,尤以城西锡山为尊。相传东周末年发现此山盛产铅、锡,锡矿为冶炼兵器的重要催化剂,引来诸侯之间的争夺,经常在锡山地区交战,延绵的战火给当地老百姓带来极大的灾难。锡矿至汉初采尽,此后当地再无战火,史书称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始建无锡县,无锡地名由此而来。无锡溪水条条,自古城南梁溪河最美,据说此河为东汉名士梁鸿所开,故无锡又称梁溪。

商朝末年,周太古公禀父的长子泰伯,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从现属陕西的歧山南奔荆蛮,携弟仲雍,南来梅里(今无锡梅村)定居,并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受到当地百姓拥戴,被奉立为君主,筑起城廓,建立荆蛮小国,自号勾吴,筑吴城。周灭商后,因泰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从泰伯至阖闾共24世,前后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吴国的都城。公元前5,吴国第二十四代君王阖闾命伍子胥建造阖闾大城,并迁都于此,即今天的苏州市。泰伯、仲雍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带入江南,与江南地区原有文化有机融合,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吴文化,留下了伯渎港、阖闾城,以及东汉时期的泰伯庙、泰伯墓等许多富有特色的文物古迹。无锡商业繁盛,清朝末年已是我国四大米市之首,民国时期也曾有小上海之称。1949年全国解放后,无锡分设无锡市和无锡县。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实行市管县体制,原苏州地区的无锡县、江阴县和镇江地区的宜兴县划规无锡市管辖。1987年和1988年,江阴县、宜兴县先后撤县建市。

无锡导游词概况小黑篇五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欢迎您来蠡湖新城游览,我是导游员小张。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蠡湖新城,共度美好时光,我感到十分荣幸。

无锡因为濒临着美丽的太湖而著名,而蠡湖,就是太湖伸入无锡境内的内湖。相传2500多年前,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战胜吴国后,功成身退,偕同美女西施隐居于此,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第一部人工养鱼的专著《养鱼经》,后来的无锡百姓为了纪念范蠡,称之为蠡湖。今天我们要前往游览的蠡湖新城,就是无锡为了打造山水城市形象、创建美丽家园,而在蠡湖的沿湖区域规划开发营造的一个由开放式公园、高品质居住区和各类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组成的集旅游服务中心和居住社区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型城市社区。

曾经几何,有关权威人士在评价无锡时这样说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人文、自然资源领先于无锡的寥寥无几,但无锡城建水平排名起码在20位之后。”这一遗憾,使得不甘于落后的无锡人清醒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从2000年起,在反复论证、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掀起了无锡新一轮的城市建设热潮。

面对未来的城市规划,无锡市政府提出了三城一中心的格局。三城即城中城、城外城和山水城。一中心是指以目前无锡市中心解放环路内侧以及火车站地区,面积2.5平方公里以内的中心商务区。这个区域商贸繁荣,区域内密集分布着商业零售、文化娱乐等设施,是城市的心脏部分。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扩大至周围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范围就是城中城。这个区域以第三产业为主,分布着古运河风光带、崇宁路文化街以及东林书院、薛福成钦赐第和崇安寺地段。城外城位于无锡的东南方向,靠近苏州,规划范围80多平方公里,沿沪宁二级公路呈带状布局,目前已开始建设并基本形成“一区”( 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园”(新加坡工业园)的中心格局。它是无锡经济新的增长空间,在无锡21世纪进程中发挥先导作用。无锡素来被称为“太湖明珠”,因此建设一座美丽的山水城体现了无锡的城市特色,它将是无锡未来重要的旅游区和居住社区。整个山水城的规划总面积约为320 平方公里,其中太湖的湖面约180平方公里,山地约60平方公里。其陆地部分形状就好象是人的两只手臂把太湖紧紧环抱胸前一样:从十八湾至马山为“右臂”,以度假休闲和观赏景点为主;从鼋头渚至军嶂山为“左臂”,以观赏游览和影视娱乐为主;而锡山、惠山一带构成腹地,分别作为游览无锡的区域和集中发展为旅游度假的各项配套设施的后方基地。整个山水城的规划建设体现了城市发展与景区间的共生、共存和共同繁荣的关系,通过向自然借景,设置公共绿地及大面积草地;整治河道水系,规划“城中河”,结合绿地、公建,突出“水”的特色,将由河湖、绿地组成的自然空间,与人文居住空间的巧妙组合,达到整个城市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有机融合,形成“天人合一”的完善境界。山水城的规划包括了马山度假区、蠡湖新城和滨湖新城三个区域。其中,围绕蠡湖规划建设的蠡湖新城就是这山水城中的核心地区。蠡湖新城位北至金匮路,东至青祁路,西以环湖路为界,用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空间布局形态为以太湖大道和青祁路交汇处为中心的环形放射状,建筑高度由北向南依次降低,体现从高密度、大尺度开发的城市景观到自然形态的清晰转变,规划设计结合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的特征,突出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集旅游、观光、居住、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型新城的典范。

今天我们主要要游览的蠡湖景区便处于蠡湖新城的中心地带。它西起犊山大坝,东至蠡湖大桥,总面积135万平方米,自2002年起,无锡市政府对沿太湖风景区进行了全面整治,经过退渔还湖、生态清淤、拆房建绿等一系列工程,这里的水面由6.4平方公里扩大到8.6平方公里,水质明显改善。如今,沿太湖9公里的湖岸线已建成无锡最大的开放式公园,散布着“水秀垂雪、宝界双虹、湖门溢彩、鹿峰流霞、渔岛晓月、西堤拂春、飞泉帆影、卧石醉波、鹭岛飞鸥、渤公含秋”十大景观,成为一个集自然、人文特色于一体的无锡都市中心观赏花园。从青祁路口的蠡湖大桥至犊山坝,一条长长的开放式景观带沿湖而建,不花一分钱就可让人饱览蠡湖美景,今天各位游客可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哦。

无锡导游词概况小黑篇六

梅园位于无锡西郊的浒山南坡,原为中华民族工业“首户”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于19建造的私家花园。每年2月-3月,景区内几千株梅花一起开放,漫山遍野的花海吸引无数长枪短炮,无锡有老话,“春天从梅园开始”。

游览梅园对季节性要求较高,最好是在春天。早春的梅花有红的、白的、粉的,单瓣、复瓣,品种繁多,有的在同一株树上能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朵,还有珍贵的淡绿色梅花,双休日来赏梅的游客尤其多,有条件的话最好选工作日前来。比梅花花期稍晚点,等到了3月下旬-4月,郁金香盛开,景区会举办郁金香花展。此外,位于园林博览园的观赏温室内可以看到沙漠中的植物。不是春季游览的话,夏季来赏荷,秋闻桂花香,中秋节有灯会可看。

若来时正好不是花期,那么梅园就如普通的大公园一般了,此时你可以看看和梅园建造者荣氏兄弟相关的人文古迹。比如洗心泉,天心台和它南侧三块形状分别像“福、禄、寿”三字的太湖石,荣氏建筑中的主体建筑诵豳堂(俗称“楠木厅”,陈设物品均为荣家原物),读书处等景点。浒山山坡上荣氏兄弟为母亲建造的念劬塔是梅园的标志性建筑,为绿顶六角形塔楼,有三层,高18米,老远就能看见它,走到念劬塔跟前不需要爬太多路,登塔可俯看梅园。往东走到荣德生出资建造的开原寺,开原寺素斋馆的素面很好吃。

古梅奇石圃也值得一看,你可以在园内的梅文化博物馆了解梅花的科普知识和梅文化。

带小孩的游客进景区大门后可以往右手边走,生态乐园里有攀岩项目,独木桥、单步桥、网桥、等组成的勇敢者的道路,孩子一定会玩得很高兴。

梅园东边的横山也包括在景区内,零星地建有一些亭台楼阁,景点不多,过去基本就是爬爬山登高。

无锡导游词概况小黑篇七

寄畅园位于无锡惠山东麓、锡惠公园之内,是无锡最著名的古典园林。寄畅园引惠山泉水成为园中水景,巧妙地利用借景手法,在园内可以见到远处锡山上的龙光塔倒影在池塘的景象,布置相当别致。

寄畅园曾是明朝归乡官员的私人园林,与南京瞻园、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并称为“江南四大名园”。园内以假山池塘为中心,有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建筑环绕池水。还引“二泉”(惠山泉)水注入沟涧,因潺潺有声,被称作“八音涧”。园内另有园中园“秉礼堂”、园主曾经的书斋“含贞斋”等建筑。

寄畅园深受清朝康熙、乾隆二帝的喜爱,他们南巡数次必游此园,如今还能看到康熙“山色溪光”、乾隆“玉戛金枞”御书石匾额各一方。就连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以及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已毁于战火),也是仿寄畅园而建。

此外,园内大树参天,还是消夏小憩的好去处,而秋季来更可见到绚彩的红枫与银杏。

无锡导游词概况小黑篇八

游客朋友们好!

欢迎参观蠡湖新城。我是导游小张。今天,我很荣幸陪你参观蠡湖新城,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无锡以美丽的太湖而闻名,蠡湖是太湖延伸到无锡的内湖。相传2500多年前,越国大夫帮助越王打败了吴国,与美女师一起退休。他写了中国第一部关于人工养鱼的专著《养鱼经》,后被无锡人称为“蠡湖”,以纪念。我们今天要参观的蠡湖新城是一个由开放的公园、优质的住宅区和各种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组成的新型生态城市社区,它集旅游服务中心和住宅社区于一体,以创造山水城市形象和美丽的家园。

曾经几何,有关部门在评价无锡时是这么说的:“在全国大中城市中,领先无锡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非常少,但无锡的城市建设水平至少排在20后。”这种遗憾让不甘落后的无锡人看清了自己的不足。2000年以来,在反复论证和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无锡掀起了新一轮的城市建设热潮。

面对未来的城市规划,无锡市政府提出了三城一中心的格局。这三个城市是内城、外城和山水城市。第一中心是指解放环路内侧2.5平方公里的中心商务区和无锡市中心的火车站区。该地区商贸繁荣,商业零售、文化娱乐等设施密集分布在该地区,是城市的心脏。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向周边扩展约15平方公里,是一城之内的城市。该区以第三产业为主,有古运河风光带、崇宁路文化街、东林书院、薛福成亲祠、崇安寺。市外城市位于无锡东南部,紧邻苏州,规划面积80多平方公里。它位于沪宁二级公路沿线的一个带内。目前建设已经启动,基本形成“一区”(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一园”(新加坡工业园)的中心格局。它是无锡经济新的增长空间,在无锡21世纪起着主导作用。无锡素有“太湖明珠”之称,所以建设美丽的山水城市体现了无锡的城市特色,未来将是无锡重要的旅游区和居住区。整个山水城规划总面积约320平方公里,其中太湖湖面约180平方公里,山区约60平方公里。它的陆地部分,形似一个人紧紧围绕太湖的两条手臂:从十八湾到马山为“右臂”,主要用于度假、休闲、游览景点;从七头渚到君宜山作为“左臂”,主要是观光和影视娱乐;西山和惠山构成腹地,是无锡旅游的区域,也是各种旅游度假配套的后方基地。整个山水城市的规划建设体现了城市发展与景区的共生、共存、共荣。借用自然风光,建立公共绿地和大面积草地;整治水系,规划“城市中的河流”,将绿地与公共建筑相结合,突出“水”的特征,将河流、湖泊、绿地组成的自然空间与人文居住空间巧妙结合,实现整个城市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有机融合,形成“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山水城市规划包括马山度假区、蠡湖新城和滨湖新城。其中,围绕蠡湖规划建设的蠡湖新城是这个山水城市的核心区域。蠡湖新城位于金葵路以北,轻骑路以东,环湖路以西,面积约6平方公里。空间布局以太湖大道和轻骑路交叉口为中心呈圆形、放射状,建筑高度由北向南依次递减,体现了城市景观从高密度、大规模发展到自然形态的清晰转变。规划设计结合了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的特点,突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集旅游、观光、居住、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新城典范。

今天,我们主要想去的蠡湖风景区位于蠡湖新城的中心。西起独山坝,东至蠡湖桥,总面积135万平方米。自2002年以来,无锡市政府对太湖沿岸的景点进行了综合整治。经过退渔还湖、生态疏浚、拆屋绿化等一系列工程,这里的水面从6.4平方公里扩大到8.6平方公里,水质明显改善。今天,无锡最大的开放公园已沿太湖湖岸线建成,拥有“美丽的水和雪,宝藏世界的双彩虹,湖门溢彩,鹿峰流云,渔岛小月,西岸春天,飞泉范颖,卧石醉波,芦岛飞鸥,渤公秋”等十大景观,成为无锡市中心集自然和人文特色于一体的观赏性园林。从轻骑路的蠡湖桥到独山坝,沿着湖边建起了一条长长的开阔景观带,可以让人不花一分钱就能欣赏到蠡湖的美景。今天,游客不应该错过这个机会。

嗯,我们现在的旅游大巴到了蠡湖大道。前面跨桥面的桥是蠡湖桥,是我国第一座集拱梁、悬索、斜塔于一体的景观桥——无锡蠡湖桥。2004年4月21日竣工通车。这是当地第一座横跨太湖的桥梁,也是无锡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交通枢纽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蠡湖大桥全长750米,其中700米跨水,桥面总宽33米,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主桥净空满足七级航道通航要求。远远望去,纵倾50度的四座桥塔,宛如写在朦胧湖面上的无锡市名英文缩写“wx”。它就像一张渔网,与周围美丽的太湖风光融为一体,寓意无锡是鱼米之乡。无锡一直是环太湖的旅游胜地。以前无锡市绕道到湖对岸最短的距离是7公里,现在开车只要2分钟。蠡湖大桥通车后,作为环太湖公路的一部分,开辟了无锡各景区旅游区之间的横向通道,使得到汽车站、火车站、机场更加快捷方便,使市区与景区之间的交通形成互通网络。蠡湖桥的右边是桥头公园,这是环湖第一个开放的公园。占地300亩的蠡湖公园,有“春之韵”、“夏之秀”、“秋之韵”、“冬之凝”等四季花木林带。

无锡导游词概况小黑篇九

灵山景区位于无锡马山的太湖之滨,占地面积约30公顷,规模庞大、气势恢宏,集自然山水与佛教文化于一身,融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于一体,拥有88米神州之最灵山大佛,已成为华东旅游的新热点、太湖明珠——无锡的标志之一。小灵山的千年古刹不仅恢复重光,且建成了高达88米的中国第一大佛,迎来了千余年前所未有之盛,成就了今天令世人称道的“灵山胜境”。灵山景区包括著名的灵山大佛、祥符禅寺、小灵山、灵山文化园等景点。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堪称江南福地,人间净土。灵山景区不仅是佛教朝拜的圣地,也是游客博览中华佛教文化艺术的大观园。

九龙灌浴

九龙灌浴是一座古铜色的铜制莲花台。这莲花台上的莲花含苞未放,下面的一座狮子鼓和四大天王支撑起莲花,底部还衬托着白色的圆形大理石水池,九条飞龙和八位形态各异的仙女模样的供养人环绕着巨大的水池,六片巨大的莲花瓣随着音乐徐徐绽开,一尊金身太子的佛像便从莲花中冉冉升起。这时,周围的九条龙就会一齐喷射出30多米高的弧形水柱,这水柱直冲天际,在空中轰然交汇,为太子佛像沐浴。顷刻间,四周鼓乐齐鸣,喷泉百媚千姿。喷泉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不断地变幻着,一股股水柱忽高忽低,忽扬忽抑,忽起忽落。这些清水把太子佛像冲洗得闪闪发亮。之后,太子佛像旋转一周。太子佛像沐浴的水将变成圣水,从4尊16个凤口中喷撒而出随着音乐声减弱,莲花也慢慢合拢。

灵山梵宫

灵山梵宫是无锡灵山胜境新建景观。它以华藏塔风格为主,糅合了中国佛教石窟艺术与传统佛教建筑元素,集世界佛教三大语系的建筑精华,多维立体地展现了佛教的神圣庄严和博大精深,美轮美奂,如法如律,庄严神圣,雄伟壮观。

天下第一掌

天下第一掌位于佛手广场行道的左侧,是按灵山大佛右手复制,且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铜质手掌,在灵山,有“摸佛手有福气,摸佛脚有灵气”的说法。这是因为这只右手的印上是“施无畏印”,佛教的说法是寓意除却众生痛苦,抚慰众生心灵,佛掌心的千辐轮,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

大佛特点

闻名遐迩的灵山大佛有什么特别之处,有哪些特殊的因缘际会。首先,大佛所在位置系由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其次,灵山大佛是在德高望重的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自主持下建造起来的,得到了中国佛教界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襄助。在灵山大佛建设过程中,赵朴初先生还提出了神州“五方五佛”的理念――伴随着灵山大佛的建成,得以圆满了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原龙门大佛之“五方五佛”的格局。作为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灵山大佛比四川乐山大佛还要高17米,由1560块青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总用铜量达到了700多吨,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达到9000多平方米,焊接它们的焊缝总长度达了35公里。在大佛的建造过程中,运用了现代高新科技,如先进的抗风、防震、避雷等措施,其中,避雷针就被巧妙的藏在大佛的发髻里。由于使用了特型铜壁板和先进的焊接技术,大佛的外型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大佛右手指天,称为“施无畏印”,那是大佛在为众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称为“与愿印”,那是在保佑众生平安快乐。庄严安详的大佛,时时刻刻都在祝福游客呢。可以说,灵山大佛是集文化、艺术和宗教于一体的大型艺术珍品。 如此浩大的工程,也只有在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盛世,才能实现这一盛举。

不知道在朝拜大佛时是否注意到――瞻仰大佛,不论走近走远,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总跟随着,关注着。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佛眼”真的会“动”,难道是“佛法无边,无所不见”么?其实是雕塑家的神来之笔和建设过程中的天作之合,创造了如此神奇的效果。关于灵山大佛的神奇,在民间和游客、信众中还有许多传说,例如灵山大佛开光时的奇异瑞象、太子像开光千僧大法会时的祥瑞天气等等,如果有兴趣,不妨到灵山探个究竟。

此外,到了灵山,可别忘了去抱抱佛脚,这可是唯一能够亲近大佛的方式。常说:“摸摸佛手有福气,抱抱佛脚抱平安”,在灵山抱佛脚能给大家带去平安吉祥、福寿康乐。

2

页,当前第

2

1

2

无锡导游词概况小黑篇十

梅园始建于1912年,著名民族工商业者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东山辟园,利用清末进士徐殿一的小桃园旧址,植梅数千株,经十余年建设,占地81亩。当时所植梅花多为果梅。解放后,梅树的数量和品种均逐渐增多.园中有梅树4000多株,盆梅2000多盆,品种繁多,不少是从苏州、常熟、扬州、杭州、成都、武汉、安徽引进的。

梅园横山风景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梅品种国际登录权威、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先生的支持下,向北扩建200亩的“梅品种国际登录园”,种植获得国际登录的梅花品种381个共2000余株,建成有梅品种国际登录种植园,展示陈俊愉院士一生科研成就的“梅缘一生”,培养具有百年历史梅花桩景的梅艺苑、10000平方米华东地区最大的万坪花田等核心景观。

历经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园林营造,梅园横山风景区成为集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名花异卉、园林建筑及休闲健身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胜地。2006年梅园横山风景区“荣氏梅园”古迹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梅园横山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全国重点公园”。

梅园,以老藤、古梅、新桂、奇石来显示出它的高雅古朴风格。如今若到梅园踏雪寻梅,定不负湖山一片春。每当梅花冲寒而开,梅园门口车水马龙,素花丛中,笑语阵阵,游人如云,盛况空前。

无锡锡惠公园导游词范文

无锡寄畅园导游词

无锡蠡园导游词范本

无锡灵山大佛导游词-江苏导游词

精选长城导游词范文

有关无锡的对联

无锡导游词概况小黑篇十一

灵山胜境坐落于山清水秀的无锡太湖之滨,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文化主题园区。景区开园六年来已接待海内外游客上千万人次。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xx年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目前,灵山已成为无锡的和华东旅游精品景点。

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的小灵山地区,该处原为唐、宋名刹祥符寺之旧址。立像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这尊宏伟庄严的大佛是中国佛教界近百年来最大的一件盛事,同时也将成为太湖明珠——无锡的标志之一,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佛经有云:凡新佛像落成,必得经过开光,其神圣意义方始具备。灵山大佛开光盛典由当今世界三大教派高僧大德共同主持。现场由万盆鲜花、千米黄绢妆点。五百米朝圣之路遍插佛旗、二百一十八级登云道满植金菊、千棵乔木黄布裹身、万羽信鸽绕佛飞翔。梵音袅袅,鼓乐交鸣,再现佛佗住世之景;信众云集,焚香顶礼,尽显我佛归心之德。开光当日,从凌晨四时起,各地信众络绎而来,自市区至马山,车流绵延二十余公里,持续近四个小时。是日,瑞霭低垂,随着轻风在大佛周围缓缓舞动,随着大法师漫妙的经声,祥云飘升,雾霭尽散,佛祖慈颜显现:双眉半弯,似笑未才智;慈目微闭,欲语先闻。数万信众虔诚礼拜,默许心愿,法喜盈会,尽显吉祥。现在,大佛开光现场均原样保留,开光录相不久将循环播放,以使更多未能亲临开光现场的参拜者得以领略开光盛况,共结法缘、同沾法喜!

灵山大佛的塑造,依据佛经如来三十二形相的记载完成,大佛慈颜微笑,广视众生,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均为祝福之相。整个佛像形态庄严圆满,安详凝重而细致,显现佛陀慈悲的法相。

回顾中国的历史和佛教的历史,在每一个繁荣时代,都会出现高度文明的艺术结晶,千秋万代,历久不衰。为佛立像,成就不凡,从云岗、龙门到敦煌、大足……如今又有灵山大佛,从而在全国形成东有江苏无锡灵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坛大佛,西有四川乐山大佛,北有山西云岗大佛,中有河南洛阳龙门大佛的五方五佛特立耸峙而相呼应的格局。

灵山大佛矗立在无锡太湖之滨小灵山上,反映了华东这一福泽宝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祥和,也是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要体现,并象征和平与生命如青铜一样,亘古长青。

无锡导游词概况小黑篇十二

各位游客:不知你们是否发现我们刚才走过的路程,从虹桥到小金山为一折,湖面由南北转为东西,过吹台,穿五亭桥到此又一折,湖面由东西转为南北,直到蜀冈山麓。第二转折处的起点就是前面那组气势恢宏的仿清建筑——熙春台。所谓“熙春”是取《老子》“众人熙熙,如登春台”之意,表现了一种春日登高,与大自然相融,超然自乐的境界。熙春台与小金山遥遥相对,都处在湖面转折之处。它是当年乾隆皇帝祝寿的地方,因此处处体现出皇家园林富丽堂皇的宏大气派。所有建筑的瓦顶全用绿琉璃筒瓦,与远处五亭桥的黄瓦朱栋,白塔的玉体金顶相映成趣。熙春台内的装饰,使用了扬州漆器工艺,特别是这幅壁画《玉女吹萧图》,采用扬州磨漆画的工艺,表现出一群唐代仕女欢歌艳舞的壮观场面。

从熙春台向东隔湖相望,赫然入目的是望春楼,楼屋二层,翘角飞檐。上层半为露台,登台可览园中秀景;楼下中为茶室,南北两小间分别辟为山水庭院,顶部可见天日。

望春楼之西为“小李将军画本轩”,两层之间有水池曲桥相连。小李将军指的是谁呢?据记载,唐高宗时,宗室画家李思训,受封为右武卫将军,人称大李将军,他儿子李昭道曾任扬州大都督府参军,人称小李将军。“小李将军画本轩”是按李昭道的画意设计的,由于“大李小李”共创了唐代“金碧山水画派”,因此,我们今天透过扇形窗户观赏对面熙春台金碧辉煌的廓影,可以联想起盛唐艺术那种雍容华贵的气象。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调。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留给我们的千古绝句,千百年来,二十四桥以其清丽俊爽的画面,迷蒙空幻的意境,浪漫悠扬的情调拨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弦。那么二十四桥因何得名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前来观赏。过了画本轩向北过小石桥西折便是那名闻遐迩的二十四桥了。请看,整座桥是用汉白玉砌成的单孔拱形石桥。它全长24米,宽2.4米,两端各12级台阶,两边各24根汉白玉雕柱,高、宽各2.4米。桥上雕饰明月图案,秀丽典雅。桥东有贴壁黄石假山,西有熙春台,再现了唐诗中的诗情画意。

景区占地约7公顷,为一组古典园林建筑群,整个景区在体现“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意境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这里,我们并未见到二十四桥桥名,但却处处暗示二十四之意。当然也有人说二十四桥指的是二十四座桥,然而我们对二十四桥似乎也不必作繁琐的考证。倒不如对杜牧诗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奇股脱的意境去作一番细细的品味。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才会有许多中外名人前来观赏这里的景观。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54056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